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8篇

时间:2023-05-17 09:56: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建筑工程安全评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

篇1

【关键词】 工程建筑 卸料平台 安全管理

卸料平台就是人们常说的悬挑式钢平台或悬挑式物料平台的统称,一般由钢构件构成,是一种悬挑型的操作平台,搭建在建筑楼层的旁边。虽然卸料平台的搭建大大方便了建筑的施工,但是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巨大的,由于施工人员从安装到使用再到拆卸的过程中经常不按规范操作,导致卸料平台坍塌或是人员高空坠落的事故屡见不鲜。

卸料平台事故的多发性、造成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的巨大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探讨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安全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可以保证施工人员在卸料平台上操作的安全性,避免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

1 卸料平台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通过总结卸料平台发生事故的各类原因,不难发现引起事故的起因包括制作材料、安装方式、日常使用管理、拆除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主要原因表现在制作材料、安装方式两个方面。

1.1 卸料平台制作材料不符合要求

施工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要求使用搭建卸料平台专用的型钢,而是直接采用了普通的钢管,或者没有按照尺寸使用合适的型钢,使得搭建起来的卸料平台的抗弯强度过低。

1.2 卸料平台安装方式不合理

没有依靠楼层,而是直接由脚手架支撑,脚手架直接承载了卸料平台的全部荷载,大大超过了其负载的能力。主梁末端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固定在楼层上,仅仅采用顶压的方式,甚至没有采取防止侧翻的保护措施,大大加大了事故发生率,具体如图1所示。卸载钢丝的设置不到位。卸载钢丝两道或卸载钢丝未设置到位甚至没有设置卸载钢丝。卸料平台的负载过大,大大超过其荷载能力。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材料转运不及时,另一个是所使用的材料过重。安装、拆除过程中原本需要安装的吊运钢丝绳没有安装到位,仅仅依靠卸载钢丝绳,致使主梁严重变形,最终导致卸料平台坍塌,具体如图2所示。

2 卸料平台的搭设要求

卸料平台的额定载重量和有效面积的要求分别是在0.8t以内和7-9m2之间,一旦实际需求超过这个范围就必须经过专业计算并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审定,特别重要的还需要经过专家讨论决定。卸料平台上只能有1到2个施工人员。卸料平台制作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卸料平台的抗弯强度要求比较高,所以主次梁必须选用型钢中的工字钢,然后再满铺脚手板,运用螺栓将其固定住。卸料平台严禁完全由脚手架支撑,其大部分的荷载应该有楼层承载,不论搁支点还是上部锚固点都应该牢牢固定在建筑上。卸料平台的两边分别设置两道钢丝绳,内侧的为保护绳。同时在建筑的锐利角的地方的钢丝绳上面再铺加一层软垫物。为了固定斜拉钢丝绳,应该在卸料平台上安装4个吊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利用卡环来吊运平台,但是不可以将吊钩直接钩在吊环上。为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卸料平台的左右两侧都设置了1.2m高的防护栏杆以及其他一系列保护措施。卸料平台的安装严格按照规定顺序来,一般在主梁尾端固定之后再进行平台的固定。操作平台上,需要在非常明显的位置挂出限载的标志牌,同时注明可以放置的材料种类和规格。此外,平时要有专人卸料平台进行检查,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自然损伤的状况,保证卸料平台使用的安全性。

3 钢平台用材及安装

卸料平台的用材应符合见表1要求。

额定载重量的卸料平台制作和安装如图3。

卸料平台的设置地点不仅要靠近建筑楼层,而且要考虑到周边过往人群的安全,不可以设置在人群密集以及人流量较大的地方。

4 卸料平台的管理措施

4.1 制作过程的安全管理

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自制卸料平台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工程,需要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管理。卸料平台制作的方案需要得到各级部门的认可、审核及签字。从下往上各级部门包括施工技术单位、相关专业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等。在卸料平台的实际施工制作过程中,需要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制作完成之后,还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检测验收,只有符合国家标准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

4.2 安装过程的安全管理

人员持证上岗:所有的安装人员都必须具备高处作业的能力以及配备有相关的技术证书,在进行实际操作时,需要持证上岗,同时现场有专业的管理和监督人员在场实行监督。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在进行作业前,需要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落实个人签字负责手续。正确穿戴安全防护用品:在进行卸料平台安装时,操作人员的穿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例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的佩戴。按照专项方案施工:卸料平台施工过程中要严格依据相关规定,遵循安装前后顺序,规范操作流程,根据现场情况修改事先确定好的专项方案,也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批,然后依据修改后的方案进行施工。注意在卸料平台两侧各设置两道钢丝和四根专用的卸载钢丝绳。

