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乡村项目规划建设8篇

时间:2023-05-28 08:21: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乡村项目规划建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村项目规划建设

篇1

【关键词】 乡村规划 理论研究 对策研究

一、我市乡村规划建设的现状:

1、乡村农业基础深厚,规划建设行为众多。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乡村单体基数多、规模大,乡村建设行为日渐增多,群众对乡村规划建设的要求逐渐提高。乡村规划建设急需规范和指导。

2、缺少专业的乡村规划建设研究团体和机构。我市重视乡镇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住建委、规划局、各乡镇政府都有乡村规划主管机构,但规划建设行为在基本管理流程上是顺利和清晰的。但是村庄规划建设活动还缺少系统理论研究和综合的考核评判标准和机构。

3、发展契机良好。几年来,我市先后进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整治工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乡镇改貌工作等,都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乡村环境和乡村居民思想意思都有很大提升。应该抓住这难得的契机,将乡村规划建设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归纳总结,形成直观的条文继续深入指导乡村规划建设活动。

二、做好乡村规划、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

1、缓解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压力。我市正在进入城市建设的快速通道,城镇化水平快速增高,快速涌入的城市人口使得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压力相当大,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可以使人民群众在不背离乡土的前提下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减少城市公共设施压力。

2、稳定社会基础、构建和谐社会。良好地乡村建设实际,可以更好的留住村民,配合相配套的产业规划,可以使村民实现家门口安居乐业,减少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现象的出现,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相当意义。

3、提高生活品质,争强乡土凝聚感和自豪感。乡村建设水平的提高,收益的不仅仅是区域农村居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涉农休闲项目也是城市居民向往和乐于参与的。更重要的是,良好地乡村建设可以打造起聊城乡村的品牌效应,将聊城乡村作为对外推介聊城的一张名片。

三、提升乡村建设质量水平的建议:

1、加强乡村规划学术研讨,提高规划建设的理论水平。乡村建设涉及的主管部门比较多,缺乏统筹协调,仅由住房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单独编制乡村规划,往往造成乡村规划脱离实际。建议由政府组织,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由政府职能部门、设计院所、科研机构成立乡村规划建设研究学会,专题研究我市乡村规划活动,提高理论创作水平,实现乡村规划的多元融合、多规合一。

2、做好舆情宣传,让乡村规划科学化、理想化的思想深入人心。我市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上已经付出了相当努力,取得了相当成绩,应联合宣传部门做好舆情宣传。对内让群众干部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好处和作用,积极提供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改善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对外向省市兄弟城市展现我们的工作成绩,扩大在本项工作中的话语权和权威性,争取更多政策资金帮扶。

3、加强村民参与,重视乡村居民的实际感受。建立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民是村庄建设的主体,简单由城市的规划院所编制乡村规划的做法,往往忽视村民参与和需求,造成村庄规划脱离实际。要通过村民委员会动员、组织和引导村民以主人翁的意识和态度参与村庄规划编制,把村民商议和同意规划内容作为改进乡村规划工作的着力点。要建立村民商议决策、规划编制单位指导、政府组织、支持、批准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要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4、创新乡村规划内容。乡村规划的内容构成照搬城市规划,村庄规划内容繁杂,往往造成乡村规划脱离实际。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应明确目标、统筹全域、落实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分区分类提出村庄整治指引。村庄规划应遵循问题导向,以农房建设管理要求和村庄整治项目为重点,本着实用的原则简化规划内容。坚持简化、管用、抓住主要问题的原则,以农房建设管理要求和村庄整治项目为主,落实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确定的主要内容。分散型或规模较小的村庄可以只编制农房建设管理要求,一些条件不具备的村庄只以文字规定农房建设管理要求的,经批准后也可以作为村庄规划。一般村庄在编制农房建设管理要求基础上,还应提出村庄整治项目。美丽宜居村庄、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村庄等特色村庄应在上述基础上依据实际需求增加相应内容。

