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与创新8篇

时间:2023-05-15 09:47: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与创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与创新

篇1

关键词:金融创新;国有金融

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业务创新。从入世这几年的趋势分析,外资银行必将全面获准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而且国内大批中小股份制金融企业及地方金融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它们必将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先进的科技水平、高效便捷的服务手段,向国有金融企业发起挑战。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不败之地,国有金融企业只有通过金融创新以不断完善业务功能,提供更加全面周密、更加灵便高效的服务,才能巩固和扩大客户群体,赢得市场。

一、业务创新方面的思路

业务创新可以促进国有金融企业金融产品的多元化,从而可能进一步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我国国有金融企业业务创新仍处于较低层次,虽然近年来推出了不少新业务,但真正形成气候,产生规模效应的不多,存、贷、汇等传统业务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兴业务的规模和质量与发达国家、地区金融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结合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及国有金融企业自身特点,业务创新思路有:

(一)个人业务方面的金融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是最重要的社会金融活动主体之一。私人将成为社会财富的占有者和支配者之一,因此,开拓个人金融业务是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要求。

1、发展以银行卡为核心的个人金融产品,银行卡的发展能吸引大量的存款。银行卡发行量逐年增加,交易量也逐步递增,有巨大市场潜力,因而必须重视银行卡的发展。但是银行卡业务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例如持卡消费比例低,这是因为持卡人持卡消费意识不强,先存钱后消费将银行卡当作存折用,且特约商户一般在大商场,忽视了一大批中小商场,再加上银行卡相关业务水平低,这些都严重压抑了持卡消费的愿望。对此应大力鼓励持卡消费,一方面大力开拓银行卡功能,增加活期存款自动转存、电话银行、网上购物代收代付,针对不同群体持卡人年龄、职业、收入进行信用卡市场细分,设计出具有附加特定功能的信用卡,增强信用卡吸引客户的能力,推广使用IC卡,提高银行卡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加强对银行卡风险监控,从内部控制上防范风险,外部控制上强化银行卡业务市场监管,制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加强对个人的大额非法资金交易的控制,对信用卡欺诈行为运用法律武器予以严惩,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内部风险控制做到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工作环节相互制约和监督,对银行卡业务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从而促进信用卡制度化、规范化。

2、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消费信贷的业务。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消费能力得到了增强,出现了个人消费信贷的大需求,从实际放款情况看个人消费信贷普遍低的逾期率的事实说明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低风险,它也是培育国有金融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此应加大技术部门和信用卡部等部门的合作,加快建立个人金融信息数据库,健全个人信用调查系统,我国目前尚无专业的个人资信评估机构,个人资料难以收集。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使银行在开拓个人消费信贷市场时不得不采用抵押担保手段控制风险,增加了手续,降低了效率和贷款的发放力度。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运而生,以中央银行为组织和实施主体,各同业银行参加,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基础上建立健全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对个人信用状况评级。其结果作为消费信贷的发放依据,从而降低风险,更重要的是能在大量数据基础上准确地进行客户筛选,带动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3、建立个人金融业务客户经理制,培养个人金融业务人才,提供全面个人金融服务,从而开发和培养潜在客户,维护和巩固优质客户。针对不同客户特点开发个人金融产品,以达到客户对服务满足的最大化,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二)中间业务方面的金融创新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金融企业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具有收入稳定,服务性强,风险小的特点。中间业务与传统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构成了现代金融企业的三大支柱业务,是增加利润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国有金融企业已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总体来看品种少、范围窄、科技含量低,主要集中在结算、收付结算业务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业务。高科技含量、高收益中间业务如信息咨询、金融衍生业务较少,而且功能也不完善,因此中间业务创新应注意大力拓展新的中间业务领域。

1、开发新的结算业务。这几年国际贸易有较大发展,由此导致结算业务大幅度增长,国有金融企业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资金清算系统、结算系统和账户系统,通过国际结算吸引客户,并据此加强结售汇、贸易融资、账户服务等业务。同时银行应突破原有代收代付结算业务的局限,拓展业务范围如融资、资金管理等。

2、信息咨询与评估。充分利用国有金融企业网络密布,传递信息快的优势,通过已建立的信息数据库与国家经济信息网联网,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和服务项目包括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信用评估、项目评估、投资方向及环境等,充分挖掘银行现有的资源,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并带动其它业务的发展。

3、家庭银行和企业银行服务。采用计算机终端与银行计算机网络中心相连而实现这两种服务,前者服务于家庭(个人),后者服务于企业(集体)。个人(集体)客户在家中(或办公室)通过联网的计算机终端办理与银行的往来业务,可免除客户往返银行之烦,在家中或办公室处理工资交费缴款,账户余额查询等业务。

4、开展承诺担保类的业务。国有金融企业利用自身的国家信誉保证,适应信用经济发展的需求,要有为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开办备用信用证业务,为信誉卓著的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短期单据提供发行便利等。

二、服务创新方面的思路

服务创新可以促进国有金融企业金融服务品种的沿伸,从而可能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质量。金融企业经营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一)货币商品的同质性。各个金融企业经营的都是货币这一特殊商品,货币本身只是一般等价物,不存在功能与质量上的差别。我们不能说一家银行比另一家银行提供的货币要“好些”或者“坏些”。要说银行经营的商品之间存在差别也仅仅是附着于货币这种同质商品之上的服务存在差别,银行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货币本身,而是取决于它们所提供服务。

(二)金融工具的相似性。金融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一些基本金融产品是相同的,存款种类和贷款种类在各个金融企业都差不多,要想多吸收存款和争取更多的优质贷款户,金融企业只能在附着于存款和贷款之上的服务(如结算)方面多动脑筋。

(三)经营范围的一致性。金融企业,在经营范围上是一致的,当一家金融企业开发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后,一般会很快被别的金融企业加以模仿或改造。因此,一家金融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从服务的角度不断创新金融产品。

