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0:48: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基本面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物流货运成本的构成与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货运生产耗费的情况,货运企业成本项目可划分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其他直接费用、营运间接费用等四个基本部分。
(一)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是指支付给营运车辆司机和搬运工人的工资,包括司机和工人随车参加本人所驾车辆保养和修理作业期间的工资、津贴、生产性奖金以及按营运车辆司机和工人工资总额14%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二)直接材料
货运企业的直接材料相对比较简单些,主要包括燃料和轮胎两种,具体而言,就是汽油、柴油和外胎,这三项成本支出在货运企业的直接材料成本中一般会占到8成以上。
(三)其他直接费用
1、保养修理费。指营运车辆进行各级保养及各种修理所发生的料工费(包括大修理费用计提额)、修复旧件费用和行车耗用的机油、齿轮油费用等。采用总成互换保修法的企业,保修部门领用的周转总成、卸下总成的价值及卸下总成的修理费支出包括在内。
2、折旧费。指按规定计提的营运车辆折旧费。
3、养路费。指按规定向公路管理部门缴纳的营运车辆养路费。
4、其他费用。指不属于以上各项目的与营运车辆运行直接有关的费用。包括车管费(按规定向客运管理部门缴纳的营运车辆管理费)、行车事故损失(营运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因行车事故发生的损失。但不包括非行车事故发生的货物损耗及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车辆牌照和检验费、保险费、车船使用税、洗车费、行车杂费等。
(四)营运间接费用
营运间接费用是指车队、车站等基层营运单位为组织与管理营运过程所发生的应由各类成本负担的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修理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等。
货运成本是表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成果。如何对其进行核算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笔者调查而言,当前货运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1)货运企业的车辆所有权可谓五花八门,有自购的,也有集资的,还有挂靠取得营运牌照的。其成本核算方法不尽相同。(2)企业对各种原材料、燃料、轮胎、工具和各级维修作业等,根据市场行情制定计划价格,定期调整价格差异。(3)货车常年在路上,司机有很大的自主空间,车辆行驶里程如何,货物数量多少,油量消耗大小等等,都无法像其他生产企业一样直接监控,车辆一般采取定点加油、计划价格的办法。(4)对于燃料、轮胎的主要原材料,一般按行车公里数采取消耗定额的办法进行核算与监督。
二、货运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核算主体界限不清。由于货运企业的运营方式与一般的其他企业比较有着较大的特殊性,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不明显,尤其是在有些小货运企业中,对于各种车辆不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核算方式,而是采用同样的成本核算方式,导致一些成本项目核算的不真实、不准确。
2、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由于货运企业经营方式的特殊性,会计核算有违规操作现象。有些货运企业采取承包、承租、挂靠经营方式,根本不设账,只以票代账,或者虽然设账,但往往在收方面只体现承包承租收、挂靠收等,成本核算也无法进行,导致账目混乱。
3、内部管理制度缺失。由于货运企业承包、承租、挂靠等经营方式的特殊性,使得货运内部的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很不完善,或者即使订立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贯彻施行,只能流于形式,导致整个会计制度的执行和会计核算的监督无法开展。
4、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出于成本考虑,不少货运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上一般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有的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在会计人员任用上,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这些人往往在数个单位兼职,一般定期来做账,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二)计划价格的制度执行容易出现偏差
这种情况在原材料价格起伏变动频繁的时候体现得尤其明显。近年来燃料价格一直上涨,在制定计划价格时很难找到合理的价格标准,从而造成计划价格制度流于形式。
按现行制度规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价格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价格计价核算。而对于燃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货运企业,多采用计划价格对燃料进行收发核算。对燃料按计划价格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燃料的计划价格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均按计划价格登记。燃料的实际价格与计划价格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燃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三)消耗定额的制定与实施面临严峻考验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定额制定的依据不科学,与实际情况脱节;第二,定额考核涉及有关责任人经济利益,容易使责任人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第三,定额制定不够严格,对于脱离定额的,往往没有寻找具体原因进行责任划分。
三、加强货运成本核算与管理措施