5、加强乡村规划管理工作

四、总之

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乡建设也开启了新局面。以城区为中心的建设正加速向城乡协调建设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任务更加迫切,美丽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喜爱和向往的家园。规划建设好广大农村,推进美丽聊城建设,既是“十三五”时期的迫切任务,也是我市建设的战略任务。

篇2

第二条凡在全县乡(镇)村庄范围内(不包括定昌镇及县城规划区内村庄)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乡、镇必须成立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明确村镇建设助理员,确定专门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本乡(镇)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村镇建设助理员名单要到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助理员实行例会制度,每月对本辖区范围的规划、建设、施工、管理等情况进行汇报,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乡(镇)村规划编制和实施

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乡(镇)的总体规划,报县政府审批。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乡(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乡(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县政府审批。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编制单位编制乡(镇)总体规划。

第六条经批准的乡(镇)总体规划、新农村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由原组织编制机关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没有组织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和新农村规划要尽快组织编制。

第七条凡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和国道、省道、县道两侧建设的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由建设单位和个人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由乡(镇)人民政府上报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现场勘察、规划后,经县政府批准,方可进行建设。其它村镇建设项目应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审查后,报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八条村庄新建、扩建、改建住宅,实行村委负责制,成立规划建设领导组,负责本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乡(镇)总体规划和新农村规划,并经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一书一证”(一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一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九条凡在乡(镇)村进行建设的项目,严格实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

(一)凡建设的单位(个户)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同意后报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审查;

(二)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审查通过后报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属新征用地的需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三)新征用地的建设单位(个户)在取得选址意见书后,到土地主管部门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建设单位(个户)办理转用地手续后,到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条在镇规划区内临时使用土地或者进行临时建设,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在乡、村内临时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临时用地建设期限二年,到期无偿无条件拆除。

第十一条禁止下列影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行为:

(一)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

(二)未按规划位置、面积和使用性质进行建设;

(三)未经村镇建设助理员验线擅自开工建设。

第十二条村镇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供水、排水、通讯、绿化、文物保护等公共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改变其使用性质。

第十三条乡(镇)范围内的管网建设必须经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批准按规划建设。

第十四条不得在村镇主干道两侧摆摊贸易、堆放杂物,影响交通安全、村容村貌,造成安全事故者,由乡(镇)、村负责。

第三章乡(镇)村建筑业和招投标管理

第十五条乡(镇)投资在100万元以下工程的议标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乡(镇)分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村镇建设助理员组织实施议标,最后乡(镇)长签字上报县招标办备案。

第十六条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必须按法定程序到长治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招投标,确定工程承包人,严禁私自确定。

第十七条村级以上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按规定办理《施工许可证》。

第四章乡(镇)村绿化管理

第十八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批准的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本乡(镇)绿化专业规划。绿化用地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其使用性质,确需改变绿地用途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九条乡(镇)人民政府要建设1个乡(镇)级、4至5个小区级公园绿地;要负责管辖村的绿化示范村建设,每年至少要建成一个园林绿化村,有条件的镇要进行园林镇建设;新建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改建区绿地率不得低于25%。

第五章乡(镇)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

第二十条乡(镇)区域内从事公共建筑、开发性住房及生产经营性建房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前,均必须到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注册登记手续,接受监督。

第二十一条乡(镇)区域内村民自建四层(含四层)以上住宅及生产性、营利性建房,必须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注册手续,接受监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在乡(镇)、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第二十三条违反第二十条规定,未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责令建设单位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五条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的,由本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篇3

根据武人常办字[20XX]10号文件的指示精神,镇人大主席团紧紧围绕辖区内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情况展开调研,突出强调“实事求是,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本质”,现将我镇人大对辖区内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验与成果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国土所、规划所、林管站、新农村办、“乐居家园”公司、各村村委会为成员单位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根据各自承担的规划建设监管职责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的监管任务。

〈2〉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我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尊重村民意愿,引导和依靠村民的智慧与力量,逐步推进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程。

〈3〉乡村统筹,规划先行

以规划为统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步形成乡村统筹发展体系。

〈4〉服务大局,加强整治

依据乡村统筹规划,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及“增减挂”政策,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严禁滥占耕地建房,加快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打造优美村容乡貌。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化发展水平

