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设计的基本原理8篇

时间:2023-05-24 08:52: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设计的基本原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设计的基本原理

篇1

关键词:机械设计;节能;问题;基本原理;对策

在长时间的发展形势下,经济水平的发展通常都是以消耗能源以及环境为代价的,这样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同时也面临资源紧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在某种程度上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这样就促使人们逐渐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起了必要的重视。是否可以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而节能降耗在环境领域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加大对机械设计节能的研究力度,从而确保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加强机械设计节能的背景

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高度机械化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又需要更多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大量的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必然产生很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这严重违背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机械设备从生产到使用各个环节的节能减排工作,其中在设计环节进行节能设计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要加强机械设备的节能设计。

二、机械设计节能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机械设计来说,能源大量的消耗是时常发生的现象,同时也是相关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的能源浪费有着诸多的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内容进行分析:

1、不重视节能设计,缺乏节能设计理念

从以往设计模式来说,机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机械设备生产效率加以提升,相关人员一定要遵循这个理念。首先,需要对机械设备的运转速度、相应的载重数量进行考虑;其次,还需要对机械设备据是否具有安全性能、节能减排等方面引起必要的重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日益发展下,技术水平不断完善,机械设计理念不断更新,不但可以将机械设备的整体生产水平加以提升,而且还要求相关人员应当打破以往的传统设计理念,并对节能设计引起必要的重视。

2、设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由于机械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样就要求相关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能力。然而,某些设计人员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设计理论也没有做到熟练掌握,并且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这种“吃老本”的情况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致使机械设计出现落后的情况,从而使能源消耗过大。除此之外,还有某些设计人员没有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就开始进行机械设计,致使机械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3、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设计需求

机械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于技术,在新型的设计理念倘若没有技术的支撑,那么也会无济于事。在实际的生活中,一方面诸多节能设计思维形式依然会受到技术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倘若可以实现节能设计,那么就需要将设备的生产成本加以提升。从经济效益方面来说,机械制造有着较高的成本,还有某些节能技术被省略,所以导致节能没有较高的实现率。

三、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及运用

1、动力源

发动机是机械设备的主要动力源,在机械节能设计时,要特别注意提高机械设备电能、动能、势能、热能等相互之间的转化率,由此需要尽最大努力减少发动机的输入功率、增大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启动和减速这两个阶段主要体现了这一设计原理。

2、在设计时注意减少各部位之间的摩擦

机械设备个零件部位之间的摩擦力过大就会导致资源损耗大的问题。机械设备是通过齿轮、动力传送带等传送设备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运送到所需部位而运转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摩擦力过大,就会损失一部分动力,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机械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减小各个部位的摩擦力。例如,加强零件之间的等。

3、注重功率匹配节能

机械设备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所需要的功率大小是不一样的,合理的研究和分析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功率需求的大小至关重要,这可以为设计标准功率提供依据。在机械设备设计时,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可以设计不同的挡位根据实际所需功率进行调节,以此应对不同的应用需求。

四、对做好机械设计节能的建议

1、重视人才培养,学习和运用新技术

机械设计节能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专业性很强,因此,对设计人才的专业性要求很高。机械设计节能需要大量的设计人才,人才是进行机械设计节能的核心基础,加强人才的培训是重中之重。⑴.在学校招聘高材生。⑵.企业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培训。另外,技术是实现机械设计节能的必要条件,在机械设计中既不能超越实际的技术发展水平,又不能完全不敢突破,要积极学习和运用新技术。促进机械设计节能水平的提高。

2、重视设计选材环节,优先选择环保型材料和环保型发动机

在对机械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机器所选用的材料进行确定,在机械制节能设计的时候首要选择可以回收、没有污染的材料。不仅仅如此,机械设备最大的污染主要是来源于发动机,这样就要求相关人员应当选择油耗低、使用时间较长的发动机,避免发动机尾气产生过大的排放量,对机械设计节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选择环保型水冷增压柴油机亦或是相应的电控发动机。