经营环境的变化使得国有金融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服务创新来谋求自身的发展。这是因为:社会投资融资渠道发生的巨大变化,导致银行经营空间的缩小;利率水平的降低使得银行的利差空间进一步缩小,银行靠吃利差过日子越来越难。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西方金融企业继续拓展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使其服务费收入比重越来越大。这种从“吃利差”为主转向“吃服务费”为主的趋势,对我国的银行业来说也是不可逆转的大潮流,这就使服务创新显得愈加重要。随着金融竞争的不断加剧,与银行打交道的客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客户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懂得的金融知识越来越多,对金融服务的鉴别评价能力越来越强,银行如果缺乏持久的服务创新,就很难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二是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过去单纯的考虑融资的收益与成本,发展到现在的多种要求,既要价格低,又要功能强,还要节省时间和轻松愉快。银行只有不断地创新服务,才能拥有忠实长久的客户;三是客户的主动权越来越大。客户由过去与一家金融机构打交道发展到现在与多家金融机构打交道,在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银行若想赢得客户,除了不断进行服务创新外,别无他途。服务创新要重点做好:

(一)营造温馨的服务氛围,突出企业文化。服务也是一种文化,优质的服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意识,精神风尚,价值观,职业道德的综合反映,是银行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精神支柱。国有金融企业必须突出自己的企业文化,创建自己的品牌,才能展示出自己的形象和实力。在资讯爆炸的今天,客户对金融企业的选择更具理性,国有金融企业必须细分自己的竞争对手,把握机遇获得成功。每一位员工都要时刻牢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原则,从内外进行企业文化的塑造。一方面是企业形象企划,运用创意策划,广告宣传,公共关系等手段把企业的经营思想与经营方式用统一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行为规范和形象效果传达出来,不断向外塑造企业形象与展示企业精神,使其受到社会公众的青睐。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客户满意工程,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从客户的角度和观点而非企业自身利益和观点来分析客户需求,用高层次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二)加大对其宣传力度,开展有益的公益服务。如群众普遍反映兑换零钱和残破人民币难,对此银行要公布兑换残破币的标准,使客户兑换时心中有数,营业网点要主动配备必要的零钱,义务为群众兑换大小币;又如银行在收缴假币时客户易在心理上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可能与银行员工发生争执,对此银行应加大假币防范工作宣传力度,公布收缴假币有关规定,减少客户误会,只有客户对银行服务感到满意,才能义务作好宣传,扩大客户群。

(三)服务社会,开展理财服务。在金融多元化的今天,要按客户的需求提供金融产品,以客户为中心,以资源、服务为杠杆,充分利用银行内外部资源,根据客户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科学实用的建议,如针对高收入阶层的理财咨询、个人信托、代客投资的组合服务、针对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信贷,信用卡的组合服务;针对低收入阶层的代收代付,借记卡的综合服务等,既可赢得更多客户,又可提高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重要内容。创造性思维与企业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创造性思维能动地改造着精神世界,不断提出新的认识和新的发明,促进生产和社会的进步,推动企业的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企业创新 紧密联系 持续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形式也多种多样,各种思维因子总是纠结融合在一起。它一般分为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各种创造性思维。通俗的讲,创新就是发现和创造新的东西。创新过程首先起始于人的创新意识,即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没有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想象,更不会有创造性成果。因此,创造性思维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心理要素,是创新活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与企业创新紧密联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企业创新。自然界赐给我们每个人近乎相同重量的大脑,但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使思维质量相差甚远,而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如果我们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我们就会紧紧抓住市场经济中的机遇,发展社会经济,促进企业创新。

创造性思维与企业创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联系:

一、创造性思维与企业经营创新

从企业层面看,现代企业经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个企业必须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建设创新型企业,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经营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创造的过程。一个企业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唯有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如果思维守旧,抱残守缺,纵然是享有一定优势的知名企业,也必定因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而在竞争中逐渐衰败下去。反之,如果能独具慧眼,独辟蹊径,锐意求新,即使是资金缺乏、技术力量薄弱、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的中小企业也会在不利的条件和逆境中争得生存和发展的活力,跻身于先进的行列。一般说,企业经营创新有两种:一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如何脱颖而出呢?不同规模的企业怎样找到自己的位置,求得生存和发展呢?基本答案就是:扬长避短,选择战略。正确的、有远见的战略和创造性的战略犹如航标一般,指引着企业的航程。不适时宜、不切实际的战略则会使企业搁浅,甚至触礁。二是企业经营策略的创新。好的企业经营策略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创造性思维与产品创新

产品是创新的结晶,企业要想取得利润,必须将自己生产的产品以高于成本的价格卖出去。企业生产的创新产品,越为顾客所青睐,在市场上越畅销,企业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愈趋激烈的现代,产品创新是一切企业活动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今天的产品创新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化、系统化,设计是不能靠设计师的灵感闪现一蹴而就,这样是很难客观地把握解决设计问题的实质。因此,设计师要掌握科学的认识与一切人为事物的方法,使设计过程能够科学地、有序地解决产品创新问题。产品创新一般有畅销产品和创意、新产品开发策略等创新,在这些方面积极创新,生产的产品才能有畅销的市场,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三、创造性思维与销售创新

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进行销售,销售量越大,获得的利润越多。在产品的销售中离不开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新。销售创新一般有:(一)提高商品意识,通过大力推销自己的产品拓宽市场;(二)销售观念的创新:(三)销售精神的创新:(四)销售队伍的创新:(五)销售机制的创新;(六)信息网络的创新改造:(七)市场调查方法的创新:(八)促销手段的创新:(九)是销售方法的创新。

在这方面,市场营销部门承担着重要责任,要认真分析外部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竞争环境和企业机会,认真分析企业内部能力的优势和劣势,认真分析客户需求,提出新业务的开发和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把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在市场和从事的产品销售中大有作为。

