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学校论文8篇

时间:2023-05-05 08:53: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论文

篇1

[论文摘要]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加剧凸现了学校德育的不足,即对未成年人心理问题认识不足;针对性差、主体性不强;目标设置和实现中的片面性。加强学校德育的人本理念,提高教育者心理疏导能力;设置贴近未成年人日常生活的学校德育内容;坚持德育对未成年人的“价值引导”,最终形成其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校德育防范和矫治未成年人偏差行为有效措施。

学校是未成年人步入社会的中间地带,当前我国的学校德育由于教育观念等的系列偏差,导致某些未成年人道德观念淡漠,道德水准下降,屡有偏差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对未成年人偏差行为进行分析,审慎思考学校德育的不足,加强学校德育以防范和矫治未成年人偏差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未成年人偏差行为,通常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违道德规范、纪律规范和非刑事法律规范,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还不构成犯罪或不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主要可表现为(注:此种分类主要参照了吴铎主编的《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按社会规范的类型对越轨行为的划分方法。):其一,违俗行为,即与人们普遍认为“应该如此”的原则或理念不一致的行为,如离家出走、未婚先孕。其二,违德行为,即违道德规范的行为,如奢侈浪费、自私自利。其三,违纪行为,即违反特定场合的特定管理规范的行为,如考试作弊、旷课逃学。其四,违法行为,即违反国家法律条文并对他人和社会造成某种程度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如索财、携带刀具。其五,心理性偏差行为,即由于个体自身某些特殊的精神问题或心理因素引起的违规范的行为,如暴露癖、乖僻残忍。其六,自毁行为,即违规范并对自身造成伤害的行为,如酗酒、自杀。

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深渊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未成年人先前一系列的偏差行为逐步积累恶化而成的,其基本路径为:沾染恶习——偏差行为——犯罪。未成年人的偏差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且往往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前兆。社会个体与现存社会规范发生的磨擦和冲突有一个发展过程,从小到大,逐渐加剧,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导致犯罪行为发生,未成年人犯罪也是如此。要解决未成年犯罪问题,首先要预防未成年人出现偏差行为,切断他们通向犯罪的这一途径。

2003年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表明,全国初中2.9%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性偏差行为,14.2%的学生有较明显的心理性偏差行为。在校未成年人行为偏差问题日益凸显了学校德育的缺失。

第一,学校德育对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认识存在误区,往往把“行为偏差”等同于“品德恶劣”,忽视了偏差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还在形成之中,还缺乏较强的自制能力,其一般性偏差行为大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他们或是由于家庭的残缺不全,容易形成孤僻自卑、行为怪异、自我封闭等的精神缺陷和心理障碍,导致偏差行为多发,或是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学习成绩差,缺乏与老师和同学间良好的沟通,形成对人际交往的焦虑、自闭甚至暴力反抗。学校德育往往关注教育目标向学生个体思想品质和规范行为的有效转化结果,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内化和行为外化需要经过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些心理过程是德育的必备支撑。将未成年人行为偏差简单地认定为“品德低下”,给其贴上不良少年的标签,不但无益于未成年人长期积聚的心理问题的解决,还容易加剧其偏差行为程度,甚至产生严重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犯罪行为。当前学校德育中,一些教育者不能科学认识未成年人偏差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对其或是忽视,或是不能给予充分的接纳和理解,更谈不上给予合理的教育和帮助。教育者简单粗暴的排斥和过激教育行为,不仅无法获得未成年人的心理认同,更可能加重他们的心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教育者成为了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制造者和推动者。

第二,学校德育针对性差、主体性不强,无法有效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偏差行为。传统德育通常是以社会为本,只将受教育者视为被教育客体。传统德育的方向和内容不是根据未成年人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而主要是根据上级的精神,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学校德育很少关注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和内心的价值冲突,只强调受教育者对道德义务和责任的认同,忽视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主体地位,容易造就出阳奉阴违的伪君子或什么都不信的道德虚无主义者。同时,以灌输为主要形式的道德教育也难以引起未成年人的共鸣,最终导致未成年人厌烦和自动远离道德教育。然而,任何手段也无法割断未成年人和现代社会种种不良因素之间的联系,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单纯的道德灌输,导致未成年人价值选择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缺失,使学校德育对于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疏导作用大为降低。

第三,学校德育目标存在片面性,实现过程中只注重行为管理,忽视人格培养,无法达到有效减少未成年人偏差行为和“育人”的目的。人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德育要引导学生成为规范的社会人,还要具有高尚的心灵、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但是,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德育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混在一起,使我们倾向于以政治教育标准来衡量德育的成绩,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代替了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在升学或者就业压力之下,学校德育经常以德育课分数衡量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无暇顾及未成年人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缺乏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科学的评价标准。在实践中,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往往放在规范学生行为和校纪校规的教育上,在管理上层层把关,把学生置于形式主义的管理网中,对照相应的《守则》《规范》,给学生的道德行为贴上量化的标准,把培养出严格遵守规范的“乖学生”当作了教育的最终目的。至于如何结合未成年人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则很少关注。只满足于抓外部行为管理,忽视人本的道德内化的做法,使德育成了单向的行为训练和单纯的行为管理,使未成年人往往为了获得某些好处而做出符合“规则”的行为,甚至形成急功近利、口是心非的人格缺陷,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心理和行为能力的形成。

那么,怎样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实现对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预防和矫治呢?

第一,加强学校德育的人本理念,提高教育者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疏导能力。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主导因素,其综合素质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效果。政治思想过硬、职业道德修养深厚、专业知识扎实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要求。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还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今天的未成年人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和个性差异,要研究他们的特性,激发其潜能,引导其顺利实现社会化,成为具有基本道德素养的社会人,教育者就必须关注未成年人的道德需要,依据他们智力和性格的差异,采用不同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同时,面对频发的导致偏差行为的心理问题,现代社会赋予了教育者新的角色——未成年人的“心理保健医生”,这就要求教育者不断健全自身素质,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除了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与技能,教育者还要特别关注未成年人成长中的心理需求,学会洞悉其偏差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并根据未成年人的个体差异,运用沟通、聆听等心理辅导技巧疏导他们的情绪,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心理的健康程度直接制约着未成年人能够达到的道德水平,以及未成年人偏差行为发生的几率。而目前的学校德育中忽视了关于个人成长的教育,德育过程中缺失了对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的关注,这造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许多盲点和误区,更迫切呼唤以人为本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德育体系的充实。

