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双减课堂教学8篇

时间:2023-05-17 09:56: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双减课堂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双减课堂教学

篇1

爱即情感教学,美即情境教学,两者相互结合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双刃剑。

(一)情感教学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它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包括文章通过一定内容表现出来的情感,文章作者熔铸在文章中的情感,教者讲析课文传授知识时融于其中的情感,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教育时,为文章、文章作者、教师等所诱发的情感。我们把这几种情感融于一体的教学活动称之为情感教学。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地位很重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也认为“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和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

(1)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情感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句古训。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要尊重学生,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进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发掘作品内在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心理学认为,任何活动,包括教学和写作,都是在一定感情的诱发下进行的;“文章不是无情物”,失去情感的文章就像人失去流动的血液一样,没有生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苏轼登临赤壁的壮志豪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腔报国之情;“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的凄苦别离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

(3)以爱为主线贯穿课堂,促进情感交流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因此,对于教师而言,爱应该是教育的前提,所有的教育也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在爱的支配下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和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中产生。”哥白尼对天文学的不懈追求,自己说是源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涨和鼓舞”。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用博爱之心,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的感染、理的启迪。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语文课才会获得学生的青睐。

(二)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

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1)、创设导入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内容,创设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各种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欲亢奋状态。

(2)、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所谓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当一个人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了。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在问题情境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边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3)、创设想象情境,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我在教《琵琶行》一课时,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巧的那段音乐描写,只凭文字学生很难去理解音乐的不同特点,我就选取了与教材的基调、意境以及情境的发展相对应、协调的乐曲,以它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想象力。 (4)、创设表演情境,亮出学生个性的风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教师应让学生由“静”文字语言的品味转化为“动”肢体语言体验,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然后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扮演得越认真投入,越有助于理解感悟。例如在教学《窦娥冤》时,我便将课文改为课本剧,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争相扮演。当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眼前时,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形象直观,增强了学习兴趣。

总之情感教学与情境教学是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双刃剑,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正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妥善处理好情绪、情感与教学的关系是至关紧要的.喜怒哀乐,人之常情.然而,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却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情感,较强的自控能力,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和影响,始终以积极的热情饱满的情绪专心司教,感染学生。使情感和情境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2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requirements of our country'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misunderstandingv, "teaching link" and

"teaching introspe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for vocational teacher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Double Capability” teachers.

关键词: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教学实践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double capability" teacher;teach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246-03

0 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备高等教育的教学特性,在教学中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共同的教学规律。但它又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高校的培养人才标准和规格不尽相同,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教学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例如,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强调教师的“双师素质”,强调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和“工作过程导向”等。这就要求高职“双师型”教师(以下简称教师)要充分领悟高等教育的共性和高职教育的特性,以“市场导向、就业导向、实践导向”为原则,搞好高职课堂教学。

1 走出课堂教学误区,是搞好高职课堂教学的前提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越来越强,若要搞好高职课堂教学工作,首先必须从以下误区中走出来。

误区一:“备课”不仅仅“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备课”应该是“教学设计”,不仅要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而且要为学生的“学”而设计,不仅要钻研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而且要深入企业调研“职场”、深入学生了解“学情”。

误区二:“上课”不仅仅是“教师讲课”和“学生听课”。“上课”应该是全面实施“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按“理、实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实施教学,按“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来控制教学过程和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误区三:“课堂”不仅仅是“教室”和“实训室”。按照高职教育的特性,“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包括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所有“时空”。教师要以“教室”和“实训室”教学为“根据地”,大胆走出校门,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这样的大课堂,走“校企结合”和“工学交替”教学新道路。

误区四:教师有“一桶水”不等于能“上好课”和“教好学生”。常说的“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仅仅是从时间和数量上来要求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这对于现代高职教育来说是十分有限和片面的。高职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能将“一桶水”,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给学生,而且要能保持这“一桶水”是新鲜的和有用的;不仅要能教给学生“一桶水”,而且要能教会学生获取“一桶水”和用好“一桶水”的方法。

