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5 08:54: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校外实践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课内外二合一;高校瑜伽教学
教育目的要适应人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变化,使教育更好地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奈勒认为:“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必须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应当易于接受经常的修正。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应当根据所有有关的事实和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来决定,而不是仅仅根据理性用思辨的方法来决定。”这一观点得到教育界的肯定。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高校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学生被动参与体育,个性发展受到抑制,课外体育形同虚设,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严重短缺,体能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这就需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宗旨,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更科学、更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为高校瑜伽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体现人本主义思想的需要
人本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重视人的“主体性”,人本主义认为,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各种潜能的充分发展,满足人的多层次的心理需要,从而造就一代人格更为健全、发展更为均衡的人。同时,人本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在一定心理空间内个体行为的改变过程,是一种意义学习,这里所谓的心理空间就是指个人的经验世界。意义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重视个体的经验。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顺应了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都是对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2.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需要
目前,中国学校体育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设法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之养成持之以恒的健身习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课内外二合一体育教学模式强调使学生受到系统的体育、健康、娱乐和生活的教育,并让其掌握会健身、会休息、会玩乐的技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作好准备。
3.优化课程结构的需要
我国教育大辞典认为“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的各学科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课程不仅是正规的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应包括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应当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内容有机统一起来。上述课程的阐释为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1.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概述
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创设一种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里通过相互影响,学会如何学习。在概念体系理论中,亨特强调了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即环境允许人们在各个阶段有效地活动,以便于取得下一阶段的成长。亨特还明确地阐明了不适是成长的先兆,为了刺激发展,我们应该有意的使学习者和环境不相适应。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其提供“课内教学—课外训练—校外实践”三种教学环境。即通过课外高校瑜伽训练强化课内高校瑜伽教学,通过校外实践对课外高校瑜伽训练的效果进行检验,然后把在校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课堂里。让学生在不适中快速成长。具体见下图。
(1)课内教学模式
①教学目标
课内教学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高校瑜伽的基本技能和技术,另外,要了解并能熟练的处理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在技能方面,学生在课内需掌握高校瑜伽动作要领。在进行专项技术练习时要达到60%以上的成功率,动作的准确率要达到85%以上。
②实施过程
课堂教学部分共有五个阶段的活动组成:导向、讲解、组织练习、指导练习和独立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出课程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对新概念或技能进行讲解,并做示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练习时间,对所学技能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巩固。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对学生练习结果的精确度是否保持稳定进行评估,为需要的同学提供反馈。确保学生的进步。
③实施条件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现有一个室内瑜伽场地,硬件设施完备。图书馆内有关高校瑜伽技能学习、高校瑜伽欣赏、高校瑜伽运动的发展史等图书和杂志有三十余种,可供学生业余时间翻阅学习。另外瑜伽课的老师为副教授,拥有丰富的教学和比赛经验。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④教学评价
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差异,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会运用到激励性评价。对后进生,中等生做自身纵向比较,设立后潜能生进步表,中等生提高表,优秀生荣誉表,使每一个同学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这一部分的分数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程度直接打分,占总分数的5%。另外,我们会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学生的出勤情况,结合绝对评价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2)课外教学模式
①教学目标
通过团体活动,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用科学的方法去改善与人交往和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另外,在技能掌握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技能的准确程度达到90%以上,更种动作技能的发球成功率要达到80%以上,准确掌握作为高校瑜伽裁判的基本能力。为进行校外实践做好充足的准备。
②实施过程
在课外教学阶段,我们通过学生建立的高校瑜伽协会这个小型社会团体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在进入院瑜伽社团以后,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在小组内安排一帮一互助学习队,然后给各小组设定目标。为了使小组获得好的成绩,学生必须尽快的适应并且进行合作学习,如:有些同学反手技术较好;有些同学擅长高压;有些同学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但实践不行。小组要通过对各人的长处进行研究并融合,以取得进步。在这一教学阶段,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技能指导,并起到一定的组织管理作用。
