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学职业教育8篇

时间:2023-05-25 10:48: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职业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职业教育

篇1

1.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需求为重的理念。TAFE体系主要以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与变化,制定课程培训主体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设置需国家严格把控审批,国家制定有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行业组织能力标准,职业培养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基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提供的课程信息,兼顾就业市场信息的调查,确定主体框架和具体的培训的类、项和设置相应的课程,课程培训的项目主要遵循了市场的需求和方向并不断调整。澳大利亚TAFE课程,是以适应性课程为主。如,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在其50多个校区,课程设计有艺术类(Art):视觉艺术,珠宝设计,先修班,美发美容(Beauty);商业类(Busi-ness):商业,会计,财务,营销,管理,人事;英语课程类(ELI-COS):一般英语,商用英语,学术英语,专科桥梁课程;饭店管理类(Hospitality):餐饮,饭店管理;翻译及口译类;音乐;表演;舞蹈;旅游等800多门课程,每年有23,000名学生注册百种证书。澳大利亚TAFE课程设置多样化的正式与短期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来适应社会的各个行业的发展需求。

2.校企合作促进学生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澳大利亚TAFE校企合作,TAFE学院在行业的引领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为达到双赢的目的而进行的合作,提高了职业教育的产出效率,达到校企的双赢效应,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实践能力。目前,澳洲共有62所TAFE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为导向,大力开展职业教育。TAFE学院的教育理想和终极目标是“毕业即就业”“,帮助每个学生尽快找到工作”。重型机械、纺织、造纸、电子等工业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墨尔本,就业率几乎为100%。北区TAFE学院有3.6万名学生、6个分校、3个农场、与75个企业联合9个国家合作办学,提高职教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对51所TAFE校企合作原因调查统计:88.2%认为校企合作能带来额外经济收入,82.3%认为能保持教师与行业的联系,为教师提供学生实践培养机会,67.1%认为因为教育与企业的竞争带来了合作,为了更好的为学生就业的占57.6%,其他原因的占32.9%。可见自发的层面较多,认为合作是为互利共赢。如悉尼TAFE学院动物养护与管理采用与悉尼塔隆加动物园校企合作方式,学院根据专业培训包开发具体课程内容,考核标准与教学材料,对于培训包要求有教师和动物园培训主管共同执行,学员自己记录、分析培训过程,动物园培训主管对学员进行考评,在具体工作地点考核,达到要求的发资格证书。

3.师生互助合作,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突显能力本位的职教体系。“能力”将经济、学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连接起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职教发展的核心目标。注重在能力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运用和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13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悉尼学院市场营销主管ThomasDunlop到国际交流处和动漫与艺术设计系考察学生作品设计情况,学生在教师对动漫与艺术设计作品的题材把握能力、设计制作水平、设计理念、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的指导下,进行软件开发,企业也会派出监督人员进行全程的监督和协作、资料的提供等,教师能够做到在“学中教”学生,能够实现在“做中学”,真正在实践中掌握住职业技能。

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与借鉴作用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国际接轨。学习澳洲先进的职业办学理念,解放思想,促进职业教学改革。以企业和行业标准语需求为基础,设置合理实用的教学课程设置方案,增强课程开设的有效性。学习澳大利亚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进行创新改革尝试,以学生兴趣为先导,把知识变为问题,还原到实践中,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仿真教学法学习技术知识。

2.提升职业教师队伍建设。要培养掌握高技能的职业学生,首先需要一支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因此,在我国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较强职业技能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只有具有较丰富的技术经验,掌握企业的一线新技术信息和专业的技能,才能在实训课程中真正在技能上给学生以指导。

3.充分调动起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借助市场化机制,发动企业行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和教学中来,形成以市场和企业需要为标准的质量观,促使我国职业教育在功能和模式上出现质和量的变化,充分利用好我国的资源优势,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办好职业特色教学。在职业教育方面与国际先进地区合作交流,调动国内与国际合作企业参与到职业教学中,实现在职业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使职业教育见规模见实效。

