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6:12: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乡镇项目建设流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关键词:健全,机制,全程,监管,提升
莒县财政局以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不断完善财政监管手段和方法,构筑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体系,切实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升了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保证了财政专项资金安全、规范运行,提高了财政资金的经济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实施制度创新,建立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精细化管理机制
财政专项资金是国家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如何管好用好资金,确保真正发挥效益,是各级财政部门特别是县级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2008年以来,我们从“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监管、提高效益”四个方面入手,不断健全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先后制订了《莒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莒县财政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莒县财政惠民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莒县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解决了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突出存在的问题,一是解决了部门协调问题。针对过去项目申报过程中出现的越权申报、多头申报、部门职责不清等问题,通过制度的制订完善,明确规范在项目申报、建设、监管过程中部门职责权限和程序,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调;二是解决了资金拨付程序问题。通过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完善资金拨付方式,保证了项目资金按进度及时、快捷到位,民生补贴资金发放流程更加顺畅;三是解决了会计核算问题。通过建立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制度,真实、全面反映了专项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进一步促进了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提高了项目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四是解决了财政监管问题。通过制定完善监督检查办法,丰富了专项资金监管手段和方式,进一步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保证了依法理财。
二、构筑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注重资金监管与项目建设的有机结合,财政监管始终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
(一)完善财政项目立项决策机制,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投向科学合理。一是逐步完善财政项目库。为提高财政专项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发展规划,先后建立了包括经济发展项目、民生项目、教育危房改造项目、畜牧规模养殖场、支农合作组织项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等财政专项项目库。截止目前,全县各类财政专项项目入库985个。二是健全项目论证制度。在组织项目申报时,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项目可行性、资金使用效益、项目承担单位申报意愿、单位资质进行实地考察、充分论证。如,在选择村村通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地时,对各地供水需求、地质条件、项目所在地政府协调能力等因素进行了充分论证,从项目库中择优选择了11处建设地。由于前期论证有力,施工条件得到充分保证,群众非常支持,项目建设取得了成功,我县采取的山丘区集中供水建设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
(二)强化财政专项资金运行监管,确保资金监管全方位、无缝隙。一是完善财政专项资金拨付方式。注重资金与项目结合,严格按程序、按进度及时核拨资金。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县级报账提款,项目资金直接支付建设单位。二是规范项目监管。督促项目建设实施“五制”管理,即招投标制、监理制、法人制、公示制和审计制。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对一些总投资规模较大,单项工程额较小的项目,实行集中采购,合并招标,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对投资规模大的重点项目,采取全国范围公开招标方式,邀请省内专家进行评标,如沭河拦河坝、大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行工程监理制,对项目建设实施工程监理,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动态监管。实行项目法人制,完善质量问责机制。实行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制,核实项目支出内容,剔除不合理费用,节约财政资金。实行项目公示制,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规范民生资金管理。协调有关业务部门、乡镇政府及银行系统,完善补贴操作流程,加强部门协调,从基础数据采集、审核到数据库建立、导入发放系统、资金发放、发放信息反馈等步骤进行细化,每个环节都明确职责、时间进度等要求。目前,我县已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大中型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补贴等各项惠民补贴全部通过“涉农一卡通”系统发放,2009年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各类民生补贴9871.46万元,涉及30余万农户。
(三)实施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结合,丰富财政监管手段。采取财政专项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全程参与和财政内部监督控制相互结合的方式,实现监督关口前移和监督全过程的参与,丰富了财政监管手段,加大财政监管力度。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实施社会中介机构全程参与,保证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公正性。在重点工程实施中,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预算编制审查、项目建设审核、工程决算审核,根据审计意见拨付资金,实行边建设、边拨款、边审计、边监督;完善财政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资金拨付的规范性。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局内部监督范围,重点监督拨款程序是否合规,拨款手续是否完善,资金拨付是否及时,资金使用是否合理,项目档案是否齐全。使财政内部监督关口前移,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预警、监控职能。
一、建设目标
1、建立涵盖全市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系统。
2、建立具有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3、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府基础信息和电子监察信息数据库。
二、建设原则
按照“集中统一、整合共享、联合协同、安全高效”的总体要求,坚持“四统一”原则,即“统一网络、统一软件、统一监察、统一运维”。
统一网络:依托全省政务信息网,建设市本级和乡镇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提高系统建设效率,节省大量网络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
统一软件:全省开发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软件,供市本级和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使用,既可提高审批效率,方便业务协同,又能节省软件开发经费。
