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8篇

时间:2023-05-23 09:01: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1

阅读 阅读技能 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阅读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首先要重视数学书本的阅读。如果教师平时对数学书本的重视不够,学生就缺乏阅读数学书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让学生爱上数学阅读,首先要把数学阅读带进课堂,让学生爱读数学书。那么,数学课堂上如何合理安排和指导学生阅读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其数学阅读能力呢?根据数学阅读特点,我认为,不论什么课型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恰当运用以下策略均会有良好效果。

一、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阅读的时机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确定阅读时机,对于较易理解的,文中出现的概念不算太抽象的内容,可以安排在讲授前阅读,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较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可以采用边讲解边阅读的方法、或讲解后阅读。如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材中关于认识圆柱体体知识的内容可安排在讲授之前阅读;“简单统计”一节可采用边讲授边阅读的形式;而苏教版第十册“数的整除”一节宜安排在讲授之后阅读,因为这一节内容不仅理论性强,而且分类讨论对学生来说没有基础,讲授前阅读,学生不易整体把握,很可能会糊涂,最好教师先讲授,讲授过程中要渗透数的分类讨论思想,之后阅读收获会大些。

二、巧设阅读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如果让学生能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好途径,就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我国著名思想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始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阶段,不论是安排讲授前阅读还是讲授后阅读,都应精心组织设置些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例如,在教学“认数”一课时,让学生在读教材时思考如下问题:(1)通过看书阅读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 明白?你还有什么想明白? 例题是比较什么的?为了说明什么问题?(2) 通常用读数、写数的顺序怎样?(3)什么叫亿级?它和万级、个级有何区别与联系?怎样类推亿级?等等,让学生带着这些个问题阅读教材,并把书上重点地方画出来。教师及时点拨,启发诱导,最后指名学生小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课文的习惯,又教给了学生归纳小节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预习的能力,

三、教授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质量

教授学生阅读技能就是教会学生正确地阅读数学的方法。根据数学阅读的特点,数学阅读时,要精力集中,边读边思考分析。阅读时要根据教师的阅读提纲,抓住关键,仔细阅读。概念、公式、规律等是阅读的重点,要仔细分析,弄清概念的实质及公式和规律的条件与结论以及推导的思路。文中符号、图表应结合课文内容,仔细思考、分析,以达到数形结合。实践表明,学生不会阅读数学符号和图表,不明其中的含义,是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最大障碍,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加以引导。例题应充分帮助学生理解解题的各个步骤,如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根据题意,得”的“根据”和说理性问题的“所以”的之所以然等。故而数学例题的阅读笔者认为应提倡三思:一思解题思想与方法;二思每步的根据和理由;三思有无其他解法。要仔细领会文中是如何由一个特征或若干个特例上升为一般原理或概念的,反过来又是如何用特例去进一步加深对一般原理或概念解释的,这个很重要,因为“掌握数学术语不是简单地记忆词汇,而是一个掌握数学抽象的过程”。经常注意这个抽象环节,对形成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非常有益,这就要求学生注意阅读每句的引言,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认真体会其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力求真正理解新引出的概念、原理的抽象概括过程。

阅读时可用笔做各种记号或在空白处加上理解说明一促进记忆。重点概念、公式、法则要用心记,几何形体教学内容还要注意图形模式的记忆,结合图形将念、公式“图形化”。为丰富数学语言,还可以让学生朗读(a+b)c=ac+bc,C=2πr等有关概念、公式的文字叙述,如:可引导学生读成“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等于两个加数分别乘以这个数,再把所得积相加”。

四、明确阅读意义,提高阅读自觉性

教师应使学生明确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源泉,让学生认识到认真阅读教材的必要性。教师再渗透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并结合实例,启迪学生认识阅读自学能力往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能力。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就是靠刻苦自学数学获得初步成功的;爱迪生在学校时间不足三年,全靠阅读自学成为大发明家的,等等。这样,通过正面引导,提高学生阅读数学的自觉性,数学教材毕竟不同于文科类教材,它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简洁性等特点,学生开始阅读教材时可能会按照他们阅读语文的习惯较少分析思考,收获甚微,失去阅读兴趣。教师不妨先做出阅读示范,然后编写由详到略的阅读提纲,传授数学阅读技能,使他们逐渐掌握数学阅读的一些技巧,慢慢地,当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时,阅读的自觉性就会加强。