安装验收:卸料平台安装完成之后,还需要由各级部门派下来的专职人员进行层层验收,只有验收合格并得到相关人员的签字之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施工。卸料平台的首次安装或是转移到其他位置重新再次安装,都需要按照上面的流程重新执行一遍。

4.3 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

在卸料平台的使用过程中,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理人员要定期、不定时地检查卸料平台的使用情况,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卸料平台要立即停止使用,并且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细致检查和修复,确保卸料平台的符合使用标准。具体的检查事项包括这几个部分:卸载钢丝松动与否、主次梁的型钢是否变形过度、操作平台底板损坏程度、防护栏牢固性、格栅门的正常使用、末端的有效锚固以及卸料平台使用是否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等方面。

4.4 拆除过程的安全管理

人们常常只注重卸料平台的安装是否符合标准、操作是否规范以及维护是否到位,却忽视卸料平台拆除过程存在的危险性。卸料平台的拆除依然需要坚持之前的规则与要求,如人员持证上岗等,同时还要注意拆除的先后顺序(如图4)。

4.5 维修保养的安全管理

由于卸料平台的主次梁使用的是型钢,所以具有定型化、标准化等特点,一般可以反复使用多次,但是具体可以使用多少次还未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周转使用时依旧需要按照现有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拆除下来的卸料平台要进行严密的检查,可以继续进行使用的平台要注意维修和保养,包括刷漆等操作,最后注明可以继续使用的时间和适宜的施工工地状况。

5 结语

对近年来发生的卸料平台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只要严格按照卸料平台自制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规范卸料平台使用过程,重视拆除规则,加强管理,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率,一方面可以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风险模式;无砂渗水混凝土

1引言

为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是毋庸置疑的重要工作与任务,不仅能保护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免于建筑施工事故,也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由此可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减少甚至是避免因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不当而引起的事故事件;解决因效率不高引起的建筑工程进展迟缓或终止类似问题;减少建筑工程中由技术上的安全管理引起的技术材料方面引发的完全可避免性的事故。不仅从社会安全角度考虑,而且从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考虑,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都是势在必行的任务。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注重“安全”,“和谐”,“快发展”的社会情形中,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难度的加大,建筑规模的扩大,只有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才能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好的收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建筑价值。

2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在今天这个注重“安全”,“和谐”,“快发展”的社会情形中,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难度的加大,建筑规模的扩大,只有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才能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好的收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建筑价值。

2.1建筑工程中法律法规的落后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建筑工程法律规范体系的问题,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问题,安全管理结构体系问题,安全履职方面的问题等等。首先,随着时间的变化与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当前已颁布存在的法律法规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不能适应目前社会各种新制度下的发展趋势。以前是计划经济体制,而现在计划经济已经占一小比重,所以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有些地方,法律已不够周全,在这种法律资源的短缺下,很多新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成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中的漏洞。

2.2建筑工程中安全评估的不足

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安全评估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建筑企业的工程安全评估,应该是政府部门的相关安全执法部门来做,但在这个检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反弹,进而产生安全事故,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国家级安全大检查的时候,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会做的比较到位,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管理力度。

2.3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的松懈

最后就是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中的众多问题。在涉及到具体技术操作的工作上,可能管理职能并不是显得那么重要,这些不是十分完善的管理机制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安全,在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中,安全生产管理职能与伤险体制断开联系,从而各个部门应该在预防伤险,处理伤险与安全生产水平方面有所提升,努力彻底解决这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3传统问题的解决方案

很多行业都是只注重投入与产出,当然也包括建筑工程行业,业主关注这些与经济利益有直接联系的方面,在这一建筑工程阶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伤亡事件等隐患没有规范性的文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状,是因为很久以来,建筑工程中的安全责任都是由承包商企业负责,而建设单位的责任是比较小的,造成了履职方面的隐患。

3.1加强对法律的补充

针对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法律部门应当结合当前建筑安全问题的现状以及未来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提前完善较为安全的立法,争取逐步完善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制度,不仅做到有法存在,而且要确实做到有具体可行的法律可以遵循使用。

