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文化举例分析8篇

时间:2023-05-24 08:52: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文化举例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文化举例分析

篇1

自从我受聘企业家持续成长和资源对接平台――『智和汇智和企业家教练中心总教练以来,我就着力研究企业间资源对接的方法论。首先,我对企业的资源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企业的资源就是一切可以被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资源的总和。物质类资源包含人员能力、资金流、优势产品、供应链、生产设备、技术基础、销售渠道和区位优势等7种资源。能量资源包含企业文化、品牌、经营历史、行业地位、治理结构、利益机制、专利策略和人脉关系等8种资源。信息资源包括电子商务、企业APP、微信(微博)公众号、OA系统、CRM系统、ERP系统、数据库和培训规划等8种资源。大多数企业在资源对接时习惯性地伸手向别人要,殊不知如果每家企业没有好好盘点自家3大类23种资源的优劣,怎么能够对接上资源呢?所以构建一套“企业资源盘点与评估“的系统工具就有必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如今,『智和汇智和教练们正携带“汇友企业资源盘点与评估“工具逐家盘点企业资源的输入和输出的状况。首先,我们树立了『智和汇资源对接的理念:连接胜于拥有!当我们手心向上,需要别人资源支持之前,要学会手心向下。有舍才有得,你有哪些资源是可以支持到其它汇友的?

如何盘点企业物质类资源呢?我们用下面7组问题进行盘点

请问贵公司业务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如果贵公司现金流是可以输出的资源的话,你希望以什么样的合作方式给别人带来帮助?如果过去有这方面的经验,是如何做到的呢?

请问贵公司产品中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它独到的卖点是什么?什么样的合作方式能让输出与输入方创造双赢的局面呢?

供应链是企业通过对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请问贵公司供应链上哪个环节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请问贵公司生产设备或者产能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请问贵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到用户的流通环节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区位优势即企业所在地区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劳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要素。请问贵公司区位优势中哪个要素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如何盘点企业能量类资源呢?我们用下面8组问题进行盘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要素。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请问贵公司企业文化中哪个要素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品牌代表了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请问贵公司品牌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企业发展史中往往会沉淀许多经营者的智慧和经验。请问贵公司经营历史中的经验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行业地位是企业市场份额、利润水平、赢利能力和价格领导等综合实力的排名表现。请问贵公司行业地位中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依照拟人化原则,一个企业如同一个人,全体股东投资成立有限公司形式的企业法人,董事会是企业的“大脑”,总经理是企业的“心脏”,总经理辖制的各部门是企业的“五脏六腑及肢体器官”,监事会是企业的“免疫力系统”,公司治理结构则是企业的“神经系统”

请问贵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中有哪些经验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利益机制是指能让组织成员“追求快乐、逃离痛苦”的游戏规则的统称。企业利益机制一般包括有企业效益机制、企业分配机制和企业激励机制等。请问贵公司利益机制制定中有哪些经验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专利策略是企业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及其种种方便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并充分利用专利情报信息,研究分析竞争对手状况,推进专利技术开发、控制独占市场;为取得专利竞争优势,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总体性谋划。请问贵公司专利策略有哪些经验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人脉关系,指以自己为中心单位,向散射的人际利益关系网络。 请问贵公司主要人物人脉关系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如何盘点企业信息类资源呢?我们用下面8组问题进行盘点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请问贵公司电子商务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企业APP是结合了通信和互联网的优势,加之云计算所拥有的强大信息资源,借助广大的终端传递服务,拥有潜在的巨大商机。请问贵公司企业APP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微信公众号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该账号与QQ账号互通,通过公众号,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形成了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请问贵公司微信公众号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办公自动化(OA)是面向组织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员工及管理者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系统,它可以与微信公众号和ERP链接。请问贵公司OA系统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实现市场营销、销售、服务等活动自动化,使企业能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为目的的一种管理经营方式。客户关系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软件技术。请问贵公司CRM系统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请问贵公司ERP系统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数据库指的是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为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的特点、是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请问贵公司数据库有哪些是可以输出的资源?具体表现如何?可以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请举例说明。

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增强全体员工对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认同感,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融合作用和辐射作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公司竞争力,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企业文化,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本制度所称的企业文化培育,是指通过培训、宣传、活动、考核、评估等方式,在公司全体员工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精神,平等对待被并购方的员工,促进与被并购方的文化融合,以及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

本制度所称的企业文化管理,是指对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炼、深植、提升,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落实与执行。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各部门、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的企业文化培育和企业文化管理行为。

第二章组织管理体系与职责分工

第四条公司建立党委会把方向、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主决策、党群工作部归口管、相关单位抓落实、全体员工共参与的企业文化组织管理体系。

