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三农工作重点8篇

时间:2023-05-28 08:21: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三农工作重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农工作重点

篇1

三农”工作需抓大顾小

方法问题制约“三农”工作

一些地方在抓“三农”工作中,只顾埋头苦干,不注意方式方法,结果往往是浪费了资源,空耗了精力。有两种错误的方法值得警惕。

其一,抓整体不注重具体,缺乏操作性。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力求“高”。目标高远,不顾本地区情况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不顾市情、县情盲目照搬照套外地经验;二是力求“大”。习惯于“运动式”地抓“三农”,一项工作全民参与、轰轰烈烈,表面上每个部门都在抓,但实际上职责并不明确,没有抓总牵头部门,没有细化目标和验收标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三是力求“全”。工作部署面面俱到,既没有重点也体现不出亮点。这些都是当前基层“三农”工作方法上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使一些地方“三农”工作的举措仅仅停在口头上,写在文件里,无法落实到行动上,不仅浪费了资源,也空耗了精力。

其二,抓一点不计其余,缺乏统筹性。一是部门缺乏协作性。不仅农口的农林水牧渔等部门工作上互动少,而且农口之外的部门在涉农工作上也缺乏与农口部门的互动,以至于“你敲你的锣”、“我唱我的戏”,造成工作互不协调、各不配合。二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三项工作之间缺乏互动。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时,缺少系统的思维和联系的观点,结果往往是解决一个老问题,而产生一个或多个新问题。比如各地在成功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农村田地无人耕种、土地难以流转、留守儿童健康和教育问题突出等诸多新难题。三是“三农”与工业化的矛盾问题。许多地方把财力、人力、注意力都放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上,不仅市县讲工业化,连乡镇这样的农村基层政府也在埋头搞工业化。四是城镇化带来的“留守”问题。农村中的“精英”大量涌向城市、集镇,留守的都是所谓的“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抓“三农”工作需要辩证法

克服形而上学的最好办法,就是辩证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善于运用辩证的思维、系统的观点来把握“三农”工作。

“三农”工作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坚持整体抓也要坚持分开抓。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体。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去谋划、去推动,才能真正抓住“三农”工作的主动权。作为一个整体的“三农”,并不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简单叠加,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互之间各有特性。不仅彼此的工作重点、工作对象不同,而且工作规律也不一样。抓农业不等于抓了农村,抓农村不等于抓了农民。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片面地侧重某一个方面,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整个工作视野停留在小圈子里,造成局限性、孤立性。

“三农”工作的联系性和多样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注重内涵又要顾及外延。农业是农民从事的主要事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开展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农村是农民工作生活的家园,是农业生产的土壤,它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环境和条件;农民是农村、农业的主体,是农村的建设者、农业的生产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单个个体事物而存在,同时又独自对外发生复杂多样的联系。抓“农民”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农村和农业,而应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跳出固有思维,可以把农民转化为职工、商人、经纪人、市民;抓“农村”问题,决不仅仅是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还有一系列诸如农村环境整治、村镇建设、乡村组织建设等问题。

“三农”工作的系统性和联动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相互配合又要各司其职。“三农”工作部门的区别,仅仅在于业务主管部门、工作牵头部门、相关涉农部门,各部门在“三农”工作中都有各自的职责,缺一不可。例如,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建设,如何配备好乡(镇)和村委领导班子、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效能、调动村级组织的积极性等,都是重要课题。农工部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管部门,不仅要制定本区域“三农”工作发展规划,还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三农”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尤其是要协调、统筹涉农部门的工作,工作量大,责任重。因此,在“三农”工作中,各部门都要调动起来,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流通行业要负责带动农产品销售,科技部门要负责科技推广,教育部门要注重提高农民工素质等等。

在实际工作中抓大也要顾小

抓大,主要是抓“三农”路线方针政策和原则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比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政策,比如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政策,比如“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及“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投入政策。

抓大,重在抓部门、工作和上下的协调。比如农业建设,需要农口的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等部门的协调,需要农口内扶贫、移民、综合开发、农垦、土地等部门的配合,需要财政、发改委、工商、物价等综合部门的支持和参与。比如农村建设,需要协调规划、建设、土管等部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需要协调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总之,抓大,就是要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抓各级干部,抓工作典型。

