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市场设计8篇

时间:2022-05-26 00:24: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市场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市场设计

篇1

一、设计以市场营销为目的在这里我们先来谈谈设计要以营销为目的

这是决定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有多大市场的先决条件。设计要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要适合市场,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或提供顾客急需的服务。换言之,生产制造企业推向市场的产品或服务必须适应和满足消费终端的需求。否则,制造企业的产服就会浮在水面下,以致企业失去现实市场与潜在市场。故而市场中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动态决定了企业在产品开发和设计时的基本定位和方向。所以我们在理解与吃透市场内涵与外延时,针对性地制定企业的产品设计战略尤为关键。处在供应链下的企业,必须在充分理解市场的基础上,那么它所制定的设计战略的目标与方向才能适合市场,也才能真正起到有效的指导设计的作用。作为企业策划营销及设计部门,特别在营销层面上须了解市场尤其要发掘市场真正所需,做到预测未来市场的前瞻性,为设计师与企业高管揭开面纱,寻找到设计的真正内涵,在此之基上要能理解消费者的行为与观念和实际的内在联系。并能从过往历史留给我们的信息资料中,敏锐地发觉当今与设计有关联的东西,找出产品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而正确判断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并清晰的掌控企业产品未来设计重点和方向,制定出明确的市场目标,获得决策者在管理上的方向性保障,这时应该是设计师介入的切点,也就是需要寻求最具创意的设计师以及设计团队做出方案与规划,看到产品未来的前景。现今白热化的同业竞争,如若不依靠设计创新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第三层次的附加值,将很难在商业大战中获捷。因此企业必须立足自身的优劣势,研究并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与壮大。我们都知道日本国的一家电子公司,它的名字就是爱华公司,在设计创新上考虑降低成本时堪称典范。爱华电子在初期产品开发时,第一位想到的就是通过产品的性能设计并利用降低成本的方法,不难想象结果使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价格优势,拓宽了产品的占有领域,形成了爱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日本国爱华电子,公司起初是一家生产耳机的小工厂,于1951年正是注册,往来发展成以生产各种录音机和组合音响设备为主的大型企业,爱华电子产品畅销世界各地。但天有不测风云到了1987年,那时全球电子视听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最严重的萧条时期,真是祸不单行这时日元的突然升值,使爱华电子本来十分困难的经营状况犹如血上加霜,步履维艰。爱华人生产的音响主要依靠出口,产品严重受阻,音响大量积压成库存。为求生存走出困境,爱华人另辟蹊径在产品的生产和开发过程中强化了设计。如何强化设计呢?他们创造性地倾向于“使人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产品上,这是将设计放在了产品创新的立足点上,向设计要低成本,向设计要高度战略,依此制定占领市场的方针政策。他们通过对市场的详细测算,依据消费终端实际使用产品的细节,大胆地在设计中将音响产品上一切可有可无的功能部件全部去掉,突破定式思维改善音响功能一举拿下电子市场的蛋糕。不仅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还使爱华产品在替代品中具有明显的价格与附加优势。这个案例启发人们应该灵活应用降低成本的战略,正是由于这样做才使爱华产品因其价格和质量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走出了困境。由此我们可小结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制胜之道乃在低成本、高设计和独特战略上。那么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只能实施降低成本的策略吗?不然。它的具体方式是多样的,就像我们了解的减少产品的附属功能,增强标准化设计的程度,引入产品弹性设计之类。总的来说,企业应先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基本特质,实施降低生产成本的策略,围绕生产方式和市场需求方面的因素来开拓市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特别要做好调研,像中医把脉一样切中要害即:目前本企业研发生产的产品正是眼下市场所需。

二、设计对市场营销的影响接着谈谈设计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首先要定位好人群,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是否适用。一种好的产品要有良好的操作性能,优秀的外观造型,从整体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我国著名企业海尔也是以提高产品设计品质为战略的最好佐证。这是设计影响了产品品质、功能服务、外观及其他特征。还要分析当地消费者基本资料,研究市场中固定的群体和潜在消费市场。所以优秀的设计不仅为产品或服务开拓了市场,还会影响生产成本与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说优秀的设计能为企业开拓更大的市场营销空间。德国的包豪斯学校特别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设计在现代商业运营管理中,尤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它与市场营销的关系愈显密切。我们从纷繁复杂的营销实例中发现,消费者对同样实用而外观不同的商品有强烈的选择性。须明白,在设计原则上要从功能结构和审美价值上追求一种高层次的美学价值。既不能只讲功能作用,流于实用主义;也不能只讲外表装饰的华丽,以至施工工艺难以符合设计预想而流于唯美主义。要使产品“慧于中而秀于外”。如此我们有理由说,市场营销首要的一步是对产服审美价值的挖掘,这也是至为关键的一步。现今,工业发达国家无不注重产品的设计、包装和装潢,并在其中引入技术美学设计美学的思想,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震撼消费者心灵的产品”。

作者:王宝军 单位:宁夏光彩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选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作者祁聿民、苏扬、李青著《广告美学:原理与案例》。

篇2

“匹配”是市场设计之核心

罗斯先生以及沙普利教授的“市场设计”是指有供需交换需要,但无法用公开买卖或公开价格这一经济学的核心假设或原则情形下来寻求优化、稳定的解决方案。

市场有基本特征:第一,市场有许多参与者;第二,市场每一个参与者有许多个选择;第三,每一方的各个选择有不同的偏好或者优先顺序,像婚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最尊崇和欣赏的,是“市场设计”理论之核心“匹配”。这个“匹配”在转型当中有许多的形式。