第二,贴近未成年人日常生活,丰富学校德育内容,推动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德育内容是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设置德育内容,容易引起未成年人的共鸣,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其一,大力开展生命道德教育。“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生命教育主要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1〕通过生命教育,可以树立未成年人珍惜和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态度,减少和避免自杀和虐待他人等偏差行为,帮助其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危机,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其二,加强未成年人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8-14岁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期。对于这个时期的未成年人,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的途径。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因此,是否能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成为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其三,注重未成年人个性发展的教育。学校教育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个性和差异性,不用教条的统一目标评价他们,针对每个人的优势和弱势,为他们提供多元发展途径,让他们真实感到个人存在的价值,从而增加对自我和社会的认同,减少偏差行为的发生。

第三,坚持学校德育对未成年人的“价值引导”,引导其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从实践上看,近几年我国的学校德育进行了改革,但传统灌输式道德教育方式的影响却根深蒂固,加之未成年人缺少自主的道德判断和独立做出道德选择的能力,如果教育者只鼓励其自由选择而不加以正面的积极引导,无异于放任自流,只能造成未成年人是非、善恶、美丑界限的模糊,最终陷于道德困境。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学校德育环境,学校德育在尊重未成年人自主意识的前提下,采用多种具体方法提供道德的“价值引导”,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到:“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2〕,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把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作为起点,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层次,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探索式学习。此外,还要建立良好的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关系,提供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实现了自我教育才会有内心永恒的道德法则,未成年阶段是培养人的自我教育能力和个性得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教育者应把操作性强的合理的德育考核放在首位,唤起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识,促进他们的自我教育,变“他律”为“自律”,有效切断偏差行为乃至犯罪行为产生的途径。

[参考文献]

篇2

学号: 09110001

3G 技术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系 别 经济与管理学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0901

姓 名 张三

指 导 教 师×××

2013年5月 8日

摘 要

基于信息网络通信技术的电子商务,在其发展历程当中,就其应用技术趋向成熟,配套设施趋于完善,适用范围不断推广,不仅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还极大地丰富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又一进步3G (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出现,再一次为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平台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本文就针对3G 技术在电子商务运用中的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展开论述。

(空一行)

关键词 :电子商务,3G 技术,3G 问题

(中间空两行)

Abstract

ICT based e-commerce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its applied technology to mature, tend to improve facilities, scope of application continue to promote, not only fo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dded new vitality, but also greatly enriche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Form. With progress in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is another 3G (third-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ppears, once again for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platform based on e-commerce development of a new historic opportunity. This paper to address the use of 3G technology in the emerging e-commerce issues and counter measures to start on.

(空一行)

Keywords :E-commerce,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3G problems

(摘要写法:语气上注意,本文将要分析。。。,而不是本文分析了。。。,请大家注意,因为写摘要的时候,文章还没开始写,所以应该是将来时。文章中不能出现“我认为”,“我们”“你们”等口语化的东西)

目 录

一、前 言 ....................................................................................................................................... 1

二、3G 技术与电子商务概述 ....................................................................................................... 1

3G 技术 ........................................................................................................................ 1

(二)电子商务与1

(三)3G 技术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应用状况 .................................................................... 2

三、当前电子商务运用3G 技术存在的问题 .............................................................................. 2

(一)3G 技术的安全问题 .................................................................................................... 2

(二)相关法律、法规及用户资费问题 .............................................................................. 3

(三)人才需求及用户观念问题 .......................................................................................... 4

(四)开发新的3G 移动终端及发展模式问题 ................................................................... 4

四、利用3G 技术进行有效开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 4

(一)对3G 接入机制的关键点保护 ................................................................................... 4

(二)注重辅助手段对3G 技术网络安全的积极作用 ....................................................... 6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合理资费 .......................................................... 7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及用户的认知度 .............................................................................. 7

(五)需要政府积极参与,推动联合开发 .......................................................................... 7

五、结论 ......................................................................................................................................... 8

致 谢 ............................................................................................................................................. 9

参考文献 ....................................................................................................................................... 10

一、前 言

在3G 网络技术环境下人们可通过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 、手提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互联网进行有机结合并利用其从事各种商务活动。相对于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 它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和贴身服务。3G 技术可为电子商务等活动提供多种高质量信息服务,满足移动终端用户完全个性化的需求,同时支撑电子商务的3G 关键技术在传输速率、传输质量、信息安全性等方面也趋向成熟。3G 作为新型的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必然对当前基于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平台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3G 技术与电子商务概述

(一)3G 技术

1、3G 技术定义

( 3rd Generation) 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是将无线通信与Internet 等多媒体通信相, 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提供包括网页

2、3G 技术特点 (1)3G 技术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

3G 技术在本地采用2Mb /s 高速率接入和在广域网采用384kb /s 接人速率使得其声音和数据传输速率大大提高,图像、音频、视频的下载传输更加快捷,较好解决误码率和系统时延问题。(2)3G 技术具有良好的网络互动与沟通:在3G 技术的支持下,依靠3G 技术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用户可以随心所欲、畅通无阻地通过手机来进行“面谈”。一方的通话状态还可以被录制下来并传送给对方或者第三方和多方,保障实现信息的共享。(3)3G 技术具有无缝链接功能可在任何、时间、地点、之间的交流:基于3G 技术的基础上,使不同通信介质的兼容性和跨设备的通信成为现实。通过3G 技术网络,处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们可以自发形成视频社区,通过事先约定的时间,采用不同的介质,在任何一个角落顺畅地实现互动交流。

(二)电子商务与3G 技术相关性

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可以是企业与企业之间(B2B ), 也可以是企业与个人之间(B2C ),还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C2C )等。那么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应从" 技术" 和" 商务" 两个方面考虑。也就是说,建立在企业全面信息化基础上,通过商务管理理论运

用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库存、服务以及人力资源等进行协调的过程。综合3G 技术的特点与电子商务定义不难看出 3G 技术作为新兴的网络技术以其高速的传输速率,良好的网络互动与沟通以及无缝链接功能可在任何、时间、地点、之间的交流的突出特点适逢其会成为了电子商务运营过程中极为有效方式。

(三)3G 技术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应用状况

1、网络营销推广领域

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推广可借助3G 技术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如无线电影、无线音乐、动画邮件、手机网游等人们喜闻乐道方式式做好企业营销及产品推广。

2、网上客户沟通领域

电子商务用户双方只要通过一部3G 手机就可在任何时间,地点与对方保持及时联系。虚拟的视屏超越恰谈的空间以及发送图形,图像等信息全面了解市场和商品信息,及时有效的把握市场动向。

3、网上订购与支付领域

利用3G 技术进行网上支付是一种支付成本较低且相对安全还十分方便的可移动的支付方式。3G 手机上的预付卡支付避开了银行网关的限制,代替了以前SP 的代收费模式,外加手机身份的唯一性,用户不用通过各种繁琐的身份验证便可完成交易。在此基础上通过移动设备可方便快捷进行网上购物、预订机票、车票或入场券等。

