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09:56: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学设计及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教案 教学设计单元包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是主体,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单元包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成果,它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与评价,标志着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新的发展阶段。
一、教案解读
1.教案的定义
教案是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上课的重要依据,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可分为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有时仅指课时计划,一般包括班级、学科名称、课时和教学目标、课的类型、课的进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作业题、师生活动设计)、教具等。
2.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格式
(1)教案所包含的内容。课题(本课名称);教学目的(称教学目标,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课型(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课时(属第几课时);教学重点(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教学难点(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教学过程(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作业处理(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板书设计(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教具(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2)教案编写的格式(请参照表1)
3.教案的思考
教师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课程计划机械地对上面的表格进行“填写”。教案的编写完全是为了教师的教,也就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学和学生的发展及学习需要。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个性,更难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还束缚了教师的思想,使其成为一成不变的“播种机”。因此,就要对传统的教案进行“思考”、“反思”,保留精华,剔除不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容,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呼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教学设计单元包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体现。
二、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概念、内涵及基本组成
1.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概念及内涵
余胜泉等认为“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学设计单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是为实现特定学科单元教学目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一套相互关联的课程单元教学规划和支持材料,包含了借助于以多媒体网络为主的各种媒体实现的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多重教学活动支持的资源,主要由教学情境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
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内涵。教学设计单元包是教育信息化推进和信息化教学普及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含义也在逐步丰富和发展。教学设计单元包概念的发展,是以教学课件、学习资源、教学工具、学习工具和评价表等概念的发展为基础,以数字压缩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实条件。其主要内涵有:(1)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基本观念是大教学观、学习化课程观,基本立场是以人的学习为本,全面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2)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本质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规划的一种物化形态;3.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基本内容是涵盖教学目标情境化问题和丰富多样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构成包括支持学生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的辅材料,主体部分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5)教学设计单元包的使用与发展要考虑借助各种媒体的形式予以实现,在信息化浪潮中,教学设计单元包要以多媒体网络为主流媒体;(6)教学设计单元包的主体是学习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也是学习者,教师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基本组成
教学设计单元包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定义、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分析、具体的教学流程图。
(2)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专门为教学活动开展而设计的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或应用软件,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等的集合体。目前,人们通常用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等多媒体编辑软件作为基本的技术平台来开发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在为学生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由教师自己制作,也可以是商品化软件,制作的软件不一定很精美,但一定要符合教学的需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及较强的实用性。
(3)学生作品范例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品(包括作品的格式、评价量规,所使用的软件环境等)。学生作品一定是学习小组制作完成,教师在提供范例的同时要强调只是为学生或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作品提供一个参考,对学生或学习小组完成作品给一个“模版”,要鼓励学生创新而不是“框”住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和体验完成作品的快乐,在做中学。
(4)学习资源是围绕教学开展收集和整理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教师收集到的供老师教学备课用的资源,还包括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资源、作品等。收集到的资源需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整理,便于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延长资源的生命力,增加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
(5)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根据学生主题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填写一些调查表、实验报告、记录单、活动评价表等。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这些学习记录表单的样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利用表单模板填写,这样有助于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任务本身,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由于任务的多样性以及个性化,有些记录表单教师无法预先设计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
(6)活动过程评价量表,在教学活动展开中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参与活动学生的观察评价、问卷调查等)、评价的对象(学习的差异、情感差异、信息处理能力差异等)、评价量表、评价数据、对评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一般在课堂教学展开中,包括对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主要是课堂参与、协作学习过程中对小组的贡献、完成任务的情况、学习过程的态度与兴趣)、学生作品等进行评价的具体项目及标准,这些量表包括课堂观察表、学生互评表、自评表、教师评分表等。
