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施工合同管理的意义8篇

时间:2023-05-24 08:52: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施工合同管理的意义,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施工合同管理的意义

篇1

关键词:施工合同 实施 工程造价 管控 影响

1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管控的意义

1.1良好的施工合同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保障。工程造价是侧重于整体系统工程项目的资金调配及成本控制,在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中,受工程规模、施工周期、地质条件及等因素影响,参与投资、建设的各单位企业都希望能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使自身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激化各企业单位为赢得利益的矛盾,产生工程上的经济纠纷等问题。

因此,为能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规避相应矛盾出现,提高工程造价控制力度,必须对施工合同进行优化管理。施工合同的优化管理可从做好施工合同管理,平衡各方利益的角度出发,遵循平等互利的基础原则,对施工合同的内容及条款进行细化,明确各方权利及义务范围,同时,做到文字表达清晰、内容严谨规范、条款定位准确、责任义务明了。

1.2 加强实施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三个需要”

1.2.1 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及完善要求,加快转变以往政治命令式对经济市场进行管理的陈旧观念,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运用健全的法律、法规及有效的市场经济管理措施对市场及各个单位企业进行管理,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依据市场活动规律及要求,将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完善、整合,尤其是施工合同的管理体制,其作为甲、乙双方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在活动起止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因此,为使工程施工合同职能的履行能更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提高各单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强对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确保施工合同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1.2.2 约束各建设单位企业行为的需要。建立施工合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约束各施工单位的企业行为,同时,施工单位的言行举止可直接体现出该单位是否具备良好的企业形象、诚信度、法律意识、自律能力及是否存在不正当或过激的行为,因此,政府部门为确保市场经济秩序的持续、稳定发展及市场经济管理体系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规范各参与建设单位行为,杜绝市场经济暴力及企业相互间的恶性竞争出现,必然会出台一系列规范市场活动及交易的政策、文件及规定,推动施工单位提高诚信及法律意识,而各建设施工单位也必须深刻的意识到只有加强合同管理,努力提高自身诚信度及服务理念,严格遵守市场规定及法律法规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1.2.3 促使我国建筑行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需要。自从世界贸易组织向我国开放以后,我国的建筑行业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在快速发展,外国承包商的进入给国内建筑行业带来新的气息,促进了国内建筑行业的良性竞争与发展。而我国建筑行业在国外的发展现在并不乐观,作为国贸组织“新生”的我们对国际市场的管理制度、规则及条款认知不足,同时,自身的管理存在较大缺陷,无法与国际市场管理制度很好的融合起来,致使失去许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机会,同时还造成经济损失惨重,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国际市场的规则及惯例,制定科学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施工合同的管理规范化,以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 施工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2.1 影响工程造价分析一:施工合同签订前的影响。工程建设施工中,工程投资的决策、施工质量的保证及施工进度的把握均依照施工合同上标明的内容、方式来进行全程跟踪及控制,因此,施工合同的内容是否完善,结构、条款是否合理必须与工程造价的相关内容结合综合考虑而定立,而工程造价的内容必须明确标明合同文件的结构组成,工程具体的实施范围、工程总量、工程总造价的结构、税率、费率、上下浮率、计费方式、工程变更签证及工程款结算、支付方式,同时,还应将工程周期、施工质量、材料购进、安检费用、事故索赔及风险责任一一清楚的罗列入内,以确保施工合同的结构及内容完整,为下一步实施施工合同管理做好充分准备。

2.2影响工程造价分析二:施工合同签订后进入施工阶段时的影响。

2.2.1 合同管理目的:除正式签订的施工合同之外,协议书、补充合同、现场工作会议纪要、工程变更单及联系单均可作为施工合同附加的额外部分,同样具有与正式签订的施工合同相同的法律效力,因此,为争取更多主动权,可依靠计算机对技术资料进行分类归档,采取积极而有效的动态分析法,对施工期间合同内容履行的相应情况进行分析,随时掌握造价情况。

2.2.2 合同权力与义务的履行:在工程建设期间合同规定的有效时间内,甲、乙双方的工程总负责人、技术主管及监理工程师都应对各工程项目的合同内容认真履行属于自己权力范围内的义务。

2.2.3 工程签证: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由于设计时考虑不全面,容易出现技术参数、施工图纸、材料规格与施工合同内容相违背的情况,因此,为避免施工质量、进度及造价控制受到影响,必须及时在现场对变更的内容进行签证处理。

2.2.4 支付工程款:工程款的支付方式有全额支付、分期支付,在进行工程款结算支付时,必须按照施工合同内容中规定的支付方式及时支付,避免因支付不及时、支付额度与规定不符或超付,造成双方产生经济纠纷。

2.2.5 材料造价:建设用材的价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因此,无论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承担建设用材费用都背负着巨大的风险。

2.2.6 工程索赔:在工程建设的持续期间,发生工伤事故是我们极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却又无法避免,因此,在发生工伤事故时,主张工程索赔的一方必须提供足够、符合索赔要求的事实证据。

3通过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

3.1 加强甲、乙双方共同遵守合同的意识。甲、乙双方自签订施工合同之日起,合同立即生效,具有强法律保护效应,合同中的条条框框都与甲、乙双方的切实利益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在未正式签订或未形成正式合同之前,甲、乙双方必须对合同的条款进行仔细斟酌,认真考虑,避免合同签订产生法律效应之后因考虑不周或得益不平发生合同纠纷,影响合同的实施及工程造价管理。

3.2 补充合同的签订形式。正式合同签订之后,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依然会有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此时,必须依靠补充合同来对合同进行完善。补充合同的签订必须以正式、规范而具体的书面形式进行签订,尤其针对违约责任及违约条件约定的补充,坚决杜绝人为口头上的承诺与保证。

