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金融经济管理学8篇

时间:2023-05-16 10:16: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金融经济管理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经济管理学

篇1

1.就业指导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发生“新变化”。21世纪,我们的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从次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到后金融危机时代,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才需求也在发生转变。同时受外来文化影响,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和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新变化,如何应对一个变化的外部环境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2.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行业背景欠缺。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主要由辅导员构成,基本上从“校门”进“校门”,缺少专业背景,缺少对千罗万象的社会的深入了解,一方面就业指导需要心理学、社会学、成功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另一方面就业指导又是一项个性化需求很高的工作,各行各业有自己的背景、特点和发展空间。每个辅导员又带着200人以上的毕业生,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讲,都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

3.就业指导工作研究缺少科学的“本土化”指导体系。就业指导是伴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目前所说的就业指导实际涵盖了就业指导、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甚至创业教育,指导理论基本上是泊来品,国内很多高校和社会机构热衷于探索研究,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但还没有真正形成“本土化”的、科学的、令人信服的指导体系。

4.省属院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其特殊性

(1)省属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观念具有“地方特色”。由于本省招生比例高,经管类大学生职业价值方面具有惊人一致性,观念陈旧、不了解专业及发展方向、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受家长影响大、“地域归属感强”、求稳”、“守家”心理严重,不愿意冒险去拼搏,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留在省内工作,这给就业指导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2)省属高校经管类毕业生供大于求。一方面因办学成本低,省属高校经管学生招生数量多,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结构原因,很多企业不需要经管人才,需求经管人才的很多大企业又提高了用人门槛,只招聘211或重点大学学生,本省经管人才需求量较少。

二、经管类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虽然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难度很大,但仍有一些大学生就业质量很高,观察其成功之处,具有四个共同点:本人有积极工作的热情和勇气;不等不靠主动找工作;有明确的求职目标;综合素质高,价值观比较一致———为他人服务。

从这些成功案例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能够让更多的同学具备上述优点,成为经管人才中的佼佼者,如果能够整体提升经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是否可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呢?围绕这一思路展开就业指导,需要解决四个问题,即“就业指导为了谁”“谁指导”“指导什么”“怎么指导”。

1.就业指导工作为了谁

就业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大学生是就业的主体,是就业工作的最大受益者。让大学生“动”起来,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和关键。高校为了能够让大学生就业,想了许多办法,开设就业指导课,安排老师做学生思想工作,邀请单位开招聘会,与企业家交朋友等。《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增加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积极就业,没有合适的单位,就是回家“啃老”!对这样的学生,高校想再多的办法,辅导员做再多的工作也是白搭。在国外,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主动的,而在我国,大部分学生是“无规划”或是“被规划者”!因此,想办法让大学生有“主动规划”的意识,让大学生急着“动”起来,才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2.“谁”指导?

整合高校内部和外部资源,满足大学生就业指导个性化的需求。辅导员应在就业指导中扮演什么角色,家长、大学生本人、社会机构、辅导员谁是就业指导的第一责任人?目前高校辅导员“校门”进“校门”,擅长为学生服务,提供生活成长成才方面的指导,但缺少就业指导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单凭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或是二级学院辅导员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近几年,能够在学校做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是去社会职业生涯规划机构。我认为,高校应与社会职业生涯教育机构联合,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第一是高校内部培养和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规划能力水平;第二引进有丰富行业经验,有热心、愿意帮助学生的职场成功人士。第三是寻求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的帮助。除此以外,社会舆论、专业教师、家长也应成为就业指导的主体,并应向前推进到高中、初中、乃至小学。

3.指导“什么”?

尊重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适应国家的战略需求,着重培养职业价值观,奉献、创业、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加剧转型和社会矛盾比较集中显现的时期,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大学生无所适从。一方面是大学生感叹用人单位“太挑剔”,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感叹找不到优秀的人才。表面上看二者都很无奈,实际上二者之间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用人单位希望大学生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而大学生只是希望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工作,特别是经管类大学生或是其家长,之所以选择经管学科就是希望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安稳的生活,人均GDP从1000达到3000美元似乎跟自己没多大关系。降低期望值是别人的事,不是自己的事。事实上,一直顺利求学的80后大学生并不了解真实生活,不了解熟悉职场规则,不明确自身位置,未品位过成败甘苦,最大的难题是很多80后大学生不知道工作做事到底为了什么。应指导学生学习做人,提高生存、就业的能力,包括解决大学生的观念、调整合理的工作预期、职业预期,提高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帮助他做好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指导大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4.如何指导?

