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09:01: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生励志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自主管理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139
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占人口总人数比例提高,体现了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提高。但随着外界的不断变化,给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新,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会和支持。在科学和实践的双重论证下,发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非常的重要,为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自主管理的概念
自主管理,从字面意义上就能简单看出它的含义,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这是自主管理的意义。自我管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是对改制院校学生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为了树立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自身的优缺点、发掘潜力的一种方式,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在高职院校辅导员、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人生的目标,是在顺应时展要求的同时,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的新方向,是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途径,也是励志教育的一种方法。自主管理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的自主管理的引导,把学生培养成自主、自立、自强的新一代人才,能够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校规章制度和自我管理下,成为一个有强烈自律能力的学生。
二、自我管理的作用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学生自主管理是把班级活动的权利充分交到了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寻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和需求,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让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更高,为高职院校学生发挥潜能提供了保障。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校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统一发展,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减轻了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负担和难度。
三、实现自我管理教育的途径
1.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高职院校新课改引领下的人性化教育管理模式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是为我国培养人才的先进教学管理理念,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明确管理目标,尊重人性发展的规律,站在学生和教师以及教育目的角度,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为学生的教育学习提供优质服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尽量避免“严禁”“不准”“否则”等词语出现在规定中。一切制度规定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树立“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了解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中的需求,在一些课程和职业的选择上,不要强制性去限制学生的选择权利,尊重学生的决定,让学生自由选择。2.多样化管理模式(1)选出自主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管理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18周岁的成年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可能像幼儿园、小学一样处处看护、监督,而是一种放养式的教育模式,辅导员也不可能时时都在学生身边,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这也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在学生中选出自主管理、自律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由高职院校班级中的班干部和学生组成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引导,培养学生之间沟通协作能力,加强各班级之间的连接作用。(2)树立学生是主人翁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制定班规后对学生们的效果。这也充分说明了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责任意识来推进学生自主管理,首先要明确自主管理不单单是对高职院校的班级进行管理,而是通过对班级的管理来引导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即把学习能力与自律能力的管理相结合。在制定班规时采取学生和教师共同制定的方法,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大家讨论、商量来制定每一条班规,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充分参与到班级的管理活动中,学生也会更容易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班规,确保班规的实效性和可行性。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走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今后的人生目标顺利实现,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各高职院校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建立起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和拓展教育途径,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对学生引导能力。在制定有关规定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岑岗,余建伟.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型项目教学新环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2]黄明东,蒋立杰,黄俊.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学校理论之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
[3]郑伦仁.高职院校独立学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心理健康 体质健康
就生物学科而言,它是一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知识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响应国家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就应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在进行知识教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和体质的健康教育。从教以来,我一直秉承“备课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理念。因为,教书不是为教而教,应该是真正的育人。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有足够的了解,然后“因材施教”。
一、利用生物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了解自己
初中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对很多问题是懵懂的。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渡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给学生讲这些知识很尴尬。其实不然,我认为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如果你越说得含糊,反而会挑起他们的求知欲。如果教师首先把这类问题平常看待了,那么学生也就觉得“哎呀,这是很正常的,人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嘛”。
此外,有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开始写日记,在日记里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我们就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备学生,了解他们想知道的,正确引导他们学习,从心理上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教的效果,而且可以充分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少年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也正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实则不成熟的现象,父母还会像对待孩子一样地对待这些小大人。这样,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其实,孩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敢于坚持,这意味着他们在走向成熟。而家长和老师是不能操控的,我们应选择引导。
二、利用生物课进行体质健康教育,更完善自己
生命在于运动。在生物学上,我们强调新陈代谢,生命的发展离不开量变与质变。当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运动不足、生活方式与当前社会要求不适造成的。同时,宣传不良生活方式的商业广告也随处可见,这些都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中生物教材涉及人体的“系统”的学习,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因此,在教学时,强调学生应注意加强身体的锻炼和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视力,关注个人卫生,学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很自然地将理论知识引入现实生活。就个人教学感受而言,有时用生活中最通俗的话,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生活常识。同时,我们可充分利用“测量胸围差”、“测定反应速度”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教学贯穿心理、体质健康教育的好处
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促进学习和心理、体质健康的教育,我觉得颇有成效,“教师以育人为本”,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在教学工作中,应进一步贯穿德育、美育等知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认真落实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四、通过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念,激励他们勇于进取,奋发向上,在教学中应不断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成功事迹。如,孟德尔用八年时间艰难地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的艰辛经历;还有童第周、谈家桢等许多科学家的故事。教师应通过对科学家们经历的介绍,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应有顽强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努力拼搏克服一切困难。通过对我国生物学研究历史悠久,成就巨大的讲解,以史励志。通过对科学家互相协作走向成功事迹的介绍,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善于与人合作。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为他们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科学品质是人在面对或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时所表现出的科学态度,科学情感,科学作风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面严要求,做好示范,同时结合历史上著名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严谨态度教育学生遇到挫折,不急躁,不气馁,促使他们养成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总之,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心理教育走进学科教学才刚刚起步,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树立他们的健康意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多的内容等待着同行们一起去探索和实践,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科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愿中学生朋友都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徐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探索[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2-3.
