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08:53: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发展的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省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中小企业单位数量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的执行,**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规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小企业单位数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据统计,2006年**省公有制经济单位共67542个,占总数的41.9%,中小企业单位共93772个,占总数的58.1%,比2004年末上升了1.9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为33438个和12347个,分别占全省单位总数的20.7%和7.7%,与2004年相比,在全部单位中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21个和1.45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中小企业的生产总量规模
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总量指标。**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且呈上升的趋势。在此增速过程中,中小企业的贡献率较高:“十五”期间,**省中小企业年均增长13.5%,高出全省同期生产总值平均增速的1.9个百分点;2003年以来,由于受能源、钢材、运输等价格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与最高年份的2002年相比,增速有所减缓,但比重一直保持在43%左右,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个百分点;2006年中小企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4.4%。
3.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近年来,**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增加,2006年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415.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2007年1月~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1369.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90%。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所有制类型分析,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01年的31.78%上升到2005年的43.23%,这说明**省中小企业投资所占比重增速较高。
4.中小企业就业人口
从近3年的就业情况来看,**省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要高于公有制经济。2006年末,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约712.9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的36.7%。从产业结构来看,**省中小企业在第一、第二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大部分集中于第三产业,这种产业结构的形成,能够解决**省城镇失业群体和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困境
1.中小企业融资的现有路径依赖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中小企业的现有融资通过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个渠道进行,具体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外部企业或自然人入股、政府拨款、向亲友借款、向其他企业借款和其他。
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其资金需要量小、规模小等特点,其资金大多来源于民间融资,如向亲友借款、吸纳非正式的股权投资,只有某些国家扶持类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正规金融中的部分政府资金。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直接性的借款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开始拓展其融资渠道,通过商业银行、地下钱庄等获取资金。**省中小企业目前主要的融资渠道仍然是民间金融,通过地下钱庄等特殊的融资方式获取资金,正规金融中的商业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融资所占比重较小。
2.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原因分析
如上所析,中小企业的现有融资路径依赖民间融资,而民间融资的局限性(资金规模小、贷款利率高等)无法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省中小企业出现了融资困境,阻碍了中小企业乃至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这种融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少。在政府实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之后,各家银行机构的贷款结构有所调整,但中小企业从银行机构获取的贷款总额和比重仍远远低于公有制经济。
(2)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完善的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省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较少;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资金规模小;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在**省设置的分支机构和网点数量较少,均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省仅有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两家外资银行,其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有限。
就资本市场融资情况来看,**省目前仅有27家上市公司,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和融资份额都较小;自2005年国家重新启动企业短期融资券工具以来,**省仅有三家企业发行了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尚未涉足这一市场。因此,**省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目前仅限于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和非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融资渠道单一,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
导致**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体制因素;二是微观主体行为因素,包括银行行为、金融市场行为和非公有制企业行为三个方面。
(1)体制因素。影响**省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不力的体制因素主要表现为制度约束,包括银行机构信贷制度约束、资本市场制度约束等。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国家通过财政注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利润核销等方式降低不良资产率。为了控制不良资产率,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股份制银行开始关注风险管理,仅对大型企业集团发放信用贷款,而对于其他企业,则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中小企业具有成立时间短、资本金少、规模小、无信用记录等特点,不可能满足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条件,但同时又无法提供抵押担保品,因此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大额贷款。商业银行的这种信贷制度的约束无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资本市场的制度约束主要体现为对中小企业上市门槛的设置,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无论是主板市场还是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其上市条件都较严格,中小企业通过股票融资的数量有限。目前**省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2006年下半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新股发行重新启动,截至2007年2月,全国共有73家企业发行上市,融资约1200亿元。但同期**省只有两家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了直接融资。
