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效课堂的特点8篇

时间:2023-05-23 09:01: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效课堂的特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效课堂的特点

篇1

【关键词】高效 小学语文课堂 途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断引进新的教育理念,从课程到课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实效性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仍然是耗时最多、师生最累、最难教、各方面舆论诟病最多的学科。我们语文教学的问题究竟在哪里?下面我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高耗低效的情况分析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有其自身优势,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小学语文课堂没有分清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受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教材与教学内容合一的影响,我们的专家和教师一般不会有意识地区分教材与教学内容,致使教师们一般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教材(课本)。虽然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活用教材”和“用教材教”,但包括一些名家在内的课程实施者们,没有能够真正把握好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关系,没有认清教材文本仅仅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忽视了语文学科特点

第一,汉字是象形文字,本身具有图画的一些特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整体感知比结构分析更为容易;而我们的常态课堂过早地倾向于结构分析、分类对比,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效果不佳。

第二,语文学科学习的是语言,是人对生活体验的口头或书面表达,学习的过程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在常态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过多地讲解、分析文本,忽视了语文离不开生活这一本质特征,把很好的篇章支离破碎地教给学生,而没有引导学生还文本于生活实际,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 小学语文课堂教材编排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成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几十年的现代语文教育史中, 国内没有哪位专家真正有意识地研究过孩子在哪个年龄段适合学习哪些知识,而更多的是教师(成人)一厢情愿地给学生安排学习内容、选择教材,结果孩子很不领情,很不喜欢学习那些“应该”学习的知识。

二、 构建自主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上述分析,要构建自主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根据语文素养培养来确定教学内容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内容应包括:“培育学生养成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切实完成这些教学内容。

2.根据小学语文的特点来选编教材

汉语文作为世界上发展最早的语文之一,既有与其他语文相同的特点,也有与其他语文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在选编教材的时候,一定要研究这些相同与不同,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

(1)汉语文的基本元素“字”是象形文字,它的字形结构与拼音文字不同。从脑认知科学来讲,学习汉语与学习拼音文字的语言在认知方式、认知年龄、认知习惯以及认知规律等方面都应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选编教材时一定要研究汉语独特的认知规律。

(2)汉语文与其他语言一样,是融于以其作为母语的人群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所以我们在选编教材时既要关注语文本身,又要关注语文在人们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呈现,避免就语文来学语文,造成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离,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确定教学内容

古井勋博士研究指出:“默记汉字的能力,一年级学生最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在二年级”,即8岁左右。过去私塾中的孩子,只要两三年的功夫就可以认识常用的两三千字。我们要关注这些规律,要敢于在小学低年级加大识字量和阅读量,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在自由识字、阅读上出现滞后,错过了儿童识字和阅读的最佳时期。

4.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来选择教学形式

篇2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课堂效率 心理特点

高效率的课堂是每一位教师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追求的目标。提高课堂效率,就是努力在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有最大的收获。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有效性缺失严重现象,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我们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但学生听完后的效果总没有预期的好,有时相去甚远,于是我们总抱怨:这知识很简单,我也讲得很清楚,也强调多遍了,为什么学生还不明白,学生太笨了。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在这节课内容上哪些知识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哪些知识是不容易接受的,甚至是不能接受的;不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按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许多知识点,我们认为简单、易懂,但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很难的。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益,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下面我就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物理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一些认识。

一、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

物理教学设计是物理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学活动的蓝图。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设计能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设计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新课教学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有哪些,了解会影响新知识吸收的重要因素,了解学生对新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多少,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并充分估计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生活经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因此,在备课时,不单单要充分吃透教材,还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认知水平,选择教法进行课堂设计。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讲解,哪些知识可以略讲,只有这样才能贴近学生实际,拉近学生与未知知识的距离,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增强教学设计的效果。