3.2加强对安全评估的重视

在建筑行业,安全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价。这两个方面都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重点,这是把握建筑工程单位安全水平最全面且最正确的评价。对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进行评价是为了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发现暴露出来以便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的防范工作。施工单位应该谨慎遵循建筑工程安全评估的细则与步骤,认真全面的审视评估工作。

4管理中的创新和技术上的改进

4.1建筑工程中的风险管理模式

在西方各国企业的管理当中的一项专门的职能是风险管理模式,当下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各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这项专门职能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欧美地区。随着我国企业模式的转变,各大企业的管理者都必须直接面对风险管理这一模式,包括建筑工程行业。承包商已经开始用保险或是风险基金来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安全管理进行保障,这也是我国已经进入风险管理的标识。由于起步发展较晚,特殊国情的原因,应从我国的情况出发制定与我国企业发展想符合的风险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起其他行业,不安全因素相对也比较多,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又因为一旦发生意外,往往是超出承包商承受范围之内的。所以类似这些高架,露天,野外作业的环境使建筑工程施工必须接受保险管理。

(1)首先,应该根据施工环境与施工项目进行实际合理的考察,然后有序系统的对这些环境中存在的风险范围及分布进行识别与划分。在确定风险存在范围时,可以根据建筑工程具体的施工地理位置,建筑工程人员和建筑材料的部署划分,建筑工程用于建筑人员的生活及管理人员的办公的临时场所,施工过程中的压力管道,起重设备等建筑机械,噪声,粉尘和输电等对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风险存在的条件作出调查。彻底分析完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还应对施工当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排查。在施工类型确定,阶段确定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应该对工程风险进行具体的防范设计,以防止这些风险的发生。

(2)对这些建筑工程风险评估排查后,就应该对这些风险做出等级的区分,然后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与之相对应的风险控制与预防工作。建筑工程行业采取的原则一般为:首先消除与预防施工事故风险隐患;其次是风险应急措施的实施方案;最后是对一些风险较大,超出承受范围而无法实施保护措施的工程风险要及时整改和阻止。

4.2建筑工程中的无砂渗水混凝土技术的改进

除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风险管理模式,还应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方面进行研究,特此研究了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无砂渗水混凝土的配方设计的好坏对工程技术的安全将起重大作用。无砂渗水混凝土是由粗骨料,水泥和水混合搅拌而成的,因为空穴均匀分布的特殊蜂窝状结构的原因,无砂渗水混凝土有了它自己独特的透气,透水,轻重量的特性。现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使得优质的建筑铺装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对保护环境,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由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制度,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都较高的技术工作人员组成的小组队伍进行的精密的无砂渗水混凝土材料配比设计实验得到了一个目前最优的配比方案。

5总结

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相信建筑工程业的安全管理会越来越好,一定会达到人们预想的效果。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不仅对于建筑业重大,而且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样也意义非凡,因此对于当前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必须进行完善与提高。以上提出的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的完善,评估系统的完善,正在被逐渐应用的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以及技术方面的无砂渗水混凝土最优配比等几个方面的策略将会给建筑工程行业的安全管理带来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3

1.1建筑法律法规体系方面的问题

当前的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一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可以说有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基本需要,导致伤害事故行为缺少法律规范。因为法律人才与资源的短缺,导致立法工作不能和新问题同步的情况,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出现的疏漏之处较多。

1.2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问题

当前对建筑企业开展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一般是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用打分的形式来开展。一般来讲,国家开展安全大检查的一段时间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形势较好,但是在安全大检查之后,就会出现安全事故的再次反弹。

1.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中的问题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并未彻底解决,管理体制还不十分完善以及多次反复性改革,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管理职能相对来讲比较分散,效果大打折扣。安全生产管理职能与工伤保险分开,导致了双方在发挥工伤预防以及使用工伤保险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方面,管理效果不佳。

1.4业主安全履职方面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建筑工程安全责任是由建筑工程企业来负担,建设单位需要承担的责任是较小的。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业主关注的只有工期、成本与质量等对本身经济利益发生直接关系的方面。伤亡事故出现在建筑工程阶段,建筑工程方面的管理是由承包商来完成的,所以,有些业主会将安全管理归为承包商的事情,业主只关心质量、工期与成本方面,不重视安全管理,业主市场行为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较为突出,这为建筑工程带来了隐患。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策略

