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08:53: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经济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69-02
2015年3月的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成倍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缓和社会矛盾、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自我理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大学生作为创业活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他们在自主创业方面有热情、创意和优质资源,但盲目乐观和经验不足等硬伤也导致了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低、成功率低。作为大学生,尤其是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其专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创业的敏锐性更高,专业优势也更为明显。鼓励大学生创业,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入手,建立起一套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是适应市场对人才需要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一、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他们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特点,但是缺乏相对应的社会经验和职业体验,需要高校、政府以及社会的引导和帮助。尽管目前政府等相关部门及各高校针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大学生创业人数较少,自主创业科技含量低,创业成功率偏低,其自主创业的现状仍令人担忧。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兴起源于“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活动的举办,较之发达国家,我们属于起步时间偏晚、发展速度较慢的国家。国外创业教育有着完善的体系和保障,建立起了相对适合本国国情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也更强。相比之下,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尚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普及程度低
目前,有很多大学生观念陈旧,认为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去创业,大多数大学生将创业当作求职的“备胎”,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部分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态度不明确,持一种不反对、不支持、不鼓励的态度,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期待不高、信心不足。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的普及和程度相对较低。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健全的课程体系,配备的课程教材也五花八门。首先,很多高校并未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明确设立系统化创业教育课程,仅仅以短期培训、客座报告等形式开展创业培训。其次,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基于“知识和理论的导向”,希望通过基础的创业理论知识传授对大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业教育,实践性不强导致创业教育的效果甚微。对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虽然掌握了相对较多的管理学专业知识,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还很难实现,经管类的创业教育课程大多也以理论为主,缺乏和专业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担负着创业教育中的启蒙、组织、指导等多重作用,是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师资力量不仅影响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直接影响创业培训的最终效果。目前,大多数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师都是兼职,如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老板、政府部门的领导等。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建立专业的队伍去负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些学校的创业教育由团委负责,有些由就业中心负责,往往是下设一个机构或者科室来负责学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人员精力有限;选择的一些负责创业教育的导师又缺乏创业经历,实践经验严重缺乏。
(四)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缓慢
近年来,为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进行,各地政府和高校逐步建立了诸多创业孵化基地。例如各地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北京的“中关村”、武汉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及一些城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基地。但是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总量持续上涨,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大学生中选择自主创业人数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广泛,大学生创业基地、创新园区的建设跟不上需求。
我国的大学对创业教育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大多数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这门课程,但往往作为选修课,没有统一的教材,从课程设置和师资的配备等都不太重视,对学生学习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很多学生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疲于应付,学习效果不佳。
三、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自主创业优势分析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点,在自主创业的浪潮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在我国的大学生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研究经济管理类大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对加强素质教育,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等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对于其他专业,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创业优势。
(一)具备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经过大学系统学习后,成功构建了以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统计学、金融学等课程知识为依托的系统知识结构,因而在企业的运营程序、市场开拓、投融资管理、风险规避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他们熟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有着专业的优势。
(二)有比较系统的创业观念
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由于专业性质的原因,对创业的兴趣较强,创业观念比较系统,比较善于把握市场机会,挖掘市场潜力。由于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熟悉市场及公司的运作和管理,有比较系统的创业观念。
四、针对经管类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一)注重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培养
相对于其他专业,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专业设置有利于大学生创业,但专门的创业实践机会较少,学生的自主创业信心不足。高校要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创业兴趣和信心,使其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让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成为社会创业队伍的“先锋军”。
(二)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高校的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特点,要从入学起逐步深入。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目前创业的显著特征是以销售为主,通常都是非技术型的创业,技术含量低。经济管理类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创业应用知识的教育,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强化专业实践、成功模型分析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高校的创业教育,要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积极开发创业类指导和具体实践类课程,大力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将创业课程体系纳入到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中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识。条件允许的话,可指派专业教师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如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可以更专业的指导学生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改善创新创业的硬件条件,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管理内容,如产品的开发、销售、管理,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帮助大学生实现将创业意识、创业激情转化为创业举措、创业实效。
