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美术艺术设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4-25 14:58: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美术艺术设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术艺术设计论文

篇1

美术字具有多种艺术效果,比如具有我国装饰手法的美术效果,还能具有一定的宣传效果,我们可以用它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另外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美术字已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渠道。我国汉字的造型由结构、笔画组成,汉字具有象形、指事、会意等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文字的特点进而设计出各种形式的美术字,这样的美术字不仅具有高亢、别致,还具有刚劲、细腻的特点,也是重要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重要的表示图案,往往会给人一种美好的形象。汉字结构美是在汉字自身特点基础上进行挖掘出装饰美,这种美经过了反复,符合时代的特点。美术字不仅要从内容上出发,还要兼顾生动、确切的形象,通过这样的形式反映出合理、简单的装饰效果。传统汉字艺术设计与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汉字艺术设计是符合当时时代生活的,一般经过了当时官方的认可,也代表了时尚的字体形式,书法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时代文字形式的设计。

二、关于现代字体设计教学中美术字教学的思考

字体设计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美术字应该融入美感,美术字形式值得研究,下面结合笔者工作实践进行一些探讨。

1、有关基础理论讲解。

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要了解文字即中国历史的文明发展史,认识中国汉字中所包含的审美要求。而美术字的形式感是和其所需表达的内容紧密结合的。绘写时应先从内容出发,对文字内容要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将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生动、概括,非常突出的表现文字内容的精神含义,进而增强宣传效果。

2、原型解析。

文字的结构形式是通过人类文明活动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具有约定俗称的结构形式。其结构形式应该符合人们习惯性的认知,也就是说文字结构形式应该与社会活动相适应。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临摹具有一定设计风格的字形作品,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激发学生文字设计的灵感,进而发现字形结构美,字形特征以及字形形式。

3、案例分析。

教师应该结合文字设计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比如,以传统书法为元素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08年北京奥运一些列文字艺术设计,靳埭强的设计作品等;日本文字吸取了中国文字的一些精华,教师可以通过对日本文字的讲解,使学生在此过冲中汲取艺术设计营养,更全面的学习东方文化,可以学到不同形式的美,毕竟当代日本文字设计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日本文字同时也在向国际先进字体设计靠近,设计出了一系列文字艺术设计效果。通过以上专项讲解,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几组自己感兴趣的字或词进行文字艺术设计,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丰富的想象,通过尝试可以验证之前学习的效果。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美术字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应注意以其自身的艺术性去吸引和感染读者。不可随意增减笔画,避免字体奇行怪状,难读难认。

4、结合实践。

熟练掌握绘写标准字体,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美术字,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美术字都是通过标准字体形式衍化而来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绘写标准字体的能力,才能够设计出美观并且大方的美术字体。所以,学生可以先学好标准字,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设计创作。通过以上扎实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浅而易懂的主题让学生去设计艺术字,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传统艺术字体设计方法,再结合一个特定主题去完成字体艺术设计。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的联系,学生可以懂得美术字体的实用性以及懂得如何去设计文字美术形式,进而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新的具有一定内涵的文字艺术形式。

三、结语

篇2

【论文摘要】正确处理传统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关系,强调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的目的性。在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wwW.133229.cOm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篇3

当人们不再受物质生存的牵制时,就会赋予造物以更多的精神内涵,反思历史经验,作为地域文化载体的传统手工艺,尤其是研究手工艺美学特征的工艺美术是必须要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西方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三次手工艺文化精神的回归潮流:第一次是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工业化带来的廉价低俗的工业产品的大量生产,使人们开始怀念过去生活方式和手工艺;第二次是二十世纪初期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刚刚诞生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手工艺被放在了一个适合的位置上,从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层面理解手工艺的优势和发展;第三次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类处于工业生产所带来的严重危机之中,人们渴望着重回自然,重新去触摸真实的材料。高校本应该是民族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传承的净土,但因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再加之旧时传统工艺教育停留在表面装饰层面,给人陈旧、缺乏实用性的印象。为了迎合工业时代,满足就业市场,缩短与国际当代设计教育的差距,许多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将传统工艺美术教育零散化、边缘化,甚至让其退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中对工艺美术的通识教育也是缺失的,因此工艺美术教育出现了历史性的断层。但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也使被冷落的工艺美术教学得到重生和发展。

