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08:53: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机械电子类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结合近期对工业工程专业“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能力结构和课程体系,以期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关键词】
新建本科;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工程是对由人员、物资、设备、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有数十万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企业。要做强制造业,就需要大力推进工业工程研究与应用,培养一大批工业工程应用型人才。我国工业工程高等教育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发展迅速。从1992 年教育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开办工业工程专业以来,到现在已有180 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工业工程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应该如何建设、如何办出特色、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一、工业工程专业调研概述
为了在办学中突出自己的特色,构建技术本科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理论模型、设计新型课程体系框架结构、提出课程改革指导性意见、制定相关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核心课程标准打下良好的基础,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我们开展了工业工程专业调研活动。调研整体上采取典型调研方法,主要选取思源学院往届毕业并正在从事工业工程相关工作的学生以及“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设立工业工工程部门的企业为调研对象,采取问卷调研、实地考查、资料检索、毕业学生座谈和企业访谈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共发放调研问卷53份,召集毕业生13人次召开座谈会,实地考查企业3个,与相关企业有关负责人访谈4次,参考有关文献4篇,从课程知识调研、专业技术能力调研、个人基本能力调研、职业能力培养调研等四个方面展开调研活动。依据调研结果和人才培养现状,指出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工业工程专业教育的建议。
二、工业工程专业应用性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
1、工业工程岗位及专业知识需求现状
(1)企业重视程度不均衡。对相关企业的调研表明,企业对于工业工程重视程度有很大区别,台资企业一般均设有“工业工程部(IE部)”或“生产与工业工程部(PIE部)”,如菱茂光电、技嘉科技、晟铭电子等企业,工业工程专项工作开展比较深入,开展项目基本符合我们一般高校的培养的目标;国内企业除个别比较大的外向型企业设立工业工程部门外,大部分企业没有工业工程部门,这些企业虽然也进行了相关的工业工程活动,但是很不系统,其重视程度也很不够。
(2)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通过对以上企业调研,大部分企业均表示需要工业工程人员,但是这些企业现有的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大都来自基层作业人员(如晟铭电子)、机械电子技术人员转岗和行政人事人员转岗(如菱茂光电)等,来自工业工程科班出身的人员极少。这是由于1980年代初我国在引进推广现代管理时,忽视了工业工程的开发和应用,我国的IE专业迟迟未能开设。近几年来虽然全国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但是毕业生大都转行,真正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才极少,这才形成今天工业工程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
(3)工业工程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一是专业知识需求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对于统计学、项目管理、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运筹学、成本控制、工程经济、人机工程、物流系统设施规划、生产实习等需求比例较高。二是能力需求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对于专业技术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最为欠缺。
专业技术能力需求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对于项目管理能力、生产现场管理优化能力、基本办公软件掌握使用能力、资源管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专业软件掌握使用能力等需求比例较高。
个人基本能力需求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对于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建模、提出解决方案等)、良好的态度和思想(包括坚持、多智、灵活、责任心、积极地传递意见、创造性及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和教育别人、时间和资源管理等)和系统思维能力(全方位思考问题,确定主次重点等)需求比例较高。
提高职业能力的方法。根据调研结果,提高职业能力的方法主要方法是: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到对口单位进行实习,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2、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现状
(1)重点院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清华大学为例:工业工程系招生的本科专业为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兼具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致力于提高工业与服务系统效率,改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理理论基础、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掌握宽广的工程、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复杂的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综合专业能力。
(2)普通二本院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及机械电子类相关学科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工程知识背景,熟悉系统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现代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评价、控制和创新活动,集专业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高层次管理人才。毕业生能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从事项目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实务性和研究性工作。
(3)三本院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本专业培养掌握制造技术基础、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对各类项目或企事业的生产、服务、管理子系统进行评价、改善和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4)改进方向。通过对以上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不难发现,重点院校工业工程专业除了强调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以外,更强调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具有对复杂的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综合专业能力。普通二本院校工业工程专业除了强调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以外,更强调大学基础知识背景和集专业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
针对思源学院作为新建民办本科学院面临的实际生源问题和软硬件条件现实,学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进方向是:更加强调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理论和实际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改善创新意识等。
三、工业工程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工业工程专业名称的困局
“工业工程”这一专业名称是教育部高校专业目录规定的规范名称,这是根据工业工程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所决定的,它不是研究某一独立的工业领域,如“机械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等,而是研究包含以上某种或某几种工程领域的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的设计、设置和改善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超越所有一般独立工程领域的“工业的工程”,所以“工业工程”的名称的命名是科学的,也是从事这一行业的规范的名称。但是这一名称在国内企业和社会中认知度不够,造成了工业工程专业名称的困局。其实这个问题也同样出现在工业工程专业的起源地美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但是美国大部分院校和企业对这一专业名称改为了“工业与系统工程(I&SE)”,台湾、香港等地也做了一定的软性处理,如称为“工业工程与管理”、“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等,我们内地也不妨做一软化处理,估计会使这一专业具有更高的认知度。
2、专业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的脱节
工业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但是现有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师大都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导致教学中出现“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机会走出校园,或者是没有一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
四、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一个基础,多个方向的“2+1+1”人才培养模式
(1)坚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应该根据我院工业工程生源和师资的定位,培养掌握制造技术基础、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对各类项目或企事业的生产、服务、管理子系统进行评价、改善和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尝试多角度分方向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可试行“2+1+1”人才培养模式。“2+1+1”培养模式,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第一、二学年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第三学年开展企业生产实习和实践训练,并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在具备对企业的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后,第四学年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和职业定向,分职业方向的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的培养模式。
