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公司战略规划8篇

时间:2023-05-28 08:21: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司战略规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司战略规划

篇1

(一)金融管制逐渐被放松

金融管制内容涉及金融业务范围、金融机构活动范围、利率汇率的控制、信贷制度的规定等。近年来,各国互开本国金融市场,允许外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并享受与国内银行同等待遇,而本国银行评估其自身综合能力实现走出去进军国际金融市场,各国金融竞争不断加剧,因此,“业务经营范围扩大”“引进来,走出去”的经营自由策略使得国际金融日趋活跃,同时也大大加快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

(二)各国逐渐加强金融联系

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因素是金融参与者国际化,金融市场全球化,两者在国际化进程起着互推互助的作用。在全球化的金融环境下,金融市场交易的全球化包括货币市场交易的全球化、资本市场交易的全球化以及外汇市场交易的全球化、市场类型多样化、市场交易全球化,这使得金融市场参与者不再仅局限于以政府、国有大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活动主体,大企业、投资银行、私人投资者、投资基金等也纷纷加入国?H金融市场,积极参与投融资活动,丰富资本流动量,加速资本流动速度。

(三)高科技在金融业中广泛应用

高科技的运用不但提高了金融活动的效率,同时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使得现代金融业不再局限于传统业务的发展,逐渐拓展成向网络化、电子化的方向发展电子金融业务。金融业务的多样化也使得传统的金融数据分析方式已无法满足金融投资者与管理者的需要,金融工程、金融数学是高科技创新运用的衍生产物,它的出现不仅能为金融信息使用者获取更有效全面的信息提供强有力的工具,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压力,同时也是推动金融创新的积极手段,为创新产品、服务与市场的开拓提供了源动力。

二、金融环境的变迁对公司财务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公司的投资、融资、营运资金运用等财务活动必须在金融环境下才能实现,公司应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以及公司自身综合实力制定、实施和调整财务战略,而在当前金融环境中,利率、汇率、金融机构的稳定性等因素是影响财务战略规划的重要因素。

汇率变动直接影响公司进出口货物的价值和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的收益,其变动是受各国经济环境、经济政策主导的经济发展趋势、贸易往来环境等影响。因此,各国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的不同导致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实施财务战略必须要考虑汇率对公司带来的影响。

利率是政府宏观调控、干预市场经济主要手段。提高利率则提高融资成本,影响融资规模,却增加投资收益;反之则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融资规模,降低投资收益。因此,它与金融现象、金融资产都有着紧密联系,如既影响资金市场短期融资环境又影响资本市场价格变动,在公司制定和选择财务战略时不能忽视利率对它的影响。

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货币贬值,导致公司面对高成本投入的困境,必须进一步提高销售价格,来弥补成本的提高,避免销售利润过度降低。在此环境下,公司资金的供应量收到多方面限制,使得公司资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影响公司的财务目标的达成。因此,财务战略的制定必须要考虑通货膨胀可能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有效解决办法。

三、金融环境变迁下有效实施公司财务战略规划的建议

(一)将过去建立在历史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传统财务战略理念转变为由历史数据分析与权变分析相结合的动态财务战略理念

传统的财务战略规划本身主要依据是历史数据的分析对未来进行规划,假设未来的环境条件与历史环境条件是一致的,而财务战略实施过程中环境条件是出于动态变化中,这就可能导致财务战略实施后的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存在差异。权变观念是指公司在制定财务战略时清楚地分析构成财务战略的关键内容、影响财务战略规划的关键因素以及关键内容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当这些条件发生变化且变化超出可控范围时时,能够及时在原定的财务战略做出相应调整。即在动态的环境下的创新财务战略以达到适应相应的环境。公司利用历史数据形成基础的财务分析对公司财务战略的规划起到很到的指导帮助作用,但公司面临的是不可控制且不断变化的环境,所以无法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而权变观念正好是一个没有开始和结束的过程,因此,能够将权变观念与历史数据分析相结合能够在适应各种可变因素的环境下真正实现的财务战略。

(二)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财务、金融和经济等知识的复合面

财务人员复合知识的运用是财务战略规划的关键核心,通过掌握的经济知识为财务战略规划提供了指导方向;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操作、信息安全技术等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可以方便财务人员进行大量数据的分析工作,能够及时的从财务信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掌握运用信息安全技术能够保证财务信息安全,避免财务信息外泄等。所以财务人员知识资源的拥有量是决定公司在变化的金融环境下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公司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日常财务管理中需将财务人员掌握知识的复合性、熟练度和深度等列入考核范围,有利于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

篇2

一、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及其规划的理论研究动因

企业内部审计战略实质上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内部审计管理实践方面的应用与延伸, 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理念的最高体现。内部审计战略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是企业集团公司战略理念在内部审计领域的具体化与实现形式。其主要理论研究动因在于:

一是内部审计战略规划是维护治理层出资者或所有者权利, 落实管理层经营战略目标的主要支撑力量。作为对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有效制衡的主要力量, 内部审计的监督与制衡功能及其独特运行模式客观上可以作为管理者用以规范企业行为, 维护公司所有者股东的合法权益, 保护公司资产保值增值, 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武器。

二是内部审计战略规划是合理确定内部审计功能, 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管理基础。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有助于界定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和审计工作的卞要领域, 直接决定着内部审计的未来走向、主要工作内容、生存状态及其应当具有的基本功能。