(三)提高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不做试验,创业导向和市场密切结合的特征,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要求以专业课的教师和企业家为主,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也可以配备专业的导师。学校应鼓励经管类专业课教师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以丰富实践经验。要强化校企合作,通过进入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等作为创业培训的兼职教师,通过经验分享、提供实习机会的方式,强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四)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
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以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为中心,围绕创业课堂教育、创新实践活动、创业案例分享等,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通过鼓励创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针对经济管理类的学生,高校通过邀请相关专家讲座、创业指导课、新媒体宣传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弘扬创新创业理念;也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相关活动如“金点子”模拟销售大赛、创业大赛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逐步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同时,高校通过整合校内资源,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各专业开展以专业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大学生校内创业实践平台,地方政府或学校提供政策支持和运营保障。
为了加强对营销管理知识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参观、学习企业的生产、销售流程和理解企业文化精髓,有利于加深对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现状的了解,加深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通过实习调研活动,锻炼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提供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针对于此,我在进行了三年专业课学习之后,通过对《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和《管理思想史》等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说对有关管理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已经基本掌握了,但这无非只是纸上谈兵,倘若能将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那必定会事半功倍,达到我的学习初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企业管理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时间:
XX年6月29日至XX年7月24日
三、实习地点: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地址:延吉市朝阳街光明小区北侧。厂址:图们市图曲路365号。
四、实习单位概况: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8月份,座落于美丽的长白山脚下、图们江畔。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设计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防水材料企业。是国内较早生产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的专业生产企业之一,是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会员单位,在同行业率先通过了is09001:XX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企业拥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拥有国内先进的大型现代化流水生产线设备,年产量已突破600万平方米,产品的配方、工艺及性能指标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企业目前已形成了“禹威”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等系列产品,其中包括柔性体、弹性体(sbs)、塑性体(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卷材、聚氨脂防水涂料、js复合防水涂料等,这些产品能全面满足防水工程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均获得省市优质产品称号,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名牌产品”、“用户满意产品”,被吉林省消协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被质协评为“质量担保产品”,被吉林省工商局评为“着名商标”、“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企业采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内求提高、外求发展,坚持以市场开发为主体,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方针,用优良的技术和服务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防水材料,与各界朋友真诚合作,共筑宏伟大厦。
五、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7月1日—7月14日,主要是以走访延吉市各大建筑设计院为主,以延边大学学生的身份,以科研立项数据调查的名义,调查有关延吉市建筑业的在建工程数量和具体地址、延吉市未来的规划、建筑规模和数量等方面的数据。第二阶段从7月14日—7月24日,主要是根据前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实地调查,以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推销员的身份,直接向各大建筑单位和施工方推销我们的防水材料。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的李崇李总经理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防水材料基本知识,包括材料的组成成分,材料的价格,材料的性能以及我们公司的销售情况,生产情况,盈利水平等等。下午,由于里总有事出去了,我们就被安排在办公室,帮着整理一些办公室的文件。
明确完工作的内容和步骤之后,我们开始着手了。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决定以延边大学学生的身份,以科研立项的名义进行调查,主题是《金融危机对延吉市建筑行业的影响》。
真正的工作开始了,为了是我们的调查更有效率,我们对每个人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分工,我则负责记录他们的调查内容,并进行整理,以下是我们在7月6日向延吉市建筑设计院总工会的朴永默朴院长调查的一些内容:
根据朴院长对目前经济形势的评价,现有的房地产市场不是很乐观。主要原因有:国家政策的不鼓励,导致开发商可贷款金额减少,资金供应出现短缺,材料供应商也为周转资金而大幅降价销售材料。
这就是我们对每家建筑设计院所采取的调查方式,以及我们所得到的信息,信息的整理格式的样本。在接下来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同样采取了以上的方式,整理出了以上格式的调查成果。前期的工作在两周之后顺利结束了,而接下来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则更具有挑战性,从7月14日~7月24日,我们将根据前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实地调查,以延边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推销员的身份,直接向各大建筑商推销我们的防水材料。直接前往工地是很不安全的,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还是进行了分组,在出发前,我们都相互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事项,最主要的是要注意安全,同时要注意每天都要对当天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并向李总进行汇报。这就是我们实习的基本内容。
六、实习心得:
转眼之间,为期4周的实习已经结束了,虽然工作的时间很短暂,但对于我来说所有的经历都是刻骨铭心的,这是我人生当中的第一份正规的实习工作,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真是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工作的总结和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会。
1、自主学习。工作后不再象在学校里学习那样,有老师,有作业,有考试,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老员工们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指导你工作,让你少走弯路;集团公司、公司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来提高自己,你所要作的只是甄别哪些是你需要了解的,哪些是你感兴趣的。
2、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你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象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事情来积累经验。特别是现在实习工作并不象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如果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
3、团队精神。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曾对团队精神的能力要求有这样的观点: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个人要想成功及获得好的业绩,必须牢记一个规则:我们永远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在团队工作中,会出现在自己的协助下同时也从中受益的情况,反过来看,自己本身受益其中,这是保证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4、基本礼仪。步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基本礼仪,而这往往是原来作为学生不大重视的,无论是着装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合乎礼仪,才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平时多学习,比如注意其他人的做法或向专家请教。
5、为人处事。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
其次,我想谈一下实习的意义。