五、合理安排时间,阅读贵在坚持

篇2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 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 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 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用课本以外的知识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令学生看见了越出教材的可能性. 这种到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们,自然而然地使他们产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数学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时常感到他们通过阅读成功地学会了一些东西,以提高数学阅读的自觉性. 例如,已知线段AB = 20 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 = 6 cm,M是线段AC的中点,则AM长为多少厘米?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几何题,但在实际做题中,却有许多学生出错,而当他们看到试卷上的错号后,马上就恍然大悟. 原因就是这部分同学不注意细节的描述,对关键词“直线”没有注意认真体会,仅一字之差,含义却不同. 所以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必须逐句推敲辨别,方能理解到位.

二、优化过程,提高阅读技巧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事例进行引导,教给学生科学而又合理的阅读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强调数学阅读首先要认真细致,它必须精确到每个字、每个符号. 从而达到“内部语言转化”的目的. 学生在读后,要利用语文阅读中的“找主干”、“缩句”方法,精简出数学知识或问题的精髓,进而运用逻辑思维推理出知识或问题的解决方案. 有时还要借助于写,把读写结合起来加深对数学知识及题目的理解,改过去的“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 还可利用课外时间,选择几段书上的内容,和学生交流阅读的感受. 积极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从不同方面,以不同形式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很宽裕,因此在课内安排十分钟的阅读在时间上是完全允许的. 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设计好阅读理解思考提纲:如① 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② a4表示什么意思?指出底数,指数,幂. ③ 54有几种读法?④ -32与(-3)2相等吗?-23与(-2)3相等吗?为什么?由此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这四个问题解决了,那这一节的内容就比较清楚了. 当然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时也可以先让学生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数学习题,掌握从文字中搜寻有用的信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尤其是解答题和应用题,更应小心在意,认真阅读. 例如,有这么一道题:小明放学回家后,问爸爸妈妈小牛队和太阳队篮球比赛的结果. 爸爸说:“本场比赛太阳队的纳什比小牛队的特里多得12分. ”妈妈说:“特里得分的两倍与纳什得分的差大于10,纳什得分的两倍比特里得分的三倍还多. ”爸爸说:“如果特里得分超过20分,则小牛队赢,否则太阳队赢. ”请你帮小明分析一下,究竟哪个队赢了,本场比赛特里、纳什各得多少分?这是一道与语言描述有关的实际问题,很多学生读了以后,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定下心细读,大部分学生又都能从该题得到主要信息,实际上就是特里和纳什得分之间的关系,题目一下就简单多了. 这都与学生平时积极认真培养阅读能力有关,真正作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三、加强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由于个性特点的不同,也许收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教师要合理加以引导,不能打击抹杀其阅读的积极性. 新课标中提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便是我们进行数学阅读的努力方向. 一个题目在追求解题知识的同时,也应重视其内容的思想性,否则,对教材的编写意图就不能彻底领会.

篇3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阅读能力 现状与对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并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通过研究分析近年来的英语中考试卷,不难发现能力提高题正逐渐成为学生的棘手难题,因此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同时,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对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要思考如何在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1. 英语教学的总目标

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英语教学的总目标。同时,高效课堂一再强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主动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始终扮演课堂活动的主角,不断探索研究问题,才能行之有效。

2. 英语教学的现状

然而,我们发现,现实并不尽如人意,许多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上积极性并不高,似乎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教师可能由于赶时间,并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3. 采取相应的对策

3.1教材中Reading课文的处理

要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必须重视教材中的Reading课文,要求我们既要侧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对文章结构的分析。高效课堂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情感态度的形成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3.1.1课文的导入要自如