深入实施乡村公路网络化、农村自来水普及、农村信息通讯推广和林区作业道路修建等建设工程,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完善小微型水利、水土保持设施,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水准。

〈6〉建立、健全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实现了镇有规范化卫生院、村里有合格卫生室,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条件,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农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落实了免费优生健康检查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7〉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村秀美,农民增收”

自从我镇制定“和谐秀美乡村”的建设目标,全镇上下团结一致,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工作。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长期困扰我镇的“三农难题”随之得以破解,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展。

首先从农业方面上说,我镇共建成现代化种植基地14个,投入790万元;现代化养殖基地14个,投入3115万元。另外,坐落在漾都村的箬溪生态科普旅游观光项目总投资近1.5亿元,建设院士工作站、鲟鱼高值化研发中心,还有金雨森景观园林苗木基地建设投资1000万,占地1000亩,极大丰富了我镇的农业现代化内容,这让人既能纵览秀美的山水风光,领略惬意的农村生态,又能享受到精致的田园生活。

其次从农村方面上说,我乡共有5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建成乡村公路110公里,建成水库18座、渠道108条,建成沼气池144个、自来水管道2.5万米,建成学校8所、卫生医疗点7个、老年人活动场所6处、农家书屋5所,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269万元。全乡共有新农村点35个,累计投入资金达948万元,特别是我镇重点打造的养老山庄和养竹木葱郁、碧水长流、清雅别致、环境优美,立于青山绿水间的一栋栋农家别墅,或红瓦白墙,或回廊飞檐,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农家别墅内的各项生活起居设施均达到星级宾馆标准。

再次从农民方面上说,我镇共有农户数4115户,人口数为16931人。实施秀美乡村规划建设之前,镇村民的收入途径主要是外出打工、林木采伐、耕种田地等,现在我乡村民不但仍可以通过上述途径获得收入,而且还可以通过接待游客、到旅游景点工作、参与本镇项目建设等增加收入。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乡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达到8200元,富裕起来的镇村民参加新农保、新农合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困难与问题

〈1〉村民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从近几年来的工作情况看,我镇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特别是部分村民不仅没有做到“自扫门前雪”,而且在规划建设工作中只要涉及到自己的东西开口就要钱,进而直接影响到了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顺利开展。

〈2〉项目的建设资金有待落实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目前,这项工作尚处于探索的阶段,全县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规划建设模式,建设资金几乎是靠镇、村两级筹措来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项目资金严重短缺。

〈3〉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部分行政村把规划建设当作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任务,重整治、轻管理,没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系统规划坚持难。

三、方法与对策

〈1〉加大宣传,进一步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工作推动快与不快,不仅取决于动力大小,而且取决于阻力大小。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最大受益者是镇广大村民,工作推进最大阻力也来自广大村民,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村民的意见。秀美乡村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要制定完善的可行性方案,争取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工作推进的可行性、实效性。同时,全力做好贴近村民生产生活实际的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把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真正变成村民自己的事,进而激发广大村民共建“和谐秀美乡村”的热情。

〈2〉拓宽渠道,解决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资金难题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必然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镇政府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不但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而且可以引导有实力的公司投入资金,还可以鼓励镇辖区内的成功人士捐资等。同时,对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充分整合项目资金,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

〈3〉建章立制,注重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长期管理

篇4

各村管理范围内必须结合《乡“8.13”灾后二次重建规划》,规划建设必须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科学发展和先规划后审批再建设的原则,符合区域内各项事业有序开展的需要,严格执行规划建设行政许可制度,切实规范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程序,并负责规划建设按程序申报、前期协调、日常巡查和各类矛盾协调处理工作。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各村管理范围内进行的建设工程(包括农房、道路、农家乐、广告设置等)应当履行规划建设行政许可手续,

二、管理内容

(一)规划区内的规划建设管理

各村书记是执行乡总体规划的第一责任人,规划区内(含场镇、集中居住点周边、公路及河道两侧)所有建设工程必须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手续,严禁未报先建。在建设动工前由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书面申请,按规定办理用地、规划、建设许可等相关手续后方可施工。