三是内部审计战略规划是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与形成流畅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不可或缺的导向因素。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是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支撑力量、内部审计功能定位的前提和基础, 可以为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架构模式的选择与确立, 内部审计组织管理方式的运用, 下属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性等组织管理问题提供工作导向, 同时, 为企业集团公司建立科学、协调和高效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提供准确的发展方向。

四是内部审计战略是保证内部审计综合评价机制科学性, 有效规避与预防企业运营风险的重要工具。内部审计综合评价机制对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 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要综合考虑内部审计战略规划, 将规划的宗旨、核心的思想融人评价机制, 并妥善处理好长短期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 使评价机制科学, 评价结果客观。

本文基于战略设计与控制的视角, 针对我国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及其规划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等问题展开探讨。

二、企业内部审计战略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1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战略内涵与框架的研究

西方学者在企业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研究方面已经取得诸多令内审实务界重视的积极成果。如对于帮助组织增加价值 战略目标的研究比较深人, 且取得了颇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企业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评价内部审计在改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过程中的效果、向企业管理层提供咨询等手段来帮助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 最终来达到增值的目的, 。为满足外部投资者对提升公司治理的需求,管理层要求完善各种职能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目标和, 。为增加企业价值, 内部审计管理必须确立或调整战略需求, 满足审计委员会、管理层及外部审计人员的需要, 成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支持者, 。这些研究表明,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内部审计实现帮助组织增加价值 的新内容。

国内近年来有关内部审计战略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一些新的进展, 并且伴随着内部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而不断深化。宋常、张惠琴对内部审计战略转型和发展的总体框架、指导思想及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 认为内部审计战略转型及发展势在必行张惠琴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战略定位及基本框架进行了探究和设计, 认为内部审计战略决定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是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分析为数不多的文献发现, 现有文献对于内部审计目标定位方面的研究较丰富, 但对内部审计战略的内涵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只是对内部审计战略的基本框架进行了简单的搭建。

2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战略目标与职能的研究

对于内部审计战略目标的研究曾出现过不同的观点, 如帮助企业增加价值 和,、参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行, 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 易仁萍, 剧杰、施建军等, 。笔者认为, 短期内上述观点所具体追求的目标的确有分歧, 但从长远发展来看, 它们的立足点与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都是通过内部审计活动来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与增加价值、实现内部审计自身的战略与企业整体的经营战略目标。

企业内部审计帮助组织增加价值 战略目标方面的文献研究。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将增值型内部审计战略作为理念和准则内化到审计模式设计中, 如制定了在线审计架构中的价值增值准则和。, 。要想维持内审行业在企业中的价值地位, 单凭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提供一般性的合规检查报告是远远不够的, 内部审计活动必须从价值保护 向价值增值 转型魏宝星, 。内部审计的终极目标和职责在于增值 吴清华, 。

企业内部审计参与全面风险管理 战略目标方面的文献研究。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 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王光远, , 风险导向型 审计已能和企业组织相适应。基于此, 已经出现了通过风险导向型 审计实现价值链、公司治理和企业战略三者相互融合的探索, , 以及通过风险导向型 审计实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流程再造的探索, 。

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管理实现转型升级 战略目标方面的文献研究。内部审计的转型升级战略促进了方法论层面的程序化、智能化创新, 出现了持续审计概念框架, ,和山, 和在线审计概念框架, 。企业管理层应该从内部审计实用层面对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进行转型优化, 内部审计转型势在必行易仁萍, 剧杰、施建军等,。比斯利等、等研究证明了内部审计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对高质量公司治理的贡献能力, 对内控就和监管环境的改进, 以及减少欺诈风险的潜力。关于内部审计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研究表明, 内部审计转型升级战略应强调内部审计的核心功能提升, 促进内部审计、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的协调统一。

3 企业内部审计战略相关问题研究评述

虽然我国学术界对公司战略或财务战略的定义、特点、内容和方法有不同角度和程度的探讨和研究,但已有文献对如何界定内部审计战略内涵、理解制定内部审计战略的深远价值以及建立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等内容涉及较少。我国学者对于内部审计战略研究程度还不够深人、研究内容较为狭窄。已有研究成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常常将内部审计战略和功能的概念混淆, 认为内部审计战略的概念等同于内部审计功能, 而实际上内部审计战略与内部审计功能的内涵及其外延均具有明显差异, 二者间的关系是既存在密切相关性, 但又在性质与体现方式方面有所区别。目前理论界关于内部审计战略的概念界定及根据企业所处环境具体规划内部审计战略等方面系统性的研究较少, 因而, 对企业内部审计战略相关问题的探索极具研究价值。

三、我国现代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及其规划应用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 我国在探索如何科学设计与规划企业内部审计战略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也存在着如下函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公司决策层缺乏内部审计战略意识与思维, 审计工作缺乏方向感。目前, 大多数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决策层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查错防弊阶段, 缺乏集团集中统一运作内审工作的意识, 以及积极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支持与提高企业管理效能的战略性审计思维。这种观念上的滞后行为, 客观阻碍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功能向鉴证、评价、管理咨询、预警等价值增值管理功能方向的转型。