篇2

【关键词】德国 职业教育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方法

崇尚技艺而不鄙薄职业教育是德国的社会风尚,德国以法律形式保障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稳步、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法》规定“就业者必须先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据统计,实际生活中,95%的就业者严守这一条法律规则。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各类型教育形式有企业的广泛参与和互动,考核中实施培训与考试分离。

一、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与特点

“双元制”,是德国首创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双元制是企业和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制度,是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这种模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近几年也被其他国家很多企业借鉴采用。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参加人员,必须经职业学校接受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的培训;还有经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即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

双元制教育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培训机构为学校和企业,学生兼具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培训的内容既有专业理论学习和还要进行技能培训,教师有两类,即理论授课教师和实训授课教师,使用理论和实训教材等。学生在企业内作为企业员工进行生产性劳动,完全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时间,超过学时间的1/4。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中的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都围绕职业实践活动逐层开展。

二、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德国职业双元制教育的本质,是向学生提供职业培训,但不仅仅是提供岗位培训,而是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拥有的职业能力。在职业教育中,除了基本的从业与社会能力外,更注重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能够觉得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跨职业的能力。德国职业双元制教育,不再局限于学生所在的某一工作岗位任务,而是更多地注重培训学生胜任其职业领域内的全部工作任务。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业务能力。此外,增加学生基础知识获取量,强化学生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作出坚实的铺垫。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培训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学习的技术具有较强的鲜明性与超前性。学生通过职业培训,拓宽了自己的知识技能面,能够在走出校门后凭借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增强自己在求职市场上的竞争力。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使得德国经济在战后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突破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只重视理论学习,所无法解决的瓶颈问题。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分别在企业和学校接受教育,由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共同承担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和普通知识,专业课程大约占60%,普通教育课程占 40%。德国职业教育的30%-40%课程,学生是在企业中学习的,在学校里学习的课程只占60%-70%。在学校与企业这不同的教学地点,不同的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与学习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三、德国职业教育亮点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双元制”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方面,推进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实行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学做一体,成效显著。良性循环更拉近职业教育与企业要求的距离。

如,已有50来年的历史的德国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属于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中较重要的院校。由于德国的工程师2/3,工业经济师1/2的都是该校培养,所以也深受德国工商界的欢迎,关键因素就是该校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该校有4年的学制,8个学期,每个学期都安排了实践学期,实践教学是在企业中进行的,实践的时间占整个学习过程的2/3。学生在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领域相关的企业与管理机构去实地工作,进行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其中德国“巴伐利亚州”“巴登符腾堡州”两大实践学期定做必修课程,教师的经验非常丰富,都是“双师型教授”,还从社会与企业中聘任大批经验丰富的专家与高工作为兼职教师,大型的企业为学生实践学习专门设有生产岗位与企业培训中心,为实践教学提供可靠的保障。已经具有一定理论的学生,经过上岗培训很快就能上岗工作,毕业前的学生,完全能“顶岗”工程师,不仅能熟练高标准的完成工作,还能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进行产品的开发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节省了成本还能巨大利润。

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水平的提高,企业对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行为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专业复合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需要量逐渐增大。德国独树一帜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的大批高质量的工人,实施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相结合,开创新双元制职业教育新的教学途径,促进了德国经济稳步发展,值得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熊燕.浅析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与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5).

