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0:48: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基础文学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认识
语文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不管怎么语文实践,都会涉及最基本的字、词、句、篇、语、修、文等基础知识。在新课改形势下,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改变以往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审慎地选择语文基础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现代的观点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摒弃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免走向另一极端。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增长规律,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是极重要的。教育心理观察表明,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符合中学生好动、猎奇的心理,它能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兴趣盎然、活泼愉快,从而可以有效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在抓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巧妙地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语文活动,使它与课内常规教学相辅相成。例如看图猜成语、猜字谜比赛、书法竞赛、查字典比赛、改错别字比赛、成语接龙竞赛、修辞手法竞赛、对联诗词竞赛、文学常识竞赛、语文基础知识竞赛等。或开展一些其他的语文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每月一次的手抄报比赛、诵读比赛等。注重语文活动对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长期坚持,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帮助学生构建语文基础知识体系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认识同化的过程,即把新的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如果学生缺乏合理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就不能实现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就会使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变得困难。所以,教师必须使学生了解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结构,这对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主要由汉语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学知识三部分组成。汉语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短语、句子、修辞等内容;文体知识包括基本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文体的一般常识;文学知识则包括基本课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等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大纲要求掌握的这些知识用表格或知识树的形式系统地为学生列出来。实践证明,注重引导学生归纳,从宏观地把握认知语文基础知识的整体结构,对他们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非常有帮助,非常重要。
四、解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
(一)考查范围
遵义市语文中考的试卷中,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指对语文知识的识别、记忆),分值约30分,积累与运用包含以下内容:
1.汉字积累:识记现代汉字的字音、字形,认识3500个常用字。
2.词语积累:积累常用词语(包括成语)。
3.句子积累:识记要求背诵的句子。
4.文段积累:①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50篇首);②默写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
5.文化积累:①识记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作品中主要人物;②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文章常识。
6.语言运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仿写;变换句式;扩句、缩句。
(二)试题形式及分值
1.汉字积累(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词语积累(3分)――下列词语的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3.文化积累(3分)――下列选项的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4.语言运用(3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5.语言运用(3分)――根据语境,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6.语言运用(3分)――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7.句子积累(8分)――默写句子。
8.篇段积累(4分)――试写一段话。
(三)教学建议
1.对于字音的教学,以下方法可供借鉴。立足课本,勤查字典,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找出错误规律。如形声字读半边(颓、恣)、生字想当然误读(游弋)、习惯性误读(琐屑、黄晕)。找出了错误规律,复习时即可有的放矢。对于字形,必须重视课本,因为考查的字基本上来自课本,没有生僻字,所以掌握课本中的生字词非常重要。字义要学会结合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2.考查仿写。形象地说,就是比着葫芦画葫芦。
3.表面考查默写,实质考查背诵。默写对字词要求很高,不能有错别字,一字错,全错,因此,在平时背诵过程中,要边背边写。没的说,背的遍数多了,就背过了;背过了,又写了,就可以正确默写了。
4.考查文学常识。对于这些知识,只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对付,那就是“背”。应付考试可能仅仅读读书上的精彩节选就够了,但还要抽出宝贵时间阅读,或看看相关的电影。
5.考查标点符号,实质考查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比如冒号、问号、引号等。考查标点符号主要通过考查比较特殊的句子,可以互相比较,然后根据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再传授基本的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让学生通过领悟在习作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关键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方法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语文在考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2019年语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将达到200分,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语文教学的重视,而语文作为一门积累性较强的学科,是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就不断积累的,特别是对于大量的需要记忆、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来说。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正是接受新学习方法的学年段,因而语文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基础知识,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整体认识分析语文基础知识体系