(二)规划区周边的规划建设管理

范围内原则上不允许开展任何建设项目。确需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应书面提出申请,经乡政府审核同意后,并按照规定办理用地、规划、建设许可等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

(三)主要交通干线两侧重点管控区域建设管理

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实行红线控制和管控范围控制。汉清路大桥入口至幸福家园入口,绕镇货运通道、老德阿路元包、棋盘段、新德阿路元包、棋盘段的红线控制范围内严禁任何建设行为;红线控制区管控范围内所有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定办理用地、规划、建设许可等相关手续后方可施工;广告标牌的设置按照《市公路及公路两侧设置广告标牌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电力、通讯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应该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实施。

(四)规划区外的规划建设管理

规划区外的建设必须符合乡村规划和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办法执行,重点加强村民住宅建房规划管理。

村主任是各行政村土地管理、农户建房审批管理及查处乱搭乱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农户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在建房前应由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初审并张榜公示无疑后(公示期不少于20天),并按相关程序报批审核后方可开工建设(要求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供施工图或采用标准图集,施工单位或个体工匠必须具有相关资质,建筑风格风貌应和本乡一致),乡村镇办负责开工放线、验线。新建农户由各村引导在规划区集中修建,并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和建设规模。

农村村民住宅建房占地面积(建筑基底面积)不得超过批准用地的50%,集镇规划区内农村村民住宅建房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45平方米(含晒坝、沼气池)。乡村规划区内农村村民住宅建房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含晒坝、沼气池)。

三、加强宣传,强化监督检查

篇5

搞好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事关乡村的久远发展,事关全市经济的久远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加快推进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是推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市是欠发达市,发展后劲缺乏,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很大困难和很多问题。通过经济集聚区的规划建设,相关企业和项目入区,优化经济布局,积聚生产要素,培育形成经济集群,做大做强冶金机械、矿产开发、化工、物流、食品加工等主导经济,从而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推进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是落实“全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具体体现。

通过经济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区内未利用地多的优势,进行技改扩模或建设新的项目,有效突破土地“瓶颈”制约。同时,可以利用财政、税收上的支持政策,搭建平台,吸引一批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从而落实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确定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主基调。加快推进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是调整工业布局、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肯定选择。通过经济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加快我市工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形成新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实现由激进工业向市场经济意义上的经济集聚的转变,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是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推进乡村化的现实需要。通过规划建设经济集聚区,扩城上山、工业外迁”各类工业经济和项目向经济集聚区集中,中心城区定位在居住、商务、餐饮、金融、文化、科技、教育方面,从而拓展乡村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功能布局,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推进乡村化进程发明条件。

二、需要掌握的原则

加快推进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应掌握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起步的原则。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经济集聚、经济循环”要求,高标准、高起点编制经济集聚区规划。并依照经济布局、经济发展规划,由市里统一制订项目准入条件,按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完善功能、分步实施的原则,确保每一个入驻项目顺利入驻、建设和发展。

二要坚持工业进区、集中发展的原则。今后,除经济集聚区以外,乡村规划区内原则上不再摆放新的工业项目;中心城区内所有老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原则上放到经济集聚区内去建设,争取尽快把经济集聚区建成全市经济的增长极。

三要坚持平台共用、利益分享的原则。这次规划建设经济集聚区,突破了行政区划,打破了区域限制,为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平台。今后,各县区、各有关单位的招商引资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其它新上项目,凡符合统一准入条件的均可入驻,并依照谁引进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利益分享。

四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区域性经营的原则。对规划建设的经济集聚区,由有关县依照重要基础设施配套的要求进行开发,由市有关部门解决水、电等设施及路网建设问题,由经济集聚区管理机构对外招商。三个经济集聚区的运营将依照属地管理、独立经营的原则,实施经营管理和服务。

五要坚持科学审视、严谨论证的原则。经济集聚区的规划是委托专业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和专家反复勘查论证后确定的规划总体思路和原则符合的实际。经济集聚区进一步的规划和建设中,一定要科学审视、严谨论证。

