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8 08:57: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网络资源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技术主要以虚拟化技术为主,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现阶段我国现代数据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虚拟化,网络资源管理通过逻辑方式实现,以此进行自动化资源分配,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网络资源自动化管理的技术手段。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中基本实现了服务器虚拟化管理,而整个数据中心实现各方面虚拟化,还需要时间。利用虚拟技术构建数据中心,不但要实现服务器虚拟化,而且要实现存储和网络设备虚拟化管理,这也是一种动态管理方式。而且这种技术具有节能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利用虚拟化技术可以节约超过70%的硬件成本。虚拟化技术具有整合工作负荷的优点,在单个系统中可以进行多种操作系统共同运行,便于开发,而且可以使系统的可用性提高。网络虚拟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具体如下:首先,主机内部网络虚拟化技术,将虚拟网络引用到主机内部,使其多个虚拟机之间实现通信,以此对资源进行管理,而主机内部虚拟化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虚拟交换、运用外部交换交换机交换数据、运用主机网卡交换数据三种形式。
其次,骨干网络虚拟化技术,其中包括资源隔离虚拟化技术、资源整合虚拟化技术、公平共享虚拟化技术三种形式的虚拟化技术,这三种技术具有不同的技术目标,对资源进行管理。其中资源隔离虚拟化技术以隔离资源的目标,因为传统资源隔离的种种弊端,建议采用的一种虚拟化结构为SecondNet,这种系统适合于多个用户的情况下,这种结构将每个用户虚拟为一个数据中心,即VDC,其中都有固定的带宽,这种技术就是将资源分配问题转变为网络流问题,再运用相应的算法实现资源的利用。与资源隔离恰恰相反,资源整合虚拟化技术,就是将分离的网络整合成一个整体网络,实现虚拟机可以随意迁移,而且可以使部署的灵活性加强,其较为完善的虚拟化方案VL2和PortLand。公平共享虚拟化技术,是与云计算相适应的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技术,这是一种付费服务,通过资源使用的情况进行收费,这需要费用和资源之间形成公平性,通过虚拟化实现共享资源公平,使得资源可以分配合理,实现有效的资源管理。面对现代数据中心不断地扩大规模,传统的资源管理技术必然适应不了数据中心的发展,因此实现自动化是其必然趋势,要根据发展情况进行技术创新,以此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使用智能化管理模式,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2结语
一、 统计说明
本文以cnki中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为统计源,以篇名和关键词分别作为检索入口,以“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作为检索式,以精确检索的方式,共检索到文献152篇,去除不符主题和重复的文献,得到相关文献119篇,并根据结果从论文年代分布、论文期刊分布、地区分布和作者分布等方面结进行统计分析。
二、 统计结果分析
1、 的数量及年代分析
论文的发表数量反映了该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而某一时期论文数量的多少, 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发展速度。表1是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
表1 论文年代分布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总计
论文数
3
1
8
9
8
13
10
18
16
20
13
119
比例%
2.52
0.84
6.72
7.56
6.72
10.92
8.40
15.13
13.45
16.81
10.93
100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最早是1998年,20世纪以前的数量很少,仅占总数的3.36%。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献数量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并在2007年达到高峰,说明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经历了到由关注、到认识了解、再到探讨、实践、及经验总结的研究过程。另外,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2008年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文献比前几年略少,这一点值得注意。
2、 论文的发表期刊分析
研究论文的来源期刊不仅是了解该领域的空间分布特点,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群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且还能为文献搜集和管理提供依据,为读者提供指导,还可以了解各刊物的办刊特点,有利于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进一步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的发展。
本文所统计的119篇文献,分别发表在72种期刊上,总体比较分散,但是论文的分布又具有相对集中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图书情报类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数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7.14%,说明图书情报专业期刊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的主要来源。表3列出了最多的前20种期刊,共发表了论文69篇,占论文总数的57.98%,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情报源。根据布德拉福定律,核心期刊区所载论文量要占总论文量的1 /3,可以将前8种期刊认为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核心期刊。
表2 期刊类别分布情况
期刊类别
期刊种数/种
论文数/篇
论文所占比例%
图书情报专业期刊
27
68
57.14
学报
15
16
13.45
其他
30
35
29.41
总计
73
119
100
表3 期刊分布
期刊名称
数/篇
所占比例%
情报科学
8
6.72
图书情报工作
6
5.04
图书馆学研究
5
4.20
现代情报
5
4.20
中国图书馆学报
5
4.20
情报杂志
4
3.36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4
3.36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3
2.52
图书馆论坛
3
2.52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3
2.52
高校图书馆工作
2
1.68
图书馆杂志
2
1.68
情报学报
2
1.68
河南图书馆学刊
2
1.68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
1.68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
1.68
科技资讯
2
1.68
电脑知识与技术
2
1.68
甘肃科技纵横
2
1.68
中国科技信息
2
1.68
3、 论文被引情况分析