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学习了各种语文基础知识,但并没有系统地对语文基础知识体系有整体的认识,这给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带来困难。语文基础知识由汉语知识、文体知识以及文学知识三部分构成。汉语知识包括拼音、汉字、词、短语、句子以及修辞等内容;文体知识包括议论、说明、记叙、书信等各种文体的知识;文学常识包括教材涉及的作家作品信息。教师可以把语文基础知识的分类按照网络结构图的形式进行归类,让学生清晰地把握语文基础知识,这便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汉语知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
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字词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路边商店、电视广告、手机新闻等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物都是用文字表达的,对于遇到的不认识的生字、生词或者不常见的用法,要鼓励学生及时记下来,形成积累本,有闲暇时间便复习。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探索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生活中那不经意的一瞥可能比反复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得多。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字词
初中生基本都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根据个人喜好不同、品位不同,阅读内容千差万别,但是都属于语文阅读的一部分。例如《读者》《意林》这种杂志在中学生之家很受欢迎,我们鼓励学生在读课外读物的同时,要学会利用工具书,对于不懂的字词或者感到作者写的内容难以理解,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及时领悟生僻字词的意思,加深印象并记忆。
3.课堂上对字词做重点解读
在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开始不再重视生字生词等基本教学内容,仅仅告诉学生怎么读后便不再理会,这都是错误的做法。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读,还要教会学生这个字的常用词组,最终以在作文中能流畅运用为最终目的。
三、文体知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
对于初中生来说,首先要明确不同文体之间的区别,记叙文是讲述故事,需要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通过上下文联系与综合分析,掌握记叙文要点;散文的要点是形散神不散,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概括文章主题,通过品味散文的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得出文章脉络,进而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是什么;议论文则有明确的论点论证过程。其次,通过模仿与练习,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模仿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是一种不错的写作方式,在总结出自己的作品优缺后,开始写出自己风格的文章。
四、文学常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
文学常识只有广泛的阅读与记忆才能不断积累。对于初中生来说,考试要求的文学常识内容并不多,但是从语文知识积累的角度来说,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要尽可能多地阅读、广泛地涉猎文学常识,因为到了高中以后各科的学习压力骤然增大,学生很难会有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积累文学常识具体来说有很多技巧:
1.列表法
文学常识数量庞大,但如果将积累的知识内容进行列表分类,便可以使杂乱的文学常识变得一目了然,进而化难为易。例如,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第一”,我们可以把这些“第一”统计出来: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样集中记忆,文学常识变得简单。
2.比较法
文学常识有很多知识点较为相似,学生很容易记混,对于这种知识点,我们不妨迎难而上,把相似的内容归纳到一起,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分辨训练。例如,书法四体:楷、草、隶、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秀才四艺:琴、棋、书、画。这些文学常识之间有着明显区别,学生经过比较便知。
汉语博大精深,语文基础知识更是纷繁复杂,但却有其内在规律可循。只要把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细分,形成网络结构图,对于结构图的每条支线进行详细研究,把大而复杂的知识点分割,我们就会发现,条理清晰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难,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在课堂听教师细致分析,在课外阅读中,养成积累的习惯,那么我们就会变成有学识的人,成为有涵养的人。
为全面把握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和能力,必须首先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为了正确认识和定位新课程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探究新课程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策略,在此略作探讨:
一、语文基础知识“为什么教”
1.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能确保和促进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完成。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之一,教学系统中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说教学,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形成,都要以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为基础。例如课文阅读教学,须先从理解语言形式入手进而体会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的高度来品味表达技巧。又如,学好语法,可说得正确,合乎规范;掌握修辞手法,可说得更好,写得更好,也能贴切、得体。因此,抓好语文知识的教学,是能确保和促进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完成。
2.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有效地促成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语文基础知识是构成语文能力的要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规律,同时通过练习与言语实践,养成技能,形成习惯。另一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以语文知识为基础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并在运用知识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和成熟起来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须能有效地指导语文能力训练,促进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此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还要重视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学用结合,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语文知识是前人在学习、运用语文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知识,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传授语文知识对激发学生热爱母语母文的感情和提高文化素养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它反映人类社会的事、理、情、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斟字酌句、含英咀华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博大精深、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这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4.语文教育需要通过语文知识来规范、发展和提高语言能力。