所选材料尽可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或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并积极参与进来,利用已有相关知识,初步感知阅读内容,为进一步的泛读与精读做好准备。

3.1.2善于运用跳读与找读的策略

试着带着问题去阅读,边读边找答案,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利用大小标题,文章段落,关键词语,筛选信息,快速捕捉有效信息。

3.1.3把握精读的策略,也就是细节性阅读

通过问题导读,归纳阅读,排序阅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事实细节,考察学生对文章事实与细节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信息归纳,搜索概括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帮助学生:

(1)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同义词,反义词,同位语等猜测词句的意思;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精彩片段与结构,启发学生学会合理推断段落大意,归纳主题思想。

(3)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具体事实或细节,分析作者意图与文章寓意,进一步确定文章主旨。

运用学习反馈策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作者观点加以评价,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看法,使理论学习升华到一定的情感高度。常见做法:小组讨论,课文复述,采访,分角色表演等。学生通过学后反馈策略的指导,逐步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融合。

3.2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学生自主地参与英语阅读实践活动。我们要清楚,英语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教学在目标上是一致的,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补充与拓展,是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与范围。教师要善于选择贴近生活,能让学生触景生情的语言实践材料,同时把握好难度,从而逐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知识,增长其智慧,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最简单的做法是我们用好手头的《阅读导航》与《同步阅读训练》资料,这两本书难度中等,贴近实际生活,内容丰富,学生可以每天选做一两篇文章。其次是用好教室里的英语角,广泛阅读英语角的报刊杂志,或者朗读一些中英文对照的名著。除此以外,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英文歌曲与影片来欣赏。这样,在不知不觉当中,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精心备课,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不断优化课外结构,认真进行阅读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加上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主体作用,重视阅读课程,学会反思自己的观点,分享集体的智慧,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我们的英语阅读水平一定会得到突飞猛进地提高。

篇4

高一学生 历史教学 课堂阅读

一、带着目标仔细读

课本本身有着明显的优点。章、节、目、段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环节。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或上课后迅速简要地写在黑板旁边,好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可采用默读和朗读相结合的方法。随时抽一个学生朗读可提高读的效果。再者,朗读也可消除错字,不认识的字、难懂的词,可以及时指出和纠正。这种读法,既有学生活动,又有教师抽查,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因为有思考题引路,绝大多数同学能较准确的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特点及难点。高一历史课本出正文外还有小字部分作为阅读材料,但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明白课文与小字的关系,正文犹如筋骨,小字犹如血肉。

二、提问讨论受启发

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老师就前面给同学的思考题向同学提问检查阅读的初步效果。同时让同学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由教师解答。通过互问互答指导学生对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综合题进行梳理归类,找出解答问题的论据和方法。

对于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问题:讨论通常是前后四人结合起来分小组进行,讨论时间为10分钟左右。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讲自己的观点。这样,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重要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对于那些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教师可因势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课后再扩大阅读范围,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自然将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促使教与学进一步结合,深化了教育学的效果。

在提问与讨论中教师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自然给学生以影响,讨论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讨论中学生既动脑又动口,人人参与,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三、思考归纳求深化

在“阅读”和“讨论”两个环节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知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学生对阅读了的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个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这样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每节课都如此,会行形成“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良性循环,效率会越来越高。将来面对“会考”、“高考”只不过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阅读这一最基本最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用些心思功夫,这应是一个最实际的考虑。

归纳一般也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以启发、点拨、解释、小结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穿线织网”,归纳出教材知识结构和思想内涵。尽可能由学生归纳,一些难度较大的也可由教师归纳总结。教师的归纳要注意两点:“化”,将基本的理论原理具体化,化为对人、事、制度的有血有肉的分析评价,切忌理论、史实的“两张皮”或生拉硬扯;“精”,话要讲在点子上,有穿透力,切忌冗长,拖泥带水。这两点,高考题的“要求”和“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值得反复揣摩,体会,烂熟于心,举一反三,加以运用。平常备课,就要用规范的最经济的书面书面语言把答案写出来,并反复修改,推敲,讲究“避免水分”。试看会考高考中不少学生写了一大篇,却使人找不到“关键词”、“得分点”,这个教训从高一就要总结、汲取。

