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计算机培训课8篇

时间:2023-05-16 10:16: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计算机培训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机培训课

篇1

虽然行业不同,培训计划的安排与施行都会有所差别,但还是有一些可以共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聚焦业务

打铁还要自身硬

如果培训管理者还停留在靠发表格给业务部门选课,或是在需求访谈的时候先入为主地询问对方的培训需求(或是象征性地问一下战略规划、业务规划,然后很快又转入培训需求),这样设计出来的培训对业务部门的认知影响也是有限的,很难逃脱惨淡的局面。

培训管理者都知道需求分析要从战略、绩效入手,但是自身掌握的工具方法论是否能够做出支撑?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妨参考一下绩效改进思路,过程中结合引导技术和教练技术,特别是在需求分析和访谈阶段,搞清楚哪些问题不适合培训,而哪些问题不培训,培训的落实就有保障了。

谁来制定行动计划?

对于培训经理而言,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即谁来制定这些培训项目的行动计划?

很明显,完全由培训经理自己来做是不现实且不合理的,要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力量。

培训经理要让业务部门认识到他们在计划制定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由此,培训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要形成分工。

一般而言,新员工培训、基础性培训、战略性人才培养都是培训部门负责,而与岗位技能相关的业务培训都应由业务部门来负责,培训部门可制定激励和约束措施来督促业务部门执行。

因业务需求灵活变动

有些培训本身就是因某一项业务需要而开展的,所以要根据业务启动时间来安排培训项目时间。

比如,公司计划下半年派一批新人前往海外开拓市场,那么很显然,培训管理者在上半年甚至提前一年就应该启动培训项目,若等到下半年再去实施,就会赶不上业务计划。

2系统运营-打破工学边界

科学安排培训计划的最高境界就是使组织内的培训常态化。这要求培训经理从多个方面系统运营全年培训项目,首先要做的事便是打通培训和工作的边界,这对我们的专业度有较高的要求,以下几种方式可供参考。

人才测评+教练辅导

促使动机转化,从根源上驱动学员把成长当成自己的事情。“1对1”测评解读和教练辅导环节,是我们深度影响学员及其上司改变培训认知的好机会,这个时候培训管理者的角色更像是咨询顾问。

个人发展计划(IDP)+导师制

催动目标转化,把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融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培训管理者主要搭建框架、提供辅导,让学员的成长具有针对性,更贴近工作需要。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核心人才的培训,特别是业务部门领导想重点培养的人群。

行动学习

增进能力转化,行动学习能很好地演绎70-20-10法则,是打破培训和工作边界的典型方式,也是培训对业务影响最明显的方式之一,自然也是深度提升业务部门对培训认知的好办法,甚至有时候能带给“刀枪不入”的业务部门强烈的震撼感。

以上几种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混合使用。除此之外,学习平台的建设也可以促进学习常态化,比如移动学习、社区化学习。从体系的角度,学习路径图也可以参考。

3随时调整和评估

开展惯常性培训项目

企业经营中的一些例行性培训项目会固定在某些时段开展。比如每年夏季7、8月份新入职大学生的培训,对许多公司而言估计是雷打不动的安排。还有一些人才培养性的项目,这部分属于组织的长远规划项目,需按照既定时间和节奏来安排。

虽然也会受生产影响,但其受影响程度较小。安排这一类项目的时机主要由项目的性质、目的和培训时长来决定,关键是要确保年内能启动并完成(跨年度项目另外考虑)。

评估培训任务的均衡性

虽然根据生产的淡旺季来安排培训比较合适,但还是要考虑培训的总任务量。

如果将大量培训安排在生产的淡季,那么有可能面临一个问题是:这些培训任务是否能够完成?所以需要评估培训任务在各月之间的均衡性如何。

篇2

训学校VB教育培训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培训方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差异,探讨翻转课

堂教学模式对VB教育培训的优势和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等级考试;VB教育培训;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1620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云(1986-),男,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李婷婷(1989-),女,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0 引言

2013年3月份以来,甘肃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开始实行无纸化考试,这意味着培训学校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需要做一些调整。如今的VB教育培训大多面向大学本科生。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学本科生VB

的教育培训进行研究和探讨。

1 研究背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VB教育培训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如下:

(1)学员人数多、知识基础差别大。以兰州方通计算机学校为例,自1993年建校以来,兰州方通计

算机学校开始招收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的大学生学员

,每期VB学员有500人左右。学员知识基础差别大,其突出表现为: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总是难以满

足全体同学需求。有的同学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太简单,希望能加深难度;而另外一部分同学

则认为,教学进度太快,讲授的软件太难,难以跟上进度[1]。

(2)学员学习时间不足。由于各种原因,该校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前一个月才开课,也就是说

学员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习。开学之后,学习时间更加紧张,学员上课通常安排在课余时间,而且

大多数时间在听教师讲,自己上机练习的时间较少。程序设计本身要求多花时间上机实践,上机时间

不足会影响通过率。

(3)互联网应用开发成效显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及商务技术、远程教

育技术、网上娱乐技术等日趋成熟,不断降低对使用者使用知识水平的要求;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和网

络服务等技术的提出,构成了互联网日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互联网越来越广泛地进入社会生产、

生活各个领域。

(4)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通常被翻译成“翻转课堂”、“反

转课堂”或“颠倒课堂”。传统教学由知识传授和内化两部分组成,知识传授发生在课堂

上,知识内化发生在课堂之外。翻转课堂却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把知识内化安排在课堂之中,知

识传授安排在课堂外。在翻转课堂上,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

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完成[2],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充当教学的指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调整上课时间。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而不必像在课堂上

教师集体教学时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3]。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

中,学生可以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2.1.1 研究目标

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VB教育培训中,尝试对学习基础差别大的学员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

学,检验在VB培训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探讨其对教育培训的意义、作用和局限性。

2.1.2 研究思路

将500多名学员分成两组,A组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B组(100人)按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

学。B组中的学员按照每人的时间自由组成3~5人的小组。预设的思路为:A组的教学时间为每周一、三、五晚上和周末的早上及晚上,其余时间由学员自己分配时间来机房练习,上机过程中安排一个辅导教师;B组的学员只需通过自

篇3

关键词:综合实训;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过程

职业教育宗旨是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而这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主要通过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实训来实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职业院校纷纷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这是一个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大部分职业院校能够注重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在许多课程中开设了实验实训,但其实施基本按照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顺序开出,实际上仍然是围绕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的技能训练,在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缺少整体性,因而不能使学生对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建立全面的认识,从而无法形成真正的职业核心能力。

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如何将分散的知识、单项的技能指向各科知识和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在于校内的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指职业教育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专项训练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校进行的综合性、系统性的职业认知培养训练的课程。如何提高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体现职业教育的目标,一直是笔者努力探讨的课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集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方案中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系统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计算机系统常用工具,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直接从事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以及能够熟练进行网络方案实施、网站建设、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工程安装与技术支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从事网络管理、网络工程、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网络设备售前售后服务、网络监控等工作。

综合实训的总体思路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是在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条件下,营造出计算机网络工程和软件开发的职业活动氛围和企业管理氛围,不谋求完全替代真实工作环境,而是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在此平台上通过模拟实践训练,将学科知识、技术理论、操作技能有机整合,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和协作精神。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作实际的“零距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综合实训功能定位在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站开发与维护等主要岗位能力训练。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覆盖的相关课程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及结构化布线;网站开发与维护实训覆盖的相关课程包括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技术、网页制作、网络数据库开发与管理、网站建设等。

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

1.基于工作项目的课程设计

在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建设上,应以职业岗位的工作项目作为核心。工作项目指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中分析和整理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围绕工作任务展开。将完成此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术性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工作程序、组织方式、业界标准、专业技术文档制作、规范的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要求编入实训)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有机的组合,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块,而“综合实训课程”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教学模块组成。

2.基于工程规范的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训练相对于理论教学更难以把握,要提高实训效果,首先要研究训练内容,规范训练方法,提高实训过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由于计算机工程项目个体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我们在进行计算机实训教学内容设计时,如果能将实训模块内容进行细分,规定每一部分的内容和方法,确定考核目标,就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质量的可控性。这里以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为例,将整个实训内容分为项目需求分析、网络规划设计、实现原理分析、实现过程分析、系统实现、调试运行等若干部分,控制好每个部分的训练效果,就保证了整个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见表一)。

