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6:12: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强化合同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公路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强化
中图分类号:F715.4文献标识码: A
一、做好公路工程合同制定的保障管理
公路单位的施工活动都是在合同要求的范围内进行的,因此,对于施工活动的工程管理也应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开展,杜绝不合理的工程管理活动状况的发生。首先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规定。我国关于招标的法律主要有合同法、经济法及部分单行的法律法规,而在招标过程中,容易出现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暗箱操作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国家法律的权威和招标行为公平公开的特性。这种暗箱操作的实现方式之一,就是通过擅自改动招标制度或是选择不公平的招标方法来进行。由于招标工作是对投标方做出评价的关键,因此对招标的公平进行非常关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不能设置任何不公正条件,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体系,保证合同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公路单位要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使合同管理覆盖部门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一般地说,公路单位应当设合同管理专职部门,并设立合同管理岗。如果设有法律工作部门的,那么这个部门应当配合合同管理部门,起到法律咨询、合间评审、履约监督和组织仲裁、诉讼的作用。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大力推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因为履约率与合同的质最有很大关系。好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履约。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局都颁布了一些合同示范文本。使用好示范文本,将有利于堵塞由于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水平和语文水平不一而产生的漏洞,有利于明确合同主体的责任,有利于合同争议的解决。由下这份文本不是强制推行,而是只供参考和推荐,因而有些发包方不予使用,自行草拟。对于这些自行草拟的文本,应当在审查时注意对照示范文本,防止错漏或产生岐义。最好能够动员发包方使用示范文本,以提高合同文本的质量。
另外,公路单位要搭建专门的合同管理工作执行部门。合同管理首先应构建工作推动及督导小组,负责合同管理相关规范的审议、备查及督导落实工作制度的执行;其次构建工作分组,负责合同管理规划、推动及督导小组各项行政业务;最后构建合同管理专案小组,负责推动及执行合同管理相关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编制详细的合同管理工作开展要点与制度安排,保障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按照科学的程序配合开展各项工作。公路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往往涉及到较大的范围,不仅要求公路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参与,而且还需要员工等的大力配合。在这种背景下,公路单位必须制定出较为严格与详细的合同管理工作制度要求,从而以严格的制度化程序来确保各部门的工作可以协调进行。
二、强化标准化合同管理方式的应用
标准化可为公路单位带来诸多的益处。一是通过标准化降低合同管理沟通成本。对单位合同管理的沟通与协作而言,在单位内、外各部门之间,通过制定各种合同标准建立合同管理上的统一性,以保证部门合同管理功能的发挥。尤其是通过发展合同管理业务标准化,可把合同管理的各项业务活动内容、相互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各自承担的责任、工作的程序等用标准的形式加以确定,这不仅是加强管理的有效措施,而且可以使合同管理工作经验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为实现合同管理制度化与自动化奠定基础。二是以标准化作为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手段。在实行合同管理标准化时,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是在规律与创新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也就是说,一方面提供固定程序让员工遵循,另一方面提供员工自由度,让员工能创新与有创意地处理成本、质量与递送等挑战性目标。在遵循工作规范上,通过明确的工作标准,作为员工工作的指引,这等同于将人力素质拉到一致性的水准。
为了实现合同管理的标准化操作,公路单位有必要首先对合同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标准化的重构。基本看来,这种标准化的组织结构包括如下一些内容。一是对于项目的申报部门进行重新定位,严格按照工程需要来设立项目,并且通过合同作为介质来协调工程项目申报所涉及到的部门之间的合作问题。二是对于合同的归口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重构。对于单位内部所涉及到的所有工程合同,设立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减少合同管理方面的冲突状况出现。设立统一的合同管理部门还需要配置以明确系统的合同管理技术,如编制标准化的合同签订程序、合同验收标准、合同解除与变更的标准等,以通过标准化来提升合同管理的质量;三是商务活动机构的设立。这一机构的设立目的在于对合同管理所涉及到的所有部门进行协调,督促合同上游部门做好合同签订的准备工作,并监督其与合同下游部门所开展的谈判与签订活动。四是质量监督部门的构建。这一部分在合同管理标准化工作当中的效力自语对承包商的资质、合同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并比对合同规定的要求,来对承包商进行评级,从而从质量管控方面保障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实现。
三、落实公路工程合同的变更管理工作
履行公路工程合同,不论是传统工程合同或工程合同,只能就合同规定的工作范畴、图说、质量、时程、成本等办理(包括工程变更所增减的工作),不得逾越合同规定范围。履行合同时,只要发现实际执行情形与合同规定不吻合时,不论其原因如何,或只影响合同条款或工期或成本的一部分,仍需按程序办理工程变更。公路工程合同签订时,合同文件已包含细节设计图、材料∕设备技术规格、工程数量表等,衡量合同变更完全以合同内容为基础。有关设计图及材料∕设备技术规格的修正由工程顾问办理,施工厂商则配合提供报价及工期变更资料,分别属于两件合同的作为,可相互制衡。
公路工程合同签订时,考虑合同变更的文件仅包含业主提供的业主需求及功能规范,以及厂商投标时提送经业主审标认可的投标设计∕技术建议书,但尚欠缺可供合同变更比较基准的细节设计图、材料∕设备技术规格、工程数量表等。厂商的设计义务在满足业主需求及设备功能条件下,从审标认可的投标设计、技术建议书开列材料∕产品的商标或型式开始,进行基本或纲要设计,直至完成细节或详细设计图说,得据以施工、或供应、安装为止。如厂商欲改变投标设计、该项材料∕产品的商标或型式,应送工程顾问再审查后,始得据以制作设计图及技术规格。公路工程合同赋予厂商设计义务,其有权在不影响原定需求、质量与功能原则下,对设计作适度调整。厂商可能因备标时间短促,未进行完备考虑而在设计阶段需再加以改进投标设计,或者基于成本考虑,欲采用用最低设计标准或选用较低标准的材料及设备,其本质与细节或详细设计认可后的合同变更不尽相同,但过程与合同变更流程相类似,虽因发生在设计发展阶段,如前所述仍宜当作设计变更处理,完成必要的设计变更程序。