4、网上物流服务领域

3G 技术与现代物流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其关键技术诸如物体标识及标识追踪、无线定位等新型信息技术应用,能够有效实现物流的智能调度管理、整合物流核心业务流程,加强物流管理的合理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流通费用。

三、当前电子商务运用3G 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3G 技术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当前发展网络经济的关键问题。采用3G 技术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要为其商务活动提供长期的、不断发展的安全保障,要保证用户信息的保密性 、完整性和可用性。目前,在通信网络、支付平台和移动终端方 面都存在众多安全问题 。虽然3G 技术平台提供了很好的安全保证,但由于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安全体系尚未建立,使得安全问题的研究多而无序。如何建立高效和统一的安全标准已经成为3G 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5]。

1、3G 技术所面临的安全威胁

(1)非法获取重要数据,攻击系统的保密信息

主要包括:①伪装:攻击者伪装成合法身份,以此窃取系统的信息;②窃听:攻击者未经允许非法窃听通信链路用以获取信息;③业务分析:攻击者分析链路上信息的内容和特点来判断用户所处位置或获取正在进行的重要交易的信息;④泄露:攻击者以合法身份接入进程用以获取敏感信息;⑤浏览:攻击者搜索敏感信息的所处的存储位置;⑥试探:攻击者发送信号给系统以观察系统会做出何种反应。

(2)非法访问服务。主要方式有:攻击者伪造成用户实体或网络实体,非法访问系统服务;通过滥用访问权利网络或用户非法得到未授权的服务。

(3)非法操作敏感数据,攻击信息的完整性。主要方式有:攻击者有意篡改、插入、重放或删除信息。

(4)滥用或干扰网络服务而导致的系统服务质量的降低或拒绝服务。包括:①资源耗尽:服务网络或用户利用特权非法获取未授权信息;②服务滥用:攻击者通过滥用某些特定的系统服务获取好处,或导致系统崩溃;③干扰:攻击者通过阻塞用户控制数据、信令或业务使合法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网络资源;④误用权限:服务网络或用户通过越权使用权限以获取信息或业务;⑤拒绝:网络或用户拒绝做出响应。

(5)入侵3G 技术终端。①攻击者利用窃取的终端设备访问系统资源;②对系统内部工作有足够了解的攻击者可能获取更多的访问权限;③攻击者利用借来的终端超出允许的范围访问系统;④通过修改、插入或删除终端中的数据以破坏终端数据的完整性;⑤通过修改、插入或删除USIM 卡中的数据以破坏USIM 卡数据的完整性。

2、目前攻击3G 技术安全的主要手段

(1)非法获取数据。入侵者进入服务网内窃听用户数据、信令数据和控制数据,未经授权访问存储在系统网络单元内的数据,甚至进行主动或被动流量分析。

(2)数据完整性攻击。入侵者修改、插入、删除或重放用户控制数据、信令或业务数据,或假冒通信的某一方修改通信数据,或修改网络单元内存储的数据。

(3)非法访问未授权业务。入侵者模仿合法用户使用网络服务,或假冒服务网以利用合法用户的接入尝试获得网络服务,抑或假冒归属网以获取使他能够假冒某一何方用户所需的信息。

(二)相关法律、法规及用户资费问题

随着Internet 的普及,关于网络技术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且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滞

后,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制定一些有关网络环境的法律、法规来解决使用3G 无线通信网络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纠纷,保证3G 技术在电子商务运用中的顺利进行,增强用户对新的信息技术信心和信赖感。

在资费发方面:尽管我们大力的宣扬3G 技术运用的好处,但是从试用到现在的正式亮相,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持观望的态度。资费问题首当其冲,资费标准不同,资费定位偏高,容易造成用户的不信任,最终导致目前使用率并不是很高,一些功能由于资费过高使用户望而却步。

(三)人才需求及用户观念问题

3G 技术是信息现代化的新型技术,在开发、运用、创新并将其与商务进行有机结合,必须有大批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理论,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是发展3G 技术的最关键因素。3G 技术人才的短缺已经能成为阻碍我国3G 技术普及及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2]。

用户观念问题是由于传统的购物习惯已根深蒂固,用户对3G 技术的运用缺少了解而有所顾虑,加上网上购物不直观,顾客缺少使用观念。不仅买方市场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大部分卖方也不想提供这方面的服务、产品。从事3G 技术的企业缺乏工作热情,使的采用3G 技术的电子商务的应用也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想象的那样实用和方便。

(四)开发新的3G 移动终端及发展模式问题

作为用户必备的移动终端设备的重要性在运用3G 技术方面是不言而喻的。基于3G 技术平台的电子商务要想实现更多更丰富的应用,就必须对移动终端设备的技术也要求更高。目前的移动终端设备在使用的便捷性、计算存储能力和电池容量等性能方面都远不能满足3G 技术下电子商务的要求。

3G 技术的开发、研究、运用、发展、创新并不是当枪匹马的个人能力之所及,关键是如何寻找合作伙伴、同合作伙伴如何进行利益分成与分工,如何将贫乏的技术、人力、资金、设备集中起来,如何形成聚集效应推动3G 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四、利用3G 技术进行有效开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一)对3G 接入机制的关键点保护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和服务网间的接口是最容易被攻击的点,所以如何实现更加可靠的网络接入安全能力,是3G 系统安全方案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因此

对网络安全接入机制关键点应该包括如下:用户身份识别、接入链路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保护机制。

1、用户身份识别

3G 技术安全机制中允许在无线接入链路中利用临时用户身份标识(TMSI)或永久用户身份标识(IMSI)进行用户身份的鉴别[7]。

(1)通过临时或永久用户身份识别

临时用户身份识别允许通过临时用户身份(TMSI)在无线接入链路上识别用户。TMSl 只在用户登记注册的位置区域或路由区才有意义。临时用户身份标识具有本地特征,仅在定位区域或用户注册的路由区域内有效。在此区域外,为了避免混淆,还应该附加一个定位区域标识(LAI)或路由区域标识(RAI)。临时用户身份标识与永久用户身份标识之间的关系被保存在用户注册的拜访局中。

(2)永久用户身份识别允许通过永久用户身份(IMSI)在无线接入链路上识别用户。 当服务网SN 无法用TMSI 识别用户时,特别是当用户第一次登记接入SN 或是SN 无法从TMSI 得到IMSI 时,网络将要求用户采用IMSI 来标识自己。该机制由拜访的SN /VLR 发起,向用户请求IMSI 。用户可选择两种方法来响应:一是与GSM 一样使用明文IMSI ,二是使用扩展加密移动用户身份XEMSI 。采用明文的IMSI 是为了与第二代保持兼容。一般在第三代中,移动用户配置成增强型用户身份保密机制时,使用XEMSI 。XEMSI 包含了用户身份解密的节点地址(UIDNJDDRESS)和一个用于传送加密用户身份EMSI 的容器。这种机制允许用户通过使用由组密码加密的用户永久身份在无线接入链路上识别自己。