2 突出教学环节,是搞好高职课堂教学的基础

课堂教学的环节包括以下环节和因素: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2.1 教学设计

2.1.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如何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尽可能让学生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具体来说,就是按照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设计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也即课程标准目标的分解。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1.2 教学对象设计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教与学同时进行。在教学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教学对象就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决定因素。但高职学生主要是高考第4批次以后录取和补录的高中毕业学生,此外还有少部分中职毕业学生。生源基础素质偏低且参差不齐,给高职课堂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实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杜绝“照本宣科”。有条件或有必要的专业可考虑实施“分层教学”。

2.1.3 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标准和学生基础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课程的总目标、总要求,也规定了各模块、课题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教师要在领会课程标准和熟悉学生基础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取舍、重点和难点。按照理论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技能训练的过程性和情境性、学生学习的心理和逻辑顺序来编排教学内容。除教材外,教学资料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收集而补充,一是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收集二手资料;二是通过实验和实践收集一手资料。

2.1.4 教学方法设计 适用于高职专业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解法、案例法、演示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对于教师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在掌握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在高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采用以“启发+互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应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工作过程导向”、“网络空中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因学生、因项目、因设施、因情境”而制宜,灵活选用和综合运用适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和运用适用的学习方法。

2.1.5 教学手段设计 教学手段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教学媒体和实训设备。教学手段的选用要根据教学课型、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在实施理论教学时,可选用动画、交互课件;在实施技能教学时,可选用影视、虚拟仿真、实训台架、实际设备等。

2.1.6 编写教案 教案既不是教材的缩写,也不是课程标准的翻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字记录和表现,是实施教学的方案。教案的编写一要内容完整,二要逻辑严密,三要通过创新形成特色。教案一般包括学情分析、目标和要求、内容和学时、重点和难点、方法和手段、过程安排、板书和课件设计、小结和作业、评价和反思记录。

2.2 教学实施

2.2.l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它与新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起着承前启后、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作用。导入新课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要从学生是实际出发,要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其导语要短小精悍、引人入胜。比较适合高职教学的导入方法有“由温故而知新导入、由专业案例导入、由问题(任务)导入、由社会热点导入、由学生生活实例导入、由多媒体演示导入”等。

2.2.2 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和重要的部分。

主题探究的核心是“探究”,而不是“接受”,它要求教师转变教的方式,学生转变学的方式。这一环节实施得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①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基本关系,巧妙设置结合点。

首先,学习间接知识与亲历经验的关系。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快速掌握间接知识的环境和路径。间接知识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掌握间接知识,进而忽视甚至否认学生在探究中“亲历”。高职教学中的“亲历”就是学生实训或实习,它强调在专业理论“够用、实用”的前提下,学生专业实训或实习的比例不少于50%。

第二,教师作用与学生作用的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跟进者,没有学生的作用就没有教学活动的发生。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会使学生陷入被动、受到抑制;过分强调学生的作用,就会导致教学的无序和低效。

第三,学习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强调学习目标的一致和主题的共性,但共性包含在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没有学生的个别学习也就没有班级教学的总体收获。这就是班级教学中“收”与“放”的关系。不收,共同学习就很难维持,不放,学生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就不会被充分的调动。

第四,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中介。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教材,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究主题。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1]教师要按照“知识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主动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与形成新体验。在使用教材时,教师既要重视教材的作用,又不要局限于教材,要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取舍和补充,如条件允许,可依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实情自编校本教材。

第五,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以适应就业的需要。同时,要求学生具有“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和终身发展的能力为目标,提供适应学生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但能力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没有知识作为基石,能力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教师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兼顾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不能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②努力加大课堂互动的力度,提高学生参与度。学生参与度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不可忽视的指标。按照教育学理论,教师与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教材与教学手段都是教学的客体。因为教师已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以及成人优势,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引导作用是不成问题的。但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过度参与会抑制和排挤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是课堂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做中学、小组学习、自主探究等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策略和方法。课堂互动是学生参与教学的常见方式,它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对于高职教学来说学生互动更为重要。

2.2.3 强化巩固 强化巩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巩固一般发生在主题探究之后。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巩固。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要使学生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首先要通过主题探究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课堂所学。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记忆知识联系起来。强调理解记忆,并不否定在机械记忆,关键在于记忆方法的合理运用。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复习是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的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的任务,并力求具体、明确;要安排好复习的时间,并做到及时复习;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运用提问、复述、作业、实操等各种方法进行复习。

