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0 17:59: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题目:互联网环境下购物中心商业模式研究以百度与万达合作模式为例 一、选题背景
进入21世纪,中国零售业的大型综合商业形态:购物中心在我国兴起。购物中心是一种大型的零售设施或零售网点,在西方被称为shopping mail,也叫shopping center。购物中心通常由发展商承建,而后将经营面积或店铺出租给零售商或其他类型的服务经营者,由承租者从事商品与服务的经营活动。发展商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租赁关系,发展商收取租金,并向经营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条件下,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激烈,传统的购物中心商业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其经营范围从线下经营逐渐扩展到线下与线上同步经营,购物中心开始独立扩展网络商业模式,或者通过与一些大型网络服务公司合作的方式,抢占网络市场,形成020电商模式。我国首先参与到互联网020模式的购物中心当属万达企业。20XX年8月29日,百度、腾讯与万达召开会,宣布在香港注册电子商务公司一万达电商。虽然阿里巴巴也一直在布局电商服务的020模式,但是仍旧处于萌芽状态,其他购物中心对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探索也刚刚起步。就目前来说,万达与百度、腾讯的合作属于首个购物中心与网络服务商合作的案例。因百度与腾讯在网络服务方面具有很大差异,全面研究的话难以深入有序,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万达与百度的合作模式,提出互联网背景下购物中心新型商业模式的优劣势以及发展趋势网络营销论文开题报告络营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万达企业与网络服务公司主要采用账号体系打通、会员体系、支付与互联网金融产品、建立通用积分联盟、Wifi共享、产品整合、大数据融合、流量引入等方面的合作。万达电商主要从事服务电商业务,而不关注实体电商,通过生活服务类的020服务,百度与腾讯通过原有平台整合推出万达广场、酒店以及度假区业务的服务。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购物中心网络模式的研究不多,当前管理购物中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下发展模式,表现出购物中心与网络平台研究分散的现象,因此研究购物中心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从理论上说,能够弥补其研究的不足;从实践上说,互联网商务已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购物中心进入互联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对互联网环境下购物中心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对专家指引购物中心商业模式发展以及网络平台的选择,促进其商业模式发展的完善,表现出积极的实践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购物中心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作为一个整体的管理,购物中心通常具有几个核心商店或者品牌服务,周围围绕着其他店铺。购物中心周围交通便利,建立有停车场、饮食餐厅以及电影院等娱乐设施,满足顾客购物需求的同时满足其娱乐性的需求。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购物中心,相对于国外,我国的购物中心一般缺少核心商店或者品牌店铺。通过向外出租以及招商的形式,购物中心吸引各个类型的企业参与到购物中心店铺中,购物中心的管理者对于这些店铺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租金等获得报酬。
我国20XX年末的购物中心有364个,其中主要是集中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购物中心数量达到121个,占据30%的比例,而二三线城市的购物中心数量比较少。仲量联行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冯建强预计2017年购物中心数量将会增加到600多个,其中表现出面向二三线城市发展的趋势。冯建强提出当前我国购物中心发展繁荣,但是其在吸进商户入驻、吸引消费者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如果购物中心选址不当以及销售方式与管理不当,将会面临淘汰。根据20XX年四季度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购物中心的房产类型交易成交量同比下降61.1%,购物中心的写字楼空闲问题非常严重,达到40%左右,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整,这一数据还会持续增加。
本文根据购物中心的独特性和新环境构建商业模式,涉及到购物中心的中心地理论、同类聚集理论和零售需求的外部效应理论。中心地理论是CMstaller (1934)年提出的,其根据购物中心的发展需求以及竞争方式分析,提出购物中心定位的高低取决于购物中心内部商铺的数量以及定位内部设置以及外部消费者需求沟通构成了购物中心的中心地理论。在中心地理论中,消费者购物时,对商品具有一个心理定位,其购买商品花费的时间、金钱以及距离的综合如果超过心理定位,购物中心对于消费者的意义就会减少。按照中心地理论,假设消费者购买产品属于一次性行为,购物中心为了吸引消费者,或者通过建立在消费者对于购物中心道路心理距离之内,或者降低产品的价格以弥补其时间以及距离的付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购物中心商业模式进行研宄,研究从互联网模式下的购物中心商业模式产生背景、有关概念与理论出发。在对于购物中心的宏观环境以及行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消费者需求特征,提出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并以百度万达合作为案例,具体分析购物中心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劣,劣势以及发展趋势。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 Allan Afuah. Business Model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Approach [M] Boston,Massachusetts: McGraw-Hill, August 2004.
