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8篇

时间:2023-05-21 08:14: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篇1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管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制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二OO五年三月二日

附件: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99]47号)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学技术部是创新基金的主管部门,财政部是创新基金的监管部门。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三条 创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 支持条件、范围与支持方式

第四条 申请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二)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创新性较强;

(三)项目产品有较大的市场容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无知识产权纠纷。

第五条 承担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

(三)企业管理层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四)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合理;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5%;

(六)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人员。

第六条 创新基金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投入的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一) 贷款贴息

1、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水平、规模和效益,银行已经贷款或有贷款意向的项目;

2、项目新增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3、创新基金贴息总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不超过200万元。

(二)无偿资助

1、主要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中试放大等阶段的必要补助;

2、项目新增投资一般在1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3、企业需有与申请创新基金资助数额等额以上的自有资金匹配;

4、创新基金资助数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不超过200万元。

(三)资本金投入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 在同一年度内,一个企业只能申请一个项目和一种支持方式。申请企业应根据项目所处的阶段,选择一种相应的支持方式。

第三章 项目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 科学技术部每年年初制定并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明确创新基金项目年度重点支持范围。

第九条 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创新基金,应按管理中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请须知》准备和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

第十条 企业提交的创新基金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并经项目推荐单位推荐。推荐单位是指熟悉企业及项目情况的当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单位出具推荐意见之前应征求省级财政部门对项目的意见,并将推荐项目名单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项目推荐单位和管理中心要采取公开方式受理申请,并提出审查意见。受理审查内容包括:资格审查、形式审查、内容审查。受理审查合格后,管理中心将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立项审查。对受理审查不合格的项目,管理中心自收到项目申请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在创新基金网站上发出《不受理通知书》。

第四章 项目立项审查

第十二条 立项审查方式包括专家评审、专家咨询、科技评估等。由管理中心根据项目特点选择相应的立项审查方式。

对技术、产品相近的项目采取专家评审的方式。对跨学科、跨领域、创新性强、技术集成、技术领域分布相对分散的个性化项目,可委托科技评估机构评估。

第十三条 创新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包括技术、经济、财务、市场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由管理中心聘任或认可,并进入创新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对国家和企业负责的态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二)对审查项目所属的技术领域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所涉及经济领域、市场状况有较深的了解,具有权威性;

(三)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下。

第十四条 承担创新基金项目立项评估工作的评估机构须在经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认定的评估机构中选择。评估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或事业法人资格,并在有关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二)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评估机构应从事过评估或科技咨询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经验;

(四)有良好的业绩和信誉;

(五)经过相关专业培训。

第十五条 专家应依据评审、评估工作规范和审查标准,对申请项目进行全面的审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查意见。在审查过程中,专家可通过管理中心要求申请企业补充有关材料或进一步说明情况,但不得与申请企业及有关人员直接联系。必要时管理中心可委托专家组到申请企业进行审查。

第十六条 为保证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审查的公正性,审查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属下列情况之一时,专家应当回避:

(一)审查专家所在企业的申请项目;

(二)专家家庭成员或近亲属为所审项目申请企业的负责人;

(三)有利益关系或直接隶属关系。

第十七条 评估机构和专家对所审项目的技术、经济秘密和审查结论意见负有保密责任和义务。管理中心尊重评估机构和专家的审查结论意见并给予保密。

第十八条 管理中心根据评估机构的工作质量及行为规范情况,对评估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和科技信用评价管理。管理中心于每年底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报告有关情况并提出调整意见。

第十九条 管理中心根据项目申请资料和立项审查结论意见提出创新基金立项建议,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可对项目进行复审。

第二十条 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批准的项目,应在创新基金网站以及相关新闻媒体上立项项目公告。公告之日起2周内为立项项目异议期。

第二十一条 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合同管理。管理中心在异议期满后应与立项项目承担企业、推荐单位签订合同,确定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阶段考核目标以及完成期限等条款,同时将合同抄送项目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对于有重大异议的项目,管理中心暂不签定合同,并对项目进行复议。需撤消项目时须报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同意后执行。

第二十二条 立项审查未通过或未获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批准的项目,管理中心将在创新基金网站上发出《不立项通知书》。不立项项目的申请企业当年不得再次申报项目。

第五章 项目监督管理及验收

第二十三条 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创新基金的运作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并参与项目的验收工作;管理中心依据本办法负责制订《创新基金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规范》,并组织实施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分析总结项目执行情况。

第二十四条 项目监督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

(二)合同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三)项目达到的技术、经济、质量指标情况;

(四)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二十五条 项目监督管理的主要方式:

(一)项目承担企业定期填报监理信息调查表(半年报、年报)。

(二)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应实地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并提出监理意见;省级财政部门应定期抽查项目执行情况,并对创新基金使用管理情况提出报告。

(三)管理中心根据需要,对部分项目进行实地检查。

第二十六条 管理中心根据企业定期报表、地方监理意见、实地检查等,提出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并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第二十七条 项目承担企业因客观原因需对合同目标调整时,应提出书面申请,经管理中心批准后执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重大违约事件的,管理中心可按合同终止执行项目,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第二十八条 项目验收工作原则上在合同到期后一年内完成。需要提前或延期验收的项目,企业应提出申请报管理中心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九条 创新基金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合同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二)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三)创新基金项目研究开发取得的成果情况;

(四)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

(五)项目实施前后企业的整体发展变化情况。

第三十条 一般项目由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组织验收;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管理中心组织验收。管理中心依据《创新基金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规范》,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做出验收合格、验收基本合格、验收不合格的结论意见,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第六章 附 则

篇2

关键词:职业发展阶段 知识员工 成长 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在我国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以天津市为例,2014年,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万家,累计达6万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630家,累计达3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比重从2010年的9%提高到20%以上,已成为促进天津市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但是,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从事国外低端外包项目、高技术领域技术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经营过程中的高能耗高污染与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等弊端。这些问题的存在,集中反映出这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导致无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解决上述问题,单纯依靠企业外部政策扶持是不行的,最根本的是要着眼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载体,即企业中知识员工的成长,因为该类员工的成长关系到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与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知识员工成长如果从一般意义理解,是指伴随自身知识、技能、经验累积提高的知识员工在工作中的个人发展过程。同时,由于这种成长伴随员工职业成长,可以将知识员工成长进一步定义为知识员工在组织工作的整个历程中与其所承担职务的调适过程。根据美国学者舒伯与格林豪斯对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划分,可以把知识员工成长阶段划分为职业进入阶段、职业发展阶段、职业稳定阶段、职业衰退阶段。

职业发展阶段的知识员工已经在组织工作了一段时间,大体掌握了组织的基本规则和具体工作过程,随之而来的是工作能力明显提高,逐渐知晓在具体工作情境中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工作绩效也随之提高。本阶段他们已经通过职业进入阶段的探索把目前所从事的职业确定为适宜的职业领域,致力于利用目前的工作所提供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工作的独立意识和成就意识也大大增强,希望在工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并获得与这种责任相应的职业认可。伴随工作中接触机会的增多,组织中的其他人对该员工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开始逐渐把更为重要的工作交给其完成,因此往往带来该员工职位的提升。为了获得进一步的职位提升,员工会希望把自己的全部实力在目前工作中展现出来,所以该阶段知识员工的创造力往往空前提高。

与尚处于职业探索期的职业进入阶段的知识员工或者创造力已大幅度下降的职业稳定阶段和职业衰退阶段的知识员工相比,职业发展阶段的知识员工是形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其中多数人为企业中青年骨干。对于创造适合他们成长的企业内环境来说,首要任务是打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企业文化,发挥文化对于促进职业发展阶段知识员工成长的基础作用。

