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5 08:54: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解决问题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素质不高,导致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既是引导者也是教授者,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素质。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普遍呈现出素质不高的情况,因此,教师素质急待提高。
2.盲目追求教学形式多样性
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利用一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从而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但很多教师只是盲目地追求教学形式多样化,导致在教学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其中,主要的教学形式就是进行知识展览,把数学课堂当成展示道具的地方,严重影响数学教学质量。
3.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在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的问题,这种问题的产生直接导致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浪费了学习时间,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学习能力都能产生良好的促进效果。而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这个问题的出现对于课堂学习而言非常不利,教师为学生安排合作学习的课题,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果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完全等于浪费课堂学习时间,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也难以提高。
二、解决小学数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进行教学,应该明确教学任务与责任,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素质作为教学目标。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教师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主要是教师思想素质与自身的业务能力。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教师这个职业自古以来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虽然教师的考核已经在积极进行中,然而,对教师的工作成果是很难进行测量的。由于我国教育部目前已经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中,更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来从事自己的职业。另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通过加强学习,与其他教师的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良好发展。
3.改革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针对教师盲目追求教学形式多样性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小学数学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探究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对上述几种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并且结合教学中存在着的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进而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当中,学生在该情境下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观察、思考、实践、探索中寻找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形成一定的科学猜想;在了解科学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课题结构有一个深入理解,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学生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会形成一定的科学知识结构,学生在应用、发展过程中会获得一定的科学情感体验,并对科学的价值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建立科学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科学自主探索式学习过程中,其分析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搜集筛选信息的综合能力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培养,所以说“问题解决”教学恰好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学生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该模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意识。总而言之,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分析如何提高小学科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教学质量
1.培养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科学教师先对学生做出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对自身所学的科学知识产生某种疑问,学生在困惑心理的驱使下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在该探索过程中科学教师一定要将引导工作做好。科学本就源于生活,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通过引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在科学实践中了解科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科学教师在讲空气知识前可以创设以下场景:在某容器中装水,水进不去,此时科学教师让学生自行猜想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探究其中的科学原理,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此外,科学教师在讲物体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的科学知识时,可以事先准备竹牙签、泡沫、鹅卵石等生活常见的材料,学生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想并探究其中原因,使学生对密度、质量问题有一个初步认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踊跃表达,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究、分析中学习新知识,并快速理解知识的内部原理,并将学习迁移理论渗透到科学教学当中。