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08:52: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数学教育概论,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鉴于数学起到的重要作用,数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体现出的作用更加的突出。因此,必须将数学教育的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为此,必须对中学数学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
一、展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未来
伴随着各种新技术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人们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数学教育的正常开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数学教育的改革成为一种必然。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数学教育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的大众化、问题的解决和学科的服务性。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将长期影响中学数学教学。教学的大众化指的是教学内容浅显易懂,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教学方法要更加直观、适用;问题的解决措施早在1989年的时候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它明确指出,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够被人们接受,而且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经过研究后能得出最后的结论;学科的服务性,意在说明,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多种科学都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的,要让数学的这种服务特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明确中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目的及原则
1.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其的描述不尽相同,概括来说,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数学教学的功利性,因为数学知识具有实用性的特点,要求数学能够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其次是数学教学的素质性,注重应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品质;再次是数学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数学教学能够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最后是数学教学中的个性,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个性的培养,进而提高身心素质。
2.中学数学教学的原则。数学教学原则是数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其制定是以数学教学目的为依据的,其目的是明确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学过程主要规律的外在体现。中学数学的教学原则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激励学生积极性原则。
三、改革中学数学课程的设置
对于整个数学教学来说,课程设置的改革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数学教学课程改革主要趋向于实用性、综合性、个别性和多样性,课程的实用性主要指的是设置各种社区课程和劳动体验课程,以便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就业需求;课程的综合性指的是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能够独立、科学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课程的个别性是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让所有学生的素质都能有所提升;课程的多样性指的是数学学科中包含多个不同的专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采用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
四、改革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总结,创立了多种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数学教学的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过去的数学教学,其目的是传授给学生不同的文化知识,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性教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主要是对学生传授“双基”,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文化知识。现代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要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智力,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注重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形式以满堂灌为主,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的环节,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和诱导。现代数学教学要求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整个教学活动的重心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所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须充分调动起来,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求知欲,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作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不能有任何的疑义,学生的情感、态度得不到重视。往往采取单纯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现代数学教学观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置悬念,让学生愿意去主动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4.注重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总体来说,数学思想包括分类思想、随机思想、函数思想、转换思想和优化思想等多种现代学习方法。现代数学教学要求,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注重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刘晓彬.论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
关键词:中学数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1 现代中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难题
1.1 中学数学教学方式的问题
现代中学进行数学的教学时大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所谓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指中学教师按教学大纲中所制定的教学的规划提前进行备课,上课时按照教学制定的计化进行数学的教学,所以在课堂上数学教师所讲的每一个内容都是教师在上课前已经准备好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方式,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组织方式是按照举例讲解、学生练习、分析学生练习中的错误、指导学生改正错误、最后课堂总结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的,每堂课的内容都是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既不会超出计划的范围也不会遗漏知识内容的讲解,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的,首先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将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放在第一位,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根本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答问题的时间,学生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们不停的向学生们灌输各种知识点,但他们并不知道学生们到底有没有理解这些知识点,学生们长期的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进行学习,并不理解学习这门学科的学习目标,教师讲一点学生学一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很差,教师教学的效果自然也不理想。
1.2 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不能够连贯的应有所学习到的知识,现实中的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足够多的理论知识,但是学生实践的能力相反就变得很差,知识结构面窄,学生在真正到社会上进行实践时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很缺乏了,这些与社会所需人才培养计划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都是极不相符的。在现代的数学教学的内容,已经有个别的知识内容是对社会实践无法适应的了,如空间立体几何等教学的内容就已经不能适应数学教学的改革实践的发展了;另外也有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比较超前的了,如排列组合、复数数列、二项式定理等知识,这些知识如果是在学生实践之前进行讲解的,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同时也能够防止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时出现的前后知识无法连贯熟练的使用的现象了。
2 现代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法
2.1 改革中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
要想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就要探求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替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课本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同时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才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应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学科的意识,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教师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多种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价值和意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想象的能力。数学教学的过程不应是老师向学生单向的灌输知识的死板的过程,而应该是由学生和老师通过互动、配合和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计划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的意识,还可以采用讨论式、提问式、启发式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内容的教学,这样学生们才能够真正的去独立思考问题,在反思中掌握丰富的知识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综合的素质。
2.2 改革数学考试的方式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是作为一门考试课在中学的教学体系中存在的,所以数学考试的方式都采用闭卷式的考试方式的。这种考试的方式是能够使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于提高学生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也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对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技术型和实用型的人才显然是不够的。所以传统的数学考试的方式也是应当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的,应当采用开卷式、闭卷式、大作业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根据不同考核学生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数学考试的形式,无论什么方式在考试时达到了考核学生满意的效果了,就是最好的考试的方式。
2.3 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大纲
传统的以教材为主,不管教材中的内容适不适合学生,不管教材中的内容是否超前等情况,教师只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授课的教学观念已是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的了。应更新这种教学观念,找到符合社会要求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大纲的改革的工作。首先,找到现代中学数学的教材中不实用的知识内容,如空间立体几何、解斜三角形等内容,删除这些与实践应用脱轨的教学内容后,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适当的调整各个章节知识内容的教学顺序。其次还应当将数学教材中的类似的知识点和理论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从而形成知识体系的模块,如建立三角函数块、集合函数块等模块,各个模块都应分别列出必学的内容、选学的内容还有应基本了解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整理并概括了各模块的知识内容,也减少学生学习的内容,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另外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要求,对学生所做的习题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分类,如将学生的习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了解题、应用发挥题等类别。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现代中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难题以及现代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这不仅要求教师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所以,教师们在数学教学之余还应当不断的学习深造,掌握更多更全更广的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自身的缺点,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充分的发挥教师教学的作用,为学生们能力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只有这样,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够继续蓬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明辉.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教学研究,2011.