篇3

目前,工厂企业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侧重于他们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加看重他们是否能直接胜任所要求的工作。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进行课程改革,由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来决定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其教学还是基于学校环境的,对学生的职场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要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工厂、企业的工作环境,直接胜任相应的工作,就应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考虑,对传统的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想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其职业目标紧密联系起来,而制定一个基于工作目标的学生培养计划,就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2 职业教育的学生培养计划内容

(1)与学生职业目标相关的学习目标;

(2)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时,能获得达到其职业目标所需的相关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

(3)对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这里的学习效果是要看通过实习后,学生向其职业目标靠近的程度。

学生培养计划应该说明全部基于学校的教学和基于工作现场的教学内容,并说明如何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在计划中要清楚地规定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先后顺序,以使学生通过现场实习后,能在所选择的职业领域中熟练地工作。另外,培养计划还应该包括对学生现场实习的指导、对向学生分配工作任务的现场指导教师的工作要求、现场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评估的指南等。

3 职业教育中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

3.1 确定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基于工作目标的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首先就要对学生的职业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说明,决定在所选择的职业领域中就业或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为了使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能满足工厂企业的要求,并向学生提供在劳务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工作技能,职业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就必须被每一个职业群的企业所识别和承认。

要确定满足工厂企业标准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可以采用工作分析的方法,即系统地收集、记录和分析企业员工在完成其工作任务时所采取的行动的相关信息,分析整个企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在建立技能标准的时候,必须深入地考虑到各种知识、技能和能力,考虑到各个技术层次的经验和工厂企业对被招聘学生的要求,特别是对工作技能方面的要求。在进行这一工作时,可以由一个专家小组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充分地讨论和分析,列出在这个职业中的工作任务清单以及所要求的技能。在所有的技能标准确定以后,专业带头人就可以设计总课程和相关教学方法。

3.2 排出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顺序

一个实用的学生培养计划,应使从学生比较简单的工作任务开始,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进步,最终完成学生职业目标内的所有工作。因此,工作任务的安排是相当重要的,对培养计划制定者来说,是非常费心思的工作,并且要求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工作任务应该以符合逻辑的顺序排列,保证上一个工作任务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是学习下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3.3 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就是设计用来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教室内的活动、教师的讲授以及在工作中的学习。一旦学习情境设计完成,课程就可以在学校教室和实验室、基于工作的学习现场、或两者相结合学习场地来完成。学习情境设计完成后,专业带头人和现场指导教师要在一起讨论,决定课程中的哪一节采用哪些学习情境、在哪一种学习场所中进行教学最为合适。可以说,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以传统教学和基于工作的学习现场互相补充的学习情境为特征的,而一个成功的学习情境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以及适当地将各个独立的学习场所串联起来。

3.4 设计工作现场培训计划

在前面的分析完成后,专业带头人和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就可以从已确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中导出工作现场学习的目标,并就这些目标与学生进行讨论。在以后的计划实施过程中,将由工作现场指导教师按照这些目标监督和指导学生。

3.5 确定学生要完成的任务

在培养计划中应该明确基于工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并对这些任务进行分析,在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结合培养计划进行讨论,找出在教室中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在工作现场完成的学习任务之间的区别。

3.6 相关的理论――职业拓展

在基于工作目标的培养计划中,除了注重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扩展学生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将从事的行业的各个方面的知识。

(2)教授在职业环境中有效工作所需的人际关系处理技能,使学生具有在团队中工作的能力、清楚的表达能力、正确地安排个人时间的能力等。

(3)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能力都应该写入学生培养计划中,并落实到基于学校学习的教学模块中。如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面地将这些技能都包括了进去,那么这种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过程就能使学生获得在任何职业生涯中都非常有用的综合理论和职业技能。

3.7 制定针对学生的评估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定是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部分,在培养计划中不但要说明学生将学习什么和在工作环境中要做什么,而且还必须提供一个记录表,用以记录学生完成了什么以及完成的效果如何。专业带头人和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必须能够考核和记录学生的相关理论和职业表现,以评定学生在工作现场取得的成绩;而且学校为了证明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记录学生的表现也是必需的。对学生的评估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掌握职业技能上取得的进步;

(2)工作态度和行为举止;