③提倡积极的强化巩固。在教学中可以借用数学教学常用的“变式”教学来巩固,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扩大和加深原有知识,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还可以采取变更学习的组织形式来巩固。

2.2.4 总结拓展 课堂教学总结,一种是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句号走”,所有的问题都得到圆满的解答。另一种是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问号走”,还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实践证明,如果过于关注学生的达成,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可持续学习。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总结,既能使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常用的总结拓展方法有点睛法、置疑法、求异法、启迪法、衔接法等。

2.3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评价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生评价可分成: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2]定位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对象设计时,用于对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础进行“摸底”,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施教。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任务在于不断地向学生反馈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它特别是学生的成功之处,明确需要改进的具体的学习错误。其评价方式有自我评价(自评)、互相评价(互评)和教师评价(专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淡化专评。诊断性评价的目标是分析学生学习表现的普遍原因,指出学生学习困难的症结,以利及时补救,其重点是通过调研(学生问卷和深度访谈)找到学生屡犯错误的深层原因。终结性评价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或学业成绩,了解学生整体发展水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对于某一门课程来说,终结性评价常用的方式就是期末考试。专业课程终结性评价可参照职业技能鉴定考评的方式进行。

3 重视课堂教学反思,是搞好高职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3]这一内涵表明,教师的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学会不断反思,做一位反思型的教师,其教学能力才能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和动态,并根据反馈,灵活、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深度和教学方法。

4 结语

要上好一堂课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上好每一堂课,并能持续改善。要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二要有高超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现场管理能力;三要有强烈的教学责任感和对教学、对学生的热爱之心。

参考文献:

[1]何国平.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七个关系[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3,(4):40-41.

篇3

交通土建专业课都属于专业技术课,各门课程一般都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在工程教育的大背景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对交通土建工程的感性认识,是交通土建专业课的内在要求。为此,首先选定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路基路面工程作为试点课程,模式成熟后再向其他专业课推行。专业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生产实践性,让学生既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使书面知识变成触手可及的劳动智慧与成果,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过程+结果”的评价方式,这是改革探索的目的和意义。它既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又能实现对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

二、课程现状与改革的原因

路基路面工程总课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56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以往各学期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是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占20%。

在几年的课程建设中,对本课程的导向是向实践靠拢,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验和实践内容,如连续地进行大学生科研训练,加强生产实践环节的投入与管理等。但总体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权重还是不平衡,往往造成学生卷面分较高而动手实践能力却很差的局面,学生自己也有一种考试后什么都没有学到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动手机会和实践内容太少,把实践性很强的工程知识看成了僵化的应付考试的符号,瞬时记忆,考试后就释放掉,没有让学生真正掌握将来要用的东西。由此看来期末考试成绩并不能真实说明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评价客观性有待提高。

因此,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及考核方式方面的改革,改变这种现状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到现场或实验室,让他们亲自动手,研究知识、操作知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知识、固化知识、升华知识。

三、具体改革内容与改革目标

通过论证,本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与时间,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固化与升华;通过调整考核方式的权重和比例实现对学生考核的客观性。

具体改革的内容:一是活化课本知识,将路基路面工程教材中的知识点制成可动手操作的实物,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把知识做出来,这一实践过程既是学习,也是巩固和创造;二是改变成绩考核的权重比例和考核环节,结构分的组成应为结构分=期末考试卷面分(50%)+试验成绩(20%)+动手(制)操作(20%)+出勤和作业(10%)。

具体实施方案是组织交通土建2009级的学生实施课程改革,将课堂讲授与学生第二课堂(实验室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第二课堂成为理论教学的有益、有效的补充和推动力;量化第二课堂的考核指标,使考试、试验、平时表现、第二课堂考核有机结合,客观合理。

具体实施方法是总结整理教材中的工程知识点,将知识点拟定为制作项目;将64名学生分成16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两个制作项目;定时完成制作任务,根据成果优劣和制作多少评定动手实践成绩,如果有创新可加分。将学生作品搬到理论课堂讲解,并辅助教学。