3.3 合同类型的正确选择。甲乙双方在进行合同类型的选择时,必须依据工程规模、技术难度、施工周期、市场动态、材料价格及外界环境等因素进行全局考虑、仔细研究、反复讨论及权衡利弊之后再对符合双方要求类型的合同进行选择,以确保工程竣工时严格遵照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进行结算。

3.4 严加管理,提高合同履行及约束力度。施工合同的管理作为规范建筑市场经济导向、权衡业主与建设单位相互间的权力及义务关系的手段,在我国建设政府部门长期不懈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成果,在大力推广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措施后,部分实现了市场经济良好整顿,因此,建设主管政府部门应继续坚持以施工合同管理作为市场整顿的对象,对合同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尽最大努力提高合同履行及约束力度,确保市场经济及工程造价建设持续、稳定发展。

4 结语

综合上述,可非常明确的看出工程施工合同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各单位企业可通过对工程合同的管理来实现造价的管理及控制,做到资金的每笔支出都有据可查,从而提高造价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惠娟. 浅谈施工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意义.2012.

[2] 吴志杰.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施工合同管理[J]. 中国房地产业.2012(11).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合同管理;企业合同

前言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市场经济属于法制社会,也是合同和契约经济的社会;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现代社会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合同社会,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受到企业合同管理的影响。自从我国2001年加入了WTO以后,中国的建筑市场逐渐步入国际轨道,因此国家也非常重视对建筑市场的秩序的整顿工作。然而,我国不完善的法律体系,较为淡薄的法律和合同意识,导致很多建筑市场不依照法律办事、不严格执行法律现象的发生。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须紧抓施工合同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降低工程的施工风险,进而增加企业收入。

合同的管理是指合同的审批、签订、执行、变动、休止以及违约的相关处理等过程,并对全过程的计划组织与调节控制以及诉讼和督查的总称。然而,企业合同的管理的整个过程都潜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建筑施工的企业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风险,因此,在建筑施工的企业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而且加以识别合同管理中的潜在法律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控制,尽可能地降低法律风险的发生几率,以最大限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建筑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实行的是首先进行定价然后成交的期货式交易方式,这也就决定了建筑行业蕴含着较大的风险。同时,因为建筑工程一般投资量大、施工周期长、材料设备损耗多、质量要求较高、产品的地点固定、受自然和环境影响等特点,在关系复杂的市场中,发包方与承包方在进行市场交易时,责、权、利三方面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市场中关于约束业主的规范法规还是比较少的,合同常出现仅对单方面有约束力的现象,把施工的承包方置于劣势地位。目前,建筑市场的法制环境逐渐趋于规范化,且当事人具有自治原则,在这种新形势下,怎样强化企业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并有效防止和避免市场中的合同风险,保障企业在自身保护和科学化管理中的效益最大化,这是目前施工企业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常见存在于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

在建筑施工企业合同中,经常出现的风险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合同自身所产生的风险,另一种是潜藏于合同条款中的“陷阱”。

(一)工程款中支付条款存在的风险

按照时间进行划分,支付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工程款一般按照预定款、工程进度款以及尾款和退还保质金来进行。目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工程款的拖欠问题一直是困扰施工企业的最大最严重的问题。很多施工企业带资施工或垫资施工,严重扰乱了施工企业的正常发展与运营,以此同时,很多“烂尾楼”现象也随之出现,导致施工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合同前后不一带来的风险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工程的变更和洽商等多方书面文件与协议在众多合同文件中是最具有法律效益的,而且,后来补充的签署文件与协议与之前签署的相比,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在展开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过程中,若工程管理人员在执行合同时,遇到签署的文件和协议与之前遇到的不一致,且存在对自身的不利因素,那么就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三)合同中采用固定价格的风险

合同中将价格固定,即在双方签署合同时,应该在专用的条款内容中把合同的价格条款事先约定好,具体包括风险费用与风险波及范围的有关计算方法,且不再调整那些在约定风险范围内的合同条款。这种合同方式,使建筑施工企业承受了最大的风险。若合同采用总价固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减少双方的价格争议,承包商便不再有那么多索赔机会,同时承包商承担了更大的价格风险和工作量风险。承包商市场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虽具有较高的工作量预算却没有很具竞争力的报价,中标难度大,若降低工作量预算,势必会使自己承担更大的亏损风险。

(四)工程变更时带来的风险

工程项目一般具有较长的施工时间和较大的项目复杂性,因此,在执行合同过程中,时常会涉及到工程变更的有关问题。若是承包商在施工中,对施工的有关设计提出更改意见或者提议更换设备材料等合理建议时,须经过业主双方的同意才能进行变更。否则,若进行擅自变更,即使有一定的合理性,也要让承包商来赔偿因此带来的损失,且还要延长工期,导致业主的反索赔。

二、防范和规避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措施

在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相关合同时,要探索该怎样降低和避免风险,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一)采用合同担保的方式避免欠款的风险

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许多承包商应开发商要求自行垫资或不付预付款等方式,直接进行施工,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风险。为了能够保证施工且可以收回自行垫资,承包商要要求业主给出书面担保,且在合同条款中对担保的期限和范围给出明确的规定,让业主出示支付担保,以保障工程款可以如期付给承包商。合同担保这一形式的实施,可以很好地避免拖欠工程款现象的出现。

(二)减少避免合同中的矛盾和文字的二义性解释

施工企业的合同一般条款很多,因此合同的矛盾与文字的二义性在所难免。尤其在国际工程中,因为不同的语言和国家的工程惯例之间存在差异,对同一条款的理解却不同。根据一般惯例,承包商要对合同的理解负责。所以,若承包商对合同的意义和标准理解不是特别透彻,而且对于那些出现前后矛盾的地方,应向业主征询以彻底搞清楚。若业主没有给出及时回复,那么承包商有权利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争取对自身最有利的解释。