虽然罗斯理论的市场设计是微观的,是以博弈论、离散数学、实验经济学为主体的,但是他的这个“匹配”理论对中国的宏观设计依然有很多意义。罗斯“匹配”的思路第一是强调合作多赢,以合作来化解不同冲突的目标;第二,他强调这个“匹配”的稳定和动态化,与各方利益的坚固优化为目标;第三,强调各个利益主体的偏好以及偏好组合的这种序列使得系统性和个人的目标以及利益都得到相对的优化。我们经常讲纵观层次的中国经济适用房、机动车牌的摇号、跨省的公共建设来自全国的收入分配等这些方面都跟“匹配”理论的思路是一致的。

“市场设计”绝不等于政府过多干预

如同其他的转型经济体一样,在中国有很多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的确存在着不匹配的摩擦,像地区差别、收入差别等,所以主张“市场万能”论,确实有着非常负面的作用。

作为一个机制设计者,无论是宏观层次、中观层次还是微观层次,机构设计者,包括我们所谓“有形的手”或者政府,需要站在系统的、长远的、全局的社会角度来思考我们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设计怎样的游戏规则和地区策略来实现这样一些理想、目标。

“市场机制设计”被一些人等同于看得见的手,这是一个误解。市场机制的设计绝不等于政府的过多干预,相反它对设计者和参与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清晰性、程序性、公平性、标准性、系统性和长远性,使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彼此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公平、更加有效。

“市场机制设计”跟“市场设计”是两个相关,又存在区别的概念。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贡献是“市场机制设计”或者说“机制设计”,这和罗斯先生的“市场设计”还不完全一样。“机制设计”主要讲两个东西,在信息不对称、目标相互冲突的情况下,怎样通过信息对称、奖励和目标一致性,使得人(比如高管团队)与股东利益取得一致。

我讲的宏观经济上的市场机制,虽然不是罗斯先生的理论范围,但是我相信,他的“匹配”理论对中国宏观经济上的市场机制,可以提供有益的思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讲的“大市场机制”实际上是指要素市场或者商品市场的价格机制、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机制、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机制、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机制等,这个是宏观层次上的机构设计的一些要素。

反观过去30多年来中国在宏观设计上走出的漫长的道路,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呢?我个人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完善市场中介、市场专业服务的水平;第二,提高政府信息效率和政策稳定性、协调性和一致性;第三,提高政府机构的设计能力,包括对市场的熟悉程度,要重视市场参与者的意见反馈,政策出台前的充分摸底、充分准备,然后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进行管控,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一些方向。

如果回顾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我相信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辩证关系是永远的话题,相信以下方面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划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十分的重要。没有约束的政府不可能成为好政府;第二,政府不可能包揽世界经济当中的设计跟制造,也就是说市场能够解决的首先让市场来,经过政府之手建立的所谓市场天生地不具备排除政府干扰公平竞争的本能。政府的作用为经济活动提供法制、秩序、规范、反垄断等,也就是说做好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市场设计”在中观、微观、宏观顶层的应用

罗斯先生的“匹配”理论在中观即行业有很好的前景,我们所说的二手房市场的匹配、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匹配、老龄化社会的管理、制造业上下游的设计、战略新兴产业的制定等,这都是跟中观层面有关。

讲一讲区域竞争力。在华南地区来说,我们希望我们的区域竞争的培养是为了5个方向,我们的地区竞争力的特征或者支撑点是独特性、长远性、持续性、价值性和品牌性。企业家们在这些方面都摸索出了很好的经验。区域竞争力我们讲的是区域的优势匹配,主要是通过区域的持续创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主要是资源这一块,不仅仅是硬环境,而且要提升软环境。

我们经常讲区域产业结构,一个是结构的合理化,一个是结构的高度化,就是讲升级创新。我们今天所在的罗浮宫其国际化的程度和服务国际化都有很好的经验。结构合理化主要是资源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协调等。

地方政府的新决策,如果我归纳起来的话,我觉得无论省一级、市一级甚至县一级,它的新角色主要是4个方面:投资促进者、战略合作者、区域规划者和环境改善者。

地方政府的定位,当今我们讲市场化、全球化的环境下,第一个定位是要提供称职称道的公共服务,第二提供创新和升级,第三是提供稳定精简的政策法规,第四是提供具有比较优势的实体环境,第五是提高高效清廉的制度环境。

地方政府的新作用,表现在新企业的催化者、空间经济的设计者、推动者,信息时代的紧随者,创新升级的建立者。

微观设计的匹配非常多,集团公司和二级公司,二级公司和三级公司之间等利益的匹配、任务的匹配,无论兼并、收购、战略联盟还是合资企业都有匹配,高管团队和董事会之间的利益匹配都是微观存在的匹配,这一块我们有一个5C的框架,走合作道路或者走竞合的道路是中国企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无论走兼并、收购、联盟还是合资,选择伙伴有5C,这5C就是罗斯先生的匹配思路,包括资源和能力的相互作用,目标一致的匹配性,企业文化的一致性,承诺的匹配性等。就能力而言,第一个是财务能力;第二个是组织能力;第三个是战略方面的能力,这三块能力最终的结果是影响战略的匹配性、组织的匹配性和财务的匹配性,这是战略联盟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合”,这里讲的“合”是组合能力,任何一个企业新老、大小、强弱,企业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我们在理论上分成四块,第一是基本能力,财务的运营等;第二是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品牌的、渠道的;第三是动态持续发展能力;第四是组合竞争力,这个组合就是罗斯先生理论当中的匹配的一个“合”。庄子说合则成体,这个“合”就是讲中国企业并不具备美欧的企业那样的强势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对那些普通资源的企业,怎么样培育核心竞争力呢?