3、加强电子控制系统的精确化控制

应用电子控制系统来对机械做好严格的控制是实现机械设计节能的关键所在。而电子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的掌握机械的运作情况,利用智能化的形式来对发动机的功率进行辨别,为避免大量的消耗创造有利条件。

4、加强液压系统的清洁和防漏工作

机械消耗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机械设备的磨损和腐蚀严重。机械设备磨损和腐蚀严重是因为液压系统的污染物较多。另外,浪费资源最大的原因是液压系统渗漏而,因此,进行节能设计时要加强液压系统的清洁和防漏工作。针对液压系统的污染物问题,可以加装一个高性能的过滤设备。对于液压系统渗漏问题,可以选用防渗漏的材料等。

五、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随着当前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完善下,可持续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全球长时间发展的关键所在。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确保自然资源发展方面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将节能减排的思想逐渐渗透到机械设计当中,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大机械节能设计研究的力度,这样就需要相关人员对机械设计以及相关作用做到熟练掌握,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较好的论述了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和作用,提供给相关人士,供以借鉴。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

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短缺情况的出现。这些问题将会反作用到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如何妥善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重点。节能是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形式。加强对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的研究,才能够发挥出机械设计节能效果。机械设计节能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1 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

机械设计节能在动能方面的影响最为明显。传统机械设计主要考虑的是输出功率变化,特别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波动。机械设计节能对于设备加工精度与周期影响更为突出,在设备加工的时候,需要根据动能状况及时地进行能源回收或者转化。并且根据节能特点,做好设备调节系统动能变化,能够在最小范围之内完成能源的回收。输出力会根据节能状况进行调整。在不同运行环境中,机械设备输出力会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相同机械设备运行过程都会涉及到节能改善。在较短的时间内机械设备运行会产生较大的波动,这些波动出现的阻力都会影响到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并且会随着变化减小,节能的效果也会更加的明显。机械设备在运行的时候都会涉及到摩擦等阻力,调整零件精度或者的方式都能够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在机械设计节能效果上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无用功的产生,对于节能原理要进行充分的总结,处理好动能、输出力以及无用功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设备情况进行机械设计节能的改进。通过对参数变化的研究,实现能源的有效节约。

2 机械设计节能的应用效果

2.1 人才培养与新技术的应用

机械设计节能涉及到很多多方面的知识,需要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完成。专业人才是开展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研究的核心基础。针对这种情况要持续进行工作人员专业培训,这是实现机械设计节能必要条件。在实际技术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突破,并且要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机械设计节能水平的提升。

2.2 强化电子控制系统

电子控制系统对于提升机械设计节能效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电子控制系统能够对机械设计节能进行实时监控,做好机械设计节能控制工作,通过智能化系统对机械设计节能状况进行判断。有效地控制功率输出,并且避免消耗的进一步扩大。使机械设计节能效果达到最大优势。电子控制系统同时还能够对自身进行检测,发现其中存在的限制因素,有效地延长机械使用的寿命。

2.3 加工设备设计

工业生产机器主轴在运行中产生的波动很容易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个问题。需要利用机械设计节能技术在机器运转过程中加入转动惯量较大的飞轮,这样能够更好地起到调节波动的作用。能够将不均匀系数都调控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且保证机器能够正常的运转。在不均匀状态下的输入功率都会产生较大的能源消耗,并且输出与动能变化产生的数据会持续的叠加。机器运转中的转动惯量飞轮会根据初相位不同进行功率比较。在平衡理论下的机械运转数据差距也会变得更小。