[2]吴振兴.浅论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基础教育研究,2010.
[3]张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M].数学教育学报,1996.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改革 创新
0引言
创新是新时代的一张通行证,是一个民族甚至国家赖以生存的灵魂,是成为高新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创新的重要性决不容忽视。因此,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教学中就必须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正确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1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尽量缩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的距离,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相对自如,才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敢于对传统进行否定和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由、和谐、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容易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学习的兴趣,而单向、压抑、灌输式的教学气氛则往往会压制学生的个性,不利于调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良好的创新环境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来,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体说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懂得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小学生来讲,大脑中稀奇古怪的想法比较多,教师不能盲目的一致否定,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个性特征以及积极的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保护,例如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创造性和探索精神等等。其次,教师要懂得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有利于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具体说来就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引导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时学生的思考、探究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相对容易了,学生也会充分认识到探索与创新的重要性。再次,教师要懂得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会表现的因人而异,但是创新能力后天的培养和开发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师手段和教学形式,例如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学习小组的设立、数学实验的开展等,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才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它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中的例子,还可以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还可以学到以前在生活中没有注意到的数学知识。利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起来具有一种自然、亲切的感觉,减少了内心的学习压力。此种感觉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的产生,形成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萌发出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生的智力和思维都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有些重点难点知识小学生绞尽脑汁还是无法理解。在实施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举生活中的例子,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本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到圆形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抽象概念的含义,就要联系生活中圆形的例子,利用多媒体的效果将学生周围圆形的实物展现在课堂中,方便学生理解。
3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交流
小学数学的有效性在于不仅使学生在单纯地模仿和记忆中学会数学基础知识,还要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开展游戏、讨论、自由活动等环节,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在实践中求得发展。学生在课堂小组讨论中要经历比较与判断、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艺等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平台,创设了一种开放合作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当今社会是开放型的社会,是合作型的社会,还是不断创新的社会。只有学会交流和合作,才能吸取不同的想法,采纳不同的意见,才能融合具有创新性质的结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了解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另一方面还使得学生开发了智力,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协调,了解了不同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考方法,有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教科书、书包、文具盒、手巾、铅笔等物体,使他们先自己分辨哪些属于长方形,哪些属于正方形,哪些都不属于,再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定答案,最后通过教师讲解得出结论。此种实践过程使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等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4创新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要想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一定要生动有趣。有趣的教学内容,就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只限于理论,却不能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从而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新的 《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臣.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02)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从第一台机ENIAC的诞生,到今天只有半个多世纪,然而计算机的范围已经覆盖了的各个领域。包括学校和家庭。由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的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第一产业,成为、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和保证。从掌握计算机这个"人类通用智力工具"的必要性来看,同语言、文字一样必须从娃娃抓起。计算机教育,尤其是计算机在中小学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而有关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也显得势在必行。
