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技术创新经济学8篇

时间:2023-05-16 10:17: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技术创新经济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技术创新经济学

篇1

广东省蕉岭县华侨中学 514100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需注重数学学科与信息科学技术的整合,通过更广泛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1.突破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模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如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触摸,它主要由后天的经验形成,其中教育是一个重要因素;思维模式其实又具物质性。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构成了思维模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看,如果教育理念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简单的灌输,会养成学生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的思维模式。如果教育理念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具备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和人格特征。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学生经常做只有一个答案的单选题,或者回答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所有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一旦形成,以后学生找到了这个答案就以为问题解决了,不再刨根问底。而实际上许多问题可能不止一个答案,可能需要经过不断思考,而且要跳出思维框架才有更好的答案。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改变思考方向来突破思维模式,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借助信息技术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如”圆锥曲线”的概念很抽象,其轨迹的形成过程,离心率、渐近线等需要通过运动的观念来理解,是学生较难接受的,需在课件中直观、形象地再现其运动过程。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轨迹是如何产生的,离心率的变化如何影响曲线的形状,渐近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等制作成一系列直观形象的课件,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教学时,可以通过Sketchboard的动画功能,动态、形象地演示柱、锥、台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理解侧面展开图的概念,又能找到展开图的内在联系,归纳并列出柱、锥、台的侧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会”数”与”形”的完美结合,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2.建立学习共同体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传统教育理论受到很大的冲击,人们开始不断地审视教育,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思想的指引下,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于是学习共同体应运而生。学习共同体的平台可以是课堂或课外,也可以是研讨会,甚至是网络研讨会。目标是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合作、探究不断加深对具体知识的理解,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传统的中小学课堂教学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途径,师生、生生之间缺乏深度的沟通。而信息时代下的学习共同体更多是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这种合作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主导作用,具有多途径和个性化的特点。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本质上是学习模式的建立,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过程。

传统数学课堂非常封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网络没有了时空限制,所以借助网络可将课堂里的沟通和交流拓展到课外,如通过网上聊天室、视频会议等功能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同步沟通交流,也可以运用Email,BBS等进行异步沟通交流,延伸沟通的时间,扩展沟通的空间,使得沟通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弥补课堂沟通的严重不足。同时延伸和拓展沟通的时间和空间为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度沟通提供时间保证,有助于提高沟通质量,还有网上沟通的间接性减少了面对面沟通中情感、态度、地位等导致的负面影响,使师生可以敞开心扉,深度表达或倾诉,且是师生之间”一对一”的沟通,做到教学更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课堂上个别学生得不到深度沟通的现象,从而提高沟通的质量。最后借助网络还可让原局限于特定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扩展到课堂之外的学生和教师沟通交流,甚至能与全国的专家进行沟通交流,拓展原有的学习共同体,建立更广泛的学习共同体,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在娱乐中学习

信息时代的到来,将学生从狭小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解放出来,更多地与他人交流互动,探索的动机和潜能得到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更多是从游戏出发,通过游戏、社交网络或上传资料,为发明与创造提供时间、空间和原材料。已有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游戏能够锻炼一个人反应速度和敏捷性,培养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可见一定程度的游戏对于娱乐、专注和内部动机都有好处。实际上信息时代让学习与娱乐的界限逐渐模糊,电子游戏的空间里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内容。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游戏、数字化的绘画、建筑物的设计、幻灯片的演示、材料的编辑等,通过鼠标或触屏操作,可以集中注意力,带来创造力的发展。当然随着网络在学生中的影响不断扩大,教师需要摆正态度,辩证对待学习的娱乐性和严谨性,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成瘾、分心对学生造成的巨大危害,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优势,最大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篇2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新

1.思想上的创新,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注意引导教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其次改变学生只以老师作为唯一的知识来源,认识新的知识源,实现多媒体的知识网。