(三)做好调研工作,完善专用的条款

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投标之前,要及时发现并分析项目中潜在的风险因素,特别是在工程中标后进行合同谈判时,必须用专业条款切实对风险范围作出规定,这个规定的范围越明确详细,施工企业在执行合同的管理时担受的风险越小。

(四)在施工过程中全方位的实行合同管理制度

在对合同实施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行管理时,必须找准合同这个核心,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所以,承包商要在签合同时检查合同的内容,保证合同文件齐全、内容和条款完整性、公平合理性以及准确清晰性。检查合同的内容和结构是否完整,将合同文本和标准的合同结构与文本进行对比,以做到为合同的谈判和签订提供决策指南。在执行合同时,应严格遵照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对施工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坚决杜绝违反合同的有关条约与规定现象的出现,将合同的风险最低化。

小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施工企业单位管理的一个核心,这项工作具有十分繁重且复杂,贯穿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始终,与企业管理工作的中的风险的防止与规避息息相关。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是企业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保持建筑施工企业在经济市场中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朱建生.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J]. 中国经贸. 2011,(22).

[2]余光秀. 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分析及预防[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34).

篇3

关键词:施工过程;合同管理;成本管理控制;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前言

在当前的社会中,各类建设事业在飞速的发展,施工企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在施工工程中,合同的管理对于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它关系着施工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而成本的管理是施工管理最基本的内容,它是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工作。因此,做好合同管理和成本控制对于施工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相应的合同和成本管理,是相关行业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当前的施工过程合同和成本的管理现状,分析了工程合同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施工中工程的合同管理

1.施工中的合同

在工程管理中,要规范合同管理,最重要的是做好合同的文本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各项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文本格式已经不满完全满足合同的需求,且如今我国建筑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在加深,对合同文本的要求也与从前有所不同。而目前很多企业都是使用的传统的文本格式,这就无法有效的与国际接轨,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施工企业中,只有不断的改革与发展,积极的推行能够适应市场发展与需求的合同文本,才能真正的适用于我国的建筑市场。

2.基础的管理工作

工程合同管理中,管理的质量与合同的基础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首先要做好基础的管理工作,才能做好相应的合同管理工作。在合同的管理中,首先要不断的加强对建筑合同的管理,保证在建筑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的执行相关的制度,并结合财务部门对相关的数据等进行控制,准确的计算出合同的收入,从而反映出企业经营的真实业绩。此外,需要提高企业预测成本和控制成本的能力,做好科学的监督,对目标成本进行规范的管理。总而言之,要做好对合同的基础管理工作,合理的预算和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财务的核算管理

建筑合同执行过程中,给予工程化的核算程序,结合会计准则的基础方法,在建筑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体现核算程序的全面强化,基于施工企业的合理应用,不仅仅在当前采取核算对合同收入控制,同时也要做好费用的控制,对会计年度核算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数据的整理分析中,结合市场经济对合同行为进行全面规范,在施工企业会计制度应用中,注重结算和收入的综合性核算和分析。

二、施工工程中企业的成本控制建议

1.完善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

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对成本进行规范性的管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在施工之前根据相关的质量标准制定的要求,并在工程的设计中对其进行指导,使工程的一切环节变得规范、有序。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管理的质量,使施工过程井然有序。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来负责各项事务,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通过层层的把关,真正的落实制定的各项制度和政策。

2.做好成本核算管理

在成本的管理中,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工程的实际成本。在成本的核算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对成本的均衡性及那些合理的控制。如果是在分包工程的成本核算中,可以通过自主完成工作量的形式来进行核算,同时也可以选择不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形式。如果在成本核算中可能会遇到与实际产生差异的,那么成本的预算控制就必须加强,全面的考量实际成本,再开始进行预算,防止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超出预算的成本。

3.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的素质

在任何管理工作中,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因此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坚持对施工人员进行综合性管理。在管理中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只有当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有所提升,管理的质量才能得到提升。企业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上,一定要选择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来担任,提高选拔的标准,任用专业的管理人才。在管理人员上岗之前,要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提高其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在任职期间,要定期的进行抽查,保证管理人员在管理上尽量的不出现问题,使企业的成本管理质量有所提升,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做好用户服务观念的合理应用,在以数据说话观念的结合中,体现出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综合获取。

三、结束语

在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中,需要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做好合同管理与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其中,企业需要全面的分析工程的状况和合同的条款,有计划的对合同中的内容进行管理,控制住工程的成本。只有当合同的管理科学合理,且项目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个控制过程中,需要对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相关的材料、劳动力的费用,使项目的成本能够最大限度的受到控制,这样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大大的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延滨.浅析施工企业工程合同管理现状与完善措施[J].商业时代,2009,31:77.

[2]李向青.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冶金,2005,03:128-130.

[3]陈惠娟.浅谈施工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意义[J].中国科技信息,2006,03:235+258.

[4]林家农.施工企业工程合同管理的现状与改革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7,12:282-283.