如何提高货运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做好客运成本核算,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1、根据不同的车辆来源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1)由单车承包和单车租赁来的货车,其成本构成中不含折旧费,但增加承包金或租金,具体金额由公司在承包或招标中确定;(2)合股经营和线路租用货车,其成本构成增加线路使用费或管理费;(3)货运附加费和车辆通告费按有关规定应作为代收代付款,不计入成本和收入(但实际上由于货运经营者在代收代付客运附加费和车辆通行费收支不平衡,有一定差额,所以大部分货运经营者都将它们既计入成本,又计入收入);(4)货运企业将货车的风险成本计入总成本,如为货车和货物支付的各种保险金等。
2、建立健全货运生产记录。做好车辆维修作业记录,车辆、设备利用记录,财产物资变动记录,管理信息记录等原始记录。企业的物资财产要定期盘存,保证账实相符,并及时处理多余积压物资,减少物资损耗。定期盘点是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也是能否准确核算的重要保障。月末、年末均应该对物资进行盘点,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应该找出原因,划分责任,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惩罚。
3、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根据企业自身业务量的大小,吸引人才,配备足够的、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合理安排岗位和人员,发挥各个岗位之间的牵制作用,解决成本核算不力的现象,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二)加强计划价格制度的执行、管理、监督
近年来市场材料价格经常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下,特别是国际油价呈飙升态势,燃料价格一路上涨。因此,在制定燃料、轮胎等计划价格的时候,就比较难找到合理的价格标准,从而有可能造成计划价格制度流于形式。所以,对燃料、轮胎以及其他原材料、维修作业等,应该及时根据市场行情制定计划价格,并根据市场实际定期调整价格差异,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计划价格的制定与核算要着重考虑下面几个因素:第一,最近一段时间同一材料的市场价格;第二,近一段时间以来材料价格浮动走势;第三,出现价格差异之后应该寻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将责任具体到相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在平时企业会计核算中,要加强材料采购(特别是燃料和轮胎)的数量和质量的监督。做好材料领用的登记与考核,从而能够保证计划价格和消耗定额的有效运行。
(三)加强定额消耗管理与修订
1、选用科学的定额消耗核定方法。消耗定额核定的具体方法需要综合统计、经验、路况和车况等各种因素。
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必须充分发动群众,采取上下结合的办法。定额的标准既要具有先进性,又要留有余地。所谓的先进性是相对的先进,是使大多数车辆和司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标准。如果标准过高,大多数人经过努力还是达不到,就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反过来,如果标准定得过低,很多人不需经过努力就能达到,也不利于促进生产、降低消耗。因此,这个标准应该是先进的而又留有适当的余地,这是制定消耗定额的基本原则。
做好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工作还要根据不同条件和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有技术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经验估计法三种。(1)技术分析法。技术分析法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规格、材料利用等有关技术资料来分析计算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办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研究分析产品设计图纸和生产工艺的改革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技术资料,经过严密、细致的计算来确定的消耗定额。在客运行业中,通常是根据客车汽缸的自重、排量、马力和座位数对燃料的消耗进行分析,通过物理学和动力学的公式,得出材料消耗定额。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定额一般比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技术性较强,并不是每一个企业每一种材料都能做得到的。(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根据某一产品原材料消耗的历史资料与相应的产量统计数据。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材料平均消耗量。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到计划期的有关因素,确定材料的消耗定额。以轮胎为例,计算公式如下:百公里轮胎平均消耗量度。一定时期轮胎消耗总量/相应时期的客车的行驶里程(以百公里为单位)。用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轮胎平均消耗量,必须注意消耗总量与行车里程计算期的一致性。如果消耗总量的计算期为一年,那么行车里程的计算期必须也是一年。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的轮胎平均消耗量,还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才能作为用于核算和管理的消耗定额。计划期的调整因素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可以节约材料消耗的某些因素,这些因素应在上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例如,在路况好的线路上,轮胎的消耗肯定要比路况不好的路面要小,在制定消耗定额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对不同线路的消耗定额进行修正。(3)经验估计法。经验估计法主要是根据老司机的驾驶实践经验,同时参考同类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通过与干部、技术人员和司机相结合的方式来计算各种材料的消耗定额。
一般地说,比如燃料和机油等原材料的消耗定额可以用技术分析法计算,同时参照必要的统计资料和运输实践中的工作经验来制定。轮胎和修理配件等的消耗定额,大多可采用经验估计法或统计分析法来制定。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制定消耗定额时,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实行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的三结合,共同审查和确定各种材料的消耗定额。