一.信息技术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
计算机普及教育推动着教学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大量实践表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外结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要达到基础知识普及、科技素质训练、培养计算技术后备人才的多重任务,因此要课内、课外并举构成一个有机配合的整体。
⑴.课内教学要完成对青少年的计算机知识普及。首先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及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增长对计算机的基本了解和爱好,能适应学校教学中逐步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的要求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人担任高一年段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所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正是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技术(五笔字型)、Word2000文字处理系统,VB程序设计基础等。
计算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要重视知识与上机相结合。
⑵.校内、外的课外科技活动要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提高的条件。更好作到计算机理论与上机相结合。我校一直重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并且取得好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等都有全国、省、市竞赛中获奖的。电脑兴趣小组才刚刚起步,就有喜人的好开端。晋江季延中学在近四年"电信杯"信息学竞赛中三次取得了初中组团体第一、两次取得了高中组团体第一、个人奖第一的好成绩。而且信息技术会考也大面积的丰收,今年高一所有学生将参加福建省信息技术(二级VB)会考。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经过我们的努力,以后定能硕果累累。我曾设想,中学也象大学一样,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将机房向有志学习计算机的老师与学生开放。当然这样可能产生人多、设备不够的矛盾,不过凭"机票"上机能解决此,我校每天中午与周末免费开放电脑室让学生上网进行"性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也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学习。目前中学有繁重的基础教育的任务,可能会对其他学科在时间上有小的,但若真正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加强计算机教学正是其有效途径。而且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素质,从而给其他学科带来好的影响。
二.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六点建议
现在教育体制改革正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1.关于信息技术课的地位
计算机是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计算机把人从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智能获得空前发展。科学家们曾预言:计算机科学将是继语言、数学后的第三位的,对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趋势。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需要。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恐怕不行了。社会向前发展了,跨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应有五大支柱: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近年来国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的规划,强调了计算机在中小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重要和正确的,也真正体现了小平同志曾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⑴.计算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当今社算机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计算机教学。我们肩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
⑵.对已有的计算机房加强管理,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提高学校名气的单纯的"摆设"。
⑶.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狠抓计算机教学效果,干出成绩,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得见"有投入必有收成"。
⑷.保护和调动计算机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晋升、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对待,甚至优先考虑。
2.关于课程结构与课时调整
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比较重视分数。时常用来刺激学习,"考试是法宝,分数是命根"仍在一定程度上起很大的作用。计算机课决不能再循老路。计算机应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学不会,不实践学了也没有用。针对这一特点,计算机课程应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让练的比重大于讲。
一个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物理仪器或化学试验装置,而是他可以用来进行学习、动手实践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还有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借助于这个环境来实现。
鉴于目前中学生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不可能拨出很多计算机课时,因此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比如有的课的部分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上,计算机课的作业也可以用于解数学题或物理题。总之,在中学开设计算机课,决不是仅仅多了一门课,给一些课时的单一问题。教育部门及学校都应做好课时的适当调整。中学计算机教学每周至少应安排2课时,才能满足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的需要。
3.师资培训:
面对计算机普及的大潮,师资水平的提高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计算机课的教师紧缺,真正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太愿意到计算机教育第一线。大部分中学计算机教师是从数学和物理课转过来的,多数人边教边学,非常辛苦。加之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极快,更加使这些老师难以胜任。为此,师资培训工作很有必要开展起来。我们从事计算机教育的老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深感计算机文化交流的范围太小,须知搞计算机工作绝对不能闭门造车,所以迫切希望教委能多给我们一些培训的机会。