现代信息社会,电脑的普遍运用,对语言文字应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人们"要求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送最大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大的表达效果"。个体不能满足于单纯从生活实践中学到的那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中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能力,绝不能滞后速发展的现实。语文教育要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在语文教学中用科学的语言学理论和语文知识来辅助、规范、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至为重要的。
二、语文基础知识“教什么”
新课标则明确指出,“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是为了向能力方面转化。”新课标附录所列出的语文基础知识,就只有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和常见修辞格等五项内容。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新语文教材的汉语知识也不再系统编排,只精选了极少量的知识零星地点缀于课文练习之中,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即时训练;新课标附录所列出的那些语文知识,则分配到了每册课本后面的附录之中,整套教材所编排的语文基础知识较之从前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缩减。
由此可见,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不应贪多求全,而应以实用性和必要性为准则来进行合理取舍——这些知识应当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积极作用。在《初中语言知识新视点》对初中阶段的语言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归纳为18条:(1)汉语音韵与情绪的表达;(2)汉字的形体与意蕴;(3)汉语数量词的修饰性;(4)词义与语义;(5)词语的形象色彩;6)成语的理解与运用;(7)言辞选择与词语变异;(8)比喻的探究;(9)对偶与对仗;(10)辞式的扩展;(11)句子成分的应对性与语序易位;(12)流水句与欧化句;(13)句式的选择与变换;(14)句子的动态分析;(15)复句系统与句群组造;(16)句子语气类型;(17)语体的分类与渗透;(18)非语言因素的表意功能。这些整理看起来还比较繁杂,操作起来也还有相当的难度,但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无疑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如有关形声字的知识,虽然新课标和新教材都已不再提及,但是客观地说,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辨析形似字、避免写错别字确实有很大的作用,至少,像“籍贯”写成“藉贯” 、“松弛”写成“松驰”的现象就不容易再出现。
又如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就指出:“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就是说,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并非因为它们是考试的内容,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语言,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进而学以致用,使学生能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效地进行语言表达。还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熟练使用不同句型、灵活变换短语结构、适当积累文学常识等其它方面的内容,只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或表达内容、体会或抒感、感受或增强效果,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力、提升素养,完全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讲析。例如短语的结构,学生如果在这方面知识有一定的掌握,那他们在避免语病、撰写对联、仿写佳句、形象表达等方面都将受益匪浅。这样看来,花上一点时间教学生一些这样的语文基础知识又何乐而不为呢? 转贴于 三、语文基础知识“怎么教”
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注重引导兴趣,注重积累,培养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讲究授课艺术,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及时将点滴基础知识记录下来,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在讲标点符号的用法,我首先给学生出了一副对联:“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添加标点符号,学生断句之后的情景可想而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重要也体会到了,学习起来非常积极。
2.精讲多练,变侧重传授语文知识为侧重训练语文能力。
“精讲”说的是不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引导学生去深钻某一个名词术语,或是带有理论性质的问题,而是尽量用语言事实来说明问题,不作从概念到概念的讲述。至于训练,是组织语文知识教学活动的重点环节,应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服务。组织语文训练要注意:训练内容要有针对性、典型性,能够顾及语言现象的各种类型,但不搞"题海战术"和无谓的机械重复。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课文教学紧密结合。
教师要把语文知识教学内容渗透于课文讲读中,也就是说把有关语文知识点放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讲,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理解语文知识。比如复句教学,单纯地集中讲解复句,学生很难理解,如果与理解课文句意结合起来,效果就会好得多。
4.联系学生语言应用实际。
结合作文评改,选择学生最容易出错的语言现象:结构混乱、语序失调、虚词用错、成分搭配不当、句子关系不清、遣词造句不精当等,分析原因,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自觉语言基本规律,提高正确语言运用能力。
5.可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基础知识也应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我们要重视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譬如,可以在写作训练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以自己或同学的作文为材料,找出并修改文中在写字、标点符号、语句表达、修辞手法、文体格式等方面错误,这是易于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图书、报刊、多媒体、网络、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课外资源,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查字典比赛、搜查招牌错别字、成语接龙、语文谜语趣猜、春联汇编、看谁积累诗词多、广告辞中的修辞、歌词中的语文、短信创作、语文知识竞赛、文学知识抢答等。这类语文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掌握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积累,增强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都是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6.集中学习基础知识。
虽然组织集中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不再是首选,但是有些时候集中教学还是必要的,特别是文体知识的学习。初中的文体主要是记叙、说明、议论三种,并且写作也要求在初中会写记叙文和简单的说明文及议论文,因此这些文体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接触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时可以先把有关文体知识集中组织教学,使学生对于文体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把握,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再组织学生把握具体的知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费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九年级上册学习议论文时,就把有关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给学生说一说,再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和介绍议论文的写法等。