篇4

关键词:计量要求;计量方法;合同内容

近几年以及未来的几年内我省的公路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工程建设市场也在不断完善和日趋成熟,所有的项目都实行了招投标制。作为我省的一个优秀的双甲级资质监理试验检测单位只有积极参与招投标,中标承建各种工程建设的检测、试验、监理任务,才能不断壮大,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工程计量的细节及注意事项

1、计量范围

《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中明确规定工程量清单中开列的工程量是根据工程的图纸设计提供的预计工程量,不能作为承包人在履行合同义务中应予完成的实际和准备的工程量,因此计量范围应为工程量清单及变更的工程量清单的内容和合同文件规定的各项费用的支付。

2、主要计量所需要的依据

(1)工程量清单及说明

(2)合同图纸

(3)工程变更令及变更的工程量清单

(4)合同条件

(5)技术规范

(6)有关计量的补充协议

(7)索赔时间/金额审批表

3、计量原则:

(1)不符合合同文件施工的工程,不得给予计量;

(2)按合同文件及施工所规定的方法、范围、内容、单位计量;

(3)按监理工程师同意的计量方法计量。

4、工程计量的程序

(1)计量通知和申请:工程需要计量,作为我们监理应审查承包人提出的计量申请或向承包人发出计量通知。

(2)审查有关文件资料:我们必须按照计量所需要的各种有关资料审查施工方,如果发现所报计量与清单不符或资料不全,应退还承包人,暂不进行计量。

(3)填写中间计量表:必须清楚真实的填写计量结果,对承包人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的异议,应进一步检查计量记录。

5、计量规则和计量方法

计量规则和方法主要在技术规范的有关内容和工程量清单的前言中明确给予规定,在进行计量时必须遵守其要求。并且在不同的合同中,这些计量规则和计量方法会有差别,因此,计量时必须严格按本合同计量细则的规定进行计量,不能按习惯方法,因为有些工作细目不直接出现在工程量清单中,而做为承包人应做的附属工程隐含其中。我们作为监理方应有充分的了解,因为规范文件的有些要求并不与工程量清单相符,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图纸与实际存在明显出入,如原设计挖方路段石方数量与实地不符,多余部分不予计量;二是招标文件及技术规范明确规定对图纸中部分工程量属于承包人附属工程,不予计量,如浆砌护坡的砂砾垫层等。

6、 由于很多工程项目大,计量项目繁多,为了准确无误地完成各项计量,我们必须建立工程计量台帐,将各项计量分类、分项、分月,避免重计和错计造成监理部及项目办审核后返工重做,或错计而给单位造成无谓的损失。同时,也可为计划与进度控制管理提供准确而显明的数据。

二、合同管理的细节问题

1、动员预付款

又叫开工预付款,是业主提供给承包人用于开工费用的无息贷款,国际上一般规定范围是0%~20%,而我省目前均采用合同价值10%的比例。监理工程师在确认承包人已经完成合同协议的签署,并提供了履约担保或银行保函后,向业主签发按合同规定金额的付款证明,业主应在该支付书收到后14天内核批,并支付开工预付款的70%的价款,在投标文件载明的主要设备进场后再支付预付款的30%。开工预付款在中期支付证书的累积金额达到合同价值30%之后,开始按工程进度以固定比例分期从各月的中期支付证书中扣回,全部金额在中期支付证书的累计金额达到合同价格的80%时扣完。扣回比例各工程项目可能有所不同,在兰临高速公路建设中规定每完成合同价格的1%扣回开工预付款的2%。

2、材料设备预付款

由业主提供的一笔无息款项,用于支付购进工地的各种成为永久工程组成部分的材料和设施。而收回的具体作法是将每期证书中的材料预付款减去上期证书中的材料预付款额。材料预付款在支付工作中属于较麻烦的一项,一方面要预付,一方面要扣回,并且出现的次数很多。因此,在我省目前均不支付此项费用。

3、保留金

保留金就是业主为了使承包人履行合同而对承包人应得款项的一种扣留,直至完全履行合同后再发给承包人。保留金的金额以合同价值的5%为限,每次扣除额应是中期支付证书已完工程价值的10%。

如果承包人按期完成全部工程并通过验收,业主分两次将保留金退还给承包人,一半在交接证书(竣工证书)签发后退还,另一半则须签发了缺陷责任终止证书后退还。

如果签发的交接证书仅是工程项目某部分的交接证书,则退还的保留金仅是竣工部分的保留金,并且也是一半。

如果签发缺陷责任终止书时,承包人仍有未完工程,业主有权扣留余下的保留金,直至遗留工程完成。

因此作为承包人应在合同工期内尽可能地完成全部工程,这样就能保证保留金按期返还,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和企业发展。

4、工程变更费用

任何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都会遇到变更问题,导致变更的原因很广且很复杂,因此对其支付也就很复杂,对不同情况下的变更,其支付有不同特点并有相应的办法。由于实际工作中对变更费用的争议很大,尤其是对单价的合理性常常无法达到一致(监理、业主、承包人三方一致),当没有达到一致时,可进行暂付。

5、暂定金额

暂定金额是指包括在合同之内,并在工程量清单中以“暂定金额”名称表明的一项金额,就是为了实施本工程中尚未以图纸最后确定其具体细节或某一工程部分,或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增加的工程细目,如桥梁荷载试验、钻取混凝土芯样等,而这些细目及附属、零星工程在招标时尚未能确定下来,可列为暂定金额;为了专项工程施工或供货、供材、供设备而由指定分包人或供货人提供专业服务(如铁路分离立交);或留作不可预见费;除合同另有规定外,暂定金额应有监理工程师按业主批准指令全部或部分地使用,或者根本不予动用。

对于业主批准的每一笔暂定金额,监理工程师有权向承包人发出为实施工程或提供货物、材料或服务的指令。监理工程师提出要求时承包人应出示有关暂定金额支出的所有报价单、发票、凭证和帐单,但如果该工作是根据投标文件列明的单价或总额价而作价的,则不需出示,如本项目中的钻取混凝土芯样。

以上这些合同支付项目均在招标文件及其技术规范中会有明确规定,但是这些资料均在招标过程中形成,等到施工时这些资料有时没有转交给施工单位,造成施工单位相当被动的局面,所以招标文件的任何组成部分在施工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招标工作的同时更应重视在投标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资料:其一可以为该项工程的施工提供便利;其二可以积累资料,为以后的投标工作提供数据。

结束语:

合同管理和工程计量是相互关联的,是我们从事监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我相信合同管理必将走向科学化,程序化,以上是我在近段监理工作中对工程计量和合同管理的简单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施工合同 管理 措施