二、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融入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想法

1、以项目为导向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体制

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国根基薄弱。在中国建立并向现代形态过渡的过程中,我们试图找回与传统的链接,然而设计教育———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是孤立和严重脱节的,在此条件下谈工艺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和市场化只能是纸上谈兵,必须寻找出一条赋予中国手工艺以现代生机的途径,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良性发展的平台。以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博物院的共建项目为例,以竞赛的方式邀请海峡两岸高校学生参加其创新性纪念品设计竞赛,学生们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对文物和工艺的理解,消解文物的“高大上”,拉近文物与大众的距离,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文物创意产品。如:的“朕知道了”纸胶带“、翠玉白菜”伞;北京故宫的“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许多出自在校学生之手。衍生性创意产品成了非常抢手的旅游纪念品,也成为了人们记住故宫及藏品的代表性符号。从故宫创意产品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博物馆搭起了一个优秀的创意产品资源、销售推广的平台,与此同时,需要高校参与进来,教师研究、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将设计与生产的断点连上,同样,传统工艺美术也可以借鉴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模式。艺术设计教育中传统工艺课程不能够再闭门造车,当我们借助创意将传统工艺转变为实物产品了,无疑是对教学效果的最好的反馈。

2、综合性大学发挥其多专业优势

截至2014年,全国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有1400多所,而其中绝大部分是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于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归属于一个多元化的艺术学科,我们需要所有艺术范围内各学科的融合,同样需要艺术范围外各领域的融合。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型,对艺术设计教育的侧重点也从对专业人才培养范畴扩大到对大众艺术涵养的普及和提高上,因此,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普及可以借助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在校园内部打破专业界限,向各专业的学生进行普及性教育,如以开设“传统工艺美术”全校选修课的形式,将专业技法内容转变为通识性、鉴赏性内容;借助学生的多专业背景,以组织展览或竞赛的形式,使更多跨专业学生加入到推广和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队伍中来。湖南农业大学艺术设计系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民间美术”公选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且学生选课率也在全校名列前茅,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组织的“民间美术”课程作业展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同时还有不少学生提出借用不同专业知识和渠道推广课程内容的想法,甚至开设公众微信号传播某门类的传统工艺。这些都为我们传播传统工艺美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3“、微时代”借力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

信息时代是以高科技与现代化为先导和基础,也是打破许多时空局限和全球化的时代,“微时代”的基础是“新媒体”,新媒体是以“数字化”和“互动化”为特征的,人们获取知识与传播知识的路径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短,并且习惯于快速、快餐式的信息接收和文化消费形式。电子设备的便携化与平民化也使得文化产业里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界限被模糊,大众可以很容易地变为生产者,或是通过反馈及其它的形式参与生产。受众的习惯反过来又将促进以“微内容”为特征的产业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推广和传播离不开广阔的群众基础,借力新的传播手段能让原本“小众关注,精英推广”的传播模式转变为“大众关注,大众推广”。以“日本小夫妻的幸福染坊”为例,文章讲述手工印染的技艺和生活方式。该文通过微信并转发,在一个月内被转发一千多次,点击阅读人数一万多人,这样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是传统教学或传统媒介远无法达到的。因此,探索性的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辅助教学内容的传播将是艺术设计专业高等教育未来的探索方向。

