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1 18:25: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会计核算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收入核算存在问题
物流企业的收入来源比较广泛,一般包括:运输收入、仓储收入、包装收入、装卸搬运收入、配送收入等。收入种类的多样性,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核算内容较多,又比较分散,整个会计结算过程相比而言比较滞后。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从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包装到中转、报关等多元化业务,财务人员在核算的过程中为了结算收入,可能经常要奔波在外,整个收入呈分散的状况。而且物流企业的客户比较多,很多客户都是长期固定的,他们的业务收入结算程度比较滞后,以致经常出现欠债的现象,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收入确认的时间不合理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情况。物流企业并不像很多大公司一样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划分与核算当期的收入,营业收入的入账时间不确定,可能提前也可能推迟。很多物流企业为了调节当期的应纳流转税额,通常会采取推迟确认营业收入的做法来调减当期的应纳流转税额的计税基数,这样做可以减少企业的支出,增加企业的收益。此外,收入计量方法的不统一也会影响会计核算的结果。不论是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还是财政部的各项规定都没有对物流企业的收入计量法做出明确的规定,以致收入计量方法的不唯一。在物流企业使用的比较普遍的计量法是全额计入收入法和差额计入收入法。这两种计量方法的主要区别是使用的区域、和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在享受的待遇政策方面也会不一样,这样一来,破坏了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不利于整个物流企业的正常发展。
2.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成本的归类不清晰。在进行物流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成本涵盖的费用比较多,包括运输、包装、存储和管理等多个方面,但是其中只有一部分属于直接物流成本。各种各样的成本混杂在管理费用中,运用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时并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导致成本合算的结果不准确。其次,成本的分摊比例不合理。根据现有的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会计核算中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结算方式,只要是属于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出,都作为本期的费用。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本期负担还没有支出的费用,作为预提费用计入本期成本。对于已经支出的费用,应当计入本期和以后各期的负担费用中,作为待摊费用。实际会计核算中很难按照这样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例如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对于集团型物流企业,规模比较庞大,他们在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维护方面投入比较多,少则几十万,多则上亿。物流企业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但是在每一个不同的环节人工、工时、产量标准都会有所不同,使得信息系统的费用分摊就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3.应收账款核算问题
应收应付账款的核算是会计核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物流企业为了保持或继续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通常会选用商业信用提供物流服务,使得物流企业的应收账款迅速增多。一般的结算方式都是日清月结,这样比较有利于账目的核对。为了巩固和加强与托运方长期的合作关系。物流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一月一结的结算方式,甚至有些应收账款的期限超过了三年都没有收回来,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收益。此外,物流企业在坏账损失核算这一块的方法选择也有点不合适。采用直接转销法来进行坏账损失的核算,对于长期挂账应收款中的坏账部分并没有进行坏账处理,导致企业的亏损。
二、完善现代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
1.加强收入核算的凭单管理,完善账户的设置
加强收入核算凭单管理。在物流企业中,为了防止漏收、错收收入,物流企业通常采用“工作记录表”、“账单”和“收款确认书”等专门的核算凭单,对于已发生的经济业务,及时填制工作记录表,记录一些具体的事项,包括业务的收入、成本和费用,在后续的核算中便于核算工作的进行。记录完成时,相关的业务部门必须向接受服务的客户开出账单,账单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收款人凭借账单收到账款之后,企业的出纳人员按照实际的情况填制“收款确认书”,账单中的所有款项已经收到,相对应的成本和费用已经结清时,此时才可以对该项业务进行核销。在以后的核算中,通过审查相应的凭单,可以更加快速的了解问题的出处,便于问题的解决。完善收入核算账户。物流企业涉及的企业活动内容比较广泛,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和流通加工等多个环节,物流企业的收入也主要是来源于这些方面。为了提高物流企业的收益,必须对运输收入、存储收入、装卸和搬运收入、包装收入等方面进一步地完善,不仅要设置总账科目,还要设置明细类科目,有时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核算内容,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二级、三级科目。
2.明确成本的组成和分摊方法
物流企业内部会按照相应的会计准则确定企业内部的成本分摊方法。属于本期负担但是还没有实际支付的费用,作为计提费用计入本期的成本中。对于已经支出的费用,作为本期和今后各期共同承担的费用。对于物流企业的长期客户,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签订合同的时间长短来确定相关的成本,有些企业合同的有效期比较长,甚至达到6年以上,合同的运营周期远远超过了正常的会计周期,对于这样的合同可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来确定当期的具体成本。此外,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也是极为关键的。目前使用的比较广泛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是营运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营运成本法主要是用于传统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核算,该方法的期间费用、成本界限划分的比较明确,使用起来比较简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从而进行成本计算。该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比第一种比较精确。
3.加强应收账款的核算
