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论文8篇

时间:2022-09-03 15:53: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篇1

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控制环境审计,主要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管理权的集中性、企业文化、法人治理结构、各层次人员知识水平、员工聘用程序、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等。二是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管理机制及其运行情况的审查,包括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因素,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企业对风险的识别、防范能力、应对策略等。三是控制活动审计,审计的对象是对各生产经营业务的控制活动,如控制活动中业绩评估系统的运行情况、授权审批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识别和防范情况等。四是信息与沟通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对企业获取、传递、处理内外部信息的及时性、便捷性、安全可靠性等进行审查和评价。五是内部控制监督审计,主要对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监督活动实施情况等进行审计。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复杂,范围涉及广泛,随着内部控制审计各项业务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也相伴而来。

二、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构成

为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审计业务,监管部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界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是指“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而审计人员出具了不恰当的意见的风险”,即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而未被审计人员有效识别,而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和结论,给使用者带来损失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所谓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设计的不充分或者不合理;二是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没有按照要求被充分执行;三是设计合理并且表面执行充分的内部控制由于缺乏必要的授权或资格而在实质上不符合规范,或是没有对内控的执行进行恰当的监督,导致内部控制无法真正有效的运行。在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只有三方面内容均不存在时,审计人员才能发表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风险:固有风险、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风险、内部控制评价风险,具体来看:

(一)固有风险

内部控制审计的固有风险是由内部控制本身决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实际目的的手段,它受人的影响,涉及企业各层次的人员,因此只能提供合理的保证,而非心绝对的保证。在固定风险比较低的前提下,即使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或者执行缺乏有效性,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也可能是比较低的。一般而言,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分析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来评价内部控制的固定风险。影响固定风险的因素主要发生于被审计单位内部,如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自身具备的竞争能力、企业文件、管理人员及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等。此外,会计期末发生的复杂交易或者异常情况、在会计核算中容易被忽略的交易或者事项等都是产生固有风险的因素。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固有风险进行评价时,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得出综合结论。

(二)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风险

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风险是指存在内部控制的前提下,内部控制本身设计的不合理或者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被有效执行,从而导致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可能性。如果拥有授权和专业能力的人员按照程序和要求执行,内部控制目标能够实现,则表明内控设计是有效的。如果内部控制正在按照设计运行,并能实现预期目标,则说明内控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内部控制设计风险时,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应有的内部控制,如果没有,可能会存在哪些差错。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风险时,需要考虑设计合理的内控是否得到执行以及结果是否有效。

(三)内部控制评价风险

内部控制评价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但审计人员出具不恰当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它类似于财务报表审计中的检查风险。一般而言,内部控制评价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因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会受到审计期限、审计方法、审计资源、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等要素的制约,所以这种风险不能根除,并且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关系。审计人员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时间和审计范围并严格执行,才能尽可能的降低评价风险。

三、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防范

从构成因素上看,要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审计人员应当准确识别和评估内部控制的固有风险、设计和执行有效性风险,防范评价风险,才能尽可能的降低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为确保将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上,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如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明确测试对象等,来防范和规避内部控制的审计风险。

(一)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防范了解不全风险

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之前,注册会计师需要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环境等,这是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前提和首要环节。为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审计人员应该重点了解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法制监管环境及产业政策、单位性质、组织架构、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经营目标、战略及风险、业绩考评等基本情况;二是被审计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理念和经营风格、经历与胜任能力等相关信息、高层管理者对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以前年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等总体控制环境;三是企业风险评估过程、内部信息传递流程、内部控制的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等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四是各类业务特点、流程等具体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二)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防范评价不当风险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为防范做出不当评价,发生评价风险,注册会计师首先应当在审计之前充分准备,根据对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制定详细的审计方案,比如审计目标和审计的重点内容、审计具体方法、实施审计的程序、审计期限及时间分配、审计范围及审计人员任务安排等。其次,审计人员应广泛收集准确、真实的资料和证据,运用观察、查阅、询问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解,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做出初步判断。再次,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运用审查、分析等方法,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测试,形成总体评价意见和整改建议等。由于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知识、判断水平等直接关系到审计结论的有效性,因此要求注册会计师恪守职业道德水准、不忘风险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阅读相关业务的专业书籍、提高判断分析和预测的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准,按照确定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圆满完成审计工作,将内部控制的评价风险降到最低。