一、以“三坚持”为原则
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坚持以教材为根本,在此基础上做适当扩展;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学生哪方面知识掌握不理想,就着重复习哪方面,深入了解学情,突出重难点;一定要坚持以兴趣为主,选最合适最有效的方法,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最有能力的学生。
二、复习内容要系统化
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就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有些知识学生已经会了,或者学生自己稍加复习就可掌握的,教师就不要过多浪费时间,要给总复习做一个大大的减法,也就是说,总复习就好比修墙,哪有缺口就重点补哪。为了有的放矢,有效复习,我把小学高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分为四部分:字音复习、词语复习、句子复习、课文复习。
(一)字音复习
字音复习主要是消灭教材中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在这一环节,我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学生自己以组员为单位,把易读错的字音整理在复习本上。第二步:学生之间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督促、补充并检测。第三步:教师全体检测。对于过关的学生要大加表扬,对于没过关的学生,鼓舞士气,对于反复错的字音则要反复强化练习,并引导学生做好标记,以便下次复习时提醒自己注意。
(二)词语复习
1.圈出来
以教材为基础,从学生自身出发,圈出书中盘点里容易写错的字,对于易错字的易错偏旁或笔画学生间互相交流提醒,反复识记。
2. 反复练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词语只动嘴不动笔写是万万不行的。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要采取多种方式反复练写,可以听写,可以看拼音写,写时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圈出来易写错的字,不断动笔强化。
3.对比练习
复习一个字,要把它穿成串,当然,我建议在学生对书上的新字的字形已有了深刻印象之后,再适当拓展。比如“咳嗽”的“嗽”,这时候就可以和“漱、喇”这几个字进行比较,分别组词,对比练习,再次夯实字形。
4.结合词义
有时候,为了更好地识记字形,不写错别字,还要帮助学生分清重点词语的感彩,能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义,能结合一定的语境来进行词语辨别。比如“恍然大悟”的“悟”和“庞然大物”的“物”,如果学生理解了它们各自的意思,就不容易混淆了。
(三) 句子复习
1. 日积月累
关于每一单元的日积月累的句子,要在引导学生理解含义的基础上,背会,写会,关于易错的字,就像识记易错字形一样,圈起来,反复强化。
2. 基本句子练习
扩句、缩句练习,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互改,“把”字句被字句互改等句子练习,因为基本方法学生早已掌握,只要稍作练习即可。转述句、修改病句等因为学生错误率较高,则要重点复习。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回顾方法,更要鼓励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相应的重点句子,强化训练,巩固练习。
3. 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
仍然以教材为根本,抓住课后习题中出现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回顾理解体会,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将此类题型加以模式化。比如,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就可以分为三环。第一环:这句话是什么描写?(语言、动作等表达方法,或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第二环: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句子基本意思)第三环: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思想内涵、人物品格等)。这样,对于句子的理解体会,学生就有章可循了。
对于句子练习,可以先专项训练,然后再进行综合型练习,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是否掌握的检验,又避免了学生思维定式,且具有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课文复习
摘 要:语文是一项庞大的知识体系,既有基础的知识积累,也有学生的认知教育,对于学生的当前阶段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意义。中学时期正处于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积累。
关键词: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59-01
语文既是一项工具学科也是一项人文学科,这就要求知识积累的时候既要注重显性、工具性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隐性、人文性知识的积累:显形积累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学生通过对于这些知识的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文素材库”。隐性知识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人思想的积累,学习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等等,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个人价值观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意义。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好这两方面知识的积累,以便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内知识积累
现行的课本内容是经无数专家学者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经典佳作,既符合当前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也符合学生的情感态度认知。同时课本也是学生知识学习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第一手素材,引导学生做好课内知识学习对于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意义重大。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感知、学习认知技能的教育,让他们能够做好课本知识的学习。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他们的学习认知度。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以便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说‘世外桃源’,其实是指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桃花源记》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形象、直观的‘世外桃源’场景。想要清晰掌握文章中描述的内容,首先就要进行相关文言文知识的学习。”通过趣味化的引导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知识的积累,例如古今异义字,“缘溪行”的“缘”在文中其实是“顺着、沿着”的意思;“阡陌交通”的“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的意思;“无论魏晋”中的“无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必说”的意思……理解了这些基本的知识,才能够科学地进行课文的分析与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章的分析就能够得到全文的行文脉络: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场景,让人感受到宁静的田园生活。至于作者的写作初衷、写作目的,在文章中很难得到完整的体现,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知识积累与拓展,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
