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学女生教育8篇

时间:2023-05-17 09:56: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女生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女生教育

篇1

高中教育主要是文化课的教学,高中三年的文化课成绩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己将来的命运,所以他们能自觉学习文化课,同时是父母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将来负责,而高中体育则是考一考罢了,成绩也不纳入高考分数,当然体育考生例外,所以说大部分学生还是给自己的前途让路,给自己的命运让路,学习体育的兴趣也就失去了。

当然学生对体育运动并不是不热爱,爱运动是生来就有的,关键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主要源于对体育课的感性认识,还是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流于形式,内容单调守旧,方法简单重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降低甚至产生负面心理。

进入高中阶段的女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其协调性能比男生要好得多,柔韧性也比较好,韵律感更高于男生,但是也有她的缺点,并不是所有的女生都有相当好的柔韧性、韵律感、协调性,发展得相当不平衡,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力量不足、动作迟缓等。

这个时期的女生虽然知道体育的重要性,它可以缓解疲劳,对脑力劳动有很大的缓冲作用,起到调节大脑,特别是对紧张学习而言,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相当一部分人又怕上或不愿上体育课,讨厌那些身体素质的训练。学习动机不稳定,对体育活动的进取精神差,怕失败的心理往往高于进取的心理。

正处于青春期女性心理变化比较大,身体素质也不尽相同,对体育运动内容的要求与需要也不尽相同。但是对活动中的趣味性的运动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兴趣和投入的程度也比较大,而对运动量大、竞技性强的项目则兴趣不大。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在广泛征求和听取女生对体育课和体育运动的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课的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定和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做到男女有别,适当加大女生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比重,以激发女生的兴趣,使其能以轻松的心理状态来完成教学任务。

篇2

关键词:中学女生 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的人。从小学步入初中是学生的发育期,也是学生的人生转折点。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的生理、心理有明显的变化。这个时候由于身体的变化,有的学生因自己不匀称的体型而忧虑、苦恼,甚至形成孤僻的性格;有的学生为了避免别人的议论而很少与人交往;有的女学生因体态的变化(如的突起、臀部的宽大),而害羞并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自我”形象也在发生作用,我们应该针对性地向女学生分别讲解有关性的生理卫生常识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她们正确对待性萌动带来的各种问题。引导和帮助她们解除烦恼,摆脱困境。

由于男女生理、心理的发展和变化不同,体育运动在活动的内容和量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在意志品质方面,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缺乏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在学习动机上:也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体育成绩无所谓,从而造成对体育学习的冷漠,由于学习的冷漠影响了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不好,练习方法也不当。那么如何克服女生对运动产生的心理障碍呢?

第一、耐心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大部分中学时期女生的身体素质较差、意志品质薄弱,往往在练习过程中,她们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单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后,我们针对女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她们完成动作,使她们减小畏怕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她们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她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她们真正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含义。

第二、精心设计场地器材,解除女生的畏惧心理。我每节课都根据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真备课,尽量利用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让她们在视觉上解除对该项目的畏惧心理。如在体操教学中,她们在器械练习:如跳马时,经常会产生畏惧心理,除用语言鼓励外,还应该运用合理的方法消除她们的心理恐惧,这时可以在跳箱两侧放置高于跳箱的物体,使她们感觉跳箱变低,并敢于跳跃;在跳高时,可以用较长的横杆或用橡胶绳作为横杆,使她们在视觉上感觉高度变低,就敢于尝试。同样也可以先降低高度,再慢慢升起。这样就会使女生增强了自信,克服了心理障碍。

第三、提高理论知识有利于好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女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产生心理障碍,很大程度是由于对体育运动对人体的作用以及对体育项目的技术了解不清所形成。在教学中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可以使女生在体育实践中提高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能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理解增加了她们欣赏能力,激发了她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多与体质差生沟通,多用鼓励的语言,帮助她们消除心理障碍。体质差生是文化成绩较好的学生,好胜心里特别强。但又由于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较差,对上体育课有畏惧的心理,怕某一动作做不好引起同学笑话,常以病假、例假、事假等理由躲避体育课,即使上课也经常逃避技术练习。对于这部分学生,我多从理解、帮助、鼓励的角度,找学生沟通,和她们说心理话,了解她们所思所想,做到有的放矢,正面引导,消除她们的心理障碍。