采用这一模式可以彻底改变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工业工程人才需求脱节和高校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状,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形成全新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企业和社会的三赢。特别是对于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和今后的职业定位。
工业工程专业有以下八个职业定向可供学生选择:IE工程师(综合职业);制造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生产管理工程师;系统分析师;操作分析师;企业资源规划师;项目管理师。
要想顺利实施工业工程人才“2+1+1”培养模式,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关键问题:
一是建立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实施“2+1+1”培养模式的必备条件。我们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了解许多企业尤其是加工制造型企业还是很欢迎在校大学生来公司长期、稳定的工作。此外,通过与企业签订共建实习基地的协议,形成一批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这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二是解决教学计划的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问题。由于教学计划是按照四个学年安排的,学生到企业工作势必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和获得学分的问题。对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第三学年以后多数都是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可以采用考查形式,由授课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带着题目到企业实际工作中去研究,最后完成的成果以课程设计、课程论文或者策划方案的形式提交,也可进行必要的课程成果答辩。
三是做好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问题。以上规划必须取得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许可,因此务必做好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尤其是教学计划安排发生变更后,必须要与教务处做好衔接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
四是教师的能力和素质问题。首先是第三年学年企业生产实习和实践训练环节中教师的培训,可安排教师与学生一起顶岗,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其次是第四学年分职业方向的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的教师的培养,教师应该具备某一个或多个职业的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
2、工业工程专业能力结构的三位一体设计
(1) 能力结构的总体设计。总体结构方案如图1所示。
①专业基础模块:由三个核心基础构成,即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基础、制造工程技术基础和管理与经济学科基础。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基础:由高等数学、管理数学、系统工程与运筹学、计算机应用基础、Access数据库应用组成。制造工程技术基础:由大学物理、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和现代制造系统组成。管理与经济学科基础:由企业管理概论、工业工程概论、成本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经济学组成。②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由三个核心能力和外延能力四部分组成。核心能力一:工作改善能力, 课程群的构成如:核心课程: 基础工业工程;辅助课程: 人机工程、现场管理。核心能力二:生产控制能力, 课程群的构成如:核心课程:生产运作与管理;辅助课程: ERP原理及应用、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核心能力三: 设施规划能力,课程群的构成如:核心课程: 设施规划与设计。课程群的构成如:辅助课程: 生产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物流管理;外延能力:服务与其他管理能力,课程群主要有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2)实验体系的设计。①核心能力一。核心实验:工艺程序分析、秒表时间研究、双手操作分析、模特法应用;辅助实验:环境噪声测量、注意分配实验、学习曲线实验、动作稳定性测定、疲劳度与疲劳测定。②核心能力二。核心实验:生产制造管理(ERP软件);辅助实验:ERP沙盘模拟。③核心能力三。核心实验:生产物流仿真(Witness);辅助实验:企业物流模拟(实操)。
(3)课程设计的设计。①专业基础模块。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2周+课外2周(主要结合金工实习)。②专业核心能力模块。核心能力一:人机工程课程设计:2周+课外2周(主要结合工业工程改善创意竞赛);核心能力二:生产组织课程设计:2周+课外4周(主要结合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核心能力三:设施规划课程设计:2周+课外2周(主要结合企业调研活动)。
(4)工业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位一体的实现。为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技能,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在实验室中开展相关实验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再到企业生产实际中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使学生熟练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技能,完成从理论教学、实验室虚拟实验,再到企业生产实际的过渡,以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完成从了解到熟悉再到熟练掌握的过程,保证学生在能力培养方面得到连续、渐进的训练。
在开展相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如何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各项活动,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以下是开展实践教学过程的几种模式。
第一,利用开放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收集企业相关数据资料后,可利用学校的开放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如生产系统模拟与仿真、ERP、人机工程等可采用这种方式。
第二,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活动。利用学生课余时间,采用离散方式进入企业开展关活动。这种方式适用于与学校有长期、良好合作关系,且距离学校又比较近的企业。基础工业工程、现场管理的生产现场实验部分以及工业工程改善创意竞赛即可采用这种方式。
第三,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企业实践活动。寒暑假时间相对较长,学生可利用这一段时间到企业现场开展各种工业工程研究。如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运作与管理课程,在完成实验室实验、课程设计后,对工作改善和生产控制的技能有了较好掌握,再到企业去开展相关工作,为企业解决相关问题,深受企业欢迎。
3、课程学习的建议
(1)管理与工程知识要专精广博。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应把握每一个机会,加强充实自己的学识,无论在传统工业工程技术,如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工厂布置等要精通,对现代工业工程技术如运筹学、线性规划、数理统计分析等更要努力钻研,做到专而精的程度。更由于将来的工作可能涉及机电、化工、机械、土木、计算机等范围,所以对这些知识也要有相当的了解。因为不广又不精,在寻找对策、解决问题时就会感到不得心应手。另外除了工业工程技术及各项工程知识外,对于最新的管理新知更要有所认识涉猎,尤其财务与成本会计方面更是不可忽视都要了解。工业工程人员在任何机构或工厂服务,是要解决整体性问题的,如果只求生产制造过程的合理化,而一般行政管理、销售管理、信息网络不能合理化,即使再勤奋也是枉然。
工业工程人员有了以上认知,也可促使上司、老板改变观念及接受建议,配合达成目标。工业工程的接触面很广,是一门既困难又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我们认为工业工程人员离开学校后,不但要全心全力做好本身的工作外,对工程及管理未来的趋势特别要随时留意探讨,因为未来的企业竞争是现实的、激烈的、是瞬息万变的,也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所以光以在校所学已不足以应付现代企业的要求。
(2)加强人际关系的培养。工业工程人员想要达成任务目标,除了专精广博,需要创新力以外,对于人际关系要注意培养,应该具有高超的说服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积极向上的,而不是一味讨好。工业工程人员是为达到整体最高利益来替大家服务,是为了健全企业体质,为了长远利益,求得真正之整体性效果。依我们的经验,不论从事国有民营企业、政府行政工作或个人事业,一定要得民心,才能成功。因为今天你不能争取、获得你的上司、老板的信赖,纵然具有天大的本领,也只落得怀才不遇罢了。所以心理学、行为科学也是必要开设的课程。
(3)培养整体系统的理念。现代企业日趋庞大复杂,工业工程人员必须突破过去的观念,而经常以整体系统的理念,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由于每一个整体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所构成,子系统彼此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子系统的最佳对策,对整体系统并不一定是最有利的,正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前大家常强调要“把事情作对(do the things right) ”,今后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做对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s) ”。整体系统的观念是一个简单而重要的概念,例如一个涉及好几个单位、好几方面专业人员知识的整体性问题,就必须由工业工程人员幕僚群来参与,以整体系统的观念来寻求一个最佳的决策,去折冲、协调、拟定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必然更为落实可行。
(4) 追求永无止境的合理化。企业要万年长青,需要不断成长发展,从根本改善体制着手,而工业工程人员的工作目标是坚持原则、追根究底,追求永无止境的合理化,也就是秉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因为今天所做的合理化,随着法律规定、政治因素、经济形势、社会环境、科技发展的变化,到了明天、后天也许就变成不太合理,甚至完全不合理了,而企业体制的好坏跟合理化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这点工业工程人员应有深切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周梓荣,龚存宇.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3).
