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8篇

时间:2023-05-24 08:51: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

篇1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有很强的时代性、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表达了国家和民族核心的价值观,贯彻这种价值观,是课程时代性、思想性的重要体现。同时,在时代进步与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课程建构基础,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学习内容,坚持正确的价值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这些又突出了思想品德课程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因此,当我们认识了为什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及该学科的性质时,我们才会有目的地去想办法解决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相吸引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思想品德学科的吸引力呢?如何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呢?将学科教学与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让学生自己体验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用他人及社会对自己行为的期待来要求自己

教育是培养社会人的活动,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在课堂中用社会期待的目光暗示学生的心理,以此来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合格的人才。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在学校里,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在社会的需求下,对每一个个体的价值观塑造,这些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需求都为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虽然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青少年扮演的角色不同,但都需要正确的思想指导行为。否则,即使拥有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而没有优良的道德素质,那么只会给国家、社会以及家庭埋下危害。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严也是一种爱》的课堂任务是通过学校的教学课堂来讲家庭关系。用一贯的教法,我们可以通过备教材、备学生来讲授,但如果这里加入心理学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课堂看到生活中真实的自己,使课堂内与学生的生活产生共鸣。当青春期到来,自我意识增强,叛逆的心理也会随之产生,这个时候,如果心理的“我”和现实的“我”行为不一致,就会造成角色不清,往往产生应激反应,出现焦虑和不满足。“我已经不再是个孩子了”和“我真的长大了吗”的矛盾思想,使青少年往往偏离角色期待,招致他人的反对和不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就要让青少年明确自己在不同环境里扮演的角色,从对角色的期待、角色的领悟、角色的实践三个过程中体会自己与所处地位的行为方式和相应的心理状态。比如,在家庭里,青少年是父母的孩子,是晚辈,从出生到长大,一直都是处在父母长辈的监护下,父母多希望孩子是听话的、好管理的而非任性的,而孩子自己会这样认为吗?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课堂问问学生:父母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角色期待)你觉得孩子会是什么样的?(角色领悟)你如何让自己成为你认为的那个孩子?(角色实践)即个体承担某一角色,首先遇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接着,个体根据他人的期待,认识和理解角色,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在生活中表现自身的角色。如果用这种思维告诉学生懂得体谅、理解父母,并正确认识自己,可能比单纯的用道德规范对学生提出要求的效果更深刻。

二、由态度出发,通过说服沟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要想矫正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并不是关注表面行为的变化,而是要关注学生观念和态度的转变。认知正确,其行为才不会偏离需要,行为正是个体认知内化的结果,知行合一,个体才会内外协调一致,否则,知行不一致,就会产生认知失调,继而产生一些不良心理。

这里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知识点来举例说明。如果学生只是到了入学年龄就进校,然后顺应学校的内容按部就班上课,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等等,而没有完全正确认识到学习、受教育对自己的重要性,很大一部分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无趣的事,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何让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发现自身的潜能呢?

认知成分是态度的基础,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首先来源于对学习的正确认知。而学生的种种不良学习态度,往往是对学习的某些错误认识而造成的。因此,转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首先要转变学生对学习的种种错误认识。

目前社会快速发展,追名逐利的现象对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致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学习好与坏基本一个样”“在校读书不如早早去挣钱”“没有文化知识照样也能挣大钱”等等。这些错误认识,导致他们学习态度消极,个别学生甚至发展到“厌学”“弃学”。要转变这些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教师就要通过说服的方法,改变他们对学习的这些错误认识。在说服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上只图眼前实惠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教育学生放眼未来,引导他们纠正目光短浅的低水平动机。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向学生提供有说服力的信息或实证材料来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以转变其消极的学习态度。

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不光是学知识的课堂,还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好行为,可见,该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可谓深远。

三、用良性的人际吸引技巧辅助教学

在社会心理学上,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该理论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喜欢程度。

人际吸引理论里影响喜欢的因素有:

1.熟悉与邻近

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此外如果其他条件大体相当,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过低或过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提高,中等的频率交往,人们彼此喜欢程度较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找出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同时又是同学们了解的人物及相应行为,但不宜过多使用同一个人的例子。

2.相似与互补

相似性主要包括: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相似;社会背景、地位的相似;年龄、经验的相似。实际的相似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双方都能感知到的相似性。

互补也会增加喜欢程度,比如,需要的互补;社会角色和职业的互补;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如内向与外向。当双方的需要、角色及人格特征都呈互补关系时,所产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

实际在课堂上用案例进行教学时,往往课本中有些案例是比较过时的,陈旧的案例不仅会降低课堂的灵活感和时代性,还会让师生产生倦怠心理。如果教师能将课本知识与现阶段出现的人物及相关事例联系起来,就会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比如,在讲七年级下册有关个人的道德品质学习时,我们可以用学生喜欢的一些偶像人物的个人历程来举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即使是偶像明星也是在付出努力后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学生喜欢的人物来学习有关自立自强、战胜挫折、磨炼意志等等道德品质。