2.4 升降机械设计

升降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升降机节能环保,就要在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下对升降机进行能源消耗控制。升降机械主要是大压力容器下驱动的设备移动,这样就能够实现机械在空中进行作业或者维修。升降机产生的消耗主要是来自于货物运输上升或者下降。高空机械作业都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动力与能量进行高度调整。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地开展高空作业。但是在实际工程作业中,机械设计节能原理会对升降机的结构与设计进行优化。最终将会实现能源的节约。比如,当曳引驱动机构和传统的升降机械以相同的速度提升质量相等的货物或者重物时,前者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升降机的平衡,减少升降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使得系统势能在最小范围内变化甚至维持常量。机械设计节能工作的开展需要处理好材料与动力源之间的关系选择。要将设计理念融入到升降机结构中,特别是要注重电子控制系统的应用。电子控制系统能够更加突出升降机的自动性,并且会实时进行监控,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3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载体。可持续发展道路能够实现自然、资源、人类等方面的和谐统一。特别是工业生产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将会实现节能减排。针对这种情况要强化机械设计节能效果,明确掌握全面的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通过掌握理论知识指导工业实践生产,这样能够实现成本投入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资源出现严重浪费,在根本上保o环境。对于构建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机械设计节能在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巨大作用。保证机电产品消耗得到控制,实现降低输入功率。

参考文献

[1]宫浩.浅谈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和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5,08.

[2]石建.关于机械设计加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5,09.

[3]万仑仑.浅谈机械设计的发展方向[J].科学中国人,2015,18.

[4]石磊.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分析[J].科学家,2016,09.

[5]谈亮鸿.浅析食品机械设计与普通机械设计的对比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4.

[6]陈永胜.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5,05.

篇3

关键词:机械设计;节能原理;实际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073

1 机械设计概述

所谓的机械设计就是对所有部件和整体的配合进行设计的过程,整个过程都要遵循机械应用的原则,大到整个机械设备的配合及运行,小到每个工作零件的选材、大小及等,都要你按照其运行的基本原理进行构思设计。对不同用途的机械,要利用不同的原理进行相应功能的设计。

2 现代的机械生产模式

(1)能适应市场批量生产的要求。现在的市场对机械产品的需求量很大,相应的生产周期也在不断减小。这对传统生产模式是一种挑战,因此,机械生产的方式以及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生产企业都使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益处。(2)引进全新的技术,完善现在的生产模式。目前,单一的生产技术已跟不上市场的脚步,必须要将多个领域的技术综合起来,以很好地适应社会。在机械制造行业,传统模式以人工操作的方式为主,这样不仅生产速度慢,而且容易出现差错,导致产品质量较差,此外,对能源的浪费也很严重。

当下的生产模式中,加工车间的安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工人一旦操作失误,不仅会危及人身安全,而且会影响产品质量,导致整个生产过程面临误工,耽误整体产品的生产效率。

3 机械设计的节能基本原理

所谓机械设计节能的基本原理就是对设备的动能输出以及势能和其消耗的无用功进行整理,并进行函数分析,总结出该如何进行设备的节能设计。

(1)动能方面的节能分析。在传统设计中,工程师一般都考虑动能变化对输出功率的影响,调节改善设备的波动、使用周期及加工精度,很少改善其给系统带来的影响。因此,笔者主要在这一点上进行研究改善。传统机械设备的动能并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这主要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动能没有及时进行回收并转化。本着节能原则,调节系统的动能变化范围,尽可能地缩小范围。

(2)在输出力方面的节能分析。不同工作要求的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输出力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机械设备在不同过程要求下输出的力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在节能方面进行改善。

导致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输出力偏高的因素主要是在很短时间内,力的变化波动比较大,在函数中表现为周期函数。只要把输出力的波动变化范围缩小,变化越小,节能的效果也就越好。

(3)降低无用功,节省能源。无论何种机械设备,都不可避免地会有摩擦以及其他阻力,这些阻力都或多或少地产生无用功。这些都和设备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零件精度以及方式有很大关系。这些无用功都对设备的使用效率产生极大阻碍。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节能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小无用功,提升设备的使用率。

(4)节能原理的分析总结。节能的方法主要就是在动能、输出力以及减小无用功等方面对设备进行改进。简单地说,就是工程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把系统的一些参数变化维持在一个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就可以极大地节省能源。但这点实现起来极为不易,是所有工程师长期奋战的目标。

4 机械设计节能原理的实际应用

由于机械设计节能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质点以及动能定理,因此,由质点组成的对象都可以利用,其适用范围宽泛。