论文关键词: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测度,创新链,两阶段分析
1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核心,世界各国都在抢占高新技术的制高点。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更是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从1998年的7110.6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0461.17亿元,年均增长24.1%,成为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完成增加值11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当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34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占全部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8.6%[1]。目前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一些核心领域缺乏原创性技术,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作为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试图通过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来提升产业结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投入持续攀升,R&D经费从1998年的56.45亿 元,增长到2007年的545.32亿元,年均增长28.44%;R&D人员总量也有大量增长,从1998年的70879人年,增长到2007年的248228人年,年均增长14.94%。但与此同时,新产品销售收入从1998年的1207.254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0303.222亿元,年均增长只有26.68%,比R&D经费年均增长率还低[1]。由此可见,增加创新资源投入只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中国在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创新资源的总量投入,更要注重其效率问题,特别是在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科技创新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效率问题就变得更为突出论文提纲怎么写。
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R&D测评系统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国外学者做过相关研究。Brown和Svenson(1998)提出了最著名的R&D系统框架模型——B-S模型,认为R&D系统方法由输入、处理系统、输出等八个主要的单元组成[2]。Kerssens-van Drogelen(1999)从影响R&D绩效的权变因素、测度方法和技术等构建了R&D绩效测评系统[3]。Bourne(2000)等认为,实施一个完整的绩效测度体系应包括绩效测度的指标设计、测度指标的选取等四个步骤[4]。Begemann(2000)提出一个动态的绩效测度体系框架[5]。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运用参数或非参数方法从不同视角对高新技术产业效率进行了测度。余泳泽(2009)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并利用DEA模型分别对各阶段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6]。官建成、陈凯华(2009)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松驰测度和临界效率测度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7]。朱有为、徐康宁(2006)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及影响因素[8]。
综上文献,国内学者从不同侧面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的绩效测评及影响因素,对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理论与实践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遗憾的是,专门研究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测评,并分析其效率高低的关键影响因素的文献很少。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如何界定?创新效率如何测评?其关键影响因素有哪些?找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创性,并提高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加快发展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起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政府的产业结构优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界定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范围,基于创新链视角,运用DEA方法从两阶段测度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并分析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有效提高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和企业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策提供参考。
2 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界定及创新效率的测度方法
1. 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界定
在创新的产出方面,专利是一个被经常采用的指标(Griliches,1990[9];池仁勇等,2004[10];官建成、何颖,2005[11];刘树、张玲,2006[12])。在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中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发明专利技术含量高且申请量很少受到专利授权机构审查能力的约束,更能客观反映一个地区原始创新能力与科技综合实力(Liu & White,2001[13];Guan & Gao,2009[14];刘凤朝,2006[15] ,白俊红等,2009[16])。新产品销售收入是衡量创新产出的另一个指标,但其中的新产品,若源自于三种专利中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技术含量没有发明专利高。鉴于此,本文放弃“新产品销售收入”而以“发明专利”相对近似衡量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始性。
由于原创性产业的界定在国内尚无先例可循,到目前为此,学术界难以找到比发明专利更好的反映原创性替代指标。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拥有发明专利数占三种专利申请总数的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较好地反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创性水平。为研究问题的方便,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样本容量大小对实证结果的影响,以及中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的现状。本文从1999-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里以“发明专利占专利总数百分比(临界值暂定为70%)”从高新技术产业的17个行业中筛选出反映相对原创性较高的中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12个行业。需要说明的是,原创性是个相对概念,如果是原创性相对发达的国家,临界值可适当放大。
2.创新效率的测度方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测度同类型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 DMU)相对效率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由著名运筹学家Charnes、Cooper和Rhodes于1978年首先提出[10],现已广泛应用于银行、高校、医院、保险公司以及制造业、服务业等诸多领域的效率评价。现有文献中,有关区域创新效率的测度亦基本上是基于DEA方法展开的,本文利用DEA方法中的CCR模型,以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每个行业为基本决策单元测度其创新效率。对于任一决策单元DMU0,其对偶形式的CCR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为决策单元的个数,和分别为输入与输出变量的个数,为投入要素,为产出要素,为决策单元DMU0的有效值。若且,则决策单元DEA有效;若,且或时,则决策单元为弱DEA有效;若,则决策单元非DEA有效[17]论文提纲怎么写。
3 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两阶段测度及其分析
完整的技术创新链包括: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生产四大环节。由于生产环节涉及的要素太多,由于篇幅所限,为简化起见,本文只研究原创性高新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的两个阶段,即: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见图1),分别测度两阶段的创新效率。
3.1 两阶段的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技术开发阶段
技术开发阶段的投入指标:R&D经费,R&D人员。产出指标:拥有发明专利数,属于一种中间产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它是指将研发投入转化为知识产出的能力,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原创性科技产出。
数据处理方面,主要考虑三个因素:数据的缺失导致采样不全面;技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时滞性;价格因素导致数据的虚增或虚减。(1)在技术开发阶段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处理方面,本文采用了移动平均法和线性插值法弥补了部分产业在某些年份数据缺失的问题。(2)科技从研发投入到新专利通常需要一定的周期,同时各种创新活动周期存在较大差异性,例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几个月到医药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几年不等,且时有交叉,使得投入和产出数据不对应。本文选择滞后期1 年,投入数据选择1998-2007年,产出数据选择1999-2008年。(3)有关研发经费的平减方面,首先是要确定R&D价格指数来将当年价格核算的经费总值折算为可比价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的有关数据,构造R&D价格指数如下:R&D价格指数=0.7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0.2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年均定为1998年。然后计算出R&D经费1998-2007年的年平均增值率,即,关于R&D存量的折旧率,参考已有文献通常采用的折旧率,基年1998的R&D存量,这里用所有时期的R&D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代替1998年之前的R&D支出的平均增长率,则1998的R&D经费存量用公式表示为,以后各年的R&D经费存量通过永续盘存法的方法推导得:。
2.成果转化阶段
成果转化阶段的投入指标:技术投入为技术开发阶段产出,即拥有发明专利数(反映原创性科技产出),经费投入为技术改造经费,人员投入为科技从业人员。产出指标:考虑到要求能直观体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成果在商业上使企业获利的能力,以及市场通过吸收技术创新而带来增强竞争力的能力,因此选用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作为成果转化阶段的产出指标。
数据处理方面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数据的缺失、时滞性的处理方法与技术开发阶段相同。价格指数方面,成果转化阶段的技术投入指标技术改造经费选用的平减指数采用R&D价格指数,而在产出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的平减指数的考虑上,将高新技术产业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医药制造业中的三个细分的产业;另一类属于机械电子行业即其余的四大产业。因而在这两个产业的指数选取上也是有所不同的,前者选用化学工业1998年为基年将当年价格核算的经费总值折算为可比价格,后者选用机械工业1998年为基年将当年价格核算的经费总值折算为可比价格。技术改造经费的数据处理在年平均增长率,折旧率以及基年和以后各年的存量处理方法都同研发经费的处理。
3.2 实证结果及分析
1 .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分析:基于技术创新链视角
根据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测算两阶段创新效率值(如表1).