3.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是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国学者安德森(N.Anderson,1968)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影响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这一点就要求老师起到模范作用,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心灵的塑造者,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格的魅力胜过任何介绍信。教师扮演着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替代的角色,师生交往更是校园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经常会听到学生议论喜欢某位老师,喜欢该老师的课堂,而有些老师则表现出应付、散漫的状态。

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而这些也与社会心理学有关人际吸引的理论相一致,因此,要丰富自身的知识面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拥有一颗慈爱宽容的心,保持对学生的信任和理解,具有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用人格去影响人格,用心灵去感染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创新理念

注重人文关怀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理念和方法。党的十七大在阐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时又提出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些论述明确了思想政治课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方法的基本理念

1.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维度和终极目标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注,是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它要求要从多层次、多方面来满足人们的感受和要求。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注重人文关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摒弃过去那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而采取居高临下、空洞冗长的说教式、灌输式思想教育的方法,将尊重人、理解人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让学生形成一种人本理念。

2.人文关怀方法与思想政治课具有内在契合性

创新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方法是现实的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社会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利益关系的多样化,这些都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成长环境。因此,思想政治课也必须要适应新情况新要求,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来看,其教育本质上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人、培养人和提升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使他们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人文关怀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之后,国外的文化和各种思潮随着西方的价值观涌入国内,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主导,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成熟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的了解和社会生活经验,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尚在形成之中。当他们面对多元的文化格局、多重价值观的冲击时,难免会对西方文化产生兴趣并受到其价值观的影响。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方法是提升思想政治课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因而,实施有效的人文方法,积极探索人文关怀论,深刻反思传统思想政治课的弊端和偏差,正确找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基础,是提高现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方法创新的对策

中学思想政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们认识到: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尤其是中学思想政治方法还需要进一步丰富、拓展和创新。

1.创新和强化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人文关怀方法理念是对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理念创新是方法创新的前提,人文关怀首先是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工作理念,在

指导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实践中才成为一种方法。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树立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它要求: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贴近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出发,了解学生、关心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生活,关心他们的进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使得中学思想政治能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建立确保人文关怀方法实施的长效机制

切实可靠的机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方法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中学思想政治课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把人文关怀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中,建构中学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中学生的问题解决机制。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会遇到学习就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这就要求要加强调研,建立健全信息汇集和反映机制,使得教师能够快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的实际间寻求一个契合点。其次,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早发现、早干预是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的前提,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

3.拓宽中学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方法的路径

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注重学生社团这一重要人文关怀途径。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正确地培养和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其次,重视校园网络这一人文关怀的新途径。以人为本,加强“虚拟空间”的人文关怀,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发展成学生满意、师生互动的平台。最后,校园环境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载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的人性化管理、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校园内设施的人性化设计都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思想情操、行为习惯、意志品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4.加强人文关怀方法的现代传媒载体建设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来说,应积极吸收现代传媒载体发展的新成果,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主体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因此在进行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将现代传媒载体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方法中来,创新和发展与人文方法相协调的网络载体。网络载体是现代传媒载体的代表,它的平等性和非强制性等特点与人文关怀方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能够克服在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逆反心理,增强亲和力,从而提高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林静.人文关怀:学校德育工作的另一种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5).

[2]高蕾.人文关怀:教育研究的价值趋向[J].理论界,2005(2).

[3]余小茅.人文关怀:教育研究的别一种思考[J].教育科学,2002(10).

[4]王春锡.人文关怀:学校教学的新价值取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3(7).

[5]李敏.人文关怀:教育转型期师生交往的新需求[J].教育探索,2003(11).

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使命、高等教育价值、大学生自身情况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许多以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时代面前逐渐变得失去效力。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题就是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难题。与其他专业课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越来越体现出多变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新时期,我们必须掌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特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及时、切实。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目标方向

坚持以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正确的目标性理念,有利于我们坚持正确方向。2014年5月4日,在北大考察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基本价值观念教育具有高度重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又被称为“价值观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通过价值观教育来引导学生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价值观教育具有特殊性,它不仅是向学生灌输和讲解一系列价值规范和价值准则,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以及促进理想人格的健康成长。当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又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指导理念,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价值目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当代大学生有利于培养科学的人生理想信念,有助于完善他们的道德责任意识,也有助于使学生的价值理念与国家民族理想信念相统一。大学生的价值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就必须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逐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大学生行为中的导向作用,也要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理念要求,因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培养对于社会利益和公共价值目标的最终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不仅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引领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建设都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为指导的最新理论成果,并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武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广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舞台,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先进性价值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立足实践