第五、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了消除女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她们学习兴趣,我们应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制定教学训练计划,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活跃的学习气氛,让她们在良好的、兴奋的心态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帮助她们克服困难,树立良好心态,使她们的体能在学习和训练中得到逐步改善和提高,逐渐适应大强度的学习和训练。

除了我们从生理、心理上了解女生的这些弱点,对症下药,提高女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激情外。我们还应该注意:

1.教学内容:现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不仅给女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也给老师提供了选择的自由空间。教师在对于教材的选择上可以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她们的个体间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性格类型差异等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对能激发她们兴趣、便于长期开展,能形成锻炼习惯的体育项目增设课时。因此我们在制定计划,选定教学内容,根据内容采用的方法一定要符合这些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只有符合规律才能促进健康,否则将有害健康。

篇3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学习适应;心理健康;生活适应;学业效能;学业成绩

高一高二学生处于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期,具有其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这突出反映在学习适应问题、生活适应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学习自我效能4个问题上。王凯荣等(1999年)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直接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李荟等(1999年)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习成绩(语文和数学)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佐斌等人做了学习自我效能对学业成绩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和路径分析,学习自我效能对学业成绩的总效应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学业成绩的一个良好预测指标;托马斯・约翰(Thomas John)等人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那么。学习适应、心理健康、和生活适应水平对学业效能是否有影响作用呢?这三者之间,以及与学业成绩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本文探讨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性、心理健康、生活事件以及学习效能因素上的差异,并对四者之间以及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山东省潍坊中学中,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高一、高二年级4个班的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0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回收率为81.8%。其中独生子女127人,非独生子女39人,分别占总人数的76.5%和23.5%,平均年龄17.5岁。

1.2 工具

1.2.1 学习适应性测验(AAT)采用周步成、方真等人编制的学习适应性测验,共150个题目,得分越高学习适应性越好。本测验的折半信度为0.71~0.86,重测信度为0.75~0.88。亦尚具建构效度。

1.2.2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共60个题目,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量表重测信度在0.716~0.905之间,同质信度在0.601~0.8577之间,分半信度在0.6341~0.8726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52~0.8726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

1.2.3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共27个题目,6级评分,得分越高,生活事件带来的负性影响越大。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 学生学业自我效能问卷 由王振宏(2000)根据Pin―trich和De Gr00t编制的自我效能问卷发展而成,问卷共24题。有关研究报告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问卷各题的区分度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9,信效度符合要求。

1.3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运用SPSS11.0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相关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心理健康、生活适应和学习效能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2.1.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及其因素上的差异分析见表1。

表1表明,高一、高二学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总体水平和4个因素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2.1.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及其因素上的差异分析见表2。

表2表明,高一、高二学生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两个因素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在情绪不平衡因素上二者的差异十分显著。

2.1.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生活适应水平上的差异分析 见表3。

表3表明,高一、高二学生在生活适应总体水平以及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六个因素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1.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效能水平上的差异分析 见表4。

表4表明,高一、高二学生的学习效能不存在是否独生的显著性差异。

2.2 学习适应、心理健康、生活适应、学业效能、学成绩的相关矩阵见表5。

表5表明,心理健康因素与生活适应因素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心理健康因素与学习效能因素也呈现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37,生活适应与学习效能呈现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31;学习效能因素和总成绩的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20。

3 讨论

3.1 学习适应状况 高一、高二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在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学习环境”因素的得分是相对最低的。“学习技术”一项,无论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其得分都是最高的,两者没有显著差异。这充分说明了该校学生在学习技巧上的探索和教师对学生学习技巧培养的重视。而且这种培养已经初见成效。对高一、高二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辅导,加强学习适应的理论和技巧的培训,强化学生、教师和家长对“学习环境”因素的重视,是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重视的问题。

3.2 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3个方面,即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有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家庭中,子女同母亲的关系较密切,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和自身性格修养的高低以及其行为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发育过程;单亲家庭的学生有更多的问题,父母离异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因此,在学校开展学生健康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家长介绍有关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知识,不断改善家庭气氛和教育方式,配合学校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调查发现,学生对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是否住校这2个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而学生是否是学生干部其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成绩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直接的,作为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学校、家庭及同学、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有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尽量减少分数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有研究表明,学生自身因素主要涉及性别因素、年级因素、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等。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可能是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不同所致,体育锻炼也是其