参考文献:
[1]陈通,任明,宫立新.部门合同风险辨识及评价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2]胡季英,关柯,李忠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国际比较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年第3期.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construction companies mostly pay attention to contract management tasks, and ignore the dynamic management of contracts, resulting in the interests loss of construction companies. Content management is to control the production factors that involved in the contract oper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actively resolve enterprise risk.
关键词: 合同内涵管理;规范管理;化解风险
Key words: contract content management;standardized management;to resolve the risk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079-01
0引言
合同管理在项目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双方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双方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着合同进行,合同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是规范和平衡双方经济关系的重要支撑点。
1当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合同意识淡薄面对激烈竞争的水利建筑市场,只注意经营承揽任务,缺乏对施工合同内容和条款的认真研究及对策,而是先干后说,边干边说,为后期工程管理和索赔留下隐患。
1.2 忽视合同执行管理施工企业重视合同的签订,忽视合同执行管理,没有对合同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动态分析和管理。针对业主不规范的市场行为,缺乏有效的规避合同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2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必须强化合同的内涵管理
所谓合同的内涵管理,就是依据合同对施工企业各生产要素(施工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人员素质能力)的要求,全面提高施工企业的合同会审水平、管理水平、执行水平,增强施工企业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和制度意识。[1]
2.1 提高合同会审水平合同会审是合同成立的源头和基础,也是预防合同执行风险的重要屏障,提高合同会审水平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是明确各自职责,确定责任人,建立起合同的评审、起草、会审、审核、审批制度,严格程序管理;②是参与合同会审的各部门都要针对合同执行时期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风险处置预案;③是在合同审核阶段增加法律方面的考量,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合同,要聘请专门的法律人员对合同及合同风险处置预案进行审核、把关,做到合同文字表述准确、明白,合同风险处置预案切实可行。
2.2 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目前施工企业与发包方合同的签订往往由经营开发部门完成,合同的具体实施工作由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负责,而与专业分包队伍、劳务分包队伍以及材料、设备分供方的合同签订,则由施工企业的工程、劳动、材料、设备等职能部门进行审核和备案,在实际工作中,职能部门、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往往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可能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很难对合同的履约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2]
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就是将目前合同的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具体说就是将静态的合同文本内容具体化和实践化,对合同实施进行全程的动态跟踪和监控,及时修正和消除现场施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管理隐患。
3为保证合同内涵管理的创新及实施,施工项目还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立合同运行信息回流制度由于大多数施工企业都是野外作业,点多、线长、面广,现场施工管理基本上是项目经理说了算,施工企业高层管理鞭长莫及。要想及时发现和消除合同管理的风险源,约束项目经理的权力,使其行为统一到施工企业高层的工作策略上来,就必须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变革,当前高速发达的互联网已超越了物理上的时空界限,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合同运行信息回流制度,[4]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3.2 健全机构,统筹管理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涉及到公司的生产经营、预算、施工管理、质量、安全、计量、决算、财务、设备、队伍管理等诸方面,现在一些水利施工企业大多把合同管理放在生产经营部门,没有独立的合同管理机构,组织机构的缺失造成合同管理的不到位,突出的表现是招投标组班子,合同中标散摊子。合同执行不力、基层管理不到位导致施工企业利润流失现象非常普遍。为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突出合同在施工企业的地位,强化合同在施工中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不仅以合同约束对方,同时也以合同约束下属,提高合同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3.3 实行以工程签单为重点的规范化管理合同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都在施工现场,而各种施工变更、图纸变更往往是业主和承包商利益交锋的焦点,大的风险源往往也在这里,施工企业为维护自身权益,防止利益纠纷造成利润流失,就必须实行规范化管理,针对容易引起利益矛盾的环节和工作点,对所有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制度大于人情”“一诺千金”不如“一字千金”[5]的观念,不搞下不为例,不搞先干后说。
4结语
强化合同内涵管理,其实质就是对施工企业中进行素质提升,因为只有自身素质提升,才能更好地消除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源,应对来自市场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林红梅,张浩.关于加强水电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8,(2).
