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3 17:08: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运营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产品运作中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通过简单扩大再生产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已经不再是有效的手段了。从资本积聚到资本集中,从实业经营转向资本经营,几乎是所有民营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途径。通过资本运营,企业资产规模有可能以几何级数膨胀,从而实现企业的超前发展,奠定其产业基础和资本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因此在中国经济的近10年之中,我们看见了众多民营企业试水资本市场,渐渐成为资本经营的主体。
德隆这个昔日的新疆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如此庞大的企业帝国,公司从原来单一的经营模式发展成为涉及农业、加工业等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形成农业及相关产业、汽车领配件、旅游以及资本经营四大支柱产业,投资领域扩展到房地产开发、仓储货运、物业与酒店业、文化娱乐、新技术等多种行业。通过企业兼并和资本扩张,企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形成多产业融合、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的控股集团公司体制,实现了现代企业制度与统分结合高效管理的集团组织制度,创造了大集团规模经济的综合竞争优势。
(1)其通过“借壳”的途径,即通过受让已经上市的公司的国家股或法人股的方式,介入股市。在连续的资本运作中,开始控制多家上市公司,逐步形成所谓的德隆“系”。凭借这种方式,德隆公司的产品结构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资产规模不断壮大,融资能力不断加强,公司总市值高速增长。
(2)德隆系斥资非上市公司,利用自己资源进行产业整合——IPO融资——出台系列方案、措施——增资扩股融资收购。或利用自己资源进行产业整合——无法IPO融资,置换进现有上市公司——作为现有上市公司增资扩股融资的因素。这也就是“三驾马车”接连能够实现增资扩股的原因。
(3)其参股金融业,利用金融机构集资的功能,一方面大量集资为其主营业务扩大市场规模及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发挥协同效应,利用金融优势提高集团业务和产品竞争力。
无论是在1997年到1999年的大熊市,还是从2001年开始的大熊市中,素有“股市第一庄”、“中国第一强庄”等美誉的德隆一直以常青树的形象支撑着庄股在市场上的一方天地。然而,在股市回暖的2004年,德隆“三驾马车”却逆市下跌,直至跳水,毫无疑问,其资金链完全断裂。
分析德隆帝国崩溃之原因,固然有宏观大背景下的一系列原因,比如:国家融资政策一惯向国有企业倾斜,以致于民营企业融资难;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健全、完善,相关运作规则还未成体系,致使民营企业资本运作难以进行;资本运营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相对滞后,难以解决了出现的新问题;金融、证券等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民营企业整体信用缺失,再加上2004年初,由于中央政府担心投资过热,在金融政策上采取收缩银根政策,直接减少对企业的贷款。国家限制几大过热行业,包括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房地产和煤炭等。德隆涉及的几个主要行业,恰恰名列其中。由于这一系列外因的出现,促进了德隆资金链断裂,使德隆的一张张多米诺骨牌被。
但进一步探究深层次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德隆内部的原因。首先,德隆系涉足实业和金融两个领域,在此基础上,德隆进一步细分,实业方面,包括番茄酱、水泥、汽车零配件、电动工具、重型卡车、种子、矿业等;金融方面,则信托、证券、商业银行、租赁等兼收并蓄。所谓是场面铺得过宽过大,各产业之间又相关系数甚小,并且还没有自己的核心产业,产业整合也只是做到了貌合神离,这些导致了德隆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没有核心产业迟早将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应该认识到,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想继续壮大就要进行资本经营,不能仅靠自身的积累,基金融资上市融资等各渠道的拓宽,为资本运作提供了基础。融资完成是前提,但资本如何利用更成为企业家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应该慎防多元化陷阱和谨慎对待产业整合。世界经济500强中,没有几个企业是靠多元化经营立身安命的。统计数据表明,70年代美国一个大企业进入的行业是4.3个,而到了90年代,一个大企业进入的行业只有1.2个。一些企业之所以产生多元化的想法,主要是对于自已赖以起家的主业产生“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虑。巨人如是,太阳神亦如是。太阳神成立于1988年,在1988年至1993年期间,他们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年产值由1988年的750万,一路攀升至1993年的13亿。但是,就是在这个时候,企业内部对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前途产生了动摇,提出了寻找“多角支撑点”的方针,结果集团内部搞了近20个项目公司,广泛涉足酒店、饮食、汔车、化妆品、边贸等行业。太阳神不仅在多元化经营上颗粒未收,而且错失了主业稳固建设的良机,其后果最终在近年反映出来。次之,根据监管部门自2002年末以来的调查,德隆在整个银行体系的贷款额高达200亿-300亿元。如果加上股权抵押、委托理财、证券公司三方委托贷款等,德隆占压的银行资金更多。这些贷款大量被用于德隆的股权收购,其收购公司的做法粗糙而简单,大小好烂通吃,对被收购公司质量把关松懈,在收购时没有仔细考虑现金回报的时间安排,在投资节奏方面的安排,即长、中、短期投资的比例上也不合理,长期投资比重过大,影响资产流动性,更多看到富有“利润”的投资机会和产业整合机遇,不管公司高速成长带来的潜在风险。