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另一项研究发现,在高中阶段,高一年级是各种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这可能是由于高一学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学校。对于新的学习环境还不太适应,因而易产生一些情境性、状态性的心理问题。新生对学校、老师、同学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新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可能导致学生的种种不适应,再加上有些农村学生第一次离家生活,也可能出现不适,但随着自我的调整以及对新环境适应性的增强,进入高二、高三后,其心理逐渐地调整过来,开始进入正常状态。

因此,为了全面提高高中生的心理素质,要继续做好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心理保健、心理卫生等方面教育工作。要创建一个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同时,着重针对少数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面的教育工作。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自身保健能力,使其掌握应付挫折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和技巧,塑造坚强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在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学习效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强相关,这就告诉我们,学校除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之外,还应该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同时,学校还应该采取措施,使学生家长也认识到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从另一个角度去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3 学习效能 作为动机变量,学习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习效能感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主观推测或判断,它会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能量的投人、学习策略的运用,从而影响其学业成就。

篇4

我校对初一女生异往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调查人数240人,收回有效调查表209份,调查结果一览表附后。结果表明,初一女生在异往中存在以下困惑和问题。

1、女生一方面愿意与异往,另一方面又害怕与之交往。在调查中,有65%的女生愿意与男往,32%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3%的女生回答不愿意。而在实际交往中,51%的女生与大多数的男生有交往,47%的女生与少数男生有交往,2%与个别男生交往。这些数据说明,无论从意愿上还是在实际上,女生都渴望并愿意与异往。但同时,她们又害怕与男生交往。在调查中,有52.6%的女生担心与男生交往会遭到别人议论,27.9%的女生怕被人误解为“早恋”,10.7%有其它烦恼,如老师的怀疑、家长的追问等。说明在中学生当中,异性之间的交往,即使是正常的交往也存在各种压力。

2、有小部分女生与异往困难。由于性格、家庭环境等原因,部分女生感到与男生交往有困难。在问卷调查中,有5%的女生与异往时感到紧张,不知如何是好。

3、近半数的女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在“你是否喜欢过或正在喜欢某个男生”的调查中,有22.6%的女生回答喜欢过,23.9%回答正在喜欢。这种情感的产生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正常的,是她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的需要,是青春期性意识萌动的表现。但有少数人误把好感当情,陷入“单相思”。

4、部分女生对早恋的后果认识不清。在调查中,有7.7%的女生认为与异性过密交往(早恋)不会影响学习,43%认为说不清楚。可以看出,中学生对早恋所带来的后果是认识不足的。

5、缺乏异往的良性环境。由于人们对异往抱有成见。尤其对中学生的异往过于敏感和担心,使得中学生与异往缺乏一种积极、和谐的良性环境。例如,当问及“如果有某位异性给你打电话,你父母的态度是怎样”的问题时,有28%的家长不许孩子接电话,13%的家长要反复盘问,40%要追问几句。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初一女生对异往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大部分同学虽有一些正确的认识,如青少年时代应抓紧时间学习,与异往不慎会影响学业,但面对更多的实际问题仍处于茫然无知的境地,如如何与异性健康交往,如何把握尺度,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等,而恐惧与害羞的心理,对家长和老师潜在的畏惧心理,极容易使她们在发生问题时不知所措,导致行为偏差,造成了不良后果。此外,还有个别的女生,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对与异往存在着错误的认识,是发生问题的隐患。因此,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异往的辅导和教育,使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高尚情操,促使她们的心理发展达到该年龄段的最好水平。

一、开好生理卫生课

随着生理的发育,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对于自己的身体变化,对异性的生理变化以及两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她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有时会与高年级同学交流,有时会不加选择地阅读书刊或通过其他媒介,以期获得知识。由于她们分辨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腐朽靡烂的不良思想的腐蚀,容易产生鲁莽而轻率的行为,甚至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但同时她们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也使生理卫生教育容易引起她们的兴趣,并易于接受。初一时自然老师应向学生们详细讲解生理卫生知识,而不是略而不谈,或者遮遮掩掩,以使学生消除神秘感。考虑到效果,可以分男生、女生讲解生殖生理系统的有关知识。也可对初一女生专门举办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讲座。

二、召开女生会议

初一女生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对某男生产生了好感,收到了男生的所谓“情书”,受到一些骚扰和纠缠等。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怎样做是正确的、恰当的,怎样做是轻率的、失当的。不定期召开女生会议,结合具体问题,以不同方式,用以往女生的成功和失足的经历教育她们,使她们明白,作为一个女孩,如何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1、组织课堂辩论。例如针对学生在异往问题上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可组织题为“异往好还是不好”辩论。引导学生在辩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异往的好处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谈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辩论,使学生认识到,中学生之间的异往是正常和必要的,关键是要注意交往的范围和度。