第五条党委会研究决定公司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董事会制定企业文化基本管理制度,审批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总经理办公会制定企业文化具体规章、行为守则(即行为规范),审批企业文化年度工作计划和建设方案。

第七条党群工作部作为企业文化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订企业文化管理规章制度和行为守则。

(二)拟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三)拟订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四)拟订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

(五)对公司企业文化标识及其规范使用进行管理。

(六)对公司员工行为和礼仪行为进行管理。

(七)制订公司对内、对外宣传规范,并监督执行。

(八)组织开展公司对内、对外企业文化宣传,组织企业文化活动。

(九)组织公司企业文化培训、考核、管理、效果评估。

(十)其他企业文化培育与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各单位作为企业文化落实的责任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广泛宣传、切实践行,推进企业文化理念在本单位的具体落实工作。

(二)合理安排工作,保证本单位员工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企业文化活动。

(三)积极提供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四)其他企业文化培育与管理的落实工作。

第九条公司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参与者,履行下列职责:

(一)认真执行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遵守相关企业文化行为守则。

(二)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公司企业文化培育和管理工作。

(三)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企业文化活动。

第三章企业文化的培育

第十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培育具有绿色节能环保行业特色(作者注:此处为举例)的企业文化,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打造以市政污水处理、市政污泥处置、市政供水投融资为主业的涉水业务品牌(作者注:此处为举例),形成整体团队的向心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第十一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制定企业文化管理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根据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有自身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作计划;制定企业文化活动方案;开展企业文化培训、宣传、考核、评估等。

第十二条公司企业文化规范包括企业文化管理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使之成为员工行为守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三条公司的价值观是:

公司的经营理念是:

公司的企业精神是:

第十四条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应当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体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通过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调研、新员工入职培训、文艺汇演和拓展训练等企业文化活动、座谈会、互联网站、公众微信号、员工论坛或意见箱等多种方式,促进文化建设在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使其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守则。

第十六条公司通过在工作场所张贴体现企业文化特色的标语、标牌、标识,组织开展技能竞赛、知识竞赛,宣传劳动模范、优秀生产者的先进事迹,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切实做到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员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十七条公司应当通过继续教育、学历提升、内部培训、外送委培等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熏陶,全面提升员工的文化修养和内在素质。

第四章企业文化标识管理

第十八条公司企业文化标识包括如下内容:

(一)公司名称(全称、简称,下同)、品牌标志图案;

(二)公司名称、品牌标志图案的标准字体、标准色及组合规范;

(三)公司象征图案。

第十九条公司企业文化标识的应用范围包括:

(一)办公用品、办公场所;

(二)工作证件、文件类(包括传真件、工作联系函、名片、PPT讲稿等);

(三)交通运输工具类;

(四)席卡、接待手册等;

(五)广告、展示陈列类;

(六)产品、服务及包装类;

(七)服饰类;

(八)公司出版物(包括公司画册、工作报告、员工手册、员工故事集、企业文化纲要等);

(九)公司网页(包括内部局域网与外部互联网)及微信公众号;

(十)其他。

第二十条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本部中层管理人员的名片格式由党群工作部按照规定格式统一规范。各单位参照公司本部中层管理人员名片格式印制。所有不符合规范的工作名片一律停用。

第二十一条党群工作部统一规定信封、信纸、传真纸具体式样,由公司各单位自行印制使用。所有不符合规范的工作信封、信纸、传真纸对外一律停用。

第二十二条党群工作部定期组织对公司企业文化标识(印刷品)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企业文化实施与评估管理

第二十三条各单位在开展对内对外宣传工作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公司企业文化的要求,不得违反公司企业文化相关规定,并接受党群工作部对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十四条各单位在开展对内对外宣传时,应当将宣传内容报送党群工作部进行审核。

第二十五条党群工作部应协助和指导各单位做好企业形象推广工作,并对公司标识、品牌标志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六条党群工作部每年组织各单位对企业文化培育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其中:

(一)评估的内容,包括:

1.本单位自我评估情况:

(1)员工参与公司集体企业文化活动(包括培训)情况及参与率;

(2)本单位员工个人违反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情况;

(3)本单位集体违反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情况;

(4)本单位参与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情况;

(5)本单位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

(6)其他应当进行评估的事项。

2.本单位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评估情况:

(1)本单位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的认同感;

(2)本单位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的认可情况;

(3)本单位员工对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的评价;

(4)本单位员工对并购重组企业各方文化的融合的认可度(如果有);

(5)本单位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6)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

(二)评估的程序和方法,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党群工作部印发开展企业文化评估工作的通知;

2.各单位开展自评与对公司的评估;