实习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实习生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对接受实习生的单位而言,是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措施,可以让其低成本、大范围的选择人才,培养和发现真正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亦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关手段,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如实习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和理念,从而增强社会对该组织的认同感并赢得声誉。
对学生而言,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以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也为自我成长丰富了阅历,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我想我在学习和工作我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工作经验。
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
2、工作态度不够积极。
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做时可能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
3、工作时仍需追求完美。
在工作中,不允许丝毫的马虎,尤其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严谨认真是时刻要牢记的。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关键词:经济管理;大学生;创业意识
一、调研内容
大学生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大学生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主观思维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要素。本次调研以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主要是通过网络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设计共有19题,包括12题选择题(1—12)和6题主观题(13—19)。其中,12道选择题主要调查经济管理类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创业问题的解决、创业的心态、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等基本状况;而6道主观题主要调查学生对创业意识培养方面的政策建议例如课程设置,课外实践等。
此次共向大一至大四学生发出调查问卷1025份,回收问卷数976份,回收率95.3%。调查对象中男女人数约各占一半,其中以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为多,共占了总人数的80%;。大三、大四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定位的重要阶段,集合大三大四学生对创业的看法,使此次调查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收回问卷后数据进行统一,并制作成表格整理好,对初步整理的数据根据不同的题目和选项进行进一步整理和分类。使用了excel等办公软件进行分析,对实际数据所反映的事实加以说明,辅以百分率的对比与直方图、饼状图等图表形式,更加客观地体现现实情况,通过对问卷的数据的分析,实现对样本创业意识现状和存在问题情况的掌握。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存在不同认知
通过对大学生对“创业”概念进行调研整理数据发现,大学生对“创业”概念的理解存在不同,具体如图1:
图1为上述调查对象对“创业”的概念不同层面(开办企业、开创事业、开发技术等)的数据分布直方图。结果显示有79%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创一份自己的事业,14%的学生则认为创业就是开办企业等实体型公司,而剩下7%的人对创业一词抱有其他的理解(比如自主开发、自主创新、亲自经营、自力更生等)。由上述调查可看出,目前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还是比较宽泛的,现代社会各新兴行业层出不穷,对于创业的理解也应该有更多的自己的方式,对创业的选择也并不局限于独资或是合资开办一间公司等形式,而是有更多自己想法和选择。同时也说明大学生对于创业还是缺乏明确认识,相对于具体性的开办企业和开发技术而言,抽象性的开创事业占到了79%,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创业”认知不够深入,主观程度较高。
(二)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创业意愿,但缺乏明确创业目标
通过对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进行调研整理数据发现,大学生整体存在一定创业意愿,具体如图2:
图3为上述调查对象对创业兴趣分布的直方图,结果显示没有大学生表示对创业没有兴趣,超过90%对创业存在一定兴趣,而7%非常有兴趣。这说明大学生整体存在一定的创业意愿,也存在随意性。同时在此基础上,仅有4%的学生表示对创业就业问题十分关注,而大部分(86%)的学生在平时仅是偶尔关注创业就业新闻。在创业目标上,如图3所示:
有36%的学生表示自己又关于自己的就业创业目标,而64%的学生却还没有自己的就业创业目标,由此可以说明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大部分学生还处于探索寻找的阶段,并没有明确给自己定型。这也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创业缺少关注和了解,也说明大学生创业缺乏明确性和针对性。
(三)大学生对创业要素认识趋于理性,存在较强的独立精神
通过将“创业应具备要要素”设定为“资金、人脉、学历、个人能力、其他”五个选项后,对样本进行调研后得到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创业要素认识趋于理性,具体结果如图4所示: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看来,原始创业资金是最重要的(50%),其次是个人能力(40%),并且需要人脉资源(39%)的支持,而学历的证明已经显得无足轻重(2%),这体现出大学生对于创业是有一定的现实认知的,有趋于理性的趋势。而对于创业最重要的要素创业资金的获取,有50%的学生认为创业的资金应该由自己赚取,同时也需要家庭的支持(21%)和好友的帮助(4%)。面对创业初期面临的问题,可以选择先就业挣钱后,再开始创业,也是大部分学生愿意选择的方式,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向父母朋友借钱的方式,体现出大学生创业存在较强的自力更生的精神。
(四)大学生倾向于先就业再创业和采取合伙创业模式
对于就业和创业,大学生还是更倾向于就业,在调查对象回答“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你愿意接受低薪的工作,还是自己创业?”这一问题时,其中有43%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底薪工资;而23.5%的学生表示希望能自己创业,但是依然有23.5%的学生表示尚不清楚,而当被问到“如果以后找工作很困难,你会选择自己创业吗?”这一问题时,有一半(50%)的学生愿意考虑创业,但是也要14%的学生表示不会,表明学生对待创业的态度有时只是作为一条退路看待,真正创业的并不多,可以看出大学生还是更倾向于先就业,而对于创业形式,结果如图5所示:
在众多的创业形式中,87%的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合伙创业的形式,只有13%的学生倾向于自主创业。他们认为,合伙创业可以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进行集资和出谋划策,是一种较好的创业方式,因而也能被更多人接受;而自主创业则需要个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风险较高。对于网络创业,有39%的学生表示是可以接受的,有17%的学生认为是不能接受的,更多人(56%)原因保留意见。这也说明,大学生对于创业的风险是有一定考虑的,尤其是面对新的创业模式。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改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科学创业理念
科学认识创业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自主创业既不是头脑一热的“下海”,也不是无法就业的无奈之举;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搞出自己的创新成果,而且要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大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为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的创业者。科学分析创业理念,杜绝有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个别非正常的创业“成功”现象当作普遍,从而产生对创业前景过于乐观的预期。
(二)正确理解创业内涵,清晰规划创业目标
对于创业内涵,不要产生过于笼统的认识,简单认为是“当老板”或者是“成就事业”,要意识到能形成具体的目标并能制定实现具体目标的方案,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要运用所学的运筹学和工商管理决策知识,做出对创业目标符合实际的可行性规划,对自身能力和所拥有的资源条件要有准确的认识并进行针对性锻炼,对创业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明确目标函数,理解现实约束条件,并通过不断获取必要资源和提升自身创业能力素质来实现明确的、可行的创业目标。
(三)理论教学紧扣实践,积极开展创业体验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由于所学理论本身就与企业经营联系紧密,所以理论教学整体大方向上是会促进创业能力的积累,但是理论教学由于缺乏对现实世界认知的还原往往存在与创业实践脱节从而削弱指导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在现实条件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锻炼,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等等创业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创业实践水平,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要求大学生多接触社会。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执行力。
(四)培养良好理财能力,实现能力资源耦合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正确认识资金在创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资本运作和管理能力,积极寻找资金来源,拓展融资渠道,独立自主,摆脱资金来源的家庭和亲友依赖,学会科学、合理的运用资金。制定合理、完整和周密的创业培训系统,构筑扎实的理论基础;注重创业过程中根据创业的需要,随时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检测、更新与补充,累积经验,形成良好的创业心态和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将分析能力、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与技术、资金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能力与资源的系统结合。
参考文献:
[1]黄彬.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初探[j].黑河学刊,2010,(06):142-143.