顾小就是要细化和分解各方面的工作,比如农业建设方面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常规农业与特色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还要抓防火防汛防虫,要抓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顾小就是要抓群众工作,要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既要抓在村的人口和劳力,也要抓外出务工的,既要为群众解决发展经济方面的难点,也要为群众生活上的困难分忧,包括子女上学、农民看病、打官司等问题。

篇2

“三农”工作需抓大顾小

方法问题制约“三农”工作

一些地方在抓“三农”工作中,只顾埋头苦干,不注意方式方法,结果往往是浪费了资源,空耗了精力。有两种错误的方法值得警惕。

其一,抓整体不注重具体,缺乏操作性。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力求“高”。目标高远,不顾本地区情况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不顾市情、县情盲目照搬照套外地经验;二是力求“大”。习惯于“运动式”地抓“三农”,一项工作全民参与、轰轰烈烈,表面上每个部门都在抓,但实际上职责并不明确,没有抓总牵头部门,没有细化目标和验收标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三是力求“全”。工作部署面面俱到,既没有重点也体现不出亮点。这些都是当前基层“三农”工作方法上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使一些地方“三农”工作的举措仅仅停在口头上,写在文件里,无法落实到行动上,不仅浪费了资源,也空耗了精力。

其二,抓一点不计其余,缺乏统筹性。一是部门缺乏协作性。不仅农口的农林水牧渔等部门工作上互动少,而且农口之外的部门在涉农工作上也缺乏与农口部门的互动,以至于“你敲你的锣”、“我唱我的戏”,造成工作互不协调、各不配合。二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三项工作之间缺乏互动。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时,缺少系统的思维和联系的观点,结果往往是解决一个老问题,而产生一个或多个新问题。比如各地在成功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农村田地无人耕种、土地难以流转、留守儿童健康和教育问题突出等诸多新难题。三是“三农”与工业化的矛盾问题。许多地方把财力、人力、注意力都放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上,不仅市县讲工业化,连乡镇这样的农村基层政府也在埋头搞工业化。四是城镇化带来的“留守”问题。农村中的“精英”大量涌向城市、集镇,留守的都是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抓“三农”工作需要辩证法

克服形而上学的最好办法,就是辩证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善于运用辩证的思维、系统的观点来把握“三农”工作。

“三农”工作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坚持整体抓也要坚持分开抓。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体。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去谋划、去推动,才能真正抓住“三农”工作的主动权。作为一个整体的“三农”,并不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简单叠加,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互之间各有特性。不仅彼此的工作重点、工作对象不同,而且工作规律也不一样。抓农业不等于抓了农村,抓农村不等于抓了农民。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片面地侧重某一个方面,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整个工作视野停留在小圈子里,造成局限性、孤立性。

“三农”工作的联系性和多样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注重内涵又要顾及外延。农业是农民从事的主要事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开展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农村是农民工作生活的家园,是农业生产的土壤,它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环境和条件;农民是农村、农业的主体,是农村的建设者、农业的生产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单个个体事物而存在,同时又独自对外发生复杂多样的联系。抓“农民”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农村和农业,而应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跳出固有思维,可以把农民转化为职工、商人、经纪人、市民;抓“农村”问题,决不仅仅是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还有一系列诸如农村环境整治、村镇建设、乡村组织建设等问题。

“三农”工作的系统性和联动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相互配合又要各司其职。“三农”工作部门的区别,仅仅在于业务主管部门、工作牵头部门、相关涉农部门,各部门在“三农”工作中都有各自的职责,缺一不可。例如,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建设,如何配备好乡(镇)和村委领导班子、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效能、调动村级组织的积极性等,都是重要课题。农工部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管部门,不仅要制定本区域“三农”工作发展规划,还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三农”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尤其是要协调、统筹涉农部门的工作,工作量大,责任重。因此,在“三农”工作中,各部门都要调动起来,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流通行业要负责带动农产品销售,科技部门要负责科技推广,教育部门要注重提高农民工素质等等。

在实际工作中抓大也要顾小

抓大,主要是抓“三农”路线方针政策和原则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比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政策,比如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政策,比如“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及“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投入政策。

抓大,重在抓部门、工作和上下的协调。比如农业建设,需要农口的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等部门的协调,需要农口内扶贫、移民、综合开发、农垦、土地等部门的配合,需要财政、发改委、工商、物价等综合部门的支持和参与。比如农村建设,需要协调规划、建设、土管等部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需要协调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总之,抓大,就是要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抓各级干部,抓工作典型。

