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8篇

时间:2023-05-25 10:48: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亲子关系如何培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

篇1

亲子关系”是近些年才出现并被广泛讨论的词语,但它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对一种对家庭关系和睦相处模式的总结。虽然“亲子关系”早在成词之前就存在,但这一名词的提出,很好地为我们梳理、概括了家庭中最重要的一脉相处模式: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天然情感基础和后天生活方式。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定义所指的对象包括父母与子女双方,当亲子关系融洽和睦时,双方就是合作促进的关系;当亲子关系紧张疏离时,双方就是对立抗衡的关系。其中,对“亲子关系”的走向和模式起主导和控制作用的,是父母(赡养者)这一方。

当然,无论对哪一方而言,维系“亲子关系”的基础都是一样的,即父母与子女之间天然的亲情依恋和血缘纽带。父母作为成年人,早在孩子尚未懂事之前就掌握了表达亲情和关爱的主动权,让孩子在成长中了解、熟悉并适应。但每位父母爱的表现形式都各不相同,所以“亲子关系”有权威型(或专制型)、泛爱型、冲突型、民主型、漠视型、错位型等等不同的模式,所有的父母都在管教和关爱的“度”中拿捏衡量,一边寻找最适合的亲子关系,一边塑造孩子的性格、影响孩子的行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自由化,家庭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开明和轻松,所以我们更多提倡民主型亲子关系,既避免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过度干涉(权威型、冲突型)或缺乏管教(漠视型),又不至于在爱的名义下禁锢、扭曲孩子的心灵(泛爱型,错位型),而是在合理的范畴内让孩子自由发展、从父母对爱的主导变为孩子对爱的摸索,通过这样平等轻松的相处模式,使孩子自发感受爱与被爱,并学会在一定规范内成长。

生活中的实际情形远比理论复杂多变,在了解了“亲子关系”的相关概念后,我们不妨看看哪些方法可以增强亲子关系。

一起做义工

做义工是帮助孩子学会关爱、珍惜幸福的很好途径,和孩子一起做义工,可以使他在家长的带领和教导下,培养爱心、责任心和感恩之情,从客观的角度读懂并理解父母的爱。此外,孩子还可以通过做义工时的模仿和实践,学会如何关心、照顾身边的人,分担家庭中力所能及的事情,用行动给父母带来温暖和力量。但在做义工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以观察和学习为主,不要强求他独立完成力所不及的任务,以免伤害孩子或他人。

合练钢琴

不一定是钢琴,其它乐器也可以,其重点在于冲淡孩子被迫学习的逆反心理和练习过程中的枯燥单调。许多孩子都会把学习乐器当作一项孤军奋战的无聊事业,并将抵触的矛头指向父母,所以不妨试着和孩子一起练习钢琴或其它乐器,成为他学习中的伙伴,在孤独时给予动力,在困难时给以帮助,在错误时给予指导。只要多花一点心思,把乐器练习变成一项双赢的亲子活动,就能既培养了感情和默契,又促进了孩子的技艺发展。

让孩子办一份家庭报

这是一项有乐趣、有意义、操作起来并不困难的亲子活动,家长可以帮孩子整理并划分好版面主题,然后让他自己完善剩下的内容,如孩子眼中的爸爸妈妈、最近家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亲戚们有些什么故事等等,还可以把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或孩子的画作粘贴上去,组成一张内容丰富的家庭报。通过这样的亲子活动,可以使孩子常常回忆家中温馨美好的画面,巩固感情,给亲戚们传看这样一份报纸,还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亲子T恤

父母和子女穿一样的亲子T恤是一种昭示和姿态,在孩子看来,这代表了爸爸妈妈对他的肯定和关爱,给他带来难以形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但许多父母都会顾虑自己的形象,觉得和孩子穿上一样的衣服似乎有点滑稽。其实,现在很多童装品牌店都推出了亲子装,并不是大人孩子的衣服完全一样,可以是同一系列的不同款式,也可以是同一LOGO的不同颜色,甚至还有些亲子装体现在装饰物的细节上,如亲子手表、亲子围巾、亲子手套、亲子挂饰等等,既照顾了父母的社会形象,又满足了孩子的情感认可需要。