2.1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做好安全立法工作

在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作业期间,施工单位应该制定安全生产方面的具体计划,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法律部门充分结合当前建筑工程未来发展的态势来做好安全立法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让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2.2做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工作

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是为了尽快发现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做好建筑工程安全防范措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包含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价两个方面,这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重点,也就是对单位安全现状与水平加以全面、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个方面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的严重度展开评估,这些都应该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全面审视的问题。

2.3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2.3.1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全面遵守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理念,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施工工艺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全面贯彻这一理念。在开展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如果不关注任意一个环节的话,就会出现安全事故,为企业形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创建主管机构,确立主导思想:建筑工程施工没有大小事之分,必须将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并将安全生产当成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工作来进行。

2.3.2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工程项目建筑施工是复杂体系,涉及到的岗位相对来讲比较多,并且各个不同的岗位面临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企业需要对具体的岗位风险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估,按照不同的岗位风险程度,建立不同岗位的费用投入与管理措施,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实效性,达到最佳目标。具体来讲,企业经济和安全效益岗位风险评价包括四个指标,分别是个人行为、管理方面、物品设施以及环境卫生等。

2.3.3政府和相关的建设管理部门强化管理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基本原则,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内的工作,并不是由建筑工程企业来承担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不能直接参与到市场中来;切实考虑到检测、安全性评价以及检验等工作,性质上就需要出具公正性的结论,真正做到其公正性与客观性,并且做到既要独立于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外,还需要由建筑工程企业中的中介组织来完成,这也是国际上普遍做法。特别是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发展中的意外伤害保险,已经趋于成熟,保险公司一定会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通过安全中介来加强监控。

篇4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基础设施建筑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大中小型建筑物拔地而起,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地形十分复杂,土壤、地质结构等环境要素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一些建筑工程建设时由于缺乏对地形的勘察和当地地质灾害的了解,造成或加剧了当地的地质灾害,给国民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前,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防治地质灾害的依据,在建筑工程启动前要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且根据评估和预测的结果对建筑项目进行调整,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以往许多建设单位没有对建筑工程项目可能受到或诱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意识,地质灾害事件偶有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建设单位吸取这如血般的教训,逐步认识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在,很多建设单位已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更深的认识,把其上升到作为勘测地质灾害及其前期预防的重要手段。根据自身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在项目选址和启动前主动地咨询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等等,自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效地避免因建筑工程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作用,是通过调查清楚了解本项建筑工程所受到的地质灾害影响的危险性,或可能引发当地地质灾害发生而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危险性的全部问题所在。即对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内的各类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估其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影响;对工程建设加剧、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工程建设自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并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这里说的评估范围不能局限在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征以及整体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上述说的有关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大概如下:

 

1.1地质环境:(1)对于地形、地貌的实体调查研究分析;(2)对于区域地质的研究分析;(3)对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面的研究分析;(4)对于岩土体工程特征的研究分析。

 

1.2地质灾害:(1)滑坡、崩塌分析探查;(2)泥石流分析探查;(3)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分析探查;(4)其他类型地质灾害分析探查。

 

二、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1其工作内容:

 

(1)明确拟建项目工程的概况以及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了解或基本查明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现状,包含有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诱发因素,评价其稳定性、易发性;

 

(3)涉及建筑工程选址的场地问题及与建筑工程相关的环境地质内容,依据工程项目类型、规模以及采用的施工技术和方式,对于在建设过程中或者是工程完成后,对地质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变化,进行评估是否会引起或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于可能会产生的灾害进行等级评估,分析对建筑物物主以及周围居民所大概带来的损失;

 

(4)通过对拟建项目场地地区进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对于工程施工和运行环节中可能会引起、造成或者加剧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方面的分析;

 

(5)应该制定出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从根本上杜绝由于不合理工程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运行的相关因素,从根本上降低由于不合理工程活动所引起的地质灾害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6)对已经发现和检查到的可能会加剧、引起的地质灾害,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和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2.2评估工作级别

 

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等级评估。具体的评估工作级别需要根据建筑项目的重要级别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状态的复杂程度分为一、二、三级。评估单位也需要客观地、合理的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价,杜绝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差异。把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别实行,能更科学、更有条理地进行评估工作,合理安排评估人员工作量和评估工作进行时所需要的资源,便于结合实际情况和评估情况对建筑工程项目相关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也便于科学合理地把评估后的成果报告等资料分类存档。