师资培训还包括对其他非计算机行业老师的培训。我校就经常利用假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学校规定每周六下午为学习电脑日,早在1997年就对全校教师大规模进行电脑培训,部分老师不只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二级考试,掌握了计算机入门知识,以及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如:Windows98、Word(wps2000)、Excel、Powerpoint、IE5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等。现在几乎所有老师可以通过电脑编辑打印试卷,为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而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所有教师都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大大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样既提高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又让更多青年教师能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从而更好推动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
4.要把机做为化教学手段引进学校。
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沿续了几百年,这中间有过改革,但从总的投入产出的教学系统效益看,其能力接近饱和,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作为新体系的物质方面的支柱,地落到了信息的头上,这里最重要的是计算机系统和系统。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也已成为发达国家的趋势。科教兴国,重点首先是。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支持环境要定位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当然,限于国力,我们不能想像全国80万所中小学全面铺开,但我们又不能不开始试点。先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始试点工作,不然,我们还会贻误时机。使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学校算走在前列,为了推行"素质教育",我校花了大笔的资金添购新的电脑设备,还搞起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我校真正成为"窗口学校"、省重点侨校。
5.加强学生信息化教育,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化教育,还必须更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只有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主动接收并利用校园网络系统,相反,只有加强信息化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服务。当今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教育摆在首位,我国信息化教育也必须加强,我们学校在信息课教学中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操作",还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所提供的强大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让他们能主动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更多的新的知识。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将计算机列为了必修课,学校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和网络兴趣小组,在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和计算机竞赛方面成绩十分喜人。我们还建立了一支学生计算机管理员队伍,他们不仅能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承担管理计算机的工作,而且能指导其他学生学好计算机。同时他们也能很好使用和管理教室里的终端设备。
6.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从而开展"自主性学习"。
在校园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时,我们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学校网络系统对外通过高速光纤(10M)宽带网专线24小时全天联接Internet网,季延中学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址:),网页全面介绍了学校各方面情况,开设了领导机构、光辉历程等栏目;有的教师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为做课件服务,也制作教师主页,把所教学科的一些具体内容送到互联网上,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第二课堂。学校每天晚上对教师开放网络教室,中午对学生开放,让他们能上网主动参与网上文化建设。还专门组织成立了网页制作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班级主页(比如《演义二班》)和一些优秀的个人主页。同学们从国际互联网中学习到了更多新的知识,开展"自主性学习",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愿全多关心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为"科教兴国"献上一份厚礼。
以上仅仅是本人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建议,希各位领导与同仁们指教。
1.吴文虎主编:中小学计算机知识辞典
2.吴文虎主编: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
关键词:案例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案例选择
作者简介:李春丽(1979-),女,湖北荆门人,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065)
基金项目:本文系科技部项目(项目编号:2009IM010400-1-25)、武汉科技大学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1x05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83-02
案例教学(Case-teaching 或Case Method)是指通过提供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有选择地把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置身于该情景之中,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开发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1]简单点说“案例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时要从问题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应用,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案例教学法就有了最早的雏形,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哲学家苏格拉底所采用的“问答式”教学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国外有悠久的历史,尤其在法律和医学领域中效果出色且明显,我国也在逐步尝试这种教学方法。下面将对案例教学法在“概率统计”课程中的运用做一些探讨。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个数学分支,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广泛运用于实际生活,而且也是很多大学后续课程的基础。因此,该课程一直是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主要基础数学课程,也是理学、工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门必考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无需赘述,但是目前学生学习的状况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很多同学觉得该课程太枯燥了,理论性太强,因此没有兴趣。当然,作为一门数学课程,它有数学理论课程的共性:理论深奥,难懂;试题复杂多变;应用不能立竿见影。目前的教材及教师授课都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特点,缺少该课程本身的特色及特有的思想方法,使许多初学者产生了厌学情绪。