德隆大量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项目,但这些项目投资没有配合短期项目,以理顺资金回流,这是第一个风险。对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项目也没有拉开投资时间,不能保证资金顺利回收,以免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是第二个风险。短融长投最终拉断了德隆的资金链,把高速扩张形成的庞大资产建立在高负债的沙堆上,德隆的脆弱由此注定。德隆的产业整合是以资本运作为基础的,少量的初始资本几经变化控制了巨量的产业资本,而新整合的产业大多数不能实现现金流的正常运转,只好依赖银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贷款越来越多。一旦产业整合不利,银行紧缩贷款,那么德隆的一切产业规划就成为空中楼阁,股价崩溃是其必然。
再者,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缺失,这么一个庞大的德隆仍然是家长式的管理方式,这显然不能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必然会导致决策性失误。同时,德隆多元化战略目标与其内部实力不符,即公司人力、物力、财力都不能支撑其硕大的战略梦想,以致于到了后期,德隆的违规操作与资金紧张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状态,越是资金紧张越违规操作融资,而越违规操作融资,其资金缺口就越大,直至资金链完全断裂,昔日帝国灰飞烟灭。
我们应该意识到,市场经济要求资源和要素实现最佳组合,而资本是市场上最活跃的要素之一。资本运营是企业继生产经营、商品经营之后,以所拥有的资本为对象,通过资本更大范围的流动,实现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经营活动,它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民营企业的资本运营和产业整合如何进行,应该从宏观环境和自身两个方面着手。
在宏观条件上,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突出以市场为导向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再之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应该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起到规范民营企业行为的作用;第三,金融、证券等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和加大执法力度,并且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并建立相应的资源信息共享机制。
同时民营企业也要加强自身整体素质建设,提高民营企业的信誉度;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监督、控制各管理层人员违法违纪操作;应该建立其核心产业,并以产业经营为目的,资本运营为手段。同时还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设:
(1)要高度重视资本运营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一般来说,民营企业都是从产业经营起步的,这是立足市场的前提和必要。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种单一的产业经营将会束缚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要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资本经营就成为必经之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资源融入更大范围的资源之中,进行优化重组,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本运营,充分发挥资源的最佳运营效益,实现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从这点说,企业从产业经营到资本经营的结合,是创业期之后的深化和飞跃。
(2)要弄清民营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关键。资本运营应该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灵活的体制和创新能力,而并非资本运营的能力,因此企业不能像“投资控股”型企业那样,先取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然后再去整合企业或相关产业,谋取回报。应当围绕企业已有的产品和企业将来发展的方向,有意识地选择目标公司。换句话说,民营企业是为了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进行资本运营,而不是为了资本运营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应从企业的实力出发进行资本运营。这里所指的实力包括资本实力和经营能力等。固然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进行资本运营是必然之路,但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进行资本运营,却会让企业“噎死”。
成功的资本运营必须以成功的产品运作为基础。有人讲产品运作是加法,资本运营是乘法,资本运营是比产品运作更高级的形式。但是进行资本运营,没有成功的产品运作是不可能取得长远效果的,如果离开产品运作而大搞资本运营,会使企业陷入危险的“资本泡沫”中,最终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3)必须强调企业文化在整合中的作用。资本运营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使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使资本更快、更好地增值。因此收购、兼并、重组之后的整合,是决定资本运营效果的关键。而整合的效果又往往取决于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能否兼容,应该培养具有企业凝聚力、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
