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技术创新的优势8篇

时间:2023-05-15 09:47: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技术创新的优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技术创新的优势

篇1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企业集群 技术创新 创新优势 策略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美国硅谷大量高新技术小公司的成功实践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更是引起了人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强烈兴趣。也因“硅谷”成功企业集群的示范效应,企业集群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理论界提出企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才是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就具有天然的、不可替代的技术创新优势,从而可以带动整个企业集群的自主创新,以此成为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而且还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力量。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概念及特征

1、概念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具体界定,各个国家有很大区别。1999年5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明确界定:一是企业已在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注册,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职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二是企业应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思、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概括为:由有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的企业。

2、特征

(1)从事的行业及领域的特殊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己任。其技术领域主要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环保技术等。例如,中关村科技型企业产业结构的比重为:电子信息占63.3%;光机电一体化占12%;新材料、新能源及环境科学占10.6%;新药物、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占10.7%;其他3.4%。

(2)从业人员的特殊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由科技人员自主创办或领办,并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实行运作的。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超过30%,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地区,科技人员超过50%。据对北京1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统计,从业人员21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3万,占61.5%。

(3)规模一般趋向小型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少则几人或几十人就可以经营运作,但大多数在100人左右,规模较大的也在500人以下,这也使科技兴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4)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规模经济和资金雄厚的优势,较弱的自身实力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决定了它们必须不断通过各种方式经行创新,并及时将这些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事实证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有着其他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已成为我国科研成果转换和科技创新实现的主要载体。

(5)特有的机制特征

在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运行机制体系:创造物质财富、讲求精神文明的动力机制;坚持自主开发、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创新机制;政企分开、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技工贸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机制;同效益效率挂钩、按贡献大小分配的分配制度;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行为机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等。

二、企业集群理论发展概述及其积极作用

最初的产业集群经济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他以分工的角度给中小企业集群下的定义,即中小企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形成的群体。马歇尔从“外部经济”的角度对中小企业集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通过对英国一些传统工业的企业集群现象的考察,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企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的这一理论。区域经济学家韦伯把集聚因素引入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他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区位因素同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在高级集聚阶段,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形成的地方工业化就是企业集群。威廉姆森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给中小企业集群做了如下定义:中小企业集群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这种组织机构是介于纯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它比市场稳定,比科层组织灵活。以波特为代表的战略管理学派对企业集群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对企业集群做了以下定义:即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按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是产业发达国家的核心特征。它不仅包括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而且还经常向下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以及一些辅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当然也包括政府及相关联机构提供的一些基础性设施。

我国企业集群的实践先于理论探讨。到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江浙、福建和广东)出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集群。针对这些企业集群现象,国内经济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分别从区域经济发展、非正式制度、制度变迁、企业和企业家网络、企业创新、历史传统以及政府政策等视角切入,较为深入地进行了企业集群生成、发展和演变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其中,仇保兴对中小企业集群给出了较为全面和具体的定义:由一群彼此独立但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这么一种特定关系的中小企业组成;这些中小企业在地域上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尽快积累,同时为了谋求企业间的关系能长期维持而及时解决成员间的不一致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而相互适应;集群中存在企业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中小企业间以“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集群化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特征,集群化对中小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一,众多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区域使得企业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企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创新资源极为有限,难于取得技术突破,即使有所进展也往往在开拓市场方面受到自身能力和资源的限制。但从集群整体看,各个企业拥有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通过创新网络形成专业分工,无异于将其他企业的技术专长嫁接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上,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第二,聚集可以产生广泛的市场化,批量购买和销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集群内各个企业基于相同的产业结合一起,促使他们以整个集群为单位对原材料供应商形成影响,同时也可以集中开发市场。

第三,信息的溢出可以聚集企业的生产效率高于单个的分散的企业,特别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知识在该地区的溢出。在集群中,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其他配套的相关企业相互靠近,很容易获得有关上游供应商、同行竞争对手、下游客户的相关信息,可以更好的洞察市场需求、产业发展趋势、新市场开拓情况以及技术演变和革新的信息等。

第四,集群内企业间合作竞争的协同性提高了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企业集群强化了企业间的关联性,关联性的强化会产生二重放大效应,一方面会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使同行业之间形成是对手又是朋友的局面。

三、集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分析

近年来,在中小企业集群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很快,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上呈现处独特的优势,为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独特的推动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征具体表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相对规模小、专业化程度高和组织结构简单使研发及自主创新产品或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以及它涉足的技术领域很广从而体现了创新的广泛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较快适应市场及用户需求变化,以较高的效率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研发,并提品或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及自主创新往往更多地采取合作和模仿模式,具有较大的外生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十分重视研发及自主创新活动,以增强其竞争优势,本身既是研发及自主创新成果的创造者,又是需求者。那么,相对于单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通常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有利于形成区域创新网络。依靠单一企业难以形成强大的创新力量,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中聚集着若干高技术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各种组织。这些组织彼此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互通有无、同舟共济,就形成了一个跨组织合作创新网络。如硅谷的成功就是依赖于群内各种组织就技术创新活动展开相互学习与合作而形成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区域技术创新网络。

第二,容易获得创新资源。如果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较快地获得创新资源,就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聚集了大量相互补充的各种人才,企业很容易就近找到所需人才,而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群内企业间建立了长期信任和合作的关系,这种氛围也有利于企业间筹措资金。而且人员之间、组织之间的广泛经常的接触还有利于企业获得有关产品市场、销售渠道、技术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组织之间相互协作、共享成果。集群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通常不是由某一企业单打独斗来完成的,而是依靠多方参与、群体攻关、资源整合完成的。这不仅包括集群内的企业,也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等非生产部门和单位。集群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自集群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创新成果受益于参与的各方,因而具有多赢共享性。因此,集群成员的利益趋于一致,使集群区的企业和各种非企业组织产生一种社区共荣意识。