第一,就业指导活动要以实践性活动,体验式教育活动为主,提升学生的能力和职业素养。课堂,讲座,报告,大学生听到的多,感受到的少,亲身体验的更少!应让实践“说话”,告诉大学生社会是什么样的,职业和行业知识是什么样的。通过体验式培训,让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体验职业环境和职业素养要求。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集中实习、兼职、生涯人物访谈,走访企业、调查本地优势行业等,同时通过主题班会推广社会实践成果,形成良性循环。通过笔者两年的寒暑假期实践研究表明,90%参加社会实践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前进动力。

第二,通过社会重大事件进行引导学生学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做到“一专多能”。这次金融危机给经管大学生当头棒喝,要踏实的学习,打好通识和专业基础,提升职业伦理,充实核心竞争力,包括跨领域的知识。台湾研究发现,应对金融危机找工作最好的方式是能不能同时做两份工作。出租车司机能不能兼公司送文件、送材料的秘书?秘书能不能同时兼一个给老板开车的?用这种方式来应对危机,这需要大学生有一些提前准备。

篇2

1.1 推动融资方式创新发展,大力发展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四位一体的融资模式

一是现阶段仍要以信贷融资为主要渠道,积极与全国性银行总行进行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其对内蒙古信贷投放和资金配置。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化改革契机,发挥市场机制主导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鼓励省内银行机构与外界展开全方位合作,运用各种金融产品吸引外部资金,在严控风险的同时开展新型融资业务。二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强与境内外证券交易所进行合作,推进省内有条件的公司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推广“区域集优债务融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和地方政府债发行的试点工作,做好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发行工作。三是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扩大保险资金在内蒙古的投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四是引进培育给类优质基金及各类资产管理公司,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全方位拓展融资渠道,促进内蒙古融资方式的创新发展。

1.2 加快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大力发展股权交易市场

应在原有期权、期货交易的基础上,对交易对象进行扩展,不仅金融资产、大宗产品可以在场内平台进行交易,土地、能源、排放权以及知识产权等新兴权益和资本均可以通过场内平台进行交易。充分利用内蒙古的地理优势,将农产品和海洋产品作为新兴的交易标的,在期货市场中进行合约买卖及套期保值,规避现货市场风险。另外,要把股权交易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已完成公司制改造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其功能,将其打造成以资本要素为特征的金融综合交易平台,大力提升内蒙古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1.3 全面发展地方金融组织,支持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提高民营金融机构的实力

要进一步完善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恒丰银行、内蒙古国际信托、齐鲁证券等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业务结构,扩宽业务范围,增强核心竞争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升自身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步探索由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发挥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优化村镇银行股权结构。

1.4 提升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金融服务功能

在内蒙古半岛蓝色经济区,着力加强与海洋生物、海洋工程、海洋运输、涉海旅游等相关的金融服务创新,加快发展内蒙古国际航运交易所,推进航运资产证券化,完善海洋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利用内蒙古市已有基础和蓝色经济区龙头地位,做好机构培育、市场建设、政策创新、环境营造等工作。突出发展以财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高端金融业务,吸引国内外投资理财机构和金融机构聚集,把内蒙古市建设成为国内领先、面向国际的新兴财富管理中心。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着力增强对小微企业、环保产业、生态高效农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依托通辽省会城市地位和金融资源优势,将通辽建设成为立足内蒙古、辐射周边省份、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金融中心。

1.5 加快金融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

鼓励全国性金融机构在内蒙古增设分支机构和网点,开展业务创新。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知名金融控股集团等投资机构等在内蒙古设立地区总部和专业机构。支持境外金融机构参股内蒙古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鼓励外资发起设立金融机构。加强与京沪及其他境内外金融中心交流合作,主动承接金融产业转移和金融功能外溢。探索外资股权投资企业在资本金结汇、投资、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新模式。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契机,推进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金融业务,最终将内蒙古建成面向日韩的离岸金融中心。

2 加快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金融发展和改革,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对打造内蒙古经济升级版意义十分重大。