统一监察:全省开发统一的电子监察系统软件,供市本级监察局和下设各级监察部门使用,实现对跨地区、跨部门审批、处罚等行政行为的实时动态数据监察;建设全省统一的视频监察系统,使用同一个屏幕实现对全省各地各部门行政服务中心和审批大厅的全程视频监察。
统一运维:由市信息中心承担各级网上应用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的运维服务,保障系统安全稳定持续运行,节约运行维护成本。
三、建设规划
项目一期(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主要建设市本级和各乡镇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视频监察系统、实现全市各乡镇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各级监察部门实现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实时、动态、全程电子监察。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各乡镇的便民服务中心作为网上审批系统的使用终端。
项目二期(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第一步在市本级部署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对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事项进行网上办理和电子数据监察、视频监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各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所作为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使用终端。第二步,开发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强制等其他行政行为的网上办理系统,实现各级监察部门对各级行政部门行政行为的电子监察。
四、建设内容
(一)项目一期建设内容:依托全省政务信息网,建设“一个平台,三个系统”和配套项目。
“一个平台”指建设全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数据交换平台。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省市县各部门之间、省与设区市、市与下属县(区)、县与下属乡镇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省市县监察部门可对横向各部门、纵向各下级机构进行全面的电子监察。
“三个系统”指网上审批系统、电子数据监察系统、视频监察系统。
网上审批和电子数据监察系统建设按照《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市县设备配置要求》的通知、《关于采购全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基础软件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支持配合应用软件上线试运行版和数据交换平台部署实施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实施建设。可到省公务员门户网站的“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专栏”和“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专栏”里下载具体文件。
视频监察系统:视频监察系统通过全省统一组织招标的方式,选用一家运营商现有的监控平台进行建设,我市按照招标价格,每年支付分摊线路和监控设备租金。审批大厅内的视频监控建设经费由当地自行解决。
配套项目:横向联网、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局域网建设、电子印章和CA认证系统。
横向联网:市信息中心要在8月上旬完成政务信息专网扩容工作,确保市政务信息网纵向的足够带宽用于承载全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市行政服务中心、所有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在8月中旬之前必须联入本市政务信息网。
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局域网建设:每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都要建设局域网,确保便民服务中心大厅的所有电脑都能方便接入政务网。
电子印章和CA认证系统:电子印章是实现网上审批的关键环节,CA认证是确保网上审批系统信息安全的必要手段。为降低总建设成本,又能形成统一技术规范,方便今后使用和管理。全市电子印章和CA认证建设将统一进行招标建设。
(二)项目二期建设内容:主要为公共资源交易和行政处罚平台等项目,待今后市下发建设方案后遵照实施。
五、建设思路
在省、市审改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下,依托市政务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市已有的网路、通信、设备、机房等资源,全市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分期分步实施,配合市建设覆盖市、乡镇街道两级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业务平台。
六、部署模式
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按照省里统一要求采用省、市、县分级部署模式,即我市本级需建一套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软硬件系统平台。
我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业务平台部署在市政务网络中心机房中。
七、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我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4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有关部门牵头组织。
(二)4个专项工作组职责分工。
1、综合协调组。市监察局牵头组织。主要任务是负责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及有关情况汇总;组织项目申报立项;会同市信息中心制定系统需求方案及招标采购方案;制定相关制度文件;会同市行政服务中心对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工作人员上岗培训工作。
2、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规范组。市政府法制办、审改办牵头组织。主要任务是根据软件开发要求,会同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市直部门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审核和规范,负责这些事项的流程再造和办理时限的缩减,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等。
3、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技术支持组。市信息中心牵头组织。主要任务是负责按照全省统一规范编制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建设方案,会同市监察局、行政服务中心做好政务网联网等技术服务工作,对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系统运行维护保障工作。
4、招标建设组。市发改委(信息中心)会同市监察局牵头组织。主要任务是会同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按照全省统一规范编制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招标采购方案,负责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建设招标,系统建设的设备物资采购以及组织实施。
(三)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
1、市发改委负责对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进行项目立项审查。
2、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市政府有关部门内设机构职能进行审核,避免职能交叉。
3、市财政局负责对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4、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本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和规范。根据全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标准规范要求提供本部门系统接口,配合各专业工作组做好系统建设的各项工作。
(四)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在实施建设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期间,要求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市监察局、政府办、行政服务中心、法制办、信息中心等单位组成,下设有总联络员、业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