坚持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更加立足实践教学,能够实现科学原则与人本原则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抽象的理论和是立足于现实的思想,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必须做到指导性和具体性的统一。不仅要做到理论研究的系统性,更要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性阐发、推广乃至具体应用。目前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没有真正系统化,有些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论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很有必要,这不仅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自由发展的需要。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自由化容易使学生形成价值虚无主义,思想混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时常摇摆,意志力也不坚定,政治信仰迷茫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必须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领导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这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具体化和现实化才能在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产生指导性意义,因此有必要通过社会实践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具体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日常行为意识。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领域,体现了非强制性特点。价值观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性价值判断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价值观的主体。因此,今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发挥传统课堂的讲授作用更要注重向实践教学领域渗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有利于他们在日常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自律性和自觉性。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思想保障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提供思想保障,有利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于统一各种社会价值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也使高校师生能够形成比较明确的理性价值目标和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宣传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凝聚力,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目标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能够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观念变革,进而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面。共同理想信念有利于凝聚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全力合作,共同推进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不但能促进教育理念的现实变革,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提供了创新精神和科技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对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化提供了基本道德规范,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以人为本思想有利于改变以往不对等的师生关系,使对话意识和平等观念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变革中成为主流观念。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向引领作用须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在要素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构建一套具有普遍性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实效性不强主要由思想观念更新速度慢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的落后造成的。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才能有效根除道德教育改造中存在的各类阻力并有效解决各类难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变革少走弯路。

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教书育人相结合的机制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教书育人相结合的机制,应从改变以往的单纯的说教和固定的教学方式,强调对话互动与活动渗透入手。首先,使课堂内容丰富化。“任何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都不应该是主观随意的选择,而应该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受教育对象等要素相契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性质上归根结底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1](P.96)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近现代史、法律常识等,还应包括传统道德伦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心理咨询等。不仅要包括知识性教育,还应包括先进事迹宣传与感化教育、诚信理念教育、感恩教育、人际关系能力培养等。其次,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灵活性和多元化。在讲授基本原理教学的基础上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讨论式教学、主题报告式教学、提问答疑式教学、分组讨论论辩式教学等等。可以聘请知名专家学者、知名社会人物、先进模范代表等进入课堂做报告甚至与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互动等。第三,更加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相互统一。不断探索和拓展社会实践的新模式,使社会实践活动体现趣味性、知识性、能力性、道德性的统一。深刻挖掘社会实践的道德感染力和渗透性,“应挖掘渗透式教育方法的功能性,变‘说教’式教育为‘感化’式教育。”[2](P.84)因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并通过情景和实践感染逐步渗透为学生的道德主体结构。“也只有解决了学生思想实际中的问题,学生们才能够接受我们所进行的规范教育和主流价值观念体系教育等社会要求的内容。否则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针对性、失去本质。就必然会走‘科学式’、‘版块式’、‘拼盘式’的道路,就不会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3](P.57)

总之,以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思想指导,也在价值观念上提出了科学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在承认社会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同时,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明确而又统一的中国特色主流价值理念和发展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变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在凝聚力量和统一思想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新峰,李威娜.以研究式教学加强大学生对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3).

篇4

一、挖掘传统,打造核心文化

学校的核心文化即指精神文化,它是学校的魂魄,对整个学校的文化经营起着统领作用。精神文化主要包括被全体校园人认可、并自觉践行的价值、理念、目标、团队精神等,它外显为校园的群体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并通过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以及校风、教风、学风表现出来。精神文化来自于校园人的长期实践,植根于校园丰厚的文化沃土。济源四中因有数十年积淀形成的文化底蕴,为打造自己的精神文化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开发这种资源,追寻学校文化的根,汲取滋养文化的水分和营养,打造学校精神文化,为学校新时期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成为四中人谋求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具体行动策略是:挖掘与萃取、整合与创新、认同与内化、拓展与深入,并循环往复,不断深化。

1、挖掘与萃取。2002年春,全体四中人围绕“四中的优良传统是什么?”“怎样使四中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怎样实现自己和四中同步发展”等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讨论分“个人思考”、“分组研讨”、“大会交流”、“总结提升”四个阶段,历时一个月。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经整理去粗取精,形成了三个方面的认同:(1)四中的精神是:和谐、朴实、严谨、进取。其中朴实是核心,是历代四中人的做人本色。(2)四中应抓住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快速发展,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省示范性高中。(3)要把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教师应树立责任、荣辱意识,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谋位置、显价值。

2、整合与创新。在对学校传统文化挖掘与萃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要求和现时实践的思考,对讨论中的认同进行了丰富与提升,形成了富涵传统意蕴、又洋溢时代气息的现代精神文化体系,主要内容有:办学宗旨: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办学目标:不断丰富“四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异成绩)内涵,逐步推进规范办学、人文办学、绿色办学、高效办学,提升办学的层次和品位,创建既严谨规范又活力四射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有位置,人人有价值,人人有进步,人人有幸福;追求素质与升学的和谐统一,让学生极尽潜能发展。培养目标:养三能(能忠诚团队,能成就学生,能发展自己)教师;育三健(健全素质、健康个性、健美气质)学生。校训:行于足下,止于至善。校风:和谐、务实、严谨、进取。教风:以心教心,躬身践行。学风:净、静、专、主。等等。

