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小学教育教育8篇

时间:2023-05-15 09:47: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小学教育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小学教育教育

篇1

全能激活教育法研究

有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条件

情境脉络互动背景下教学有效性的新阐释

探求有效理答 走向高效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策略的优化

教师课堂控制情境下的师生互动

提高小学生研讨交流参与率的策略研究

基于生命成长的优效阅读教学策略

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新课程理念下对语文标准答案的审视

初中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评价

小学低段数学课内阅读习惯的培养

改变当前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对策

“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模式探讨

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

县域内影响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基于教育均衡发展视角

农村学校教师文化的现时缺失与建设取向

论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追寻

“五严”背景下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研与工作改进

以人为本 提高校本培训实效

美国“竞争卓越”政策中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探析

美国体育教学中大班教学策略及启示

点燃小学生写作的激情

英语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的艺术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家庭教育也要“为人师表”

为学生架起通向成功的桥梁——学校社团建设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

开展感恩教育 打造和谐校园文化——县域推进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

自我策划教育校本实践研究

课程发展保障机制的三个层面

“小学饮食营养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基于三元智力理论的PBL模式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三维目标须以“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来落实

认识学生与构建教学策略

汉语文化思维方式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诉求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日常作文评价标准的思考

例谈作文评改中的“对话”策略

智慧理答 演绎精彩

在有序的活动指导中实现有效数学教学

关注动态生成 提升课堂效率——初中数学动态生成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英语有效学习的非语言因素略析

英语教科书在中西文化交融上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中词汇教学策略应用

传承海洋文化 渔歌唱进课堂

趣·知·思·生——有感于谢烨老师的“卡通宝宝”教学

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循证方法的应用

师生共享——新课程实践的追求

吉林省青少年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的调查报告

吉林省小学生网络使用的城乡差异调查

城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自我调控水平调查

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学社会学科校本课程开发

中学生“中性化”现象探析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及对教育的启示

动态生成性教学中教师引领的策略

现象学在教学中的运用——优秀教师教学案例透视

小学生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反思作文”训练方法探析

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活动

抓住生成 留住意外 共享精彩——构建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

数学后进生作业的批改策略

我国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改革趋势初探

以典型例题为主线的高三化学总复习课堂模式探究

历史教学: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信使”——国际视野下的历史教学社会功能的实践与探究

科学发展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让历史“鲜活”起来

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策略

初中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学生学习困境分析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探索

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反思合作引领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管理

在素质教育中,对于学校实施的信息化的教育管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的加强中小学信息化的教育,能够不断的加速中小学教育的建设以及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转变教育的思想以及传统的观念,全面的提高师资的队伍建设,能够深化基础教育的改革,全面的提高教育的质量以及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

在当前,中小学生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这些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我国国民整体的素质的高低与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因此对于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十分的关键,在教育管理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它是当今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大发展的重要教育工具,对于素质教育,它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的教育新的理念,新的思想。素质教育的提出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于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经济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发展中,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要通过教育来引导人类潜能的发现,不断的开发人的创造力,全面的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因此这些希望都寄托在教育管理上,尤其是对中小学的教育管理,能够体现出素质教育面临着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功效。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来说:它是当代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国际竞争中,素质教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基本上都在提倡积极的进行教育的改革,将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以及综合的能力作为改革的目标。例如:在美国提出的是:“要实施帮助所有人的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能力”的高质量的教育;在日本提出的是:“重视个性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而在德国提倡的是:“基础教育使得学生个性与社会责任的培养要融为一体”全面的实施教育发展。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而且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表现。在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人本主义来说,它是植根于我国民族土壤的优秀教育思想,它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新的教育理念,能够将中华的文化及时的传播。这种人本主义的思想不仅仅促进了我国教育专家以及工作者对于我国教育基本价值取向的重新思考以及能够对我国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

另外素质教育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出现的弊端提出来的。由于我国在教育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许多的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等其他的状况,因此在这种教育下,学生的负担比较中,往往许多个性就得到了限制,因此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教育专家以及学者就提出了素质教育,这种素质教育能够完善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能够将我国的基础性教育作为实践改革的主旋律,为现代中小学的教育提供有效的保障,能够完善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不足。

