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8篇

时间:2023-05-26 08:53: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

篇1

【关键词】其他综合收益;债权人决策;投资人决策;影响

我国学者对于其他综合收益的分析研究,大都集中于检验其他综合收益的存在能够提供价值相关性。比如将国内的上市企业分成三类,即国内上市、海外上市与香港上市,将其作为三大样本实施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这三个样本当中,国内上市企业披露综合收益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其他样本则不具备相关性。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为:不同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会计准则,这会使其他综合收益方面的规定存在差别,而且国内的资产市场还不够完善。而将FASB概念作为核心的准则,会计信息自身价值相关性仅仅是相关性一部分,相关性还包含债权人自身决策实际有用性等方面的内容。基于此,本文就其他综合收益,对其造成的实际影响作如下分析。

一、债权人与投资人决策

1.债权人决策

基于财务信息的债权人检验,主要是借助评估信息对及时性对应的不对称程度进行确认。债权人决策受到的综合收益影响,主要通过利润比值评估,确定是否把亏损的部分切换至重点报告对应的收益部分。这种切换过程在外界条件不改变的基础上,会不同程度的降低会计信息自身有用性。

将其作为基础,为准确检验综合收益所造成的实际影响,创建以下研究模型:

在上述研究模型当中,Rit表示除掉股票利息以后,股东权益市场价值具体变动;RDjt表示哑变量,如果回报率是正,则其为1,如果回报率是负,则其为0。NI表示净利润,OCI表示其他综合收益,CI表示综合收益,对模型当中的全部变量除以Rit,以完成一系列规模化处理。在这种设置过程中,两个相关系数分别表示好消息对应的及时性以及亏损对应的及时性。坏消息对应的及时性可使用λ2+λ3表示。而系数λ6与λ5+λ6分别表示不同收益类型的相关性。对综合收益而言,CI=NI+OCI,而且这种模型还依赖于一致的独立变量,综合收益对应的及时性可采用系数合计计算等方式进行求解。由于该模型的自变量是股东权益的实际改变值,在对样本实施回归性分析的过程中,需采用前一年的数据,但在这一年中该企业还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列报,所以这一部分所使用的样本是近3年的,实际的样本数量在5770家左右。

2.投资人决策

根据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可创建一个会计数据和企业自身价值间的相互关系,而且价格及报酬模型还是据此模型演化而来的。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发现,价格模型可以直接反映出会计信息对于股价造成的实际影响,而报酬模型侧重于一定时间内会计信息对于股价造成的影响。这两种模型各有优势和缺点,对于报酬模型而言,它的会计收益缺乏较强的解释能力,而且在股市中如果可以预见会计收益对应的成本,则这种现象会在股价中有所体现,盈余系数预测会因此变成零,但价格模型却能避免这种偏差的产生,这是因为股价能反映出会计收益对应的累计性影响。尽管价格模型不存在太大的偏差,但他存在异方差方面的问题。

基于国内的资本市场,会对股票价格造成直接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并且在相比之下,年回报率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在国内适宜运用替代变量对投资人决策进行深入分析。对此,本文运用报酬模型对决策有用性展开分析,并探讨综合收益与其他综合效益对应的价值相关性。

报酬模型为:

在上述报酬模型中,RETit表示企业t在该年内的投资回报率,其中包含了本期现金的股票利润;对比价格模型与国内学者的分析结果,本文对这一报酬模型对应自变量实施了系统的规模化处理。即为:NI_Vit-1代表t年内净利润和t-1年市值的比值,OCI_Vit-1代表t年内其他综合收益和t-1年市值的比值,CI_Vit-1代表综合收益和t-1年市值的比值,而其他综合收益对应的所有组成部分是和t-1年市值比值的规模化处理结果。在这一模型中,变量是其他综合收益所有组成部分,其中,MKTSEC表示可进行出售的公允价值变化、EQMTD表示权益法核算模式下的投资方其他综合收益、CFHGE表示现金流量套期公允价值变动、FORCUR表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OT表示其余所有项目。

通过实证分析得知,对于其他综合收益所有组成部分,可以进行出售的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自身已经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其余项未能经过检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为:现金流量套期极少在上市企业中披露,并且企业金额也相对较少;但其他项目包含较多内容,并且在不同年度中,这一金额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因此,会对回报率解释程度产生一定降低作用。然而,由于第四个模型的R2比第一个模型小,并且SC与AIC都比第一个模型大,说明与净利润比较,其他综合收益不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利润表中给出的信息还没有得到投资人的高度重视。