[2]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62-69.
[3]葛晓辉.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J].教育革新,2006,(4):17-18.
我们都知道,中学物理不是为培养物理专业工作者的,它应该和其它学科一起,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总目标而努力。物理学应用性极强,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显示了科学的力量。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所以,学习一定的物理学知识是作为一个高素质公民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结论。它要求学生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实事求是,不靠主观臆断。当然,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对于演示实验,必须作到在能排除干扰做到位,而不是随意性的一带而过,或者将某一次的失误说成是实验条件的不是,这样的话不能说服学生,从而传递给学生一种意识:物理上的规律有时候也是不严格的。
在许多情况下,定性方法比定量方法更为有效,而且定性和半定量化分析方法的应用对于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所以,在演示完定性研究的实验后,在得出关系式前,还应和学生说明,得到这个关系式并非就是这个实验,而是设计更严密的实验多次实验最终得到。这样,学生也会逐渐形成一种意识:要做研究,必须严格、一丝不苟,尊重客观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做实验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在提高了动手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素质,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学生实验中,一般采用的是合作方式(目前以两人一组居多)。两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一起出主意,然后一起参与动手,在这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其中一位同学负责安排任务的分配,其中一位负责检查等等。当然,也应做适当的轮换,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各个位置的重要性和不可分割性。将来他们所要踏入的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需要人与人合作的社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同时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化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三、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课本中所出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法、类比推理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等。以类比推理为例。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如讲电容器的电容时,可以用水桶作为例子,不同的水桶,要装同样高度的水柱时所需要的水量是不同的,或者装同样的水量产生的水柱高度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水桶都有一个用来表示容纳水量大小本领的量,那就是横截面的大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就相当与水柱的高度,电量就相当于水量,所以对于电容器的电容的物理意义,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类比后,马上就可以知道是表示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接受新事物的方法,作为学生,如果不喜好物理本身,他可以不用去深究物理量之间的进一步关系,但是学习物理的这种方法还是应该掌握的,曾经有人说,学过某些知识之后,把知识全部遗忘后留下来的就是素质。也就是说你对某个领域拥有多少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掌握了能再学习的本领。
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
强调认真观察物理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观察中,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以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及用实验来观察的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遵循着这样一个途径:观察实验(广义的)、进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理论、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有意识地沿着这样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的物理课程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的教育。
第一,正确引导。作为教师应注意不给学生造成错误印象,好像通过课堂上的一两个实验,收集三五组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物理规律。而是要让学生认识,课堂上用于归纳物理规律的实验不过是科学方法的一种演示。
第二,重视“猜测”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一直重视从事实归纳科学规律,而后用演绎的方法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做法是正确的,但有两点常被忽略。其一,单纯的演绎不能得到新的认识;其二,单纯的归纳得出的规律只适用于与原型相同的场合,不能成为普遍规律。这启示我们:创造性思维往往需要猜想。
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关键词:中职学生 礼仪教育 尊重 细节 换位思考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礼、义、廉、耻”是中国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礼者,养也。”“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从学习礼仪开始。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职学生的就业压力不容乐观。礼仪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让他们做到举止端庄,谈吐文雅,待人有礼,知书达理,成为一名有教养的中职学生。
一、礼仪教育蕴含的内容
什么是礼仪呢?“礼”即尊重,礼仪就是“敬人之道”。中职学生学好礼仪,即要懂得尊重,注重细节,学会换位思考。
1.懂得尊重
尊重是学习礼仪的情感基础,是对他人的理解、肯定和认可。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因为,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学、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人若取之,必先予之”,礼仪教育要向学生解析尊重的内涵,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
2.注重细节
人要有形象意识,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一些看似平常的礼仪细节随处可见:不乱扔垃圾;不讲脏话;节约用水用电;有秩序排队;不浪费粮食;俭以养德牢记在心;向老师鞠躬问候;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生活中,不要小看一个“请”字、“您”字,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礼仪教育就是要“拘小节”,要强调注重细节。
3.学会换位思考
学生生活在集体里,离不开与人沟通。沟通讲究互动,要学会换位思考,引导中职学生使用“拉锯式”或“抽屉式”的思考方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在交往中要以对方为中心,理解他人,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善待别人,改变自己。
二、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三个方面
通过礼仪教育,能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的礼仪意识。这里从三个方面论述对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与同行共同探讨。
1.强化训练――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良好的礼仪修养贵在自觉磨炼、陶冶和养成,诚于中而形于外。既要使学生明白“理”,又要训练“仪”,标准的站姿,优雅的坐姿,得体的手势,甜美的微笑……学练结合,以练为主。教师做示范、教表演,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时刻用礼仪规范来荡涤学生不文明的习气,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内外兼修。