领一棵家庭小树

这也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项亲子活动,许多公园里就有专门的个人植树区,管理员可以为您在树上挂上个人或者家庭的牌号,使家人有共同的责任和目标,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感情,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植树对孩子来说具有一种象征性的意义,家庭是生命共同体,代表着成长的过程和希望,无论以孩子的名义还是以家庭的名义种下小树,都能够给他带来暗示:爸爸妈妈希望你如小树般健康茁壮地成长。

增强亲子关系的小窍门还有许多,如亲子瑜伽、亲子阅读、亲子储蓄、亲子保险、假日旅游、角色互换游戏等等,无论方法是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定位,了解个体和整体的相互关系,从家庭中获得温暖和力量,进而学会接受爱、表达爱、反馈爱,维系温馨默契、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38―01

亲子关系作为中学生三大社会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及家庭教育学家的重视。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相互的认识和理解,使成长中的孩子习得基本知识、技能、行为及价值观,促使其成功地发展各种社会人际关系。而不良的亲子关系则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例如品行障碍、精神错乱、自杀及犯罪倾向等。因此,探究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对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父母方面

1. 尊重孩子人格。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不仅爱子女,更应该尊重子女合理的要求,尊重其人格,满足其合理需要,这样子女才能真正爱父母,信任父母,尊重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相互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对孩子指导而不支配、自由而不放纵,孩子更容易感到安全、有自信心。

2. 重视有效沟通。作为父母,自己要学会跟孩子沟通,还要引导孩子跟自己沟通,这也是父母的责任。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助于父母观察子女的言行举止和情绪变化,分析他们的行为和内心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愿望。

3. 讲清道理,制订明确的行为标准。制订明确的行为标准是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家长在制订行为标准时应尽量使标准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充分考虑它的适宜性,不能超越孩子的接受范围。

二、学生方面

1. 学习一些青春期的心理卫生知识,认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已基本发育成熟,但心理发育恰好是处在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思维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常表现为过分的自我关注,不太关心别人,不善于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中学生把自己当作成人看待,而父母仍把子女当作小孩来管理,从而导致了亲子之间的冲突激化。为此,多了解一些自己在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助于中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减少亲子冲突。

2. 正确认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换位思考。亲子关系能让中学生体验到父母无私的爱和人间亲情,亲子关系是塑造和影响孩子个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中学生能够换位思考,孩子就更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能够理解父母的艰难。所以,不管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多么地难以接受,多么地不认同,作为子女,只要想想父母的出发点是为自己好,那么就更能理解父母,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3. 主动行动,促使父母改变不当做法。亲子之间发生冲突是正常现象,冲突本身未必不好,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冲突,主动与双亲沟通,表现出妥善解决的诚意,说明双方产生意见的原因和背景。在冲突中,要注意避免人身攻击或不适当的言词和行为。

4. 培养尊敬长辈的美德。尊敬长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做一个善于倾听父母的教导,乐于和父母沟通,体谅父母和为父母设想的儿女是中学生应尽的责任,亲子关系的双方都有义务使家庭充满和谐、幸福、宁静的气氛。只要中学生能摆正态度,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会妥善处理冲突的技巧,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氛围,顺利渡过所谓的“亲子关系危机期”,使中学生走向成熟。

三、学校方面

1. 开设家长学校,优化家长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双重的,既要“教W生”,又要“教家长”。家长学校主要应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能真正具有调动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性,还要向家长通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措施,建立双方的反馈机制。

2.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加强对亲子关系形成的指导。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对家长及其学生进行咨询与指导。咨询与辅导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亲子关系形成的指导,使亲子关系在形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能及时得到处理,从而使亲子关系的发展始终具有一种健康的态势。

篇3

虽然亲子关系的主体是父母和孩子,但由于孩子是未成年人,尚未形成完整的、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父母在亲子关系中,起着责无旁贷的主导作用。谈及健康亲子关系的培养,其实就是谈父母在亲子关系中的意识、态度和方法。