总联络员由市监察局副局长姚红宇同志担任,主要负责系统建设期间具体事宜的协调、汇总、报告等工作。
业务管理员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张慰同志担任,主要工作职责是配合软件开发公司做好需求调研、各类材料收集和整理;参与本级审批事项流程绘制与;负责系统权限分配与管理;对使用人员进行操作指导等工作。
系统管理员由市信息中心童樑同志担任,主要工作职责是配合软件开发公司做好软件、系统安装调试、政务网、服务器稳定运行和系统安全保障工作。
八、系统培训工作
为了方便各地各部门有关人员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技能,做好系统管理和运维,拟分期、分批、分类、集中对全市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工作。
培训对象:培训主要分为业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和窗口操作人员三类,其中窗口操作人员是各审批单位派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主要工作职责是熟练使用、操作网上审批软件。
培训方式:业务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采用市级集中培训方式;窗口工作人员采用现场集中培训方式。
九、一期项目建设步骤
按照省、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进行建设,全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一期建设分为前期筹备、组织实施、验收评估三个阶段。
1、前期筹备阶段(2010年1月-8月):主要任务是做好项目清理和流程梳理工作,制定市本级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方案,报市发改委立项,筹集资金到位。
2、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8月-9月):主要任务是完成市本级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相关招标工作;按照省、市的要求完成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一期工程的所有建设内容。
3、验收调试阶段(2010年9月-10月):主要任务是完成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平台的调测和试运行,组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使用。
十、一期项目建设经费估算
按照赣审《关于印发﹤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市县设备配置要求﹥的通知》和《关于采购全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基础软件有关事项的通知》,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机房等资源,坚持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进行估算,全市第一期工程投资需要263.05万元(详情见附件),主要用于采购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上线必配的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安全设备、数据交换前置机、视频监察系统、电子印章和CA认证系统建设,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向乡镇延伸等。
建成后,每年还需要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维护费18万元。
十一、建设模式
我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在建设模式采用市财政投资建设模式,市里分别分期分步筹集资金,在市审改办的指导下分头建设。
十二、项目招标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县重点工程建设调度会。刚才,同志就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同志就续建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就下一步督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讲的很好、很详细、很到位,我完全赞同,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就抓好今年重点项目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要以“慢不得”的危机感,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切实提高抓好项目建设工作的针对性
刚才,同志通报了当前续建项目进展情况。总的来说,进展不够理想。虽然有客观原因的影响,但我认为,归根到底还是我们干部责任不到位、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因此,抓重点项目建设,抓认识和责任还是第一位要求。
——首先看形势,不容乐观。
1、从报表数据看,喜忧各参半。所谓喜,在于固投保持了较高增幅:今年一季度,预计全县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4亿元,增长32.6%,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能保持3字头、两位数增幅,难能可贵。所谓忧,在于固投结构极其不均衡:今年一季度,预计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尚欠序时进度14.9个百分点,其中大部分投资占比为往年续建项目,后续投和乏力。如果照此趋势,今年固投势必呈现“高开低走、低位徘徊”的趋势。
2、从项目进度看,进展不平衡。一是项目与项目之间不平衡。有的项目风生水起、有态势、有形象进度和实物工作量;但有的项目,续建了多年,项目还只是停留在纸上作业阶段。有的项目牵头单位对牵头项目没有一本明帐,不少单位对抓重点项目建设没经验、没办法,甚至工期安排都不明了,不知道从何时开工到何时完工。二是序时进度与投资计划不平衡。有的项目征地搬迁都已经到位,但由于项目前期报建手续不到位、土石方工程进度迟缓,导致项目至今还无法开工建设,导致工程进度和投资计划严重滞后。
3、从干部心态看,作风需改进。一是心存本位主义思想。有些同志担心抓项目建设会牵扯自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有的同志安排挂点(牵头)项目,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只愿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多了工作、多了压力、多了责任,有些不情愿,怕“跨过了界”、“耕了人家的责任田”。二是心存放任自流思想。有些同志认为,重点工程涉及困难多、矛盾多,耗时费心,往往还吃力不讨好,存在“等、靠、要、拖”、言重行轻的思想,催一下就快一点,不催不逼就原地不动。三是心存及时享乐思想。有些同志涉及重点工程等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时,不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做好工作,甚至觉得自己奋斗多年,该好好享受生活。
——其次看大势,不容懈怠。
今年是推进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主攻“三区”建设、推进“四化”发展的奋进之年。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完成,也关系到我县未来八年“分步走”战略的实施,更关系到能否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对此,希望同志务必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全面推动全县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1、要树立忧患意识。重点项目进度滞后,传导到经济发展宏观面上,将会导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等各大经济指标的全面落后,所以说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当前经济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三区引领四化发展”战略的落实,关系到幸福的建设。
2、要树立发展意识。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可以说,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发展。重点工程作为经济活动投资、出口、消费中的重要环节,其上直接关联着投资,其下影响着消费。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投入与产出的良性互动,就枉谈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要树立责任意识。重点工程建设,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经济活动,是承载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抓经济发展,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加大抓重点项目建设。如果现在再不抓牢、再不抓紧、再不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不仅今年无法交帐,今后更无发展平台。今年全年安排的62个重点项目,是经过充分论证、符合实际的大项目、好项目,各有乡镇、有关部门务必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在全县上下迅速掀起主攻项目建设的新。