2.1 完善金融业发展竞争激励机制

强化奖励补偿等激励机制的作用,对业务发展优异、风险内控良好的金融机构予以奖励。完善国有银行的激励约束和竞争机制,强化银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利用国有银行的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围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咨询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开发合适的融资产品。

2.2 强化风险控制能力

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和执法体系。积极推进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创新,提升内蒙古城商行、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控能力,降低系统性风险。

2.3 优化金融发展信用环境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优化金融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文化风气。

2.4 深化金融机构合作

促进银行与非银行金融结构合作共赢,鼓励通过信托、金融租赁等破解融资瓶颈。支持泰山财险、齐鲁证券抓住信息化、城镇化建设机遇,在产品、业务上寻求突破,塑造品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篇3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由于是不同教学单位开设的,容易产生授课内容重复的问题.本文以《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在阐述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并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金融学;财务管理;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54-03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东北财经大学校级教改课题《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教育部不断地对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改革提出政策性规定,比如,学分不断降低,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说有利有弊,好处是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拓展授课以外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弊端是对于没有学习规划的学生来说可能造成知识摄取不足,限制了知识面的扩展.为了弥补这样的弊端,高等院校应该合理设计专业基础课,尽量在有限学分的前提下,给学生充分补给基础知识,为其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很多财经院校设置专业基础课时常常会有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如果重复的课程不是来源于同一个教学单位,那么授课老师之间就可能缺乏对于授课内容的沟通,可能会导致重复或衔接问题.本文以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专业基础课《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两门课程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问题.

1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是分别隶属于管理类和经济类的两门课程,但其授课内容却有很大的重复性,以我校会计学系列教材《财务管理》(刘淑莲主编)和金融学系列教材《金融学教程》(苏平贵主编)为例,《财务管理》教材共14章,《金融学教程》教材也共14章,从其目录标题看,共有9章是完全重复,其余的章节有部分重复,也就是说,两门课程至少有70%以上的内容是重复的.目前,我校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了这两门专业基础课,根据2010级的教学计划,我校共有17个管理类专业同时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其中,劳动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是方案内学科基础选修课,金融学是学科基础必修课;管理科学和工程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是选修课,财务管理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其余的12个专业(电子商务、旅游、资产评估、日会、注会、会计学、加会、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都是学科基础必修课.这意味着我校有12个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因为教学计划安排而导致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只有5个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选课来避免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然而这些学生极有可能因为不了解课程的内容而同时对两门课进行了选修.由此可见,我校目前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势必造成授课内容重复,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也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

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造成重复授课不光是我校的问题,外校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管理科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专业等管理类专业都同时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

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和了解金融市场环境知识,以培养适应经济型社会需求的管理类人才.《财务管理》以讲授公司理财知识为主,简单介绍了金融市场环境知识.《金融学》对金融市场环境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大量介绍了理财知识.这就使得两门课程产生了大量的授课内容重复.根据学分制的教学制度,在总学分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取舍这两门课程,或者如何很好地整合这两门课程,思考这两个问题,有利于重新修订或调整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2 设计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2.1 体现课程基础性的特征

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一门或多门专业基础课,同一门课程也可能成为多门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作为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学生,了解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所有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高价值,而在现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金融市场是与个人生活和企业经营不可脱离的平台.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岗位又不专门是公司财务和股票投资,因此,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包含理财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

2.2 扩展知识面

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专业基础课的设置除了要突出财经院校的特征之外,还要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除了介绍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财经类知识,比如货币的供需与定价、风险管理等基础知识,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教学资源分配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会考虑到教学资源分配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问题.《财务管理》通常是财务系(或者会计系)开设的课程,《金融学》是金融系开设的课程,在设计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时,要注意这样的问题:如果保留《财务管理》,金融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金融方面的知识;如果保留《金融学》,财务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财务方面的知识;如果这两门课程都删除,那么哪门课程能够补充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个教学任务应该由哪个系来承担.

3 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的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凸显财经特征,因此,关于《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的设置有三种可能:一是保留《财务管理》课程,舍掉《金融学》;二是保留《金融学》,舍掉《财务管理》;三是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协调两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凸显两门课程各自的特点.

3.1 保留《财务管理》,舍掉《金融学》

表1列示了中国校友会网最新编制完成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除东北财经大学外,排名前5名财经类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情况,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计划设计不同,所以有的学校也叫“学科公共课”.从表1可以看出,基于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各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因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企业中某一方面的管理技能,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基于价值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因此,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财务管理》课程成了各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必开的课程.

