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8篇

时间:2023-05-23 09:01: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篇1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93-02

目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为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带来压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课堂教学是研究生进入课题研究前的一个重要培养环节,可使其掌握相关的知识,初步学习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但是目前研究生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探究性不强。目前研究生课堂教学方法仍旧效仿本科生教学,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辅以课堂提问和课下作业。集体讨论、创新性实验、调查研究等方法依然用的很少。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此这种缺乏探究的教学方法的单一运用,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课程体系欠缺灵活性,内容陈旧。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我国大部分院校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位课程主要学习一些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课程的理论更新相对较慢。选修课程多是基于专业的一些应用性课程,主要用于扩展研究生的知识面和思维,基于总学分的限制,选修课的学时往往较少,讲授内容也少而浅。另外由于研究生数量相对本科生要少,开设的选修课种类和门数太多可能形成一两个学生上一门课的现象,这样培养成本会增加,因此目前高校的制度不允许开设很多门数的选修课,所以实际开设课程范围和类型都较少。至于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更加有限。因此造成了研究生可自由选择课程的空间很小。特别是部分研究生在上课阶段导师已经布置了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向,对于那些与自己研究方向差别较大的课程全无兴趣,只为凑够学分。课程体系局限性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空间。多数高校研究生教学内容仍旧以指定的教材为主要依据。多数的教材均是较为成熟但相对陈旧的内容,所以存在研究生报着很大热情选择一门课程,希望从中学到知识,但是上课以后发现所讲内容离想象太远,使研究生缺乏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阻碍其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

3.考核方式死板,阻碍学生课堂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发挥。目前研究生课程考核主要有传统的试卷考试及提交小论文两种形式。试卷考试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题型以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等为主,有标准的答案,学生只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就可完成,缺乏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过程,当然不能发挥其创新能力。小论文考试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只对小论文的格式和内容进行评价,不进行答辩,再加上缺乏过程监管,所以最终的内容未必是研究生自己完成的。另外小论文考核方式难以细致区分学生学习的好坏,比如81分的比80分的好在哪里,1分的差距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实际教学中小论文考核是较少采用的一种方式。总之这种以期末考试定学习效果的方式没有激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

4.教师的敬业程度影响研究生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多数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都不如本科教学严格,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一般都是有一定资历的教授、副教授,甚至一些校级或院级领导。这些教师相对科研项目较多,很多精力需要用到科研上,使得这些教师不可能把过多精力用到备课和讲课上,甚至都不能保证上够课程要求的学时,很多教师上几讲课后剩余课程就让研究生查一些资料写个论文,因为教师自己的投入不够,所以考核的时候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给研究生造成一种课上不上、学不学都可以让考核合格的观念,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不可能。

二、课堂教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研究生教学的特点是学生数量少,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就为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提供了条件。通过讨论可帮助研究生更快地解释自己的疑问,更深刻地了解专业知识,同时研究生大多来自不同院校,各院校虽然专业名称相同,但实际的专业侧重点是有差别的,这样研究生通过讨论可以更广泛的了解专业知识、不同的思维方法、不同的实验手段等。从而更好地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培养研究生倾听其他人不同观点的习惯,也能促使他们在重视学习结果的同时也一样重视学习及其研究的过程,从而使研究生意识和认识到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2.完善课程体系,拓展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空间。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当顺应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沿,所讲述内容应当涉及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方法。对于选课门数较少的状况,可积极推行研究生及本科生混合选课,类似专业间相互选课,另外可增加投入,适当增开备选课程数量。美国高校教师对研究生课堂教学内容非常重视。目标是使研究生从课堂教学中到达科学研究的前沿,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以基础理论为主线,涉及研究的历史发展,研究的多学科分析等。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向学生提供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文献阅读清单,其中包括该领域的经典著作、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论文,另外研究方法的学习也是必修环节,涉及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此外还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扩大知识面,拓宽学术视野。

3.深化考核制度的改革,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的积极性。考核制度的改革,国外大学课程考核大多没有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自主决定考试时间和考试方式。最后的成绩由课堂参与、课程论文、口头报告、开卷考试等部分成绩按比例组成。

4.强化研究生教学管理。①建立科学、规范的研究生课程管理体系和教学实施流程。建立校院两级研究生管理队伍,各学院课程管理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②在全校实行研究生统一要求,课程资源各专业间共享。在校研究生可以不分年级、不分专业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课表中任何一门课程。但需办理相关手续,保证教学的有序性。③成立专家委员会对教学进行全面指导和监督。专家委员会委员可由各学科专业的专家、学科带头人担任。其主要工作对学校开设的课程进行预先评估,以确定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必要性和适时性;对教学过程进行督导,以保证教学过程质量。审核研究生培养方案,评审与研究生教育有关的各类教学奖、教材建设基金和教学研究基金。

参考文献:

[1]张丽丽.研究生课堂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理论,2013,(23):299-300.