四、改革过程

按照既定的方案和方法有条不紊地执行,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参照模型来学习,使教师能用模型展示来讲解,首先任课教师将整个课程的内容提炼出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的项目,本门课程共被选出32个项目供学生动手制作。接着着手准备材料,任课教师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拿出一定资金购置原材料,同时从各个施工和装修工地拾取些边角余料,以节约和资源最大化为原则,做好开工前的准备。然后根据学生的自由时间,分批分组到实验室完成本组的制作任务,由任课教师亲自到场考勤和指导(任课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增加很多),以便为学生的动手操作部分评价和打分。经过8个批次的紧张工作,学生的作品全部完成。尽管有粗糙和不完美之处,但这一过程足以使学生获益良多。在此后的理论课堂上都多了一道风景,一道师生共鉴共研的风景。

五、改革成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改革运行,路基路面课程教学收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教学效果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学生共制作了32件课外实物作品,制作过程有照片、录像跟踪,并建立了陈列室。结合学生的作品,理论课堂生动、活泼,留有实况录像。

在开展第二课堂方面,积极围绕本课程的教材,让学生将知识制作出来,激发学生的制作和创作热忱与激情,是创造、是研究、也是巨大的锻炼。以模型制作为手段和载体,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研究的状态下,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和分解,形象生动,仿佛置身于工程师指导和参与设计施工的状态当中,学生既是设计者,工程师,也是力工、电工、瓦工。生产实践中能用到的角色大都能在制作中体现出来。

具体实施中需要把握:1.要有明确的目标。本课程由于实践性较强,目标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体验在生产实践中边做、边学、边思考的过程,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2.要有明确的丰富的动手操作内容。本课程动手操作内容就是教材中的各种构件、结构模型,让学生把静态的文字或图片,制作成生动的有灵气的自己亲自用心打造的模型。3.要有明确的执行计划。本课程改革确立前,对学生动手操作的计划安排就已经确定了,包括分组、制作内容、制作完成时间。4.要有明确的实验室开放计划。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得益于实验中心的阶段性全天候开放政策,保证了学生在不耽误课堂教学的前提下选择不同时间分批分组完成制作任务。5.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较多,水电气一应俱全,一定要规范学生的行为,特别是在安全方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岗位操作习惯,包括仪器设备操作、水电气使用操作。6.要有明确的考核手段。本课程改革为了客观公正反映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的表现,对每一组学生的操作实况及作品进行拍照、录像,以利于对其考核评分。

理论课堂教学方面,将学生制作的模型和作品带到课堂,让制作者讲解体会和对知识的理解,这是给学生的一种荣誉和鼓励,再以总结的方式讲授专业知识,使学生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期末考试的答卷效果来看,没有学生犯原则性的错误,对本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总体较好,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平均提高8%。

六、结束语

本课程改革完成了既定内容和目标,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也空前高涨,锻炼了科学研究能力,对课堂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次改革的成功经验,逐步在交通土建其他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推行这样的教学培养模式和考核评价模式,会促使双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小嫣.开放实验室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1:100-101.

[2]庄青竹.谈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仓Ⅱ新型人才培养[J]. 商业时代.2008(20):65-66.

[3] 蔡志奇,汪保国.浅议高校第二课堂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09(8):236,238.

篇4

互动式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它以“自学―互动―检测”这三个相互连接、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为载体,以“教学内容问题化”为主线,以“开放和生成”为特征的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笔者根据近些年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教研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双为主”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建设。

一、转变观念,明确师生角色

课堂的精彩不能仅靠老师妙语连珠的自我表演,还要看学生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情况。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只有让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主动投入,真正动了起来,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也才不会感觉到学业负担的繁重。

如果把课堂比作战场,教师就是指挥员,学生才是战士,要把打仗的权利交给学生;如果把课堂比作舞台,教师就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要把演戏的权利还给学生;如果把课堂比作赛场,教师就是教练员,学生才是运动员,要把比赛的权利让给学生。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得多少,而在于是否教会学生怎样学。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自己能说明白的不讲;学生不会的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发挥好师生互动的角色作用。

二、开放教学课堂,注重学生参与

1.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盲目地自己去学习,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是自主的、合作的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互动”的基础。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规定自学内容;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确定自学时间;布置应完成的自测题目。教师在备课时,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出层次清、质量高的问题,准备在“互动”环节抛给学生,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课时学习目标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独立”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自己可以记住、懂得和简单运用的知识,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发现并记录自己不懂或不会运用的知识,并提出了需要教师指导、分析、提升的问题,准备在“互动”时提出得以解决。