4.1 该节能原理在升降机械力的应用

升降机械在实际工作中消耗的功率较大,产生的无用功也较大,因此,要在节能方面进行改善。改进前,要先研究消耗的原因,大部分功率的消耗都发生在设备提升以及下放物体的过程中。一般来说,在设计升降机械前,一定要标准化,结合电梯的设计原理,加入机械设计的节能原理。在升降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升降机械与其他机械相比,消耗功率的主要特征是货物和人的重量(有势力)在提升或下降的匀速运动过程中均要消耗功率。工程实践证明,以相同的速度提升质量相等的重物,按照电梯标准计算设计的曳引驱动机构所消耗的功率比传统卷扬驱动机构要小得多。若按“系统势能为常量或在最小范围内变化”设计升降机械或电梯,可得平衡升降机和平衡电梯设计方案。在平衡升降机中,若用Q(t)表示提升物体的质量,用P表示自重不变的配重,用r1表示升降货物卷筒的半径,r2表示升降配重卷筒的半径,若要平衡升降机的系统势能为常量,则必须满足式Q(t)r1=Pr2(公式1),虽然Q(t)为变量,但可采用自动变速机构改变传动比,可实现系统势能为常量。在平衡电梯中,若用Q(t)表示轿厢和水箱自重以及随人数变化载质量,P(t)表示配重和水箱自重(变量),曳引轮与导向轮半径相等用r表示。平衡电梯在工作时,当进入轿厢人的质量为q1,轿厢下水箱里将有p1重的水进入配重下水箱。电梯空载时,Q(t)=QP(t)=P,电梯工作时Q(t)=Q+q1-p1,P(t)=P+p1,将其代入式(公式1),则可求得轿厢下水箱里水进入配重下水箱的质量。

可以看出由轿厢水箱进入配重水箱水的质量只是人质量的1/2。现对卷扬驱动机构、曳引驱动机构和平衡升降机或平衡电梯所需要的电机功率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平衡升降机或平衡电梯显然要比曳引驱动机构要小。同时还可以发现,卷扬驱动机构系统势能在最大范围内变化,曳引驱动机构系统势能在较小范围内变化,平衡升降机或平衡电梯的系统势能为常量或在最小范围变化。由此可知,当系统势能为常量时,该机构节能效果最为明显。

4.2 在加工型设备中的应用

加工型机械设备在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其在加工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也最大,因此,该类设备的节能尤其重要。以牛头刨床为例,该设备主要由一个质量很大的主轴来操作其稳定运行,要想实现节能,就要降低输入的功率,结合机械原理,再增添一个该装置,设备的功率变为原先的2倍,以提升功率,节省能源。

4.3 该节能原理在大压路机上的应用

大型压路机的轮子表面并没有严格按照周期函数来表现,其变化范围较大。这在无形中阻碍了节能设计。因此,要想真正实现节能,就要把冲击轮的势能在重心处于最低处时的变化缩小在一个最小区间,区间越小,节能效果越好。

篇4

〔关键词〕高校;“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原理”课教材在2001年出版后进行了多次修订,2015年版教材除了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凝练之外,还融入了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和新精神。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原理”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性,必须精心规划,对“原理”课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必须以认清课程性质、制定教学目标为始端〔1〕。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预计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和选取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原理”课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然而,目前部分“原理”课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由于没有认识到“原理”课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以及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制定的,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因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很好地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导致其制订的教学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和掌握基本原理的目的就是要学会运用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社会现象与问题。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价值取向等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许多大学生认为“原理”课理论性、政治性太强,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并不紧密,往往对其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同学对其产生反感并加以排斥。因此“,原理”课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避免将教学目标制定得太高、太大,既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以基本原理为主体,又要关注世情、国情、民情等时政热点话题,用理论去分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与他们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其将抽象、单调的思想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科学认识,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原理”课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为例“,原理”课教师要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去设计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通过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回答出物质的概念和存在形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规律等重要的理论问题。其次“,原理”课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实际工作中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第三,“原理”课教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其理想信念。笔者认为“,原理”课教师只有把以上三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使教学目标更具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进而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设计符合教育对象特点的教学内容