二、债权人及投资人决策受其他综合效益的影响

对于债权人的决策而言,综合收益会带来一定相关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增量方面,综合收益对应的列报及披露显著提高了会计信息有用性。债权人更关注债权对应的安全性和他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利息及债务的偿还,基于此,这和投资人对于财务方面的关注点是完全不同的,简单来说,债权人更关注较坏的消息。从理论层面讲,在特定条件之下,综合收益和净利润比较,提高了换消息对应的及时性。这是因为待综合收益项目的中止命令得到确定以后,原本计入到综合收益的实际金额会转入到当期的实际损益,使得当面此项目对应的综合收益变为负值,并且就综合收益而言,其他综合收益的存在会抵消大部分企业运营收益。

举例说明:2011年某企业成功购买共100万元股票,同时将这些股票作为可以进行出售的资产核算,截止当年底,企业的股票公允价值变成150万元;第二年年底变成160万元。在2011年初,企业的其他综合收益总额为50万元,但在第二年这一收益变成-50万元,而进行出售的资产公允价值也因此变成10万元;在所有股票都已出售以后,2011年全年的50万元和当年的10万元,共60万元会全部转出,列为当年的全部投资收益。2011年全年该企业的结果是负值,这一结果使投资收益失效,因此对债权人决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他综合收益和企业投资回报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证实,但这些结论还大部分体现在国外,与国内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不同。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为样本的选择有很大的不同,国内得出的研究结果以2010年前的样本为主。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上市企业在2009年和2010的信息披露还存在较大的实际问题,这势必会对最终结果造成严重影响,并且这一项目刚出现在利润表中,还没有得到相关投资人的高度重视。伴随上市企业中财务人员等主体对于其他综合收益认识认读的不断加深,其他综合收益对应的问题持续变少,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也因此具有了很高的可信度。与此同时,也赢得了更多投资人的持续关注。由此可以看出,综合收益是具有一定价值相关性的,其他综合收益对应的增量价值相关性,以及其他综合收益对应的列报会对投资人决策造成直接影响。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其他综合收益对应的列报和披露,切实提高了会计信息自身的相关性,这些信息的实际使用人陆续开始深化对于综合收益的认识。在此情况下,上市企业需要注重对这一项目的披露和列报,而且准则的制定机构还需适当强化宣传力度,广泛普及与提升信息使用人对于其他综合收益的实际认知程度,进而达到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石岩,卢相君. 其他综合收益对债权人和投资人决策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14,10(02):159-162.

[2]谢获宝,郭方醇. 综合收益对银行债务契约的增量信息研究――基于企业信贷融资规模视角的分析[J]. 财会通讯,2014,11(24):91-94.

[3]欧阳爱平,郑超. 其他综合收益的信贷决策有用性研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2(08):120-127.

篇2

一、短期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一)企业持有短期投资期间所得利息或现金股利的账务处理差异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企业持有短期投资(股票、债券)期间获得的除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的现金或利息外的利息或现金股利”是否作为短期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这一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

1、《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收到的除去在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之外的利息或现金股利,直接作为收到当期的投资收益处理。相应的账务处理为: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其他应收款”科目。

2、《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基本上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相同,公司收到发放的现金股利、利息,直接计入当期实现的投资收益。相应的账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投资收益”等科目。

3、新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收到的现金股利、利息等收益,不确认投资收益,而作为冲减投资成本处理。相应的账务处理为:企业在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等收益时,对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之外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短期投资”科目。

(二)企业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1、《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要求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对短期投资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因此,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时,企业只需按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短期投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收到款项与短期投资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公司在待有短期投资期间应对短期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同时调整当期投资收益。公司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时,按实际成本转账,但不同时调整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务处理时,只需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投资”、“投资收益”科目;待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再对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予以调整,当期投资收益的净额。