(三)明确测试对象,防范测试失效风险

篇2

1.建设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的评估职能,能够促使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经营活动的有效对比与参考,并且以此来进行分析与判断,在肯定企业成绩的同时,也正确的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促使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公司能够获取更大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此外,还可以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科学的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检查其是否健全和完善,结合具体情况,更加科学的优化和更新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因此,在企业内部审计开展过程中,内部审计评价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可以顺利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关方法来改进和完善,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给更好的发挥出来。

2.保护作用。

企业在内部审计开展的过程中,通过监督各项业务活动,来保证内部各个部门可以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和要求来开展经济活动,对于企业内部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总结和探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将内部控制的作用给更好的发挥出来。因此,保护作用也是内部审计所具备的功能,可以让企业更加顺利规范的开展各项控制、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以期能够实现企业预期的目标。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意义

1.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保护资产的安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通过审计企业的各类资产管理,就可以将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找出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这样管理水平就得到了提升。研究发现,在企业资产总额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存货和固定资产,那么就需要结合制度要求,科学管理各项资产。比如在存货管理中,需要重视多个环节,如存货验收入库、出库、盘点等等,对实物资产动态变化进行审计,保证分离了会计上的记录和实物保管,仔细核实和登记实物资产的损毁以及流失情况,在盘盈盈亏方面,有完整的报批手续,在账务处理方面,严格依据相关的规定和准则来进行。

2.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审计,保证企业顺利实现经营目标。

从会计控制制度的角度上来进行分析,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大力控制;如今在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凭证和全面的手续,这样就无法得到真实的会计资料,有工作人员出现弄虚作假的问题,这样就无法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内部控制,因此就无法控制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如果在整个监督机制中,内部控制部门有着较大的权威和较高的地位,企业领导者有着高度的重视,就可以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内部审计,将处理措施以报告的形式向领导反馈,企业领导层需要及时反馈,这样方可以顺利实现企业的各项发展目标。

3.科学配备内部审计人员

审计部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将审计监督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领导也需要给这个方面以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内部审计人员方可以独立的开展工作。如今,还有诸多问题存在于管理体制中,部分企业没有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在审计队伍中安排的部分人员,没有较高的审计业务素质,这样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那么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因为审计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可能会对经营上的一些行为瞒报,审计人员获得的信息不够可靠,即使部分行为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符合,但是因为是领导授权的,内部的审计人员为了保护自身,无法保证审计独立性。这种情形之下,内部的审计人员所得出的审计结果,无法公正客观的反映出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企业的管理层所得到的信息和实际事实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不足。

现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人员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企业的财务部门,独立性比较差。其中很多审计员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专业训练,生产经营管理的经验比较匮乏。并且审计人员拥有专业职称的比例较低,相关的经济师和工程师以及律师的配备比例很低,这样对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与审计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

2.内部审计人员权责不符。

内部审计的人员对于发现的企业存在的问题没有处理权,只有建议权,并且审计的结论也不是强制性的,对于企业来说没有形成任何的约束力。内部审计的人员在承担审计职责的时候,却没有相应的权利。

3.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

在对企业的内部审计进行工作质量的考核时,有很多的方法,都不够合理和科学,没有将考核工作进行细化,使考核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缺乏整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和方法,造成很难客观考核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4.内部审计内容和方法落后。

在内部审计的内容上,目前比较侧重财务收支的审计,对于其他方面很少涉及。审计方法则大部分都是事后被动的进行审计,对于制度与风险基础审计较少,审计工作的方法基本都是依靠手工操作。此外,传统财务审计知识对企业经济活动规范性与合法性进行审计,而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的侧重点在于审计与评价企业的有效性。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1.转变审计职能。