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家庭内部各种关系的状态往往被家长忽视,然而它又是形成健康亲子关系的基础。在孩子的生活环境当中,所有与孩子产生关联的家庭成员是否为孩子提供了和谐的、幸福的、温暖的家庭环境非常关键。可能很多年轻的父母还不了解,孩子结巴、脾气暴躁,甚至在少年时期就触犯法律都和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密切相关。在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他与同事、与朋友、与爱人相处的方式都受儿时耳濡目染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孩子虽然年龄小,社会经验不丰富,对事件的认知不及大人般全面深刻,但父母务必清晰地认识到,这不是孩子的缺点,而是孩子的特点。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应该高高在上,要尊重孩子,让孩子体会到大人对他的重视,进而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对孩子的尊重,体现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与孩子互动的时候,要用孩子喜欢的方式,留心孩子的感受并做出反应。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有些父母过度关注孩子,不关心自身的发展:要求孩子求知上进,自己则止步不前,不学习;要求孩子遵守规则,自己却可以为所欲为;要求孩子不可以撒谎、骂人,而自己则可以不受约束、出口成“脏”……这都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父母的“言”与“行”不一致,带给孩子的是混乱的价值观,父母和孩子之间便无法建立真正彼此信任的关系。

与孩子积极互动

父母要与孩子积极互动,多和孩子交流,多陪伴孩子。除了平时生活上言语的交流,父母可以和孩子共读绘本、听孩子的表达、指导孩子表达、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及陪伴,不是简单的在一起,父母要有意识地创造性地设计安排一些活动。如果孩子已经上幼儿园,幼儿园举行的一些亲子活动,比如亲子运动会,父母无论如何都要抽出时间积极参与。在与孩子共处的时候,发现孩子的擅长和不足,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父母要掌握好技巧

培养健康亲子关系,父母需要注意有一些小技巧。比如,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别把自己当“法官”,只做评判和说教,要学会做“律师”,充分剖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去想,和孩子一块面对、一块探讨,改善和解决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别总是做“裁判”,一定要学会做“啦啦队”,给孩子鼓励、给孩子力量。

篇4

亲子关系大学生辅导员师生关系童年是孩子塑造人格,健全身心的黄金时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成长与个人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将让孩子受益一生。大学则是学生由未成年人过渡到成年人,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关键阶段,辅导员是大学生进入大学这个人生新阶段后的第一位老师,同时也是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对象之一,对学生大学生涯的指导和职业发展上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

除了作用上的相似性,家长对孩子所承担的责任,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也存在相似性,他们都肩负着既要管理又要教育的双重任务。本文将从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来分析独立学院辅导员应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人的一生有4个重要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最值得珍惜的人的关系,即亲密关系;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譬如友谊与事业;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一个人若想拥有和谐的人生,那么这4个关系都需要做到和谐。但是,亲密关系是第一关。

亲子关系,是一个人最初建立的亲密关系,是人格形成的基石,和谐的亲子关系对与一个人的心灵成长,乃至生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若能与孩子建立一个和谐的关系,帮助孩子通过做自己,从而自由而安全地得到最大程度的成长,将为孩子建立一个和谐的内心,也有利于他与外在世界建立和谐的关系,如果亲子关系充满冲突,那么孩子的内心和外部世界也会存在冲突。

众所周知,中国的家庭在亲子关系中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溺爱。溺爱表面上是对孩子的重视与关爱,实际上是对孩子真实感受的视而不见,也剥夺了孩子实现自我的权利。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做过决定的人,不会懂得什么是责任,也不会勇于追求,这种培育显然是失败的。

另一个容易步入的误区就是管教上“动用权力”。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不打不成才”,这充分显示出中国上一辈家长在子女管制教面的权力意识。他们认为,在家里父母作为成年人,他们就是权威,他们说的话,制定的规则,子女必须听从遵守,甚至通过暴力来树立威信。然而,在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中,家长只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建议和命令孩子的行为和选择,或者直接包办孩子应该自己处理的事务,放任孩子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不利于今后平等地建立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师生关系的特点

初入大学的新生对于什么是大学,大学学什么,大学怎么学等基本问题缺乏理性的认识,即便通过影视文学作品或者其他渠道有所听闻,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上,他们就如同新生的婴儿,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角色有着十足的好奇,在这个探索与适应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与观念,将影响学生对整个大学阶段的选择,而大学阶段的行为养成又将对其毕业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高校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一个孩子的家长,要通过对学生各个阶段的教育和管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全面的发展,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独立学院是21世纪出现的新的高等教育主体,作为处于探索阶段的独立学院,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学校的声誉和社会评价,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何稳定办学、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取得办学成果是校方最为重视的环节,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也以此为依照。所以,独立学院辅导员与学生的存在着教育、管理、服务三重关系,这三者的比重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比例,否则师生关系就会出现失衡与异化,对于双方都是不利的。