1 施工合同的特点

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为完成商定的建筑安装工程在工程施工中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律文件,它是以工程施工为目的,明确建设工程发包方和承包方在工程施工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首先,施工合同“标的物”特殊,这也是施工合同有着与一般经济合同所不同的特点原因所在。其次,合同履行周期长。另外,施工合同条款内容较多,施工合同除了《合同法》规定的工作范围、工期、质量、造价等还涉及保险、税收、文物、专利等关系和因素。并且施工合同涉及面广泛,牵扯到承发包方、分包方、材料供应单位、设备加工厂家、监督方面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设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银行、保险等部门,因而也构成和加剧了施工合同的风险性大。

2 施工合同管理的任务和作用

施工合同决定合同双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经济地位,它规定和调节着合同双方在合同实施中的责、权、利关系,是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约束依据,对搞好施工合同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决定双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经济地位,搞好合同管理,能够促进实现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协作关系。

(2)合同是参与工程建设者之间的纽带,搞好合同管理,能够促进工程建设者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使大家协调一致,有利于工程的管理。

(3)合同是解决双方争执的依据,搞好合同管理,能够避免和减少出现一些不完善的合同,预防合同纠纷,减少诉讼。

(4)合同是工程施工中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搞好合同管理,有利于合同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相互监督,确保工程合同的顺利实施。

(5)搞好合同管理,能够提高施工企业的信誉和竞争力。

(6)通过合同管理,能够增强合同双方履行合同的自觉性,能调动建设各方的积极性,使合同双方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3 施工合同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施工合同管理是业主和承包商双方是从合同的洽谈、草拟、签定、生效开始,依据合同相互约束,彼此监督,贯彻执行至工程结束(合同失效为止)全过程的、系统的、动态的管理。

(1)建立施工合同管理体系。

合同管理体系就是施工企业必须从上向下建立健全起一支专业队伍,实行合同得系统管理。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合同管理部门,设立合同管理人员,并具体明确合同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地位、职能。企业下属单位必须设立合同管理专职或兼职部门,项目经理部也应设立合同管理岗位和合同管理人员。

(2)坚持合同审查制度

坚持合同审查制度,是合同能否顺利履行的前提与保证。一般情况下,合同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是否具备合同签订的条件,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合规,合同条款是否详尽明确,工程等级和技术要求是否具体,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合同签定是否具有完备的合同手续。施工企业在施工合同签订前应实行审查、批准制度。应将审核作为合同生效的必经程序和主要环节,形成以主办部门和财务、审计、法律部门以及分管领导的逐级审查程序,各审查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权限,签署自己的书面意见,最后报请法人代表签署意见。

(3)建立完善的合同检查考核制度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合同检查考核制度。并定期检查合同执行情况,对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问题,认真进行分析、纠正,对随意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要认真查处,使合同管理步入正规化、规范化管理渠道,防止因合同违规而造成不良后果。

(4)建立完善合同管理的工作制度。

施工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可行、合理的合同管理工作制度和规定,对合同管理的组织、合同管理的程序以及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查、签订、履行、检查、清查等每一个工作环节均做出明确的规定。

(5)加强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

施工企业应加强优秀合同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合同管理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合同签订的依据以及合同谈判的技巧和策略,确保为企业的合同把好关,防止因合同的不规范、不严密等失误现象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

4 施工合同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合同一经签订就对签约双方产生约束力 任何一方都应积极执行合同。否则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因此,在签定合同时应考虑的全面、细致、周到,减少或规避合同风险,以降低企业风险损失。

(1)扎实做好合同签订前的基础工作。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时必须了解建设单位的资金信用、经营作风和签订合同应当具备的条件。要仔细阅读使用的合同文本,掌握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规定,准确理解“通用条款”,以便引导如何签订“专用条款”。合同起草后,还要对合同的内容是否全面、条款是否完整、定义是否清楚、风险是否合理分担等进行全面的审查,分析评价每一合同条款执行后的法律后果,为合用的谈判和签订提供决策依据。

(2)要重视合同条款的措辞。合同本身用词要准确,不能发生歧义,要符合《合同法》及《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等规定。施工合同应尽量作到内容完整,条款详尽,表达明确严密,避免矛盾和二义性。

(3)完善专用条款,合理转移风险。工程承包是一项充满风险的活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社会条件复杂多变,影响因素众多,施工企业将面临很多投标时难以或不可能完全确定的风险。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导致成本增加或工期延误。因此施工企业需要认真研究合同文件,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析。在合同谈判时,要用专用条款来明确风险范围。范围越明确详尽,施工企业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所承担的以外风险就越小。签订合同一定要全面、完整。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各个细节问题都要考虑周到,一切问题都应明确具体地以书面形式规定。在《专用条款》上要对工程的价款调整范围、程序、计算依据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价格的签发、确认以及进度拨款和竣工结算程序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还要具体规定双方的责任和相互关系,明确双方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同时在合同中还应体现出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措施的具体条款,只有这样施工企业才能便于合同的操作和履行,减少风险,避免纠纷。

(4)严格控制违法转包或分包。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5 对加强施工合同管理的几点认识

(1)增强法律观念,依法进行合同管理

目前,我国建设行业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备,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认真阅读有关法律法规,并对所签合同的标的、计量标准、质量要求、价款支付方式、合同履行期限、地点、违约责任以及合同条文的释疑等内容,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解释,防止出现歧义,增强合同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2)积极推广使用合同示范文本

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已形成了自身的建设合同范本,使用合同范本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防止合同缺项、漏项和不平等条款的出现,因此应积极推广使用。