二、职业发展阶段知识员工成长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并为企业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本身体现为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的统一。

企业文化精神层是企业进行日常运营的基本理念体现,关系到员工在组织工作的内在动机。对于处于职业发展阶段的知识员工来说,企业文化精神层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其主动性和责任意识,使其创造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企业文化制度层是体现企业文化精神层的关键规范准则,它的中介作用将企业精神文化的抽象思想转化为企业员工的具体行为。对于处于职业发展阶段的知识员工来说,企业文化制度层既有序约束了他们的工作行为,使其工作更为顺畅,又可以使他们明确工作中的权利,发现在工作中学习深造、责任扩大、职位晋升的机会,获得稳定成长的空间。企业文化物质层是能被员工直接感知的企业文化的最直观表现,包括反映文化对员工潜在影响的员工行为和关系员工工作情绪高低的由有形物质设施形成的工作环境。对于处于职业发展阶段的知识员工来说,企业文化物质层能够帮助处于职业发展阶段的员工感受到来自组织其他人的认可,为其职业发展增添动力。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职业发展阶段知识员工最关注的文化要素

由于职业发展阶段知识员工成长与企业文化三层面关系密切,本研究首先从企业文化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三个层面初步提出影响知识员工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化要素。研究组查阅了美国学者奎因和卡梅隆构建的OCAI(Organizational Culture Assessment Instrument)企业文化测量量表、美国学者丹尼森和米什拉构建的OCQ(Organizational Culture Questionnaire)企业文化测量量表、台湾学者郑伯埙构建的VOCS(Values 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Scale)企业文化价值观量表,并走访了涉及信息技术、制药、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咨询六个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行业的16家典型企业,每家企业重点访谈其内部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密切关系的员工。经过访谈,在权衡相关人员意见并慎重选择量表有关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影响知识员工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化要素如表1所示。

而后,在这些企业中随机选择480位知识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请他们根据自己所处成长阶段,选出最关注的10项要素。最终回收434份有效问卷,处于职业发展阶段的知识员工116人,其问卷填写结果如表2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根据天津市调查数据,处于职业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最关注的前10项要素依次为:薪酬福利、晋升科学、激励科学、善于授权、工作认同、公平公正、责任清晰、考核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完善。

其中,排名前2位的为薪酬福利和晋升科学,且选择率为100%,培训科学则跌出前10,仅排第11位,善于授权则排第4位。这一结果表明,处于职业发展阶段的知识员工面临的经济压力仍然很大,而且随着其工作技能的逐渐提高,他们期望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上升空间,并获得与其对工作的贡献相匹配的工作回报。另外,他们工作的独立性越来越强,自学能力逐渐提高,对培训的依赖性与原先相比大大下降,也渴望自己的工作成绩受到组织的认可。后面5项要素选择的人数比较接近,排在第6位的公平公正与排在第10位的管理完善选择人数相差也仅为11人。这说明,本阶段的知识员工对后几个要素都较为关注,这些要素都是与员工在工作中希望承担更大的责任,并获得个人发展的良性组织氛围密切相关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在此阶段工作独立性的增强。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职业发展阶段知识员工最关注的文化要素实证分析

在得到职业发展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最关注的前10项要素后,我们随机向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发放1000份问卷,让他们根据自己所处成长阶段,评判前面得到的该阶段最关注的要素在本企业的实际状况,评分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1分、2分、3分、4分、5分分别对应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五个等级。最后回收的有效问卷处于职业进入阶段的共292人,对问卷数据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发现该阶段10个变量KMO值为0.656,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553.649,相应的概率p接近0,均表明该阶段10个变量可以作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该阶段10个变量的共同因子,经过探索性提取,最后确定提取4个共同因子,原有10个变量在4个因子上的因子载荷矩阵采用方差最大法进行正交旋转后结果如表3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激励科学、工作认同、晋升科学、管理完善在第1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由于上述要素涉及企业对知识员工的工作业绩表示认可支持,并通过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科学完备的激励制度和有序合理的晋升制度体现这种支持,故可将第1个因子命名为“工作成就”。薪酬福利、责任清晰、考核科学在第2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由于上述要素涉及知识员工在工作中承担责任的增强,并对其履行责任的情况进行科学考核,薪酬福利也与履行责任的情况相挂钩,故可将第2个因子命名为“工作责任”。善于授权、决策民主在第3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由于上述要素涉及知识员工在工作中独立性的增强,并获得在企业事务中独立发表意见的机会,故可将第3个因子命名为“个体独立”。公平公正在第4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由于该因子只涉及这一个要素,而该要素与企业让知识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组织对待员工的公正态度有关,故可将第4个因子命名为“组织公正”。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职业发展阶段,可以从工作成就、工作责任、个体独立、组织公正四方面进行企业文化管理,以实现综合全面的激励效果。

进一步对职业发展阶段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该阶段,调查对象对所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化要素评价最高的为公平公正,均值为3.63。除此之外,对工作认同要素评价相对较高,说明随着知识员工在企业工作时间的增长,组织对他们的信任度也逐渐提高。调查对象对所在企业文化要素评价最低的是善于授权,均值仅为2.94,说明该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体制创新和民主化上还有待完善,决策民主要素评价均值仅为2.96也反映了这个问题。另外,管理完善要素评价均值为3,也处于较低状态,进一步反映出该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配套制度建设亟待提高。

五、促进职业发展阶段知识员工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化管理策略

根据上面的实证分析,本文认为知识员工职业发展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从工作成就、工作责任、个体独立、组织公正四方面进行企业文化管理,促进该阶段知识员工成长。

1.工作成就方面的企业文化管理策略

(1)项目参与制。项目参与制是让职业发展阶段的知识员工体验工作成就的良好手段。这种方式是在企业进行项目攻关或课题研究时,有意识地让这些在组织资历尚浅的员工加入其中。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这种制度既可以有效发掘企业规模有限的人才队伍的潜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又可以对职业发展阶段的知识员工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作用,让他们明白企业对他们的重视与认同。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在参加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对自己在单位的发展前景感到充分的自信,这将对他们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

(2)轮岗锻炼计划。针对此阶段知识员工关注职业上升空间,职业发展意愿强烈的特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将他们安排到不同岗位进行锻炼。比如,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相关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虽然营销并不是技术人员的本行,但让他们跨岗锻炼,却可以有效地培养技术人员在产品设计研发时的市场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为其技术工作注入灵感,提高其技术创新的效率。同时,轮岗锻炼也是国际化企业普遍采取的一种知识员工培养方式,科技型中小企业借鉴这种方式,可以为企业培养一批有潜力的复合型人才,知识员工也会把这种方式看作完善的职业晋升安排的一部分,从中感觉到企业管理日趋规范,以及企业对他们抱有的殷切期望,为他们在企业的快速成长增添强大动力。

2.工作责任方面的企业文化管理策略

(1)挑战性的工作。此阶段知识员工责任意识增强,喜欢承担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满足他们的这一特点,在企业文化的日常宣传中鼓励员工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在与此相关的制度安排上,可将员工的目标管理作为企业常规制度保存下来。为员工设定一系列逐渐提高的工作目标,这些目标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而且难度越来越大。通过此举充分调动员工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淋漓尽致地发挥,以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