这里面提到了复合的思路,包括复合式产品、复合式竞争,也就是说单靠品牌、创新和技术没有竞争力,但是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复合式的竞争。第二个合是联合,借势为自己所用,包括上下游的、横向的和政府的关系。第三个合是结合,中国的结合是讲双元性,模仿和创新的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结合、短期和长期的结合、利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结构性灵性或者柔性和结构化的结合。第四个合是相合,是指企业发展、企业战略、企业规划要跟企业自身的能力、企业自身的理念和文化相互匹配。

篇3

当社会全体成员的公民素质与教育水准提升到一定高度、大众更多地关注生活质量的精神需求时,人们对设计的认识自然会超越经济的范畴,以“文明进化”的标尺来衡量设计的价值,把建筑、广告、海报、印刷物、工业产品、服装等人们创造物中的杰出的设计作品视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典型代表,并且将其与绘画、雕塑、音乐、文学、戏剧等同等对待。所以,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才会有“20世纪设计”珍藏,陈列各历史时期全世界最杰出设计大师的作品;制造业才会像美国的福特汽车和德国的奔驰汽车那样,创办自己的博物馆,将汽车演变与发展视为文明的写照。但是,我们并非生活在国外。今天,没有人怀疑这样的现实:中国是一个整体经济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不管是消费设计的大众,还是使用设计的企业、社会,乃至对设计繁荣可操“生杀大权”的政府,都必然将工业设计当做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工具”。好的设计,在今天的中国消费者看来,是追逐消费潮流、表现个人特点的象征;在企业家看来,是争夺市场、压倒对手、创造利润的方法;在政府官员看来,是推动经济、活跃贸易、增强国力的途径。所以,在当今这个以经济发展定位社会价值的商品时代,设计对经济、对市场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强的从属性。然而,中国的工业设计思想体系毕竟是构建在西方文明基础上的,设计师的培养模式、思维方法、设计的风格式样、对设计的评价标准,无不带有强烈的西方色彩。所以,今天大多数中国工业设计师都不可避免地用“西方设计师”的眼光看待中国社会,急切地希望用“学”到的、发达国家经百年演变而来的设计方法解决正向工业社会过渡的中国设计问题,更多地以“设计文化”的观念来挑剔企业家、政府官员和消费大众,抱怨企业家只认识市场、政府缺乏重视、大众消费口味太低,无法接受他们文化含量很高的设计作品。自觉不自觉之间,设计师们把自己摆到与市场对立的方面去了。

由于是这样一种认识基础,许多设计师都会夸大工业设计的社会地位,为自己杜撰出一个由设计师创造的、乌托邦式的社会远景,充满理想主义和“救国救民”的责任感,并滋生出很强的“设计可以改变一切”的幻觉与豪迈情绪。但是,设计师这种以“文明创造者”自居、鸟瞰社会的自我意识,与中国的现实社会有着天壤之别,是整体指导思想的错位,因而,在实践中表现为设计师与企业之间相互沟通起来有着极大的障碍。

纵观工业设计事业导入中国以来近二十年的历程,发展是很不如人意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设计界本身,在将这个新学科导入中国社会时,不约而同地淡化了它的“应用性”主旨,弱化其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意义,夸大其塑造未来的幻想作用,赋予了太多的理想化色彩。因为缺乏“工业设计能够在根本上影响制造业发展方向”、“工业设计可以强国”这类更多与经济相联系的理论导向,过分强调了它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没能以大量的设计实践成果向社会展示工业设计的经济存在价值,客观上也延误了企业对工业设计经济价值的尽早认识。从另一方面看,实践的滞后也并非是由于当今中国市场不具备工业设计师施展才华的条件,而在于设计师是否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市场、改良市场、创新市场,而不是以消极的态度排斥市场、等待市场、批判市场。因此,为事业的整体利益,当代中国工业设计人应该有群体的发展策略:从实践的角度去研究如何用设计开拓市场,解决促进消费、提高社会物质文明等现实的经济问题。当我们把设计与市场连接起来,就会较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工业设计的价值。从企业管理看工业设计,它是制造业整体运作链条中重要的一环。虽然重要,却并非达到可以凌驾所有环节之上的程度。在产品开发研究过程中,它与技术研究、产品结构工程设计、生产工艺设计处在同等重要的层次上,是各环节通力配合开发设计出新产品,并非工业设计师自己包打天下。从职业性质看工业设计,它是一种典型的智慧型“服务”行业。有了这种认识,设计师就能够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和企业客户,通过向制造业厂家提供周到的创造,在奉献出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的同时,得到企业信赖的汇报。

篇4

关键词:设计流程;市场调查;调查方法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160-01

针对设计而作的市场调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消费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外观的需求,以便使设计更好地适应这些需求,从而使设计赢得更多的消费者,扩大市场占有率。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由于设计流程中的市场调查与一般市场调查的主要目的不同,在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具体操作上,也就应该有所侧重,针对设定的目标,限定调查范围。

一、设计流程中市场调查的必要性

设计调查是设计流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日本在60年代提出:“设计立国”。此后人们都惊异于设计给经济增长提供的巨大推动力。由此可见设计的巨大的力量。这就涉及到了设计与市场的关系。什么是市场呢?其实市场是一个以交换为前提的商品化的社会。这个社会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在这个社会中,企业成功的判断标准是实现最大的利润,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得到社会最终的认可。企业要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就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创造出自己的产品,使自己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并为企业实现最大的利润。只有如此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同。