表1 技术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
行业
技术开发效率
成果转化效率
化学药品制造
0.324
0.209
中成药制造
1
0.055
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0.54
0.104
飞机制造及修理
0.099
0.501
航天器制造
0.042
0.282
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0.128
0.531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0.53
0.266
电子器件制造
0.434
0.557
电子元件制造
0.288
0.516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
0.554
1
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0.99
0.103
仪器仪表制造
0.659
0.157
平均值
0.466
0.357
由表1知,技术开发阶段效率(0.466)的平均值大于成果转化阶段(0.357),说明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转化效率已落后于技术开发效率,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效率亟待增强。
综合表1的技术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行业)的数据结果,得出各个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中技术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的二维分布图,如图2所示。
图2 两阶段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矩阵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12个行业中只有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1个行业处于高技术开发效率高成果转化效率的C区域;落在高技术开发效率低成果转化效率B区域的有5 个行业:中成药制造、医疗设备及器件制造、仪表仪器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和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位于低技术开发效率高成果转化效率D区域的有4 个行业: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和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飞机制造及修理;其余的2个行业都落在低技术开发效率低成果转化效率的A区域。
由图2可进一步看出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效率的原因及其相应的调整方向,具体如下:
A类行业——低开发低转化
航天器、化学药品制造,这些行业的研发阶段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收效却不显著,同时在成果转化阶段盲目投资,对投资的质量(消化吸收、技术引进等)重视不够。对于这类行业应该两阶段同时加强,既要提高技术开发效率又要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B类行业——高开发低转化
仪器仪表、医药类、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行业等,属于国家相对比较传统行业,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并且近几年国家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开发效率高;但由于经济不可行,技术不确定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缺乏转化资金等,导致成果转化率低。这类行业应当在不降低技术开发阶段效率的前提下,重点加强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
C类行业——高开发高转化
这类行业属于发展比较成熟的行业,其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和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都比较高, 是其他类型行业发展的目标。这类行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与产出发展比较配套,经济发展基础好,属于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锋论文提纲怎么写。
D类行业——低开发高转化
电子类、飞机与雷达类,说明此类行业的发展基础比较弱大多是引进后转化,缺乏技术开发,技术开发效率不高;在成果转化阶段,技术比较成熟,实现了较高的成果转化效率,总体上限制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这类行业应在不降低成果转化阶段效率的前提下,重点提高其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
图2 整体可看出,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行业除了电子类产品外,大部分行业都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的问题。可能的原因是:1、研发项目缺乏市场导向,导致技术转化比较困难。高校、科研院所许多研发成果技术含量高,但生产成本很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或者不具备行业生产能力,导致转化困难。二是许多技术不成熟、不稳定,不具备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在技术转移中存在很大的风险。2、技术转移对接程度不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是为了“科研”而不是为了企业的需求,成果无法迅速转化,科研的重复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导致成果转化效率偏低。3、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不强。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技术属于落后技术、传统技术和限制技术,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转移。3、企业技术转移的资金不足。技术成果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常是技术开发的10倍。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问题,高新技术产业由于高风险性,很难取得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由于受条件限制,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扶持的也很少。5、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一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缺乏政策扶持。三是缺乏合理的评估机制。四是缺乏风险投资。五是双方信息不对称[18]。
针对以上四类不同的行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提升渠道:单边突破式提升:。即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针对各个行业不同的情况,保持住原先的效率高的阶段,以其效率低的阶段为突破口,加强投入和产出的配比,以提升B、D类行业的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
渐进式提升:例如或者。对于A类行业的效率提升方式有多种渠道,就是先集中精力将某一项优势发挥至最大,同时再极力弥补劣势,通过B或D区的过渡,最终成功进入成为C类行业。
跨越式发展:,A类行业需要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技术开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两手抓,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实现的跳跃式发展渠道是有可能的。
2.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分析及投入与产出分析
用DEA方法测度的技术开发阶段的创新效率及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情况如下 (见表2).
(1)效率分析
表2 1999-2008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阶段的平均创新效率与差额值
效率
差额
行业
crste
vrste
scale
规模效应
拥有发明专利数
R&D人员
R&D经费
化学药品制造
0.324
0.324
1
-
100
0.0
中成药制造
1
1
1
-
0.0
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
0.54
0.738
0.731
irs
6139.5
飞机制造及修理
0.099
0.099
0.991
irs
1131
0.0
航天器制造
0.042
0.307
0.136
irs
23
8883.5
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0.128
0.396
0.324
irs
14
52
0.0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0.53
1
0.53
irs
0.0
电子器件制造
0.434
0.435
0.999
-
25944.0
电子元件制造
0.288
0.288
0.997
irs
241
0.0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
0.554
0.563
0.985
irs
91780.1
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0.99
1
0.99
irs
0.0
仪器仪表制造
0.659
0.66
0.999
irs
2622
0.0
平均值
0.466
0.568
0.807
3
346
11062.3
从表2可看出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阶段的创新效率(crste):
中成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的创新效率分别为1,0.99,创新效率较高;而飞机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3 个行业的创新效率分别为0.099,0.042,0.128,创新效率较低论文提纲怎么写。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5 个行业的规模效率分别为:0.731,0.136,0.324,0.53,0.99,分别小于相应行业的纯创新效率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无效率主要来自规模无效率,可能的原因:这5个行业规模扩张过快,内部协调管理能力不足管理费用增加幅度大于规模扩张带来的成本降低的幅度。其它行业(除中成药制造外)的规模效率分别大于相应的纯创新效率,无效率主要是源于纯技术无效率。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行业技术开发阶段创新效率平均值仅为0.466,创新效率较低可能是因为这些行业过多追求技术开发的投资规模而忽视了技术开发效率。这为各行业技术开发阶段效率低找准症结所在,并提高其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2)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规模效应分析
为了探讨1999-2008年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效率的特点并且寻找未达到有效值的根源,用基于产出导向的DEA模型CCR度量了各个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从投入角度看,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航天器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这4个行业都存在研发经费冗余,分别为6239.5万元, 8883.5万元, 25944万元,91780.1万元;相对而言,研发人员显得不足。化学药品制造、飞机制造及修理、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制造、仪器仪表制造这5个行业都存在研发人员冗余,分别为100人,1131人, 52人,241人,2622人,相对而言,研发经费显得不足。中成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的创新效率分别为1,0.99,效率最佳,不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松弛。从产出角度看,航天器制造和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产出松弛分别为23个,14个,存在拥有发明专利总量不足。这些行业需要加大技术开发的原始创新力度。这为进一步调整科技投入产出方向和幅度,提高技术开发阶段效率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从规模效应来看,除了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电子器件制造这3个行业处于规模效应不变外,其它行业处于规模递增,这些行业可进一步增大研发资源的投入以提高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