(4)不断发现培养专业人才。
从一些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缺乏资本运营的意识,羁绊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才缺乏,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高级管理人才,这是民营企业最致命的弱点,人力资源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民营企业应该从内部培训为主、外部招聘为辅的人才培养机制,并建立合理的工资报酬激励机制,来解决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
对我国民营企业来说,如何引入智力资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造,建立现代公司制,并通过运用资本等工具实现更高层次的规模经济,还是个需要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实践的领域。关键词:市场经济;民营企业;资本运营;产业整合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中国民营企业要想迅速发展壮大,资本运营可谓是必然选择。然而资本运营有其内在规律,中国民营企业只有真正认识它、并遵循其规律运作,才能通过资本运营拓宽融资渠道和合理利用,促进产业升级,最终实现以产带融、以融促产的发展道路。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纷纷试水资本市场,同时各种问题不断浮出水面,其中德隆集团可谓是典型,从德隆案例剖析中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和产业整合之间如何进行的一些经验教训,希望能给中国民营企业资本运作一些启示。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产品运作中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通过简单扩大再生产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已经不再是有效的手段了。从资本积聚到资本集中,从实业经营转向资本经营,几乎是所有民营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途径。通过资本运营,企业资产规模有可能以几何级数膨胀,从而实现企业的超前发展,奠定其产业基础和资本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因此在中国经济的近10年之中,我们看见了众多民营企业试水资本市场,渐渐成为资本经营的主体。
德隆这个昔日的新疆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如此庞大的企业帝国,公司从原来单一的经营模式发展成为涉及农业、加工业等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形成农业及相关产业、汽车领配件、旅游以及资本经营四大支柱产业,投资领域扩展到房地产开发、仓储货运、物业与酒店业、文化娱乐、新技术等多种行业。通过企业兼并和资本扩张,企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形成多产业融合、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的控股集团公司体制,实现了现代企业制度与统分结合高效管理的集团组织制度,创造了大集团规模经济的综合竞争优势。
(1)其通过“借壳”的途径,即通过受让已经上市的公司的国家股或法人股的方式,介入股市。在连续的资本运作中,开始控制多家上市公司,逐步形成所谓的德隆“系”。凭借这种方式,德隆公司的产品结构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资产规模不断壮大,融资能力不断加强,公司总市值高速增长。
(2)德隆系斥资非上市公司,利用自己资源进行产业整合——IPO融资——出台系列方案、措施——增资扩股融资收购。或利用自己资源进行产业整合——无法IPO融资,置换进现有上市公司——作为现有上市公司增资扩股融资的因素。这也就是“三驾马车”接连能够实现增资扩股的原因。
(3)其参股金融业,利用金融机构集资的功能,一方面大量集资为其主营业务扩大市场规模及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发挥协同效应,利用金融优势提高集团业务和产品竞争力。
无论是在1997年到1999年的大熊市,还是从2001年开始的大熊市中,素有“股市第一庄”、“中国第一强庄”等美誉的德隆一直以常青树的形象支撑着庄股在市场上的一方天地。然而,在股市回暖的2004年,德隆“三驾马车”却逆市下跌,直至跳水,毫无疑问,其资金链完全断裂。
分析德隆帝国崩溃之原因,固然有宏观大背景下的一系列原因,比如:国家融资政策一惯向国有企业倾斜,以致于民营企业融资难;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健全、完善,相关运作规则还未成体系,致使民营企业资本运作难以进行;资本运营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相对滞后,难以解决了出现的新问题;金融、证券等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民营企业整体信用缺失,再加上2004年初,由于中央政府担心投资过热,在金融政策上采取收缩银根政策,直接减少对企业的贷款。国家限制几大过热行业,包括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房地产和煤炭等。德隆涉及的几个主要行业,恰恰名列其中。由于这一系列外因的出现,促进了德隆资金链断裂,使德隆的一张张多米诺骨牌被。
