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0:48: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信息化发展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人类迈向信息化时代的脚步逐渐加快,使得信息元素无处不在,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教育管理作为整个教育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能够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提高其信息化水平,对于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文中主要涉及了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及对策。
一、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1.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
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是影响教育效率的重要因素。由于缺少完善的管理标准,导致各级教育部门在建设信息系统的时候,忽略了使用性,各级系统不能够有效衔接,既影响了办公效率,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由此可见,只有完善了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才能够使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2.管理信息化程度比较低
当前教育管理信息化主要的问题就是信息化的整体程度不高。虽然在许多管理工作中都实现了电子化,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却没能够实现智能化。在许多工作中,还需要大量的人工,例如在数据的统计过程中,都是需要人工来完成,管理人员仍然要从事大量的机械性的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质量和水平。
3.教育管理数据不够科学
教育管理信息化中管理数据并不仅仅是采集数据,而是要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决策,有效提高教育的质量。当前,许多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数据库建设都不够完善,对于管理数据也主要以采集为主,缺少专业的统计和分析,没有重视数据中包含的重要知识。这样就不能够帮助教育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
另外,教育管理数据还存有数学信息分享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信息闭塞,无法实现共享,会影响育系统的建立。不同教育系统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就无法建立权威性强的教育决策。要研究教学策略,需要浏览多个结构不同的数据,进入不同的教育系统,这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二、有效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1.加强数据管理,提高教育决策科学性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实现信息化改革与发展,并取得了较大成效。在教育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各个学校都积累了较多的学生信息数据。教育技术的列新,使智能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信息数据去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跟踪管理。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管理学生,并且得到更多数据,做好数据管理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或者云计算技术,加强各类数据的整合。
利用已有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挖掘出教育规范,并将其应用到教育决策的制定中去。做好数据管理工作,明确数据信息的重点,发现信息数据中的潜在关联,给教育决策者提供教育规划制定的依据。只有做好信息数据管理,才能让教育决策者打破经验主义的束缚,更好地规划教育发展的未来。
2.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就是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从而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迈进。在过去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工作者利用手工操作的方法计划与管理学生的信息,而今天,则可以利用计算机以及数据管理软件收集与整理数据。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各类教育数据会在计算机软件中得到自动处理,从而有效保证信息化的水平。通过提高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能够有效节约管理的成本。同时还能避免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管理漏洞,使人能够从机械性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使其在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充分发挥管理者的创造作用,有效保证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
3.加强对教育的监控管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加强对于教育的监控管理,能够保证构建高效的管理模式,保障其运行通畅。这就需要建立包含各级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体系,检测教育基础设施的准备情况,检测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有效解决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还能够有效保证教育危机的出现,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热点问题,实现高效的教育管理。加强对教育的监控管理,可以把教育设备与网络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网络的帮助,对于各种教学管理活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教学管理效率最大化的目标,从根本上保证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综上所述,提高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各种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帮助作用,使科学技术能够有效结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根据教育实践发展的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会逐渐提高,为教育教学更好地保驾护航。
一、发展现状
目前,许昌市按照“政府引导,需求拉动,突出重点,统筹协同”的原则,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融合,在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农业数据库和许昌农业信息网建设以及信息化在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数据库
许昌市以许昌农业信息网为平台,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数据库。截至目前,许昌农业信息网开通20个主栏目,99个二级子栏目,数据库5万条,浏览量60万人次。实现了国家、省、市及各县(市、区)农业信息网以及30个其他相关网站的链接。2016年全市共各类农业信息(包括自采自编信息)1904条。
(二)积极拓展传播农业技术和涉农政策信息的渠道
一是开通了12316“三农”公益热线。据统计,该热线每月的电话咨询量达1000个,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及回答有关涉农政策1500个。2016年,该热线共接到咨询电话13500个,解决技术等问题27000个。二是整合了“农信通”短信系统。该系统每月发送农业类短信20条,2016年共发送信息256条,有近5万人得到了农业技术、农产品价格、农资价格及实时信息服务。三是和许昌广播电台合办《金色田园》栏目,专家通过广播直接回答农民提问的有关问题。2016年,专家通过该栏目共回答技术类问题600个,解决了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四是积极组织许昌市农业专家与河南省农业厅及河南省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搞好互动合作,解答各类技术咨询,不断提升专家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农民群众的满意率达100%。五是组织人员收集编报《农业信息简报》,介绍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以及专家解读、农业动态等,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六是农业专家在许昌市农业信息中心随时接受农民、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上门咨询。