二、引导学生做好课外知识拓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无非只是一个例子”,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的课文只是语文知识的典型代表,语文知识积累的主要途径还需要充足的课外知识拓展与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例如《桃花源记》只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世外桃源的形象,而至于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既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也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受文章的写作目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下材料搜集,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运用网络搜索引擎等途径了解到作者的相关基础素材: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在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纷扰,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这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只有让学生理解了这些内容,才能够使课文显得更加立体、更加易懂,进而感受作者的情感寄托、理解文章的写作内涵。
关键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基础与前提,只有让学生积累足够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增强其语文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并最终提升语文素养。但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基础知识教学的高效开展,比如教学内容实用性低下、灌输式教学形式十分普遍、教学方法呆板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策略予以应对,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一、实用性策略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学好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实用性为中心实施基础知识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那些使用频率高的基础知识当成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的意思,并通过竞赛、游戏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这类知识的印象,也可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有运用这些知识的机会,最终实现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目标。在新课标教材中,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致可分为五类,分别是:(1)词语;(2)短语成分;(3)常用修辞;(4)单句成分;(5)二重复句。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将基础知识归纳为以上几种内容,并有重点、有策略地引导学生加以学习,以加深学生记忆,确保学生能熟练记忆并灵活运用,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二、引导性策略
受传统教学形式的长期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时,仍然沿用以往的圈点知识点,硬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实现牢固记忆的目的。这种强化背诵的方式过于死板,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而且还不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引导学生,让其对语文基础知识点做到充分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印象,更易于背诵。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木兰诗》一文时,当学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时,教师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叙述意思,学生也可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学习课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这段话的详细意思,而且还对句子的特点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这样再背诵就比较容易了。引导性教学法,不仅扎实践行了新课标倡导的“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理念,并且让学生学会了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更主动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提升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趣味性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年龄特点分析,初中生普遍好奇心强,对有悬念的事物都十分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以趣味性为切入点,激励学生积极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与趣味性,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可提前搜集各个旅游胜地冬天的美景,如哈尔滨的冰雕、冰灯、树挂、滑雪等图片,以幻灯片形式展示给学生,并让他们说出图片中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激发出来,有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看冰雕或者滑雪的经历。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哪里冬天的景色,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是“哈尔滨”。教师可顺势导入新课:哈尔滨的冬天是这样的美丽有趣,那么济南的冬天又是怎样呢?它和哈尔滨的冬天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学生对济南冬天的兴趣也被点燃,于是十分积极地投入对这篇课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兴趣教学法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激趣法外,还有比赛、表演、情景剧等形式,都可拿来用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以提高教学实效。比如,在讲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生字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三五随机分组,让学生在组内挑写、默写生字词,然后选派代表参与班级生字词的比赛,最终的获胜者可以免值日一次。以实际事物作为奖励,很快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开始背写生字词,学习效率自然很高。因此,成语接龙、比赛等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形式,都可以用在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
总之,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学生提升语文能力与素养的基础。教师应充分重视基础知识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应遵循实用性、引导性、趣味性等原则,积极设计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借助科学引导,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芸.浅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7).
2.方益义.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10).