(2)基于科学业绩考核的薪酬福利制度。此阶段知识员工在职业安全感增强以后,会对薪酬福利有更高的要求。调研中发现本阶段知识员工对薪酬福利要素的评价不高,说明企业在此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科技中小型企业对该阶段的知识员工应加大工资中奖金所占比例,奖金的取得与员工履行工作责任、完成业绩情况相挂钩,并分不同工作性质设定不同的业绩考核方案,实现规范考核,对应奖励。这一制度对不同学历、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都有激励作用,如研究生学历的员工只要完成的业绩好,所得奖金就可以超过其他人,这会增加他们对企业薪酬福利制度的满意程度。同时,企业还可以针对业绩好的员工设定只有他们才可以享受的福利,例如定期组织在年度业绩综合考核中占优的人进行集体旅游等等。此举与前面的工资制度一起,都将对职业发展阶段的知识员工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

3.个体独立方面的企业文化管理策略

(1)团队自主管理制度。调研中职业发展阶段知识员工对该方面的善于授权、决策民主两个要素评价最低,显示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增加其个体独立性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职业发展阶段,知识员工的自我独立意识大大增强,不喜欢在别人的命令下机械工作,而喜欢在工作中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与这一特点相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在员工中实行团队自主管理制度,让员工依据所在部门组成团队,合理规定各团队的任务和完成标准,以及不同团队间的协作机制。至于团队完成任务的具体过程,企业不进行过多的干涉,以实现员工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在此情况下,团队成员的业绩完成情况关系到整个团队的利益,所以也会促进团队成员间主动沟通、互帮互学的气氛,对组织形成良性的工作氛围很有好处。

(2)团队领导轮值制度。在实行团队自主管理的基础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可以进一步在团队中实行团队领导轮值制度。这种制度就是实行部门领导与团队领导的分离:部门领导属于常设职务,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由一个人担任;团队领导则属于非固定角色,可以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进行轮换。比如,在团队承担不同任务的时候,选择不同的人担任团队领导。这种制度可以让处于职业发展阶段的年轻知识员工也有机会成为团队领导,让他们对团队事物有较大的发言权,同时也会锻炼他们的自主决策意识,并使他们养成统筹考虑、综合权衡的大局观,这对其成长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4.组织公正方面的企业文化管理策略

(1)借助企业文化内刊。调查显示,科技型中小企业职业发展阶段知识员工对组织公正方面的总体评价较好。该因子中涉及的公平公正是企业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对于处于职业发展阶段的知识员工来说,采取定期印制企业文化内刊的形式,通过员工身边生动鲜活的事例对员工进行组织文化公平公正理念的传播,可以让员工对抽象理念形成感性认识,让其自觉而持久地融入企业倡导的价值观之中,其效果远远优于单纯的口号宣传。

(2)聘请优秀员工现身说法。员工对组织公正的认识还有赖于身边榜样的人格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公开聘请一部分优秀员工担任企业文化义务宣传员,与该阶段知识员工展开谈心式交流,帮助他们解疑释惑,厘清企业文化理念,消除对企业文化的模糊感和不公正感的认识,以增强他们对组织持续公正的信心。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筑促进职业发展阶段知识员工成长的企业文化过程中,只要本着统筹兼顾的原则,从工作成就、工作责任、个体独立、组织公正各方面进行综合建设,就能为该阶段知识员工顺利成长创造良好的内部文化基础环境,最终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3,136

[2]Cameron K. S. , R. E. Quinn. Diagnosing&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Based on the 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 [M]. New York: Addison-Wesley Press, 1998.

[3]Denison D. R. , A. K. Mishra. Toward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Effectiveness[J].Organization Science,1995,6(2):204-223

[4]郑伯埙.组织文化价值观的数量衡鉴[J] .中华心理学刊(台湾),1991(32):31-49

篇3

关键词:项目管理;技术支撑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遵循创新基金的管理要求,采取政府部门决策和监督、专家咨询和指导、基金管理机构组织和实施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紧密结合、决策监督与管理实施相对分离,各尽其责、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管理特点和运行机制。

通过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强化电子政务能力,实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贴近服务;进一步规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的申报、评审及后期管理,减低材料制作难度,简化申报流程,增强地方管理部门的参与程度和管理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一、系统目标

借鉴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系统的经验,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实际管理情况,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从项目申报、审核、受理、评审、监理、验收等全过程一站式业务流程网上办理。为加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建设原则

(一)遵循安全性、可靠性原则

系统支撑较大并发用户同时进行浏览、交互、检索文档等与数据库的交互式的操作,并且相对占用较少的硬件资源。当意外事件发生时,能通过快速的应急处理,实现故障修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丢失重要数据。系统建设将充分考虑系统运行时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系统在运行时反应快速、安全可靠。

(二)实用性和易用性原则

系统具有一致的、友好的客户化界面,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使用户能够快速掌握系统的使用,用户终端全部采用浏览器方式。具有快速部署、零客户端维护、操作简便的特点,具有易用性。

(三)成熟和先进性兼顾

在项目管理系统的技术选择上,始终兼顾成熟和先进性,选择当前国际上先进、成熟而又实用的技术,在满足系统各项功能稳定运行基础上体现技术创新,不盲目、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四)可扩展、易扩展原则

系统采用标准的SSH软件开发架构,严格按照表现层、逻辑层、数据层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方便日后代码维护以及新功能模块的植入。在数据的扩展上,利用系统后台可视化的工作界面,进行数据的增加,或通过数据库管理工具,创建新的数据库、词典。在应用的扩展上,具有良好的外接接口,将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充,整个系统中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业务模块。

三、系统用户分析

项目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类用户:

(1)领导用户。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数据、合同数据、监理数据、验收项目、历史项目,掌握统计分析数据。

(2)管理用户。主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根据各自职能及管理员分配的权限,在系统中进行审核管理、评审管理、立项管理、项目推荐、合同管理、项目监理、验收管理、信息查询、汇总、统计分析等操作。

(3)市(县)科技管理部门用户。负责辖区内企业申报项目推荐、合同数据的审核、项目监理(半年报、年报)、组织项目验收及验收数据审核等工作。

(4)专家用户。负责评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根据评审要求、评审时间,阅读项目材料、填写评价表、打印、签字、提交,完成评审或项目验收工作。

(5)企业用户。全省范围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用户,可在线填报项目申请材料,立项后填写合同书,项目执行过程中可以定期在线填写项目监理半年报、年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在线填写验收材料。企业用户是本系统用户的主体。

四、系统功能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统对一般创新项目、科技小巨人项目、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三大类项目进行申报、评审、监理、验收管理等一站式业务流程网上办理。

(一)项目申报管理

通过项目申报管理,企业可以申报新项目、修改项目、删除废项目。申报项目确认不再修改后,提交给管理部门审核。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的项目,可以打印正式纸质材料。

(二)申报项目认证

企业将填写完毕的申报材料发送后,管理部门对企业申报的项目附件材料进行核实、查验。同时,对企业填写的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于申报材料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指导企业调整并完善申报材料、打印申报材料正式版本。最后,对认证过的项目填写认证意见,并将项目发送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

(三)项目受理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用户将在项目受理环节查看到这些项目。在受理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用户可做形式审查等方面的工作并给出相关结论,依据这些结论,项目转发到对应的角色进行处理。根据工作要求,处理结果分为:受理通过、发送至评审环节,受理暂缓,受理不通过、项目退回,不予受理、项目不符合相关要求。

(四)项目评审管理

受理通过的项目进入评审管理环节,完成评审项目确定、专家选择、专家评审项目、查看专家评审意见,处理重复申报项目等有关项目评审管理方面的内容。

(五)项目立项

项目管理通过后,进入项目立项管理,由管理部门填写立项意见、立项金额。立项后的项目才能进行合同签订。

(六)项目合同管理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部门组织企业完成立项合同签订工作。一是合同信息的填写,由企业完成项目合同的填写;二是合同信息审核,通过信息查看合同内容情况,审核、协助企业完成合同的签订工作。