(3)学生个人的特点。

在很多情况下,评估是安排在学习情境中的,并且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和学生对评估过程都是很重要的。通常工作现场指导教师要完成对学生表现的书面评估报告,学生也要完成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估和对该学习情境的实用价值的评估。

教育培养计划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格式,但应该根据现场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所以,教育培养计划的修订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制定的教育培养计划经过专业带头人、现场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仔细讨论修改并获得学校批准后,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性文件,是学校教学和工作现场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评估学生向着教育和培训目标进步程度的指南。

篇4

客观上说,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基础都是比较差的,尤其是数学,有的是严重缺乏学习兴趣,有的是学不进去,对抽象知识认识不了,掌握不牢,和一些普通高中的学校的学生相比,数学的学习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积极性也是比较差的。

2培养现状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数学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难得“人心”,很多的同学抱怨数学枯燥无味,难以掌握,数学成绩大多数不太理想。随着学校的扩招,在初中阶段只要学习稍稍好的同学都已经进入了各级的普通高中学习,进入职业学校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成绩比较差的。但从目前的数学教育情况看,职业学习教育不管是学科的设置还是教师的教学,都还是那种传统的,守城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把重点放在数学的运算能力上,比如让学生记住很多很复杂的公式定理,用题海应对各类测试,造成老师应试教学,学生被动学习,两者甚至相互抵触,在调研的一所职业学校中,笔者发现有的老师只做了简单的教学,接着就得出一大段死记硬背的公式,公理,定理,最后加上一些习题的学习和计算,最后这样一节课就这样草草结束了,实事求是的说,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是常常采用的,但是在教学改革的今天,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需求,今天的老师如果仍然是不专心于教学的改革,那么造成的只能培养出现的学生死板,不能举一反三和触类旁动,这样的学生到社会上是不受欢迎的,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说白了就是数学思维模式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职业教育中,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3职业教育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策略

一要以人为本。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针对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研究还不够,其实就是要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说白了就是要以人为本。首当其冲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我们大多数学生,大多数正处于青春期,其实除了学习稍弱外,其他方面其实都是不差的,他们同样兴趣广泛、热爱求知,可塑性也都很强。所以我们数学老师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走出他们原有的思维定势,激发其主体求知欲望和意识,提升思维品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可以有效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就是要用以往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代替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二要设定科学教学目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主要场所,教师就是要用好课堂4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深入教学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设定老师的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得到自我提升,也可以让学生不断激励自己往更高层次探索学习,老师再教学之外,也可以教学一些启发学生思维的课题,让学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实现整个过程阶梯提升。三要创新教学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的新情况下,创新已成为新常态,比如情境教学就是当下教学中采取比较普遍的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生动、丰富、直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思考和发挥的创造精神,通过合作的学习方式突破自己的认知障碍,从而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牢固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4结束语

篇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法律教育;法律素养;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0-0071-02

教育是全面而系统的,单一的教学形态是无法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学生法律教育,是学生全面培养、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依托,是全面贯彻新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不过,从实际的教学形态来看,法律教育的地位和内容无法构成教学效力,其真正的教学价值无法彰显。据此, 就如何实现法律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是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品德、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基础。

一、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法律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法律教育彰显教育方针,构建了新形势下的教育培养目标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术培养,而更多地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以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为主线,形成新形势下的教育培养目标。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法律因素成为了学生走入社会、从事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储备知识。在法律教育之下,充分体现了当前的教育方针,以职业为导向、以全面培养为依托,形成的系统培养机制,有效地做到“培养学生技能、培养学生怎么做人、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等,这是现代教育优化的缩影和需求。

(二)法律教育凸显教育的全方位,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

法律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补充形式,以其切合实际需求的角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成分。学生处于个性、思想发展的关键期,其内在道德元素的须知,强调了法律教育补充教育形式的重要性,以规范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和思想,这对于学生面对社会环境、熟知社会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职业道德素养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重要性是等同于技术教育,是学生在全方面的素质培养下,更好、更有利的去适应社会、创新工作素。