1995年到1997年,由于苹果公司的连续亏损导致股票一路下滑。1998年8月15日苹果电脑公司了具有全新理念的iMac电脑,将传统PC彼此分离的主机、显示器与音箱融为一体,并采用五种颜色、半透明状的彩色外壳,从而对个人电脑的外观进行了重新的定义。iMac在技术与技能方面并无太多过人之处,且售价比其他电脑高出数百美元,但产品推出市场后,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之后三年总共售出500多万台,且这款电脑的利润高达23%。最后统计表明,每在工业品外观设计上投入1美元,就可以带来1500美元的收益。由此可见优良的设计是可以带来巨额利润的。

二、我国设计流程中市场调查的现状及弊端

1998年我国(内地)市场规模比较保守的全年营业额估计是6-8亿元人民币左右。1998年中国内地总营业额比1997年增长了人民币2.5个亿,增长了35.7%;我国的全年营业额相当于1997年日本调查业的8.5%,相当于美国市场的1.9%,相当于欧洲市场的1.6%。

国内的公司首先从理念上没有像国外公司那样完全站在市场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更不会重视市场调查工作。另一方面,由于经验的欠缺,国内企业和市场调查公司所设计及开展的市调项目往往存在很多缺陷,而且很多企业只知道市场调查需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入,而没有看到前期市场调查所带来的巨额回报,所以有很多企业忽略掉了设计流程中的市场调查。

三、市场调查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买方市场已经形成标志着现代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市场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买方市场的前提下,剧烈的竞争导致生产者与经营者的营销压力增大,为产品寻找顾客就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市场调查与咨询服务业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明确有关问题所需的信息,通过有效的调查收集和分析这些信息,形成专业化的市场研究或咨询报告,为客户制定更加有效的营销战略提供参考的社会经济行为。

四、设计流程中市场调查的具体方法

(一)宏观环境的调查

宏观经济环境指对企业营销活动造成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宏观环境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政治法律,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六大因素。任何产品都处在一个特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经济环境有时事政治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等,如“第二次海湾战争”、 “GMP认证法规”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文、风俗、地理等,如“回族人不吃猪肉”等等。在实际营销中,只有审时度势,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

(二)竞争状况调查

了解和分析竞争对手,是企业制定竞争策略的基础。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调查主要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对手的产品状况、技术状况、价格状况、盈利状况等等。这些方面的调查中,可以设置一些能够量化的指标,确定指标权重,然后根据各指标比较结果描绘出自己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从而选择正确的市场策略。

(三)客户调查

对于设计类的产品来说,合作较为稳定,客户相对较少,所以把握和维护客户显得尤为重要。

1、客户基本情况调查。如客户地址、名称、负责人、企业规模、年销售收入等等。

2、对客户分类调查,建立客户档案。当然,最好能上CRM软件,对客户进行动态的管理和维护。

3、我们还应重点做以下几方面的调查。第一,赢利能力调查,第二,资信调查,第三,客户调查,主要是了解客户近期的发展趋势。第四,抗风险能力调查,这些都是我们降低合作风险和扩大合作范围和深度的重要依据。

4、客户满意度调查。是提高产品质量、规范服务管理和改进生产工艺的重要根据。

(四)产品交易市场调查问卷

当然,工业品调查方式很多,常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企业内部销售人员的搜集;2、问卷调查;3、网络;4、行业展会;5、专家访谈;6、专业刊物、杂志;7、其它形式。

总之,在设计产品营销中,“宏观环境、竞争对手、客户、”等市场信息是企业产品生产决策的重要基础。现代企业只有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里做出有效的准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李乐山.设计调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5

现代包装设计的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一般来说。一个市场的构成大体上是消费者主体,和消费者自身的购买能力和欲望以及其方面的内容。现代市场的欲望的出现就必须成为产品设计所着重需要关注的问题。因为产品的受众群体还是消费者本身,所以产品包装设计的价值就在很大方面决定了产品的市场份额比重。产品设计工作人员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基础来研究,这也是设计出良好的包装的着重点所在,也是引发消费者购买的激情所在。一个良好的产品包装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可以符合一部分对于视觉要求极高的受众的要求,同时也必须要符合普通大众的审美要求。因此必须要充分了解,包装设计研究的市场,以及市场营销中说的细分市场是相同的,而适合市场的包装设计要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整体和全面的要求。现代包装设计的受众不仅仅是个别人群,而是消费者大众,所以必须要充分的了解,消费者大众共同的需求目的和消费能力的着眼点,充分做好包装设计与市场营销学研究的工作,学习市场营销学的先进研究方法,逐渐划分研究包装设计与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的差异和类似点。