2、组织小组讨论。针对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异往这个问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组织学生围绕例子进行讨论,先是小组讨论,然后是各组代表发言。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辨别什么是不正常交往,什么是正常交往,如何与异性的交往,即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三、推荐相关书籍

针对学生在与异往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们阅读青春期教育方面的书,如《心灵驿站》、《花期情结》等,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受到教育。

四、畅通谈心渠道

考虑到女生害羞的心理,不善于与成人交流沟通的特点,学校可开设心理热线、知心信箱以及谈心室。学生在自然放松的心态下,才会谈她的心事(例如喜欢上了某位异性同学,心里既兴奋又害怕),谈她的烦恼(例如比别的同学早熟,心里很烦;喜欢上异性同学,想忘又忘不掉,不知该怎么办)。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地个别交谈,真正深入她们内心,帮助她们解决问题。

五、个体谈心疏导

由于个体发育的差异和成长的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问题也不相同。教师必须以“一对一”的方式面谈才有针对性,才利于问题的解决。针对那些有问题、有困惑的学生,教师宜采取个别谈话法,或利用每月随笔及学生的谈心本进行沟通与教育。学生也可以将问题写在纸条上,老师看后给以答复,也可以是下课后单独找老师或给老师打电话。这一时期的女生心灵敏感,感情脆弱,自尊强烈,稍有不慎,便容易对她们的心理造成伤害。在做这些学生的工作中,教师要做到耐心细致,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六、紧密家校联系

个别女生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在与异往方面存在着不太正确的想法,行为上有一些偏差。这不仅影响了她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干扰了班级的风气。对她们的行为教师不能放任自流,不能生硬干预,也不能捕风捉影。要做好家长的工作,特别是对那些教育方法不太得当的家长,及时地提出建议,促使他们改进教育方法,与班级教育保持一致。家校的密切联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工作中要做到三结合,即全体和个体的结合――全体的教育引导,个体的行为矫正;课内外的结合――生理卫生课、心理导向课和班主任班级教育相结合;校内外的结合――给家长开讲座和个别联系家长,促使家长与学校配合。

中学生的异往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和辅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掌握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使教育和辅导卓有成效。我们在教育中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1、师生间的关系。师生间和谐友好的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学生才可能愿意说、愿意听、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营造气氛的关键是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不要以权威者的面孔出现,高高在上,而是把学生看作平等的人,当作朋友相待;其次在心理导向课、女生会议及讲座中可以适当得将教室的座位改变一下,例如围成圈儿坐或在活动室席地而坐。当轻松和谐的气氛形成以后,课堂便不再枯燥,教师的引导便如春风般自然、亲切,学生愿意听,也乐于接受。如果学生对教师有抵触,那么教师的要求与教诲往往被当成“耳边风”听不进去也不去执行,有时甚至与教师发生冲突。与异往有偏差的个别女生,心理上往往对教师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内心常处于焦虑、不信任、防备的自我保护状态。教师要取得她们的信任,必须以真诚的态度,热忱的帮助打开她们的心扉,使她们感到教师是朋友,这样她们才能说出心里话,寻求教师的帮助。

篇5

关键词: 中职女生 教育状况 调查 建议

中职女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其教育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已有研究把教育管理策略、职业发展前景、性知识掌握情况等作为研究主题,重视改善中职女生教育的外部环境。对于中职女生的教育质量、在校学习情况的关注很少。中职女生在校是否受到与男生同等的对待?她们所处的校园环境是否安全?中职女生的学业期望和成绩如何?传统性别刻板印象观念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她们的性别认同?怀着这些困惑,我们对中职女生在校学习与生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前人的慧语总能成为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马克思说:“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醒来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精确衡量。”著名女作家张洁在作品《方舟》中写道:“女性的解放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独立和政治上的权利,还应该包括女性本人对她们自身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认识。”

由于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中职女生学校教育状况的调查问卷,我们联系到在两性教育公平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于康平教授,有幸被允许使用《中学生学校教育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这次研究。问卷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样本基本情况的了解,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家庭子女数量、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等;二是学校教育状况调查。这部分内容涉及校园环境、家庭教育投资、学习成绩、学习表现、教师期待、自我期待、性别特征等方面。