(三)法律教育的良性促进作用,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依据

我国社会处于改革发展的转型期,学生如何审视和面对社会元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在法律教育的良性促进作用下,学生可以很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适应社会元素的变化、以符合当今人才素质的需求。社会在变化,人的思想意识也在转变,如何审视好社会变化、如何正确的自我引导,是学生通过法律教育所能有效实现的。据此,在法律教育的良性促进下,学生的成长更加的健康,对于预防学生犯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把法律教育兼容在德育教育之中

高等职业学校在法律教育的层面上,缺乏足够的重视,把法律教育兼容在德育教育之中,造成了法律教育的实质性缺失,无法形成其真正的教学效力。目前,学校的法律教育教材是德育教材的一个次要部分,没有形成相对系统而全面的加血体系,这就谈何构成教学效果了。我们要分清楚,道德人和法律人的区别,两者在本质上是存在差异的,而学校恰恰把两者等同兼容,造成了广义上的学校德育教育。所以,法律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进而造成本质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二)法律内容被孤立,法律素质置于素质教育内容之外

在谈及法律教育的同时,不得不说道法律素质这一概念,其是基于法律教育以形成自我行为的约束与规范,是一种内在的法律品性和特征。面对现在的法制社会,法律素质的需求已成为现代人立足长远发展,审视发展事业的重要内容。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法律教育内容被孤立,法律素质放置于素质教育之外,对于教学的目标和培养的机制,缺乏明确的说明和实践,造成了法律素质教育的实质性“空白”。所以,法律教育成为了表面式的教育,无法构成实质意义上的教育价值。

三、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法律教育的完善措施

加强学生法律教育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完善教育的进程中,要审视好已有的教学问题,以开拓新的教育形式和框架,进而够好地形成法律教育的效力。

(一)强化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专门课程建设的推进

法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是给予法律教育正确教育地位的前提。教育部门要认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审视好学校教育的缺失面。在足够的重视之下,可以稳固的推进专门的课程建设,把兼容的教学内容分化出来,以独立的联系性的教学关系,来进行全面的法律教育。

(二)健全素质教育理论,把法律素质教育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要逐渐地健全素质教育理论,要切实的跟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求,形成全面而有效地素质教育理论。在全面的素质教育理论中,要明确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形成法律教育在教学体系中的真正价值,当然,法律素质教育的健全发展,还要依托了教学体系的优化,把法律教育以独立而联系的内容模式,来形成有效地教学效力。

(三)强化学生法律基础的培养,以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

法律教育的开展不能“一竿子”的把其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这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法律教育更多地是(转上页)(接下页)强调学校的教学形式,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行为习惯,诸如:知法、守法等行为品性的养成,是法律教育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同时,在法律教育中,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法,进而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自觉的形成法律效力的意识。

四、结语

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已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关于如何构建全面的培养机制,是强化职业教育效力的关键内容。基于法律教育的教学形态,已成为德育的教育、职业教育等的重要内容支柱,其潜在的教育价值是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所需求的。据此,高等职业学校要审视当前存在的法律教育问题,以构建系统的教育体系,进而更好地迎合教育改革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龙屏风.高等职业院校法律教育实践性教学方法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2] 谢东鹰.浅论我国高等职业法律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1).

篇6

关键词:依赖心理;自主学习;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4-5860-02

在几年的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依赖心理一直给我很深的感受,这种依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老师的依赖:在课堂中遇到的任何一点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分析和解决,而是问老师。2)对课本的依赖:课本里面的东西掌握的很好,翻开课本看着书什么都可以完成,一旦脱离课本马上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3)缺乏创新精神:只会照搬课本和课堂中的例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1学习中的依赖心理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

1)学生在自习过程中,无所事事,当问到学生为什么不学习,学生的回答是老师没有留作业或者是作业已经做完了。

2)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完成的很好,但是只要稍一改变形式,学生马上会觉得这是一个新内容,很难正常完成。