二、要以“拖不起”的紧迫感,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切实提高抓好项目建设工作的科学性
1、内部机制要激活,加快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同志反映,一个重点项目从立项到开工,按以往流程来看,需要花费将近140天的时间,对于一个建设工期为一年的项目而言,将近一半的时间耗费在开工前期准备工作上。究其原因有四点:一是手序不简。从编制项目建议书到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共需29个审批或办事环节,涉及发改、规划建设等12个部门,一个项目跑下来,盖章就达200多个。二是业务不熟。不少同志对于前期工作流程不熟,走一步算一步、见子打子,导致工作相当被动。三是配合不力。一些审批事项当天可以办结,非要拖到7个工作日后;有些事项可以交叉实施,因为业务不熟,经常顾此失彼,心里没有一本明帐,导致前期工作一再滞后。四是作风不优。个别部门同志脸难看、门难进,不指不拜就不给办事,甚至给了好处也不给办。因此,要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一方面各项目牵头单位要加强学习,对项目建设各流程做到了熟于胸,请县发改委、规划建设局牵头,组织各项目牵头单位就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就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条条块块、破除条条框框,对现行的审批事项、审批流程进行优化与再造。在此,就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我着重强调几点要求:
一要统筹推进,解决项目前期工作进展不均、不科学的问题。不少项目报建审批工作滞后,往往是因为项目责任单位没有统筹安排、同步推进,本单位必须做好的前期工作不快、不扎实造成的。下面,对有关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依次进行明确:
(1)从今天起,凡未开展前期工作的各重点项目,牵头单位要在10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后,县发改委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2)项目建议书审批后,县规划建设局要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项目选址方案;
(3)项目选址方案出具后,要同步进行项目用地预审(县国土局要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环评报告审批(县环保局要在7个工作日内审批办结);
(4)项目用地预审和环评报告审批办结后,县规划建设局要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规划设计条件;项目牵头单位要依据规划设计条件尽早进行项目初步设计,并且同步进行可研编制工作;
(5)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审批办结后,要同步进行以下方案的审批或办理:
①地质勘查、施工图纸设计及施工图审查
②消防设计方案审批(县消防大队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
③防雷装置设计方案审批(县气象局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
④水土保持方案(县水保局要要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或转报)
⑤地灾评估和压覆矿评估(县矿管局要协同办理并及时报省国土厅备案)
⑥人防工程审核(县人防办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
⑦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县防震局要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或转报)
⑧如果涉及林地使用的,则也要同步进行林地报批(县林业局要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或转报)
其中:施工图纸设计、地灾和压覆矿评估等需要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的,要提前组织设计和勘查招投标事宜。
(6)项目可研报告审批后(县发改委要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要提前准备施工招投标事项;可研报告如需上级审批的,则应及时转报;
(7)施工图纸确定后,即要择优选取好招标机构,及时编制好工程预算,待县财政局工程预算审核完毕后,即可进入正式的监理、施工招投标程序(县财政局要根据工程初步预算额度、施工难度,在5到1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预算审核);涉及土石方工程的建设项目,土地石方工程与项目招投标要同步推进;
(8)凡公建市政项目,可以先实施招投标程序,再补办工程序规划许可证。
二要健全制度,解决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的问题。下一步,将出台《县重点项目报建审批管理办法》,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抓好项目建设各项准备工作。对审批部门而言,要关口前移,主动服务。涉及重点项目建设的12个审批部门要加快审批速度,自觉将规定的办结时限予以压缩,在项目责任单位资料齐全、手续完备、符合条件的前提下,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审批完结或转报,尽量提前审批完结或转报。同时,各审批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为加快项目报建审批速度想办法、找对策、抓帮扶,坚决不能出现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对于项目审批报建工作,严格实行七项制度:实行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并联审批制、协同办理制、绩效问责制。对项目牵头单位而言,要加强学习,主动对接。对于审批部门按规定时限已经办结,牵头责任单位在规定时限内仍未完成项目报建审批事项,而导致延误项目开工的,由县重点办提出项目责任单位名单,县监察局、效能办启动问责制,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项目责任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在全县予以通报批评。
2、外部渠道要打通,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
一是要强化项目用地保障。目前上级每年下达我县的建设用地指标仅600亩,远远满足不了项目建设需要。要强化用地保障,关键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要在争容量上下功夫。随着近年来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加大,“地根紧缩”政策带来的用地供给矛盾更为明显。形势如此,更加倒逼我们在项目开发上要求突破,尽最大努力争取省级预留指标,而争取省级预留指标要满足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符合国家投资政策导向;二是项目建设用地规模100亩以上,三是项目亩平固定资产投资150万元以上。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我县产业基础、政策优势,研究好政策,善于借外脑发展,更新项目包装理念,从而提高争取省级预留指标的成功率。近日,国家工信部下发了关于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重点扶持我县发展“轻纺服饰、电子信息”产业,这些政策会配供一定的用地指标,请县工信局、商务局、国土局认真研究、加强对接,加大基地授牌争取力度。此外,请县国土局、发改委、重点办就进一步完善联审报批机制,保障我县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提出具体意见。
——要在盘存量上下功夫。要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土地集中清理活动。对已批的土地要督促有关单位选好项目抓紧供地;对已供地但迟迟未上项目,导致土地闲置、抛荒的,要坚决依法收回,重新安排项目;对长期以来生产、经营不正常,无效益的占地项目,要全面清理,通过落实政策,调剂使用。
——要在扩总量上下功夫。要充分运用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残次林、荒山荒坡荒滩及低效果园开发整理以及土地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增加建设用地指标。