为了比较准确地了解汉族中职女生学校教育现状,我们进行了大样本调查。此次调查我们采用整群抽样,以班级为抽样单元,选取许昌卫生学校19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涉及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药剂、助产等中职专业。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我们在抽样时充分考虑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的均衡。为了在分析中职女生学校教育状况时有个参考,我们同时也把问卷发放给男生填写。

问卷全部采用封闭型问题。我们采用当场发卷、填写、当场回收的方式。一共发放问卷1024份,回收1024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11份,有效回收率为98.73%。在1011份有效问卷中,女生833人,占82.39%,男生为178人,占17.61%。中职一、二年级学生分别为698人、313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9.04%、30.96%。

总的来说,这次调查对象覆盖了各种户籍类型(城市、农村、县镇非农)的汉族中职女生,其中生活在农村的女生最多,占了64.50%。超过90%的调查对象生活在子女人数在2人以内的家庭。在父母受教育程度方面,超过六成的父母具有中学教育程度,10%的父母具有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同时,父亲的学历普遍高于母亲,父母职业呈现出多元特征。以下将从家庭教育投资、对校园环境的感知、学业情况、教师期待、自我期待五个方面对中职女生学校教育调查情况进行逐一分析。

一、中职女生学校教育状况调查分析

1.中职女生的家庭教育投资。受“重男轻女”落后思想的影响,倘若家庭经济能力有限,家长通常选择让女生外出打工挣钱,女生的受教育权利被剥夺。此次调查数据显示,87.61%的中职女生上学花费在300元以上,仅有4.62%和1.31%的女生认为家庭承担上学费用“比较困难”或“十分困难”。但是中职女生的上学花费比男生高,在家庭承担上学费用能力方面,中职女生和男生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经济因素不再是限制中职女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因素,而且自从2007年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在中职学校逐步推行以来,95%以上的中职女生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利好,这使得她们学习时的经济压力得到极大的缓解。

2.中职女生对校园环境的感知。对这个问题,我们从中职女生对校园环境的满意度、校园安全、体育设施、学习活动四个方面进行调查。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中职女生对自己所处校园环境感到“十分满意”或“基本满意”,其中前者占了15.03%,后者占了52.67%,只有不足两成的中职女生选择“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总的来说,中职女生对校园环境感觉是较好的。校园安全问题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频发的校园暴力、性骚扰等使中职女生在校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但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感觉自己身处的校园环境“十分安全”和“基本安全”的中职女生比例分别占11.43%和67.80%,只有极少数中职女生认为自己在校园“不太安全”(8.57%)和“很不安全”(1.32%)。总的来说,中职女生所处的校园环境是基本安全的。体育活动通常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性别差异的一种教学活动。此次调查数据显示,39.67%的女生认为学校体育设施不能满足需求。由于生理差异,女生综合体能不如男生,加之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对女生“文静”、“端庄”的要求,中职女生成为学校体育活动中的边缘群体,说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需要加强。从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的整体满意度看,大多数中职女生是比较满意的,共有68.35%的中职女生选择了“十分满意”和“基本满意”,只有4.26%和1.49%的中职女生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

3.中职女生的学业情况。我们从学习成绩、学习表现、学业成败归因三方面做了调查。此次调查数据表明,就学业成绩而言,中职女生与男生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的成绩高于男生。学业成绩处于上等水平和中等偏上水平的中职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在学习表现方面,此次调查显示,45.67%的中职女生“总是按时完成作业”,51.37%的中职女生“基本按时完成作业”,53.50%的中职女生能“完全遵守”学校制度与纪律,11.61%的中职女生“基本能遵守”,这说明中职女生在学习态度上表现不错。归因模式影响中职女生的学习行为和成就动机,并影响中职女生的学业成绩及事业成功。在失败归因中,超过九成的女生认为“自己不够努力”。在成功归因中,超过一半的中职女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努力”,12.36%的女生认为是“运气好”,极少有人将成功归因为“老师教得好”。可见大多数中职女生都将努力与否作为影响学习成败的首要因素,归因模式倾向于内归因。

4.教师期望。超过八成的中职女生认为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十分满意”或“基本满意”,极少数对教师的态度“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超过九成的女生认为教师更喜欢男生。就教师对男女生的期望值而言,大多数中职女生认为教师对男生期望值更高。这说明女生已经形成一定的性别观念和性别偏见。