但进一步探究深层次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德隆内部的原因。首先,德隆系涉足实业和金融两个领域,在此基础上,德隆进一步细分,实业方面,包括番茄酱、水泥、汽车零配件、电动工具、重型卡车、种子、矿业等;金融方面,则信托、证券、商业银行、租赁等兼收并蓄。所谓是场面铺得过宽过大,各产业之间又相关系数甚小,并且还没有自己的核心产业,产业整合也只是做到了貌合神离,这些导致了德隆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没有核心产业迟早将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应该认识到,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想继续壮大就要进行资本经营,不能仅靠自身的积累,基金融资上市融资等各渠道的拓宽,为资本运作提供了基础。融资完成是前提,但资本如何利用更成为企业家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应该慎防多元化陷阱和谨慎对待产业整合。世界经济500强中,没有几个企业是靠多元化经营立身安命的。统计数据表明,70年代美国一个大企业进入的行业是4.3个,而到了90年代,一个大企业进入的行业只有1.2个。一些企业之所以产生多元化的想法,主要是对于自已赖以起家的主业产生“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虑。巨人如是,太阳神亦如是。太阳神成立于1988年,在1988年至1993年期间,他们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年产值由1988年的750万,一路攀升至1993年的13亿。但是,就是在这个时候,企业内部对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前途产生了动摇,提出了寻找“多角支撑点”的方针,结果集团内部搞了近20个项目公司,广泛涉足酒店、饮食、汔车、化妆品、边贸等行业。太阳神不仅在多元化经营上颗粒未收,而且错失了主业稳固建设的良机,其后果最终在近年反映出来。次之,根据监管部门自2002年末以来的调查,德隆在整个银行体系的贷款额高达200亿-300亿元。如果加上股权抵押、委托理财、证券公司三方委托贷款等,德隆占压的银行资金更多。这些贷款大量被用于德隆的股权收购,其收购公司的做法粗糙而简单,大小好烂通吃,对被收购公司质量把关松懈,在收购时没有仔细考虑现金回报的时间安排,在投资节奏方面的安排,即长、中、短期投资的比例上也不合理,长期投资比重过大,影响资产流动性,更多看到富有“利润”的投资机会和产业整合机遇,不管公司高速成长带来的潜在风险。德隆大量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项目,但这些项目投资没有配合短期项目,以理顺资金回流,这是第一个风险。对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项目也没有拉开投资时间,不能保证资金顺利回收,以免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是第二个风险。短融长投最终拉断了德隆的资金链,把高速扩张形成的庞大资产建立在高负债的沙堆上,德隆的脆弱由此注定。德隆的产业整合是以资本运作为基础的,少量的初始资本几经变化控制了巨量的产业资本,而新整合的产业大多数不能实现现金流的正常运转,只好依赖银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贷款越来越多。一旦产业整合不利,银行紧缩贷款,那么德隆的一切产业规划就成为空中楼阁,股价崩溃是其必然。
再者,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缺失,这么一个庞大的德隆仍然是家长式的管理方式,这显然不能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必然会导致决策性失误。同时,德隆多元化战略目标与其内部实力不符,即公司人力、物力、财力都不能支撑其硕大的战略梦想,以致于到了后期,德隆的违规操作与资金紧张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状态,越是资金紧张越违规操作融资,而越违规操作融资,其资金缺口就越大,直至资金链完全断裂,昔日帝国灰飞烟灭。
我们应该意识到,市场经济要求资源和要素实现最佳组合,而资本是市场上最活跃的要素之一。资本运营是企业继生产经营、商品经营之后,以所拥有的资本为对象,通过资本更大范围的流动,实现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经营活动,它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民营企业的资本运营和产业整合如何进行,应该从宏观环境和自身两个方面着手。
在宏观条件上,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突出以市场为导向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再之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应该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起到规范民营企业行为的作用;第三,金融、证券等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和加大执法力度,并且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并建立相应的资源信息共享机制。
同时民营企业也要加强自身整体素质建设,提高民营企业的信誉度;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监督、控制各管理层人员违法违纪操作;应该建立其核心产业,并以产业经营为目的,资本运营为手段。同时还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设:
(1)要高度重视资本运营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一般来说,民营企业都是从产业经营起步的,这是立足市场的前提和必要。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种单一的产业经营将会束缚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要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资本经营就成为必经之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资源融入更大范围的资源之中,进行优化重组,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本运营,充分发挥资源的最佳运营效益,实现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从这点说,企业从产业经营到资本经营的结合,是创业期之后的深化和飞跃。