在统计的119篇文献中,被引的论文共有篇76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十篇文献如下:
表4 论文被引情况分布
论文题目
著者
刊名
年份
被引次数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一)——从技术角度的分析
马费成,陈锐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1-15
122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研究
吴慰慈,张久珍
情报科学
2001-1-25
69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三)——从人文角度的分析
马费成,陈锐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5-15
33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二)——从经济角度的分析
马费成,陈锐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3-15
32
基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黄明杰,张萍
图书情报工作
2002-6-18
27
试析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李莹
情报科学
2000-4-25
27
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3)
——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技术及其规避行为的法律对策
邱均平,陈敬全
图书馆建设
2003-5-25
27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纲
靖继鹏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5-15
26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王海波,汤珊红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3-5-25
25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初探
皮介郑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1-3-25
24
从表4中可以看出,以上十几位作者撰写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论文被引次数都很高,说明其论文影响力大,可以看作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领域重量级的论文,尤其是武汉大学的马费成等人写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一文被引频率最高,无人能及。
4、 论文作者分析
(1) 作者合著情况分析
研究论文的合著现象, 一方面可以反映研究论文的深度和广度, 以及该研究领域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等;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弄清合作的特点以及影响合作的主要因素, 有助于组织合作研究。合著度是指某一时期内刊物载文的篇均著者数, 合著率则为刊物合著论文篇数与论文总数之比。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文的作者合著情况见表5。
由表5中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论文主要以个人独著为主,共82篇,占所有论文的68.91%,但从整体上看,每年的独著论文数时高时低,在2005年达到高峰,总体呈现出很不稳定的状态。另外,从表5中还可以看出,每年的论文合著率也很不稳定。这充分说明,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发展, 合作研究将会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大趋势。
表5 论文作者合著情况
形式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合计
比例%
独著论文数/篇
1
7
6
4
9
10
17
11
8
9
82
68.91
2人合著论文数/篇
3
1
1
3
3
1
3
9
3
27
22.69
3人以上合著论文数
2
1
1
2
3
1
10
8.4
合著度
2
1
1.13
1.56
1.63
1.46
1
1.06
1.44
1.75
1.38
—
—
合著率%
100
12.5
33.33
50.00
30.77
5.56
31.25
60.00
30.77
—
—
(2) 作者地区分布情况分析
分析研究作者的地域分布,可以了解各地区图书情报学项目研究的基本情况,揭示各地区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小,为国家统一协调项目研究力量和项目分布提供参考数据。在统计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关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论文遍及了全国的28个省市自治区。表6表明发文最多的前10个省市分别为湖北、北京、湖南、黑龙江、吉林、广东、山东、辽宁、浙江、河南和甘肃。这10个省市共计发文87篇,占论文总数的73.11%。这一方面说明这些地区是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水平最高、最普及的地区。其中,尤其是湖北省,数最多,远远领先于其他省市地区,此外,湖北省的论文中绝大多数都是武汉地区发表的,特别是武汉大学,说明在研究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面湖北武汉地区有很强的一批专家和学者,对该领域有着自己比较独到的见解,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很多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地区分布非常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其他地区也应该积极努力,投入力量,紧跟上全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脚步,使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表6 论文作者地区分布
地区
数/篇
所占比例%
湖北
20
16.81
北京
9
7.56
湖南
9
7.56
黑龙江
9
7.56
吉林
7
5.88
广东
7
5.88
山东
6
5.04
辽宁
6
5.04
浙江
5
4.21
河南
5
4.21
甘肃
4
3.36
5、 论文的内容主题分布情况分析
从统计分析可知,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内容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理论研究 这类论文一般都是对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概念、构成要素、类型、特征的研究,论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现存问题或必要性的。在调查中,共有33篇论文探讨了这方面的内容。调查显示,国内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多倾向于:其是“信息管理学”中新近产生的一个分支,并没有达到能成为相对独立学科的程度。在调查的论文中,并没有专门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学”及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体系结构、学科性质、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学科史及未来发展、学科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等的论述,而多是在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及“信息研究”等学科,进行学科研究总结与展望时,提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方向的研究进展。而论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引用泰宏教授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即信息资源的技管理、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和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即信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者的集成构成信息资源管理的三维构架。