二是公司内部审计目标的设置缺乏战略性、系统性与持续性等必要特征, 不便于予以全面实践或推广应用。由于缺乏从全局管控审计工作的战略性思想, 大部分企业集团设置出来的战略目标与经营目标无法利用内部审计达到对整个集团的系统性管控要求。大部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目标的设置仍局限于财务会计是否存在违规事项方面的审查, 没能建立起可持久指引内部审计工作方向的战略性发展目标。在这种情况下, 内部审计之精髓, 围绕现代企业战略的内部控制与风险治理的作用事实上被闲置或浪费, 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单纯耗费在已有固定模式的查错纠弊审计上面, 审计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运用。

三是公司内部审计范围与领域的界定缺乏战略性目标来指导, 使得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难以有效提升。由于缺乏长远性、前瞻性审计工作发展战略目标及其规划, 不少集团公司内审工作性质、时间与范围常常被简单地割裂或静态考虑, 审计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审计监督与控制方面的工作目标无法到位、约束决策风险与违规行为的力度明显不足, 难以对重要业务活动与项目开展持续性地内审监督工作, 部分审计运行机制的整改与调整往往流于形式, 导致审计执业质量与管理工作质量均难以得以有效提升或改善, 无法很好地发挥出有效保障现代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四、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的构建

与一般企业相比,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客观上更为复杂、管理约束层级更多、运营活动的风险更大、管理程序的链条更长、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会更多, 相应地, 受管理层与治理层监管的对象及相关内部监督的任务也更为为广泛。因此, 公司治理决策部门应采取系统化、持续化、动态化思路优化设计其内审战略规划体系, 才能全面提升内审工作质量, 更好地满足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的客观需要。

(1)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环境分析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包括内部审计的外部宏观环境、微观工作环境和战略组合选择分析三部分。企业集团公司进行内部审计战略分析时可借鉴使用企业战略管理中常见的模型分析法, 用来清晰地确定企业内部审计内部管控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 从而将公司的内部审计战略与内部审计资源、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有机结合, 最大程度地保障与落实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1 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目前,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主要受下列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经济贸易全球化、资本市场危机化、经营环境竞争化和组织管理复杂化及资本市场投资者对委托关系的监督需求不断深人, 促使企业集团公司管理层面临较大的压力需要通过借助内部审计帮助提升综合管理效能、组织增加价值。法律环境。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执业工作必然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规的约束, 而《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法规对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社会环境。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与人员是巨大社会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国重人情、重关系、讲面子 的社会文化环境一定程度上地制约着企业集团公司审计的发展。这种制约将严重地侵蚀着或抵消着企业内部审计法律和内部审计工作原则。此外, 内部审计一般在公司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 审计人员心理状态和职业行为势必受到企业高管层的制约。技术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人,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方式方法面临着根本性变革。我国金审工程 的不断深人, 对企业集团公司信息化条件下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也是企业集团公司内审战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2 企业内部审计微观工作环境分析

内部审计的微观工作环境分析主要是对企业集团公司影响内部审计发展的治理结构、公司战略、内部管理制度与模式、人力资源部门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治理结构。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存在不同的企业战略和内部审计战略与之相匹配。企业战略、内部审计战略只有与公司现有的治理结构相适应, 才能推动内部审计战略的实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不断调整优化, 必然带来现有审计监督流程和管控点不断变化和审计制度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审计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等, 而这些内容都是内部审计战略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总体战略。内部审计战略与公司总体战略密不可分, 公司总体战略制约着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的确立方向。内部审计战略既要体现企业集团战略的原则要求, 又要遵循内部审计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了明确的公司总体战略目标才能够确定内部审计战略方案的选择, 并纠正或排除那些显然偏离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

生命周期。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考虑内部审计战略。如企业集团公司可以运用战略分析技术, 了解不同阶段的内部审计战略和其相关风险的关系, 合理确定阶段性审计目标及审计工作重点, 制定出与公司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战略。

内控环境。内控环境是企业管理控制行为的基调与氛围, 会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自我控制意识与内部审计监督效果。内控环境要素是约束和推动企业有序运营的软件系统, 也是其他一切管理要素的核心, 包括领导能力、员工诚信、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管理层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企业权责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控制活动是任何企业的核心, 是构成内控环境的重要因素, 必然会影响内审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

3 企业内部审计战略组合选择分析

结合内部审计外部宏观环境分析、内部审计微观工作环境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采用分析法对内部审计自身特点、发展环境与现有水平, 科学选择如下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中的未来战略组合。组合优势 机会战略。当内部审计具有特定方面的优势, 而外部宏观环境和微观工作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有利机会时, 可以采取该战略, 积极主动开展全方位内部审计工作。组合优势 威胁战略。指内审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 积极回避不利情况的影响, 或减轻外部对内审工作的威胁所造成的影响, 是一种主动调整内审工作方向的转换型战略, 扬长避短, 增加沟通与建议, 减少敌意和冲突, 重在改善环境。组合弱点 机会战略。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尽管面临外部机会, 但同时存在一些内部弱点而妨碍其利用机会, 可利用外部机遇采取措施先克服自身弱点, 实现内审工作转型升级机制建设后再借助外力推进内审工作。组合弱点 威胁战略。该战略旨在减少内部弱点, 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型战略选择。由于内审人力资源匾乏, 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不强, 导致目前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不能满足相关方的要求,企业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实施审计人员的集中调配、集约化管理等措施,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减少因内审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等原因对内部审计效果的威胁。企业集团公司利用分析法选择不同内部审计战略组合的内容如图。

(2)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目标设定

结合内部审计战略影响因素, 考虑企业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现实要求, 为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可设计成一个包含核心战略目标和具体战略目标的目标体系。