同时,**省涉足债券市场的非公有制企业过少,2006年全国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突破1000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超过100只,融资总额超过1200亿元,**省仅陕煤集团发行了企业债券、西电集团、**延长石油集团、西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发行了短期融资券。资本市场对**省中小企业的支持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2)微观主体行为因素。首先,中小企业单位行为缺陷。为了缓解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地纷纷成立中小担保机构,为贷款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加大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量。但梁冰(2005)在调查中发现,截止2003年9月末,**省非公有制企业81.4%从未申请过信用担保,15.5%向1家担保机构申请信用担保,2.5%向2家担保机构申请信用担保,这说明**省中小企业在融资行为中对于创新性的融资工具缺乏认识,未能利用金融创新工具扩大融资。其次,商业银行行为缺陷。**省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手段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商业银行对企业经营进行指导的信贷杠杆作用发挥不力。由于银行对风险经营进行了重新认识,但风险管理手段没有进行适时的改进,“关系贷款”“人情贷款”仍然存在,造成银行对企业经营活动被动介入,未能发挥银行利用金融信息指导企业运营的作用。
三、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从以上两个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省中小企业在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由于体制因素和微观主体行为因素,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较弱,应该从各个方面完善并强化**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1.正规金融
(1)完善银行体系,发挥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作用。完善的银行体系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小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通过正规金融进行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以获取发展所需资金。从以上几个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成为中小企业的信贷主体,而在短期内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信贷资金的,应该是政策性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银行应在支持**省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对中小企业有所倾斜。同时,应鼓励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省成立分支机构和增加网点,扩大中小商业银行在**省的资金规模,从而满足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需要。
(2)规避资本市场制度约束,鼓励三板市场和海外上市融资。**省目前已经改制为股份公司的企业超过500家,这些企业可以在三板市场进行挂牌交易,据估算,到2010年**省挂牌企业可达到200家,募集资金60亿元。同时,国外某些资本市场的上市门槛较低,**省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海外上市进行融资。因此,应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
(3)重视债券市场融资,大力推进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相对于企业长期债而言,短期融资券对发债主体的要求较低,实质上是为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从2005年5月国家重启企业短期融资券开始,仅半年时间融资规模达到了1353亿元,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但就**省的情况来看,**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短期融资券的运用乏力,到目前为止,仅有3家企业发行了短期融资券,具备发行条件的大部分企业尚未涉足这一市场。因此,应该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进行融资。
(4)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政策性金融力度。由于**省处于西部地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优惠金融政策体系的支持,应争取政策性金融,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增加**省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等。同时,应加强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中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政策决策层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2.非正规金融
(1)发挥担保机构信用担保融资的作用,拓宽**省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路径。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银行风险经营的理念决定了银行信贷模式,即向大企业集团和国有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向中小企业提供抵押担保贷款。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模式是为了控制风险,但中小企业无法提供商业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因此,通过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进行融资是中小企业最佳的选择。但梁冰(2005)的调查发现,**省中小企业很少通过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进行融资,其主要原因在于**省中小企业对金融创新工具认识不足。为了发挥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功能,应从制度上和操作规程方面对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加以支持,沥清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的矛盾隐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省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作用。
(2)创建风险投资基金,为**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多层次的融资途径。**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创建风险投资基金能够为非公经济提供多渠道的融资途径,强化对**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EricGirardin和StephenBazen,关于中国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1月版
[2]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微观金融制度瓶颈及其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1.7:53-59
[3]谈儒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及对中国的启示.《当代财经》,2004.12:42~47