[2]刘凤清,乔芬.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培养方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02):87-90.
[3]李琳.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02):41-44.
[4]张力化.关于培养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04):93-94.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47)
摘 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15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49万,比2014年增加22万,创下历史新高。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问题日趋凸显,创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一个很好的就业和择业的新选择。创业意识是进行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导向,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提高创业成功率、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对重庆市部分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调查研究,对其创业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224-03
收稿日期:2015-01-18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GX-050),重庆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郑景丽(1976 -),女,四川仪陇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研究;蔡佳(1989-),女,山东威海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程支中(1970-),男,重庆黔江人,副教授,博士,从事产业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创业意识是一个人在进行创业活动时表现出的强大内驱力,是在创业活动中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因素,它深刻反映了在面对创业时所体现出的心理状态和应变能力。完整的创业意识往往包括审视经济环境,洞察市场走向并做出正确决策的商机意识,把商机、机会转化为生产力的转化意识,制定合理创业计划的战略意识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应对和化解风险的风险意识。要想创业顺利起步,创业意识非常重要。今年两会上,“创客”一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不仅体现了创业创新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也预示着新一轮的创业潮即将到来。尤其是作为经管类大学生,其专业方向和社会经济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经管类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很快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但是,创业意识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当代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症结所在。因此,分析经管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1、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文以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独立财经学院)六所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及研究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其创业意识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共发放 600 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问卷 595份,问卷回收率为99.2%。剔除无效问卷 9 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 586份,问卷有效率为 97.7%。
本次调点针对在校经管类大学生,男女比例为46.8:53.2,各个年级分布状况为:大一年级10.9%,大二年级30.4%,大三年级31.4%,,大四年级17.4%以及研究生10.2%。其中85.3%的大学生没有创业经历,但81.6%大学生有实习或兼职经历。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查问卷以随机调查为主要方式,涉及年龄层次相对集中,样本范围较广,学生层次多样化,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2.调查结果分析
2.1创业概念的理解有偏差
创业是个人凭借其对经济活动中信息、资源以及机会的掌握和合理应用,以相应的平台为载体,充分融合各种资源并借助相应的技术转化、创造预期财富的实践活动,创业过程是对资源的整合应用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所在的过程。而在此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其中,72%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创办盈利性企业,片面的认为创业是一味的追逐商业利润,实现个人财富,部分学生因就业压力而被动创业。这说明大学生创业大部分还是为了追求物质方面的满足,而非精神层面的需求。
2.2创业热情高涨,创业意识薄弱
伴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趋增加以及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的陆续出台,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从图2可以看出,有64%的经管类大学生对创业怀有极大兴趣。这说明创业在大学生中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尽管拥有的创业热情愈发高涨,但真正践行自主创业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已经具有较强的商机意识,但是缺乏转化意识、战略意识和风险意识。空想不等于实际,这就是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的最大表现。
2.3缺乏对创业政策的深入了解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根据图3可以看出,46%的大学生对创业政策与相关活动表示不了解或者不清楚,有些甚至不知道或从不参与学校的创业大赛等相关创业活动。创业政策及相关活动未得到广泛宣传导致学生对创业领域一知半解,模糊不清。这反应当前创业信息渠道过于单一,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2.4创业经验不足,创业资金匮乏