③实施条件
学生通过申请成立了院瑜伽社团,社团的招收对象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全体学生,学生自愿参加。协会里设有会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职务。瑜伽课的老师会利用课外时间轮流义务对学生的技术进行指导。
④教学评价
在课外社团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除了定期进行系统的测试,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并记录学生认知发展的情况。日常观察,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性评价,还是进行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收集必需信息的一种手段。在课外训练中,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地做好日常观察工作,才能比较真实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生的认知变化情况,为真正地做好相对评价提供前提条件。
(3)校外教学模式
①教学目标
在校外实践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更加积极地融入社会,使学生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另外,学生通过校外实践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整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校外实践环节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需求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自己学会有效地做出与自己有关的教育决定,逐渐培养起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施过程
校外实践阶段,我们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安排学生在健身场所做健身指导、教练员或者陪练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如果碰到技能或情感方面的问题需及时的和教师老师进行沟通,寻求帮助。这一阶段对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什么时候做一个纪律严明的老师,什么时候是指导员,什么时候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③实施条件
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温州市区,具有高校瑜伽场地的温州大学,以及医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学院等共7个高校瑜伽健身区,另外瑜伽馆有21个。安排学生在课外、双休日或节假日长期做健身指导或瑜伽陪练和教练。另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在健身场所竞聘自己喜欢的或擅长的工作,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④教学评价
在校外实践阶段运用外部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外部评价包括学生所在实习单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因此,我们通过要求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书写个人学习小结等方式,来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及自我教育等这些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备的重要品质。
2.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运行及评价
(1)课内外二合一模式的运行
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提出给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状态。
首先,二合一教学模式的教学周期设为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安排学生进行课内学习和每周两次的课外训练。技术是根本,学生必须在准确牢固的掌握了高校瑜伽的基本技能之后才能有效地发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保证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前提下,安排其进行校外实习。实习阶段遇到的技能问题可以回归课堂,重新进行学习。具体的课程安排流程:一学期——(课内学习和课外训练)——一学期——一学期——(校外实践、课内学习、课外训练)。
其次,就是教学环境的变化,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学生进步和能力提升的一切有利条件,使学校的高校瑜伽场地设施及温州市含有瑜伽场地的健身区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2)课内二合一教学模式的评价
课内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评价应充分体现考评制度对学生参与运动的引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考试方式上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试内容上就是期末技术考试+平时表现+业余锻炼+实习单位评价+体育知识相结合;考核的方法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另外,提出以下设想:只要学生参加课内教学的出勤率达到90%,业余锻炼的出勤率达到规定次数,就可以获得60分基础分。
三、小结
课内外二合一教学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的技术、身心、交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不仅能为社会培养专业的高校瑜伽健身指导,而且还能培养出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专门人才,为我国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等相关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目前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每一个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林小平.28天瑜伽养生计划.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8-31
[2]曲影.7日速效瘦身瑜伽.2009,86-92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高校羽毛球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学生被动参与体育,个性发展受到抑制,课外体育形同虚设,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严重短缺,体能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这就需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宗旨,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更科学、更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为高校羽毛球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高校羽毛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体现人本主义思想的需要
人本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重视人的“主体性”,人本主义认为,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各种潜能的充分发展,满足人多层次的心理需要,从而造就一代人格更为健全,发展更为均衡的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顺应了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都是对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2.优化课程结构的需要