三、总体规划和起步区规划

市经济集聚区总规划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19平方公里,起步区一期工程面积75平方公里。分为经济集聚区、怀化经济集聚区、东山经济集聚区。

(一)经济集聚区总体规划和起步区规划。城区西边靠近中心区区域,未利用地,规划远期可控制面积50平方公里(75万亩)西部经济集聚区。这一经济集聚区起步区控制面积12平方公里(18万亩)东至桥西界,南至京包铁路路北,西至207国道,北至线两侧。其中一期工程4平方公里(6000亩)二期工程8平方公里(12万亩)由于这一区域位于我市腰占堡水源地准维护区边缘,属我市的上风区和上水区,区内主要发展机械装备加工、食品深加工、物流等低污染、低耗水的经济。

(二)经济集聚区总体规划和起步区规划。县的东北部和宣化县的西部,规划远期可控制面积20平方公里(3万亩)经济集聚区。这一经济集聚区起步区控制面积4平方公里(6000亩)东至宣化县村。

(三)东山经济集聚区总体规划和起步区规划。

四、规划建设时间布置

经济集聚区(起步区)各项规划建设工作按以下时限要求推进:

(一)前期准备阶段。月底前,完成组建机构、起步区规划、土地详查等工作,完成起步区论证及定位。

(二)启动建设阶段。月上旬,开始经济集聚区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

1各县在征地、拆迁的同时,组织施工队伍入区进行土地平整,月底前完成经济集聚区起步区一期工程的土地平整。

2市交通局在县里平整土地的同时,进行主干线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及经济集聚区内主路网的建设,年底前完成经济集聚区起步区一期工程主干线道路和主路网的建设。

3市供电公司进行经济集聚区的电力设施立项、设计及建设,年底前完成经济集聚区起步区一期工程的电力设施建设。

4水务局开始集聚区水源点的确定,搞好水源点的设计和建设,年底前具备向经济集聚区起步区一期工程内供水的条件。

5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经济集聚区煤气、天然气气源的确定和管网的规划、设计及建设,年底前完成规划工作。

6市财政局负责启动资金及资金安排调度,确保市安排经济集聚区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7市国土局负责土地调整的报批,确保土地工作不出问题。

8市发改委、车务段负责铁路专用线的规划和报批,年底前完成。

(三)竣工验收阶段。今年年底前完成起步区一期工程的三通一平”通上水、通电、通路)具备企业入区建设条件,搞好管网的设计和预留。明年初开始起步区二期工程建设,明年九月底前完成起步区的全部建设工程,逐步达到七通一平”通上水、通下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平整土地)规范,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各县对施工队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工程竣工后,市统一组织对三个经济集聚区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五、相关配套政策

为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项目和企业进区,促进经济集聚区发展,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经济集聚区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月日前,拿出初步意见,报市政府。

一是异地投资鼓励政策(市财政局负责)鼓励城区内的企业进入经济集聚区,企业进入经济集聚区后,地方税收基数局部仍由企业原所在区收取,超收局部由企业原所在区和经济集聚区所在县共同分成;鼓励县区引进项目入驻经济集聚区,地方税收由引进县区和经济集聚区所在县分成。

二是项目入区优惠政策(市发改委会同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负责)鼓励新上项目进入经济集聚区,新上项目进入经济集聚区后,税费收取、土地使用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扶持企业发展。

三是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市商务局负责)主要是鼓励各单位及个人招商,招商项目入驻经济集聚区后,对引进单位和个人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是项目准入政策(市发改委工业发展运行局会同经济集聚区所在县负责)研究制定经济集聚区的项目准入政策,鼓励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企业和项目入区,限制和淘汰高耗能、高耗水、占地多、低效率、污染重和不符合平安生产条件的企业和项目。

五是经济集聚区的管理体制(市发改委工业发展运行局会同经济集聚区所在县负责)根据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和属地管理、独立经营的原则,研究制定经济集聚区的管理体制。