三、教学设计单元包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采用山东淄博实验中学语文组周江老师完成的“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单元包,在《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上,这篇论文是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完成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具体以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框架问题(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为设计思路展开的。
1.“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及基本组成
“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的教学设计单元包是以可视化的文件夹的形式存放各种资源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效能工具软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以“教师个人数字资源”文件夹(即为教学设计单元包)为核心,并分门别类地将各种文档或资源放入相应的文件夹类别中,其中子文件夹有:(1)版权信息;(2)图片声音(包括图片、声音、视频);(3)学生范例(包括学生演示文稿、学生网站);(4)单元支持(包括评价工具、学生支持、教师支持、单元计划)。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设计单元包文件夹如下图。
2.“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单元包内容的分析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成果――教学设计单元包。教学设计单元包需要教师考虑教学当中的方方面面,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论进行学科领域的设计(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主题、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具备对文学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深入社会调查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或书籍查找并筛选资料的能力、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能力、制作个人网页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编辑资料的能力、课程标准的研读、教学反思(差异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本质就是基于问题化的设计,提出有意义和有价值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深层次建构。按照基于问题的设计思路,框架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参照表2。
(2)学习资源的设计和使用。教学设计单元包中有教师支持材料、学生支持材料、学生作品资源包括学生演示文稿和学生网站、印刷资料(四本爱情小说)、辅助材料(电脑、影碟机、投影仪等)、网络资源、其他(莎士比亚全集、《霍乱时期的爱情》,光盘《魂断蓝桥》)、帮助学生完成问题或任务的各种评价工具(对演示文稿、对出版物、对网站或网页、其他评价)等。
3.教学过程的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认知工具的使用、学习情境的设计等)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教学单元包的核心思想和具体内容,例如,利用教师演示文稿,提出本单元的基本问题,介绍单元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初步讨论所提出的基本问题,明确研究的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分小组自主研究,通过对所选择的爱情故事的“故事背景、爱的开始、爱的进行式、爱的阻力、爱的结局”这五个方面对爱情故事进行分析);分小组进行研究(分头搜集资料,集体讨论,分析整理资料,资源共享);要求学生制作演示文稿;组织一场辩论等,这些都是教学单元包的内容,要一一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四、在教学设计单元包中看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从教案到教学设计单元包是教师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教案侧重教授知识的梳理以及对教材的重新组织;而教学设计单元包侧重教学活动与教育资源的设计(除了教学设计方案,还要包括学习活动、教学活动过程实施方案、学习资源、评价量表、实验报告模板等一切与教学相关的材料。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和知识深层次建构的发展为核心、促进学生高效率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从教案走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
1.教案与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比较(参照表3)
2.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学生作品规范、范例、教学课件、评价量规、教学支撑材料、参考资源、单元实施方案;(2)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3)学习资源查找与设计;(4)教学过程设计;(5)学生作品范例设计;(6)评价量规设计;(7)单元实施方案设计;(8)教学设计过程的评价与修改。
3.教学设计单元包对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单元包被认为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成果,教师“领会”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内涵”,“吃透”教学设计单元包的“精髓”,在教学实践中设计进而实施教学设计单元包,并在实施前、中、后三阶段对教学设计单元包进行反思和修正,对于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学设计单元包中蕴含着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单元包体现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精髓,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过程蕴含着新教育思想,其中主要体现了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想,余胜泉教授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教师通过设计“教学单元包”来强化自己对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的运用,在于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又可以通过新理论进一步促进教学实践,如此反复信息化设计能力将得到不断的提高。
(2)教学设计单元包的“问题设计”有助于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高。余胜泉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先进教育理念(尤其是建构主义)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以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这表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模块是问题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课程问题来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有“问题意识”,通过从“教案”设计到“教学设计单元包”设计的“训练”,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成果(教学设计单元包)、案例(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和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介绍,相信广大教师对于教学方案的编写一定会有全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束缚,不再只是把传递系统的知识作为方案设计的惟一目标,不再只是为了方便自己的“教”而设计,而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把“问题”的设计(任务驱动)提上“日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媒体工具,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真实的情境,把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是真正的为了学生的“学”而进行设计,既教给了学生基本知识,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同样,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五、结语
教案越来越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它严重束缚了教师的创造能力,更不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出现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带来了“新理念”、“新思维”、“新工具”,教师从传统教案编写上升到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促进了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严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周江.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电化教育研究,2003(4).