规范化的综合实训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变单纯的技能训练为系统的工程项目实训,通过工程设计、规划、实现到调试运行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规范的系统工程知识和理念。

3.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组织

综合实训的组织形式要适应实训载体的工作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需要。行为导向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种教学思想,其目标层次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方法层次是人的行为活动。追求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并举兼得。在课程实施中可以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如在网站建设综合实训中开发一个在线购物系统模块,要求前台具有用户登录功能、商品展示、商品选购、下达菜单、查看订单,后台具有管理登录、商品管理、订单统计、订单处理等功能。教学组织流程为:

(1)信息收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4-5人,并设定组长。学生通过互联网、教材、参考书等手段,收集在线购物系统的有关信息,确定项目的名称、具体任务、技术难点、解决方案等项目要素,并形成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等文档。

(2)制定计划。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项目及收集的相关资料,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编制项目进程表。

(3)实施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进程表,进行数据库、编码、测试、修改等工作。这一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负责检查监督、个别指导、技术咨询等工作。

(4)检查完善。学生对自己的项目进行整体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功能缺陷进行修改,并最终形成测试报告文档。

(5)项目评估。制作PPT并进行讲解,回答教师和同学的提问,并根据项目完成的质量和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综合评分。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通过“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理解、应用进而扩展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启迪思路,掌握正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亲身体验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形成团队意识、有效提高协作沟通能力;而教师对项目的评价,则使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梳理、归纳知识,构成自己经验性的知识。

4.基于技术标准的实训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是高质量综合实训的基础。实训教学评价设计时要坚持发展观念。综合实训效果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以过程为主的评价,同时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不仅需要关注技术技能达成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搜索与分析能力等。如在网站综合实训课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指标完成对学生的整体考核。(见表二)

(2)对综合实训课程的评价。实训课程要有一套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使得综合实训更具高效性。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重点应放在教学文件的齐备、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匹配、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时间规定和效果要求等几个主要方面。

综合实训的效果还可以从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工作的被认可程度以及毕业生对企业工作的适应程度这两个方面来反映。因此要特别要重视对上岗实习后学生进行认可度与适应度评测。

综合实训对推动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有助于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综合实训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和有控制地完成的。指导综合实训的教师不仅需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工作要求、技术规范、开发范式,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能力。从事综合实训工作的教师在工程能力、教学理念和工程意识方面参差不齐,势必要影响到课程实训的效果。

而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所以,教师需要不断的接受技能和岗位的培训,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学校在专业建设中需要引入深层次的企业合作单位,提供条件使教师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同时也可以引进企业人员,形成项目组共同参与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篇4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测试;普通话;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29-02

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是现行的最为科学的普通话测试系统,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计算机辅助测试,对应试人普通话语音的要求更高。因此传统的普通话教学在教师授课模式、授课内容、考试评价等方面都应当有大的改变。

一、普通话传统授课方式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在普通话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分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组织角色,往往还需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每堂课的课堂教学随着学生素质的高低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网络课程教学之后,教师的身心将得到释放,学生的自主性将充分地得以体现,课堂教学呈现出自主性与互动性的特点。

1.教师工作量大,无法有效组织课堂训练。现在高职院校的专业班级,一个班最少有三十余人,最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人,组织一次有效的课堂训练是极其不易的事情。语音辨正是普通话学习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老师无法跟每一个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发音矫正,学生将不太容易纠正自己的语音错误。

2.教师未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的语音教学中,教师把精力过于集中在声韵调的字音教学上,对一些如音高、音长、词语的轻重格式、句子的停顿和语调等,往往不能细致地展现出来,要全部采取统一的模式来讲授。一部分方言较重的学生一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容易持续下去。

3.普通话学习无法真正实现应用自如。传统的语音教学,无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脱稿说标准的普通话,不仅因为时间的限制,更因为学生无法做到自主学习,许多学生是两极分化严重。其实只要从普通话语音开始训练,循序渐进,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说标准普通话的程度,但是因为课时的限制,加上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需要的时间有长有短,如果能在网络课程这个平台上,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充分地进行训练,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甚至语言表达能力都将得到提升。