关键词:文言文 文字 语法 基础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194-01
文言文历来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各种考试的重点。同学们喜欢文言文的那种朗朗上口的文字却很难领会其中的深意。毕竟,那些文字的创造者和我们之间有着几百年或者几千年的时空距离,我们只能透过浅浅的文字去感触他们当时内心的澎湃。如何缩短我们的距离,让我们理解古人深邃而神秘的思想。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将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以保证文言文学习的顺利进行。
如果想拥有一个轻松地学习文言文的状态,就必须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看似广泛,实际上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归纳起来,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字和语法两个方面。
1 文言文文字方面的基础知识总结
文字是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文字的千变万化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给我们讲现代人阅读古文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掌握好了文言文文字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游刃有余。文字方面的主要包括:迭音词、连绵词、一次多义、一词多类、同义词、单音与复音词等等。
迭音词,是指在一个词语中两个字重叠、不能拆开,一般用来模拟形态或声音,如“含情脉脉”里的“脉脉”就很形象的刻画那种深情款款的眼神,“春日迟迟,采蘩祁祁”里的“迟迟”就描绘了一个幽幽的盼望春天的心态。
连绵词,是指一个词里的两个字不能拆开,用来描述情态形状等。例如, “踌躇满志”里的“踌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蒹葭”。
一次多义,在古文中这一类词比较多,指一个词可以从本义衍生出两个以上的意义,这些意义相互关联,而且衍生出来的意思必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才能体现出来。例如,《醉翁亭记》里面的“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的意思是“以…为乐”的意思,第二个“乐”是“乐趣”的意思。
一词多类,一词多类和一次多义相似,都是一个词语有两个以上的意思,但是它们有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一词多类的各个含义之间没有多大的联系。例如,“疾”字的含义,在《荀子·劝学》里的“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中的“疾”是快速、迅猛的意思,“疾恶如仇”里的“疾”是痛恨的意思,《论语 》里的“伯牛 有疾,子问之”之中的“疾”是疾病的意思。
同义词,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很多,例如表达偷东西这个含义的词就有“偷”“盗”“窃”,不是光景不好的词有“贫”“穷”等等。
单音与复音词,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古代的语言主要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主要以复音词为主,而古代的单音词连接起来和现代的复音词相同,但意思完全不一样。例如,《战国策·齐策》里的“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中的“地方”其实是由“地”和“方”两个词组成的,“地”就是现代的地方的意思,而“方”则是方圆的意思。
2 文言文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总结
语法就是将文字组合成语句的规则,是任何一个语言体系里面最基本的东西。学好了语法才能灵活的运用语言文字。文言文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使动”和“意动”的用法、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动词活用、语序倒装这几个方面。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常见语法掌握。
“使动”和“意动”,使动是使之动的意思,意动是指“以之为何”的意思。《赤壁之战》中的“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其中的“走”是“使操军逃跑”的意思。《伤仲永》中的“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其中“邑人奇之”是“邑人以之为奇”的意思。
名词活用的一个最多的方面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就是使眼色的意思,“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中的第一个“乳”就是喂奶的意思。
形容词多活用为名词或动词。例如“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中的“苦”“劳”“空乏”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用,寓意为使…苦、使…劳累、使…空乏的意思。而“积善成德”中的善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含义为“善行”。
动词活用主要表现在活用为名词。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一句中,“出”与“入”分别指“产品”和“收入”。又如,“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其中“谗”与“讥”的含义分别为“诬陷的话”和“嘲讽的话”。
语序倒装其实在文言文里面是经常用的,主要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这几个方面。倒装句一般都是有所强调,例如在主谓倒装句中主要用来强调谓语,增强语气。例如“甚矣,汝之不惠”,这句话的正确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宾语前置的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之中。在疑问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前置,如“何其然也?”,其中何为是为何的倒装,可以翻译为:为什么箫声这么悲凉呢?等等。
总之,要想学好文言文,就要学习好文言文的文字和语法,“文字是基础,语法是规则”,只有将它们掌握牢固了才能在阅读文言文时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 郑玉莹.怎样学习初中语文[N].学知报,2011.