(七)合同变更

合同生效,项目进入监理期后,如果需要修改合同内容,则需要启动合同变更流程。

(八)项目监理

企业在项目执行期内需要上报半年报和年报。在半年报与年报执行期间,项目执行企业通过项目管理系统将项目的执行情况上报到市(县)科技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按照企业项目原来的执行进度,检查、审核企业所报材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并将审核结论及立项企业上报数据与材料提交到管理中心。

(九)项目验收

企业在项目合同到期前2个月启动项目验收的工作。企业填写好后提交验收申请表,科技管理部门逐级审核企业提交验收申请材料并给出审核意见。验收会后进行专项信息的录入、审核。

(十)专家信息管理

专家信息管理包括专家信息维护、专家密码维护和推荐专家三部分功能。

篇4

关键词:创业教育;《中小企业管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12-02

就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而言,课堂仍是创业教育的主渠道。以第一课堂课程教学为载体,创业理念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未来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等,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创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催化创业意识的形成,对以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在高校的推动也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当前《中小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管理类课程开设普遍

管理类课程在高职经管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各大高职院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法。在教材选用方面,虽然参差不齐,但在教学内容上大同小异,基本上是从管理学基本理论入手,对学生进行企业管理知识的培养。

对比高职与本科管理类课程可以发现,无论是教学知识点的选择,还是授课方式,均大同小异。对高职学生来说,这样的课程安排和授课内容选择,容易忽视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的区别,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二)课程设置不多,与传统管理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区别不大

《中小企业管理》课程目前主要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中开设,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方法,以传授管理学理论知识为主,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强调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而对高职学生就业来说,就浙江省高职学生而言,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去向是到中小企业做基层管理人员,也有些到市场一线做销售员,一些学生会接管家族企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知识,可以很好地于适应中小企业工作环境,在实践工作中有效地实施管理措施。

因此,结合区域特色及高校自身特点,在高职经管类专业中开设《中小企业管理》课程非常必要。不仅如此,为满足学生对创业知识的需求,专业教育应与创业教育进一步融合,将创业教育引入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当前课程考核方式较为滞后

我国各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通常用一张试卷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许多院校《中小企业管理》的课程教学没有完全摆脱这种重知识轻素能、重理论轻方法、重应试轻应用、重占有轻创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期末考核主要采用笔试闭卷形式,使得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考试习惯,平时上课“身在曹营心在汉”,考前突击复习背概念。这往往会出现期末分数不低但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缺乏对具体项目的操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正确地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二、以创业为导向的《中小企业管理》课程改革探索与创新

(一)以创业为导向的课程整体设计

按照“企业调研、毕业生调研、在校生调研―内容模块划分、教学知识点提炼―综合能力分析―教学情境设计―课程体系设计”的教改思路,从实际工作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依据课程教学目标,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能力和创业能力三方面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序化课程教学知识点,完善课程标准。可将课程教学分为三个模块:中小企业的创立、中小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及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每个模块均由若干个具有内部逻辑联系的项目组成。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探索及小组讨论与项目任务的完成,掌握中小企业创立与运行中的关键点,培养学生能够有勇气、有能力地追求创业机会,从容应对企业成长的挑战,有效守住创业成果。

(二)以激发创造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基于实际操作层面障碍的考虑,在课程开始前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困难,且由于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匮乏,对课程设计的实际指导意义大打折扣。因此,采取通过对毕业生和已完成授课学生的意见征求与实际授课的实践检验,不断修改教学模式,采用参与式教学设计,遵循学生意愿开展教学设计活动,注重他们创造力的发挥。

在课内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课程中的新知划分为几个任务,一节课或一次课实施一个任务,或依据课程内容穿插多个任务。一般任务难度适中,要求在课内完成,目标设定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中小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管理素质、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以创业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安排

在课程内容设计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业技能为导向,增设设计性和综合性任务。以模拟公司为课程组织方式,组成若干个小组,每个模块结束后完成相应的小组作业:创业计划书、企业环境分析报告和营销策划报告。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充分实践,通过学习与实践整合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与此同时,为避免在小组作业中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可增加个人作业比例,要求学生将自己准备的“新意”展现出来。所谓的“新意”,可以是新的商业模式、商业名词、经济现象,甚至是新的产品和管理理念。其目的不在于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在于培养学生对新的事物的观察和分析,通过展示、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并且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评价模式

改革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重结果也重过程,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不但能考查学生的工作与职业操守、组织协调和信息获取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将传统的“笔试闭卷+课堂考勤”模式逐步转变为“模块大作业得分+课堂‘新意’展现+课堂互动表现”模式,并且在此过程中引入学生评委机制。每次作业展现和课堂互动展示等内容均由3名学生评委打分,使学生全方位地参与课程学习,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评的能力,培养反思意识。

(五)结合第二课堂的课程实践教学

课外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选取校、市级创业设计技能竞赛或校企合作企业的真实任务为“项目”任务,以达到对前一阶段课程知识、技能传授的总结与升华。项目内容中含有学生从来未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难度,也存在学生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自行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对创业导向的《中小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建设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掌握创业实践知识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创业教育和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虽然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已成为高职教育的趋势,但即便已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职院校中,授课教师也多是理论研究学者,缺乏整体上的创业经历和实战经验。为提升创业教育的成效,高校应加强对教师创业意识的培养,积极搭建教师创业学习和实践平台,鼓励教师去创业一线,开展创业型的教学和研究,积累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创业经验,努力培养构建一支具有创业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优秀的创业人才和行业专家兼职兼课,通过讲座形式结合自身经历向学生传授创业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生动直观地感受实战经验,丰富课程的实际操作感。

(二)建设创业实践基地

即便是接受了创业教育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如果能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后进行实践检验,由教师对实际问题进行指导,更能提升创业教育的成效。

(三)构建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良好创业氛的围营造,会对学生创业兴趣的激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创业文化的营造。创业社团、创业技能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学生活动及创业精英访谈、创业名人讲座等都会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产生长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2]毕建忠,赵恒德.构建适合创业教育理念的教育模式[J].理论观察,2008,(4):136-137.

[3]彭绪娟.创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学改革探析[N].辽宁高职学报,2007,9(10):6-7.

[4]张景韶,张世凤,李玉波,赵鸿鹞,黄洵.以职业实用性为导向的小企业管理专业建设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1,(04).

[5]刘小延.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02).