中小学的教育管理

对于中小学的教育管理是指学校的管理者在通过一定的教育机构以及教育的制度,并且采用一定的教育手段以及具体的措施,能够带动和引导学生的师生,在充分的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的状况下,实施教育管理的工作。在学校教育管理中,通过三个层次进行具体的教育管理实施,分别是:对国家和地方性的行政组织对于基础教育系统进行管理;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对于学校进行的管理;中小学校教育管理者,对于学校内部的各个系统进行的教育管理。

对于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实施

4.1正确的确定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由于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学校的组织起着导向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要及时对教育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消除与素质教育的客观本质, 制约一些与教育对人类和社会的需求满足情况相脱节的思想认识。积极的确定与素质教育客观本质与人类社会相适应的认识。在中小学的教育管理中,要积极的倡导个体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教育价值的取向一致。在中小学教育总,能够变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为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具体的实施是:在教学的目标上进行实施,要根据一定的社会教育目的以及个别学生的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进行实施素质教育,完善教育管理的工作。这样既强调了个体,也塑造了群体,能够积极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出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才。在教学的方式上,英爱变换形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运用启发式的教学,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参与的意识,注重学生群体意识以及协作意识的加强。

4.2确定合适的价值取向

在确定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之后,能够保障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思想相一致,能够及时的把握素质教育的方向,最终将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能够使中小学生在教育中全面的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总结

通过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的研究,了解素质教育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积极的推崇新的教育思想,在教育的管理中不断的进行改革,变换教育的思想,设置新的教育理念,这样来保证中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能够不断的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提高我国全面的综合素质做充分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吕新波,刘志学.实践基地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以张店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为案例[J].素质教育管理,2010(8).

[2]陈敏华,谢霞飞,王培.基础教育转轨与高师教育改革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18).

[3]宁本涛,耿文涛.素质教育:教育价值取向的合理取向[J].教育评论,2012(11).

篇3

一、中小学教师应该牢牢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

“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人所云,恰可以用来概括当今的终身学习理念。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终身教育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作为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设想如果一个老师他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自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他如何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中小学首先应该抓好对教师的培训,教师自己也需要端正态度,不断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二、中小学教育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终身学习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使人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学习是无止境的,是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中小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普通中小学教育打基础的教育,这种基础就包括了终身教育的基础。以往人们把教育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认为终身教育只是非正规教育或是成人教育的任务,这是很大的误解。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这种理念的教育体系就是终身教育体系,它贯穿于人的一生,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普通教育不仅要为人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肩负着继续教育的任务。对于终身学习要求我们的学生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了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确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了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终身学习不仅是学生将来工作的需要,而且是以后生活的需要,是人类进步的需要。对于国家民族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三、树立终身教育要求学校拓宽教育的视野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人们要求对传统学校教育甚至教育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革,从而期望产生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1.它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彻底改变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的观念。

2.它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改变将学校视为唯一教育机构的陈旧思想,使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从而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个空间。

3.它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学习者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将发生根本变化,取而代之以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开放式的关系。

篇4

关键词:中小学;基础教育;相互适应;承前启后

中小学的过渡衔接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中小学教育中严重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有无所适从之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搞好中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中小学教育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小学和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中小学教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这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由于受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处在较低的阶段,他们天真、幼稚,好奇心强,理解记忆远不如机械记忆。因此,对他们的教学只能从简单的知识入手,手把手地去教。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的增多,才能循序渐进地增加广度和难度。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知识也有了一些难度,为他们到中学打基础。学生到了中学后与小学最大的差别是年龄大了,生理和心理素质可以说也是一次飞跃,这时他们面对的是更多的学科,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由此可见,中学教学与小学教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总认为科学有效地处理好这个课题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非常必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小学教育要具有前瞻性,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自主学习是课程教材改革提出的新理念,理念如何转化为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能力,需要教育研究工作者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并深入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使理念转变为行动。从校内实际来看,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弊病。尤其在农村小学,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往往只完成老师布置的显性作业,对隐性作业拖拖拉拉,不能自主完成。