5.自我期待。我们从自我性别认同、学业期望和职业期望三个方面展开对此主题的调查。在性别认同上,超过半数的女生“感觉良好”,极少数“感觉不好”或“自卑”。在学业期待方面,超过六成的女生希望达到“大学毕业”以上水平,对“硕士毕业”和“博士毕业”水平几乎无人问津,可见绝大多数中职女生并未想过把自己锻造成学术人才。此次调查数据表明中职女生的理想职业依然打破性别界限,出现多元化三个特点,中职女生最想从事的职业是医生,这在传统思想中往往被视为男性的专属领域。

二、中职女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中职女生的主体体验而言,中职女生的学校教育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中职女生缺乏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性;二是中职女生对体育活动兴趣不高,学校体育设施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三是性别刻板观念仍然影响女童的性别角色塑造。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将“性别议题”纳入中职德育课教学之中,提高中职女生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度,帮助她们摆脱性别刻板观念的束缚。中职教育过程中的性别不公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教材、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中的性别偏见与刻板化普遍存在,在校园环境方面,厕所的设计、标语、宣传栏、体育设施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性别偏见,中职女生身处其中却浑然不觉。在德育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法律》、《哲学与人生》的课程教学中,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中职女生树立性别观念和自我意识,将“性别议题”纳入课堂教学体系,结果一定事半功倍。

2.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为中职女生提供足够的体育活动空间和设施。体育是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的领域,这其实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并非生来如此。如果教师和家长对中职女生的“女汉子”举动多一些宽容,学校为女生提供足够的体育活动空间和设施,她们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很有可能就会转变。

参考文献:

[1]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强海燕,郑新蓉,等.女童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篇6

摘 要 现在的中小学教学都采用男女生合班上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一起学习体育教师讲授的体育常识与运动技能。男女生因生理结构上的差异,使得体育课上的教学方法也有差异,就是同性别但不同体质也会有不同,所以,为了学生学得更好,也为了更好的提高体育课得教学质量,采用男女分班上体育课的模式也不失为一好办法。

关键词 体育课 男女分班 教学

一、实行男女生体育课分班上课的必要性

(一)男女生个体生理差异使体育课男女分班上成为必要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部分女生喜欢一些对抗性项目,而多数女生喜欢的“柔韧类”项目中也有男生。所以,在这不是说分班后对男生就只能发展对抗性项目,对女生也不是只发展柔韧性项目,只是侧重点不同。体育教学中为了针对性的发展男女生的生理机能,还是非常有必要在中学阶段进行男女生分班的体育教学,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

(二)男女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身体素质要求

中学阶段的体育课实施男女生分班教学,有利于教师教材的选择和编排,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有利于更有效的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兴趣,加强区别对待。

(三)男女生体育课分班上在一定程度上受体育这门学科性质和特点影响

“男女生体育课分班上”符和体育课程教学特点,体育学科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类技能性课程。中学阶段学生进入青春期,男女生在生理、心理、体能、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承受的运动强度、生理负荷都不同,故他们愿意接受的运动项目也不同,从而对男女生身体练习的手段实施、要求掌握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的发展方向及运动能力的强弱都会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将男女生分开上体育课会方便解决这一问题。

二、男女生分班上课的好处

(一)有利于教师编排课时计划

教师要对所教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运动负荷、练习次数,还要在备课中分析学生情况。男女生分班上课,教师可根据所教学生性别特点和情况,备好课编写好教案。

(二)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管理

体育教学以学生在室外进行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活动范围大、形式多样、干扰应诉多,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必须不断组织与协调学生的学习行为、组织教学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如果分班上课,教师采用分班不论换的组织形式,减少了不安全因素,更方便教学组织管理。

(三)有利于合理安排运动量

学生在中学阶段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男女生理发育、体质等出现差异,承受运动负荷能力存在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男女生分班教学有利于运动负荷的和理安排,教学更容易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让男女生各自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

(四)场地和器材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极大的使学校体育资源得以合理利用

根据不同的排班方法选出两名体育委员,每班一位,辅助体育教师观组织管理课堂,这样一来在体育课上为分组教学提供了便利,使体育教学组织管理更加严谨,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男女生分班上体育课时教师的对象性别只一种,实行男女分班教学从时间上保证了体育教学的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的顺利实施,使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落到实处;实行男女分班教学,体育教师按照设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技能教学的完成过程,每个单元只设定一个项目的技术学习,这样就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教会学生,这也就保证了体育教学技能学习的系统性。而男女和班教学就得设定男女生各一个项目或层次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大打折扣。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教师数量不足,是制约“男女生体育课分班教学”的重要因素。女生体育课分班教学,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女生班最好由女教师授课,这样教学内容比较容易符和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但按目前教师队伍中女教师的比例看,还远不到这个数量,而男教师为女生班授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所受的制约比较大,男老师很少能教健美操、舞蹈这类深受女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反过来看,女教师又不具备男教师在一些项目上的教学能力,如篮球、足球、举重等。因此,在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情况下,要求男女教“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二)建议