 

2.3评估工作制度化

 

文章前面已论述了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据此,笔者认为可以把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制度化。制度化评估更有利于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比较现有的几种常用的评估工作程序,整合发展出一种较科学的能总领建筑工程前所进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程序大纲,并可根据各种地质环境分析细化程序来优化评估工作,使其发展成更专门、更专业的工作。

 

2.4评估工作资料收集和整理

 

因环境是运动变化的,在建筑工程完工后的特定时期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检查等。由于在项目进行前对建筑工程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成果只能反映某一特定时期的地质状况,所以收集和整理评估工作的前中后期资料并进行分类存档非常重要。这也便于日后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对比和对建筑物所处的以及附近环境进行检查、对比和分析。

 

有关的评估工作资料收集:(1)评估区域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2)评估区自然地理、气象水文、交通等;(3)评估区社会、经济及人口等方面;(4)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特征;(5)本项目建设工程概况;(6)本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资料收集。

 

结语

 

人类的生存、活动与环境息息相关,建筑工程与环境相互影响着。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重要性尤为突出。为了把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做好,从工作的目的、内容到优化工序、把工作做精做细都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努力。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消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建筑工程的防火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经验式、处方式防火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因此急需发展一种新型的防火设计方法。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近年来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防火设计方法,它能够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形式、性能用途以及内部可燃物情况等情况,对建筑物的火灾危害性和危险性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最优化、最合理的防火设计方案和措施,从而科学有效的保护建筑工程的安全。本文将主要对性能化防火的设计方法进行介绍,并讨论相关的消防措施。

1 建筑工程的性能化防火设计

1.1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的性能化防火设计涉及到建筑工程消防领域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目标的确定

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目标的确定就是依据建筑物及其内部设施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以及公众的安全社会期望,确定建筑工程及其内部设施的防火等级及防火目标。

(2)、确定防火指标和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建筑工程及其内部设施、人员的特征、可燃情况,并参考火灾科学、材料科学、消防安全学等理论,确定消防安全目标的防火指标和参考依据。比如消防安全通道、防火材料、自动报警系统的具体防火要求。

(3)、构建建筑工程的火灾场景

构建火灾场景就是根据相关的火灾数据,假定建筑工程发生如何发生火灾及发生火灾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的火灾来源、火灾危害大小、火灾蔓延情况等。构建建筑工程的火灾场景是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关键一步,需要可靠的火灾数据支持。

(4)、计算及分析方法的确定

建筑工程火灾的计算及分析方法不仅包括火灾的计算公式、计算方法,还包括火灾分析的模拟模型。根据建筑工程的相关火灾数据设定火灾场景之后,需要利用火灾工程学等理论,选择合适的火灾模拟模型和计算分析方法,然后进行分析计算,确定火灾的发生可能、蔓延情况及防火设施的防火效果等。

(5)、设计建筑工程防火方案

建筑工程防火方案的设计一般是根据以往经验或相关规范、指南确定的,比如火灾安全工程指南。参考以往的防火技术手段和经验,选择适合建筑工程的防火技术措施,比如防火卷帘、水幕、自动喷水系统等,以满足建筑工程及各分区的防火要求。

(6)、防火方案的安全性评价

防火方案的安全性评价就是综合利用等式分析、试验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并借助相关模拟计算分析结果,对建筑工程的若干防火方案进行火灾发生、演变情况、防排烟系统、人员疏散情况、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扑救方式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估,验证防火方案是否安全、有效,对于不能满足建筑工程整体安全的方案需要修改,甚至重新设计。

(7)、防火方案的优选与缺点

综合建筑工程各个防火方案的防火效果及经济指标等依据,对预先准备的各种设计方案进行优选或修改,以确定最优的防火方案,最后编写设计方案报告。

1.2 建筑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主要设计要点

性能化防火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性能化设计与处方式设计的结合运用

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设计方法,对于建筑结构、功能复杂的大、高型甚至超大、高型建筑应用极为方便,但是对于一些简单型建筑则显得较为复杂,这时可以使用处方式设计方法。虽然处方式设计方法较为落后,但也有其特有的优点,不能被完全淘汰和弃用,因此现阶段在进行建筑工程的防火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形式特点,注意性能化与处方式防火设计方法的结合运用,已达到使用简单方法,达到设计目的的效果。

