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合同管理数字化8篇

时间:2023-05-18 15:41: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合同管理数字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合同管理数字化

篇1

[关键词]图书管理;数字化;信息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31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1

1 数字化图书管理的必要性

1.1 数字化图书管理的优势

首先是图书借阅更加方便快捷,读者坐在家中、办公室里或是任何有互联网连接的地方就能查阅书籍信息,只要完成各种点击操作就可借阅图书。其次是图书复本的无限性,不存在图书被他人借阅而使其他读者无法借阅的情况。最后是资源的广泛性,用户查询的不仅是一家图书图书管理机构,而是整个互联网的信息库,很多珍本、孤本也可以被借阅,弥补了部分图书不能被借阅的缺憾。

1.2 数字化图书管理对传统图书管理的冲击

首先是图书存储方式方面,数字化图书管理的载体发生了变化,其馆藏量明显高于传统图书图书管理机构,数字化图书管理也打破了传统图书管理的时间、地域限制,扩大了图书资源的受众。其次是信息传播方面,传统纸质印刷品的“厚重”制约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而数字化的图书载体是通过网络传播的,传输速度更快,且其包含更多的形式,如图像、视频、音频等。最后是图书检索,传统图书管理是通过索引、目录和参考目录进行检索的,而数字化检索只需输入关键词即可,相比之下,数字化图书管理更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

总而言之,数字化图书管理的种种优势,迫使传统的图书管理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变。

2 数字化图书管理的可行性

首先,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提供了环境基础。因特网的普及使图书管理机构有了拓展网络业务的可能,很多图书管理机构纷纷加入Internet,将服务对象由区域扩展到全球。其次,软件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软件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数字化图书管理减轻了对人员数量的依赖,只需几个关键岗位上的技术人员,就可实现对系统的维护,在使用中,用户通过点击几个选项就可实现图书借阅,便捷的使用与维护,成为推动数字化图书管理的一大动力。

3 数字化图书管理的转变措施

3.1 馆藏文献数字化

每一个图书管理机构都拥有大量馆藏文献,馆藏文献数字化,需要工作人员利用键盘录入、OCR扫描、语音识别等手段将文献录入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并上传到网上。这不但能缓解馆藏文献的借阅压力,还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馆藏文献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时,图书管理机构可以与原作者、出版社联系,直接利用他们的数字化产品,以减少扫描、输入等工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2 构建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

为实现数字化图书管理,图书管理机构要增加经费投入,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符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学科专业导航库和图书数据库,并依托成熟的文献检索系统,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等,开展与图书数字化专业机构的合作,从而建立具有本机构特色的数字化图书管理体系,为广大用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3.3 开发专业数据库导航系统

图书管理机构可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或借助外部技术力量,建立自身的专业搜索引擎以及数据库导航系统。当前,很多图书管理机构都建立了自身的网站,但在网络资源管理方面还比较混乱。鉴于此,图书管理机构要开发专业数据库导航系统,通过近线存取、在线存取、脱机存取以及IP存取等方式开展图书搜索、整合与链接服务,引导用户学会使用数据库导航系统,帮助他们获取资源信息,这也是现代图书管理机构实现数字化的必经之路。

3.4 多渠道获取数字化文化信息产品

当前,互联网上有海量的、形式各异的数字化产品,图书管理机构要想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就必须拓宽数字文化信息产品的供给渠道。可通过建立免费数字化产品获取通道、允许用户下载数据库试用版本和网上订阅新型学科数据库等方式优化数字化产品。总而言之,数字化图书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依靠馆舍大小和馆藏量多少,更多的是其帮助用户获取资源的能力。

4 数字化图书管理的未来展望

毋庸置疑,数字化图书管理将会是图书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化图书管理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图书管理及服务形式。数字化图书管理作为一种虚拟存在,必须依托众多的硬件设备、实体文献等的支持,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知识产权法规,用户阅读习惯等,硬件设施的局限、软件安全风险等都是影响数字化图书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数字化图书管理的真正实现还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在此期间,其将与传统的图书管理共同服务于读者群体。

5 结 语

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的影响极为深远,随着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图书管理机构必然成为信息集散中心,也必然向着数字化图书管理的方向发展。各图书管理机构应依托网络,在提供传统服务的同时提供信息化服务,还要通过信息数据库把分散的图书管理机构整合成相互依存的图书管理联合体,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这也是图书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卢建萍.现代图书管理数字化技术应用与管理[J].赤子,2012(13).

[2]方晓平.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视野,2013(1).

篇2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综合管理;自动化安全;告警

中图分类号:TS7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计算业的广泛应用,电力自动化这几年也相应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响应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的改革大潮,“大运行”体系的形成,自动化机房汇聚的电力行业的业务不断增加,针对设备种类多、网络结构复杂的特点,为了提高电力自动化综合管理水平,提高电力自动化安全及可靠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更好的为电网及其他各部门提供服务,加强自动化设备和环境的综合监控管理势在必行。

1 运行概况

铜陵市的供电公司在实现电力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其先进的机械设备等逐渐增多,而且电力自动化的网络也日趋完善。因此,业务量也在不断提升。具体来说,自动化系统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类型:

采集类:一次SCADA数据采集前置器和二次电量数据采集前置器

交换类:采用调度交换设备及中兴行政交换设备。

安全防护设备:一、二区网络安全,纵向加密装置和网络防火墙,一二区向三区传输数据、网络隔离装置UPS

电源类:逆变电源,电源分配屏,蓄电池及相关设备的输入输出电源等。

其他类型:电力机房的动环系统、门禁系统、一体化计算平台、负荷预测系统、行波测距系统和主站五防系统。

2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系统构想

2.1监控内容。主站系统主要包括自动化SCADA、电能量、OMS系统,机房动环系统、门禁系统、一体化计算平台、负荷预测系统、主站五防系统,小OMS和录音系统的服务器和网络交换机等设备。

2.2数据采集方式。由于监控的自动化设备数量繁多,且厂家不同所生产的类型和型号也有很大不同,因此要想实现真正的集中监控,首要条件按就是统一数据采集方法。自动化综合系统通过能兼容各类接口来完成与被监控自动化设备的数据交换,并进行数据的处理,有的设备直接通过配置远端传感器等方式采集相关数据;对于不具有监测单元的交流电源、配电设备、蓄电池等,可通过配置电压、电流感应器等方式采集自动化电源运行数据,告警接点接入等方式采集设备的告警信息,机房温湿度采集、水浸告警、烟雾告警、门禁、机房图像监控、蓄电池与UPS电源的监测分别设置遥测采集模块采集电压电流值。实现对自动化设备及其环境的工况采集。