第四,群内组织之间的竞合相携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能否取得优势,避免淘汰出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够产生创新的动力,合作同样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因素,合作能力越强,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多,创新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四、集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策略

1、政府加以正确引导和扶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税收、金融等政策或法律,构造一个有效的持久的创新激励环境,矫正市场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缺陷,使创新者能更公平地享有创新收益;选择一些机制灵活、产品附加值高、有发展后劲的企业重点扶持,促使其成为有较强创新实力的企业。

2、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相结合机制

美国硅谷信息产业集群就是以斯坦福大学为创新源,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斯坦福大学在技术人才上的支持,从而使硅谷成为美国经济最活跃、创新最积极的地区。为此,我国政府应鼓励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直接参与集群创新活动,鼓励大学教师、研究生到公司兼职,有名的教授兼任公司顾问或者董事会成员,鼓励这些人才积极创业并予以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和优惠。

3、完善集群内服务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不是孤立地发展的,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创业服务中心和教育培训体系。这些服务机构为群内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

4、完善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

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使那些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经济附加值高且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企业,可以以较低的筹资成本获取创新资金。在融资渠道上,还应积极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形式,如提供融资租赁、放宽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条件促使其上市以及降低债券发行额度使一些优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5、加强集群内部与外部的联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群内企业间就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发展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和联系,而且还需要与集群外部的组织或群体加强联系,从而吸收外部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如果集群只在内部相互联系,由于这种经常的交往和合作,就会形成企业间的强联系,而这种强联系会形成“技术锁定”,阻碍技术创新,排斥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邵继勇:中小企业集群与经济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7.

[2] 李亦亮:企业集群发展的框架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 陈雪梅: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 惠宁: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新发展[J].管理世界,2005(11).

[5] 朱杏珍:论市场型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J].商业时代,2007(25).

[6] 习名: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优势及实现机制[J].科技创新与导报,2007(32).

篇2

1.1石油工程的特点决定技术的创新

石油工程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有进行技术和技术创新才能保持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掌握先进的石油工程技术,并且具有一定的优势,才是石油工程获得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只有在市场上保持领先,才能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

1.2我国石油工程发展现状,需要技术的创新

我国加入了WTO之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际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我国的石油工程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想要石油工程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其发展战略就要进行全面部署,而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1.3技术因素的重要作用要求进行技术

创新只有技术进行创新,产品的成本以及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同时也是石油工程在市场中一直持续发展的重要武器。

2.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现状

2.1对石油工程技术

创新不够重视为了片面的得到石油工程更高的利益,石油企业的责任人对于技术的创新层面根本不予重视,反而只注重销售和生产。即使进行了技术的创新,对于创新这一块的管理也不完善,大多数责任人只是进行部分管理,严重影响技术创新的进程。也由于管理不完善,导致人员的大量流失,对石油工程造成了影响。

2.2缺乏对科技资源的整合

加大了人才的矛盾首先,石油工程由于仍然受到原先经济制度的制约,使其技术资源被重复使用和封闭使用,这样就降低了生产效率,阻碍了技术的创新与提高。其次,在技术的创新方面,人才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并且严重缺乏中层次的技术人才,在研究、创新过程中缺少创新性与综合性。

2.3石油企业在创新投入不足

目前国内很多的石油工程中的设备都不是最先进的,技术创新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另外由于自主知识产权非常少,很多高校科研出来的成果都不能良好的转化。不能转化高科成果,又没有自己的研究平台,再加上与高科院之间基本没有经验交流,无疑给石油工程技术创新雪上加霜。

3.石油工程技术创新措施

3.1提高技术创新投入

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投入,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的投入,还有资金投入以及政策的扶持。首先,要完善技术创新的投入体系,从管理到保障,都要大力的配合和支持,使所投入的部分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发挥最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做好风险管理,丰富融资的形式,使风险降到最低,做好科技创新。

3.2完善技术创新体制完善

技术创新的管理体制,确保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保持稳定。首先先调查并掌握企业内部各因素。例如内部组织结构,工程技术的水平和人员配置。根据调查结果来确定技术创新的侧重点,制定晚上的核心技术策划,一步一步进行技术创新。

3.3建立技术团队实现

技术的创新,必须众多的技术人员不断投入人力、物力,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就需要进行技术创新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必须过关。在建立一个高素质的团队的同时,还要结合市场的走势,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培训技术方面的知识,还要加强受培训者的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致力于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

3.4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是一个企业是否具有高工作效率、是否能发挥强大能力的关键。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每一个岗位的人员分配做到最大合理化。通过对每个员工的学历、技能、经验以及个人特征的调查,对他们进行合理分配。只有将每个员工都分配到最适合的岗位,才能将他们的工作能力发挥到最大。尤其是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其人员的配置一定要做到合理化,并且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4.结语

篇3

[关键词]技术创新;竞争优势;苹果;华为;通讯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研究机构Kwc最新数据显示,华为超过苹果成为国内市场最畅销智能机品牌,苹果自15年12月以来在中国市场首度出现份额连续下滑。事实上,中国市场并非是惟一出现苹果市场份额下滑的国家,iPhone手机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市场表现也不容乐观,都出现了iPhone市场份额下滑、Android市场份额上升的现象,苹果iOs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不断被安卓系统侵占。

文章就苹果、华为公司为例,分析两家企业近年来有关技术创新的投入及相关的业绩指标,从而分析苹果为何从不可超越转而销售数量逐渐下滑,华为如何从一个二线小辈,跻身于最大供应商的行列,以及对等其他中国本土的电子通讯企业的启示。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的过程。企业竞争力是企业通过自身要素、外部环境的优化及其有机交互,在竞争过程中处于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能力。在企业的竞争中,企业竞争力体现在产品市场和企业资源的能力方面。产品市场的优势是企业现有超额利润的来源,表现为企业的显在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各要素有机结合已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它反映的是企业实际创造财富并获得财富的能力。企业的资源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一种潜在的竞争力。这种潜在的竞争力是随着环境不断演化的结果,它是增强并最终提高企业创造并获得财富能力的潜在实力。