在销售创新方面运用创造性思维要做到:第一是要不断琢磨。特别是对市场人员来说,思维必须跳跃,必须发散,没事情就琢磨着你现在干的产品,市场和促销如何闹,如何能闹出更好的效益。第二是要心态。特别是态度要好。第三是不断进行一些案例和资料的研究分析。第四是没事情要和人吹牛聊天。这里的吹牛聊天,是指对产品和市场问题进行的吹牛聊天,这个东西说大了就是头脑风暴,在互动和交流中往往能产生智慧和创新的火花。第五是可以经常使用一些实用的方法进行创新。比如说系统提问法,联想组合法,列举法等等。

四、创造性思维与市场创新

篇3

那么,文化与创新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揭开历史的画卷,可见一斑。

日本人汤浅光朝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结论:近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历程是:

从上述历程中不难发现:科技中心转移的取向是有解放的思想、宽松的环境、对人才、技术、资金有吸引力的区域。为什么近现代的科技革命绕过了曾经有过辉煌巅峰时期的近现代中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道路和速度与其文化传统、思想体系密不可分。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儒家文化的保守性是中国三个世纪抗拒西方科学思想的最大原因,缺乏创新文化的底蕴是我们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很难有大作为的缘由”。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美国高技术园区的发展。有人说,“文艺复兴之后的全部事件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硅谷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硅谷对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影响。事实上,在美国,跟硅谷有相同甚至更好的硬件环境的技术园区不止硅谷一个。

位于波士顿旁的128号公路区,附近有MIT、Harvard等知名大学,其创新力量丝毫不逊于斯坦福等大学,美国政府早期对128号公路区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比西部硅谷还要大,且128号公路区更靠近世界著名的NY金融中心。但128号公路处于老的工业基地,新英格兰的老传统如等级观念,多层管理,重技术、轻市场等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园区的发展。而硅谷是一个由创新者、创意、金钱等要素无限组合、急剧变化的特殊“星团”,是适于创新创业、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创业公司的“栖息地”。硅谷的文化特点是:

民主、平等、和谐、随意的人际关系:从CEO到普通员工大家平等,“找不到丁点儿官僚气味”。

开放、流通的企业网络结构:“交流、沟通无处无时不在”。

充满激情、永争一流的进取精神:那里的创业家有一句名言:“吃掉自己的幼崽”——逼迫自己始终位于技术的前沿。

宽松的舆论、法律环境:“失败了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正是这样的定义模糊、无法量化的文化因素,使得硅谷与128号公路区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如何建设创新文化?著名企业西门子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150多年来,西门子不断创新,改变着行业,改变着世界。

西门子认为,对一家公司来说,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的必经之路包括整合产品组合、优化流程、减少产品的复杂性,以及根据成本设计,对现有业务扩展等等,这种连续性更新叫做“渐进式创新”。还有一种创新方式则显得不那么稳定,那就是“革命式创新”,这种创新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突破,但时间长、风险大,企业必须要有耐心,要有直觉,要有全面的视角。:

西门子把创新文化诠释为四大要素:

首先,必须具有客户导向。

其次,管理层要关注创新,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创新目标,要有一个适当的系统控制创新人员,要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一旦创新成功要给予到位的奖励。

第三,要创造一个敢于冒险的氛围,鼓励员工用挑战精神迎接困难,同时,赋予创新者充分的信任。

篇4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12-0068-03

人类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不断深化的过程。技术创新(Technology Innovation)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技术创新一般具有继承性(连续性、渐进性、积累性)、飞跃性(阶段性、非连续性)、相对性(可重复性和可选择性)、社会性、革命性和客观性等特征;当代技术创新的特点具有系统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短周期化、科学化和经济化、软件化和信息化、高技术性与复合化。[1]技术作为一种系统,技术创新是指技术系统的创新;技术创新的共性在于技术人员对原有的技术系统的某些要素进行改变,使之更加完善,从而能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在企业内部形成的、并为企业内部成员所共同认可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2]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所在,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学术界对于企业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的论述已不少见,然而现有研究往往论及其中一点而忽视其余,未能注意到企业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二者之间的内在耦合。事实上,企业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的结合和互动,方能实现企业创新的双轮驱动。

一、技术创新的文化价值蕴涵

技术创新是技术发明同社会经济性相结合变为产业技术的过程。生产型企业需要注重产品的技术创新;生产经营型企业则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的社会文化性;对纯粹的技术创新型企业而言,技术理念本身就蕴涵了文化理念。三种企业虽然各自有所侧重,但都无一例外地拥有文化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从技术创新意识、技术创新资源投入、技术创新水平和成果检验都可寻求到技术创新的运营机制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创新本身显示了企业的内在文化模式和运营机制,也是企业文化在技术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在企业技术创新经营机制和组织与管理机制中也体现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文化价值。技术创新最终形成的产品这是企业文化的物化代表物,人们通过产品不仅感受到技术创新的实际效果,更体会到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在表象符号。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经济增长为企业树立品牌地位、改善员工精神面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这些构成企业新的文化价值。

二、文化创新的技术价值蕴涵

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相对独立但又互相融通,二者你中有我,我中含你,互相蕴涵,互相转化。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经济方式的变革和经营结构的改变,也同时改变了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并日渐演变成一种工作标准,一种工作作风,进而形成企业特有的文化力量;这种文化力量的积聚和提升,又为新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有效的激励制度保障了技术创新的持续性,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技术创新的产床,能使得企业自始至终追求企业的技术个性,获取和保持企业在市场上一段时期内的技术垄断地位,保证技术成果的有效扩散和推广,提升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文化创新中的人本思想为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提供了理论支持,而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力量。文化创新为技术创新不断优化环境,提供内在驱动力。

三、文化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性支持

技术创新涉及各方面的内容,牵扯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网络信息、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仅仅考虑技术革新层面的创新活动不足以把握技术创新的整体特点,要从宏观和微观相互结合的原则上更深层次地把握技术创新的原因和后果。企业技术创新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基础性的技术创新系统,它与市场联系最紧密,也是最容易受市场打击的前沿性的技术创新关口。企业技术创新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企业个人的事,直接关联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局势稳定。企业技术创新一方面面临着外在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内在文化也在影响技术创新的战略制定、人员素质、推进快慢。技术创新不再是单一的技术人员的事情,而是一个企业文化实力的体现。