2、接入链路数据保密性保护

用户数据和某些信令信息元素被认为是敏感的,必须受机密性保护。为了确保身份的机密性,临时用户身份TMSI 在分配和其它信令过程中必须以受保护形式传送。这个通过在脏和RNC 之间的专用信道上使用加密性算法来保证。根据如下规则,加密功能在RLC 子层或在MAC 子层中实现:(1)如果希望逻辑信道在公共传输信道上被支持且必须加密,则它将使用UM RLC模式,加密在RLC 子层执行;(2)如果逻辑信道使用非透明的RLC 模式,则加密在RLC 子层执行;(3)如果逻辑信道使用透明的RLC 模式,则加密在MAC 子层执行。加密在S —RNC 和ME 同时进行,而加密需要的上下文环境只有S —RNC 和ME 知道3G 系统中数据的机密性保护方法如图1所示(其中f8为加密算法) :

图1 数据的机密性保护方法

CK 为加密密钥,长为128bit ;C 叫NT-c 为加密序列号,长为32bit :BEARER 为负载标识,长为5bit :DIRECTION 为方向位,长为1 bit ;“O”表示UE-.RNC“1"表示RNC-.UE ;LENGTH 为所需的密钥流长度,长为16bit 。对于在CS 业务域和用户之间建立的CS 连接存在一个CK(Ck),对于在Ps 业务域和用户之间建立的PS 连接存在一个CK 。

3、数据完整性保护

网络接入部分的数据保密性主要提供四个安全特性:加密算法、加密密钥、用户数据加密和信息数据加密。加密算法由用户与服务网络间的安全模式协议机制完成,用户数据加密和信息数据加密用以保证数据在无线接入接口上不可能被窃听。数据完整性主要提供三个安全特性:完整性算法协商,完整性密钥协商,数据和信令的完整性。其中完整性密钥协议中完成;完整性算法协商议由用户与服务网间的安全模式协议机制完成。目前只用到一种Kasumi 算法。该安全特性是3G 系统新增的。它使系统对入侵者的主动攻击有更强的防御能力。

(二)注重辅助手段对3G 技术网络安全的积极作用

1、重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密切配合

要解决安全问题, 仅靠网络运营商是远远不够的。3G 技术终端安全问题涉及到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终端安全软件厂商及用户等诸多层面, 只有在这条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密切配合才行。采取开放合作的态度, 各主体等进行协作,形成一条完整的、严密的、高效的、安全的技术网络体系、安全应急体系。

2、加强3G 技术标准的制定

3G 技术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高强度的安全技术为保障的前提下。只有有关运营商加强安全技术合作才能加快3G 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以确保3G 技术运用的可靠性、与

2.5G 的兼容性、互操作性。同时根据我国自主研发的TD —SCDMA 或者CDMA2000或者

WCDMA 三种标准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预期效果进行评估选择最适合我国的发展并能被大众接受的统一的标准,从而解决3G 技术非规范化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3、发挥自身网络媒体的作用

3G 技术网络本身就是与信息通信网络互联。对于垃圾短信、诈骗、骚扰短信和电话的安全问题, 网络大众应积极参与及时反馈,并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及时报道, 提醒用户注意提防,防止造成的恶劣影响。将网络安全危害降到最低点。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合理资费

3G 技术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他的开发、应用、实施必然触及到法律,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明确规定使3G 技术知识产权得到保障,一旦发生3G 技术知识产权侵犯,那么相关的各技术参与主体就会有后顾之忧,必定影响发展3G 技术进度与程度。

我国自主研发的3G 标准还需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加强各方面技术合作,技术的进步以降低成本从而形成高的性价比,降低3C 的使用门槛,使用户有能力接受合理资费,有利于大规模3G 用户群题的建立和发展。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及用户的认知度

对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要靠政府的职能的实施,教育机构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培养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熟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经营管理,产品开发,技术突破,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复合人才,以加快我国网络新技术建设步伐。应该鼓励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有关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课程教育,以适应3G 时展的需要。

3G 技术最大的优势不是技术和传输速度,而是凭借技术、传输速率的优势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业务,创造更多的客户价值。引导消费者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的转变。这就要加大宣传力度,为用户营造一个体验的氛围,培养消费者对3G 技术的认知程度。

(五)需要政府积极参与,推动联合开发

在发达国家,发展3G 技术依靠私营企业的参与和投资,政府只起引导作用。而在我国开发3G 技术企业规模偏小,信息技术落后,债务偿还能力低。需要政府的参帮助于引进技术、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另外,中国的网络信息技术产业都处于政府垄断经营或高度管制之下,没有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帮助3G 技术将很难快速地发展。

发展3G 技术不能独自闭门造车,应了解各国3G 技术所实行的政策及其最新发展动态,

学其所长。在关键领域展开合作,共同研发新型的终端设备,制定最佳的政策,攻克相应技术难题。从中获得聚集效益,降低开发成本,分散各自风险。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为充分有效利用3G 技术为电子商务在商务活动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使其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型商务模式, 就必须把握住3G 技术的发展契机,通过了解3G 技术,明确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以合理解决,并使关键技术领域、发展模式领域、营销推广领域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引领时代进步、把握未来发展。才能使3G 技术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丰富社会经济形式,使3G 技术真正的造福于社会。

致 谢

初春时节艳阳高照,草长莺飞,花满枝头。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坐在在电脑旁敲打着酝酿已久的每一个字,内心情感不知是忧伤还是快乐。是的,随着论文的终结,意味着最美的学生时代即将结束,虽然有百般不舍,但这一天终究会伴随着喧嚣悄然的来临。三年寒窗,我很庆幸遇到了许多恩师益友,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诸多方面都有所成长。在这里请你们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以上这篇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老师始终都给予了很高的期望,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并且在耐心指导论文之时,也不忘教导我,为人做事要有认真和不怕麻烦的态度,敢于大胆的去尝试,从中去锻炼自己。更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宅心仁厚,治学严谨,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受益菲浅,毕将使我终生受用。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借此机会向×××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祝×老师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事事开心!工作顺利!

参考文献

[1] 唐晓晟. 3G终端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24-127.

[2] 李琪. 电子商务概论(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0-102.

[3] 徐晨. 论移动商务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6,7(1):144-147.

[4] 吕廷杰. 移动电子商务在中国内地的研究、开发与应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

密,2001,(4):31-34.

[5] 吴淑琴. 影响3G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07,11(9):59-57.

[6] 陈广辉, 李方伟. 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机制分析[J].移动通信,2004,8(9):78.