篇5

【摘要】

价值网可以将各个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优势互补,满足顾客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外包价值网是一种整合资源并行形成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对价值网的分析,简单阐述一下价值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价值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外部经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价值网络。当群体竞争模式变成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价值网为也逐渐成为有效的运营模式。

一、价值网

(一)价值网概述

价值网其实就是一种关系结构,它比传统价值链更加的灵活,价值网的特征有:价值网的核心是顾客的价值;价值网的价值中枢是领导企业;价值网的支撑体系是数字化的网络;价值网的支撑基础是信息技术;价值网可以让各个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可以实现利益的共享。

价值网有三个核心概念,分别是顾客价值、相互关系以及核心能力,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首先,顾客价值激活了价值网网络,它决定了核心能力,同时还强化了相互关系;其次,相互关系促进了顾客价值的实现,同时维持了核心能力;最后,相互关系质量受到核心能力的限制,同时可以创造顾客价值。

(二)价值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型企业,由科技人员进行创办,主要产品是技术的开发和咨询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其特点就是规模比较小、资金有限、创新性技术、高风险等。企业本身有精干的组织结构、灵活的经营手段以及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但是由于资源很短缺,人员流动性大,人力管理方面水平很低等问题,成为了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外包价值网这种人力资源管理络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弥补本身不足的手段。构建外包价值网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先进的、优质的管理服务,与外包供应商进行合作,进而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构建外包价值网

企业拥有三种方式获取自身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一种是通过本身的能力发展去获取;一种是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获取;最后一种是通过组织内容企业间不断合作的方式获取。由于科技中小企业为了满足企业内部员工自我发展的要求,针对自身资源稀缺的情况,通过外包的形式构件外包价值网络,利用价值网获得专业化的管理服务,用来弥补自身的能力不足。外包价值网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企业、外包服务商和企业员工。

如何构建外包价值网,需要进行策略分析。

第一,企业要认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资源积累的要求,能力培养的方向等,以确立价值定位。选择适合外包的管理项目,明确外包的目的,并结合实际提出外包的要求。确定达到外包的预期效果和服务质量等各项要求。

第二,企业根据价值定位,通过对外包服务商的客户群体、背景是否专业、财务情况、专业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管理成本的多少,来选择适合企业本身要求的外包服务商。

第三,由于客观存在着交易风险,为了保证网络成员都可以准确及时的获取信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要求,外包价值网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模式,以及一个严谨的机制用来进行管理和协调。

第四,企业需要具有竞争的优势,才能和高层次的外包服务商进行合作,构建外包价值网,而竞争的优势需要通过企业的核心能力来体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利用技术的创新,来完成知识的积累,拥有了知识产权,将自己的产品标准作为行业的标准来进行制定,用以实现其对标准的垄断居民,建立市场竞争的优势。

第五,价值网络的争端主要是因为利益归属不是很清楚,进而导致合作的破裂。所以需要把网络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保证价值网运行的良好。

三、价值关系网络

(一)价值关系网络的管理与服务

1.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

外包价值网是由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管理的,管理目的就是通过一个良好的价值网环境,使其顺利的发展和运作。尽管企业的外包市场潜力巨大,但依然缺少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支持。因此,如果想促进外包的发展,首要的就是要建立与之相应的法律规范,使外包价值网可以健康的发展。所以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建设外包法律环境,与此同时,针对提供外包服务的供应商,进行信誉评价的管理,对其服务的能力、业绩,以及社会的名誉、守法情况、用户满意度等进行公证客观的评价。并且需要把评价的结果公布于众,使提供外包服务的供应商们不断提高自身服务品质。

2.外包中介机构的服务

外包价值网是由外包中介机构来进行服务的。外包中介机构,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与外包供应商间,信息无法对称的问题,外包供应商的信用体系进行强化,双方的交易成本,尤其是信息搜索的成本得到了节约。外包中介机构,可以对外包业务进行诊断,帮助企业选择正确的外包服务,避免出现错误的外包政策。外包中介机构本身具有非常强大的专业性知识,用来帮助企业进行外包谈判时,减少谈判成本,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外包机构对价值网进行调节矫正以及解释沟通,促进双方的合作关系,减少后续发生的冲突。利用绩效评估,分成不同的阶段,对外包供应商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进行考评,为外包供应商提供资质认证并有效监督其履约情况。

(二)外包价值网的参与主体

1.主体核心

企业本身就是外包价值网的核心,它的价值就是最核心的价值。通过实时捕捉的企业实际需求,外包服务商将其内容信息向其网络伙伴进行传递;由于企业就是外包价值网的核心,它可以对外包服务商及时地提出新的要求,让外包商明确企业的价值定位,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服务质量得以提高。

2.主体价值中枢

外包价值网的价值中枢就是外服务商,它本身的服务质量的好坏,信用水平的高低以及协作精神,侧面决定了能否及时敏锐的发现企业或者员工的需求变化,并针对其变化做出及时有效准确的服务。诚信好,协作性强的外包服务商,可以有效的规避外包风险,同时发现实现自身和网络伙伴的价值。如果诚信不好,协作性差,往往外包风险的出现就是外包服务商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3.重要因素

由于企业创造价值的主体是员工,所以员工对外包的认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外包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一般的企业不同,它的经营模式是以技术为先导条件,其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基础以及发展未来。作为知识性企业,员工的主体都是知识型的人才,其本身具有很高的创造性,他们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意识,所以外包供应商和其企业必须重视员工在价值网中的需求。

(三)与其他价值网络的区别

首先,外包价值网络没有一个利益核心。科技型中小企业用本身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契约关系和外包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而在价值网络中。网络成员之间都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保证互惠互利。

其次,外包价值网络没有一个共同的终端客户。中小企业的产品购买者,是企业的客户。而外包商的客户则是中小企业和其内部员工。

最后,网络成员的行为状况以及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外包价值网的构成与解体。因为网络的成员只是平台共享的关系,无法对其进行约束,成员可以自由的出入外包价值网络。

(四)价值网的风险

1.风险的来源

第一,外包价值网的运作直接受到企业环境的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员工的凝聚力都会对外包价值网的运作产生影响,而外包服务商的财务状况、管理团队是否专业、管理能力是否良好,也会影响外包价值网的运作。

第二,外包的企业和外包服务供应商之间的文化环境,是否可以相容、是否可以凝聚,都会直接决定效率与成败。如果文化环境不和谐,就会相应增加适应的成本,最终导致合作无法进行。因此,文化环境是重要的风险来源,它决定了运作的成功与否。

第三,网络中的员工,受到本身因素的干扰,无法对不同环境做出客观的决策。而且外包服务商也缺乏沟通、共处的能力与技巧。双方在认知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成为外包价值网运行的不稳定因素。

第四,外包行业的发展前景、管理交易情况的不断变化,如果信息无法做到透明公开,就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了逆向选择风险,增加了交易成本。

第五,合作的双方都需熟悉政府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并且通过法律进行彼此约束。同时,法规和政策还能对外包价值网进行管理和协调,减少不良风险产生。如果法律政策不完善,将会增加风险。

2.风险的因素

风险因素可以分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种。主观因素包括相互协作的信任、良好的沟通和可以融合的企业文化;客观因素包括对称的传递信息、共同的目标、具有竞争力的能力。

3.风险的损失

外包价值网的风险损失,一般分成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包括成本的损失、价值网的效应损失、协同的优势损失和利益损失。间接损失包括企业战略的被动调整,企业的文化损失,外包服务商的信誉损失。

通过对风险因素以及风险损失的描述,进而提醒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规避外包价值网的风险,以确保外包价值网的顺利运行。

(五)构建外包价值网的可行性

1.外包市场已逐渐的完善

信息市场可以通过一体化和市场化两种方式交易。由于外包市场逐步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用市场化的交易方式,因为市场化的交易方式,可以减少交易的成本和交易的风险。

2.企业的外包需求越来越强烈

市场竞争如今愈演愈烈,企业想生存和发展关键就是效率和效益。当外包企业经营的很好,但是却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阻碍了企业本身的创新和发展。企业采取外包方式进行人力资源部管理,也越来越有必要。

3.核心企业的迫切需要

在价值网络中,外包企业就是其核心企业,它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需求、确立的价值定位、多样化的员工需求、变化的市场环境、关于人力资源的需要,与外包服务商进行合作,通过信息渠道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仅增加了彼此企业的价值,也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满意程度。

4.外包企业拥有良好的条件

构建价值网络,需要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因为价值网的节点企业通过整合核心竞争力,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才是价值网的竞争力,核心能力的退化会遭致价值网的淘汰。如今众多的中小企业已经在科技产品与技术上拥有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为进行外包提供了条件。