二是要强化项目资金保障。当前的投资趋势是资本追逐项目,只要有好项目,就不愁没有投资。要坚持把项目建设与争资争项、招商引资工作结合起来,以项目吸引政策资金、财团资本,加快与省市部厅、高层次大企业、大财团沟通与合作的步伐,围绕项目加强资本运作。近期,我县与部分财团、银团洽淡贡江新区基础设施投资合作,从目前接触的财团来看,都对我县未来发展趋势看好,对来我县投资兴业非常有信心。县国资公司要充分发挥“第二财政”的作用,注重运用财政资金“三两拨千斤”的作用,把握金融政策导向,借鉴各种融资方式,进一步提高资本运作水平;县财政局要根据各项目进展情况和合同约定,足额及时拨付资金。
三是要强化项目环境保障。我在多个会上说过:我们不做与民争利的事,特别是在征地搬迁、工程建设中要最大程度照顾、满足群众的合法利益、合理诉求。关于征地搬迁问题:近期召开的贡江新区房屋征收动员大会,对11个年度重点项目2300余栋房屋征收任务进行了分配与安排;今年贡江镇范围内的重点项目征地搬迁工作,凡属城建类项目的与新区房屋征收安排相一致;其他类别的重点项目征地搬迁工作,由贡江镇、项目工作组具体负责。在其他乡镇实施的重点项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乡镇具体负责。关于施工环境问题:对于工程建设中强揽工程、强买强卖、无理阻工等现象,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依规严惩不贷;对于在幕后策划、操作、唆使、兴风作浪的少数人,要狠下决心,铁心硬手加大查处力度。
3、全盘工作要联动,形成项目建设强大合力。重点工程涉及各方面工作,必然会碰到各类矛盾和问题,一个良好的团队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乡镇、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正确处理好职权与职责的关系、处理好配角与配合的关系。凡是重点工程需要的,务必不要分你家还是我家,都是我们一家;要正确处理好挂点单位与非挂点单位的关系,各非挂点单位要发扬风格,不分彼我,服从大局,尽职尽责,决不允许互不买账、推诿扯皮、来回踢皮球。要正确处理好领导牵头与部门配合的关系,各分管县领导要对分管部门提要求、明方向,凡涉及到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部门都要积极配合,营造好、保持好团结干事的氛围。
三、要以“坐不住”的责任感,进一步强化督查调度,切实提高抓好项目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1、项目调度要常抓不懈。要严格执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评”的项目建设调度机制,通过调度检查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帮助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实行分类调度制度,牵头县领导每月至少亲自调度项目一次,分管县领导至少每周调度一次。每个项目的责任单位要做好一份详细的项目推进工作计划,细化到每10天的工作进度,该计划在4月3日前报县重点办。
2013年省市下达我县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是:新增廉租住房560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2200套(其中收购112套);城市棚户区改造366户。
二、我县2013年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今年我县的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项目统称为晋屏廉租房、公租房,其中晋屏廉租房560套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97万㎡)、晋屏公租房2200套建设项目(占地面积6.64万㎡),建设地点均在珠泉镇荞麦塘村新征地建设。
由于两个项目在同一地点新征地建设,项目征地难度很大,同时因为晋屏公租房立项手续省里还没有批复,土地报批、划拨手续难以办理,导致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困难,进度缓慢。6月3日市政府下发保障性安居工程督办函后,我县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并采取措施对项目建设进行了调整。一是将晋屏廉租房560套建设任务改点至城南原东塔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上进行实施,目前项目用地已完成“三通一平”,项目施工图设计和图审已完成,正在进行项目预算评审,即将进入招投标手续阶段。二是对晋屏公租房2200套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其中112套作为运宝铸造有限公司公租房收购项目进行收购,目前已完成收购;110套作为乡镇“八个一”工程项目,分点至田心和肖家两乡镇实施,目前已开工建设;同时县政府在坦塘工业园划拨了42亩储备土地用于晋屏公租房分点建设928套,目前项目用地已完成“三通一平”,项目建设地勘和规划设计也已进行完毕,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其余1050套公租房建设项目安排在新征地范围内进行,目前征地工作和地勘工作已经完成,项目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我县禾仓堡城市棚户区366套改造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5万㎡),由于是高层设计,基础工作任务重,选址地点地形复杂,导致进度缓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和图审工作,正在进行项目预算评审,即将进入招投标手续阶段。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艰巨,下段我县将强化措施,特事特办,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确保完成今年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一是特事特办,加快项目手续办理进度。对晋屏廉租房、公租房建设,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整体联动,突破常规,转变思路,特事特办,实行“边建边办、建后补办”的原则,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项目手续限时办理制,7月份集中办理一次保障性住房建设手续。
一、抓住重点,有效指导,完成项目申报
(一)把握文件精神。认学学习省新农村办领导讲话,抓住补助范围、申报原则、项目总类、时间安排四个重点,做到一次申报一次成功。
(二)抓住项目申报的程序和手续这个重点环节。严格按照省里的要求逐项进行研究、落实。制定下发了蛟河市新农村项目建设工作管理流程,工作的每一步都留存佐证,为年末的绩效档案奠定了基础。
(三)做好项目预算。项目预算是项目申报的重中之重。为了达到省里要求的精确做好项目预算,我们对照项目种类,与市财政局评审中心、市移民办、农发办进行沟通、协调,掌握各相关部门的工程单价,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提出蛟河市各重点村的项目单价,然后指导各重点村按照统一单价加运距价确定本村项目单价,进行填报项目,做到了全市同类项目单价基本一致,不会出现较大差价的情况,做到了工程造价合理,工程绩效目标只能增加不能缩水的良好局面。
二、统一组织项目设计、评审和招投标,帮办不包办
(一)明确项目主体。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始终把握住项目村是实施主体这一原则,所有的甲方签字、盖章都是重点村,新农村办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服务,只是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帮办不包办,督办不代办。
(二)帮助重点村选定设计单位。新农村办帮助重点村提供2家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召开会议由11个重点村法人投票选定设计单位,农业局纪检委同志全程监督。达到了选定过程公开透明,设计标准一致,降低设计费用,能够在计划时限内完成设计任务的良好效果。
(三)统一进行项目评审。由新农村办将设计文件统一交由市财政评审中心免费进行评审。免去了各重点村报送材料参差不齐,有晚报和迟报的现象,节约了时间,降低了公务费用。
(四)统一进行招投标。将以重点村为单位的项目评审报告和以重点村为单位进行的政府采购手续,统一报送到招投标部门。要求招投标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投投标工作,方便管理,项目开工、建成时间基本一致,同时也方便了新农村办和监理单位的日常监管。
三、明确职责,多措并举,加强项目监管
项目监管是新农村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虽然项目小,但监管起来和大项目一样,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监管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只能看外表,不能正确判断真实的施工质量。为此在项目监管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统一选定聘用项目监理,由专业公司进行项目监管。由11个重点村法人投票选定项目监理,签订监理合同。选定过程依然由农业局纪检部门全程监督选定。施工时,监理公司与施工单位同时进驻施工现场。工程完工时,由监理公司出具监理日记、监理报告,无监理报告的项目,财政局不予签字拨款,对于项目监管起到了较大督促作用。
(二)重点村成立质量监督小组进行全程监管。由村委会、监委会、村民代表3~5人成立的监督小组,对重点村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全程监管。弥补监理单位不在现场的空当。