【关键词】行动导向型教学 教学方案
教案就是教学设计方案。在现代教育理论下的教案已经发展成为基于学生学习(或指导学习)的方案。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教学理念下的行动导向型教学课题教案应包含下列过程设计及教学内容。
一、回顾拓展
教师设置任务或问题,检查上节学习情况,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处理或问题回答结果进行检查、总结、提升和拓展,并根据检查情况导入本次课学习任务。
二、任务处理
1.教师出示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情境,“任务”定位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分析任务,提出任务的处理要求――教学目标。
2.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学习、讨论(合作或个体)、探究、制作等,完成展示交流前的学习任务,根据情况,教师可演示示例。在任务处理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渗透学生职业行为的养成。
三、交流与评价
1.明确展示交流的要求,学生(或分组)进行交流展示其学习成果。交流中要形成交流任务派生或任务连锁,提高交流面。其他学生 (或小组)可以对其进行点评、纠错,提出(演示)另外的做法或不同的见解;学生(或小组)优先点评、纠错,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在交流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和渗透职业行为养成。
2.归纳提升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处理和展示交流的内容进行归纳、补充、提升,使学生建构起本部分的知识、概念、技能体系以及行为养成,并根据交流情况,从任务完成、学习方法以及行为养成等方面进行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改进方向。
四、检测反馈
1.巩固检测。根据任务展示交流的情况,教师设置检测题目或作业进行达标(根据教学目标)检测(全体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教学内容(知识点、技能点、行为养成教育)。
根据翻阅的资料和自己的理解,谈谈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几点区别。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62-01
常常听老师说:“教学设计就是教案”。其实教学设计和教案是有区别的。
根据翻阅的资料和自己的理解,谈谈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几点区别。
区别之一:概念和对应层次不同
教案又叫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教学内容文本,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创设、教具的应用等,所有与教学设计有关的内容都是。教学设计是一个泛化的概念。
区别之二:元素或组成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的类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课件的使用分析及教学评价等元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主要元素。
区别之三:表现形式不同
教学设计使用表格的方式最多。教学设计,是准备课,特别是公开课等需要全面考虑的一份文档,附件可能有电子类辅助。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学设计的最核心的部分。呈现形式一般地有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
区别之四:教学评价不同
教案在编写过程中评价体现不明显;教学设计则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状况作出准确而及时的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区别之五:设计的出发点不同
关键词:教学设计 ADDIE SMART原则 职业教育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系统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属于宏观设计层次,如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编制。教学系统设计在德国需要得到州法律认可,不可随意修改。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是发挥教师个人才智,体现教师个人魅力的重要层次。
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D)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ADDIE教学设计模式将该过程分为五个项目: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现(Implementation)、评价(Evaluation)。
1.分析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胜任今后的就业岗位,因此要用工作过程分析的方法确定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是分层次的,在不同的就业阶段和不同的岗位上要求也不同。合理的职业能力目标将引导学生通过职业实践性学习逐步建立职业的概念,向职业纵深发展。
为了更好的确定能力目标,在此不妨引入目标管理领域著名的SMART原则进行参照。SMART原则是指制定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的(Relevant)、必须具有明确截止期限的(Time-based)。一个可见的、可操作的、明确的能力目标不但可以指导教学材料的编写,还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不恰当的能力目标通常都不能满足SMART原则,因此可以将SMART原则作为优化能力目标甚至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有力工具。
确定好的职业能力目标需要进行解析,分解得到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是指与工作过程相关的概念和方案,工作过程知识分为3种类型:概念性知识(知道做什么know what)、程序性的知识(知道怎样做know how)用于引导行动的知识(know why),如图1所示。
图1工作过程知识的组成
2.设计
这部分要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主要采用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设计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设立相应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相应的工作过程、知识和操作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教学情境设计中非常最重要的、却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如果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讲得再好,也无法得到预期效果。
情境设计任务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实际工作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影响工作的各种因素。如果情境设计不够全面,学生即使完成了学习过程,当面对真实工作环境时仍然会无从下手。比如,为一个办公室构建局域网的工作,不能设计成一个简单铺设网线并安装模块的情境。需要考虑用户需求、材料选购、成本控制、工作流程的效率、工艺对质量的影响、环境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完工后的测试和文档交接、工作态度、人身安全等环节。当学生完成这个情境的学习后,应该能独立完成这一类型的实际工作。
3.开发
开发主要考虑如何编制教案、课件、教具等教学材料。要以职业实践为出发点,将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列入教学材料。
在德国斯图加特IT职业学校的数据库课程中有关“SQL基本语句的应用”部分教案如图2所示。
图2 “SQL基本语句的应用”部分教案