5.外包服务商资质越来越好

由于外包企业不断的需求,外包服务商越来越注重自身资质的提高,因为想敏锐的发现企业和员工变化的需求,自身就必须拥有很好的服务质量、极高的信用水平和极强的协作精神。

6.员工的认同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对外包的认识水平不断的在提高,对外包的需求愈来愈高涨,他们影响着企业做出外包选择。

7.政府部门的协调作用

政府部门已经出面进行协调帮助,颁布利于合作的政策,搭建信息合作平台,有意识地推动外包价值网的构建。为构建网络提高了规范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价值网已经具备了构建的内部与外部条件,而外包企业的需求也逐步的增加。价值网的使用将会是未来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四、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一种充分利用资源互补的优势,强调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竞争核心,建立价值网络,用来与各成员共享信息资源的全新管理模式。它弥补了企业自身的不足,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清华,徐枞巍,吴勇.基于价值网模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业务外包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02)

[2]刘清华,徐枞巍,吴勇.企业业务外包风险管理的新模式:价值网战略[J].当代经济管理,2009(12)

[3]谭寒冰.如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J].河北企业,2012(01)

[4]陈霞.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2(03)

[5]徐长玲.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利弊研究[J].中国商贸,2012(07)

[6]李恩平,苏文,赵红瑞.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动因、风险及防范策略[J].经济师,2011(02)

[7]李敏.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必要性、可行性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3)

[8]彭十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的防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12)

[9]林梓铭.浅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贸,2011(27)

[10]张同建,王晓欣.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利弊分析[J].中国商贸,2011(20)

篇6

论文摘要:基于要素供给主体的性质是否具有营利性,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要素划分为公益性要素和营利性要素。其中,营利性因素对提高企业创新活动效率的贡献率更高。这些要素在现实中表现出的优劣状态,对创新活动作用方向不同。由此,构建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受力结构模型,基于模型的分析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倍受关注的一支经济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由科研人员领办或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它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成长和高收益的特征。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创新进化能力较弱,其创新与发展往往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很多国家纷纷构建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体系,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实现其良性发展。

一、相关研究简要回顾

目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出两个特点:(1)创新支持体系内容主要集中在金融财税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尤其集中在政府提供的各类要素方面。(2)创新支持体系功能定位主要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的流向,是一类非营利性质行为或活动。由这两个特点决定了目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非营利性的支持体系,该支持体系扶持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但是,政府主导型的创新支持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往往效率不高,致使创新资源得不到更有效的利用,目前这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我国创新资源极其有限,如何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资源扶持更多高科技中小企业,创造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这要求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构成问题。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若干要素构成,包括财税、融资、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企业孵化器、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要素。这些要素来自于不同供给主体和运营主体,有的由政府提供,有的由企业提供。由于供给主体组织性质不同,要素供给目的会表现出很大差异。例如,财税、法律法规的制定者是各级政府组织,其目的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风险投资、社会中介服务等要素的提供者是营利性组织,其目的是通过注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需要的要素或服务最终获得利润,具有较强的营利性。组织理论表明,组织的性质与存在的目的不同,其运作机制与运作效率也迥然有异。因此,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各构成要素的供给主体性质不同,其供给目的存在差异,这直接导致了每类要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根据要素供给者不同目的,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构成要素分为两类:公益性要素和营利性因素。

(一)公益性要素

公益性要素的提供者不以赢利为目的,只是为了形成一个更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或提供更有利的发展条件。这些要素的存在状态及变化状况直接影响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是否有利。

具体包括由政府提供的政府政策、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等政府性要素和由当地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要素两大类。

1 政府性要素政府只是经济活动的宏观管理者,而不是直接参与者。政府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支持的目的只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而且,它只能是也必须是针对全部企业或全行业企业,而不是某一特定的企业或某一类特殊企业。因此,其典型特点是公平、公正,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2 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一个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构成了该地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整体环境。该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包括诸多要素,如多年积淀下来的社会文化、社会发展进程、业已形成的产业结构、企业社会网络及商业协会发育状况、该地区的智力资本、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程度、政府与企业的合作程度等,这些要素的状况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活动,并且这些要素在短时期内不易改变。

(二)营利性要素

营利性要素的提供者将提供这些要素作为自己的获利手段,其提供者可以是企业、私人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或个人等。具体包括风险投资基金、企业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社会服务机构。

1 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又称为“天使资金”。风险投资基金是针对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创业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和资本经营服务,当企业发育成长到相对成熟后,即退出资本,实现增值后继续投入下一风险投资项目的金融资本。

2 企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一般分为赢利性和非赢利性两类。非赢利性企业孵化器一般由政府和非赢利性组织创办,主要目的是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而赢利性企业孵化器一般由风险投资家、大企业和私人兴办,目的是通过向创业企业提供成长条件和环境而获取利润。笔者将这一要素置于营利性因素之列。

3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但由于其规模小,资金技术实力有限,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目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商业化运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4 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转让、技术论证等中介服务,社会服务机构的提供的各社会服务一般都是有偿的。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框架

基于上述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两种性质的技术创新支持要素,兼顾到企业内部创新体系诸要素,构建出一个包括三个层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三个层面:

(一)企业内部创新体系

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位于体系框架的中心。企业内部企业家与各级员工的创新意识、企业的创新战略、创新机制、所拥有的创新资源、多年积淀下来的企业文化等要素决定着企业创新需求的强弱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若一个企业中这些要素状态非常有利,如创新意识强、创新战略目标明确、创新机制完善、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丰富、企业文化有利,或这些要素中的多数有利,则企业的创新动力强,创新活动频繁而创新成果多,否则创新动力会很弱,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也较低。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各类与创新活动有关的要素有可能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动力来源,也有可能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抑制因素。 转贴于

(二)企业外部营利性创新支持体系

营利性创新因素的提供者为了获取利润而提供各种服务,尤其是其中的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基金机构是通过孵化成熟的企业然后将其高价售出而赚取利润。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些要素的提供者(机构)努力创造各种条件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促使其迅速成长。于是,营利性创新要素的提供者赚取利润的目的就会演变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大的外在推动力量。营利性因素中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基金机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要素只要是产业化运营的,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外在推动力就存在,只是推动力的强弱与这些要素产业化运营的状况有关。

(三)企业外部非营利性创新支持体系

非营利性创新因素构成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外部环境。这些要素若表现得好,就会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拥有一个规范、秩序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流向该领域或行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引导力量。这些要素若表现得不好,则意味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环境非常不利,会增加创新的难度,成为束缚其创新活动的绳索。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力学模型及分析

若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及所在系统比喻为一个在斜坡上滚动的球,它在斜坡上上下滚动时受到多方力的作用。这些来自不同方向的力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构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环境。

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中的若干要素,如企业中领导者的创新意识较强、创新机制完善且有激励力、创新资源丰富、创新战略明确、创新氛围浓厚等,意味着企业动力和创新能力很强。企业自身强大的创新动力会拉动企业走上不断创新的道路,因而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拉动力。相反,当企业内固有的氛围排斥创新、领导层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资源不足、企业创新机制不合理等,则会阻碍企业的创新活动,至少会使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停步不前,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阻力或惰性力,用A表示。对于处在斜坡上的企业而言,A表现为一个向下的重力。由于企业自身的生存需求,企业创新活动成为一种必要手段,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支撑力,用B表示。 企业外部营利性因素代表了创新活动的外在推动力。各营利性因素作为一个产业发育得越成熟,其运作越规范,要素提供者营利需要越强,转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压力越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推,动力越强。该推动力用Y表示。