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统教学模式的机械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也没有发挥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学科的特点。
二、案例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的适应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虽然是数学学科的一个分支,但它又有别于其他数学学科,就是它非常直观,这门学科里面绝大多数概念都直接来自于实践。概率统计中的思想方法、原理、公式等理论的引入,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使其印象深刻的做法就是从贴近生活现实的问题即案例引入,如果遇上的问题不能用已有的理论解决,则意味着人们必须创设新的理论。这些新问题怎样解决?于是,新的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原理、公式等理论便产生了。创设的新的概率统计理论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典型案例即实践中的问题又出来了。正如张家军所说“突出的实践性在案例教学中,它没有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真实的社会组织在干什么,而是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过的案例中充当角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作出自己的决策,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2]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是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弥补实践的不足和实际运作能力匮乏的缺陷。所以在概论与统计的教学中应处处有案例,随时能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花。案例教学法是针对这门学科的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三、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的目的实际上是希望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掌握理论知识,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要问题就是选择案例。这实际上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地方,主要取决于老师的选择。为了发挥案例的最大作用,在每个教学的环节应该慎重选择案例。比如说,处在概念的引入阶段时,案例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启发学生提出概念,并且理解概念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而且不能占据太多的时间。此时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简单,具有代表意义,让学生直观上就能明白下面的概念要表达的含义,也许学生提炼的语言和思想并不那么精练、准确,但通过与下面精确概念的比较,就能达到由现象进入本质的效果。
可以看这样一个引入最大似然估计概念的案例:有一个学生和一个猎人去打猎,看到一只兔子跑过,听到一声枪响,兔子应声倒下,问:这一枪最有可能是哪个人放的。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问题,设置在课堂上既简单又能够说明事情。通过这个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绝大多数同学都会回答这一枪一定是猎人放的。进一步,老师要引导学生揭示其中的原因,同学们会有不同的答案,都处在现象上面说明问题,最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做总结:这一枪最可能是猎人放的。这里面有一个“小概率原理”: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假如这一枪是学生放的,说明学生一枪就击中兔子的概率是很大的,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因此这一枪最有可能是猎人放的。进一步老师可以根据这个例子,引入最大似然估计的思想:在一次抽样中,取到了某个样本,说明这个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那么使得这个样本出现的可能性达到最大的参数值就是最大似然估。通过案例这种直观工具,加入学生的讨论,会让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使枯燥的课堂生动起来。
当然,在教学的中间环节,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概念和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案例也要分成几种,一种就是课堂上就能解决的,相对要简单一些,可能处理的是某个单一的问题;另外一种就是课后处理的案例,这种案例相对复杂,综合性更强一些,因为学生课后有足够的时间,有时甚至需要查阅一些文献,建立一些数学模型。
四、案例的应用
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挖掘出概率原理的原始思想。传统教学的讲授方式往往直白地将定义、定理等的精确表达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而这些经过加工的精练语言往往抹杀了最初的思想。案例教学试图弥补这种缺点,再现原始思想。
这就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案例。原始思想一般都来自于某些灵感的火花,或者说某种顿悟。案例实际上起到了这种效果,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上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自己的思想,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诱导和启发下,往往使得问题的本质浮出水面,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总结和提炼这些闪光的思想。
下面看一个案例应用的例子:区间估计从理论上直接阐述是比较抽象的,但其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可见,为了引入这个概念,老师可以先引入一个医学上的案例:血常规报告单上会有很多项目,看看其中一项白细胞指标,见表1。
在上面的单位下,正常人的白细胞指标参考值为:4.0~10.0,即当你的化验结果上白细胞数量结果显示是在4.0~10.0之间时,证明你的这项指标是正常的,那么这个参考值是如何得到的呢?如何理解参考值4.0~10.0的含义?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案例,学生也容易理解。若干学生首先会想到,这个参考值是根据若干的正常人白细胞的数量推断出来的,老师可以适当启发,为什么推断的值不用一个点(即点估计),而用一个区间。学生可能回答,即使正常人,白细胞数量也不一样,取一个区间更合理一些。进一步,老师可以发问,为什么是参考值,所谓“参考”应该如何理解,学生可能会回答,即使有些人指标不落在4.0~10.0之间,他的白细胞数量也可能是正常的,4.0~10.0只是一个参考,并非绝对的。