四、读书笔记不可缺

高一学生在课堂阅读的同时应认真做好笔记。课堂笔记有三部分构成,既书上画符号,书旁写评注,本上写笔记。

高一年级第一节历史课就应向学生提出阅读笔记的具体要求,如上课需备有红笔或彩色笔专门用来在课本上勾画各种符号。符号可统一规范化,如一般常用的语句下面划。必须准确记忆的用来表示。表示关键性的字词。表示对课文内容的质疑。①②③表示几个并列内容要点。表示难认的字或难理解的词。||表示课文内容的层次。

篇5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语文教学多少带有功利色彩,为追求成绩的“目标教学”让语文阅读上得枯燥无味,教师缺乏激情,学生兴趣索然。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心理就会错误定位,认为语文学科就是“死记硬背”的学科。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不应该使学生厌恶学习,而应该使学生被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诱导着学习。”这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就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感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克服困难,专心致志地去阅读,感到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金钱的魔力》一课时,我说:“同学们感受了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故事梗概是: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借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人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想知道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吗?快来阅读课文吧!”这样就为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引起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先学后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允许学生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对文本的判断也会有不同的标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这就是先学后教法。教师如果在课堂一开始就传授新知识,学生就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无法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让学生先行阅读,根据阅读内容列出阅读提纲,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一些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组成小组互相讨论,从而做到教学相长。这种阅读模式不但贯彻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而且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在《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阅读,列出提纲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但理解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激发了学习兴趣,还引起了情感的共鸣,受到了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教育。

三、教授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

朱熹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质疑,能激发求知欲,产生阅读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质疑,通过质疑、解惑,在师生之间建立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提出一些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同时把问题问得恰到好处,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阅读往往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升华,也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与象共舞》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设计问题:“如何才能做到与象共舞;如果你是大象,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呢?”这样的质疑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四、适当进行阅读延伸,拓展学生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句话说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一个重要手段,适当的阅读延伸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加深、拓宽学生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阅读延伸要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的纽带,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阅读延伸,教师课内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提供范例,引导学生进行读书积累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情操受到陶冶,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并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写作能力。

篇6

一、提供阅读提纲,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没有很好的训练之前,很多学生常常是从头到尾,抓不到重点。因此,可以利用阅读提纲或提供一些问题加以引导,引发阅读兴趣,使学生读有所得,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信心。例如在讲授“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时,拟出以下几个问题:

1.基因位于哪里?

2.每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吗?

3.它的基本单位组成是什么?

4.基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上课时出示以上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和讨论,找出答案,教师最后总结。

二、对课内阅读的内容有所选择

课堂的时间很有限,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基本的内容上,因此,可以这样安排:(1)某些章节的前言和对某些现象或过程的描述等,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不是很大,可以不要求学生阅读,主要由教师进行讲授。(2)教材中的主干知识,一般应该要求学生阅读,互相讨论,并且得出准确的答案。(3)对于那些学生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独立思考并且作出答案的内容或者是运用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问题,可以不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中现成的答案,而是让他们通过思考去作出回答。

三、根据教材内容确定阅读方式

在教学中,有时需要分步阅读,有时又需要全文阅读。这就是要根据教材内容和讨论、教授的方式来决定。例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可采用分步阅读。第一步,让学生阅读“转录”,并找出场所、过程和结果,教师小结。第二步,阅读“密码子”,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语“RNA”和“三个相邻的碱基”做重点标记。第三步,阅读“翻译”,找出场所、过程和结果,并将它与“转录”进行比较,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得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全部过程。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前面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得顺畅,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有些教材则需要采用全文阅读的方式,例如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内容,如不全面阅读,就不能掌握知识的全貌,因而也就难以理解。对这类教材内容就往往要利用全文阅读、集中讨论和总结进行讲授的方法。