[2]程含春,杜四勇.筑牢分包合同管理之堤[J].施工企业管理,2006,(12).
[3]杜振军.项目施工合同管理要略[J].施工企业管理,2007,(9).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131-02
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在遵循市场行为规则的前提下参与竞争、规范管理和经营。因此,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有效预防和积极消化市场经营风险,堵塞合同管理漏洞,强化合同管理,树立“外讲信用,依法经营。
一、当前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经营风险分析
1.机构虚设,职能软弱。由于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企业对法律事务、合同管理机构设置不够重视,许多企业没有专设法律事务、合同管理部门,而是合并于其他职能管理部门,只设置合同管理岗位(1~2人),且合同管理员往往还兼任其他工作,这样就造成合同管理人员分身乏数,疲于应对,被动管理。由于企业管理观念及法律意识淡薄,使得法律事务、合同管理人员难以真正介入重大合同的谈判、审查及企业的经营决策法律论证、项目评估、工程招投标等重要经营活动中,造成各项经济活动缺少法律论证、法律审查环节,从而埋下许多经济隐患和经营风险。
2.专职法律工作人员较少,专业素养不高。由于法律专业不是企业行业生产活动的主要专业,企业重点招募本行业专科人才,而对法律专业人员的招聘少之又少。大多数企业法律事务、合同管理人员都是非专业边干边学人员,并且有的身兼数职。随着企业法律职能范围涉及到企业改制、合同管理、欠费清缴、民事纠纷、对外协调、土地赔偿等等诸多方面,这就更加凸显职能需求与人员配置不合理、专业素质不强的矛盾,使得在法律服务、合同管理上存在法律条文理解不透、具体事务操作出现漏洞的问题,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3.合同法律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表现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把法律事务、合同管理纳入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对法务人员参与签订合同事先审查、论证、调研工作重视不够。有的经营人员不走流程,违规操作,甚至仅凭哥们意气、人情关系就先事实履行,事后草率签约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合同权利、义务设定不平衡,责任追究困难,损害了企业利益。
4.契约意识淡薄,签订行为不规范、约定不明确。由于经营管理人员契约意识淡薄,企业在合同签订前不够全面深入调查对方资信,出现合同主体资格模糊,履约能力不足现象,同时在签订合同时对合同条款、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纠纷处理等方面约定不明确、不恰当,这就造成合同纠纷隐患,责任追究无凭可据,难以保证合同目的实现。
5.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先天不足。一些企业高级管理者和财务主管人员信用意识仍然薄弱,对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信用管理特别是如何防止合同诈骗和纠纷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出现授信不当和对合同履行计划缺乏管理等现象,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埋下了一定的信用风险。也有一些企业尽管对企业信用越来越重视,但具体管理仍不得要领,对合同诈骗和纠纷的预防束手无策,以报案和诉讼为唯一手段。
6.合同履行监控管理不到位。合同签订后,由于合同承办部门与各业务职能部门配合不协调及合同履行监控管理不到位,致使合同在履行过程中未能按约定条款全面执行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协商解决,从而产生纠纷且不能有效地实现合同目的。
二、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1.健全机构,强化职能。 企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合同管理工作,并将其纳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常抓不懈。建立健全法律事务、合同管理机构,设置专职法律顾问、合同管理员,并具体明确合同管理人员的地位、职能,谨防人微言轻而削弱了职能效力。制定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完善合同审查机制,实行合同签约人负责制和重大合同履行报告制度等,强化职能,努力构筑法律事务、合同管理的立体化工作网络,外靠法律中介机构,内靠法制机构,把企业经营活动置于法律的监督和保护之下。
2.优化人力资源组合,提高法律业务人员素质。企业法律事务、合同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法律服务的质量。因此,在建立、健全法制工作机构的同时,要不拘一格,把精通法律、熟悉经营的人员充实进来,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落实应有的职级待遇(人微言轻),明确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定期为法律工作人员提供外出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参与企业经营,防范、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合同法规的宣传教育。
鉴于一些企业经营人员合同法律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不高的现状,结合岗位实际需要,对企管部门、供应部门、财务部门、市场管理部门等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加大合同法、企业公司法、财税法、担保法、金融法等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法律业务水平,强化依法营销和市场契约意识。建设一支精通法律、熟悉业务的专业化经营队伍,从而保障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参与竞争,实现合同目的,化解合同风险,维护企业权益。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合同管理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职责范围、合同相对人资信调查、签订、审查审批、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管理、合同文本及资料归档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分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企业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4.做好“事前防控”,预防法律风险。合同当事人的身份和资格直接关系到合同签订后是否有效,是否能真正履行的先决条件。所以在合同签约前应首先对对方的营业执照、经办人的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企业的生产资格、经营许可等资信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必要时(重大合同)应组织主管领导、专业、法律、财务等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因合同的内容侧重不同,还应去法院调查核实该企业是否存在诉讼案件,去工商行政管理局调查核实该企业的年检注册和历年的奖罚情况,去土地管理部门和房屋管理部门调查核实该企业是否存在不动产的抵押担保,去税务局调查核实该企业是否存在拖延缴纳税费或者是否还有税费没有及时上缴情况,去环保局调查核实是否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等。签约前的严格把控,是预防合同纠纷的前提。