论文关键词:软件企业;成本计划;成本控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兴起,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增长,中小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做为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的软件产业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但近年来,我国中小软件企业发展状况不佳,成本计划与控制水平不高,制约了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新一代信息技术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这些都为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而目前中小型软件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双重的,既有来自发展先进的国外软件企业的大举进军国内市场,又有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内大型软件企业的市场扩张,而且软件产品的同质化和替代品也导致中小企业竞争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软件企业只有削减成本、控制费用,规范管理,从降低产品成本,让渡价值于客户,才有可能争取更多的新客户,并取得在双重的压力下的突破。基于此,本文从中小型软件企业的成本计划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共同商榷。
一、成本计划与控制概述
(一)成本计划与控制概念。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各种成本会计方法来事前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通过事中的监控制,防止成本过度偏离目标,以及事后通过成本限额与实际成本对比,来发现节约或超支数额以及程度,进而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加强企业的运营管理。一般来说成本控制是以完成企业预定成本限额为目标,而预定成本一般是企业通过计划或者是预算来进行的,所以说成本计划是为成本控制事前设定的目标,是企业成本管理努力的方向。企业需要对可以进行成本限额的项目进行各种目标计划的制定,进而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成本限额。通过以上概念也可以看出,由于成本计划是按照一定金额设定的,所以,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就是降低软件企业的开发制造成本,进而降低软件产品的销售价格,让渡价格给客户,以提高软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软件产品成本管理。对于软件企业,其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企业,其物质成本构成占总成本比率较低,而知识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主体,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征。软件产品研究开发与生产过程是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设计、研究开发活动创造了产品的使用价值。软件产品费用大致可以分为开发设计费用、测试费用以及其他费用,而开发设计阶段金额大,成为软件企业成本计划与控制的关键。
二、中小型软件企业的成本计划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计划制定缺乏依据。成本计划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前提,只有较为科学准确的成本计划,才能合理设定软件企业成本控制的依据,由于软件产品主要成本是开发设计费用,而开发设计费用受到开发环境,开发人员素质、以及软件产品的复杂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计划制定难度大,目前,很多中小型软件企业成本计划中没有将以上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导致成本计划制定缺乏依据,往往靠人为的估算,或按照目标销售价格采用“倒逼”的方法来进行成本计划,往往使成本控制难以有效开展,成本控制效果反映不真实,影响了中小型软件企业成本管理的科学性。
(二)软件企业成本分配不科学。科学的进行成本分配,不但可以提高成本计划水平,更能为软件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中小型软件企业由于产品水平低,市场规模不大,其产品的批次产量水平不高,很多都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的软件定制,适合用项目进行产品成本的分配。但实际中,很多中小型软件企业并没有按照项目进行成本的归集和核算,而是采用通用的成本分配方法来计算产品成本,导致产品的市场效益无法量化考核,其成本分配的不均匀也导致产品核算不实,无法准确核算项目具体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导致管理层成本控制决策偏差。
(三)企业对项目成本控制能力不足。良好的计划是项目成功的基础,而对计划实施的跟踪与控制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但目前中小型软件企业监督管理机制不全,极少对项目的过程进行控制。同时由于软件生产的特殊性,其研究开发过程集中都交由项目经理负责,虽然可以减少管理层的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但如果项目经理在经验或控制能力上稍有欠缺,很可能导致项目成本失控,结果甚至造成项目失败。而如果内部信息不畅,监督乏力,往往事中难以发现问题,等到事后解决,损失已经造成。
三、对完善中小型软件企业的成本计划与控制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科学的成本计划。首先,企业管理者和成本计划制定者要树立科学的成本计划观念,充分认识到软件产品成本的特殊性,开发设计费用、测试等费用进行合理分析,尽可能对影响成本构成的各个因素进行量化,进而为科学制定软件产品的成本提供准备。其次,要确定一位软件项目经理,然后由项目经理检查项目的工作描述,明确成本、资源和时间需求进行初步估计,收集初始的计划数据,并检查软件开发计划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再次,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开发人员提出的意见,找出成本计划和实际开支中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进而最后确定成本控制数据,为重新制定软件开发计划和控制成本提供准确的根据,以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