内部审计战略的核心目标。由于企业的内部审计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与公司发展目标的主要依据与重要保障, 企业集团公司总体目标及发展战略的成功与否必须依赖包括内部审计战略在内的众多战略的指导与实施。因此, 在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与约束下,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确认与咨询职能, 在为支持和保障企业价值最大化发展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提供增值的同时, 保障自身可持续发展, 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来确定战略目标。因此, 企业集团内审战略的核心目标可确定为提升管理效能, 增加组织价值。

内部审计战略的具体目标。其内容包括始终以基本业务审计为基础, 坚持做好包括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常规业务审计工作, 促进公司基本业务的规范与秩序以公司内部控制为基础, 切实注重风险管理审计, 促进公司整体风险管理工作以提升和扩充内部审计的功能为出发点, 逐步推行战略审计, 促进公司战略管理效率提高, 实现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与经济性。概括而言, 未来我国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发展趋势与重点将是风险审计和战略审计。

(3)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的内容

内部审计战略实现需要对具体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 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战略规划资源配置策略与内容安排之中, 借助于具体资源配置策略的实施, 从而保障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的有效实现。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的内容可概括为内部审计制度规划。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体系构建规划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体系行动方案规划等内容。企业集团公司应当通过积极促进内部审计制度的规范化、系统化和专门化建设, 推动内部审计制度的持续创新, 实现内部审计的标准化管理, 以程序化的组织设计和业务流程设计为载体, 贯穿于内部审计管理工作始终。

内部审计职能规划。根据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 内部审计部门未来可以通过由财务审计等业务审计向风险审计和战略审计实践过渡, 逐步实现内部审计职能从传统的确认职能向咨询职能转换, 从而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和功能属性, 为提供内部审计提升企业集团公司管理效能, 增加企业集团公司价值的总体内部审计战略实现提供支撑。

内部审计组织规划。其内容包括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改造规划。企业管理层应当结合企业集团公司管理体制变化的大环境, 通过积极变革逐步改造现有不够合理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提升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 优化内部审计的架构层级。内部审计组织架构人员结构管理变革的规划。即对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进行优化配置, 如对内审人员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变化预测与分析等内容。

内部审计运行机制规划。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最高层次具体目标突出战略审计 , 要求内部审计从业务层面向决策层面转移, 从对单一运营过程监督逐步转向对双重运营过程管控, 并重点突出集团总部内审部门参与集团经营目标和预算制定过程, 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管理, 使内部审计运行在把握目标制定、跟踪目标实施、监督目标整改上形成联动。因此, 内审运行机制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企业集团公司内审运行机制的流程再造设计, 由战略层运行和执行层运行构成的双层级模式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构建。

内部审计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中长期的优质内部审计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使用方面的规划近期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划。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规划。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长远目标、任务和方案, 确立公司信息化建设进程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与路径等。

(4)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实施的控制

在内部审计战略实施过程中, 应当检查目标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 评价战略实施效果, 将它与既定的战略目标与评价标准相比较, 发现战略差距, 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纠正偏差, 使战略的实施更好地与当前所处的内外环境、总体目标协调一致, 从而保证战略得以实现。内审战略实施控制应当是事前、事中和事后等三环节全过程控制

内部审计战略实施的事前控制。在实施内部审计战略之前, 设计好正确可行的战略计划在进行内审战略环境分析时, 做好有关内审工作基本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评估工作在战略目标制定时, 内审行动的主观决策要与客观分析相结合, 确保战略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内容设计则需强调系统性、导向性和规范性, 保证资源配置策略的实施效果。

内部审计战略实施的事中控制。在实施内部审计战略过程中, 强调对重大内审行动决策的实施、重点审计项目进程、重要审计业务落实等方面, 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 即通过关键控制、持续跟踪、动态反馈等手段, 不断反馈内部审计战略实施各阶段的实施效果, 及时调整内外部偏差, 保证内部审计战略实施各阶段与内审战略总体目标的协调与统一。

内部审计战略实施的事后控制。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层可以借助内部审计综合评价作为回馈控制的手段, 分别对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综合水平、内部审计质量和内部审计人员绩效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这些评价的结果来合理衡量内部审计战略实施的效果结合客观情况的变化,适时且迅速地修正或调整内部审计战略具体目标及支持性措施的规划方向, 以推动内部审计战略目标体系的有效实现和动态完善, 最终为实现企业集团公司价值最大化提供战略保障。

篇3

一、我国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基本设置了内部审计职能部门,配备了较为专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者,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具体条例及规定没有出台的情况之下,企业集团内部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面并不广,认识程度并不深,在审计工作中极易出现问题。

(一)审计意识不足,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模糊

这里的审计意识不足是相对而言的,如今的企业集团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不少企业集团对于内部审计都无法进行准确的定位,内部审计在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监督的同时担负着集团管理等工作,在意识上偏重生产,不注重内部管理的提升。统计显示,如今的大部分企业对于内部审计战略也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实际制定明确的、长期的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的企业还不到企业总量的百分之二十。这种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的构建。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受到削弱,权威性不足

导致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失效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其机构本身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不足,虽然大部分企业集团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由于其他部门或者工作的制约,内部审计常常需要结合其他部门的意见作出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结论的权威性很难得到保障,其公平与否难以确认,导致审计职责的弱化,对风险管理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构建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的关键因素