其内容主要包括题目、班级专业、课时、学习基础、先修课程、后续内容、学习目标、教学素材等。在教学素材中涵盖了情境设计、幻灯片等。在课程开发中,情境设计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这是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感兴趣的,同时又可以充分说明教学内容的。结合本课内容,情境设置如图3所示:电子商店的商品价目表(一个超过一万条记录的ACCESS数据表文件),表中包含产品名称、型号、价格信息;计划用100欧元购买一台扫描仪;给出的任务是从价目表中找出100欧元以下的扫描仪产品。通过此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据库的用途,SQL语句的强大功能。
图3 情境设计
除此之外,还要准备课堂任务要求、上机操作指导等材料。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提供清晰的操作界面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操作。
4.实现
实现主要考虑教学实施和教学环境安排。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学校重新配置师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专长和工作经验,标注自己能够承担的知识模块。教学系领导依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对师资配备做出合理安排。上课时间需要重新安排,教学空间需求和设备需求增加较多。如果学校从老模式转入新模式时硬件条件不能满足,可采用混合教学方法(传统授课+按周进行项目教学)。
教学环境需要为行动导向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州立教师进修学院在转入新模式时强调透明、灵活、自主负责的办学理念。借助先进的智能钥匙和跟踪系统,学生可以任意出入教室上自习、做实验,学校也可以全面掌握每位学生的自习时间、地点。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数字投影机、胶片投影仪、媒体板、挂纸板、各种卡片等,为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开展教学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教室及实验室设备设置灵活。桌子都为长方形或梯形,可以任意拼接摆放,方便不同教学形式的实施;白板全部挂在导轨上,导轨被安置在教室的每一面墙,以便随意移动白板,随时随处讨论问题,展开教学。电脑桌可以调整高度并在房间内任意移动摆放,不用时可以放入设备柜。每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连接到校园网,同时方便学生自带笔记本联网。电源和网络接口统一为地插,另外设置媒体柱,内设置各种电源插座、电话线、网线等信息插座、上下水管等,可以自由摆放,不用时可以拆下整体放入设备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巡视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真正掌握工作过程所需知识的学生,通常能够较好的完成任务。教师可以为无法完成任务的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但不要告诉学生具体操作,更不能帮助学生完成。如果多数学生都有困难,则可采用集中讲解的方式进行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如需要分组,尽量做到强弱搭配,以利于学生互相帮助。教师可以给学习好的学生提供选学的任务,而对学习差的学生只要求其完成基础任务。
5.评价
教学是一个通过反馈信息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而评价正是信息反馈的途径。评价可以考查学习的效果或评价教材的质量。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首先关心工作过程知识的评价,因为知识与行动是紧密联系的,没有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就不可能持续的发展职业能力。知识的评价可以采用传统的考试。职业能力评价中最关心的还是职业能力的成长程度。而这种程度无法通过考试获得,通常需要一些指标来衡量。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的指标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技能,又要关注学生在道德和社会能力等其他方面的整体发展,这才是完整的职业教育。
职业行动中的结果往往没有对错之分。在行动中考虑更多因素的学生,其职业能力较高。为了更准确的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职业能力,往往需要考虑较多的评价参数。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评价。
评价参数的选择非常重要,好的参数可以定量分析,得到准确的评价结果。如果选定参数不能定量分析,很可能是选错了维度。比如,为了确定某个班的整体完成情况,直接统计已完成学生的数量所占百分比即可,而不需要分别计算每个同学的分值。有些教师为了了解学生个体的任务完成情况,为其制订了10分的评分标准,看似精确,但在有限的项目时间中不可能为每位学生做出全面公正的评价。如果将10分评分标准改为很好、完成、未完成的简单三级评价,也许将更客观公正。如果认为不够精确,只需要增加更多的技术评分点即可。
德国泰特朗电子职业学校的网络管理课程给出了如下的评分方法。
技术验收表:给出各项必须的技术要点(网络配置、局域网、服务器配置),给出三列――很好、完成、没有完成,教师需要打钩并签字。验收表将加入到书面报告中。
书面报告(Document):书面报告要按照结业考试的要求格式。每部分的内容和占有的比重都有明确的规定,包括引言、字体等。
展示汇报(Presentation):属于口头报告,但也要按照结业考试的要求实施。如语言表达、PPT质量、技术架构是否清晰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评分办法:技术方面的评价40%;口头报告的评价20%,按评价点给出小分,合计出口头报告分;书面报告的评价40%,内涵符合国家IHK结业考试的要求。权重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变动。
二、结束语
本文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的分析还不够详尽。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工作。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将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基本的职业教育技术更多的应用到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中。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素质教育新教案(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它分两个层次,对每个自然节有一个总的要求,即分为: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能力训练点、德育渗透点和美育渗透点),学法指导,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课时安排、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步聚.对于每一课时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新知探索和例题分析),随堂练习,总结提炼,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与学整体设计(教案#学案一体化),其分类为:教学目标概览,聚焦重点难点,教与学师生互动(复习回顾、创设情境、双向沟通、巩固反思和作业解惑),课堂跟踪反馈.2000年6月,华师大心理学皮连生教授在5教学设计6一书中提出新的教案规格.其分类是:课题,教学目标,分析学习任务,课的类型,课时,教学步骤(新知识的习得阶段,新知识的巩固与转化阶段,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与检测阶段),及其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见一个系统的教案,它的内容大致包括:授课名称、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分析、课型、课时、重点、难点、教学媒体及教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及备注等.对于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检测课、研究性课和实践性课等教案的形式也各有区别.