二、包装设计与需求的关系

所谓需求就是指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要求和诉求。按照马斯诺的需求说,同时结合社会消费与需求丰富多样性。市场营销学把它纳入了理论范围,通过包装设计师仔细的研究发现,包装设计所需要的全新的需求方式。首先是情趣需求。一旦人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自身的基本需求以后,就会逐渐对于基本需求以外的需求有了更加强烈的诉求,以达到更多的需求。譬如在目前,如果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仅仅只是代步工具的时候,就会对汽车的额外功能提出更多的不同类别的要求,像是对汽车音响,音质的高标准等等其他方面的内容;其次是人文需求。如果我们的需求不再只限于吃饱穿暖的时候,人们就会慢慢的趋向于其他感觉要求,譬如一些社会地位的艺术家,为了体现自身对于艺术的不同见解,就会狂热的对艺术品,以及文物等进行收藏;最后是感性需求。这是存在于情趣和人文需求之间的一种感受上的需求。这种要求目的在于表明自身张扬个性,以及内敛的个性,目的在于向社会表现其独特的审美,而优良的产品包装设计也会成为消费者互相购买的目标。一般情况下,这种需求在青年人的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包装是经济发展的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其同商品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等等共同组成了社会生产的良性循环。包装可以在商品生产中提升效率,减少费用成本;在商品流通中提升运输装卸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和流通成本;在商品消费中,可以给消费者提供便利,节省时间,亦或是添加环境美感等。包装功能的发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品营销的命运。所以,产品包装不但是产品销售的重要前提准备,同时还影响了销售行为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类别逐渐变得愈来愈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也开始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它把商品销售由以产品为核心演变成了以消费者为群体的核心,从产品开发,定价以及其他过程,到把产品从生产者送至消费者,然后再把消费者的意见反应给生产企业。产品的包装设计,也应该坚持以消费者为主体,利用市场营销的理念进行包装产品的市场调查,包装结构与形式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内容。

三、企业包装产品的设计市场前景

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与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为企业包装产品的设计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企业包装产品的设计,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拉动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纵观市场上商品,基本上每一个产品都是设计工作人员进行努力设计的结果。伴随着人们的文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逐渐开始对产品的质量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同时还希望有更多具有个性鲜明,视觉美妙的的产品接连出现。

四、结语

篇6

在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这片热土上,“建设之车”在高速奔驰。一方面,我们的规划设计者在繁荣的市场经济服务中已成为空间生产者,他们为不同的客户规划着“程式化”的蓝图。

另一方面,我国新生的规划设计市场尚不成熟,许多客户本身毫无经验,企划过程十分混乱。因而,对于规划设计单位来说,这是一个绝对的“卖方”市场,假如有能力在相同的时间内做3个项目,为什么只做1个?因为几乎所有的方案都有人买单。

这是经济时代的产物,“需求决定一切”——这是一条经久不变的市场规律。

在规划设计中,被用得最多的词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生态化”,而规划设计中最轻易被忽视、也经常被忽视的内容就是“生活”—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的生活,往往被排除在外,许多规划设计不顾最基本的场地要求,将任意“拼贴”“拷贝”的城市空间形态随处“移植”。从本质上讲,一种城市空间形态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它与其产生的历史、人文、气候、地理环境相适应、协调,城市空间模式的形成需要时间积累,逐步创造,有机形成,决非一朝一夕就可形成。

与刚学习美术的入门者一样,我国国内的规划设计者是规划设计市场的入门者,传统的中国文化,在短时间内无法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规划之路,“临摹”成为惟一出路,这并非不可取,问题的要害是要看明白了再做。然而,事实上一些毫无实践经验的规划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一进入市场便能跟着做大型项目,还没等他们完全明白过来,便已进入生产状态,他们缺少一个经验传承与积累的过程。“缺乏判定”,已成为许多青年规划师的通病,因此,用“工具齐备、目标混乱”来形容当前的规划设计市场,并不为过。

我国有13亿人口,居世界第一,国土面积为960万km2,名列世界第三位,2001年我国住宅竣工面积为12亿8千万m2,这大约是日本(1亿100万m2)的11.6倍。一位日本同行在北京寻找合作事务所时,发现主持事务所的大都是从国营大设计院出来,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做着相当于区域规划尺度的项目[1].旺盛的市场需求把许多年青人推向了规划设计舞台的前沿。

规划设计者是市场中的产品供给者,市场的另一端是“客户群”,即各级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形象工程”往往来自政府,“炒作工程”则来自开发商,由于这些“客户”对基本的建设程序把握不当,在未进行理性、正规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或经济分析之前,就匆匆进入形态规划设计阶段,导致招标成果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2].

在上述情况下,某些大型规划设计项目的邀标,选择了在策划和规划上并非其所长的境内、外规划建筑事务所,使其凭着设计师个人的想象、设计观点和手法,在极短的时间内,仅靠走马观花的调研、有限的感性材料及数据,便做出了一个个“大手笔”的规划,其实际效果和长远效益显然是不可靠的。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业内人士应该怎么做?

2、竞争与合作—规划设计市场中的业内人士

我国国内规划设计市场主要有3类设计单位:国内规划设计院、境外公司、民营设计事务所或咨询公司。目前,虽然境外公司拿走了许多国际性的项目,但规划设计市场仍主要由本土的公司主导。另外,新兴的民营建筑事务所发展速度很快,其潜力不可小看。

在国有规划设计院改制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趋势。

一部分设计院在改制的同时,采用了兼并重组的模式,使自己的客户群迅速增强—伴随市场的扩张,产值大幅度增加,这其中行业调整的产值大于行业重组的产值。2001年3月,同济规划建筑设计院与上海同济规划建筑设计院总院合并成立新的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通过股份转换,同济大学成为设计院的主要持股人,其产值从1998年的0.45亿元发展到2003年的4.5亿元。同样,华东、上海两院携手组建了上海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之后陆续兼并了其它设计院,2003年,它的产值超过了5亿元[3].