二、运用网络课程,实现新的教学目标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语言,是母语。而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差异很大。学习者必须要将普通话当成母语一般地来运用,才能说是完全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1.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处理。老师授课模式由传统的讲练结合,转变为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可以讨论和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找到进度相似的学习伙伴,形成一个学习团队。老师还可以将同一方言区的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答疑。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学生在自己选择的模式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达到学习的目标。

2.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普通话。网络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对自己需要掌握和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自主取舍,对自己不理解的学习内容可以反复学习消化。网络课程把学生自主性放到了第一位。

学生在传统课堂训练中出现的心理上的自卑与不爱张嘴练习的情况,在网络课程系统中会得到改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难点音进行重点的训练,不用考虑教师及班级其他同学的反应。这样自由的学习空间,对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是很有好处的。

3.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处于方言区的同学来说,学习标准的语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网络课程可以将许多好的资源进行共享。学生利用软件下载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如课件、电子教案以及普通话语音和视频的资料,使自主学习可以在课外得到延续。

三、从几个方面设计普通话网络课程

1.应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网络课程上,教师授课依然可以沿用原有的集体教学、以组长为核心的小组学习、分层教学等好的组织形式,也可以增加如教师与个别学生进行了一对一讲解、示范和辨音辅导的教学形式。学生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存在问题最多的章节反复地学习训练,不必跟着教师的进度,生硬地向前推进。这么做的结果是,教师真正地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编排学习内容。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围绕着声母、韵母、声调、变调、轻声、儿化以及词汇、语法等内容来制作的,以完成学生最初阶段的系统性的学习,其中可以将基础部分的声韵母,重点进行标准音和方言音的对比,可以从口形与发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而其他的知识点,则可以通过教师讲解,重点进行辨音和正音的口头练习。这就要求训练的语料练习要进行编排。

3.选取恰当的学习资源。在普通话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因为缺少必要的语料练习而不能发现自身问题。因此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助于学习的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声韵母和轻声、儿化的音频语料、标准音与方言音的视频对比、音像教材、电子教案、模拟试卷、还有学生模拟测试时的录音,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普通话发音,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

4.辨音、正音辅导的形式。在普通话学习中,辨音和正音的辅导方往往需要老师做出示范或者使用视频软件教学。这些都可以通过视频系统传递到学生的面前。学生可以通过投影、录像或者电脑视频来观看示范者的口形和舌位的变化以及气流的强弱摩擦等口腔内部的细微变化。而分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样本。通过测试而选的组长,老师要培训其了解测试的评分标准,能够分析出同学语音中的问题和指出改进的途径。因此分组学习被认为是最能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之一。师生对练,学生需要老师做出评价,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明确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以便获得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5.灵活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由日常测试和最终的模拟测试组成。在限定的时间内,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反复多次地对自己的测试进行录音,选取最好的一次提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为自己的每一题测试进行录音,然后回放,发现不足,加以纠正和训练。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网络课程中,学生拥有了多次考试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热情被不断地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成绩当然也会有提高。这种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在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后也使学生懂得如何地来训练自己的发音,获得最令人满意的效果。

普通话网络课程的出现,使语言的学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模式。它为语言学习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使普通话课程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和开放空间,普通话距离大众化的道路己经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冷瑾.普通话教学与测试中的问题与对策[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4).

篇5

关键词: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2-0000-02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丰富的情感、积极向上的态度、合理的价值观,能促进学生的有效认知,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环节。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多年的工作者应该把以往注重按学科体系传授知识转变为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促使职业中专的学生职业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结合个人的一些学习思考和教学实践,就《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教程》课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谈些体会。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围绕学科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乎包含了人们在情义领域的全部,内涵很广。考虑到每个学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培养时应当有不同的侧重。对于职业学校的课改在“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应达到的目标,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学习课程的兴趣。主要指教师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环节,有效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表现为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学习活动,显示出对课程学习的喜爱。

(二)自信心与意志力。主要是表现为通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体验到成功,逐渐树立起学好课程的自信心,逐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学习课程的态度与习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学会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逐步培养出中职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以上的这些目标是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牢牢把握。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结合学科特点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需要学生学习掌握:数据通信原理与实现技术、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及广域网原理、网络互联原理与技术等内容。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今后学习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络开发的基础。学好了这门课程,将会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系统性、应用性、抽象性、严谨性。课程自身的特点有别于其他课,需要教师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环节时,要以实训为主,让学生通过实训活动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遵循情感养成的规律