[2] B. Mahadevan. Business Models for Internet-based E-com#merce: An Anatomy[J] .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Summer 2000,42 (4):55-69.
[3] E. Deanne Brocato, Clay M. Voorhees, Julie Baker.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of Cues from Other Customers in the Service Experience: A Scale 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J]. Journal of Retailing. 2012 (3)
[4] Edward F. Konczal. Models are for Managers, not Mathematicians [J] Journal ofSystems Management, 1975, 26 (1):12-14.
[5] Edward F. Konczal. Models are for Managers, not Mathematicians [J] . Journal ofSystems Management, 1975, 26 (1):12-14
[6] F. A. Dottore. Data Base Provides Business Model [J] . Coraputerworld, 1977,11(44):1-3.
[7] Gary Hamel. Innovation as a Deep Capability [J] Leader to Leader, Winter,January ,2003, 27 (1):19-24.
[8] Gene M. Alarcon, Jean M. Edwards, Lauren E. Menke. Student Burnout andEngagement: A Test of th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J]. The Journalof Psychology. 2011 (3)
1学术信息资源发展趋势
学术信息资源是指通过学术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各种相关信息,也指从事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图书专著、标准、专利、研究报告、演示报告、实验操作说明等多种文献类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近20年的时间里,学术信息资源的发展便经历了纸质文献资料、数字图书馆和数据库学术信息、到目前电脑手机可随时随地下载的开放获取信息资源.数字化和开放获取成为学术信息资源管理和传播的两大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更高效地保存、传播、利用学术信息资源,很多学术信息的产生便采用数字化的形式,即使是纸质文献也大多转为数字化的形式.数字学术成为各种学术研究成果、知识传播的主要方式,和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学术信息数字化的环境下,资源形态、用户服务、发展模式等都正在发生改变[1-2].开放获取是在学术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开放获取学术信息资源的海量增长,受到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数字学术环境下,开放存取作为一种新型的学术交流理念、出版机制和资源获得方式在研究机构、图书馆、学术社群等的积极推动下不断拓展和深入.
2学术信息资源的存取运作模式
当前,科研工作者获取学术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学术信息资源的存取运作模式主要有四种:1)传统或数字图书馆模式,其中数字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的网络模式,它们主要为高校、科研机构或社会公众等特定目标人员,一般是公共服务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模式;2)机构知识库模式,供机构内外用户共享的学术文献数据,并具有协助教育科研机构知识资产保存和知识管理;3)各大数据库模式,包括CNKI、万方、维普、超星等单独发展的数据库,一般是以营利为目的企业发展模式;4)互联网公司创办的文库模式,如百度文库、道客巴巴、豆丁网等;5)期刊网站模式,一般是单本或多本期刊的网站,可自行上传论文资源,供目标读者阅读下载.图书馆和机构知识库模式一般是由高校、科研院所支持和管理,而且机构知识库是由高校或科研院所图书馆进行组织建设[6-7].它们具有经费来源稳定,学术信息资源针对性、实用性较高等优点;缺点是服务对象相对单一固定,访问人员数量有限,存在着学术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全文数据库是广大学者获取学术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重庆维普是我国的三大全文数据库,收录文献类型包括期刊、博硕论文、会议论文、报纸等.全文数据库并不意味着收录了全部期刊文献,而且其报道时效比纸质期刊有所推迟.对于购买了数据库资源的科研单位,科研人员下载文献仅限于在单位IP范围内,而没有购买数据库资源的单位科研人员,更需要自己付费才能下载.在文库模式下,用户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多个领域的资料,同时可以上传平台所累积的文档,供其他网民分享[8-9].该模式的一些作品版权问题存在争议,另外,其信息检索功能较弱、学术信息资源的可信性无法保证也导致文库模式无法成为主流的学术信息资源利用模式.期刊网站对于固定读者是最实惠方便的学术信息资源使用模式,一般更新迅速,但是资源单一,仅适用于少数科研人员.