1.文化创新为企业人财物的解放提供了保障

企业文化是一个综合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宏观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囊括了企业的各个方面:从企业建筑的风格,内在价值观念的形成,到制度建设、管理体系等等都可以理解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现有的企业文化为已有的技术革新提供了制度保障、体系支持和环境优化功能,使得技术创新自然而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技术创新代表了企业文化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一方面它和其他众多因素一起构成了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它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仅靠笼统的企业文化概念难以阐释技术创新的特性。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技术创新越来越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持。当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文化不能为技术创新提供生机和活力时,就需要进行文化创新;通过文化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几乎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实际情况。

文化理念是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的灵魂。企业技术创新是为企业的发展蓄积创新生产潜力、营造产品市场和经济增长点的力量源泉,而文化理念则使得这种生产潜力、产品市场和经济增长变为现实。一个企业的文化理念体现在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上。文化理念是否符合市场要求,是体现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所在。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理念,在不同的文化理念指导下,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构成什么样的责任意识、价值规范,这种价值观念为从事技术创新的技术人员起到了一种思想指路灯的作用,在这种价值观念指导下,技术人员的技术革新行动就带有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技术人员的做事风格、研究思路常常带有本企业的思维特点,而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活动;文化理念指导技术人员投入技术创新的活动之中去;企业的经营理念涵盖了如何参与市场竞争、如何服务用户和如何改善经营的问题。经营观念需要不断随着市场去改变,竞争的日益残酷,用户的多元需求,经营的变化莫测,都会影响企业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不同的经营理念,进而折射到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去;管理理念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从管理对象的人,到管理过程的控制,同样涵盖了参与技术创新的技术人员如何更好地面对技术创新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企业文化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是把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的纽带,构成企业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的灵魂。企业的价值理念和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创新,直接或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力度。

营造文化理念指导下的技术创新,靠文化创新的浓厚氛围推进技术创新,是每个企业都在努力去做的事情。高新技术营造高端产品,无论是文化理念的构建还是技术创新的推广,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技术创新不再是技术人员或技术群体个人或小圈子的事,它还涵盖了企业战略规划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部门的管理人员。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的统一上,企业文化可以物化成技术革新成果,反哺企业的创新发展。

2.文化创新为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和调整经营结构提供了可能

文化创新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支撑、制度支撑和理念支撑,体现了一种“软件”建设功能。文化创新同样也会影响企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由简单到综合,由高消耗到低能耗,由粗陋向精致的转变。企业的价值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心理素质,并为企业培养技术人员提供各种各样的软环境。从事技术创新的技术人员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文化创新的影响,文化创新推动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为生产方式产生根本性的改变提供了物质基础。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正为生产方式的转变提供两翼支持;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样也是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综合作用的结果。

3.文化创新催生了技术自主创新群体

技术创新是一个知识的投入产出过程。技术创新需要三种制式投入:通用的科学知识、产业通用的技术知识和企业特定的技术知识,其中企业特定的技术知识构成自主创新的关键。文化创新的魅力在于,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体现本企业创新的文化革新过程的软环境。现在国际上一些经营势头长久不衰的大企业,经营的秘诀来自于独特的管理创新、激励机制、价值观念等文化创新理念引导下的技术创新的持久推动。在合作创新过程中,企业通过与国内外创新群体的合作形成了竞争型合作创新组织模式和供需型合作创新组织模式,在合作中锻炼了自主创新能力;在企业内部,通过理顺程序,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构建到位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形成企业内部的自主创新群体。对基于技术关联关系而形成的技术创新群体则成为企业创新的主要群体力量。围绕自主创新群体构建市场、技术、信息、组织和制度支撑体系,通过核心产品打造核心技术创新品牌,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

四、以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互动结合推动企业创新

文化创新催化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为文化创新内容的丰富提供物质支撑;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相辅相成,二者不可或缺。缺少技术创新的企业,形不成核心竞争力;没有文化创新的企业,无法为技术创新提供优势软环境。只有坚持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结合,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和实践主体、经营主体,要加大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管理;要确保技术人员的投入,保证他们有充分的智力投入和精神投入,同时注重与国际市场接轨,培养高、精、尖的一流技术人才;要加大奖励力度,按照非常规的奖励政策催化企业技术创新之花;营造企业全过程的技术创新领头企业制度,培养有潜在发展优势的技术创新型企业;要认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兼具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要有最宽泛的视野,最科学时尚的思维方式,能敏锐地捕捉到国内外市场上的科技脉搏,让这些企业家在搏击市场中靠遵循市场规律来调整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确定技术创新的方式。

营造企业文化创新氛围与倡导企业技术创新是一脉相承的思路,坚持营造适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的文化,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文化需要,也是技术创新的具体需要;在企业文化的主旋律中,坚持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品格,会使得技术创新走出更加优化的路子。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技术创新成果,就需要建设一个积极的文化环境。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力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只有重视文化基因的培育,营造宽松和谐的创造发明环境,[3]大力推行创新教育,使科技人员富有创造发明的热情,并富有居里夫人般的追求品格,才能保证创新的高品质。

文化创新可以营造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竞争的文化,竞争一方面追求刺激创新,另一方面蕴含公平、公正原则,这种原则构成一种文化环境;创新文化作为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化,在产品的营造中体现了尊重人的需求,关注人的尊严、宽容人的个性,[4]这样的文化既是文化创新的要求,也是技术创新的内在追求。企业做好文化创新指导下的技术创新文化的营造,才能保证技术创新的品位;技术创新在创新文化的指导下,才能引导技术人员完成文化的自我塑造。

参考文献:

[1]齐建国.技术创新—国家系统的改革与重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企业文化创新相关研究著作可参见:姜岩.林泽炎.企业文化建设与高效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郝明道.中国企业文化概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奚从清,谢健.现代企业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欧勇.我国企业文化创新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8).