2.关注“互动”,促进问题的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学形式上的改变,它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相互问答,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建立学习小组,资源共享,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取得成功。这种“生生互动”的本质就是“生教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既可以互相学习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友谊,学会合作,学会感恩,体验成功。“生生互动”不但能解决学困生的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学优生有更大的提高。

通过“生生互动”,一般的问题大都可以解决,余下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师生互动”时让老师和全班同学帮助解决。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备课时准备的与所教内容相关的高质量的问题,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3.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检测”是师生在实践状态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的过程。这是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提升过程,是由“懂”到“会”的必由之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检测”应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试题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所选试题的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所选试题的题量不可太多,最好要求学生能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关注学生的质疑探究

“质疑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内容,是灵魂,贯穿于“预习”“互动”“训练”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学生需要通过预习自学发现问题,老师需要通过备课发现问题。互动需要有问题,否则互动就没有了基础。检测不仅需要“教学内容问题化”,而且需要提出问题的科学化和解决问题的规范化。

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在课前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情的分析,自己预设的问题;二是学生在自学、活动交流中发现的问题;三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检测”中生成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也是有三条:凡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或者老师帮助予以解决。

篇5

【关键词】电子管风琴 钢琴伴奏 舞蹈教学

一、电子管风琴的发展与特点

电子管风琴的英文名字为Electronic organ,我们习惯称它为双排键电子琴,欧洲人则称它为电子管风琴。在琴的上部有两层用双手演奏的钢琴式的手键盘,琴的下部有一排用左脚演奏的脚键盘和两个用右脚控制音量和音色切换的表情踏板,手键盘底部有一个用膝盖操作的延音控制杆。电子管风琴音色十分丰富,模仿真实乐器的声音效果非常逼真,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乐曲的风格特点来选择音色和编辑节奏,甚至还可以模仿不同乐器的演奏技法,如弦乐演奏中的揉弦、连音弓法、半连音弓法、断音弓法等。多层键盘的设计使其具有用不同音色同时演奏多声部音乐的功能,从而可以逼真地模仿出庞大的交响乐队的演奏效果。

二、舞蹈课堂伴奏的形式及伴奏乐器的运用

(一)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也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在舞蹈表演中,优美的音乐不仅可以使表演者充分地表达舞蹈的思想内涵,展现人物形象的风格,也可以使观众通过音乐的语言更好地理解舞蹈的表达内容,感受舞蹈震撼的渲染力,所以舞蹈和音乐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这不仅仅体现在舞台表演上,在日常的课堂训练中,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更显得重要,舞蹈者应该在日常舞蹈训练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更好地结合音乐,才能不断提高对舞蹈风格的理解和把握,为在舞台上的完美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舞蹈课堂音乐伴奏的主要形式及其局限性

目前,钢琴伴奏是全国专业舞蹈院校和演出院团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伴奏形式,它就像乐队的指挥一样,把握着舞蹈教学的风格,贯穿着舞蹈教学的脉络,是舞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舞蹈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单一的伴奏形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舞蹈教学的更高需求。比如,在民间舞课堂中,为了表现秧歌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单一的钢琴表现力是远远不够的,它既描绘不出唢呐袅袅如缕连丝不断的声音,也表现不出二胡委婉悠扬的韵味。又如,朝鲜族舞蹈音乐中多采用鼓和伽琴,这用钢琴是无法淋漓尽致表现出来的,也就激发不出学生对舞蹈的灵感。

中国乐器的演奏和音色也是丰富多变的,如琵琶、阮、二胡、扬琴、唢呐等都是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乐器。中国的民族弹拨乐器具有弹挑、轮指、推、拉、吟、揉等充满魅力的演奏技巧,而电子管风琴可以模仿出这些中国特色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法,这样就使民间舞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无比了。