(2)、性能化设计的消防安全评估的处理

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是针对防火标准不系统、不完善的情况提出来的,但是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不仅要参考试验、模拟计算结构,还要参考现行的规范、标准等指标,因此建筑工程的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安全性评估不能与现行规范、标准脱离,而是要以现行规范、标准为基础,并相互适应。

(3)、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推广

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对于高大型建筑工程应用极为有效和方便,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推广,但是不能盲目应用和推广,避免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乱用和滥用,而是要依据建筑工程的结构、功能特点,选择性应用。

1.3 建筑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1)、建筑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优点

建筑工程的性能化防火设计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的防火设计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建筑工程火灾控制在最低限度,对于保证建筑工程及人员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目标性。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安全目标是根据建筑工程的特有条件,由消防主管部门、业主共同协商确定的,因此目标明确。

综合性。性能化防火设计能够综合设计和评价各防火子系统,它评价的是建筑工程的整体防火性能,因此综合性好。

合理性。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是严格根据建筑工程的独特条件进行防火方案设计和优选的,因此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得到的防火方案更为合理。

(2)、建筑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缺点

性能化防火设计由于起步不久,在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局限性。性能化防火设计并不适用于一切形式的建筑工程,而且一旦设计实施之后就不能随意做出更改。

难度性。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需要综合利用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火灾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案的设计与评估过程复杂,与处方式设计方法相比难度较大。

耗时性。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的修改与评估,因此耗时长。

2 建筑工程的性能化消防措施探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工艺、新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在建筑工程的防火方案设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现阶段需要讨论建筑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主要消防措施,以保证防火方案的安全可靠。

(1)、加强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性研究,完善建筑材料的性能参数和消防数据,为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2)、做好建筑工程的火灾、人员逃生以及构件变化规律,从而为建筑工程火灾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3)、加强建筑工程设计及管理人员的性能化防火设计意识,让他们熟悉、了解并能熟练的将性能化设计方法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4)、制定并出台性能化防火设计规划或指南,为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提供法律支持和技术指南。

3 结束语

性能化防火设计对于科学合理的保证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降低消防成本意义重大。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以及可靠数据的积累,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将逐步取代处方式设计方法,成为建筑工程防火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方正,程彩霞,卢兆明. 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发展及其实施建议. 自然灾害学报,2003,12(1):63-68

篇6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PDCA循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为了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工程施工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TQM)中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建筑工程安全技术、建筑工程安全规程、建筑工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以正确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效率、改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形象,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建筑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安全管理的特点

1.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固化对安全生产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局限;

2.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太长,逐渐降低了建筑工程是工行人员的的作业条件水平;

3.建筑工程施工实际生产时的流动性强调安全管理措施必须要及时和到位;

4.建筑工程施工通常是多工种和立体作业,施工人员数量众多,施工工艺十分复杂。

(二)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投入不足。

2.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施工人员教育培训不到位。

3.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一线工人以农民工为主,施工人员基木操作技能较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很难做到保障自身安全。

二、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

(一)安全决策阶段一计划(Plan ) 。该阶段包括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制订某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工程安全管理计划;分析建筑工程安装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提出建筑工程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建筑工程安全措施计划四个方面。选定建筑工程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建筑工程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目标一经选定就应成为企业该时期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题。

分析建筑工程生产系统安全现状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建筑工程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实施计划。在进行建筑工程现状分析时,应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状况着手,通过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见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它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与分析,确定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建筑工程安全工作指标。在建筑工程安全指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因果图、关联图等工具对建筑工程施工前期曾发生的事故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找出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而运用排列图、“0―l”评分法等工具找出影响建筑工程安全施工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建筑工程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在此前提上,依据主要影响建筑工程安全因素,提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总体建筑工程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依据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将其逐层细化到建筑工程的职能部门、工程队、项目部、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建筑工程目标管理图,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施工。

(二)计划实施阶段一实施(Do)。依据细化后的建筑工程安全措施计划,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施工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建筑工程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调查及修正,必要时还可向建筑工程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及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效果检查阶段一检查(Check )。当制订的建筑工程安全目标达到或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部门针对建筑工程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这种对初步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或确认的过程称为成果巩固期。巩固期过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检查和评估。最终的检查评估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建筑工程安全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实施程度;完成的效果;使用的图表一般有:折线图、控制图、排列图、柱状图等,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及建筑工程的质量。