尽管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创业受挫的心态变得积极乐观,但是创业并不是单凭一腔热血就可以顺利进行。从目前大学生的创业环境来看,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地位都是制约其创业活动顺利开展的因素。从表5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是经验不够(77.1%)和创业资金的匮乏(74.1%)。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凭着一腔热血,但是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阅历作为支撑,缺乏足够的创业资金来维持运转,其创业活动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压力,更有甚者创业活动会半途而废。
3.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途径
3.1强化大学生对创业内涵的正确理解
多数经管类大学生对创业都没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他们所理解的创业是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可以赚钱的事情,或者是在将来用自己的力量开创一份事业,甚至有些大学生把创业当成互相攀比竞争、炫耀的一种手段,而并没有慎重的考虑到自己是否适合创业。为使大学生对创业的概念有准确的理解,首先学校要针对社会需求及学生自身的优势特点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创业相关概念、内涵和特点。从课堂教育纠正当前大学生各种错误偏激的创业理念,避免盲目创业,攀比创业以及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创业的错误创业观念。其次,从大学生自身来讲,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创业成功。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创业不仅仅是获取金钱的途径,而是整合资源,创新思维,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创业需要脚踏实地的付出劳动,它是一种职业生涯,是一种事业方式,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大学生应正确理解创业的内涵,运用自己做学知识,创造财富,谋求个人高层次的发展,实现自我和社会的价值。
3.2发挥高校教育职能,积极培育完善的创业意识
高校在职业规划教育中要提升对学生自主创业的鼓励和引导,发挥教育职能,积极培育完善的创业意识。首先,高校要继续鼓励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对于大学生拥有的创业商机意识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引导和鼓励大学生不断地了解社会及市场的发展动向,培养创业中的市场观察洞悉能力。其次,高校要注重创业转化意识的培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转变“重学轻术”的观念,牢固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制定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模式。再次,高校应进行大学生创业战略意识的培养,通过去企业实习,邀请企业家来学校讲演以及经典案例教学等活动,使学生具有创业初期战略意识。最后,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创业风险意识培养,通过在学校举办各种创业竞赛,让大学生在模拟实战中对创业的准备和风险有更直观的认识。
3.3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积极获取创业信息
为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其中包括提供小额贷款、减免税收、员工培训享受减免费优惠等。高校也纷纷推出鼓励扶持举措,重庆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创业计划竞赛。针对这些措施,政府和高校要做好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的宣传工作。不仅要通过传统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更要通过具有公信力的官方微博、微信、BBS等网络媒体来广泛宣传创业教育,提高对创业意识的整体指引和培(下转236页)(上接224页)养。作为大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关注并参与各项创业活动和创业项目,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充分结合,增强创业意识。同时利用现代快捷方便的网络,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关注市场动向,不与社会脱节,积极主动获取创业信息。
3.4提供资金支持,开展创业实践
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一是政府政策支持,完善融资体系,尽量在注册登记、贷款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扶持,提供一条绿色通道,使大学生申请贷款资金的手续、程序简单化,省略不必要的繁杂程序;二是社会资金支持,各银行与社会贷款机构降低对大学生贷款的审核门槛及贷款利息,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三是大学生自己也要提高自己的统筹规划能力,保证资金合理利用,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资金周转不畅等财务难题。对于缺乏创业经验这一难题,大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大赛、模拟营销比赛、校园商品、甚至是兼职打工、企业实习等。在实践中面对突发的新问题,通过克服困难和解决这些问题来完善知识结构,积累创业经验,形成新的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 石岩,刘洋.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研究[J].经
济研究导刊.2014(4):245-247
[2] 邹玉瑾.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问卷调查及其对策分析[J].
2012(8):76-78
[3] 韩丽霞.大学生创业指导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
版社,2010(8):3.
[4] 魏秀艳,于宏辉.浅析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因素及培养[J].
2012(12):88-89.
[5] 赵冬梅.河北省经济管理类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
报告[J].2010(10):96-98.
[6] 金天.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调查研究[J].2013(1):
279.