[2]路彤.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8):34.

[3]余.论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的特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4):56-59.

篇2

【关键词】普高 职高 基础 兴趣 课时

一、职业高中在校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般来说,职高生与普高生在智力方面不会存在太大的区别,只是实际知识存在着缺陷,这些缺陷使他们的学习发生困难,有的甚至丧失学习自信心。如果教师能教会他们查缺补漏、认真总结,那样他们的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收效。主要特点表现为:信心不足、自卑心理导致畏难、厌学情绪、消极情绪严重。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薄弱,理解、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善于总结反馈,导致知识记而不牢,用而不活。从以上对职高生学习特点的分析来看,做好职高数学课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长期、艰难、细致的任务,需要数学教师付出更多心血和汗水,积极从多方面探索有效途径和对策。

二、职业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数学知识起点高,学生基础差。

高中教学内容多而庞杂。所有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与所需知识之间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对初等数学知识掌握不好,概念、公式、定理模糊不清,有的数学知识根本没有学习过。这种现状给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

(二)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很差。

绝大多数的学生中考数学成绩不理想,直接的原因是学生不爱学习数学,对数学一点兴趣都没有,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能力基本上没有。课堂上他们不会做笔记,不会看书也不愿意看书,不会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知识点在大脑里是一盘散沙。

三、职业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对策(一)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做好职高的数学老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学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对每一个学生都抱以希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言传身教,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为师者不能很好的正视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那么他们就更看不起自己,更容易自暴自弃。因此,为师者首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教,然后还要“持之以诚”、“动之以情”,决不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教师只有把满腔的热忱都倾注到每一个学生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为师的真诚与善意,才会引起师生双方内心的“共鸣”。要珍惜课后与学生的沟通。因为课后答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很好途径,这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待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又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并纠正在施教中存在的不足,因而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这更好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关怀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充足的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二)实施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的高度抽象性,讲起来似有非有、难以理解。现在有了“多媒体”这个教学的得力助手,疑难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果通过拖动图形及改变参数就可形象地展现三角函数的左右位移、周期及极值的丰富变化,使学生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三角函数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感知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

(三)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总结和反馈。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在教学中要善于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数学中的错误很多时候是由于概念不清而导致的错误,所以要教会他们在阅读、做题中理解概念、公式,总结做题的方法,从而抽象出一些类型题的数学模型,得出规律;教会他们进行分阶段总结,整理归类学习资料、做好笔记,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用类比手段进行知识的反馈,将知识点的进行落实到实处等等。

篇3

关键词:中学物理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引言:

现结合江北区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就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堂教学效果差、效率低。

教师的外在因素

(1)一些教师对所教的物理概念、定律未完全理解透。这样必然导致讲授时方法单一、枯燥无味,甚至有时会出现“思维卡壳”现象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障碍,也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产生怀疑,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

(2)由于教师备课不够充分,使得课堂语言存在一定问题,提问缺乏启发性或得出的结论不够严密,对学生理解造成一定干扰。

(3)教学过程中未站在学生角度,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估,讲授课程偏难或者偏易,重难点不突出,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4)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教师为了避免麻烦,用采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来代替真正的实验,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5)初中的学生信息筛选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有的教师板书脏、乱、差,没有重难点和区分度,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上课情绪,导致学生物理笔记乱写一通,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后续复习效果也不理想。

学生的内在因素

由于物理逻辑性比较强且有很多公式、定理、定律需要记忆,使得很多学生在初接触物理的时候,产生下列几种不良表现:

(1) 畏难、逃避情绪 表现为:畏难,在做物理作业或考试过程中,一遇到不能立刻得出答案的题目,就会主动放弃,不愿动脑子仔细思考。逃避,回避上课过程中的小组讨论、实验等环节,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2) 恐惧 表现为:害怕老师上课提问,随堂测验等,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不能全身心投入,达到“谈物理色变”的地步。

(3) 厌倦 表现为:一次一次的失败之后,对物理再也提不起兴趣,不愿再为物理付出任何努力,破罐破摔的心态。

(4) 自卑或自负 表现为:自卑,物理考试每次总是不理想,让学生丧失信心,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块学物理的料”,在物理成绩好的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自负,有些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而初中物理较为简单,于是造成他们想当然觉得自己天赋异禀,从而飘飘然,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2.探究式教学贯彻不够彻底

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所谓探究学习,即先选定一个主题,后创设一个和主题相关的的真实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部分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探究中,常常通过解释或让学生记住这种最简捷的方法得出答案,“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达不到学生亲自投入的思维水平,使“探究式教学”成为一句空口号,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而且,教师教学往往就题论题,不贴近生活。

3. 课堂师生、生生互动效果不理想

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以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双赢效果,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但目前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模式:满堂灌,没有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把学习、认知、习得的过程交给学生,缺少互动。这样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失败的,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只是机械的记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产生怠倦情绪,不利于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和课堂效果。

4. 课堂教学重结论甚于重过程

众所周知,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在中考压力下,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出成绩,选择了忽视过程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能被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巩固的,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为重要的是,没有丰富多样的教学过程,这样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新性。所以,教学不仅应该重结论,更应该重过程。

5. 《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未落实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调查发现,基本上所有的老师都做到了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大部分老师都达到了,但是第三个目标却很少有老师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读死书,死读书”的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知识点的讲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

结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我们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相信从教的物理老师一定会顶住重重压力,肯于钻研,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我们的物理教学一定会出现新的世界。

指导老师:张正严

参考文献:

[1]韦炳耀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教学建议》

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75

近年来,新课改在我国得到不断深化,作为高中领军性学科之一的化学,也进行了有效改革。高中化学教师紧跟新课改步伐,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角度努力落实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以便更好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升。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以及广大教师认真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对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更好促进化学教学的进步。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每一位化学教师追求的目标都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提出了“趣味学习”“快乐学习”等指导思想,要求教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想要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管是对学生化学知识的积累,还是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都产生了不利影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一)对实验教学的忽视影响了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实验教学被忽视是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新课改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不可否认,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依然对化学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很多教师为了应对高考,提高升学率,依然以高考为教学航标,很多化学实验课教学成了理论课教学。俗话说的好“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对化学实验的忽视,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变得不完整,同时也不利于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二)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不浓厚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在高中阶段课程学习比较紧,化学学科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进行化学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迷,学习效率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没有学习兴趣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更难以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难以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三)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具有单一性

要想使化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就必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引导学生采用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与“学”中,都存在方法单一的情况。

1.教学方法单一。虽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提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讲述法依然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化学课堂教学本来就有一定的抽象性与枯燥性,如果老师不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那么,将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传统的学习方法既费时,学习效率又不高。在讲求效率的今天,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学生能否有效运用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的学习方法,有赖于教师能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由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忽视,导致学生依然采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依然处于一种比较低的状态。

二、应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中有效创设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有效激发,教师通过适时为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例如:对于一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化学问题,教师最好不采用讲述法,可以通过巧设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置,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

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应对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各阶段的教学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为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以教材为辅助材料,还应该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的化学图片,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有效引入课堂教学,减轻学生的化学学习负担,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验对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实验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有特殊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化学实验引起高度重视。对于教材上的化学实验,教师都要将其落到实处,不可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对于教材上比较简单的小实验,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有效观察,而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让学生到实验室去亲自做实验。学生在做复杂实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有效的合作还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使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语文水平提升的关键时期,而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 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虽然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依然存在很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在找到问题的基础上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学生被动进行知识点的接受

在应试教育阶段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是较低的。现代教学要求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点的获取,而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的情况,既影响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提升,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没有落实

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落到实处。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更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目前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时间要多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点的时间,学生进行思考与独立获取知识点的时间较少,影响了学生主人翁地位的实现。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跟上现代教学的步骤。而目前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主人翁地位没有落到实处的情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三)难以实现寓学于乐