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应收账款问题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常可以在公司的财务部设置相应的监察小组,专职的会计人员由财务总监开会进行商讨后确定名额,专职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公司业务往来的核算和监控,对每一笔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实时的记录和监控,同时做好坏账准备核算工作。检查小组可以随时的对专职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进行监督,确保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会计核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首先要确定会计人员的培养目标,让每一个在职的会计人员明确自己将来的发展情况。其次,建立健全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定期考核制度和交流制度,对每一个不同的会计部门实行不同的考核制度,并对他们进行定期评价,评价可以和员工的奖金相挂钩,实行差错惩罚制。此外,定期对会计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关键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问题;解决途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资本、经营规模迅速崛起,据统计,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3%,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4%.它们不仅在工业生产、商品流通、饮食服务等传统产业中站稳了脚跟,而且逐步渗透到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设施项目,城市供水、供电、环保、公交等市政项目和科教、信息等新兴领域,正在成为这些行业的一支生力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民营企业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远远不能适应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民营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不仅具有广泛性和必要性,而且具有迫切性和长期性。
一、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民营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帐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第四条也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也就是说,《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的职责规定得非常清楚,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但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以及会计专业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更谈不上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另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搭配不合理,知识更新速度慢,缺乏自我加压和终生学习的精神,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观念滞后,甚至还存在任人唯亲,无证上岗的现象,导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实务操作水平低。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建立和执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或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则具体表现为不按《会计法》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帐簿;不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编制记帐凭证、记帐、结帐、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以及会计报表附注,存在帐证、帐帐、帐实不符现象;不按规定办理会计人员工作交接;不按规定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不按规定对会计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和销毁等等。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和会计基础工作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内部会计控制失灵,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将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3、有的民营企业从社会上聘请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有的还同时受聘于两家或多家企业,会计核算流于粗放,无法有效地开展财务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质量。
4、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科学的经营、筹资、投资预测决策和风险预警、规避机制,导致财务控制能力弱,决策科学化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对经济运行缺乏调控实效。
5、受企业负责人或会计人员思想观念、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实现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
6、受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特别是对国有改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监督检查不到位,导致两套帐、多套表,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空白或混乱。
二、加强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措施
1、从财政部门来说,一要从普法的高度,加大对企业负责人《会计法》、会计制度等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会计社会氛围,并建立企业负责人学法守法的监督考核长效机制,促使企业负责人认真落实“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法定要求,自觉履行单位会计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职责,进而提高企业负责人领导本单位会计工作的水平;二要以造就一支政治思想过硬、基础工作扎实、作风严细、高素质、高效率的财会队伍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认真做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价工作,加大对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建立科学、规范、公平的高级会计人才考评和培养机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管理,严把资格准入关,杜绝无证上岗。广大会计人员还要自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知识型、管理型、廉洁型”的会计人才,为民营企业落实国家法规政策、搞好企业经营管理,促进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从民营企业本身来说,民营企业规模越膨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就越重要。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从企业内部来看,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当局受旧的管理体制的影响,对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内在动力引起的;从企业外部来看,也没有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不健全,执行不力等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追究法律责任的情形,因而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前,应加强对《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管理当局和所有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促使民营企业密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做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严格依法按章办事,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要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促进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是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这是做好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首要和基本的一环。