实际上,通过这些提问,区间估计的直观概念已经出来了,老师的工作就是将学生的回答总结起来:所谓参考值其实就是正常人的白细胞落在4.0~10.0的可能性,不妨认为这个可能性取值至少为95%(根据需要取值)。那么上述参考值4.0~10.0可以理解为:设白细胞数量为参数θ,那么。区间下限4.0和上限10.0是根据抽取的样本确定的,95%可以理解为正常人的白细胞落在这个区间的可信程度,这就是所谓的“置信度”。
有了这个案例,后面区间估计的概念就是把这个案例里面的具体数值抽象化,学生对照着理解,就会非常容易。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揭示了隐含在案例中的概率统计思想,寻求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
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提出见解,并去分析、解决问题,当学生见解不统一时,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辩论,逐步统一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改革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互动的优点,体现了学生是教学主体,使原本枯燥刻板的数学概念、数学理论变得直观易懂。案例教学法的讨论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模拟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分析与研讨,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合作共事与交流协作的能力。就如张宝臣所阐述:“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3]
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对案例的探究过程中和现有理论及实践基础上,将典型案例所涉及的理论逐个分解、逐步细化;同时,教师结合案例的应用,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将这些理论讲细、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从而降低专业课的理论难度。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普遍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对理论的掌握,并且比其他教学法更易接受。学生的实践意识、学以致用的信心和决心更多更强,并且在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
一、联系新旧理论知识,进行正反例证对比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第一,要解决学生在理解概念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理解往往是指学生对已有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其已有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是学生所遇到的该概念的实际例子。我们应把这些例子和即将要学习的新概念相结合进行教学。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举生活中常见的、让人有直观感受的例子。在给学生讲解平移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展示,如展示一批滑雪运动员在洁白雪地上运动的情景,高层电梯迎送来客直上直下的情景,飞机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在跑道上快速滑行的情景,火车飞速行驶钢轨上的情景,等等,通过平移这些生活实例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提示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概念。我们也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展现出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第二,获得具体概念的关键特征。我们要将概念正反例证地进行比较。所以,我们要采取措施,让学生接触或者意识到概念的反例与正例。例如:在正反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间隔时间较长,教过了反例就忘记了正例,不利于正例与反例的对照。因此,我们要将正反例证同时展现出来。如果正例与反例之间还存在顺序关系,不能同时呈现的话,就需要我们尽可能地缩短两者的教学时问间隔。同时,应注意的是,正例与反例不能理解为一个正例和反例,具体概念的形成往往需要多个正例、反例反复体现才行。
二、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引导者的积极作用
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这期间,少不了教师的言语指导。首先,学生的言语是零碎的、繁琐的,甚至是片面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其次,为了体现数学的和谐美,有些数学符号的引入还是需要教师亲自指导、传授;最后,对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往往是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探究、归纳等活动获得的,语言不精练、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师必须及时进行示范,给予纠正。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概念时,学生都能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来学习这个概念,但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语言都不太精确,经常忘记加“整式”两字。
三、理解与记忆
理解和记忆是学习概念的两个基本方法,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面对一个生疏的概念,首先要弄清楚概念的定义、性质、和意义等,记忆之后便是理解,理解是对记忆的补充和巩固,没有理解的记忆是过眼云烟,转眼即逝,因此,记忆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记忆的巩固,是加强记忆的最有效途径。数学概念的记忆是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有效记忆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将记忆环节与理解过程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最有效的学习过程。那么理解与记忆谁主要谁次要呢?这需要根据概念的性质而定,对于那些概括度和抽象度比较低的数学概念,理解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可采取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直接记忆的方法,因此,记忆是主要的;而对那些概括度和抽象度比较高的概念,理解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理解是主要的。即先让学习者将数学概念记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应用,逐渐加深理解程度,最后达到完整理解和记忆的目的。然而,要理解一个新概念,对于从未接触过这个概念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那么如何真正理解概念呢?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全面地剖析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逐步建立起概念体系。
四、辨析巩固定义
老师向学生讲清概念,不等于学生就完全掌握了概念,巩固概念是概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加强数学概念的巩固过程,就是识记概念与保持概念的过程,也就是加深理解与灵活运用的过程。要巩固概念,最主要的就是对概念的深透理解。只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记得牢、用得活。一般来说,掌握概念的过程是从特殊引向一般,而巩固则是从一般引向特殊。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应是多种形式的练。辨析巩固数学概念的命题形式往往有问答题、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等。在教学中常用的练习方式有:为帮助学生解决概念中某一难点而采取的“模仿性”练习,为克服“痕迹性”错误而采取的“对比”练习;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采取的“判断”练习。练习对学生来说,学习中独立因素增多,有助于让他们自己领会概念;自己发现,概括结论;自己克服困难,在自觉的学习过程中巩固概念。