情感养成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很难通过具体的量化目标来进行衡量,学生只有在实训活动中才容易获得情感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多的是体验和感悟。通常在教学环节的组织过程中,由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为学生设定好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后,学生通过完成预设的任务,体验到所学的知识,从而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直接经验。如果想只通过一两次课就让学生对讲述的知识有所感悟,形成学生自己的经验,这是很不现实的。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中职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自控能力非常薄弱,学习基础较差,对理论知识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们,对“有用”、“实用”的内容很有兴趣,而且很乐于动手。例如:将五台电脑互相联通,形成一个小的网络,可以互相访问。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所学知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用网络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爱学习的情感和主动学知识的意识。

四、如何在教学环节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情感沟通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求教师要首先树立与学生人格平等的观念,不仅在课外与学生有着良好的情感交流,课堂上更需要与学生有心灵的碰撞。上课时,如果学生能较好的回答问题,我会微笑着与学生握握手;当学生成功完成了制定的实训任务时,我会故意说:“你真厉害,比我当学生时掌握的快多了!”用此种方式对学生的成绩加以肯定;当学生之间为某一问题讨论得面红耳赤时,我会对胜方说:“感谢你们为全班同学带来的精彩!”,然后又对败方说:“是你们让大家从错误中加深了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你们虽败犹荣!”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有不同意见,都会主动提出,享受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思考的乐趣。增强了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效果。

(二)创设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1.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设置悬念等方法,从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入手揭示课题,进行讲解。例如:讲解TCP/IP协议的时候,教师在机房里先用相关的DOS命令发几条信息,让信息内容在每个学生的电脑上都显示出来,然后提出问题:(1)为什么每台学生机上面都能看到教师刚才发的信息?(2)学生机发的信息能在其它每台学生机上看到吗?(3)学生机之间能实现指定的某两台机互相通信吗?(4)如何让几台机子之间能够互相连接?(5)每台连通的机子之间是怎样进行通信的?学生通过思考,会发现要想发信息让指定的学生机看到,必须要保证这两台机子之间是通信畅通的。而保持通信畅通,除了装好网卡、插好网线,还要设置相应的IP地址。学生在思考中,获得了一种潜在的兴趣。实践证明,要想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

2.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从成功中提高自信

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学生的学习基础多么差,多么讨厌这门课程,教师都应多肯定他的每点成绩,多鼓励、多表扬,多引导他们获取成功。课堂讲解的例题、课后作业、实训任务、考试题,一定要面向全体同学,不要过深、过难,避免因难度过大而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师善于去挖掘,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潜能,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学生尝到了学习进步的甜头,就能逐步克服学习上的自卑感,树立信心,激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3.多元的评价机制,起搏学生的内动力

学习过程中教师或是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激发学生的主动进取心,提高学习知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篇6

【关键词】网站设计;网站开发实训;实训课程;课程改革

一、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解析

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有这样的表述:“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将“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并倡导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不仅是一种理性思维使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对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对接与呼应。能力本位体现在目标追求上,它强调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却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

二、实训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与作用

实训课程作为实践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教育来说自然非常重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而实训课程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训课作为实践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对高职教育来说自然非常重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而实训课程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坚持“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培养、实训操作为重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达到岗位合格的目标,贴近工作实际,强化能力培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三、《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构建

1.岗位需求分析

通过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专业招聘网站对北京、上海、哈尔滨、南京、天津、武汉、广州、深圳、沈阳、杭州、西安等大中型城市的人才招聘信息进行分析统计,确定了与高职网站设计与开发相关的职业岗位。

在这些岗位需求中,选取了800个岗位进行分析,将技能要求相似的岗位进行合并,主要岗位有: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美工、网站开发设计、网页编辑、网站运营、网站管理、网站维护等。基于上述的岗位,对于《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这门课程来说,主要岗位指向是: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编辑、网站开发设计、网站管理。

2.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课程建设在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专业建设方面: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结合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针对性不够强,缺乏整体性。