3、认同与内化。文化是大家培育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校规模的扩大,文化认同应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学校注意了不断从继承学校传统的角度,从创新发展的角度,从克服现实问题的角度,从融入四中、被集体接纳的角度,从文化与办学要求相联系的角度,阐述学校文化的意义和认同学校文化的重要性,以期使四中文化不断达到在新的层面上的认同。文化只有在成员身上内化,才能显示出文化的价值,而内化虽有自然的成份,但总体来讲应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校坚持以渗透为主的方式,把文化体现在计划中,体现在制度规则中,体现在工作安排和总结中,体现在评价校园的是非中。此外,还利用编警句、讲警句,编校歌、唱校歌等形式营造光大四中文化的氛围。对于教职工言行中、教师群体中亚健康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我们一般不采用强制的方式,多用理喻和期待的方式解决。现在,济源四中基本形成了以“勤、朴、实、真、谨”为特征的四中群体。

4、拓展与深入。把文化经营拓展深入到班级,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对于深化文化经营,放大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学校跨入省级示范性高中行列后,统一组织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在一学年间所有班级均完成了阶段性的从内隐(价值、理念、目标、精神)到外显(各种载体)再到内化(由习惯而品性)的过程,收到明显效果。

二、转变观念,重塑管理文化

因为传统的经验管理和行政管理已经与现代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甚至演变成学校发展的束缚因素,所以无论是从育人的效能角度还是从工作的效率角度,都需要对传统管理进行文化重塑。因此,要用文化眼光审视管理、文化精神洗礼管理,使管理“文化”化,把管理纳入文化经营的范筹,应该是现代学校管理的自然选择。济源四中重塑管理文化的策略是:以核心文化(特别是办学理念)为指导,从转变观念入手,以科学管理为主,以弘扬民主为基础,以文化影响为补充。其中转变观念是关键,它决定了人们对管理的认同和自觉的程度。

1、发挥核心文化的指导作用。用核心文化审视管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针对性的重整,使管理观念、管理机制、管理规章、管理行为与核心文化相一致。

2、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观念。树立五种管理思想:①管理是保证的思想;②管理是服务的思想;③“三全”管理思想;④管理是教育的思想;⑤给管理赋予生命的思想。确立四种管理观念:①管理不只是领导的专利,而是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管理不是治人而是保证人的自由;管理不是为了某些人的私利,而是为了维护集体的整体利益;管理在某时某事势必会造成一些压力,这种压力对整体、对根本、对长远应是有益的。②管理必须严格,学校每个人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都不能回避管理,都有服从严格管理的义务和实施严格管理的责任。③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应该知道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创造人的幸福,促进人的发展,管理就是为了这个最终目的服务的。④教师和学生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主人,因为所有的管理说到底都是为了保证他们的利益,他们的利益也汇集成了学校的利益,他们的成功汇集成了学校的成功,所以只有他们对于管理的觉悟和参与才能使管理更科学、更成功。

3、积极推进科学管理。以核心文化统领、按现代管理要求,设置了职能科室;建立了以“岗位责任,自主组合,管理重心下移,责、权下放,基层组织组长负责制,责、权、利统一,评价奖惩捆绑,行政护导,教师值班,学生自主”为特点的常规管理机制;修订了系列的规则、规章及实施办法,行成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管理系统。在科学管理运行过程中,力求精细、严谨、坚持,促成习惯,形成常态。

4、坚持把民主作为科学管理的基础。一是坚持科学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二是力求把科学管理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三是通过教育引导,强化民主意识、民主能力以及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用制度保障民利的实现。五是用实践研究的方式,探索实现民主管理的途径。学校的“学生民主管理的实践研究”为省级课题,坚持数年,取得了明显成效。

5、用文化的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有意把科学管理中某些硬性的行为控制转化为思想引领、环境感染、舆论影响、精神激励的方式,靠潜移默化把外在要求内化。用这样的软管理去达到教育人、规范人的目的,并藉此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方式,克服科学管理中人文缺失、且不能穷尽时空的缺陷。三、与时俱进,刷新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价值诉求、精神状态、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事实上任何一所学校的教师文化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与学校核心文化不一致或不很一致的落差。因此,克服不良因素侵袭,消除落差,追求积极的教师文化,建设和谐合作、积极向上、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首要的、永恒的主题。济源四中由于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以朴实为底色的传统文化始终在教师文化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学校总是从与时俱进的角度审视教师文化,敏锐地捕捉落差点,坚持不懈培育积极的教师文化,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