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还应该注重运用前后知识点的内在关联,将学习迁移理论巧妙地运用到教学当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探索的能力是“问题解决”教学的核心价值体现,该项工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让学生成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的学习主体,科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学生解决问题期间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此期间科学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并做到认真倾听,对学生的想象、研究给予充分认可,并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不仅可以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还要对自身的不足之处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以此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热忱。(2)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需求灵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该过程中,科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教学工具,还可以通过游戏、趣闻竞答等诸多形式引导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
3.为学生预留足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真正主体。
在实行“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积极组织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该过程中,科学教师要尽量避免大包大揽现象的发生,使学生可以以自我探索式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摸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科学教师要对自身的“问题解决”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摘 要 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体育教学的启蒙阶段,是当前素质教育模式下必不可少的内容。养成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的情况,针对目前小学生整体体质下降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希望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体育 问题 策略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体育课的重视不够
目前很多小学教育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思想,将学生的升学率作为教学的目标,而教师教学工作的优劣也以升学率作为评判的标准,这就造成了无论从学生自身还是学校都没有给予体育课足够的重视。小学体育教师很多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教学技能相对缺乏,有的甚至把体育课当作了活动课,仅仅是做做操、跑跑步就完事了,而且好多教主课的教师也经常占用体育课的时间。
(二)体育器材缺乏
体育教学场地少,教学器材缺乏一直是困扰小学体育教学的难题。很多小学由于资金不足,无法添置新的体育器材和修缮体育场地。尤其是近年来学生入学高峰的过去,一些小学学校进行了撤并,教育资源的整合使短期内的体育器材缺乏的问题更为突出。许多的学校即使有一些相对完整的体育器材、设备,也不用于平时的体育教学当中,只是在应付上级检查或比赛的时候拿出来用一下,其余的时间都是放在专门的器材室中。
(三)缺乏专业的小学体育教师
近几年,虽然我国在体育教师的培养上给予了很高的重视,但是目前一些年轻体育教师在教学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当下社会上一些“金钱至上”等腐朽思想导致许多体育教师丢失了严谨踏实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同时也做其他的兼职工作,致使学校很多体育教师都在社会上从事了其他的兼职工作,这样就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体育课程内容单调乏味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在心理上对事物存在着新鲜感和好奇心,这就要求小学体育课的内容要具有新意,可以吸引住学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是一套每节课必做的体操、跑跑步、做几个老旧的游戏来度过,这样单调乏味的课程往往让学生感到厌烦。小学生体育课程应该根据其年龄特点以及身体发育情况,以游戏和简单易学的动作为基础,并考虑男、女生的性别差异,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针。
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学校在要重视对体育器材的购置,制定长远的计划来更新必需的用品。同时要对现有的器材建立完善了维修和保养制度。针对当前的器材缺乏和场地不足等问题,体育教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积极发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可以错开不同班级间的同一教学内容。或者是安排部分室内教学,教授给学生一些体育小常识,如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眼保健操,小伤简易急救等等,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器材缺乏的压力。
(二)开展多项体育运动项目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积极举办相应的运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激发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例如,可以开展乒乓球比赛、田径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等等。把每学年体育运动会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日程中,要根据学校实际,并结合阳光体育活动和冬季长跑活动安排,适当组织一些适合本地的体育活动,如:春游、远足、社会调查等活动。
(三)加强对年轻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
学校应重视对体育教师在思想上的引导,经常举办一些对体育教学有益的理论讲座,还可以邀请一些模范教师来作报告以加强思想上的交流,从而帮助青年体育教师更快的提高教学思想水平。在平时学校领导要注重体育教学工作,深入了解体育教师工作的作用。使年轻的体育老师感受到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从而使他们感受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
(四)建立恰当评价方法,培养学生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小学生对老师的表扬都十分重视,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他们充满了积极上进的动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考核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可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的优劣,注意评价语言的措辞和语气,以激励为导向来培养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信心。
三、总结