企业集团公司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中开展经营活动,因此,企业集团公司的经济活动必然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这影响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构建的方向。委托机制之下,企业集团战略决策对于企业内部审计战略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因此,集团战略规划及集团决策层意愿也成为了决定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构造的关键性因素。

(一)以企业集团公司总体战略规划为核心

内部审计作为管理的手段,其目的及方向也必须符合全局战略方向。因此,在构建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的过程中,企业集团的总体发展目标才是核心,要按照企业集团的总体战略方向制定内部审计战略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内部审计系统在集团内部的兼容性,才能促使内部审计职能真正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充分考虑经济环境变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企业集团公司必然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势头越来越强,国际间、行业间企业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构建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的过程中,企业集团应该充分考虑外部市场经济环境,将内部审计战略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市场兼容度。

(三)按照自身发展周期构建发展阶段

每一家公司都会经历不同的发展周期,实力强弱,规模大小都会经历发展变化的过程。在生命周期理论中,企业的生命周期包括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及衰落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当中分别存在不同特点。以成熟期为例。成熟期是企业集团实力最为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公司规模达到最大,经营项目众多,经济活动十分复杂。因此,在这一阶段当中,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应该帮助企业尽可能规避风险,避免因内部管理成本耗费出现的亏损,保障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当然,成熟期的到来必然预示着衰退期的产生,在这一期间,内部审计应该充分做好后续战略规划,避免企业集团后期发展中,由于公司实力的急剧收出现的可盈利经营项目废弃,保障企业集团发展的持续能力,防止企业集团利益受损。

(四)充分研究管理层意愿,设置管理层意愿弹性范围

内部审计机制必须与公司决策向适应才能够发挥出最大效能。在市场环境之中,不同企业集团内部组织结构是不同的,在决策上也会存在较大差异,管理方式各异,这些决策也决定了企业集团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构建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将管理层意愿考虑完备。此外,企业决策层很可能出现更替,因此,在构建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的过程中,企业集团应该将决策层人员的变化充分考虑进来,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避免由于决策层更替或者决策变更对内部审计兼容性造成影响,提高内部审计的适应性。

篇4

根据现有许多企业战略规划部的设置情况来看,战略规划部的核心职责一般包括以下工作:(1)负责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并组织落实战略措施;(2)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研究;(3)对公司所在行业动向、竞争等信息进行分析研究;(3)对公司欲进入的新的行业或细分市场进行分析研究;(4)跟踪研究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做行业对标分析;(5)对公司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除了以上核心职责外,有些公司的战略规划部还会负责公司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社会责任履行、战略绩效考核等工作。

如何使战略规划部真正起到战略指引和支持的作用呢?笔者认为,战略规划部应该做到“站的高、看的远、走的实、想的正”。

“站的高”:指战略规划部负责人及员工思想上要有高度,以整个公司视角上、整个行业视角上、整个宏观经济的视角上去审慎分析公司的过去、今天及未来,和公司高层领导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看的远”:指战略规划部负责人及员工看问题要以变化的眼光、长远的眼光、创新的眼光去看问题,不能停留于现状,要能够对公司、行业及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向能有较好的把握,做到深谋远虑。

“走的实”:指战略规划部负责人及员工具体工作开展要务实、踏实,从企业真正需要入手,做详细但灵活的工作计划,并能够按周、按月、按季、按年出具相关分析成果,并与企业内关联部门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协调。

篇5

关键词:现代企业;战略规划;特征

中图分类号:C27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对于许多现代企业来说,以前那种利用线性趋势外推法就能归纳出基本、上升和下降情形的战略规划方案已经过去了。现在,现代企业面对的是波谲云诡、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这就要求必须创建一个直到不久以前还难以想象的“灾难情景模式”,并将维持现金供应的任务整合到企业战略规划之中。与过去的做法相比,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将不得不考虑更多的变量,并且需要更多的决策者参与。此外,企业还需要更加重视测评--这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确认何时需要对企业战略进行快速调整的唯一方式。最后,对新的或不同寻常的情景模式的关注不应该掩盖相关的长期趋势,或忽视重要的现有战略的价值。

2 现代企业所面对的商业环境决定了现代企业战略规划的特征

2.1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具有宏观性、长期性、全局性、相对稳定性。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一种宏观目标规划,它是对企业全局的一种总体设想,它的着眼点是整体而不是局部。它是从宏观角度对企业的未来做一种较为理想的设定。它所提出的,是企业整体发展的总任务和总要求。它所规定的,是整体发展的根本方向。因此,企业的战略规划总是高度概括的。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一种对长期目标的规划。它的着眼点是长远的未来。战略规划是关于未来方向、情景的设想,它所设定的,是企业全体职工通过自己的长期努力奋斗而达成的对现实的一种根本性的改造。战略规划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的发展可以更加的顺畅。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一种整体性的要求。虽然它规划的是未来,但与现在也是紧密相关的;虽然它着眼于整体全局,但并不能排斥局部。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总是对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综合反映。科学的战略规划虽然总是概括的,但它对人们行动的要求,却又总是全面的,甚至是相当具体的。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一种长期目标规划,它在较近的一段时间内,应该是稳定不变的。战略规划既然是总任务、总设定,那么它就应该是相对固定的。这样,企业职工的行动才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大家对目标的实现才会有清晰的掌握和实现的动力。

现代企业整个战略规划涉及的是企业发展的总的格局和问题,关注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利益。现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越是多变及高度不确定,战略规划越是需要具备宏观性、长期性、全局性、相对稳定性。