一、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中,低速增长态势仍然延续,主要经济体总需求仍然低迷,要真正摆脱危机目前还无法确定时间。国际经济形势还在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走出阴影。中国去年GDP增长7.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增大、产能相对过剩、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等问题。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年均增长7%—8%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既要面对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带来的压力,又要承受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对中小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反映在中小企业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生产成本上升,主要反映在原材料、土地、能源上涨的同时人工成本快速上涨,这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二是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负担重是企业和社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结合改革加强制度设计,另一方面就是要落实现有税收政策。三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素质和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四是外贸订单减少,产品出口受阻等现象。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仍然具有独特优势。去年,我国GDP增长了7.8%,这里面有中小企业的巨大贡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具有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家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内广阔的市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给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扩大内需、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也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环境,中小企业的产品和市场也将不断扩大。加上我国中小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这是我国中小企业生命的源泉所在。党的十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要增强大中型企业竞争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今年的“两会”明确了今年的工作任务,这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形势下,做好中小企业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稳定经济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以落实国发14号文件,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为核心,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促进创新型、创业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为工作重点,努力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水平。
(一)进一步增强创业创新活力和吸纳就业能力
鼓励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落实并完善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服务,切实放宽市场准入。坚持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把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作为提高成长质量的主攻方向,力争到“十二五”末在优化产业分布结构、优化企业规模结构、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三)进一步提高“专精特新”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坚持把走“专精特新”之路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把集聚发展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建立起企业间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努力形成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加强产业集群环境建设,改善产业集聚条件。
(四)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坚持把推进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较为完善、易于实施、行之有效的中小企业科学管理制度;形成一大批战略管理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节能环保意识、诚信意识强,质量管理、品牌管理、安全管理、营销管理水平高,财务管理规范,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
(五)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坚持把完善服务体系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力争到“十二五”末中小企业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和优化配置服务资源,推动形成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核心,以行业协会(商会)和专业服务机构等为依托,各层级服务机构纵向贯通、各类服务机构横向协同、各类服务资源开放共享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对中小企业财税、金融支持
在资金方面,要逐年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并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适当倾斜。在税收方面,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政策延长到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的技术类服务平台纳入现行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等。在政府采购方面,各部门政府年度采购应当安排不低于项目预算总额18%的份额,专门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在政府采购评审中,对小型微型企业产品可视不同行业情况给予6%—10%的价格扣除等。实际上,给中小企业市场往往比给资金更重要。在解决融资难方面,按照党的十提出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精神,研究建立小微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信贷产品创新。加大对小微企业创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多方位满足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加大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对小型微型企业要少取多予,不合理的负担要坚决取缔。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支持
中央预算内投资扩大安排用于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资金规模;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计划、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和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中小企业管理提升计划;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和质量检验检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和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鼓励中小企业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发展运用电子商务、信用销售、信用保险,培育商贸企业集聚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等。采取多种措施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不仅要针对当前融资难、税费负担重、生产成本上升快等问题,而且紧紧抓住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缓慢、创新能力弱、管理粗放、自身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个主要矛盾,在推进结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健全服务体系、提高企业素质、加大财税支持、结构性减税、改进金融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一揽子政策措施,重点通过财税、社会保障及监督考核等手段建立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早期创业企业,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向基金捐赠资金的,给予一定比例的所得税税前扣除;研究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税收扶持;完善职工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制定防止大企业长期拖欠小企业资金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
(四)营造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从根本上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靠环境、靠服务。中央财政安排资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到2015年,支持建立和完善4000个为小型微型企业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和认定500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在土地安排方面,要优先安排用地指标,规划建设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基地、孵化器和集聚区,着力解决小型微型企业用地难问题。在改善集聚发展环境方面,提出要建立支持集聚发展的电子商务、物流和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集聚区建立标准厂房的支持和补贴等。