(四)汇总总结阶段一处理(Action)。在建筑工程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它是建筑工程安全水平改进与提高的基础。具体做法为:对建筑工程PDCA循环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召集与建筑工程安全有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并将有效的建筑工程PDCA循环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人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有效的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PDCA循环的要求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一方而,将建筑工程安全与生产有机结合;虽然建筑工程安全和生产有时候会发生一定的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角度上分析,这两者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与统一性。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在生产管理中占有核心地位,两者实施过程中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只一味的重视建筑工程生产而对建筑工程安全忽略将会导致风险的发生,生产追求的是效益,建筑工程施工缺少了安全。另一方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全员管理;要想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所有参与到建筑工程所有生产的机构、人员的共同努力,如果建筑工程施工全员没有积极的参与进来,那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就毫无活力可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果与结果达不到理想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工作方式,它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展要经历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四个阶段。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工作方式运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可以解决建筑工程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水平,使建筑工程企业的安全工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使建筑工程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芳禄.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01:77-79.

[2]张松奎,朱可胜,王颖.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当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也在迅速的发展。而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各种基建工程将被大量的建设,所以怎样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建筑工程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建筑工程的质量不合标准,就会造成一些公共的安全隐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大的危害,所以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相关的制度和质量的验收标准,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以下从不同方面探讨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督的重要性与有效措施。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性和意义

建筑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工程,如果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就会给工程投资者带来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要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性,就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不仅对于保证工程的质量,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还确保了投资者的投资的安全性,对于保障社会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

1 建筑工程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要制定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就要找出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造成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监督的失效。而监督的失效又分为监管部门的失效和监理人员的失效。

(1)监管部门失效。监管部门的失效,是指由于监管部门的管理监督职能的不到位或失职,而造成的监督失效或者由于相关部门收受贿赂而导致的监督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而对工程监督工作产生不了相应的作用,从而给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大的影响。

(2)监理人员的失效。监理人员对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监督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监理工作中,往往由于监理人员与施工方达成了某种利益趋和关系。所以导致监理人员形同虚设,对工程的质量不负任何责任,这就造成了监理工作的失效和监理过程的不透明,造成建筑工程质量出现一些大的问题。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

(1)引入独立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要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就要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对工程后期质量的检测与评估,来找出工程后期质量的问题,从而追究相关建设方的工程质量责任,对于重大质量问题的还应追求其刑事责任。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对于工程后期质量的有效的检测和验证非常有效,它避免了一些重大的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给投资方及使用方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投资损失,还避免了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加强监督机构的内部管理。对于大多数的工程质量问题来说,都是由于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不到位,而造成的工程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或者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等。这都给广大人们的权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和损害。所以要加强建筑工程相关监督管理机构的内部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范围和要求,督促管理部门发挥相应的职能,这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有着很大的作用。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监督。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要加强建筑工程各个施工环节和过程的监督,确保施工环节和施工过程的每一步都符合要求和标准,确保施工用料的质量的合格性和合理性,加强施工技术的监测和管理,保证施工技术符合施工要求和规范。加强施工环节的监督是保证工程施工品质和施工品质的重要措施,它对于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4)加强政府对建筑工程的宏观调理。要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条例。政府要对建筑工程的进行宏观调控,就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建筑工程管理和审查制度,只有形成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

(5)加强建筑工程后期的质量验收工作。建筑工程后期的验收工作,是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检验与检测,其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建筑工程的后期验收工作不仅有利于建筑方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还有利于整个建筑的安全和使用。

(6)革新监督方式,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中,要想确保工程的质量,就要不断革新工程质量监督的方式和方法。革新工程质量的监督方式就要从建筑工程的建设阶段、施工阶段、施工后期等,阶段做好全面的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在工程建设的初期,要建立相应的招投标监督监察机制,以确保招投标的合理安全运行,以及建筑工程的评估与考察工作的运行。对于施工阶段,就要从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规范等方面,做到全面的监察和监督。而施工后期,就要确保建筑工程验收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整个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三、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督的作用

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督的作用在于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使用性、可靠性、功能性等要求,其保证了人民生活居住的安全的权利,确保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是人们对健康安全生活的期待,更是响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号召,它保障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品质,对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结语

建筑是为人们生产生活而建设的工程,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年限和使用价值、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要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要从建筑工程的各个建设环节,做好建筑工程建设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建筑工程的质量与管理的监督体系,从建筑的每一个环节,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每一步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丹.论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督的重要性[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1(11):49-50.