马费成、陈锐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其分别从技术、人文和经济的角度讨论了面向高速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组织和利用的问题。而靖继鹏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纲》在分析比较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传统信息资源管理差异的基础上, 概论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其主要研究内容则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业务环节, 其模式是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维构架。贾春华的《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值得关注的几个基本问题》,较专注地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重点领域、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他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是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特点与规律的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和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另外,尹艾蓝、李曙光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及其管理探讨》则创造性地把书签式管理模式、搜索引擎管理模式、书目控制管理模式列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把人文管理、技术管理列为管理手段。
(2)企业与图书馆网络信息管理
主要是企业与图书馆如何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收集与构建工作。本次调查中,涉及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论文共有18篇。刘海燕等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中立足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全面分析了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曹秋霞的《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探析》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剖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改进的几个问题。张丽辉的《浅谈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改进》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及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改进策略。冷伏海、孙扬民的《面向我国中小企业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在分析中小企业的信息需求与管理的基础上, 结合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给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及针对这种模式的实施过程。
(3)描述与组织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就是:如何准确、全面揭示每个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外特征,并通过有序组织,来调整网络信息资源的无序状态。可见,对网络信息资源揭示与组织,是提高其利用效率的前提,也是业内人士探索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本次调查中,共有14篇论文涉及到这一领域。
袁红梅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元数据》中提出了元数据的3 种格式,4 种类型,讨论了元数据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丁晓红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刍议》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介绍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的原则和几种方式, 进一步提出网络信息资源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及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王海波、汤珊红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研究》论述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对如何更好地组织与揭示网络信息资源提出了一些看法。对未来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学者们提出的设想是:“从组织者角度,网络信息组织要简便,扩充性、专业性、及处理能力都要强;从用户角度,网络信息组织要易于查询,满足个性化需求;从技术角度,网络信息组织应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知识组织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实现知识挖掘。”。
(4)信息开发研究
信息资源的开发是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与前提,信息服务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组织的基础上才可能有高效率。网络信息服务更是以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开发为前提。在本次统计中,共有7篇论文涉及了这一领域。
王怀惠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概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概念及其重要性,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值得重视的技术, 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建议。辛春华在《论我国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开发与管理》在分析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的战略目标与利用原则, 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配置及其优化。