二是财政部门应经常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通过整顿和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验收活动,保证民营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制度化,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规范、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三是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应牢固树立效率意识和管理服务意识,及时准确保质保量地处理好一切会计业务,并在对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的基础上,要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善于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挖潜增效,当好企业负责人的参谋和助手,为改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3、优化配置会计资源,充分发挥记帐的优势。根据《会计法》、税法和记帐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对应该建帐建制而达不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民营企业,一律由具备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等机构进行记帐。同时,记帐机构也应进一步提高执业质量,不断拓展业务外延,为民营企业提供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会计咨询、税收筹划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4、企业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应牢固树立财务管理意识,逐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大力增强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诚信度和公信度,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投资能力,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对现金、应收帐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筹资、投资等决策面临的风险进行详尽的研究和评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的作用,进而提高各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科学制定各项定额,全面加强预算管理,认真做好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对企业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和监督,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向企业管理要效益。
5、财政部门应加大对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政策引导和科技支撑力度,以解决会计电算化水平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民营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高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以最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最高新的技术、最精细的管理获得最优厚的收益,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财政部门应注重发挥好民营企业与财务软件开发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会计核算特别是财务管理商品化软件的引进和推广工作,不断提高民营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水平。
在施工企业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税金科目的核算: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在企业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会严格的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设置科目,也就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以及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两个二级科目。同时还设置己交税金以及转出多交增值税等三级明细科目来辅助核算。施工企业在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企业的营业税纳税人在月末的时候会直接把营业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该科目下,对当期损益形成直接的影响。在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其一般增值税纳税人在月末直接按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的“销项税额”跟“进项税额”两明细科目的差额来完成税费的交纳。如果施工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就直接按照“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账面余额的代销来完成税费的交纳。在当期的损益类科目中将不计入税款[3]。交纳增值税额的大小,不会影响到当期利润情况。施工企业完成城建税的计算、教育附加等流转税的计算一般是以当期实际收到的全部计量结算收入中的增值部分为主要依据,将其,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二、施工企业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需要制定的核算策略
1.深入分析税负对工程承包合同造成的影响(1)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颁布会直接对社会全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营改增”政策的有效实施,促使施工企业在进行日常招标以及投标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实施最为本企业谈判的有利条件,也就是将工程价格适当的调高。施工企业在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之后,会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转变投标造价相应的计算规则,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提前完成对策的研究。(2)施工企业如果已经完成了甲供材料的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施工企业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条件以及规定来跟业主单位完成科学的、有效的协商。以下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几点建议,业主单位可以按照其自身的需要以及条件来选取以下方法:①取消甲方的材料供应,通过施工单位来完成施工材料的全程采购工作;②转变甲供材料的权限,改成甲指乙供模式,在给企业施工单位权限来完成材料采购同时还要有效的完成相应的付款工作;③材料继续由甲方供应,同时由甲方完成材料的采购工作,同时由甲方完成材料付款,但是不同的是甲方以及乙方双方需要跟供应商完成三方协议的签订[4],使用乙方委托甲方采购的方法,将相应的发票直接开给乙方;④倘若业主单位对上述三种方法不满意,那么就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甲供料部分不应该直接纳入到企业的工程结算项目中去,同时也不可以将其视为工程项目等类型的营业收入来完成核算工作。