在民营设计公司里,有国内知名专家,“海归派”开办的设计事务所,也有在国内经济转型和市场转轨时期萌生的,挂靠在大中设计院旗下的中小型设计公司,这类公司良莠并存,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与大设计院相比,民营公司机制活,包袱轻,在市场中如鱼得水。一般来说,直接从事单一的规划设计业务的民营公司比较少,大部分公司以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为主,规划业务处于次要地位,这与我国规划编制的审批程序与资质要求相关,许多民营公司即便有实力进行规划编制,但也需要与国有的规划设计院合作,才能具有规划资质。

在冲击规划设计市场的公司中,有不少是“海外兵团”,这些境外公司在开拓国内市场时,一般先雇佣具有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的华人,然后进入中国地区成立办事处,公司在中国以国际公司的品牌来运作项目;也有一些公司由外国建筑师和规划师直接介入,不找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本土化倾向,他们希望住在中国,生活在中国,做中国的规划设计业务,但这是极少的现象。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已达到70%以上,因此,城市建设项目的规模一般与中国国内相差甚远。国外的城市规划师一般成立咨询机构,而非事务所,由于建筑师事务所有时也涉猎城市设计等项目,因此,进入内地的许多国外设计机构本身所从事的业务背景往往是建筑设计而非城市规划。

目前,国内规划设计项目的运作,经常出现几个单位合作的情况,比如,某城市规划院与境外公司合作,这种合作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境外公司的国际背景与设计经验、国际取费标准,另一方面可依靠国内规划院的治理与资质,在市场上取得双赢的结果。

更多情况下,国内、国外设计单位之间处于一种明显的竞争关系,许多大型的规划设计投标都由国外公司与国内设计院、民营公司一同竞争,在同样的业务能力水平下,治理能力与市场开拓能力(即如何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使业务治理流程以最高效的形式出现,并不断开拓新的社会资源的能力)成为规划设计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境外公司经常利用国内设计公司与规划院的资质,以及国内人力资本的优势,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回报;而国内规划设计单位则利用固有的社会关系、资质与业务渠道,在与境外公司的合作与竞争中学习对方的治理经验与文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自主的核心竞争力。国内规划设计市场不乏优秀的人力资源,这些资源是竞争力的集聚点,但却往往易被资本雄厚、治理经验丰富的境外公司吸引,开展业务需要人力,因此,失去优秀的设计人才就意味着失去市场。

我国许多城市规划设计院在“改制”中,由于没有充分考虑第一线规划工作者的境遇,从而使大量的人才流失。这种制度变迁,意味着私营公司与境外公司的市场份额愈来愈大。

3、文化缺失是一种遗憾—市场运作需要文化支持

文化的本质是人性,这也体现了城市规划最根本的目标—“以人为本”,而随着规划设计市场化的开始,许多打着“以人为本”旗号的规划正在破坏着人的最基本的需求。

人们经常在文章中读到国际化与地域化的争论,这种争论是肤浅的,其深层次的内涵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方式的冲突。

从生活上对人的关怀是最温柔的举动,而在中国利益驱动下的规划设计市场,还无法达到这个深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而这种缺憾将影响许多人的一生,因为他们必须面对别人为他们规划的生活场景,在喧嚣的都市里,人们在心底无声地呐喊:“还我们一片广阔的天空,还我们一个安静的生活,给我们一个清洁而健康的世界!”

文化是文明过程的结晶,当前规划设计市场所实践的每一步都将影响城市未来的文化形态。市场最基本的规律是“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格”,这条规律无关乎社会关怀与道德伦理,而城市规划最本真的价值指向却是一种对市民大众生活、工作、出行的真切关怀,因此,可以说,城市规划的市场竞争应该体现在这个价值基础上,而不是供求关系。目前,规划设计市场也已熟悉到假如以设计取费作为衡量准则,会导致价值取向的偏离。

城市规划文化在市场运作下已逐步体现出时代要求,许多业内人士已经熟悉到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形态规划,更应关注、研究城市发展的核心与动力,即城市政治、经济与社会内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加行业收入固然是好事,但更应体现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取向,城市规划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规划师作为实践层面的操作者,应时刻不忘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否则,随着业务量与收入的增长,城市规划的文化价值却被淡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甚至是缺憾。因为形态与平面构图无法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人口、交通、就业等实际问题,城市规划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已是势在必行的行业变革,这是市场化运作下城市规划必须面对的课题。

新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指出:“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也许人们还未意识到,规划方案的每一根线条,每一块颜色,都可能与私有财产有关系。过去我们要求每一位市民“舍小家为大家”,人们习惯了忽视个体利益,按照政府意愿调整利益关系,如今面对这一矛盾,人们要有足够的思想预备和技术储备[4].

4、大家都有“杀手锏”—规划设计市场的治理工具

规划设计市场的运作需要最基本的供需关系:城市政府是最大的委托者,其次是利益集团(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与集体),而受委托者一般是规划设计单位或个人。介入市场最深的是利益集团,它们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运作者。政府往往着重于全面平衡各方利益,推动社会、经济平衡与良性发展。因此在总体规划的层面下,政府还会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条例来约束利益集团的市场运作,规范土地运营的市场行为。

在我国规划设计市场的运作过程中,政府既是外部环境的营造者,又是最大的委托人,政府最大的治理工具是法规与政策,这是推动或制约规划设计市场的先决条件。随着政府向服务功能转型,其委托人的角色也将逐渐淡化,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可以防止权力集中所导致的腐败行为。

在市场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治理工具—价格杠杆是最基本的经济手段。正是这个来自客户端的“价格杠杆”,促使规划设计单位努力从“品牌”“服务”“经验”等方面提高自己的身价,因为这些是衡量规划设计单位身价的砝码。