论文关键词:电信业融合;发展趋势;组织结构
一、引言
从本世纪初开始.全球电信业进人了以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电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视频技术的融合.推动了全球新一轮的电信改革,具体体现在产业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等多个方面。2008年.电信业又迎来新的融合格局:即从ICT(InformationandCoinlnuni.cationTechnolog’y)单一产业链结构,逐步向TIME(Tele.conr,Internet.MediaandEntertainment)型复杂生态系统的转变。业务融合使得电信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驱动模式逐渐转为业务驱动模式.这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电信业的融合趋势“融合”给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带来了巨大影响。电信运营企业要想在“融合”中赢得竞争优势,必须适时调整组织结构那么如何认清电信业融合的结构因素?融合如何对电信运营企业组织产生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力图通过深入剖析电信运营业的融合趋势.探究该趋势对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提出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几点建议
二电信业融合的结构类型
1.电信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既包括产业内融合,又包括产业间融合,具体指产业链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在广度上是指产业链主体不断增加.已经部分实现融合的新电信产业将进一步和娱乐产业结合。在不久的将来,电信产业(T)、互联网产业(I)、传媒产业(M)、娱乐产业(E)相互问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并融合为新的“TIME”生态系统在深度上是指不同业务提供者的逐渐融合.如美国Verion能够提供基于FIOS网络的固话、互联网接人和数字电视的三种业务捆绑服务。电信产业融合最明显的表现为全球电信运营企业越来越频繁的并购。以台湾移动市场为例.1997年1月,台湾正式开始电信自由化,共发放了八张GSM行动电话执照,六家集团得标,它们分别是:太平洋通用电讯(台湾大哥大)、远传电信、和信电讯、泛亚电信、东信电讯、东荣国际电信。当时.连中华电信在内.台湾移动市场上共有七家电信运营商。到2006年6月台湾大哥大合并泛亚电信后,台湾GSM移动市场上只剩下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和远传电信三家移动运营商。其中。先是1998年12月和信电讯合并了东荣国际电信.接着是2004年远传电信合并和信电讯,然后是2006年1月、7月,台湾大哥大分别合并了东信电讯、泛亚电信。短短十年时间。仅台湾移动市场上就发生了四起电信运营企业合并案.可见电信运营业合并趋势之迅猛。
2.网络融合。网络融合的趋势来源于电信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上的一致性使得不同的网络在网络层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在业务层上形成互相渗透和交叉。网络融合既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融合,即三网融合,又包括电信网内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融合(即FMC)
>> QQ与微信 取代还是共存 玩转微信QQ的文件目录 浅析QQ和微信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 腾讯借力QQ发展微信错在哪里? 浅析温州童谣的继承与发展 微信与QQ支持下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之比较研究 政务微信的发展与研究 腾讯:让微信接QQ的“枪”? 如何切换微信/QQ的语音模式 浅析对中国画传统绘画技法继承与发展的认识 浅析《文心雕龙》对《典论・论文》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微信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 浅析微信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与策略 浅析《毛诗序》对孔子诗论的继承和发展 浅析微信对高职生“微控族”的影响与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微信与微博营销 浅析微信营销的发展趋势 微信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浅析 浅析报纸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新路径 微信公众平台发展对满族文化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腾讯微信用户量突破3亿 耗时不到两年》,腾讯网,2013.1.15,http://
/a/20130115/000179.htm
③《腾讯公布201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腾讯财经,2013.3.20,http://
/a/20130320/007714.htm
④张小龙,《微信:别让用户思考》[N].《商界(评论)》,2012(6)
⑤蔡小俊,《“微革命”对传统媒体的启示》[J].《新闻爱好者》,2011(9)
⑥王传龙、韦娜,《浅析“微信”产品的交互设计——创造一种生活方式》[J].《商业文化》,2012(3)
⑦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2012,http:///gywm/xwzx/rdxw/rdxx
/201302/t20130222_38842.htm
⑨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6
⑩何煜雪,《微信传播》[J].《快乐阅读》,2012(5)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公共信息就是公共领域中与公众密切相关的信息,是知识单元应获得性的社会符号体系。公共信息管理就是人类借助于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公共信息进行引导、指挥、控制、协调,以提高公共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信息效用为目的的一种活动。近些年,公共信息管理领域大量的研究工作关注描述和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集群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演进的过程,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舆论传播,就是社会公众对他们所关切问题的意见、态度、信念在社会群体和大众媒介中的公开表达,并且形成具有一致性和强烈性的共同社会意识,以及发挥社会作用的社会过程。既包括舆论形成时所发生的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也包括舆论形成后发挥其社会控制功能时所发生的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
