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8 15:41: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学生的家庭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 键 词】小学教育;学校;家庭;社会
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因此,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是应当享有的权利。其中还提到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小学的义务教育不单单是小学生自己的个人问题,也是我们学校和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集中关心和瞩目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教育是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以集体为单位的普众教育,有利于发展孩子的集体观念和是非观念及社交能力,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学校是一个评级系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都能够很好地发现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更好地给自己定位。
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要使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备的基础;要使青少年在纷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要为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要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要使青少年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并养成时时自我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调整,使自身不断完善;要使青少年逐渐懂得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总之,学校教育要有助于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使今天的青少年在未来生活中更加文明、更加科学、更加幸福、更加美满。
二、学校教育如何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教育的总体目的是使孩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与家长的具体教育目的是不同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在某一阶段都达到某一个标准,但是我们知道,每个孩子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外貌有不同,同时也表现在内在的心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目的是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针对自己孩子特点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普遍教育无法满足每个家庭的需求,只有家庭教育才能完成——因为只有家长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学校和家庭要相互配合起来,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家庭中年长的成员,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对孩子的熏染、影响和教导,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其他亲族关系所组成的社会最基本单位。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至关重要性。
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传统上我们认为家庭教育侧重于对孩子心理、品德、人品的塑造,因为家庭的环境对孩子善与恶的分辨、勤劳与懒惰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家长就是孩子身边的老师,家长可能不去说教,但是他的一言一行无形中就影响到孩子,常言讲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这个道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常常就决定了孩子们的道德标准甚至是法律的意识。学校老师说话也管事,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常常在说教上,可能孩子理智明确、抽象思维比较强的时候会有理性的分析,能接受一些。但是更多的学校教育还是课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智,而家长父母是培养人品的第一道关。
不当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心理上潜移默化地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家长本来代表称职的父母,但不当的家庭教育却会变成孩子成长的阻碍。传统的教育本来对家长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思想观念和行为上陷入了误区,成为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的父母把子女的教育甩给自己的父母,自己忙事业、忙赚钱、打麻将等,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做法给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未来留下了隐患。这种“隔代抚养”,由于年龄、思想、知识观念上的差距,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难免陈旧,这在孩子走向社会时就很容易留下隐患。作为家庭方面,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注意养教结合,爱严结合,言传身教结合,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相互了解,沟通情况,做到与学校教育相对同步,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不提与学校相矛盾的要求,不当着孩子的面非议学校,埋怨、责怪老师。同时,家长要教育孩子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关心同学。
由于学校教育受到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和家庭对子女的期望不断的提高,对学校教育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学校殷切地想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以便建立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
首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社会在发展,科学文化在不断进步,对学生的教育也只有不断的变化,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家校教育的内容要适时更新,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不断出现,家庭教育的缺失越来越多等,都是社会发展出现的教育新问题。因此,我们在家校教育联系的方式上、内容上,都要与时俱进。人们要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创新。其次,父母的知识有限,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能给予孩子很好的教育与引导,必须要有更专业更多的人来共同教育孩子,学校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学校教育奠定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最后,家长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沟通才能增进了解,沟通才能更好地合作。作为学校,有很多工作都需要家长支持,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一个班主任面对几十个学生,他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家长应该主动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取得联系,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要改变以往那种“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都是学校的事”的思想。要与老师坦诚相待,保持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在现代社会,家长必须依靠学校让孩子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在这一点上,家长无法取代。另一方面,学校只能承担起孩子教育的一部分责任。尤其是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重要教育任务,更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合作。我们认为,家长与老师要坦诚相待,相互交流、相互包容。作为家长,要正确对待老师的不足,人无完人,老师的教育水平有差距,出现失误和不足在所难免,希望家长与老师用沟通的办法来解决分歧。作为学校,我们也应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教好书,育好人,叫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过去人才常常是举孝廉,家长教子有方,家教很严,这孩子的家风人品很好;但是能力、知识怎么样,还得看老师,在名门的教育之下肯定学识很好。所以我们觉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是互相补充的。我们统计,单亲家庭或者家庭人员有不良行为的,孩子的人品也常常出现缺失,学校教育不可缺,但是孩子毕竟还是长时间生活在家庭里。