1、让工作成为自觉。(1)坚持引导教师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寻找工作的意义,使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幸福快乐的源泉。使教师懂得,能达到用享受的心态从事工作就是自己生命精彩的极致。如何体味工作的意义呢?研究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作为艺术品去雕琢;成功或失败都作为自己人生的经历和财富;感受到工作是人生的责任和使命;认识到工作过程是自己的生命生长发光的过程,工作也是生活、是自己生命过程的大部等等。(2)坚持引导教师在工作中找到尊严,走向崇高。强调人是有尊严的,要用多种方式在工作中谋位置、显价值。并创造条件让教师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职业的崇高。(3)坚持强化教师在集体中的责任荣辱意识,强调人是有责任、知荣辱的,把“责任高于一切,荣辱胜过生命,忠诚所在集体”作为四中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激发教师从“对同事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的角度认识自己的工作,从事自己的工作。(4)坚持关心教师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营造“不好意思”的舆论氛围,让教师既无后顾之忧,又能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而且“不好意思不好好工作”。

2、让成长成为自然。(1)引导教师从“成人、成己、成事”的角度认识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增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动性。(2)指导教师进行自己的专业成长规划,增强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性。(3)让学习成为需要,让研究成为常态,把培训与常规工作融合,使教师专业成长伴生在工作过程中,成为一种自然。(4)积极发挥教科研的示范、带动、助推的作用,让课题研究不仅是提升工作水平助推器,而且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仪。

3、让修养成为必需。(1)培养自觉性。从事业、成事、成己、法制等多个角度反复阐述师德修养的意义,增强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2)强化规范性。学校在征求全体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济源四中教师“四不得、四严禁”和“倡言倡行、禁言禁行二十条”,并长期彰示于校园,既提供了具体的教师行为的准则,又提供了学生评教的依据,而且营造了加强师德修养的舆论氛围。(3)发挥激励性。学校采用了量化评教、师德档案、树立典型、反思查摆、个案处理等多种激励方式,增强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意识,提高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积极性。(4)运用强制性。通过对违反师德规范、造成重大影响者纪律处分,对师德评价不合格者评优晋级一票否决等刚性方式,强化师德红线,让守师德、重养成成为教师工作中的必需。

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 企业 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59-02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对于其公司管理的核心步骤,因为其目的是通过一种价值形态对于企业资金流向问题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在企业任何的经济活动项目中。那么,如何控制产品成本,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就是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发展市场经济,就要讲究如何进行市场运作,讲究实现经济的最大效益,讲究降低成本谋求利益,讲究进行公平交易,获得平等竞争,而这一切都是和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分不开的。然而,财务管理也是对企业经营模式的一种有效的评价,还是监督企业经营和管理各方面环节的有效手段,更是企业进行未来发展预测和实施战略决策的基础和依据。现在各种企业发展离不开国际、国内市场对各个企业内部经济的大力推动,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不断进行变革和飞速整合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进行各种财务活动和处理各方财务关系的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工作。所以,财务管理更要结合世界先进的各种管理核心思想和先进管理技术,并结合控制措施进行经济分析,保证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顺利进行。在当前企业管理发展的过程,财务管理自身具备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强大,所涉及到的管理面广、实时监督、快速寻找问题的三个特点,使得它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总枢纽的位置和重要的中心位置,同其他管理相比较使它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

二、如何运用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转变企业管理思想,更新企业的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要想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的核心必须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位置,实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就必须转变企业高层对于企业管理的观念和思想。必须意识并且认识到,财务管理关系是各种管理关系的集合体,企业中的各种经营活动项目都要通过企业财务管理关系来进行处理和从中协调,那么就要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使得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最优经济利益,企业的经营收获最终要通过财务效益来综合反映和整体体现。也就是说,首先,企业领导要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来认识,在企业中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通过分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树立新的市场思想、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对等思想,企业的资金流向循环思想、企业机会成本思想、企业员工财产意识思想、高端人才求贤思想、企业员工法制思想等,将企业打造成为一个具有价值观念的企业财务管理核心思想中的核心体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创造和获取企业最大经济效益的带头作用。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搞好财务分析是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要努力搞好财务分析,不断提高分析质量,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而且企业要转变财务管理的新思想导向“市场观念”。市场经济自身就代表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意味着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生产经营是财务管理的手段,经济效益是财务管理的目的。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要有具备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的综合能力;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下,市场就代表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起步和终点,它是企业经济管理效益的来源。企业要想生存,那就必须在市场的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必须树立围绕市场为中心,紧跟市场改变的经营观念,快速的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组织和调整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在真正意义上的做到转变企业的管理思想,更新企业的管理观念。

(二)构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模型

在信息化发达的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基于传统的资金流管理是典型的传统分散式的企业管理,由于企业没有统一调配和监督,造成了企业内部银行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也造成了企业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的问题等。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下,运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预算、结算、决策的统一协作。