(三)新农村办和财政局的定期下乡监管。施工过程中,新农村办与财政局农财科一同进行项目监管,对照项目申报书,对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内容、监理公司、村民监理小组等方面进行监管,同时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于项目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四)抓住关键环节,注重事先指导。签订中标合同后,市新农村办组织项目设计单位、中标单位、监理单位、财政局、重点村召开项目建设联席会议,设计单位讲清楚设计标准,监理单位讲清监理过程与要点,中标单位也要充分清楚的认识到不按工程设计标准和规模施工造成的严重后果。明确告之工程施工标准要与设计标准一致,避免出现验收时工程质量不合格或规模不达标的情况出现,签字有责任,不签字工程款不能拨付,不能按时完成省里的绩效目标考核,所以我们更加注重事先的指导,并且事先的指导比事后的整改有很多好处,做到没有问题或有问题也好解决的局面。
四、强化项目验收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市行政服务中心党支部发放征求意见表150份,召开窗口工作人员、项目协调专班、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和企业代表座谈会4场次、120多人次,同时中心班子成员之间及班子成员与科室负责人谈心交心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共收集行政服务中心及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5类、18条,通过对收集到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归并为5类7条,并制定了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一)对进一步创新服务,加强行政审批监管,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服务质量提了3个方面的建议:
1、要着力抓好窗口建设,工作人员服务要更热情,审批要更快,努力提升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服务水平。
2、要切实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扩大窗口受理、网上审批范围,强化
“一网式”服务方式,实现网上办公。
3、要逐步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提高办件效率。要将行政服务中心变成真正的便民服务中心,不要让老百姓到服务中心来办事时办不成或办得不完全,而后又让老百姓到主管局到处跑,摸不着头脑。
(二)要进一步提高协调服务质量,更好为全市项目建设、小康建设及经济快速发展服好务。
(三)要加强经济发展环境监管,加强窗口部门服务经济工作的监督,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更好规范各单位行政许可、审批程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行政服务提速增效;还要一些部门办事的具体流程。
(四)推进阳光政务建设,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加强政策宣传和工作指导。
(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班子整体素质。
二、整改措施
(一)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开展审批流程再造工作,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及时清理和取消上级明文规定的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充分授权窗口人员办理。
2、扩大网上审批办件,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调,对不需现场查勘、专家论证、公开听证和领导集体研究的审批事项逐步实现网上审批。
3、加强行政审批监管,优化服务质量。坚持电子监察和人员巡查相结合。充分应用绩效评估、预警纠错、指纹考勤等功能的结果,按季通报各单位,不断提高办件质量。
4、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窗口人员素质。坚持半月一次例会制度,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继续开展“优胜服务窗口”和“优质服务标兵”的评选活动,努力实现审批大厅“六个零”的优质服务目标。
5、加强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指导,完善相关制度。
(二)更新服务理念,提高项目协调服务效能。
1、及时调整和组建项目协调专班,明确项目协调任务。对新引进和续建重点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计划和办公会议要求,及时组建市级协调专班,督促相关部门、乡镇(处)、村相应成立协调专班,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服务。
2、完善协调专班管理制度,提高项目协调服务质量。一是严格责任状考核制度,强化专班责任。二是坚持定期办公会制度,提高协调效率。三是坚持日常督察和定期督查制度,促进项目建设。
3、创新项目协调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学习和借鉴外地征地拆迁成功经验,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当参谋,争取在重点项目征地拆迁过程中,推行自主拆迁的奖励政策。
(三)强化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1、提高窗口民主管理的水平。一是强化内部监督,强化窗口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意识。按照“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的标准,加强对窗口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对窗口人员违纪违规的予以严肃查处,不断提高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的作用,今年对窗口和部门服务质量组织两次评议,并作为部门服务经济工作考评的依据。
2、强化对部门服务的规范管理。继续抓好三大制度,规范服务。一是严格实行《企业缴费明白卡》制度,将覆盖面扩大到40家。二是严格执行“到企业检查收费许可”制度,对未经许可到企业乱检查乱收费的,按规定予以通报。三是强化“交事通知单”制度。对经协调工作专班多次协调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以“交事单”形式交给相关部门办理,并由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督办落实,作为相关单位年终考评的依据。
3、强化对经营者和公众举报投诉的办理。一是加强经济发展环境投诉窗口建设,利用举报箱,举报电话,网上投诉信箱等工具,收集群众和客商的意见,实行专人受理,专门登记,专班办理,力求结案率达到100%。二是及时查处企业反映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四是建立市直部门和乡镇处服务重点项目登记台账,实行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评。
(四)转变施政方式,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1、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一是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领域。对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二是合理确定公开时限,常年性工作要长期公开,动态性工作要及时公开,固定性工作要定期公开。促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
2、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平台作用。二是不断拓展公开方式。三是进一步规范为民办事大厅的建设管理。指导乡镇(处)为民办事服务中心的建设,不断改进和规范村级便民服务室的管理。
3、进一步加大对政务公开工作督查力度。加强加大对政务公开工作日常检查和指导。按照市政府要求,建立监督、整改、反馈机制,组织专班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4、认真执行政务公开各项制度。严格按照政务公开预审制度、告示制度、听证制度、评议制度、投诉和责任任追究制度办事,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流程,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有序。
(五)强化自身建设,树立良好机关形象。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层级管理,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
2、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坚持把定性考评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评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努力创建群众满意机关和文明机关。