5.做好“事中控制”,降低法律风险。企业对合同管理要实施从签订—履行—验收—结算—售后(保质期)服务等全过程跟踪管理。首先要规范合同签订行为,包括签订书面合同,使用用国家标准合同示范文本(无标准的也需经企业法律事务人员拟定),条款完善,责权利约定明确,意思表达清楚,审查审批程序严格等。其次是密切跟踪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搜索相关资料,在对方违约包括预期违约时及时采取有效法律手段,避免和减少自身损失的发生,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目前合同法赋予当事人在对方有违约或其他侵犯当事人权益的行为时可行使抗辩权,追究对方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进行合同保全。(1)行使抗辩权。抗辩权是指在发现对方有违约或预期违约的行为时,合同一方拥有不履行或中止履行相应义务的权利。目的是在对方违约时当事人可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发生和扩大,以维护守约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当事人在合同中的角色不同,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如卖方在同时履行的日期根本无法供货,则买方在同时履行的日期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有权不支付货款。乘客未购票,航空公司可行使后履行抗辩权,有权拒绝其登机。卖方如得知买方正濒临破产,可要求买方提供担保并在买方不提供担保时行使不安抗辩权,不履行与买方签订的供货合同。(2)及时追究对方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因当事人一方的过失致合同不能成立时,有过失的一方应就他方当事人因合同成立遭受的损失承担的民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包括违背诚信原则的缔约过失责任和泄露商业秘密的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是合同成立后当事人的一种责任。是指当事人因违反合同约定依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3)合同保全。合同保全也称合同的对外效力,是指为确保债权人无特别担保的一般债权得以清偿,防止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不当减少,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时代债务人行使权利或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不当决定的一种制度。目的是保持债务人的偿债能力,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合同的保全包括代位权和撤销权。
6.做好“事后补救”,减少经济损失。违约纠纷的及时处理,决定企业经济损失的大小。要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救济手段,追究对方的违约经济责任。协商不成,可请主管部门或权威第三人调解;调解未果,可依约进行合同仲裁,仲裁决定具有法律强制力。企业也可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通过诉讼程序追究相对方的违约经济责任。
7.重视合同后评估,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合同后评估是合同管理的总结阶段,它是对合同签订、履行等全过程管理的好坏、得失的评估,它可为下一合同项目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合同后评估工作主要是总结合同签订、执行情况,对合同管理好的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对过时、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以及不严谨、容易被对方索赔的条款要加以改正。影响合同履行的不确定因素可分为可预见和不可预见因素,可预见不确定因素应作为普遍性问题,不可预见不确定因素作为可追溯事件加以标识,通过合同后评估加以鉴别,并在以后合同管理中加强重视或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所以合同后评估对合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5―0057―02
随着护理教育的多渠道、多途径的出现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下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合同护士将越来越多。通过对我院合同护士的调查,在使用合同护士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强调合同护士的管理,对促进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1、一般资料
合同护士比例:我院共有临床护士58人,其中合同护士28人,占48.3%。合同护士学历:均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招聘来源:刚毕业的24人,占85.7%,曾在医院工作过的4人,占14.3%。招聘方式:向社会公开招聘,另一部分从实习生中择优录用,再一部份为自己推荐。
2、使用原因
2.1 用以补充护士缺编 目前我院补员考试及卫生系统招聘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指标只分给医生名额,没有护士指标,在护理人员严重缺编的情况下就只能招聘合同护士。
2.2参与轮班我院正式护士均老年化,平均年龄为38岁,且大多体弱多病,已不能胜任不规律的“三班倒”工作。由于合同护士均年轻,年龄大多在20~24岁左右,且身体素质好,又无负担,可以随叫随到,她们恰好弥补了正式护士的弱点。
2.3 节约开支 合同护士工资较低,月工资一般不超过600.00元,与正式护士相比,她们的工资较低。
2.4 重视不够由于院领导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护士只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只要按医生的医嘱用药,会打针、发药就行Ⅲ,认为护理工作简单,随人可做。
3、存在问题
3.1 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合同护士虽经过专业的培训,但她们学习基础较差。合同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时间较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合同护士大多刚走出学校,她们年轻、好玩,责任心没有高年资的护士强。
3.2 流动性大 由于医院只重视医疗,不太重视护理,尤其是合同护士,她们待遇低,加之不受重视,因此思想不稳定,普遍存在I临时观点,一旦有机会她们就会改行、跳槽,从而严重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合同护士从不享受假期,她们的病假、婚假、产假等都一样按事假对待,与正式职工的差异较大,因此只要有事都可以请假,抱着我不上班不得工资的消极心理,这样就给护理的排班及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3.3考虑经济因素,忽视质量因素院方只是注意到使用合同护士的经济投入少,而忽视了合同护士的整体素质问题,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
4、措施
4.1 纠正思想误区积极向院领导呼吁,使他们了解使用合同护士的利弊,明白护理质量是整个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有杂志报道:合同护士与正规护士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如果超过20%~30%则会影响护理质量,最终将影响整个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严格招聘程序制定严格的用人标准,建立健全合同护士的招聘程度,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必须是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成绩优良,取得护士执业证者优先录用。严格考试制度,入院时进行严格的考试。从理论、操作技能等多方面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后试用三个月,试用期满后根据平时工作表现,由科室护士长写出书面意见上报护理部,再次通过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给予续聘并签定正式合同。对业务能力差、不求上进、态度恶劣、不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则予以辞退。必须经健康检查合格,确认其身体素质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后方可签定正式合同。
4.3 维护护士的合法权利,努力提高合同护士待遇应与在编护士力求一视同仁,稳定思想,从而减少合同护士的流动量,提高护理质量。