二、文献综述

目前,实证研究理论在技术性无形资产的投入和研发的投入对企业在价值增长和业绩提高方面的作用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高的成果。

在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影响上,刘开勇提到当前世界,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新的需求不断产生,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而林清安也曾针对高科技企业发表自己的意见认为: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动力源泉。在此基础上,李婧,何小刚等曾在文章中按照资源基础观的观点对技术创新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技术创新不仅可以将企业内部资源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还可以通过和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创造出对企业更加有用的资源。

随着对科技创新和企业价值、竞争优势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学者对其能代表技术创新的指标如:研发投入等和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苟燕楠通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行业的企业中,研发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研发人员的投入与企业经济效果的相关性上,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更为显著。朱乃平等通过对2009-2011年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究,发现企业的创新投入能够正向促进企业的短期和长期财务绩效。但是王雪利却发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制约了核心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导致企业难以构建持续的竞争优势。所以如何运用企业的技术创新来为企业创造价值才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案例分析

3.1苹果公司

3.1.1公司简介

苹果公司(Apple Inc.)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罗-韦恩(Ronw ayne)等人于1976年4月1日创立,并命名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Appk com puter In c.),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

苹果公司1980年12月12日公开招股上市,2012年创下6235亿美元的市值记录,截至2014年6月,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苹果公司在2016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9名,2016年10月,苹果公司成为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3.1.2技术创新的表现

(1)研发中心

苹果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科技公司,为了更全面的吸引人才在全球各地设立了研发实验室,包括以色列、美国佛罗里达州、西雅图、波士顿、中国、日本、瑞典及英国等都设有各类设施和卫星办事处。2016年初苹果公司已经派人前往法国东南部城市格勒诺布尔研发实验室进行工作,此实验室占地800平方米,科研人员30余人。就在2016年的10月,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宣布将在深圳设立中国的第二个研发中心,引进更多的人才。苹果公司为让摄像头表现的更好,组建一个大约800人的团队进行研发,可见苹果公司对创新的重视。

(2)研发投入

苹果公司向来以产品创新能力而闻名,通常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是研发经费大量投入的结果,但事实上,同谷歌、三星等公司相比,苹果公司的研发投入非常的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苹果公司不重视产品的开发,其在每一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5Ec)文件中,都表示不断投资研发是苹果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未来的发展和创新产品的销售及科技都离不开研发。通过对苹果公司2011年到2016年各季度研发投入的统计总结,如图3.1,充分展示了苹果公司的研发投入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2016年的前两个季度每个季度都达到了25亿美元,五年间增加了四倍多。

(3)专利数量

专利数量是一家公司能够继续保持创新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个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一家公司进行技术开发的进程。咨询公司sqoop公布了2015年度获得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排名,苹果在这项排名当中以专利数量1795个只位列第12。其中三星获得了7506个专利,比苹果的四倍还多。

种种创新结果的结合促使苹果产品备受消费者的欢迎。当苹果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时,都会出现空前的排队购买手机的情形,这是其他手机厂商所比不了的。这种超高热度的欢迎为苹果公司的经营绩效打下了基础。苹果公司在近五年的利润状况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15年的净利润较2011年翻了两倍,截至2014年6月,其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并且成为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而这都应该归功于苹果公司一直以来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3.2华为公司

3.2.1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 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华为在2010年以218.21亿美元营业收入首次杀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排名为第397位。随后几年,华为持续上榜,并且排名连续上升,如图3.2所示。到2016年,华为已经位居第129位。

3.2.2技术创新的表现

(1)研l投入

没有强力的投入,就不可能开展有效的技术创新,企业也就不可能有竞争优势,必须确定一个技术创新的合理的和固定的投入比例。企业应该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努力加大投入,强化技术创新,以此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图33可以看出,2012-2015年,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都在10%以上,并且逐年上升。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并且每年的毛利率都在40%上下浮动。

(2)研发人员

从研发人员数量来看,华为研发人员数量逐年上升,每年的比例都维持在45%左右。

(3)专利数量华为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公司研发投入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15年12月31日,累计共获得专利授权50,377件。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52,550件,外国专利申请累计30,613件。其中、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

3.2.4技术创新对华为的作用

2015年,评为新浪科技2014年度风云榜年度杰出企业。2016年,研究机构M illw afd Brow n编制的B rand z全球100个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华为从2015年的排名第70位上升到第50位。8月,全国工商联“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华为以3950.0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成为500强榜首。8月,华为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7位。

一直以来,华为被看作是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和全球化运营的最佳典范。华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能够成为众多中国本土企业家所效仿的对象,正是因为华为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坚持技术创新。华为重视自身知识产权在核心领域积极积累。华为长期坚持每年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标准及专利工作,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

3.3对比分析

从产品的种类来看,两家公司近年来产品的数量和种类都呈上升的态势。两家公司产品种类都涉及电子产品、通讯设备等软件和硬件部分,产品大类齐全。而具体到智能手机的种类来看,华为近年来智能手机的类型、产品的更新速度明显的高于苹果,在市场的表现也更强劲:苹果则保持每年两款新的产品的速度:的智能手机在市场的变现相对较弱,占有率较低。

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2015年,苹果对产品研发的投入为86亿美元,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为3.6%,相对201 5年66亿增加30%;2012-2015年,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都在10%以上,并且逐年上升,2015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将近15%。虽然苹果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相对华为较低,但苹果公司的营业收入比较高,2015年的营业收入接近2350亿美元。

从研发中心、研发人员的数量和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来看,两家公司的研发中心数量都在上升且更趋于全球化:华为研发人员数量逐年上升,每年的比例都维持在45%左右明显高于同期33%-37%的投入比例:由于未获得苹果公司有关研发人员的相关数据,未做详细说明。