1.提高管理高层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水平

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有可能涉及不一样的领域或者在单一领域进行业务,而不同的领域中企业的各项经营业务的板块产业优劣和经营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特别是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有正确的理解和足够的重视,以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性能,制订出一套统一的财务管理标准、财务管理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2.财务管理信息化要适应企业的战略部署以及IT规划的要求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块,必须协同企业的整体战略部署以及IT规划。使协同后对企业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在市场多元化、各种行业领域不断细分的背景下,企业的整体的IT规划能够与企业发展战略部署协同进行,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企业资金运作的透明度,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否通过IT规划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否有一个完善的系统和结构化IT规划作为支撑点,这关系到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的重要因素。软件公司作为财务管理软件开发的主体,应该不断发掘企业需求,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改进和更新软件技术。

3.财务管理信息化要适应市场环境的需求

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型需要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的提高而不断地进行自我优化和自我升级。企业内部要上下同心协力,在企业经营目标指导下,规范现代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预算体系。使财务管理信息化要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系统功能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整,保证财务管理系统的扩展性,也保障了企业更好的发展。针对目前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企业要按照企业财务管理准则的规定进行规范处理,使输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客观有效。

图1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构建模型

(三)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是财务人员队伍,企业一定要有一支作风正派、专业精干、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财务人员队伍。要保证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和对企业的未来发展的决策着想。首先,现代企业要大力培养合格的信息化人才,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使财务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工作,并且在工作环境中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断进行创新,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与未来战略发展能够走的更远。人才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成功之首,必须把人才的培养放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首位。其次,企业对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使企业的发展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进行。要增强企业人员信息化意识,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教育,提高企业广大员工素质,造就一批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在新信息时代的催促下,企业快速培养更好更优秀的财务管理信息人才,与复合型的高、中级企业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来带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引领企业走向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去,使企业的效益从根本上改善。

三、结论

在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核心,更是企业进行财务方面和企业发展控制的主要手段。随着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提高,世界先进的各种管理核心思想和先进管理技术在当前各个行业领域的不断实施并且应用,企业财务部门要与各部门管理的信息、思想、理念结合起来,综合各种科学管理核心思想和先进管理技术进行更快捷、更精细地对企业进行分析和控制。因此,财务管理在全球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走向核心,开始让越来越多企业所重视和运行,是保证企业健康良好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田金芝.金融危机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09).

[2]马诗福.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J].经营管理者,2010(17).

[3]苏天国.关于企业财务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2).

[4]王怡蓓.发挥财务管理优势,促进科学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0(03).

[5]于国术.域外开发企业应强化财务核算及管理[J].民营科技,2010(12).

[6]闫金英.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山西冶金,2008(01).

[7]王桂琴.浅谈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3).

[8]周爱玲.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篇6

关键词:传统人本 管理思想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一、企业人本管理涵义及其及特征

1.企业人本管理涵义

企业人本管理是指在人类社会所有的组织活动中,一切从人性出发,从人性的角度考虑和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的一种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的对象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人是管理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人本化,把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成长看得同样重要,把员工个人的充分发展成为企业追求卓越目标的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2.人本管理的特征

(1)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人本管理中,人在组织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中心,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因才而施,为各类不同的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实现人和事的最佳结合,从而实现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终极目的。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企业的一切管理和组织活动都是围绕“人”而展开的。

(2)企业的主体是员工。人本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在实行人本管理的企业中,每位员工都是企业的真正主人。企业在管理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企业决策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考虑到整体员工的受众性、接受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对员工管理得好坏,不仅体现在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理顺员工的情绪、提高员工的觉悟等方面,而且体现在建立一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员工的潜在价值,间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以企业员工潜能最大化的施展为管理目标,综合利用与开发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最终促进员工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中,人才成为了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一个企业能否建立健全科学良好有效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加上外部人才的招聘与引进,构建起企业完整的人才架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在企业管理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心,最大程度的发挥企业员工的才能,为企业创造利益与价值,最终促进企业员工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在人本管理中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二、道家和儒家的人本管理思想

1.道家哲学思想中人本管理思想

老子开创的道家学说,以黄老之学为发展,以庄子学说为融合,最终以人本管理思想作为道家学说的精粹。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为“道”,这里的“道”并不是有形的道路,也不是研究和处理问题的实在的方法,而是一种揭示事物之间必然联系的本质之道,是一种无形的、不变的、不可名的恒道。道家学说就是以道贯彻天、地、人为核心,以自然秩序、社会秩序和心灵平衡的自然以及天、地、人合一体为目标,并以成道为终极关怀的学说。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关于人的地位。老子早在《道德经》中提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第25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源于西方。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进行管理,在西文的企业管理界是经过一、二百年的摸索才认识的。泰罗的科学管理未曾认识,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也只是认识到了人际问题的重要性,却没有上升到是人在支配企业的理论高度。而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的老子已经把人放在了与“道”、“天”、“地”同等的地位,突出了人的地位,强调了对人的尊重问题。