[7] 高国成, 王卓鹏, 孟艳双. 关于使用最大改进规则的单纯形算法[J].运筹与管

理,2004,13(2):5-6.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

著作类:〔序号〕作者姓名.专著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名, 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类:〔序号〕作者姓名. 文章题目[J].刊物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会议论文集类:〔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类:〔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报告类:〔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专利文献类:〔序号〕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日期。

国际国家标准类:〔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报纸文章类:〔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类:〔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

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标题可采用以下编号顺序

一、········(一级标题)

(一)···· (二级标题)

1. ····· (三级标题)

(1)····· (四级标题)

①····· (五级标题),的格式编写。

其他要求:

1、全文行距1.5倍,一级标题,二级标题设置段前段后各0.5。

2、参考文献: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每篇设计(论文)至少要引用最近3-5年的5~

10篇原文资料。

3、单面打印,上2 cm,下2 cm,左2.5 cm,右1.5 cm,装订线0.5 cm,选择“不对称页边距”,

页眉1.2 cm,页脚1.5 cm。

4、正文字数本科6000字以上。

5、参考文献的注文放在论文后,注文的序号应与正文中的序号对应,序号前不加方括号。

篇3

“比”是象征和比拟,“德”即道德人格。所谓“比德”,是指以自然物的某些特点使人联想起人的道德属性,借为人的道德品格、情操的象征,因之赋予自然物以道德意义[1]。在对自然美的欣赏中融入道德内容,自然美就升华为道德美、人格美。道德主体通过“比德”,达成了与自然物的直接对话和交流,继而以自然物为范型、作寄托来进行人格理想的构建和人格形象的塑造。同时,“比德”所蕴育的审美人生境界,又能使主体自我意识升华到超然脱俗的诗化的境界,给人一种至善至美的感受。

“比兴”的艺术思维远古即有。孔子从理论上将此方法加以总结,并运用于德育,形成了“比德”的教育形式。“比德”所“比”之“物”内容很广,以天地、山水、金玉及松竹梅“岁寒三友”和梅兰竹菊‘四君子’为最多,笔者试举几例以作分析。

以天地为范则,用意在于修养君子的胸怀、品格、行止。《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儒家看来,天运转不息,人效法天道,就当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所以就有了孔子的“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生境界和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奋斗精神,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则强调的是君子须谦恭待人,胸怀坦荡博大。以山水“比德”多取意于山的高大、雄伟、刚毅、恒久,水的正直、善化、遍予而无私,如《论语•雍也》篇中所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以玉“比德”在《荀子•法行》篇中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等将玉与人的德行相类比的称谓。后世儒者如曹植的“亮怀美”、白居易的“垢尘不污玉”等,所称颂的都是君子的人格品行。以松竹梅“岁寒三友”和梅兰竹菊“四君子”“比德”的隐喻意向更具广泛性,比如,古人常以竹来赞喻忠义之士坚守节操、至死不渝的品格。唐诗有云:“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再如以松兰梅菊为喻,喻人之顽强坚毅、不畏艰难、幽雅超俗、清逸高洁;以松“比德”如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以兰“比德”如“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以菊喻节,如冯梦龙的“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以梅喻节,最为著名的当数陆游的咏梅诗:“雪虐风絧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儒家德育在运用理性话语的同时加入了诗性的隐喻语言,“比德”式教育方法使德育对话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还发生在人与自然物之间,使道德教育的空间得以延展。诗化的德育方法可以弥补现代德育过于理性化而造成的不足,让德育焕发诗意魅力,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发掘诗情、诗心,由对自然物的赞赏、效法而自

主建构道德人格。

二、“比德”对现代学校德育的启示

(一)“比德”培育道德情感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构成自然界的美的是使我们想起人来(或者,预示人格)的东西,自然里的美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2]“比德”是一种对于自然物的审美感受,也是将经验世界中的山、水等自然物的特征比附于人的内在的、视而不见的道德品质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除了有诸如轻松、愉悦、舒畅等机体、知觉美感之外,更多的是与满足人的社会性需要的理智感、道德感交织在一起的高级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常常是重叠的。因此,审美活动的过程往往又是促进、催化人的道德情感的过程。

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的“重叠”意味着二者的“等值”或直接同一的关系[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审美体验与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情怀是同一的;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所吟诵的“浩然之气”则是将天地之气与精神风貌相比拟“比德”而产生的一种诗意的道德气概。通过“比德”,人类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的原始统一的情感心理结构被还原为活生生的现实,审美情感发生的过程与道德情感的培养过程合二为一。

审美活动对道德情感的“促进”意味着审美情感可作为道德情感培养的一种赋值策略(ValuingStrategy)。从严格意义上讲,审美活动具有个人主观上的非功利性的特征,非功利性的美感可以给一定伦理内容以净化、脱俗、情感附着等作用。而当这一美感赋值作用完成之后,人们认识、理解、践行某些道德概念时,会伴随积极的情感支持。比如人们观赏松兰梅菊时产生的审美感受,就能理解君子人格的高洁超俗、耿介自尊、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等道德意义进而身体力行。

“催化”作用体现为当美感与落后的道德情感发生冲突时,主体能凭借理性分析等能动力量对落后的道德情感进行否定,从而实现个体内部道德情感乃至整个品德心理图式的“革命”,实现由美生善的超越。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正如坡诗中所写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是美的事物的一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让人俗的功效,当人们“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的浸润,自然可以少存些浊念”[4]。

“比德”将审美活动与德育过程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是因为与审美的形象思维相融合,道德内容的理性思维就显得“盐在水中,有味无痕”起来[5]。相应地,审美活动的情感培育也使人的道德情感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开发、丰富和提升。

(二)“比德”启迪道德自觉

哲学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生下来就是‘早熟的’。他带着一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这些潜能可能半途流产,也可能在一些有利的或不利的条件下成熟起来”,“所以从本质上讲,他是能够受教育的”[6]。道德自尊是主体人格挺立的一个根本标志,这是道德教育必须细心发掘的。儒家的最高人生理想是“尽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中庸•右第二十一章》)。朱光潜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启发人性中所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它们尽量生展”[7]。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潜能和自主性,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便是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比德”在启迪个体的道德自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诗性的隐喻语言的运用。