舆论传播最早隶属于新闻传播学科的舆论学研究,之前的研究范畴也多限于此,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多是新闻传播和党政宣传领域,但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互联网和无线移动通信终端的日益普及,舆论传播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情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世界已经进入了突发危机时代,而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则给突发危机的实时、全面呈现提供了平台,但同时也为谣言传播提供了便利,公共话语权由相对集中向相对扩散发展,由此,由互联网与无线移动通信终端引发的集聚突发事件也是层出不穷,给社会系统与民众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其中也蕴含了极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值得重点关注与深入研究。舆论传播原来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多是基于逻辑分析与定性推导,而当前的舆论传播已逐渐过渡到公共信息管理的研究范畴之内,其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工具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已演进成为多学科多领域多种理论方法多种技术工具交叉集成的研究方向,吸引了众多学科领域大量的研究注意力资源,呈现出蓬勃迅猛的发展态势。
虽然之前已有部分专家学者对舆论传播现状、发展趋势进行过探讨和分析,但由于近些年互联网与无线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与日益普及,其研究对象的依存、演化的环境与条件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理论与方法在新情况、新问题、新背景下已不能较为全面、真实、详尽地反映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从公共信息管理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应是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与方向。受到文献的启发与帮助,本文从公共信息管理的视角出发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舆论传播的最新文献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论文为依据,以此科学客观地了解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舆论传播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现状,探索公共信息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前景,并从舆论传播的角度为公共信息管理的优化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本文从公共信息管理视角出发对2001~2011年间公开发表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舆论传播研究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由于各种因素,本文实施的这次检索一定会遗漏部分相关论文,但可以视为一种大规模抽样统计,是能够较大程度反映该领域状况的。从本次检索结果看,2001年只有67篇论文,但2002年文章总数达到了104篇,数据增幅55.2%,在随后的几年里,对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的研究持续得到发展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此间文献数量迅猛增长,体现出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
根据普赖斯理论,计算核心著者的公式为:m?艿0.749×■(式中nmax为发文量最多的著者论文数,m为核心著者最低发文量),统计得到核心著者已达到60多名。由此可见,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已具有相当数量的一批核心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的资助力度最大,资助文献达到了78篇和75篇,居各种资助来源之首。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紧随其后。其他国家级基金和省部级基金项目也给予了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较大支持,近几年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的快速发展受益于这些基金项目的资助,而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仍需要各大基金项目更大力度的支持。
三、讨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共信息管理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热点,其涵盖信息管理、公共管理、通信传播、党政宣传等众多学科领域,成交叉化集成化发展,在当前高速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其研究空间与研究价值巨大。而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则在当前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日益普及的情况下焕发出新的光芒,尤其是当今社会突发事件频现,而网络则成为一个巨大的舆论场,发挥出令人惊讶的能量,给众多学科领域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对年载文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研究文献量每年的总量持续高走,并且近几年更呈现出区别与前些年的高速率增长,这正是一个研究方向蓬勃发展、日益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具体表现,当然也反映出我国公共信息管理领域相关研究者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敏感与关注,从当前的数据可以判断出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舆论传播研究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是一个研究热点,其在公共信息管理的视域下更具包容性与交叉性,势必引发更多的学科领域以及研究人员与机构的介入,其蓬勃之势可以想见,而且根据知识管理与计量分析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大量研究资源的进入之后,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也会由渐高而变得渐大,有可能从舆论传播或舆情传播这一单一论题而逐渐扩展,从多个角度层次对该研究方向进行论述与刻画。而发文著者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在公共信息管理领域的舆论传播研究方面做出较多工作的个人,同时也反映出这些人员在该研究方向上的重视与实力,是我国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的主要力量的代表。
另外,我们也能从中看出舆论传播从一个新闻传播领域的传统研究方向进而在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逐渐成为众多其他学科领域关注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更彰显出其巨大的研究潜力和价值。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理论、研究角度多种多样,对研究对象的研究也更为深入和细致,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共享互通的舆论场,而公共信息管理也把舆论传播研究带入了一个超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的研究场域,众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工具在这里碰撞交汇、互补协进,势必带动整个学科领域的飞跃发展与质变突进。