关键词:民营企业 制约因素 解决措施
一、民企的现状
2000年之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已经接近全国企业总数的80%,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60%和40%左右,每年出口创汇份额超过一半,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仅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500强就吸纳就业近560万人。然而,我们难以想象,这是众多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微乎其微,更别说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大环境中所取得的成绩。
但是,必须承认我国民企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尤其是国内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外企蜂拥而入的时候,这些问题的解决变得愈加迫切。
二、民企发展的制约因素
1、 企业家素质和管理运营模式的制约
不可否认,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家们都具有胆识、善冒险、吃苦耐劳和对市场时机把握准确的特点,但是民企在发展过程中却又存在着另一些问题。据研究,全国每年新生15 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有10 万左右倒闭,有60%的民企在5 年内破产,有85%的民企在10 年内消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 年。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提高滞后于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
同时,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而家族企业又是以血缘关系为基本纽带, 以追求家族利益为首要目标, 以实际控制为基本手段, 以企业为组织形式的经济组织。尽管家族企业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劣势。优势是家庭成员对企业高度关心,反应迅速,总体管理成本低,所有者能够直接有效地监控企业经营。而家族企业的弊端是:复杂的亲属关系;家族企业所有者一般都竭力培养自己的儿女成为其接班人;高层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本家族人员,外来人员很难进人公司的核心层,成为进入障碍;家族企业一般对外来的资源与合作产生一种排斥作用,以及企业内部在过度的集权与决策的独断性。
2、 人才匮乏的制约
除开运营模式中所谈到的,家族式民营企业存在进入障碍难以留住人才以外,民营企业还因为其他一些原因无法吸引到高素质人才。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社会普遍存在一种看法就是民企缺乏后盾,政府不重视,企业没有明确的绩效制度,综合竞争力也不如国企与外企。虽然这样的观点不全对,却也反映出了一定的问题。民营企业必须努力把自身的问题解决好,改变“土”形象,这样才能吸引尖端优秀的人才,可持续的长久发展。
3、 企业融资有限的制约
家族企业,因缺乏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自身经营透明度不够等原因,银行对家族企业总是采取歧视政策,即使对效益较好的家族企业,银行也较少考虑。证券市场的建立,更大程度是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渠道,家族企业通过上市获得融资的壁垒很高。一融资渠道狭窄。二民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三直接融资渠道堵塞。四融资服务和环境欠缺。在我国,不少中小企业缺乏行业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规模较小,资产较少,与大型企业相比缺乏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和相应的内外监督管理机制,经营中随意性大,变化快,固定性差,存货期短。同时,较为封闭的运行方式不仅使中小企业信息的透明度低,社会公信度欠佳,且很多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账目不清,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会计资料,大多未经注册会计师验证,企业与资金供给者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资金在利润的驱使下很难流向中小企业。封闭性的财务管理, 导致对外融资难度增加在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下, 公司财务的控制权一般都牢牢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 使得外界的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因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及经营状况, 增加了资金放贷的风险, 从而造成家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企业只能靠自身积累或所有者增资来扩大规模, 这不但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化解风险的能力。
4、 企业文化的制约
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 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对外形象的总和。民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问题有:1、重口号、标志等表层的形式而缺乏内在的价值和理念。2、存在小富即安、急功近利的经营理念。3、员工总体素质较低,缺乏创新意识,固守落后管理方式。如此一来,民企给大众留下了一种缺乏社会责任,追逐短期利益,缺乏诚信的投机形象。
三、解决措施
1、 全面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产权制度,也是我们民营企业发展和进步的方向。包括管理制度,决策、监督制度,人员招聘和培养制度以及规范的激励机制、财务制度等。民营企业家需要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改变思维模式,赋予有潜力有能力的人员与企业利益均沾的权利与义务。这样也对人才的吸引和保留有关键的作用。
2、 树立长久的企业文化,担负起社会责任
实践表明, 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作为企业的行为准则而存在, 会在增强人才吸引力、凝聚力方面发挥无形作用。民营企业应建立长久坚实的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担负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3、立足创新,建立自主品牌,摆脱低附加值策略
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 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坚实的研发能力, 也不具备庞大的营销队伍, 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生存、壮大, 必须准确地找准市场、开辟新市场。同时,利用自身反应灵活的特点紧跟市场前沿。另外,民营企业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采取正确的市场策略,重视品质而不是以数量和低成本优势打价格战,只有逐渐树立起自己的金字招牌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长久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沈红梅.对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6(2)
经检验的KMO值是0.738,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Bartlett球体检验也达到显着性水平,表明问卷各个指标之间存在联系,取值有效。采用具有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结果显示,有两个公因子的初始特征值大于1,这两个公因子的累积解释方差为87.903%,说明它们能够解释7个指标的总方差的87.903%。旋转之后的成分矩阵。公因子命名与解释由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了两个公因子,根据每个公因子包含的具体指标内容对公因子进行命名:公因子1——包含3个指标,分别是经营模式的转变、专业人才的匮乏、合作厂商对电子商务的支持,这三项指标都是百货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制约因素,统称为百货企业经营模式制约因素。公因子2——包含4个指标,分别是及时的物流配送、交易过程的安全隐患、网络营销与人性化网站的建设,这四项指标都是百货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上技术方面的制约因素,统称为百货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技术制约因素。信度检验运用Cronbach'sα系数法检验问卷的信度,得到总体的Cronbach'sα系数值为0.712,大于0.7,说明问卷的信度较高,测量结果是比较可靠的,并且提取的两个公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2、0.75也都大于0.7,因此说明两个公因子也都具有较高的信度。