企业外部非营利性因素构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在图2中表现为夹角a。夹角a越小,斜坡会变得扁平,企业向前滚动就会容易些,表明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越有利,企业也会更愿意进行各类创新活动;夹角a越大,斜坡会变得陡峭,企业向前滚动的阻力加大,表明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非常不利,企业会减少或不进行创新活动。由于企业外部非营利性因素供给主体要考虑全民利益,因而与企业的利益不能总是同步,夹角a不可能为零。

据此,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当满足x+Y=A·sina时,企业创新活动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即企业保持原来状态,没有任何变化发生,也就是企业处于创新活动的抑制状态。

当a趋近零时,即环境极端有利时,表明环境对企业的约束力量几乎不存在了,企业创新活动中的速度取决与x+Y,企业处于创新状态;当a趋近90°时,即环境极端不利状态,企业生存困难,无力创新。

企业外部营利性因素所产生的推力Y在两方面受制于宏观外部环境,一是营利性因素的供给主体本身的发展受宏观外部环境的影响,二是,创新主体有权决定是否接受企业外部营利性因素所产生的推力Y,只有x>A·sina时,创新主体处于创新状态时,Y才会被创新主体接受。

五、结论与建议

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由多方面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有营利性的,也有公益性的。要素存在的目的不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作用和功能不同,在创新体系力的模型中表现为不同方向的力,这些力的综合作用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总体环境。为了更好地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企业内部创新体系的优化,尤其是应在加强企业内部创新动力,减小企业自身惰性力方面做好工作

主要应着力于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育、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与企业创新型文化的建设方面。这其中关键在于企业家自身创新精神与素质能力。尽管,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不是创新支持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却是创新支持体系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的介质要素,没有企业内部创新动力与能力的配合,外部环境再好也只能推动企业被动创新,会削弱创新支持体系功能与作用。

(二)在营造和建设创新支持体系时,应该区分不同性质的因素,分别对待

非营利性因素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需要做到完善、规范、公平、公正。而营利性因素,其营利的目的会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其发展路径。

篇7

关键词:房地产估价;收益还原法;模糊贴近度;灰色预测

中图分类号: F2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47-2

0 引言

收益还原法作为房地产估价的三大基本方法之一,是估价工作中大量采用的估价方法,特别是对一些有收益但交易少的房地产(如工厂、酒店、宾馆等)项目收益还原法有着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适用性。然而目前收益还原法估价时,确定今后合理纯收益流量都是通过用以往若干年估价对象或类似房地产的收益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及修正得到,这样的收益流不能体现收益的发展趋势,与收益还原法估价的基本原则是相悖的;有些估价案例也对今后的未来收益进行了预测,但是这类案例所做的预测都是建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和个人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结合模糊数学贴近度原理及灰色系统理论,针对收益还原法建立了一个估价实例选取――未来收益预测的模型。

1 模型的建立

该模型的思路为:估价人员收集各年类似与待估对象的房地产资料(每年至少四个),利用每一年的类似实例相关资料求取它与待估对象的贴近度,并选取贴近度最大的三个类似实例加权计算历史收益,得到每一历史年的收益后确定历史收益流;再根据历史收益流建立GM(1,1)模型,对未来收益进行预测。

1.1 确定历史收益

在待估对象某一历史年中选取m个实例T1,T2,……Tm。并建立模糊贴近度评价指标{u1,u2,……,un},在类似实例和待估对象中选取单项条件最好的赋予隶属度1,并通过专家评分确定其他单项的隶属度,得到以下隶属函数: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1.jpg>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2.jpg>。以贴近度公式<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2.jpg>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2.jpg>求取各类似实例与待估对象的贴近度<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2.jpg>,贴近度,取贴近度最大的三个作为比准实例来求取加权系数,并计算合理纯收益。

①对于出租型房地产,求取加权系数时,将比准实例的贴近度按大小赋予α1,α2,α3,其中α1>α2>α3,各比准实例的加权系数为ρi=i=1,2,3。第i历史年的历史收益为:Po(0)(i)=1(v1ρ1+v2ρ2+v3ρ3)・S・(1*l%),vi(i=1,2,3)为αi对应的比准实例每平方米的年收入,S为待估对象的实际建筑面积,l为该年这类出租型房地产的空置率。

②对于直接经营型房地产,求加权系数时,将比准实例的贴近度按大小赋予α1,α2,α3,其中α1>α2>α3,各比准实例的加权系数为ρi=・i=1,2,3。

第i历史年的历史收益为:Po(0)(i)=1(v1ρ1+v2ρ2+v3ρ3+・v),vi(i=1,2,3)为αi对应的比准实例该年的历史纯收益,v为待估对象该年的历史纯收益。

通过以上介绍之方法计算待估对象n年前的历史纯收益,形成待估对象的历史收益流:Po(0)(i)={po(0)(1),po(0)(2),……,po(0)(n)}。

1.2 建立GM(1,1)预测模型

对以上P0(0)做一次累加建立它的1-AGO序列: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3.jpg>,令<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4.jpg>。拟建GM(1,1)如下:<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5.jpg>。当P0(0)满足准光滑性,P0(1)满足准指数规律时则可以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求出模型参数列<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6.jpg>,从而确定GM(1,1)模型式:<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7.jpg>。根据模型计算得到模拟值,并检验误差,当误差不大时就可利用模型进行预测。

利用模型计算未来5年的合理纯收益,<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8.jpg><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8.jpg>

用这5年的合理纯收益来求取未来收益流: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8.jpg>r为收益还原利率,a为待求的收益流。待估对象的价值为:<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9.jpg>。

2 应用举例

某写字楼楼层为二楼,建筑面积为2170m2,建成于1997年12月30日,此后收益年限为49年。于1998年3月所有者与某公司签订租房合同,租期到2004年12月31日。待租期满后,所有者欲将此写字楼出售,计划对该写字楼估价,估价时点为2005年1月1日,收益还原利率为9.5%。

2.1 确定历史收益

本例从1996年到2004年取9个历史年,以下取第9历史年(2004年)为例,说明历史收益流的计求取。在该历史年选取4个类似实例T1、T2、T3、T4,它们该历史年的年收益分别为:

v1=437.2元/m2,v2=408.1元/m2,v3=419.7元/m2,v4=417.6元/m2,

建立模糊评价指标:{u1,u2,u3,u4,u5,u6,u7,u8}={地段繁华度,公共设施,交通条件,环境条件,临街状态,建筑物业,楼层,装修档次}。通过专家评分确定待估对象与类似实例的隶书函数为:T={0.95,0.85,1,0.92,1,0.87,0.93,0.91}

T1={1,0.89,1,0.83,0.92,0.94,1,0.95}

T2={0.81,0.78,0.78,1,0.82,1,0.81,1}

T3={0.92,1,0.94,0.87,0.85,0.90,0.88,0.97}

T4={0.86,0.94,0.87,0.8,1,0.85,0.8,0.89}

计算各类似实例与待估对象的贴近度为: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10.jpg>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10..jpg>。

T2的与T的贴近度度最小,则将T1、T3、T4分别作为三个比准实例,并令α1=0.9429,α2=0.9244,α3=0.9202。该年的写字楼空置率为7.3%。根据公式计算待估对象该年历史年收益为Po(0)(1)=1(v1ρ1+v2ρ2+v3ρ3)・S・(1-l%)=854780.9元=85.47809万元。

利用以上方法可以求得其余8个历史年收益,并得到历史收益流如下:

Po(0)={po(0)(1),po(0)(2),po(0)(3),po(0)(4),po(0)(5),po(0)(6),po(0)(7),po(0)(8),po(0)(9)}