顾小就是要细化和分解各方面的工作,比如农业建设方面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常规农业与特色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还要抓防火防汛防虫,要抓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顾小就是要抓群众工作,要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既要抓在村的人口和劳力,也要抓外出务工的,既要为群众解决发展经济方面的难点,也要为群众生活上的困难分忧,包括子女上学、农民看病、打官司等问题。

篇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重要的战略性问题,需要整体抓。“三农”又包含许多小问题,需要具体抓。仅整体抓容易抓空,只具体抓又怕失去方向。如何处理好整体与具体的辩证关系,抓住大的,又能顾及小的,是抓“三农”工作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农”工作需抓大顾小

方法问题制约“三农”工作

一些地方在抓“三农”工作中,只顾埋头苦干,不注意方式方法,结果往往是浪费了资源,空耗了精力。有两种错误的方法值得警惕。

其一,抓整体不注重具体,缺乏操作性。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力求“高”。目标高远,不顾本地区情况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不顾市情、县情盲目照搬照套外地经验;二是力求“大”。习惯于“运动式”地抓“三农”,一项工作全民参与、轰轰烈烈,表面上每个部门都在抓,但实际上职责并不明确,没有抓总牵头部门,没有细化目标和验收标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三是力求“全”。工作部署面面俱到,既没有重点也体现不出亮点。这些都是当前基层“三农”工作方法上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使一些地方“三农”工作的举措仅仅停在口头上,写在文件里,无法落实到行动上,不仅浪费了资源,也空耗了精力。

其二,抓一点不计其余,缺乏统筹性。一是部门缺乏协作性。不仅农口的农林水牧渔等部门工作上互动少,而且农口之外的部门在涉农工作上也缺乏与农口部门的互动,以至于“你敲你的锣”、“我唱我的戏”,造成工作互不协调、各不配合。二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三项工作之间缺乏互动。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时,缺少系统的思维和联系的观点,结果往往是解决一个老问题,而产生一个或多个新问题。比如各地在成功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农村田地无人耕种、土地难以流转、留守儿童健康和教育问题突出等诸多新难题。三是“三农”与工业化的矛盾问题。许多地方把财力、人力、注意力都放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上,不仅市县讲工业化,连乡镇这样的农村基层政府也在埋头搞工业化。四是城镇化带来的“留守”问题。农村中的“精英”大量涌向城市、集镇,留守的都是所谓的“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抓“三农”工作需要辩证法

克服形而上学的最好办法,就是辩证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善于运用辩证的思维、系统的观点来把握“三农”工作。

“三农”工作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坚持整体抓也要坚持分开抓。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体。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去谋划、去推动,才能真正抓住“三农”工作的主动权。作为一个整体的“三农”,并不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简单叠加,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互之间各有特性。不仅彼此的工作重点、工作对象不同,而且工作规律也不一样。抓农业不等于抓了农村,抓农村不等于抓了农民。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片面地侧重某一个方面,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整个工作视野停留在小圈子里,造成局限性、孤立性。

“三农”工作的联系性和多样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注重内涵又要顾及外延。农业是农民从事的主要事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开展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农村是农民工作生活的家园,是农业生产的土壤,它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环境和条件;农民是农村、农业的主体,是农村的建设者、农业的生产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单个个体事物而存在,同时又独自对外发生复杂多样的联系。抓“农民”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农村和农业,而应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跳出固有思维,可以把农民转化为职工、商人、经纪人、市民;抓“农村”问题,决不仅仅是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还有一系列诸如农村环境整治、村镇建设、乡村组织建设等问题。

“三农”工作的系统性和联动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相互配合又要各司其职。“三农”工作部门的区别,仅仅在于业务主管部门、工作牵头部门、相关涉农部门,各部门在“三农”工作中都有各自的职责,缺一不可。例如,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建设,如何配备好乡(镇)和村委领导班子、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效能、调动村级组织的积极性等,都是重要课题。农工部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管部门,不仅要制定本区域“三农”工作发展规划,还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三农”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尤其是要协调、统筹涉农部门的工作,工作量大,责任重。因此,在“三农”工作中,各部门都要调动起来,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流通行业要负责带动农产品销售,科技部门要负责科技推广,教育部门要注重提高农民工素质等等。