小学体育教学是整个体育教育生涯的启蒙阶段,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关部门应提高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贯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身体素质为教学目标,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精神落实到体育课程的内容中。在实践中,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切实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友斌.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2] 张宇艳.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3] 陈俊伟.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我们把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有关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力,并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摸索,初步形成了一些方法,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正表现自己,创造性的发挥潜能。如果教师冷漠生硬,过多指责,课堂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严肃,学生产生的是压抑感,小学生的自尊心理必然使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思维也就无从产生。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或是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赞许的目光、鼓励性的语言。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点智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而当他们的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就得到了提高。
二、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主动探究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你的问题。
第二步:选择一个计划。
第三步:尝试你的计划。
第四步:检查你的答案。
第五步:反思你做了什么。
当然,以上五个主动探究的步骤,并不是一个接一个地直线式进行的,其间有反复、有波折。应该依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适当地突出或削弱某一个步骤,以便更有效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上例中,当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设问:你喜欢解决哪一个问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解决,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组织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概念知识中,有许多抽象的内容较难理解,如果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形状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让学生用不同个数(5个、9个、12个、17个等)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拼法。学生在动手拼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为什么用5个、17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而用9个、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却有多种拼法呢?(2)这与小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3)是否给的正方形个数越多,能拼出长方形个数的方法就越多呢?然后针对学生产生的问题引导学生研究这些“个数”的特点,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发现其中隐含的知识点:当小正方形“个数”的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当小正方形“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约数时,能拼成多个长方形。从而引出了质数与合数的定义。这样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原本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促进了概念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尝试采用观察、动手、探究等教学策略解决发现的问题。
四、演绎拓展变化、强化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它首先存在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其次存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使学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演绎拓展变化是一个巩固提高、迁移发散、进一步升华理性的过程。这是把上一个过程中经过反思、归纳而形成的一般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以《三步计算应用题》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模仿性演练。教师可以继续提供与课的开始相近的或类似的情境:学校体育室里有一些篮球,四年级学生借走了15个,剩下的篮球个数比借走的5倍少10个。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变式性演练。如提供信息:三江超市水果柜台,苹果有90千克,是桃子的2倍,桔子比苹果多3倍少12千克。让学生自主地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论文摘要】本文就小提琴演奏技巧的特点和要求,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探讨了初学小提琴时常见的揉弦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发展中,初学小提琴的一些技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学琴者在初学小提琴时都会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成为提高演奏水平的“拦路虎”,以致力不从心,丧失学琴的兴趣。本文中,笔者将实践教学中初学琴者时常遇到的揉弦问题加以说明并提出解决之道。
一、揉弦的种类
我们常见的揉弦可分为三种,简称为臂法、腕法和臂腕指法。
1、臂法:以小臂的前后摆动为主,腕子不动,手指第一关节略动。
2、腕法:小臂不动,以腕为轴,手前后摆动为主,手指第一关节略动。
3、臂腕指法:以小臂的前后摆动带动腕子的前后摆动,手指第一关节打开。
具体的要求是这样的:左手食指指根处稍离琴颈,拇指轻靠琴颈的另一侧,以小臂带动腕子,手松弛地前后摆动。手指第一关节随着手的前后摆动而打开,成凹凸状,指尖肉垫在弦上滚动。手向前后的幅度和密度均匀一致摆动的速度,以模仿人声颤音的速度为准。
二、揉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面,我将具体谈一下初学小提琴揉弦时易出现的问题、危害及调整的方法。
1、由动作错误造成的
(1)绷腕撑指揉弦时,肘、腕、指成勺星式,腕子凸出,手指撑在指板上,肌肉紧张,动作僵硬。直观就很别扭,声音效果不好。显然,这是错误手型造成的,那首先就得从整理手型开始,因为有的学生在不揉弦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必须先把腕子调平、手指摆顺,使左臂从肘关节、腕子到食指呈一条直线,亦可通过镜子观察。再按要求慢慢摆动,逐渐加快。动作掌握以后,最重要的是能保持正确的姿势而不走样。
(2)急抖不摆。小臂急剧抖动,腕与指均无摆动动作,发出颤抖的声音。看似臂法,因第一关节未动而不是臂法,是一种抽筋式的错误动作。由于抽动的速度过快而且失控,使人听后浑身打冷颤。对这种情况的学生,让他们单独练习腕法,减少小臂动作或根本不动,手以腕为轴,做大而慢的充分摆动动作,同时打开手指的第一关节。待学生练习一段习惯后,声音自然就会有所改进。
(3)大提琴式。小臂过分向内转,食指指根处远离琴颈,这种在大提琴上完全正确又非常合乎生理要求的揉弦动作,用于小提琴上则是完全错误并违反生理要求的。它不但增大了转臂的角度,使手指在指板上横了起来,而且臂、腕、指均处于过分紧张状态,音准也受到影响,坏处极多。这种与第三种错误是两个极端的一对,紧贴不行,横行也不易。纠正的方法也正相反,把食指指根处向琴颈靠近些,摆正手型,手指就不会再有横在指板上的感觉了。
(4)锁住一节。有这种错误的学生为数不少。他们的揉弦动作乍看上去是正确的,也很积极,但揉弦的效果并不理想。如再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他们揉弦时手指的第一关节像被锁住了一样,由于第一关节的固定,使指尖肉垫无法滚动,不管小臂和腕子再怎么积极主动,也都无济于事。这种不易查觉的隐伏的问题,在一些程度很深的学生中也大有人在。必须松弛地打开揉弦手指的第一关节,随着手的前后摆动时凸时凹,手指尖在弦上滚动起来。由于这小小的改进,声音有意想不到的突变,学生将不会忘记打开第一关节的重要性。