从研发专利的数量来看,苹果公司2015年授予的专利数量为1795个位列2015年度专利数量企业榜单Top15第12名:而对于华为,参考了2015年国内企业PcT申请受理量排名,如表3-2所示。

从表3-2可以看出,华为在国内企业PcT申请受理量上排名前位,远高于同期国内其他企业。

文章选取2015年国内销量排行榜(表3-3所示),分析华为2015年国内销售量超过苹果的原因主要有:

(1)虽然苹果统治高端手机市场多年,但从鼎盛时期的iPhone 4到如今iPhone6s,这几代产品的更新仅仅是从外观和配置上稍做升级,并没有出现什么跨时代的变化,创新乏力是其市场份额下滑的一大重要因素。

(2)华为新开发的旗舰产品与苹果的新品针锋相对。华为P9智能手机的规格,屏幕尺寸从5英寸一直延伸到6.2英寸,手机装有双12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光学防抖、激光对焦功能。当iPhone7上市时,它所采用的技术已经被华为用户玩了半年。因此,产品升级周期长,更新换代速度慢也是其被赶超的重要原因之一。

(3)以往苹果在行业中一直是技术创新与品质质量的担当,但在iPhone6s推出后,苹果手机的亮点越来越少,不再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且i0s系统Bug不断,这都对苹果的销售造成了负面影响。

篇4

关键词 石油;勘探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E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005-02

1 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在迅速的提升,这也带动了我国的石油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地质勘探技术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石油是我国的基础性能源,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根据我国的现状分析,我国的石油资源可采储量相对较少,优质石油则更少,这严重制约了油气产能的提高,这使得我国的石油地质勘探工作者压力巨大,所以,面对现状,勘探技术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以保障我国经济的平稳持续的发展。

2 技术创新

2.1 物探技术创新

在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中,物探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包括:反射地震技术、三维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地震勘探技术上,逐渐的出现了高分辨率地震技术、油藏地震描述技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四维地震监测技术。由于这些先进技术给石油勘探作业带来了高成功率,所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需求不断增加,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地震勘探技术在数据采集、数据解释、数据处理、设备制造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了提高勘探技术,降低生产成本,逐步又研发出先进技术,主要包括:三维地震技术、地震油藏描述与监测、经验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还有一些在未来即将应用的技术:永久性地震传感器排列系统,对油田的生产进行电子化管理,对实地地震油藏进行生产监测;随钻地震成像,对整个钻井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控,这样能够使得石油地质勘探的评估者有更直接的决策依据,提高决策精准度。

三维地震监测技术流程图

2.2 测井技术创新

随着计算机水平及电子设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技术也在逐步的应用到石油勘探工作中,主要是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测井工作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数据解释方面,使得测井技术由数据型转变为成像型,利用成像型测井技术,测量数据的传输速度变得更加快捷,在每次下井测量时还可以将多个下井仪器组合在一起,以便扩大井眼覆盖范围,提高探测深度及采样率。

近些年,一些测井创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核磁共振技术、快速平台技术、套管技术、随钻技术等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其较高的测量精度及速度受到广大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工作者的青睐。快速平台测井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测井时间的缩短,也降低了测井工作中的故障率,为测井工作节约了很多时间。随钻测井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尺寸小、成本低、可靠度高、组合随意,渐渐地发展到了阵列化成像方向,这也使得测量数据的可靠度更高。

2.3 钻井技术创新

在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钻井的费用支出占总费用的50%-80%,所以,降低钻井费用是降低总成本的关键,所以,全球的很多大型石油公司都在主打研究先进的钻井技术。传统的钻井技术是欠平衡钻井技术,它起源于加拿大,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减轻对地层的损坏,钻井速度有很大提高,能够避免遗漏和卡钻,对于枯竭油层的开采无疑是一种好办法,但是它的劣势在于应用设备较多,技术较复杂,且在安全和防腐方面做得不够完善。

现如今在石油地质勘探中钻井中比较先进的技术包括:多分支井钻井技术、深井钻井技术、超深井钻井技术、可视化钻井技术、三维钻井技术、特殊工艺钻井技术。其中多分枝钻井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它的优越性主要显示在开发油气藏、建设油气藏的过程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钻井效率而且大大的降低了钻井成本,推动了我国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3 创新的意义

我国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还有很多其他创新,如: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以提高勘探质量;采用可膨胀套管技术,以降低勘探成本;多维发展,以提高石油综合勘探水平;加强新方法的研究,以提高石油勘探的时效性等等。近些年,全球的资源日渐枯竭,而能源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现如今,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研究的意义显得颇为明显。创新研究,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科技的引入,这对于石油地质勘探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油气产量的提高、国家能源安全的保护、经济社会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当前社会石油资源有限而经济社会对其需求量增加的巨大压力下,石油地质勘探的技术创新显得刻不容缓,国家应该积极鼓励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保障我国的油气产量提高,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艳宗.石油地震勘探技术中的编译码器研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5.

[2]刘振武,撒利明,董世泰,唐东磊.中国石油高密度地震技术的实践与未来[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

[3]阎世信.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及需求[J].中国石油勘探,2002.

[4]杜海全.油田数控测井地面仪器的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1.