六、推进措施

要切实落实各项保证措施,倾全市之力推动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开展。为加强对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的领导,市县都成立了组织机构。各机构人员要迅速到位,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开展工作。要倾全市之力推动这一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发明性开展工作,全力支持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确保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二要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为落实责任,市政府已经层层明确了责任目标。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确定的工作目标,落实各级职责,雷厉风行,一抓到底,努力形成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层级清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各单位要将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操作层面的各个具体环节,明确具体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切实做到时限明确、规范严格、责任到人。

篇6

突出村镇特色,搞好村镇规划和建设,逐步改造老村庄、建设新村庄,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搞好村镇规划和建设呢?乡村建房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规划相对滞后,乡村建设小、散、乱的现象严重,农民建房零星分散,杂乱无章,集镇建设缺乏统筹安排和长远打算,整体水平不高。这样,既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又制约了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改善。

规划滞后。到目前为止,我市只有1个建制镇编制了总体规划,32个村编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还有15个乡镇和301个村没有总体规划。

建设管理不力。国家对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是很重视的,建设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文件,所有这些都要求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所有乡镇都必须编制乡村规划,。但我市一些部门对上述法规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宣传、贯彻、落实执行不到位,乡村建设大多由长官意识决定,或者处于一种任其发展的状态之中,经常造成建设选址不当、抗险能力不强、质量标准不高、使用效果不好的“四不”现象。

缺乏建筑设计。目前,我市乡村绝大部分建设工程没有经过正规的、有资格等级的设计单位设计,只是根据户主的意愿和要求,由乡村泥瓦匠凭经验简单画一下就进行施工,出现了像“火车箱”、“火柴盒”、“吊脚楼”等五花八门的建筑样式,没有体现地方风格特色。甚至一些工程不同程度存在墙面和楼地面裂缝、屋面漏雨等质量问题,这也都与设计不科学有关。

建设施工队伍素质低。目前,从事乡村建设的施工队伍大多由乡村木匠和泥瓦匠拼凑而成,由于缺乏对其管理、培训,稍有点砌墙抹灰技术的农民就拉起施工队承揽工程,没有营业执照,更谈不上资质等级,队伍素质低,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施工无监督,质量无检验。近年来,在乡村出现许多因建筑质量问题引发的经济纠纷,就是由于施工队伍素质低造成的。

强化宣传,切实加大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力度从土地资源的角度看,目前农村这种“散居”的方式,不仅浪费土地,也阻碍农业机械化进程,影响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由于农村居住分散,污染点数量大,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从建设经济成本的角度看,农村散居分布,必然会增加道路、供水、通讯、电力、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增加农民改善居住环境的难度;从协调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水平提高,解决这些问题都有赖于居住方式的变更。

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通过宣传加强乡村规划建设对优化居住环境、提高生产生活质量所带来的好处,引导农民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树立“居住进小区”的新理念,废弃过去那种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散居方式,加快生活质量的转变。用直观的形象、生动的事例,激发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形成一个“领导重视规划、群众自觉执行规划”的良好乡村规划建设秩序和社会氛围,全面推动乡村建设的发展。

立足长远,分步实施,科学搞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

要合理调整乡村规划整体布局。根据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思想,结合人口、农民生活生产习惯和交通地理位置等因素,重新合理调整乡村布局,重点建设中心村,逐步取消零星分散的农民居住点,使乡村布局规划与中心城市、中心镇、建制镇的规划相衔接,提高农村与城市、城镇的关联度,大力提倡农户住宅与畜、禽、养殖等生产用房相分离,以改变目前农村居住与生产用房相混杂的局面。

要充分发挥村民在乡村规划建设中的能动性。无论是乡村规划的修编、建设和管理,还是建设用地的调整,最终都应当由村民来决定。为此,要充分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涉及乡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多个环节上的重要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要维护乡村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规划一旦经法定程序确定后,就要严格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长期性。

制定政策,加强管理,不断加快乡村建设管理的步伐

政府应制定好相应的地方法规,加强乡村建设管理。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好我市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办法。对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乡村规划的编制,乡村规划的实施,乡村建设的设计施工等都要进行详细规定,做到有法可依,减少盲目性。