虽然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限,但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过程中时刻要为他们的下一阶段的学习考虑,要逐步引导,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生不太懂事,好奇心强,但是他们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能否写人对他们终生都受益的文字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烙印。自学能力是指学习新知识的技巧,其中包括较强的求知欲和灵活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很强的求知欲才能成为有理想、有能力的新一代接班人。

二、中学教育要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欲速则不达

由于小学生到中学后所学的科目多了,知识的难度较小学也深了,一时间有一大批学生不适应,他们面对五花八门的学科一时觉得手足无措,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及时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渡过困难期,尽快让他们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就是“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否则欲速则不达,势必使大部分学生成为中小学教育衔接不当的牺牲品。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每位中学教师从初一的第一节课开始,用小学的教学模式逐渐地往中学教学模式转变,也就是说教给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方法,使他们自己克服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养成自己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教师的关爱,特别对学困生,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求全责备,要有爱心,要有耐心,要把这项工作当做一项工程去对待,因人而定,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处理好衔接的难题。

三、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必须团结协作

中学教学学科多,教师各负其责,而小学学科相对于中学少,班主任几乎全天跟着。为了避免中学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详细,就必须同所有的任课教师密切协作、及时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了解学生在校的全部。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也是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分析W生的立足点。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课任教师都要面对每一位学生,主动担负起培养教育学生的历史重任,向社会负责、向家长负责、向每位学生的未来负责。

处理好中小学生教育的衔接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难题,也是部分学校教育失败的主要根源。所以,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将衔接这一课题纳入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中,要认真对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争取衔接的最佳效果。

篇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赏识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所谓“赏识教育”是指通过教师实现对学生的赏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行为的认可及赞美,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具体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首先,赏识教育本身就具备鲜明的激励功能,学生在获得教师的赞美及认可之后,会使其自信心大增,进一步满足自身的学习目标,这也是赏识教育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其次,赏识教育的另一教育主旨是帮助每一位学生了解与掌握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还应对学生给予足够尊重与欣赏,并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给予足够的尊重,对于学生的特长应给予及时肯定,对于不足之处也应给予正确引导,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有效使学生内在才能、天赋得到充分发展。除此之外,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年纪尚小,正处于思想尚不成熟、心理、生理变化的重要时期,同时学生对于他人的看法也十分在意。因此,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上的变化,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赏识,进一步从外到内激励学生,满足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同时这种赏识教育也会是对学生自我肯定的一种行为,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保障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二、赏识教育,发掘学生潜在能力

随着赏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它对学生的重要性,其不仅可以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上的需求。然而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将赏识教育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心理、生理上没有得到满足,进而很难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因此,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发掘学生潜在能力,教师应利用赏识教育对学生展开教育指导,这也是因为站在科学的角度上来看,每一位学生本身都隐藏强大的潜在能力,但由于此时的学生年纪尚小,且心理素质相对薄弱,同时基于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复杂、巨大的世界里,在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自卑、不乐观的心态,此时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最大作用与价值,利用赏识教育消除学生这种自卑、不乐观的不良心态,进一步满足学生心理、生理上的需求,使学生从中获得满足,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除此之外,发掘学生内在潜能不是一项简单的教育工作,它是需要一定的辅助作用来点燃星星之火,为此“赏识教育”的奥妙之处就是使学生在潜意识上觉醒,进而消除积压在学生心理上的自卑、不乐观情绪,最终有效使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激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疑惑变得微不足道。

三、赏识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年纪尚小,思想认知尚不成熟,会频繁犯错,而以往传统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学生频繁出现错误时给予批评的态度,进而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变得疏远,而这种疏远的关系对学生学习与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教师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并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持有积极乐观、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进而有效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赞美与夸奖,进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与认可,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拉近自身与学生彼此之间的距离,最终实现构建良好、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