2对百货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百货企业要开展好电子商务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差异化经营,改变现有的盈利模式,逐步变联营为自营,变粗放管理、外延发展为精细管理、内涵发展,百货企业的竞争优势由地理位置、流通渠道变为核心商品、精细管理。具体解决方案可以概括为十六字方针:即“自营为主、店网互补、品牌优先、质优价廉”。
2.1自营为主
百货企业采用联营模式,主要的盈利模式是通道费用,而购销差价是百货企业自营最为主要的盈利模式,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百货企业来说,联营模式有其优势,无需自行采购商品,降低流动资金占用;无需大量一线员工,降低了劳务成本和经营风险。但百货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其最大的弊端是零售已经没有“售”了,更不能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百货企业失去品牌的权,导致对品牌的控制力弱化,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失去对定价权的控制,从而造成商品同质化,服务品牌难以形成,电子商务难以为续。百货企业要开展好电子商务,必须加大自营的比率,以自营为主,联营为辅。
2.2店网互补
根据本文的调研,百货企业从事电子商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实体店与网店没有资源整合,而是独立运作,网店把实体店供货商的商品拍张照片,直接放在网站上,然后标个价签就算百货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了,从而造成线上业务作为其线下销售的一种辅助形式,网店失去网络购物基本的吸引力,没有把建网站和实体店有效融为一体,而是形成了一种相互对立的关系,甚至为了提高点击率与销售,网店进行促销,造成网上价格比较便宜,直接冲击了实体店的经营。目前大多数百货企业采用这样的模式,这也是百货企业电子商务没有开展起来的直接原因。另一种模式是:实体店与网店独立运营,但两者资源整合、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在依托百货企业原有的商品、供货商资源基础上,网店针对目标顾客,建立自己的商品体系与供应商体系,自营为主,联营为辅,拥有自己商品的选择权、定价权、服务的支配权。这样一方面,能针对于目标顾客组织商品,建立自己可控的服务体系,与天猫,淘宝等网站竞争,在价格有竞争力的基础上发挥传统百货企业商品品牌好,质量过硬的优势,真正提高网店的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与实体店形成互补,比如一些实体店并不畅销的商品在网络上很吸引年轻客人,网店成为实体店销售的另一个渠道,如同燕莎、赛特等高档百货企业纷纷组建奥特莱斯折扣店的新业态,造成两个业态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3品牌优先
在电子商务的时代,品牌对于顾客的影响力依然是最大的,很多的消费者不是因为网站本身而来网站,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喜欢的品牌商品,因此百货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建立特有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牌体系是关键,这也是差异化经营的关键。对于百货企业网店经营的品牌不能一概而论,要分别加以分析。在网店经营知名品牌可以照顾追求时尚生活的消费者需要,而他们给网店带来的客单价最多,为网店带来了较大比重的销售,对于这种商品,要认真分析顾客需求,进行品类分析,防止与其他店品牌重合,最好是培养买手,预测顾客的需求,看准市场,买断经营,从而控制商品的选择权、定价权,做到保真、价优、新颖,使目标顾客不会到其它网店或实体店购买,提高网店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要注意到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追求产品性价比的顾客所占的购物比例越来越大,针对他们,可以选择那些刚刚创立品牌、产品性价比高的商品,为了减少风险,先采用联营为主的方式,投入市场,如果效果很好,可以采用买断经营的方式,甚至可向加工企业定制自有品牌,建立销售自有品牌商品的体系,在为顾客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选择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
1.1我国监理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1.1.1我国监理业现阶段的法律制度
我国监理业的法律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监理制度的实施和发展。虽然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法律体系架构在立法方面已经初步成型,但与国际通用条款相比我国的相关法律仍然存在差距,很不完善。
1.1.2国内外经济对监理企业影响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加速了我国监理企业参与世界经济、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速度,为我国监理行业发挥后发优势并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同时也带来国外工程咨询企业的竞争。
1.1.3工程建设监理行业技术
现今是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工程建设项目呈现出大型化、复杂化的新特点,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术层出不穷,相应的对工程建设监理的技术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型复杂建设工程项目周期长、涉及的相关单位多,需要多方的协调与合作。目前一些建设工程项目的工期达几年甚至十几年之久,参建单位可能多达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量及数据的处理工作就非常繁重。因此信息的有效沟通方法和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若没有做到及时地沟通,势必造成信息的缺失而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产生影响。
1.2我国监理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适应性、企业管理机制、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这些因素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2.1监理企业的市场适应性
评价一个企业内部因素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因此首先从监理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入手来分析影响企业的内部因素。我国多数监理企业存在规模小,易生存的优势。我国监理企业品牌意识淡漠,有碍企业做大、做强。我国监理企业自身行为不规范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
1.2.2监理企业的管理机制
合理的组织形式保障了我国监理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部分监理单位存在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不合理的现象。在我国,很多大型国有监理单位,公司人员的任免完全由上级领导部门敲定。更有一些监理单位论资排辈,工资薪酬完全同业绩脱钩。
1.2.3监理企业的人力资源
我国相关规范规定,综合资质标准,注册监理工程师不少于60人,注册造价工程师不少于5人;专业资质标准,其中甲级为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合计不少于25人,乙级为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合计不少于15人的规定要求。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对我国监理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2.4监理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相同的价值观是每个员工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相互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2监理企业摆脱困境的对策建议
2.1尊重人才,科学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监理企业的核心资源是监理工程师,监理企业必须尊重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对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系统、有效地科学管理,提高监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执业道德,使他们能勤奋敬业,树立为业主提供满意服务的良好品德,以实现监理服务水平的提高。要提高核心竞争力,监理企业既要认清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又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准确定位,并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挖掘培育出具有本企业特色、有一定发展空间、可实现持续长久发展的能力。
2.2强化理论学习和继续教育,合理配置人员结构