3.党群工作部召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企业文化评估工作组,在公司分管领导主持下,对各单位及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行企业文化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4.党群工作部按照三七开的权重比例,对各单位自评和职能部门评估情况耦合形成各单位综合得分;按照五五开的权重比例,以各单位平均得分及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行企业文化的情况平均得分耦合形成公司企业文化评估得分。

第二十七条公司应当重视企业文化的评估结果,巩固和发扬文化建设成果,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研究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因素,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第六章违规责任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 定位 消费者认同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商品成为用于建构自我、实现自我认同的道具,那么为企业塑造鲜明的文化定位已经成为商家进行企业形象传播、区隔竞争对手及沟通消费者获得消费者认同的决胜武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企业总是以某种“一统模式”来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定位缺乏个性无法吸引并满足消费者的符号需要,这会大大阻碍消费者的认同感的获得。久而久之,企将会逐步丧失其竞争优势,无法获得长足的发展。本文就尝试从消费者认同的角度分析企业的文化定位,探索企业文化定位与消费者认同的关系。

二、企业文化定位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定位。自上世纪 80 年代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 或 Organizational Culture)研究兴起以来,国内外学者以各种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多种多样的阐释和解读。企业文化理论之父Edgar H.Schein(1985)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且是新成员在认识、思考和感受问题时必须掌握的一套价值体系,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及核心竞争力。约翰・科特(1992)指出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Z理论创始人威廉・大内则认为,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客户政策的宗旨,一个企业沿袭下的传统和氛围构成了其企业文化。邢以群,叶王海(2006)指出企业文化根植于组织并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和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郭秀敬(2011)则将企业文化定义为,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基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知道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并为全体员工共享和认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理念等,它一企业价值观为核心,是企业根据本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环节,而在这诸多环节中,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企业应该塑造怎样的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定位问题。王军(2004)指出文化定位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根据企业的发展历程、发展战略、人员构成及目前管理问题等现状进行调研,是树立企业独特个性及在确定目标顾客心目中差异形象和位置的企业战略活动,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首要一环。

(二)企业文化定位的重要性。杰克・特劳特在其撰写的著作《定位》中陈述:定位是如何使企业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显得与众不同,定位也因此被誉为是“第三次生产力革命”。准确的企业文化定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维持、提升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首先,准确的企业文化定位能够使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方向及目标。同时也会使企业对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进行更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从中提炼出最具价值的且不同于其他企业的部分,并以此构建企业战略。其次,企业文化的最终追求就是员工行为习惯的形成、共同的行动模式以及明确的价值行为选择。厉以宁指出,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共性之一就在于增强员工认同感和企业凝聚力。最后,企业文化表现为一系列的基本价值判断或价值主张,那不同企业特性就决定了有不同的价值主张,这些不同的价值主张就是企业独有鲜明的特点。独特的企业文化定位会外化为个性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品牌特征及企业形象等从而促进企业与顾客、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共识,起到提高企业形象感召力的作用,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三、消费者的认同与企业文化定位

篇4

关键词:音乐 企业文化 市场作用

音乐从最初的起源就不难看出其与劳动紧密结合的关系。根据鲁迅的劳动起源说,原始人共同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而喊出来的“杭育、杭育”的号子,就是音乐艺术。由此可见,音乐与劳动从一开始就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当代企业,则是劳动的集中形式与场所,因此,将音乐融入到企业文化战略中去,运用音乐的形式为企业文化服务,探析其可行性方略,是企业文化宣传的一条有效路径。

一、企业文化音乐性传播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有关管理、生产甚至全体员工在生产劳动中的精神状态、生产理念等方面的集中体现,它是一个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精神的凝聚。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否积极向上,对于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企业形象,则是企业文化具象的外在表现形式。

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外在的整体感知表现,根据感知人群的不同,企业形象可以分为本企业员工以外的社会公众感知的外部形象与本企业内部员工感知的内部形象两种。而无论是企业的外部形象,还是内部形象,对于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巨大的作用。

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主导的企业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是构成一个企业内在灵魂的精神内核,而精神性的存在必须借助于一定外在方式技巧的表达才能够更好地为大家所认识、接受。艺术化,则是一条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外化的有效形式。借助于美术、音乐等艺术性的手段方式,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艺术化的表达出来,更容易为人感知、接受。

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从其最初的起源开始就与劳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将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运用到企业文化的战略方针中去,将音乐的艺术价值转换为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条非常可行性途径。这是因为,首先,对于企业内部的员工来说,音乐活动可以有效地增强企业员工的内在凝聚力。