2.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分析及投入与产出分析
用DEA方法测度的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及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情况见(表3)
(1)效率分析
表3 1999-2008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阶段的平均创新效率与差额值
效率
差额
行业
crste
vrste
scale
规模效应
新产品销售收入
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
拥有发明专利数
技术改造经费
年平均就业人员
化学药品制造
0.209
0.222
0.904
irs
0.0
586274.6
221151.2
62714
中成药制造
0.055
0.17
0.322
irs
0.0
211811.9
39
0.0
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
0.104
0.69
0.15
irs
0.0
18150.0
27
0.0
飞机制造及修理
0.501
0.534
0.938
irs
0.0
906360.1
390404.7
102711
航天器制造
0.282
1
0.282
irs
0.0
0.0
0.0
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0.531
1
0.531
irs
0.0
0.0
0.0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0.266
1
0.266
irs
0.0
0.0
0.0
电子器件制造
0.557
0.565
0.985
irs
1415025.5
0.0
264215.0
114122
电子元件制造
0.516
0.533
0.968
irs
918319.9
0.0
235985.1
464750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
1
1
1
-
0.0
0.0
0.0
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0.103
0.4
0.258
irs
0.0
54444.3
16
0.0
仪器仪表制造
0.157
0.184
0.855
irs
0.0
188935.1
0.0
10241
平均值
0.357
0.608
0.625
194445.4
163831.3
7
92646.3
62878
从表3可看出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的创新效率(crste):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的成果转化效率(为1.000)达到最佳外,其它行业效率都较低;而中成药制造、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化学药品制造、医疗设备及器件制造和仪器仪表制造4 个行业的成果转化效率较低,分别为0.055, 0.104, 0.103, 0.157。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5 个行业的规模效率分别为:0.15, 0.282, 0.531, 0.266, 0.258,分别小于相应的纯创新效率,无效率主要来源于规模无效率;其他行业的无效率均主要来自纯技术无效率,纯技术无效率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业既定的投入资源提供相应产出能力比较弱。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在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平均值仅为0.357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创新效率低,可能是因为这些行业过多的追求投资规模,不注重投资效率造成的。这为各行业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所在,为有效提高其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2)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规模效应分析
从产出角度看,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2 个行业的收益性产出不足,相应的新产品销售收入松弛分别为:1415025.5万元, 918319.9万元。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飞机制造及修理、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6个行业的竞争性产出存在不足,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松弛分别为:586274.6万元,211811.9万元,18150.0万元,906360.1万元,54444.3万元,188935.1万元。这些行业要加大科技成果商业化,同时加大新产品出口的竞争性力度。从投入角度看,造成我国高新技术行业成果转化阶段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投入冗余上。中成药制造、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拥有专利发明数与技术改造经费的冗余分别为39个,27个,16个;相对而言,技术改造经费、年平均就业人员显得不足。仪器仪表制造中年平均就业人员的冗余分别为:10241人,相对而言,拥有专利发明数的技术性投入、技术改造经费显得不足。这为进一步调整其科技投入产出方向和幅度,提高成果转化阶段效率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4.1 结论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9-2008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创新效率、规模效应、投入与产出的冗余与松弛状况。研究结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转化效率已落后于技术开发效率,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效率亟待增强论文提纲怎么写。第二,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除了电子类产品外,大部分行业都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的问题。第三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技术开发阶段,中成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的创新效率较高,飞机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较低。相对于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技术开发阶段的原创性产出(拥有发明专利数)不足。第四,成果转化阶段,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创新效率最高外,其它行业效率较低。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等行业的竞争性产出存在不足。第五,从投入产出角度看,两个阶段的不同行业创新效率低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源于规模无效率,有的源于纯技术无效率。从规模效应看,两阶段的大部分行业都处于规模递增阶段。
4.2 政策启示
其一,各个行业应根据本行业创新活动是否达到生产前沿、两个阶段的实际投入产出的冗余与松弛、规模性等进行改善,有针对性调整各行业的两阶段的科技投入或产出的方向与幅度,使创新效率尽可能向生产前沿移动。
其二,不同行业根据本行业目前技术创新链的不同阶段创新效率状况,分别单边突破式、激进式、跨越式渠道提升各自创新链的不同阶段创新效率。
其三,为有效提高原创性高新技术行业的成果转化率。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研发项目缺乏市场导向、技术转移对接程度、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加大企业技术转移的资金,加大风险投资。完善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的法律法规、政策扶持、合理的评估机制、双方信息的对称化程度。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年鉴1999-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Brown,M.G., Sevenson,R.A.Measuring R&D Productivity[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1998,41(6):30-35
[3]Kerssens-van Drogelen,Cook. R&D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ore than choosing a set of metrics[J].R&Dmanagement,1999,29(1) :35-46
[4]Bourne M.,Mills J.,Wilcox M.,Needly A.,PlattsK. Designing,Implementing and Updat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al& Production Management[J].2000,20(7) :754-771
[5]Begemann C. Dynamics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0,20(6):692-704
[6]余泳泽.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科学,2009,(4):62-74
[7]官建成,陈凯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0):19-33
[8]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38-45
[9]Griliches,Z..Patents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A Survey[J].Journal of EconomicLiterature,1990,(4):1661-1707
[10]池仁勇等.我国东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8):128-131
[11]官建成,何颖.基于DEA方法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J].科学学研究,2005,(2):265-272
[12]刘树,张玲.我国各省市专利发展有效性的DEA模型分析[J].统计研究,2006,(8):45-48
[13]Liu Xielin, White S. An exploration intoregional variation in innovation activity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Technology Management,2001,21(1-2):114-129
[14]Guan J C ,Gao X.. Exploring the H-index atPatent Leve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9,60(1):35-40
[15]刘凤朝.基于专利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J].管理评论,2006,(11)43-47
[16]白俊红等.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10)51-61
论文关键词: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测度,创新链,两阶段分析