(3)选择好的监理队伍是做好合同管理的重要保证

监理工程师是联系建设方和承包方的重要纽带 ,高素质的监理工程师能够公平、诚信地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工程项目实施有较好的预见性,给工程建设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环境,可以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4)定期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合同双方自觉履行合同。

篇6

关键词:施工阶段 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实现合同目标为目的,对资源投入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的系统管理方法。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按照建设程序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策划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工程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其中工程施工阶段历时较长,工程参与方众多,不可控因素频发,是合同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从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现状来看,从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诚信意识不足,恶性竞争普遍存在,针对上述情况,结合工作实践,对施工阶段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分析梳理并进行探讨:

一、合同主体法律意识淡薄,要树立合同法律意识,依法经营管理

目前施工合同普遍存在履约程度低,违约严重的现象,业主经常暗中以垫资为条件进行违法发包,随意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利用其它承包人名义即通常所说的挂靠或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范围违法签订合同的情况普遍存在。在此情况下,又加上工程标的额较大,施工周期又长,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众多,极易产生矛盾和纠纷。再加上一些施工组织通常是临时机构,往往是工程一旦完工,项目临时结构即解散,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工程资料也随之消失。撇开这些重要的过程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评定、工程竣工后的验收、结算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不说,一旦发生纠纷,往往会因为资料缺失造成举证困难,白白错失胜诉机会。

施工企业想要避免纠纷或在发生纠纷后能够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应加强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重视合同签订和谈判工作,发挥好企业法律部门在合同谈判、合同评审、合同规范、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审查和监管作用,对一些合同重大事项变更,特别是涉及工程成本、工期、质量等核心内容时,必须要征求企业法律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规避相关的法律风险,而不是纠纷发生后才将法律部门搬出来充当灭火队员。

2、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施工资料管理机制,配备专职资料管理员,明确责任和分工,做好工程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保管和归档工作,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或工程结束后随时可查阅调取相关资料,避免因人员流动,工种调动等造成施工资料的混乱和遗失、在需要举证时出现无据可查的被动局面。

二、合同索赔意识不够强,要正确认识索赔,提升企业效益

从目前国内大部分建筑企业来看,大多对于工程索赔管理的水平与企业的发展和其在国内外所处的地位相比不匹配,索赔管理水平的落后,已经制约了我国建筑企业在国内外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在国际工程中,工程索赔是有经验的承包商的一种重要的经营策略,“中标靠低价,利润靠索赔”,根据相关文献数据统计,在国外,很多承包商通过索赔获得的收入能够占到合同额的10%-20%,甚至有些工程索赔所得金额甚至能超过该工程本身的合同额;而在国内,承包商从工程索赔中获得的收入是少之又少。

建筑市场上对于合同索赔还有很多错误的意识及观念,特别是作为承包商,往往把合同管理的重心放在如何与业主搞好关系上,一旦提起索赔,则被认为是双方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导致撕破脸皮,因此大部分承包商轻易不愿提起索赔。同时由于在工程实践中索赔的事例少之又少,缺乏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真正到了索赔事件发生的时候,往往由于时限、程序等问题,或是证据不足,导致索赔不成功,这同样也是索赔意识不够强造成的。久而久之,索赔意识和机制的缺失,在重技术管理、轻商务管理的大环境下,没有形成专门的索赔人才培养制度和环境,导致索赔专门人才更加稀缺。

当务之急是企业要正确认识索赔,认识到索赔并非是工作进行不下去背水一战时的一种极端手段,工程管理各部门要转变观念,把索赔工作作为一种工作常态正确面对,提高索赔证据意识,认真研究并合理运用合同中的索赔条款,同时在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培养专门人才,形成一套良性的索赔机制,逐步提高索赔收益在合同价款中份额,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

三、合同风险防范意识较低,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合同管理

建设工程规模大、标的额高,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又长、材料设备消耗大、特别是在施工阶段,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各种不可预知风险,如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工程计价文件进行的政策性调整,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价格随市场正常、非正常波动,甚至工程量清单中的较大误差、漏项、错项没能及时发现导致的经济风险;由于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资料不准确,施工现场协调,劳动力调配等施工技术组织风险;盲目报价、随意承诺业主提出的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合同条款没有认真研究、存在先天缺陷显失公平等管理上的风险等等。

施工企业又属于劳动力密集、施工生产流动性强的企业,是否能够承揽到工程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为了能够拿下工程,企业往往风险防范意识较低,甚至对一些能预知到的风险抱有侥幸心理,先拿下工程再说,真的到了风险事件发生时再临时抱佛脚,合同管理工作陷入被动局面,致使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付出额外代价。

针对这种情况,企业要从长远出发,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在工作中关注、分析各种可能存在的上述风险因素,结合工程具体特点,做好合同交底工作,认真研究合同条款,严格履行现场各项管理程序,必要时通过专家评审的形式对工程水文地质气象条件、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评审判断,采取积极措施,尽力规避能够规避的风险,化解无可规避的风险,转移能够转移的风险,降低风险损失。

四、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低,要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合同管理中的普及应用,提升项目管理工作效率

很多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仍然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实际工作中通常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很容易出现错误,效率低下。在施工过程中,合同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和维护手段比较落后,合同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相对滞后,不能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及时传递,信息化程度偏低。

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借助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确保信息各个环节的传递通畅,减少信息传递的工作量,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协调各单位之间的业务往来,为项目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项目管理工作效率。既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缺点,又提升项目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

合同管理工作是整个项目管理工作的关键,施工阶段又是整个合同管理周期内最复杂、最难处理的一个环节,企业要高度重视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工作,提高合同的法律意识,诚信经营,正确认识和面对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索赔问题,要有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施工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各种理论知识学习和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企业可持续经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兆霞,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合同管理研究[J],有色金属设计,2010年第37卷第2期