3、新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应对短期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计算当期的投资收益时,要同时结转该项投资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务处理时,按实际收到的余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已提的跌价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按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未领取的股利或利息,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长期股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一)关于是否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差异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在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方面的差异在于企业在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是否对其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要求企业在持有期间对长期股权投资提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处置时也不需考虑长期投资减值因素,直接按处置时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即可;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明确要求企业在持有期间根据具体情况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处置时需考虑长期投资减值因素,结转该项投资对应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余额,以正确计算处置该项长期投资的收益。账务处理时,按实际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长期投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余额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时取得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对于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时取得的投资收益,《企业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两者都未考虑“清算股利”的相应,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对此作了规定:股权持有期内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账务处理上,企业应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本企业享有的部分,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部分,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三、长期债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相对而言,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一方面的差异较小。《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1、企业溢价或折价购入的债券,其溢价或折价应当在债券存续期内分期摊销,以调整企业持有债券期间各期的真实利息收益。溢价购入的债券,按当期应计利息,借记“长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当期应分摊的实际支付价款中的溢价部分,贷记“长期投资(债券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折价购入的债券,按当期应计利息,借记“长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当期应分摊的实际支付价款中的折价部分,借记“长期投资(债券投资)”科目,按应计利息与分摊数的合计数,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企业长期债权投资持有期间不考虑减值准备,也较少考虑企业中途处置长期债权投资的情形,因此只需在债券到期收回本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长期投资”科目和“投资收益”科目。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则规定:

1、企业认购溢价发行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债券,应于每期结账时,按应计的利息,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科目,按当期应分摊的溢价,贷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购入折价发行的债券,应于每期结账时,按应计利息,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科目,按应分摊的折价,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科目,按应计利息与分摊数的合计数,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篇3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从整个集团来说属于内部资金调拨,并未增加集团的债权和债务,因此应予以抵销。关于债券抵销的会计处理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借记“应付债券(发行方应付债券期末数)”,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买方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数)”

(2)抵销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借记“投资收益”, 贷记“财务费用”。

(3)抵销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借记“应付利息(应付债券)”,贷记“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

当债券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时,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的抵销为:借记“应付债券”;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上述为债券抵销分录为债券发行价与购买价相等时的抵销分录处理,当债券的发行价与购买价不等的情况下,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的金额始终为债券面值与票面利率的乘积,不会产生差额,但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摊余成本的抵销以及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的抵销必然会产生差额,那么企业集团债券抵销分录的核心问题就是发行价与购买价的价差如何处理,应付债券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摊销额的差额如何处理,以及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的差额如何处理。本文从债券购买价大于发行价时债券抵销分录和债券购买价小于发行价时债券抵销分录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二、债券购买价大于发行价时债券抵销分录

当债券的购买价大于发行价时,应付债券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抵销分为发行时的抵销和本期摊销的抵销两个进行处理,由于发行时的价差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本文认为应确认为企业集团的损失,计入“投资收益”的借方,当债券为折价发行时,应付债券产生的财务费用必然大于持有至到期产生的投资收益,应付债券每期摊销额必然大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每期摊销额,这两者的差额在当期应该可以借贷冲销掉;当债券为溢价发行时,应付债券产生的财务费用必然小于持有至到期产生的投资收益,应付债券每期摊销额必然小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每期摊销额,这两者的差额在当期应该可以借贷冲销掉,作为企业集团的业务。具体如下:

(1)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发行价。 借记“应付债券 (发行价)”、“投资收益”, 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购买价)”。

(2)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当期摊销额。当债券为折价发行时:借记“应付债券 (发行方应付债券本期摊销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购买方持有至到期投资本期摊销额)、投资收益(差额11)。

当债券为溢价发行时:借记“应付债券 (发行方应付债券本期摊销额)”、“财务费用” (差额21),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购买方持有至到期投资本期摊销额)”。

(3)抵销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当债券为折价发行时:借记“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差额12)”贷记“财务费用”。当债券为溢价发行时:借记“投资收益”,贷记“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差额22)”

(4)抵销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借记“应付利息(应付债券)”,贷记“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

(注:差额11与差额12相等,差额21与差额22相等,对当期企业集团没有影响。)

[例1]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乙公司2008年年初发行一笔面值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4%、发行价格为95万元、期限为5年、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还本的债券。2008年年初甲公司按98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发行在外的债券,准备长期持有。双方均按实际利率法确定利息收益、利息费用(经计算,乙公司发行债券的实际利率为5.16%,甲公司购买债券的实际利率为4.46%)。

相关利息收益、利息支出、债券的摊销额如下表1:

相关抵销分录如下:

2008年年末抵销分录:

(1)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发行价

借:应付债券 95

投资收益 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98

(2)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2008年摊销额

借:应付债券 0.9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0.37

投资收益 0.53

(3)抵销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

借:投资收益 4.37

投资收益 0.53

贷:财务费用 4.9

(4)抵销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 4

贷:应收利息 4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2008年摊销额产生贷方差额0.53计入“投资收益”, 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产生借方差额0.53计入“投资收益”,二者正好可以借贷抵销。