北大哲学系教授张世英说:“刘勰《隐秀篇》云:‘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他所讲的隐和秀,其实就是讲的隐蔽与显现的关系。……文学艺术必具诗意,诗意的妙处就在于从‘目前’的(在场的)东西中想象到‘词外’的(不在场的)东西,令人感到‘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8]。自然万物是可知可感的,然而其象征的道德人格是隐蔽的,有待于揭示、有待于人们去感悟,而“比德”激发了人的感悟,让人们循着诗意文本、话语、情境去寻求“言外之意”。从诠释学的角度来讲,对隐喻的理解是新意义的建构活动。这种独特的理解方式,强调的是不确定性和主体依存性[9],在此意义上,教师和学生对于隐喻性文本在理解的平台上是平等的,都是把自己的意愿、情感和想象“投射”到文本上,通过“视界融合”而不断地生成对于文本的新的理解。文学艺术的诗意妙处在于构成了作品的意境,而道德教育中具有诗意隐喻意义的文本、话语的运用,有益于激发学生在理解上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学生也成为德育活动的创造者,师生一起参与,共同追寻道德自觉、获得道德认识上的自由和发展。在这样的德育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潜能可以更有效地被激发。《论语•述而》中记载了孔子与子贡在谈论对待贫富的态度时,子贡就引用了《诗经•卫风•淇奥》中形容璞玉如何成器的“切磋琢磨”过程,所谓“《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而进一步引申出道德修养要层层精进、精益求精的感悟。

“比德”是言少而意足的道德教育,所发挥的是“妙处难与君说”的功效。对教育者来说,“比德”是“无所为而为”;对受教育者来说,是由物兴情的自主体悟,而建构道德人格过程则常常伴随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情感体验。现代学校德育的“比德”教学可以在师生一起观赏自然物时展开,也可以通过将传统诗教文本以及革命年代的优秀诗文引进现代德育课堂而展开。

(三)“比德”融通人与自然

道德教育不仅有人对人的教育,还有物对人的教育。现代学校德育专注于人与人的对话,专注于对理性文本的解读以及道德教育课堂的讲授,从而阻隔了能对人的心灵体验产生触动的更多、更开阔的渠道。取法自然的诗意教育反概念化、术语化的理性灌输而行,引导人倾听宇宙万物的“无言之言”,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物的融通和对话,通过这种对话,自然万物被赋予人格化的意义,而其独具说服力的教育话语启迪了人去自觉地进行道德人格的塑造。在儒家看来,自强不息作为人生哲理不是来自于书本或课堂,而是来自于“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的“天”的启示。“比德”将自然万物“编”进了“教材”,比拟对象遍及于物,甚至无机物的石灰也可“比德”,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即是一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该诗因其对光明磊落、正直高尚的道德人格的形象比照而成为人生修养的名篇。观物“比德”不仅丰富了德育的内容,也为现代学校德育课堂的延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在现代工业社会,人逐渐被自己所创造的物质世界所包围,人与自然的关系日渐疏离,“天人合一”成为遥远的过去和人们追寻的梦想。在学校教育“干巴巴”的科学概念、“冷冰冰”的逻辑语言的浸下,学生变得越来越理性十足而毫无生气;学校生活也因缺乏诗意,而成为远离自然的“孤岛”。教育的作用应该在于引导学生走向世界,与自然相融,在与自然和社会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的生命向世界真实开放,超越利欲追求,让人与物的关系不再是“我”与“它”的对立,而是“我”与“你”的相容共在。儒家“比德”的“人竹合一”、“人松合一”、“人石合一”正是通过诗意隐喻在人的心灵与自然万物之间架起了通道,“比德”所要培养的是具有“民胞物与”的“诗心”、“诗情”的人,是具有与物合一的博大情怀的“完整的人”。德育需要有诗意的境界,“如果我们能经常给儿童和青少年一种‘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精神熏陶”,那么,这“对于改变整个时代人们普遍的精神境界将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10]。

(四)“比德”陶冶“知行合一”的道德人格

道德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情感是相互影响、彼此沟通的,这种情感上的相互分享现象称之为移情或通情。事实上,“移情”现象并不仅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发生在人与物之间。一定的自然物象因为具有某种和审美主体品质相类似的特征而引起人的喜爱,其实质是在精神上引起审美主体的感应和共鸣。这种情感共鸣就可以理解为是人与物之间的“移情”现象。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还要不知不觉模仿物的形象。“比德”所引起的情感共鸣正合于心理学范畴的“移情”现象,“比德”是由审美“移情”而激发的道德“移情”。

那么,欣赏自然美时的移情现象如何发生?朱光潜先生曾有过这样的形象化的描述:“比如我在观赏一棵古松,我的心境是怎样的状态呢?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古松本身的形象上,我的意识之中除了古松的意象之外,一无所有。在这个时候,我的实用的意志和科学的思考都完全失其作用,我没有心思去分别我是我而古松是古松。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风亮节的类似联想,我心中便隐约觉到清风亮节所常伴着的情感。因为我忘记古松和我是两件事,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清风亮节的气概移置到古松上面去,仿佛古松原来就有这种性格。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一副苍老劲拔的姿态”[11]。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然变成一棵古松,在物我同构的境界中,移情作用最容易发生。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审美情感对道德认知的对象会产生“赋值”作用,使认识主体有一定直觉的倾向性,同时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交流利于训练提高“移情能力”,在接受道德观念、实施道德判断和行动时能迅速“反求本心”,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通感”。正如张世英所指出的,“审美意识的天人合一根本超出了主客关系的外在性,……这种天地万物与我为一体的境界虽然是超道德意义的,但又自然地是合乎道德的。一个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其为他人谋幸福的行为不仅仅是出于道德上的‘应该’,而主要是受他所处的这种崇高境界的自然的、直接的驱使”[12]。

可以说,“比德”所赋予的审美情感体验对道德认知的内化与道德行为的实施提供了动力中介,而这种动力又是来源于道德主体的自主体悟,非外界灌输,更非外力强制。这是能对道德主体产生心灵触动的地方,也正是能够将道德的“知”与“行”衔接起来的关键之处。在中国文化中,“学”的另一种含义是“仿效”。《说文解字》说:“学,效也。”学包含着模仿和效法的意思。“比德”即是强调对自然物的“仿效”,而“仿效”则是在“行”中体现。儒家德育尤为重行,孔子认为言而不行的人,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为了防止说空话,说大话,可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现代学校德育培育学生的道德人格应该更多地在“听其言而观其行”方面着力。因为,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人才是道德修养真正成熟的人。

儒家“比德”使中国传统德育走上了艺术化的人生修养之路,今天我们重提“比德”,重提德育的诗性专题,不是要否定德育的理性言说,是为了给当今的德育思维寻求一个新的视角。当学生的道德学习、自我修养充满了诗意与乐趣,这就意味着,我们为今天的学校德育走向别一番天地开启了一扇窗户,打通了一道门扉……。

参考文献:

[1]张开城.君子人格与“比德”[J].学术月刊,1995(12).

[2]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M].,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3][5]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89~98.

[4][11]朱光潜.谈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36~39.

[6]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7.

[7]朱光潜.无言之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4.

[8]张世英.艺术哲学的新方向[J].文艺研究,1999(4).

[9]宋晔.隐喻语言的教育学意义[J].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3(6).

[10]孙迎光.析德育中的善美关系[J].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5(12).

[12]张世英.进入澄明之境——哲学的新方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42.