2.进一步增强施工企业的工程实施成本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在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之后,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不仅会对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形成直接的影响,还会对施工企业的经营方法以及相应的市场行为等多个方面造成直接性质的影响[5]。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实施可以促使建筑市场秩序实现进一步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有利于施工企业实现科学化的管理,促使更大额度的可抵扣税额的实现。例:有效的管理工程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构成,在企业施工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选取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来完成材料的采购,这样就可以取得17%的进项税额。不仅如此,我国的施工企业还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科学有效的材料集中采购模式,这样一来就能够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总结
目前,很多的中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资质,企业内部并没有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即使设立了相关机构,也会出现分工不明确,责任归属模糊的情况。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很多的主办会计岗位都由企业主的亲属或朋友来担任,而外聘的一些会计岗位人员很多情况下是以兼职身份加入,他们一般只是定期地来企业来协助完成账目统计工作。出于各种原因,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经常会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有些企业内部并不专门设账,而是通过票据抵账。而有些企业虽然设有专门的会计部门,但账目却十分混乱。除以上所列因素以外,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节省用人成本,财务会计部门人员都身兼数职,直接给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企业会计核算的主体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之中,必须要及时明确企业会计核算的主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会计制度在企业中有一个合理适当的使用范围。凡是会计主体就应该进行独立地核算,决不能允许会计主体之间相互混淆和影响。在制定划分主体的标准时,企业的出资方和投资方,是否参与企业日常经营和管理,企业自身的规模大小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划分企业的标准过程中,需要考量企业是否从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另外也需要审视在企业注册过程中资本大小。如果企业并未从资本市场融资或者企业在注册过程之中的注册资本低于规定标准的企业最终应被认定为中小企业,在企业经营期间应当使用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来进行会计核算以及监管工作。
(二)切实加强外部监管力度相关的财政和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地帮助中小企业按照相应的会计工作规范,加快建立起并且努力健全账簿体系。在工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行业规范,如果出现了不符合的地方,应该从严和从重处理。此外,中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水平参次不齐,为了企业的发展,应该适时建立起严格的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一些不能认真履行会计职责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依法依规处理,比如撤销任职资格,吊销相关资格证书,情节严重的要根据法律规定严令其不得再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监督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审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而税务机关也应该改进税务人员对于中小企业的工作态度和税务核查方式,应该侧重于实质性的查核,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对少数偷漏税企业予以打击,为社会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纳税环境。
(三)加快提升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会计行业职业道德体系建设身为中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备知法守法的良好素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地完成企业会计人员的本职工作。其次,良好的职业操守对于企业会计人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能够时时刻刻对于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严格恪守公共道德,要有较好的信誉度。这些要求是会计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做到这样的会计人员,才是真正适应我们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另外,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应该要有比较高的业务素质,综合判断能力也要求比较高。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专业知识是否丰富,业务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持续提高,需要不断创造机会,让他们有机会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努力提升自己。
通常情况下,所谓会计核算工作,即企业在经营和生产过程中,选择特定的手段和方法对费用进行审核和评价,以此为基础来对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有力的依据。企业会计核算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可以对企业当前的经营与生产状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反映。通过获得的有效会计数据,企业能够从中转换为所需的经济指标和决策依据。所以,建筑企业当中的会计核算工作一定要更加真实可靠,具备精准有效性。然而,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包括如下两种:第一,分权式管理;第二,集权式管理。并且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加强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解决办法
现阶段,属于知识经济时代,大量现代化的设施以及技术方式能使会计工作的效率明显提升,然而也会导致大量会计工作人员失业,而很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其自身业务能力都很低。所以,建筑企业一定要增强自身的会计核算,从而对项目成本进行精准地评估以及预测,确保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开始朝着新方向前进,因此我们要按照其方向,遵从时展的有关要求,从而保证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通常来讲,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支出与收入账目核算、建筑施工以及工程结算核算等,这些内容非常繁琐,只要没处理好,就会对建筑企业总体经济效益产生影响。所以,建筑企业一定要按照自身会计核算的特征,完成好分级核算的工作,对每一项工程都要展开成本核算,另外核算时间比较久,因此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