篇5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 数据包络分析

1 引言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技术创新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它是一种技术范畴的活动,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新技术产业化,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并进行二次开发;同时,它也是一种经济行为,要求突出技术的首次商业化应用,强调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通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 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

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是指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目前的技术条件,根据技术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效益的重要属性定义技术创新的方法;或者说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目前的技术条件,找出一种现有的、具有潜在优势的技术进行创新或者直接应用技术手段开发出一项能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的新技术。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有多层意思,每层意思实际上就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的一个角度,而这多层意思之间、多角度之间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是相通的。

(1)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就是指企业要确定自己的技术水平,了解准备通过技术创新要满足顾客哪些方面的特殊需求和偏好,给顾客带来哪些方面的特殊利益和价值。这些特殊需求和偏好是顾客所追求和重视的,只要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那就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效益。

(2)与普通的市场定位一样,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也是特色定位,是指企业的技术创新或者技术创新的成果要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只有具有特色的技术创新,才能使技术创新的成果独具一格,技术创新扩散才有更大的价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生产的产品才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3)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也是一种竞争优势的定位,是指企业根据目前的技术条件,确定准备在哪些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可以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并且使技术创新的成果优于竞争对手。市场竞争无处不在,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胜人之处。根据麦克尔·波特的理论,竞争优势就是为顾客创造超额价值的能力,谁能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为顾客创造超过竞争者的价值,谁就能赢得顾客。

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与产品定位的重要区别是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是对企业实现产品生产的技术进行定位,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企业产品的差异性,使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在市场上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而产品定位是直接对企业的终端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优势进行定位。产品定位是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的前提和基础,产品定位反映的是市场需求,它为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指引了方向;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是产品定位得以有效实现的重要保证和重要手段,只有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准确,才能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没有偏离方向,才能使企业的产品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3 基于DEA的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有效性评价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DEA主要用来评价相同类型部门或单位(称为决策单元)中各成员之间的相对有效性,因而这种方法也称为DEA有效。DEA作为一种有效性评价方法,20多年来,一直为广大理论和应用工作者所瞩目,理论上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应用上已广泛深入到各个领域。DEA方法的优点:①DEA是由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的权重作为变量,模型采用最优化方法来内定权重,从而避免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所带来的主观性。②假定每个输入都关联到一个或多个输出,而且输出输入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关系,使用DEA方法不必确定这种关系的显示表达式。③在处理经济学生产函数与规模经济的问题上,DEA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DEA在其出现后的20多年中,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研究出多种DEA模型,CR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DEA模型。

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要素可分解为企业研发投入、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等。企业研发投入是评价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市场定位的前提是要求有必要的研发投入,包括人力投入、资金投入、时间投入等。只有这些研发投入的存在,才有可能为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有重要的关系。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的能力,也就是通过引入或开发新技术,使企业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竞争的能力。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必须以企业的创新能力为依据,技术创新能力制约着市场定位能力。如果创新能力不强,即使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做的再好,也是徒劳无功。只有与创新能力相适应的市场定位,才具有实际意义。创新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这两个指标是对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有效性的检验。只有技术创新能为企业带来很多创新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的产品在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才能说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做得成功,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有效。

本文为了方便使用DEA模型,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部分:一是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投入指标,包括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创新能力;二是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产出指标,包括创新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本文通过8个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省市,来评价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的重要性,这8个省市有沿海发达地区的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也有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以及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宁夏、新疆,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具体数据如表1,这些数据选自《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是权威专家对中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分。

运用CR模型建立线性规划,采用单纯型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计算结果见表2。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第一、四、五、七决策单元目标函数值Z等于1,是DEA有效;第二、三、六、八决策单元目标函数值Z小于1,非DEA有效。由此可知,上海、新疆、广东、浙江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相对有效,说明上海、新疆、广东、浙江的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方面做的较好,值得其它省市的企业学习和借鉴。而湖北和湖南两省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有效性相对较差,例如湖北省企业研发投入的分值为33.85,而产品竞争力的分值仅为4.83,创新经济效益的分值也只是24.4,相对于其它省市的企业而言还是比较低的,投入与产出是很不平衡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不仅与投入有关,更重要的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问题、平衡问题。新疆的企业的投入能力不是很强(企业研发投入的分值22.10,企业创新能力分值13.64),但是他们能够在现有的投入能力基础上提高投入利用率,这样就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 结论

通过以上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技术创新是一种能够把握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正确做出创新决策并有效加以实施和成功引入市场的能力,它是企业生存、发展、盈利的关键。而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只有将市场定位做得准确,企业的技术创新才不会偏离市场需求的方向,企业的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只有将技术创新与市场相结合,才能实现技术创新的真正价值。在对技术创新进行市场定位时,我们必须同时注意到市场的情况是变幻莫测,难以琢磨的。企业只有不断地挖掘市场机会,不断地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并有效地实施营销策略,这样才能最终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3 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译. 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篇6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在当前及战略目标规划期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内部情况的基础进行设计。根据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基本特点和技术能力现状,在技术战略的选择上对于一般技术、即将过期的技术和非核心技术可以出售技术盈利。已经非常成熟的公共性技术应立足引进消化;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距产业化实施很远的前瞻性技术应实施跟踪或委托给大学和研究院所;难度很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的长期攻关项目应申报国家研究计划和产学研合作,以取得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核心技术、核心装备、可产生高附加值的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则必须靠技术创新;能为产业链创造核心竞争能力的技术必须牢牢地掌握并控制在自己手中。

1.1创新平台建设

创新平台包括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新管理平台、创新实施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创新平台有两个重要的支撑,智慧管理和创新文化。因此,创新平台是以制度为基础,激励为手段,文化为先导,实施创新管理的主要工具,是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的智能化门户,实现全员参与的交互式平台。创新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调动全员创新激情和创造潜能为出发点,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创新管理的高效运作,逐步提高全员技术创新能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往往与技术创新组织的建设联系在一起,这一方面将通过后面的案例来具体说明。

1.2创新流程设计

创新流程包括从技术创新到价值创新的全过程。技术创新是一个从创意到概念,再到技术的“发明”过程,是创新过程中最为活跃的阶段,其管理要自主化;产品创新是一个把无形技术转化成有型产品的创造过程,是创新过程中物理求实的过程,其管理要逻辑化;商务创新是把产品转化成商务价值的过程,是价值实现的过程,其管理要人性化。在创新流程中,反馈过程是最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过程,从客户得到反馈,再回归成产品问题或技术问题,针对问题实施再创新。因此,创新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追求极致的过程。创新流程是实施创新管理的核心,它是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到价值创新的全过程的管理流程。技术创新活动以项目为最小单元。项目实施过程采用门控制管理,在立项、计划、实施、验收评估、反馈五个阶段进行控制,决定项目继续与否;创新项目来源于战略要求、市场需求、技术驱动和全员创意;项目管理流程包括团队组建、项目计划、项目合作、风险控制、成果转移等;借助技术创新平台可对项目进度、风险、成本、质量、成果等进行管理和监控。