(三)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中的示范作用
一是长葛众品被认定为农业部首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我们的积极争取和河南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众品食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首批40家“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之一。二是支持河南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了蔬菜安全生产与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为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升许昌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许昌市农业信息中心帮助天和公司建成了“蔬菜安全生产与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该系统在蔬菜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追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市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2017年该系统正在进行“追溯系统”的升级,线路和软件以及总控室和电视墙信息显示屏正在规划准备建设中。建成后,通过安装的“温室娃娃”信息化系统,可以随时测出大棚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露点以及二氧化碳浓度,便于温室作物管理,及时掌握蔬菜管理和生长情况;同时,实现了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通过质量追溯系统生成的二维码,销售者、消费者、质量监管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终端,方便快捷地查阅该批蔬菜生产的地块、品种、种植日期、生产管理人员、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质量检测结果等相关信息,让广大消费者吃到管理标准、营养丰富、质量安全的蔬菜。三是在部分农技推广区域站建成了作物长势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许昌市农业信息中心在长葛市石象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了作物长势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在该区域河南豫粮集团流转土地的万亩方内设5个监控基站点,在有网络的情况下,能实时监测基站点所覆盖的区域内的作物长势、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各个类型的传感器可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降雨量等农业参数信息,获取农作物实时的生长环境信息,所有基站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动态显示和分析处理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的方式通过网络终端机显示给用户,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作物远程诊断和农业调度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许昌市农业信息化工作在河南省处于前列,但由于受农村基层设施、农民综合素质及农业产业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农业信息化工作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出现了农业信息网络设施不健全,缺少专业化的高素质信息服务人才,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等问题。017年第4期(上)
三、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全市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1%,农村地区每百户的电脑拥有量仅为2.7台。这说明许昌市广大农村地区信息通信设施严重匮乏,互联网通信条件较差。同时,农村地区线路设施的缺乏以及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给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带来了困难。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不懂计算机,更不会操作计算机,信息化意识相当淡薄。此外,由于农村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较差,农村地区通信线路、设施质量存在问题,信息传输稳定性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发改、工信等部门的支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争取财政资金投入规模。同时,要鼓励引导电信运营商、IT企业、工商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农业信息化建设,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人才培训
许昌市农业系统中人员总量少,能够专门从事农村信息化服务的高素质人才更少。同时,全市农业人才的分布呈现出“头重脚轻”的情况,基层农业信息化人才更为匮乏。要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分级分批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人才的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一是加大对农村基层信息员的培养力度,使信息员队伍延伸到村,延伸到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对全市12316农业专家队伍,要登记造册,加强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的技术带动作用,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三)加强财政补贴,加大宣传力度,激发正常的信息需求
目前,许昌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信息化的应用积极性还不是很高。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农业的产业化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然产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在规模小时,以满足自己需要时就不可能或不必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因为采用信息技术需要一定的投入,这对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益不高的农业生产者来说,不可能在信息方面有大的投入。因此,政府要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以激发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等宣传平台,宣传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信息意识,大力宣传展示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助农惠农的新成果,推广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在全市形成学习信息技术、重视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手段引导并支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浓厚氛围。
(四)成立许昌市农业信息化发展领导小组
成立许昌市农业信息化发展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发展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部门联席协商制度,健全发展农业信息化的长效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规划。建立“资源整合,协作共享”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机制,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公益+市场”的农业信息服务机制,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四、展望