2.教学模式的创新。(1)改变教师“三尺讲台”的模式;(2)改变以往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端坐在下面静听,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形式。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合理配合,教师――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特点,编制递进式的“学案”。学生――借助“学案”、借助教材,通过“自学―借助教材、学习媒体”完成学习任务;(3)每个学生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教学的提升。

3.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式,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的创新

1.设置情境

在“设置情境”中,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数学中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动态化,给学生以充分的视听感受。但是仅有趣味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启发性,必须能够引导孩子们积极地思考,寓教于乐。

2.展示提升

本环节是一节课的主干部分。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单凭板书是很难做到的。利用多媒体可以形象地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性地掌握知识,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可以在有限的40分钟内最大限度地学习知识。

3.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在探索、感悟中寻求解题策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篇3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把学生引进解决问题的氛围中,进入解决状态关键环节的一种教学艺术。实践证明,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新灵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励他们去学习、去实验、去创造,对学生创新才能的发展极为有利。

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和挑战性的问题,积极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设计提出的问题,应能问到激出学生思维火花的点子上。因为引人入胜的奇妙情景及问题,很容易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渴望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对教学内容发生直接兴趣,被一种不可抵制的吸引力诱导着去学习,促使学生为问题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所学知识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因,而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一节课情境的设计、巧妙的引入。一个高质量的问题,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心向,从根本上解决“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自己应该带着思维的创造性进入设置课堂教学情境中去,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创新学习的良好情境。

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创设问题情境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以新颖、好奇创设问题情境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新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就能很快将刚上课学生涣散的思想迅速集中起来,使学生专注于内容,把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尽快调节到积极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如在学习几何《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时,可这样引入: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在游览埃及金字塔时发现塔高竟无人知晓,他惊讶地说:“这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啊!”随后他根据影长很快测出了塔高。这样的导入,学生感到新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情绪倍增。

又如学习代数平方根时,可设置问题:“同学们能画一个面积是40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吗?”学生回答:“做一个边长是20cm的正方形。”教师设问:“同学们是怎样思考的?”学生说:“只要求出一个平方得400的数。”教师再问:“平方得400的数只有20吗?”学生答:“还有-20。”这样平方根的概念就出来了。这种设问新颖别致,不同于传统的概念教学模式,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有新鲜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若能以丰富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也能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例如,我曾在教几何《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前,讲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儿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有一天,在梦境中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的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的阶段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网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三、以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学生产生欲之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因此,以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时机,恰当设置悬念,以拨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心理。

四、以实际需要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如何通过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未来社会竞争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大势所需。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不但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激发和引导学生寻找理论和实践的规律。由于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所以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时,他们都会跃跃欲试,希望能学以致用,自然会学得主动,积极探索。因此,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刻,掌握得牢固。

篇4

近年来,由于国家药监局实行GSP管理规范,加强了对医药公司的日常监管,各医药公司也在此情况下加强了药品的质量,为药品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医药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方法还是传统方法,缺乏科学的创新。本文从一些方面对医药经营管理的科学方法进行了探析。

1供应商与现营药品的管理

医药公司需要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对医药公司现有的供应商的资质证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确定供应商网上资质证件更新信息的准确性,对供应商的无不合格公告和违法公告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供应商公司的资质证件缺乏有效性或者到期没有进行信息的更新,或者存在违规违法的行为,则应当立即中止与其合作,避免公司药品经营受到影响。对于医药公司现有经营的药品品种,在管理过程中要设立药品质量档案,安排计划对现有经营的药品进行生产批准文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对药品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进行核查;对于已入库的药品,要定期对其说明书上文字、图案、标签的变化情况进行审核,对于没有经过首营产品重新审批的药品,要对其外观的质量状况进行核查,注射药品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可见异物;医药公司要定期上网对现营药品的质量公告的状况进行核查,对于出现的变化及时备案。对于没有及时进行注册文件审批更新和没能及时根据GSP规范进行药品质量标准和说明书更新的产品,应立即中止经营,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合法性,降低医药公司的经营风险。