但从中我们也发现,相当数量的文献结论具有相似性和表面性,且多为定性主观判断,尚缺少相关的数据支持与仿真呈现,这应该是该研究领域进一步工作的方向,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偏移,实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综合集成的研究态势,既不泛泛而谈,也不囿于技术工具,定性与定量研究两者协同共进,促进该研究方向的良好发展。研究资助来源分析体现当前公共信息管理领域的舆论传播研究的来自科研领域的主要推动力与支持者,现在的丰硕成果得益于这些资助,而今后更大的发展仍需要相关项目课题的进一步支持。我们的数据计量是以科研文献为对象,科研文献的资助来源多为纵向项目,资助者多以各级政府或事业团体为主,从资助来源分析能够看出当前各级政府与事业团体对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的重视与关注。但应看到,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在坊间,尤其是应用方面的发展也同样蓬勃迅猛,舆情监测软件和舆论公关公司近年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些机构或个人也对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他们的工作未必能较为明显的反映在科研文献上,但他们的工作和成果我们不能忽视。这一情况同样印证了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舆论传播研究的巨大价值与意义。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大众对公共事务与自身权益的关注与表达诉求愿望的日益提高,都使得公共信息管理这一研究领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处理好公共信息,管理好公共信息,使得公共信息的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通过公共信息管理促进社会系统稳定、和谐、有序的发展都是需要我们研究与考虑的问题,公共信息管理关系到社会各界的利益,因而其中的影响因素众多,如何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实时的大信息化环境、大信息系统、大信息网络中做到公共信息管理的优化的确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而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似乎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路,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可以看成复杂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流的扩散与传播,其中夹杂着社会各界的诉求与愿景,在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构建的共享交互信息场域中或汇流成巨或相互消抵,将网下态势反映为网上情景,将想法、情感成具为信息,这样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从舆论传播的引导与管理出发对公共信息管理进行优化,即对公共信息流进行合理的处理与管理,减少公共信息的沟通障碍,减少和对冲有害公共信息波涌的形成,增进良性公共信息的交流融合,促进公共信息的合理有序流动,使公共信息如同我们社会肌体的血液一般,以和谐有序的流动带走危害与损失,带来发展与共赢,终而实现公共信息生态的良好构建与健康发展。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公共信息就是公共领域中与公众密切相关的信息,是知识单元应获得性的社会符号体系。公共信息管理就是人类借助于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公共信息进行引导、指挥、控制、协调,以提高公共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信息效用为目的的一种活动。近些年,公共信息管理领域大量的研究工作关注描述和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集群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演进的过程,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舆论传播,就是社会公众对他们所关切问题的意见、态度、信念在社会群体和大众媒介中的公开表达,并且形成具有一致性和强烈性的共同社会意识,以及发挥社会作用的社会过程。既包括舆论形成时所发生的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也包括舆论形成后发挥其社会控制功能时所发生的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
舆论传播最早隶属于新闻传播学科的舆论学研究,之前的研究范畴也多限于此,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多是新闻传播和党政宣传领域,但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互联网和无线移动通信终端的日益普及,舆论传播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情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世界已经进入了突发危机时代,而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则给突发危机的实时、全面呈现提供了平台,但同时也为谣言传播提供了便利,公共话语权由相对集中向相对扩散发展,由此,由互联网与无线移动通信终端引发的集聚突发事件也是层出不穷,给社会系统与民众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其中也蕴含了极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值得重点关注与深入研究。舆论传播原来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多是基于逻辑分析与定性推导,而当前的舆论传播已逐渐过渡到公共信息管理的研究范畴之内,其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工具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已演进成为多学科多领域多种理论方法多种技术工具交叉集成的研究方向,吸引了众多学科领域大量的研究注意力资源,呈现出蓬勃迅猛的发展态势。
虽然之前已有部分专家学者对舆论传播现状、发展趋势进行过探讨和分析,但由于近些年互联网与无线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与日益普及,其研究对象的依存、演化的环境与条件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理论与方法在新情况、新问题、新背景下已不能较为全面、真实、详尽地反映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从公共信息管理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应是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与方向。受到文献的启发与帮助,本文从公共信息管理的视角出发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舆论传播的最新文献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论文为依据,以此科学客观地了解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舆论传播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现状,探索公共信息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前景,并从舆论传播的角度为公共信息管理的优化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本文从公共信息管理视角出发对2001~2011年间公开发表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舆论传播研究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由于各种因素,本文实施的这次检索一定会遗漏部分相关论文,但可以视为一种大规模抽样统计,是能够较大程度反映该领域状况的。从本次检索结果看,2001年只有67篇论文,但2002年文章总数达到了104篇,数据增幅55.2%,在随后的几年里,对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的研究持续得到发展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此间文献数量迅猛增长,体现出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