1.3智慧管理体系建设

智慧管理包括:创意管理、知识管理、能力管理。智慧管理是对“无形智慧”的管理。创意可来源于内部员工、顾客、供应商及其它渠道,通过创意管理可把无序、个体的智慧活动形成有序的创新活动。这一管理过程是:创意提取、创意评价、创意转换成概念、概念发明、发明验证、技术成型。知识管理是对已成型的“有形智慧”进行管理。包括对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品牌、动态知识等的管理。知识管理保护公司的无形资产,同时用无形资产创造更多价值。能力管理是对“智慧”的载体———人的思维方式进行训练。包括:创造力管理、学习力管理、好奇心的培养、智力潜能的挖掘。通过能力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智力”价值。

1.4创新绩效评价与激励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采取职能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即: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各种对项目激励计划与方案,技术管理部门提供人员评价与技术价值评价。创新激励要以项目为基本单元,项目是研发活动中最活跃的单元,要使激励和项目运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以项目成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要由绩效来驱动项目的管理和人才的使用,充分体现“择优”的原则;要把项目的考核目标分解到每一个项目参加人身上;在项目的评价体系里,要明确定义考核指标:经济价值、创新价值、成本等,按指标制订奖罚条件,既要大胆激励,也要严格执行处罚。

2技术创新体系运作实例

A公司是国内一家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主要专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FP-SO等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的建造,目前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半潜式钻井平台项目定单约30%的份额。技术能力是该A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对A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前进,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源动力。公司的目标是在未来的十年通过技术创新,在核心业务板块上发展新的技术,通过技术优势成为“以技术驱动,市场牵引”的基于技术创新的制造与服务型企业。

2.1A公司技术创新战略设计

基于A公司的自身情况和战略发展计划,A公司技术创新战略包括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全员创新:从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出发,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潜能,激励员工以创业的心态对待工作,立足岗位以不同的创新方式创造价值,逐步建立自下而上的创新体系。(2)合理布局: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和技术基础,合理布局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适时转变技术创新的模式;可以采用技术创新的方式开发核心技术;可以采取“外引内联”的思路发展急需的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或采用“产学研”联合方式创新前沿技术、改进已有成果。(3)协同发展:立足企业现有产业链,实现能源开发、能源转化、能源分销和能源回收的协同发展,形成新一代能源技术,支撑企业能源战略的稳健实施和全集团产业的持续协调发展。(4)逐步推进:首先从引进创新入手,引进、消化、吸收世界上最先进技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然后再进入集成创新,集各种技术为一身,形成具有特色的集成技术;对于未开发的技术领域,要大胆实施原始创新,形成自身的原创技术;三种创新方式的交叉应用会形成A企业技术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既可以快速开发“快半步”的实用技术,推进产业升级;又可以前瞻性地开发前沿技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使企业逐步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领先者之一。

2.2A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

根据创新战略设计,A公司将企业的创新体系与创新组织融合在了一起。A企业技术委员会是A企业集团的最高科学技术决策机构与科技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与集团战略相匹配的科技战略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及科技创新日常工作管理。中央研究院(研究院)是A企业集团技术委员会的直属机构,是A企业集团的技术创新共享服务平台,专门从事战略性、关键性、前沿性、公共性技术研发的核心研究部门。同时也是A企业集团的核心研发机构,围绕集团的技术战略与核心价值链并根据战略优先性开展研发工作。研究院下设四个中心:研究中心,设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分别承担以下不同职责:(1)研究中心以专业集团的技术公司或技术中心为基础,负责从项目创意、概念、立项、实验室开发、中试、新装备开发、装备放大和工程示范的研究开发工作;(2)设计中心负责工程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工程咨询;(3)工程研究中心实施“产学研”项目合作,推动A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单位的合作;(4)国际合作中心负责创办海外留学创业基地,实施国际研发合作;通过研究中心,设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国际研发中心的高效运作和有机结合,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平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人才交流平台,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A企业研究院作为独立法人组织,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行政级别与其他各专业集团平级。研究院一方面作为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平台,产业集团技术公司(或研发中心)为产品和专项技术开发平台,成员企业技术应用和改进平台。研究院另一方面作为技术创新平台,发挥孵化器的作用,对未成熟的技术、人才、产品进行培育,逐步向产业集团和成员企业输出技术、人才、产品甚至高科技企业,是一个连续创新的基地,为A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2.3A公司的创新绩效评价

A公司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是从投入和产出、创新性等方面进行。

2.4A公司的创新激励

A公司认为在企业工作的全体人员既是公司员工,又是技术创新的创业者。从长期来看,A企业致力于制定出能激发员工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激励机制,除基本的工资福利收入外,激励政策体现“智慧参与分配”的原则:技术将与资本、劳动、管理一起,成为集团价值分配要素,获得重大技术成果、为集团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将参与公司股权分配,成为企业的主人,战略性和创新性的技术应参与股权分配。取得技术领先并持续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技术人员,公司将给予其利润共享权,凭借其技术贡献参与利润的分配。此外,A公司对创新过程也提供相应的激励体系支撑,创新过程的激励主要有:(1)创意奖励。对员工提出的创意,应实行即时奖励,只要员工的直接上司认定创意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即可立时给予奖励,奖励包括荣誉奖励及物质奖励,奖金额度见激励制度细则。(2)项目创造奖励。可计算实际经济贡献的技术项目,可以根据技术转让及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开发、服务、咨询所得净收入提成,也可以根据技术创新和新产品、新工艺商品化的新增净利润提成;难以直接计算经济贡献的技术项目,可以根据集团技术评价体系做出的价值评估获得项目成果奖励;项目组内则根据参与人员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3)技术创新奖励。在日常工作或项目工作中获得具有极大经济价值专利或技术突破的员工,公司将视其创新价值的大小给予单项奖励。