2009年年末抵销分录:

(1)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发行价

借:应付债券 | 95

期初未分配利润 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98

(2)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2008年摊销额

借:应付债券 0.9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0.37

期初未分配利润 0.53

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2009年摊销额

借:应付债券 0.9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0.39

投资收益 0.56

(3)抵销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

借:投资收益 4.39

投资收益 0.56

篇4

关键词:保险资金 保险投资 美国

一、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

(一)资金运用规模

2000年以来,我国保险规模不断扩大,保费收入、保险总资产、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规模都在高速增长。尤其是2004年以后,保险业发展迅速,保费收入和保险资产的扩大为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2000-2009年,保险业总资产年平均增速35.34%,保险资金运用规模2007年更是从2006年的1.97万亿元一举增长到2.90万亿元,创下47.21%的新高。然而,2008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978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1%,成为2002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截至2010年上半年,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第一次超过4万亿大关,达到4.17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1.3%,截至2010年8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4.3万亿元,是2003年的5倍。

(二)投资结构

2004年以前,保险资产配置以存款为主,最高占比超过80%;2005年一季度,债券占比首次超过存款,上升至50%以上,存款占比降至30%以下,同时基金、股票投资占比上升;2006年以后,保险资金运用分散化、多元化趋势明显,逐步扩展到境外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股权投资等。截至2010年8月末,银行存款占29.7%,债券投资占50.5%,权益类资产占16.9%,其他投资占2.9%,保险资产配置不断优化,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

(三)投资收益

2000年至2004年,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中央银行连续降息以及投资渠道狭窄,2005年以后,随着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投资收益率有所提高。2007年保险投资收益超过前五年的总和,投资收益率出现历史最好水平,其主要原因是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异常火爆。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资本市场深度调整,全球证券市场大跌,严重影响了我国保险投资收益水平,投资收益率低至近几年的最低水平1.91%,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效益。2009年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2141.7亿元,收益率回升到6.41%,同比提高了4.5个百分点。

二、美国保险资金的运用

(一)投资结构

美国保险资金由寿险和非寿险资金组成,因其来源不同,所以投向也不同。

美国寿险资金主要投向于政府和企业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保单贷款;股票、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中股票投资上升最快;抵押贷款、保单贷款的比例逐年递减。非寿险资金来源不同于寿险资金,在具体的金融投资工具选择上二者也有明显不同;非寿险资金的主要投向是:政府和企业债券、股票、应收贸易账款、现金及其等价物;非寿险公司的金融性资产中,“现金及其等价物”、“市政债券”所占的比重明显高于二者在寿险资金中的比重;近年来,非寿险公司在“市政债券”和“公司股权”方面的投资比重逐渐加大,而信贷市场工具中的“美国政府债券”逐年减少,“公司债券和外国债券”、“商业抵押”的比重变化不大。

(二)投资收益

美国保险公司投资兼顾了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投资运用的效率较高,一方面投资运用率高,另一方面投资收益率高。美国保险投资的平均收益率在6.24%,2001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7.13%,2006年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85%,投资收益率年度之间差异不大,可见,美国的投资收益稳定性比较好。

三、美国保险资金运用对我国的启示

(一)投资结构需多元化

对比上述中美两国保险资金的投资结构可知,由于其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保单贷款、应收贸易账款、现金及其等价物。而我国的保险资金的投资主要是在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2006年以后,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虽然有所拓宽,逐步扩展到境外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股权投资等,但是其所占的比重仍然很低。因此,我国的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仍需想多元化发展。

(二)投资收益率需稳步提高

美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从2001年至2007年都保持在6%左右,其投资收益率比较稳定。而我国的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整体偏低,而且波动较大,原因在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保险资金的投资配置难以多元化。因此,我国的应加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来提高资本收益率。

参考文献:

[1]郭金龙,胡宏兵.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J].保险研究,2009(09)

篇5

1 债券投资会计核算的分类

《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不准备长期持有,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属于短期获利方式的债券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的债券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本文针对债券投资的案例,分别划分为以上3种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案例]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 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 088.98万元(其中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10万元),另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11年1 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l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该债券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