1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核心,世界各国都在抢占高新技术的制高点。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更是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从1998年的7110.6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0461.17亿元,年均增长24.1%,成为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完成增加值11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当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34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占全部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8.6%[1]。目前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一些核心领域缺乏原创性技术,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作为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试图通过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来提升产业结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投入持续攀升,R&D经费从1998年的56.45亿 元,增长到2007年的545.32亿元,年均增长28.44%;R&D人员总量也有大量增长,从1998年的70879人年,增长到2007年的248228人年,年均增长14.94%。但与此同时,新产品销售收入从1998年的1207.254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0303.222亿元,年均增长只有26.68%,比R&D经费年均增长率还低[1]。由此可见,增加创新资源投入只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中国在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创新资源的总量投入,更要注重其效率问题,特别是在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科技创新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效率问题就变得更为突出论文提纲怎么写。
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R&D测评系统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国外学者做过相关研究。Brown和Svenson(1998)提出了最著名的R&D系统框架模型——B-S模型,认为R&D系统方法由输入、处理系统、输出等八个主要的单元组成[2]。Kerssens-van Drogelen(1999)从影响R&D绩效的权变因素、测度方法和技术等构建了R&D绩效测评系统[3]。Bourne(2000)等认为,实施一个完整的绩效测度体系应包括绩效测度的指标设计、测度指标的选取等四个步骤[4]。Begemann(2000)提出一个动态的绩效测度体系框架[5]。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运用参数或非参数方法从不同视角对高新技术产业效率进行了测度。余泳泽(2009)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并利用DEA模型分别对各阶段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6]。官建成、陈凯华(2009)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松驰测度和临界效率测度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7]。朱有为、徐康宁(2006)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及影响因素[8]。
综上文献,国内学者从不同侧面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的绩效测评及影响因素,对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理论与实践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遗憾的是,专门研究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测评,并分析其效率高低的关键影响因素的文献很少。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如何界定?创新效率如何测评?其关键影响因素有哪些?找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创性,并提高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加快发展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起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政府的产业结构优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界定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范围,基于创新链视角,运用DEA方法从两阶段测度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并分析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有效提高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和企业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策提供参考。
2 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界定及创新效率的测度方法
1. 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界定
在创新的产出方面,专利是一个被经常采用的指标(Griliches,1990[9];池仁勇等,2004[10];官建成、何颖,2005[11];刘树、张玲,2006[12])。在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中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发明专利技术含量高且申请量很少受到专利授权机构审查能力的约束,更能客观反映一个地区原始创新能力与科技综合实力(Liu & White,2001[13];Guan & Gao,2009[14];刘凤朝,2006[15] ,白俊红等,2009[16])。新产品销售收入是衡量创新产出的另一个指标,但其中的新产品,若源自于三种专利中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技术含量没有发明专利高。鉴于此,本文放弃“新产品销售收入”而以“发明专利”相对近似衡量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始性。
由于原创性产业的界定在国内尚无先例可循,到目前为此,学术界难以找到比发明专利更好的反映原创性替代指标。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拥有发明专利数占三种专利申请总数的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较好地反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创性水平。为研究问题的方便,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样本容量大小对实证结果的影响,以及中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的现状。本文从1999-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里以“发明专利占专利总数百分比(临界值暂定为70%)”从高新技术产业的17个行业中筛选出反映相对原创性较高的中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12个行业。需要说明的是,原创性是个相对概念,如果是原创性相对发达的国家,临界值可适当放大。
2.创新效率的测度方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测度同类型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 DMU)相对效率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由著名运筹学家Charnes、Cooper和Rhodes于1978年首先提出[10],现已广泛应用于银行、高校、医院、保险公司以及制造业、服务业等诸多领域的效率评价。现有文献中,有关区域创新效率的测度亦基本上是基于DEA方法展开的,本文利用DEA方法中的CCR模型,以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每个行业为基本决策单元测度其创新效率。对于任一决策单元DMU0,其对偶形式的CCR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为决策单元的个数,和分别为输入与输出变量的个数,为投入要素,为产出要素,为决策单元DMU0的有效值。若且,则决策单元DEA有效;若,且或时,则决策单元为弱DEA有效;若,则决策单元非DEA有效[17]论文提纲怎么写。
3 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两阶段测度及其分析
完整的技术创新链包括: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生产四大环节。由于生产环节涉及的要素太多,由于篇幅所限,为简化起见,本文只研究原创性高新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的两个阶段,即: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见图1),分别测度两阶段的创新效率。
3.1 两阶段的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技术开发阶段
技术开发阶段的投入指标:R&D经费,R&D人员。产出指标:拥有发明专利数,属于一种中间产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它是指将研发投入转化为知识产出的能力,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原创性科技产出。
数据处理方面,主要考虑三个因素:数据的缺失导致采样不全面;技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时滞性;价格因素导致数据的虚增或虚减。(1)在技术开发阶段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处理方面,本文采用了移动平均法和线性插值法弥补了部分产业在某些年份数据缺失的问题。(2)科技从研发投入到新专利通常需要一定的周期,同时各种创新活动周期存在较大差异性,例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几个月到医药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几年不等,且时有交叉,使得投入和产出数据不对应。本文选择滞后期1 年,投入数据选择1998-2007年,产出数据选择1999-2008年。(3)有关研发经费的平减方面,首先是要确定R&D价格指数来将当年价格核算的经费总值折算为可比价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的有关数据,构造R&D价格指数如下:R&D价格指数=0.7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0.2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年均定为1998年。然后计算出R&D经费1998-2007年的年平均增值率,即,关于R&D存量的折旧率,参考已有文献通常采用的折旧率,基年1998的R&D存量,这里用所有时期的R&D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代替1998年之前的R&D支出的平均增长率,则1998的R&D经费存量用公式表示为,以后各年的R&D经费存量通过永续盘存法的方法推导得:。
2.成果转化阶段
成果转化阶段的投入指标:技术投入为技术开发阶段产出,即拥有发明专利数(反映原创性科技产出),经费投入为技术改造经费,人员投入为科技从业人员。产出指标:考虑到要求能直观体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成果在商业上使企业获利的能力,以及市场通过吸收技术创新而带来增强竞争力的能力,因此选用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作为成果转化阶段的产出指标。
数据处理方面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数据的缺失、时滞性的处理方法与技术开发阶段相同。价格指数方面,成果转化阶段的技术投入指标技术改造经费选用的平减指数采用R&D价格指数,而在产出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的平减指数的考虑上,将高新技术产业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医药制造业中的三个细分的产业;另一类属于机械电子行业即其余的四大产业。因而在这两个产业的指数选取上也是有所不同的,前者选用化学工业1998年为基年将当年价格核算的经费总值折算为可比价格,后者选用机械工业1998年为基年将当年价格核算的经费总值折算为可比价格。技术改造经费的数据处理在年平均增长率,折旧率以及基年和以后各年的存量处理方法都同研发经费的处理。
3.2 实证结果及分析
1 .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分析:基于技术创新链视角
根据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测算两阶段创新效率值(如表1).