三、电子管风琴在舞蹈课堂教学中的独特性

电子管风琴是时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随着舞蹈教学的深入发展,要求舞蹈音乐伴奏工作者也要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能够运用真正的民族音乐伴奏是每个舞蹈教师的渴望和梦想。目前,在国内的一些舞蹈专业学校,为了使民间舞课堂的教学过程更具有民族特色,使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渲染,激发学生对各民族舞蹈特点的掌握,已经在民间舞课堂上运用民乐队作为伴奏,使舞蹈课堂的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在民乐队的感染下,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了民间舞蹈的特点,使舞蹈教学更加形象化和风格化。由于使用民乐队存在人力多、资金大的问题,所以国内的大部分专业舞蹈学校还都无法起用民乐队,而以钢琴伴奏的形式为主。舞蹈教师有时为了动作组合的形象效果不得不放弃钢琴伴奏,而使用录音机或CD播放民族音乐,但是这种音乐的速度是固定的,学生的动作有时还没做完音乐就已经过去了,这样就影响了舞蹈的教学效果。而双排键电子琴的出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一名键盘教师就可以完成一支民乐队的伴奏工作,电子琴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每个动作的特点,使用该民族乐器的音色,模仿出一支民乐队的效果。键盘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动作的韵律调节速度的快慢,使音乐和舞蹈的配合更加默契。这样,不仅使民间舞蹈教学和民间音乐做到了真正的结合,更使舞蹈跳出了它的精髓。

不仅在民间舞课堂教学,在芭蕾舞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对音乐伴奏更高的要求和渴望。在芭蕾舞教学中的双人舞课中,舞蹈教师编排的基本都是芭蕾舞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和变奏,虽然芭蕾舞剧的音乐都是交响乐来伴奏,但是由于教师编排的动作长度与速度是经常变化的,所以现在的双人舞教学一直都在使用钢琴伴奏,无形当中就使教学中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效果打了折扣,学生不能更好地进入到舞剧人物的状态中。而双排键电子琴可以解决这一难题,键盘教师可以使用交响乐的音色弹奏出和舞剧一样的音乐效果,并且根据课堂动作的长度和速度来灵活处理音乐,使音乐和舞蹈动作的配合达到默契,能极大地提高芭蕾舞教学和排练的质量。

芭蕾性格舞是世界不同民族的民族民间舞蹈。所以它的音乐形式更加广泛,单一的钢琴伴奏无法体现出其多样性。比如,为了体现出俄罗斯舞蹈的特点,笔者曾经运用手风琴在性格舞课堂教学中伴奏,收到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学生仿佛身在俄罗斯的美丽乡村,围在篝火旁,聆听着手风琴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但是手风琴毕竟有局限性,它无法更准确地表现出其他国家音乐的特点。双排键电子琴可以利用它的模仿效果做到这一点,它可以变换不同的音色来模仿不同国家的民族乐器来为性格舞伴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语

篇6

辅助手段

主动性

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是时代所趋,形势所逼。《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号召“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普及于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显示了它独有的优越性:它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它把枯燥的文字演绎成精美的画面,它让无声的作品显得更为多姿,它大大扩大了课堂容量,这些都是常规的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但是,这种“不着一字”(不用写粉笔字),是否真能“尽得风流”呢?未必!

国人凡事都讲究中庸之道,这中庸之道的精髓就是要恰到好处,语文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语文教学是目的,多媒体是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如果让多媒体主宰课堂,主宰学生,而忽略文本的存在,那难免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试想:多媒体画面再优美,声音再悦耳,它也只不过是教者对文本的演绎。就如将名著搬上荧幕一样,编剧总会融入自己的理解,重新加工,创造出自己眼中的文学形象。而接受美学的观点认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教者眼中的一个“哈姆雷特”,而击碎学生心中无数个“哈姆雷特”是不是太得不偿失呢?要知道:语文教学的审美意义和现代化手段的审美教育意义是各有所长的,更是无法互相取代的。音像手段的审美效果往往比较直接,但作用的效果缺乏深度;语言手段的审美相比较间接,但作用的效果具有深刻性。如果我们简单地以音像手段来代替、省略或缩短学生的阅读过程,看起来似乎是给了学生阅读的便捷,其实是剥夺了他们进行阅读再创造的机会,扼杀了他们这方面的才能。我们有什么权利在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的同时,折断他们想象的翅膀呢?更何况有些教学课件纯粹是照片大展览,彻底破坏了文章的格调,甚至偏离了文章的体裁,有些音像的内容与课文内容“形”似而“神”不似,很难与课文的思想感情相吻合。