我国教育大辞典认为“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总和,包括学校所教的各学科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并进一步阐明,课程不仅是正规的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应包括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应当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内容有机统一起来。上述课程的阐释为高校羽毛球课内外一体化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高校羽毛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1.高校羽毛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述
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创设一种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里通过相互影响,学会如何学习。在概念体系理论中,亨特强调了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即环境允许人们在各个阶段有效地活动,以便于取得下一阶段的成长。亨特还明确地阐明了不适是成长的先兆,为了刺激发展,我们应该有意的使学习者和环境不相适应。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其提供“课内教学—课外训练—校外实践”三种教学环境。即通过课外高校羽毛球训练强化课内高校羽毛球教学,通过校外实践对课外高校羽毛球训练的效果进行检验,然后把在校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课堂里。让学生在不适中快速成长。具体见下图。
(1)课内教学模式
①教学目标
课内教学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高校羽毛球的基本技能和战术,另外,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要了解并能熟练的处理。在技能方面,学生在课内需掌握高校羽毛球发高远球、正手后场高远球、后场吊球、后场杀球、正反手发网前球、正反手挑高球、正反手接杀球等动作要领。在进行发高远球、正手后场高远球、后场吊球、后场杀球、正反手发网前球、正反手挑高球、正反手接杀球等专项技术多球练习时要达到60%以上的击球成功率,动作的准确率要达到85%以上。
②实施过程
课堂教学部分共有五个阶段的活动组成:导向、讲解、组织练习、指导练习和独立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出课程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对新概念或技能进行讲解,并做示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练习时间,对所学技能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巩固。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对学生练习结果的精确度是否保持稳定进行评估,为需要的同学提供反馈,从而确保学生的进步。
③实施条件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现有12块室内塑胶羽毛球场地和4块水泥羽毛球场地,硬件设施完备。图书馆内有关高校羽毛球技能学习、战术学习、高校羽毛球赛事欣赏、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史等图书和杂志有三十余种,可供学生业余时间翻阅学习。另外羽毛球课的老师有三位,副教授一名,讲师一名,还有一位教师是省体工队退役运动员均拥有丰富的教学和比赛经验。这些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④教学评价
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差异,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会运用到激励性评价。对后进生,中等生做自身纵向比较,设立后潜能生进步表,中等生提高表,优秀生荣誉表,使每一个同学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这一部分的分数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程度直接打分,占总分数的5%。另外,我们会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学生的出勤情况,结合绝对评价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2)课外教学模式
①教学目标
通过团体活动,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用科学的方法去改善与人交往和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另外,在技能掌握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技能的准确程度达到90%以上,各种专项技能的发球成功率要达到80%以上,准确掌握作为高校羽毛球裁判的基本能力。为进行校外实践做好充足的准备。
②实施过程
在课外教学阶段,我们通过学生建立的高校羽毛球协会这个小型社会团体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在进入院羽毛球社团以后,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在小组内安排一帮一互助学习队,然后给各小组设定目标。为了使小组获得好的成绩,学生必须尽快的适应并且进行合作学习,如:有些同学反手技术较好;有些同学擅长高压;有些同学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但实践不行。小组要通过对各人的长处进行研究并融合,以取得进步。在这一教学阶段,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技能指导,并起到一定的组织管理作用。
③实施条件
学生通过申请成立了院羽毛球社团,社团的招收对象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全体学生,学生自愿参加。协会里设有会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职务。羽毛球课的老师共有3位,3位老师会利用课外时间轮流义务对学生的技术进行指导。另外,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共有标准高校羽毛球场地16块,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
④教学评价
在课外社团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除了定期进行系统的测试,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并记录学生认知发展的情况。日常观察,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性评价,还是进行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收集必需信息的一种手段。在课外训练中,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地做好日常观察工作,才能比较真实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生的认知变化情况,为真正地做好相对评价提供前提条件。
(3)校外教学模式
①教学目标
在校外实践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更加积极地融入社会,使学生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另外,学生通过校外实践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整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校外实践环节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需求,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自己学会有效地做出与自己有关的教育决定,逐渐培养起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施过程
校外实践阶段,我们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安排学生在健身场所做健身指导、教练员或者陪练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如果碰到技能或情感方面的问题需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寻求帮助。这一阶段对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什么时候做一个纪律严明的教师,什么时候是指导员,什么时候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③实施条件