(2)要弄清民营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关键。资本运营应该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灵活的体制和创新能力,而并非资本运营的能力,因此企业不能像“投资控股”型企业那样,先取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然后再去整合企业或相关产业,谋取回报。应当围绕企业已有的产品和企业将来发展的方向,有意识地选择目标公司。换句话说,民营企业是为了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进行资本运营,而不是为了资本运营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应从企业的实力出发进行资本运营。这里所指的实力包括资本实力和经营能力等。固然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进行资本运营是必然之路,但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进行资本运营,却会让企业“噎死”。
成功的资本运营必须以成功的产品运作为基础。有人讲产品运作是加法,资本运营是乘法,资本运营是比产品运作更高级的形式。但是进行资本运营,没有成功的产品运作是不可能取得长远效果的,如果离开产品运作而大搞资本运营,会使企业陷入危险的“资本泡沫”中,最终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3)必须强调企业文化在整合中的作用。资本运营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使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使资本更快、更好地增值。因此收购、兼并、重组之后的整合,是决定资本运营效果的关键。而整合的效果又往往取决于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能否兼容,应该培养具有企业凝聚力、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
(4)不断发现培养专业人才。
网站维护涉及到资源和成本问题,但只要用对工夫,大部分中小企业网站维护需要的资源和成本并不会太高。
首先谈谈网站更新。企业网站主要是更新产品及说明文字。一般中小企业网站都没有后台内容管理系统,网页更新需要懂得做网页的人员,但企业大都没有这种人才(虽然学习做网页也并非难事)。一个办法,就是在跟做网站的网络公司签定合同时就订下有关网页更新服务的条款,不要因为合同中忽略了这个问题,等到需要更新时再去找网络公司就很被动。
另外一个比较柔性的解决办法就是,公司里训练一个编辑网页的人员,学会使用Frontpage、Dreamweaver等html编辑程序。一个人要是能学会使用word,就应该可以学会网页编辑、FTP上传文件。可以让做网站的网络公司培训一下,结合买书自学,并不难,学习者可以多掌握一门知识,也不会抗拒。因此,这个方法也是可以采用的。
网站推广就复杂艰巨得多了。从交换链接、登录搜索引擎、信息到邮件列表维护发送等,各方面都涉及到专业知识,已经不是简单学习一些诸如网页制作方法就可以解决的了,但这部分又至关重要,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网站推广有以下建议:重点项目外包,其它推广工作自己内部承担。
重点项目主要指搜索引擎推广、网络广告。国内搜索引擎和网络广告的业务开展都力推制,可以在网站上找到它们在各地区的授权商,有时候,通过的价格比媒体网站自己的对外报价还低。但如果公司没有这个预算,只好在GOOGLE上免费登录,只是一般网站策划和设计人员在网站建设中并不会单独考虑针对GOOGLE排名的网页优化问题,因此实际上要获得好的排名还是很难。如果要进行搜索引擎优化,一方面涉及到费用,而最重要的,还是优化的质量。实际上,目前搜索引擎优化通常只是一些个人行为而非公司行为,因为“搜索引擎优化”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服务产品,而且效果常常与主观努力大相径庭。因此要找一个优化高手并非易事。
其它推广维护工作,主要就是寻找互换链接的对象、信息、Email营销推广、回复客户Email以及网站与用户的互动应答等,大都需要长期经营。这些工作大多不需要涉及太复杂的专业知识,但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对于网站维护人员,需要明确工作职责、内容,并长期学习新知,这群人属于时代营销网站的忠实用户。
一、创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l、完善资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必须具备合理的市场结构和良好的监管机制。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国家对资本市场管理仍有行政干预的现象;(2)市场割据,流动性不足;(3)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健全;(4)监督不力。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减少行政计划因素;二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结构;三是增进市场流动性;四是完善市场的价格机制;五是建立与整个经济开放程度相适应的高度权威的管理体制。
2.完善法律制度。(l)完善证券法律制度,规范证券机构、发行公司和上市公司;(2)扩展金融市场容量,完善金融法规体系;(3)完善公司法律制度,规范公司的合并、分立和破产等行为;(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国有资产评估以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行为。
3、改善政治环境。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卸下企业的包袱,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这要具体做好下列工作:(1)打破社会保险分散管理格局,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的管理制度。
4、净化社会中介环境。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各个环节,均需中介机构参与运作,中介机构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资本运营的成败。要建立并规范包括信息网络、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在内的中介机构。
二、营造必备的企业内部环境