2技术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决定产品的质量,因此,医药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以技术管理上的创新作为基础,提高管理效率。医药企业的技术管理需要走技术协调的路线,以此来加强医药公司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已经成为了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标准,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会为人们带来学习、生产、生活上的根本性的变革。因此,医药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应当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药品的质量。

3买入药品管理验收

3.1加强对买入药品的验收医药公司对买入药品要实行严格的验收,需按照国家的GSP规范的要求和公司的规定,对买入药品实行逐批的抽样验收,对于双批号的合箱药品需要分开进行验收并进行登记,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合箱出现的概率进行统计,记录批号,如果药品品种没有出现合箱的概率为零,则需要查询该品种供应商的质量。一般来讲,在药品的生产中出现合箱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因此,如果供应商所供药品没有出现过合箱现象,在存在人为改变生产批号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混批现象,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出现混批现象的药品按劣质药品处理;如果供应商所品的合箱现象在包装上没有体现,则在出厂和运输途中必然出现混乱,导致分不清合箱的产品。在发现供应商质量问题而退货的情况将为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因此,医药公司在经营管理中需要加强对药品的验收。

3.2加强对到货产品检验报告的检查根据国家GSP规范的要求,医药公司买入首营药品时,需要对供应商买入同批药品的合格质量检验报告单进行检查,对检验报告的检验项目与审核质量标准所要求的检验项目的一致性进行核查,如果出现检验报告的检验指标低于质量标准控制指标或者检验报告的检验项目少于质量标准的情况,则应立即中止该产品的买入验收工作,避免对公司产生影响。针对现营药品品种,需要定期要求供应商提供同批检验报告,对报告进行严格的核查,从而保证现营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安全性,当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出现时,需要立即中止该品种的买入。

篇5

1.难以改变能源结构中煤的主体地位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需要大量的能源。但是对各种能源的消耗中,占较高比重的就是煤炭,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是后者的3-4倍,这并不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主题。如果要将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解决,就必须降低煤炭的消耗量。

2.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目前,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很大,它们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巨大的能源消耗,而第三产业虽然具有少污染、低耗能的优点,其发展却十分落后,这局导致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然而我国的发展需要工业化的推动,这样就注定国民经济中工业会在很长时间内占主导地位,而且调整产业结构也很困难,导致低碳经济发展不顺畅。

3.没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技术创新,但这方面我国的实习相对薄弱,因此为了鼓励其发展,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首先,要投入足够的资金,不能只依靠国家的政策贷款与临时拨款,或者国际上相关机构的捐款或贷款等,这样的机制并不稳定。其次,要获取金融机构对该项目的支持,唯有资金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更好的研发低碳技术。另外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并保证其贯彻实施。

二、促进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财政政策

1.加快新能源开发,优化考虑能源利用

近几年,我国提高了相关方面的技术水平,开发了很多新的能源,并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例如,我国大规模的太阳能产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风力发电设备也有大幅度增加,海洋能、氢能、地热能等新的能源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最后,我国在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使低碳经济的发展得到促进。

2.健全财政投入政策,落实补贴政策运用

使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有效而直接的方法就是对财政投入政策进行健全,投入足够的财政预算资金。在安排财政预算时要对发展低碳产业、研发低碳技术、开发清洁能源等给予足够重视,使投入的资金多远而稳定,提供资金使其发展有所保障。财政补贴政策,对一些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生产企业给予补偿;将贷款贴息给予综合利用废物、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清洁生产之类的项目;将补贴优惠在折旧政策、还贷条件与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低碳产业、污染治理等项目。鼓励新技术的开发与能源的节约。在发展低碳经济时企业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必须给予其足够的财税支持。对财税奖罚政策进行健全,促进低碳经济在企业中的发展。对于研发低碳技术、使用环保设备的企业可以减免税额。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增加其税额。