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温州市区,我们联系了国际会展中心,具有高校羽毛球场地的温州大学,以及医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学院等共35个含有高校羽毛球场的健身区,共有高校羽毛球场地350块。安排学生在课外、双休日或节假日长期做健身指导或羽毛球陪练和教练。另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在健身场所竞聘自己喜欢的或擅长的工作,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④教学评价
在校外实践阶段运用外部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外部评价包括学生所在实习单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学生间的互评,尤其是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够重视,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方面是学生自己看不到的,必须通过他人的评价才能发现,并做出判断。因此,我们通过要求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书写个人学习小结等方式,来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及自我教育等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备的重要品质。
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行及评价
(1)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运行
首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周期设为一个学年。第一个学期安排学生进行课内学习和每周两次的课外训练。技术是根本,学生必须准确牢固的掌握了高校羽毛球的基本技能之后才能有效地发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第二个学期,实行“三手”一起抓,“三手”都要硬的教学原则。在保证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前提下,安排其进行校外实习。实习阶段遇到的技能问题可以回归课堂,重新进行学习。
其次,就是教学环境的变化,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学生进步和能力提升的一切有利条件,使高校羽毛球场地设施及温州市含有高校羽毛球场地的健身区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2)课内“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
课内“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应充分体现考评制度对学生参与运动的引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考试方式上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试内容上就是期末技术考试+平时表现+业余锻炼+实习单位评价+体育知识相结合(根据本学期开课的内容进行具体调整,如第二学期增加了校外实践部分);考核的方法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另外,提出以下设想:只要学生参加课内教学的出勤率达到90%,业余锻炼的出勤率达到规定次数,就可以获得60分基础分。
三、小结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的技术、身心、交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不仅能为社会培养专业的高校羽毛球健身指导,而且还能培养出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专门人才,为我国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等相关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社会体育专业高校羽毛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目前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每一个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高校羽毛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邹继豪.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200-203
[2]李伟.体育课程园区模式教学影响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强度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5):67-70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对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论文的编写也是有严格要求的,要按照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来写作。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珊珊.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07.
[2]邱菲菲.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J].学周刊,2016,17:154-155.
[3]易凤.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单词记忆方法[J].学周刊,2016,20:200-201.
[4]李文娜,梁付民.微信辅助小学英语教学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37-38.
[5]殷景芹.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47-48.
[6]顾诗月.也谈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207-208.
[7]林吉.探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4:60.
一、优化科学教师配置
1. 合理配置科学任课教师。学校要想办法通过招聘专业教师或转岗培训等形式,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满足科学教育的需要,尽可能做到所有年级科学教师专职教学。
2. 加强对科学教师培训的力度。业务培训是提高兼职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跟岗学习的形式,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 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学校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校内外的骨干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对科学任课教师进行指导、帮扶,让全体科学教师懂得教什么、怎样教。
二、优化教学资源
1. 完善科学教学硬件建设
学校要配备专用的科学教室、专用的实验桌、相应的实验器材及仪器室,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同时,学校应设立相应的科学知识宣传阵地、科学教学成果展示场所,如科普专题宣传栏、科普教育室、科普成果展览室、科普作品展示柜等。
2. 建立课程资源信息库
学校应努力建立科学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库,将教案、课件、图片、声像资料、实验记录单、科学教学感悟、科学研究论文、学校实验器材信息等资讯分类存放到资源库中,方便教师查阅。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教学课件或相关图片、声像资料进行直观的教学演示,学生学习的效率会更高。
3. 积极发掘校外教学资源
学校应积极发掘校外的教学资源,与相关的社区、工厂、企业、社团、个体户取得联系,争取利用他们的资源,为科学教学服务。如带学生到社区的工厂参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到蔬菜基地参观,了解植物生长的科学原理;到科技馆参观,了解科学发展史等。
4. 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资源整合
如科学探究活动与《综合实践》有许多相通的探究活动,一些探究活动的方法、数据可以互相借用。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环境调查”活动,学生懂得设计调查方案、懂得调查方法、懂得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将这种能力迁移到科学学习中来。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科学教学管理