在未来的几年里,许昌市将建立起以物联网应用系统为核心,以信息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信息传输服务网络为载体,以精准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应急指挥为重点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探索上下畅通、反应敏捷、服务全面的农业信息化服务。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物联网技术,加速传统农业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
(一)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强化农业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及开发利用,完善农业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12316“三农”热线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农信通短信平台建设,为全市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便捷、高效率、高质量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完善许昌农业信息网建设,不断调整网站结构及栏目以适应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其发展成集农业新闻、农技推广、市场行情、政策法规、农业数据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力争将许昌农业信息网打造成为全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核心平台。
(二)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引导一批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业生产操作进行智能监控,提高农业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利用信息技术在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重点支持河南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健全升级“天和蔬菜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鼓励、扶持长葛瑞之源农业有限公司、襄城县众生源农业有限公司、河南金卡特有限公司等开展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逐步在全市建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农业信息化示范应用基地。
(三)加强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近几年来,为了有力推动农业的发展,我国加快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与进步,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但是,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
从目前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地方已经意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着手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对于具体如何加快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以及其发展所必需的支撑体系还是缺乏全面和准确地认识,甚至有的地方的领导们认为信息化建设无非就是用用电脑、做个网页等基本层面,还有的领导认为虽然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很重要,但是现在实施还为时尚早,作用不显著。因此,无论是在政策的支持,还是在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上,都明显不足,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区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
1.2网站的集中度不均衡现象显著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网站都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主要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很少甚至可以说是尚且没有真正深入到基层农业的第一线,这样就严重制约着其积极效用的发挥,难以真正实现促进农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1.3网络信息重复现象严重,实用性不强
目前,网站建设情况较为良好的基本都是较为有影响的国家级网站,而一些地方性的、基层性的网站的建设水平尚且不高,甚至存在网站不同,而内容却颇为相似的现象,这样就无法真正立足于当地的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也很难服务于当地的农民,指导农民的生产,实用性不强。
1.4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手段落后
当前,农业的信息化采集标准化程度不高,尚且没有完整、健全的采集指标体系,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所以采集的方法也不够科学、合理,采集点没有代表性,覆盖性不足,对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对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各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规范,导致信息的准确性与权威性不足。与此同时,对于信息的处理手段也较为落后,由于很多地方没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依然在延用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这样不仅仅影响了运行的效率,同时也无法保证信息的使用价值。
2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分析
加快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极为广泛,内容也很多。为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2.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提高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列入当地信息化建设和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加大力度,抓紧抓好。
2.2尽快完成各涉农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
要想切实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要尽快完成各相关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近些年来,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县级政府,不少部分都相继建立了与农业或农村相关的服务网站或者是信息服务平台,虽然做法是可取的,但是由于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为此,要尽快完成资源的整合,切实为农村和农民提供实用性较强的服务,有效避免对方的不合理干预和影响摊牌,为充分发挥地方已有网络系统和网络资源的积极效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2.3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在走访过程中,很多农民都感慨,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需要更多地了解种什么品种,如何实现高产栽培,如何销售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已经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只是目前所发挥的作用还颇为有限而已。为此,相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各项支农资金中,设立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增加投入,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初期,可先在农业大省或某些主产区试行。
3结语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发展 现状分析 策略探讨
引言