如果保留《财务管理》课程,基于知识完整性,替代《金融学》可以开设的金融类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1)详细介绍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类型;(2)介绍金融市场参与要素;(3)介绍金融市场工具的流通和定价机制.基于上述考虑,可以选择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

3.2 保留《金融学》,舍弃《财务管理》

如保留《金融学》课程,基于知识的完整性,替代《财务管理》可以开设的包含理财知识的财务类课程很难在同一门课程中找到,往往会在《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中涉及到部分理财知识,由于学分的限制和基础性要求,这两门课都是专业必修课,不适合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那么替代《财务管理》的课程就需要在别的教学单位寻找,比如:投资学等.

3.3 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予以协调

如果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这两门课程,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协调,避免出现重复的授课内容.本文认为,基于专业基础课54学分的要求,《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教学大纲至少要包括表2的内容.基于两门课程内容的整合,需要针对管理类专业编写配套教材,这样才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4 结束语

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必修课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些知识应该在专业基础课中进行设置.目前,管理类专业主要是设置《财务管理》讲授理财知识,设置《金融学》讲授金融市场知识,但由于这两门课分别开设在财务系和金融系,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存在授课内容沟通障碍,导致这两门课的授课内容存在很大重复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保留《财务管理》,舍去《金融学》;保留《金融学》,舍去《财务管理》;同时保留这两门课程.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琴军,陈龙清,季华.浅谈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整合[J].中国林业教育,2006(3):14-17.

(2)赵冬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8):34-36.

篇4

经济管理学专业主要课程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产业政策、投资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政与税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产业政策、投资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政与税收、基层岗位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经济管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经济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在职从业人员,培养能胜任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和企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入改革,加入WTO后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及组织所认识,企业决策者开始认识到运用经济管理知识来管理公司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经济管理的人才无疑成为了许多企业追逐的对象。在今后20年中,中国所需要各类管理人才,而其中经济管理类人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扎实专业知识,可以前往金融机构、各大企业、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等从事相关的职位,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的话,相信也是可以在经济学领域发展的很不错的。毕业生们需要好好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才有可能觅得理想的工作。

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岗位有:证券、基金、信托、银行、市场营销、经济预测和分析、对外贸易、管理类等等。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合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这是一个热门的专业,比较吃香。

经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经济学专业类的应届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房地产;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金融/投资/证券;

4 新能源;

5 建筑/建材/工程;

6 其他行业;

7 计算机软件;

8 贸易/进出口。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推广专员、文案策划、财务总监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网络推广专员;

2 文案策划;

3 财务总监;

4 财务经理;

5 销售经理;

6 会计;

7 出纳;

篇5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既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农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方面的支持,也提供指导思想方面的理论支持。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学科研究重点过分强调前者对于农业发展的贡献,对于后者的研究还停留在空洞性论述上,对于现实作用有限。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面临的是技术管理形式粗放和发展理论粗放的双重问题。农业的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技术可以解决的课题,换言之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管理、指导理论缺一不可。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来自国际上的竞争,加之笔者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城市化契机中弯道超车,这些也将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一)农业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正如笔者前文所说,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具体建议。第一,改变原有粗放式的发展思路,认识到农业对于我国经济的重要性;第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农业生产工具的补贴力度,加大农业技术的研究投入;第三,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促进相关的理论研究;第四,把握时代机遇,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弯道超车;第五,加快农业与工业和金融业的融合,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和互助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1、实施农业人才培养计划。首先,国家和有关方面要认识到科研人才的培养重要性,为了推动原有纯靠体力和资源投放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向依靠科技和管理的集约型农业转变,人才尤其是科研人才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换言之人才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国家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资金、政策等各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其次,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具体而言,要根据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现实要求设置科研项目和教学内容,避免陷入形而上学的状况,要时刻把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设置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从而将研究重难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科研人才的培养上。

2、学科发展差异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同经济管理学科、农业技术学科是有区别的,如果理论研究没有认清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本质,很容易变成一个四不像学科。那么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农业经济管理就是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换言之,它是以农业技术为基础,以经济管理为背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健康发展,它是一个以管理为主技术为辅的综合学科。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要认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学科战略,即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战略调整、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三个方面。