1. 站在学校的角度,首先在于加强制度建设,通过一定的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为保证科学教学能够正常开展,规定其他学科不得占用科学课程,对教师的备课定期进行检查等;对实验器材的保管、使用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制定相应的实验守则。 其次在于教学过程的监控,通过检查教师课前准备、深入课堂听课、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考核、开展科学探究成果展示等形式,检查科学教学的落实情况。
2. 站在教师的角度,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秩序能够有效掌控,收放自如。因此,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管理。如: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时,学生要养成合作制定方案、自主分工、互相配合操作、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大胆质疑、积极探讨、自信展示等学习习惯。
四、开展科学教育科研
1. 重视《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课程标准是开展科学教育的指南,因此,每一位科学教师都要认真学习、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通过学习,懂得小学科学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懂得指导学生扎实掌握“科学概念”;懂得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2. 重视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课例研究,探讨如何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重点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如何整合教材内容、如何进行问题设计、如何进行板书设计、如何进行实验管理等。教师通过参与课例研讨活动,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 重视教学反思的撰写
教学反思是老师对自己一节课、一个单元教学、一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通过撰写教学反思,让自己知道哪些教学环节做得不够好,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哪些做法是成功的。通过这样的反思,让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4. 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论文
科学教师通过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推广先进的理念和优秀教学方法。
关键词:院级管理;创新型教育硕士
【中国分类法】:G520.1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靠创新型的教师[1]。教育硕士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引领者,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因此,如何培养创新型的教育硕士,是专业硕士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引起了教育界学者的普遍关注。
一、教育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教育硕士”这个课题,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探讨,我们能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2-5]。从这些学者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培养创新型的教育硕士”其实就是组织教育硕士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与分配,使之达到适合教育硕士成长的最佳比例,其实这就是管理的本质[6]。因此,要培养创新型的教育硕士就要发挥管理的作用。学院是对教育硕士进行管理的实体,目前针对教育硕士的院级管理模式尚不完善,仍在不断地探索中,在改进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但是几乎没有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我认为探讨院级管理对创新型教育硕士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的院级管理模式在培养创新型教育硕士中存在的不足
学院对教育硕士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培养方案、导师队伍、日常管理等方面。其中,培养方案是贯穿于教育硕士整个培养过程的重要资源,一般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论文要求、实践教学等内容。目前学院对这些资源的协调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目标缺乏创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基础教育的优秀教师或教育管理者,基础教育对各科教师或教育管理者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学科的教育硕士应具备体“个性化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各学院来制定,而目前学院恰恰忽略了培养目标的创新性。
(二)课程内容与基础教育实际存在差距。目前教育硕士的很多课程以传统课程为主,理论性课程偏多,专业实践性课程偏少。课程内容与基础教育实际相差较大,缺少体现教育硕士专业技能的课程[7],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是当前学院在协调课程资源上存在的重要问题。
(三)授课方式过于单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教育硕士应具有解决基础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授课方式是提高教育硕士这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实际上很多授课教师还是以老师讲为主,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提升[3]。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会影响教育硕士专业技能的提升。
(四)忽视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学院做为培养教育硕士的前沿阵地,对其论文的监管最为直接有效,但实际上有些学院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只注重对论文结果进行评价,忽略了对论文写作过程的监督[5]。其次,由于没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教育硕士也不主动学习探究,写出的论文质量自然不高。
(五)对教育硕士校外实践的实施力度不够。教育硕士校外实习期间,实习内容比较单一,有些仅限于听课,很少有机会讲课。他们与导师交流较少,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六)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现有的教育硕士导师中,学术型导师要比实践型导师多,学术型导师比较重理论学习,对基础教育的实际了解不多[8]。实践型教师大多为在基础教育一线工作的优秀老师,他们拥有深厚的教育知识与专业的教育技能,对基础教育的现状最为了解,但这些教师很少有时间来给教育硕士授课指导。这就使得教育硕士对基础教育实际的认识不够,在真正去中学的工作后会措手不及。
三、完善教育硕士院级管理的建议
针对当前教育硕士院级管理存在的不足,结合我院(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对教育硕士管理的成功之处,提出完善教育硕士院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在学校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本专业的个性化目标。在个性化目标中要求教育硕士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本学科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本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二)根据基础教育特点,开设特色课程。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应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匹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应认真调整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型课程来提高其专业技能。在原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微型课,如教具的设计与制作、信息检索与教学论文写作等课程。