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数学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就应该尽可能体现过程教学,凸显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真实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数学教学不但是为了学生知识的增长,更要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提升.因此教案设计就要多关注学生,创设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活动的平台.教案属于教师理论上的设计,实际教学有学生水平以及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才是可行的.一个优秀的数学教案,创新是主旋律,学生活 动是主体,在知识和方法的习得过程中,渗透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下面就设计数学教案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1教学目标的阐述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目标领域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又分为不同的层次.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分成:了解(知道、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应用或迁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分成:经历(模仿),发现(探索).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成:认同(反应),领悟(内化).因此对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应考虑教学对象人的因素,然后考虑知识的不同类型与水平.教学目标的陈述也应体现人性化,不应叙述成:使学生达到,.应叙述成:学完本课后学生能够,.不管采用何种目标陈述方式,教学目标都必须是可观察和可检验的.应做到:(1)教学目标尽可能用清晰明确的语言陈述学生可观察到的行为,教师和学生都能理解,避免用模糊的语言引起歧义.(2)教学目标要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的变化,如行为变化和情感变化,避免用/教师的行为0代替/学生的行为0,造成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不确定.(3)陈述可接受的最低行为标准.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不要因目标的陈述而限制了教师的灵活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2分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确定的是学生学习的终点目标,而终点目标往往是通过完成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子目标后,才能顺利达成.因此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等的起始情况,教师应根据掌握的学生信息,创设有利于学生解决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倾向的学习情境.这样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确定的目标学生才可能达到.
3引入
故事引入,演示引入,类此引入,复习提问引入,问题引入,讲述性引入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选择的采用,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设计教学引入是教案的重要部分.
4教师活动设计
设计教师讲解的时机,因教材是统一编制的,根据具体情况,有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整理,提供学生更容易参与的直观材料,或列出自学提纲或提出思考的问题,组织编题目,讨论研究问题,适时小结等等,都需要教师指导和点拨.教师要掌控全局,把握时间,调整教学节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愉悦、宽松和有序,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就是教师要设计好自己出场的机会,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越俎代庖.
5学生活动设计
由于数学学习的目标领域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数学课堂要创设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努力编拟体现师生活动过程的角本.能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的就要尽可能开展活动.对学生非预设的忽发奇想要给予鼓励,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发挥的机会.教师要挖空心思地想办法让学生活起来,学生唱主角,教师当好导演.让不同的学生讲思路说方法,不对的加以借鉴,好的加以吸纳,这样才能发挥群体效应,资源共享,提高效率.让学生教育学生效果更明显,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这种学习活动效率高,费时多,很难进行大容量的研讨,但在概念的理解,定理的证明,公式和方程的推导,例题的研究等都有其用武之地.因此通过学生们广泛的研究,对深化概念,理解知识和掌握方法大有益处,加强训练可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关键词:学案教学法;实践与思考
1引言
传统教学理念基本上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主导,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并在反复训练中获取知识和一定的技能。20世纪中叶,建构主义认识理论逐渐被人们广泛接受,建构主义认识理论认为,学生才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学生应该参与学习(教学)的整个过程,这也包括教案的选择与制定。将传统的教案进行重新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将其命名为学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学案教学法的雏形。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对教材深度开发后创编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问题探究、学业检测等模块构成。当然,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由于学习内容差异较大,其学案构成模块不尽相同。高等数学对很多理工科专业来说是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甚至有些学校的文科类也开设了高等数学(一般称为文科数学)选修课程。在很多大一学生的认识和记忆里,高等数学难学、难懂、难理解似乎成了一种共识,笔者多年来曾浏览过十数所大学的贴吧,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高等数学是如何的深奥难学,常流露诸多调侃与无奈。诚然,高等数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但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深思和反思的主题。
2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高等数学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分两个学期进行,内容主要包括一元微积分和多元微积分两大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基础知识差距较大,很多人在以前养成的习惯于依靠老师仔细讲解并且不断反复练习、改正、再练习的学习依赖性还比较根深蒂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欠缺;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常见,常常以理论学习为主,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为什么这样学等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答;另一方面,高等数学的课时安排一般在一学期60学时左右,要想增加课时数在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是不切实际的。课时较少、训练不够与学生潜意识中的需要和依靠存在较大差距,这个矛盾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