针对本案例的会计核算解析如下(金额以万元计)。

2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于2012年3月15日以2 250万元对外出售,款项已经收到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交易性经融资产——成本 2 078.98,应收利息10,投资收益10;贷:银行存款2 098.88。(2)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借:交易性经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1.02;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02。(3)2012年3月15日以2 250万元对外出售,借:银行存款2 250;贷:交易性经融资产——成本2 078.98,——公允价值变动21.02,投资收益150。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02;贷:投资收益21.02。

3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编制2011年1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的会计分录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 000,——利息调整88.98,应收利息10;贷:银行存款 2 098.98。(2)2011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3.56,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6.44。(3)2012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2.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1。(4)2013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2.3,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77。(5)2014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1.51,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8.49。(6)2015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0.77,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18。(7)2016年1月1日,债券到期,收回债券本金。借:银行存款2 1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 000,——应计利息100。

4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于2012年5月20日以1 950万元对外出售,款项已经收到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 000,——利息调整88.98,应收利息10;贷:银行存款2 098.98。(2)2011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3.5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6.44。(3)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账面价值为2 072.54(2 088.98-16.44)万元。借:可供出售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7.46;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7.46。(4)2012年5月20日以1 950万元对外出售。借:银行存款1 950, 投资收益15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 000,——利息调整72.54(88.98-16.44),——公允价值变动27.46。同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7.46;贷:投资收益27.46。

通过案例分析,清晰明了地呈现了债券投资划分为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通过案例的形式对债券投资会计核算进行对比分析,使得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浅显易懂。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3.

篇6

【关键词】 持有至到期投资;丁字账户;摊余成本

一、把握会计科目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

1.“成本”明细科目

取得时按债券面值计入“成本”明细科目借方,到期收回时将该明细科目的余额从贷方予以冲销(此明细科目只核算债券的面值)。

2.“应计利息”科目

核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利息。资产负债表日按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计入该明细科目的借方,到期收回时从贷方予以冲销。

3.“利息调整”明细科目(此科目核算债券的溢折价)

(1)发生时:差额(X)=实际支付的全部款项-(债券面值+应收利息或应计利息);

X>0时,在借方; X

(2)摊销时:差额(Y)=实际利息收入-票面利息收入;

Y>0,在借方摊销;Y

[注意问题]:实际支付的交易费用不应计入“成本”明细科目,而应计入“利息调整”科目,经过持有期间的摊销,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时,该明细科目无余额。

(二)“应收利息”科目(分期付息债券)

1.借方核算内容

(1)认购时买价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而尚未支付的利息。

(2)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2.贷方核算内容:收回的利息

(三)“投资收益”科目

1.贷方核算内容

(1)实际利息收入,债券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2)处置收益。

2.借方核算内容:处置损失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1.核算期末摊余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差。

2.已提减值以后可以转回。

二、账务处理程序

(一)取得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应收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或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

(二)期末计息摊销利息调整时

1. 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2. 投资收益=年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3. 利息调整摊销=双方差额

借:应收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也可能在贷方)

贷:投资收益

(三)分期收回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4. 到期收回本金或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省略)

三、巧释摊余成本

准确计算摊余成本是会计考生轻松学习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的关键所在。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辅导教材中“摊余成本”的定义是: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是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是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是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笔者在讲课过程中发现,“摊余成本”实际上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而账面价值又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

其具体计算如下:

摊余成本(即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四、妙用“丁字账户”

笔者多次在教学中用“丁字账户”法来解析摊余成本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有关的例题,效果很好,学生很容易理解。下面介绍这一丁字账户。

账面价值(即摊余成本)=A-B ,应当特别强调的是如果该持有至到期投资没有计提减值准备时,则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就是该账户的账面价值,也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上期期末摊余成本就是本期期初的摊余成本。期末摊余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相比较可以判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否发生减值。如果期末摊余成本大于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说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已发生减值,反之则说明其没有发生减值;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息收入,此利息收入将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核算。

五、详解实例

实例:(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辅导教材第35页[例2-5])

200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实际利率为10%。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甲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要求:编制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解析过程:

(一)20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250

贷:银行存款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可以得到该持有至到期投资2000年1月1日的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元。

(二)2000年12月31日:

1.项目计算: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 250×4.72%=59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 000×10%=100

利息调整摊销=投资收益-应收利息=100-59=41

2.会计分录: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

贷:投资收益 100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中可以得到2000年12月31日的期末摊余成本,也就是2001年1月1日期初摊余成本为1 041元。