(三)授课方式要体现教育硕士的主体性。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教学方式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实践教学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四)注重学术论文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学院要重视对教育硕士的学术诚信的培养,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定期邀请一些知名的研究教育方面的专家做学术报告,或者安排教育硕士参加一些学术会议,这样可以使他们的思维更开阔,激发他们对某一教育问题的研究动力。同时导师要做好检查和监督工作,对教育硕士的论文写作做好检查和指导工作。
(五)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育硕士的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负责人、教育硕士导师、研究生教学秘书等组成,他们分工明确、各负其职,工作内容包括实践教学组织、计划制定、检查、考核、总结、材料上报等。在教育硕士实习期间,学院要进行跟踪管理,负责人员要不定期的前往实践单位调研,检查并督促实践活动的落实情况。
(六)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导师队伍。教育硕士的培养主要采用导师负责制,并且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熟悉基础教育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学院要给导师创造条件,定期举办一些关于基础教育的研讨会,不断更新导师队伍的现代教育观念。校外导师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或管理者,学院要监督校外导师的上课情况,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鼓励校内导师与中小学有经验的高级教师共同指导教育硕士。
四、结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院不断改革创新对教育硕士的管理模式,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教育硕士,他们在工作岗位上都已经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有学员被评为省级优秀物理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的百名基础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这些骄人的成绩说明了院级管理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并且院级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基础教育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的教育硕士。
致谢:本研究得到了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支持(项目名称:培养创新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院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金号:SDYY11155)。
参考文献
[1]刘亚娟.结合高校教学解读《教育规划纲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2]肖琳.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3]段丽华,陈旭远,周霖.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式的探索性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6)
[4]梁其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应具备的整体结构――兼论教育专业硕士与学科硕士培养标准的异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
[5]魏灿欣.我国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以某高校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6]崔慧永,施春梅.论管理与创新的关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1)
学校教科室主任工作职责
一、学校教科室是校长领导下的组织、管理、指导和从事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机构,教科室主任主持教科室日常工作。
二、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育科研的意义,动员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组织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普及教育科研知识;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
三、参与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规划;负责学校教育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审定,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督促和检查,对科研成果的鉴定和奖励等有关工作。宣传、推广教科研成果。
四、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组织力量搞好有关专项课题的研究。
五、及时搜集教育科研信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改革提供情报资料。
六、注重调查研究,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必要的可*的事实依据。
七、主编学校教育科研的有关刊物,并通过多种渠道推广科研成果。
八、争取上级教科所的指导和帮助,加强与兄弟学校教科室的交流与合作。
中心小学教科室主任工作职责
一、研究专项问题,制定各种方案,提供咨询报告,为校长决策提供参谋服务。
二、负责建立、实施学校教育科研立项、研究、总结、反馈、调整、推广工作的机制。
三、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常规管理工作,组织县、市、省、国家级实验课题的论证、申报、实验、跟踪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的指导,定期进行全校教师教育科研成果交流,选编学校教育科研论文集。
四、加强对各教育科研组的指导,建立咨询制度,逐步形成一支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
五、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远景和近期规划,聘请校外专家、教授作为教育科研顾问,以加强教育科研的理论指导。
六、协助校长做好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组织课题主持人参加参观、学习、访问等教研活动。做好骨干教师的跟踪培养、新教师的培训、全校教师的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工作。
七、了解和收集校内外教育改革、教育科研信息。定期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和讲座,向全体教师介绍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八、积极宣传上级各种论文评比的精神,指导教师积极撰写稿件,遴选高质量的论文参评和投稿,切实提高获奖率和发表率。
教科室主任工作职责
教科室是校长领导下,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机构,教科室主任在分管师训的领导下主持教科室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主持制定教学科研工作计划,负责落实区市教科室布置的教研课题的落实。
2、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介绍、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教研教改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教改实验,总结我校教师的研究成果,交流教学经验。
4、负责编辑《教育教学论文集》。
5、开展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研究,制定教育教学评估细则。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分析,为学校进行教改决策提供依据。
6、配合有关部门,负责教师的岗位培训。