(2)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针对知识点进行设立和讲解;教学案例主要是针对知识点的案例;教学内容缺乏对岗位技能知识的整体糅合。

(3)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基于知识点的案例教学法。

(4)考核方式方面: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或加入少量的上机考核。

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了不利于学生和就业岗位的对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等一系列的教学后果。

3.课程改革设计方案

网站设计与开发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因此开设《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综合实训课程是必需的。同时该课程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为专业核心课程。

(1)课程改革设计理念

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按照“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理念。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又要关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遵循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式教学为主要手段,进行岗位职业分析与课程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相结合,合理地设计实训教学环节。

具体的实训任务为:密云旅游网站设计、北京政法学院系级网站、学院教研室网站设计等。每个实训任务又分为十个具体实训项目:项目一、网站规划;项目二、网站首页制作;项目三、网站首页美化;项目四、网站二级页面制作;项目五、网站页面特效实现;项目六、注册登录表单功能的实现;项目七、数据库的选择和连接;项目八、对数据库数据的修改操作;项目九、网站测试与;项目十、网站整体的管理和维护。

4.教学模式的设计

本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了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教学的教学手段。课程整体设计分为了四个阶段,具体每个阶段的设计和实施如下:

第1阶段:案例引入,提出问题。通过案例演示,提出问题,讲解案例应用背景,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第2阶段: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具体实施的过程是将案例分解为若干个可行的任务,然后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逐步完成案例的制作。

第3阶段:归纳总结,引申提高。在每次课结束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对本次课的意义、重点、难点、易出错处等及时进行总结。

第4阶段: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每次教学结束时,及时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复习巩固,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触类旁通。

5.考核方式设计

对《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课程实行课程项目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即对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或技术点采用教师给出项目要求或参考项目需求的方式,让学生分组选择项目或者自己调研确定项目,小组合作进行项目规划和页面设计。

本课程项目注重学生工作过程的考评,项目分为几个任务,每个任务完成后,需要提交相关的技术文档资料和成果,各个小组分别进行考评,采用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组员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总成绩为各个任务完成的百分比之和,总体分配如下:

总成绩=调查与规划5%+构建新系统逻辑模型15%+系统的设计10%+系统实施55%+系统运行和维护15%

四、教学建议

采用项目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大致为1:5,建议64学时。在组织形式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每个小组5~6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以分工合作方式,以规范的企业工作流程遍历项目调研、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要伴随任务的实施,课堂活动应体现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思路,教学活动参照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大体按照:“1.获取信息、明确任务。2.制定计划、安排进度。3.选择方案、做出决策。4.任务实施、完成工作。5.对照要求、检查控制。6.总结评估、提出改进。”6个教学步骤来设计,使学生了解工作过程的规律,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工作方法。

针对每一个任务,学生认真阅读任务书,对任务的内容、解决方法、学习重点、考核标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根据任务书的具体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参考文献

[1]李倡平.高职实训基地功能定位与建设原则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4.

[2]刁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

[3]黄荣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胡晓风,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讲师。

篇7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职称计算机培训 任务创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62-01

一、 任务驱动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以创设具体学习任务为主线,在执行任务时掌握要点知识和操作技能,以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任务驱动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教师创设学习任务,学生按要求完成该任务,这种解释有一定片面性。“任务驱动法”的真正含义应是学习任务与知识点融合,也就是说教师设计的任务需要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为基础,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点,又能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不断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任务创设要以真实的教学环境为基础,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通过激励和挑战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职称计算机培训的特点

职称计算机培训不同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参加学习的人大多是职工,能够利用的业余时间很有限,而培训内容较多,题量较大,经常有职工在培训中对答题的速度和节奏把握不好,不能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以至于无法完成模拟考试。比如在答题中纠结于某一个题,浪费了太多r间;导致没有时间做其他题,这都会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所以,优化职称计算机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率尤为重要。

三、职称计算机培训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一)创设教学情景

目前计算机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因此有的员工有一定计算机操作基础,总是认为自己不用再学习,也能够运用自如,在培训中有一定懈怠情绪。但有的员工接触计算机较少,信心不足。学员水平的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充分把握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任务设计,以此激发学员对完成任务的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越贴近实际工作,越能让学员在学习中保持热情和兴趣。