监理工作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咨询服务。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要不断更新原有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掌握最新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熟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准,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面对监理行业人才缺乏、基础薄弱、业务素质较差的现状,监理企业应建立学习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企业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并注重学习效果的检查,使每位参加学习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够真正有所提高。同时,鼓励学历层次低的监理人员通过成人或远程继续教育等方式学习深造,以提高这些人员的学历层次,更好地充实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2.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针对监理行业从业人员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等特点,监理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氛围。引导企业员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不断改进、创新、完善监理企业的管理制度,真心实意地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并根据企业工程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地组织各级岗位、部门的人员外出旅游、参观学习或休假,这既可以使企业人员身心得到休息,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又可以逐渐形成企业和谐的气氛,使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实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建立激励机制。监理企业应改变现有的工资制度,打破大锅饭,在按照现有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业工程师、监理员等各级岗位不同的劳动报酬体系基础上,建立起综合考虑监理人员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专业技术职称高低、业务水平、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品质等新的绩效考核工资制度,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对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术和技能全面、工作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遵守职业道德的人员,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保证企业骨干力量的稳定,从而带动整个企业人员的稳定。
2.4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优势,引进高素质人才
通过对部分甲级监理企业现有人员的调查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甲级监理企业人员在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人员年龄结构等硬件方面所占比例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所占比例情况,5年前对全国15个省市2607家监理企业调查统计,其比例仅为66.91%。今年参与调查统计的部分甲级监理企业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监理人员比例已达92.58%;30-55岁年龄段人员比例已达72.25%。因此,监理企业在现有专业技术人才比例明显上升,年龄结构趋于合理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监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程序知识、规范知识和经验知识等全面、系统地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积累、补充、更新,同时制定、并实施出台企业用人新机制,吸引一批年富力强、专业技术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监理队伍中,以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
3结束语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财政政策
由于生产规模以及资金积累的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且缺乏良好的融资环境,面临融资的危机。因此需要通过国家财政政策扶持,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采取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1.统一规范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及服务
税收政策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优惠两种方式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三种,中型企业采用5%的优惠税率,小型企业采用10%税率,而微型企业采用20%税率。让不同程度的中小企业享有不同程度的税率优惠,更加公平。同时现阶段,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的现象常常出现,中小企业常常需要应付这些种类繁杂的税费项目,耗费了许多的精力。改善税收服务体系成了重要的任务。良好的税收服务可以降低中小企业涉税成本,鼓励中小企业主动进行纳税。
2.完善环保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
中小企业如果在生产中购置相关的环境保护设备,在交纳增值税进项税额时给予一定的优惠。中小企业采用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材料的产品,应给其免税等优惠政策,可以提现国家对环保的支持。对于高能耗的中小企业,应采取惩罚性税收,促进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科技型的中小企业除了给予相关科技成果的收入免税优惠外,还需要在进行科技创新的研发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税收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发明在进行转让的时候,可以免除或减少税收,这样可以无形中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3.鼓励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税收政策
中小企业的融资离不开信用担保机构。目前只有小部分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享有免征营业税的优惠,应该扩大这种优惠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对其所得税实行税率优惠。不同地方财政机构可以先进行部分所得税的减免,、减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利于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避免风险就需准备风险准备金。税前提取风险保证金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信用担保机构一部分风险,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
二、优化财政支出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1.增加中小企业财政补贴,扩大各类专项基金规模、
财政补贴直接对中小企业进行财政支持,针对性强,比较注重财政补贴对象和方式的选择。财政补贴政策主要将就业补贴、科技补贴、创业投资补贴、出口补贴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对于能够提供许多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研发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对于这类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财政补贴,鼓励高科技人才到中小企业工作。外向型的中小企业也给予出口产品的财政补贴,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对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各类支持中小企业的专项基金都对中小企业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总体而言,总量规模小,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的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出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中小企业各项基金的投入应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
2.通过政府采购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所带来的影响日益增大,同时面临着许多阻力,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国家都从不同方面对这些发展中小企业进行帮助,如财政补贴、融资方面进行帮助、对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等等,这个政策的实施极大促进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完善整个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建立一些相关的法律使其规范化,完善采购服务的基础平台,与此同时放低对这些中小企业要求,在融资方面也给予帮助,鼓励其走向专业化和不断创新、快速的发展。