具体到实践中,独立学院里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过度依赖辅导员,习惯由辅导员解决问题;第二,学生遭遇挫折将责任推卸给辅导员,不能主动承担责任;第三,辅导员简单的将学生看做被管理者,没有给予学生应有的自主选择权。

三、独立学院辅导员师生关系建立的建议

正如亲子关系中家长最需要避免出现的问题就是包办孩子应该自己处理的事务,放任孩子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以粗暴的方式控制孩子的自由,那么对于大学生而言,不论他本身的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如何,他首先需要的是靠自己去感知大学,如果被动地被剥夺了这样一个过程,他不会认为是自己在上大学,也不会去探究自己上大学的意义和目的,那么辅导员、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就成为了单方面的教导与教授,而不是双方互动的教学关系。因此,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学生初进校起,辅导员就应树立学生独立解决的问题的意识,避免保姆式的服务,否则学生就如同被溺爱的孩子,丧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责任感。

第二,要通过摔打教育与信任教育,教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非因为害怕学生无法胜任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始终采用帮带的方式扶着学生走过大学四年,这对于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危害等同于在童年阶段被父母娇惯的孩子,面对毕业后更多的困难和危机,他们将无所适从。

第三,在管理中切忌以权利压制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其《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在的父母与孩子、教师与学生普遍缺乏沟通。事实上,学生在遇到问题、情绪出现困扰时,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答案,一个指令,而是能了解自己、关怀和包容自己的师长与知心朋友。

第四,作为学校的决策者与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学校制度,明确岗位分工,强化辅导员作为教师的教育职能,减少不必要的后勤服务工作,为辅导员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更多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篇5

【关键词】心理;亲子关系;影响

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了名的”。这与儿童的早期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幼教工作的几年中,我对幼儿家庭教育做了初浅的调查和研究,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家长、孩子和教育者的重视。

一、父母自身因素

(一)作为亲子关系中的一个方面,父母自身的素质必定影响亲子关系,这是显而易见的

父母自身的因素包括父母的性格、文化程度、观念意识、身体状况、家庭传统、夫妻关系、道德品行等等。其中观念意识、文化程度、个性品质的影响尤为深刻。

(1)父母的观念意识中的儿童观、教育观是否正确对亲子关系影响很大。因为父母对儿童的基本看法决定了他们对子女的态度以及对父母角色的理解,当父母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时,他们会尝试着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因材施教,相反,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出来的,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就会去控制孩子,要求孩子一切都要服从自己,这样势必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孩子做出的与家长想象的相反。

(2)父母的文化程度也会影响亲子关系,一般来说,父母文化程度高,就比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富有时代气息,对孩子比较民主,能注意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容易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文化程度低,会较多的沿用传统的经验来教育孩子,对孩子要求高但缺乏方法,甚至个别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忽略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3)父母的性格特征各有不同,有的父母热情、开朗、民主、富有爱心,有的父母内向、专制、暴躁。不同的性格不仅会影响到父母与他人的人际交往也同时会影响到子女的关系。一般来说,热情、有爱心的父母容易与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专制暴躁的父母不易于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父母要适当的、有意义的注意自己的性格方面的缺陷,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子女,这就是所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二)父母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协调亲子关系能力强的学前儿童家长,会给孩子时间、空间上的自由,注意亲子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孩子有自己做主处理事情的自由。如在家中为孩子开辟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小天地,一些专门存放孩子的东西,放什么、如何放,有孩子自己做主,这样就可以避免亲子之间阴囊东西存放整理引发的冲突,也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坚定性、责任性。

(三)母亲的人格魅力对孩子的影响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由母亲承当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的模式下,这个命题不无道理。一个家庭,哪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

母亲的形象至始至终都会影响每一个人的人生,也许很多人不会认真地思考和承认这个问题,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不能否认的真理!一个人从小到大,只要他(她)的母亲伴随着他们的成长里程,母亲的一切,包括母亲的形象;母亲的做人原则;母亲的思想......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始终影响他们的孩子,那些孩子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1.坚强的母亲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不会怯懦