在多媒体主宰的课堂上,教者严格执行着自己预定的程序,很多时候不能有效地结合学生课堂上的实际表现,调整自己的教学程序,同时对有些步骤的导入,对有些问题答案的启发诱导都有“引君入瓮”之嫌。而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获得语文素养,这个过程是教师无法代替的,也不是教师通过点击鼠标就能达到的。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课堂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而不是被动到接受。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所以,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并不意味着你就拥有了跟上时代潮流的新的教学理念,而一旦缺乏了新的教学理念,充其量,你只能算是“穿新鞋走老路”。你仍然会“把学生的思维捆绑住。把活生生的孩子变成机器人,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都给打碎掉”(于漪)。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的教学,要求教师也由以前的演讲师,布道者真正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从而真正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再者,多媒体教室是教室,但更象一个小小的电影院,为了让屏幕上的画面更加清楚,我们必须拉上厚厚的窗帘。在这样一个宽敞但不明亮的环境中,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了?压抑,甚至是窒息。这种昏昏然中,又怎能激发学生阅读、领悟作品的兴趣呢,更何况有些教者早已把文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多媒体教学是一柄双刃剑,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好这新式武器,是我们该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它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而那种无视教育本质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的要求,大张旗鼓地盲目开发,无限制地扩大课堂容量,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要知道东西再好,吃多了也会不舒服,语文课堂的教学也应注意营养的搭配,语文应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而不仅是容量。

其次,多媒体教学中有着精彩的画面,但课堂中更应有教者精彩的语言。教者犹如解说员,自身语言的感染力是不可忽视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教者语言的优美,才能熏陶出学生优美的语言,我们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吸取知识的甘泉,我们应能让学生如坐春风,而不是如坐针毡。

总之,多媒体教学大大活跃了语文课堂,但课堂不是一味地追求热闹,更要有门道。语文教学也需要装潢,但千万别忘了语文课的本质是语言实践课,多媒体辅助手段的使用必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根本目的服务。在教改浪潮中,要改,更要继承,传统教学并非一无是处,我们不应该把孩子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我们应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我们才能“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资料: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7

关键词:食品化学;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081-02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1]。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学科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领地,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必需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因此各高校教学计划中的众多课程已相继开展了双语教学。

一、食品化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性质、生理功能和它们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的一门科学,是学习其他食品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是化学与食品学科交叉的纽带[2]。为了将我国食品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创新性成果传输给学生,从而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服务,仅仅只讲解教材上的知识点那是远远不够的。食品化学授课过程中采用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对于了解食品化学领域最新动态及进展、学习最新国际研究方向意义重大。社会发展的同时,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除了国内各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外,与国际院校也有了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新的教育理念及目标也随之改变,特别是食品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食品加工工艺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仪器分析手段结合到食品化学和分析研究的对象中。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现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进行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同时,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的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但仅仅依靠对专业英语单词单纯的记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双语教学可以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外语结合起来学习,效果显著。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运用英语的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好的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服务。

二、食品化学双语教学的改革

食品化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理论内容较为复杂,在使用中文讲解的过程中,部分难点重点内容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必须要通过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充实、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式来提高食品化学的双语教学质量。

(一)教学计划和内容的改革

双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内容显得非常重要。双语教学通常借鉴国外教材进行讲授,结合国内的优秀教材,从总体上考虑课程的安排,对各章节之间的教学内容进行协调,既保持章节间的连续性,也保证教学内容的优化性。教师也要把握教学的难易度,由简单概念入手,逐步深入理论原理的学习,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进度。进入每章节新课程的学习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可以先以中文讲授,配以英文解释,通过简单译文的方式讲解重要名词和概念,绝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程度较好时,再过渡到中英文双语同步进行教学的结合模式,不需要全部中英文对照方式进行,最后逐步进入到全英文双语教学模式。