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管理者应做到:(1)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现代知识武装自己;(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并运用于实践;(3)提高创新能力,不拘泥于现状;(4)牢固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观念。
其次是重视对人的管理。做到:(1)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2)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3)弘扬先进,培育职工的团队精神;(4)关心职工生活,不断理顺职工思想情绪;(5)不断增强职工“主人翁”地位,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三是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1)要立足现有基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2)对外拓宽融资渠道,对内抓好产品生产,降低产品成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3)应不断优化内部资本结构,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比例,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4)完善企业的科学决策体系,无论进行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拓宽经营项目或是兼并其他企业,都要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5)建立对资本运营项目的考核制度。
三、加强企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资本的产业结构关系。企业通过多个产业的投资,既可以避免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又可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二是资本的产品结构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将资本投放在不同的产品上,使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三是资本的空间结构关系。企业应考虑不同地域的资源条件、自然条件、投资环境和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四是资本的风险结构关系。资本收益总是和一定的风险相关的。因此,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首先,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合资、合作等办法吸引多个投资者联合进行项目投资,共同分享利益,分担损失风险;其次,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再次,进行投资的风险组合。投资要在不同的产业,不同风险的项目间进行组合,既保证资本的安全性,又保证资本的增值性。使之做到:运行协调、供求平衡、资产流动和风险适度。
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资本经营
筹资已成为企业一项重要而经常的活动,那种靠企业自我积累或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在资本市场,企业可以自身的法人财产权实现直接融资,也可以股权出让和转让的形式以及以存量资产出让、土地置换、发行债券等形式筹资。
五、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培育资本运营动力机制
一是要重塑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增强所有权虚拟化程度。将有竞争性、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折成股份,组成一批国有控股公司,建立法人产权,代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成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主体和一级企业法人,行使资产收益权和处置权,成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二是要改革国有资产管辖权制度,将管辖权由政府部门让渡给作为企业法人的国有控股公司,政府的资产管理方式则相应由收益权、处置权直接行使过渡到政策法律的制定,为企业资本运营营造法制化、规范化的市场氛围。三是要广泛建立法人产权制度,架构以企业法人产权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运营体系。
六、理顺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关系,建立企业资本运营的联动机制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扩大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的规模,使企业商品生产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因此,企业的资本运营应该有利于剥离企业非经营生产,提高企业资本质量,使商品经营成果直接转换成资本经营成果,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商品经营效率。资本运营要在有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尽量减少无关联企业的兼并,以合理的市场结构,形成企业适度的竞争状态。抛弃或防止资本运营中一哄而上的做法,将资本运营行为和商品生产经营的切实需要紧密结合,规划出有序的、渐进的资本运营轨道。
七、正确认识市场规模与资本规模的比例关系,建立有序的资本扩张机制