最鲜明的表现就是每一个工厂都有自己的厂歌,每一个公司都有本公司的公司之歌。在此,音乐艺术不再只是单纯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面貌的体现,当这些厂歌、公司之歌被全体员工唱响时,歌曲早已超出了自身的意义,而成为工厂、公司斗志昂扬的火热朝气的具体呈现,使大家感受到的是该公司强大的力量精神。这样,无论是工厂还是公司内部的凝聚力,她的经验理念、企业文化,通过这种具有震撼作用的音乐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成为外在可以感知的整体形象。

此外,音乐艺术,还是陶冶员工情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方式。音乐怡情,我们都不可能忽略音乐艺术的这一功效。而且,音乐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愉悦!劳动中的人听着音乐,也会产生精神愉悦,从而使枯燥的劳作变得愉快,不知不觉中提高劳动生产率。音乐是作用于人心的艺术形式。企业员工经常浸润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中,将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艺术修养,这样,企业职工精神面貌、人文素质的改变,无形中提高了企业文化的精神内在。

其次,音乐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具有战略性意义。

根据市场营销学来说,营销的最高级别不是靠产品、不是靠营销的方式、策略,市场营销的最高级别是企业的文化理念。“经济和文化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密切联系与亲和力。发挥文化特有的创造力,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力量源泉。”[1]因此,将音乐艺术的形式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市场营销策略中,用音乐的形式来宣传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主导文化,以音乐艺术来感染人、打动人,让社会大众更好地接受该企业的理念、文化,从而进一步达到认同企业产品、购买企业产品的营销目的。

二、企业文化的音乐性传播现象及二者关系现状分析

1、企业文化音乐性内部传播现象

在企业文化音乐性内部传播手段中,厂歌、公司之歌是最为普及的音乐传播方式之一。

拿日本二战后的现状举例来说,大家都知道,二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落到了最低谷。为了鼓舞国民士气,使全民投入到战后重建的火热生产氛围中去,每一个工厂、企业都创作了属于自己的厂歌、企业之歌。全体职工在生产劳动之余,一起练习合唱,在歌唱中找到自己主人翁的感觉,找到自己对于工厂、公司的归属感。而这,最终将化作生产力,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

现代很多企业都创作了自己的公司之歌,以此来增强企业凝聚力。同时,这些企业之歌都是根据本公司的企业文化量身创作的,为宣传本企业的公司文化、经营理念而服务。因此,企业之歌的唱响,对于向外呈现公司形象、宣传企业文化、对内凝聚员工精神、增强生产劳动效率都具有很大的作用。除此以外,很多企业还举行年会、文艺演出,还举办各种以体现本企业或者本行业系统的精神风貌为主题的各种文艺比赛,都是音乐与企业结合的成功表现。

2、企业文化音乐性外部传播现象

广告音乐,是企业文化音乐性外部传播的主要形式。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音乐广告的形式来宣传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营销手段。具体来说,广告音乐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主动性音乐广告。这是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公司形象主动要求音乐制作公司为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音乐制作公司制作出为该企业量身定做的音乐产品后,以市场的价格卖给企业,然后企业再去电视台、电台等宣传媒体购买播放时段,以此来最终实现本企业的宣传效果。

电视广告音乐,是企业文化理念宣传的一种重要方式。具体方式有将企业讯息编创成歌曲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立波啤酒;还可以将流行歌曲改编为广告主题曲,充分运用古典音乐、交响乐来作为音乐广告的宣传方式,还可以合唱、合奏的形式来演绎公司文化、经营理念,来宣传产品性质等等。

当前还有一种很为流行的音乐广告形式,那就是MTV。将企业需要在音乐作品中表现的内容以MTV电视音乐节目的形式排出来,这种类似于短剧的音乐形式,相对于以秒来计算的音乐广告,具有较大的容量,可以将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甚至于生产流程、员工精神面貌都包括进去,因此,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音乐广告形式。我们都熟悉的四川宜宾酒厂的五粮液,就是以MTV的形式将企业文化融入到音乐宣传中来成功的典型范例。根据最终的销售结果看,五粮液占酒类销售行列的全国第一名,而曾经与其齐名的贵州茅台酒,也与其拉开了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这与企业的宣传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二,被动性音乐广告。这是一种赞被动宣传的形式。很多的电视剧、电影、文艺比赛、大奖赛都需要拉企业作赞助,而作为回报企业赞助的最普通形式就是,在片尾打出赞助企业的名称,在比赛时请企业负责人于某个时段上台讲话,或者是当评委,以达到宣传本企业的目的。这是一种被动式的音乐广告形式,但是,也对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如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中央电视台青歌赛,还有什么“步步高杯”、“隆力奇杯”歌曲比赛等等,对于宣传企业文化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指向性音乐广告。这是一种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自己的实力、炫耀自己的资本而临时性采用的一种宣传手段。其形式常常是在一些公众场合通过奖励、点歌的形式给歌手以巨额报酬令其演唱,而其实质就是以演唱的歌手作广告,歌手演唱的歌曲都是具有一定指向性的广告歌曲,为企业做宣传。