3、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查
为了进一步规范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项目资金投向准确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省、市专门针对老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政策性极强的专项资金,因其资金来源的公共性、帮扶对象的弱势性和改善民生的敏感性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为此,国家、省、市都对财政扶贫项目的筛选论证和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做了十分严格的规定。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领导务必要站在对贫困群众负责、对干部个人负责、对扶贫系统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扶贫项目资金监管的重要性,认真查找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严格对照政策和规定,采取必要、得力、有效的措施,确保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投向准确并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进一步推进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法规。
各级财政、扶贫部门要严格执行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关于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制度规定,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严格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流程管理,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财政扶贫资金等违规行为。
(二)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
各级扶贫部门要按照省扶贫办的统一要求建立扶贫项目库,编制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计划,年度财政扶贫项目主要从项目库中择优选择。按照“乡镇申报,县级核准,省市备案”的程序,对拟扶持项目进行论证、立项,商请有关部门提出初步意见,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上报省市扶贫办进行备案。申报项目一经认定即具有法定约束力,不得随意变更,必须按照批准方案切实加强管理,积极组织实施;在项目审批备案期间若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要严格按照项目计划申报的程序,说明其调整理由,上报县扶贫办核准后,报省、市扶贫办备案。
(三)严格执行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报帐管理。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报账项目要符合项目计划,报帐资料要真实、合法、合规、有效、完整,不得以任何造假方式套取财政扶贫项目资金。
在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实施报帐的过程中,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的收支管理和监督检查;扶贫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管理、检查验收和项目费用支出审核。各级扶贫、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报帐制管理规定,切实维护项目资金管理的严肃性。一是严格资金专账管理。各乡镇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账,坚持先审批后使用,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资金封闭运行。二是严格报账资料审核。对已完工的项目,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报账请款,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在收到项目实施单位报帐资料后,应严把审核验收关,所有报帐凭证必须由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和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方可报帐。三是严格资金直达管理。对通过审核验收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由财政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办法,将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不得以现金支票拨付项目款。其中公共项目预留10%的项目质量保证金,待第二年项目通过复审后再行支付;由农户自主实施的项目,项目竣工验收后通过“一卡通”直接拨付到户。
三、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的监管,确保发挥资金扶贫效益
(一)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一是严格项目公示公告制度。所有财政扶贫项目要在实施乡镇和项目受益范围内,建立项目标志牌,明确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实施期限、投资额度、资金来源、主管单位等,接受群众监督,增强财政扶贫项目实施的透明度。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通过村务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让项目所在地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家喻户晓,广泛接受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促进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严格按计划实施。
(二)加大检查验收力度。
一是严格项目前期评估工作。各级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立项的勘察、设计、投资概算及可行性研究、论证等前期评估工作,提高项目立项审批质量。在项目实施前,要签订项目实施合同,明确项目的责任主体、受益主体、建设内容、建设期限、质量标准、预期效益和违约责任等。对大额扶贫资金项目可实行竞争立项、公开招投标。二是严格执行项目卡制度。项目卡要填写项目建设内容、项目投资计划及资金来源等,在项目实施中填写项目建设情况,在项目验收时填写资金到位情况和实施效果。三是严格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评审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村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小组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对于重大扶贫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工程监理人员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理,以保证扶贫开发质量和效果。四是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制。扶贫项目工程竣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向扶贫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县扶贫办要会同相关部门对照立项审批内容、招标合同和实施方案等相关资料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并对项目建设成果和项目的扶贫效益情况作出公正评价,对未达到要求的工程,提出整改方案。五是严格项目档案登记制。县扶贫办和乡镇扶贫办要对已竣工和投入使用的项目,建立项目档案,便于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价,防止项目重复申报、重复投资现象发生。
一、坚持“两个原则”,增强小农水项目建设的实效性和示范性