7、负责制定和实施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论文摘要:目前,职业技能鉴定已成为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将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效衔接,已越来越受到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从建立工作运行机制、“课证”结合、考评师资队伍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的长效运行机制
1.建立了合理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相关管理组织体系。
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机制和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是实施“双证书”制度的重要保证条件。学院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挂靠在教务处开展工作。所长由院长兼任,配备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和各系负责技能鉴定的干事,负责对全院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培训、鉴定工作的各个环节,协调、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在此之下,各教学系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
2.健全了保障职业技能鉴定发展的管理制度。
学院严格执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国家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实情制定整套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职业技能鉴定所管理办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计算机、英语和职业技术等级的认证规定》、《职业技能鉴定考证项目与专业对照表》、《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等,从鉴定队伍、考核条件、测评方式、考务组织、鉴定结果、证书管理六个方面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按照职业资格证书等级标准严格考核,积极维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二、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促进课程建设
为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落到实处,学院要求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与该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作为学生毕业条件之一,开设相应的考证课,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纳入课堂教学,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促进课程建设。
1.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从培养目标出发,构建以岗位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明确将自己的办学目标定位为: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突出民政特色,培养适应岗位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构建以岗位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民政业要求的课程体系——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
2.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
(1)课程设置的改革
针对专业的特点,打破学科限制,按专业需求进行整合,设置多个知识能力模块。以模块化结构形式,构建学生的专业能力平台,使培养出的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教学模式的改革
理论教学渗透实践内容,不仅重视讲,更重视练,重视知识的更新。具体做法是增加习题课、讨论课、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大作业,提高讲练比例,让学生有比较宽裕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理论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部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教学到实训室进行,采取老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听边动手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设备控制技时,通过老师的演示讲解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结合,来讲授继电器的控制和PLC的编程方法等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进行创新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多向思维方式。例如在讲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这部分内容时,把数控机床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常见故障作为教学案例,既提高了高职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3)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不断的更新,特别是教学内容应跟上现场实用技术的发展;理论教学中的举例应尽量体现先进技术的工程实例,拉近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短学时的专业新知识讲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及时了解本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4)教学手段的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采用CAI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不再是难事。建立专用的多媒体电化教室,把一些抽象的不易表述的内容,例如《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图》、《数控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CAD/CAM技术与应用》等部分内容通过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5)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近年来我院教师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完成了30余部教材的主编、副主编工作。公开发表专业论文、教学论文300余篇。为结合有关综合课开发,我们还自编了大量的理论内部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做到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紧跟专业技术发展,教学计划紧紧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各类教材紧密配合教学计划。
三、积极探索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的教学方法、考试考核方法
改革,保证职鉴模式成为专业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1.针对不同生源基础特点、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专业课教学广泛实行“整体计划,分段教学”,即改变传统理论课学习的周课时习惯,将每学期分成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集中学习一门对应于某种岗位技能的课程,提高学生对理论掌握程度。教学中还十分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训室融为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广泛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结合项目进行,项目纳入课程教学之中;设置单独的实训环节,在第3、4、5学期末安排I周的时间进行课程综合实训,强化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2.积极探索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在考核中,我们加大实践考核的比重,加大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考核的比重;对一些核心课程,把相关项目制作、作品获奖情况作为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形式的改革,学院逐步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考核方法体系,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人才市场就业准入的培训考核制度接轨。