总之,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在教育个过程中是不能分割开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社会比作孩子成长的大家庭,那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相当于这个大家庭里面的父母双方,缺少或忽略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两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氛围。所以,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学校一直不停地探索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携手并进的路子,建立充满活力、多元的教育共同体,千方百计提高家长的各项素质,寻求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不和谐现状的成因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我们学习和工作的质量也需直线上升,那么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方也在相互牵制、相互调整。因此,这三方引发出许多不协调的因素。第一,大多数学生多依赖学校教育,少家长、社会参与。传统的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否则根本无关系,因而家长、社会很少关心青少年思想的成长,只注重成绩的进步与否;第二,学生的理论教育颇多,少实践活动。近十年来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层出不穷。然而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还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至于其他方面教育几乎就没有实行;第三,学生多被重视智育开发,少加强德育培养。目前,由于中高考等种种原因,学校、家长、社会上的人们只要读书好、分数高,而包括“三观”在内的其他素质教育,则少得可怜,甚至忽视;第四,学生现在的发展方向多为纵向,少横向联系。一个少年儿童,除了所生活的周围环境之外,除了学校,还是学校;第五,学生的书本知识较多,少社会实践。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在书中大都有触及到,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许多少年儿童却不懂得屈原到底是谁,龙的传人是什么意思,思想教育流于形式,失于空洞。
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如何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只是形式上的划分,实际上都属于社会范畴。青少年教育的根本在于教育好成年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必须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重要性的认识。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三者之中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都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发生悲剧,这种事例举不胜举。
所谓良好的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必须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教育;必须是符合青少年本人个性特点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必须是家庭、学校、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长春市学校教育体系和教育网络基本上是健全的。为了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应突出抓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入手,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继续深入开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师德年活动,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 学业成绩;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父母教养方式
一、问题提出
学生学业成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内因来看,它包括学生个体的智力因素,如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等。从外因来看,它包括社会环境,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文化传统等;家庭教育环境,如家长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价值观、人才观、期望值等;学校教育,如教学设施、校园文化氛围、教师素质、校长办学思想等等。本研究在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家长文化水平、职业因素等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作一次综合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供某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为我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二、研究结论
(1)对高中生来说,家庭教育环境对其学业成绩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父母教养方式已不是造成学习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学业成绩与父母教养方式在大多数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相关,可以说高中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已较强,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但父亲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仍有较大消极影响,父母是否偏爱、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也仍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2)学生学业成绩与父亲的文化程度不相关,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
(3)父母的职业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直接因素,但有一定的关系。
三、讨论与建议
(1)一提起家庭教育环境,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对儿童的影响较大,这一点已达成了共识。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了高中生的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关系,一方面说明了高中生的学习同样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靠学校单方面的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对学生而言是不够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同时也指出:“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复杂的任务。”学校作为最能动的力量,若能主动连接社会环境系统,组合各种正面影响,形成合力,营造起大德育体系,对提高教育整体效益也许会有很大作用。
目前我校的家校合作唯一方式就是家长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已将新型家长会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探索出的家长会形式有:交流式、对话讨论式、专家报告式、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家长会的内容也涉及到学生成长过程的多个方面,这些方法能够有效的使家庭教育环境得到优化,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发展,值得借鉴。
(2)学生学业成绩与父亲的文化程度不相关,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这一结果与我们的测前假设有些出入。究其原因,可能与取样较少,样本的父母的文化程度又都较集中有关系。但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也从一个角度印证了弗洛伊德(Freud)的观点:“一个人若曾是其母的毋庸置疑的宠儿,那他会终身保持着胜利者的情感,这种成功的信心常常导致成功。”母亲文化程度越高,自身越成功,对子女的期望就较高,会不自觉地以高要求、高标准规范子女,子女的成就感就降低。同时,由于要求严格,也可能导致子女形成较为强烈的外部学习动机,而过强的动机反而会影响学习效率。可见,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父母特别是母亲心目中的形象对其发展的影响力是较大的,直到高中这种影响依然存在。
(3)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很大的相关性,可以说明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不同影响,也说明了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上的不同需求,父亲的肯定认可称赞,母亲的关爱理解照顾对高中生来说更重要。
高中生追求民主、平等、自主、自强,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充分发挥,父母要通过与子女的交流来表达对他们的爱与关怀,要时刻关注子女的情感状态,并给予积极的疏导。不断鼓励子女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以培养他们的能力信念与自信心。还要尊重并支持子女正确的思想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父母要与子女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父母的言行举止要让子女体验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4)父母的职业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定关系,说明不同职业的父母会为子女提供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岗工人家庭,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省吃俭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有一股奋斗精神,其独立性、进取性就强。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自知识分子家庭明显较学业成绩较差学生多,说明知识分子家庭在培养孩子的方式上是有优势的。学业成绩较差学生父母一方是干部的(特别是母亲是干部的)明显多,干部家庭在培养孩子上有什么劣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
[2]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9.5.