篇5

对软件产业而言,吐故纳新也是规律。

如今,创新已经成为软件企业对于自身的一种强烈要求。

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成长方式,自主创新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活力。

……

信心与希望

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距今大约四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频繁遭遇水灾之害,于是鲧奉尧之命治水,他用筑堤防水的方法九年不成,结果被舜杀死在羽山。继而舜命令鲧的独生子禹去治水。禹发明了疏通江河,疏通沟渠的新法,最终制服了洪水。这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可谓是我国最早的、有确切文字记录的创新实绩。

在久远的历史传说中,我国就出现了像大禹这样敢于突破创新的英雄,今天,中华民族“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传统依然生生不息,我们的生活由此日新月异。比如我国软件产业20多年的发展轨迹,就是一个不断突破瓶颈、不断创新的过程;比如我国软件企业的成长历程,也是一个在摸索中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的创新史。

这一切都是人在主导,人在演绎,人在创新。在庞大的软件从业大军中,涌现着一批批创新者,他们在软件技术、营销、管理等各方面做出了出色的创新成就,群星闪烁、熠熠生辉,正是他们推动着中国软件的发展和壮大。

4月6日,第五届(2005年度)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汇聚一堂,共商中国软件的发展大业,“自主创新与企业成长”成为专家、领导们讨论最为活跃的主题。

的确,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源泉,而对于软件业来说,创新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自主创新的风雨路上,中国软件产业历经20多年的发展快速成长和壮大起来,并成为整个IT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如今,中国企业已覆盖大部分软件领域,软件产业链越来越完善。在这次十大领军人物的评选活动中,候选人所在软件企业范围广泛,既有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中间件、Office等等;也有应用软件(金融、电信、电力、制造业等等),企业信息化软件、安全软件、内容软件、数字纸张,中文处理等等;软件和服务外包以及系统集成、服务咨询也均有覆盖到。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的一句话让所有的人感到振奋:“任何一个软件领域中国软件企业都有可能做好。”同时,他对中国软件产业的未来也很有信心,理由是“软件技术更新快,比较容易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软件是中国很有希望赶上发达国家的产业,因为在软件业的物质条件上,中国与发达国家几乎没有差别。”

希望的曙光从未在我们眼前消失过: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依然硕果累累。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5年中国软件软件产业总额达3900亿元,同比增长40.6%。软件产业还有发展的空间。

倪光南院士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烈宏热情洋溢地交流

信息产业部电子产品管理司软件处处长陈英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在软件企业的成长话题上有许多一致的观点

作为本届十大领军人物中的惟一女性,IBM中国有限公司名士(Fellow)、副总裁郑妙勤格外引人注目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刘烈宏

从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到刚刚结束的“两会”,自主创新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软件产业更是如此。要更好地贯彻自主创新精神,必须正确、全面地理解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含义及其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仅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将本届十大领军活动的主题定位为“自主创新与企业成长”,就是希望借助赛迪集团的媒体传播能力和影响力,能够遴选出更多在自主创新能力上成绩卓著的领军人物。因为,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是中国软件企业、中国软件产业真正的出路。

信息产业部电子产品管理司软件处处长 陈 英

现在全球的软件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我们国家现在也在建设创新型社会。在这里作为国家的战略性的核心产业,软件产业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是责无旁贷,希望获奖的领军人物能够继续发扬锐意创新的精神,带领各个企业也带领整个软件行业能够锐意进取,继续创新,使我们的软件产业取得新的辉煌。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 陈 冲

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创新,需要什么样的努力,这对我们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去年,我国软件产业已经达到了3900亿元。但是,我仍然觉得这个数字还不够,我们现在要努力地创造中国软件的品牌。要树立这个品牌最关键的是六个字―诚信、创新、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少需要两点:不仅要重视软件和服务业的总量,更应重视提高国产软件和服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仅要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的应用软件和外包,更应加强基础软件等薄弱环节,使中国软件业能够发展成一个完整的软件体系。

谁将是本届十大领军的最终得主?颁奖典礼前,嘉宾们交流起各自的看法

挑战与忧患

在市场越来越趋向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软件产业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国外成熟软件商来势凶猛。我们让出了市场,却没有圆满地收获到核心技术,表现出来就是我国软件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仍旧很高。“目前,国产软件和服务的本国市场占有率只有30%左右,也就是说,即使不考虑质的差距,不考虑某些软件领域被外国垄断的状况,仅就市场份额而言,我国软件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就高达70%左右。”倪光南院士不无忧虑地表示。

另外,在软件体系中,基础软件是上游,对信息安全和下游软件有制约作用。但十几年前,中国软件业基本上只有应用软件和外包,属于下游产业,基础软件上游产业的技术和市场基本上都由国外软件厂商所把控。倪光南院士认为:“中国是大国,不能只做下游软件,而应建立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这也是国内众多国产软件的呼声。如今,一个基于Linux的自主软件产业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中,但是市场份额的增长仍有待时日。现实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持续进行创新和进步。

另一方面,竞争趋于白热化使得本土软件商的生存变得更加艰难,创新之路存在着许多阻力。

专门研究国家创新策略的日本学者角南笃指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今天的中国企业大多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严酷的竞争,因为世界各地有实力的企业几乎都进入了中国市场。所以,生存就成了他们在成长中第一位的事情。这样,由于模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获益,企业就更倾向于选择模仿的发展道路,至少在早期是如此。

其次,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保护知识产权就会损害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过度的保护原来老的知识产权就会阻止新的知识产权的诞生。如何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如何进行适度保护的知识产权是中国必须明智处理的问题。

连续五届的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活动,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创新与成长

未来,创新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创新是软件产业的基础。”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说:“要持久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扩大产业的影响力。”

倪光南院士也强调了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条件:“中国软件产业要赶上发达国家,关键是充分发挥软件企业和人员的创新潜力。”

要更好地贯彻自主创新精神,必须正确、全面地理解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含义及其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在本次颁奖会议上所提出的自主创新类别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类。