男女生分班的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防范教育,在进行体育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对学生开展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教育,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从而减少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我们要加强教研活动管理,提高教研工作的规范性,为教师提供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机会;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出发,开展教研活动,增强教学研究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引导体育教师关注体育教学,关注日常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28-129.

[2] 陈国英.试析高中体育课男女分教学的必要性[J].中国学校体育.2002(3):32.

[3] 杨文轩,杨霆著.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 中学女生 篮球运动 兴趣培养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中学女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心理方面,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等,客观限制了她们对篮球项目的兴趣,导致上课时不够热情,技术肤浅和实用性差,无法体验篮球的乐趣。

一、教师的专业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切忌居高临下,以威压人,感情投入厚此薄彼,这样会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伤害,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好处。有关资料显示,40%的女生反映篮球运动兴趣受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影响。可见教师要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增强运动技能,在篮球运动教学中,首先通过准确、熟练、完美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诙谐的讲解,使学生建立动作美的概念,激起跃跃欲试的情绪,诱发好奇心。其次,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发展个性的教育。在实践中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谈运动的价值,谈不同的运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习动机,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女同学和男同学不同,男同学一个篮球,可以玩得满头是汗,而女同学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运动特点。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师生距离,而且加深了师生感情,学习效果显著。

师生在篮球教学中表现为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绝不可分割孤立开来。在女生篮球教学中,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困难的。相反,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对学生动之以情,以真诚的态度获得学生的合作,从而促使学生转变态度,由对教师产生好感变成对篮球运动学习的重视,“爱屋及乌”。

二、创造教学方法

1.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采用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刺激学生的“胃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练”,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篮球学习的快乐,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动作技术。例如:在初中女生刚开始接触篮球时,熟悉球性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教师可编排简单易做、姿态优美的球操,配合音乐愉快练习,使原本单调的熟悉球性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学生在学习篮球动作技术时,会产生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和强烈的期望练习动作心理。

2.把篮球融入游戏和比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女生对篮球普遍不感兴趣,甚至恐惧。但是她们都喜欢玩人多的游戏,这是她们的爱好。如果把篮球技术运用到游戏或实战当中,能培养篮球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连“恐惧”篮球运动的同学也逐步投入篮球运动中,教学效果显著。

3.教师要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

要使学生感兴趣,教师就要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桎梏。我们要大胆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鼓励独立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变为主动,在主动学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多引导和多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动作,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大胆质疑,丰富想象,不断创新。在篮球教学中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他们横向对比、逆向联想的能力,并利用现学动作结合已学动作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三、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

在篮球运动中,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团队建设是只有大家达成共同奋斗的共识,才能具有威力。有团队精神,才能产生创新的力量、发挥力量。在篮球比赛中培养学生对篮球比赛的兴趣。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动作的目的之一就是把它们运用到比赛当中。通过比赛,学生体会到乐趣的同时,逐渐发现自身基本技术的不足,进而激发再学习的愿望和要求。独生子女胆小,缺乏竞争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配合意识,很难有效组织好比赛。教师只有耐心细致地、及时正确地诱导和启发她们,适当降低比赛规则的难度,才能逐步培养她们游戏和比赛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紧要,激发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重要的是找出学生对所练习内容缺乏兴趣的症结,采用相应的激趣方法强化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钻研教材、积极创新、因材施教,时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首位。只要有了对该项目学习的渴求,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余见旭,唐军.对师范院校毕业生体育教育能力的调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02).

[2]葛冰.高师体育教学中的体育能力培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05).