根据普赖斯理论,计算核心著者的公式为:m?艿0.749×■(式中nmax为发文量最多的著者论文数,m为核心著者最低发文量),统计得到核心著者已达到60多名。由此可见,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已具有相当数量的一批核心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的资助力度最大,资助文献达到了78篇和75篇,居各种资助来源之首。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紧随其后。其他国家级基金和省部级基金项目也给予了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较大支持,近几年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的快速发展受益于这些基金项目的资助,而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仍需要各大基金项目更大力度的支持。
三、讨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共信息管理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热点,其涵盖信息管理、公共管理、通信传播、党政宣传等众多学科领域,成交叉化集成化发展,在当前高速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其研究空间与研究价值巨大。而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则在当前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日益普及的情况下焕发出新的光芒,尤其是当今社会突发事件频现,而网络则成为一个巨大的舆论场,发挥出令人惊讶的能量,给众多学科领域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对年载文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研究文献量每年的总量持续高走,并且近几年更呈现出区别与前些年的高速率增长,这正是一个研究方向蓬勃发展、日益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具体表现,当然也反映出我国公共信息管理领域相关研究者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敏感与关注,从当前的数据可以判断出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舆论传播研究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是一个研究热点,其在公共信息管理的视域下更具包容性与交叉性,势必引发更多的学科领域以及研究人员与机构的介入,其蓬勃之势可以想见,而且根据知识管理与计量分析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大量研究资源的进入之后,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也会由渐高而变得渐大,有可能从舆论传播或舆情传播这一单一论题而逐渐扩展,从多个角度层次对该研究方向进行论述与刻画。而发文著者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在公共信息管理领域的舆论传播研究方面做出较多工作的个人,同时也反映出这些人员在该研究方向上的重视与实力,是我国公共信息管理领域舆论传播研究的主要力量的代表。
另外,我们也能从中看出舆论传播从一个新闻传播领域的传统研究方向进而在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逐渐成为众多其他学科领域关注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更彰显出其巨大的研究潜力和价值。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理论、研究角度多种多样,对研究对象的研究也更为深入和细致,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共享互通的舆论场,而公共信息管理也把舆论传播研究带入了一个超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的研究场域,众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工具在这里碰撞交汇、互补协进,势必带动整个学科领域的飞跃发展与质变突进。
但从中我们也发现,相当数量的文献结论具有相似性和表面性,且多为定性主观判断,尚缺少相关的数据支持与仿真呈现,这应该是该研究领域进一步工作的方向,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偏移,实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综合集成的研究态势,既不泛泛而谈,也不囿于技术工具,定性与定量研究两者协同共进,促进该研究方向的良好发展。研究资助来源分析体现当前公共信息管理领域的舆论传播研究的来自科研领域的主要推动力与支持者,现在的丰硕成果得益于这些资助,而今后更大的发展仍需要相关项目课题的进一步支持。我们的数据计量是以科研文献为对象,科研文献的资助来源多为纵向项目,资助者多以各级政府或事业团体为主,从资助来源分析能够看出当前各级政府与事业团体对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的重视与关注。但应看到,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在坊间,尤其是应用方面的发展也同样蓬勃迅猛,舆情监测软件和舆论公关公司近年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些机构或个人也对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他们的工作未必能较为明显的反映在科研文献上,但他们的工作和成果我们不能忽视。这一情况同样印证了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舆论传播研究的巨大价值与意义。