3、企业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关系现状分析

第一,企业文化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企业文化运用音乐的形式宣传自己,目的是为了对外塑造自己企业的文化形象,以音乐的形式拉近消费者与企业产品的距离,以便获得消费者对于企业产品的认同感,从而达到销售企业产品的目的。音乐文化,则是沟通消费大众与企业文化之间的最佳桥梁,因为音乐可以以自身的艺术优势,以一种直达消费者心灵的方式走进消费者的心里,为企业做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第二,企业音乐费用支出的零散萌芽状态。目前,企业音乐在企业文化宣传策略中还处于萌芽状态,这还有待于音乐职业经理人以有效的形式将音乐商品纳入到企业的营销战略中去,使音乐文化成为企业文化构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像现在这种即兴式消费的方式。

第三,企业文化与音乐文化的主客体地位。目前,从企业营销来看,音乐文化是为了企业的营销而出现于企业文化中的。在这里,企业是主体,音乐宣传处于客体的位置。可是,作为音乐职业经理人,应该扭转这种被动的状况,使音乐文化成为企业文化营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样,就要求音乐职业经理人对于企业文化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水平,因此对于音乐文化的制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在企业文化中的运用,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以及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基于音乐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现状,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战略中融入音乐文化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始设计:

第一,编写好包涵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音乐创作意向书;

第二,寻找合适的音乐合作伙伴,根据企业文化形象以及运营活动情况编写较为详细的项目策划方案;

第三,根据企业的营销战略以及经营理念,结合具体的宣传目标,制定出相应的音乐节目内容,并且一定要考虑营销理念、企业文化以及企业产品相对应的观众的接受程度、审美趣味,来编制出相对应的音乐内容。

从表面来看,企业文化与音乐,似乎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可是,从远古时代伴随着我们先人的劳动,音乐与劳动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代企业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将企业与音乐重新拉在了一起。将音乐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宣传战略中,以音乐的形式来宣传企业,塑造企业的外在形象,打开企业产品的销售市场,扩大消费者人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艺术性方略。同时,音乐在企业文化战略中的融入,也为音乐艺术的市场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于音乐扩大自己市场,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小满、卢静.《论传统音乐与发展河北现代区域经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6).

篇5

近些年来, 全国烟草企业掀起了建设安全文化的热潮,绝大部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取得成效,但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却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不难发现这一问题普遍出现的原因在于企业未能建立客观、科学、有效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导致了企业对其安全文化优劣的评判多是依感性而做出,缺乏理性的分析,从而提升工作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往往导致了事倍功半。为更好地推进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客观、科学、有效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而如何建设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应当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确定企业安全文化评价因素

国家安监总局于2008年11月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准则对评价指标(即要素)、程序等进行了规定,对企业进行安全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企业应参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的规定,结合目前烟草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建设现状,设立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表,评价表首先应确定一级指标,并将每一一级指标细化分解为若干二级指标,同时对二级指标评价要求进行详细定义,以企业基础特征这一一级指标为例: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在二级指标下以“企业基础特征”为例,设定了三级指标,并对二、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行了举例说明,这种设定具体的三级指标来评价二级指标的方法,应该说非常全面具体、操作性强,值得推崇。但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对大概达到200多个的三级指标全部予以陈述和权重设置不太现实,企业在进行指标选择和设定时可参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进行。

二、确定企业安全文化评价因素权重

评价因素(即指标)确定后,企业应结合企业状况,进行各项考核因素在评价中所占权重的设计,因各项指标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是有差异的,评价比重也应区别对待,才能做到客观实际,使评价真正取得效果。同时,由于各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同,如果给出普遍适用的、统一的评价指标权重,则违背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及评价的差异性原则,因此,各项因素所占权重由各企业根据实际,在坚持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下进行确定。确定指标权重时应注意,不仅各项二级指标应区别对待,三级指标也应结合企业实际区别对待,应在全面分析重要性的基础上确定比例,应杜绝按评价因素数量多少确定评价权重的错误。同时,根据安全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状况,各项评价指标所占的比重也应与时俱进、实时更新。