2.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教师要起表率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礼仪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日常用语上,从规范 “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五声十字文明语言的应用开始;在规范得体的仪态举止以及谦和优雅的对人态度方面,督促学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教师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3.灵活教学――持之以恒,注重社会实践
礼仪教育的重点还在于在实践中训练学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可以在校召开主题班会和招聘模拟会,让学生扮演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让学生观察应聘者在招聘过程中哪些行为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思考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加出色。通过招聘模拟,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组织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等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全方位地进行礼仪示范。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参加会议和典礼的礼仪服务工作,担当司仪,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素质。
三、小结
中职学生是祖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崇高的品德和良好的个性,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中职学校的礼仪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向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其成为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受社会欢迎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立湘,王颖.实用交际礼仪[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金正昆.现代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产生厌学心理
据调查,目前31.7%的中职学生都存在厌学情况。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方面没有自信;第二,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同时对学习的认识不足,认为学习是老师和自己以后的发展没有任何关系,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被老师和家长强迫学习。
2.自身心理矛盾
有很多中职学生学习成绩落后,表现差,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被父母和老师忽视、训斥、责备,这使得学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变的自卑,同时也会出现自傲的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叛逆心理强,而且很多学生都不注意自己的心理变化情况。
3.情感变化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因为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环境中,情绪波动比较大,而自控能力比较薄弱,抗压能力差,并且社会性的的情感突出的表现为冷漠。
4.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中职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表现的比较敏感,对异性产生好奇心理,缺乏与父母教师进行良性正常的沟通交流,网络交往不正常。
5.个性强烈,问题重重
中职学生个性比较强烈,对自己的成长问题没有过多的关注,也没有很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自律能力比较差,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很容易走上歧途,性格会发生很大变化,很容易沉迷于网络当中,比如:手机,电脑游戏,不良网络信息浏览,不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中职学生在青春期的这个阶段有很多心理问题,主要有厌学问题、自身心理矛盾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个性强烈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有很好的解决策略,那么让我来具体看看有哪些策略。
二、中职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策略探究
1.建立心理档案,做好管理工作
要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那么首先学校要建立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对心理咨询的管理,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对新生做好心理档案,每学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检测,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在班级中挑选合适的人选为心理委员,并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充分发挥同龄人心理辅导作用。
2.借助媒体做好宣传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转,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让老师和学生都认识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那么,这就需要充分地发挥媒体的力量,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节目,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设计大赛,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利用学校宣传橱窗,适时设计宣传专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团结和组织学生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快乐和重要性。
3.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是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效率的有效方法,要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现阶段的年龄和身心特点,针对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学校可以开展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活动,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身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让他们学会如何积极的处理这一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开展中职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讲座,如何正确上网讲座,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讲座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心理讲座,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让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4.开展集体活动,注重心理训练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结合中职学生教育技能的培养特点来进行,要积极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主题活动,开展有效的心理训练。提高中职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展开不同的心理辅导活动。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心理设计大赛、心理游戏比赛,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心理教育活动,从而使得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也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和同龄人交流的过程中,促进自己的成长。
三、结语
1.1引导作用