4、从地域文化中吸取营养

传统工艺美术从历史生成及传统结构方面看,往往存在极强的地域性,传承人与受众群体往往是相对集中地生活在某一特定地区,拥有大致相同的自然环境,遵循相同或相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生存状态,在文化认同上容易形成共识。日本传统文化设计大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曾提到,“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传统工艺美术所包涵的大量原生态艺术图形和工艺技法具有人类本源的思维意象,及大量生产、生活经验累积,给当代设计者提供本源的设计思路,有助于形成出奇制胜又合情合理的创意。在教学中有针对性、探究性的考察,收集相关资料、图片、书籍、实物等,利用图形创意与符号的延展,进行整合、提升、优化和创新。针对目前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与其它艺术设计相对割裂的状况,笔者认为在专业主干课程中融入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容,如视觉传达专业的字体设计课强调中文字的造字体系、笔画、由来,并将湖南当地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如马王堆西汉古墓中的符号、毛体字;书籍设计课可以融入不同类型中国传统书籍装订方法,由其在当地博物馆中可以近距离观察的汉代竹简;在其他专业主干课程中强调应用传统元素的内涵形态,并以内涵形态设计范例为指导,促进教师与学生对于当地传统元素形态的重新认识与设计。在设计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围绕“红色旅游”项目,提炼地域文化中的典型视觉形象,如笔者带领学生到湖南凤凰、洪江等地察期间,在民族图案考察与写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苗族、土家族图案的造型、用色差异,分析引起差异的原因,而不仅是单纯的临摹或拍摄图案。带着问题思考和观察,学生明显的提高了学习兴趣,并能在考察过程中对当地少数民族特点、生活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取得了理想的考察效果。

三、结语

篇4

1.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与指标

现代城市环境的整体规划建设与核心设计理念务必体现“整体、持续、协调、循环、节能、绿色、再生”的指导原则,通过将绿色生态观念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和谐与完善,进一步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升人们整体居住环境质量与住宅区自然复合系统趋向稳定、平衡、协调、和谐的方向发展。要想全面实现城市环境的生态化规划设计,首先要对传统意义上的设计理念进行革新,在遵循生态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积极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

2.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的内容

生态城市规划应使绿化指标、地面保水指标、节水指标、节能指标、二氧化碳与废物减量指标、污水垃圾处理指标、绿色交通指标等各项指标符合生态规划标准。绿化指标是生态规划建设的一项关键性标准体系,必须使住宅环境内绿地率达到60%以上;应采用具有渗水保水能力的高效建筑基地施工材料,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与科学合理渗透,适当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通过完善净水系统与节水系统,强化城市水资源设计,利用省水器与新型水资源对雨水、生活废水污水进行科学处理与循环再利用,确保饮用水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开通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建筑材料的使用应以减少二氧化碳排量为关键指标,装修内饰应体现节能绿化环保风格;设计雨水与生活排放污水分流管理系统,突出可持续利用原则;倡导绿色交通工具的普及与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此外,城市住宅在经济生态设计规划方面,应突出低能耗的绿色消费观理念,提倡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为主的能源利用模式,鼓励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推动绿色科技生产的发展与普及。

二、中职美术教育背景下生态理念艺术设计方案

1.绿色生态的人性化美感设计理念

设计师要充分结合现代化建筑学基本原理、生态理念价值观、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新技术营造适宜的生态居住环境,对能够影响到城市生态平衡与美感的各种环境因素、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进行统一协调与统筹规划设计,使其和谐共融、统一共生,有序而持续地发展。在城市住宅布局整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对环境空间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合理设计,依据南北朝向、最大向阳与通风程度对住宅区进行规划,留出科学合理的通风道口与生态绿色走廊;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建筑单体、群体的朝阳区与阴影区,使居民可最大限度地享受阳光;应以城市空余地面为基准,强化区内景观园林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内外自然山水环境,使之相互统一和谐,通过远山借景、引水入市等方式美化生态景观;保持动植物种类的多样化,为之创建和谐生存环境;扩展区内园林树木种植面积,加强生态气候调节能力,以提升居民生活适宜感与健康指数。为此,可通过科学统筹规划绿地、建筑与景观,形成通透深远富有层次感的景观空间;通过以曲代直的形态布局,美化建筑形态与园林分布空间。