以往的工作中,审计人员把主要的精力都是放在对于审计数据所具有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的检查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上,主要的职责是发现错误和不足。而现代审计不断发展,审计职能已经转移到按照审计的结果来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管理建议。

2.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可以产生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是目前审计工作的重点。对于审计人员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高度负责的敬业责任感和遵守职业道德,审计人员在懂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对相关法律规范和制度进行充分的熟悉,有些企业甚至还会要求内部的审计人员可以进行项目工程的审计,所以审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做一个复合型审计人员。

3.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

篇3

通信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控制活动分为两部分:信息化管理层面、业务层面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

信息化管理层面、业务层面控制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但其形式和控制手段相对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嵌入于公司信息系统之中,对业务的控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信息系统控制是公司为了保证信息系统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其控制对象是公司信息系统,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系统控制还必须考虑网络安全和电子商务控制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层面、业务层面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对控制活动有着不同要求,内部控制必须根据公司业务流程的情况和具体的控制点进行设置,因此,控制活动受到公司信息化的直接影响。

二、信息化环境下,通信企业内部审计采取的应对措施

随着国内四大通信运营公司在海内外上市,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下,通信企业经营业务、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管理的难度、跨度、层次比以前更加复杂,面临的风险更多,管理层更关注公司政策、制度在集团所属单位的贯彻执行情况,关注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关注信息是否失真,关注权力是否失衡,控制是否缺失等。

(一)审计观念的转变

观念问题就是认识问题,通信企业必须积极转换审计观念,将审计目标不仅仅局限在查错纠弊,而应全面树立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观念,理解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一个在信息化环境下,完善、良好的控制系统,应该能够防止、发现或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审计的任务就是帮助和促进被审计者建立、健全这种机制,而不应该是代替被审计者去履行他们的“管理责任”。

1.内部审计应积极参与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项目

内审人员应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在审计中可以保持客观态度,有助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2.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目前,随着信息化的实施,对内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人员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工作方法和思路,通信企业应以上市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为契机,以效益为中心,以内控体系为载体,以外部审计为驱动力,通过各种培训,使全体审计人员对企业信息化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3.明确信息化环境稳定后内审工作的新方向

内审的职能应从查错防弊逐步向为强化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方向转变。通信企业审计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应向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转型,应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风险的分析,协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二)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方法

信息化环境下,通信企业应统一审计项目计划,统一调配审计资源,统一审计办法。主要审计工作方法可归纳如下:

1.计划阶段

(1)深入了解、分析业务流程,寻找内控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

(2)分析存在的内控薄弱环节;

(3)确定审计重点;

(4)进行穿行测试,评估信息化系统控制的实现情况,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审计重点;

(5)熟练掌握信息化系统中相关查询功能,搜集所需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6)导出所需的业务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7)编制可行的审计工作方案,进行合理人员分工。

2.实施阶段

(1)追溯原始数据的来源,抽样核对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2)分析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以及前后期是否一贯执行;

(3)对集成部分数据形成的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异常,并抽查验证;对非集成数据从系统中导出相关凭证,抽样查阅原始凭证;

(4)利用信息化环境提供审计线索的功能,查阅相关修改记录并进行追查;

(5)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为了便于以后更好地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内审工作,将审计过程所涉及到的审计发现以“实事描述”“信息背景”“风险影响”“审计建议”为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形成相应的工作底稿,以待备查,为撰写审计报告打下基础。

3.报告阶段

(1)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

(2)根据相关业务统计数据、审计结果,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编写审计报告,提出管理建议;

(三)消除信息化环境下内审工作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信息化环境下内审工作职能的削弱。有人认为,实施信息化内部审计部门没事干了,原先很多审计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流程的整合,内审工作职能就相应削弱。