“原理”课作为高校开设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其教育对象是除思政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在校二年级大学生。“原理”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应用到的知识点较多,课时数却不像专业课那么充足,使得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全部教学内容都讲授到。因此,原理”课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一些“原理”课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一方面,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教学内容都相同,没有体现出差异性。另一方面,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未能很好地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观点运用到实际中去,忽视了教学内容中主要问题、重点问题的设计。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不同专业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笔者认为,“原理”课教师在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从学生原有的关于理论的知识基础出发,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又要从“原理”课内容多、课时数少等特点出发,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和重点问题。只有这样,“原理”课教师才能合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首先,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原理”课教师在讲授物质的概念及其存在形态、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时,可以对汉语言文学、历史等有一定哲学基础专业的学生适当地引入西方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些比较典型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更好地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而对于数理化、机械等哲学基础相对薄弱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就要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笔者认为,这种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分层次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的方法,满足了各个专业学生不同的需求,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其次,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如“原理”课教师在对“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明确这一章主要讲授的内容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原理”课教师在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时,应该抓住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条基本主线,联系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重点讲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理论知识。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原理”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抓关键,而且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自然能够得到很大提升。

三、创新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

高校“原理”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按照所要讲授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这一课程要求和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这是确保“原理”课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目前许多“原理”课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比较单一和僵化,往往选择灌输法,而没有从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取讨论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单一、机械地采取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原理”课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以“原理”课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中,“原理”课教师可以选取以下两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首先,选取案例教学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更能生动地说明一些问题,使学生易于理解及记忆,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2〕。讨论法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中,“原理”课教师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教师在讲授“世界的物质性”这一节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时,可以选取“猪孩”王显凤这一典型案例。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辽宁鞍山“猪孩”王显凤因缺少父母关爱,幼年时一直与猪为伍,没有人类的感觉和思维能力,后来在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的帮助下,她逐渐熟悉了社会环境,恢复了人的意识的真实案例,并且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提出“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等理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通过以上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且能够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社会实践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等抽象的理论知识。其次,选取教师点拨、学生自讲互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点拨、学生自讲互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如教师在讲授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时,由于其侧重于方法论问题,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学生也较容易理解和感兴趣,所以可以采取以上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实践中,“原理”课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要求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分别讲述“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三部分内容,每组讲述时间为十分钟左右,每组讲完之后留五分钟时间让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最后由学生投票选出最好的一组。教师通过以上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理论上全面、深刻地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而且在实践上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讲课能力,为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制作有吸引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为了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满足“原理”课教学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原理”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这就要求“原理”课教师在教学之前,依据“原理”课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但是,部分“原理”课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太过于机械化,把全部教学内容都用PPT课件放映出来,致使PPT上文字太多,学生容易对其产生反感。还有一部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过多的精力用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如加入了一些华而不实的音频和视频,虽然课堂气氛有所改变,但课堂的重点、难点并不突出〔3〕。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发挥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提高“原理”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制作出能够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既美观又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如在设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教学课件时,教师一方面要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个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通过文字的形式在PPT课件上面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又要把“猪孩”王显凤的真实案例和《人与宇宙》这一科教片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但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适度原则,播放时间不能过长,不仅要使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方式变得生动化、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而提高“原理”课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师在对“原理”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大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和课程本身的特点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制作教学课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原理”课教学设计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进而达到教师和学生都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柳礼泉,黄艳,张红明.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与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96-98.

〔2〕杨霞飞《.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1):9.