3.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设立相关政策性银行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常会陷入融资难的困境。通过国家财政的支持,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担保,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初期资金周转问题。各级财政通过出资持股等形式为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担保,开办了一部分具有政策性的信用担保机构。这批机构重点担保具有高科技、环保型或外向型,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也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中,便于财政完善这些企业担保资金补偿机制。
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是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问题的最好方法。以国家作为后盾,通过各种融资手段,以优惠利率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融资方式,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当中小企业走到成熟期,政策性银行可逐渐减少对它的支持力度,转变为其提供非融资类的服务。
三、结语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劣势,在市场竞争中会面临许多难题难以解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离不开财政政策的作用,发挥财政这只“有形之手”,才能使得中小企业得到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邓文勇:公共财政理论与实践,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2]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6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会议指出,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金融服务和财税扶持,主要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赢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会议研究确定了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贷款监管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用于小型微型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除银团贷款外,禁止商业银行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向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三)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小型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建设,改善小型微型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环境。积极发展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四)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和客户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放宽机构准入限制,允许其批量筹建同城支行和专营机构网点。对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计算存贷比时可不纳入考核范围。允许商业银行将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计算风险权重,降低资本占用。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五)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强化小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社区、居民和“三农”的市场定位。在审慎监管的基础上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组建工作,引导小金融机构增加服务网点,向辖内县域和乡镇地区延伸机构。(六)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有效遏制民间借贷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违法活动。严格监管,禁止金融从业人员参与民间借贷。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减少行政干预,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会议研究确定了财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二)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3年内免征印花税。将金融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3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三)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
衡量企业规模的大小有很多标准,如营业额、资产、雇员人数等,加拿大工业部对中小企业(Small Medium Enterprise,SME)的定义是雇员少于500人的企业,其中雇员为1到99人的为小企业,雇员为100到499人的为中型企业。①在加拿大的经济发展中,小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数量上看,加拿大小企业超过108万个,占企业总数的98.22%;从就业上看,加拿大小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770万,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69.7%,吸收了社会大部分劳动力。②
鉴于中小企业在加拿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实施一系列优惠税收政策来减轻其税负,促进其成长。加拿大联邦所得税法1.3节规定了小企业税收减免(Small Business Deduction,SBD),在2016年,当一个加拿大控股的私人公司(Canadian-Controlled Private Corporations,CCPC)的应纳税所得不超过1000万加元时,它的第一个50万加元(收入门槛)的经营所得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可以降至11%,而其年应纳税所得超过50万加元的部分,适用普通企业所得税税率即15%;当小企业的资产规模超过1000万加元低于1500万加元时,其不超过50万加元的经营所得适用的低税率会由11%逐渐升高;一旦小企业的规模超过1500万加元时,就不再适用低税率的税收优惠。③在省级层面,尽管各省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和收入门槛不同,大部分省份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类似的待遇。许多省份对中小企业所得税征收的趋势是,对已经降低的税率进一步削减并且不断提高收入门槛。
除了在企业所得税层面中小企业享有优惠待遇之外,在个人所得税层面,中小企业在股息税和终生资本利得税上也享有一系列优惠待遇。在股息的个人所得税方面,加拿大实施股息税收抵免政策以补偿在分配股息之前从企业的利润中扣除的企业所得税。根据加拿大企业所得税法,股息在企业利润中不能扣除,须在分配股息前缴纳,因此为了避免对股息重复征税,加拿大给予公司股东股息税收优惠。对于加拿大控股的小型私人公司来说,资本规模和收入门槛决定了应税收入对应的税率是普通税率还是低税率,这导致了分别针对有资格股息和无资格股息的两种股息税收抵免。按照普通税率纳税的所得支付的股息是有资格股息,被给予较多的税收优惠;按照低税率纳税的所得支付的股息是无资格股息,被给予较少的税收优惠。以2016年为例,有资格股息可申请15%的税收抵免,无资格股息只能申请13.3%的税收抵免。④个人所得税会随着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升高而降低,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加拿大将股息税收抵免作为从企业利润中扣除的企业所得税的弥补。如上所述,企业的资产规模扩大或赚取了更多利润时,企业所得税税率会猛涨,那么,股息的个人所得税会随之下降,而这也就意味着股息的个人所得税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各省的股息税收抵免类似于联邦,只是不同省份,抵免率不同。
在资本利得税方面,为了鼓励人们持有资产而不是重新投放资金进行其他类投资,加拿大出台了资本利得税。由于资本利得税的征税环节发生在股票出售时,而不是收益增加时,因而具有较好的“锁定”效应,但是,当资本利得税阻止人们转向那些有更好的经济收益的投资时,其“锁定”效应又将有可能损害经济效率。因此,加拿大设置了终生资本利得免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投资者将收益变现。根据联邦所得税,⑤居民个人一生可以享受75万加元的资本利得免税额,即将符合条件的75万加元的资本利得不计入应税所得。这一免税方式适用于居民个人处置特定的加拿大控股私人公司的股份所实现的资本利得。⑥⑦虽然终生资本利得免税没有明确限制企业规模,但大多数加拿大控股的私人企业是中小企业。由于资本利得税的纳税环节是股票出售时,所以,资本利得税率的计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家的资本所得超过75万加元时,企业家就要缴纳资本利得税。此处的75万加元通常被称为终生资本利得免税的门槛。