篇4

1.学生文化水平、美术专业基础差别较大

针对于艺术类专业高考热,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专业在前些年招生困难,大部分热爱美术的学生都选择高考入大学,选择职业学校的少之又少,近两年来美术设计专业招生形势才有好转。其中一部分是有着美术功底、文化课等基础课极差的学生;另一部分是没有美术功底,喜爱美术的学生。在就读美术设计专业后,其文化基础、专业基础的不等造成美术教学的诸多困扰。

2.美术设计教育的培养方式与市场需求错位

中国制造业的强大是急需美术设计人员的,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的产品最缺乏的就是创意设计和自己的知名品牌,优秀设计人员的缺口急需得到补充。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各种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层次的设计人才,另一方面美术设计专业的热潮兴盛不衰,每年培养的专业学生大部分却拥挤在广告、包装、室内设计等以装饰为主的服务行业中,一些制造产业急需的设计专业如家电、家具、玩具、珠宝首饰等却不见一席之地。

3.课程设置及师资结构不合理

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由于多年来受到高职、大学的打压,未能形成成熟的美术课程体系,针对中职教育学生培养目标,设置适合中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很多学校授课方式还是以绘画或美术基础为主,加上工艺与简单的设计课程,大部分都在“画设计”,而对设计艺术相关知识了解不多,更缺乏对现代设计艺术的本质认识。另外,师资结构不合理,美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绝对不是简单的以绘画基础加设计或工艺课程,更需要一些相关专业的渗透,如广告设计需要有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等师资,但是大部分学校依然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现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是职业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办出特色的基石,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应当遵循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实质是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职业化的基本训练,这种训练的基本方法是“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其实质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共性沟通、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实现共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整体共赢)。中职美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积极性不高、认识不到位

当前中职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的实施者,受益者主要是学校和学生,多数企业没能直接受益,这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美术专业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合作方式让企业觉得有利可图,更无法让企业愿意合作。很多企业普遍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没有对教育投入的责任。而且企业对美术设计的用人没有向一线工人那么大的用人量,合作起来比较麻烦,学校没有给企业动力。

2.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国家虽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建立企业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但对企业的约束并不大,表现为学校“热”,企业“凉”,这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3.中职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条件距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由于中职美术设计招生能力决定学校再美术设计专业的投入一般不会很大,导致实习实训基地设备不足,“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教学实现不充分。(2)教学管理不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正因为校企合作不深入,无法形成有效机制,使得中职美术专业教学管理无法满足要求,不能做到在教学管理运行中,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工学交替进行,工学衔接合理。

三、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建议

1.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美术设计专业要找到校企合作的突破口,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例如,在校内成立设计工作室,帮助企业设计宣传册、广告单、包装等等,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学校以低廉的收费优质的服务成为企业的好助手,吸引企业与其合作。

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学校应加入到设计行业活动中去,多邀请美术行业、相关企业的专家来校讲座,让美术设计的学生对设计有更本质的认识,要有认同感。中职学生见识不高,心智不够成熟,多与专家交流、学习,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企业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会更了解学生,从而能够参与到学校的美术专业建设中来,让专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确定美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3.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美术学生就业特点是比较分散,难以管理。学校必须有较为完善成熟的监督管理机制,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管理机构,让企业对用人放心,学生呆得住,干的好,能成长,才会吸引企业对学生的关注,进而加深校企合作。

4.良好的师资队伍

学校的美术设计专业教师,都应是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不但可以从校企合作中通过实习实践对实际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可以帮助企业从事一些培训、设计工作,为企业服务。而企业的资深设计人员也可以到学校讲学,将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教给学生。这样的师资队伍构成,将会为美术涉及学生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5.建设实训、实习基地

篇5

总的说,学生中存在的德育问题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归结起来,问题主要如下:

(1)厌学。中小学是青少年求学的最佳时期。但仍有少数学生得过且过,无心读书,荒废学业。

(2)打架,勒索财物。少数学生经常旷课,校际之间互相勾结,为一些小事互相打架,还利用威吓等手段,勒索财物。

(3)赌博,偷盗。以玩扑克、麻将、桌球等方式为名,参与赌博。

(4)吸烟、喝酒。2013年11月某校学生会调查数据显示:该校3200多名学生中吸烟喝酒的约占男生的1.2%,女生中约0.6%。

二、学生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学生中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的缺失和疲软,使学生道德品行下降,法制观念淡薄;

2、德育工作的形式和方法简单;

3、社会环境受污染,影响中学生健康成长;

4、劣迹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的不良成长;

5、中小学生具有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分辨能力比较差,缺乏自控力,易冲动的特点,也是影响他们成长的主观因素。

三、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为了更好的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认为,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学生的思想信仰、道德和文化科学素质,不仅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为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提高认识,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采取有效措施、净化中小学生德育环境。社会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文化市场的管理,净化学校的育人环境,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整顿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市场,防止“”对学生的侵袭;有效禁止中小学生进入营业性的录像厅、舞厅、电子游戏室和网吧。从学校来说,学校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德育,党支部,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学科教师要自觉成为德育骨干,做到领导到位,工作到位、育人到位、服务到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此外,要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和家庭结合的教育网络,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转变教育观念,把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转变思想,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一切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协调发展。同时,要改革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要转变我们的人才观和质量关。要严格按现行的课程、教材、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各级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家长、社会各界也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能给学校施加“升学率”的压力。

4、努力抓好学困生的转变工作。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耐心的教育和引导。经常鼓励学困生积极上进,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和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建立学校和家长联系制度,共同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商讨解决的办法,抓住学困生的心理和特点,做好转变工作。

篇6

一、以课程设置为指导,对教学方案进行改革

在对中职学校的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学开展中应该将重心放在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的改进方面,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将这两个问题加以落实。首先需要改革的是教学的教案,分析传统的教案就会发现,那些教案都是教科书的浓缩本,主要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搬至教案本中而已,在进行教案的改革过程中,应该将企业的实际需要放在第一位,参考目前最新的动画设计方式、理念和工具,重新进行教案的改编。其次,需要在教案的设计中引入动画企业中的动画的设计流程,将以往的模拟或者口头设计转换为真正的设计工作,不单单要求学生完成作业的设计,还应该为学生确立一个项目,要求学生通过互相合作进行项目的设计,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要求的同时学会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再次,应该对教学方法加以改善和改进。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的责任是对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则并不是非常的关心,而在新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老师的角色转化为各种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演示,在改革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方法的改变上,教学不再是一对一的教授而是将学生分为一组一组的进行学习,并结合企业的岗位工作需求,模拟商业活动的形式完成动画的设计。最后,在教学的思路上,应该以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为主,促进学生角色的改变。中职学校之所以要在学生学习期间与企业进行合作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提前获得社会工作经验,使他们及早的习惯于企业的工作模式和要求,在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中,为学生争取到进入企业实习或者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提前实现角色的转换。