3 自动化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

3.1监控措施。所谓的监控策略,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些电力设备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实现告警信息和机房图纸的有机结合,在界面中出现警示信息,其中包括颜色、声音等等,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保证电力监控人员能够及时地对相应的设备以及工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通过获取告警越限数据,实现对设备进行监视,如调度数据网、数据网交换设备、二次安全防护设备、机房环境设备等。

3.2自动化综合监控系统的功效。当系统发现非正常运行状态时可及时报警通知值班人员,作相应处理,及时恢复设备安全运行状态。该系统可解决自动化机房设备安全的集中管理问题,大大提高电力自动化管理水平,全面把握机房动态,实现综合监控,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管理的系统,能够将设备如交换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等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采集监测,通过IP网络上传到综合监控系统,服务器自动保存并处理各种数据,并能够根据通过相应告警呈现手段即时提供相关信息给运维人员。

4 电力自动化综合监控系统管控

4.1数据处理。在系统中可定义各个所采集的自动化电源、环境数据的门限值,当所采集的数据超过门限时,系统将产生告警。从而实现对各类自动化运行设备与环境设备以及电源系统的监控。

4.2人机界面。系统能够自动采集综合信息以网络组织图、机房平面图和设备面板图等多种视图表现网络的拓扑结构,使运维人员能够直观、方便地浏览整个网络上的被管设备的实时运行工况。网络组织图能够以电子地图为背景显示整个传输网范围内全部局站和线路的分布情况;机房平面图显示局站机房内自动化设备位置摆放分布情况。

4.3故障管理及消缺分工:(1)故障管理。包括告警配置管理、告警的监视、告警信息处理等功能。由运维人员自定义告警级别、类别及告警的显示方式等。监视告警信息,并根据用户的定义进行过滤、呈现,对告警进行分析,进行故障定位。多样化的告警定义,并采取多种手段向有关人员告警。可即时分析告警,定位故障,准确地向工作人员呈现故障位置。系统提供告警筛选和过滤功能,从大量的告警信息中筛选出根告警,能够找出系统中需要重点进行保护的业务,以预警的形式告知,提高故障发现效率。(2)消缺分工。通过故障管理功能,判断故障属性从而直接将消缺任务分配并通知到该故障的系统管理消缺人员。减少了层层上报,层层下发的冗余时间,提高故障处理效率。自动化的维护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结语

现如今,我国的电力行业正在蓬勃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模式也得到了有效地完善,主要表现在其规模上。在进行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综合检测工作的过程中,做好在线监控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以后电网运行的过程中,这也是技术人员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进行网络的运行管理需要利用一些通信设备,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网络监控的成本,同时还能够对电力设备的故障进行检测,发出声音或者信号灯的警报。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电力自动化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对设备故障检测点的位置进行准确地定位,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洪,金李莎.关于电力自动化发展战略的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

[2]王刚,网络管理系统的综合和其实现探讨[J].广东自动化技术,2002.

篇3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市政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当前市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加,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的规模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在数量方面,1985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165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仅21个,但是到2007年,已经增加到287个,13个城市人口超过400万,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117个,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由52个增加到226个,50万以下人口的城市有245个增加到430个;20万到50万人口规模的小城市的比例,在2000年之前不断增加,但之后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比例持续下降;中等城市的比例则正好相反,2000年后不断增加,原来一部分的小城市的规模迅速增大,发展成为了中等城市。这些发展起来的新城市,市政设施的种类、数量急剧增加,己经远远突破了原有的规模。

在这一背景下,市政管理上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管理方法主要依赖人工,辅助一些基本的通讯设施,管理人员依靠个人的经验,通过相当长时间学习积累,刁一能基本熟悉所辖区域的大致情况,但是对大量出现的新设施,则很难及时了解,对设施的详细情况更加难以掌握;当发生与市政设施相关的突况时,如台风、热带风暴等极端恶劣天气下,排水设施、供电设备的高负荷运行,则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由于管理、决策人员没有足够的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当时的现场情况,从而可能导致应急、管理决策上的失误,甚至造成重大人员、财物的损失。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海量的市政设施进行管理。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市政管理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市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平台上,管理人员发现问题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并且能够更加快速地确定事件,并快速方便地查找所需要的信息,作为决策的支持,提高决策的准确程度,更好地解决各类事件。

1、城市市政管理数字化的必要性

城市市政管理系统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行和维护城市次序的基础,城市市政管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广义的城市市政管理涵盖了城市工作的方方面面。常见的市政管理涵盖了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城市道路,城市照明系统,上下水系统,通信线路和设备,电力线路,燃气管路等等。城市市政管理就是将这些方方面面都协调起来,执行日常的建设、维护、保养等任务,但是由于每个与城市市政管理相关的工作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队伍,各自为政,互不往来,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简单的管理工作还需多个不同部门反复协商现象。

如果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各类城市市政设施进行统一管理,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共享地理信息数据库,各个设施均有唯一性标识及设施的相关信息,均存储在这个公共数据库中,并在地图上区分显示,也可以根据需要显示相应的内容;相关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职责,对各类信息进行修改,及时更新数据库,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管理的要求,统计各类设施或事件的信息,为管理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依靠地理信息系统,可将城市市政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极大地提高市政管理的效率,减少浪费。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下,各个市政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信息未能得到有效的使用;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市政综合管理则有效地整合了整个市政管理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充分利用了各个部门的设施、地理信息,并且由于每个市政施和管理事件都有唯一性标识,统一存储在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市政综合管理实现了市政化,因而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管理。

2、城市市政数字化综合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2.1城市市政数字化综合管理的目的

城市市政数字化综合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市政管理的专业要求相结合,集采集、更新、分析、管理城市市政管理系统信息等功能于一身的面向对象的应用系统。面向城市市政数字化综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将对象的空间地理信息和对象本身属性结合在一起,集数字图像、空间数据及对象信息于一体,即能存储空间信息,又可以处理这些信息,可以根据需要,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准确地将信息提供给用户,满足市政管理部门对运行、维护市政设施的管理、查询的需要,同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能力及可视化、多方式的表达能力,进行各种高效的决策和分析。借助市政数字化综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这一公共平台,市政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检索、更新市政设施的各种信息,从而提高管理部门对市政设施系统现状的了解程度,加快管理部门对市政设施系统事件的反应速度、丰富应对事件的措施。

2.2城市市政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对庞大复杂的城市市政设施实施科学管理是当前市政设施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城市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产生良好的效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城市市政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可实现全市范围内市政设施信息的计算机管理,便于信息的日常管理工作及设施的维护等;

(2)将城市市政设施地理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起市政设施系统动态分析平台;

(3)可优化城市设施系统的设计和规划等:

(4)可了解城市市政设施运行现状,使得调度人员、管理人员可以了解市政设施在不同时段下的运行情况,了解城市设施运行特性,可有效指导方案决策。

2.3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在ARCGIS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充分利用了ARCGIS提供的针对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显示、编辑、分析等强大的功能,根据软件的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完善,建立了适合于数字市政管理的地理信息数据库,根据市政管理的需求,开发了用户界面友好、实用性强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而不必掌握软件方面的专门知识,大大降低了数字市政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门槛。