三、选择安全文化评价方法

要使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真正发挥实效,必须明确两个原则,一是确定性原则,即每一项指标的评价方法必须是确定的,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某一指标的评价必须在评价表内作出规定,评价部门不得自由进行选择,以防止发生避难就易的后果;二是针对性原则,即在对指标的评价方法进行确定时,必须区别对待,以每一项指标为单元,对每一项指标进行充分分析,确定哪种或哪几种评价方法能够确定指标的实现情况,从而将该种或该几种方法确定为该项指标的评价方法。为了评价方法能够真正得到使用,同时为了实现一目了然的效果,建议在指标评价表内设立“评价方法”列,对应每一项三级指标进行评价方法的规定。

四、确定评价结果并作出诊断分析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 物流管理 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U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85-02

首先,案例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主动掌握一般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通过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来掌握知识的。因此,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生产性的知识”“活动的知识”,这种知识会促使学生进一步主动掌握知识,并使学习过程始终朝这一方向努力。其次,在案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要遵循一些原则。1.基本原则,即强调要选择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基本规律等,使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2.基础原则,即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应是基础性的东西,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3.范例性原则,即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基本的、基础的知识和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使学生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和知识的实际运用。第三,案例教学的教学程序应该划分为几个阶段:1.范例性的阐明“个”的阶段。即要求通过典型例子来说明事物的特征,目的让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2.范例性的阐明“类”的阶段。即通过对上一阶段“个”的认识成果进行归类、推理,使学生认识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征。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从“个”的学习迁移到“类”的学习中,掌握同一类事物的普遍特征。3.范例性的掌握法则、规律的阶段。即要求通过前两个阶段所获得的认识,提高到规律性的认识,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4.反理性的获得关于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和经验的阶段。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同时也加强对自身的认识,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增强行为的自觉性。最后,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主要强调:1.动机激发策略,即教师举例要对学生有意义,使学生觉得这些例子是有趣和重要的,以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动机。2.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论分析的策略,教师在备课时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1)对基本原理的分析,即教师在备课时应分析哪些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今后教学起什么作用,选择哪些范例,能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基本规律;(2)对智力作用的分析,分析该课内容对学生智力活动应该起什么作用,以便在教学时突出重点,强化学生的智力活动;(3)对未来意义的分析,即分析该课的内容对学生今后生活和前途发展是否具有价值,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对内容结构的分析,要分析该课的内容有哪些要素,其重点、难点、层次如何;(5)对内容特点的分析,分析该课有哪些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哪些直观手段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布置什么作业能使学生有效的应用等。

本课例借助了社会热点问题,以社会上实际发生的真切例子作为研究内容,分析企业文化存在的深刻内涵,借此完成教学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计过程

本文以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讲授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本着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差异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设定的教学目标要有梯度,循序渐进,其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理解企业文化各种要素的能力。知识目标为掌握企业文化的概念、内容、功能。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教学要点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课例的重点为掌握企业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难点是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功能,关键是能进行简单的企业文化设计。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创设互动平台。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单纯的讲授书本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课例确立了“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热情参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指导思想,并以教学目标作为依据。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配以情境教学法、设疑导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

当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是教会学生学习。本课例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就是用学生的观点去判断,用学生的思维去创新,用学生的语言去表达。为此,着重学生运用讨论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在一个新内容引入时,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要组织教学,然后温故知新,采用提问抢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旧知的印象。

2.导入新课

导入的功效如车之发轫、歌之起调。良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此课例当中,选择播放了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企业文化宣传片,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印象。这种直观的导入引起了学生对即将学习知识的关注,为落实新知埋下伏笔。

3.讲授新知

阶段一 宣传片:感受文化――知识串联。首先,就导入的视频创设问题情境“你喜欢哪家银行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吸引到你?”让学生自由发言观察到的企业文化要素,然后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要素串联,启发学生归纳出企业文化的概念。本阶段通过对概念的初步理解,为进一步学习企业文化的内容做铺垫。

阶段二 资料片:理解文化――落实重点。然后,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教师选择新闻上热议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作为案例教学,企业文化可以说是富士康兴衰的根本。因此,教师先通过播放富士康繁盛时期的企业文化资料片,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都放在对富士康的关注,接下来,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案例资料,讨论分析每段资料的中心意思。教师再对学生归纳的中心意思加以点拨,即由每一个中心意思来引出本堂课的重点――企业文化的内容。这样的讨论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阶段三 案例:剖析文化――攻克难点。接下来,教师顺水推舟的提出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正处在事业巅峰的富士康为什么会接二连三的发生跳楼事件?“它的企业文化暴露了什么问题?”教师此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根据讨论结果,深刻剖析企业文化功能与企业盛衰之间的关系。以学生的回答为例,学生总结出富士康企业制度冰冷等问题,即由暴露的问题引出富士康企业文化功能存在缺陷。