二、结束语

总之,为了实现中职学校影视动画专业与企业的强力合作,就需要根据目前动画发展的需求和趋势,结合自己的学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把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合作两方面的内容相结合,促使教育与经济的紧密联合,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最关键的是提高职业学校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的专业竞争力,这样的道路将是适合中职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需要的。

作者:张春单位:桂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篇7

档案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基础网络和各类辅助设施,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基本保障条件。根据档案信息采集的需要,配备档案室相应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设施。建立电子目录和电子档案录入接收中心,实现目录数据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工作。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要能涵盖对电子文件采集、存储、归档、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服务功能,具备同其他数据库进行连接和交换数据的能力,保证校园网和档案系统管理网络之间的档案信息存储、交换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历史凭证,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真实而客观地记载着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把室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其核心内容是将各种形式的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扫描仪等设施,建立起资源配置合理、特色突出、利用方便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丰富室藏资源,有效挖掘、收集、整理和传播成为学校档案部门信息服务的发展重点,因此档案部门要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加大档案编研力度,自行开发特色专题档案数据库,不断完善检索工具,促进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再生;加强对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事件档案材料的收集,主动从各种媒体中收集有关学校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采集、整合、分析,为领导决策和教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三、加强学校档案服务手段的创新

随着档案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档案利用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利用者通过网络、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利用档案,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将随之而发生改变,档案管理模式也在从传统的实体管理模式向着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因此,档案部门必须用创新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实现由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

四、加强学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篇8

1.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传统观念认为:德育课即所谓的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搞什么假、大、空的那一套,上课就是让学生学理论、学概念,下来就是背条条,考试就是考条条。在实际的运用中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再加上除德育教师之外不少的老师不知道或不了解中职德育新课改的情况,以及在平日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德育教师没有起到相应的思想教育和管理责任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学校不太重视德育课。在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听闻不少的班主任抱怨:德育课教师可有可无,他们的教学工作基本上帮不了班主任的忙,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还得靠班主任。因而,出现德育教师不管班级,不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班主任不配合德育教师的情况也是情有可原。同时,还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都会认为:德育课教学归德育课教学,学校的日常德育工作归学校的日常德育工作。德育课教学是德育老师的事,只管完成教学任务,只管上完课,只管学生考试合格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在德育课教学中是否真正养成了相关的良好素质,形成了相关的良好意识和良好习惯等与德育教学无关。学校的日常德育管理是班主任、德育处等部门的事,与德育教师无关。这便严重影响了德育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2.德育教师自身的因素。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从事德育课教学的教师不少人确实存在没有把德育课上好的情况。表现在德育教师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掌握的信息量有限,对职业中专学生存在片面的认识,长期的德育课教学工作产生了所谓的职业倦怠,因而出现了过多的理论说教、单一的教学方式、单一的考核方式等弊端,导致德育课教学质量的下降。加上一些德育课教师本身的责任心欠缺,只管自己的教学工作不管学校的德育工作、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等。再者经笔者对不少中职学校的调查,发现德育教师的“老龄化”(指教龄在15~20年之间者)现象严重,教学方法技巧老旧,思想观念不够开放。刚毕业的老师大多社会经验、教学经验比较欠缺。甚至还有不少是行政领导兼德育课教师,他们经验丰富优势较多,但有的人专业并不对口,加上工作繁忙就耽搁德育课的教学工作。另外,德育教师“充电”不足。专业教师每年都会有区、市、省甚至是国家级的不同级别培训,而德育教师除了少量的校、区、市的教研培训外再无其他。由于对德育教师的培训培养不够,加上自身“凭老本”吃饭的陈旧观念,使得他们的知识量有限、视野狭窄、教学方法手段老旧,直接影响了德育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因此,德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3.德育教师中不少的人远离学校的德育工作队伍。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德育课教师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不少人只管担任传统的教学任务,只要自己不在德育管理队伍就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无关。现实中,德育课教师不少人远离学校的德育工作队伍的现象确实存在。表现在他们多数没有担当班主任,没有在学校的德育管理部门担任工作,没有进入学校的德育管理活动中去,据了解,不少学校在每年一度的德育工作联席会议中竟然没有德育课教师参加,也就自然而然的造成了德育课教学与学校的德育工作脱节。

二、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几个思考

1.充分明确德育课教师的职责定位及素质要求。德育课教师除应具备国家法定的教师资格外,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这是国家对从事中职德育课教学教师提出的职责定位和素质要求,我们从事德育课教学的教师要非常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塑造灵魂”的主要力量和专门力量,认清自己的职责定位,自觉的按照国家的要求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地完善和增强自己的实力,并按照国家的要求努力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以符合德育教师的职责要求,圆满的完成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忠实履行德育教师的起码职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位称职的中职德育课教师,发挥德育教师应有的作用。

2.切实从思想上重视德育课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地位。思想上的重视十分重要,这里包括两方面:作为德育教师,我们首先要看得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认识到改变人的思想和灵魂是最重要的事,我们的工作是伟大和崇高的,是了不起的。所以德育教师必须自强,加强理论修养,深入钻研社会科学知识,广泛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从而增强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作为学校也应该真正认识到德育课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教师的重要性,切实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重视德育课、重视德育教师。

3.切实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德育教师的素质。前面提到在职业中专中大多数专业教师每年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级别的专业提升培训,班主任也能得到相应的骨干班主任培训,而德育教师得到的培训几乎为零。这样不利于德育课教师的成长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德育课教学的有效开展,从而影响了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因此从学校的角度或相关部门的角度来讲,都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发挥他们的作用。

4.尽可能让德育教师进入学校的德育队伍或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活动。让德育教师尽可能的担任班主任、年级长,进入德育处、保卫处、团委等德育管理队伍中。使他们在诸如学校班级开展的日常班会、常规教育、法制、、安全、青春期、爱国主义、文明上网、慎重交友、就业创业指导以及文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重大节日活动、劳动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环保活动、学生实习实践等各种综合性、常规性的活动,各种日常性或专题性教育活动中发挥优势和作用。在以上提到的这些教育活动中,德育教师可以有效地将德育课程中的思想理念传授给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5.对学生德育成绩的考核要尽可能全面、客观、公正。在德育课程大纲的评价与考核要求中都提到了:客观、公正、全面。笔者在拙作《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效性刍议》中也曾提到我校在评价考核学生学科成绩的做法:“学期末的总评成绩包括学生平时学习综合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其中平时学习综合成绩包含七个评价内容: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校技能培训或竞赛、市省国家技能竞赛,每月做一次月评成绩。在期末的总评成绩中平时学习综合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这一做法既客观又合理,避免了单纯按纸笔测验来评价学生的片面做法。”评价办法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考评组评。

三、总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