而在地理信息数据库部分,针对用户的需求,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空间数据库,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管理,并且根据其特点,对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索引,极大地提高了使用数据库的效率。

二、基于ArcObjects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1 .ArcGIS和ArcObjects

ArcGIS是开放的地理信息处理平台,具有强大的地理数据管理、编辑、显示、分析等功能。它主要有ArcMap, ArcCatalog, ArcToolbox,ArcScene(Desktop一桌面系统冷14个功能子系统。组成Desktop ArcG工S的ArcMap,ArcCatalog和ArcScene的基础是微软的组件对象模型(COM)。由于ArcGIS完全COM化,对于需要进行结构定制和功能扩展以及独立程序开发的高级应用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

ESR工的ArcObjects是ArcGIS的功能核心,是ArcMap, ArcCatalog,ArcScene等Desktop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ArcObject:是一种集成的面向对象的地理数据模型的软件组件库,提供了ArcGIS中全部的功能,是开发GIS应用程序的基础。开发人员可以利用ArcObjects框架进行编程,以提高ArcGIS的性能或扩展其应用。它是以完整有序的对象组件的集合形式的。ArcObjects不是一种独立的商业软件,它包含在ArcGIS产品中。ArcObjects提供的组件为用户提供了进行二次开发和功能扩展的能力,能够实现ArcGIS的所有功能。基于ArcObjects开发的应用软件也必须要有ArcGIS的License才能运行。

构成ArcMap, ArcCatalog和ArcScene等的ArcObject:的组件具有层次关系o Application处于ArcObjects框架的最高层,拥有Display(显示)、Document(文档)、Extension(扩展功能)三个组成部分;Document位于稍低的一个层次,但它可同时拥有几个下一级的Map对象,每个Map对象又可以拥有多个Layer对象。.ArcObjects提供的Mapcontrol控件和Sceneviewercontrol控件位于Map( Scene)层。各级的各个对象(类)都有其自身的接口、属性、方法。

2.ArcObjects中的基本编码技术

2 .1使用esriCore .olb对象库

ArcObjects使用的类都包含在esriCore.olb对象库中。对象库是包含有关ArcMap和ArcCatalog的接口、组件、组件对象类、属性、方法、事件的描述的文件。

无论所用的开发环境如何,将对象声明为对象的有效类可以提高代码运行速度,同时开发环境的智能化代码执行特征在编写代码时可以检测到程序错误、校正语法并匹配对象库中的对象类型。为了查看运行用的智能化代码,可以声明变量是esriCore库的组成部分,然后再添加库名。对象库中的COM类提供了一个或多个接口的代码,把所有的功能完整地封装在类里面。两个类可以有相同的接口,但是实现的代码不同,通过这种方式COM类就有了多态行为。COM不支持多重继承。COM类有三种:抽象类(Abstract Class)、组件类(CoClass)和类(Class)。抽象类是不能被创建的,它只能作为其它类的父类。类是不能被创建的,但是该类的对象能被其它类创建,并作为该类的一个属性,或者是被其它类的对象实例化。组件类即可以被创建,也可以显式地创建。

2.2使用esriCore.olb对象库中的对象

esriCore.olb对象库中的大部分对象将工Unknown作为它们的缺省接口,但有几个是例外,如ArcCatalog和ArcMap中的Application对象的缺省接口就设为工application。重要的是工Unknown拥有的三个方法(AddRef, Release, Query工nterface)不能在祀中调用。

在使用对象时必须得到相关的对象支持接口的参考,然后调用该接口的方法。

3.使用ArcObjects进行二次开发的层次

通过ArcObjects在从数据对象到菜单、工具以及系统功能等方面的应用,可以在以下三级水平进行开发:

1)通过定制或客户化进行ArcMap, ArcCatalog和ArcScene等的界面定制(对于简单用户,无须编程):使用菜单驱动客户化是最简单的操作,只需对菜单、工具等控件进行开关、移位或增删就可以完成。

2)采用VB和内置的VBA语言进行界面制作和功能扩充(满足大多数用户需要,应用编程)进行嵌人式开发:使用系统内置的VBA脚本编程能力,在ArcMap和ArcCatalog中能很容易地加人各种窗体和控件,修改系统界面、增删各种功能,是进行应用的快速定制以及集成现有的数据与系统的手选开发技术。

3)使用编程语言和工具软件调用ArcObjects的控件和各种功能组件,开发独立的应用程序,开发独立应用程序(高级开发需求):使用支持COM的编程语言(如Visual Basic, VisualC++,Delphi, Visual)++等)将ArcObjects所提供的1800多个组件、几百个接口和数千个方法嵌人到应用中,开发出独立完整的应用程序。

用户应用ArcMap, ArcCatalog, ArcScene中内置的VBA语言方式进行开发,可以充分利用管理对象集合的Application对象。以ArcMap为例,它包括MxDocument, AppDisplay, SelectionEnvironment对象和其它任意注册的扩展功能(如Editor等),同时还管理使用着StatusBar,Templates, Paper和Printer等对象。以Application为起点并被创建之后,其它ArcObjects的低层组件都能由其依次获得,这是一种由高到低的应用开发模式。

独立应用程序的开发方式由于脱离了ArcGIS软件环境,不能使用Application对象组件,因此由Application对象组件所建立的应用程序框架及其管理的对象都不能使用。只能使用Mapcontrol控件和Sceneviewercontrol控件和它们所支持的下层组件,并且是下层组件对象实现以后,已创建的上层组件对象才能使用。因此,这是一种由低到高的开发模式,开发难度较大。

3.1定制开发ESRI应用程序

ArcGIS对象模型定制框架包含多个对象,用户可以修改内置的工具条或编程进行定制。定制框架包括的对象有应用程序对象、模板对象、状态条(Status Bar)、文档对象、快捷键(Accelerator)、命令条(CommandBar)、命令项(Command Item)、COM命令、宏、UIControls等。

3.1.1使用模板

模板是一个ArcMap文档文件,其它的文件都是从模板开始创建。模板包含数据参考、符号设置、各种设置和定制信息,如定制工具条、菜单、快捷键等。每个模板又包含VBA工程,它包含Visual Basic子程序、函数窗体和控件、模块和类。新的文档可以在ArcMap提供的已有模板的基础上创建,当基于ArcMap文档的模板被装载时,模板文件也被装载。

.Normal模板

任何特定模板文档都是基于Normal模板创建的。Normal模板是全局模板,包含所有文档可能需要的定制项和VBA代码。在打开和创建新文档时Normal模板为缺省设置,被自动调用。模板文件被称为Normal.mxt,并存储在默认的模板目录下。ArcCatalog与ArcMap的模板模型不同,它只有一个Normal模板(Normal.gxt )