3学案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张奠宙先生曾经说过:数学教学改革,在关注数学内容的前提下,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国内近年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学案教学法首先在中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中学历史、思想品德教育等课程教学中研究相对较多。在大学阶段特别是数学教学的学案教学法理论和实践研究都相对较少,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大学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求无疑是最迫切的,也是最现实的,学案教学法在这方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为了更好地还原和展示高等数学的认识过程,一个好的学案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是可行的。著名哲学家兰德曼(MichaelLandmann)认为,人必须靠自己完成自己,必须决定自己要成为某种特定的东西,必须力求解决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自己解决的问题。建构主义认识理论以及哲学人类学认为,教育教学必须以人的身心结构为原初背景,以人的认知需求为逻辑起点,而教育心理学则表明,唯有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学生于特定任务方面所具有的学习需求与所处的真实状态,才是一切学习活动的真正起点。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再现极限思想、微积分理论认知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学案教学对于高等数学教学来讲,是很有必要的。
4学案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实践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后布置一定量的练习,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往往束手无策,学案教学法既可巩固学生所学的高等数学理论知识,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一条独特的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案教学法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很多讨论学案教学法之优劣的文章都认为,要教师提高编写学案的质量,要把教案编写转换为学案编写。笔者以为,学案教学设计特别是高等教育学案教学设计不能全部由老师来制定,而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体现全体学生的广泛参与,也就是学案应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下自行完成,相信学生具有这中能力。否则又将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度,应该是学案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通过提高学案的质量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目的。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将问题交给学生,完全由他们自己编写,这种放任自流的做法当然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使用问题导向和问题驱动的策略,在与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过程性结论和方法,并将其总结和推广,重现知识学习的过程。以极限的概念教学设计为例来简要说明学案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极限是高等数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贯穿整个高等数学学习过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也是提出函数的导数、微分以及定积分等概念和方法的自然选择,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重要工具。对于一个这么重要的问题,编写学案自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第一,编写。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第一组问题,(1)九章算术题曰:三尺之木,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随着天数的增加,会出现什么情况?(2)怎样计算平均速度,以某一个时间点为中心,将时间区间逐渐缩小,会出现什么情况?(3)怎样求一条曲线的割线方程?以某一个点为起点,将长度区间逐渐缩小,会出现什么情况?(5)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有没有某种稳定的变化趋势?(4)这个办法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完全开放式的,每个学生带着问题根据自己的知识特点去寻找一个路程函数或者一条曲线,并进行相应身体力行的计算和分析,必要时可以借助计算机工具。第二,实施。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并进行实际演练,撰写分析报告,并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性评价。第三,预期效果。学生从实际中得到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函数值无限趋近某个常数的这个极限的直观概念。第四,编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第二组问题,(1)自变量无限趋近某个值的方式有哪些?(2)尝试用语言表达极限的概念,(3)怎么样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极限过程?(4)有一种极限其实就是描述变化率的极限,它有什么特点和要求?怎么样给他命名?(对学生来说,有时候命名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概念的再认知)第五,实施。在问题的基础上重复上一步中的自主分析、实际演练、撰写分析报告、进行交流性评价等过程。第六,预期效果。自然引出左右极限的概念,得出极限存在等价于左右极限存在且相等这个定理,形成极限应该从左右两个方向进行讨论。隐含提出导数的概念就是一种极限,自然得出左导数右导数,导数的计算也应该从两个方向进行讨论这种基本思想,并且为以后偏导数的学习和理解埋下伏笔。在学案编写和实施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工具,过于强调手工计算在某种意义上会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和逆反心理,也不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合理使用网络工具以及MATLAB等数学软件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可能是一个相对更好的选择。由于学案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以及问题导向下自主编写的并组织实施的,并不断进行了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总结、问题推广、交流性评价等诸多环节和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相关概念的形成以及内化过程比较符合建构主义认知理论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并将相关概念进行了有有机关联,有助于使知识条理化、整体化、系统化,降低了知识的盲目性以及学习难度,减少了知识学习过程的无效劳动。
5学案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案编制要注意不能视点错位。若仅仅从教师视点出发,以教研组或者教师个人编制并提交审核的编制模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在本质上仍旧没有实现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认识理论研究表明,唯有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唯有基于学生视点的教学才是合规律的教学,唯有基于学生视点的学案才是真正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学案。学案的编写又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不是教师的主导。教师应该参与学案的编写工作,以教研室为依托,开展学案编制研究工作,集思广益,关注群体智慧,并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度,不能代替学生完成学案制定工作,还要强调教案和学案的公开透明、互相匹配。在学案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的优点,学案教学才能不落于形式而是落到实处,学案教学法的优点才能得到体现。要避免学案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习题集”或者解题技巧的训练。一些学案仍然以文字为主要载体,以习题为主要呈现方式,尽管围绕教材介绍了探索背景知识、注重设计深入理解教材,尽管对问题做了一定的拓展和迁移以便于学生解决教材中的问题,也仍然不能说就是一个成功的学案设计。因为但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学案导学的本质都是指向学生的,是始于学生、基于学生、结于学生的,其实践过程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教师将关注的重点从课标与教材转向学生,着眼于实际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获致与人格的养成,否则将与学案的本质背道相驰。
参考文献
[1]张玲,刘静.行为目标理论下学案和讲授两种教学方式的评价[J].课程与教学,2015(10).