四、适当地组织“专题阅读”,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专题阅读”,主要是指对不同章节中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自成体系,从而使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深入,更加系统,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能力。这种阅读可以在新课学习时使用,但多半是在复习时使用。例如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时,要求学生对前面学过的关于新陈代谢的知识和本章的知识联系起来阅读,这样,他们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食物链、食物网等一系列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就很容易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使他们学得活。

五、活跃思维,从实验入手

现在生物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单纯的了解或掌握某一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求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做到前后联系,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而生物实验课,自然也不例外。如在学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我们要求学生能将此实验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进行对比,对比的依据是两实验都用到了洋葱。总之,课堂上,学生活跃的思维,便是课堂的灵魂。

六、要注意阅读教科书上的插图

学习生物学,利用图、表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现行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含图解、示意图)和表解。图、表可以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繁杂的文字叙述条理化。但不善于学习的学生往往忽视它们,没有认真仔细地将图文一一对照阅读。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对图、表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明确图、表往往是重难点的标志,养成图文对照阅读的习惯,充分发挥图文互补、图文互促的作用,促进理解,促进识记,促进学生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各种方法去引导学生阅读:

1.要学生结合插图回答问题。例如,让学生比较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观察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和叶绿体立体结构模式图,指出它们的异同点以及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地方等等。这样经过看、想、说相结合,鉴别能力、试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

2.利用插图指导实验和观察。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实验课,教师总要交代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注意什么,怎么样看。……虽然如此,也难以使学生领会,如果参考课本中的插图,就会使实验容易得多。例如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如果把插图放在旁边参考,就使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各个时期的图像,看清细胞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

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并且持之以恒

学生开始阅读时,往往不习惯、不会读,怕浪费时间,还是希望老师多讲。这时,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可以用具体的例子说明怎样在阅读基础上去完成作业。以后可让学生预习,使他们在预习基础上听讲,体会到预习的好处,逐步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再进一步提高要求。如让学生阅读指定的章节,分析和思考什么是主要的,要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出某个章节的主要概念、方法和原理,能够正确划出重点,作出摘要……

篇7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是否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适宜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颖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先让学生阅读《黄金分割法》一文.学生不仅了解了黄金分割问题的提出、作法和证明,而且明确了黄金分割在几何作图上的作用,理解了作圆内接正十边形也能归纳为黄金分割的应用.为了更好地体现应用数学的意识,文中例举黄金分割在拍照、优选法中的普遍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然后提出“为什么是0.618”时,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激发子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教师要把握“愤悱启发,相机诱导”这一原则.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能力,要从“扶读”阶段到“解读”阶段,最终到达“放读”阶段.

(1)“扶读”阶段,提纲挈领

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让他们阅读.进行时,可选择其中的一段或一节内容,照顾到各教学环节对时间的要求,合理安排出学生阅读的时间.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题与提纲,让学生在提纲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明白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和识点,通过阅读达到初步认识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目的。有了提纲,学生在阅读教材中才会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思考,才会伴随着大脑的思考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并努力去探索,才能为第二阶段“解读阶段”作好铺垫.如初一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很宽裕,因此,在课内安排十分钟的阅读是完全可行的.当然,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时也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教师提问,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理解.

(2)“解读”阶段,咬文嚼字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老师要恰当地分析教材,恰到好处地在重、难点及思想方法上巧妙点拨,使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有更准确的理解掌握,明确本质、理清逻辑关系.①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反复阅读.阅读——本小说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跃,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本身的逻辑严密性,要求学生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也不能一扫而过,而要反复、仔细阅读,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对相近概念的定义要仔细比较,辨别异同.对于公式、法则要理顺思路,分清步骤.如几何证明的教学,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很多定理、公理、推论,这些定理、公理、推论是几何证明的依据与过程.因此,阅读、理解、辨清这些定理、公理、推论就成了学生首先要做的事.②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读与写相结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③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示范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⑤重点的内容教师应注意边读边讲边练.上海育才中学就采用“读读、汉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法.边读、边讲、边练可以巩固深化通过阅读所得到的知识,而且可以检验阅读理解的效果.一般的,在阅读数学概念定义后,要求学生能准确地叙述.阅渎公式、法则后,除丁能用文字语言叙述外,还要能用符号语言表示.值得一提的是,练后的说是必要的,因为,说是阅读后的反思与提升.