・由VBA工程创建模板

每个文档或模板文件有相关的VBA工程,每个文档的VBA工程被缺省命名为原始文档名。最初的文档被叫做工程(Project),基本模板叫做工程模板,Normal模板文件的VBA工程称为Normal。当编写VBA代码时,可以通过编程访问宏和其它装人模板的对象。

当前装载的文档文件和与之相关的每个模板都可以看成是存储栈的层。首先装人的Normal模板形成存储栈的基础,然后是工程模板,最后装载的是基本的文档文件,并形成存储栈最上层。定制设置在这些层次的相关一层中完成。位于Customization对话框左下角的Save In组合框控制着定制行为与哪个层相关。这些层的次序很重要,高层次的模板能覆盖低层次模板中的定制内容。

3.1.2定制工具条和命令

ESRI所有应用程序都有主菜单和标准工具条。所有菜单都与工具条相关联。工具条包括菜单(Menu)、按钮(Button )、工具(Tool )组合框( Combo Box )、编辑框(Edit Box)等。用户可以对工具条的建立、显示、删除、重命名、内容、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定制。

3.1.3开发独立应用程序的一般步骤

1)开发环境的选择凡是支持COM协议,能调用COM组件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都能够用于ArcObjects的二次开发。实际常用的主要有Visual C++、Visual Basic和Delphi。其中使用最多的是佣,这是因为VB与VBA是同一种语言,使用手册和例程等都是使用VBA编写的,其可读性和移植性好,这样就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VB在一些需要进行自定义要素等需要COM底层实现的开发技术方面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而VC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2)程序功能和结构框架设计根据程序应用的专业领域方向和用户需求以及用户的层次、水平等确定程序的功能。其后根据功能模块的不同进行总体结构框架设计,其目的是减少后面编程的复杂度,协调和促进分工合作。

3)编程理念在程序编写时要注意代码的通用性、可移植性和可重用性。因此一定要按照COM标准进行编写,对可重用模块的代码编译成DLL库文件(动态连接库),提高开发效率,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4)建立工程

5)引用控件一MapControl、编程语言标准控件等

6)引用组件库esriCore.olb

7)在窗体中加人控件

8)进行界面设计

9)编写代码

10)实现程序功能

三、GIS空间数据查询、删除等方式及内容

用户在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时,不仅仅只是查看大地图,更多时候还是需要对某些特定的对象进行查询并了解其信息,这就需要快速、准确、高效地查询到所需的对象,并进行定位,显示此对象的属性,或将某些对象进行统计,并以报表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或者通过打印机输出。因此,查询统计功能主要实现空间数据的基本查询和特殊查询,并把查询结果进行统计。

基本要素查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选择某些特定的条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结果,在结果中选择所需查询的对象,然后将地图定位到该对象,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操作;另一种是通过用画框的方式选取某一特定范围内的对象,在统计出的结果中选择所需要的对象,并进行定位及操作。

分类查询统计:该功能提供区域统计电源点数量、灯杆数、线路长度的功能。用户通过输入区域名称(包括行政区名、道路名、街名、管护区名),查询统计选择区域内的电源点数量、灯杆数、线路长度,并列出查询结果,也可以导出统计报表。

拓扑关系查询:该功能可以实现根据某一要素,选取出与该要素相邻、相交或是在该要素范围内的其他要素。

故障点统计:统计地图中有故障的电源点等信息。任意选点统计:通过选择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点,统计已选择电源点的相关数据。

1.添加/删除要素

这一功能可以通过从GPS数据采集终端导入数据,或者手动添加或删除要素,达到添加或者删除地图中的各种要素的目的。

GPS采集数据导入:用户使用GPS数据采集终端,从现场采集数据,数据的内容包括要素的种类、编号、规格参数、空间地理信息等;采集完成后通过读取GPS采集到的终端、灯杆、电缆井的空间信息,将这些数据直观、准确的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并根据数据在地图上直接绘制出采集的数据点,同时将相应的属性信息赋给要素。

单个要素添加:主要是为了满足添加单个路灯部件的要求,如果GPS采集的数据有遗漏,需要补充遗漏的终端、灯杆、电缆井、附着物时,可以用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增加单点要素”对话框进行操作,其后续操作会根据所添加要素的类型不同而有些差异,具体如下:当选择灯杆、电缆井、终端这三个要素时,需要输入对应的电源点编号;当选择故障点时,需要输入日期;当选择电缆头2、电缆井3、电缆井4、单相变压器、三相变压器这五个要素时,由于它们是附着物类型,因此要从终端、灯杆、电缆井这三个类型选择一个去附着,然后再输入电源点编号、灯杆编号、电缆井编号,点击确定,,在地图上用左键点击添加部件,按鼠标右键结束。

删除要素:当需要删除一些不需要的要素时可以使用此功能。先开启需要进行编辑的对象,然后选择相应的图层后就可以通过鼠标对对应的要素进行选择并进行删除操作。

2.管理/修改

当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现场情况的变化,比如维修设备时更换了设备的型号,或者变更了线路,需要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更新。这一功能主要实现对资产信息进行管理,并实现属性信息的查看、修改。由于要素的特点不一样,操作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电源点管理:实现对电源点相关属性的录入、修改、电源点多媒体信息的上传,并可以查看电源点的属性信息和多媒体信息。当系统进入电源点管理状态后,用户选中相应要素后右击便会弹出属性对话框,有单要素和多要素两种方式,然后便可以对属性进行修改更新。

电缆井管理:对电缆井属性信息的管理,包括电缆井相关属性的录入、修改、查看。首先选择要素选取方式,然后在地图上用鼠标按选择的选取方式选取要素,选取完成后,通过弹出选择要素属性对话框,包括单要素和多要素两种状态。单点操作直接输入要素属性,提交保存;多点操作有选择的录入\修改属性值,提交保存。

灯杆信息管理:实现对灯杆相关属性的录入、修改,灯杆多媒体信息的上传,灯值的录入、修改和对灯杆的属性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的查看。首先选择要素选取方式,然后在地图上用鼠标左键按选择的选取方式选取要素,选取完成后,按鼠标右键弹出选择要素属性对话框,包括单要素和多要素两种方式,修改完要素属性后选择保存。

线路属性管理:实现对线路属性信息进行管理,包括线路相关属性的录入、修改、查看。首先选择要素选取方式,然后在地图上用鼠标左键按选择的选取方式选取要素,选取完成后,按鼠标右键弹出选择要素属性对话框,包括单要素和多要素两种方式,修改完要素属性后选择保存。

附着物属性管理:实现对附着物属性信息的管理,包括附着物相关属性的修改、查看。当进入附着物管理状态,在地图上用鼠标左键选取要素,按标右键弹出所选要素属性对话框,可以管理附着物的相关信息。