(三)2001年12月31日

1. 项目计算: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 250×4.72%=59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 041×10%=104

利息调整摊销=投资收益-应收利息=104-59=45

2. 会计分录: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5

贷:投资收益104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中可以得到2001年12月31日的期末摊余成本,也就是2002年1月1日期初摊余成本为1 086元。

(四)2002年12月31日

1. 项目计算: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 250×4.72%=59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 086×10%=109

利息调整摊销=投资收益-应收利息=109-59=50

2. 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

贷:投资收益 109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中可以得到2002年12月31日的期末摊余成本,也就是2003年1月1日期初摊余成本为1 136元。

(5)2003年12月31日:

①项目计算: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 250×4.72%=59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 136×10%=114

利息调整摊销=投资收益-应收利息=114-59=55

②会计分录: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5

贷:投资收益114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中可以得到2003年12月31日的期末摊余成本,也就是2004年1月1日期初摊余成本为1 191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2004年实际利息收入(即投资收益)时,应采用倒扣法,即先计算应收利息和利息调整,最后倒扣投资收益。这样处理的原因是为了把利息调整全部摊销完毕。

(六)2004年12月31日

1.项目计算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 250×4.72%=59

利息调整摊销=利息调整-已累计摊销的利息调整

=250-41-45-50-55=59

投资收益=利息调整摊销+应收利息=59+59=118

②会计分录: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9

贷:投资收益 118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59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中可以得到2004年12月31日的期末摊余成本1 250元。也就是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面值。因为随着债券溢折价的不断摊销,体现在“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中的数额会越来越接近于债券的面值,等到到期日时,正好等于债券的面值,对于持有该投资的企业,可以按债券的面值收回其持有至到期投资。其收回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篇7

一、不涉及交易费用时的合并处理

[例1]母公司于1月1日购入子公司同日发行的全部债券,债券面值100万元,期限5年,发行价110万元,票面利率10%。当年末合并会计报表工作底稿(单位:万元)编制如下: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18万分录(1)

贷:长期债权投资118万

②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8万分录(2)

贷:财务费用8万

报表项目投资前投资当年集团

合计抵销分录集团

合并

母公司子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借方贷方

银行存款20090110200200

长期债权投资1181181180

应付债券1181181180

财务费用8880

投资收益8880

未分配利润8-80880

对于集团而言,由于本次内部交易并未产生实质上的费用,故而合并结果与投资之前母公司的财务状况是一致的。因为对于集团而言,上述债券的发行与认购只是一种集团内部的资金划拨而已,不可能产生集团的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但实际工作中,公司发行或认购债券是有交易费用的,上述情形只是一种被抽象化、理想化的结果。

二、涉及交易费用时的合并处理

[例2]假设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本次交易中分别产生了相当于债券面值5%的交易费用,其他数据承[例1]。

报表项目投资当年集团

合计抵销分录集团

合并

母公司子公司借方贷方

银行存款85105190190

长期债权投资1221221220

应付债券1181181180

财务费用131385

投资收益7712-5

未分配利润7-13-6128-10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18万分录(3)

投资收益4万

贷:长期债权投资122万

②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8万分录(4)

贷:财务费用8万

由于母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确认的财务费用并不相等,那么我们是如何确定抵销分录(4)中的金额呢?这就需要确定哪些交易是内部交易事项。在本例中,就是母公司确认的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及摊销的债券投资溢价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确认的应付债券利息费用及摊销应付债券溢价所确认的财务费用,即应抵销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溢价摊销)=应抵销的财务费用=(利息费用-溢价摊销)=10-2=8万元,故分录(4)中的金额应为8万元。

在合并结果中,财务费用为5万元,就是子公司的融资交易费;投资收益为-5万元,就是母公司的投资交易费用,这两项费用对于集团而言,都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费用,这也间接证明了合并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合并结果还隐含地表明,对于母公司的交易费用,在合并过程中被费用化了。而按现行会计制度,母公司可将该笔费用作为投资的成本,进行分期摊销。

三、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的合并处理

[例3]第二年,母、子公司分别计提债券利息及摊销债券溢价,其他数据承[例2]。

报表项目第二年集团

合计抵销分录集团

合并

母公司子公司借方贷方

长期债权投资1291291290

应付债券1261261260

财务费用8880

投资收益77810

未分配利润7-8-1890

年初未分配利润7-13-64-10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26万分录(5)