篇7

关键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研究

为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农村发展环境,桐庐县围绕建设“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这一目标,坚持“以景区理念规划整个桐庐,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进一步深化农村住房改造建设。

1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方向研究

1.1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村庄建设规划中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建设标准,合理使用当地传统的建设模式。我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三种模式”和“五大载体”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农村住房改造任务。在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采用“二合一”模式,与县城浮桥埠区块拆迁改造、凤川柴埠区块拆迁改造、县城农民集聚安置房二期工程等大项目带动相结合;采用“二选一”模式,积极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培育建设和特色村提升改造,加快县城、中心镇农民转移集聚工程建设,引导有集聚条件农户向县城、中心镇集中居住;可采取新社区建设,空心村整治,城中村改造,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性整治等有效形式使整治后的村庄,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硬化道路路面符合规划,饮用水达到标准,厕所卫生条例要求,排水沟渠和新旧水塘明暗有序,垃圾收集和转运场所无害化处理,农村住宅安全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

1.2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

通过实施推进农村住房改造,打造了一批诸如金牛村、儒桥村、后浦村等农居点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风貌特色突显的美丽村庄,建成了一批如窄溪村拆迁安置小区、徐家埠农村集聚小区、横山农民集聚小区等高品质的农民集聚小区,保护一批如深澳村、茆坪村等历史文化深厚的传统村落和农村历史建筑,改造了一批农村家庭经济最困难、居住条件最差的困难群众住房,有力的带动了投资,扩大了内需,改善了民生,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心村新建农居点建设步伐,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美丽乡村要求,配建与中心村相适宜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其向新型农村社区转变。采用“民建公助”模式,与农村环境沿线整治、中心村培育新建农居点、美丽乡村精品村改造提升项目相结合,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推进规划农居点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改善农居条件和提升居住环境。

2 新农村发展策略分析

2.1科学编制规划,提升品质内涵

在完成县域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丰满和优化城乡规划体系,创新性提出编制风景桐庐建设总体规划,以“景区”标准指导推进“最美县城、魅力城镇、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五条风情带,即诗画山水带、古风民俗带、产业风情带、运动休闲带、生态养生带,从农房示范村色彩风貌塑造、产业旅游策划、分类控制、整治提升等方面引导村庄有序发展。今年申报的环溪、荻浦、徐畈、深澳四个示范村就位于古风民俗带,通过连点成线,连片成面,集中打造深澳古村落风景名胜区。为加强示范村建设指导,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农房改造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印了“美丽乡村”村庄景观整治图则,在编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吸收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所有方案都经过村民代表评选确定,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规划出精品,设计出特色,建设才能出亮点。各乡镇(街道)把规划设计作为实施农村住房改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来抓,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修编项目村规划设计方案,在农房建筑设计、村落空间设计上、景观节点设计上狠下功夫,打造体现地方特色的民居风貌,形成丰富多样、野趣盎然的景观效果,营造质朴宜人、浓郁亲切的乡土气息。同时要严格规划实施管理,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改造、无审批不动工,坚决杜绝不按规划建设和盲目建设。

2.2创新机制,规划管理向村级延伸

2.2.1建立村级规划服务团。为加强新农村建设指导,专门制定出台《关于开展新农村建设服务团活动的实施意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组建村级规划建设服务分团,由住建、国土、农办、环保、水利、安监、招标办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服务小分队,有针对性的到农房示范村开展各类服务活动,重点加强对示范村的服务和指导。

2.2.2建立村级规划管理员队伍。示范村建设既需要科学的规划、高强度的投入,更需要严格的管理、高标准的建设。因此,进一步增强村级规划建设技术力量,全县建立起覆盖全部行政村的规划员管理队伍,现已配备到位183名村规划管理员,其中46名为专职规划管理员,137名为兼职规划管理员,健全了县、镇(乡)、村三级规划管理体制,提高村一级在村庄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参与性,实现村级基础设施、农房建设规划把关前置,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执行的刚性,推动村庄可持续发展建设。