[2]兰德曼.米夏埃尔.哲学人类学[M].阎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对于地理教学而言,高中地理教学新方案的设计是基础,是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观念的关键渠道。在高中地理教学新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和落实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已经成为地理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新的教学方案是否有效,地理知识是否掌握落实,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都是值得教师和学生重视的。所以,在新方案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唯有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含义。通俗来讲,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在理论知识上,由不懂到渐懂,由不知到多知;在精神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毫无兴趣到感兴趣。通过新的教学方案设计,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分析地理理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高中地理新方案教学有效性的发展意义。实施新的课程教学方案以来,为了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付出了很大的热情和努力。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兴趣,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方法;其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所以,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是当务之急。这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铺平道路,使新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以学生为主体。高中地理课程制定的方案是针对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设计的。在有效的课程教案上,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置,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学生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发展。因此,要正确理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优秀的教师都比较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找准问题的关键,从而采取有效的设计方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变更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案。新的教学课程理念是灵活多样的,教学的方式也是活学活用。旧的教学设计是一味地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纳,使得学生无法消化课程知识,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很困难。长此以往,难点和疑点积少成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压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才能达到地理教学方案设计的效果。
(3)完善自我,树立合格的教师形象。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教师要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我学习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反省自己,完善自我形象。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地理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4)及时加强地理教学设计的反思工作。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方案设计中,必须特别强调教学的反思工作,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进步和自我提高的有力因素。对于地理课堂教学来说,反思型教师会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合理教案设计及出现的纰漏,进行客观上的研讨和探索。这样一来,就促使地理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进而提升教学水平。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反思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研究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及个性特征,才会不断进步,才会逐渐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经验,并运用于地理教学。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简述
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亦称课时教案,“是指小学英语教师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理念,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诸要素(目标、内容、人员、方法、技术等)进行优化组合,而实际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
随着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实施和深化,英语课程标准已走进小学英语教师的日常生活,但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的影响却依然不大。本文从标准陈述、课时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案设计三个维度,对2013年参加郑州市“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比赛的163份教学设计进行统计,得出下表结果:
从上表结果可看出:
1.从上表中标准陈述这一维度,具有标准陈述的教学设计共44份,占总数的27%,其中标准陈述准确的仅占33%,是总数的7%。不合格的标准陈述占67%,占总数的20%。这些不合格的标准陈述大多数是直接从英语课程标准中涉及一、二级的分级标准的重复,并没有根据具体教学进行选择。由此可见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并不准确,更谈不上有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2.163份教学设计中具有评价活动方案的占总比例的75%。然而,具有可操作性以及能够评价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活动方案仅占8%,是总数的6%。大部分的评价活动方案不具备可操作性。见下面三个评价活动方案案例:
案例一: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应当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针对确定的学习目标,在评价上主要采用小组互评、自我评价和课堂随机观察等途径。
案例二:(1)自我评价。有效评价要求学生投入。这种投入使他们进行反思,也可以使他们肯定自己学习的努力,并看到改革标准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进行的评价,而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具体制定。(2)互相评价。(3)教师评价
案例三:注重生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
一百六十三份教学设计中全部都有课时目标设计,而且目标设计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与课程标准一致的教学设计方案占总比例93%。其它课时教学目标陈述比较模糊、可操作性不强。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而10份具有合理评价活动方案的教学设计均来自这152份教学设计。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合理的评价活动方案来保障目标的有效达成。