2.2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需要实事求是的进行情景规划。在高度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情景规划的优势愈发明显,没有一种基本情景是被认定基本发生的,因此,需要根据假定情景来制定规划,并且高度关注多种情景发生的潜在推动因素。当前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使情景规划变得更加复杂:发挥推动作用的变量数目以及可能结果的分布范围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例如,考虑一家工业供应商的困境,它不进要受到商用和住宅房地产业的严重影响,而且也有许多政府客户。对于这家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包括:商业信贷和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方向、土地价格、税收,以及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开支,政府扶持或鼓励的行业政策。其中每一项不确定性因素的不同结果都会使这家企业的发展路径产生极大的差异。而情景规划的核心,为多种不确定性情景而构思多重战略规划,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现代企业应该制定更为严格的信息收集、整理、不确定性情景预测,以及针对不同因素、情景而制定的严密的战略规划。

2.3 现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具有可检验性。为了对企业管理的活动进行准确的衡量,战略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和可以检验的。战略目标必须明确,具体的说是指将在何时达成何种结果。目标的定量化是使目标具有可检验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战略目标难以数量化,时间跨度越长、战略层次越高的目标越具有模糊性。此时,应当用定性话的词语来表达其预期达到的程度,一方面要求明确战略目标实现的时间,另一方面须详细说明工作的特征。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战略规划意义显得就更为重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新的时期,企业的战略规划就要站在新的角度,不断的开拓创新,始终保持战略规划的可检验性,都将对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帮助,使他们更有可能制定出能引导自己企业度过经济动乱时期的战略规划。

2.4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应具有灵活性,避免僵化。规划战略的灵活性与其所具有的长期性及稳定性是不矛盾的。强调战略规划的长期性并不等于排斥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对战略规划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而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应具备的可校验性是其灵活性的前提,只有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具体且可校验,企业管理者才能根据客观发展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纵观手机行业巨头诺基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兴衰与其企业的战略规划是息息相关的。20世纪80年代末,诺基亚的高管层意识到数字通信领域的一场巨变即将到来,在其之后的20年里,诺基亚表现出了强大的战略灵活性。重组部门,手机业务与网络业务分离,各成立新的部门;当GSM市场初期启动时,诺基亚陆续剥离传统的纸制品、橡胶和化学制品及计算机业务;当竞争对手认为在全球建立子公司是新兴市场上获取机会的唯一方法时,诺基亚在研究如何在不损及规模经济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让产品适应不同的本地化需求。总而言之,诺基亚的战略规划灵活性不仅体现在公司层面,还体现在业务部门层面。公司层面的战略灵活性使资源流动变得更加容易,但它仍然要求企业保持领导力的统一,在这一阶段,企业保持着很高的战略敏感度。而在近几年,面对苹果公司的崛起以及安卓系统手机的挑战,诺基亚固守塞班系统,直到2011年才反应过来。没有保持其战略规划灵活性,反应迟缓,延误时机,是诺基亚近年来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2.5 现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应打破部门“封地”,实行对话机制保持战略敏感度。现代企业规模化以后,打破部门“封地”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现在企业的战略规划要求公司高管不再只囿于自己的“封地”,而是需要为公司的整体成功付出努力。现代企业往往对核心业务过度关注,使企业错过新的发展机遇。实行公司成员对话机制,能满足战略与灵活性的不同需求。例如每年举办动员活动,消除员工因成功所带来的自满情绪,激励每位员工在应对运营问题时能把目光放得更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发展规划;规划管理

1规划的编制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是企业发展的路线、原则和纲领,描绘了企业总体发展蓝图,目前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三年滚动发展规划的规划框架,在创新市场营销、拓展国际经营、实施科技创新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和谋划,可为公司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中车戚墅堰公司以内燃机车造修为主业的百年老企业,长期以来一业独大,严重依赖国铁市场,其他产业比重偏小,缺少第二支柱产业。随着铁路内燃机车市场的萎缩,严重冲击了公司的经营业绩,一度出现严重亏损。对此,我们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三年滚动规划时,对主要发展指标及具体发展措施进行了谋划,重点集中在如何跳出两条铁轨,发展新产业,推动公司向高质量发展方向健康发展。

2规划工作存在的不足或难点

反思我公司在规划工作方面的不足,在制定、论证、实施三个环节中,都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着一些做得不完善的地方,同时也是规划工作的难点所在:(1)规划制定过程难以严谨。随着企业竞争的逐渐激烈,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面对可能出现的机遇想尝试进入,以前进入的市场前景不明,却又很难决断退出,所以规划编制需要考虑的因素太过复杂,规划的编制是对一个企业前瞻性、洞察能力的最大体现,而这正是目前所缺乏的,导致规划制定难以做到科学严谨,规划应该具有的指导性作用也大打折扣。(2)规划论证相对缺失。目前我们在编制规划时,整个过程缺少论证环节,某些发展方向和领域的规划只是意向,真正付诸实施时缺乏令人信服的理由,造成投资预算及规划实施过程左右为难,规划迟迟停留在纸面。应该对规划中涉及的有关重大议题和相对陌生的领域,安排一些专题研讨会、论证会,由咨询公司专家及该业务领域的公司内部专家参与讨论和论证,分析发展环境,集思广益,减少规划的盲目性。(3)规划落实缺少监控。规划制定成稿后,有效的落实以及实施效果的跟踪过程也存在欠缺,往往还会发生偏向。首先在规划的落实方面,跟踪监管职责还不明确,规划管理部门往往只负责编制规划,规划成稿后便大功告成,缺乏跟踪落实及考核职能和机制。其次在企业发展方向方面,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围绕市场开展,而市场是瞬息万变,有些是稍纵即逝的,市场部门不可能严格按照企业规划的内容开展工作,抓住机遇,开拓的新领域是市场部门的职责,而这些往往是规划中没有列入的,企业的发展方向就会产生改变,就会脱离规划的监控视角。