在人们的一些思维里都是把女人当作柔弱的代表,似乎只有男人才能配得上“坚强”二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地遇到困难,能够不惧艰难困苦,一直坚持下去的往往就是那些看起来比较软弱的女人,她们甚至在有些方面比男人显的还要坚强的执著。

2.善良的母亲让孩子懂得悲天悯人

人类社会最可怕的就是行为的残酷和精神的冷漠,可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很多人好像无法躲避这两种悲惨的现实。虽然有时候这两种状况是一种“不可抗力”造成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人为的现象铸就的,那就是一些人从小就没有一个善良的母亲,从此他们的人格受到严重的扭曲。“悲天悯人”的情怀虽然有后天的修养与教育形成,但是它仍然是来源于孩子母亲的善良根基。

3.冷静镇定的母亲使孩子学会坚韧不拔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或者是有形宣传影像中,我们大多是情况下看到的是遇到灾难时候的母亲,不是嚎啕大哭就是绝望的想到自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在如今人们难以形容的场面上,一个母亲的镇定和冷静足以让人终生不能忘记。

4.有修养的母亲会铸就孩子的品质

母亲尊老爱幼,孩子自然就会上行下效;母亲节俭有度,孩子自然就会拒绝奢华;母亲彬彬有礼,孩子自然就会谦虚不傲……。

二、子女方面的因素

人之初,性本善。子女在幼小时,决定亲子关系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父母一方,随着子女的长大,他们的价值观、品德行为、文化修养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渐渐增大。有的子女思想境界高、人品好、知书答礼、对父母格外尊敬、处处能为父母着想、关心父母、努力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正如《孝亲敬老歌》中唱到的,“从小懂得孝父母,长大报国好儿郎” ,这样的子女在家庭中一定会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家庭和睦,生活愉快,更会使社会和谐。

而有些子女走上岗位有了经济来源后,认为不再需要靠父母了,就反过来视父母为包袱,产生厌恶的情绪,大大伤害了亲子情感,这与“羊跪乳,鸦反哺”有着鲜明的对照,这是我们社会所不允许的。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传统文化背景和时代风尚。传统文化背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亲子关系,传统习惯和思想观念通过上一代传输下来,不可避免的影响着亲子关系,比如传统的亲子关系是子女要服从家长的控制。我国的亲子关系更偏重于家长要有权威和子女要听话,西方国家的亲子关系更强调彼此的义务和责任。这是不同文化传统背景造成的。

社会的风尚也能影响着亲子关系,社会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会渗透到家庭里的亲子关系中,比如“以人为本,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潮的掀起,会改变以成人为中心的亲子关系,子女不再是父母的附属品,儿童获得人格上的平等地位,父母不能随意的打骂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子女身上,父母应该给子女更多的尊重、宽容,亲子关系中父母权威的方式、性质都会有所改变,亲子交流的形式也会与过去有所不同。

常言说:“宁静益智,和谐益智”,生活在宁静,和谐的环境中的孩子智商较高,而这种环境多数有家长所营造的,家庭和睦,气氛融洽,充满亲情之爱的家庭,孩子绝大多数是健康成长的;夫妻反目,争吵不休,孩子享受不到母爱和父爱,这种恶劣的家庭环境,致使孩子心情压抑、孤独,生长激素减少,使孩子早早的讨厌家庭,厌恶学习,对什么都没兴趣,甚至对父母都非常反感。

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促进良性发展的措施

在家庭教育的诸要素中,亲子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为了形成健康的亲子关系,父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2)信任与尊重孩子。

(3)重视亲子关系,学会倾听。

篇6

关键词: 亲子关系 亲子冲突 表现 原因 解决策略

亲子关系原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这里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互动所构成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亲子冲突。亲子冲突是指亲子双方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既体现了双方目标的不一致,同时双方也知觉到了这种不一致,并且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表现出来。亲子冲突已成为“最令家长困扰”的影响现代亲子关系的因素。

一、亲子关系冲突存在的表现

(一)亲子之间接触不足,沟通困难。

随着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许多家长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致使他们无暇顾及甚至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指导,亲子间互动频率较低。有的家长只是在饭桌上或睡觉前,甚至等到孩子出现问题时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已成为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

(二)亲子间互动内容单一。

当代父母由于受功利主义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只重视子女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学习与学习成绩成为父母在家中和孩子谈论最多的内容,而且父母是一遍遍地唠叨和说教。由于“话不投机”,子女与父母之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情感障碍和理解不足。