四、赏识教育,突出学生主导位置

常言道“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身加以赏识。”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导位置,还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赏识教育,影响了学生学习及课堂教学质量,依旧采取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教育指导,进而使学生参与度不高。因此,为了进一步突出学生课堂主导位置,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赏识教育,其中教学的质量,不仅仅要看教师讲得好不好,还应格外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动力,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有效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及时进行赏识,并采用宽容、和蔼、耐心的指导态度,给学生多一些鼓励与赞扬,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进而突出学生的课堂主导位置。例如,在对某节课堂教学时,当学生针对教师提问给出错误答案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再试一次”“没关系”,进而有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五、赏识教育,激发学生不断进取

在对中小学教育阶段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还应明确赏识教育的目的,它不仅仅是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表扬与鼓励,还应通过赏识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改善,进而有效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然而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利用赏识教育教会学生接受批评、学会分担,进而使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方向产生迷茫。因此,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批评、学会分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提醒,并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尽自身最大努力培养出优秀、合格的人才,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夸赞赏识时,教师还应注重适当地批评对学生的影响,因为一味赞美、关心,会使学生习惯听取夸奖、赞美的话语,进而使学生在面临较大的挫折时,会出现心理承受不住的情况,为此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应把握好对学生的赏识力度,应知道“过犹不及”对学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赏识教育过程中,必须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并对那些性格较为内向、不爱与人交流的学生,在公共场所及时给予表扬与赞美,进一步使他们的优点得到较好发扬,进而有效激发学生不断进取,而对于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则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生不断上进,最终有效保障每一位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

六、赏识教育,助于学生超越自我

“赏识教育”的导向功能是正确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进而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训练,最终通过不断自我激励,追求成功的喜悦。然而在以往传统的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使“赏识教育”的导向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对学生及时给予赞美与表扬,进而很难激发学生超越自我。因此,进一步激发学生超越自我,教师应发挥赏识教育导向功能的最大作用与价值,并对学生及时给予赞扬与夸赞,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及认可,进而在心理上获得成就感,而这种及时的肯定与赞扬,对学生来说有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进步,教师也应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赞扬,进而有助于激发学生超越自我,除此之外,有效的评价与肯定,会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优点,并对不足之处及时强化训练,最终全面激发学生超越自我。

七、结语

篇6

关键词:日本;中小学;健康教育;道德教育

一、日本中小学健康教育

1.安全理念的灌输

由于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所以中小特别注重安全教育,对学生安全理念的灌输是为了使学生们消除对自然灾难的畏惧,所以在安全教育的内容中就包括锻炼学生们在面对地震、火灾、龙卷风等灾难时从容不迫的良好心态与避难自救的措施。不仅如此,由于近年来,日本的交通事故一直在逐渐增多,为了避免中小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意外事件,安全教育就变成了学校一项十分看重的教育内容。安全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唤醒起学生们的安全注意事项,并且提醒学生们平日生活中注重安全的重要性,以防学生们发生一些意外与不测。中小学生安全理念意识的教育主要是在保健课与道德课中举办。在安全教育的课堂上,老师会教授中小学生们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并且以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的危险事件为例子,让学生们自己对危险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就在举例中锻炼培养了中小学生们应对危险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生命,并且具备了在危险中自我保护与判断危险的能力。

2.供餐教育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富裕后,就导致了人们的饮食健康问题,比如:挑食择食,肥胖症,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营养补充不均衡等等。为了能使中小学生们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且掌握有关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日本的中小学因此开展了供餐教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日本中小学供餐内容越来越丰盛了。日本学校供餐的形式主要分为完全供餐与补充性供餐两种。其中,完全供餐是指提供学生们米饭,面条等主食与相应配菜的供餐方式,而补充性供餐是只为学生提供牛奶与配菜的供餐形式,少数学校还有第三种供餐形式:只供应牛奶的供餐。日本的大多数中小学以完全供餐为主要的供餐方式,而学生们也十分愿意接受学校的供餐。与其他国家供餐教育有非常大的不同,日本中小学供餐不仅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相应的食物,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自身的性格特征,与其餐饮的习惯来为学生进行供餐方面的教育与指导。在供餐时,班主任老师会为学生进行贴心的供餐教育,老师们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地对中小学生们进行供餐教育,并且活跃就餐的气氛,对学生们就餐时的礼仪与习惯加以教育与指引。正因为如此,中小学教育的供餐教育在日本得到了十分的重视,学生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收到了手把手的教育与指导,对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由老师在供餐时间与中小学生们一起用餐,更加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学生们卓越的人际交往能力。