误区二,按照传统审计思路开展审计工作。有人认为:信息化环境下,只需将所需数据从信息化环境下系统中导出,然后按传统的审计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行核对,不加分析,不加判断,继续按照旧环境下容易出现的错误及舞弊为起点进行审计,其结果可能是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成效。因为许多核对工作信息化环境下系统已经能自动完成,或者说通过添加一些程序能较快地完成,能大量地减少核对工作。

在新的环境下对通信企业内审人员来说,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研究工作,将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进行转移。从现实意义上讲,信息化环境下内审活动是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的控制系统,审计的职能从查错防弊逐步向如何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分析与控制等方向转变。

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一些观念和做法还不是很成熟,同时,随着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逐步完善,内审工作的重点和方法也需逐步调整,这就要求通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切实提高审计能力;为适应信息化时代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更应该改变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跟踪信息环境下内审工作的新方向,使通信企业内审工作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和审计理论的发展,信息化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讨论了信息化对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并分析了内部审计应采取的对策;旨在引起通信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影响和内部审计对策的重视,尽快加强信息化环境下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

【关键词】通信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影响审计对策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通信企业由于传统业务收入下滑,也正在积极探索业务转形,而信息化的发展是公司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信息化提高了公司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改变了数据和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的方式,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提高了信息的集成性。同时也造成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环节随之发生变化,使传统的控制手段逐渐失去意义;评价和改进内部控制必须以信息系统的运转为基础,而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会导致管理风险日益增长,与之对应的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已经成为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荣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广东科技,2003,(11).

篇4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控制风险 内控体系

目前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企业都能制定出整套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条例,但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内部控制标准的固化与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不匹配,造成企业花费很大精力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得到完全执行或根本执行无效,本文就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基本对策进行探讨。

企业内部控制观念落后,企业未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很多国内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企业大多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的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未理性化。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不健全,局限于企业内部环境的条件限制,缺乏政府审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组织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结构仅局限在业务层面,而忽略了公司层面,尤其是公司治理层面,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造成实际监控不到位,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不能真正建立。内部控制“中看不中用”的问题突出。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表面上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受经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太差,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十分淡薄,缺少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投资缺乏有效的投资决策审批机制。目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单一法人企业中已经有了重视,但是现实中的企业更多的是包含多层股权结构、多级法人治理的集团企业,例如企业及其母子公司之间组成的集团性企业。在这样的集团企业中,投资、融资、业务经营、财务集中、信息无纸化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层次越来越多,自扩大体现空前。但多数情况下,管理者职能实行间接控制,因此企业的高管需要一种保障,也就是保障企业控制系统按轨道运行,并提供一切必要的信息,以此来控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则提供了这种保障。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框架下,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就企业而言,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层为内部控制机构的建立、职责分工与制约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框架,同时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适合企业内部控制需要的职能机构,内部控制应包含企业的决策授权机制、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权限划分,股东对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财务部门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地位等。在组织结构的建立中应当使权力适当分散,形成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格局,由此建立的内控体系,首先要梳理流程和定义流程,明确控制流程的各个环节的控制内容和关键点,并与相关的绩效考核体系相配套,在设计操作层面的关键控制点时,应充分听取基层操作人员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激发基层操作人员参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积极性,这样内部控制设计才合理,运行才有效。

建立内部审计控制机构,强化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和职能,内部审计不仅是实现内控目标的重要手段,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内部审计人员要对各环节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对管理层是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风险进行审计等等,促使内部控制不断完善,促进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业务流程上做好关键环节的控制,强化职责分工,建立反舞弊控制及监督机制,进行全面风险评估,落实风险控制的责任。

为防止舞弊和犯罪,提高内部控制运行的效率,企业应当构建起应对变化而动态调整的内部控制机制,激发基层操作人员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为内部控制动态改进提供基础。内部制度的运行如果没有考核考评、奖励与奖惩,就无法保证该项制度推行和运行,必须对内控制度体系的各组织之间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综合评价,客观公正地给予奖励与惩罚,才能激励和鞭策有关部门和员工尽职尽责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要积极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体制,建设一支业务精,道德强的内审队伍。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首先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必须对内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其次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内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再次,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快,因此要求抓好现有内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更新知识,提高应变能力和队伍的总体素质,使之适应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

总之,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有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或者说有费用管理和费用支出的单位和部门,就有内控的重点和目标,就需要完善内控制度。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努力健全与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得企业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 吴荷青:内部控制制度缘何控制失灵[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7(9).