同时,教师也针对富士康员工心理素质较弱这一事实,进一步渗透德育思想,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至此,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4.能力训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经验,设计了以班级文化为主体的课堂练习,鼓励学生设计班级口号和班牌,并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小组之间辩论竞争,最终共同选出最优方案。

5.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课堂练习完成情况和学科专业特点,布置了如下作业:为你喜爱的物流企业设计标识和标语。

课的最后,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并鼓励学生对本课做小结,而教师再用中远物流的企业宣传标语“做最强的物流服务商,做最好的船务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7

关键词:万科;以人文本;组织文化

一、引言

自企业产生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组织文化的作用并未引起管理人士的关注。后来,随着日本的本土企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的开始迅速的崛起,其逐渐能够与众多美国企业的实力相杭衡。自此,越来越多的美国学者与企业家开始重点关注并研究日本企业在众多领域的兴起之路。

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术界形成企业文化的理论探索。美国学者阿伦・肯尼迪与特伦斯・迪尔便首次提出了企业文化这一理念。此理念一经提出便获得了广大学者与企业管理人员的重点关注,并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广泛讨论。从此,学术界与企业界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对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组织文化的研究。这些学者与企业管理人员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以多种不同的视角来展开,并且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众多影响深远的组织文化理论。

二、文献综述

1.组织文化内涵

组织文化理论属于管理理论的范畴之一。基于近年来学者们与企业家们提出的企业文化这一概念的基础上,组织文化逐渐得以发展演变,并且,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对组织文化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其中,著名学者沙因曾在其著作中指出,组织文化就是指一系列的基本预设。这些预设是一部分群体在适应组织环境与内部成员的团结问题的过程中所习得的。这些预设自成一套体系,并且被传授给组织所接纳的新成员。罗宾斯指出,组织文化是与其他组织相区别的组织成员间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我国的学者对于组织文化也有不同的看法。中国社科院的刘光明指出,从广义上看,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以及企业物质文化;从狭义上看,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基本意识形态,其以企业的价值观为基础与核心。

2.组织文化效用

通过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进行整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组织文化基本具有以下四种功能:促使成员认同、服从以及内化组织文化;使组织成员意识到个体利益与组织利益具有一致性;成功的引导并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将复杂的个体整合成一个群体。高霞、张俊娟认为,组织文化能够有效协调组织内部关系,减少成员间的矛盾;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统一,通过构建一致的价值观进而规范组织成员的具体行为;对新加入的成员行为有很大的强制性,凝聚组织成员,提高组织士气,进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以人为本”构成万科的核心竞争力

1.“以人为本”理念汇聚人才

万科的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尊重人才,即给员工提供公平的发展空间,尊重员工的选择,最大限度地削弱血缘关系的影响。因此,万科内部的工作环境比较简单,职员间的人际关系也并不复杂。其次,万科着重关注新进职员的性格、能力、素质以及潜质。在此基础上,万科充分尊重每一个职员的择业意愿。(2)培育员工。一方面,万科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万科坚持用自身的企业文化来感染并影响每一个员工。

王石说他创立万科时秉承的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对人的尊重,具体包括尊重人机会均等的权利、隐私保护的权以及自由选择权。万科之所以形成了如今团结和谐且激情昂扬的工作氛围,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正是基于这样的以人为本的组织理念。

2.“以人为本”促进企业与员工的良性互动

首先,万科坚持企业内部平等交流的管理理念。在万科的员工手册中就明确写明了万科内部可以采用的12种有效的交流沟通渠道。此外,为了构建与外部环境平等对话的平台,万科内部还广泛采用了微博、论坛等新兴的网络社交手段。正是这种平等的交流,为万科与员工的互动搭建了平台,既为万科的发展出谋划策,又为员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其次,万科坚持对人的尊重与对文化的包容,通过平衡集团管控中的种种矛盾与争议,进而在各方之间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

3.“以人为本”带来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万科没有强制对员工实行终身雇佣制,反而是选择鼓励员工在万科内的长期服务。也就是说,万科坚持尊重内部职员的自由选择权,并未强制内部职员去为万科的发展奉献终身。举例来说,受益于万科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的首次提出,万科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成功的培育出大量出色的房地产领域的职业经理人。然而,万科坚持尊重内部职员的自由选择权,从未刻意阻碍这些人才的自由流动。因此,正是基于这种高度自由的人才交流,使其不断吸收新的工作方法以及经营经验,进而实现万科与企业职员的双赢。

四、反思:企业文化如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能够推动一个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众所周知,企业文化这一理念包含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道德、内部制度、企业目标及其形象等等内容,这些企业文化的内涵都能够从各个方面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其次,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源,是在企业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逐步被员工所接受。在这个过程当中,职员的思想观念及其行为模式逐渐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与同化,进而在企业管理与工作实践的过程中被不断强化。最后,企业文化是促进创新的动力,企业文化的创新引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进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2.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推动作用