(二)教师专业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是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教师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3]。双语授课教师授课时要使用规范的教学语言、难易程度适当的英文课件,尽量将抽象的概念、物质的结构式、理化性质和功能性质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列举实例、参考网络资源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及记忆。我们很多院校已针对专业开设了专业外语课程,双语教学应充分利用专业外语课程的资源,正确处理好专业外语与专业课之间的教学关系。每章节授课前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参考专业外语教材将本章节涉及的重要概念、重要名词摘抄出来,这样学生有了课前基础,双语教学不再单纯地记单词学外语了,而是在用外语进行学习。双语讲授专业知识点时,必然会高频使用专业术语和词汇,准确的表达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积累和练习。需要阅读大量外语原文教材、充分利用网络数字资源与国内外交流机会,查阅本专业国际前沿知识;我们的授课教师现在基本都是教学科研两方向,课堂授课时可以与自身的科研成果相结合,对于推动双语课程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以生搬硬套,因为教学过程是复杂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方法上,引入研讨式和启发探究式[4],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进行分组式讨论、合作式学习;教学手段上,传统与创新各取其长,坚持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多方面参考优秀教学网站的教学视频,进行符合教学实际情况的借鉴,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时,可以要求学生提交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可以简化,先是将实验中涉及到的主要专业词汇罗列注明,实验步骤可以简化成流程图。教师教学中可借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实验的操作步骤可采用动态流程或动画的形式呈现[5],展示动画实验步骤的同时可以配上相应的英文名词的解释,形象、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学生准确掌握食品化学内容和实验技能为目的,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鼓励本科生进入专业实验室,积极参与自主创新科研活动。通过接触国内外最新专业学科方向的研究热点,既提高了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食品化学的研究兴趣,培养了他们追踪学科前沿的意识。

(四)考核指标的改革

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更好的促进教学进步,对双语食品化学课程制定合理科学的考核指标是双语教学改革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依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的方式,不采用单一的传统的闭卷考核模式,而可以结合多次作业记录为平时成绩,占有最终考核一定比例的方式。作业需要学生以英文形式来完成,完成作业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由于试卷的形式对理论考核比例较重,作业应重视实践性的考察,例如调研一项食品化学有关的专题研究,必须要在基础知识运用的基础上,通过查询资料、观察研究、实际操作等方法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整个作业的完成过程,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合作、获取信息等的能力。还可以设定英文阅读作业,通过学生的读书摘要、SCI科技论文的翻译等考查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结语

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幻想,不同院校会面对不同的问题。例如师资的状况,能够承担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人数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语教学的开展。所以在食品化学双语教学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学校特点设定发展的目标。即要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信息,同时要不断了解学科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优质量双语教学模式,为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秀玲,李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8-80.

[2]卢蓉蓉,杨瑞金,张文斌.食品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7(4):88-90.

[3]韩俊华.《食品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03):177-178.

[4]林永成.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2007,27(8):37-40.

[5]刘玮,王岁楼,陈贵堂,李博,王海翔,綦国红,杨志萍.食品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11):84-8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n Bilingual Food Chemistry Course

LIU Mei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Nutritional Scienc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119,China)

篇8

关键词:双互动;教学模式;高效课堂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生的一系列行为。教学应更多地被视为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双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一、“双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双互动”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情知互动。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个人与群众的互动、群体与群体的互动。

情知互动包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情与知的互动,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情与知的互动。根据情知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情知互动分为四个阶段:情知引发―情知体验―情知内化―情知升华。师生互动也相应为四个环节:

师:导向引新―导法促学―导练激思―导议求通

生:明向欲学―悟法会学―精练巧学―善议乐学

二、“双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师生协同说

协同理论是德国科学家墨尔曼・哈肯创立的,“协同”一词指的是一个开放系统中最大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的或合作的效应,它从系统演化的角度研究了开放系统在外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协同效应,自觉组织成为一个协调系统的内部机制问题。

2.情知结合说

教学活动是一种旨在引发学习的师生间互动的系统活动,它不仅传授系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且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将产生广泛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是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背景展开的。

三“双互动”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1.教学目标多元化

“双互动”模式的策略是将科学、人文教育列为教学目标并加以整合。这一策略的实施,从思想上摒弃学生只是认知体,教学过程只是认知过程的观念;从行动上,将科学教育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尤其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加强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双互动”模式的策略之一是对教材进行改造,使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更是一个经过改造加工的实践过程。

3.教学过程活动化

教学过程活动化有两种方式:将主题活动穿插在教学过程

中,或者以活动主题为线索展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活动化的重要条件是改变“秧田式”课桌椅排列方式,根据教学的不同情景,灵活多样的综合运用集体教、小组学习和个别指导等教学组织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