[2] 苏培坤.中考文言文复习要点[N].苏州日报,200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并将原来的语文教学中的“听话说话”要求改为“口语交际”,这不单是提法的改变,而是把听说能力置于重要的位置,作为交际技能从小进行培养。而且在目标中第一次明确的将“口语交际”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及“综合性学习”地位等同的并列为阶段目标的五大方面。显然,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现状分析
对本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现状做了一番调查,对现在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做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发现现在的口语交际教学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重书面,轻口语
由于受传统语文“重书面,轻口语”的束缚,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这一新型课程认识不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更好的锻炼,使口语交际课如同虚设。
2、重说话,轻交流
语交际课除了具备听话,说话的能力,还要有交往的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过去的听话说话课,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怎么说,使原本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变成了课堂气氛浓重、紧张严肃的说话课。
3、重陈述,轻情境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心理产生需要时,学生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课堂教学,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可是课上有些教师只是按口语交际的要求让大家说一说、讨论讨论这一固定的模式去上每一节的口语课,课上只是个别活跃的学生滔滔不绝,成了课上的主角,部分学生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和自己无关,在一旁看热闹或开小差,缺少交流和互动。
三、“口语交际”智乐教学模式
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深入思考、反复学习研究,我们提出“口语交际”智乐教学模式,旨在使学生在老师精心创造的交际情境中,快乐的参与其中,通过师生、生生、生本的全方位交流和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以及师生、生生间的评价交流,从活动中,获得良好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和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等多种智慧,最终使学生的思维不断丰富、提升,变成人的内在素养。
1、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者为本,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突出其主体地位。学习是一个兴趣发动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者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一个没有压力的过程,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寓教于乐的原理:克希克兹米海利(Csikzentmihalyi)提出令人快乐的任务有四个核心要素:能够完成的;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及时得到反馈;可以挑战和扩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获得智慧。
2、教学目标
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发展合作精神。”
3、基本环节
综观小学所有口语交际课,我们认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话题类和实践类。例如:话题类包括自然专题(有趣的动物、植物;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妙想专题(续讲故事、我们的奇思妙想、未来的学校)以及生活专题等内容十分宽泛。而实践类的口语交际课除了动手操作的主题(观察中的发现、我是“小小推销员”、过春节、策划一次活动)之外,以习作指导为主题的课程占有很大的比重。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语交际课上应设计多样的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说得有趣。以生活展现情境,是通过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儿童观察的客体,并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儿童眼前。以《寻找春天》为例,可以让学生首先观察春天,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我把“校园”作为观察的客体,因为到了春天,校园中的草坪渐渐地绿了,树上抽出了许多嫩芽;到处是一片绿色,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这些都表现了春天最显著的特点,使儿童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情境中去。
第二阶段:指导表达 学思结合
语交际是教学生用规范的口头语言去有礼有序的表达,思维承载了学生的表达内容和方法,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变的。如在上第五册《接待客人》一课时,我们要教给学生,日常生活中当客人来访时,应怎样招待客人?开门说什么?临走时说什么?怎样说得体?让学生把这些知识从理论变成实践,从而让口语训练灵活起来。可以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多接触社会、接触人,懂得待人接物的礼仪。学习的过程当然是由不会到会,由初知到熟练的过程,文以载道,在学习口语表达的同时,其实对学生的心灵也是一次启迪。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畅快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口语交际这类开放的课程教学中,开放的情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了条件,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在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无论是做为问题的发现者还是解决问题的探讨者,他都是课堂的主人,没有知识性的标准答案,他的每一次交流、讨论都是正确的值得鼓励的。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同学们的讨论如果不加以点拔,引导、评价,很容易偏离主题,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但教师的引导是需要技巧的,要打开思路、顺学而导、规范表达、组织评议,不要强制灌输。
第四阶段:拓展实践 享受成功
最后的这个环节,既是学生熟练运用,享受成功的环节,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过程,学以致用,学到的方法、技能只有运用在生活情境中才能体验它真正的意义。
4、教学评价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在这里提出智乐的教学模式,这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大方向的把握,但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中的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是千变万化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型赛课活动中,极少有老师愿意上此课型的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在这种情形下,老师的教学评价就显得犹为重要。评价的范围应该是广范的,多角度的。如果评价仅仅是教师的专利,这对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极为不利,评价应向学生开放。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但不可放任自流,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辅助。
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上这些我在这一年的教学探索中的一些点滴认识,一些经验的小结,谈不上科学严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坚持学习理论知识,努力上好口语交际课,扎实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加强自身教学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