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办公体制的进步与发展,依托网络的迅速普及、计算机的普遍运用等条件,会计信息化也随之快速发展,但我国信息化办公体制引入中国时间较短,目前正处于交汇磨合时期,在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局限性及其不足,而这些局限性及不足的存在,在限制信息化体制作用的全面发挥时,也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消极作用,从长远来看,更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下面,笔者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企业针对从事会计专业人员,应时展要求,而为其量身定做的工作模式,会计信息化以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为依托,旨在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相呼应,促进我国会计管理像专业化、规范化转变,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但也不可避免的在发展过程中暴漏出其不足之处。
(一)会计化人才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素质亟待提高
在当前中国,我国培育的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实际上无法完全适应,无论是在能力还是职业道德素质方面都与企业的发展要求具有一定差距。而且,以往会计人员的录用门槛很低,所录选人员,大多文化素质较低、眼界狭窄,受制于其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力不从心。专业素质不达标的会计人员,无法适应会计化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得心应手的处理应付,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
(二)会计化体制不成熟,缺乏系统理论支持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信息化办公的探索时期,缺乏对会计信息化的深入探讨研究,没有对该体制进行全面分析,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进而无法对具体的实践活动进行相关指导,会计化体制的不完备,难免在工作中容易造成工作漏洞,从而损害公司的经济利益。
(三)内部机制缺乏监控,弄虚作假现象频繁
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在有效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隐患,在先前阶段的会计工作中,纸质材料对账目的整合统计,可以有效防止账目作假,杜绝非法修改,从而为账目准确、明晰提供了条件,但信息化在会计行业的引用,账目等材料在电脑中的存档,极易受到更改和替换,这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制作假账目获取不义之财的途径;另一方面,会计化初级阶段,需要各种盖章手续,而不同的印章分别被不同的工作人员掌握,这就有效预防了私自盖印章导致的严重后果,而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授权模式,口令授权模式很容易获取财务掌控权限,不良后果显而易见。
二、我国会计化发展策略探讨
虽然,我国会计化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引用,显然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进步应运而生,但受制于社会现实、基本国情等因素,在会计信息化引进后的实践中产生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才会更好的有侧重的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不利因素对会计信息化体制发展的限制。
(一)提高录用门槛,增强技能培训
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录用门槛太低,将会录用一些专业素质较低的人从事本行业的工作,那势必会对这个部门、这个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企业有必要适度提高人才录用门槛,提高所录用会计人员的质量。在确定录用人员之后,要定期加强对录用人员的培训,定期考察录用人员的表现,对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督促加以改正,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
(二)提高自身技能,增强责任意识
这一点着重强调会计人员要提高自身修养,要增强自身专业素质,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保持一颗不断上进、积极进取的心,增强法律道德意识,用法律法规严格约束自身行为,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产生。提高自身修养,加强道德文化修养,不仅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下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为了勇敢担负自身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三)完善制度建设,健全会计化体制
企业要加快办公软件的研发,增强财务软件的规范性和透明化,国家要配合企业发展需求,制定相关立法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相关法律制约限制员工的不法行为,同时,要完善财务软件的应用,以随意更改信息这个常见问题为例,要健全文件修改检查机制,一旦有过修改痕迹就可以被检测出来,这就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随意修改文件信息现象的发生,增强了对员工的约束力。
结语
会计信息化在现代企业内部的引用,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体制的改革,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但要重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影响,寻求问题的产生根源,着重解决其存在的诸多不足,并试图将该体制予以完善。笔者以对会计信息化的社会调研为基础,在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化体制的发展现状着手,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希望被相关人员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合理的吸收、采纳,逐步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管理体制,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昔武,纪纲.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6年第3期上半月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
从社会环境来说,现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以金融为中心,金融市场是否安稳的发展对于经济和国民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而金融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最具高风险的投资,同时又兼具高收益的特征,因此吸引许多人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这对于证券公司如何做好内部审计是一个难题。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享受着各种各样便利的资源,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能否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对于促进审计的信息化发展也是一大挑战。所以,我们就从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和信息化等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一、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国内的证券行业无疑是信息技术应用最充分的行业之一,证券公司的信息化程度特别高,其中内部审计信息化对防范和化解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方面,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内部审计就是其中一道重要的防线。证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自营业务亏损的市场风险、操作失误带来的操作风险、交易对方不履行与公司的合约而带来的信用风险、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而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对公司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可以防范和化解风险,加强内部控制,保障证券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在证券公司整体信息化的新时期,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具有强烈的现实必要性。