二、加拿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绩效性分析
就加拿大中小企?I税收优惠政策的现有学术性研究,大都聚焦在对加拿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的支持上,其主要支持性论据有两个,一是相比较大企业,中小企业税收遵从成本更高;二是中小企业面临着负担更重的融资困境。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两种客观事实都不能成为政府财政干预市场的充分必要理由。例如,瓦兰蔻和克莱蒙斯为资产规模与遵从成本的相关性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指出企业的资产规模越小,遵从成本所占的比例越高。但是,他们同时也指出,从数目上来说,遵从成本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来说都相当大。[1]因此,不仅中小企业面临着高遵从成本问题,大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遵从成本的问题只能通过简化整体税制的改革来解决,仅仅对中小企业进行税收优惠,不但忽略了大企业在遵从成本上的利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高遵从成本问题。
通常,企业融资有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两种渠道。当外源融资较为困难时,企业会更多地依赖内源融资,如利用企业主的自有资金,向亲戚朋友借用资金等,因而很少进入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很少进入资本市场是否是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信贷限额造成的不容易证明,但是,偿还贷款的经济成本(和其他投入成本一样)对中小企业的负担比大企业重得多,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有学者认为,这也不能成为政府具体干预的理由。中小企业面临的较高遵从成本和有限的融资渠道,是长期商业经营中形成的劣势,并非是税收政策所导致,因此,税收措施不是这些劣势的有效补救措施。
也有学者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受限的最重要原因是市场信息不对称。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财务信息不够标准和透明,这使得中小企业处于信息优势,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投资者无法甄别绩优企业和绩差企业,因此只能根据中小企业平均质量状况来投资。这显然不利于绩优企业,可能会导致绩优中小企业退出资本市场,最终,出现资本市场上中小企业的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所以,一项好的财税政策应该有利于绩优企业在市场上将自己与绩差企业区分开来。举例来说,投资抵免税收优惠政策较企业新股融资补贴政策更能准确地传递出企业资信信号,⑧当投资者信任这些信号时,市场就会起作用。一方面,新股融资补贴反映了对企业股权融资的优惠,其实质是对股权融资的一种补贴。其实施效果是不论质量好坏,所有企业一律享有股权融资优惠,使得绩优企业和绩差企业的界线更加模糊,因而不利于绩优企业从绩差企业中独立出来,甚至恶化了信息不对称(绩优企业需要更少的新股融资,因为它们有强大的现金流)。另一方面,投资抵免制度鼓励企业将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这使得绩优企业更容易从绩差企业中独立出来。因此,政府通过税收干预市场的重点应放在政策促进投资的作用上而不是补贴优惠的作用上。
综上,就加拿大各级政府实施的中小企业优惠政策,加拿大理论界有三种不同声音,一是认为具有合理性;二是认为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干预市场有失客观依据;三是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干预市场具有一定必要性,但应该采取合理而高效的措施。
本文赞同第三种观点。根据财政税收一般理论,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干预市场是其履行社会收入再分配职能的形式之一。根据加拿大现行税收政策可知,加拿大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采取税收优惠措施是为了促进其成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实践证明该初衷并未达到。与普遍认为的加拿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促进了企业成长的观点相反,加拿大各级政府实施的中小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实际上造成了中小企业成长的“税收屏障”,即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中小企业,为了节省与规模相联系的税费或利用一定数量的免税额,当达到相应的规模或免税额时就会停止发展成长。
首先,中小企业所得税低税率的不断削减,使得大企业和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进而加大了中小企业规模扩大时承担的税负,最终,使得企业不是扩大规模,从扩大的规模经济中获得的经济利益,而是分解成几个更小的企业,以保持中小企业所享有的减少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这导致了经济运行的低效率。研究表明,加拿大生产率低于美国,其原因之一就是加拿大的企业更多的是小规模的企业。⑨[2]
其次,提高中小企业减税的收入门槛,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停留在门槛内,享受更长时间的税收优惠,而且,在享受税收优惠的中小企业中,盈利较低的、发展潜力较小的企业占了更多的便宜,这与税收优惠的初衷――支持具有成长潜力的高利润企业是相背离的。
最后,加拿大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使得企业主为减少个人所得税而选择以公司的形式运行企业,从而扭曲了中小企业对法人和非法人企业组织之间的选择。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合伙、独资企业的非法人组织形式足以满足其管理运行的需要。但是非法人组织形式的收入完全是按个人收入征税的,而小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针对的都是公司所得税,这就使得企业主纷纷选择高效复杂的公司法人组织形式,不顾这种复杂机器额外的遵从成本和管理成本,因此加拿大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采取的都是公司形式,我们在下文中将中小企业的出资人称为“股东”。
此外,加拿大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仅面向封闭式公司,一旦企业成为开放式公司就会丧失很多曾有资格享受的税收优惠。因此,当企业由封闭式公司发展为开放式公司时,优惠措施就会转化为发展的屏障。
三、加拿大中小企业税收屏障的跨越措施
税收优惠不仅没有达到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目的,而且还生成了中小企业成长的税收屏障。要想跨越这些税收屏障,可以采取降低企业所得税普通税率,制定鼓励中小企业上市的资本利得激励机制和建立资本利得税延期账户等措施来取代中小企业税收减免制度和终生资本利得免税制度。
(一)降低企业所得税普通税率
降低企业所得税的普通税率“既能减少当前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税收扭曲,又能广泛改善企业投资的激励机制。”[3]取消中小企业税收减免,将资源更多地用于降低整体的普通税率,能使中小企业通过高回报的利润快速赶超大企业和行业,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对所有企业征以同样的税率,可以简化税制。
(二)建立鼓励中小企业上市的资本利得激励机制
加拿大中小企业的资本利得税收政策是面向私募企业的,一旦企业的募集方式变为向社会募集,它们就会失去很多曾有资格享受的税收优惠,包括中小企业税收减免和终生资本利得免税。也即当企业要发展成为开放式公司时,中小企业的鼓励措施会成为发展屏障。作为终生资本利得免税的替代,当中小企业发展为开放式公司时,可以对它们发行的股票进行50%的资本利得税减免。购买者必须持有五年该股票。该资本利得激励机制只限于资产不到5000万加元的中小企业发行的股票。
(三)建立资本利得税延期账户
建立资本利得税延期账户,允许中小企业的投资者通过“资本利得税延期账户”进行收益再投资,直到资产为了一般投资以外的目的被售出才须缴纳资本利得税。延期缴税账户将会减少鼓励中小企业上市的资本利得税的激励需要,因为当企业成为开放式公司时,投资者可以通过将资产放置在资本利得延期账户里,使资本利得税整个推迟。
注释:①Industry Canada,Key Small Business Statistics-August 2016,paragraphs No.2,https:// ic.gc.ca/eic/site/061.nsf/eng/02803.html,2017年3月16日访问。
②Industry Canada,Key Small Business Statistics-August 2016, https://ic.gc.ca/eic/site/061.nsf/eng/02802.html,2017年3月16日访问。
③Deloitte,Corporate income tax rates,2005-2016(updated to January 31,2016)。
④Tax and Economic Growth Program,University of Calgary(review of tax statutes and government websites)。
⑤各省?c联邦规定相同。
⑥持有的资产至少有90%在加拿大并且超过一半的所得来源于经营所得的加拿大控股私人公司。
⑦还包括居民个人处置符合条件的农业、渔业财产实现的资本利得。
⑧加拿大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纳税人实现的资本利得的二分之一是应纳税所得,分别计入企业所得和个人所得中,按普通税率纳税。
⑨加拿大与美国雇员人均销售额存在20%的差额,其原因之一是加拿大大量的小规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