4.4 制定培训计划 为了使合同护士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护理部应安排合同护士到各科室轮转学习,进行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使她们既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又要注重德、智、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全面发展。
4.5 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范围 合同护士需在护士长及护师的指导下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及交接班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施工企业;劳动合同管理,问题;对策
一、劳动合同的内涵解读
所谓劳动合同,就是职工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企业和职工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劳动合同这一概念。
1.企业和职工之间如果形成了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就是一种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就成为规范双方当事人劳动权利和义务的依据,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双方当事人都必须认真履行,否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劳动合同的主体是职工和企业双方。作为劳动合同关系当事人一方的劳动者,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即必须达到法定的最低劳动年龄,同时还必须具备企业根据工作需要规定的资格条件,才有可能成为劳动合同的一方。作为劳动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企业,必须是依法设立的企业。
3.劳动合同作为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其主要内容是职工与企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职工为企业承担一定的工作,按企业的要求完成劳动任务,并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为职工提供一定的工作条件和符合国家法定标准的安全卫生环境,付给职工相应的报酬,保障职工享有法定的劳动合同规定的各项政治、经济待遇。
二、当前施工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施工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主体存在着缺位或离位。施工企业作为用人单位是劳动合同要约方和劳动力使用者,是劳动合同管理的主体。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只是将劳动合同管理当作一项事务性工作,而没有当作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方面,有些施工企业没有落实专人负责劳动合同管理工作,使得劳动合同管理主体处于缺位状态;另一方面,有些企业虽然安排了专人负责,但在实施过程中并未认真管理,使得劳动合同管理处于离位状态。
2.劳动合同管理的严肃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是有的单位不能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及时与新参加工作的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及时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线三是有些用人单位应该变更的劳动合同没有变更,符合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没有办理相关手线四是部分施工企业和职工不认真履行劳动合同,有的企业不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甚至有意无意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少数职工无视劳动合同的约定,我行我素,擅自离职,损害企业利益等。
3.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劳动合同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是一个严密而规范的系统,应该形成一套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业务流程体系等在内的完整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建立这样一个完备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还需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完善施工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切实策略
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施工企业一定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支撑劳动合同制度运行的配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应该包括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企业的劳动纪律、休息休假、劳动保护、保险福利制度以及员工的奖惩办法,还包括劳动合同实施的方案等。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应制定公司劳动合同管理办法,重点清查、处理在册不在岗、挂名、挂靠、擅自离岗、变相停薪留职等人员。为避免在劳动合同关系处理中出现劳动纠纷,还应制定适合本公司实际并便于操作的终止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及必须遵循的原则。
2.不断完善和规范劳动合同内容。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权利义务的体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并尽量细化、具体化,同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在工种约定上,如果公司招收的是技术水暖工人,在岗位设置上注明水暖工的同时,应增加“用人单位可根据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同档次岗位”的约定。对于双方可协商约定的条款,在签订时也应注意不能违反法律法规。
3.建立相应的劳动合同台账,全面提升日常管理水平。公司应当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台账,对劳动者的基本情况、实际工作年限、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中的约定条款等进行动态管理。要加强对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更、终止和解除各个环节的管理,对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情况要有详细的记录,并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应用技术,建立公司电子档案查询室,进一步增加公司人事管理的透明度。
关键词:文化系统 资金 管理
资金管理是每一个单位必须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历次金融危机、我国发生的温州企业资金链断裂等事件都表明只有加强和改进资金管理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而文化系统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必须加强和改进资金管理,才能推动文化系统持续健康发展,更好的发挥文化系统的作用。
一、加强和改进文化系统资金管理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文化系统甚至其他文化系统外部体系积极筹集资金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这就要求高度重视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金安全。