提升创新能力,首先要改变经济、技术两张皮的现状。其根本方法就是要从体制上把技术和科学分开,让技术和经济紧密地结合到一起。

毫无疑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依赖于软件企业更加积极地进行自主创新,加快自身的成长。

对企业而言,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自主集成和应用各种技术知识并由此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包括技术搜索能力、学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等。

通过自主创新,软件企业才能掌握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先进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对于市场的需求、风险、发展变化等具有最直观和感性的认识;高校最突出的优势就是人才,主要是专业型人才的开发和培养;而科研机构具备先进的科研设备、技术等资源。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盟,可以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强化自主创新的能力。这就是软件界一直以来大力倡导的“强化产学研结合”的理念,目的即是为了加快从技术到市场的转化过程。

除了自主的技术创新,软件企业同样需要学会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全方位的创新手段,以便促进整个软件产业的成熟。显然,自主创新已经成为软件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中国软件产业要在全球市场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就必须毫不犹豫地推行自主创新,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核心技术,从而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导权。这就是本次以“自主创新与企业成长”为主题的十大领军人物评选和颁奖活动,所要倡导的积极意义。

十大领军获奖名单

从大学老师下海到IT界,一入行便显出卓越的营销才华,他把公司做得有声有色;

2005年底的一次收购,让业内外侧目,更让他的公司羽翼丰满;

做中国最大的IT管理厂商是他的梦想,如今,他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宁

IT服务管理的创新包含三个层次,技术创新、业务创新以及管理创新。这三个层次依次递进,难度也加大。技术创新是硬性的,并不是最难的事情;业务创新则需要对具体行业的具体业务有一个非常透彻的理解,融入其中;管理创新一方面也要满足业务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来帮助客户理顺、改进业务和管理流程。后两个创新正是我们中国软件企业的机会。

IBM中国有限公司名士(Fellow)、副总裁 郑妙勤

她是一个科学家, 28年来一直倾心于数据库、操作系统和普适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并将之成功地应用在各个领域;

她是商场中的强者,但也喜欢逛街、购物。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中国女科学家理性、知性和率性的风采。

IBM不仅在技术上积极研发,在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上,都在创新上引导整个业界的进步。IBM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首先要能够随机应变,并且需要能够具有足够的灵活性来适应这种变化。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能够有足够的远见,看得到方向。

创新并不是无谓的空想,更多的是一种团体智慧决策的成果。只有这样的创新,才能够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上海晟峰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张松峰

他始终坚持一个信念,要使公司在短时间跻身上海软件企业的前列;

在他瞄准外包这一突破口之后,公司也从一跃成为资产4亿元的多元化经营集团。

然而,他的野心还不仅仅在此。他要用自主创新的拳头,冲向国际市场。

做外包的关键是能不能做大做强。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打造软件行业的民族品牌,在软件外包市场我们必须逼自己去作大规模,只有这样才能和印度、欧美企业相竞争。印度企业就是瞄准中国这个市场,所以说我们的一些企业如果只满足于现状,不去奋斗的话,他们一进来马上就会把市场给抢去,那样的话国内企业就只能做二流、三流的事情。

北京书生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王东临

他15岁上大学,毕业后只身闯荡中关村,六年后创办自己的公司;

在他身上,程序员的认真执著与秀才的浪漫气质并存,他创造性地提出发展自由知识产权的文档库技术,并联合国内企业成立UOML联盟,被IT界称为"中关村新四大天王"之一。

核心技术是一个公司的关键,并且核心技术可以运用到各个不同的领域。但是核心技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就要创新。

在高新技术行业,创新是必须的,应该成为一个很正常的问题,而不是狠抓的问题。中国的创新能力一点也不差,之所以没有做得很好,就是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做软件,就是要走国际路线,要靠自己的核心技术闯入国外市场。由此,创新将是关键中的关键。

杭州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廖建新

他是一名大学教师,长期从事前沿研究工作,他又是一位企业家,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推向市场;

他享有"移动智能网第一人"的美称,使移动智能网这个高新技术领域与国外先进技术保持在同一起跑线上,将国内移动智能网市场1/3的份额纳入麾下。

中国软件应该选择自己有优势的领域进行发展和突破,特别是在行业应用软件领域。如果软件水平能够达到既“专”又“精”的地步,再加上本地化服务,这将是国外厂商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电信领域,各个环节都有大量的国内厂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从最初的模仿、跟随到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所以能够最终提升我国通信技术的整体水平。

趋势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伟伦

在变与不变之间,他既传承这家企业的“独特基因”,也在经营着自己的原则:一方面,他敢于改变、勇于与众不同,同样倡导享受工作乐趣的职业哲学;另一方面,他始终不懈地坚持探索,更引领着一个永远不会停下脚步的中国团队。

无论是移动安全领域,还是正在开展的中小企业安全战略,或者针对大中型企业的“专家服务”战略,趋势科技都试图率先做好开拓新领域的准备,并且抢在其他厂商之前,到达“蓝海”。这就是趋势科技的创新策略―不仅是找到新的市场,最重要的是为这个新的市场做好技术和产品、服务的准备。

北京东华合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薛向东

从机关干部,国企领导,外企首代,到公司老总,他经历了多职业角色的改变;

4年实现销售额近5亿元,让他坚定了软件和集成双轮驱动发展方向;

于是,数十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20多项国家殊荣以及不同种类的认证,成了他成功的秘诀。

在中国,软件行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企业管理上的“内外兼修”很有必要。

每家软件企业都会有不同的解决之道。其中,规范化管理是所有软件企业必经的一个阶段。这好比建筑行业的“装修工程”,软件的开发、编码、总体测试直到市场销售,都必须作到精细化管理,同时以提升客户使用价值为己任。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总经理 卜凡强

科研成果难以市场化,这是很多软件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最大烦恼。而他凭借10多年在电力行业的经验成功地做到了。

很多人惊奇于此,他的回答是:自主创新才是致胜的硬道理。的确,当他拥有上百项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时候,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专注也是软件企业的一种发展哲学,尤其对软件企业来说,专注更是自身成长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民族软件企业必须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专注并不排斥创新。科研和产业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只有坚持科研与产业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真正大丰收。