任何事情都会对人产生引导作用,正能量同样也会。中职学生大多生活随意,自理能力差,不会洗衣服、叠被褥,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乱扔乱放、宿舍教室卫生差。我们从入学军训开始,就不断用正能量引导他们。在军训教官的指导和监督下,学生们学会了站军姿、踢正步、整理内务,宿舍里被子怎么叠,毛巾怎么摆、牙膏牙刷怎么放,项项有规定,件件有标准,做到了统一规范,不留死角。在这种正能量的引导中,学生以前在校园里乱跑乱闹、勾肩搭背、你喊我叫的现象不见了,站如松、行如风,见到师长主动敬礼打招呼的风气逐渐形成,学生宿舍也彻底改变了以往脏乱差、被子不叠、垃圾满地的现象。
1.2激励作用
许多中职学生是在中考落榜后迫不得已才进入中职学校的,再加上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和歧视,致使学生心理严重不平衡,不少学生自爆自弃,意志消沉,情感冷淡,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活动。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正面积极地认识自己和面对问题,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如绘画比赛、卡拉OK大赛、球类比赛、演讲比赛、舞蹈大赛等,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了自我,找到了自信。学校还经常请社会名人和往届优秀毕业生来校作报告,介绍他们的奋斗过程和成功经验,让学生受到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正能量的激励,逐渐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焕发出勃勃生机。
1.3感染作用
我校的育人口号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其中环境育人指的是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比任何教育形式都好。为了保持学校良好的卫生状况,我们上到校长,下到普通老师职工都会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为了抵制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我们的女老师放下爱美之心,上班不穿“超短、超亮”;为了养成学生守时的好习惯,老师和学生一样,如果迟到会受到处罚。也正是因为这些做法,每年新生入学不久,班里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穿奇装异服的少了,染发、烫发的少了,戴耳环、项链的少了,经常迟到旷课的少了。
2运用正能量教育管理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2.1学校方面
在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学校起着总负责的作用。因此,激发学生的正能量,首先要从学校的角度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做好基础准备工作。第一,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正能量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规范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学校领导要统一思想,切实把激发学生正能量作为一项重点工程长期紧抓下去;另一方面,学校要切实愿意为激发学生正能量投资人力、财力和物力,确保学生的正能量建设工程得到有效的建设和发展。第二,学校要完善管理制度,为激发学生的正能量保驾护航。对此,学校要建立奖励机制,激励那些具有正面形象、做正面工作的人和事,同时注意发挥这类人和事的榜样作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设立宣传制度、开展正能量建设活动等,切实为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做好铺垫。第三,积极培育具有正能量的校园文化。针对目前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现象,学校要善于研究,了解学生的文化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在全校范围内倡导积极的、主流的校园文化,学校可以从自身的发展历史,或者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或事迹为出发点,凝聚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整个校园中形成一种人人争做正能量传递者的氛围。
2.2教师方面
关键词:中职语文;职业能力;培养;问题;建议
职业能力是中职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的根本所在,只有职业能力突出的学生,走出校园之后才能迅速进入企业,踏上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较低的学生,可能面临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的尴尬窘境。所以,在各科目的教学中,都不能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所以,对于中职语文教师而言,必须认清当前的教学形势,大力改进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职业能力中职学校是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来培养社会上所需要的职业技职型人才的。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说来有一下几点。
1.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重视。不少中职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认识不足,其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在阅读、写作上达到一定的水平。没有认识到中职院校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
2.在语文教学中没有落实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重视能力培养的教师只是少数,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也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但是,从具体实施情况上来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落实程度还不够高,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时还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导致最终成效不尽人意。
3.在语文教学上,没有实现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统一。不少教师将语文素养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当做语文教学中的两个不同目标,没有将其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导致职业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在语文教学中都占据了一定的时间,使得两方面教学效果都不显著。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措施建议
1.提高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视
要切实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对这方面加强重视,从教学理念上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纳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如此才能够保证职业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切实展开。首先,教师自身要对中职院校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层次理解,明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对语文教学存在于中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明确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重要的是让语文教学成为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最后,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在阅读、写作等环节中渗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针对《雷雨》这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就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比如对于文秘专业,就可以加强理解和对文章的思考,培养其理解文意方面的职业能力。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加强对故事逻辑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此,就可以实现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同步提高的教学目的。