篇5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从不设定一个未来社会的模式,也没有过早的描述未来社会的具体细节,更不愿意凭空猜测无法预知的未来。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只是一个轮廓和方向,它没有为后人设计社会主义的“模式”。

 

马克思恩格斯以他们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历史命运是他们著作的核心内容。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是一个继承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各种文明成果,又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型社会形态。这种社会的基本特征,大体可以概括为四种情况: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论断,任何国家从事社会主义普遍遵循的普遍原理。二是运用比较对照的方法以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条件状况作为参照而提出来的观点和看法,这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发展而变化的。三是对未来社会的最初的、不一定成熟的理论和设想,也就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四是随着历史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与现实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得以实现,并显示其生命力特征。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为各国如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提供一个具体的答案,更不可能设计一个现成的模式。马克思恩格斯历来反对把他们的理论机械的加以重复教条化,而是说他们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行动的向导。他们反复强调,未来社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将来会采取哪些措施,这完全应该由当事人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来决定,任何人都没有义务也不可能为后人制定一整套具体的行动计划。可见在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那里,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不仅一开始就是十分明确的,而且是必须坚持的首要的根本原则。因此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见和设想,就成为者冷静思考和妥善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一般规律与民族特点相统一

 

一般规律作为社会历史发展中本质关系的理论抽象,指明了每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同要求。但是这种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在转化为每个国家的现实过程中,受到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的制约,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经济形式、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等,展现了人类发展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同一时期的各个不同国家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不仅表现在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类型上,还表现在每个民族国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诸多特殊方面。二是同一类型的国家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三是同一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地区也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点,甚至并存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社会形态。等等,正因为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才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要使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正确地适用于不同的民族国家,就意味着各民族都要走社会主义这一必由之路,但其具体的走法只能根据各国家和民族自己的特征去选择。

 

而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只有通过各国各民族的特殊发展形式才能表现出来。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主要包括:一是社会历史发展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趋势前进。二是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状况决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不同的经济形态。三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每一个相同的社会制度都有其共同的本质特征。

 

所以我们要善于把一般规律与民族特点结合起来,既不能以一般规律否定民族特点,也不能以民族特点否定一般规律,不承认一般规律,民族特点的区分就会失去准绳,不懂得各国各民族的不同特点,就无法理解纷繁复杂和迅速多变的社会现象。当然也要防止和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只看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种只看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不同特点,离开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就本国特色谈本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就是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独立性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作为个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又贯穿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共性统摄着个性。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过度。作为方法论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论是开创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还是开创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都必须实现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要实现这种结合,就必须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所谓的普遍原理,也就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性时所遵循的普遍规律,因而这些普遍原理是矛盾普遍性的体现。我们只有把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摸索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规律,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列宁指出:“的精髓,的活的灵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他曾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普遍发展的规律与各国发展的具体道路之间的关系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不存在一个先验的模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式,而是要善于把的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要善于把的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在解决本国具体问题的实践中开创一条适合自己情况的发展道路。

 

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实践中,始终注意防止和反对把共性与个性割裂开来的倾向,尤其是教条主义倾向。作为普遍真理,它提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研究具体问题的出发点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才有意义。而教条主义的特点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书本出发,经验主义的特点是从狭隘的实际经验出发,轻视理论,轻视普遍性,常常把局部经验夸大为普遍真理。他们从实质上都是割裂了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关系。

 

总之,把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正确地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一般规律与民族特点、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

篇6

一、巧用NLP基本原理设计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没有两个学生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够自主学习。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教师在作业布置上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因此也不能改变另一个人,除非那个人自己想改变。”语文教师可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从而能够自主地学习。

如背诵,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并默写。这是作业量分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为载体结合学校开展“家校阅读奖励计划”活动,还有区开展的“讲历史故事 传承中华文化”的讲故事比赛,要求所有学生保证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在“采蜜本”上。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写读后感。这是作业难度分层。如“我是小老师 我来考考你”的作业中,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完成一两题就可以,而且完成时间我也会宽限几天,发现他们不能及时上交作业时,会对他们进行指导,以确保他们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这是完成作业时间分层。由于分层作业的份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这样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加快学习进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习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做法有不同,结果才会有不同。任何具有创新思维的做法,都会比旧有的多一份成功机会。改变自己,学生才有可能改变。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