[3]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6.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父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老师,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全面性、灵活性,因此家庭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 影响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家庭因素
1.小学生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主要来自于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掌握学习技能,而忽视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结果孩子缺乏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缺乏吃苦耐劳和挑战困难的精神,一遇到挫折要么寻求逃避,不敢面对;要么手足无措,一蹶不振。
2.家庭教育的原因
现代的家庭中,孩子大都从小就生活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逆境教育”。大小事情都被父母包办,孩子没有了实践的机会,致使多种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当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生活、面对竞争时,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还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失败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而不是帮助孩子总结原因、吸取教训,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害怕失败。很大一部分家长总是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了孩子努力的过程,这也会让孩子过于重视结果,接受不了挫折。
二 家庭教育中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
1.家长树立抗挫折教育意识
有人说:“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疼爱孩子的父母”,这话值得深思。父母对孩子精心呵护,用“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句话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们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会让孩子感到无助、痛苦和紧张,不应该让孩子遭受太多的挫折。结果孩子们在家长的溺爱下,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看到困难就退缩、遇到失败就痛苦。研究证明: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成长早期受一些挫折,对他的一生很有益处。孩子从小体验过失败,长大后就会正确地看待失败;孩子从小就在困难中摸爬滚打,长大之后,才不会惧怕困难;孩子从小便与挫折较量,长大后就会比别的孩子思维更活跃、应变更灵活、行动更敏捷……因此,家长应该正确看待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生存能力的有效途径。
2.家长要掌握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第一,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乐观开朗是新一代创新型人才的性格特征,是充满朝气、积极向上心理品质的体现。大多数人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总是将失败的想法归咎到负面的事物上,习惯对自己一味的责备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调整负面情绪。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具备很强的抗挫折能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让孩子能微笑着面对挫折。
第二,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作为小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父母以理解、同情、支持的态度帮助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鼓励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折的能力。同时要处理好自己焦虑、紧张的情绪以及想责备孩子的心情。
关键词:社会保障 体质健康 高中学生 辽宁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2-0003-04
1 前言
高中学生处于向成人发育的最后阶段,身体的各器官及其系统机能趋于成熟水平,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逐步定型期,这一阶段的健康状况将影响到成年、中年甚至是老年的健康水平。其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上的发展和提高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提高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公平教育的重要体现。中学阶段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得以养成的最佳时期,家庭在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学校、社会的有效引导和政策支持,必定会给青少年一生的健康带来保障。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近五年辽宁省城市及农村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高中学生群体,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见表1。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获得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中与健康体能相关的测试数据。
(2)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3对测试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并分类,制作图表。
(3)访谈调查法