在实际工作中抓大也要顾小

抓大,主要是抓“三农”路线方针政策和原则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比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政策,比如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政策,比如“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及“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投入政策。

抓大,重在抓部门、工作和上下的协调。比如农业建设,需要农口的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等部门的协调,需要农口内扶贫、移民、综合开发、农垦、土地等部门的配合,需要财政、发改委、工商、物价等综合部门的支持和参与。比如农村建设,需要协调规划、建设、土管等部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需要协调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总之,抓大,就是要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抓各级干部,抓工作典型。

顾小就是要细化和分解各方面的工作,比如农业建设方面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常规农业与特色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还要抓防火防汛防虫,要抓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顾小就是要抓群众工作,要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既要抓在村的人口和劳力,也要抓外出务工的,既要为群众解决发展经济方面的难点,也要为群众生活上的困难分忧,包括子女上学、农民看病、打官司等问题。

篇4

首要任务是“稳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提出了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工作重点。

“粮食产量‘七连增’,很大程度得益于这几年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今后播种面积增加的空间很小。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也有不确定性,农业抗灾夺丰收任务繁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韩长赋表示,明年继续推动强化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继续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农业部将增加粳稻生产,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杂粮等短缺品种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韩长赋说。

重要信号:加快水利发展

系统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是这次会议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意味着中央开始着手解决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水利工作进行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10年,我国干旱、洪涝、山洪灾害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重,为1998年以来之最。“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陈雷说。

据他介绍,“十31"期间,水利部将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利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告诉表示,农田水利每年的欠账达到1000亿元,成为多年来被遗忘的角落,如果不进行全国性的规划,农业生产可能要出大问题。郑风田认为,未来五年时间,国家对农田水利持续的投入应该达到1万亿元,这对于水泥、管材、节水设施等与水利概念相关的产业将会产生较大带动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是小型农田水利(“小农水”),过去国家对“小农水”有三、四十年时间没有进行投资,从2005年才开始重新投入,这将是以后国家投入的重点领域。

三农问题专家、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核心还是粮食安全问题,而大兴水利正是为了粮食安全。这几年来粮食连年增产,是取消农业税和提高粮价后的一种释放,但这种释放已经到了一个极限,粮食要实现可持续增产,水利基础设施是一个很大的瓶颈。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来看,李昌平认为,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有赖于过去打好了粮食生产基础,而现在“重新起步”,通过抓水利建设来保证粮食的可持续增产,是为未来几十年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加大投入夯实农业基础

此次会议提出,明年三农投入要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_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三个重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央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向,而“三个确保”则表明了支农资金如何落实到位的具体手段。这些表述体现了国家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宋洪远解释说,这些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支农投入的重点和方向,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强农政策,大幅度增加生产性投入,并突出政策的针对性。

征地力保农民权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此次会议有关耕地问题的表述,根本立足点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在四川、广东等地设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的试点,对农民每年给予每亩200元到500元补贴的探索,为我国探索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创造了鲜活经验。

据介绍,国土资源部门将抓紧落实“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措施,缩小征地范围,提高补偿标准,落实同地同价原则,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到2010年9月,我国已有28个省份公布实施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水平普遍提高了20%至30%。今后,各地将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调整一次。

这位负责人分析,在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方面,陆续选择天津、重庆、沈阳等11个城市作为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重点在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拓展安置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探索,逐步建立征地补偿安置长效机制。

“菜园子”“菜篮子”“菜摊子”都要抓

此次会议提出,下大气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同时,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解释说,农业部明年将推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落实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好“菜园--子”,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

农业部还提出,“十3i"时期将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扶持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建设,促进“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提升。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表示,今后将鼓励更多的流通企业参与“农超对接”,到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扩大农超对接政策效果,提高订单农业比重。继续支持建设产地预冷等冷链设施,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

加大气象服务提高防灾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2010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村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面临风险不可低估。气象部门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矫梅燕说,今后努力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重点加强农村地区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预警广播平台建设,力争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到农村每一个地区,延伸到每一个村镇、传递到每一位农民,实现气象信息的“进村入户”。

篇5

首要任务是“稳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2011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提出了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工作重点。