(二)合理进行成本分配。科学的进行成本分配是提高成本控制水平的关键,首先,要确定成本分配的方法,由于中小软件企业和一般的制造企业以及大型软件企业不同,其定制软件占其软件生产的主体,所以,应改变传统的分配方法,改按项目成本分配方法,以提高中小软件企业成本分配的科学性。其次,要制定资源计划,为了完成项目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资源人员、硬件设备、软件进行合理安排和分摊,可采用净值法,根据进度衡量成本开支判断项目的状态,并根据报告书的情况来进行数据的计量,其计算简单但准确度不高。为提高准确度也可以采用预算的方法,整体成本分配到每一个工作任务,按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法的方法,项目总成本的一定比例分到各个工作包中,然后每个工作包的具体负责人进行预算估计,并进行平衡和调整。
虽然中国股市很年轻,从1990年沪深证交所正式成立算起都不到18岁。但就是在这不到20年里,中国投资理念已经完成了从基于技术面分析(technical analysis)到基于基本面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的转变。现在,不但作为机构投资人的基金经理普遍是根据基本面分析作投资决策的,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也是运用基本面分析作为买卖证券的依据。
但是很多投资者在运用基本面分析时,由于对一些概念和理论没有领悟透彻,而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笔者经常碰到的就有两类,特此指出来,和大家一起切磋探讨。
一是只看表面不看实质举例来说,股市是国民经济的风向标这句话没错。但有投资者以目前中国经济良好来指责今年以来股市下跌是偏离基本面的。这个观点其实包含三个层次的认知误区。首先,国民经济包含内容很多,涉及很多指标和方方面面。单看绝对值,2008年中国GDP增速的确也很高,估计全年在10%左右。但是这个增速相对2007年的11.9%就是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在实体经济中可能就意味着几万个企业破产、数十万个人失业等经济现象。而2009年中国GDP增速有进一步下滑至9%的可能性。总之,中国经济增速在回落,这比增速维持或加速都要差。
其次,股指高低和全市场利润具有很高相关性,而GDP只是个收入指标,不是利润指标。即使GDP增速不下降,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都会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所以相比2007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49.3%,2008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估计可能不到三成。可以看到,作为收入项的GDP增速下降才2个百分点,企业盈利增速居然可能下降20个百分点。如果全球经济持续不好、国内还继续紧缩政策,那么,2009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会进一步下降。
第三,虽然被称作是国民经济的风向标,但股指表现往往和基本面指标并不同步。毕竟,决定股价的因素有两个:盈利和市盈率(PE)估值水平,而影响PE高低的因素有预期盈利的增速、资金面情况、投资者心理甚至还有全球市场PE水平等等。作为非成熟市场,中国股市PE水平经常出现较大波动,且未必要和盈利变化一致。
二是刻舟求剑,静态思维券商曾经都很看好中国石化,在当时来说确实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公司基本面不错。估值相对也便宜。但当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管制形成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导致中石化的炼油业务从有利润变成巨额亏损,但很多个人投资者却依然以老的“基本面不错、估值低”的理由去买入并持有,根本没意识到公司基本面已变差。所以,做基本面研究务必要及时跟进了解宏观、行业和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情况。
摘要:我国股市的波动规律,从长周期(跨若干年度)分析,股市与基本面的关系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股市波动与基本面短周期(1年内,跨季度)的走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如果出现股市与基本面长、短周期的同时背离,则会引发深度调整。这种波动与上市公司盈利周期有无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股市波动和基本面关系的国际经验,然后分析了三大股指期货标的指数走势和创业板价格指数和整体盈利指数走势,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ROE 周期 股市波动
一、引言
我国股市的波动规律,从长周期(跨若干年度)分析,股市与基本面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之前两者走势背离,2005―2014年趋于一致,2014年之后再次背离。在每个阶段中,股市波动与基本面短周期(1年内,跨季度)的走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如果出现股市与基本面长、短周期的同时背离,则会引发深度调整。具体来说,在第一阶段,基本面总体呈下行趋势,股市总体呈震荡上行趋势;但股市每轮上涨往往伴有短周期基本面向好的支撑;2001年的短期背离后,出现了2001―2005年的深度调整。在第二个阶段,股市经历的2008年的下跌以及2010年股指期货上市不久后的下跌,都符合市场对短期基本面拐点的提前反应。在第三阶段,股市上涨与基本面背离十分严重,甚至没有上市公司整体盈利短期企稳的支撑,出现了类似2001年中的长、短期背离叠加共振,这次股市下跌也更为猛烈迅速。
二、股市波动和基本面关系的国际经验
股市繁荣过后往往会经历深刻或持久的调整,而且每一次大起大落背后的原因均有所不同。这一方面使得股市波动在现实中难于把握,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一直保持活跃。
现代金融学理论(例如ICAPM,CCAPM)认为,股市预期收益率的变化与条件波动性及其和宏观经济因子的协方差存在均衡关系。实证金融学给出了更为直观的规律总结:在衰退期,股市往往能够从一些经济金融指标中发掘出有关未来实体经济风险的信息而提前出现下跌,具有“晴雨表”功能;而到了居民收入和消费下滑,失业率上升,上市公司盈利下降等宏观指标真正走弱时会提前见底回暖,呈现“逆周期”现象(Cochrane,2001;Lettau和Ludvigson,2001;Campbell和Diebold,2009;Sadka和Sadka,2009;Hirshleifer等,2009)。而在繁荣期,也会有类似的领先滞后现象。
三、我国股市波动和基本面周期的关系
(一)我国股市波动与宏观基本面的关系