[2] 李晓慧:构建动态调整的内部控制机制[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8(3).

篇5

员工的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了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的发展。在传统的电力行业审计中,主要采用的是差错防弊的操作方式。审计的对象集中在会计账本、凭证以及报表,而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的表层方面。在原始的审计方法中,审计人员大都是一笔一笔地核查账本,这种审计工作只能够满足查账的要求,对于账中存在的问题却无从知晓,对账本中出现的经济问题的责任划分也不明显。这种手工收集审计资料的手段效率十分低下。审计部门通过几年的总结和摸索,找到了适合电力企业应用的ERP系统,这种系统结合物资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审计工作的高效化。但是在实际工作时,出现的系统平台无法统一的问题,又一次给审计工作带来难题。有些电力单位对内部的审计工作的支持不够。由于员工对于内部审计所使用的各种管控系统的服务无法理解,不认为内部审计是一个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力,而且错把内部审计当成了给自己找麻烦的机构,强烈排斥加强内部审计的理念。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于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不到位,因此使得其业务能力不能提高,而且造成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很缓慢。对于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审计内容并不完全。电力企业的审计类型主要有工程造价的审计、工程管理的审计、竣工工程的财务决算审计以及其他专项的审计。开展其中的竣工工程财务决算审计和工程管理审计非常普遍,对于工程管理的审计仅在一部分的电力企业中开展。以一企业在2012年对其资产审计时所发现的问题举例说明,在工程规划的审计程序上、在工程合同和工程招标的管理上以及在废旧物资处理上均在合法合规的方面存在着问题,并且为所发现问题的61%,而工程造价高,超预算等一些问题占据了24%。其他的一些问题占了15%。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发现,在对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审计时,着重关注工程建设阶段,而对资产运行阶段的重视度很低。对于揭示资产管理的合法合规问题很多,而对揭示运行效益和资产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很少。因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审计工作仍然受到“查错纠弊”的限制,难以向更高层次的风险型、管理型和绩效型的审计发展。审计员工专业技术水平差距大。审计人员在进行财务审计时应注意预防审计风险,至少应该做到三点:内部审计人员应掌握全面的财务和法律知识;审计调查的操作水平规范;严格履行规定的审计程序。

2完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

2.1注意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注意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的培训,而人员的专业水平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了解电力企业的相关行业标准,如会计业务和有关的法律知识。而且人员的政治思想正派,敢于同企业内部的腐败贪污和违法违纪作斗争。因此电力企业在录用内部审计人员时应严格要求,并且对于已录用的人员应定时进行教育培训,培训出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派的内部审计团队,显著提高审计效率。

2.2合理处理与其他机构的关系

如果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想顺利开展,这就需要组织机构注意隶属关系。现在,大部分企业的审计部门的权力与其他部门等同,造成了审计工作很难独立进行,对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造成了影响。应该逐渐建立起审计委员会,不断改变现在所使用的同级领导模式。逐渐确立起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客观性。

2.3合理安排审计项目

电力企业内部的审计沟通工作也非常的重要,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审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审计知识,并有一定的审计管理经验。同时,在沟通的同时,还应该重视书面资料的重要性,及时记录审计沟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对方签字认可,该沟通记录才会成为审计证据。在沟通结束后审计人员需要提醒对方记录的工作底稿,这一方面可以防止疏漏,补充遗漏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有效的沟通能够加深双方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当沟通结束后,要感谢对方的信任和合作,还要告之下一步会进行的工作,使其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沟通的过程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能够识别被审计者的一些非语言的信号,了解其接受或拒绝的态度。