二、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管理观念上出现偏差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许多传统的行业改变思维,在狭路逢生中获得新生。因此,越来越多的经理人重视IT产业的发展,推出许多战略性的计划。对于证券行业也不例外。企业负责人把大多的精力投身于各项业务的发展与创新,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出现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审计业务的内容、数据繁杂,缺乏整体的统筹等问题。在审计系统软件的建设中,由于受到物质方面的局限,只能通过现有的软件,甚至是手工进行工作,跟不上IT技术的迅速发展的步伐,在原地停滞不前。
(二)在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立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当今信息化发展如此之快,内部审计协会对于证券行业的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发展还没有出台一份正式的审计规范。就目前而言,内部审计信息化还没有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从公司的组织管理层方面来说,虽然企业管理人员拥有发展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想法,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难题,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他们对此的做法更多的是建设口号,虽然喊得热血沸腾,但是,一旦落实在具体的事件上,就不见有任何有效的举措。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还存在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是目前人才市场上缺乏综合型的人才,不仅需要兼具审计知识同时还要对计算机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人才难题始终是制约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公司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可能还会出现新的审计风险。数据对于证券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数据的保密性是证券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一个发展的弊端就是会面临信息安全性的问题。如何在企业内部审计的过程中,维护证券业务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是阻碍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一道把门关。
三、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现状
(一)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
证券公司十分的重视信息化的发展,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证券行业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实践中,利用计算机领域云计算、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新的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与证券公司的业务情况相结合,由传统的“电子化”模式转化为“信息化”的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证券公司的业务数据难题。证券公司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建立了证券的客户交易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等多个实用的软件系统,实现了证券企业运转各个环节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风险的发生。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普及率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宽。在医疗、娱乐、体育等事业的建设上应用十分的广泛。在财经应用方面,会计逐渐改变传统的记账方式,开始了信息化的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发展、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也渐渐由单一的单机记账方式转向网络系统的管理,各项业务的开展也通过网络展开,逐渐朝无纸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国家也在不断的推广和支持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一些如电力、保险等行业开始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试点,以宁夏电力公司的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来说,内部审计发展依托于中电普华信息公司开发的一体化审计的综合管理系统和审计作业两个大的平台,通过审计软件的应用,更加科学的进行内部审计的编制,提高现代审计的工作效率。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电力公司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建设出现了雏形,一体化审计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组建和完善了财务的收支网络,还加强了金融机构、税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是重视内部审计的办公环境,提升了硬件设备的配置。为了推动信息化的发展,配备了配置较高的电脑设备,提高办公的效率。还有一方面是在对审计软件系统的开发上有了进展,审计的作业辅助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系统的应用和企业EPR相配合,推动了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李金华作为一个审计长,他曾经在不同场合的重要演讲上,多次强调了“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审计系统一场深刻的革命,是未来审计的主要手段,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不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我们将失去审计资格”。我们可以深刻的认识的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首先需要与企业资源计划(EPR,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协调一致。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证券公司的发展走向了智能化,包括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elec⁃tronicdataprocessingsystem),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supportsys⁃tem)信息资源管理(IRM,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等多个系统的应用。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与企业的应用系统高度协同,实现数据采集、交换的无阻碍性,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证券业务发生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更好的实现数据的分类和筛选,形成一个有用的信息,这就急需借助于新兴的IT技术的发展。将利用IT技术实现审计数据的采集、记录和审核的一体化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证券公司审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将先进技术真正的运用到审计工作中,会大大的提高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在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唯有观念的不断更新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做一个真正的前行者。转变审计办公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审计技术和模式的创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在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改造传统的审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内部审计的转型,推动内部审计的现代化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显然已经不是对传统的审计业务的简单扩展,信息技术如今已经成为企业最具有价值的一项资产。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不仅要重视,更要落实基础实施到位。