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史一兵

13年来,他一直追求做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他和他的团队带着脱不去的书生意气,为这个梦想而奔波;

上海市政府内外网、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宁波砾社机场……. 在国内从事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领域中,他是最有实力的一个。

城市信息化领域的自主创新应当由简到繁,从应用软件向中间软件再向基础软件逐步展开,不宜急于求成,期望一步到位。应通过制定国家标准,规范国内外厂商的行为,并为国内厂商创造提升、超越的有利环境。

而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者联盟,强化产学研结合,可以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自主创新的速度。

上海中标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韩乃平

他是我国操作系统领域内年青的系统软件专家,是国家863"软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他主持研发的第一个国产64位操作系统在国内应用广泛;

他还是一个卓越的企业领导者,其Linux操作系统已经在政府采购等众多项目中获得重大成功。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国,历史发展到今年,整体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经成为了衡量国家强盛的一个标准,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但是系统软件产业仍然是制约我国整体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国系统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的出现,更需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切实的结合我国软件产业自身的特点,走出适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快速之路。

风云人物获奖名单

新锐互动商业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克人

他是目标规划管理体系创始人,也是协同锦囊管理软件思想的倡导者。

普元软件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刘亚东

他是极具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他的公司以面向构件理念为基础,提供前瞻性的企业级软件产品和服务。

安徽科大讯飞公司总裁 刘庆峰

他的公司占领了中文语音主流应用市场80%以上的份额。

入围十大领军提名的候选人

卢汝文 美科利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

王 茁 蓝代斯克软件公司CEO兼总裁

王江民 北京江民新科技术有限公司

雷 军 北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杨文胜 BMC软件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赵晓亮 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左 春 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石钟韶 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杨 春 金算盘集团董事长兼CEO

洪宜幸 明基逐鹿软件总经理

王星泰 易达讯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

栾润峰 金和软件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篇6

关键词:企业 文化 创新

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s),首先由美国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济高速发展,且文化不断融入到经济发展当中的背景下诞生的。企业文化有多种别称,比如公司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这同其所涉及的管理、组织行为学知识有关系。虽然名称并不相同,但是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所谓企业文化是在某种价值体系的指导下,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遵循的具有稳定性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方面的企业制度文化,二是体现在企业日常工作中的企业外显文化。而企业价值观是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同时也规定了企业文化的形式。因为企业价值观的特殊性,又可以将其称之为企业隐形文化或企业文化之核。

1 创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1.1 适应新经济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而且愈演愈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要依赖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树立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创新力不足就与其文化建设滞后有着直接联系。

1.2 整合企业形象的需要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企业文化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在文化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地域文化差异和企业间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在改革和重组的过程中,急需做出调整和协调,而原有的企业文化对此却无能为力。而进行企业文化协调,并加以创新是整合企业形象的客观需要,这是因为企业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

1.3 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观的需要 就当前情况而言,虽然市场经济获得快速的发展,但是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道德观却迟迟未建立。而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观,必须要有思想的指导,必须要让每个企业及其员工都在观念和行为上作出努力,而企业文化的构建对于企业员工价值观念的培养,行为方式的规范等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所以要不断创新企业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的建立。

2 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

2.1 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要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特定的企业文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文化都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营效益。事实上,不少企业就是因为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某些缺陷而无法获得发展或者直接导致了破产,被市场经济所淘汰。企业因为企业文化而成功或失败的例子都不少,而这两种不同的结果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海尔集团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其他企业并不能完全照搬海尔的成功模式。虽然企业文化的形成会受到民族文化、伦理道德等共同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是企业文化毕竟是在各个企业经营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的,无可避免的带有各自的独特性。从理论层面而言,并不存在所谓好的企业文化,更没有哪一种企业文化是能够让所有企业都能获得稳定而持续发展的;事实上,评价一种企业文化是否是有效的,必须要看它是否适应企业的环境。而企业的环境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前者是指企业的经营策略等;后者是指行业客观状况等。企业环境会受到企业发展状况和社会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原有的企业文化会逐渐出现不适应企业环境的情况,这需要企业管理者及时认识到、并采取措施,改革原有的企业文化,创造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否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从根本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企业能否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文化改革和创新成为非常必要的事情。无论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还是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企业都需要规范行为方式,构建良好的价值观。

2.2 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实践中提炼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的提炼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当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确定下来后,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明确下来。在改革和创新企业文化的过程当中,要不断提炼企业精神,形成独特的企业价值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企业历史使命进行深入的认识,让企业员工形成最基本的价值观。其次,培养开拓创新的意识。创新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企业要在市场竞争当中,不断淘汰旧观念,形成新观念,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提升技术水平,开拓新市场,让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要重视产品质量,强化质量意识。产品的质量关系到企业形象的树立,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必须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思想。最后要让企业员工形成奉献精神、竞争意识等,不断丰富企业精神,充实企业文化。

2.3 向“人本管理”转变,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长期以来,企业管理沿用“物本管理”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看做机器,而员工则是机器的零件,将员工当做物来进行管理。随着“人本管理”思想出现,企业管理模式开始发生转变,不再将企业员工单纯看做创造财富的工具,开始重视人力的价值。人本管理思想的推广,使得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重大的进步。我国民营企业在创办之初,往往都不具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较差,劳动效率也较低,而且多数民营企业管理者都采取“物本管理”,将员工单纯视为“经济人”,单纯依靠金钱刺激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目前,民营企业需要充分重视员工的主体地位,使其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如此一来才能够让管理者开展更为有效的管理,让企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4 以实事求是为原则 在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国外有关学者的研究,企业文化要想推动企业获得成功,就必须能够与企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否则不论其如何强势,都无济于事;甚至,其越强势对企业的发展所造成的危害就越严重。这里以王安电脑公司为例,王安电脑公司曾经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其始终固守原有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不及时对企业文化进行改造,从而导致了无法适应企业外部环境,最终走向了破产。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都是某一阶段市场环境的产物,但是市场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如果不能及时改进企业文化,必然出现不相互协调的现象,阻碍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管理者要时刻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文化做出适时的评判和改造。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存在着严重滞后的情况,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严重阻碍着企业生产能力,经营效果的提升。从这一点来说,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逐渐提升竞争能力,适应市场竞争的关键就是要改造和创新企业文化。

3 结论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不仅要满足客户、员工、股东以及社会利益相关者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还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营的灵活度等。而要实现这些,就需要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和企业环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改造和创新原有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文臣.中国企业精神文化的构建[J].江汉论坛,1999(07).