我国股市波动与宏观基本面和海外其他资本市场不太一样,与上市公司整体基本面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研究,国内有大量文献分析股市周期和一些宏观经济类基本面指标之间的关系(王虎等,2008;刘少波、丁菊红,2005),他们发现这种关系是很不稳定的。也有学者如张勇等(2015)发现GDP增速领先股市波动。这些研究表明,我国股市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关联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有别。那么,如果从上市公司盈利的基本面来看这个问题又会是什么结果呢?国内有很多学者沿袭国外的微观分析框架研究过上市公司盈利和股价的关系。但正如Sadka和Sadka(2009)以及Hirshleifer(2009)指出的,“盈利-股价”关系在横截面/个股维度(cross―section/firm level)下的表现和在整体维度(aggregate level)下的表现是不同的。因而,我们不能从目前已有的大量关于个股“盈利-股价”关系的结论,去推测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走势和股票市场指数走势之间的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待开拓。
(二)构建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指数
为了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整体基本面周期、股市波动、宏观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李自然和祖垒(2015)、王建平和李自然(2015)以及Li(2014)的方法,构建了从1993年到2016年1季度的全样本上市公司整体ROE指数(净资产加权)和净利润指数(净利润加权),并分析这两个跟市场估值比较贴近的指标与股市波动和GDP增速周期之间的关系(指数构建方法本文不再赘述)。结果如图1所示。
图1中沪深两市全部股票综合价格指数是本文以全部上市公司为样本编制的基于流通股本加权的综合价格指数(由于现有已公开的沪深全样本指数历史数据不能追溯到我国股市发展早期,因而本文自行编制了指数)。该指数走势趋势比较相似的是万德全A指数。与上证指数走势略有不同,沪深两市全部股票综合价格指数在2015年6月创出新高,而上证指数最高只达到5 178点,低于6 124的历史高点。全样本上市公司整体ROE指数和净利润指数在2002年4季度之前只有年度指数,之后才有季度数据。净利润指数呈现长期上升的走势,2002年到2014年增长了4.47倍,同期名义GDP的增长幅度为5.37倍,净利润增长大体符合宏观经济增长趋势。而与此对应的是股市总体上也呈现长期上行趋势。可见,长期看,企业盈利是股市上升的基础。ROE反映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以及股东回报率,全样本上市公司整体ROE指数呈现周期性摆动。从统计性质上说,ROE指数近似平稳数据,净利润指数是非平稳数据。如果要捕捉盈利周期与股市周期的关系,基于ROE指数的分析可能效果更好。同时,也可以参考净利润指数的同比增速,以相互印证。阴影部分表示ROE指数的下行周期,以便读者观察股市波动和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周期的领先滞后关系。
从净利润指数同比增速周期看,它与GDP增速周期较为一致。净利润指数同比增速也经常领先于ROE指数出现变动。个别时段,净利润指数同比增速周期与GDP增速周期有不一致的现象。例如,2004―2005年,宏观经济没有出现明显波动情况下,净利润指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见图2。
(三)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周期与股市波动的关系
从1992年到1995年,我国GDP增速快速下滑,全样本上市公司整体ROE指数和净利润指数持续下滑,同期股市进入下行周期。1996年,我国GDP增速下滑趋势缓解,全样本上市公司整体ROE指数和净利润指数出现弱反弹。1996年1月,股市略领先基本面走出上行趋势。到了1997年中,时值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有不少人把期间的股市波动归因于该危机对市场的心理冲击。实际上,从基本面可以找到更本质的原因:GDP增速、全样本上市公司整体ROE指数和净利润指数再次出现明显下滑。1999―2000年间,GDP增速见底反弹,随后全样本上市公司整体ROE指数和净利润指数也结束下降趋势。2001年,GDP增速回落,全样本上市公司整体ROE指数和净利润指数再次出现明显下滑。股市在2000年末到2001年初的上涨没有事后ROE短周期走强的支撑,结果到2001年6月出现大幅调整。从1996年到2001年的长周期内,三个基本面指标总体下滑,中间有两次反弹。从波动2到6个季度的短周期维度看,股市与ROE和净利润同周期,但在基本面下滑时跌的少,随基本面反弹时涨的多,进而整体呈现人们印象中长达6―7年的与基本面背离的走势。从2002年初到2004年中期,在基本面指标恢复向好背景下,股市震荡企稳,甚至2004年还出现一波较强走势。
2002年4季度之后,本文设计的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指数可以按季度频率计算,进而可以更清晰地揭示股市波动和盈利基本面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表1概述了GDP增速周期、股市周期、盈利指数周期顶底的大致时点,来刻画这三个变量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
2002年以后,从季度指数观察,我国股市是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周期的“晴雨表”,股市波动比较稳定地领先盈利周期1―3个季度,这和美国股市已经颇有相似之处,只是我国股市在盈利下行期间大体也是下跌走势,没有能够“逆周期”。此外,这段时期里,我国股市也没有对冲GDP增速下滑的现象,反而是滞后GDP增速周期。这里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GDP领先上市公司盈利,而股市投资者以GDP增速为观察盈利周期的领先指标,在盈利周期拐点出现前做出反应。结果,股市波动表现为盈利周期的“晴雨表”和宏观经济的“后视镜”。
2014年2季度之后,我国股市走出一波大幅上升行情。但在这一阶段,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指数的走势却很不乐观,特别是全样本上市公司整体ROE指数,2015年2季度略企稳后继续下行。因而,这波牛市事后没有盈利向好趋势的配合,也可以说,投资者的事前乐观预期,被上市公司的事后业绩证伪。
(四)规律总结与分析
我国股市与基本面的长周期关系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之前两者走势背离,2005―2014年中趋于一致,2014年中之后再次背离。从短期看,我国GDP增速周期领先上市公司整体ROE周期,股市周期往往介于两者之间。
在第一阶段,股市虽然和基本面长期趋势存在背离,但股市每轮上涨仍旧有短周期基本面企稳的支撑。只有 2001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没有在事后兑现短周期好转走势,随后迎来长达5年的调整。这暗示了,即使股市可以走出“衰退型牛市”或“人造牛市”,但如果没有短周期盈利向好的支撑,必然以暴跌收尾。