(5)系统管理的研究
主要涉及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过程、策略、方案及有序运行的条件、机制与障碍等微观环境的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是由一系列工作程序构成的,调查中有7篇论文是将其作为一个总体来进行讨论的。如:《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运作机理探讨》中,作者邓克武提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运作机理包括:网络信息的采集和网络信息的组织。建立一个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对特定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有序化并经常剔旧纳新,是非常必要的。”马惠君在《谈构建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则针对网络信息的特点,分别从技术角度、法律角度以及人文社会角度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创造绿色、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
(6)信息服务研究
网络信息服务是信息工作者直接面向用户的“前沿”,网络的应用、信息特征的转变等因素,都使信息咨询工作产生新的方式和突破。本次调查中关于信息资源服务研究的论文有4篇。
谭兆民的《试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提出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6种方法:网上导航服务、公共网上查询服务、馆际互借和文件传送服务、系统开发服务、联机检索服务和因特网网络资源服务等。朱淑芸、朱钜锋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就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工作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丁立萍在《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中提出目前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着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无序、信息开发肤浅, 馆员素质低, 信息人才缺乏等问题。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战略重点, 应对网络信息资源加强管理, 开展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 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提高读者服务的信息质量, 加强文献信息队伍建设, 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具有资源共享、特色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7)信息政策研究
主要是用国家机器的手段进行的控制与引导、制定相应法规的研究。有5篇文章论及国家信息资源政策,如《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政策调控与实施机制研究》、《浅论我国信息网络环境的政策体系》等。还有就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法律研究。
查先进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阐述了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国家信息政策需求、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目标和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内容框架。彭晨曦, 尹锋的《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建设及其启示》通过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的对比,在分析了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建设的重要特点与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信息政策法规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8)信息检索研究
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策略、检索工具改进、及新的支持技术的研究论文,在这次调查中有3篇。范超英、曹芸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检索的工具——全文检索系统》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检索的工具—全文检索系统的功能特点、构成及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
王纯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www 搜索引擎》认为搜索引擎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搜索引擎众多, 各具特色, 分析常用搜索引擎的类型与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用户可依此选择合适自己的检索工具。
(9)其他方面的研究
除了以上几个内容外,还有许多涉及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很多内容, 如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网站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对其影响、人文因素、管理安全、人员的思维结构、人才培养研究、目录学及计量学的应用等。
通过论文调查,笔者发现,国内对于用户的分析研究,用户利用网上信息资源的研究:如用户网络信息需求的决定因素、表现形式与满足方式,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行为与心理,用户潜在信息资源的开发、用户的教育等很少。可能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起步晚、条件落后的情况以及用户的信息意识薄弱有关。但是,随着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相信有关这方面的论文会越来越丰富,相关理论与方法会越来越成熟。
三、结语
(一)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班级打破教室和学校的界限,使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快速。
(二)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通过利用网络和计算机,实现主体间的多项交流与互动。交互性是网络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最明显的特点,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同步交互,也可以通过设立公告栏、电子邮箱等进行异步交互。这种交流的不可见性,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真实想法,是传统的管理工作无法做到的。