表1 技术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
行业
技术开发效率
成果转化效率
化学药品制造
0.324
0.209
中成药制造
1
0.055
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0.54
0.104
飞机制造及修理
0.099
0.501
航天器制造
0.042
0.282
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0.128
0.531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0.53
0.266
电子器件制造
0.434
0.557
电子元件制造
0.288
0.516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
0.554
1
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0.99
0.103
仪器仪表制造
0.659
0.157
平均值
0.466
0.357
由表1知,技术开发阶段效率(0.466)的平均值大于成果转化阶段(0.357),说明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转化效率已落后于技术开发效率,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效率亟待增强。
综合表1的技术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行业)的数据结果,得出各个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中技术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的二维分布图,如图2所示。
图2 两阶段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矩阵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12个行业中只有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1个行业处于高技术开发效率高成果转化效率的C区域;落在高技术开发效率低成果转化效率B区域的有5 个行业:中成药制造、医疗设备及器件制造、仪表仪器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和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位于低技术开发效率高成果转化效率D区域的有4 个行业: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和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飞机制造及修理;其余的2个行业都落在低技术开发效率低成果转化效率的A区域。
由图2可进一步看出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效率的原因及其相应的调整方向,具体如下:
A类行业——低开发低转化
航天器、化学药品制造,这些行业的研发阶段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收效却不显著,同时在成果转化阶段盲目投资,对投资的质量(消化吸收、技术引进等)重视不够。对于这类行业应该两阶段同时加强,既要提高技术开发效率又要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B类行业——高开发低转化
仪器仪表、医药类、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行业等,属于国家相对比较传统行业,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并且近几年国家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开发效率高;但由于经济不可行,技术不确定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缺乏转化资金等,导致成果转化率低。这类行业应当在不降低技术开发阶段效率的前提下,重点加强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
C类行业——高开发高转化
这类行业属于发展比较成熟的行业,其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和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都比较高, 是其他类型行业发展的目标。这类行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与产出发展比较配套,经济发展基础好,属于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锋论文提纲怎么写。
D类行业——低开发高转化
电子类、飞机与雷达类,说明此类行业的发展基础比较弱大多是引进后转化,缺乏技术开发,技术开发效率不高;在成果转化阶段,技术比较成熟,实现了较高的成果转化效率,总体上限制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这类行业应在不降低成果转化阶段效率的前提下,重点提高其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
图2 整体可看出,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行业除了电子类产品外,大部分行业都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的问题。可能的原因是:1、研发项目缺乏市场导向,导致技术转化比较困难。高校、科研院所许多研发成果技术含量高,但生产成本很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或者不具备行业生产能力,导致转化困难。二是许多技术不成熟、不稳定,不具备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在技术转移中存在很大的风险。2、技术转移对接程度不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是为了“科研”而不是为了企业的需求,成果无法迅速转化,科研的重复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导致成果转化效率偏低。3、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不强。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技术属于落后技术、传统技术和限制技术,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转移。3、企业技术转移的资金不足。技术成果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常是技术开发的10倍。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问题,高新技术产业由于高风险性,很难取得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由于受条件限制,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扶持的也很少。5、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一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缺乏政策扶持。三是缺乏合理的评估机制。四是缺乏风险投资。五是双方信息不对称[18]。
针对以上四类不同的行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提升渠道:单边突破式提升:。即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针对各个行业不同的情况,保持住原先的效率高的阶段,以其效率低的阶段为突破口,加强投入和产出的配比,以提升B、D类行业的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
渐进式提升:例如或者。对于A类行业的效率提升方式有多种渠道,就是先集中精力将某一项优势发挥至最大,同时再极力弥补劣势,通过B或D区的过渡,最终成功进入成为C类行业。
跨越式发展:,A类行业需要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技术开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两手抓,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实现的跳跃式发展渠道是有可能的。
2.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分析及投入与产出分析
用DEA方法测度的技术开发阶段的创新效率及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情况如下 (见表2).
(1)效率分析
表2 1999-2008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阶段的平均创新效率与差额值
效率
差额
行业
crste
vrste
scale
规模效应
拥有发明专利数
R&D人员
R&D经费
化学药品制造
0.324
0.324
1
-
100
0.0
中成药制造
1
1
1
-
0.0
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
0.54
0.738
0.731
irs
6139.5
飞机制造及修理
0.099
0.099
0.991
irs
1131
0.0
航天器制造
0.042
0.307
0.136
irs
23
8883.5
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0.128
0.396
0.324
irs
14
52
0.0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0.53
1
0.53
irs
0.0
电子器件制造
0.434
0.435
0.999
-
25944.0
电子元件制造
0.288
0.288
0.997
irs
241
0.0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
0.554
0.563
0.985
irs
91780.1
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0.99
1
0.99
irs
0.0
仪器仪表制造
0.659
0.66
0.999
irs
2622
0.0
平均值
0.466
0.568
0.807
3
346
11062.3
从表2可看出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阶段的创新效率(crste):
中成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的创新效率分别为1,0.99,创新效率较高;而飞机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3 个行业的创新效率分别为0.099,0.042,0.128,创新效率较低论文提纲怎么写。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5 个行业的规模效率分别为:0.731,0.136,0.324,0.53,0.99,分别小于相应行业的纯创新效率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无效率主要来自规模无效率,可能的原因:这5个行业规模扩张过快,内部协调管理能力不足管理费用增加幅度大于规模扩张带来的成本降低的幅度。其它行业(除中成药制造外)的规模效率分别大于相应的纯创新效率,无效率主要是源于纯技术无效率。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行业技术开发阶段创新效率平均值仅为0.466,创新效率较低可能是因为这些行业过多追求技术开发的投资规模而忽视了技术开发效率。这为各行业技术开发阶段效率低找准症结所在,并提高其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2)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规模效应分析
为了探讨1999-2008年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效率的特点并且寻找未达到有效值的根源,用基于产出导向的DEA模型CCR度量了各个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从投入角度看,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航天器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这4个行业都存在研发经费冗余,分别为6239.5万元, 8883.5万元, 25944万元,91780.1万元;相对而言,研发人员显得不足。化学药品制造、飞机制造及修理、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制造、仪器仪表制造这5个行业都存在研发人员冗余,分别为100人,1131人, 52人,241人,2622人,相对而言,研发经费显得不足。中成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的创新效率分别为1,0.99,效率最佳,不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松弛。从产出角度看,航天器制造和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产出松弛分别为23个,14个,存在拥有发明专利总量不足。这些行业需要加大技术开发的原始创新力度。这为进一步调整科技投入产出方向和幅度,提高技术开发阶段效率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从规模效应来看,除了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电子器件制造这3个行业处于规模效应不变外,其它行业处于规模递增,这些行业可进一步增大研发资源的投入以提高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