(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金安全需要加强管理
文化系统内部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据中国工商银行统计,2010-2011年,该行对文化企业的贷款达到1200亿元,2011年末的贷款余额达到630多亿元。此外,还有大量国家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的进入,2012年仅中央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投入就达到155.21亿元,同比增长19.81%。这种多元投入体系使得文化系统内部的资金规模相当庞大,必须加强资金管理,一方面,通过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避免资金闲置浪费,另一方面,要通过资金管理保障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避免资源链条的断裂。
(二)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加强资金管理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超过万亿元达到13479亿元,同比增长21.96%,如此快速的发展必然要求有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就要加强资金管理,有效的规避资金风险。实际上,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预计未来将经历一个转型发展期,文化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企业兼并与重组将日趋活跃,这都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文化系统内部资金的盈利能力。
二、文化系统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金是一种稀缺资源,特别是在融资体系尚不健全的我国更是如此,但从实践来看,文化系统资金管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表现在对资金管理重视不够,管理的方法与手段相对滞后等方面。
(一)重资金筹集轻资金管理
当前,文化系统内部部分单位注重向外部融资,包括向政府部门(争取政府部门文化发展基金、贷款贴息等的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资本市场融资,但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却关注不够。表现在部分单位在资金使用上出现“惜用”的现象,缺乏足够的资金使用渠道,为规避资金使用风险简单的将资金存入银行“吃息”,部分单位资金安排缺乏条理性,一个会计年度中某一较长时间内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进而导致需要以较高的成本对外融资,这不仅加大了资金的使用成本,甚至可能出现财务风险。
(二)资金管理风险意识不浓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人们消费理念等转变导致的资金风险可能增加;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产业扩张时期,由于重复投资、同质竞争等带来的资金风险不容小觑,但从我国的实践来看,长期以来存在抓住热点“一哄而上”等问题,文化领域同样存在这种风险,部分单位为抢抓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没有经过详细的论证分析就直接上项目,对外融资,忽视了其中的风险,最终导致项目亏损。中国文化报报道显示,在全国超过2500家的文化产业园区中,真正具有盈利能力的仅10%,其中70%以上处于亏损状态,资金风险由此可见一斑。
(三)资金管理方法与手段相对滞后
文化系统内部部分单位资金管理分散,多头开户等现象较为普遍,不仅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资金失控。此外,在单位内部,文化单位运营成本分布不清晰,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得到严格的贯彻落实,资金使用决策程序不科学、不合理,这都给文化系统资金管理带来了潜在风险。
三、加强和改进文化系统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理念深化资金管理的认识
首先,要积极贯彻全面预算管理理念,要帮助文化系统内部每一个职工都树立这种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并参与到预算管理中,通过编制预算书规划资金的使用,并通过预算的落实和预算执行情况评估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使资金的使用、管理在可控范围内。其次,要积极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文化系统内部领导者、职工要全面、深刻的了解各种资金风险发生的条件及其危害,从而为识别资金管理风险、监控和化解资金风险奠定基础。
(二)创新方法与手段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首先,要积极创新资金管理手段,在资金管理过程中,文化系统除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积极构建完善的资金监管体系外,还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资金管理系统,对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并可以设置各种监管指标进行智能化的监管,自动对资金风险进行预警,从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其次,要积极创新资金管理模式,对于文化系统内部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可以在进一步完善集中核算等资金管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轮换制度,强化资金管理。对于企业单位而言,则可以采取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模式等方法来进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三)完善制度有效加强资金监管
首先,要在文化系统内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要根据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结合国家最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72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其次,要在文化系统构建多层次资金监管体系,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则可以积极推动办公经费公开制度,同时积极利用审计、财政、纪检监察等监督力量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从而“倒逼”文化系统内部各单位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字: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方法
Abstract: how to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control the project cost has been enterprise attention and the aim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cost always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so it's necessary for the enterprise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ill be good, and find out the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enterprise's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he social efficiency. Below we will analysis the problems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project cost method and the suggestion.