(三)丰富性。
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利用网络资源,如文字、声音、图像和影视等,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丰富、生动、活泼等特点。
(四)主动性。
在网络上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他们去接受管理。因此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二、措施
我认为网络资源在班级管理中的使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点论述:
(一)利用计算机建立班级档案
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父母联系方式、日常表现、成绩、考试名次、升降情况、奖励惩罚等信息录入计算机,形成电子的学生档案和班级档案。将这些档案保存起来,避免班主任在日后做重复的工作,即当有需要时,调出档案即可,这样班主任只需要更新信息,大大节省了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学会利用相关软件,如excel、spss等统计学生的成绩、平均分、排名等,比起人力统计,节省时间,而且结果清晰明了。同时,信息的电子化便于在各个任课老师之间传阅,方便任课老师之间、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也方便了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班主任可以将此档案发给家长,使家长能够简单明确地掌握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变化和表现。
(二)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加强交流
现如今,每位学生都在使用手机,学生们会建立自己的班级QQ群、微信群,在各类社交软件上进行交流,老师可以加入这些班级群,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老师时常在群里和同学们聊天,会使同学们觉得老师很亲近,打破学生与老师的陌生感,也方便老师掌握和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班级现状。同时老师也可以建立家长的QQ群、微信群,老师在群里与所有的学生家长沟通,仿佛像是每天都可以开家长会一样,将班级和学生的情况及时的反应给家长,学生家长也可以在群里互相沟通,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教育方法以及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看法和意见。
(三)利用群共享、网盘等平台共享学习和班级资料
老师可以通过各个平台,上传学习资料,比如卷纸、上课的课件、优秀的学生作业、范例、学校的经典教学视频等,使资料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让每一位需要的同学可以方便及时地得到资料,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上传资料,进行资料共享,让资料被充分的利用。
(四)利用网络优化班级管理
老师可以建立班级管理留言板,让学生在网络上对班级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老师还可以在网络上发起投票,征求班级同学对某一些班级管理的看法,让同学们参与班级的管理,自己制定班规,改变班级管理方式,优化班级管理,提高学生参与和遵守的积极性。
(五)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这种基于传统网络的资源管理方法实现了分级分域的资源管理策略,但是相对于栅格化网络高效的一体化交换平台、扁平化发展的网络结构,其网络资源的共享与利用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首先,传统网络资源管理措施主要靠人工进行单设备和系统的操作维护管理,各设备或各子网运行各自的通信协议,子网间信息交换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如:在新作战任务下达前,各级网络管理要按照预先的约定对本级网络的被管理设备种类、数量、传输速率、频率资源、网络带宽、时隙分配等参数进行设置。由于需要配置的参数较多,容易引起参数配置错误,而配置错误是导致网络中断和异常的最重要原因[4]。其次,系统没有网络参数自动分发与配置更新功能,需要人工或半自动分发与加载,网络资源的可扩展性差,在战场环境发生改变、网络规模发生变化或网络进行重组时,网络资源不能进行自适应调整,即:一旦为某个子网设备分配了网络资源,无论该设备是否留在网内,其他设备都不能使用其网络资源,在新的设备需要临时入网时,如果没有事先分配到网络资源,就不能与网内其他用户进行网内信息交互与共享,造成有限网络资源的浪费。最后,这种分级分域的资源管理方法并不区分业务类型,因此无法根据业务(qualityofservice,QoS)需求对业务进行不同类型的传输保障,当业务量过大时,可能会出现部分资源所承载的业务量过重,而部分资源处于空闲状态的不平衡局面,导致网络系统性能的下降。
2栅格化信息网络的资源管理策略
信息化栅格网络在不改变原来通信网络结构与体制的基础上,将各种业务类型与传输标准的异构专用网络集成。针对底层网络拓扑状态,采用基于资源整合的虚拟化技术,实现“一网四域”的资源共享管理,具体体现在物理层面上一张网络实施承载,上层3个逻辑网运行具体的业务,实施各通信子网连接状态、交换路由、流量等监视控制管理,达到网络拓扑透明、统一计算流量分布和统一网络资源配置。
2.1网络资源管理架构
栅格化信息网络的资源控制策略体现在运维支撑系统的资源管理与调度模块。随着通信装备与栅格技术的发展需求,承载网络带宽得到大幅提升。因此,在资源管理方法上,采用了基于全IP技术,以集中控制为主、分布式管理为辅的分级分域资源控制策略,将网络资源统一分为网元级和网络运维级2个层次进行管理。网元级为网络重要核心节点,如:通信业务控制系统、智能通信业务系统、资源策略控制系统以及核心承载层的网络路由器、网络交换机等设备,在网络层与下面的各个通信处理单元间起承上启下作用,负责处理网络层操作系统与其他各个网元间交换的管理信息,并以集合的方式控制和协调下级网元子集。网络运维级主要是针对底层网络拓扑状态,采用基于资源整合的虚拟化技术,实现“一网四域”的资源共享管理(见图1),具体体现为物理层面上一张网络实施承载,上层3个逻辑网运行具体的业务,达到网络拓扑透明、统一计算流量分布和统一网络资源配置,并力争在局部范围内实现网络资源负载的最优。
2.2业务分级的资源管理模式
由于带宽资源相对充裕,栅格化信息网改变了传统的通信网络,对上层业务类型不加以区分,业务在网内的传输采用先到先得的网络资源占用方法,允许用户在申请网络资源时,对业务优先级进行人工参数设置,运用资源预留协议(RSVP)在网络节点预留报文的IP目的地址,确保经过路由协议选择所转发的数据包的QoS;运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MPLS)使用短而定长的标签(label)对报文封装分组,实现在数据平面实现快速转发,使业务接入控制与路由选择相结合,针对不同业务类型提供不同的QoS需求保障。具体的网络资源管理与控制流程如2图所示。由此可见,栅格化信息网络一方面通过在网络上层对网络资源实现全局的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运用核心承载网屏蔽底层异构网络结构与资源的差异,较基于传统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策略增加了跨层间的QoS保障,资源预留等资源管理技术,增加了层间协作,实现了网络资源的跨层融合管理。由于继续采用了与指挥关系紧密耦合的树状层级式资源管理结构,故其网络资源的柔性调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资源管理架构