2001―2005年的股市下跌可以视为股市与基本面长周期背离后的一次深度修正,期间也伴随多次短周期盈利支撑下的小幅反弹。2008年的股市下跌,以及2010年股指期货上市不久后的股市下跌,都发生在长周期的第二个阶段,都符合市场对盈利短周期拐点的提前反应。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于长周期的第三阶段,此次背离十分严重,甚至没有短周期盈利企稳的支撑,这次股市下跌也更为猛烈迅速。
虽然上市公司盈利周期并非股市涨跌唯一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股市历史上2001―2005年以及2015年中之后的这两次重要的股市下行,本质上都可以视为市场走势与基本面长期背离后的修正,而触发点也都伴随短周期的背离――即长、短周期背离在这里出现叠加共振。
当然,有很多金融财务文献指出,单个上市公司存在盈余操纵现象。因而,股市见顶前,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做好报表的动机,与投资机构做出“勾兑”?或者在盈利见底后,系统性地做坏报表,让利益相关方借利空建仓?这些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真实的盈利周期顶底出现偏移。即便如此,本文依然认为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单个企业的盈余操纵正负影响抵消。此外,即使上市公司存在根据股价操纵利润的系统性动机,这种盈余操纵也只是临时的,不能对本文的分析造成结论性的否定。
关键词:黄金价格 基本面分析 技术分析 生产经营
黄金被称作是上帝赐给人类的货币,所谓“货币天然不是黄金,而黄金天然就是货币”,黄金本身具有非常典型的投资属性。目前,关于黄金价格走势的分析研究业已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本文从基本面、技术面两方面对黄金价格的走势分析预测,并据此对黄金生产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浅析。
一、对黄金价格走势的分析方法
1.基本面分析法
所谓基本面分析法就是对影响黄金价格的各种要素进行跟踪、分析,以此来把握黄金价格的变化趋势。
(1)找出影响近期黄金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和线索
影响黄金价格波动的因素很多很多,但是在一段时期内,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就是这一个或两个因素决定了黄金价格的主要趋势,而其他一些因素影响黄金价格的结果只是黄金价格出现了一些小波动。因此,如果要对黄金价格走势进行分析,最主要的就是把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挑出来,进行跟踪分析。比如:对2011年的黄金价格走势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把美债危机、欧债危机这两个主要因素挑了出来。因为这两个因素尤其是欧债危机影响了黄金价格一年的走势。每次债务危机加深或缓解时,黄金价格就会出现较大波动。
(2)对影响黄金价格主要因素和线索进行跟踪、分析
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挑出来后,就要进行跟踪、记录、分析。同一个因素同一个方向的演变对黄金价格的影响方向可能不同,因此,必须具体事项具体分析。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到的结果又是什么、能体现出黄金的那一项功能、是避险还是防止通货膨胀?比如:欧债危机开始发生时黄金价格上涨,黄金主要体现出的是避险功能;到欧债危机发生到一定程度,黄金价格处于高位,影响到了世界经济复苏,欧债危机再加深时,欧洲各大银行及投资银行纷纷卖出黄金进行货币套现,体现出了黄金的货币功能。
总的来说,对黄金的基本面进行分析,由于分析的是影响黄金价格波动的根本性原因,主要是把握黄金的一个中长期趋势。分析对了对黄金生产企业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2.技术面分析法
如上所述,黄金价格的基本面分析是一种本质性的分析方法,但是影响黄金价格的基本面因素却很多,因此,要对黄金价格进行基本面分析,就需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这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讲,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且有时难以做到。于是,很多投资者利用已有的黄金市场价格信息和交易信息,如成交量、价格等并借助相关的图表、曲线和统计分析工具,对黄金价格的走势作出判断。这种分析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黄金价格的技术性分析方法。它是以“历史会重演”为假定条件的分析方法。虽然它是一种非本质性的分析方法,但是在实践当中,投资者运用的却比较多,因此,这种分析方法也就成了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
由于技术分析方法实在太多,而且还在不断地产生,这里只对在实践中运用比较多的三种技术性分析方法加以适当的介绍。
(1)趋势分析
所谓趋势,就是说明市场行情是出于利多、利空还是出于中性的一种变动趋势。利多的趋势存在于价格上升的行情之中,一般又将利多的趋势称为上升的趋势,利空的趋势存在于价格下跌的行情之中,一般又将利空的趋势称为下降的趋势;中性的趋势存在于价格盘整的行情之中,一般又将中性的趋势称为盘整的趋势。趋势最直观的表示就是把价格连接成图来看。如图1、图2、图3。
图1 上升趋势
图2 下跌趋势
(2)艾略特波浪理论
同任何一个技术分析工具一样,波浪理论需要结合其他分析工具做相互的验证。例如分析基本面以判断长期趋势,趋势可能的延续周期。在黄金市场上,根据经验,波浪理论在长期趋势的运用中的有效性要强于短期趋势。基本上我们认为用波浪理论分析短期趋势,例如小时图周期,并无多大意义。现以图4为例进行分析。2001年低点252美元到2011年9月高点1912美元这轮上涨趋势,做为大三浪中的上涨浪,内部运行为完整的5浪结构。此后,金价震荡下行,至2013年4月基本确定进入下行通道。
图4 现货黄金周线图
(3)移动平均线-MA(Moving Average)
在技术分析领域中,移动平均线是必不可少的指标工具。移动平均线利用统计学上的“移动平均”原理,将每天的市场价格进行移动平均计算,求出一个趋势值,用来作为价格走势的研判工具。计算公式:
MA=(C1+C2+C3+C4+C5+....+Cn)/n
其中:C为收盘价
n为移动平均周期数
例如,现货黄金的5日移动平均价格计算方法为:
MA5=(前四天收盘价+前三天收盘价+前天收盘价+昨天收盘价+今天收盘价)/5
移动平均线依时间长短可分为三种,即短期移动平均线,中期移动平均线,长期移动平均线。短期移动平均线一般以5日或10日为计算期间,中期移动平均线大多以30日、60日为计算期间;长期移动平均线大多以100天和200天为计算期间。
移动平均线的基本应用方法:葛兰碧的法则(见图5):
二、黄金生产企业如何根据黄金价格走势进行经营
黄金生产企业选择黄金销售经营策略最重要的是把黄金价格的趋势把握住,那么分析好趋势之后,如何去经营呢?