莒县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依托小农水、发展大水利、取得新发展”的总体思路,突出公益性和实效性,确保实现项目资金和工程效益“两个最大化”。具体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始终把握两个原则:一是项目选择坚持“灌区改造节水、流域增量蓄水、高效自压节水”的原则,突出解决山丘区供水用水矛盾;二是工程建设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注重规模”的原则,力求项目资金集中连续投入,确保实施一个项目,打造一个精品工程,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力求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构建新的支撑平台。截至2012年,莒县三年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先后建成青峰岭和仕峤两个灌区末级渠系节水示范片,以及小店、夏庄等7个高效自压节水示范片,累计完成投资9190.53万元,衬砌渠道282条、126.53公里,铺设管道 337.31公里,实施节水改造面积 10.67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23万亩。建设成效得到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等领导的充分肯定,连续两年在省财政厅、水利厅联合组织的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和验收中获得优秀位次。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县建设启动会议在莒县召开,滨州、新疆喀什等50多个省内外市县先后来观摩学习。
二、注重“四项创新”,全面提高小农水项目建设质量
(一)创新质量监管措施,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质量监督”与社会监督员相结合的质量监管模式。在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质量监督”与社会监督员相结合的质量监管模式,通过明确政府、部门、村庄和群众的责权利关系,构建了一个无缝隙、无盲区、全覆盖的质量监督、监控网络,有效解决了分散施工监控难的问题,确保了工程质量。其中,社会监督员以公开招聘与受益群众公推相结合的形式产生,他们不仅监督建设过程,还监督建设、管理及有关单位作为情况,增强了受益群众在工程建设中的全方位监督功能。
(二)创新资金监管方式,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管。制定出台了《莒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工程资金拨付使用流程、管理要求作了明确规定。设立了小农水建设资金财政专户,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封闭运行。借鉴城市重点工程全程监管的成功做法,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并委托两家中介机构分别对两个项目区施工情况全程跟踪评审。严格执行报账提款制度,根据工程进度核拨资金,由监理单位及工程造价审核单位核实后,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严格落实公示制度,将项目进展及资金管理情况及时公开,接受监督,杜绝了资金使用中的违规违纪现象,实现了有序、规范运转。
(三)创新工程应用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在青峰岭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中,采用了渠道水位自动遥测系统,提高了灌区测水量水精度,减轻了田间水量匹配工作量,便于用水户协会按用水方量收费,为推行终端水价改革奠定了基础。在小店镇实施了以多库串联、自压供水、封闭输水为主要特点的“多库串联自压节水灌溉”模式,取得了“不用电,不用油,水流到地头”的理想效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水利厅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称其为解决山丘区灌溉难题的有效途径,并要求在全省推广。2011年以来,该模式在全县得到进一步推广,以小店、寨里河等5处连线山丘区乡镇的7个示范片为基础,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大区建设初具规模。同时,还注重提升工程的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先后推广应用了渠道水位自动遥测系统、土壤墒情及管道压力流量信息采集系统等多项新技术,独立研制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出水口闸阀控制室也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创新工程管理制度,扩大项目建设综合效益。我县以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做好重点县工程与水管体制改革的结合文章,建立项目运行管护机制,探索实行了水库管理、农村供水、灌区灌溉“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了管理主体,做到了责、权、利相统一,从根本上化解了水库防洪、综合利用与农村供水、农田灌溉的矛盾。鼓励和扶持用水户协会、供水公司发展,成立了青峰岭灌区用水户协会、莒县招贤镇用水户协会和莒县小店镇用水户协会,通过协会让群众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及早进入管理角色,用市场机制调节水利工程运行、经营管理,扭转了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局面。在青峰岭灌区探索实行了用水经纪人配水制度,制订了《莒县青峰岭灌区用水经纪试行办法》,较好地解决了用水纠纷问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方式,推动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对较多农户受益的小型农村公共水利工程,推行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管理;对农村供水工程,积极推广“协会+公司”的运营模式;在所有斗渠进水口处安装测水量水设施及无线监控设备,提高了灌区管护自动化水平,为终端水价改革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三、完善“四项机制”,推进小农水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一)政府强力推动机制。把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列为全县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实行县级领导督导制、立项督查制和定期通报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全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莒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组建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处,相关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负责协调推进和督查调度。县政府与有关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奖惩与责任追究办法。
(二)部门联动运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相关乡镇和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利益、保证施工不受影响。针对新挖渠道占地问题,有关乡镇和国土、农业等部门及时会同村委做好土地流转等工作;针对施工中损害部分农作物,造成部分道路、电力暂时中断问题,有关乡镇和国土、财政、农业、交通、电力等部门及时到位,做好赔青、补偿与协调等工作。同时,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施工单位,优先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三)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面对全县财力紧张、收支矛盾突出的发展形势,我县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统筹财政支出,足额落实了配套资金290万元。启动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予以奖励补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先后投资和投劳折资550万元。充分发挥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优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等涉水资金1091万元,这些资金的成功运作,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四)绩效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把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列入相关乡镇和部门年度考核,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办法,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具体工作中,强化过程管理,抓好阶段性考核,把每月调度、半年督查和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表彰奖励,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出现重大质量与安全问题或者影响施工进度的严格问责,情节严重的依纪依法处理,确保工程建设如期进行,不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