访谈对象来自辽宁省教育管理部门及部分城市高及中学的相关教育教学人员和在校学生家长等共43人。访谈内容涉及学校体育教学综合情况、“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开展实施情况以及社区、家庭体育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身体成分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标准体重比例有所下降,农村好于城市。偏轻趋势明显增加超过40%,农村更加严重。城市超重倾向接近20%,其中肥胖比例又小幅增加。总体上反映出目前高中学生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人体密度的指标呈下降态势,说明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以及身体的匀称度欠佳,针对目前20%的超重倾向和40%的偏轻态势,合计超过60%的高中生亟待提升身体成分水平,无论家庭还是学校、社会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度。(见图1,图2)
3.2 心肺耐力
3.2.1 循环机能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循环机能的优秀率大幅度提升,接近80%的城市学生达到良好以上水平,农村学生超过90%。农村学生循环机能水平不足10%,有待提升,而城市超过20%。可见农村学生的循环机能明显好于城市,提升此项健康体能素质对于偏轻和超重倾向的高中学生必须从改善身体成分开始,家庭、学校甚至社会都要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城乡差距问题不容小视。(见图3,图4)
3.2.2 呼吸机能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呼吸机能良好以上水平仅为40%,且变化不显著。超过40%的高中学生处在及格水平,接近20%为不及格水平,总体上农村略好于城市,但整体上60%的高中生此项健康体能素质较差,说明高中生的体重、身高、胸围等指标发育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家庭、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见图5,图6)
3.3 肌肉力量
3.3.1 上肢力量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上肢力量有较大幅度提升,良好以上水平城乡均超过70%,优秀率城市高于农村7%,不及格率有下降,总体上上肢力量水平农村好于城市,超过25%的高中生有待提升。家庭、学校都应通过增加相关体育活动内容迅速让此项素质得到巩固和有效提升。(见图7-图8)
3.3.2 下肢力量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下肢力量达到优良以上的比例有提升,城市不足50%,农村超过60%,超过40%的城市高中生为及格水平,不及格率明显下降。总体上农村好于城市,尚存在超过40%的提升空间,这是体育教学必须正视的。(见图9,图10)
近五年来,辽宁省高中生柔韧素质没有显著变化,优良以上水平平均为70%左右,城市超过30%的高中生处在及格水平。总体上农村好于城市,尚有30%的提升空间,城市高中生相应的关节和肌肉缺乏运动,身体的柔韧性差就会影响高中学生的体育活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甚至是一生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柔韧素质是身体健康素质的要素之一,必须尽早引起家庭、学校教育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见图1l,图12)
3.5 健康体能综合评定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持续小幅提升,平均尚在及格水平,只有农村女生达到良好水平。城市高中生总平均分比农村低2%,城市男生比女生差。(见图8)高中学生健康体能优良以上水平均有提升,合计超过50%。城市学生不及格率有所下降,仍高于农村。(见图13-18)辽宁省各城市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不均衡发展,10个城市近五年有提升,其中5个城市达到良好水平,3个城市接近良好水平。最高与最低相差8.4分。辽宁省各城市农村地区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相比城市高,7个地区有提升,7个地区达到良好标准,最高与最低相差12.8分。
近五年辽宁省各城市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体评价9个城市优良以上水平有提升,2个城市优秀率超过10%以上,6个城市良好率超过50%以上。10个城市不及格率下降,但只有4个城市在10%以下,现状不容乐观。(见表2)
4 结论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目前偏轻态势和超重倾向依旧形式严峻,循环机能水平大幅度提升,60%的高中生呼吸机能较差,超过25%的高中生上肢力量有待提升。下肢力量尚存在超过40%的提升空间,柔韧素质没有显著变化,尚有30%的提升空间。健康体能优良以上水平均有提升,各城市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不均衡发展,农村地区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相比城市高,分差较大。各城市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体评价优良以上水平有提升,不及格率下降,总平均分持续小幅提升,但尚在及格水平,城乡差距值得关注。总之,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健康体能状况总体上依然没有显著改善。
5 建议
5.1 逐步完善家庭教育机制
在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是成功的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份保障,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能脱离家庭的投入和支持。家长依赖学校,学校漠视的现象并不少见,为避免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成为盲区,必须跟进家庭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以及责任意识,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养成的定型阶段,家庭的责任更重大。因此,必须加紧完善家庭教育机制,适时促进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和保障。
5.2 落实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情况
政府要统筹协调,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市政规划应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需求,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综合利用。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条件的改善,应重点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目前,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的情况还不理想,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只有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才会形成。