1.建立市场分析团队
对于黄金生产企业来说,利润主要来自于黄金的采掘、生产环节,很少有企业重视黄金销售策略对企业利润的巨大影响。其实,一个完善的黄金生产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市场分析部,其主要的职能就是搜集影响黄金价格波动的信息,并对此进行筛选,分析,根据分析形成分析预测报告,然后把报告提交给企业管理层进行讨论,依此制定企业的销售经营策略。
2.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工具市场研究
黄金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与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相同的作用,同时由于黄金的特殊属性,即其内在价值稳定性与分散金融风险的能力,又有着不同于其他金融市场的作用。因此企业市场分析团队以黄金的双重属性入手,基于宏观经济学理论,结合基本面分析及技术分析等方法,分析黄金价格形成机制,预测黄金价格变化趋势,以此为前提研究黄金市场的运行机制,以期准确把握市场脉搏。
3.根据黄金价格走势制定企业经营策略
策略制定环节非常重要,制定的策略好与不好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甚至会超过采掘、生产环节。当分析黄金中长期价格会下跌时,就必须制定套期保值策略,套期保值一方面会帮助黄金生产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并可锁定原材料的成本和正常的利润,另一方面可以节约资金占用,实现效益最大化。当分析黄金中长期价格还会上涨时,就不需要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了,这个时候就必须将一部分黄金产量留住,待价格上涨之后再进行销售,但这种留住黄金产量等价格上涨后再销售的策略必须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需流动资金的前提下进行,否则,流动资金出现问题同样也会给企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三、结语
正如欧洲历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所言:“知识不是预见,但预见是知识的一部分”。黄金生产企业通过正确利用各种金融分析工具,准确把脉黄金价格趋势,并依此制定企业的销售经营策略,这样既可以准确把握市场节奏,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又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罗伯特.爱德华兹.《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1版
即使在大小非强烈地减持下,股市炒作仍然如火如荼,已经逐渐脱离基本面。这表明市场并不缺乏资金。央行12日公布的数据更是佐证了这点,1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央行统计表明1月新增贷款1.5万亿借给了非金融企业。而非金融企业的存款1月份减少了919亿元。新增的贷款以某种方式和渠道,悄悄地从实体经济中抽离了。
数据表明,银行新增的1.5万亿元贷款中,短期贷款增加340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29亿元。短期和票据融资增加近万亿。本轮行情至今,PE均值已达18倍,PE中值近40倍,之后的上涨,已经难从基本面上寻求支撑。本轮神秘的资金推动,是否就是跟这个万亿有关呢?
所谓票据融资,是企业向银行存入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企业如果信誉好,其存入的保证金比例可以低至20%-30%),之后银行为企业开出具有银行信誉的承兑汇票,这样的汇票等同于现金可以向其他有买卖关系的企业支付,就是说,申请企业用少量资金就可以作为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可以数倍地放大资金。银行票据既可以背书转让,又可便利贴现。由于不限定使用途径,这些钱比短期贷款更具流动性,非常容易流入股票市场。但是,借钱总是有还的时候,承兑汇票一般是3-6个月,也就是说到期之后,企业就必须向银行归还全额的融资。
目前的形势是惊弓之鸟,大资金都很清楚目前无论是经济基本面,还是股市价值的基本面并不支持反转型的大牛市。但是大资金如果要出逃只有反手把盘子拉起来,才能实现顺利出逃。股市的最后的疯狂还没有来临。而热钱一旦大规模撤离股市,其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这一天是哪天呢?只有上帝知道。票据融资的惯常期限是三个月到六个月,去年12月份的票据融资开始大幅增加,大家自己也可合计合计。
一半清醒一半醉,但往往是喝着喝着慢慢地就真醉了。
年后第一个交易日,我公布了一个新研究―现金市值比。根据现金和公司市值的比较,判断哪些公司具有足够的现金安然度过经济寒冬。按照研究,A股除银行股以外,现金超过市值的公司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而已。通过现金市值比研究的两家公司年后的涨幅都已经在40%左右,现在回顾,也只是作为案例分析,看看这些基本面好的公司为什么容易获得市场的共鸣。