3、强调学科间的互补性。一方面,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尤其本身特点,但是也要注重通过经济管理学科、农业技术学科寻找发展思路;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正如笔者前文所说,农业、工业、服务业三者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在理论研究中也自然要反映这一现实情况,即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加强同数学、金融学、环境学、工业工程学等学科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综合属性,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结语

篇6

(一)转型期农业经济新特点

1、城乡关系的进一步强化。过去我们常提及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们更加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换言之,过去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过渡透支农业的生产潜力,虽然工业和城市得到发展,但也极大地损害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其一,农业生产环境和生产资源不断恶化、农业资金技术投入比重过低;其二,城市在经济水平、福利水平、教育水平上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当然,随着我国逐渐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农业上的各种投入不断加大,加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出现的一大特点就是城乡关系的进一步强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城市优势资源逐渐开始向周边农村地区扩散,农村地区的农业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依托城市市场大力发展城郊农业,也极大地支持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2、产业链延展性加强,农业经济更加细分化。产业链延展性主要是通过农业上下游的整合实现的。一方面,农业领域开始与工业甚至金融业融合,逐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链的衔接;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内部出想了很多新的发展模式,如上为笔者提到的近郊模式等。农业经济的细分化,也就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对于农业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逐步细分,细分市场的容量不断扩大,精加工、绿色生态林业、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农产品的再加工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面临的现实情况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既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农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方面的支持,也提供指导思想方面的理论支持。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学科研究重点过分强调前者对于农业发展的贡献,对于后者的研究还停留在空洞性论述上,对于现实作用有限。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面临的是技术管理形式粗放和发展理论粗放的双重问题。农业的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技术可以解决的课题,换言之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管理、指导理论缺一不可。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来自国际上的竞争,加之笔者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城市化契机中弯道超车,这些也将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一)农业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正如笔者前文所说,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具体建议。第一,改变原有粗放式的发展思路,认识到农业对于我国经济的重要性;第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农业生产工具的补贴力度,加大农业技术的研究投入;第三,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促进相关的理论研究;第四,把握时代机遇,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弯道超车;第五,加快农业与工业和金融业的融合,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和互助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1、实施农业人才培养计划。首先,国家和有关方面要认识到科研人才的培养重要性,为了推动原有纯靠体力和资源投放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向依靠科技和管理的集约型农业转变,人才尤其是科研人才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换言之人才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国家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资金、政策等各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其次,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具体而言,要根据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现实要求设置科研项目和教学内容,避免陷入形而上学的状况,要时刻把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设置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从而将研究重难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科研人才的培养上。

2、学科发展差异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同经济管理学科、农业技术学科是有区别的,如果理论研究没有认清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本质,很容易变成一个四不像学科。那么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农业经济管理就是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换言之,它是以农业技术为基础,以经济管理为背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健康发展,它是一个以管理为主技术为辅的综合学科。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要认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学科战略,即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战略调整、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三个方面。

3、强调学科间的互补性。一方面,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尤其本身特点,但是也要注重通过经济管理学科、农业技术学科寻找发展思路;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正如笔者前文所说,农业、工业、服务业三者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在理论研究中也自然要反映这一现实情况,即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加强同数学、金融学、环境学、工业工程学等学科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综合属性,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结语

篇7

摘要:目前,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建有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但却各有特点。通过对河南60所本科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目前这些实验室建设大致分为“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专业为导向”、“以课程为导向”等三个层级。进一步对安阳学院经济管理学科下的9个实验室进行DEA分析(数据包络分析),可以挖掘出当下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瓶颈、人员瓶颈和实验室建设阶段升级的几个问题,进一步分析可以给出一些值得借鉴的优化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安阳学院;数据包络分析(DEA)

0引言

高等院校的学科实验室建设是实现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环节,学科实验室建设和运营的高效率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好学校、培养高标准、高质量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实务应用的显著特点,应用型本科普遍开设了诸多经济管理专业,并配套建设相关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这些学科实验室建设已达到一定规模并在营运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这些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的建设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对当前应用性本科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进行摸底分析,有利于提升学科实验室建设效益、效率以及效果;有利于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有利于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的发展