3.连接

GPS数据采集终端只是采集了单个的要素的信息,并没有在各个点之间建立相应的拓扑关系,因此还需要地理信息系统将各个要素连接。这一主要实现资产信息的管理和各数据类型拓扑关系的构建,以及统计报表。

自动连接:该功能主要在己导入的点部件要素的基础上实现在地图上对路灯线路的绘制。当进入连接状态后,在地图上选择要连线的地图部件(电源点、电缆井、灯杆),选择完成后按鼠标右键结束,弹出提示窗口,选择是否结束此次连线,选择是,将弹出输入第几回路对话框,输入第几回路,点击提交,在保存编辑对话框中选是,将生成线路,选择否将终止此次画线操作;选择否,将可继续连线。

手动连接:功能与自动连接相似,在此不再详解。

4.移动

由于从GPS采集数据中获取的要素空间数据存在误差,在导入到地图上有些偏差比较大,为了较为准确放置部件,提供该功能。目的就是将点部件移动到相应的位置。点要素移动: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操作图层,进入单点移动状态,在地图上选中需要移动的要素,将其移动到目标位置,即可实现移动的目的。

线要素移动:用户可以通过进入线路移动状态,在地图中选取线路部件,此时被选线路高亮显示,同时其节点会用红点显示出来,此时选择要移动的节点并拖动到要移动到部件位置,实现线路节点移动。

多要素移动:主要是针对点要素,当进入多点移动状态,其操作流程与单点移动相似,拉框选中多个要素后移动鼠标便实现多点移动。

5.输出

为了便于管理人员进行资料分析、归纳,需要将地理信息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输出,具体可分为地图打印输出和统计报表导出。

地图打印输出:根据需要,将不同的地图打印出来。地图打印有两种方式,一是将当前屏幕地图输出为图片形式,其要输出的图片可以在页面视图中预览,用户可以在文件菜单里启动输出图片菜单,弹出输出图片对话框,选择输出路径,输出格式,以及图片分辨率等参数,将当前地图显示内容导出为选择输出格式的图片;二是用户可以在电源点选择“台区图打印”,可以把关联到该电源点所有的灯杆和灯线打印出图。

四、地理信息系统使用效果

通过前面的设计,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城市市政数字化综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对空间信息数据库进行了优化,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对矢量数据进行了压缩,优化了显示性能,同时对属性数据建立了索引,改进了查询的功能。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合理设计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及索引,地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流畅,可以在普通配置的计算机上快速运行,对地图的显示、缩放、查询等操作响应时间很快,例如,在ArcGIS上显示这一地理信信息系统时,打开地图、对地图进行缩放等操作,有明显的时间滞后感,尤其是大幅度的缩放地图时,不仅操作不灵敏,而且耗时也多,通常需要1秒左右,而在本系统中,由于对显示进行了优化,对地图进行缩放等操作时,系统能够根据显示的比例,自动调节显示内容,当比例小时,仅显示诸如主要道路、河流等大型对象,并且精度较低,当显示比例放大时,逐渐将灯杆、电源点等对象也显示出来,同时用更多的点绘制道路、河流等大型对象,由于此时显示的精度虽然高,但是对象少了,因此速度大大提高,几乎感觉不到时滞,显示效果比较满意。

在ArcGIS中,由于这是一个通用的平台,没有针对性,如果需要进行查询操作,用户要对软件相当熟悉,并且查询条件的选择也很不方便,同时因为数据的结构没有优化,查询耗时较多。在本文所设计的地理信息系统中,由于对查询进行了针对需求的优化,开发了面向对象的查询模块,因此查询即方便又迅速,大大提高系统的查询性能。

五、总结

本文仔细分析了城市市政数字管理的需求,在这基础上给出了城市市政数字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以及功能设计的方案,充分应用了ARCGIS提供的空间数据、显示、分析等方面的功能,针对市政管理的特点,开发了地理信息系统。同时,根据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具体特点,对数据库建立了索引;根据系统操作的特点,对查询操作进行了优化,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参考文献

[1]刘乃全,刘学华,赵丽岗.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1985-2008 [J].《山东经济)),2011年第02期

篇4

关键词:自动化 打印 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108-02

目前物资合同统签统付在全国已经铺展,物资合同签订总量逐年递增[1]。随着2015年5月物资子系统的上线,优化着力方向在于电子合同的制定效率,而占据签约工作较大部分的书面签约部分仍然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经多重界面跳转打开打印,效率低下,无法与逐步优化的系统同步配套,仍然影响整体工作效率。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在物资合同统签统付典型模式的大背景下,借助系统智能化、流程规范化调整的契机,提升电子合同签订的规范性与智能化。

1 项目管理系统简介

项目管理系统是一款基于Html、CSS、Java等语言开发的C/S模式的合同在线管理系统。它包括了合同管理、功能设置、字典管理3大功能模块。其中合同审核包括初始化、合同上传、查询、导出合同、合同审核、合同分类、批量打印、合同删除等功能;功能设置主要包括打印机设置、修改密码、用户注册等功能;字典管理模块包括全局数据设置、客户管理、客户数据导入、用户管理等功能。

2 合同导入模板设计

合同管理模块中的合同导入是以SQL标准模板为基准的。该SQL模板具有的标题列有唯一ID、付款方编号、付款方名称、收款方名称、合同日期、更改日期、合同内容、备注、行业代码、合同代码、合同号码等。具体设计代码如下。

DROP TABLE IF EXISTS `tpt_contact_tabel`;

CREATE TABLE `tpt_contact_tabel` (

`tpt_id` int(32) NOT NULL,

`tpt_payer_code` varchar(255) NOT NULL,

`tpt_payee_name` varchar(32) NOT NULL,

`tpt_contact_cretime` datetime NOT NULL,

`tpt_contact_upttime` datetime NOT NULL,

`tpt_contact_content` varchar(255) NOT NULL,

`tpt_remark` varchar(255) DEFAULT NULL,

`tpt_industry_code` varchar(255) NOT NULL,

`tpt_contact_code` varchar(255) NOT NULL,

…………

PRIMARY KEY (`tpt_id`,`tpt_contact_code`)

);

按照这个模板设置的SQL数据表,通过合同管理的合同导入功能,在合同上传后,可将合同信息导入到系统数据库中。

3 总体设计策略

3.1 合同管理数据库具体设计

对于合同管理系统中的合同管理对应一张合同数据表(contact_table),合同管理数据表主要由以下字段组成:唯一ID、合同名称(name)、合同代码(code)、存储路径(path)、是否打印(hasprt)等。具体主要设计代码如下。

DROP TABLE IF EXISTS ` contact _table`;