虽然说本周基本处在反弹的春光中,成交量的不足却始终让人颇有寒意,到底是三浪起步还是复杂二浪的中途,让人争议不断。关键时期看成交量,这是确定二浪调整中还是三浪已运行的最基本根据。尽管从时间周期上和调整幅度上均已构成二浪基本调整结束的轮调,但成交量告诉我们,二浪还在运行中,三浪并没有到来,三浪的基本特征目前并不具备,带量中阳或长阳确立起步,这是三浪的标志,而这两点在本周并没有出现。
其实没必要纠结二浪末端还是三浪起点,只要通过个股就可以规避踏空和深度回调的风险,可能很多投资者不大赞同这个观点,但笔者就是如此操作的。虽然二浪还未结束,但根据个股基本面情况和制定的弱势策略,以中价位的中医药股作为主要建仓对象,尤其是ST东盛摘帽后的下跌带来的投资机遇让资金短线取得较快收益。
随着时间的流逝,IPO重启概率越来越高,管理层不断在媒体上曝光试探市场反应,通过对IPO的革新,或许会分流出部分资金继续做打新族,这是对市场最大的打击,不但抽血还分流。虽然说不断报道热钱围绕中国始终在进行,但通过股市本周的反弹量能来看,新进入市场的资金比较有限。虽然投资者对三浪的期待越来越迫近,但根据本周的行情来看,IPO消息一旦确定,市场杀跌是必然,这是笔者对于破2100点的判断持坚持意见的主要依据。
如果5―6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率继续下降,那么此轮库存周期的被动补库存将大概率被证实,三季度或许将是债市拐点。
自2016年12月债市调整以来,除今年3月有一轮小幅配置行情以外,上半年整体处于熊市阶段。尽管3月末一些机构认为基于经济基本面的证伪预测、CPI和PPI的拐点即将到来、中美债券利差不断走扩等因素,二季度存在交易性机会,但4月、5月收益率不断创新高使得市场不得不重新寻找走势判断的辑。
不论是监管压力还是市场供给情绪,债券市场在任何历史、任何国家都离不开基本面的支撑,只是以GDP来判断基本面干扰因素过多,本文尝试以库存周期为基本面判断维度,对下半年债券市场走势做简要分析。
库存周期理论
库存周期的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提出来的,其依据是生产与消费的库存周期变动,一般库存周期(也称为基钦周期)为40个月。从欧美日(美国1992年后库存周期平均为36个月)的实际库存变动情况看,库存周期理论具有实践意义。此外,国外比较流行的还有康波周期、库兹涅茨周期和朱格拉周期,这几个周期由长到短各不相同,最长的康波周期平均60年,朱格拉周期也要8~10年,尽管很多学者验证了这些周期的科学性,但是鉴于我国可观测经济周期十分有限,因此库存周期更具有应用意义。
由于国内外经济运行背景及条件不同,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2002年以后的库存变动情况。
非常幸运的是,国外的库存周期理论在我国也符合类似特征,并且周期长度与40个月理论长度非常接近(见图1)。这一既往经验为后续分析提供了相对充实的支撑论据。
按照一般观点,库存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主动补库存、被动补库存、主动去库存、被动去库存。前两个阶段的特征是,库存在不断增加,但是需求却由增加转为减少;后两个阶段的特征是,库存在不断较少,但需求由减少转为增加。
库存周期与债市波动的关系
库存周期与债市波动存在何种关系,本文将通过图2来分析。由于库存周期观察数据为月度,而国债收益率曲线为日度,因此可以将国债收益率曲线进行月度平均,以便于与库存周期变动情况合并考察。
直观可见,除了2009年大规模投资扭曲了库存周期变动与国债收益率的走势关系外,其余时间二者基本都保持着较高的关联度。如果以往的相关并非巧合,那么在接下来半年或者一年内,库存周期与国债收益率仍将保持较高的相关性。
那么,如何知道本轮库存周期的所处阶段?也就是,当前库存周期是主动补库存阶段,还是被动补库存阶段?如果是主动补库存,那么意味着债券收益率还会继续上行;如果已经到了被动补库存阶段,那就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债市将迎来趋势性拐点。
为区分库存周期所处阶段,本文选取工业企业利润率作为观察指标(见图3)。在过去四个补库存周期中,2009年周期有特殊性不予考虑,其他三个周期中工业企业利润率都具有较好的先验性,可以较好地将主动补库存和被动补库存区分开来。在工业企业利润率上升阶段,可以视为需求增加阶段;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阶段,可视为库存虽然增加,但是库存周期已经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
对库存周期及债市走势的判断
对照当前情况,由图4可见,自2016年5月开始,工业企业库存一直在增加,一轮新的库存周期已经证实。到目前该周期已经延续了13个月,接近库存周期的中点。从工业企业利润率角度看,从2月开始,工业企业利润率一直在下降,预示着当前被动补库存的特征越发明显。而实际上,通常强经济周期里补库存时间会较长,弱经济周期里补库存时间会较短,时间大约为13~20个月。鉴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水平,可以判断当前处于弱经济周期,基于此,如果5―6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率继续下降,那么此轮库存周期的被动补库存将大概率被证实,因此三季度或许将是债市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