现代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在课堂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快乐。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学科学习的快乐,一方面能够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兴趣。而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依然比较单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没有引起重视,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快乐感不强,没有达到寓学于乐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也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内容十分丰富,这就为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不同语文知识板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虽然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较之于传统教学有了一定的增加,然而教学方式依然呈现比较单一的情况,本来应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得以呈现的知识点,结果采用了相同的表达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接受的效率。

二、解决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及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被动接受知识点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也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进行思考,进而在提高学生获取知识效率的同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

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该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呢?本人认为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是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之后,应该合理安排一些学生独立接受知识点的时间,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的思考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为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教师还可以采取很多措施,具体哪一种措施更加有效,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安排。

(三)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体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还要注重提高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与快乐感。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快乐感,经常将一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穿插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教师要积极的将多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四)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素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普遍采用的最基本教学活动方式,是教师与学生及其同伴之间共同学习、交往、开展课堂活动的场所,学生 80%以上的知识接受、技能训练、学习态度形成、方法掌握等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因此,解决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强调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倡导体验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关注学生情感,注重过程评价,体现了素质教育、开放教育、能力本位等理念,给课堂教学提供了多方面的科学指导,英语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可观成绩,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规范,教学任务完成地比较圆满,教学内容组织、安排比较合理,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比较准确。但由于教师素质、初中生心理特点、客观条件等因素影响,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和提高的方面,课堂教学观念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方法需要更加合理,课堂教学评价需要更加科学、教师自身素质需要全面提高等。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不现代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比较传统,僵化地把学生与自己放在绝对对立的地位,简单地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单纯地把教学活动理解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活动。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把持课堂,以英语课本的语音、语法、词汇、句法等知识为本,为定论,满堂灌,“保姆式”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得出知识的探索过程,不给学生太多机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思想,不给学生太多时间对问题进行充分地分析、判断和鉴别,只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教条式掌握。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听讲,疲于记忆,没有充分观察、体验、思考、理解和运用的时间和机会,不能进行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理智上也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低估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及其差异性,没能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不能为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过于强调学生对语言现象和问题理解的标准性和唯一性,忽略了学生个体独特的经验背景、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简单按照自己或课本中的逻辑来对学生做出非对即错的评价,师生间无法展开充分、平等的沟通与对话,难以促成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和分享的课堂氛围,难以形成开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种单向传导式、以注重语言知识传授而忽视语言能力和态度、情感培养为特征的、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其全面发展。

(二)课堂教学目标不全面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全方位地实现。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比较单一,只强调认知性目标,即知识与技能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价值是本位,智力、能力、品德、情感态度等其他价值都是附属,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学生的全面发展无从谈起,教学目标单薄。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表述也含糊其词,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操作会有随意性和机械性的问题。教师一般凭经验和感觉教学,随意性强,认为讲完了规定的教材内容就达成了教学目标,忽视甚至摒弃了教学目标应有的指引、调控和检测作用。在教学中过死地执行教学目标,机械地展开教案,带领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比较程式化,课堂气氛不活跃,也难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方法不灵活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环境条件等灵活选择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还处在信息的单向传输阶段,无法全方位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课堂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教学互动性差,学生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一般。课堂交际以日常交流为主,课堂活动简单,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无法有效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动力、成绩和实践能力,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好。

(四)课堂教学评价不科学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时基本有一个假设,即只有个别优秀学生,其他都属一般学生,这样,老师对固定群体就有了预设评价,不能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多数教师还习惯拟定一个统一评价标准,对错由老师评判,对于不达标或偏离评价标准的学生言行举止进行否定评价,看不到学生的优点,不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的提高。为此,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负面评价,抑或对全体学生的评价都一样,一味说“好”,评价针对性差,缺乏真情实感,课堂教学评价程式化严重。这种评价模式单向、孤立,少了全面性、民主性,多了片面性、独断性,学生只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三、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课堂教学观念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思想,以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为主,主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实践,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英语实践能力,在课堂上确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操作策略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当中,教师依照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手段为学生创设与教学需求相适应的氛围,让学生生成能适应课文内容的情感,以此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调动,从而达到对教学效果进行优化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中应用情境课堂教学,既可以让学生生成学习的欲望,又可以让学生感受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