篇8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 质量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质量与安全管理是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之中的关键内容,它不仅会关系到单位、施工企业的利益,也会关系到国家、人民的利益,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及时的认识到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结合自身的具体实际条件,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建设目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1.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片面要求工程进度,轻视工程质量

部分建筑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片面的追求工程进度,赶工期问题严重,这样往往忽视了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只为求快速完工,而忽视了质量的要求,为图方便快捷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施工人员多劳多得,因此为了赶进度,粗制滥造,把规范标准置于脑后,同时因领导对质量的不重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监督不力,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导致施工过程中质量缺乏控制,建筑产品无法达到质量的要求。

1.1.2细节处着力不够,管理不到位

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无法把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个施工环节上,质量管理往往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在细节上做到位,这样对工程的质量势必会产生影响。

1.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2.1建筑法律法规体系方面的问题

当前的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一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可以说有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基本需要,导致伤害事故行为缺少法律规范。因为法律人才与资源的短缺,导致立法工作不能和新问题同步的情况,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出现的疏漏之处较多。

1.2.2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问题

当前对建筑企业开展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一般是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用打分的形式来开展。一般来讲,国家开展安全大检查的一段时间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形势较好,但是在安全大检查之后,就会出现安全事故的再次反弹。

1.2.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中的问题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并未彻底解决,管理体制还不十分完善以及多次反复性改革,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管理职能相对来讲比较分散,效果大打折扣。安全生产管理职能与工伤保险分开,导致了双方在发挥工伤预防以及使用工伤保险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方面,管理效果不佳。

2.加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加强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1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管理,在现有的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对工程的一些关键部位,加强施工技术的运用,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规定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使各专业施工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2.1.2.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目标。

在质量目标管理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目标,但是这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所制定的目标必须符合企业的自身情况,也就是与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状况、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协调起来。第二,要详细了解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了解建筑市场质量竞争的基本情况,掌握建设单位资金与工程合同内容和要求,在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由质量管理小组领导会同成员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目标。

2.1.3.强化工程质量监理

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生产各个环节或中间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验收,其质量控制程序和内容随着施工的不同阶段而变化。不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工程保修阶段,质量监理单位都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的要求。

2.1.4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推动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企业为保证工程产品质量,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企业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职有责有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由线到面,由一面到多面、环环相扣、连结紧密的有机整体。

2.2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2.1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做好安全立法工作

在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作业期间,施工单位应该制定安全生产方面的具体计划,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法律部门充分结合当前建筑工程未来发展的态势来做好安全立法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让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2.2.2做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工作

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是为了尽快发现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做好建筑工程安全防范措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包含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价两个方面,这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重点,也就是对单位安全现状与水平加以全面、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个方面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的严重度展开评估,这些都应该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全面审视的问题。

2.2.3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1)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全面遵守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理念,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施工工艺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全面贯彻这一理念。在开展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如果不关注任意一个环节的话,就会出现安全事故,为企业形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创建主管机构,确立主导思想:建筑工程施工没有大小事之分,必须将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并将安全生产当成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工作来进行。

2)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工程项目建筑施工是复杂体系,涉及到的岗位相对来讲比较多,并且各个不同的岗位面临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企业需要对具体的岗位风险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估,按照不同的岗位风险程度,建立不同岗位的费用投入与管理措施,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实效性,达到最佳目标。具体来讲,企业经济和安全效益岗位风险评价包括四个指标,分别是个人行为、管理方面、物品设施以及环境卫生等。

3)政府和相关的建设管理部门强化管理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基本原则,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内的工作,并不是由建筑工程企业来承担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不能直接参与到市场中来;切实考虑到检测、安全性评价以及检验等工作,性质上就需要出具公正性的结论,真正做到其公正性与客观性,并且做到既要独立于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外,还需要由建筑工程企业中的中介组织来完成,这也是国际上普遍做法。特别是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发展中的意外伤害保险,已经趋于成熟,保险公司一定会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通过安全中介来加强监控。

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施工管理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真正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保忠.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控制[J].山西建筑,2011(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