五、要注重变式,注重对概念的巩固
我们应该将如何应用概念的变式作为练习重点。通过恰当地运用变式,使学生思维:受到消极定势的影响,最终向发散的、灵活的思维方向转换。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巩固。心理学专家曾经说过,要想获得概念,如果不及时加以巩固,就会产生遗忘。巩固概念,应该在已经形成概念后,使学生能正确地讲述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我们要让学生在体会概念的同时,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及本质上的重要特征。同时巩固时还要注意运用正反实例进行比较,将教学中与概念相关的、类似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清它们的共同点,并注意隐含的“陷阱”及适用范围,帮助学生从“应试学习”的误区中走出来,体会到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的稳定、精确,并易于迁移。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育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创新教学 学习兴趣 多媒体 独立自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3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为了响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也相继提出,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一、结合多媒体技术
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只依靠课本、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慢慢地落在了时代的后面,而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快速灵活的优点,可以充分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许多高校甚至中小学都已经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式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数学这个需要逻辑性思维强,空间想象力丰富的一门学科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法,对于许多课堂情景模拟的场景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
例如计算机都具有一定的作图功能,绘制的图形形象逼真,生动灵活,能形成动态化和立体化的图形,比起老师手画的图形更加生动形象。在讲解立体几何时,例如椎体、柱体的面积、体积时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费劲,这种类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空间图形的拆分、合并、裁剪等技术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再加以引导和解释,做到数形结合,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提高的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化被动为主动,达到教学目标,进而提高课堂质量。
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谈起高中数学,一直让大多数同学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常关键,而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课下拼命的记笔记,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根本不顾学生是否听懂知识点和概念,直接进行满堂灌的上课模式,也就是“填鸭式”的数学教学方法。他们认为,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是要多做练习题,熟能生巧,通过做大量的题目来理解知识点和概念。
大量的题海战术加在高中生身上,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导致学生不会独立思考问题,不会自主学习,更不会举一反三,从而学习效率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有针对性的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互换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老师讲完课然后提问学生,而互换角色之后,老师可以放手课堂,让学生试着去讲课,向老师提出问题。当然,学生的讲解可能不如老师专业,但老师可以在旁边加以引导和解释,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同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会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因为学生在讲课之前都会认真预习课本知识,查询大量的资料,加上自己独特的理解,进行自主的思考。这样就大大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对于知识点和概念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了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学生第一次上台讲课,充当老师的角色心里难免有些紧张和害怕,但是,学生只要克服心理障碍,在课堂上迈出一小步,将来在社会上甚至人生上将迈出一大步。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带来巨大的作用。
三、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做题算数,而是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数学教学贴近生活,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比如帮助爸妈计算银行的存款利息;工地里的工人经常利用重垂线的方法来测量建筑是否笔直;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做自行车支架等等,这些都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将教材的内容融入到生活情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能够正确理解知识点和概念,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技能,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就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达到在学习生活中学以致用的目的。激发学生内在知识潜能,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四、师生之间平等互助
对于有的教师来说,觉得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是十分必要的,他们认为给学生一种震慑力,学生才会认真努力的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真的管用吗?事实上,在学生心里这样只会增加他们的心里负担,让学生整天提心吊胆,如果效果不好,严重的话还可能产生厌烦心里,尤其对于高中数学这个比较枯燥乏味,并且学起来比较困难的学科来说,学生更容易产生厌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结果只是适得其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需要教师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转变新的观念,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里话,与学生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让学生能做到自主完成成品制作的全过程,总结设计图纸在生产中可能遇到的或曾经遇到的问题。改变以往的作业模式,实行定向作业,课程设置用具体事例进行工作环境模拟作业,把包装设计发展为从一而终的专业。从而让学生熟悉工作室的工作环境,做到学习与工作衔接。因为艺术设计的方向比较宽泛,没有视觉传达的平面设计、网络美工、装潢设计的专精,虽然知识面上占到一点小小的优势但因为课程的多而短使得实用性低,从而使应届生有了经验不足的借口。应加强指导学生了解从业要求,根据自己的喜好侧重性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搜集能力,加强耗材、设备的识别与应用