(三)亲子间“不打不成才”的互动方式。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贯崇尚“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等教子思想。当代中国的父母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少父母认为既然是教育,就必须采取训导的方式。然而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收不到正面的教育效果,还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

二、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

现代亲子关系除了受社会政策、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父母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及子女本身的因素影响。

(一)社会因素。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种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亲子关系的社会环境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使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强化,这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孩子正确的角色认知,使其难以接受父母的正面教育,从而导致亲子冲突的产生。

其次,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日益增强。许多父母不顾及子女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人客观条件,一味地按照自己的高期望模式来塑造子女。因而子女在承受学校方面巨大压力的同时还必须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当子女不堪忍受来自父母的压力时,便会导致不良亲子关系的产生。

最后,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使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持“唯分数为重”和“智力至上”的观念。父母过度关注子女的学业与子女追求多样性发展之间存在矛盾,致使不少家庭有着程度不等的亲子冲突。

(二)父母因素。

父母的文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亲子关系的质量。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就越可能主动去摄取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他们更容易反省自己的教养方式,比较关注营造和睦的家庭关系,使孩子在欢乐、关爱、民主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而文化水平低的父母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很少注意到家庭氛围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在教育子女时简单粗暴或一味地强调自我的意愿,不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愿望。因而亲子之间在沟通上就会出现障碍,亲子关系也就会出现问题。

同时由于受传统的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现实问题的影响,许多父母的教育观念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问题。如很多父母仍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奉行统治意志,不允许孩子有异于自己的思想;还有许多父母只注重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不顾及子女多样化发展的需要。错误的亲子观致使父母主观地认为“为了孩子好”、“关心孩子”,而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却不理解、不接受,因此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三)子女因素。

亲子关系是一种双方互动的关系,因此作为亲子关系的另一方――子女,对亲子关系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首先,子女本身特定的气质特征可能会导致父母采取相应的教养方式。比如子女的消极行为特征会增加父母在培养子女方面的压力和紧张,进而使父母产生较多的抑郁等消极情绪,这种心理状态持续的时间长就会导致父母采取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从而影响融洽亲子关系的形成。

其次,青少年在进入青春期后逆反心理增强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独立性和封闭性,自主意识开始觉醒,和父母在协商与解决问题时变得更加独断。但父母却很难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孩子心理的巨大变化,他们常因子女背离自己的意愿而感到懊悔和焦躁,仍习惯于以监护者的命令态度与子女交往,有的甚至会出现以强制手段压制子女意愿的行为。这必然会引起亲子关系的紧张,产生不同的亲子冲突。

三、亲子冲突的解决策略

(一)建立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应有意识地放弃权威的方式,改以理喻的方式,即施之以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导子女,对孩子爱而不溺、严而不苛,关心但不干涉。不论孩子年龄的大小,父母都应以独立个体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父母要相信孩子有处理问题及分析判断的能力,如此孩子才有机会学习独立自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在家庭教育中注入情感因素。

父母要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对孩子施以理智的爱。要有稳定的自制力,当发现孩子做错事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静的心态与孩子交谈。父母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与孩子不断进行互动,倾听孩子说话,鼓励并让孩子表达他的看法与意愿。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孩子的想法,并希望孩子能体谅父母的苦心,以此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三)树立完整的父母意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在对子女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父母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关注子女青春期发生的变化,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培养教育子女,避免与子女发生冲突。父母还应关注营造和睦的家庭关系,使孩子在欢乐、关爱、民主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四)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念。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表明,父母对子女的口头教导效果远不如身体力行。而塑造孩子价值观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以身作则,以“共同参与的问题解决”方式,和孩子讨论出他们的价值观。“父母与孩子一同成长”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条件之一,应当成为家庭教育的新观念。

(五)教育内容多样化,重视对孩子心理素质及个性特长的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品质等全面发展的人”。孩子的发展应该是多样性的,父母不应把子女的成长简单地理解为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子女生理的、心理的、道德的健康发展。应注重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训练,避免对孩子成绩的高期望值给孩子的沉重的心理压力,以及其所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情感障碍和理解不足,并重视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以此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云峰,冯维.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J].中国特殊教.2006.73,(7):79-82.

[2]吴念阳,张东昀.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4,(4):802-816.