当前,我们制定的收费标准仍是一个底线,无法指导市场运营的实际取费。在实际运营中,随着城市规划收费标准日趋多元化,许多有品牌的规划设计单位凭借实力可以拿到超过国家标准几倍的规划设计费用,而许多私营的规划设计公司却很难收取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设计费。市场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究竟市场运作不同于规划设计业务本身,利益集团更看重的是品牌、实力与业绩,这是定价的出发点,假如你是规划设计市场的新秀,那么就必须经受市场的考验。

规划设计单位在市场中并非没有主动权,成功的规划设计公司往往有3个秘诀:第一是和谐的内部环境;第二是有效的市场策略;第三是优秀的规划设计人才。三者缺一不可。许多设计公司具备了第一条与第三条,但往往缺少第二条,因为规划设计单位的市场策略制定者、实施者往往是业务人员,在市场经验与运作能力上的欠缺,使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大打折扣,这也是“新秀”公司难以成长的内部因素之一。

规划设计单位的市场治理工具是行业规范,设计人员对行业规范的熟悉程度是公司介入市场的一个先决条件,经验是规划设计单位的宝贵财富。

对规划师个人而言,市场准入制度是取得“注册规划师”资格,另外,行业协会的“规划师职责”也是制约规划师个人行为的标准。美国持证规划师学会的《道德与职业操守守则》规定了规划师的四大职责:第一是规划师对公众的职责,向公众利益负责是规划师的首要职责;第二是规划师对客户、雇主的职责;第三是规划师对行业和同行的职责;第四是规划师的自我职责,规划师必须努力提高职业素质、工作效率及知识水平。

因此,可以说行业协会或学会对规划设计市场的规范作用是巨大的,其主要作用是将城市规划行业的基本价值定位在公众利益的基础上,使规划师的个人行为在受到市场价格杠杆的侵扰下,依然保持该行业的独立与尊严制度。

5、建立的学术探讨—“破”与“立”的辩证关系

经常听到新上任的市长抱怨:城市规划落后了。细细琢磨这种批评可能有两种含义:一是觉得城市规划行业过于保守,大家都忙着扩规模,上台阶,你却经常“泼冷水”,一会儿强调珍惜土地资源,一会儿呼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二是说城市规划的理论、观念和方法落后了,至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下,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4].

其实,市场治理涉及更多的是操作层面的内容,可以拿来进行学术探讨的主要是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我国规划设计市场的培育与国家政府行政职能的转换有直接的关系,如前文所述,只有政府从市场中脱离,更多地站在市场外部环境建设、服务与监督职能上来引导市场,规划设计市场的组织才能更趋多元化。

我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我国现行治理体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3个缺位上:一是省和地市(州)两级政府对下级城乡规划的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能缺位;二是在城乡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有效的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缺位;三是对‘长官意识’‘乱指挥’制约的缺位”[5].

另有规划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漫长的审批和核定周期,使许多城市长时间处在合法的总体规划不好用,实施的总体规划不合法的尴尬境地”[6],这说明,当前规划设计市场的外部环境仍有待于改革与转型,低效率的治理制度已经成为制约规划设计市场高效运作的一个“瓶颈”。

浙江省建设厅城市规划处姚昭晖副处长指出了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面临的五大矛盾与问题。这五大矛盾是:①城市规划的战略性与政府任期政绩显化性之间的矛盾;②城市的扩张性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③城市规划利益的整体性与开发商利益的局部性之间的矛盾;④城市规划过程的封闭性与规划工作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⑤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7].这些矛盾集中体现了目前社会制度转型期间的城市规划现状,也是当前规划设计市场外部环境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另外,问题中有4个问题与市场治理有关,如第5点“治理职能被肢解”具体表现为规划职能被分割,规划空间被分割,专业规划各自为政的现象,这与政府监督职能的地位有直接关系;第6点“治理依据模糊”导致规划决策与实施治理机构权力重叠,造成治理上随意性很大;第7点“违法处罚”只有象征意义,很难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第8点“社会监督缺位”—由于规划治理工作是封闭运行的,公众不了解规划的内容,也没有途径进行监督,虽然规划的民主化一直在被倡导,但是土地权属关系一直很模糊,这是导致公众无法介入规划监督的直接原因。在市场机制下,只有当具有明确归属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才有可能引起纠纷。假如利益对象的责任不明确,公众利益就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所谓“公地的悲哀”,皆出于斯。

篇7

一、正确的确定对宣传的产品的目标市场

市场是企业的起点有是重点,每一个企业都应高重视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也是广告活动的天地,产品市场是十分宽广的,任何一种产品,不可能完全适合整个市场的需要。因此,首先要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在哪里,然后再研究怎么样运用广告宣传手段和宣传策略。以儿童用品为例,它的目标是儿童市场,但是儿童市场购买力基本上由家长实现。因此,我们的广告宣传中就要针对年轻父母盼望子女迅速成长的心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广告宣传。又如,一些名贵手表,高级化妆品或款式新颖的服装等却是中青年人为主要销售对象,它的目标是中青年市场,而中青年人特别是年轻人购买动机多属于冲动型,对于这类产品的宣传,就要重视树立产品的名贵和时尚感,以满足中青年人的心理需求,使产品达到较好的销售业绩。

二、了解消费者的接受心理

一件好的广告作品应该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使消费着在接受商品(或服务)信息的同时,享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从而加深对广告的印象,提升广告的效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了解消费者的接受心理,才能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创作出不同特色的广告。从广告审美角度分析消费者接受心理,对于广告效果研究大有裨益。