学习的需求就是一种学习动力。教师要选好学生学习需求的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知识的拓展提升教学的实效。例如,在设计“光的传播”这节课时,为让学生对光的知识产生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先通过课件播放一个情景:一段优美音乐后,画面出现了城市夜景。节日的夜晚,在礼炮的轰鸣声中,整座城市被五颜六色的礼花、灯光装扮成了光的世界,令人心旷神怡。看完这段画面,学生兴奋了,产生了对光的知识的学习需求,于是我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光吗?你们想了解光的有关哪些知识呢?”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关光的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现象都有哪些规律?”“光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光是怎样产生的?”……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根据课的教学要求,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的问题一一落实到位,使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利用学生需求来设计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充实的渴望,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很浓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实效。

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认识论和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过程为“感知、理解、应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规律就是人的认知规律,教学不能刻板地重复书本上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1.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初中阶段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初中学生的思维主要立足感性认识。而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有时只有死记,无法进入创造思维情景。教师应尽量多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抽象的概念活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能形象直观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例如:人们时刻跟大气压打交道,从来未感觉到大气压强,因而学生感到大气压强很抽象。为此,在讲大气压强前增加一个小实验:将小试管插入盛满水的大试管中,竖直倒悬于空中。当学生看到小试管慢慢升入大试管时,会惊讶地发出疑问:“为什么小试管不会掉下来?是什么力把小试管推进去了?”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当学生发现是空气压力作用时,成功的喜悦会溢于言表。此时,学生还会怀疑是水的粘性引起的,于是接着演示,用一个纸杯做覆杯实验,当水杯倒置时,纸片不会掉下来,当在杯底钻一小孔时,纸片立即掉下来,这就排除水的粘性起作用,大气压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下来。

2.帮助学生修正前概念,建立正确的新概念。

教育心理学把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形成的非科学的概念,称为“前概念”。前概念的形成源于学生长期、大量对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感知,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理解而得出的一些错误的看法。这些错误的认识都是潜移默化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牢固性,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前概念的影响,建立正确的新概念,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例如:水的沸腾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学生对产生水的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并不深刻理解,往往认为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就沸腾。这是学生对水沸腾的条件形成的前概念。要改正这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多讲几遍,就能达到目的,那就过于天真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我设置了一个实验:在盛有适量水的大烧杯内漂浮一个盛有少量水的小试管,然后给大烧杯加热。在加热的同时问学生:“大烧杯里的水和小试管里的水都会沸腾吗?”多数学生认为大烧杯和小试管里的水都会沸腾。当加热一段时间后,学生发现大烧杯里的水剧烈沸腾,而小试管里的水却怎么也不沸腾,使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水温,都在98摄氏度。这时,学生不禁发问:小试管内的水温达到了沸点为什么不沸腾呢?在我分析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建立了正确的沸腾概念。

3.制造认知冲突,引发思维主动性。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注意和惊愕,从而产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行为,教师应留意学生的已有知识,灵活创设认知冲突情景,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在学习“变阻器”时,可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按钮,荧光屏上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种现象和例子,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不足,形成冲突,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促进思维的主动性,提高听课效果。

三、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一般不相同。5―7岁的孩子注意力稳定时间为15分钟左右,7―10岁的孩子注意力稳定时间为20分钟左右,初中学生为30分钟左右。因此教师不能满堂灌,要将新知识及重点、难点放在学生注意力最稳定的时间讲授,以达到最好的听课效果。有专家说:“教师上课最大的技巧就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初中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的思维、注意力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要根据这规律在一节课上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般来讲,课堂前10分钟为思维、注意力启动阶段,在新课引入时,应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做到新颖别致,创设扣动人心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思维。课堂前10―30分钟为思维的高质量阶段,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快速,教师应抓住此时“高强度”的特点,将重点内容的教学,以高旋律的节奏,与之相匹配,师生共建课堂活动的“谐振腔”,产生放大效应。在课堂最后约一刻钟是学生的注意力疲劳阶段,兴奋正在消退,教师应根据初中生好动的特点,围绕课题组织一些活动,进行必要的练习,适当降慢教学节奏,尽可能让学生各种器官参与,精心设计课堂结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感知。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理解力,解除思维障碍,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

[2]郭长江.新课程物理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4.