(5)拇指过力。揉弦时拇指过分用力抵住琴颈的左侧面,使本来红润的拇指尖变为白色,其结果是“拇指用力,四指皆紧”,揉弦动作艰难,声音干涩。拇指与其余四指为对应式,一方用力,对方的反应必然也是用力,这满把皆用力的揉弦动作不会发出正常的声音来。每遇此情况,使学生拇指轻靠琴颈晃动几下,以检查是否松弛。亦可观察拇指尖的颜色是否变白,就能知道拇指在揉弦中是否过于用力。
2、由意识错误造成的
(1)姗姗来迟。俗称迟到颤音,是较常见的问题之一。每音拉响后才开始揉弦,揉弦比弓子迟到,又早退。声音效果似大肚子、枣核一样,使听者感到疲劳和厌倦。对付这种惰性心理的好办法是积极主动,做爆发式的揉弦练习,强调每音都要揉音头,落指与揉弦的动作同时发生,爆发揉头,既不迟到,也不早退。
(2)揉揉停停。一种懒汉式的、应付差事的坏习惯。高兴就揉两下,不高兴就不揉了,这种似睡非睡、无精打采的声音,好像无病,把本来很美的旋律线条切成一截一截的。这是思想上的倦怠和懒惰,应加强持久性揉弦的训练,例如,让学生用慢速一弓一音地练习音阶,加上揉弦并保持住,就能改变那种揉揉停停、声音忽润忽干、很不统一的音色。
(3)换把不揉。初学换把的学生,开始换把时怕音拉不准而停掉揉弦,尚可理解。但久而久之,逢换把时皆不揉,变成一种下意识的习惯动作了,就不能原谅了。这反映出一些学生换把没把握,怕音拉不准,一碰到换把就胆却了,手没颤心里先颤了。要改变这种状况,一定要单独挑些换把片断来练,专练揉着弦换把。例如,用一条弦上一个八度的音阶、琶音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极好的材料。还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想完美地再现音乐作品,这一环也是不容忽视的。
(4)不长不揉。教幼儿学琴时,老师常说:“长音要加点揉弦,不然那么长的音就太白、太干了。”等孩子长大了,仍没忘掉这儿时的教诲。于是,长音揉,短的就免了。长短音的不同待遇,使演奏出的音色很不协调,结果就像马虎的孩子洗脸一样,脸白白的,脖子像个黑车轴,令人发笑。重视并强调短音的揉弦,用矫枉过正的方法,使色彩变得比较协调。
(5)多指在弦。在演奏单音旋律时,无意中保留了一个、两个不用的或已用过手指在弦上,使揉弦感到费力和不便,也使旋律的流畅性受阻。多指在弦奏旋律,犹如在揉弦的手指上绑上沙袋,增添了不必要的额外负担。保留手指的原则,一是省力,二是为了效果好。所以我常告诉学生,为了使旋律演奏得更流畅,揉弦更充分,“此时单指胜多指”。
三、结语
以上从两个方面谈到的小提琴揉弦易出现的问题及调整的方法,是我在小提琴教学过程中点滴体会的归纳和总结。在调整学生的错误揉弦的同时,最好能不断引导他们慢慢地学会并掌握自行调整的本领,帮他们搞明白,障碍在哪里,如何克服。俗话说:“心悟手从”,养成善于开动脑筋,能自己发现问题并想出办法解决了的良好的可贵的练琴习惯。使学生尽快成为有自己见解的,能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富于独创精神的演奏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题 策略 情境
一、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小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实践等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时要使用的方法和策略。
解决问题策略的融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迪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贯彻解决问题教学,如何真正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都是我们数学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数学课堂中解决问题策略
(一) 激发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师应该重视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数学味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就要培养学生从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
提出问题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针对低学段的学生来说,特别注重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我常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的或模拟现实的情境,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收集一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从这些信息中提出问题,进而到后面解决问题。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还能提哪些问题?”并安排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慢慢地,学生提问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参与度也有所提高。
(二)回归生活,创设解决问题情境
数学是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在教学时,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能创设情境,回归生活,从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一定的问题意识,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后,我出示过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六一”节为了表彰同学,老师到文具店买一种笔奖给学生。在去选笔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个文具店给出的优惠是买十送一,另一个文具店买十支以上,按九折优惠计算。同样的一种笔,标价为10元,老师要买22支,请同学们做参谋:老师应在哪一个文具店买比较合算?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生活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参与解决的热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知识与问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创设课堂情境,从生活中选题,引领学生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理解数学,这不仅是通往数学应用的入口,更是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多种形式,开展数学课堂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开展数学活动,如通过数学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动手实践活动,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正如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我为学生准备好纸片、剪刀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剪纸,将梯形剪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求出其面积。如可以引导学生用两个相同的梯形纸拼凑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知识源自实践,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取丰富的直接经验,并让学生在感觉和感知中,提升解题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四)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可以相互启发,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策略等,这样更能加深对所解决问题的理解,积累解决问题经验,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容易产生多种解法导致多种结果的例子,或是选用一些开放题,非常规思路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解题过程有正确的分析;另一方面让学生对他人的解题思路进行体验。通过此类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不断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内化为解题策略,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不断提升。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树立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提升学生思维,提升解题能力,让每一个学生能真正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真正感受数学的乐趣和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问题 策略实践