参考文献:
[1]焦学文.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J].审计&理财,2014,05:44-46
[2]汪军.国内外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与趋势比较[J].职业圈,2007,06:12-13
[3]吴旭芳.我国证券公司的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研究[N].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05:37-38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浙江庆元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成为推动当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1-2]。庆元县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在软硬件建设、资金投入、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和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仍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对庆元县农业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庆元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是农业信息化体系基本完善。庆元县农业局设立科教信息中心,明确了职能和职责,确定了专业人员。全县20个乡镇均成立了农业技术服务站,发展农村信息员345人,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社)、种养大户近1 000户。形成了以农村信息员、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为一体的农业信息体系。二是信息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以县农业信息网为主导,依托浙江农民信箱、浙江万村联网等服务平台,形成了电话有专线(农技110、12316)、手机有短信(专家短信)、报纸有专版的良好局面。三是信息系统应用逐步加快。近几年,庆元县充分利用浙江农民信箱、浙江万村联网等平台,进行农产品买卖信息公开、农情调度、病虫害预警等。应用和推广测土配方、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系统。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体系尚不健全,信息服务不完善
从总体上来看,庆元县已建立了专门的职能科室和信息服务网站,但农业信息规范化水平仍然较低[3]。农业信息网在内容上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于农业的信息太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领导决策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
2.2农村信息服务不到位
在许多乡镇政府甚至村委会,虽然都挂有“农协”、“科技学校”或“村阅览室”的牌子,但大都形同虚设,无法提供有效服务。直接服务于农业第一线的植保站、农技站等服务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资金实力弱,服务功能不健全,有的植保站、农技站只是销售农药的“小卖部”,无法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农业技术咨询和服务[4-5]。
2.3农民文化程度制约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已习惯于按政府指令安排生产和经营,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自觉性较差。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缺少必要的上网设备,如农村的电话装机率、微机装备率、计算机基本知识普及率、联网率、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等都很低。因此,农业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待于政府的资金投入和信息消费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
2.4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缺乏
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人才,能为农产品经销商及时准确的提供农产品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等。而由于对农业信息网络专业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不完善,使得目前庆元县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缺乏[3]。
3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加速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在原来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网络的农业技术体系,传播推广实用技术,普及农业知识。要大力挖掘资源,把农业信息视野扩展到农业相关的各个领域,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以充实现有的数据库内容,充实农业信息资源,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需求[3]。应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健全多元投入机制、融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资金投入为主体,高校、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要大力开发适合农村需要、贴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新业务,不断满足农村不同层次对信息通信和网络的需要。
3.2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重视农业信息网络人才
采取政府投入和农民自主建设相结合,根据不同信息需求确定相应建设水平,尽快完成由市县乡村的信息网络基础硬件建设。切实解决从乡级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如在乡镇成立信息中心或信息室,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价值的信息,然后以快捷的形式编辑、整理好信息,通过村里的专兼职信息员,将信息传递到村,定期或不定期由信息员把收到的信息张贴在村里的信息栏,农民可随时查阅、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实施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农业信息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目前农业信息人才相对缺乏,直接制约了现阶段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在积极发展农业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强化农业信息化培训,完善农业信息化人才管理机制[4-5]。
4参考文献
[1] 闵文江,陈保华,侯亮.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J].农业图书学报情刊,2006(4),38.
[2] 冷崇总.农业信息化与增加农民收入[J].中国经济问题,2002(4):32-37.
[3] 谷春梅.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信息化与网络建设,2006(12):53-54.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孤岛,信息规划,IT黑洞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校园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革新。我院为满足学校发展和示范校的建设的要求,正逐步推进学校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每个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信息化的建设,现就学院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 学院信息化的现状
近几年来,学院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门户网站的使用、教学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
这几年学院大量购置了计算机,基本上实现的每位教师拥有一台办公用机。建成了校园网络,校园网在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的实现了全覆盖,为信息化的实施提供了基本的网络通道,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的环境。