“我无为,而民自化”——关于人的使用,老子对于用人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在《道德经》的第57章中,老子提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白宫;我无欲,而民自朴。”倡导以无为的方式管好人用好人。在《道德经》的第68章中,他又提出;“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从而提出以谦下为态度的用人思想,表明了管理者对所用之人应该尊重。

2.儒家思想中人本管理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管理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孔子的“爱人”与“知人”观。《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孔子的意思是说,要达到仁的境界,首先要泛爱济众,要达到知的境界,就是要了解他人是贤能的人之后,还要举荐他。

(2)孔子关于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正己”后才能“正人”的思想。儒家很注重自身道德方面的修养,这一种传统肇始于孔子。孔子认为,只有使自己的品德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提倡修身的目的,在于正己,正己后方能正人,这也就是他所说的“修己以安人《宪问》”的观点。《子路》中这样记载:“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又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也就是说,正己是修身的目的,又是正人的手段。治人者只有先管理好自身,以身作则,才有资格去管理他人。

(3)孔子要求管理者推己及人。所谓推己及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他人的心思,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孔子希望学生根绝四种毛病,在对事物下判断的时候,不要主观臆测,不要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凡事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子罕》),而应更多地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加在别人的身上,因为别人也一样的不会喜欢。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反省自身,才能达到完美人格的目的。孔子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哲学,至今仍具有适合时展的内在生命力。

三、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第一,万物之中人为贵是道家人本思想的重要特点。道家思想认为要重视人的地位,要尊重人。以人为本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启示价值。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竞争,要解决好企业领导和员工谁是人本之主体的问题。企业领导与员工是互为主体的关系,企业领导对待员工要真诚和尊重他们,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企业的一分子,那么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会被最大限度地发挥,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爱人”与“知人”、“正己”后才能“正人”的儒家人本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修身治国、为政以德是儒家人本管理的基本信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选人用人的标准尤为关键。只有选到内圣外王、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在企业中树立良好的作风,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员工才能心甘情愿,踏实卖力地为企业工作。

第三,“以和为贵”思想要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善于“留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尊重、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管理系统的稳定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处理员工关系时,一定要懂得协调各方面的矛盾,要营造相互沟通和信任的工作氛围,这样的企业才可能形成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产生巨大的凝聚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关人员招募、选任、使用、激励和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理论中,汲取了我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中优秀的用人思想、人本主义思想以及“和为贵”的理念。

参考文献:

篇7

图书行业在近些年来取得了较高的发展,这不仅在于大学图书馆藏书增加、公共图书馆的普及以及中小学图书馆的开放设立,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当精细的工作,给学生或读者提供一个幽静的环境供其读书做学问是每个图书管理员的心愿,精细化管理成为了图书管理行业的重要话题。本文就图书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提高管理的方式方法做一下介绍,仅供业内人士加以参考。

【关键词】

图书馆;精细化;管理

一、前言

图书馆管理要推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从图书拜访结构、制度编制等方面入手。通过细化管理员的日常工作任务、作业标准以及流程来改善作业的实际效果。工作安排要责任到人,并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标准,按考核绩效来评定人员的薪酬变化。从日常工作中观察记录每个人的服务水平以及工作态度,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管理质量。

二、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促进图书馆的良性发展

图书馆建立的目的在于给读者或学究们一个读书学习的环境,在高校里面,图书馆的管理员一般由学生组成,学生的新老更替都会有一个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好的管理方法记录并传承下来,这样才能在流水式的管理员中传承下来,并且得到固化,图书管理员的日常工作表现可以在读者满意度方面加以评比,通过读者满意度调查,来一方面了解管理员的工作情况[1]。另一方面是读者对图书馆图书收藏的反馈,读者需要哪方面的藏书,这是一个对读者来说很重要的话题,通过对读者的需求调查,可以了解一些图书收藏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对于图书的需求也随之慢慢地改变,提高图书馆的读者满意度,需要适应读者的口味,这样才能促进图书馆的良性发展。

(二)利于馆员素质的提高

图书管理的提高主要在于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在于图书馆给提供什么样的平台,加强精细化管理,用制度规范去约束管理员,通过服务心态的转变去磨炼管理员的心性,这样可以锻炼出一批优秀的图书管理员,从而又促进了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图书馆的整体效益的提高受到管理员的综合素质的影响。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使管理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管理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精细化管理能让管理员有相互比较的机会,让管理员通过比较看出自己的不足,并主动学习。精细化才能更加促进管理员发现图书馆的不足,并加以改善[2]。

(三)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图书馆在新时代社会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能够长存下去,需要转变到科学管理上来,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基础的保障,能使图书馆管理员从心理上给科学管理有一个认可,对科学管理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精细化管理能提高图书馆的职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同时也是科学管理的一个基础阶段,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发展到更高的高度。