3.完善相应激励制度,调整环境税收政策

我国应使现行税制更加健全,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加快新的环保税种,例如碳税、环境税等的研究进度,使有偿使用环境资源得到保证。在市场中引入各种能源,以市场的供求关系与价格规律为依据对资源价格进行调整,使环境成本更准确的被价格市场所反映,能源价格体系更加完善。为了对财力不足的地方政府进行弥补,要加大力度进行一般性转移支付,使其基本职能得到满足;中央也要更加支持节能减排在地方的实施,建立专项资金等;采用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和鼓励落后产能在经济落后的地区被淘汰等。政府加大力度支持环保节能产品,对绿色采购制度进行完善。

三、总结

篇6

关键字: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65-001

情境的创设源于教学的需要,但又不同于教材的内容,其创设的核心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下面就本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设情境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教学情境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设计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适时设置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认知心理失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老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创设出能使学生愉悦的情境。

2.适量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面对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发散性和独立性思考。提倡一问多答,支持学生大胆地发表见解,在合作中创新。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恰好是对教师所讲知识的绝妙补充与强调,学生的思维也会因为成功的合作而迸发出聪慧的火花。

3.适度创设阶梯情境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疑,创设阶梯式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进而对学习和创造能力进行开发。当然只有那些难易适中,使学生觉得自己能解决却又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是构成问题情境的最佳素材。例如,让学生用WORD制作《环保》简报这一课时,常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此类问题的解决必须是在对WORD熟练操作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铺设问题解决的阶梯,使认知主体不断寻求平衡-不平衡-新平衡,逐渐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自主搭支架解决问题,进而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达到培养能力提高成绩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1.创设情境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提供给学生各种接近生活或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各种生活情境的机会,这显然有助于学生日后碰到实际问题时能迅速识别问题,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时,教师可假设暑假里两个同学分别在家,想交流学习情况,老师可以问:他们之间可以进行怎样的交流?有的同学说打电话,有的同学说写信……通过这一讨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接着老师开始讲授电子邮件的收发,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电子邮件的概念,也即轻松掌握了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

2.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要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培养学生。由于教学情境可以来源于生活实际、电脑操作等,所以教师完全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讲授《网络文明小公民》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准备充分的资料,例如,近期破坏性强的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国内主要的几种杀毒软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保护条例》等,必然会强调计算机病毒这个特性,它可以使计算机丢失数据,摧毁系统,使网络瘫痪。但这一事实无法做演示操作,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黑色星期五”、“CIH”病毒的危害,一连串的数据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感知病毒对人类社会生产的密切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非常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信息技术服务社会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3.创设情境有助于优化计算机操作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和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操作能使学生受到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训练,实现思维的发散与聚合的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传统的演示操作教学:先是“教师讲,学生听”,后是“教师做,学生看”,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思维动机的激发,这样教学得出的结论,教师认为“显然”,可是对学生来说,有时候是“茫然”。电脑操作教学应以操作演示为载体,力求操作与思维有机结合,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之中。

三、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点建议

1.尽量利用生活现象、生产生活实际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与生产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应注意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由具体的情境向抽象的情境过渡,学生先取得感性认识,而后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应尽量以身边物质为切入点,将许多复杂问题置于具体情境中,降低思维活动梯度。如情境一:你上过网吗?你们如何在网上聊天?如何在网上购物?情境二:讲过收发电子邮件后,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之间先收发电子邮件,然后再延伸到好朋友之间。这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身边的电脑知识,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当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难题,但学生在具体情境的渲染及教师指导下,是完全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在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懂得了怎样从已有知识中去发现和获取新知识,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提升。