随着各类异构网络的融合发展之势,网络资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5],传统的资源静态分配、负载静态管理,应用与基础设施紧耦合的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一体化网络资源管理的新要求。为解决网络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问题,笔者基于“一切皆服务”的云计算理念,提出了一种“网络即服务”(或“通信即服务”)的网络资源管理架构,目的在于运用资源虚拟化、组件封装等云计算技术实现一体化异构网络资源的融合管理。“网络即服务”的资源管理架构从上到下依次被划分为3个层次:网络接入平台层、资源表示层和网络基础设施层。其中,网络基础设施层由超短波电台网、高速数传网、战术互联网骨干网、数据链等异构网络组成,是整个网络进行传输的组成基础,负责各类用户的网络接入。资源表示层作为核心部分连接网络接入层和基础设施层,通过虚拟化技术和中间件技术将物理网络资源抽象成可承载、可管理、可调度的逻辑资源,并汇聚形成网络资源池。区别于传统的与网络结构绑定紧密、树状层级式的资源管理方法,该架构通过对资源池内的资源实施统一的管理与调度,使资源管理与网络结构松耦合,提高了网络资源可扩展性与柔性管理能力。如图3。
4“网络即服务”的资源池构建方法
资源池化是云计算的核心概念[6],一体化网络资源池动态融合了各个通信子网的网络资源,通过跨网、跨层的资源优化组合,为不同业务需求的用户提供更高效的QoS保障要求。从根本上说,网络资源池提供的是一种跨平台互操作能力,统一分配目标,为多样化业务提供底层平台支撑。本节重点从资源虚拟化技术、网络资源的模块化封装和资源的分类与监测3个角度构建网络资源池,描述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体化网络资源管理方法。
4.1网络资源虚拟化
网络资源的虚拟化是对传输链路、网络节点、网络架构等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进行全面虚拟化[7],在共享底层的异构物理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出多个共存但相互隔离的逻辑网络,形成一体化网络资源池,使物理网络能够根据动态变化的虚拟资源请求,向上层提供无差别的通信服务资源模块,为实施高效的通信传输策略提供基础。如图4,在逻辑虚拟网络可看作为逻辑上的共享资源池,是一系列基于虚拟链路相互连接的虚拟节点的集合,本质上可以看作是底层物理拓扑的一个抽象子集。每个虚拟节点托管在一个特别的物理节点上,而一条虚拟链路跨越物理网络中的一条链路,并且包含了该链路上的一部分资源。逻辑虚拟网络提供统一的服务应用与管理,聚合的底层物理资源可以具有多个通信协议与不同的传输标准。通过选择自定义数据包格式、路由协议、转发机制以及管理和控制功能,实现端到端服务。图4网络资源映射关系在针对逻辑虚拟网的资源调度过程中,由于在资源池中,服务是以切片(slice)的形式存在,一个服务即对应一个切片[8],因此,先将资源池中的资源以切片的形式分配;其次对功能相近的服务进行聚合(aggregate);最后将一系列的服务资源以组件(component)[9-10]的形式进行封装,以封装的通信服务模块间动态按需组合为上层业务提供服务。
4.2网络资源组件封装
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屏蔽网络资源异构性特征,实现快速灵活组织资源,需要对资源进行服务化封装集成。资源的组件封装是在虚拟化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选取恰当的协议构建通信服务模块,供上层业务调用并提供通信支持[11]。封装技术要满足网络资源的多样性与动态变化,采用统一的描述机制,将各式各样的网络资源抽象为统一规范的服务,同时对上层提供对应的操作接口,进而根据一定规则的业务需求构造相应的通信组件供上层业务调用。在进行网络资源封装时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1)网络资源的封装要满足网络资源动态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封装后共享服务资源的数量和可用性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变化;2)网络资源由于体制与标准、格式种类较多,具有异构性特征,在进行资源封装描述时采用统一的资源描述机制;3)资源的封装不仅是对资源的某功能模块或者单一网络资源进行封装,需对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的分类,达到资源的集成应用和协同工作的效果;4)组件封装的设计和构造应按照所承载业务的类别和使用频率选建,封装的组件需明确可支持的业务类型和可提供的通信服务能力等必要信息。
4.3网络资源监测与更新
由于网络拓扑、节点状态、链路的可用率等网络资源都不稳定,资源的初始分配往往很难达到最优的配置布局,因此需要提供恰当的管理手段实时监控资源的运行并支持资源的适应性更新。探测机制方面可以采用主动探测和被动检测的方法进行资源的监测与获取[12],主动探测是主动向网络服务器发送承载报文,通过探测所传信息的相应传递需求、性能参数等指标计算得出所需调用的网络资源;被动探测通过在网络特定位置安放探针,记录和汇总某链路上的流量信息分析得出可用网络带宽。如果监测到网络状态的异常情况,则对资源池内组件资源进行更新,在资源更新过程中,由于网络资源在各层表现形式不同,资源池中资源的表现形式也对应着相应的表现形式,因此,网络资源应在各层次做相应的变化。为及时反映资源状态,系统应设置措施保证对资源信息的及时采集和汇总,并在确认的情况下及时更新其情况。资源监测与更新流程如图5所示。
5结束语
新形势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架构的框建及其特征势必要顺应时代走向,统筹全面,合理布局,突出时代特征。
1.综合系统整合能力强。企业面对广袤而复杂的市场,它的经济管理覆盖面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每个领域都会对企业管理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而企业则要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自身的利益需求来综合管理它的各项信息来源,存优取劣,以获得企业本身效益最大化。现我国企业已具备组织计划的基本能力,也已在能源储备、人力储备、原料储备等方面加强了自身的实时预测,基本具备在未来危机应对中的搞风险能力和调控能力。
2.企业有效预算控制及目标管理终级体现。企业要在市场中立足,实现利益最大化,必须做好本身企业的有效预算控制,首先要取得高层管理部门全心全意的支持和配合,其次要让高层部门直接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合理确定标准和适用正确的换算系统而真正控制预算,实现预算在日后企业运营中得以全部的价值体现,指导企业进行经济分析。再者,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提出的“目标管理”理念也要在企业管理中正确运用,即将经营目的转化为企业的目标,实现各层次的目标管理,具体体现在将终级目标逐层分解,化为个人目标,这样可使标准清晰、明确,易于准确掌控,因此,这种目标管理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3.体现企业管理的信息性。管理需要信息,企业经济管理更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来源。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纷繁复杂,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以缩短信息产生源与使用者的链接,保证信息的准确时效性,缩短信息利用期的时间间隔,帮助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并采取实控手段,并采用人-机系统,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最大可能地降低控制成本,优化组织结构,使经济管理有效控制在创新中得以实现。
二、新形势下网络资源系统在企业经济商务活动中的具体影响模式
1.有效拓展企业的视野,输出最大利润。网络时代呼啸而来,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思想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信息竞争的快速性以及其先进性给我们的企业经济注入了新的能量,由于信息资源的无地域性限制和无空间性阻碍给企业创造了共享资源的无限可能,企业可以在这共享资源中优化自身配置,突破固有的系统局限,依靠电子网络时代的先进发展知识,给自身的企业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经济利益。