三、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定“精、准、细、严”的工作思路

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图书馆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使战略规划能够贯彻到每个环节井发挥作用。其核心思想用四个字可以概括:精、准、细、严。“精”,即精益求精,要求图书馆员工对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完善,使工作达到“更好”。“准”即准确定位,指对图书馆的每个岗位的职能与职责都要做出具体、清晰、明确的规定,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机衔接。“细”指细化目标,是指把每一项工作一层一层地分解细化。“严”指严格考核,对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量化的标准。

(二)完善现有的图书馆管理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首先需要结合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图书管理制度。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改进和完善:一是制定出完善、合理的高校图书馆内部管理制度,规范、限制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行为;二是要制定出完善、合理的图书馆服务体系,规范广大读者的行为。通过这两方面的举措,确保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度和落实力度

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执行效果很大一部分在于文化的引导和体系的传承,提高执行力度能够将图书馆在新制度或好方法的推广及应用更加迅速。再一方面高效率的执行力度能在细节效果上加以提高,比如说带书签的摆放,如果能够每一个管理员都执行同一个标准,就不会有读者放错位置,从而不会有后来的读者找不到想要的书籍,这种看似小事的情况在精细化管理以及高执行力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是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力度,落实力度的把控是为了检查执行力度,对于好的制度要执行,但是更要检查,检查到位才能执行到位,人的惰性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能可以用检查落实来弥补对结果的影响。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在学校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看出学校的规模、学校对于图书的关注度,更能看出一个学校的底蕴,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中心,也是学校文化知识的泉眼。提高图书馆管理质量,必须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度的优化、管理员的培养等具体实施项目来提高整体管理效果。每一个员工都能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才能提高整体水平,这样有利于图书馆迈向科学管理的高点,使图书馆管理更上一个高度。

作者:曲歌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疾控中心是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使命为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正是疾控中心实现组织目标和落实工作职能的有力保障。当前形势下,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突出和强调的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功能,即要以“服务”为

关键词 ,开展好疾控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论文即从如何服务为先,做好疾控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展开探讨。

关键词 :疾控中心 思想政治工作 服务为先

思想政治工作是疾控中心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适应形势、与时俱进是决定其能否有益、有效开展的基础,能否打造优秀单位文化和增强单位凝聚力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标尺。当前形势下,疾控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在如何更好的服务于营造和谐氛围、建设人才队伍和加强行政管理上做文章。

一、打造单位文化,转变工作作风,服务和谐氛围营造

在构建和谐单位氛围中,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在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和谐单位氛围提供思想保障。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打造单位文化上发挥作用。一个单位或者说企业的文化指的是单位内部共有的价值观、信仰和习惯体系,是单位特有的文化形象和推动单位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疾控文化即是疾控中心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精神、品质,积极培育和宣传本单位疾控文化,能起到凝聚人心、正确引导等作用,成为单位发展“正能量”。思想政治工作在疾控文化打造中可通过提炼、确立并宣传单位精神,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职工归属感等方式发挥作用。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加强疾控中心民主管理上发挥作用。通过加强中心领导班子的政治修养,提高其整体政治素质。在单位重大决策上实行民主集中制,提高决策科学性。同时,制定出台、建立健全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用制度保障职工能依法行使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充分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以增强其责任感,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倡导以德为先,引入竞争机制,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疾控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正是来自于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这就决定了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务于人才队伍建设。无论是管理还是专业技术人才,合格的首要标准就是“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使各类人才充分、正确认识疾控工作的意义,帮助其树立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其服务意识上发挥作用,注重其专业、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其次要在各级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上要引入竞争机制,确保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保证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为各级各类人才的继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科研环境和发展、提升机会,如强化科研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经费保障,落实各项政策、待遇,鼓励支持学历教育,提供进修、深造、交流机会,加强培训等,以充分调动人才队伍的工作、创新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以上方式服务于疾控中心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打造出一支德才兼备、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骨干队伍,为中心工作开展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把握正确导向,规范规章制度,服务加强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推动和保障整个疾控中心各项工作协调、顺畅开展的“中枢神经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导向、调节、保障和激励的作用,即引导职工做出符合单位文化的正确行为方式,用来“软化”行政管理的“硬约束”,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一个和谐的环境氛围,通过正面宣传发挥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因此,疾控中心的行政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密不可分的。首先,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行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如用制度保证民主集中制的实行等,使各项工作都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考核评估体系,实现布置、督查、考核、奖惩的同步开展,使疾控中心思想政治、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的要求得以同步落实。第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正确导向,例如对行政管理中具有全局性特点的工作,要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通过疏导、协调、理顺,把握住正确导向,恰当处理好各类关系,为该项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打好基础等。

综合以上,“服务”两个字是当前形势下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重要抓手和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蒋琴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疾控中心建设[ J ] .上海预防医学,2011(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