“粮食产量‘七连增’,很大程度得益于这几年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今后播种面积增加的空间很小。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也有不确定性,农业抗灾夺丰收任务繁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韩长赋表示,2011年继续推动强化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继续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部将增加粳稻生产,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杂粮等短缺品种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韩长赋说。

重要信号:加快水利建设

系统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是这次会议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意味着中央开始着手解决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水利工作进行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2010年,我国干旱、洪涝、山洪灾害覆盖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灾害损失之重,为1998年以来之最。“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陈雷说。

据陈雷介绍,“十二五”期间,水利部将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加大投入,夯实农业基础

此次会议提出,2011年三农投入要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三个重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央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向,而“三个确保”则表明了支农资金如何落实到位的具体手段。这些表述体现了国家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

宋洪远解释说,这些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支农投入的重点和方向,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农政策,大幅度增加生产性投入,并突出政策的针对性。

征地力保农民权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此次会议有关耕地问题的表述,根本立足点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在四川、广东等地设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的试点,对农民每年给予每亩200元到500元的补贴,为我国探索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创造了鲜活经验。

据介绍,国土资源部门将抓紧落实“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措施,缩小征地范围,提高补偿标准,落实同地同价原则,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到2010年9月,我国已有28个省份公布实施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水平普遍提高了20%至30%。今后,各地将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二至三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调整一次。

这位负责人分析,在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方面,陆续选择天津、重庆、沈阳等11个城市作为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重点在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拓展安置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探索,逐步建立征地补偿安置长效机制。

“菜园子”“菜篮子”“菜摊子”都要抓

此次会议提出,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同时,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解释说,农业部2011年将推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落实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好“菜园子”,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

农业部还提出,“十二五”时期将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扶持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建设,促进“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提升。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表示,今后将鼓励更多的流通企业参与“农超对接”,到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扩大农超对接政策效果,提高订单农业比重,继续支持建设产地预冷等冷链设施,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

加大气象服务,提高防灾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2010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村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面临风险不可低估。气象部门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矫梅燕说,今后努力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重点加强农村地区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预警广播平台建设,力争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到农村每一个地区,延伸到每一个村镇,传递到每一位农民,实现气象信息的“进村入户”。

篇6

一、强抓团建工作,加强班子建设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抓团组织自身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抓紧近阶段开展学习“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机遇,由支部领导带领青年团员进行学习,把增强团员意识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加强团组织班子建设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每月定期组织支部成员参加团干培训,通过共同学习、提问题、讨论研究,进一步巩固学习培训的效果,强化对基层团建工作的认识,总结出经验和新的工作思路,务求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带头开展好青年团员工作。

二、开展各项团支部活动

(一)以“禁毒”为主题的活动

我们团支部在2月禁毒月,给每位团员上了一节关于禁毒的团课,课上介绍了各种,关于如何去拒绝,大家交流了自己的看法,都深刻体会到了禁毒的重要性。

(二)以“学雷锋”展开一次团支部活动

3月5日是学雷锋日,我团支部在这天举办了以“学雷锋”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每位团员都讲述了对当代雷锋精神的理解。

(三)参观白塔山烈士陵园

4月7日我们团支部组织去了白塔山烈士陵园,我们去看望了那些烈士们,向他们瞻仰,表达我们的敬意,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现在。

(四)“五四”青年节活动

五四青年节,我们团支部团员全数参与了讲座。在这次讲座中,我们了解到了共青团的发展历史,我们身为共青团的使命与职责。

(五)“六一”慰问活动

6月1日,团支部积极参与农业局党支部组织的慰问幼儿园的活动,送去了慰问金,并向小朋友们表示节日祝贺和美好祝愿。

三、青春建功新农村

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否的基石。对此,青年人更应充分认识到历史形势,自觉地将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投放到广大的基层。县农业局始终将服务三农作为振兴农业大市的基础工作,局团委紧密结合14年局工作重点,调动各团员立志建功的积极性,这一年来,各团员注重学习,紧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积极参与到“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群众五进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基层”等活动中,并取得了喜人成绩。

篇7

从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来看,农业的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副产品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有着显著进步。然而我国农业的基础依然很脆弱,农业科技发展的水平相对落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吉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大省和为数不多的粮食调出省之一,在我国的粮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提高吉林省支农政策可以更好调动农户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

一、吉林省农业状况

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中,对吉林省的农业基本状况和生产条件进行了相关调查。如下表1,表2。