2.提高企业系统控制功能,减少企业运营成本。众所周知,企业系统由生产、财务、人事及研发等子系统合构而成,在这一系统中以往的企业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实地考察、多方调研等工作才能完成生产原材料采购等筹备工作,人事系统也需要大量时间消耗和无谓的损耗而缓慢运转,研发系统也同样因知识来源的局限及交流不足而出现停顿迟滞。而通过现今的飞速网络信息资源时代,企业可以通过完备其信息系统而加强各子系统内部及相互的交流,从信息资源中获得便利,于繁杂事务中得以梳理,从而于无形中节约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成本利润率。
3.利用信息的综合功能,创新企业营销模式。以往企业各环节的传递通常会出现中断、跑偏现象,因为生产成本信息属于生产部门,销售信息属于销售部门,常出现“产销脱节”病症,致使各说其词,企业管理层无法正确决策,不利于高层全面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良后果。而新形势中网络资源的信息共享则可以使不同管理层对不同的信息加以整合,创新产销管理模式。
三、新形势下企业经济新模式的构建要注意的问题
1.提高企业专业人才水平,加强网络资源整合能力。新型企业模式引入电子商务管理,实行柔性管理要求每位员工都必须懂得电脑柔性技术操作,管理人员更在此基础上要懂电脑程序,还要会设计产品的更新换代、新产品的研发,在专业水平很高同时具有敏锐的市场预测洞察力和灵活反应能力,以迅速的反应来调整企业应对市场的需求。
在煤矿机电管理工作中,网络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集成日益重要,煤矿开采、经济繁荣与科学技术进步、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曾像今天这样紧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发展,近现代产业革命的进程,都充分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的科技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讲,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网络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集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是应对经济危机冲击的根本出路;同时,也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提供了动力和契机。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分布式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基于Web的生产数据集中管理和可视化调度指挥,提高了机电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能实时监测监控各个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状况,避免和减少机电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煤炭企业实现安全、文明、科学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实现网络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集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应用
综合运用网络技术、Web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是煤炭企业机电管理在网络信息资源应用的方向和重点,能够很好的处理机电管理信息的集成处理与、生产信息的集成与可视化、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与集成,建立一个企业机电管理自动化体系。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能使机电大型设备得到集中控制,为煤矿企业的煤矿采掘、供电、排水、提升、运输等一系列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煤矿企业机电管理在实时数据流、信息流等各个领域的良好集成和共享。
3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自动化系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梧桐庄矿煤矿企业建立的综合自动化集成系统是以千兆环网为基础,以自动化控制中心为核心,集成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主运系统、副提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原煤运输系统、水文及雨量监测系统、通防监测系统、主通风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子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3.1借助网络的集成,实现了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处理和控制平台
在梧桐庄矿煤矿企业自动化系统煤矿机电管理中,敷设了3万余米主光缆,安装了9台主交换机,地面4台环网千兆交换机,其中,部署2台千兆核心交换机在自动化控制中心,为每台交换机配置UPS不间断电源,支持2小时延迟,井下5台千兆隔爆交换机,为井下每台交换机配置矿用隔爆不间断电源,支持2小时延迟。这样,就实现了一个从地面到井下的环形网络,能够进行矿井各种监控,并且能够监测信息的共享、集成、融合和信息综合利用,提供生产、安全层面的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决策支持,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指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
3.2为自动化控制室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供电电源
在煤矿机电管理中,可能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从而导致出现断电再通电的电流冲击,为此,该系统为拼接单元设计了电源保护,为自动化控制室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供电电源,为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与此同时,在配电柜中接入了防雷装置,使机电设备在遭受雷击等一些恶劣事件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3.3实现了实时监控
自动化控制中心可以对子系统的工况及环境参数进行实时、准确的采集。软件集成和网络传输共同构成了自动化控制中心系统平台,可实现实时监控。同时,该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充分考虑了硬件和软件冗余,当某子系统的通讯或元器件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传输性都不会受到影响。