3)除了课本之外,学生可能没有再看过任何和这门课程相关的书籍。

4)下课之后学生可能不做任何的预习和复习。

5)课堂上,当我们向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之后,发现学生在不停问老师,而问到的问题很显然的发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没有进行过一点思考。

2依赖心理产生的根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在家里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从小到大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的,缺乏自己锻炼的机会,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家里更多的是听从和问父母怎么办,久而久之就会磨灭自己的思想,遇到问题,更多的不是自我思考,而是向别人求助,如果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这种心理在学习中的表现就是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我解决,而是向他人求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学习方式的转变

依赖心理的产生还有一个根源就是学生在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中,都是学生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只学要听懂课堂讲授的,完成课后作业就可以。况且这些知识多是一些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要求较低。慢慢的就养成了学生对课堂和书本的依赖。而忽略了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3依赖心理在学习中的危害

其实我觉得在职业教育中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需要通过不断自主学习来巩固基本内容,丰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品。通过不断的动手实践,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中去,以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较强的依赖心理在学习中不仅会影响学生不能自主的掌握知识,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很直观的,只是跟着老师做了一个简单的模仿,并没有体会所学知识的实质。

4如何杜绝学生的依赖心理

1)引导学生转变角色

要让学生明白职业教育中学习的方法和以前学习中的不同。在以前的学习中,教学的主体是老师,老师在完成讲授后,把相关的内容做成练习,布置给学生。学生要听懂老师上课的内容,然后下课完成相应的家庭作业就可以。而现阶段的学习中,教学的主题更强调的是学生,学生不仅要上课听好课,并且还需要自主完成大量的练习,通过练习来归纳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课后还需要多看一些相关的书籍老巩固、补充自己所学的知识,要把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职业教育中的课程在表面上看起来要比初中是的课程轻松,但实质上要比初中的课程难度更大,它要求学生自主的完成大量的实践练习来理解、。还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专业书籍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但是学生过度的依赖心理造成了这两方面的欠缺。任何一门课程都只是掌握了最浅显的部分。

2)适度的拒绝学生

面对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适当的去拒绝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或者只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引导。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学生还是无法完成任务,则可以通过分析任务,讲解原理,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结果。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杜绝学生的依赖心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给予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课堂上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点名表扬、增加平时成绩或者利用教师机向其他学生展示其作品等手段对其进行表扬。并且我们可以鼓励这部分先完成的同学去帮助其他未完成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可以在学生中间起到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去影响学生。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上课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出几个和本节课相关的练习,让学生自己看书或者查阅相关资料来解答,完成练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通过长期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课堂中的很多内容也是没有唯一答案的,就像要完成一个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不同的程序员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写出的程序也是不一样的,但实现的功能是一致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不需要把每一个练习都给一个固定的答案,可以让学生针对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5)鼓励学生多看专业书籍

篇7

【关 键 词】职业教育;语文;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50-0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已成为职业教育应重点关注的课题。但是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肩负专业技能与文化知识的双重培养任务,以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在语文学科教育过程中,强化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以专业特征为出发点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既要求学生具有专业技能水平,也要求学生掌握更多文化知识,满足素质教育发展需求。有关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注意,并引导学生意识到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强化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必然联系,实现二者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应用文写作“产品、服务广告”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广告的定义、特征等,并让学生留意街边、媒体中的广告,摘录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广告内容,在课堂开展广泛交流;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制图、计算机等技术综合运用,设计一条自己喜欢的广告。通过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实践的过程,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文化知识,也了解到语文知识运用于专业的必要性,以此激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作为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既要了解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有序性、合理性,也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满足职业教育的根本需求,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中,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将对他们的专业技术、职业水平以及未来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考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尤其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职业教育需求相一致,发挥语文基础学科的重要作用。例如,通过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仿真法、角色模拟法等,可以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与领悟,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真正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师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时刻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提高学习效率。