CREATE TABLE ` contact _table` (

`id` int(32) NOT NULL,

`name` varchar(255) NOT NULL,

`code` varchar(255) NOT NULL,

`store_path` varchar(255) NOT NULL,

`hasprt` int(1) NOT NULL DEFAULT '0',

PRIMARY KEY (`id`)

……

);

这里的hasprt表示合同是否打印,如果一条记录被选中后打印,该属性值将被设置为1,有效避免了重复打印。通过合同导入模板外键(合同编号)使得合同管理表与模板表相关联。

3.2 自踊打印关键技术说明

要保证文件能够自动化打印,首先要通过初始化设置,对打印设备进行智能化设置。打印机自动化打印设置步骤如下。

(1)建立打印服务器,并在打印服务器上设置2个共享驱动,驱动1配置为纵向输出,驱动2配置为横向输出。

(2)在项目合同系统上开发打印功能,使得系统可以直接调用打印设备。

(3)用户在选择合同打印时,由打印服务器对打印任务进行负载均衡,产生2个打印队列,分别用驱动1和2进行调用打印设备。

篇5

【关键词】房地产档案 数字化 信息共享 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市场规模的迅速壮大,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逐渐成为影响房地产实现动态、科学、系统化管理的重要因素。基于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的房地产档案管理系统,将房地产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和管理实现自动化管理,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和计算机行业研究的热点,也是房地产档案信息管理和共享的发展趋势[1]。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经验,详细的分析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的要点,阐述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二、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

(一)制定房地产档案管理信息化规范

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过程中,实施信息化规范工作非常重要。不同的省份、地市在实施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尽管已经参考国家的房地产开发档案管理规范,但是由于关注细节不同,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2]。因此,各省份应当积极的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档案信息化管理规范,详细地学习每类业务的归档范围、文件材料的规格、保存的年限、鉴定销毁制度,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创新研究,学习计算机管理技术,了解房地产测绘、法律等相关知识,确保在每一类房地产业务处理过程中都能够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技巧,以避免导致房地产档案在实施信息化规范过程出现错误,造成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出现返工。

(二)完善房地产档案信息

由于房地产档案保存的时间长,处于一个流动的状态,因此房地产档案管理系统也需要处于动态的存储状态,以便能够实时的补充、完善房地产档案信息,确保房地产档案管理内容的正确性、完整性。完善房地产档案信息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开发设计商品房预售管理系统,管理预售许可信息及预售资金,防止房地产项目成为烂尾项目;构建住房保障系统,确保房地产信息能够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构建商品房维修管理系统,实现房产实施状态的更新,保证房产使用的唯一性、准确性[3]。这些子系统都可以为房地产档案数字管理提供基础的资料,以便能够更加及时的同步信息,保证房地产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更好的实现房地产档案的动态管理。

(三)加强软硬件资源建设

构建一个完善的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需要认真分析自身房地产档案管理现状,结合自身的需求,开发一个功能完善的分布式的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开发系统之后,需要购买网络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防火墙服务器、计算机终端,同时部署一个标准化的房地产档案管理系统运行机房,配备防尘器、防雷器、空调、消防器材等设备,以便保证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运行环境的温湿度、消防安全等,并且部署配置一个健全的、易于扩展的局域网,甚至广域网,以便能够使得人们在外界进入系统进行访问,实现房地产档案管理信息的共享性。

三、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意义

(一)图文结合,形象化管理房地产档案

房地产档案管理系统中,存储房地产档案的相关户型图,甚至可以保存房产信息的实景图,也即是拍摄的全景照片等,这些档案均可通过电子输入设备输入到房地产档案管理系统中,并且可以使用相关的数据采集器,将房地产档案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图文结合,更加形象化、直观化的管理房地产档案,实现以图管房、以房管档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更加有利于房产的交易、买卖等工作。

(二)共享房地产档案信息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快速进入信息化共享时代,因此房地产档案信息在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共享,这样可以很方便的为房地产业主查询相关的房地产信息,比如只需要在房地产档案管理系统输入业主的身份证号,即可全面获得房产的自然状况,所有人的相关信息,房屋的使用年限,房屋的现行状态等,并且可以方便地查阅房屋变迁状态,给业主或者政府机关查阅信息时提供快速、准确的服务。

(三)模糊化检索,提升信息获取效率

随着分布式管理技术的高速发展,房地产档案管理系统在查询过程中可以更加方便的实现模糊智能化检索功能。由于房产业主或者政府监管部门需要查询一类房地产档案管理信息时,同时又无法获取清晰的关键词,可以利用模糊智能查询的功能,有效的提升房地产档案检索的效率,并且快速提升房地产信息获取效率。同时能够更好的保证房地产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完整性,确保政府能够更加快速地实现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策略,确保房地产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房地产项目的增多,房产数量急剧上升,房地产档案项目管理日趋复杂,并且房地产档案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在新时期,房产价值不菲,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重要。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实现了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大幅度的提高房地产档案管理的效率和信息共享性。

参考文献:

[1] 王斌. 计算机技术在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几点思考[J]. 硅谷. 2011, 23(03):11-12.

[2] 王国英. 试论如何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J]. 企业技术开发. 2010, 22(23):21-22.

篇6

1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1.1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就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管理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多种现代科学技术,例如无线网络、GPS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来获取地理信息,创新了城市管理的模式,并实现了城市监督和管理这两项职能的合理分工,采用的管理方法包括城市事件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和万米单元网络管理法等。 

1.2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组成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由各种基础数据和图集组成的。其中基础数据包括监督网络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单元网格数据、城市部件数据、社区以上境界数据和城市地形数据等;图集包括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图集、城市管理部件图集和城市管理监督网络图集等。 

2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 

2.1 城市部件的定位、分类和编码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中,首先要完成城市部件的定位和分类。城市部件的分类主要利用相关的地理编码技术将各类的城市部件分成几大类,然后通过地理坐标定位,将城市部件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图中,这样就可以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管理。成熟部件的划分种类基本都是相同的,可以将其分为C类、B类和A类。其中C类城市部件主要是指能够概略表述空间位置的部件,常见的有停车场、桥梁等,在C类城市部件的定位中,要求其定位的误差在±10 m之内;B类城市部件主要是指边界和空间位置都比较明确的部件,例如户外广告、亭和垃圾箱等,在B类城市部件的定位中,要求其定位的误差控制在1.0 m以内;A类城市部件主要是指边界明确和空间位置明确的部件,包括路灯、井盖等,对于这类城市部件的定位要求其定位的误差在±0.5 m之内。另外,根据具体的城市部件也可以将城市部件分为道路交通类、公共设施类、园林绿化类、市容环境类、房屋土地类和扩展部件类。其中道路桥梁类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公交车亭和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类主要包括路灯和水、气、电等设施;园林绿化类主要包括街头座椅、绿地、古树名木和城市雕塑等;市容环境类主要包括果皮箱、广告牌匾和公共厕所等;扩展部件类主要包括斑马线、盲道和旅游指示牌等。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规定,市容环境设施类城市部件分为13个小类,交通设施类城市部件分为31个小类,公共设施分为58个小类,园林绿化类部件分为10个小类等。 