2.教学情境的设置应该具有合理性

篇7

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创新是大势所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计算机系主任苏伟峰表示:“传统的中国教育方式是以老师为中心、以教育为中心、以课题为中心,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对于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有不足之处。对传统教育的改革就是要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戴尔中国公共事业部教育行业和医疗行业总监王珊表示:“技术对于教学来说只是一种手段,它可以促进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媒体、移动技术等新技术正在影响甚至改变着教学方式。苏伟峰举例说:“以前在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很少主动回答问题。后来我们基于移动技术开发了一个小软件,学生可以通过它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变得非常踊跃,从而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毛澄洁介绍:“从今年9月开始,我们将有两个班正式开始采用Pad进行教学。”据悉,戴尔基于自己的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构建了目前中国最大的教育云。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晓中总结说:“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校内外的教育与学习。基于先进技术的个性化学习、社会化学习、移动与交互式学习等正重新定义学习型社会,也改变了普教行业与高教行业的传统教学模式。”

关注细分领域应用

戴尔一直十分关注中国教育行业的发展,与许多高校开展了创新合作,比如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和Dell Quest研发中心,学生可以参与Dell Quest软件编程大赛等。在普教行业,戴尔的“互联课堂”解决方案也受到普遍欢迎。

王珊以戴尔移动设备为例,介绍了戴尔如何帮助普教和高教行业实现教育创新。戴尔Latitude 10电脑是一款商用平板电脑,其设计以企业应用为导向,基于Windows 8操作系统,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者个人使用的平板电脑。Latitude 10在应用迁移、可靠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戴尔的统计数据显示,Latitude 10的管理时间减少了52%,更新速度提高了99%。

篇8

【关键词】高中历史;信息技术;创新对策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于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幼饔谩P驴胃牡耐菩卸晕夜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整合日益广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的体验。

一、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历史教学局限于本身的特殊性,一直难以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实现创新,因为历史本身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严肃的问题,秉承这样一个深沉的教学原则,教师很难在课堂上有所作为。历史与其他学科有着深刻的区别,因为在其他的任何学科中都是具有相对应的可触碰的客观实在的,而对于历史而言本身具有广泛性的同时又极为空泛,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对着课本提供的有限的历史资源听教师的说教,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即使学生和教师都百分之百地专注认真也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历史教学内容生动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也是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教学效果无法有效地提高。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历史资料的缺乏和历史本身的广泛性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历史史实、历史整体性认识的缺乏和历史本身的空泛性是一对尖锐的矛盾,这样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历史教学。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教育信息网络的运用使这两个问题看到了解决的希望。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创新高中历史的教学

1.结合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历史教学,与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因为教学网络的引入改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与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之中,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历史知识讲述给学生,很少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的教学资源较少,学生也很少有渠道对历史相关问题进行了解,无法在课堂之上与老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改变传统历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料,将枯燥的历史内容通过多样化的形式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历史课堂的互动性。学生也可以通过历史教学专题网站等信息技术形式,自主学习历史知识,寻找历史相关资料,这样学生就有了参与历史课堂互动的资本,能够就课堂上的历史问题与教师进行深层次的建设性的交流,让历史的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而变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把历史的学习真正变成一种走在历史潮流前线的研究性学习。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避免学生觉得历史课程枯燥乏味,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历史学习之中。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将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有效的化解,通过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将年代久远的历史空间概念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2.结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在课堂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质量。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典型学习模式,在课堂之中突出小组学习的作用,形成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打破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单一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5]。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信息技术工具对历史情境进行模拟或者创设与之相关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积极地进行表达。

3.结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教师在黑板前口若悬河,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完成上课,偶尔教师会使用教学工具,基本上运用的是教学挂图、幻灯片等。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共同运用到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好各种教学软件及教学工具,带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历史教学中所涉及的资源甚广,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查找历史资料、将信息网络化教学融入到课堂中,在使用上也能够游刃有余,真正驾驭教学工具,使其成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手段。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情况下,如何使历史的学科特点不被现代教育技术冲淡,反而更加突出。

总而言之,科技的进步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中历史课程是一个比较科学严谨的科目,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是教育界学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对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策略,为实际教学活动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