小学教学的对象是在年龄上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他们这一阶段的年龄特征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每个教学工作者来都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生活、学会成人,更何况作为一位体育教师,则更应该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运动技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进而达到教育目的。因此,我们应该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深刻而细致的分析。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小学体育教学过于刚性。在体育教学组织过程中过分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的指挥,而这种不切实际的、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管理,严重扼杀了学生好动的天性,如在排队时要求学生整齐、安静、听话、不吵不闹,从而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于是教师就粗暴、加压。然而,愈是卡、压、镇,学生就愈是不听从指挥,或是身顺心违,结果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新课程理念中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这个中心并不限定在一个表面的中心,而应该是让学生成为实实在在的学习主体。一些教师把体育课变成单纯围绕体育达标项目,机械、单调地重复各种达标项目训练,学生通过几年的体育课连篮球不会打、足球不会踢,前滚翻没学过。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和个性化发展。
(2)小学体育评价过于极端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常常运用激励性评价,例如有的学生明明做的还不够,教师也是鼓励的说好,表扬并不是越多越好,小学生还正处于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也需要面对挫折和困难,学生在教师面前总是得到表扬,这样怎能去遇到挫折进而去克服挫折?技能和知识都是由未知到已知,教师如果对学生之评价好话,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好的不评价也不说出学生的问题所在,这样的做法是欠考虑的。评价的目的不在在于当学生多听几句好话,而是要让学生对自身进行一个良好的总结,进行一个合适的调整。因此,对于学生应该实施发展性评价,如果是对技术动作掌握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在积极肯定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远的目标;对于一般的学生,则应该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学生有所不足的方面;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则应该适当的放低要求,并逐步帮助这些学生跟上大部分学生。这样一来,通过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当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目标并得到了发展。
二、上好小学体育课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兴趣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学习体育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因为兴趣具有较为稳定、持久的特性。因此,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基层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就一定会事半功倍。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的体育教育和幼儿时学生大多在户外进行体育教育有一定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以C械的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自制力差而且喜欢动手,喜欢亲身参与。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一方面要把理论的讲解和示范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尽量多地设计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活动,这样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其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计体育课程内容,来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全新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技能的学习欲望,进而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如篮球比赛或是足球比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体会竞技的并生出不服输的心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来看,就是要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实现基本素质的过程也就是对于三维目标的实现,既情感与价值、过程与方法、技能与知识。过去我们往往很注重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是较弱的,他们喜欢动手亲自参与而往往缺乏思考。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教师要一边讲授知识,一边亲自示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改进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有效对策
(1)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对小学体育教学予以充分的重视,可以说是先决条件。具体地,学校应该革除办学思想的功利化,以全面促进学生发展为理念和宗旨,科学地设置好体育教学课程。
(2)增加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离不开经费的投入。可以说,足够的经费不仅是完善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场地与器材的重要保证,也是引进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增强体育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