[7] 孙福东.黑龙江省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和研究[J].2015
(2):31-33.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经管类专业 措施
当今社会正处于21世纪科学技术文化高速发展时期,对高科技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经管类学生是文科专业的一大类学生代表,他们的知识体系和理、工、农等自然学科的专业有一定的差别。经济管理类专业要想发挥学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综合素质的涵义
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素质正是“德、智、体、美、劳”的简要概括,在这些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精髓,是各方面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文化素质是基础,是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业务素质是发展的根本,是伴随着文化修养的提高而不断提升的;身体素质是必要条件,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失去了“革命的本钱”;心理素质是考验是适应高速发展社会的必备良好的基础,若心理素质不过硬,便减轻了立足于当今社会的砝码。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综观大学校园发生的各类事件,都表明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发人深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道德素质差。优良的传统中国文化被摒弃,不能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文化背景下成长和成材;社会不良作风和习气也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并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带给思想的冲击波愈演愈烈;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被大学生视为精神的枷锁,流于形式。这些思想的冲击使大学生不懂得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高尚,所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偏颇,更不用谈及发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去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健全人格。
(二)心理素质差。当今大学生承受外来压力的影响,承受力越来越弱。不敢勇于面对现实,不能主动去承受压力,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指正,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超越,更不能接受自己失败的考验等。这样的挫折和打击下的大学生群体,不能靠自身克服心理障碍,结果导致心理抑郁,心理障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终身错误,结果不可思议,触目惊心。
(三)文化素质差。大学生盲目以“专业为本”,忽略了复合知识对于文化知识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忙于重视知识积累,忽略人文修养提高和综合素质全面改进;盲从“个性发展”,遗弃传统而不重视平均发展,造成个性突出,难以被众人所钦赖。
(四)身体素质普遍差。目前,大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而休学、退学、住院长期治疗的屡见不鲜。选修课程的增加也为一些身体素质差,不能承受高负荷运动的学生带来了新的生机,但这也使一些懒于锻炼的学生有了可趁之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身体素质不能得到应有的锻炼。
(五)能力素质较弱。这集中表现为实践操作性差和社会适应性差。动手能力不能在学校得到充分的锻炼,这在经管类专业学生中有更突出的表现。社会适应力表现为人际关系把握失分寸,适应新环境不知所措等。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孩子读大学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所以“读好书、勤读书、只读书”成为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养成了所谓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偏激理论。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们一直在寒窗苦读阶段的思维定势模式,形成了只要学习好,一切都能迎刃而解的错误观念。尤其是进入80年代,大多数的独生子女也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家长对他们的关爱在原来教育观念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所以“只读书现象”越发严重,这导致孩子进入大学后交际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动手能力不强等等症状。
(二)学校教育因素影响
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以及高中过早的文理分科,从而较早地使素质教育产生了发展的障碍,加之大学后的专业教育,造成了本来先天知识结构不足的学生们更削弱了对除专业知识外的一些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从而导致综合素质上欠缺。加之从以往“填鸭式”学习转变到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转型期,的确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无论是在教学体系、学科建设、专业和课程结构调整上都要下大力度,寻找一条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路。
(三)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对人才的定位和需求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对于新形势的把握对学校培养人才也提出了新的难题。所以学校培养的人才如何合乎社会的品位,也是伴随着不同时期、不同观念对学校层面和学生层次的考验,科研性人才还是实用性人才,务实性人才还是灵活性人才,对于不同时期,社会的满足属性也有着不同的区别,因而社会转型期对人才的考察和选拔也有了新的内容,从而导致学校培养怎么样的综合素质人才的问题重重地打了个问号?所谓综合,也就和社会需求需要重新整合而不断变化了。
四、提高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一)加强和改进道德素质教育,是确立学生素质提高前提。
道德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提高的前提,正所谓“会做事,先做人”,道德素质是大学生乃至每个社会人必备的一个根本素质,通过后天的道德教育而影响和改造着先天道德素质,因而道德素质的提高更为后天的培养的方式、方法,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般道德素质教育,学校都定位于道德品德课程和政治科目的学习上,而忽略了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更高要求。当今社会要求大学生的人格健全、思想积极、道德过硬、品质优良等。在这个层面上学校要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操,有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有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有着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美德;有着诚实守信的公德,中国传统的思想基础等。
有了社会的要求,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带动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学校教师要教授学生的基本政治理论课程,用前人总结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现实头脑,承担起历史使命;通过古书、古籍、古语来验证和体会人生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人的思想的启迪作用。这个过程是自我认知、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另外在学习基本的政治理论思想的同时,与专业老师共同完成培养人道德素质的作用。
有了理论的指导,辅助于实践,这样才能在道德素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社会实践伴随着理论的深入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比如进入社会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去感受道德氛围;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政治修养提升活动等。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真理,使他们对科学的学习这些道德教育课程有更为可信的认知。坚定老师在学校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方向、道德情怀等,使学生更为积极地采取实践活动去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以适应当今社会,来满足社会需求,来提高综合素质这一体系的灵魂所在。
(二)提高心理素质的潜藏危机的防患意识,增加心理帮扶工作力度。