Key wor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Engineering cost;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工程造价是工程管理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工程造价的高低是直接衡量工程管理的标尺,两者是相互对立、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要解决工程管理中的问题来降低工程造价。
一、我国工程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一)工程管理中不够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控
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源头,这一阶段耗资约占总投资额的0.5%~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项目投资效益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发达国家对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十分重视,不惜花大本钱、大力气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存在投资膨胀严重的现象,造成工期越拖越长,工程造价越来越高,原因是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依据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仅凭这些工程管理中的工程造价是很难控制的。
(二)工程管理中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在投资计划得以合理确定以后,进入设计阶段,它是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要求在施工图设计中严密、全面。当前我国的工程设计也实行招投标制、公平竞争,把对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作为选择中标单位的主要标准之一,对全过程造价进行控制的管理。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进行深入分析不够、在设计中大多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人员似乎只对设计工程的质量负责,对工程造价的高低不太关心。以致无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编制初步设计、概算起到控制总造价的作用。工程设计图的质量和深度等也不够,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错算、漏算,也引起暂估项目的增多,使招投标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因而也无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三)工程管理中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够
在施工阶段还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虽然出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难免出现施工图在会审中或在施工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要求设计部门严格把关,避免先干后变的状况,也是避免工程造价突破概算,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耍环节。同时加强合同管理,保障发包方与承包方平等互利。
(四)工程管理中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力
建筑工程竣工决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一环。竣工决算如何能真实地反映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也反映了发包方和承包方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及时办好工程竣工决算必须收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鉴证材料等。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取证还必须注意其有效性,如设计变更通知书必须由原设计单位下达的有设计人员的签名和相关印鉴。现场监理的签证必须有甲方工地负责人的签章并征得设计人员的认可等。我国大多数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决算时,施工承包方在竣工决算时,施工承包方在竣工结算书中普遍多算,发包方千方百计乱砍一通,扯皮现象严重,工程结算一拖再拖,有的一拖就是几年,大大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和建设工程造价的确认。
二、控制工程造价的具体方法:
(一)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阶段,虽然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中比例不大,但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针对此阶段提出以下建议与方法:
首先,推行设计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积极推行建筑方案与经济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方法。采用多家竞投,组织有关专家综合评比。这样既可优选出好的设计单位,又可促进设计方在项目整体布局、建筑造型、使用功能的开拓创新,在降低工程造价上下功夫。其次,开展限额设计,有效控制造价。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健全设计经济责任制。设计人员按项目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及概算,再用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及概算。使各专业在保证功能及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制定双赢策略,合理分解和使用投资限额,融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为一体,把技术和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以保证投资限额不轻易突破。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与设计部门积极配合,及时提供可靠的工程基础资料。再次,采用合同措施,有效控制造价。针对目前设计人员经济观念淡薄,设计变更随心所欲的现状。本人认为应在设计合同经济条款上增加设计变更及修改的费用额度限制条款。如设计变更费用超出施工合同价的某一比例时,则扣罚一定比例的设计费。
(二)、招标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在此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是:
首先,项目招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程招标投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两个方面。通过招投标开发商择优选择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这对项目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的控制都有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本人认为,在招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业主方应注意以下几点:1.招标工作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诚信的原则,招标前应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2.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造价管理人员应收集、积累、筛选、分析和总结各类有价值的资料,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鉴别、预测、分析、评价。然后编制招标文件,对招标文件中涉及费用的条款要反复推敲,以利于日后的造价控制。3.合理低价者中标。作为业主方应杜绝一味寻求绝对低价中标,以避免投标单位以低于成本价恶意竞争。所谓合理低价是在保证质量、工期前提下的合理低价。再次,做好合同的签定工作。应按合同内容明确协议条款,对合同中涉及费用的如工期、价款的结算方式、违约争议处理等,都应有明确的约定。在签定的过程中,对招标文件和设计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通过谈判争取得到有利于合理低价的合同条款。
(三)、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的最大阶段,是招投标工作的延伸,是合同的具体化。加强施工控制就是加强履约行为的管理。如果控制失衡,会使企业经营亏本。因此,企业的盈利目的决定了项目投资必须实现预期的目标,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为:
首先,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对工程变更实行有效控制。针对目前工程量清单报价中施工单位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作为业主方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把关,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从使用功能、经济美观等角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其次,从管理模式上着手,建立建全监理制。按照监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从工程管理机制上建立健全投资控制系统。同时做好月度工程进度款审核,避免投资失控。按合同约定的计价依据,套用材料单价及费用定额进行核价后支付相应的工程进度款。再次,从技术措施上展开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在对承包方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做好论证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在技术上实施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技术措施是实施项目投资控制的必要保证,选用新工艺、新材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缩短工期的有力保证最后,从经济措施上展开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严格控制现场经费和总部管理费。合理使用广告策划费、销售费等。减少销售成本,最大限度降低静态投资。甲供材料须根据工序及施工进度安排进料计划,尽量降低存储成本。
四、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该阶段是成本控制工作的最后阶段。根据合同、预算、费用定额、竣工资料、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认真审核工程款,以政策为依据,对送审的竣工决算进行核实工程量,落实联系单签证费用,使审核后的结算真正体现工程实际造价。
结语:
工程管理中的工程造价控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解决方法是很多的,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待摸索方法、总结经验、稳步前进。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把握市场经济的方向,做出科学的市场预测和调研,避免资金的流失,提高控制工程造价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管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
[1]冀苏平.浅谈方案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煤炭工程,2008(07).