以语文学习中的演讲为例,演讲涉及到学生综合性语言能力,也是养成学生良好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安排演讲时间,既让学生感到压力,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加强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自己的演讲内容、锻炼口才。但是个别职业院校的学生性格较为内向,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如果采取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将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演讲草稿的拟定,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在合作过程中,每名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学习其他学生的长处,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实现共同成长目标。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若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必须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合理设置详略得当、难以搭配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在课堂适当引入提问方法,给学生思维带来启发性,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长江之歌”这一诗歌单元时,解析诗歌的内容结构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适时将“长江之歌”这一歌曲引入课堂,并为学生演唱其中一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后,就争先恐后地唱起这首歌,课堂氛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求知欲望随之增强,此时趁热打铁地分析诗歌内容、诗歌结构等,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便于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四、发挥阅读与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较为关注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满足职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改变学生学习中的惰性。通过加强语文学科教育中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可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了解阅读的背景,不断丰富历史知识、社会知识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写作素材,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通过有益思考过程,提高阅读写作水平。通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丰富实践经验;另外,学生在进行写作过程中,应注意主动收集材料、积累丰富的感情,提高写作的目标性,强化能力水平。通过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拓宽知识面,通过有效的阅读和写作,不断完善自我。

五、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在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构建科学、完整、有效的课堂评价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推动学生不断发展、进步。通过教师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动力。因此,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收集信息,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知自己,加强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更好地把握知识。另外,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综合评价,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水平等,提高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

总之,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职业生涯开端。因此,语文学科服务于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更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步入社会,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月仙.以开放式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

[2]杨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谈语文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意义[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3).

[3]林芬.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1).

[4]魏存礼.试论现代职业教育中语文听说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7).

篇8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自学能力 培养

我从事职业教育已有二十多年,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当今社会知识和信息日新月异。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越来越多的知识技能是学生走出学校后通过自学来丰富自己的。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建自学的平台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自学平台。课堂教学要精讲多练,鼓励学生提问题谈见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独立性创造性的学习,教师只做引导,做导演,让学生唱主角。例如我在讲供电系统高压设备时,先用多媒体将高压隔离开关、熔断器、断路器的动作过程进行演播,播完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设备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学生讨论热烈,学习热情高涨,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引导。对于六氟化硫断路器、真空断路器,教材上内容较少,但生产现场使用得较多,我就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查技术资料搞调查研究。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该设备的原理、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这样学习事半倍功,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产现场的实践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提高了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拓宽自学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外的一切时间多方面多渠道地进行自学,拓宽自学的空间,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外进行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在课外进行,以自主学习为主。但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围绕重点难点,有计划有目标。预习并不是简单地看书,要积极思考,尽量理解。自己理解不了的,要做出标记,这样课堂听课,就会做到有的放矢。

2.成立自学小组。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自学小组。指定学习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规定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个人自学与集体互学相结合,不断总结交流自学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定期进行辅导,集中解决疑难问题。

3.开办第二课堂。对于接近生产实际,实用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要开办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以实习车间、实验室为主,以阅览室、图书馆为辅。学习内容主要是及时巩固完善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第二课堂内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4.定期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实践是学习的动力,实践是知识的源泉。通过参加生产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高了,积累了现场生产经验,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延长自学链条

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求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更新。这样就要求职业教育除了注重校内学生的自学以外,还要加强校外已毕业学生在岗自学情况的管理。学校要分类建立校外毕业学生的自学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自学情况和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时为他们提供服务,指导他们自学。同时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补充在校学生的学校内容,使职业教育的主旋律永远与时代前进的节拍相符合。

总之,要注重校内外学生的自学兴趣、自学习惯、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一直能自学自励,适应时代的新要求,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前进的道路上,踏着时代前进的节拍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路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田莉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尝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