(二)学院教学信息化的实施正在稳步推进。
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此学院为每个系配置了适量的多媒体教室,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要求教师学习计算机技术,组织培训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这些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信息化人才素质要求,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软的环境。
二. 存在的问题
组织信息化的目标是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针对这个目标,学院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总体规划,效果不明显
1、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目前,虽然有了网络中心,由于没有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很多部门仍各自为政。独立的应用系统虽然能解决部门内部的某些业务需求,由于缺少统一应用平台,信息孤岛现象日益严重。校内各部门的管理和数据资源类型各异,来源不一,导致大多数可共享的数据重复不标准(学生信息),使得管理维护的成本过高。信息化建设在学院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对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项目性的工作层面,这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开展和推进。
2.基础建设没有考虑信息化建设问题
这几年学校在基础建设上,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很新建的楼房没有网络基础设施或者没办法使用。等到用时考虑,使的网络基础的建设投入成本加大,网络综合布线的建设最佳的时期和最少成本是在跟楼房一起建设,只需要基本的材料成本费用。有些网络基础刚建好由于缺乏长远考虑,又不得不重新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增加了学校的投资成本。
(二)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学院信息化建设相对国家、企业信息化要明显滞后,投入较少,近几年来,学校的基础建设突飞猛进,但对信息化的投入相对于基础建设明显不成比例。同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的管理和思维方式始终无法切实的将信息化作为教学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了已有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严重制约学院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重硬件,轻软件
学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对硬件设施建设上投入力度比较大,而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软件比较疲软。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网络利用率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在信息化建设时都是铺路、建网、购买机器,对于应用关注较少。硬件环境建设好后,发现没有软件支持,建成的网络只是一个上互联网的一个平台,没有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而软件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认识不清,盲目的追求,以此作为衡量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指标,而忽视了信息资源在教学及学生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切实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信息化人才短缺,信息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更新快,只有信息资源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才能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学院中信息化管理人才少,目前学院中专门的人员配置基本都是兼职没有相关的待遇,主要从事是日常网络和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同时,教师的信息素质也亟待提高,虽然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素质,但业务部门的计算机水平要加强,目前还有部分教师和业务部门还不能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使得大量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教学成果,是因为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由于没有很好的普及资源利用技术,很多教师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掌握不了新的信息资源使用方法,导致了利用率低。
三. 对策与方法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有相应的规律。组织的信息化建设也有其固有的规律。一个组织的信息化管理包括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组织、信息化实施和信息评价四大环节。
(一)制定信息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依据与指导性文件文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信息化成功和健康地发展,必须制定好信息规划,学院的信息规划是学院整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该为完成学院整体目标而服务。学院的信息规划包括学院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和学院的信息资源规划。
1.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为信息化建设指明方面
学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制定3~5年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并在信息化过程中自下而下地贯彻。在充分分析学院外部环境和内部基础上,明确信息化战略目标的作用,制订信息化的愿景和使命,设计信息化技术架构,确定标准,落实信息化项目优先级和实施保障。信息化战略规划给组织的信息化指明的方向,使信息化建设有目标。信息化战略规划书是信息化建设指导性文件,也是信息化项目立项的依据。
2.制定信息化资源规划,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实质
信息资源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在正确的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信息资源管理标准、信息系统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是开发集成、网络化的信息资源系统的基础。信息化资源规划解决信息化要“干什么”的问题,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质内容,也是信息化建设最终完成的任务。
(二)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是信息化建设的有利保证。
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高技术、高渗透、高投入、变化更新快等特点。信息化管理与运作其实也一个系统工程。在信息化规划确定后,信息化活动如何组织实施是信息化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许多信息化的案例指出:建立稳定领导有力的信息化管理专门机构是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信息化是一个复杂微妙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方方面面的利益因素。不同的利益群体间的矛盾需要调和、最终调动各个积极因素促成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管理组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组织机构是随着信息化规划的目标和信息建设的进程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而进行调整。信息化的初期,局部(业务部门)引入信息系统,让各部门意识到信息化带来的效益,随着信息化意识的加强,重点转向信息系统的整合和业务流程优化。再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工作转向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从信息管理上升到知识管理。在整个过程中学院结合自身已有的信息化基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信息化建设根据具体情况调配资源。初期借助外力加强宣传,培养信息化建设人才;中期发动业务部门参与信息化建设,配合业务部门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以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