2.5A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实施效果

由于其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和独具一格的“集中管理、分布研发、分布制造”的研发生产体系,通过制造技术、产品技术成果的共享和联合研发将各企业技术中心的纳入了集团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加强。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是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来源。在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上,通过技术人员的宽带薪酬体系、双向职业发展通道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手段不断牵引和激励技术人员推陈出新,并在广大员工中营造出了创新无限的氛围,通过每年一度的创新大会、创新工程计划、集团技术攻关计划、卓越技术中心等创新活动,鼓励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奖励重大创新成果。截至2011年,A公司共奖励技术创新项目800多项,许多项目处在国内外领先地位,有力地支持了业绩的持续增长。A公司还非常重视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积极同大学、研究所、供应商和客户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并逐渐由行业先进技术的研究辐射到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和价值提升。

3关于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3.1强调创新战略的顶层指导作用

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以及自主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与领导层积极的创新意识密切相关,需要在领导层面构筑“创新领先”导向的企业经营战略和创新战略,开展对行业内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深入研究行业特点、产品需求动向的变化等深层次技术问题,在顶层设计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规划。

3.2创新体系是创新过程的支撑

现代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成果特别是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往往需要多个子系统的分工协作才能实现,这就需要专门的组织来维持其运转过程;加强突破性创新的思维方式的培训,倡导和推广主动研发产品引导市场的模式,鼓励企业从客户使用角度和技术发展角度进行技术创新;通过企业考核体系对产品技术进步设置目标要求(如重大技术进步成果数量等),充分调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对现有的技术创新激励制度进行调整,奖励政策向重大创新产品倾斜,对重大技术进步进行引导。

3.3创新文化是持续创新的保证

篇7

一、持续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第四钻井工程公司在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方面,采取了多措并举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了企业技术管理水平。

1.健全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和管理要求,建立完善了《科技管理办法》、《工程技术管理办法》、《技术创新奖励办法》,制定了技术管理网络、重点井设计评审制度,明确了技术部门及技术岗位人员的职责,建立了技术专家管理考核机制等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机关、项目部和钻井队三级所适用的技术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确保技术管理工作高效规范。

2. 提升科技工作管理。组织科技人员学习《工程技术管理检查调研情况通报》内容,分析自身工程技术工作存在的问题,查找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堵塞漏洞,确保同类问题不再重复出现。同时,借鉴其它单位好的经验做法,反思其它单位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分析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发现短板,消除瓶颈,夯实基础,对照科技对标中的短板和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持续提高改进,全面提升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3.强化科技项目运用管理。在工程技术项目立项方面,按照“争第一、保一流”的立项原则,确立技术应用项目,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本着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原则进行立项,建立项目进展汇报制度,严格按项目计划督促研发工作踏线运行。在项目验收方面,严格执行《科技管理办法》标准,完善项目验收程序,按照项目计划任务书中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高标准,严要求,细审核。对没有效益、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不予通过验收。在资金保障方面,按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按照项目课题落实匹配资金,科研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做好研发费用归集,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和推广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项目长对负责项目进行工作分工和责任分工,对照项目指标要求,制定解决措施,在确保踏线运行的基础上,创造高指标,形成一批具有区域针对性的特色技术。

二、持续推进工程技术提速

第四钻井工程公司在工程技术提速方面,充分发挥技术对钻井提速的引领作用,以提速无极限、提效有空间、提素无止境为要求,强化技术提速,从技术与管理上精细挖潜,作为目标任务去管理;同时有针对性地引入新的提速技术和提速工具,开拓定向井提速新技术、新工具,探寻更新、更广的提速途径。针对各施工区块特点,制定区域提速模板,通过模板的复制应用,有力推动了区域提速和整体提速,通过强化钻井提速配套工艺技术管理与研究,工程提速卓有成效。

1.强化提速组织领导。以重点提速区域、施工重点井为重心,带动工程整体提速。重点井成立项目组,实施项目管理,加强与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共同推动提速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进行。为在重点提速区域施工的井从技术、人员、装备、物资、政策上提供支持和保障,组织进行风险识别,制定消减措施和技术措施,督导技术措施执行与严格落实。

2.强化技术集成应用。持续完善区域提速模板,将好的经验做法融入模板,提高基层作业中技术指令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优化井身结构、钻井参数、钻井液配方等技术方案,集成应用复合钻井、高效PDC钻头、三低钻井液等成熟技术,全力实现综合提速的目标。

3.强化新工艺新工具试验。为进一步推动工程提速,根据区块地层特点,在充分论证及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试验新工艺、新工具。在大部区域试验使用振荡冲击器、特种孕镶块钻头、钻柱式双心随钻微扩眼工具、旋流PDC和φ22mm复合片PDC钻头等,在U型井推广应用了绒囊钻井液技术,推广应用了旋冲钻具、水力振荡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等,起到了好的效果。对新型提速工具进行研制和试验,针对优质快速低成本钻井的需要,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特种孕镶块钻头、振荡冲击器和射吸式液动冲击钻具的研制,解决致密、坚硬、强研磨岩性井段的提速难题。

4.强化总结与技术交流。认真落实技术例会制度,对阶段性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分析事故复杂发生的原因及制约提速的因素,研究制定事故复杂预防及方案,通过组织技术骨干集中进行交流研讨、技术对标和经验共享,达到改善工作方法、优化技术措施,互学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持续打造一流技术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根本,事业发达之源泉,国家兴旺之希望,人才是企业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在技术人才战略方面,第四钻井工程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实施人才战略作为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增强竞争实力,促进安全、清洁、有效、和谐发展的强有力措施。