3规划工作的下一步打算

企业的战略规划体系的核心内涵是按照战略规划前瞻性、引导性、挑战性和可实现性,以企业战略目标为驱动,对企业规划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的管理体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战略规划管理体系,包括规划管理组织体系、业务流程和制度。(1)建立适应发展规划管理的组织体系。在职能管理层面,公司规划管理部门在公司总部董事会直接领导,承担战略与规划管理职能,组织总体战略规划的编制及实施评估,要组建一个由各相关职部门牵头的子系统规划及职能规划的组织体系,进行公司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推进。(2)完善规划管理的制度及流程。成功的战略规划系统都会遵守科学的业务流程,而要有效地开展战略规划工作,还必须为此制定严整的企业流程、制度。制定战略规划流程是让整个公司的战略规划能够有一个顺畅的运转渠道,从而使之程序化,科学化,流程化,从公司的最高领导者到每个职能部门,再到基层管理人员都将很清楚各自在整个流程中所担任的角色。企业要按照战略规划管理体系的核心内涵,建立和完善适合发展要求的战略规划管理制度、流程。形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由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筹划和组织编制,专家组进行论证,董事会最终决策的一套规范流程。在战略规划制度设计上,应该由基本制度、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三个层级组成纵向结构的管控制度文件体系。

4规划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企业规划支持保障的宏观研究。一方面,要重视对宏观环境、行业环境、核心竞争力、产业定位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另一方面要以赶超世界先进企业为目标开展对标管理,要开展情报研究,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收集、分析数据,要形成从生产技术到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的系统化对标体系,建立公司竞争力的评估管理体系。在上述一系列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评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揭示公司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威胁或挑战,从面有效发挥战略的先导作用。这既是规划编制工作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避免盲目发展的保障。(2)加强规划讨论和论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在战略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要召开多轮次专题讨论会、论证会,并组织行业专家组和推进组及编写组对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大量的认真研究和反复讨论。可通过建立企业发展规划例会制度,定期探讨企业战略发展与分析评估战略实施绩效。(3)完善规划管理工作制度。企业要按照战略规划管理体系的核心内涵,建立和完善适合发展要求的战略规划管理制度、流程。在战略规划制度设计上,应该由基本制度、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三个层级组成纵向结构的管控制度文件体系。(4)应配备规划管理工作精干团队。为战略规划配备精干团队,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第一,是要公司的最高领导层,特别是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对战略规划充分重视,并作为这一团队的成员亲自领导战略规划工作,为战略规划提供必备的各种资源支持。第二,选拔合格的战略规划专业人员,战略规划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前瞻性,对公司影响重大的工作,必须配备具有高水准的专业人才,通晓企业运营的各方面知识,对战略环境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篇7

一、企业发展战略与财务战略概述

企业发展战略包括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各种战略,为企业的发展制定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企业发展战略应该根据企业的运营现状、经济状况以及企业的发展潜能进行制定,完整的企业发展战略能够为企业规划一个比较长远的发展方向。财务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中涉及到资金使用的战略,能够平衡企业的财务支出和收入两个过程,以此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发展的影响,长远的财务发展战略能够适当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整个企业的资金流动,加强企业发展与财务管理的融合。

二、财务战略规划应该具有的主要特点

(一)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

财务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所以财务战略规划的制定应该符合企业整体的发展,经营者应该在财务战略规划之前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企业整体的成本使用情况等因素进行详细地分析,财务管理战略规划也能够按照企业的发展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促进企业整体发展规划的实现。

(二)具有长远性和相对动态性

成熟企业对发展战略的规划性是有很多种,包括短期规划、中期规划以及长期规划等,而对企业发展最有力的规划是长期规划,能够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财务战略规划也应该具有一定的长远性,以便企业能够针对公司的运营情况及时做出财务战略规划作出提前安排,同时财务战略规划还应该随着整体规划的改变作出调整。

(三)平衡公司内部与外部环境

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在这些环境中包括对企业运营有利的因素,也包括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因素,所以需要财务管理能够对外部环境进行筛选,尽量引进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因素,保持企业内外部发展战略的相对平衡,这样的财务战略规划能够增强整个企业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

三、企业发展战略下的财务战略规划

(一)及时创新财务管理方法

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过多地注重经营者的监督作用,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财务管理规划应该针对公司运营情况进行调整,及时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将财物管理重点集中在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包括财务信息的整理和会计核算,并将计算机等技术工具融入到财务管理方法中,不断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细化对财务管理的规定

由于财务战略的规划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所以财务管理规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企业经营者应该对财务管理作出明确规定,细化管理规定,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将整个财务管理过程分为收入、成本以及资金控制等几个方面,并对核算的过程进行相应的完善,同时加强企业经营者对财务管理重视的程度,及时对相关规定进行细化。