[2] [2012]济铁中法建字第1号济南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司法建议书,关于建设施工企业应树立法律风险意识的司法建议[J],山东审判,第30卷总第221期

篇7

关键词:工程项目;实施;沟通协调;组织;管理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cess,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management. On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implement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概论

对于—个工程项目来说,参与方众多,各参与方都是完成项目总任务中的一部分,且都有不同的任务、目标和利益,他们都企图指导和干预项目实施过程。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始终面临各种各样的冲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实施过程中产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沟通来化解冲突和矛盾。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得到化解冲突和矛盾所需要的信息,才能进一步作出决策。一旦作出决策又要进行沟通。因此,沟通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的进展,关系到项目是否成功。

2 项目管理中影响沟通协调的障碍

2.1 组织设置引起的沟通障碍

在管理中,合理的组织机构有利于信息沟通。但是,如果组织机构过于庞大,中间层次太多,信息从最高决策层传递到下层不仅容易产生信息的失真,而且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影响信息的及时性,同时,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如果中间层次过多,同样也浪费时间,影响效率。统计资料显示,如果—个信息在发送者那里的正确性是100%,到了信息的接受者手里可能只剩下撕的正确性,这是因为,在进行信息沟通时,各级主管部门都会花时间把收到的信息自己甄别,一层一层的过滤,然后有可能将断章取义的信息上报。此外,在甄选过程中,还掺杂了大量的主观因素,尤其是当发送的信息涉及传递者本身时,往往会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信息失真。这种情况也会使信息的提供者畏而却步,不愿提供关键的信息。因此,如果组织机构臃肿,机构设置不合理,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形成多头领导,或因人设事、人浮于事,就会给沟通双方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沟通的进行。

2.2 技术、经验水平的差距所导致的沟通障碍

在沟通中,如果双方经验水平和技术水平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此外,个体经验差异对信息沟通也有影响。随着现代建筑科技的不断提高,涉及到的专业越来越多,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特定的技术要求,同时还必须满足其他专业的施工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广度,从而增加了技术难度和各专业之间矛盾的出现。如果不懂技术,就无法决策,无法按照合理的工艺流程施工,更难以鉴别项目的计划、工具设备及技术方案的优劣,从而对项目实施中重大技术决策问题没有自己的见解,给协调沟通带来技术难度,但只精通技术而不善于沟通,就不能适应现代项目的管理要求,所以管理人员必须在知识和技术上训练有素,并且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总之,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分工,以及项目管理的综合性和人们专业化的矛盾增加了沟通协调的难度。

2.3 管理方面

项目管理中缺乏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建设单位一般习惯于将工程分为各专业进行招标,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其专业分包单位直接对业主负责,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加之部分施工单位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管理人员的水平不一,从而增加了沟通协调的复杂性。项目参与方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其权利义务通过合同来明确。这就导致合同各方只是追求已方的利益最大化,缺乏沟通协调的积极性。因此,应使各方充分认识到,在工程施工管理中既有各自目标,又有共同目标;既有各自利益,又有整体利益。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因此,需要参与方沟通和协调,在多个互相冲突的目标和方案之间作出权衡,以便满足项目利害关系者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或处理问题的时间延搁,都会影响工程项目的实施结果,造成返工、延误工期、工程成本的超支,甚至影响到工程质量或带来安全隐患。

3 加强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3.1 组织协调方面

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组织中存在着横向和纵向的分化,这种结构上的分化导致了整合的困难。其经常造成的结果是冲突。不同个体在目标、决策、绩效标准和资源分配匕意见不—致。如果选择的项目组织模式不恰当,各参与方的信息沟通就会不畅通,增加项目管理的难度,最终影响项目总目标的实现。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项目组织是由新的成员、新的对象、新的任务组成,所以一个组织从新成立到正常运行都需要—个过程,都会有沟通上的困难,容易产生争执。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沟通,沟通中应遵循组织内部的权力划分,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这有助于协调和整合不同的部门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这一点,超过下级管理人员而直接向有关人员发指标、下命令、使下级管理^员处于尴尬的境地,违反了统一指挥的原则。如果确实需要这样做,也要事先与下级进行沟通。

3.2 技术沟通协调方面

设计图纸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降低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这就要求项目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要熟悉图纸,从图纸会审阶段认真了解设计意图,解决自身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在图纸会审中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予以解决。并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从而进一步发现图纸谢十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时提请设计单位协调解决,在工程的实施阶段更要及时掌握现场实际情况,发现与设计不符的情况后,及时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施工中因图纸设计问题带来的矛盾,同时技术交底也是协调的重要环节。及时准确地让班组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在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上,充分了解其功能及技术。

3.3 管理协调方面

首先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现阶段的管理水平,不仅要以技术上的沟通协调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体制。也极为重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管理,协调施工中各团队之间的配合问题,以甲方项目经理为主,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筹安排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合理地调配人力资源及施工设备,合理优化工艺,合理安排项目周期,控制施工风险,保证施工的每—个环节有序到位。

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适时运用所建立的奖罚制度,严格实施,级级落实,层层负责。同时,也应从各专业工程款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协调管理费,建立协调管理实施的奖罚制度,从而提高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将项目各专业施工的协调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各参建方应定期举行协调会议。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和关键工序,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施工单位进一步明确质量标准、施工顺序和责任。对形成的决议应坚决贯彻落实,实行签名负责制,并加强统一领导,设立相关的奖罚措施。在各参建单位间建立双赢的合作管理机制,找出矛盾的平衡点。使冲突各方有限制地满足自身的利益。