1.发挥专家和科研人员作用。以技术专家为主,推行“项目长”负责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提高科技计划的执行力;针对科研项目的开展情况,组织技术专家进行研讨,解决科研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科研项目的科技含金量;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造性,不断完善科研队伍结构。

2.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从加快技术和技能专家的培养入手,着力打造一支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操作过硬的人才队伍,持续不断地推进研究和推广的能力。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通过参加各种新技术培训、技术座谈会、重点井技术讨论会、专家平台指导会、学术交流、岗位交流锻炼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积极搭建人才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平台,促进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建设成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科技人才队伍,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3.关注年轻技术人员的培养。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加快后备人才的培养,让人才闪光,靠人才强企。加强技术创新引导,倡导科技引领理念,让年轻技术人员参与课题研究,促进他们快速成才。对有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年轻科研人员进行重点培养,积极为科技人才涌现提供良好环境,不断为公司科研团队充实后备力量,为科技工作长足发展打好基础。

篇8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技术创新 优势 发展 交通运输

从2004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里程,截至目前,已建成时速超过200千米的高速铁路8400余千米,可见,无论是高速铁路的时速、还是高速铁路的通车里程均有了大踏步前进。我国高速铁路领域建设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技术创新,高速铁路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结合高速铁路技术革新的历程,首先介绍高速铁路技术创新的现况,接着论述技术创新的各项优势。

1 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的现状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高速铁路的融资来源匮乏,财政投入相对较少,票价多年未见改变,因此,高速铁路的发展举步维艰,甚至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90年代中期后,在国家的大力关怀和扶持下,高速铁路的建设规模及速度不断加快,发展相当迅猛。同时,随着技术改造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政府着力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推行新型引进战略,将研发所需经费纳入引进资金范畴中,在增强企业研发水平的同时,构筑起了当代领先的高速列车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速列车品牌道路。

高速铁路行业飞速发展的根源在于成功构建起一套完备的、成熟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政府引领下的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主体——企业的研发进程。该体系的提出,为高速列车的研发和投入使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指导作用,它依托大系统动力学原理,将高速列车与接触网、周边密集的大气环境和轨道线相整合,开展模拟化仿真,用于明确高速列车同全部相应系统的动态关联,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集全局优化和仿真计算于一体的高速列车系统,在对该系统建立模型时,努力破除传统软件对建模自由度所带来的诸多局限,实现了列车系统的仿真计算。这些研究成果的问世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夯实了牢靠的科学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有助于与我国高速铁路理论所要求的各项技术规范相吻合。由此可见,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带来了高速铁路行业的迅猛发展。

2 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优势

2.1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较高

主要表现在输送能力强,高速度,高舒适度,高安全性。强大的输送能力是高速铁路技术创新的重要优势,就当前来看,我国高速铁路几乎全都达到行车时长相隔4分钟及其以下的目标,在当今高速铁路技术中居于绝对领先地位;衡量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水平的最显著标志便是速度,我国研发的京沪高铁,在试运行中打破了时速最高纪录,达486km/h,在世界范围内的高速铁路运行史上前所未有;为提升旅客乘车的便捷化,经过科学调整,我国高速列车的运行更趋于规律性,高速铁路的站台依照车次固定,并且列车车厢的装饰力求精美,生活、工作设施一应俱全,座位舒适宽敞,便于行走,运行十分稳定,我国高速列车在生产中均保证隔音、减震的高效果,使旅客体会到舒适感;高速铁路因处于全封闭环境下自动运行,又具备一整套相对健全的安全防护系统,所以,其安全程度堪称最高,在我国高速铁路问世的数十年里,从未出现过重特大行车事故,事故致死率几乎为零,在世界上的安全性能属罕见。

2.2 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工程已实现关键领域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目前,我国已总体掌握路基形变、沉降管理技术,高速道岔及无砟轨道的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论是高速桥梁的修建水平,还是高速加长隧道的开发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另外,500米长钢轨焊接仪器及铺设机组研发完成,高速铁路工程的各项基础设施规范体系已完全形成。

200km/h高速动车组技术已日臻成熟,我国已建造了200km/h的动车组研发平台、技术规划和创新检验平台,最高速度达350km/h的CRH3型列车已在京津客运专线通过运营,标志着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建造成功,高速动车组技术在吸收和创新中已赶超世界水平。

2.3 我国高速铁路呈现网络化发展的趋势

从长远来看,依据国家铁路网的具体规划,要建成一个庞大的、多功能的高速铁路网络,覆盖全国九成以上的人口,连接全部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高速铁路的网络化发展必将为技术的进一步改造和创新提供原动力,成为绿色交通的中坚力量。伴随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高速铁路网络所产生的新型客运市场将在国际上首屈一指,进而为我国高速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赢得世界市场的主动权。

2.4 高速铁路的基础研究实力雄厚,发展势头强

高速列车国家级技术创新体系将会进一步得到完善和更新,轨道交通实验室已启用,新研发的多功能试验仪器和设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并在京津、武广等高速线路上展开精确可靠的追踪试验,累计了大量的实测信息数据,为今后高速列车的全过程、全寿命的探析创造了成熟的技术条件。国家级实验室的创建势必成为新的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同时,我国高速列车的运距之长也为国际罕见,为高速铁路的发展积蓄了强劲的力量。

2.5 我国所采用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超越国际水平

我国建设一流的、发达的高速铁路,离不开一流的技术设备。在建设高速铁路时,技术设备不单要求在技术上具备前沿性,而且更加经济、可靠和适用。另外,在高速铁路运营中要确保高效益、高密度、高正点率,还有赖于高度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信息化的大幅运用是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超越世界水平的关键。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成果来之不易,为此,要进一步树立技术创新的强大信念,敢于正视技术研究过程中的缺陷和漏洞,尽快纠正偏差,充分发挥高速铁路技术创新的各项优势,进而为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志云.论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发展的优势[J].科学通报,2012(8).

[2]赵振辉,秦四平.试论中国发展高速铁路的必然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7).

[3]冯晓芳.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3(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