一、初中语文情境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形式,忽略感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情境的创设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而要想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真实情感是关键所在。如果没有投入感情,就很难为学生创设出真情实感的情境。然而,由于现在的教师都过于熟悉语文课程,在创设教学情境当中通常只看重形式而把感情给忽略掉了。除此之外,有些教师对情境渲染过于追求,而使得创设的情境不够真实,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注重任务,忽略兴趣

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不够明确情境教学的目标,多注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创设情境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甚至有些教师只在一些公开课中才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并且创设的情境满足不了学生的知识需求,这就与情境教学的初衷相违背。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

(一)创新情境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更注重欣赏性和感悟性。它不仅让学生对多种感官刺激进行接受,而且还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创新情境教学模式,认真研读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善于运用多种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情境教学模式,如音乐情境和表演情境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让静态的语文内容变得鲜活和生动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与体会。比如《天净沙·秋思》一课,怎样让学生在寥寥数语中对游子的孤苦离情进行体会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古筝曲目《秋日情思》,让学生随着音乐进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去想象诗中满目秋色以及残阳如血的景象,感悟作者伫立溪水之畔,一股人生苍凉之感涌入心头……音乐的独特感染力为课堂增添了悲思愁绪的氛围,学生沉醉其中,自然会体会诗句的精妙所在,学生也开始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常会因为问题而点燃,因此,教师要善于从语文课文内容出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导入中把问题提出,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心存疑问并在解决问题欲望的基础上主动求知,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主动探求问题,深刻理解课文本意。比如,《社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一种问题情境:文章以到赵庄去看社戏为线索,但主题却在“乐土”二字上,那么看社戏的乐在哪里呢?作者怎样写出“乐”字来呢?大家认为乐不乐?小伙伴们兴师动众的去看戏,但当看到戏之后为什么是一种失望的心态呢?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开始主动阅读理解课文,最后得出小伙伴们来看戏的真正原因是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和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作者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与孩子的朴实,真挚的情感和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融入生活实际,增进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语文当中包含生活,而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对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进行挖掘,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创设与真实生活相贴近的情境,以此来对学生的自我认知情感进行启发,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如《热爱生命》一课,如果以文论文,学生只会记住要热爱生命和珍视生命,却不懂得怎样去热爱生命,如何在困难的情况下表现出求生的欲望。因此,为了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教师先给学生讲解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坚强生存的故事,张海迪下肢高位截瘫却毅然决然地通过自身的努力,坚持与命运抗争,写出了轰动一时的长篇著作《生命的追问》一书。然后,再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以及看到的坚强生活的故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而学生在诉说与回味中,自觉的将思维触角引入课文中所传达的“他仍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即使打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反抗,不肯死”的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以及求生精神。

三、结语

初中语文情境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取新知识和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要求,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对初中生的语文素质进行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当然,教师不论创设何种情境,都要融入情感,让知识情感去抵达学生心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自由翱翔,尽情感受着语文教学的特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周存深.论情境教学法在《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学中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3)

[2]钟金.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01)

篇8

一、过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明确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固然重要,但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取的,应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将新课程改革真正推向纵深。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①可见“导”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即学生能“自求得之”;而“导”的关键在于“多方设法”,这是教师应认真研究,努力去做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②这里强调了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指点和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因此新课标是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模式化教学中,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大方面的程序化教学,但是切不可死板教条,要重视教师“导”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内容概括,文本中一些关键词、有内涵的语句的赏析、理解,文章的主题,写作技法等等;文言文教学中一些疑难实词、虚词的理解,一词多义、词语的古今异义、重点疑难句的翻译等等;作文教学中选材立意、谋篇布局、亮点设置等等都需要老师的方法指导,学生才能学得事半功倍。从“学会”到“会学”。没有教师的“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成了浮光掠影,空中楼阁。

“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主’,是指‘学生自主学’;‘导’,是强调‘教师点拨教’。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和教师点拨教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点拨教’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学’,而‘学生自主学’的必要条件是‘教师点拨教’”。③语文教学活动就是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师生依托文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模式化教学中,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落实,但是没有教师的指导,那学生的学习就是自学。

教学中,教与学永远是一个统一的话题,重学轻教,过分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必然走向极端,那种通过模式化教学而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就很有可能导致对学生的放任自流。我们在模式化教学中越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质也越是对老师的“导”起更高的质量要求,老师“导”得更好,同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起了催化与助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辩证的统一。所以说,在模式化教学中,学生的“主”与老师的“导”完美的结合才是学生更优质化的自主学习的根本保障。