篇8

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性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高中女生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其教学效果却多年来一直无人问津。这导致不少高中的女生体育教学质量存在有严重的问题。这对女生的成长和发展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新的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都要求要及时的处理好这些问题,将提升高中女生的体育教学的质量当成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要真正的尊重体育教学的地位,承认其重要性。但是想要真正的做好高中女生体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在现有的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深入的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深入的剖析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将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结合起来,真正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高中女生体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高中体育;女生;教学质量;问题;对策

提高高中女生的体育教学质量不是简单的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教师深入的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正确的分析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才最科学和正确,怎样才能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这也是个性化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得到大部分高中的承认,而高中体育教学也更加重视男生体育教学,对高中女生体育教学则存在有轻视随意的嫌疑。这无疑给高中女生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总体来说当前我们对待体育教学、尤其是高中女生体育教学的态度是存在有问题的,我们必须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的促进高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女生也能够得到真正的体育教育。因此教师要脚踏实地,在调查问题、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女生的特点真正的制定科学的计划来促进高中女生教学质量的提升。

1造成高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方面问题的原因

造成高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存在有问题的原因比较多,但是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所以教师要深入的分析和理解这些原因,掌握这些因素的特点,积极的思考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真正促进高中体育女生教学质量的提升。

1.1女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有问题当前不少高中女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都存在有比较严重的问题。这是造成高中女生体育课的质量存在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高中女生认为体育课是给学生娱乐和放松的,而放松的最好方式就是什么都不做。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尤其是高三的学生,他们长期处在高考的压力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将其和高考联系起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不少高考要考核的内容,所以学生并不关心体育课会交给我们什么,也不会关心体育锻炼对自己的成长发展的作用。此外,虽然有不少女生原本也比较喜欢体育课,但是教师认为体育课是浪费时间,如果学生能够自由的支配这段时间的话应该将时间用在学习上,所以教师也会故意压缩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时间,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文化知识上。此外,高中时期学生的年龄基本都在17岁左右,在这一年龄段中人运动过后会觉得更加的疲惫,所以教师会明显的感觉到在上完体育课以后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判断能力还有逻辑能力等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教师会觉得体育课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不仅教师有这样的感觉,学生自己也会觉得锻炼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率。

1.2学生上课不积极相信很多体育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女生在上课的时候并不积极。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不少女生都不会参加体育活动,而是三五成群的在操场上散步或者找一个地方聊天。这就使得体育课完全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这样的上课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这样的课堂既不能交给学生运动技巧和相关的体育知识,也不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体育课是浪费时间。另外,女生比较较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总是选择退缩,和男生相比,他们会显得比较胆小,而体育运动的难度比较大,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损伤,因此不少女生都逃避体育锻炼。这也会严重影响高中女生体育教学的质量。

1.3缺乏女生喜爱的运动项目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训练项目大都是男生比较喜欢的,其运动量比较大,运动强度比较高。女生在练习的时候必然会感到不习惯,其学习兴趣也会比较差。这也是造成高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产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女生的生理构造和男生不同,她们的身体条件也对她们的体育锻炼产生一定的制约,打击了女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如何提高高中女生体育锻炼质量

2.1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女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都有其特殊性,一味的以男生的体育特点来进行教学必然会打击到女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女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消极的印象,所以为了提升高中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升高中女生的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对女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女生真正的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感觉到体育锻炼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举个例子来讲,高中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是跑步、篮球、足球等,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并没有特别适合女生的运动项目。所以不少女生用消极的态度对待体育锻炼。此外更加严重的是不少学校坚持这样的教学,这会对高中女生的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开设适合女生的体育项目,让女生真正的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比如学校可以将拉丁舞、民族舞等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因为女生对舞蹈有着比较大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话,其效果必然会更好。

2.2改正女生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少女生不喜欢体育课的重要原因是女生害怕吃苦,害怕运动过程中受伤。这种学习态度不仅会影响到体育学习的效果,也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比较大的问题。当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勇敢的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要让女生正确的认识体育锻炼。首先学校应该提高体育课的地位,将体育课的成绩和学生的综合成绩挂钩,在各种活动的评选中考虑学生的体育成绩。此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技巧,避免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意外。

2.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高中体育锻炼的目的不仅是提升女生的身体素质,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同时更加重要的是通过高中体育锻炼学生应该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体育应该是陪伴学生一生的事情。只有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起这样的想法学生才能够自己要求自己尽力参加体育运动。只有拥有这样的观念学生才会真正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所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至关重要。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过程中的魅力,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有所收获。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可以将运动变成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或者学校也可以开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课程,让学生真正的爱上体育。高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这个目标。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在考虑学生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真正的做好体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浩晗.调动初中女生上课学习和锻炼积极性的有效措施[J].湖北体育科技,1996(2):71-74.

[2]杨秀芳,张俭.女生厌学体育课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1997(4):61-6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