完成了城市部件的分类之后,还要对城市部件进行编码,编码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城市部件的标识码具有唯一性。城市部件的标识码由部件代码和顺序代码组成,其中部件代码为10位数字,顺序代码为6位数字,所以部件标识码一共由16位数字组成。其中10位部件标识码又分为市辖区代码、大类编码和小类编码。 

2.2 数字化城市单元网格的划分和编码 

城市单元网格的划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城市单元网格的管理现状、地理布局、属地管理、面积等,要遵循方便管理、相对稳定原则以及无缝拼接原则等来进行划分。划分好单元网格之后,同样也要进行单元网格编码,单元网格的编码同样也要遵循一个单元网格对应一个唯一的标识码的原则。单元网格标识码一共由15位数字组成,分别为县级或者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代码,一共为6位数字;街道代码或者镇乡代码,一共为3位数字;社区代码或者村代码,为3位;最后是单元网格的顺序代码,一共有3位数字,这样数字最终组成了单元网格编码,并且能够确保一个单元网格对应一个唯一的编码。 

2.3 城市地理编码 

城市地理编码就是根据面、线和点等来对城市的地理实体进行标示,通过地理编码,就可以对地理空间进行大致定位,在空间位置上显示出城市中不同数据资源的地理信息,可以实现人们对空间信息的读取,在不同空间位置内实现对城市信息的相关整合和优化,最终实现整合优化城市资源的目标。在城市地理编码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地理编码技术来对城市的部件进行分类,并实现分项管理,确保对城市的精确管理,改变以往管理过程中的盲目管理现状,将以往传统的城市人工管理向现代信息化管理转变。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的建库要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的建库,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普查。在城市数据普查过程中,需要对部件的属性信息、部件的空间位置以及部件的照片拍摄等进行普查。其中,城市的部件基本属性主要分为附加属性和基本属性这两个方面,基本属性包括城市部件所在的单元网格、专业部门、部件的名称、部件的标识码、部件的使用状态、部件数据的来源以及城市部件的初始日期和变更日期等。在普查过程中需要完成对相关数据的普查,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普查。城市部件的附加属性是指专业需要增加的属性或者根据行业的特点特征增加的附加属性。例如,对于井盖这一城市部件来说,井盖材料就是附加属性。在对城市部件进行普查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界定部件普查的范围。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来说,在普查过程中主要普查的内容为城市道路,包括部分居民区的地上设施和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地上设施等。完成城市部件的普查之后,就要开始数据建库,采用没有压缩的E00格式对调查之后的部件属性数据信息以及图形数据信息等进行逐一核实,核实后将其输入到部分数据库中,最终完成整个数据部件库。在输入城市部件的属性时,应该将城市部件的采集数据、地质普查数据以及单元网格划分数据等按照部件数据属性信息表的格式录入到数据库中,以完成建库。 

3 结语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就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系统,是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整合优化城市管理资源的重要手段,其可以使城市管理的流程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实现对城市的有效管理。因此,一定要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建库工作,以提升我国城市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燕.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普查方法探讨[J].城市勘测,2015,35(6):24-27. 

篇7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简称小浪底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坝址上距三门峡大坝130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处在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位置,是黄河干流在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小浪底工程建设工期11年,主体工程工期8年。1999年9月1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2001年12月主体工程完工。2009年4月,通过国家验收。小浪底工程投入运行管理10年来,在防汛抗洪、河道减淤、城乡供水、生态改善、电力开发等方面作用突出,取得显著效益。

总结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经验,尤其是研究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档案管理特点,对促进工程档案管理,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以工程师为纽带的档案管理体系

,小浪底工程建社按照国际通用的FIDIC(菲迪克)合同条款,采用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管理体制。FIDIC的中文全称为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onsultingEngineers)是世界工程咨询行业权威组织,其制定的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系列合同条款等,已被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开发银行和国际组织普遍承认并广泛采用。FIDIC(菲迪克)合同条款的“工程师”与国内技术职称的工程师具有本质的区别,在“菲迪克”条款中,工程师是独立的第三抗工程师应公平、公正、公开履行合同中规定的职责和权限。项目法人与国际承包商的工作联系,包括公文传递、工程资料的收集都是通过工程师完成的。

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简称小浪底建管局)作为小浪底工程建设项目法人,承担建设管理任务;小浪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受小浪底建管局委托承担小浪底工程建设监理和咨询任务,即履行FIDIC(菲迪克)合同条款中的“(工程师”职责。小浪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下设4个工程师代表部和5个职能部门,每个代表部下设综合部、合同部、工程技术部、现场部等部门,全天候、全方位实施工程监理工作。工程师代表部负责项目法人与承包商往来文件的收发、翻译、流转、存档等。工程师代表在主持分部工程验收时就要检查工程资料整理情况,使其基本具备移交条件,在单位工程验收时承包商要按照合同要求整理应移交的工程资料,工程师代表部重点审核工程项目的施卫情况、质量检测情况、进度控制情况、资金运作情况等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以及是否符合档案管理规定,从而把整个项目施工形成的大量资料,都纳入到小浪底建管局档案管理范围,成为建设项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包商移交的工程资料达到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后再组织竣工验收。因此,工程师成为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的纽带和桥梁。

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档案管理机制

国际招标工程项目的运作完全是依照合同进行。因此,工程项目合同中关于施工、竣工资料移交条款,从根本上制约着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如在大坝标台同文件第六章合同特别条件12款规定:“承包商应提交此合同和技术规范规定的图纸和技术资料。提交的材料应包括设计资料,计算,目录表,图表说明,安装、操作和保养说明书,所有有关永久工程设备的必要细节,关于承包商设备的详尽说明与性能资料关于临时工程的详尽说明、图纸与计算,有关施工方法与程序的细节,有关实验室和现场检验程序的详细说明。所有提交的材料必须加盖印章或附有承包商签字的证明书以表明这些资料已由承包商审核。提交材料E的印章或证明书向工程师表明,承包商已确定和核对了所有的工程量、尺寸、现场施工标准、材料、目录编号和类似资料,同时表明已根据合同文件的要求对每份材料进行了审查。”按照该条款规定,承包商就必须对工程施工、竣工图纸、使用说明书、合同管理、信函往来等大量资料按照我国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分类、整理、立卷,经过工程师审查后移交小浪底建管局档案管理部门。