[3]梁学军.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

篇3

学生年龄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影响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受小学生年龄的影响,其对文章、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会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忽略小学生的年龄差异,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课堂的效果。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仍然以游戏为中心,天性好动,并不会对词、文章等方面主动提起兴趣;但是,中、高年级学生,其自我学习能力会高于低年级学生。所以,忽略小学生年龄差异下的阅读理解能力,会在课堂内容设计、教学方式选择以及教学效果优化等方面无所适从。

影响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能力 小学生的记忆力方面存在差异,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方面会产生明显差异。例如:对教师所讲的知识点,一年级学生掌握的不一定准确,而且在教师讲完后也很容易遗忘;而二年级学生虽也不能完全掌握,但在脑海中会对知识点留下一定印象。学生年龄对语文知识掌握能力方面的影响,是制约小学语文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

影响小学生的性格塑造 部分教师选择的教育方式是反复提醒、反复讲述,这会导致小学生出现叛逆心理。不仅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不会提升,而且本应进行的多元化教学,也会变为“灌输式”教学,这与“灵活教学”“人性化教学”等教学目标相违背。所以,忽略小学生年龄差异而导致的性格差异,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不能实现。最关键的是,教学效果和教学方式的合理性缺失,会直接影响可塑期小学生的性格塑造。

小学生的年龄划分标准

小学生的年龄要求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

一年级小学生具有好动、游戏心重的特点,而且极容易满足,对教师的教学并不能做到完全的理解;

二年级小学生虽然仍然喜欢游戏,但是经过一年的教育后,其学习意识逐渐形成;

三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意识基本成型,而且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可以实现基本理解与掌握;

四年级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提高,而且对语文知识可以产生喜好意识,也是小学生出现学习叛逆、有自我见解的初级阶段;

五年级小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方式、表情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认知,而且部分小学生逐渐出现叛逆心理;

六年级小学生的自我学习习惯、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逐渐成型,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细节性设计,并以他们的主体需求为中心。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创新思路

依年龄要求选择教学模式 采用以年龄要求选择教学模式的方式,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例如: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与引导教学融合的方式开展。以《小兔运南瓜》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情景进行演示,并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小兔运南瓜”活动,这对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南瓜方式选择、动手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依年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 依年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设计,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对课本内的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等方面进行转化设计。例如:在对《坐井观天》一文进行内容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对《坐井观天》的教育内涵进行转化;以动画播放与反问教学的方式,对文章理解、文章描述以及文章基本创作思路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在开展阅读理解环节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诵读。这是小学生的词语理解、人生感悟以及朗诵能力等方面提升的有效途经。

依年龄要求提高学习效率 依小学生的年龄要求,对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进行全面提升,这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目标。例如: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学习效率提升,其有效的途经是充分考虑并分析学生的需求。由于他们的主要需求是游戏,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以开展游戏活动的方式,对文章、诗词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习兴趣。在对中、高年级学生开展创新教学时,可以采用设疑方式进行引导教学,并以小学生为中心,对文章、诗词的内容进行延伸,以此扩展小学生的知识面。

结束语

篇4

一、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更为重要。用眼睛听,用手说话是聋哑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来达到有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优化课堂结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延伸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的综合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新奇的、强烈的刺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述“空间与图形”时,可利用分、合、转、并、移、截、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另外,还可以事先制作出各种效果的漫画画面或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图片,通过适当的按钮进行超级链接,适时播放后再点击,又回到原来的画面继续教学。这样就给课堂教学创设出轻松愉快的环境,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愉快,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式

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采用以下方法,教会他们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1.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就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2.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引导,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取“真知”,变“死学”为“活学”。

3.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疏导,就是指学生思维受阻或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指点迷津,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变“难学”为“易学”,并在化难为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指导,应包括学法的指导和认知策略的指导两方面。学法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策略的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三、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残疾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作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四、要相信练习的益处

篇5

1.语文课程性质的要求

语文是目前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是一门通过认识文字进而实现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受长期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已经偏离了原有的轨道,也会打消学生的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逐渐下降。为了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传承我国文化,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达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