2.积极开发自然可再生资源

篇5

第一,数码艺术设计存在技术化的倾向。数码艺术设计当中往往将设计同艺术相提并论,并且无视艺术设计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导致人才供需间出现矛盾。这就导师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的过程当中,往往选择通过各种专业机构甚至国外的软件商进行短期的人才培训。社会培训的时间通常比较短,但是却在数码艺术设计领域滋长出技术至上的观念。同时出版界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在很多只是涉及到计算机图像图形软件操作方面的书籍当中,都冠以电脑平面设计以及计算机美术都名号,从而迎合市场需求,导致部分设计人员将数码艺术设计等同于设计软件的应用,出现了严重的技术化倾向。第二,数码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欠缺。目前数码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数码艺术设计引入我国,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技术方面有着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数码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国内几乎仍然是一片空白[5]。国内的专业刊物以及大学学报很少刊登数码艺术设计方面的研究论文,同时市场上也缺乏规范权威的数码艺术设计绞成。部分高等院校使用的数码艺术设计教材,也只是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操作教程。第三,数码艺术设计的教育质量不高。很多普通高校以及职业院校设置电脑美术以及数码艺术设计等专业,不过并未经过系统完整的学科论证,因而处于无序的状态,未能构建起应当具备的课程体系,例如数字图形以及数字色彩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大部分的院校将计算机设计软件操作的教学当作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目前我国设计市场已经逐渐过渡到数码艺术设计的时代,但是在学校教育方面还严重滞后于发展形势,导致学校教育同社会应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

二、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任何艺术设计形式出现,都根植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技术条件。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也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普及和信息时代到来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带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蓬勃发展,设计艺术同多媒体技术实现了高度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领域,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视觉表现风格,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品质。不过在多媒体数码艺术设计给设计工作人员带来兴奋以及视觉新奇的过程当中,同样因为科技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同传统艺术设计之间出现情感上的差异以及艺术表现方面的区别。因此接见传统艺术设计,特别是民族艺术文化来进一步丰富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可以有效改善数码艺术设计过程当中文化内涵的缺陷,从而体现出数码艺术设计同传统艺术设计的结合。数码艺术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吸收各种文化,实现各个学科的相互补充,从而不断推动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的进步。结合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艺术形式,可以说是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数码艺术设计有着自身魅力,可以为传统的艺术设计与表达提供更加形象化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出设计工作人员的想象能力。靳埭强设计的数码作品就有着的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比如汉字主题系列,典型地体现出设计人员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通过准确把握水墨以及书法艺术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精髓,形成那种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的数码艺术设计风格,从而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的过程当中。除此之外,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艺设计术形式,需要融合多学科以及多知识层面,从而发挥取长补短的效果。这就要求设计工作人员掌握数码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熟练掌握数码艺术设计的操作技巧,具备身后的艺术设计修养以及艺术设计能力,这是做好数码艺术设计的重要前提条件。数码艺术设计高度依赖计算机,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工作人员应当将计算机当作人脑的扩展与延伸。任何艺术设计形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数码艺术设计同意存在一些缺陷,其中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可以说是做好艺术设计的前提,能够改善数码设计形式方面的不足,并且缺乏相应的艺术修养,无法设计出有着文化底蕴以及审美价值的数码艺术作品。这就要求设计工作人员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各种图形软件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尊重艺术设计的规律,加强自身美学修养,只有这样才可以创作出更好的数码艺术作品。

三、结语

篇6

(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积极因素,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其研究主要从湘南古民居、湘南民间工艺美术、湘南民间石雕、湘南民间木雕等几个方面,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整理。依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对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著作的代表作进行简要概括:

(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凤鸣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王铁著《2012中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名校实验教学课题:湘南民居印象》等。

(2)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课题与论文,如陆岚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湘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理论研究》、论文《浅析蓝印花布的色彩观》等。

(3)湘南民间石雕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如何次贤的课题《湘南民间石雕的人文内涵、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文化寻绎》《从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看中国民间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蕴》等。

(4)湘南民间木雕的研究论文,李曦《湘南民间家具的装饰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选用与木雕装饰》《湘南古民居木雕艺术》等。以上这些课题、论文、著作主要从研究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征入手,广泛收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阐述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系统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学特征,部分著作还进一步研究了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对平面广告设计启示(艺术造型的直接借鉴)