4 结论

沟通是管理的核心,随着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广,突显了各专业协调作业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和沟通管理的原则,应充分认识沟通协调的重要性。沟通协调不仅是—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而目是一个组织行为的过程。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沟通和协调,克服施工中的各种不协调因素,实现各项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指在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施工合同的履约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实施,都是通过签订一系列的承发包合同来实现的。通过对承包内容、范围、价款、工期和质量标准等合同条款的制订和履行,业主和承包商可以在合同环境下调控建设项目的运行状态。通过对合同管理目标责任的分解,可以规范项目管理机构的内部职能,紧密围绕合同条款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因此,对水利工程承包商的管理,水利工程施工合同始终是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

一、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合同一方的承诺不能兑现,造成工程无法顺利实施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某一方应提供的资源没有及时提供,或者根本无法提供,造成工程项目无法开工或实施被动,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项目,由于前期工作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工作开展比较困难,进展缓慢,造成工程项目被动拖期。有的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人员资格和数量,设备的数量及型号,工程工期等与合同内容不相符,甚差异很大。

2、合同条文不够完善,对合同双方不能很好的进行约束

主要表现在工程招投标不规范,有的招投标过于简单,邀约及承诺不能构成合同签定的依据。建设双方有的不使用合同范本,而是由双方商定形成一个合同,有时由于经验不足或缺乏对工程的细致分析,造成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合同涉及不到的问题,合同的预见性较差,双方需要重新进行协商,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的合同条款不够严密,有歧义,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必要的争执。

3、合同索赔工作难以实现

由于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的变化,水利业是一个索赔多发的行业。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者的权利,也是合同缺陷的补充,其实质是承发包双方承担工程风险比例的再分配。对于承包人来讲工程索赔是一种保护自己正当权益、弥补工程损失的有效手段。而由于水利市场行政干预过多,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干扰因素,导致合同索赔难以进行,承包人往往是受损害者。

二、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管理的措施

1、 增强法律观念,依法进行合同管理

《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工程招标及合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各行各业也根据国家法律制定了有关条例。因此,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认真阅读有关法律法规,并对所签合同的标的、计量标准、质量要求、价款支付方式、合同履行期限、地点、违约责任以及合同条文的释疑等内容,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解释,防止出现歧义,增强合同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合同管理,按程序签订合同,建立合同审查制度,完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保证合同文本的合法、合规、完备、详尽和准确无误,从而减少因没有合同或合同本身的问题导致的争议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 强化合同实施细节

合同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过程是不断的调整和变化的, 即向着合同的双方双赢的方向靠拢的过程。它是从合同的原始状态,按照合同的规定,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加之促使其发展的要素来共同达成合同目的的过程。合同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要在合同实施的进展过程中对影响其达成的要素进行合理的分析, 并找出与合同履行向矛盾的偏差, 对其进行纠正。所以在水利工程合同管理中一定要注意对细节的管理,尤其是关系到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的影响因素的控制。这就要求工程师和承包商在现场每日、每班都应随时协商,落实当日进度计划,每1~2周由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召开一次例会, 对现场每天的资源配备和工程完成情况作相应的检查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保证计划的执行。另外, 对信息要适时管理, 如: 每日、每周的生产记录, 每周的生产例会纪要、现场指令、检查检验各种材料设备记录、往来信函、事故资料等。这些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日常管理手段是保证合同落到实处的必须措施。

3、合同双方要履行各自职责,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合同管理分为发包方和监理单位的施工合同管理、承包方的施工合同管理两个方面,合同双方要严格按合同条款约定认真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施工合同实施过程中,发包方的施工合同管理主要是通过监理人员的监理工作来实现,因此,发包方应给予监理人员充分信任,不过多干预,而监理人员要在授权范围内依据“独立、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监理合同约定为依据、以业主满意为准则,以不损害承包人合同权益为前提, 代表业主开展对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工程进度、质量、投资、安全等方面的监理工作,充分发挥监理职能,保证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而承包方也要按投标文件承诺和合同条款约定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具体分工,制定一套完整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 以实现促使施工单位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施工合同目标的顺利实现。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按照合同要求进度组织施工,保质保量按时向业主移交工程;工程发生变更时,及时向业主提出索赔报告,取得相应的工期延长及经济补偿;根据合同规定进行工程计量,按时提出中期支付证书,并且按照合同规定程序进行催款工作,确保适时得到工程款。承包方应认真组织施工,保证按期按质竣工,全面实际的履行合同,从而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并赢得良好的信誉。

4、 加强合同管理, 保证索赔提供及时、准确、有力的证据

施工索赔管理是施工合同管理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 承包商均以低价中标的情况下, 索赔更是施工单位通过正常的合同管理手段保护和争取自身的经济利益、挽回成本损失的重要手段。承包人根据合同任何条款及其它有关规定, 向招标人索取追加付款时, 所提供的索赔证据必须具备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和符合特定条件, 这就有赖于完整的基础资料, 如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文件及附件、各种签约、工程图纸、技术规范、施工组织设计、会议纪要、施工现场有关文件、工程检查验收报告和各种技术鉴定报告、国家物价和工资指数及法律、法令、政策文件、材料进场凭据等。如果文件资料管理不善或信息收集不畅, 很容易错失有效的索赔。因此, 承包商在加强施工合同管理的同时, 还应加强技术内业和文档的管理, 认真系统地收集积累各类基础资料。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做到: (1)建立文档系统。合同管理人员负责各种合同资料和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工程的原始资料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产生, 它必须由各职能人员、具体工作负责人提供。所提供的资料要标准、全面、准确, 并注明时间, 还要建立工程资料的索引系统等。(2)建立报告和行文制度。在工程施工中, 所有各方的沟通均应以书面形式进行, 均以书面形式作为最终依据。这是合同的要求, 也是经济法律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 这特别易被忽略。

综上所述,水利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 要想把水利建设工程做好, 必须把相关的水利工程合同管理好, 只有把这些合同管理好, 才能达到建设好, 更好地发挥工程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燕.浅论水利工程施工的合同管理[J].中国水运,2010(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