年初未分配利润3万

贷:长期债权投资129万

由于截止本年末,母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中的长期债权投资仍含有尚未摊销完的债券费用3万元。而从上年的合并结果我们知道,长期债权投资的债券费用在上年已经被全部费用化、确认为投资收益。所以,本年末应抵销长期债权投资中所包含的债券费用3万元、并冲减年初未分配利润。

②抵销本年度母公司摊销的债券费用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1万

贷:投资收益1万

因为本年度母公司按直线法摊销了1万元的债券费用、并将其计入了投资收益(借方),而这部分债券费用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已于上一年度被费用化、计入了上一年度的投资收益。所以,在本年合并时应予以抵销。

③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同分录(2)

四、对合并会计处理的两点改进意见

篇8

一、不涉及交易费用时的合并处理

[例1]母公司于1月1日购入子公司同日发行的全部债券,债券面值100万元,期限5年,发行价110万元,票面利率10%。当年末合并会计报表工作底稿(单位:万元)编制如下: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18万 分录(1)

贷:长期债权投资118万

②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8万 分录(2)

贷:财务费用8万

报表项目 投资前 投资当年 集团

合计 抵销分录 集团

合并

母公司 子公司 母公司 子公司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200 90 110 200 200

长期债权投资 118 118 118 0

应付债券 118 118 118 0

财务费用 8 8 8 0

投资收益 8 8 8 0

未分配利润 8 -8 0 8 8 0

对于集团而言,由于本次内部交易并未产生实质上的费用,故而合并结果与投资之前母公司的财务状况是一致的。因为对于集团而言,上述债券的发行与认购只是一种集团内部的资金划拨而已,不可能产生集团的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但实际工作中,公司发行或认购债券是有交易费用的,上述情形只是一种被抽象化、理想化的结果。

二、涉及交易费用时的合并处理

[例2]假设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本次交易中分别产生了相当于债券面值5%的交易费用,其他数据承[例1]。

报表项目 投资当年 集团

合计 抵销分录 集团

合并

母公司 子公司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85 105 190 190

长期债权投资 122 122 122 0

应付债券 118 118 118 0

财务费用 13 13 8 5

投资收益 7 7 12 -5

未分配利润 7 -13 -6 12 8 -10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18万 分录(3)

投资收益4万

贷:长期债权投资122万

②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8万 分录(4)

贷:财务费用8万

由于母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确认的财务费用并不相等,那么我们是如何确定抵销分录(4)中的金额呢?这就需要确定哪些交易是内部交易事项。在本例中,就是母公司确认的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及摊销的债券投资溢价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确认的应付债券利息费用及摊销应付债券溢价所确认的财务费用,即应抵销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溢价摊销)=应抵销的财务费用=(利息费用-溢价摊销)=10-2=8万元,故分录(4)中的金额应为8万元。

在合并结果中,财务费用为5万元,就是子公司的融资交易费;投资收益为-5万元,就是母公司的投资交易费用,这两项费用对于集团而言,都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费用,这也间接证明了合并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合并结果还隐含地表明,对于母公司的交易费用,在合并过程中被费用化了。而按现行会计制度,母公司可将该笔费用作为投资的成本,进行分期摊销。

三、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的合并处理

[例3]第二年,母、子公司分别计提债券利息及摊销债券溢价,其他数据承[例2]。

报表项目 第二年 集团

合计 抵销分录 集团

合并

母公司 子公司 借方 贷方

长期债权投资 129 129 129 0

应付债券 126 126 126 0

财务费用 8 8 8 0

投资收益 7 7 8 1 0

未分配利润 7 -8 -1 8 9 0

年初未分配利润 7 -13 -6 4 -10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26万 分录(5)

年初未分配利润3万

贷:长期债权投资129万

由于截止本年末,母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中的长期债权投资仍含有尚未摊销完的债券费用3万元。而从上年的合并结果我们知道,长期债权投资的债券费用在上年已经被全部费用化、确认为投资收益。所以,本年末应抵销长期债权投资中所包含的债券费用3万元、并冲减年初未分配利润。

②抵销本年度母公司摊销的债券费用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1万

贷:投资收益1万

因为本年度母公司按直线法摊销了1万元的债券费用、并将其计入了投资收益(借方),而这部分债券费用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已于上一年度被费用化、计入了上一年度的投资收益。所以,在本年合并时应予以抵销。

③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同分录(2)

四、对合并会计处理的两点改进意见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