四、依照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的标准,建设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素质,是办好高职教育,办出高职专业特色的根本保证。为此,在学院指导下,制订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以“立足培养,积极引进”为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
(1)积极开展教师培训
为了加快师资水平的提高,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内先进企业,院校协作,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近年来,20余名专业教师先后到德国、新加坡、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高职骨干教师培训班参加培训。在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国内学历进修与提高。
(2)“双师型”素质队伍建设的举措
近年来,我院坚持选择优秀专业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优秀专业骨干教师不仅动手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在教学特别是实训基地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学院还提出要求:一是所有专业教师必须考取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等级证,二是青年教师必须至少参加半年本专业的生产实践和实训(主要途径有三个:实验室、实习工厂、企业),为“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85以上的教师获得中、高级技术资格等级证。我院积极聘请高校知名教授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院进行学术交流,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作用,激励骨干教师投身教育工作,鼓励优秀青年尽快脱颖而出,使师资队伍形成梯队,顺利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我院先后制定了“专业带头人评聘暂行办法”、“选拔和培养骨干教师有关规定”和“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有关规定”。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因为这支队伍是教学改革倡导者、参与者、执行者,是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通过引进和自身提高,我院现有教授人,副教授人,具有硕士学历人,在读硕士24人,36名教师具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85以上的教师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
五、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建设实基地,保证职鉴所需设备条件成为实训地建设的基本项目
为实现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我院通过“3个计划”实施,普遍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可以满足学生顶岗实训并就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具有较完善的软、硬件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3个计划”实现“3个一体化”。“3个计划”:一是原有校内实训基地的改造计划;二是校内实训基地拓展计划;三是校内实训基地运行制度建设计划。通过“3个计划”的实施,实现“3个一体化”,即课堂与工作岗位一体化、学生与员工一体化、教学与生产一体化。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3个计划”实现“5结合”。
1.我们首先统一制定了教学计划,统一了教学内容和进度。开学初我们就根据学校的要求统一制定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进度。在教学中我们严格执行计划,但是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微调,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教学要求。
2.按时参加小组集体备课,一起发挥集体智慧,集体讨论下单元的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在汇集大家共同思想的基础上,发挥群体优势,弥补个体不足。每次活动都设有中心发言人,由她先陈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教学方法的使用,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拟订出一个单元每课时的授课方案。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这样一来,每位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时吸收、借鉴一些其他教师的好点子,充实在自己的课堂中,使年级的每位同学都能享受到备课组教师集体的智慧。
3.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教研活动及校外教研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们备课组成员将认真学习教学新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加深教学研究,实现课后反思,多写教学感想和教学论文。
4、研究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面对新形势,如何实施新课程,用好新教材,上好新课改,这是摆在全组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这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我们备课组老师空下来的时候就会去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教学艺术水平。
5、加强教学教研工作
(1)、备课方面:全组教师都能在深入地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写好规范、详细的教案。在自己的教本上写好教学基本步骤,并把一些要用的教学案例写在旁边,这样上课的时候就能有条有理,重点难点突出。备课时特别注意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想好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理解,正因为总是很细致地去备课,所以上课时总是有一些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作业布置方面:本组老师都能按要求布置作业:课时训练并要求在上新课之前严格、独立、认真、保质、保量完成。
(3)、抽查识记情况:每节课上新课之前,必须先检查上节课的知识识记情况,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更好地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4)、听课方面:本组老师都能按规定完成听课任务,经常互相听课,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进行有目的地评课。
7、加强政治思想学习,进一步增强责任感
8、落实教学计划,切实提高备课、上课、训练和辅导的质量
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我们对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研讨,针对不同的课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立足学生能力的提高,基本技能的巩固,基础知识的扎实。注意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心理的研究,注意对教学管理的研究,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对课后练习、作业的布置,做到保质保量,避免无谓的重复。通过探讨,不仅丰富了教学经验,也提高了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