2.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分析及投入与产出分析
用DEA方法测度的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及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情况见(表3)
(1)效率分析
表3 1999-2008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阶段的平均创新效率与差额值
效率
差额
行业
crste
vrste
scale
规模效应
新产品销售收入
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
拥有发明专利数
技术改造经费
年平均就业人员
化学药品制造
0.209
0.222
0.904
irs
0.0
586274.6
221151.2
62714
中成药制造
0.055
0.17
0.322
irs
0.0
211811.9
39
0.0
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
0.104
0.69
0.15
irs
0.0
18150.0
27
0.0
飞机制造及修理
0.501
0.534
0.938
irs
0.0
906360.1
390404.7
102711
航天器制造
0.282
1
0.282
irs
0.0
0.0
0.0
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0.531
1
0.531
irs
0.0
0.0
0.0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0.266
1
0.266
irs
0.0
0.0
0.0
电子器件制造
0.557
0.565
0.985
irs
1415025.5
0.0
264215.0
114122
电子元件制造
0.516
0.533
0.968
irs
918319.9
0.0
235985.1
464750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
1
1
1
-
0.0
0.0
0.0
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0.103
0.4
0.258
irs
0.0
54444.3
16
0.0
仪器仪表制造
0.157
0.184
0.855
irs
0.0
188935.1
0.0
10241
平均值
0.357
0.608
0.625
194445.4
163831.3
7
92646.3
62878
从表3可看出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的创新效率(crste):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的成果转化效率(为1.000)达到最佳外,其它行业效率都较低;而中成药制造、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化学药品制造、医疗设备及器件制造和仪器仪表制造4 个行业的成果转化效率较低,分别为0.055, 0.104, 0.103, 0.157。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5 个行业的规模效率分别为:0.15, 0.282, 0.531, 0.266, 0.258,分别小于相应的纯创新效率,无效率主要来源于规模无效率;其他行业的无效率均主要来自纯技术无效率,纯技术无效率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业既定的投入资源提供相应产出能力比较弱。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在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平均值仅为0.357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创新效率低,可能是因为这些行业过多的追求投资规模,不注重投资效率造成的。这为各行业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所在,为有效提高其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2)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规模效应分析
从产出角度看,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2 个行业的收益性产出不足,相应的新产品销售收入松弛分别为:1415025.5万元, 918319.9万元。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飞机制造及修理、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6个行业的竞争性产出存在不足,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松弛分别为:586274.6万元,211811.9万元,18150.0万元,906360.1万元,54444.3万元,188935.1万元。这些行业要加大科技成果商业化,同时加大新产品出口的竞争性力度。从投入角度看,造成我国高新技术行业成果转化阶段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投入冗余上。中成药制造、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拥有专利发明数与技术改造经费的冗余分别为39个,27个,16个;相对而言,技术改造经费、年平均就业人员显得不足。仪器仪表制造中年平均就业人员的冗余分别为:10241人,相对而言,拥有专利发明数的技术性投入、技术改造经费显得不足。这为进一步调整其科技投入产出方向和幅度,提高成果转化阶段效率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4.1 结论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9-2008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创新效率、规模效应、投入与产出的冗余与松弛状况。研究结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转化效率已落后于技术开发效率,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效率亟待增强论文提纲怎么写。第二,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除了电子类产品外,大部分行业都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的问题。第三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技术开发阶段,中成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的创新效率较高,飞机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较低。相对于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技术开发阶段的原创性产出(拥有发明专利数)不足。第四,成果转化阶段,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创新效率最高外,其它行业效率较低。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等行业的竞争性产出存在不足。第五,从投入产出角度看,两个阶段的不同行业创新效率低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源于规模无效率,有的源于纯技术无效率。从规模效应看,两阶段的大部分行业都处于规模递增阶段。
4.2 政策启示
其一,各个行业应根据本行业创新活动是否达到生产前沿、两个阶段的实际投入产出的冗余与松弛、规模性等进行改善,有针对性调整各行业的两阶段的科技投入或产出的方向与幅度,使创新效率尽可能向生产前沿移动。
其二,不同行业根据本行业目前技术创新链的不同阶段创新效率状况,分别单边突破式、激进式、跨越式渠道提升各自创新链的不同阶段创新效率。
其三,为有效提高原创性高新技术行业的成果转化率。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研发项目缺乏市场导向、技术转移对接程度、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加大企业技术转移的资金,加大风险投资。完善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的法律法规、政策扶持、合理的评估机制、双方信息的对称化程度。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年鉴1999-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Brown,M.G., Sevenson,R.A.Measuring R&D Productivity[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1998,41(6):30-35
[3]Kerssens-van Drogelen,Cook. R&D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ore than choosing a set of metrics[J].R&Dmanagement,1999,29(1) :35-46
[4]Bourne M.,Mills J.,Wilcox M.,Needly A.,PlattsK. Designing,Implementing and Updat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al& Production Management[J].2000,20(7) :754-771
[5]Begemann C. Dynamics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0,20(6):692-704
[6]余泳泽.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科学,2009,(4):62-74
[7]官建成,陈凯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0):19-33
[8]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38-45
[9]Griliches,Z..Patents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A Survey[J].Journal of EconomicLiterature,1990,(4):1661-1707
[10]池仁勇等.我国东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8):128-131
[11]官建成,何颖.基于DEA方法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J].科学学研究,2005,(2):265-272
[12]刘树,张玲.我国各省市专利发展有效性的DEA模型分析[J].统计研究,2006,(8):45-48
[13]Liu Xielin, White S. An exploration intoregional variation in innovation activity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Technology Management,2001,21(1-2):114-129
[14]Guan J C ,Gao X.. Exploring the H-index atPatent Leve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9,60(1):35-40
[15]刘凤朝.基于专利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J].管理评论,2006,(11)43-47
[16]白俊红等.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10)51-61
[17]刘和东.中国工业企业的创新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