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成效,因此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实现创新。首先,可以采取体验情境教学法,根据语文教学内容构建一个实际体验情境,让学生浸入到这样一个语文情境中,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实现职业能力的锻炼培养。比如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一改以往的议论文、散文的写作,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新颖的写作教学形式。比如针对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将书评、读后感等作为写作教学的主要形式,以此构建情境,通过这种手段促进学生对文学书籍的阅读。如:“小红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出版社工作,但是由于自身平时阅历不够,在工作中闹出了许多笑话。如果你是小红,应该怎么解决当前的困境?”其次,可以采取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就是让其能够在实践工作中进行运用,解决相关问题。所以,教师可以设置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专题调查任务,针对城市环境保护调查群众意见,收集整理之后写作成调查报告。如此,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其搜集、整理资料,写作文章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加强语文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统一
要确保在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那么就还需将二者结合起来。第一,教师可以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出发制定教学计划。如学生需要公文写作方面的能力,那么就可以在教学中加入公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如果学生需要方案策划方面的能力,那么教师也可以适当融入方案策划方面的语文内容,如此就实现了语文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第二,需要在目标层面上实现统一,即将语文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在某些层面上统一起来,比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职业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心和职业责任心等,这些都是可以统一起来的教学目标,以此展开教学必然可以事半功倍。
三、结语
对于中职语文教师而言,必须认清当前的教学形势,大力改进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统一语文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试析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5:191-192.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留学生 实践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医学。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搞好病理生理学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校自200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以来,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在完成本科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承担了我校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全英文授课的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这两种教学过程做一分析和比较,取长补短,以提高我校及其他医学院校的病理生理学实践教学水平。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我国的医学大学生都是经过各种考试特别是高考选的优秀人才,不光“数、理、化”功底过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水平也很高(尤其是英文班的同学)。在学习病理生理学课程之前,已有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细胞生物的等基础课程的知识和实践基础。而我校招收的留学生来自西亚、南亚、非洲等世界各地,教育背景不同,他们之间的能力水平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来华之前接受过一些医学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但也有部分学生理解慢,动手差。成绩不能达到标准。针对这些差异,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其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采用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力求让每个学生在病理生理学实验课上都有所收获。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教学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还是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灌输教学。目前提出的PBL教学对这种情况有所改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大胆提问和回答问题方面仍然不能完全放开,表现拘束,对某一知识点即使不理解也不愿意和老师当堂解决而宁愿课后查阅资料或咨询老师。受西方文化氛围的影响,留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独立,喜欢提问题,课堂气氛热烈,教师无法预知课堂秩序,随时都可以进入师生互动环节。对于没有理解的问题紧迫不舍,有的甚至走到讲台上与老师一起边画图边讨论,直到完全弄懂才罢休。同时,留学生对与病理生理学课程中涉及的临床知识特别感兴趣,总是愿意同老师探讨相应的治疗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准备。总之对于教师来讲,这种活泼的课堂氛围取得的教学质量也许远胜于安静的课堂,因此。要善于利用留学生的这些优点去引导开发中国学生,活跃其思维,扩展知识面,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留学生自律性差,经常出现上课迟到、旷课的现象,教师要因势利导,增加自己的教学魅力,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三、动手能力的差异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动物身上复制疾病模型是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的一个基本特色,因此,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医学生由于经过生理学实验的训练,对于耳缘静脉麻醉、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基本操作都很熟练,基本不用特别做示教就能够完成,而且具有团队精神,能够很好的配合协作,同时,可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操作比较精细、认真。但是实验失败后,不能很好的寻找原因,也不想重复实验。留学生动手的基础较差,具体操作的动作比较粗,不够精细,代教老师需要亲自给学生做演示,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操作的每个动作。同时留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喜欢动手的学生每次都能很好的操作,失败了还会再找另一只动物做;而部分学生不愿意动手,只是在老师示教后等着看结果。教师应根据各自的特点,扬长避短,多鼓励,多指导,对实验中遇到的困难第一时间解决,出现错误的操作及时纠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能,保证实验课顺利完成。
四、课后实验报告的差异
病理生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实验报告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中国学生对实验报告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于未得到理论结果的实验很少认真地分析失败原因,实验报告中原理部分只是原原本本的照书复制下来,没有在脑中整合处理的过程。留学生的实验报告非常整洁美观,排版符合审美,重点常采用不同颜色加以突出。能及时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原理部分不照搬书上的内容,而是将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经自己理解整合后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写出,有的还用图表更直观的表示。教师应当将留学生这种认真的态度引入本科课堂,使中国学生从思维方式上加以改变。
五、考试成绩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