2.4对固定资产进行全寿命审计

由于资产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开展,在电力企业中对资产实施全寿命的周期审计开始得到广泛的重视。内部的审计机构也逐渐探索出对资产进行全寿命周期审计,不断拓展审计范围,开始逐步延伸到规划设计阶段,致使企业能够对资产全寿命周期所需要的成本提前进行规划和统筹,向后延伸到运行、维护、报废的阶段,有助于电力企业科学的控制资产在整个周期的成本效益,使得资产在整个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益最优。

3结语

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 缺陷 原因 有效措施

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以至于我国现行各企业纷纷立足于内部控制审计有关问题的研究之上。中国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其诸多方面上的竞争力也愈加激烈,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各企业若想更好的立足于中国市场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加强内部控制审计,不仅仅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与管理水平,而且还有助于推动企业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内部控制审计研究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规避投资风险,规范企业行为,是衡量企业现代化进程的准则之一,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内部审计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检查企业行为的独立评价步骤。实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又一环节,也是一种特殊的企业控制方式,保证了企业管理的透明化、公正化,无论在企业决策层、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当中都具有较为深广的影响力。同时,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评估结果与企业实际问题的相关性与针对性,促使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加快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水平尚属薄弱,面对这一现状,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讨显得十分必要。

二、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现阶段内,我国诸多企业尚未对内部控制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我国政府部门尚未构建有助于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基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目前,仍没有形成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以至于企业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的缺陷,以下将针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其原因做出具体的探讨与研究。

(一)企业内部审计缺乏可行性强的模式

目前,我国各企业经常实施的内部审计模式有两种,这两种有效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均未能够正确理解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质,因此,其实施过程中,极易引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受监事会、董事会以及总经理等高层领导,其大部分高层领导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尚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若贸然的实施企业内部审计,久而久之,势必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缺乏可行性强的模式。

(二)内部审计缺乏权威性

在机构的设置方面,当前,企业多数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平行于其他的部门,甚至某些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审计部门或人员,这种现象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受到人际关系、各方面利益等因素的制约,不能真实、客观、独立、深入、公正地展开工作,因管理体制的各方面制约,其审计处理往往无法贯彻落实,久而久之,内部审计缺乏权威性,此部门变得可有可无,无法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工作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性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严重缺乏专业性,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方面,我国各企业构建前期,尚未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后期,根据企业的需求,临时成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并且,普遍平行于其他部门,其部门人员也没有进行过专业的教育与培训,因此,无法真实、客观、独立、深入以及公正的开展控制审计工作;同时,我国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管理体制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基于以上两点,长此以往下去,势必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部门形同虚设,难以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以及监督工作中取得良好的作用。

三、引发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缺陷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法律法规与行为准则体系

不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法律法规与行为准则为企业顺利高效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基础保障,现阶段,我国尚未构建起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为准则体系,以至于内部控制人员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基于企业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为准则,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工作过程中只能依靠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给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和结果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性质尚未有个明确的认识且审计工作方法相对落后

我国现行各企业受计划性经济影响较深,大多数领导者与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审计有着较深的抵触心理,并且,各企业将内部控制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出于平等甚至更为低级的地位,严重的损害了内部审计自身的权威,使其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继而,严重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运用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法相当的落后,不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复杂的经营管理环境,综合以上两方面,将严重降低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效率。

(三)内部控制审计对象复杂化,审计内容不断拓展而引起审计风险

随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股份制成为改革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逐渐复杂。现在,内部控制审计对象逐步发展,不但包括企业集团、也包括股份公司和连锁经营店等。内部机构层次增多,交易复杂、改制和改组、兼并和收购、联合和剥离等一系列新情况,为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扩展了新领域。这对审计人员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审计工作难度增大,审计风险变大。

四、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基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现价段内,尚未形成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以至于内部控制审计机构良好的组织到位性和绝对的权威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目前,我国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结合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和资金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二)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团队