1.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的土壤并影响其的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并为群众所熟知,平面广告首先得被广大群众认识、认同并接受,因此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既对民间工艺美术加以提炼与创新,又能让平面广告为人民群众所理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先进的平面广告是国内学习和引进的主体,西方文化也在其中自然而然的传入,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民间工艺美术正面临消亡的边际,将其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既为中国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又为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延续寻找到新途径。

2.为郴州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寻找到新的载体。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它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国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晶。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和消费群体大量进入城市务工,使得郴州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工艺美术正在加速消亡。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其生存找到新的传播载体,在传达给广告受众的同时,促进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也将为现代民间工艺美术再设计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3.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从文化传承角度的考虑,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对其文化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利的补充与完善。虽然郴州是中国的一个市,但其工艺美术是人民群众对大自然最纯朴、最直观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自然与纯真也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所追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探究,既是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一种补充,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的进一步挖掘,也将影响着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创作。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从源头上分析,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在内的现代艺术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可以预期的。但在可见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把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的研究,因此,这属于尚未涉足的领域,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意义。

(一)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如何应用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1.情感的继承。平面广告设计者只有在真诚理解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创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的挖掘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并把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研究郴州大布江拼布艺术的一组同学,一开始只是在网络上搜寻整理资料,缺乏对拼布艺术实物的真实美感的体验,在老师的建议下,联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何娟,走进了她的公司,了解她的创作历程与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情感体验,接触与了解到真实大布江拼布作品的魅力,他们满怀激情的研究进程PPT汇报,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也让班上所有同学了解了大布江拼布艺术绣,为后期拼布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平面广告设计与民间工艺美术虽然在思维方式、表现手段、传达载体上有很大区别,但是对生活的热情、对劳动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是相同的,广告设计者在情感上的继承,也将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融入生命力,恰如其分的情感融入,不仅可以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增资天色,又可以使其具有亲和力,拉近广告受众的距离,让他们自然而然接受,做到润物细无声。

2.造型的借用与发展。郴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造型丰富多彩,既有表达吉祥幸福的人物、动物花卉、文字、云纹、回纹、几何抽象形态等,又有广为流传的典故和成语,还有一些约定成俗的造型寓意组合。如果将这些丰富多彩的造型借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平面广告设计开拓新的创作空间。如:陈秀同学利用郴州民间剪纸的造型形式制作了“南京青奥会欢迎您”平面广告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的借用与发展,既丰富了平面广告造型语言,又为广告主融入消费群体奠定基础。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课堂教学中,既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传承,也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经过提炼再设计,既吸收其造型的精髓,又承载着广告主赋予的消费理念、价值引导、审美情趣等,是将造型特点、形式美感、大众识别性等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二)理念的创新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创新: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1.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迅速扩展,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不断消亡和流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也正在消逝。201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就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延续指出,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创意设计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机,既可以成为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制造业人文工艺的增值部分,也可以以当代艺术的形态出现,重新建构审美、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高校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地方高校通过其教育幅射功能,可以对地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发挥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作用和影响,地方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与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只有合作互补、相得益彰,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2.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在“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形势下,我院将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其主干课程之一的平面广告设计,将本地的工艺美术资源请进课堂,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继承和延续,对平面广告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创新的探索,对平面广告设计内容进一步丰富,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吉祥寓意、造型特点、审美情趣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是对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篇7

(一)丰富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表现内容

传统的艺术设计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需要很多的手工操作,费时费力,工作量大,工序复杂,工作时间长,同时创作具有单向前延性,不具逆转性,一旦着手,并不能回溯,出现问题必须重新开始。运用新媒体数字技术能够根据创作者的主观想象,灵活自如地调动各种色彩、线条和图形元素,创作出异常逼真乃至超越现实的艺术作品,而且能够根据审美标准和预定效果,及时修正,因为现代化的新媒体数字技术具有强大的撤销功能,能够根据需要随时修改,能够后退和前进,反复比较,给设计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也留给了设计者更久的创新时间,尤其是能够根据互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创作表现形式,甚至根据自己前后的审美感知,在实践中即时调整自己的设计中的审美标准以及创作表现。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网络传播形式和速度的变化,尤其是各种新媒体艺术设计软件和硬件产品的不断推出,借助新媒体技术能够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形式。比如,智能手机、网络云电视、虚拟互动媒体不断出现,都将给新媒体艺术设计带来更加多样的展示平台。传统的艺术设计将会受到更大的冲击,新媒体艺术设计也将为艺术创作带来更富新意的创作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拓展艺术设计内容。