[2]刘锋,吴扬.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J].轻金属,2002(07).
[3]胡步文.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及改革的思考[J].上海企业,2005(10).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施工企业面临建筑业市场化、工程管理国际化的形势,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现状,对树立合同观念,加强合同意识,设立合同管理机构、培养合同管理人才,完善合同管理体系及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现状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建筑市场逐步走向规范与完善。2004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满3周年了,这意味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3年保护过渡期结束,2004年12月11日起建筑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中资、外资企业都将享受“国民待遇”。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逐步对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支柱的建筑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另外,市场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的法律强制性,因此在建筑领域逐渐出台了《合同法》、《招投标法》、《建筑法》等以合同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合同是联系各合同主体的纽带,任何一方违反合同,必然要受法律的制裁,从建筑市场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企业利润减少,合同的风险加大。只有重视合同,重视合同管理,才能有效的降低工程风险,增加企业利润。
2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现状
我国加入WTO后,施工企业与国际交往逐渐频繁,到国外承包的工程及在国内承包的国际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多。严格的合同管理是这些国际工程的惯例,一般都严格使用FIDIC合同条件。
就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现状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缺乏完全法制化的社会环境。建筑和合同法律体系不够完善,部分法律条文不够严谨,有空子可钻。另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
(2)缺乏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业主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提出苛刻的合同条件,施工单位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业主在履行合同过程中随意性太强,存在不按合同、不按规则和惯例办事的现象。
(3)施工企业的合同法律意识和合同管理水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一般来说,施工企业管理层对投标、签约工作还比较重视,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统计、考核、奖惩还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4)合同管理人才缺乏,对合同管理人才培养不够重视。我国的合同管理起步较晚,合同管理人才缺乏。另外,由于外部环境不规范的因素太多,企业内部还没有形成重合同的意识和重视合同管理人才培养的环境。
在建筑市场上,不慎签订的一个合同就有可能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面临破产的窘境,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合同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加强合同管理的几点建议
3.1树立合同观念,加强合同意识
企业要对管理人员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合同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建筑法》,更要学习《招标投标法》、《合同法》,使他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处处以合同为依据,以合同管理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按合同办事,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国际工程中,合同管理更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尤其对承包商来讲,可以说其合同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是否顺利,自身的利益能否得到保护。
3.2设立合同管理机构、培养合同管理人才
一个合理的合同管理机构,以及对合同管理部门的权责及与其它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面的合理界定,是合同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合同管理人才,需要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广、责任心强,需进行在职培训,组织专题学习和讨论,学习的内容有《合同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建立有效交流渠道,以达到互相促进、互补不足的目的,明确合同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建立完善岗位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以机制促进人,
3.3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及合同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制度没,这些环节应包括:介绍信的开具、信息的跟踪、合同的草拟、洽谈、评审、用印、交底、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索赔、违约、解除、终止等。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规范合同签订程序,减少失误。
3.4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是合同管理的窗口。为了能及时掌握合同的实施情况,合同文件、变更记录、补充协议、会议纪要、各方的来往函件等文件要及时传递给合同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合同管理应建立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施工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合同管理,可以建立局域网,信息网站等。
4总结
合同管理是一项高智能的工作,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项目管理的核心。面对我国建筑领域市场化的推进以及我国建筑业国际化的趋势,没有有效的合同管理,就不能实行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就不能顺利的完成工程预期目标,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合同意识,只有合同管理规范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芳,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企业的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2]韩风光,中小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