学生面对的压力与日俱增,学习、生活、工作、就业、恋爱这五大重点问题已经成了制约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指针,在与过去简单的社会环境相比,学校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而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经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社会环境压力的充斥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因为专业特点更要求他们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这也为他们面对各种提高素质的途径上增加了负担。针对大学生的这些情况,学校应把心理健康课程、心理辅导课程首选为必修课,从而不会导致学生们无处求医、羞于求医,如果把这个课程推广普及到每个人,心理问题便不致于成为另类群体。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试也是随着心理方面知识的不断积累而不断完善的,班级增设心理委员、组织各种生动的心理选修课程、各种心理帮扶工作、心理测试等活动让学生们对心理情况本着科学的态度接受和认识,并去理解和寻求解决的办法。
(三)巩固文化素质培养模式地位,创造浓厚的人文及能力发展环境。
1.加强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以更好的专业课程设计为基础,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导向,培养学生爱专业的思想、切合实际地增加专业理论与专业实习的机会。教师改善教授课程的方式,能积极促进教与学的互动,转换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为主动学习,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努力激发学生的理论转化到实践内化过程,调动他们的主观意识去挖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来完成专业知识学习。
2.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专业知识文化素质的培养。
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就来自于个人兴趣取向方面的知识,这些学习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读一些课外书籍,例如用文化素养很深厚的书来激发文学体会,也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来博览群书来提高对各方面知识的摄取。但兴趣所向会导致“缺什么、补什么”教育初衷的大大减弱,学校的教育给一般学生培养这方面知识总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所在来选取,但这样会导致越不感兴趣、越抵触的方面的知识了解越少,从而成为某一方面的“文盲”,结果导致面向社会需要这部分知识时而不知所措。学校要建议学生在培养自己兴趣所在的同时,缺什么补什么,要逆其思维而行之。
3.能力当先,势在必行,多样化手段提升大学生能力潜智。
本人于2011年8月进入XX市XX局计划财务科实习会计。在这三个月的实习期间里,无论是在学习上以人际关系上我都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我的东西,使我更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加强了对会计专业的浓厚兴趣,并深刻激发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此次实习内容如下:
1.了解单位财务情况以及人员设置情况
2.了解单位的财务规程以及财务制度
3.熟悉会计凭证的登记
4.熟悉会计帐簿的登记
5.对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的熟练掌握
6.辅助会计人员进行工资核算
7.辅助会计人员编制会计报表
8.辅助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其中包括凭证的录入、审核、出纳 日记帐的登记、各种明细帐的登记
9.辅助总帐会计编制汇总表,总帐的登记及期末会计数据处理
10.了解电子报表的编制
11.装订、分类会计凭证
12.审核各水文站上交的报表并统计水电费
13.录入、打印、复印文件
14.会议、活动场地布置和后勤等工作
【关键词】入学教育;模式;创新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广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是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和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涯甚至人生发展。大学新生能否健康成长、出色的完成学业、能否拥有美好的前程,是教育工作者不断关注和努力的目标。因此,了解新时期青年学生特点,切实有效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对广大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尽快完成心理状态、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当前的新生教育多以教育者开展以说教为主的形式,并没有真正达到实现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目的。由于时间短暂、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广大新生多维度的需求。
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普遍思维活跃、乐观开朗,愿意接受挑战和尝试新鲜事物。在入学教育中需根据学生的以上特点,精心设计和部署安排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并有较强针对性的系列模块化的入学教育体系。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效果和经验。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探析
(一)精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迎新”及入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新生入学系列工作中引入学生“助理班主任”工作模式,做到优中选优,从高年级的学生骨干、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选拔优秀学生组成新生班助理班主任团队,给每个新生教学班的班主任配备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助理班主任,协助学院和老师开展新生工作。要做到未雨绸缪,及早准备。从每年5月份起,就开始着手进行当年新生助理班主任的选拔和培训工作。选拔采取了“边培训边淘汰”的“人才库”模式,将通过多轮筛选层层选拔选出的助理班主任候选人组织起来,进行有关心理适应、团队辅导、班级建设等多轮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候选人培训的情况和表现进行考核和淘汰,最终确定出最适合的人选作为新生的、助理班主任。这些助理班主任在“迎新”工作和入学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新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好向导。每年进入8月份,入学教育日程安排等工作便已展开。会根据当年新生招生规模和招生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多次讨论和协商最终确定入学教育时间和安排。比如2011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出了经济大类招生的新形式,允许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学习后再进行专业分流。新的专业培养方式也给新生入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校、老师、各级学生组织和助理班主任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下,周到细致的准备和创新入学教育有关安排,确保了入学教育的效果和时效性。
(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构筑多层次心理关怀和干预体系
高度重视,积极引导。进入陌生的环境,面对全新的学习和生活,势必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积极的关怀和引导是尽快适应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新生报到的第一时间便安排心理健康的讲座,邀请校内外的专家主讲,主要针对新生从高中转入大学的心理转变进行讲解,引导广大新生如何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积极面对人生,分享成功的经验。此外,专门安排新生进行心理健康UPI、艾森克测试,以作为新生认识自我、找准努力方向的参考依据,同时用以及时发现心理状况异常者,掌握第一手资料,利于后续心理干预工作的及时有效的开展。针对个体融入新集体的障碍问题,特意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了班级人际关系“破冰”的团队辅导等活动,有效的消除了拘谨和陌生感,逐步形成团队凝聚力,为广大新生迅速融入新的班集体创造了条件和机会。最后,构筑了有效的心理关怀和干预体系。每个教学班均配备一名经过专业训练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心晴使者,与学院的专业二级心理辅导站“心晴工作室”以及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一起,形成了“校—院—班”三级的心理关怀和干预机制,为及时疏导和解决广大新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爱校荣校”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创新手段,保证效果。“爱校荣校”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广大新生热爱母校、建设母校热情的主要途径。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改进和创新了“爱校荣校”教育的手段。以学校百年发展的辉煌成就为感召,安排新生参观学校的美丽校园,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通过参观校史馆、观看校史纪录片、邀请校史专家开展的校史专题讲座等多方式结合,深刻了解我校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使其形成以母校为荣的自豪感;最后,结合学科特色,邀请历年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精英团队进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的现场答辩和观摩,激发广大新生的学习热情。并与其他方面内容穿插讲解,包括学院科技创新活动、文体活动成果展示和医保知识讲座等,既避免了内容和方式的单调性又保证了教学质量。