二、过分注重课堂的活跃气氛,忽视语文学科特点

随着模式化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呈现前所未有的变化,语文课日益变得“活”起来。热闹的课堂,活跃的气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评判一堂好课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如果仅从一节课孤立地看,几乎不存在问题。若是全天每节课都要求“活动学习”,保持这样的状态,那么学生就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深入思考。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学生如果较长时间处于较高激动水平,对于他们学习较困难的内容会有干扰作用。”可以说,这种“活动学习”既违背了“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原则。过分追求课堂的“繁荣”忽略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对语言及思维的训练,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过于追求形式的多样。一是展示过频。有的模式下的语文课显得过于追求表面的热闹。现在的公开课,离开了活动展示,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味的课。师生对文本内容是视而不见,师生就根本没有走进文本,这样过于追求形式而忘记语文课的根本是贻害无穷的。二是多媒体太精太滥。多媒体教学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必须适量、适时,恰到好处,不能认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先进的、万能的。三是分组讨论过多,动辄就叫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也不作提示、引导,也无具体要求,老师分配任务后,就充当“看客”,学生开始还讨论,由于缺乏指导、要求,慢慢地就游离讨论的话题。有的语文课,讨论过多,一些大多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根本无需讨论。最终交流发言时,根本无大家集体智慧,还是组内优秀学生回答。

以上种种“繁华”的语文课,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称之为“浮肿病”和“多动症”。从语文学习角度来看是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

语文课上可以借用多种形式来促进和辅助对语言的学习,但决不能喧宾夺主。课堂上过多的搞一些多彩的演讲、游戏、展示,表面上是在提高学生能力,其实不然,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模式化课堂构建中,要坚持文本是模式化教学的重要资源,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必须要用好文本,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不能脱离文本,不能过分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浅尝辄止。

“一般教学模式源于并植根于学科教学实践,当它在新的学科教学实践中被有效运用时,便成为了学科教学模式。离开学科教学实践去研究抽象的一般教学模式,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应用价值。”④语文课堂模式化的构建要突出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性学科。在教学中突出语文本体的作用,所有学生参与实践,动手、动脑、动口,促使学生真学语文。通过模式化教学让学生养成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由学会变为会学、乐学。语文课堂模式化的构建要体现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即既要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又要形成能力,学会运用,做到学以致用。

三、过分注重课堂模式化,忽视了课堂的变化性

建立一个便于学生记忆,简单而又易于学生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积极的成果,但是无论哪一个模式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的,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但是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在模式化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固化模式、推行形式主义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的现象,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究其原因,就是盲目地对眼下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的膜拜所产生的结果。而事实上,不少先进的教学模式有其地方特色,尤其是人家经过数年的探索、实践、总结、修正、完善,对模式的每一环节历经了多年的打磨,能举一反三,在模式中注意求变、求新、求活。如果急于求成,未经研究,直接拿来先进的模式,就在自己的课堂大展手脚,结果收获甚微。

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其最有价值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改变了课改以来一直为人诟病、又难以彻底变革的“满堂灌”的行为。“让学生动起来。”最突出得体现在小组讨论上。于是,“一刀切的小组讨论式”几乎成了杜郎口的标志。

固化模式,不知变通。每节课以学生轰轰烈烈的互动表演展示为特点,看起来每节课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但是往往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可能很多学生只是盲目跟随,是为了迎合老师的意愿而凑热闹而已,整节“满堂动热闹式”与语文课的学习要求背道而驰。看似活跃的课堂活动代替了教师的必要讲解和学生的必要思考,弱化了对知识的衔接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把握。

“固化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僵化运用不利于展现课堂活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节课的开头、结尾、提问都包含着教学艺术。教学模式的实践要立足于教师、学生的个性化以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要倡导面向不同学段、学习内容以及教师个性的多种模式。”我们在借鉴先进教学模式时,要充分认识到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固化模式,更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的特质,决定了它的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丰富的感彩、灵动的个性特征、浓郁的生活气息。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完成的,这个过程不仅是动态的,而且是多变的,甚至有些是不可遇见的。教学模式的生搬硬套会导致教学效果的削弱。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党娜,协作背景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浅谈[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