4总结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图书馆管理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广泛使用,图书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要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知识和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日趋多样化的时代,人们需要快速,及时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传统图书馆的文献服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变化的环境下,图书馆也受到深刻的影响,数字图书馆的出现符合了这一变化的要求。数字图书馆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并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方便信息的存取。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存储,并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并使信息得以标准化的组织和分布式的管理。但是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馆数据库,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的出现,数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由于这些数据资源是有不同的公司采用了各个不同的系统开发的,就使得这些数字资源的数据结构和系统平台各不相同,以至于,这些数据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信息孤岛的形式存在。当用户对信息进行检索的时候,必须面对各种不同的搜索接口和检索方法。随着资源的增加,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对这些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统一的检索接口访问的所有的资源。
1 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的必要性
在网络和数字时代,数字资源在图书馆的比例在逐渐增加。数字资源的优点在于信息检索和分享的便利性。但是随着数字资源的类型和数量的增加,伴随着不同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内容的重复,知识之间的无关联,数据格式和存储方法的多样性,都大大的影响了数据资源的应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用户使用不同的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时候,他需要进入不同的系统,重复相同的操作,以至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如何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建立一个统一的检索平台并对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就成为了大学图书馆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首要的任务,也是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数字资源已经成为用户最喜爱的资源形式。大学图书馆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对大学图书馆的有效利用,可以更好的为老师和学生服务。
2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原则
本节,我们给出资源整合的一些原则,以方便指导资源的整合工作。
1 基本原则
资源整合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持信息资源的完整性。
一个整合的系统应该覆盖各个子系统的内部功能,反映数据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2 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原则包括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描述语言的标准化,索引语言的标准化以及通信协议的标准化,安全机制的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软件和硬件的标准化以确保信息资源可以得到分享。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图书馆管理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广泛使用,图书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要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知识和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日趋多样化的时代,人们需要快速,及时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传统图书馆的文献服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变化的环境下,图书馆也受到深刻的影响,数字图书馆的出现符合了这一变化的要求。数字图书馆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并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方便信息的存取。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存储,并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并使信息得以标准化的组织和分布式的管理。但是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馆数据库,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的出现,数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由于这些数据资源是有不同的公司采用了各个不同的系统开发的,就使得这些数字资源的数据结构和系统平台各不相同,以至于,这些数据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信息孤岛的形式存在。当用户对信息进行检索的时候,必须面对各种不同的搜索接口和检索方法。随着资源的增加,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对这些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统一的检索接口访问的所有的资源。
1 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的必要性
在网络和数字时代,数字资源在图书馆的比例在逐渐增加。数字资源的优点在于信息检索和分享的便利性。但是随着数字资源的类型和数量的增加,伴随着不同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内容的重复,知识之间的无关联,数据格式和存储方法的多样性,都大大的影响了数据资源的应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用户使用不同的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时候,他需要进入不同的系统,重复相同的操作,以至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2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原则
本节,我们给出资源整合的一些原则,以方便指导资源的整合工作。
1 基本原则
资源整合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持信息资源的完整性。
一个整合的系统应该覆盖各个子系统的内部功能,反映数据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2 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原则包括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描述语言的标准化,索引语言的标准化以及通信协议的标准化,安全机制的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软件和硬件的标准化以确保信息资源可以得到分享。
3 优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