2.中职语文改革的需要

一直以来,语文都被列为必考科目,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很多中职教师将精力放在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上,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教学内容也是围绕考试题目进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实质,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教育部针对这一现象,联合其他部门制定了教学改革措施,要求中职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品质、社会责任意识和和社会生活的参与度,以此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中职教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中职语文教育阶段,对于语文的兴趣和学习习惯已经基本形成,因此中职教师想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在情感方面提高学生对于文章是把握程度;其次,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书本知识转变成图像、声音、视频,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后是要创新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或者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篇6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体育课堂;效率

对于正处于身体以及智力快速发育阶段的小学中年级学生,体育课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我们要根据这个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体育教学。

一、我国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1.小学中年级学生注意力短暂,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小学中年级学生通常容易接受新事物,兴趣爱好广泛,活泼好动。但是与此同时,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体,虽然已经初步接受了学校教育模式,但毕竟是智力以及身体尚待发育、性格不定型、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孩子,容易对单调、重复的体育活动产生厌倦感,甚至是抵触情绪,而周围环境中新奇的事物能够很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2.小学中年级学生对各种有趣的事物都能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就是说兴趣是他们积极主动进行某种活动的主要动力。只有让他们认为某项活动好玩、有趣,他们就会很容易地全身心投入其中,乐此不疲。

二、基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体育课堂效率的几点措施

1.体育课堂教学方法要游戏化、趣味化。体育教师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要求,将简单的体育活动改编成各种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模式,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不认为是在进行上课,而只是玩游戏而已,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2.灵活运用教学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信息时代的小学生对于数字多媒体教学更加有兴趣。所以在体育教学课堂中,不妨借助各种数字媒体,吸引学生去学习。

3.教师要做到和蔼可亲。小学中年级学生爱憎分明,只要教师对他好,他就认定教师是好朋友,反之,则会起到很差的效果。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作为小学中年级体育课堂教师,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体育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新.小学中年级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学园地,2010(9).

[2]赵启龙.把握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体育课效率[J].教法研究,2012(5).

篇7

关键词:政治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33-01

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校课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怎样去做才能使课堂高效,也是我们每位教师永恒的追求。

1.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n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它的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2.构建政治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2.1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2.2应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觉得它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动力。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光靠讲大道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树立学习的信心。

2.3利用竞争比赛,加强自主合作学习。和谐高效课堂提倡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动起来,但最主要的还是心"动"起来。心动了才能做好事情,如何让学生心动,积极主动地"我要学" ,那就得靠老师的鼓动。在政治教学中,每节课我都要或多或少的运用竞争机制,展开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每个学生都是积极投入、踊跃表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效率相当高。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高效课堂 具体措施

一、前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作为主要学科,其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日后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一考虑,必须仔细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特点,重点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满足小学教学要求,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应对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有足够的了解,并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应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入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入手,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1、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并以教学内容为依

据,保证教学情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教学内容为前提。

2、 选取适合的教学素材和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教学情境的构建效果,应在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的选择上进行斟

酌,根据教学要求和高效课堂的需要,合理选取适合的教学素材和案例。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三、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应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中,应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要想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采用适合学生的语言教学,改变数学课堂的枯燥局面

在小学教学阶段,老师应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教学,使课堂教学能够改变枯燥的局面,使小学数学课堂能够达到轻松活泼的效果。

3、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教学案例

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要想保证高效课堂的构建质量满足实际需要,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和例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小学数学构建高校课堂,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有效构建高效课堂,就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分析学生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应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很有必要,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才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素质。

3、将探究式学习作为高效课堂的主要教学目的

考虑到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应将探究式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目的,明确探究式学习的作用,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

五、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多媒体,为课堂教学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多媒体的运用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基于多媒体的这一优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保证高效课堂的教学质量,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其次,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满足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再次,应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学会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教育阶段,要想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就要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小学教学的整体效率,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来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就要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开展探究式学习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入手,保证高效课堂的构建质量。

参考文献

[1]覃庆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刘丽红;有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现代阅读(教育版)

[3]王俊英;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