(3)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可以通过理想信念以及责任感的增强,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的道德修养,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深造等形式对体育教师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进行丰富和充实,不断完善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以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而言之,完善小学体育教学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教育部门与学校的积极配合,从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并保证其可靠性与可行性,以切实有效地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重要作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增加问题解决的策略内容,教师应有目的地根据问题解决策略组织问题,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一、尊重鼓励学生的创见
课堂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冒出许多出人意料的“创见”,有的似乎与学习关系不甚密切,有的表面看来,甚至有悖于课例所要阐述的道理,但这些都是学生积极思维闪现出的灵感。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闪光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1.多给激励评价
小学生争强好胜心强,他们每做一件事都希望得到老师赞扬和认可。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应采用否定的评价方式,应给学生多点鼓励,提倡学生“擦出”一些美丽的“智慧”火花。
2.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创新,就要有冒险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会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使他们的思维不受约束地向各个方面发展,养成遇到问题爱求异思考的习惯。
3.注意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多次的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当学生尝试成功的同时,创新学习的意识就会增强,发挥学生们聪明的天赋。通过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再创造”意识受到了保护,转化成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这样,学生获取成功后,对于学数学更有动力了,从而提高了数学能力。
二、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生活世界是人和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来源,其中心是人。人和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世界是人生存的空间,人生存的空间才是美丽的生活世界。教育是以人在生活世界中生存为前提的,以使人生更美好为目的。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应细致入微地渗透生活观念,精心设计大量、频繁地与生活接近的问题,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世界中存在。
1.游戏活动
小学生天真烂漫,爱说好动,喜欢新奇,富于想象。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教育儿童的重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各种游戏活动。我在教学“分类”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做“分一分”“摆一摆”的游戏;在教学“6和7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石头做“猜一猜”的猜拳游戏。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中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联系实际
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离不开数学。为能使数学知识得以广泛应用,就应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两步计算的知识后,我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问题:五年级师生利用双休日去旅行,学生一共96人,教师一共5人。车站有大客车和面包车,大客车有42个座位,每辆每天租金200元,面包车有18个座位,每辆每天租金100元。如果派你去联系,该怎样租车?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为方案研制组,两天后汇报各自的研究方案,并进行最佳方案的评选。学生经过社会调查、访车站、问司机,有的与家长、同学、教师反复讨论后,找到了各自认为最佳的方案.即使有些方案未必可行,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这远比做几道数学题强千万倍。
3.动手操作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以操作为手段,以表象为桥梁,自然地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致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放飞学生探究的心灵
俗语说,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未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应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构建起来。
1.激励学生自学,拓宽思路
自学能力是依照一定的基础对新事物进行独立思考,借助于忘记,联想、想象、分析、综合等进行加工,得出新的结论和方法,达到无师自通的能力。
这一点,我主要是发挥“引探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和“反馈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优势,不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开始,在指导学生看书时,只要求学生知道第二天教学的内容就行了。过一段时间,指导学生看书时,要求学生明确自己哪些方面看懂了,哪些地方没看懂,带着问题去学习。再过一段时间,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学会抓重点,能够掌握基本内容。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看书习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得以明显提高,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2.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现自我的条件
心理学表明,人都想表现自我。特别是小学生更想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得到同学或长辈的称赞与认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老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对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创设学生表现自己的空间。
如讲完小数加、减法后,我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去商店购物,然后自己进行运算、交款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学习面积计算后,让学生自己测量门窗和墙壁的面积。通过这样的引导,同学们各抒已见,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尽可能的表现了自己的智慧,从而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屯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我让学生帮忙算一算在银行存储500元钱6个月可以拿到多少利息。
参考文献:
\[1\]黎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两翼”的和谐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