(三)健全信息化评价体系,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评价是信息化管理与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信息化管理反馈控制。信息化评价是对信息化过程及其各环节的投入产出效果所进行的调查和分析。其实质就是绩效考核。建立合理的信息化评价体系,促进学院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强化信息化项目管理消除“IT投资黑洞”;有助于构建组织IT管控体系适应国家政策法规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学院进行信息化建设。应根据学院的已有信息资源、实际情况制定学院的确实可行信息化规划不要流于形式,这是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信息化组织与实施方面,领导高度重视并成立相应的信息化组织机构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点,是信息化实施的保障。建立合理的信息化的评估是对信息化建设的管控。职业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用追求大而全的系统,找到一套适用的信息化系统就可以提升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学院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持。
参考文献
[1]武刚,信息化管理与运作,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伏秋平,《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信息化论坛》,2006(11):11
1997年,在云南省民委、安徽合肥智能研究所的大力扶持下,农业信息技术开始在电脑农业DET专家系统推广上应用。2002年,与荷兰政府合作开展FCCD项目,促进了南涧农业信息化发展。2003年,省内率先开通电脑农业网站,实现农业科技上网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大大促成了以茶叶为主的产品外销。2004年,开通南涧农业信息网站,加大农业信息宣传工作。2005年,开发了电脑农业“南涧县土壤海拔查询系统”等。2006年,开展“一站通”业务。2007年,建成数字乡村网站;被农业部确定为县级网络建设示范型农业信息化示范单位。2008年,开展“农业新时空”业务;实施责任政府四项制度网站建设。2009年,改版升级南涧农业信息网;与中国移动合作“农政通”项目;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网站建设。2010年,批准实施农业部“三电合一”、云南省“金农工程”等信息化项目。2011年,实施云南省“三农通”涉农信息中国移动手机短信服务和农业协同办公平台。2012年,开展12316农业公益服务热线。2013年,实施政府电子政务专网专线综合办公平台等。
2取得的成效
2.1管理机构的建立
健全领导机构。1998年建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局、民宗局、科技局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南涧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领导小组;2007年成立南涧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下设独立办公室,具体工作由农业局牵头组织和实施;2011年成立南涧县农业局信息中心,核事业编制3人;同时,对相关信息化工作机构和人员进行了整合。
2.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制订了《南涧县农业宣传信息考评奖励办法》、《机房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信息安全责任制度》、《移动存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将责任明确到人、工作细化到人、量化考核落实到人。通过具体措施将农业信息的采编发、后台维护、网络安全、信息设备管理等纳入年度考核,保证了信息化工作正常运转。
2.3办公条件改善
一是实现了互联网办公,县农业局与中国电信租用10M光纤,下属11家单位全部开通上网业务,通过互联网开展信息工作;组建本单位局域网,实现打印和文件共享。二是加强基础建设,硬件不断充实和更新,建成简易机房1间,服务器3台、路由交接设备8套、电脑104台套等,推荐安装正版操作系统及软件。三是实现信息专职人员可以异地无线办公,县农业局机关实现人均配置1套台式电脑、每个股室1台打印机、1台照相机等,极大地方便了信息工作的开展。
2.4工作经费落实
至2012年底,各级财政和项目专项经费累计投入383.14万元,其中,电脑农业专项经费271万元,“数字乡村”工程投入86.14万元,农业信息网等综合投入26万元。
3主要做法
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争取经费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工作。通过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农业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南涧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措施,我县每年将农业信息化建设内容,纳入年度农业工作任务进行考核,与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设备维护更新、人员培训等相关工作统筹纳入财政预算;并且,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3.2完善机构,强化培训,整合资源
完善和稳定工作机构,抓好人员培训,加强经验交流与合作。南涧农业信息化工作由县农业局长挂帅,县级信息中心有专职3人、兼职2人,局属各单位兼职1~3人,每乡镇有专兼职1人以上,县级每年以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为主,乡镇以培养和稳定工作人员为主。近年来,先后选派44名骨干人员参加省州举办的技术培训班学习,县级组织13期培训班,学员400多人次,现有专兼职信息员20多人。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业务熟悉,勤奋敬业的信息骨干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覆盖全县的农业信息工作队伍。工作中,结合电脑农业、数字乡村、三电合一、金农工程、三农通涉农短信服务、12316农业公益服务热线建设等,整合了农业信息化的办公硬件、人员配置,有效减少了信息化建设的重复投入,节约资源和提高了工作效率。
3.3突出重点,为民着想,创新服务
网站建设管理和配套服务是当前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方式之一,我县本着明确网站平台上移,服务点下延,建设内容不拘形式,力求实效的整体思路,先后建设了南涧农业信息网、数字乡村网、电脑农业网等。围绕农民如何增收这条主线,将“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展网站的服务面。一是加强在百度、新浪、谷歌等知名网站的宣传,提高网站影响力和点击率;2012年共网站农业信息732条、图片590张、附件18个,农网累计访问量142万多次,独立IP访问量78万多次,获年度全省县级综合排名第22位。在专家系统、电脑农业、科技信息、自然资源、农副产品、民族事务、招商引资、数据查询、工作快讯等栏目上进行了对内对外宣传,大大促成了农产品外销,特别是茶叶产品的网络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服务效果。二是设立乡镇信息服务场所,免费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无偿接待群众上网查询农业资料、产品信息,不仅满足群众需求,还提高了农民素质、更新了观念,同时通过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把信息入户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任务,以激励机制推进信息化工作。三是与茶厂、协会、经纪人等合作,辅助农业发展,开展资源交流和宣传等,农副产品信息每周更新1期,利用网络宣传农业工作每年80条以上,向农民提供咨询120次以上。通过网站建设,从中也找到了一条符合南涧农业生产发展的推广模式,农业网络工作在逐渐形成,农业技术人员在电脑上进行信息获取,政府和农民群众沟通,网上推广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存在的问题
南涧农业信息化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应用水平整体上还不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对农业信息的需求,也不适应农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节奏;部分领导存在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技术人员不足不够稳定,广大农民上网有困难,农业信息服务方式和范围有限。
4.2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