(二)拓展传统艺术设计的思维外延

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给传统的艺术设计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促进艺术设计领域进行深度变革,影响了每一个设计者的心理、环境和对象,极大地拓展了艺术设计的思维。传统艺术设计在新媒体艺术的影响下,不断在传承中谋求变革,运用更新的科技元素,实现传统艺术设计的现代化,尤其是通过现代新媒体数字技术让作品更加彰显人性。创作手段的变革推动创作思维的拓展,创作思维的延伸又进一步促进艺术设计向更宽更广的领域拓展,推动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传统艺术设计手段的花样翻新

传统的艺术设计都是依靠纯手工绘制,借助常规的纸笔、规尺工具,通过勾形、渲染等方式手段设计艺术作品。所有的工序都沿着一个正向前延,不可逆转,更改设计异常繁琐,甚至需要重建,费工费料,效率低下。运用新媒体数字工具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手工,各种软件不断涌现,虚拟工具层出不穷,手段不断翻新,高仿真模拟,实现比传统艺术设计更加逼真的效果,根据需要能够快速修正和重新润色,有效克服了传统设计的不可延续性的弊端,实现构思、设计、修正、制作、使用的反复性和连贯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结语

篇8

【关键词】福梅园艺术赏析

福梅园,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腊梅基地内,占地面积约为10565.00平方米。界内地形呈自然浅丘状,相对标高差12.6米,西北隅奇石嶙峋,自然山地景观独特,有挖掘潜力。现种有腊梅、松树等观赏植物。

腊梅,chimonanthuspraecoxLink腊梅科植物,落叶灌木,叶对生,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粗糙,11月-1月带叶盛开,黄色腊质杯状花卉,自古至今咏梅、赞梅者枚不胜举。如:《广群芳谱》、《墨梅》、《学圃余疏》、《花疏》等。“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中国历代“梅痴”、“梅痞”层出不穷。如:宋朝“画梅圣手”杨补之,一生以画匠仲仁僧“墨晕梅花法”为范,大事绘梅,其作品被收入南宋临安皇宫。传闻“宫墙画中盛开的梅花常引来蜂蝶扑画,宫女太监驱之不散的奇景。”元朝“画梅高手”王冕,隐居九里山,号梅花屋主。筑室三盈,环植梅花,过着“山中煮石乍归来,满树琼花顷刻开”的意境生活。

清朝咸丰年间画梅者彭玉麟,一生“狂写梅花十万枝”。传闻彭玉麟表妹名梅仙,两者自幼青梅竹马并在梅树下私订终身,然而,在封建制度下梅姑娘被迫改嫁他人,梅姑娘不从殉情。彭玉麟痛不欲生,从此将“爱”全部寄托于梅花之上,每画“梅图”后,均加盖“一生知己是梅花”的鲜红印章。

梅者,冰肌傲骨、梅开五福。梅花绽开五瓣,常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竹梅双喜,常以竹喻夫、梅喻妻,两者永远不分离。

福梅园,按照总体园林空间序列设计类型、干道交通组织设计以及“观梅、祈寿、祝福”等为设计手法,有机地将全园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福梅寿韵、茶香书海、四德赋、玩趣区等。