3.药物使用与防艾滋病教育

上世纪90年代,存在在年轻人使用兴奋剂等药物使用频繁人数增加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关注与担忧,因此日本文省部决定加强对中小学生们关于药物使用方面知识的教育,使学什们对药物的使用能有正确的看法与态度,推进学生们对健康的认识,从而让学什们注意到身体健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但如此,日本年轻人患艾滋病的人数也在每年的增长,文省部因此下令对青年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普及活动,并且要求学校教育学什们对艾滋病正确看待方式,使学什么不要对艾滋病患者抱有轻视的与鄙视的眼光与态度。学校艾滋病防御知识的普及课程通常会安排在保健课或者道德课中进行。

二、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

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即是培养中小学生们能够在学校,家庭与社会保持着自己良好高尚的品行与时时刻刻保持对他人尊重的良好对待他人的态度,并且拥有自己的个性,愿意为国家未来的发展而不断地拼搏努力,奉献自己的一生。为了实现这一道德教育的目标,日本就通过学校的教育,来实现对中小学生崇高理想与高尚品德的培养与教育。由于不同年龄与年级学生对知识能力接受的能力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所以学校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以更好地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道德素质的教育。低年级的小学生被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能够自己对事情做出判断,并且初步了解社会方面的处事原则与为人之道。到了中年级,学校则要培养学生能够有较强的自制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使他们能够在今后更加轻松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学校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们明白他们背负着振兴祖国的重任,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能时刻保持这上进心,为了成为社会优秀的一员而奋斗一身。

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途径是十分多的,学校还会和家庭与社会联合起来共同为中小学生们的教育而奋斗,使道德教育在中小学中非常成功地开展。

1.专设的道德课

在日本的中小学教育中,道德课一直以来都是一门核心课程。开创专门道德课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更加系统地,全面地使学生们对道德知识进行掌握与理解,也方便老师们对学生们集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了能使中小学生们对道德课感兴趣,并且愿意接受道德教育,学校十分关注对于道德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老师通过在课堂上安排学生们一起进行简短的话剧表演,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在道德课上不会感到枯燥,而是非常期待道德课的来临,从而达到了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的要求。

2.学校,家庭与社会联合开展道德教育

日本的中小学除了重视学生们在学校的道德教育,还将道德教育和家庭、社会结合起来,使学生们在社会中锻炼自己,通过在社会上的实践经历,来锻炼他们对道德的判断能力,从而使道德教育更加全面与实用。此外,学校与家庭联合对学生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也有许多种,中小学会在家庭中开展对学生们道德学习的调查,评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当众表扬,以激励大家更努力地接受学校的道德教育。不仅如此,学校还会给家长道德教育方面的书籍与教育备忘录,以寄托家长们能够督促学生们保持着良好、有进取心的学习心态。

参考文献

篇7

思考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

我们明确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意义,其实也就给我们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即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应注重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小的课题研究为主,做到一个课题能解决一个教学实际问题即可,切忌贪多求大。这是因为:

1。工作需要。

2。自己熟悉。

3。便于操作。

4。利于推广。

思考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种种不良现象

1.功利主义:今天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功利主义造成的,严重违背了教育科研的实质。我们知道,教育科研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虽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起点低,学术性不是很强,但其科学性不容置疑。它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质就是通过教育科研的研究来达到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水平,使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眼下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如此,而是借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招来一块“金字招牌”,那些参加科研工作(特别是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也大多是出于评职晋级的需要,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至于所研究的内容(课题)是否对教学有益,对学生是否有切实的意义则不太关心。只要上级能肯定,给一个什么奖,那就万事大吉了。

造成科研工作功利严重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主管部门只浮于表面,而疏于管理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只要留心一点就不难看出,由于现在许多评定的项目和内容中,都有一条“科研情况”或“课题研究”情况。你想评职,没有参加课题研究,不行!你要获得诸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称号,对不起,未参加课题研究,不行!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的确太多、太普遍了,“功利主义”能不大行其道吗?