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到一家科技公司兼职实习,经理让他做了一件最简单的卡片覆膜。经理详细讲了PVC纸是一面带有背胶一面是抛光面,有经验的都知道拿来一摞PVC纸给卡片双面覆膜时,上边是正放底下是反放的,然而这个学生全是直接放到钢板里面就进了覆膜机。可想而知下面所有的PVC纸都没有覆到卡片上而是粘到了钢板上,学生当时就是感觉PVC背胶纸两面全是相同的,他就不知背胶面有略微的粗糙感。还有他只操作了覆膜机温度开关而忘记打开定时开关,致使所有的卡片全部烧焦。公司因此损失了一板卡片,这仅是单一成本2.5元的产品,如果是成套户外广告以及延误客户要求的交稿日期,这样的损失公司更不愿承担。通过这个事例可以想到为什么用人单位喜欢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至少这个学生被训斥一次不会再犯同类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现实耗材设备直观的给学生讲解每一个细节,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犯下操作生疏错误的概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分高低能、经验不足弱点,提高了学历的含金量,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并能获得社会良好评价。另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耗材价格,在毕业设计的时候有些学生经常会遇到预算超值严重的情况。大多数学生对耗材的价格了解匮乏,不知道耗材成本会致使设计因为成本问题不得不去放弃或整改。然而设计公司不会拿出半年时间只让你反复修改一件作品,不会购买太多的耗材让你反复尝试。这样就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耗材价格,比如:彩打,墨盒,纸张,PVC,PU等材料的价格。还要让学生了解在多大规格的耗材上做多大的包装比较节省耗材,减少浪费,让学生学会利用角料。还要让学生了解耗材的性能,比如用纸包装去储藏冷冻产品这种低级错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耗材适合做什么样的包装,什么样的耗材拥有什么样的性能,什么样的性能适合什么样的储存环境和展示效果等。
三、了解工艺流程,知道什么工艺能表现什么效果
做设计的都知道打印机打印的时候都要留出一定的出血位,这样能便于裁剪。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交电子稿版的作业,基本上是没有留出出血位的,当出实体物时他们的包装图的尺寸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偏差。大多数学生会因为节省开支而凑合着制作粘合,这样会影响产品的严谨性和美观性。这类产品如果到了客户手里可想而知一定会被拒单,那将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还要让学生尝试体验不同工艺对同一包装效果的比较,让学生写出总结报告,分别找处每种工艺的优劣,了解每种工艺的损耗是多少,体会通过工艺给包装带来的艺术增值。没有一个单位会让员工把他们当作试验田,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工作室完成自己的产品进行品保检验从中总结设计师应该考虑的工艺影响。还可发散自己的思维,设计比较新颖的产品,用自己的工艺检验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创新是技术发展的动力,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宽思路扎实的做每一张图,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工艺革新,流程简化,降低包装成本。
四、改变以往的作业模式,通过模拟办公加强实践能力
实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作业实行老师与社会百分比评分原则,让学生的设计与社会需求接轨,告别由教师单一评分的模式。我们要尝试引进像威客这种设计派活网站,以及设计中国和素材中国这种素材网站,让学生通过递交自己的素材兑换积分换取素材和用自己的作品投标的方式作为成绩评定的一个参考。尝试去设计公司,增加接触工作的机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与磨练才是最重要的。可以实行定向作业,课程最后给学生分组用具体事例进行工作环境模拟作业。平时的教学重点基本都放在了展示艺术,实用方面关注的面很窄,企业往往不是追求的绚丽多姿,而是讲求成本实用。设计可执行化,成本可掌控性,产品可认可性,这些是每一个设计公司都在追求的理念。我们往往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在技术上忽略了他本应有的功能。有的包装做出来仅仅展示了装饰功能却失去本来的包装功能,这就像狗熊掰玉米得此失彼,得不偿失。引导学生做出符合客户标准,符合正规包装标准的设计。好多作业学生往往会漏掉产地、生产日期或别的要求,我们也不会因为这些小细节而挂一个学生的科,但往往公司不会有这个耐心每次都叮嘱这些小细节的,直接会说再不合格走人。在教学模式上要学习公司让学生有团队协作能力,在学校设计工作室里成立项目组各组轮流用课余时间去设计室工作,加强学生的工作经验,同时学生如果在社会上中标还会得到一些生活补助。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水平还会加强家长对学校的好感,提高学校和专业的社会知名度。
五、调整实习期
把实习期往前调整半年,实习结束交一份完整实习报告再回学校做工作前的技术充电。当一个人真正出去实践了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一些自己的不足,自己回到学校就会减少以前对社会的无知与渺茫。通过以上技术革新我们用一个实例阐述一下包装设计实习的基本技术要求:拿绿茶包装为例,我们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同品类产品在市场上主要的包装方式。调查结论为:一般市场上茶叶包装有简便装、礼盒装、真空简便装等;简便装一般为pe复铝箔或一色pet镀铝复bopp印刷,多色印刷pe复pet阴阳镀铝复bopp印刷。礼盒装多在简便装基础上加铁质茶筒、丝绸、木盒或硬装纸盒。真空装一般为10到20克小包装pvc塑料盒或铁筒。第二部成本预算,一般一只印刷铜板在4到5百元,pe复铝箔半斤装成本为3.5分每个,一色pet镀铝复bopp印刷为5分每个,多色pe复pet阴阳镀铝复bopp印刷为九分每个。木质礼盒单品设置样板为300元每个批量生产单个为15到20元不等,铁筒冲压每个6元左右,硬纸盒加丝绸每个成本5元左右,pvc塑料盒7角左右。第三部分根据市场调研的同类产品的包装品项以及品项成本设计几套图纸。做好商标、图形、文字、色彩和一些符号的组合排列,注意商标设计一定要符合包装法和企业VI标准,标志在包装所占比重和位置要合理醒目。包装上的文字设计内容要简明、真实、生动、易读、易记,讲明包装内容物的属性特色,排版要和谐与整体包装统一,图形要形象、直观、简洁的表现茶文化的精髓和茶叶感官。整体色彩要做到以“色”夺人,让人产生好奇与购买欲。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防潮防水防压运输储存提醒标志,有机绿茶要有绿色有机标志,要有印刷尺寸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条形码,应在基本尺寸(37.29mmx26.26mm)放大或缩小0.80~2.09倍的范围内变化。已知我们要做的绿茶产品为300元到500元一斤的春茶,我们主要考虑三层礼盒包装以增加产品的品味使产品价格做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一个提升空间。有机绿茶外盒可考虑原木色木盒,普通春茶为硬纸盒以节约成本。第四部分做出3D效果图,注意立体效果和商场专柜展示效果缺一不可。对展示效果做简单的抽样问卷调查分析消费者心理。从设计方案中选择一套自己满意的进行样品生产试销。第五部分生产时要合理利用材料,尺寸计算精准减少下角料的浪费。纸盒包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覆膜,铁筒根据成本选择是否需要钢印冲压,真空包装把控好包装袋的大小以及真空机的气压。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