分析数据,说明吉林省农业从业人员的男女比例基本保持平衡,但是农业从业人员的年龄较为老龄化40岁以上的农户从业人员达到48.3%,同时文化水平也较低。另外农村支出中,食物所占比重较大,达到了35.2%,医疗占支出的比重为12.5%,而教育支出仅占到9.93%。这对农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吉林省现行的财政支农政策

现阶段,吉林省强化了新的理念,落实财政支农政策,解决财政支农工作中的难题。在预算资金安排上,按照“存量适当调整、增量重点倾斜”和“三个高于”的原则。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工具,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支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扶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试点工作。另外,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筹措安排资金用于商品粮建设工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完善和创新财政支农机制为基础,提高财政支农工作的工作效率,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强化财政支农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推行因素法、公式法等分配方式,在15个县(市)推进了以县为主、以农业发展规划为基础、以主导产业和项目为平台的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做到公开公正,进一步加大了监督检查的力度。

三、吉林省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来源

在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过程中,农业经济在发展中财政上的困难就是县乡财政问题。县乡财政负债问题严重,基层财政风险不断积累,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撑财政支农的一系列开销。尤其是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其他产业并不发达,与其他地区差距较大,地区间县乡财政发展差距也比较大,这就更加抑制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首先,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由于县乡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又缺乏相应的监督,导致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其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说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卫生等并不健全。另外,长期以来农户依靠的是以地养老的保障机制,但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特点,保障这一方法的可能性较低。同时,我国工业化体系的建立是长期掠取农业剩余来实现的,这部分资产仅为城镇职工提供了社会保障,这对农民也是一个极大的不公平。

(三)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程度高,文化水平低

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较城市差,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离开农村来到城市,而农村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也不愿意回到农村,这就导致了农业人员老龄化情况严重,文化水平也比较低。而农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影响了经济水平的高低。

四、处理财政支农存在问题的办法

(一)发展县域经济,解决支农资金来源问题

尽管县级经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并不高,但却决定了我国大多数人口的就业以及收入情况,这也是财政支农政策高效有序进行的必要保障和基础。要想解决支农政策资金上的困难,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发展县乡级经济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应认真分析县乡经济结构,分析税收来源和非税收来源情况,按实际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建议

第一,合理划分出国家、省政府与县乡政府在义务教育上的责任。国家和省政府承担起大部分的支出责任,县乡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教育的资金安排和使用监督上。另外,在资金的支出方式上应该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形式来取代专项转移支付形式。

第二,吉林省的农村教育同时配合其他政策,比如鼓励高校志愿者到农村支教,加强对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教育培训。

篇8

2013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四新”建设目标,贯彻“自主创新、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科技富民强县为宗旨,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一)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争取上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1项。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建好科技型企业2家;培育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1-2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家,开发新产品2-3个,高新技术总产值增长10%。

(三)抓好科技兴农工程。培育科技示范乡镇3个,村4个,户10户。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15项以上。

(四)增加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力争企业投入研发经费逐年增加。

(五)加速奶业、笋竹林、药材和草山开发。办好1个奶牛、饲草科技示范点;建好1个笋竹林示范基地。

(六)防震减灾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更趋法制化、规范化。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2所;完成专利申请12件以上。

(七)信息化建设。继续办好科技服务热线、《科技信息》和科技网站,科普工作有新的亮点。

(八)科技特派员工作。选派20名以上,社会与经济效益明显。

三、工作思路

(一)围绕一个中心。围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这一中心,以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转化为主线,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实现科技资源的集成。

(二)突出一个重点。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大力推广先进成套的农业技术,加快现代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着力推广农产品和农村资源加工技术,提高农村劳力科技素质,加快相关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

(三)实现一个结合。实现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需求,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有机结合,推动县域经济结构升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四、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抓科技进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强化党政领导的科技意识,提高我县科技工作在党委、政府工作中的地位。

(二)以项目为抓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组织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优势项目,支持企业开发高新技术新产品。二是针对我县特色产业,为农民提供一系列配套技术,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三是牵线搭桥,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四是建立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和个人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专利发明。

(三)狠抓农村科技推广工作。以促进农业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以新品种培育、高效种养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为重点,搞好科技示范乡镇、村、户建设,引进推广示范以奶业、竹业、菜业、药业为主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致富奔小康。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