一、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农村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农村学生多为“留守学生”,长期的与家长分隔两地,心理上渴求尊重与关爱,而这种对尊重与关爱渴求,单靠家长的电话沟通是无法满足的。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陪伴者,农村高中班主任,是给予学生尊重与关爱的最佳人选。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专业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热爱学生,心系学生,为学生着想,充分相信学生的价值以及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质,把学生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以一颗诚挚的心,给学生以关爱和帮助,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必须具有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格魅力
农村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格魅力。道德是为人的根本。重视德育、重视精神力量的人才培养是“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的关键。班主任是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对班主任的印象最深。因此,农村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格魅力。必须注重自身修养水平的提高,能够用自身师德修养,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亲近、模仿,为学生树立起学习榜样。具有深厚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技能,以及细致、耐心的品性,做到言出必行,做一个讲信用,值得尊敬、信任的班主任。同时还应做到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正值严明的优秀形象,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服,从而感染学生,培养出真正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可塑之才。
三、必须具有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农村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高中学生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生理上的快速成长,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经验的欠缺,容易让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在“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下,农村高中班主任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和生理、心理变化发展,掌握学生成长过程的规律,具有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能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准确的解读与指导,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喜欢学生,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苛刻,尊重而不迁就;了解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解决他们的问题和烦恼;打开学生心扉,真正达到师生互相沟通、亲密和谐。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上进心和自信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质健康;高中学生;大连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71-03
一、前言
高中学生处于向成人发育的最后阶段,身体的各器官及其系统机能趋于成熟水平,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逐步定型期,这一阶段的健康状况将影响到成年、中年甚至是老年的健康水平。其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上的发展和提高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提高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公平教育的重要体现。中学阶段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最佳时期,家庭在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学校、社会的有效引导和政策支持,必定会给青少年一生的健康带来保障。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近五年大连城市及农村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高中学生群体,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详见表1。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平台获得近五年大连市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中与健康体能相关的测试数据。(2)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 2003对测试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并分类,制作图表。(3)访谈调查法。访谈对象来自大连市教育管理部门及部分小学的相关教育教学人员和在校学生家长等共32人。访谈内容涉及学校体育教学综合情况、“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开展实施情况以及社区、家庭体育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三、结果与分析
1.身体成分。高中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增加,城市多于农村。标准体重呈下降态势,农村好于城市,偏轻体重略有下降。总体上近五年反映大连市高中学生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人体密度的指标呈下降态势,说明高中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以及身体的匀称度欠佳,针对目前20%的超重倾向40%的偏轻态势,合计超过60%的高中生亟待提升身体成分水平,无论家庭还是学校、社会必须引起足够关注度。