(三)做好预算和成本控制

财务战略规划主要包含预算制定、成本控制以及会计核算,预算制定是整个财务战略规划过程的基础,只有做出全面的预算规划,才能够使得成本资金的流动方向更为明确,所以企业经营者应该在财务战略规划中做出明确的预算要求,并对企业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尽量避免资金的不正常流失,这对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也起到了提升作用。

(四)注重培养财务规划人才

虽然现阶段很多科技产品已经被投入到财务规划过程中,但整个规划过程中还是离不开人工作用,也就需要企业适当引进财务规划人才,或对本企业的规划负责人进行定期培训,不同企业的规划工作人员应该定期进行交流,在会计核算、成本控制等不同的部门设定相应的专项人才,以确保财务战略规划能够严谨有序的进行。

篇8

长期以来,当人们一谈到细节或战术时就认为它是执行力的象征,它是实在的东西,一提及战略规划时就认为它是虚的,它是财力雄厚盆满钵满的大型企业的专利,更是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才能把玩的“东西”。而对于民企、特别是中小型的企业来说简直是风牛马不相及,若要玩必然玩火自焚,最好的结果也只不过是“自娱自乐玩玩而已无伤大雅”,持这种观念的企业不在少数,但是又不能不玩,因而也就出现了不少民企虚设战略管理部门的现象。这不由得我们不重新审视战略这“东西”。

首先,我们要简单认识何为战略?

引用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定义就是“在公司经营活动中创造适应性。一个战略的成功取决于做好许多事情——不仅仅是几件事——并保持他们的一致性”。也有的专家更直截了当,战略就是“方向性+主动性”,种种解说诠释都说明不论企业大小、生存长短,战略都是企业运营必须精通的“科目”,它是伴随企业全过程不可或缺的“东西”,它具有“伸缩性、灵活性、一致性”的共性,但有时也需要“让一致性明断暗续”的跳跃性!在此只想抛砖引玉,不想过多地说教或无谓的界定!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谁来做战略规划?

既然战略规划或管理对于任何企业不是可有可无的虚设,那么战略管理或规划交由谁来做呢?一言蔽之,既熟行业又深谙“战略”之道的人士或机构来进行!然而现实中“半吊子”的现象非常多,熟悉行业的不懂战略规划或曲解其内涵,而对战略规划非常有心得又不在行业内,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把战略规划专家与行业资深人士整合在一起搭建“战略规划小组”,倘若无法整合,宁可找真正懂战略规划(这里强调真正是因为现在有太多战略的“南郭先生”)的人士或机构来做。然而,实际上许多民企并不是这样技术处理,它们往往把“战略”逼进了死胡同、不归路,要么老板亲自披挂上阵,拍脑袋规划(当然,倘若老板或老总有战略规划的天赋或感悟或后天实操的经验,那另当别论。最为可怕的是那些因进进出出各所名校“镀金”师从一些空头战略规划师而对战略一知半解的老板或老总,他们若把玩战略那无异于会把企业提前玩完,我前文所提的那家以及类似的民企三五年内必出问题),于是便正如前边所说的战略规划是老板的附庸那样,要么找来一大帮据说熟悉行业但不懂战略规划的人士胡乱拼凑,要么找来一些奔走江湖名声在外的空头战略规划师来掌舵!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民营企业误以为惟有本行业从业经验的人士才能进行战略规划,认为有现成模式的可参照,从业时间越长掌握的参照模式就越多!这表面看似没错,深究起来则非常荒谬!把战略规划视为“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了,真可悲!有的人在行业泡浸的几十年却依然摸不清本行业发展的脉络,而有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却洞悉了陌生行业发展的规律。这就是门内门外、业余与专业的差别!在此需强调的是,行业资历并不能成为实施战略规划的筹码,从业经验也不因成为进行战略规划的前提条件。战略规划并不是“对号入座”的“盲人摸象”,更不是“形而上学”的“缘木求鱼”,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刻舟求剑”,它与从业经验、行业资历并无必然的关系,最为关键的是他(她)是否吃透战略规划的精髓要义,能否迅速把握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倘若能那他(她)绝对是战略规划的理想人选,虽然没有该行业的从业经验!

最后,我想谈谈战略规划需不需“二传手”?

现在,有不少设有战略规划的民企往往喜欢隔山敲虎、叠床架屋,言下之意就是喜欢政策出一头、执行另一方、中间还配了一条传送带,把战略规划和战术执行割裂开来,要么把战略规划部门悬空,要么将战术执行部门绑死!战略管理部门的“东西”出来后再交有“二传手”的品牌管理部门(包括广告宣传、媒体公关、市场营销等机构)去实施,而品牌管理相对于基层的一线业务部门来说,又好比战略管理部门,如此一来出现“隔层夹心饼”现象,品牌管理既是规划部门又是执行部门,而战略规划高高在上愈加地虚!

事实上,真正的战略管理规划从一开始就战略战术结合、统筹兼顾、通盘考虑、内外兼修,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实际,制定了一整套以变应变的韬略以及如何解决贯彻落实的问题,而不是规划完后再去恳求老板或老总赐予尚方宝剑或央求别的部门去执行!或在战略规划被束之高阁时怪罪于执行难!这样的战略规划根本名不副实!

在此对战略发如此点到为止底蕴不厚的感慨,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出于一种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责任感,因为我浅谈的情况在许多企业中普遍存在!希望各企业引以为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