我设计“我是小老师,我来考考你”的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多样的个性。结合毕业班实际情况与同级老师研讨后,增设了每周习惯作业布置:{1}积累。默写一句名言、格言、警句、谚语、歇后语。(每周最少一句,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多默){2} 默写一首课内(或课外)的古诗词。{3}读一本书,做读书笔记。(1)书名、作者。(2)摘抄好词好句。(3)归纳主要内容。(4)写读后感(对学习困难生不作要求)。{4} 读抄一则新闻,写读后感(对学习困难生不作要求)。{5} 逢周五上交作业。由于作业内容比较自由,量少,时间长,这样学生趣味盎然地完成新颖多样的习题,练习成了他们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唤醒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运用NLP基本原理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7

【Abstract】The balance ring compon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umble dryer assembly of the washing machine. The design of the balance ring componen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vib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washing machine and the noise level. In addition to the content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or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design of the balance ring, the author also adopts the countermeasur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sign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 feedback, and explains the design techniques.

【关键词】平衡环;盛水桶振动形态;流体移动分析;优化设计

【Keywords】balance ring; vibration form of the bucket; fluid movement analysis; optimiz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M9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193-04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洗衣机产品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必需品,现在基本上每户家庭都已经拥有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了,洗衣机产品的振动噪音及长期使用性也随之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平衡环组件是影响洗衣机振动和噪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零件,一个好的平衡环组件的设计不仅可以减少洗衣机的振动性能,有效改善噪音水平,从而确保洗衣机长期运行的可靠性,而且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提高产品的维修便利性。整体而言,洗衣机的平衡环的设计既可以提升产品的基本性能,又可以提升维修的便利性。因此洗衣机平衡环的优化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采用平衡环实现平衡性矫正的原理分析,平衡环设计的基本思路及针对近几年市场投诉应对的优化设计,进行一些观点的阐述,并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验证,希望给技术人员进行平衡环的设计,少走一些弯路,或者针对设计人员在应对市场上碰到类似问题点时,希望可以受到一点提示启发。

2 原理分析

2.1 不同脱水转速盛水桶的振动形态

图1不同脱水转速下盛水桶的振动形态表示了由于脱水桶的不同转速情况下盛水桶的振动形态。洗涤物在偏置一边的状态开始脱水,洗涤物产生不平衡的作用力,盛水桶产生较大的横向振幅。我们把这个叫做1次共振点。该状态在现在的全自动洗衣机构造上,大约在60r/min。接下去到了约190r/min,发生2 次共振点。此时盛水桶会产生较大的纵向晃动。发生2次共振点的转速,由于吊杆和缓冲弹簧的系数等不同会有些偏差。当脱水转速进一步提高时,就形成由纵向振动和横向振动合成的正常脱水振动。

2.2 脱水桶转速而产生的流体的移动分析

如图2脱水转速而产生的流体移动中可以看出1次共振点前,平衡环内的流体是向不平衡侧移动的。过了1次共振点,在平衡环内筋的作用下,流体是往不平衡侧的相反方向移动的。过了2次共振点后,产生了矫正离心力,开始补正不平衡量,到正常脱水状态时,流体完全向不平衡侧的相反方向移动。

3 平衡环的设计步骤

3.1 基本设计思路

3.1.1 平衡环分割重数的检讨

对于不平衡发生的离心力为尽可能使重心作用力矩为0,并尽可能设计多重平衡环。

这里以NA-F70**为例进行说明。平衡环的各尺寸如图3-b所示,1重构造平衡环尺寸A为30mm,流体装入50%,则B尺寸为15mm,笔者设计了1、2和3重平衡环,并进行样品的试作和实验,所得平衡环与矫正离心力的关系曲线如图3-a。对于1重平衡环,在盛水桶的单向振幅达到15mm时,装入流体达到最大矫正力,在平衡环内的形状如图3-b-1所示,但超过15mm时,矫正离心力反而有所下降。若采用2重、3重构造,随着盛水桶振幅增大,矫正离心力也会增大,但是,在平衡环整体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在2重、3重构造下,A、B也会变小,盛水桶振幅与矫正离心力的调整比例范围也随之变小。在脱水桶上部放置0.4kg不平衡块产生力的线(模拟脱水过程中的不平衡状态),根据3-a图,利用与矫正离心力的交点,可得出:①重构造的平衡环盛水桶上部横向振幅为12mm;②重造的平衡环振幅为6mm;③重构造的平衡环则为3mm。,这数据也充分说明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设计成多重平衡环。