2.心肺耐力。(1)循环机能。高中学生优良以上水平稳步提升,城市接近50%,农村超过了70%。应该看到,城市尚有50%的发展提升空间,科学饮食和体重的维护是使之得到改善和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提升此项健康体能素质对于偏轻和超重倾向的高中学生必须从改善身体成分开始。家庭、学校甚至社会都要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2)呼吸机能。高中生呼吸机能水平良好以上水平近五年有所下降,超过45%的高中生处在及格水平,平均尚有20%的高中生不及格。总体上农村略好于城市,但整体上70%的高中生此项健康体能素质较差,说明高中生的体重、身高、胸围等指标发育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家庭、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3.肌肉力量。(1)上肢力量。高中学生上肢力量近五年持续增长,但优良以上比例平均仍不足50%,平均超过20%不及格,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总体上农村好于城市,家庭、学校都应通过增加相关体育活动,迅速让此项素质得到有效提升。(2)下肢力量。高中学生下肢力量良好以上水平持续增长,不及格率显著下降。农村学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均好于城市,处在及格以及不及格水平的农村也明显低于城市,说明总体上高中学生的下肢力量农村好于城市。目前,城市高中生处在及格水平的超过40%,不及格率仍超过10%,现状令人堪忧。下肢力量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这是学校体育教学必须正视的。(3)腹部肌肉力量。女生的腹肌与髋部肌肉力量与未来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高中女生的腹部肌肉力量水平尤为重要。近五年大连城市高中女生腹肌力量优秀、良好以上比例呈上升态势,50%处在及格及以上水平,尚有超过15%的不及格人群,此项身体素质对女生格外重要,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4)柔韧素质。城市高中学生柔韧素质有一定程度提升,超过40%的高中生近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大连城市高中生相应的关节和肌肉缺乏运动,身体的柔韧性差就会影响高中学生的体育活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甚至是一生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柔韧素质是身体健康素质的要素之一,必须尽早引起家庭、学校教育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5)健康体能综合评定。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持续上升,但仍没有突破及格水平。城市男生上升幅度最大,农村男生达到良好水平。总体上农村好于城市,城市女生健康体能最差。健康体能综合评定达到优秀的比例仍偏低,特别是城市学生。应该清醒地看到城市超过50%的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是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农村稍好。虽然,近五年的情况有了较大幅度好转,但目前的状况仍不容乐观!
四、结论
目前,高中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增加,偏轻态势更加严重;循环系统机能水平、上下肢力量、柔韧素质有一定程度提升,但仍有50%左右的提升空间;多数高中生呼吸机能水平有所下降,半数高中女生的腹部肌肉力量水平较差。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仅处在及格水平,总体上农村好于城市,城市高中生不及格比例偏高,女生健康体能素质值得关注。总之,近五年大连市高中学生健康体能状况总体上依然没有显著改善。
五、建议
1.落实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情况。政府要统筹协调,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市政规划应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需求,要注意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综合利用,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条件的改善。目前,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的情况还不理想,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的情况也并不乐观。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才会形成。
2.逐步完善家庭教育机制。在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是成功的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份保障,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能脱离家庭的投入和支持。家长依赖学校、学校漠视的现象并不少见,必须跟进家庭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以及责任意识,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养成的定型阶段。因此,必须加紧完善家庭教育机制,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和保障。
3.尽快出台高考体育考试制度。把体育成绩作为升学手段,是使教育由围绕“主课”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跨出的坚实步伐,更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力对策。体育加试是未来人才激烈竞争的一个体现点,把体育纳入高考科目,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并以此使学校、家长和学生改变对体育的态度,必然会提高体育的社会地位。高中学生体质不佳,对大学生活,甚至工作都会有不良影响。提出高考增加体育考试内容是为了让高别是高三学生回到阳光下、操场上,保证开课时间,让高中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好,这无疑对学生一生的健康都有益处。
参考文献: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王燕.关于我国中考加试体育工作的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2).
[3]万健根,于西增.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7):72-43.
[4]苟雅宏.社会支持基本理论研究概述[J].学理论,2009,(12):74-75.
【关键词】高中学生;亲子关系;案例;对策
一、因为爱的“战争”――亲子关系的现状
据2009年在河南郑州对该市1000名初、高中学生的一项心理问卷调查,中学生们认为被父母忽视的竟然高达98.6%;而另一项调查结果发现,亲子关系占中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53.2%,远高于同伴关系(30.5%)和师生关系(13.3%)。
因为爱的“战争”。父母对于孩子的感情可以用“爱”这个词来概括;同样,“爱”也可以描述孩子对于父母的感情。但是这种“爱”完全甜蜜和谐吗?
二、爱的“战争”――亲子关系恶化的案例
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一:(2011年10月20日晚上6点35分至2011年10月20日9点39分,笔者、何同学、何妈妈)
笔者:何同学,你怎么还没到学校啊?路上堵车了吧?