篇7

    在孩子的叛逆期里,很多过去看上去不错的“亲子关系”好像一下子出了问题。为了改变孩子,父母从批评、斥责、吵闹到无可奈何、焦虑不安。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从改变自身开始,重新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

    要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首先父母要明确,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满足虚荣心的一个物品,或者延续父母意志的复制品;其次要明白培养的唯一方式就是引发孩子自身的成长力,让他有意识地自己去成长,而不是让他为了父母或者别的什么去成长。

    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中,有“三条高压线”和“两个陷阱”是家长应该特别注意的。“三条高压线”分别是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坏性地批评和强迫,它们会极大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意识,破坏亲子关系。“两个陷阱”是“有条件的爱”和“输不起的心态”。

    千万不要用物质奖励去激发孩子做某件事的动力,这是交易而不是爱,在这种条件下,你无论做什么,孩子都不会感受到你的爱,他不会感激你,他认为这是有条件的交换。调查数据显示,仍然有23%的家长保有此种心态,他们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

    “输不起的心态”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不信任孩子,想知道孩子的所有事情,甚至希望时刻监视孩子,知道他(她)的一举一动,这会让孩子非常反感,破坏你们之间的信任和关系。现场调查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家长表示关于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想知道,这说明,至少近一半的家长都可能陷入了“输不起的心态”这个陷阱中。

    “八个工具”助你建立正面亲子关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人,具体说起来,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糜仁海说:“其中,孩子有了前三种人格,就一定不会出问题,会健康地成长,如果他还具备后面的人格,他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要想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正面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如何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糜仁海介绍了“八个工具”: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制定规则和批评。“只要家长能够用好这些工具,就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每个父母都会说自己的是爱孩子的,但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你们的爱呢?“做好听、说、看、做这四个方面,运用好‘爱’这个工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糜仁海说,“要像听领导说话一样听孩子说话;有话要直接和孩子说,永远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不要人前教子;要充满爱意地看孩子,不盯着孩子的成绩单;为孩子所做的事情要适度恰当,不要过多和过少。”

    表扬是一个使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工具,但是近三分一的家长却认为表扬会让孩子骄傲,“只要表扬的方式得当,就能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包括表扬孩子的优点和即时表扬,具体步骤是:陈述事实,确认值得表扬的原因,表达高兴的心情和期望他(她)继续保持的愿望,最后还要有身体接触,比如拥抱一下孩子、拍拍肩膀和拉起孩子的手等等。”

    无论在孩子失败还是成功的时候,父母都应该多鼓励孩子,给孩子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再接再厉的信心。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怎么做或者具备什么品质,那么当发现孩子某次这样做了,父母就要大声地说出来加以确认,这会让孩子记忆深刻,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形成好的习惯。父母要多和孩子轻松地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做某件事情的原因,真正地去理解孩子。父母要尽可能和孩子呆在一起,只有在一起,父母才能知道孩子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才能和他们交流,让彼此更多了解和信任。制定规则时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自己同意的规则,他才能遵守,才有用。发现孩子犯错后给予批评时,应该就事论事,陈述事实并指出后果,注意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表达正面的希望。

    只盯成绩单会破坏亲子关系

    家长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单。“如果你只盯着成绩单,就会忽略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成长,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也会破坏你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从调查数据看,超过三分一的家长表示,自己的情绪跟着孩子的成绩走。

篇8

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我校申报成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并成立了德阳市级课题《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组,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重点研究指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式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为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又在于家长与孩子能否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我们课题组侧重对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进行培训,主要形式是开展“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目前已经举办三期30次培训,参训家长普遍反映获益匪浅,与孩子的沟通效果及亲子关系得到很大改善。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植入新观念,营建新关系

父母与孩子沟通乏力甚至无效,孩子对父母不尊敬、不孝顺的现象多数是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比较陈腐和落后,如“打是亲,骂是爱,孩子不打不成器”,“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有权威”,“孩子的成绩是父母的脸面”,“好父母就是把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 殊不知这些观念往往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会削弱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严重伤害亲子关系。

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给家长植入与孩子和谐相处的新观念,如“提升父母亲子沟通能力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用沟通滋养心灵,让真爱完善人格”;“孩子生来就具备无限的潜能”;“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别拿想象当标准要求孩子”;“温暖来自父母的尊重与关心”……这些新观念让家长改变自己的同时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