1.在建筑企业内,常见的会计核算方法有四种,分别是收支结转下年的核算法、设“合同价款”科目核算、账外有账核算法以及账内有账核算法。其中,收支结转下年核算法,又称为按建筑产品完成全部成本的核算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当遇到当年难以完工的工程时,将其结转至下一年。并在结转同时用“上年结转”字样做出标注;设“合同价款”科目核算的方法,其对象为未收齐的尾款;账外有账的核算方法又可以叫做实收实支的核算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反映企业年终的亏损和盈利情况;而账内有账的核算方法,又称为预算后核算方法,该方法可以用在当建筑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但无法在当年就完工,而需要在下一年开展收尾工作的时候。
2.建筑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道德观念以及整体素质,促使他们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与此同时,还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从中挑选具备更全面素质的人员,确保企业经济秩序的稳定。还应完善自身的责任会计制度,构建健全的承包经营责任体制,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直接责任人负责,使得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更为全面。不但如此,建筑行业还应重视来自社会的监督,通过更多的社会相关人员所组建的高素质队伍,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以提高其可靠性与真实性,并借助法律手段来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和不道德现象。若企业本身出现了问题,则企业应该承担所有因为会计信息失真引发的相关后果,并负责做出相应的赔偿。这就要求企业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借助先进的手段和技术来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在缓解会计人员传统作业的压力的同时,规避人为伪造的虚假信息。最终确保会计核算信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行性、可靠性以及真实性。
3.因为建筑企业通常会拥有较大的资金量,因此对它而言,核算工作就显得举足轻重了。而成本核算又是会计核算的一项基础工作,如今实际情况却十分糟糕,所以,建筑企业要强化成本核算工作的强度,在规划时期就要将这项工作做好,进而才能够提升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力度,为企业总体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提供积极的支持和保障。
三、结语
(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混乱,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在安全生产费用列支的固定资产,一次性提足折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不符合固定资产的性质,也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同时造成会计与税法上的差异,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下,固定资产以计提的折旧反映为期间成本费用与当期的收入相匹配,同时享受所得税扣除,但符合安全生产费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一次性提足,与收入不匹配,同时也不能一次性在当期所得税前扣除。税法处理上,该项固定资产仍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政策计算各年度应计提的折旧额,分年度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进行所得税抵扣。在日常核算管理中,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软件,对固定资产的系统处理原则是在残值率的基础上按照折旧年限逐年计提,由于该项固定资产已一次性计提折旧,仅剩残值,无法在系统上跟其他资产一起操作计提折旧。此项资产报废时,既没有残值也没有折旧年限作为依据,无法按正常报废程序执行。在日常管理中,由于该项资产已反映为计提完折旧,资产管理者会认为不存在资产损失,管理积极性减弱,在港口企业中,由于国有资产比重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作为所有者权益项目列报与安全生产费用的性质不符
安全生产费用是企业预期会有经济资源流出的义务,在已计提但还没有使用之前应视同企业的一项负债,作为所有者权益项目列报与安全生产费用的性质不符。企业按规定预提安全生产费用并列入当年损益,不仅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不能反映企业当年实际对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且当计提数大于实际数时,由于结余在所有者权益项目项下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反而下降,使得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失真。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国资系统考核的重要指标,而安全生产费用结余的核算方式使得该指标可能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港口行业企业的经营特点决定安全生产费用存在一定结余,因此管理办法执行后的净资产收益率比未执行前相对下降,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分析。
(三)缺乏相关指导细则,政策执行不到位,减弱安全费用保障机制的作用
《管理办法》首次在港口企业中执行,在核算过程中,由于缺乏细则指引,为减少对利润及相关指标造成的影响,企业会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或者变更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范围使之与实际发生的费用相匹配,减弱了安全费用保障机制的作用,演变成了费用的归集。由于各企业在实际执行中归集的费用口径不一致,也使得安全生产费用失去了纵横向比较的依据。
二、建议意见
为使《管理办法》真正发挥作用,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针对上述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1.进一步完善计提标准和计提依据
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计提标准和计提依据。如交通运输行业实行“营改增”后,营业收入范围发生较大变化,对计提依据的营业收入剔除代收代付部分收入,计提标准按企业规模设定不同比例。
2.完善安全生产费用的固定资产管理
符合安全生产费用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企业其他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通常方式,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定期进行减值测试,确实发生减值的,应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的折旧和减值不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而作为安全生产费用的冲减。
3.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作为其他流动负债反映
安全生产费用是一种先提取后使用的预计费用,它的作用是保护企业生产安全,保障公共安全利益,性质为企业的一种承诺安全费用,类似于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等,列为负债进行核算和管理比作为所有者权益确认和管理更适合,建议设置“其他流动负债——安全生产费用”科目进行核算,企业按规定计提安全生产费用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贷记“其他流动负债——安全生产费用”科目,实际使用时,借记“其他流动负债——安全生产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4.出台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及内容细则
为全面正确反映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规范会计核算,做好安全生产费用的统计分析工作,建议调研近几年《管理办法》执行后企业实际操作情况,出台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及内容细则,进一步指导实际操作。