高素质、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最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与效率,因此,企业应建立起内部控制审计队伍训练培养基地,定期的组织相关从业工作人员进行基地培训,确保不断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审计专业技能;同时,增设技能考核部门,力求不断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认证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培训,为企业造就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坚韧团队。

(三)创新审计方法,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水平

内部控制审计方法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工具与手段,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先进的内部控制审计方法有利于减少决策上的失误,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投资决策风险。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大繁荣,因此,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运用于内部控制审计方法和手段上,使其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企业财务内部审计趋于现代化,为顺利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

五、结语

综合上述可知,伴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阶段,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法律法规与行为准则体系以及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性质尚未有个明确的认识且审计工作方法相对落后,因此,导致我国现行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可行性强的模式以及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性,为此,我国企业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知识,按照我国现行企业的发展需求与特点,制定了以下有效应对措施,即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团队、创新审计方法,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水,力求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得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参考文献:

[1] 张龙平,陈作习.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分析(下)[J]. 审计月刊. 2009(01)

篇7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管理;作用

在最近的十几年间,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的改革开放程度也日趋完善,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各个行业都进入发展进步最好的时期。在发展进步的同时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中保全自身还能不断进步就需要从企业自身出发,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这样才可以不断地完善企业自身制度,稳定的应对经济竞争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可持续发展。

一、内部审计所能发挥的作用

(一)规避企业风险

在现在这个阶段,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在获得大量的机遇的同时也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各个领域间同行企业的竞争也是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问题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想要企业能够规避这些存在的风险而更加平稳的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就提现到了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来落实到实处,而不是只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而已。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实施的了解企业各方面的运营状况,对企业各个方面都有深入了解,一旦出现了一些问题,必须可以在第一时间制定出相应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作出处理抉择。

(二)对企业的内控能力进行提升

企业在管理中开展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的内控能力。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的测试评价,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在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收集企业相关的经营管理制度,测试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正确性、完善程度以及相关控制点,并对测试资料进行分析,科学地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程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和失控点,以便企业及时对内控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增强企业的内控能力,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三)让员工深刻了解企业文化

企业在实现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及长期、稳定发展,除了具备强大的实力外,还应当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注重对企业形象和员工形象的评价,以便敦促管理者和员工忠于职守、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为企业营造积极、健康以及向上的文化氛围,倡导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四)具有其他形式的间接价值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威慑的间接价值,企业内部审计会对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产生威慑作用,使得企业各个职能部门长期处于随时可能被内部审计的监督下,迫使其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和秩序。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其他部门的请求,检查该部门的业务流程及程序,以便其业务流程的梳理和重构,从而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确保企业内部审计作用发挥的保障措施

(一)保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只有专业从事企业内部审计的人才才能够将企业的内部审计做好,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它真正的左右。这就需要企业对内部从事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完美的掌握企业财务知识、企业管理的相关问题、采购物资的专业技能等等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如果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还可以从社会外界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是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二)内部审计部门结构合理完整

企业内部审计是针对整个公司所有部门进行的,这就需要内部审计的专业人员对公司各个领域进行充分的了解。如果需要一个人去对整个公司的也不进行了解这是十分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对审计部门的内部结构进行划分,划分出专门的人去对企业中专门的一部分负责。这样的分配必须科学合理才能保证企业运行起来十分顺利。

三、结语

经过本篇论文的综合叙述,我们可以轻易地了解到在最近的十几年间,经济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的改革开放程度也日趋完善。在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各个行业都进入发展进步最好的时期。在发展进步的同时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中保全自身还能不断进步就需要从企业自身出发,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这样才可以不断地完善企业自身制度,稳定的应对经济竞争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可持续发展。进行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手段有两点,第一要保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第二则是要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结构合理完整。这样才能使企业向着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静.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经济视野,2014(11).

篇8

1、浅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2、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

3、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

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思考

5、财务欺诈的成因及防范

6、浅议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7、会计报表作弊的方式及审计策略

8、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9、如何进行货币资金审计

10、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1、识查假账的主要方法

12、货币资金审计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3、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14、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

15、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