[2]廖新平.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文化建设[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3]李军祚.企业制度文化的激励功能及完善途径[J].大庆社会科学,2009(01).

[4]沈仰东.基于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

篇7

典当行业发展到今天,作为小企业融资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银行融资逐步向小企业倾斜的时候,有必要对行业的发展转型进行重新思考。关于未来典当行业只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专业做传统的民品典当业务,但很难做强做大;另一个是真正成为小企业融资的辅助渠道,这需要行业的龙头企业先行一步,在企业创新方面率先垂范。

信誉贷款,或成典当行的未来发展方向

华夏典当行的总经理杨永认为:在银行对有资产抵押和信誉好的客户逐步收复失地的时候,还存在很多的小企业拿不出房产等抵押物,但企业发展状况很好,短期内又急需资金,这样的小企业在银行做信誉贷款的时代可以贷到资金,现在随着银行对信誉贷款的收缩,这些小企业是很难在银行拿到贷款的,但这恰恰给典当行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企业经营权、股权做质押的信誉贷款或许将成为典当行未来发展的方向。杨永同时指出:做信誉贷款是很有难度的事情,要有专业的人才做支撑,这需要典当企业要冒很大的风险,但相对的收益也会很大,这就看典当行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一些小的典当行不要盲目的去冒险。

作为老牌的典当行,华夏典当行曾经开创了许多行业先河:1997年率先在典当行业推出汽车质押贷款、1998年率先在全国推出股票质押贷款。杨永指出,明年华夏典当行将率先在行业内推出经营权、股权、收益权质押贷款的新业务,这必将又要开创典当行业之先河。“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杨永对开展这项业务的风险控制有自己的认识:首先,做这项业务的贷款,必须要求贷款企业是短期融资,最长三四个月的时间。如果是长期融资由于典当利率较高势必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同时说明贷款企业的资金状况较差,这样的企业会给典当行带来更大的风险;其次要对贷款企业的真实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对企业的经营规模、财务状况、银行流水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最后还必须要求典当行与贷款企业进行密切的深入接触,转变以前典当行坐等上门为上门服务。为此,华夏典当行除不断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每年还从大专院校招聘一批应届毕业生,现已储备了一批专业人才,并为开通这项业务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分析。将华夏建成小企业、个人的融资创富助力机构是华夏典当行的追求目标,对此杨永充满信心。

典贷合作模式:银行、典当、企业的三赢选择

宝瑞通典当行的执行总经理刘梅芳做过一些调查:超过80%以上的中小企业去银行贷款,并不完全符合银行放贷的条件。为什么呢?中小企业在发展的初期,一方面贷款的资格、主体不一定符合银行的放贷要求;贷款的用途也不一定完全符合银行的要求;同时信用积累的过程也比不上大的企业。因此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是相当的大,而且在银行的融资周期也会比较长。而典当区别于银行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方便、快捷,只要有抵押物,典当融资非常的快捷,而且不涉及监管其资金用途等问题。另外据权威部门统计:现在有80%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能满足他们的日常经营需要,他们迫切地需要融资帮助。

篇8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国际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国内外企业竞争时分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除了企业产品质量过硬,销量领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有些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同时,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指引作用,可以推动企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发展不进入人意,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非常好,企业发展前景广阔,有些企业虽然有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的精神没有深入到企业的每个员工的心中。

一、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文化发展比较不均衡,很多知名企业具备自己的企业文化,同时,依靠企业文化的无形力量为企业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还有些合资企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新颖,给人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然而在我国还存在一些企业,虽然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只是表面上的,并没有将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的发展之中。还有些企业为了文化而文化对其他企业文化进行移植或者改良,成为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些做法都不利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就不能对企业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企业很难再激烈的竞争中顽强地生存下去。然而,为了文化而文化的企业,将他人的企业文化移植改良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对自己企业的发展更加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不能直接制造经济利益,但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公众信誉度,这对企业的市场营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改革创新

1.突破观念,加强重视

在我国,有一部分企业发展是从计划经济跟随中国发展而发展的,其中,很多企业的生产观念还比较落后,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企业领导者对于企业文化还没有系统全面的了解,还不能够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性。所以,建立完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必须对企业文化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他企业文化进行简单的移植改良。

2.效益观念

市场经济是一种要求企业自负盈亏的经济形态,国有企业的投入和产出都必须经过经济核算,这要求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并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创造最佳效益。

3.竞争观念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普遍的自然法则,也是市场的竞争规律。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必须树立起公平竞争,合法竞争的竞争观念。

4.信息观念

信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传播性、反馈性和时间性等特点。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信息业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焦点,只有那些对信息具有敏锐洞察力,迅速应变力的国有企业才能担负起在现代竞争和未来竞争中中获胜的历史使命。

5.人才观念

人力资源是国有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如何获取,保留优秀人才,做到人为

本是国有企业战略发展中必须思考和重视的重要问题。

6.信誉观念

信誉是国有企业在社会上所享有的声望,具体包括产品信誉和社会信誉。信誉至上,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国有企业战略观念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7.塑造企业灵魂

企业文化其理论博大精深,其内容丰富多彩,但其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是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它们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要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并加以确立塑造。国有企业对每个发展时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价值观进行整合,从正确、全面理解把握和不断创新企业

文化的角度出发,精心提炼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战略等价值观念,并迅速转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大力抓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最终推动国有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工人同实现。

三、总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