2.2.3完善农房管理机制。制定出台《桐庐县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办法》、《桐庐县村镇建筑工匠管理办法》、《桐庐县农房标准图集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全县建房条件和建造标准,进一步规范农房审批程序,全面实行农房建设有图审批、按图施工管理,并探索建立农村住房乡镇村镇办、土管所及行政村联合竣工验收机制。对乡镇、村干部、村镇工匠、农户违反农房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了界定,明确了责任追究处理措施,有效遏制违规建房行为。同时,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办法和实施细则,大力推行“两权一房”抵押登记,增加农民融资渠道,进一步促进农房依规依章建设管理。

2.3注重项目结合,突显村庄特色

2.3.1注重项目整合。在推进农房示范村建设中,注重项目整合,与“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清水治污”、“垃圾分类试点”、中心村培育和特色村创建等项目相结合,集中各线财力合力实施示范村改造建设。今年创建的4个示范村,采用集中连片实施改造,共涉及7大类86项目,总投入资金7838.5万元。

2.3.2注重对示范村特色的培育。做到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无论是规划设计、改造方案制定,还是工程设计、具体施工等各方面,着力体现各自的村庄特色。如环溪村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多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且90%以上村民是北宋大哲学家、理学鼻祖周敦颐后裔,该示范村在建设过程中,打造以“莲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休闲型村落,在产业培育上种植300余亩莲花,开发赏莲花、摘莲蓬、挖莲藕为主题的色彩型农业观光游。利用古村优势,建设爱莲文化广场和爱莲长廊等景观节点,大力发展农家乐,搞乡村旅游。又如荻浦村借助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突出“乡风文明身心美”,重点挖掘古孝义、古戏曲、古树林、古造纸等特色古文化,培育“古风荻浦”民宿经济,该村与浙江交投集团合作,集中100间原汁原味的老房子,投资开发民宿项目,带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3 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走城市化的老路。应当循序渐进,不断的摸索,寻找适合我国农村建设的规划之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的繁荣,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以达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刘艳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几个现实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08,(28).

[2] 程茂吉.从城乡统筹再谈城乡规划全覆盖[J].建筑与文化,2009,(01).

篇8

乡村布局情况受到自然地貌的影响,形成的村落聚居形式也是长期发展的结果。设计规划师应当在村庄建设布局中关注地域特征,利用自然条件,体现出乡村文化内涵。村庄建设的准则是适宜和安全。工程应当避开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的地段,并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农耕地带。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设置在入口地带,公共服务设施结合水环境成为多类公共服务点。主要道路依托村庄纵向展开,公共交流空间、绿色空间、公共服务设置均在村内的几何中心位置集中布置。依村庄布局不同,村庄建设布局也有着不一样的地域特征。

二、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过程模式

乡村规划应当重视乡村本身的选择,理解乡村文化传统。规划要以协商者角度参与,而不是主导者。我国的相关政策文本从社会舆论和气候方面确认农民在村庄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乡村实际生活中,农村生产生活缺乏有效平台和组织载体。田野实践虽然出现了许多治理事例,但事物初期存在模糊性,印证出了地方逻辑的必然性、自治性和适宜性。村委会下可设置社区理事会、项目管理小组。社会理事会在村委会和村支书领导下,实施议事恳谈,听取农户建议和意见,实现自我教育、管理、服务、发展。在理解乡村传统文化、社区权力结构、环境资源方面,以对话、协商谈判的方式解决影响机制形成问题。村庄规划需接受政府与村民的监督。连续推动规划过程需要务实惠民项目,规划过程思想核心重在强调村庄规划主体。

人的发展是项目发展最具效益和持续的发展。以当地人分析调查,做出计划和行动目的。村庄规划涉及开发机构、政府部门、民间组织等多个团体,乡村成员要进行社会学习,提高村庄规划建设积极性。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过程模式以两个层面展开。第一是日常决策层面,例如维护和管理公共空间,发展乡村项目。第二是村庄公共空间发展层面,包括乡村设施建设、乡村生态保护等。从村庄实际情况着手,肯定了农民是建设、受益、决策的主体。

三、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