(二)分层次设计教学任务

在上文中提到,学员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员有一定的畏难心理,而有的学员认为任务没有挑战性,都会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鉴于此,教师在充分考虑每个学员的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出知识含量较高的任务,针对不同程度的学员在知识基础上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等方面,分组创设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任务。

(三)重视学习过程

计算机是实践性、应用型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学员的好奇心理。任务的设计要突出实践技能、贴近生活实际、重视学习过程,比如在课程开始之前,将学员分成小组,每组设一名组长,教师任务下达任务给每个小组后,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研究,各组的学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来完成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根据学员所提出的问题、争论的焦点以及遇到的难题及时与学员互动,并加以引导,才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同时学员通过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既完成了知识点的学习,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多元化评价方式

教师要根据教学效果对教学活动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指导学员有效学习。具体来讲,为了达到最好的评价效果,教师要特别重视学员的学习过程与反馈,将教师点评、学员自评以及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并加以合理应用,即进行多元化评价。而在职称计算机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将三种不同的考核方式相结合:日常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及上机实践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考核学员的平时课堂表现,如每节课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标准可以根据任务内容由学员制定;理论知识考核则主要考查学员对职称计算机考试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及各类编辑软件的应用能力;而最重要的考核则是上机实践,这不仅是对学员综合能力的考查,并且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职称计算机考试的结果。

四、结语

在进行职称计算机培训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模式,由教师设计任务,学员完成任务,不仅使学员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高培训效率。并且在最终的考试中灵活运用知识点,合理分配考试时间,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赵颖. 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26.

篇8

一、 有的放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进行计算机职称考试的人都是职工,学习时间有限,而职称计算机培训内容较多,不管是模拟考试还是真正的考试,题量都比较大,经常有职工把握不好答题的速度和节奏,不能很好地分配答题时间,以至于无法准时完成考试。

如在答题过程中过分纠结于某一个题,在这道题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没有时间做后边其他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考试,避免浪费答题时间十分重要。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正确的答题方法应该是在答选择题时要凭第一印象快速做完,不应在这一部分耗费太多时间,时间花费越长越有可能出错,也会影响后面的答题。在做操作题时,不宜按题目的顺序,而应按照其难易程度答题,先做会做的有把握的,争取把该拿的分数得到,把不太会的、没有把握的题目放到最后去做。例如考试时Office2003的操作题包括3道Word题,2道Excel题和1道PPT题,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因为Word题较为简单,分值又高,所以应当点击“选题”先做练习过的Word题,如果有剩余时间再做其他的题目。

这样有针对性,高效率的答题方式,无论在模拟考试还是真正的考试中,都能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职工学员对于高效性的内心追求,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督促自己不断进步。

二、 创新方法,强化培训的策略性

参加职称计算机培训的都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他们十分注重教学的效率, 目的性较强,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职工们存在着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毅力等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培训过程应当避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提升培训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职工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如采取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激发职工学习的劲头,不断要求上进;利用PPT、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等多种高科技手段辅助教学的方法,可以增强职工的学习兴趣;而采用上机操作与书本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则可以锻炼职工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引导职工进行直观性联想的形象教学法,能够让职工融会贯通,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强对计算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效果。例如,有些职工学员年纪较大,以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所以有些快捷键的位置总是记不住,做Word操作题时,经常忘记颜色设置、行间距、加粗、对齐对应的按键在哪,这时就可以教他们一个小口诀:“换颜色点右上黑A,字体加粗找右上黑B,居中点右上长短横线,缩进行距在右键段落里。”这样把功能、位置都放进了口诀,就可以让学员把经常遗忘的一些快捷键很快记住。

好的教学方法,是科学的课程设置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增强职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完成职称计算机的培训。

三、 定期评测,营造竞争氛围

有比较才有竞争,有差距才有进步。要想让职工在学习中拥有较高的积极性,不断地完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就要对职工进行阶段性的能力测试,并对其在日常学习和测试中表现优秀和不足的地方进行中肯的评价,让职工清醒地认识到在职称计算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如此,职工们通过评测的方式还可以看到与其他学员之间的差距,形成一种良性竞争,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当教完一类知识点的时候,我就会进行这类知识点的测验,根据职工学员们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