教育科研是严肃的、科学的,它不能成为一个指标,也不需要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参与,因为它必定是理性的,学术性很强的东西。而我们今天的某些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其科学性和学术性,硬实要把它作为一项评定的指标,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把它推进了“功利主义”的死胡同。

2。两头热,中间冷:功利主义必然造成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两头热,中间冷”。这里所说的“两头热,中间冷”主要是指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课题研究方面,大家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课题的立项、开题和结题上。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是比较普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应为大家所关心的并不是课题本身,而是课题的影响力,课题在上级那儿能引起多大的注意。说穿了,也就是一个“功利主义”在作怪。

3.泡沫成果多:功利主义、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必然产生“泡沫学术”,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热的背后,各种“泡沫”现象层出不穷,水分沙子越掺越多。在不少的科研项目中,老师为课题的名称的确化了不少心思,以取悦于领导,课题一旦获得通过,便在开题、结题方面大做文章,包装过度,大话空话不少,但对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却并不看重。更为甚者,对研究的过程凭空想象,造假数据,东摘西抄,胡乱拼凑,把课题越吹越大,但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一些用巨资累起来的课题成果,不要说推广运用,就连本校教师甚至高课题研究的老师也不敢真正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谁敢拿教学质量开玩笑呢?

“功利主义”倾向是产生“泡沫学术”成果的温床,而“泡沫学术”成果的飞扬跋扈又直接刺激和助长了“功利主义”倾向盛行的势头。要纠正这些现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强调教育科研的正确定位,进一步明确并强调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功能,淡化名利,弘扬科学精神。

思考四: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点意见

1.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

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顺利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功利主义思想,因此,要使中小学教育科研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的关系,多做实事,少空谈,不为名利。这样,中小学教育科研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也才能起到指导教学的目的。

2.切合实际,做小做实

中小学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作为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是为搞科研而科研,不是为开展课题研究而研究,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必须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所谓“小”,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着眼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工作,研究一个方面,解决一个问题,决不能贪多误得。所谓“实”,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该做踏踏实实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为名、不为利。

3.来源实践,指导实践

篇8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育改革与创新 心理素质培养 德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52-01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现阶段,由于各地教育规模大小、教育水平高低和经济水平的差距,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地区间的教育差距,优势教育资源多集中于东部人口密集与经济较发达地区,西部等地的教育情况有待改善。而教育信息化则有利于缩小这种教育差距,大大改善我国各类人才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

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首先,应该是孩子们的心理素质需要做一些正确的调整,端正态度,引领他们走上人生道路的正轨,先做人,后成才;其次,学校在教育方法上也应该有所突破与创新,教育方式与时俱进,满足新一代学生群体要求。最后,教师们也应做好表率,指导孩子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真理,在生活中领悟学习的真谛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只有这样,中小学教育才能在中国当前的教育情况下,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接班人,为国家输送出建设性稀缺人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打下源源不断的高科技人才基础。针对以上三个方面我的建议如下。

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各中小学根据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形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学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中学习生活,学校是他们接受教育的最主要场所,搞好学校心理教育的整体环境,能够潜移默化而高效地影响校园中的每一个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多样化

关于学习方法,首先我们应该摒弃过去的错误认识,树立一种新的思想,认识到学习者与教师的双重互动作用,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明确地意识到,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我们反对填充式的灌输式教育,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即以学生为思考认知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工具。

1.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得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打破从前过强的共性制约。

2.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一方面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性格对所学内容和学习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另一方面,学生也可对就其感兴趣的某一专题自主检索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实现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收集资料和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其知识面。

3.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丰富的网络资源,改良教学方式,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以鲜明的形象、实际的事例感化对比,帮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具体事例分析形象的过程中将高尚的理想实实在在地内化为自己的言行,实现化抽象道理到具体言行,再由具体言行升华为抽象思想道德的转变。

三、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应该多与学生积极讨论课题研究,交流心得,并积极响应学生奇思妙想,提供支持以保证其进一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师生之间几代积淀下来的不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