={69.16783,69.99785,71.11782,72.2557,74.06209,

76.28396,78.87761,82.03272,85.47809}

2.2 建立GM(1,1)预测模型

①根据原始序列Po(0)=(po(0)(1),……,po(0)(9))做一次累加算子1-AGO得:Po(1)=(po(1)(1),……,po(1)(9))

Po(1)=(69.16783,139.16568,210.2835,282.5392,

356.60129,432.88525,511.76286,593.79558,679.27367)

②对P0(0)进行光滑性检验:ρ(k)=

ρ(2)=1.012,ρ(3)=0.511≈0.5,ρ(4)==0.344<0.5。当k>3时满足准光滑条件。

③检验P0(1)是否具有准指数规律:σ(1)(k)=

σ(1)(2)=2.012,σ(1)(3)=1.511≈1.5,σ(1)(4)=1.344∈(1,1.5)

当 k>3时满足准指数规律,可以对X(1)建立GM(1,1)模型。

④对X(1)建立紧邻生成序列:Z(1)=(Z(1)(2),……,Z(1)(9))

其中,:Z(1)(k)=0.5po(1)(k)+0.5po(1)(k-1);将数据带入可得:Z(1)=(104.16676,174.72459,246.41135,319.57025,

394.74327,472.32406,552.77922,636.53463)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11.jpg>

⑤对参数列<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12.jpg>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得: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13.jpg>

⑥确定模型:<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14.jpg>

及时间响应式:<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15.jpg>

从而求出X(1)的模拟值:其中: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16.jpg><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16.jpg>

还原求出X(0)的模拟值:<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17.jpg>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17.jpg>=(69.16783,68.77521,70.86114,73.01036,

75.22475,77.50631,79.85706,82.27911,84.77463)

⑦检验误差:<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7-18.jpg>

其中<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19.jpg>

求出各个ε(i)后代入得:残差平方和s=0.064895;平均相对误差Δ=±1.09%。则模型用于预测是可信的。

建立了GM(1,1)后,利用模型预测未来5年的收益:<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20.jpg><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21.jpg><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21.jpg>。依据公式<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83-22.jpg>求得估价收益流为:a=92.30649万元/年;根据剩余收益年限为42年,收益还原利率为9.5%,计算得到该写字楼价值为:950.16327元=950万元。

3 结束语

若根据传统收益还原法,将2004年历史纯收益作为未来收益流估算该写字楼价值为880万元。这两种方法估算的价值是有较大差异的。本文所建模型合理考虑了年收益的变化趋势,与传统收益还原法相比更切合实际,更为合理。

参 考 文 献

[1] 李恩辕,杨德忱,房乐德.房地产估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 赵财福,赵小红.房地产估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篇8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经济新常态”成为大家所熟知的术语。“新常态”是指经济高速发展后的调整和变化,主要体现以下特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面对这种新的常态,作为我国经济中坚力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就要顺应这种新常态,通过创新寻求发展。企业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要在企业管理观念上求新。在管理上求“新”,就是要改善财务管理现状,加强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也正是通过不断创新,部分中小企业由此成长为跨国公司,比如美国的苹果公司,中国的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特征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中小企业只有16万家,尽管数量不多,但全国约有65%的专利发明、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相当强的市场活力,极富创新力,堪称中国创新型经济的生力军。与传统领域的中小企业相比,高科技中小企业产品具有成长性强、生产周期短、更新速度快、附加值高、市场渗透能力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面临着比传统中小企业更高的财务风险。由于科技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发明专利、创新技术和研发新产品等方面,不太重视企业管理,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意识不强。因此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5年,其中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重视技术创新,轻视管理创新这一现象表现严重,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管理生产效率,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造成的财务制度漏洞百出,风险影响较大,这些因素阻碍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之路。

1)忽略财务的管理作用。行业竞争的压力,发展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生产订单的首要问题,如何更好地宣传产品是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竞争压力下侧重于开拓产品市场,关注销售及利润的数字增长,只是应用了会计工作最基础的记账和披露信息的作用,没有重视到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应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企业管理工作只是简单地追求产品销售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比较被动。

2)财务制度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心在于新产品的研发,研发技术人员较多,而具备专业财务管理知识的人员相对匮乏,普遍存在没有完善的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监管和财务分析、内部控制等制度,财务工作仅停留在对经济业务发生后的会计核算上面,对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做的很不够,并没有对会计信息的详细的分析,单纯认为会计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就是会计报表,各项情况已经反映清楚,没有意识到进行分析预测的重要性。

3)融资渠道狭窄、项目融资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投资趋于理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受到资金流的影响和制约。资金紧张已经成为阻碍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长久发展的绊脚石。其原因主要在于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单一、企业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透明度较低、抵押担保物不充足、无法确切落实担保主体、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得其与银行的合作和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进一步加大了项目融资的难度。

4)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不多,银行因其风险大和业绩不稳定等因素,不放心对其投放长期贷款。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从银行通常取得的贷款多为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其研发产品和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对资金的需求具备长期性,因此一些企业就将短期流动资金借款用于投资回收期比较长的项目投资,在支付方面导致企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发展危机。另外,在中小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相互担保的现象,进一步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进而不断抬高整体的负债率,使得资金链条过紧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5)企业缺失凝聚力。对于科技型小企业来说,通常是由投资人和科技人员通过合作的方式成立,使得企业的所有者也是经营者,虽然经营者精通技术,但是却缺乏管理知识。这种企业一般采用个人集权的方式进行经营,这种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民主性,对员工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片面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太注重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重视美化自身的外在形象,忽略了培养企业精神和价值观,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制约了企业的管理创新。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创新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培育企业文化,强化企业的凝聚力。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需要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首要任务,因而忽视了管理创新,从而使其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发展之路陷入困境。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就要通过以下路径推进管理创新,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企业形象。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树立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的全员财务管理理念。第一,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是财务管理,将被动服从式的财务管理工作,转变为全员主动参与的管理活动。第二,强化信用意识,树立企业信誉。良好的企业信誉,能够使企业获取优质的市场资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提供有利的帮助,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这些观念的更新,在企业管理中,将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到核心地位,积极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科技型中小企业想要改善其财务管理状况,就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管理就像企业的纲,内部控制像企业的网,只要网住了,企业财务就不会出大的问题。预算管理其实就是全员参与管理的过程,是指在企业目标指导下,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项目投资活动及财务活动的具体计划,是对企业各项资源和企业活动做的详细安排;同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对比预算目标与企业实际完成情况,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脱离预算的异常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目标。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制定一套程序和方法,加强财务管理创新机制,通过制度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使其有效开展节流和开源来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3)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科技型中小企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能够从银行取得信用贷款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要选择,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资金运作透明度低以及缺乏完整的信用记录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从银行取得信贷具有极大的风险。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了从银行取得贷款外,还应积极创造和利用其他融资工具,如通过典当、商业票据、应收账款、融资租赁等融资工具进行资金融通,进一步确保企业资金链的流畅性。另外,适当分散投资风险,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出现的财务危机。财务预警系统指标最具有代表性包括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发展潜力。其中,反映资产获利能力指标主要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反映资产运营能力指标主要应收账款周转率、产销平衡率。通过检测这些营运指标有异常变动情况,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控,同时对企业存在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规避财务风险或降低财务风险。

5)筑建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凝聚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拥有特有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支持企业发展的灵魂,就像夜间远航的一盏明灯,员工内心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就是这种企业文化的来源,借助企业文化可以对员工来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创立和完善自身的基本价值观,通过不断培育企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将其与社会和谐宗旨进行结合,最终建立起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筑建企业文化。

五、结束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