不同民族,社会团体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如中国受儒家影响至深,儒学遵从“仁义礼教”“忠于孝道”,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和中庸之道,直到现在中国广告中还时常留有这些文化传统的痕迹。例如“孔府家酒,叫人想家”,就是利用了中国人重视家庭的观念。而美国是个崇尚自由和个性的国家他们主张独立与坚强,提倡个人主义,崇拜“英雄主义”。如耐克“justdoit”(说做就做)。

时下一些企业聘请某公众明星做产品代言成为社会广告的主流方式之一,因为这样的方式可以通过明星的影响力来促进产品的销售。而在这之中的广告设计就必须要到位,充分发挥代言人的形象价值和精神价值。才能最大化的抓住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如“朵而”广告,那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在中青年的妇女对美容有着强烈的追求,青年女子尤其是刚产完孩子的女性特别的想保持着孕前的那份姿态,而中年妇女则是希望“越活越年轻”所以那时候在广告里“以内养外,补血养颜”的口号。女主角的容貌与气质已经盖过她所要传达他的信息,许多人是因为被她的柔美的形象和富有磁性的声音所吸引,然后才了解了其产品的。才让“朵而”带起了一股销售。所以,只有通过对消费着接受心理的研究,这样的广告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市场效益。

三、创意——广告的灵魂

广告创意是在广告策划全过程中确定和表达广告主题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将某一特定的广告主题或意念加以形象化并加以具体表现。广告创意是整个广告服务商品生产中最为艰难、最具创造里以及价值含量最高的环节。一句能打动商品消费者的广告语,一个既能反映广告主要经营理念和产品特色,又为品牌树立独特风格的标志,往往是一个优秀的创意这甚至一个团队心血的结晶。

篇8

关键词:市场营销;主体意识培养;课堂辩论;设计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的高速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使部分高校学生缺课率比较高,厌课情绪比较严重。这引发了高校革新教学模式,其中有些模式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大部分教学改革单纯从“改善学生配合老师的教学环节的程度”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配角,放手让学生控制整个课堂,完全取得课堂的主体角色。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而言,这种“学生为主体控制整个课堂”的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传统课堂辩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发现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一、传统的课堂辩论教学

运用辩论方式进行教学,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私学活动,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以及宋明以后的书院制度均有论辩讲学的历史记载。辩论式教学方法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开展辩论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辩论的学生对某个话题表达自己见解,阐明自己立场,确立本方观点,同时对反方观点予以驳斥和否定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展课堂辩论赛,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因为辩论时学生需要掌握围绕辩题的全面知识,所以学生应该事先学习好相关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对相关知识不熟练掌握就在辩论过程中“辩”和“论”不起来。因此,辩论之前,必然翻阅大量资料,走访有权威的教师,搜集各种观点,在短短的时间内积累丰富的知识。辩论式教学是一个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总结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过程,具体包括“相关理论的学习—辩论赛的布置和准备—开展课堂辩论赛—裁判评分—辩论赛后的总结”这样一个基本的教学过程。课堂辩论的准备、组织与实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重交往过程。因此,课堂辩论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综述所述,如果将辩论这一形式有意识地引入市场营销理论课堂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辩论的教育功能。营销理论的辩论教学形式对实现教学创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营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为目标的课堂辩论设计

传统的课堂辩论采用老师选择辩题,学生准备,老师组织和控制课堂辩论全过程。这种辩论没有充分挖掘其功效,也没有培养出营销专业学生应有的主体意识。我们在传统的课堂辩论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所有环节均由学生掌控,教师只是起监督员和裁判员的角色。

(一)课堂辩论的重新设计

首先,学生在营销课堂上要进行分组。小组一旦确定,直至本课程结束。其次,辩题由小组自主确定。市场营销课程有很多相对独立的章节构成,比如4P策略,目标市场营销等到,向学生明确每一章要确定一个辩题,具体选择哪个知识点作为辩题,由学生自行学习每一章节后小组讨论自行确定。第三,正反方也由学生自行确定。如果一个辩题正反方数量严重失衡时,教师才出面协商以平衡。第四,在学生辩论之前必须提交材料,根据学生材料准备的充分程度确定辩论时间长短。第五,教师随机选择辩题。由于课堂学时有限,不可能每一个辩题都在课堂上进行辩论。第六,随机选择正反方参与课堂辩论,随机选择一组作为主席团裁判辩论成绩。第七,处于观众角色的小组必须向正方或反方提问。最后,由观众角色的小组总结。

(二)新式课堂辩论的改进点和特点

新式课堂辩论与传统的课堂辩论存在很大不同。首先辩题是学生自己确定,而且每一章节都要有一个辩题。学生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要完成对整本书的自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也被完全唤醒。其次,教师随机选择辩题,随机选择正反方。这使得每一组学生必须为每一个辩题做好充分准备,必须建立一种控制整个课程的主体意识。最后,传统的课堂辩论由教师总结学生的成绩,包括新知识、新观点、新论据、以及辩论中存在的问题、资料准备的充分程度。而新式课堂辩论的这个点评和总结环节让给观众席的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准备的情况和现场正反方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这既可以提升他们的参与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课堂自主意识。

三、结束语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以企业等组织的营销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相应之,课堂中必须培养起营销专业学生的自主意识以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传统辩论虽然能重复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但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改进的课堂辩论教学通过重新设计的辩题选择、辩论实施,增加学生点评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整个课程的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1]文良.辩论式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109-111.

[2]何函翊.市场营销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改革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22):195-196.

[3]陈福明.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与实践结合的研究[J].江苏商论,2007(3):100-1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