国外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建设[1],国内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设立实验教学环节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人民大学1994年建立的经济学科实验室标志着中国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的诞生[2]。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国内外高等院校目前已经有众多经济管理实验室。纵观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的历史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手工地模拟实验室、计算机模拟实验室、信息化数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三个阶段。同时,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不断变化,伴随着高校定位由单一研究型向应用型、研究型、踪合型等多方向分化的变化,国内外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也开始由理论研究功能不断向实务能力培养功能扩展。随着国内应用型本科的发展,这些高校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也都在不断增强其实务能力培养功能。

2河南省本科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的三层级

目前河南省有60所省管、省教育厅管以及公安部管本科高校,除河南警察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铁道警察学院等3所本科高校未开设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其他本科高校均开设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各高校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规模也根据该校的专业招生规模而有所不同,相比之下,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规模大于综合类院校大于理工类院校;公办院校学科实验室建设规模平均水平大于民办院校[3]。进一步对比河南省有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高校的学科实验室可以发现,不同高校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所处层级不同。最高层级的一类本科高校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按照市场需要的不同类型的经管人才的能力结构去搭建起跨专业仿真实训平台,比如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等高校建设的VBSE实验中心,这类实验室建设不仅需要大资金的硬件和软件投入,还需要同步进行课程、教材以及实验导师队伍的建设。居中层级的是最常见的,这类本科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以专业为导向,按照专业建设实验室,这类实验室建设以机房作为基本的硬件投入、以专业模拟软件为配套辅助课程教学,课程、教材往往比较成熟,教师教学上手快。最低层级的一类本科高校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还只是处于初步建立的原始阶段,以课程为导向建设实验室,比如为了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这门课程建设会计手工实训实验室等。这三个层级可以是一脉相承的,也可以是突变激进的。对于建校时间久、实验室建设时间较早的本科高校来说,由以专业为导向的学科实验室过渡到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学科实验室建设层级,会面临前期资源浪费、再投资金额较大以及制度惯性的难题。而一类建校时间短的本科高校由于包袱轻,可以直接新建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经济管理学科跨专业实训平台,往往能较快地完成高层级的实验室建设。

3安阳学院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效率实证分析

经过7年的发展,截至2016年12月,安阳学院现今拥有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9个,这其中包括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网中网税务申报实训室、增值税纳税申报实训室、市场营销实验室、证券仿真模拟实验室、物流实训基地、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验室、LeTianTrade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室。综合看来,安阳学院基本完成以专业为导向层级的学科实验室建设,目前正处于向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层级的过渡阶段中。为了更进一步对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进行量化分析,本文拟采用DEA方法(数据包络分析)对安阳学院的经济管理学院和财会学院下属9个实验室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效率。DEA(DataEnvelopmentanalysis)由著名运筹学家A.Charens,W.W.Cooper和E.Rhodes等人于1978年提出,他们给出的第一个DEA模型命名为C2R模型,他们利用模型分析包括无形的、没有市场价格、不易确定权重的指标数据对弱智儿童开设公立学校项目进行效果评价。DEA的优点吸引众多学者在多领域进行应用并不断发展其模型。利用DEA中的可变规模模型(BCC模型)分析得出的三个指标:综合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这些指标值在区间[0,1]内,指标越接近1说明越接近最优目标值,即效率越高。本次分析中以实验室建设资金金额、实验室配备实验员数量为输入指标;以实验室年实训学生人数、实验室学生满意度(100分为满分)为输出指标,假设规模报酬可变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初步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点:第一,9个学科实验室除了规模报酬不变的4个实验室外,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第二,综合效率相对有效的4个实验室基本上处于利用率较高的实验室,而实验室利用率又与实验室可开课程有很大关系。第三,综合效率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58,极差较大,各学科实验室效率参差大。在几个专业中,会计专业和物流专业相关的实验室的效率值相对更高一些,这也与近年两个专业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而得到相应的财政资金支撑有很大的关系。第四,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相比较,纯技术效率更加均衡,反映的是各实验室管理效率相当,实验室制度已较为完善。各实验室的效率差距主要来源于规模的不同。综合看来,提高安阳学院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效率的关键点在于:第一,充分利用学科实验室建设规模报酬递增效益。第二,通过跨学科平台融合各专业实验室,完成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实验室建设阶段的过渡,激活经济管理学科专业之间的专业能力培养的协同效应。然而做到这两点,根据本次数据包络分析中的冗余变量分析,实验室资金建设金额投入平均不足35.70%,实验室配备实验室员数量平均不足56.01%。因此,安阳学院在进行下一步的规模扩张和实验室建设升级过程中面临着资金和人员的瓶颈。