在小浪底工程建设中,合同管理处于工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承包商把工程合同当作圣经,因为工程合同是根据国际通用的菲迪克条款签订的,整个工程建设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围绕合同进行,小浪底工程合同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工程规模大、工期长、技术复杂,最大单项合同额约30亿元人民币,合同工期最长8年;二是“双轨制”管理,不断出现国内项目管理体制与国际合同执行的矛盾;三是合同主体构成复杂,存在多层次,多方面复杂的利益博弈,管理协调难度大,四是项目法人为中方人员,国际承包商的主要管理人员为外抗施工队伍或劳务为中方,新型的管理机制对合同管理构成较大挑战,五是工程建设期间国家政策法规、汇率和价格机制发生较大调整。合同的复杂情和多样性必然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大量资料,如小浪底建管局与工程师、承包商往来的大量信函、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等基础资料都是档案收集的重要范围,也是解决合同争议的重要依据

以反索赔为重点的档案利用

档案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在小浪底工程项目建设实践中,档案的有效利用在与国外承包商的索赔与反索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国外承包商为了中标一般是采用低报价高索赔的经营战略达到盈利的目的。因此,索赔与反索赔从工程建设伊始就埋下了伏笔,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展,这种博弈逐渐明朗,以至于愈演愈烈,在小浪底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坝标承包商提出索赔15项;泄洪工程标承包商提出索赔80余项;引水发电系统标承包商提出索赔35项;索赔额度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索赔与反索赔的法律依据是合同,证据就是现场记录,也就是档案资料。档案资料是否完整、准确、系统成为反索赔的关键。小浪底建管局在工程建设中,按照合同要求及时收集档案资料,仅泄洪工程就收集了3万余卷,从合同文本到谈判备忘录,从监理工程师日志到承包商现场记录,大量完整、准确的档案资料为反索赔工作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在与承包商索赔与反索赔的谈判中,小浪底建管局坚持以合同为准则,以事实和。档案资料为依据,既坚持原则又充分协商,积极发挥国内国际各行业专家的作用,对承包商提出的130余项索赔驳回100余项,大幅度降低了索赔额度,牢牢掌握索赔争议处理的主动权,为国家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

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档案资源共享

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是小浪底工程建设中处理信息的主要手段。所有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进行处理、整理、分析。归类后存入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资源共享,网络中的各个工作站可以调用和共享信息资源。在小浪底工程建设中,信息来源包括承包商和工程师之间的大量往来信函,现场监理值班日报、施工进度周报、施工进度月报、支付凭证、各种会议纪要、备忘录、现场地质素描,以及其他信息简报,如质量简报(周、月报)、测量计量简报(周、月报)、原型观测简报(周、月报)、工程监理信息、施工现场安全监测、安全生产简报、环境保护月报等。为确保小浪底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的准确、科学、及时交流,项目法人和工程师开发建立并完善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了合同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和数据共享。在进度计划管理中较早使用了美国Primavera公司的P3进度管理软件和Project软件;车间图的编绘和审查,广泛使用AutoCAD软件,使工程管理中的技术信息数字化;使用文字识别技术、图形扫描技术、位图转换矢量图技术,把工程管理中的纸质信息数字化。通过Access、Paradox等数据库软件的使用,使庞大的原始数据得以及时、高效、合理地处理和分析,整理输出了合同管理和领导决策需要的数据、曲线、图形等资料,为合同问题处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实现了由实物信息管理到数字化信息管理的转变,使工程管理从现场直观管理上升为以数据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

篇8

1局限性

据库即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管理和存储数据的仓库”,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水利工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根本基础。由于水利工程数字化的标准不统一,按照不同数据结构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常常存在巨大差异,而按照相同数据结构组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却又无法实现全面共享数据。

2滞后性

水利工程档案的形成其过程是动态的,是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生成的。而较多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往往在选取时间节点时都是选择工程竣工时,对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都是利用竣工前的资料进行验收的,这将导致工程建设超出数字化的进程,造成数字化进程滞后,从而对工程的全面控制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义变的无关紧要。

3安全性

只有在存在网络的环境下,才能进行对数字化档案的产生、归档、管理和利用。数字化档案的数据安全必须依靠网络,若没有网络数字档案的数据安全也就失去了保障,因而必须加强对网络的监督管理,从而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

水利工程档案数字化建设要求

1完善组织建设

1.1组织机构建设

组织机构的存在能很好的保障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用。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参与方较多,其包括有相关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业主方、监理部门、施工企业和设计单位等,为了数字化管理能够更好得到实现,各参与部门就应明确自身在数字化建设里的指令关系,并结合水利工程的特征,对职能组织机构、矩阵组织机构进行选用,而后对项目结构图、合同结构图、组织结构图等进行绘制。

1.2数字化建设中的工作任务和职能分工

项目的各参与部门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各自的任务也都不尽相同。因而,各部门应明确在组织协调、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合同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和分工。档案数字化管理职能由五个环节组合而成,分别是提出问题、筹划、决策、执行和检查。因此,各部门应结合各自的职能分工参与到以上五个环节中。

1.3工作流程数字化建设

水利工程的工作流程较多,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设计变更、合同管理和付款等流程都包括在其中。工作流程的数字化能将多种信息通过纳入计算机实行管理,从而通过数字化对纳入信息进行控制,促使工程建设过程整合成一个系统,进一步实现档案管理同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因此,必须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确保其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完善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

2.1开放性的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

开放性的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能有助于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完善,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应开放水利工程档案数据信息的收集过程。档案工作的基础与起点就是收集工作,工程档案价值体现就是收集工作的及时、完整和准确。水利工程的各参与方应按照相关职能分工要求完成收集工作,还应结合工程实际适当扩大收集面,从而丰富档案数据库内容。二是应开放水利工程档案数据应用。随着水利工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加深,其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由注重档案实体管理转变为对档案内容的开发应用。

2.2建立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体系

被普遍应用的标准应在档案数据库标准体系构建时优先考虑并采用。标准体系的建设时间较长,组成标准体系的各标准应组成统一的系统,且各标准间应相互联系、补充和约束。标准是随着情况发展而变化的,当原有的标准不在满足新的要求时,应对其实行可持续的维护。

2.3档案数字化建设应实现可持续管理

水利工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动态的过程控制,而不是静态的成果体现,通过建立并完善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将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等进行数字化,进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档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应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服务,还应具备工程竣工后的数据处理、资源共享、信息交换等功能。只有先做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稳定性管理,才能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管理,从而实现各阶段档案数字化标准相统一及新旧数据连续与继承。

2.4数据库安全建设

应对档案信息实行严格的安全保密措施,应制定相应的计划,然后有步骤的、分阶段的对档案实行数字化共享。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网络安全,应分类已经存在的档案信息,并将机密档案做好备份后尽量转移出网络服务器,存放到另外安全的地方。建立档案信息保密等级和建立档案信息共享制度,而后对数据的访问控制应结合档案数据的保密等级来实行。

结束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