(四)强化校纪校规和安全教育,狠抓纪律养成和学风建设
强化纪律,狠抓学风。纪律养成是入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考虑到学校的新生军训调整为冬训,为了在大学入学一开始便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良的学风,特意在入学教育阶段大大强化了校纪校规和安全教育的力度。讲座尽量安排成小班教学,将新生按班级划分到不同的教室,每个教室由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此外,专门安排了校纪校规和安全教育的考试,并提高有关考试的要求,采取闭卷考查的形式,专门预留时间给同学们认真复习备考。最后,通过集中讲解、分头部署、层层落实等多种方式反复强调学习纪律性,严格进行纪律考核,树立良好学风。
[关键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68-02
1 解读竞争力
竞争力是对象在竞争中显示出的能力,是一种相对指标,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表现出来;测定竞争力需要确定一个测定目标时间,但真正要准确测度出来又是比较难的。基于此,我们把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竞争力描述为:该群体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并且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能够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三个方面:①核心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②外在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毕业生的形象、气质、仪容、仪表、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与人交往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③环境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毕业生所毕业的学校、学院的品牌效应、毕业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等方面。
一般说来,核心就业竞争力是该群体大学生获得工作机会的重要基础。外在就业竞争力是他们获得工作机会的重要方面,因为旅游行业是窗口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气质、仪容、仪表、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显得特别重要,在求职过程中,这也是最被用人单位看重和容易被判别的能力。上述这两种就业竞争力是学校、教师、学生有能力改变的两种能力。相比较而言,环境就业竞争力一般是学校、教师、学生难以改变的或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的能力。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关于就业竞争力的研究仅限于毕业生核心就业竞争力和外在就业竞争力。
2 该群体大学生竞争力的SWOT分析
本文将“SWOT”分析法运用到就业竞争力中并给予了一定的阐述,主要是想通过对毕业生其个人因素及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分析,对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有所启发。
第一,优势(strength)。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目标不是高级管理人才或是高级技术人才,而是培养生产、管理、经营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基于此,该群体大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随时灵活熟练处理生产第一线问题。此外,他们普遍具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业、学习能力强。
第二,劣势(weakness)。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等于失业的危险,对于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在这就业的竞争中更加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他们手中的这一张文凭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了“弱势文凭”。但是,近几年,该群体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选择一些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的用人单位;其二,对单位待遇期望值过高,忽略了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例。
第三,机会(opportunity)。近些年,国家政策的扶持、学校的就业指导、自主创业、实习基地、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为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很多的机会。以国家政策为例,全国好多省份相继出台了允许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自由进入的政策等,文件的出台,为毕业生就业开设了绿色通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威胁(threat)。目前,国家处于发展的转型期,人才培养结构的重心由中专向大专以上层次转移,在“大众化教育”这个大背景下,就业形势严峻。此外,毕业生还承受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 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三峰叠加”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在带来就业岗位的同时也提高了就业门槛;国内一些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也在“水涨船高”。很多高职高专学生可以胜任的岗位,用人单位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会要求本科学历甚至更高。
3 如何适应环境,打造竞争力
作为该群体大学生,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可从以下几个步骤打造竞争力:
第一,寻找市场机会。该群体大学生的市场机会应该说是很多的,可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题公园的旅游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或在旅游与休闲行业自主创业。面对这些机会,重在如何进行细分,并选择自身的目标。在旅游企业对旅游消费者进行需求管理的同时,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也要对旅游企业进行需求管理,及时发现企业的需要,从而更早地发现自身的发展机会。
第二,独特定位。定位理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市场营销学,由阿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原意指“确定品牌在顾客心智中的位置”,定位的关键是企业要设法在自己的产品上找出比竞争者更具有竞争优势的特性。全过程大概包括三大步骤:①分析目标市场的现状,确认本企业潜在的竞争优势;②准确选择竞争优势,对目标市场初步定位;③显示独特的竞争优势和重新定位。那么,结合这一理论,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应当如何做呢?从客房群(就业方向)角度看,可选择旅行社为主的相关企业;从竞争的角度看,该群体需要明确自己与非旅游专业的学生相比,优势在哪?比如掌握旅游基础理论、旅游操作实践能力强。同时也与同专业的、不同办学层次的学生相比,有没有优势?最关键的是,与同一个层次、同一专业的学生相比,自己有没有核心竞争可定位于技术领先者,因为该群体大学阶段主要在学习相关旅游技能。
第三,制定竞争及发展战略。竞争战略着眼于怎样竞争,而发展战略着眼于怎样发展。专科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不仅需要竞争战略,也需要发展战略。这就像部队一样,不仅需要谋划打仗,而且需要谋划发展,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竞争。
4 结 论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是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基石和有力支撑。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客观、辩证地实现自身利益相对最化大,既是自身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以小带大、带动整个旅游业的升级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