4优化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的建议

4.1多种方式突破实验室建设资金瓶颈

第一,多渠道实验室建设资金来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建设资金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助、财政资助等多种方式筹集实验室资金。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财务情况设立预算资金,还可以根据学校专业特点设立专项实验室基金,还可以争取如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等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建设经费,最后还可以根据各自特点从社会各面筹集社会赞助项目经费、校企合作项目经费、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经费等等。安阳学院的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春来教育集团规划的实验室建设资金,同时还积极申报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目前会计学专业、物流学专业先后申报成功,获资助资金共400万元,亦缓解了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的资金压力。第二,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实验室。高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共同建设“校中企”、“企中校”的形式来筹建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安阳学院与安阳通用集团合作在安阳众创空间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帮助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外贸实训、市场营销实训等,同时帮助部分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安阳学院的物流实训为例,物流专业通过与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等多家物流快递企业合作,在校内建设物流实训基地。物流专业学生通过操练真实的快递配送、包裹归集、快递接单等业务,实现了物流企业和高校物流专业的共赢发展[4]。第三,“互联网+教育”O2O模式下的实验室建设机遇。目前互联网教育平台方兴未艾,很多平台为了突破线上教育的互动局限,开始摸索O2O(线上-线下)模式。由于互联网教育平台的传统优势在线上,线下的硬件购置和学员的面对面互动往往存在短板,因而互联网教育平台的O2O模式存在一个巨大的线下市场空白,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可以为互联网教育平台补充线下短板,实验室亦可节省下不少的软件和线上教育资源的购置费用,因此双方的合作可以实现双赢。

4.2打造“双师型”、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

第一,“双师型”教师往往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建设人员队伍的主力,这些教师不仅有从事教师职业应有的教育教学技能,同时熟知其专业的行业背景和发展趋势,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挖掘适合教学的案例,让仿真实验室做到真正的仿真教学。近年安阳学院就通过内部培训中高级职称教师和向企业外援引进兼职教师两种途径为实验教学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第二,经济管理跨专业复合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亦是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所需要的。由于经济管理学科专业间联系紧密,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往往有一定的重合和联系,这就决定了相关实验室需要有一支实验与理论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具备复合知识结构,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的实验指导队伍。第三,为保证实验室建设队伍的稳定性,学校可以给实验指导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同时实验教师指导创新实验项目,给获得创新实验项目省级以上奖励的指导教师以荣誉和薪资的奖赏。

4.3快速升级至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层级的实验室建设

第一,围绕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实验、专业实训、能力实习多层次、多阶段、逐步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4]。如此一方面避免对现有实验室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实验室教学贯穿人才培养整个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不断强化实践能力锻炼,推进实验室建设升级至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第二,与用友、浪潮、方宇博业等企业合作开发经济管理学科跨专业实训平台。安阳学院目前已初步跟浪潮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旨在引进财务实训云资源,推进现有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资源的重组整合,延长实验教学链条,以最小的成本完成向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层级的实验室建设升级。第三,利用云技术提升跨专业实训平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一方面确保实验室硬件和软件不断的技术更新,促进产学研结合,让经济管理真正转化成生产要素,实现本科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化;另一方面在经济管理学科内跨专业融合的基础上,接入理工类专业研发和生产企业模拟,实现本科高校综合实训经济生态圈的构建[5],提高本科高校实训的社会仿真性,同时实现“校中企”的创业孵化功能,培养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激发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星.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宋魁元.国外大学实验室科学研究与科技装备[M].北京:中国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3]铁凝.会计就业新要求下民办高校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5).

[4]占英春.基于就业导向的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15).

篇8

有工商管理、金融学、政治经济学、税收学、经济管理学、经济学、资源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贸易经济、化工贸易经济、商业经济、商业经济管理等。在此对三个专业作介绍,如下所示:

1、金融学:旨在培养和锻造既有金融经济理论知识和能力,又精通外语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以实施金融专业与外语专业"合二为一"的教学模式,走开放式发展的办学道路;

2、工商管理: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3、税收学:是一门系统地反映税收理论、政策、制度和管理内容的学科,也是我国财经类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要课程。

(来源:文章屋网 )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