三、及时反馈,促进交流

篇8

【关键词】英语阅读 现状分析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105-01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中的重要一项,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对于高中生在词汇、语法、语言表达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着较高要求。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面对阅读叫苦不迭,感觉无从下笔,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时,大部分学生竟草草了事,使苦于阅读的高中生数量有增无减。高中生这种被动阅读,甚至厌恶阅读的现状的确令人担忧。

一 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主要困难

在英语阅读中高中生面临的主要困难有:(1)掌握的词汇量太少,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2)在写开放性作文或半开放性作文时经常不知如何下笔;(3)英语语法把握不准,以至于无法写出正确的句子;(4)单词拼写能力差,经常出现拼写错误;(5)缺乏语篇方面的知识,不知该如何组织文章;(6)缺乏体裁方面的知识,不知道不同类型的文章对英语的不同要求;(7)缺乏阅读技巧方面的知识;(8)在阅读中经常出现中式英语;(9)在阅读时不能用英语进行思维,经常套用汉语翻译方式等。

二 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语言方面的问题。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词汇,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要有充足的词汇量。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学生词汇量匮乏,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上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书面表达的整体质量。(1)单词拼写错误。如,enviroment(environment),teached(taught),creat(create)。(2)表达不够地道,中式英语层出不穷。如,My English classes to be taught in English is better. We could feel the English atmosphere very much.(3)谓语、非谓语,主动、被动界限不清。如,Teach in English is better. If we only speaking English in class,…(4)词性混淆,特别是形容词与副词之间。如,Although it can improve our listening able,… After we study and understand it good,…(5)用词不准确或不规范。如,Improve my English listening and saying,… The English atmosphere isn’t thick.(6)主、谓不一致。如,So to be taught in English only not only improve our English skill,but also enrich the English atmosphere.(7)词语搭配不当或固定搭配使用错误。如,Build an English atmosphere,learn English positively,talk English in English.

第二,语法方面的问题。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只注重语法规范的讲解,教学活动围绕着应试而进行,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语法。长期以来,所习得的语法知识大部分是领会式语法,而非表达式语法。因此,如果是做纯粹的语法类选择题,得分相对容易,但是一碰到口语表达或者阅读题,出错率就相当高,而且错误的程度也较严重。如,One day,he won a prize in lottery. The whole family were very excited at this surprising prize.(family这个词是指有几个人组成的整体,谓语应该用单数。)又如,Only in this way they can improve their English.(Only+介词短语在句首时,句子要部分倒装,Only in this way can they improve their English.)

第三,母语对英语阅读的影响。大部分中国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无法摆脱母语思维的影响。由于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有很大的差别。英语中,时态、语气、语态、句式结构等和汉语完全不同。学生在平时阅读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套用汉语语法,忽视了两种语言在语法和某些习惯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而且,在阅读时往往先用汉语进行构思,然后再套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和句型结构将所要表达的意思译成英语。因此,在找不到合适的对应词的情况下,往往凭借自己已有的汉语和英语构词感觉造词,展开一些不正确的联想或假设。因而,阅读中就出现了大量的“Chin-glish”现象。如,有学生把句子“有一辆公共汽车过来了”,翻译成:There was a bus came here. 又如,There are many people can read difficult articles in English but can’t write or speak themselves in English.

三 教师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问题

第一,阅读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不强,师生之间没有就阅读目的和内容进行必要的协商,阅读教学内容和话题由教师决定后强加给学生,无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兴趣。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