(1)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离不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首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能够保证优秀人才在企业中得到良好得发展,通过将使用人才与培养人才相结合,进而实现企业与个人价值的双赢。其次,“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能够将人才看作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本,进而建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人才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2)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样离不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首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能够将企业内部职员与企业自身的价值理念相统一。企业通过尊重并保障每一位职员的意愿与利益,进而将企业内部职员的物质利益与精神满足纳入其核心价值观的体系之中,充分发挥企业职员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为企业的发展增砖添瓦。其次,“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尊重企业中每一位职员,使其都能够形成主人公的意识,进而为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结论

1.组织文化是组织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组织要想在风云诡谲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仅仅建立起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效地维系与运营。而除了组织制度与经济利益以外,还需要组织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得以长久流传,对组织的维系与发展起到源源不断的支撑作用。因此,要想让组织收获巨大的成功,就必须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

2.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在当今时代具有新的意义。在当今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想实现组织与成员的双赢,必须发挥个体的优势,依据人的本性进行管理,把人力资源视为一个组织所具有的最宝贵的资源和经营管理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要素,挖掘人的潜能与智慧。

3.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在相当一部分的组织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对万科集团的调查取证过程中,我们发现具有鲜明的人本文化的企业寥寥可数,大部分民营企业并未依靠企业文化而取得长足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人文精神,缺乏对企业文化的尊重。没有这种文化氛围,只能偶然成功,不能长远成功。

参考文献:

[1]杨雨诚,唐欢庆.企业文化理论综述[J].企业文化,2006(08):76-79.

[2]刘燕华.组织文化理论探析[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0(02):76-80.

篇8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政工工作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政工工作地位很高,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是多方面的,本文这里将企业政工工作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做好政工工作可以极大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仅与物质激励的满足度有关,同时也与政工工作好坏有关。对于员工来说,不仅仅需要物质方面奖励,同时也客观上存在思想情感层面的需求,因此做好政工工作,给予员工必要的情感关怀,注重员工思想觉悟的提升,可以更好的配合企业物质激励,从而减少员工的各种不满意,带来其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一流的企业靠文化,二流的企业靠产品,在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全面升级背景下,企业竞争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企业文化层面。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也需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构建卓越的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二者有很多内容都是高度契合,因此做好企业政工工作,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效果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善企业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成本不断攀升,盈利不断走低的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做好政工工作,将成本管理工作目标与政工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提升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积极性,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完成自身的成本管理目标,从而实现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较好的控制企业各项成本支出。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政工工作存在的不足

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政工工作存在较多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工作理念落后、工作内容单一、队伍建设滞后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工作理念比较落后

国有企业在政工工作理念层面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工作理念保守、僵化、落后,没有树立起来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关怀有爱、创新变化的工作理念,政工工作的开展不是以员工为中心,而是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企业会议精神宣贯为中心,这种工作理念使得政工工作过于被动,难以与员工的诉求相匹配。举例而言,创新理念的缺失使得国有企业政工工作总是沿用过去的模式,过去的方法,面对政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够用创新的思维去加以解决。

(二)工作内容比较单一

从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内容层面来看,政工工作内容单一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在国有企业发展步入新阶段,政工工作环境发生颠覆性变化的情况下,工作内容也需要进行不断拓展,这样才能够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相符合。但现实情况是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内容并没有做到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来进行不断拓展,工作内容基本上就是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各种会议精神传达等,在员工激励、文化建设等方面,政工工作都处于一个缺位的状态。

(三)队伍建设比较滞后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方面,另外一个典型问题就是队伍建设滞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政工工作对于员工的能力要求所越来越高,政工队伍建设的滞后,使得政工工作人员在岗位工作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影响到了政工工作较好的开展。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对于这一工作开展重视不足,忽视对于政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开发。

三、企业经营管理中政工工作具体策略

针对企业政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正确的工作策略,从而实现这一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更新工作理念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理念的更新关键就是要树立起来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创新变化的理念,在这些理念指导下来开展政工工作,这样才能够为做好政工工作提供观念层面的支撑。未来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需要围绕员工进行,分析把握好员工的诉求,强调员工的积极参与,能够将工作做到前面,并能够根据工作效果进行及时创新。

(二)拓展工作容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内容层面需要不断进行拓展,政工工作的基本定位应该是服从以及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在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来对于传统工作内容进行拓展。具体来说,政工工作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党建、思政教育等,同时还要将企业文化建设,激励机制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塑造等内容纳入到政工工作中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