何同学:老师,我妈妈不让我读书了?
笔者:啊?!怎么会啊?你妈妈为了你读书还亲自来学校缴费办理手续了啊。
何同学:真的……你不相信你问她嘛 (挂断电话)
笔者:你是何同学妈妈吗?
何妈妈:老师,我这儿子我管不了!他不读书就算了!我不管了,不管了!呜呜
案例二:(2012年10月20日晚上6点35分,笔者、龚同学、龚妈妈)
笔者:龚同学你怎么变成长住生了啊?你家不是在渝北区吗(距学校1小时车程,无需长住校)
龚同学:不想回去。不想回家。
笔者:为什么啊?回家吃好的改善生活啊?(半开玩笑式)
龚同学:……(沉默、低头)
笔者:怎么回事儿啊?
龚同学:……(沉默、低头、叹气)
龚同学:妈妈不爱我。
龚妈妈:(电话上)老师,关注一下我们娃儿嘛!他最近脾气很不好。要么不说话,要么发脾气。我过去学校看他,他都不见我啊!
笔者:好的,你不着急!我先和他沟通。
三、重塑良好亲子关系的对策
1.更新观念,学会倾听。“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影响和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法则。家长的教育观念首先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目标、教育期望,进而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首先,家长应该改变身份,把自身从抚养者转变为孩子的教育者、倾听者、朋友甚至是学习者。家长对小孩负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同时家长更应该学会倾听孩子,倾听他们在成长中来自身体、心理、学习、交友以及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困惑。
2.充分信任,给予自由。家长要做警察,小孩就只能做小偷了。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同时也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前提条件。随着心智逐渐走向成熟,高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父母的肯定和信任。笔者曾在所教班级学生调查高中生最反感的家长行为,怀疑“名列前茅”。高中学生个人精力比较旺盛,活泼好动,追求个性的他们不希望被限制,非常反感别人(包括父母)不准他们做什么。由于家长和学生成长的年代相去甚远,成长的社会环境截然不同,亲子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笔者认为,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应该适当给予高中学生自由空间。
3.深入了解,多元评价。亲子关系中,家长应该多花时间去了解小孩,去发现并欣赏他们除学习成绩外的优秀品质。当前教育正经历着对抗功利化的阵痛,而考试成绩成了很多家长评价小孩的唯一标准。笔者认为,“唯成绩化”是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以下三种思想正在为数不少的家长中滋生蔓延:我们(父母)很优秀,你(学生)必须(以考试成绩衡量的)优秀;我们不优秀,错过了许多人生机会,你必须优秀去实现我们未曾实现的理想;我们比不过他们(家长的朋友),你必须比他们的孩子优秀。三种思想一个共同的“精髓”就是孩子必须达到以考试成绩衡量的优秀。
4.有效沟通,提高质量。有效沟通是消除亲子关系障碍的最好方法。笔者认为,首先亲子沟通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不能将沟通等价于家长的单方面询问,更不能是家长的责备。亲子沟通应允许孩子有发言的机会,持不同的观点,给孩子必要的申辩机会。在亲子沟通中,家长不能打断或限制孩子,不能打探孩子隐私,还孩子自、自决权、隐私权。首先亲子沟通次数必须得到保证。家长和小孩间必须有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其次,亲子沟通应该是长效机制的,它不应该是亲子关系危机的干预机制,而应该是亲子关系危机的预防机制和良好亲子关系的保障机制。再次,亲子沟通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双向性。亲子沟通的内容决不能仅仅是学习、生活等,它应该涵盖孩子在成长中所遇到的思想、心理、学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生;家庭教育
面对社会的急剧转变,家庭教育渐陷困境。家庭教育资源缺乏、家长不了解子女不足、家长缺乏家长训练、教育子女的方法落后、子女受传媒及次文化负面影响等都是普遍的家庭教育问题。更严重的是不少家庭单位逐渐瓦解,出现了单亲家庭、空巢家庭、祖父母家庭、保姆任母亲角色等家庭问题,不少学生缺乏父母照顾,难有完整的家庭教育。再者,很多家长不懂处理子女问题,当子女的成绩不理想或行为出现问题时,便往往归咎于学校或感到无助;亦有家长因面子问题,难于面对学校教师寻求帮助。家庭教育的困境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效。看来,学校、家庭教育如何有机的结合是目前教育工作的一个难题。
家庭教育要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才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孩子上了高中,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生理上的变化,家长易于发现,能够接受和理解,可是心理的变化却时常让家长感到迷茫和困惑。
一、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学生正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也是教育最困难的时期。他们遇事容易冲动,缺乏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这是他们生理上的急剧变化给心理活动带来的影响。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使高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主要表现如下:
1、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情感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高中学生一旦受到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就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例如,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学习内容和环境的改变,会使他们觉得难以适应,感到紧张、焦虑,学习成绩起伏不定;有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害怕见到自己不如意的成绩,就抄袭他人作业或考试作弊;有些意志脆弱的学生还会采取旷课、逃学、甚至弃学等逃避方式来求得解脱。
2、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孩子自进入高中阶段就有了成人感,希望家长不再把他看作孩子。他们渴望自治,期待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得到家长的承认和尊重,希望与父母平等。但与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长的情况相比,他们的社会成熟又有些滞后。所以,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就显得冲动、偏激、摇摆和脆弱。例如,有些学生觉得成人吸烟、喝酒很爽,就想亲身体验一下。
3、性发育迅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学生进入高中后,身体内的各个机能系统的发育也逐渐接近成熟。学生面对这些变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致使心理发展比较幼稚。例如,一些学生的“纸条恋爱”,冲动性异往行为等。
二、家庭教育策略
1、不要溺爱要关爱。古人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的最好注解。家庭过分溺爱的孩子或怕苦、怯懦、经不起挫折;或依赖性强,缺乏独立发展意识;或骄横、霸气;或胸无大志,不思进取。
关爱,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的关心和爱护。
(1)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高中大多数的孩子要过集宿的生活,这时他们就要自己照顾自己了,如果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他们就会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搞得一团糟。所以,学会独立生活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这就要求在这阶段,家长就要逐渐放开手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不要再百般呵护,包办代替。
(2)注意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外表会越来越重视,有的还会追时髦、讲新潮。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无原则地满足,要注意收集一些实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美是在内心,不在外表,同时家长在这方面做出榜样也是很重要的。
(3)注意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现在的学生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倍受呵护,尊重他人的观念很淡薄,更不懂如何去尊重别人,这会严重影响他们与人交往,所以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教育他们孝敬父母。慢慢,孩子就会放弃“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习惯于听从父母的正确意见。
2、不要放任要关注。放任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致使孩子不能安全度过青春危险期。所以,作为家长对于处在青春危险期的孩子,要特别关注。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如穿着、打扮,与哪些人交往,放学能否及时回家等。发现异常,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沟通时注意倾听孩子的解释,不主观臆断,不简单粗暴,不乱加干涉;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认真纠正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听音乐、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让孩子知道好的学习习惯是通往成功的金钥匙。
3、不要管制要情制。一些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但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经常采用打骂、训斥、吓唬等简单粗暴的手段来管制,或者把孩子禁锢在家里,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致使孩子胆小怕事、性情孤僻、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的还会性格粗野暴躁,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情制,就是提倡父母用慈爱去感化,用心去教育。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指出危害,或拿出指导性意见;当孩子和父母发生争执时,要肯于放下“尊严”,孩子对就服从,孩子不对要耐心说服,要和孩子建立平等、互助的朋友式关系,和孩子一起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还须不断探索和发展。相信家庭教育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家庭教育的辉煌一定会到来!学校将促成父母成为参与学校教育的伙伴,进而促进孩子社交、情感与学业的成长, 使他们能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正面管教》 作者 (美国)尼尔森
[2]《卡尔威特的教育》 作者 (德)卡尔・H.G.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