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大众对公共事务与自身权益的关注与表达诉求愿望的日益提高,都使得公共信息管理这一研究领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处理好公共信息,管理好公共信息,使得公共信息的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通过公共信息管理促进社会系统稳定、和谐、有序的发展都是需要我们研究与考虑的问题,公共信息管理关系到社会各界的利益,因而其中的影响因素众多,如何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实时的大信息化环境、大信息系统、大信息网络中做到公共信息管理的优化的确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而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研究似乎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路,公共信息管理视域下的舆论传播可以看成复杂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流的扩散与传播,其中夹杂着社会各界的诉求与愿景,在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构建的共享交互信息场域中或汇流成巨或相互消抵,将网下态势反映为网上情景,将想法、情感成具为信息,这样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从舆论传播的引导与管理出发对公共信息管理进行优化,即对公共信息流进行合理的处理与管理,减少公共信息的沟通障碍,减少和对冲有害公共信息波涌的形成,增进良性公共信息的交流融合,促进公共信息的合理有序流动,使公共信息如同我们社会肌体的血液一般,以和谐有序的流动带走危害与损失,带来发展与共赢,终而实现公共信息生态的良好构建与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通信市场也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我们通信市场的发展现状,并解析了我国通信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通信市场通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通信市场走过了从完全外购到自主创新是曲折发展过程。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通信市场也得到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通信市场投资达1.5万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通信市场的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通信市场的一块重要的市场。
一、我国通信市场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通信行业在移动通信设备、光纤通信设备、集群通信系统等领域,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是我国通信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数据通信领域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据通信逐渐成为通信市场的又一个新增长点。从全球来看,通信产品呈现宽带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市场需求空间依然旺盛;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速,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新业务、新应用层出不穷。
我国通信市场已经形成了包括网络、终端、以及配套设备、测试环境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信息、科研、教育、金融、工商、财税等领域纷纷利用现有的通信条件,建成了各类通信网络。但是我国通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较为明显,在通信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我国通信市场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二、我国通信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解析
1.宽带业务将保持持续增长
发达国家的宽带发展经验表明宽带业务增长的周期效应明显,我国目前处在宽带业务的成长期,未来我国宽带将实现增速发展。目前,中国宽带市场正在经历窄带向宽带的演变,宽带接入走向宽带应用,以及宽带应用内容的变化。互联网运营商在合作机制方面的积极探索,带互联网产业生态链开始形成,通信市场的网络增值服务已经取得了有效进展。另一方面,我国宽带业务的资费水平仍处于相对高位,宽带支撑大量的数据业务,解决介入的问题、汇聚层、传输和交换层的瓶颈问题也会逐步显现,全IP和光网络会成为重点。2011年互联网巨头通过并购或投资对移动互联网的布局愈发明显。长城宽带、中电飞华、铁通等等宽带接入商近年也获得了大幅扩张的机会,促使宽带用户规模激增,并带来设备市场规模的上升。
2.通信市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未来中国通信业务仍将会保持快速增长,我国通信市场现有的网络容量将难以支持多种形态的用户总量。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用户及市场规模均有比较良性的增长,预计到2011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4.3亿,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851亿。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所放缓,2011年移动互联网流量费占比低于50%,已经从2009的58%减少至42%。但是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提供了的巨大市场,移动通信用户增长仍是拉动我国电信运营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用户在娱乐需求的基础上增加对商务、教育类应用的需求,娱乐、内容需求依然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要需求。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发展仍具备规模增长空间,并继续拉动电信运营市场发展。
3.通信系统成本降低
从当前通信市场的通信系统成本角度看,今后的设备和终端的成本会继续降下去,同时通过革新运营模式也可以减少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传统通信运营商SP的模式围绕基地业务建立合作的模式,2012年这类相关厂商也会借助运营商数据业务的发展短期内快速发展。成本的另外一个含义是节能,节能更多的是指电源转化为实际业务需要的能量的效率。就是不影响网络功能性能的前提下,终端的体积和功耗的减少。
4.3G终端市场将迅速扩大
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要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未来几年内,全球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是CDMA市场增长速度放缓;WCDMA市场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北美市场增长速度放缓,但欧洲等地增长较快;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通信设备的增长速度十分明显。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牌照已于2009年1月发放,标志着中国3G手机市场正式启动。3G给消费者带来的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业务的多样性。随着计算机和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融合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移动通信终端的融合表现在业务的融合与产品的融合两个方面。从2011年6月份开始,中国3G驶入了快车道,3G用户迅速增加。3G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通信企业,3G将改变现有的运营市场布局,促进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它是中国通信市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参考文献:
[1]钟嘉强.亚洲电信市场何处去.通讯世界.2001(06).