通过上述统计可以发现小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对课程标准的实施还处于生搬硬套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特征、要素、格式的分析来进一步加深读者对其理解,进而帮助读者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师深化对标准的理解、实施,以助于进行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二、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特征
小学英语教师要具有基于标准教学的意识。崔允指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指的是“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撰写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要思考上述三个指标。他指出基于标准的教案具有以下几个内容:
(1)课题:
(2)相关标准陈述:标准陈述从年段基准中而来,和上课内容息息相关;标准陈述是具体的,包含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
(3)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行为或结果;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去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
(4)检测这些表现或成果的评价活动方案: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5)教学活动方案: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是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
设计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也必须要具备上述5个方面内容。尤其是第(2)、(3)、(4)、(5)项内容。在设计这四个项目内容时,要注意它们和以往传统教案的区别。林荣凑对传统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和基于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差异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如下表:
结合以上可以得出,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具有以下特征:
1.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中必须要体现课程标准陈述、教学目标、评价活动方案、教学活动方案四个项目内容。
2.在陈述课程标准时,不能简单地从英语课程标准中把分级标准内容原班不动地照抄一遍。而是要根据课程纲要、单元纲要、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课时教学内涉及的课程标准内容,另外,课程标准是比较抽象、概括的文字,需要对其进行分解。
3.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要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来源于课程目标。但是由于课程标准目标的抽象性,小学教师需要按照“课程标准分级目标――学年/学期课程目标(来源于课程纲要)――单元目标(单元纲要)――课时目标”的层次来设计课时教学目标。这也就意味着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年/学期课程纲要;再根据课程纲要制定具体的单元纲要。最后要根据单元纲要制定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不能够省略中间环节,直接从课程标准到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4.在设计评价活动方案时,要根据“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活动方案。在一中的三个评价活动方案都仅仅是描述性的文字,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也不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要素
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除了包括上述几个要素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添加其他要素。下面是方案包含要素:
一般项目:课题、班级、科目、时间、授课教师、课型、授课时长等;
课程元素:标准陈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评价活动方案、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
其他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时教学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教学情境,选择方案要素,进而设计合理、可行、有指导性的方案。
(三)样式及案例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样式不拘一格。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师由于年龄、教学实践经验、价值观等的差异可以选择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样式。总的来说,方案是辅助教学活动的,只要能够有助于教师教学,任何样式的方案都是可行的。下面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案样式案例部分内容,在此列出,以供大家更好地理解方案。
相关课程标准:能借助图片、图像、手势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
教学目标、要求:(1)借助图片、板书和班班通,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 / Sundays? I often do homework, read books and watch TV.并能正确朗读和在游戏中灵活操练对话。(2)根据调查问卷,能同伴合作创编至少4句的对话。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PEP第五册教材Unit 2的第五课时,课型为对话课。谈论话题是周末活动。学生已在第四课时学习了Saturday, Sunday, do homework, read books,watch TV这几个词汇,同时还能听、说句子What do you do on…? I often…,但还不能灵活地替换关键词。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能在创设的情景中灵活运用对话。另外,本课Let's try部分的内容较多且易混淆,需注意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细听录音,独立完成听音圈图的练习,为对话的教学进行铺垫。
教学评价方案:(1)任务一: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设置“魔盒”游戏和头饰扮演,让学生对所学对话反复操练。(检测目标1的达成)(2)任务二:设置问卷调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调查,然后要求两人一组创编至少四句话的对话。(检测目标2的达成)
教学过程(略)
教学反思(略)
(四)评价
评价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指根据评价指标,科学地对方案进行价值判断。在评价时需要关注设计成果的规范性、创新性、可实施性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的支持性等方面。一份好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首先应当是规范、完整的,所采用的内容必须是准确无误的,教学步骤应该清晰,语言应该简练明确,另外,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有益于教学。下面是一份方案评分标准,仅供参考。
三、结语
小学英语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对基于标准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思考,能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最终走向基于标准的有效教学。本文通过对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特征、要素、形式、评价的分析,旨在提高读者对方案的认识和理解,走出传统方案的一些误区。
参考文献:
[1]崔允.有效教学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8.
[2]周建平.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59.
[3]李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理论、实践与案例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86-188.
[4]崔允.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J].教育研究,2009,(1):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