篇8

传统会计的基本理论与相关体系必须作相应的变革。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会计 基本原则 基本假设

21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大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大提高的时代,这种大环境,将推动会计发生相应的重大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无形化特征,便传统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与环境相适应,会计是千秋大业,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核算的内容范围扩大了,要求提高了,信息需要加强了。

一、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基本原则

1、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在传统会计中长期处于”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条件的情况下,单一的历史成本计价暴露出很多缺陷:

1)忽视了”软资产”的价值。”软资产”是指没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主要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特征在于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若按历史成本计价,往往会低估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甚至被排除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之外。

2)不能提供投资者决策所需的相关会计信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市场瞬息万变,风险和收益都呈极大化趋势,投资者迫切希望会计信息能直接用于决策,以求得盈利多、损失少。而将历史性会计信息用于决策时,往往有”时过境迁”之感。

3)历史成本计价模式的相对优势在降低。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互联网的运用和信息共享,企业获取资产现时成本、重置成本资料的来源增多,成本下降,可信度和及时性也大为增强,历史成本计价模式的相对优势在降低。

2、收入确认原则

收入确认原则,是有关收人人账时间确认的原则。传统收入确认原则的最大弊端在于收益揭示不完整,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判断。

传统收入确认原则更确切地说是营业收人的确认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知识密集型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性,忽略其置存收益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整体评价。另外,产品的个性化和网络商务的兴起,使生产商、销售商、顾客之间信息沟通更为畅通,产品的销售风险大为降低,资产置存收益实现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因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收入确认应由单一的”已实现”标准向”已实现或可实现”标准转化。

3、费用配比原则

在传统会计的费用配比原则下,首先应确定成本是否已经消耗。末耗成本仍具有未来经济效益,应作为资产处理,而已耗成本则应予转销。已耗成本与营业收入配合的方法通常有三种:①根据因果关系直接配比;②系统和合理地分摊;③立即确认为费用。配比概念是传统会计理论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费用与收入的配比是否合理,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权贵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传统会计的支柱原则之一,它是收入实现原则和费用配比原则的前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受到较大的挑战,其原因主要表现夺:首先,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企业本期现金流量信息,现金流量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财务数据,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的有效评价。而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创新、扩散的速度很快,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剧,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其次,权责发生制下所确定的净收益有其自身的缺陷,会计收益中包括许多非现金的应计和递延因素,其数额的分配是依据假定关系而进行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容易导致收益结果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

5、充分披露原则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风险的加剧,充分披露原则成为未来会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范围不断扩大。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和低廉的成本,会计既可作货币性计量,又可作非货币性计量;既可定期报告,又可实时报告,通过多元化信息的提供,使充分披露原则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基本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对任何学科都很重要,因为它为该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研究出发点,但假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基本假设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环境基本适应的,而知识经济的来临,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日趋复杂化、多元化。当前财务会计只有及时完善、创新某些理论方法体系,才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决策参考作用。

1、会计主体假设

“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得会计主体界限越来越难以把握。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得知识、信息的扩散与应用大大加快,交易、决策瞬间完成,电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通过互联网形成了所谓“网络经济”。“网上公司”又可称为“无实体公司”,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横跨大洋把千万个个体联系起来,一旦业务完成时,又可在几秒钟内解除这种联系。

2、持续经营假设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并购潮流将进一步加剧,会计个体被兼并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并购将成为一种趋势;“网上实体”不适用持续经济假设,而适用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很快,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上实体”的特点。“网上实体”经营活动的“短暂性”,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的特点,决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已不能适应,而必须代之以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

3、会计分期假设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以年度为期的会计分期假设将受到冲击。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均规定会计年度为公历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会计年度,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内部管理会计以至战略管理会计的推行,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面发展;在时间上而言,不同管理主体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因此,会计分期应以它们的需要为基础,决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日历年度为标准。

4、货币计量假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