如一位参加过“父母效能训练营”的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以前我奉行的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居高临下,觉得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去做,不然的话就是一顿训斥。但这样往往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自从参加了‘父母效能训练营’后,我学习到如何用孩子的心去看整个世界,如何了解孩子并鼓励他。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换位思考,处处为孩子着想。孩子也开始体谅、尊重我们,现在我们父母与孩子都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彼此。”

二、培训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体验

目前很多家长也能意识到教育理念与方法的重要性,也在通过学习一些有关书籍或听讲座等途径来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但不少家长感觉零散而混杂的理念与方法常令自己困惑,在应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感觉所学的理念与方法很难执行到位而半途而废。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营”采用系统主题讲座与体验式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练习—反思—分享的过程来提高父母亲子沟通能力与家庭教育水平,父母感觉这一培训模式很有实效。

如一位参训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培训中,老师通过以阅读、讲课、讨论、自由参与角色扮演等方式对我们进行教学,让我们试着用学到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和孩子交流。通过边学习边运用,我发现孩子的话渐渐多了,自信心增强了,学校里发生的大事、小事都乐于说给我听了,还有他的感受和评价。让我知道他平时在想些什么,对各种事物的看法等,使我及时掌握了他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对他进行引导和提醒。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不仅需要老师的教诲,孩子自身的努力,更加需要我们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正确引导。通过学习让我学会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沟通方式,在获得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进步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成长。”

三、重视孩子的主体作用,促进亲子双向互动

父母是成熟的个体,是教育者、监护人,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在亲子关系中负有重要责任,起主导作用。调适、建设良好亲子关系,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然而,孩子的主体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亲子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亲子双方的各种态度和行为有着相互的影响。

我校除了对父母开办“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课程,还对学生举办“搭建心的桥梁”等活动课与讲座,让学生懂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促使学生反省自己在处理父母关系时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帮助学生改善与父母交往的方式、方法,增进对亲情的感受和体验,促进亲子关系。学生在讲座反馈中写道:

“我明白了应该与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当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承担自己的一半责任,这样才是积极、正确的态度。” “我们要经常与父母沟通,有时要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思考、理解父母,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要培养自觉性,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忧。”“我们在与父母交流时,应注重自己的态度,使自己的语气较为平缓,不要过激,要和父母将心比心,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父母意见交换。”

为了进一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我们还邀请参训父母偕同孩子一起参加以“心心相映,携手共进”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通过“蒙眼认亲”、“ 心有灵犀一点通”、“假如时光倒流”、“暴风骤雨我抵挡”等一系列需由家长与孩子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互相支持、努力配合,达到最高的默契,从而理解对方所思所为,增进双方深层了解。家长与孩子普遍反映亲子沟通方式得以改善,心的距离得以拉近,亲子关系进一步密切。

四、指导家庭教育个案,推动家教良性发展

我们除了对家长和孩子通过培训、讲座、团体活动等方式进行亲子沟通指导,还对个别有需求的父母和孩子进行个案指导。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发现,不少带着孩子来咨询的父母最初认为孩子出现问题只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想请老师劝导孩子或给父母支招改变孩子。有时候主动前来求助的孩子也以为问题只是自己的,但我们在咨询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往往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与方式,源于亲子沟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在指导孩子的同时与家长联系,分析孩子问题的由来,或请家长前来参与咨询,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方式,从根源上改善孩子的问题。

如有一个女生,因为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不佳等问题成绩下滑很快,还经常因纠结于与同学的矛盾而情绪烦乱、睡眠困难。女生向老师求助,老师了解到其母亲对孩子期望较高,认为孩子纠结于同学矛盾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可理喻,多次训导却无效。孩子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与孩子有沟通和交流,母亲期望父亲能够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导中,但父亲总说:“孩子有你管就行了。”对此,老师先劝导其母亲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然后指导其多倾听孩子的诉说而少评判和教导,并与其父亲取得联系,建议他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孩子的父母听取了老师的建议。据孩子的反馈,现在母亲能常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父亲也常与孩子电话联系,倾听孩子诉说烦恼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孩子觉得从父亲那里得到很多启发,现在能够比较平和地看待与同学的矛盾,情绪和睡眠都好了很多,成绩也逐步提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