一、福梅寿韵

位于园内西侧,占地面积约为3600.00平方米。由山门区、蹬梅道、腊梅品展室、盆景园等四个主要景点组成。

1.山门区。由静观镇从园西南隅进入,四米车道直抵山门广场。整个山门区借用槽凹地形设置照壁、二柱带跨楼柱出头牌楼,强调主入口文化氛围。

照壁,长×高=8米×6米,为砖混结构琉璃头照壁,壁中央设置琉璃麒麟浮雕图像,以示“正气、压邪、傲气、吉祥”。

二柱带跨楼柱出头牌楼,系全园主入口,门阔8米,复道。牌楼上匾额题咏:福梅园。两侧对联取自坡咏梅绝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开天下春。”

2.蹬梅道。由山门进入拾级而上,隐喻:喜鹊蹬梅。喜鹊早春报梅,吉祥如意。另外,整个山道设计为三段五十一级。拟将人生路划为三段,即:

苦道—以爬坡上坎为主,以长坡道、曲折道为喻意。

甜道—借梅化香道为主要观赏,可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吴昌硕)

回味道—以百寿祈福为主要设计思路,设置了龟寿地浮雕、百寿山、摸福墙等。

3.腊梅品展室。系歇山顶二层仿古建筑,占地面积208平方米。展室内主要展示:腊梅的历史文脉、咏梅、赞梅的名句名联;腊梅品种志展览;腊梅的墓志铭、拓片以及腊梅的其他功能等。

4.盆景园。位于福梅园内,占地面积140平方米。设置盆景台置放梅桩、品种梅等,铺地为梅影卵石艺术铺地。

二、茶香书海

位于园内中部,设计风格为日本茶庭式,占地面积3984平方米。由日本茶庭、枯山水园、功德碑林、露天游泳池等景点组成。

1.日本茶庭。模仿日本茶庭风格布置建造。茶、梅二物,皆入药、具文化、富品味,借品茶而誉梅。

由牌坊门进入茶艺厅,或品茶、或小驻、或会友、或精神皆可。“高山流水”、“缚袖弄蝶”…。茶艺厅右侧设置二座小木屋,门前各置柴门,上书:“梅汤茶”、“竹梅茶”。

梅花点茶的方法是:梅将开时,摘半开之花,带蒂置于瓶中,每重一两,用炒盐一两洒之,勿用手触,必以厚纸数重密封之,置阴处。次年取时,先置蜜于盏,然后取花二三朵,沸水泡之,花头自开而香美。

2.枯山水园。于蹬梅道侧设置了一座长×宽=13米×6米的矮墙式枯山水园。园中设置追石、逃石、观海石等,任白沙耙成海波纹状,以景取意。

3.功德碑林。于茶庭北侧利用自然山石林,修建一座占地约为200平方米的功德碑林,集历史上各种“梅”体拓片碑、捐赠建园名录碑等,增加文化内涵。

4.露天游泳池。依附于茶艺厅设置一座自然式露天游泳池,池中划分梅汤浴、香汤浴…洗尘修行,体现茶道精神。

三、四德赋

位于园东北角,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即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本方案借助于浅丘南向地形优势设置五瓣形五福广场,供人们小驻眺望。广场正中设置“图腾柱”象征“四德”品格。广场东理水西出,金带环抱,叠泉绵延,预祝未来幸福长久。本方案将广场西侧的自然山石加以保留,辟为玩趣空间。超级秘书网

四、玩趣区

位于园内东南隅,占地面积3984平方米,由多功能厅、爬坡廊、曲廊、梅溪、趣味高尔夫球练杆场等主要景点组成。

1.多功能厅。歇山顶仿古建筑,占地面积96平方米。系下榻处,右以连廊,爬坡拾级而上,组成园内又一条主要通道。是观赏远景最佳之处。

2.梅溪。以自然小溪落水设计手法引水东进西出,蜿蜒流长,溪边置观景实木平台、坐憩区、花船区等,供人们动态观赏。

3.趣味高尔夫球练杆场。以练杆、推杆为趣,普及高尔夫球知识,全民健身。

推荐期刊
  • 美术
    刊号:11-1311/J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美术向导
    刊号:11-2825/J
    级别:部级期刊
  • 美术文献
    刊号:42-1756/J
    级别:省级期刊
  • 新美术
    刊号:33-1068/J
    级别:CSSCI南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