[2]尤肖虎.我国未来移动通信研究发展展望.2002海峡无线科技研讨会论文集.200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文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270-01
现下在得益于3G等无线宽带技术发展带来的无线网络速率的提升,和手机用户规模(特别是使用智能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的用户规模)的日益庞大,使得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摩根斯坦利认为当前已进人50年以来的第5个计算技术发展周期――移动互联网时期。在此背景下,分析国内移动互联网络的成长环境与发展趋势,是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移动互联网络的概述
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通过手持终端,用移动无线Modem通过各种网络(WLAN,BWLL,GSM,CDMA等)接入互联网。Web2.0之父,美国IT业界“开放源码”概念的缔造者Tim o' reilly在今年Web2.0展会的主题演讲中指出,移动计算与Web2.0商业应用、云计算共同列为Web2.0的二大机遇。在中国,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增长,目前除了语音通话意外,58%的成年用户在使用移动E-mail下载,地图查询等移动互联网类应用。移动用户数已经远远高于PC用户,手机上网用户数也增长迅速。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网和互联网发展下,相互融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不是另外建设一张新的移动网络或者互联网,而是在现有移动网和互联网基础上,为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网络与服务体系。它为移动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为互联网提供移动的接入方式,移动互联网整合了互联网的连接功能、无线移动功能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计算功能,伴随着移动网络和互联网融合的扩大和深入,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具移动特性的、更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的网络与服务体系。移动互联网从第一展到目前的第二代,现将往第三展。不论那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组成都是包含移动节点、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和互联网几个部分核心网通过网关节点与互联网相连。
二、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环境
(一)经济环境角度分析
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在开放性增长的同时对外依存度逐渐提升。人均收入的提高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消费和使用提供了经济保障。国内手机终端保有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持续上升,具有网络业务和智能终端的手机终端的普及率正在不断提高。移动增值产业的媒体化、娱乐化趋势正日趋明显。电信业、广电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彼此渗透和介入将有效刺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良性竞争。
(二)技术环境角度分析
投入商用的3G网络将进一步拓展现有平台上的多种增值服务,3G带宽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将为其增加各类移动互联网娱乐与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使得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认知迅速扩展到移动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平台开发和普及,成为推动手机第二方应用快速发展的引擎。此外,随着移动运营商对手机上网资费进行普遍下调,降低了用户对手机流量高资费的顾虑,多种包月低资费的套餐组合在为用户提供丰富选择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用户对手机上网的使用度。
(三)市场环境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作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既涵盖原有的互联网运营所必须的业务,以及改进后的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与网络化的通信(包括增值)业务。大多数网络用户较早地认识到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共通性,了解到移动数据业务的付费服务。对逐步改进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既需要继承固有的互联网的收费模式,也应该对商业模式(例如较大规模的应用下载付费与增值)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一)业务发展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业务也由最初简单的短彩信业务,发展到如今的移动游戏、移动网聊、移动微博、移动视频和移动定位等新型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第二方手机应用的逐渐丰富,手机用户对手机多媒体化、多功能化的认知也逐渐加深,移动互联网正在一步步深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应用程序商店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导
应用程序商店慢慢成为移动互联网业界的各方积极促进的一个大的方面。如Android Market,因其开源的特点以及应用免费的优势,有超越苹果App Store的态势。当然,目前由与还难以解决终端和用户体验的一致性等问题,我国企业在发展应用程序商店方面与苹果和谷歌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三)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根据艾瑞咨询的《2012年度中国移动互联网核心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93.1亿元。其中,移动增值业务占比最大,达到了46. 5%;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最为迅猛,占到了29.2%的比例,国内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114.6亿元,同比增长了416.2%。与此同时,移动电子商务在2012年有望超过移动增值业务,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络市场里最大的细分行业。
(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移动”特色
在移动互联网络飞速发展的当下,手机阅读、移动搜索等业务和颇具移动特色的手机阅读内容形式,包括新闻早晚报、手机资讯、手机动漫,视听类的手机阅读形式逐渐成熟。在世界移动社交的网络中,共同兴趣爱好的移动网络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形成虚拟社区,方便彼此沟通交流。移动搜索包括短信搜索、WAP搜索,也涵盖音乐、游戏、视频影像、图片、聊天工具等内容,服务引入了个性化、垂直化移动搜索产品。
四、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一)要加强业务互联互通
如果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业务,假如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如即时消息互联互通能够像当初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短信互通一样。它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同时,也能为运营商带来更好的利润。因此,建议政府能够有效督导业务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互通,同时建议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各方能够通过开放的心态去寻求合作,这样可以实现共同发展,并且最终实现共赢,这将是一个有利于自身不断发展,业务不断丰富,市场不断扩大的策略。如果只专注于自己本身,不与其他平台互通,早晚将会让自己的市场越变越小,最后只会将自己做死。要时刻记住如何服务大众,让大众得到较大的实惠与方便,这样才能不断吸引更多的大众,使自己得到广大市场,得到最大的利润。
(二)新商业模式和积极转型
电信运营商积极探讨并做到与运营商、平台服务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等产业链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达成共赢,促使移动互联网向着健康的方向的发展,并能更好的服务大众。
(三)建立适合网络和支撑系统
在选择设备的时候,需要考虑设备的后向演进和前向兼容,使网络逐渐平滑向全IP构架过渡。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网络融合通信业务提供给用户集话音、视频、数据、无线等为一体的通信。为支持融合业务实施整合,运营商需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现有市场、客户群体以及增值业务和捆绑产品组合,建立合适的IT支撑系统构架来更好的适应市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终端、网络的不断发展,实现技术、商业模式及参与主体的不断多兀化。联通运营商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与产业链密切合作,完善商业模式,分析终端用户的需求,构建适合自己的核心体系,使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真正走向融合,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