5.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内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强化对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费用预算管理、监督使用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审批制度。
6.配套相关的税务优惠政策,促进企业规范安全生产管理
企业会计部门主要对成本费用、收入以及企业资产进行核算,有多种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的核算方法对于企业的成本费用和收入都有较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核算方法会影响纳税的金额发生变化,下面对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1收入结算方式的选择
企业对于销售的货物有着不同的结算方法,不同的结算方法计算时间也有出入,纳税的时间也有出入。税法规定,对于直接收款的销售方法,当天必须把提货单交给买方,并且确认交货时间;委托销售收款或者银行销售收款方式,对于发出的货物办理好委托手续,并且确认当天收货;采用赊账或者分期付款的销售收款手段,把合同的签订日期作为收款日期。通过货物销售收款手段的调整,可以延缓纳税的时间。
1.2费用列支的选择
对于费用列支的税收筹划,尽可能的列支当期的费用,对于可能造成的损失,要改为减少所得税和延缓纳税的时间,获得税收的利益。
1)对于已经发生坏账,对于货物的亏损情况要及时进行货物记录。
2)对于能够预测到的损失,要及时入账进行核算。
3)减少成本费用的摊销时间。
1.3长期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
长期投资核算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主要由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所占有的股份比重,以及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权利的大小决定。根据投资的理论可以看出,当投资的比重小于30%时,采用成本法进行投资;当投资比重在30-50%之间时,采用权益法。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投资方法。一般情况下,被投资的企业是先盈利后亏损,选择成本核算法,先亏损后盈利选择权益核算法。如果被投资的企业发生亏损,采用成本法进行资金核算,则无法对企业的获得利润进行核算;但是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时,会导致投资企业的亏损,而减少对利润的核算,可以起到延缓纳税的作用。尽管两种核算方法的纳税金额相同,但是纳税时间却有很大区别。
1.4存货计价的选择
企业存货计价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盈利核算有很大影响。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于企业每个季度的利润核算收入有很大区别。按照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对企业存货计价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毛利润核算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采用那种核算方法进行企业存货的计价,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当出现物价上升时,发出的货物采用加权平均法,此种方法稳定性能较好,可以多计发货的成本,并且会增加存货成本,可以产生较低的季存货,减少相应的税收;当出现物价降低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对期末存货进行核算,加大了当期成本,较少了相应的纳税。当企业出现经济危机时,延缓企业纳税,就等于从国家借出一部分无息贷款,可以使企业作为运营资金,从而取到利润。这个做法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都是很有利的。
2结语
(一)会计核算涉及的内容不全面
首先,基于中石化企业行业的特殊性质,会计核算内容主要侧重于实物资产,例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生产费用,忽视对企业内外部的无形资产的核算,当今时代是知识和人才竞争的时代,应将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品牌形象、信息成本等因素纳入到成本核算体系之内,树立全过程、全环节的会计核算体系。其次,过于重视石化产品的制作和生产环节,忽视对产前预备阶段和产后总结阶段的成本核算,例如对产前产后只关注内部损耗,不重视清洁生产,未将产前产后的环保支出列入核算范畴。
(二)会计核算的方法不统一
中石化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没有得到统一,出现诸多问题。首先,会计核算方法不固定,因时因地变动。中石化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一年的会计工作中,会因时因地变动会计处理方法,例如为了规避企业应缴纳的税收,变动月初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的核算方法,造成期末账面与库存不符。其次,在成本结转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和方法,例如,企业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非正常损耗,会计核算工作采取综合结转法予以掩盖;将已完工产品成本代替未生产完工的产品成本,使得需要上交的当期利润减少,进而降低中石化应缴纳的当期税收,这实际上是之中偷税漏税的违法犯罪活动,应予以有效的监督、重视和规避。
(三)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不明确
目前,中石化企业使用的成本核算制度是收付实现制,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真实情况无法得到全面反映。收付实现制强调的是中石化企业某年度的收支现金流,对于不同年度的资产收入和支出核算则很难进行,不能客观有效的评价中石化企业资产和负债情况,造成成本核算工作的混乱。另外,近年来一些私人部门的介入,要求中石化企业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和透明,收付实现制因提供的信息不实用、不完整,日益丧失其可比性。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反映的是中石化企业在某年内资金的来源、使用状况和余额的信息,进而将收入与支出进行对比,但是这种对比没有可用性,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绩效,无法据此进行预算。
二、中石化企业会计核算的改进对策
(一)树立全面集中会计核算观念
中石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新会计准则逐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从企业内部着眼、入手,树立全面集中的会计核算观念。首先,加大对会计核算重要作用的宣传力度,加强宣传税法,提高企业内部领导和员工的纳税意识和觉悟,严格按照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其次,可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并做到奖惩分明、及时,对做事认真、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进行适度奖励,对出现问题的部门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完善会计工作的考核奖惩制度。最后,及时做好企业产品价值链的分析,内部管理和外部核算缺一不可,最大限度的降低中石化企业成本,保证利益最大化。
(二)树立统一一致会计核算方法
为保证会计核算方法的统一一致,要加强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不仅要做好有形资产的确认工作,也不能忽视无形资产的重要价值,会计核算工作需将无形资产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入账方式核算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的价值也纳入到产品成本中。另外,会计计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统一的核算方法,保证在核算过程中的一致性。
(三)树立全程管理和监督的观念
准确性是中石化企业会计核算的首要任务,为避免疏漏,内外部的全程管理和监督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中石化企业内部要制定并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使内控工作有序进行,使财务收入和支出信息客观真实。其次,不断强化外部核算制度,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新会计准则,健全有力的外部监督体系。只有内外兼备,才能保证会计核算透明、准确。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