处理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中资本规模与市场规模的关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资本扩张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搞外延式的扩张,而要着重培育国有企业通过资本的运营和相关生产能力的配置增强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所引起资本利润率的提高来转增资本的机制。二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中资本扩张必须重在存量盘活,而不是铺摊子,搞重复建设,通过存量重组,扩大相对市场份额。三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必须注重无形资产的运营,通过创立品牌,运用品牌的市场渗透力来达到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发展。四是国有企业目前资产状况是固定资产大于流动资产,存量大于流量,资产负债比率和净资产比率都相当低。要有效的达到规模经济即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还需依靠政府制定兼并政策、产业化政策和市场容量扩张政策来扶助和指导,以加速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扩张机制的培育。
八、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与企业法人治理的关系,完善资本运营的决策机制
企业资本运营必须正确定位,明确决策的权限和管理责任,形成良好、快捷、有效的决策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资本运营决策的分权模式,明确划分决策权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的决策权,应限于当企业资本运营涉及资产所有权在不同性质的主体之间重组或变更时作出明确的选择;而当资本运营在相同所有权主体之间发生,则只需企业法人批准;至于企业的资本运营只涉及所有权的派生权能如经营权、占用权,则其决策权利属于法人。二是明晰企业资产决策的责任,构建资本运营决策的风险约束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资产运营决策的任务是促进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价值保值和有利于提高资本的生产配置效率,降低资本运营风险。王是建立资产运营决策的价值实物协同机制,促进国有企业资本运营
决策的回馈循环。资产运营决策必须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对经营性资产的运营决策确定价值量化指标,企业法人则根据这些指标运营法人财产,完成价值量化指标与资本运营协同,使国有资产运营决策形成回馈循环。
九、加强资产评估管理,力求评估结果正确公平
资本运营离不开资产评估。只有准确、完整、合法地评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才能保证国有资产不被侵蚀。
1、制定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对同一资产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的结果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但不同方法共存是与资产评估对象、评估要达到的目的及评估的经济环境相关的,即这三者的结合状态是决定采用哪种评估方法的内在依据。对企业整体分析时应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对企业以某项固定资产投资入股时,则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在外部条件允许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收益现值法,非特殊情况时,一般不采用清算价格法。
2、加强对评估结果的确认工作。资产评估结果是否合法、真实,标准和方法是否正确、科学,资料是否完整等都需要进行审核和鉴定,以保证评估结果正确无误、公平合理。
3、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理。资产评估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并非任何组织和机构都可以从事该项业务。对资产评估的从业人员,应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十、强化企业财会工作,促使企业资本有效运营
1、只要是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的经济资源和经营活动因资金纽带关系而置于一个管理机构或集团控制之下,就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2、准确地确认和计量企业的负债,并对坏帐发生的可能性和大小进行合理地估计。
降低物料成本的措施,主要从作业价值分析人手,因为只有明确了作业的价值和效率,才能寻求改进机会。作业是由每个岗位完成的,因此降低物料成本就要强化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工作渗透到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严格按照材料标准采购和使用,对材料实行定额管理,控制购料、入库出库、下料供料、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等环节,及时推广先进的用料、代用、综合利用等方法。具体包括:加强采购成本控制(价控),明确划分采购权限。煤炭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年度开始,对不同品种的物料采购权限给予明确划分,实施分级分权管理,做到权责明确。要提高对物料采购计划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物料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科学组织,精心策划,统筹安排。首先,物料采购计划应依据生产进度、物资消耗定额和库存的可利用资源进行编制。物料采购计划内容要全面,包括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材质要求、需用时间及需用数量、计划采购单价、需用资金等,并应有编制人和批准人签名。项目应明确调整物料采购计划的程序和责任,避免由于变更任务而造成计划不周,形成物资积压或影响生产。主要物料实行建立健全材料台账,限额领(发)料的管理方法。各区队应指定单位的物料成本责任人,明确主要物料(钢材、水泥、木材及火工品)的定额需用量,严格按照定额需用量限额发放,并准确记录领用情况,定期进行核销分析。从管理流程看,煤炭企业为了降低物料成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首先是建立管理流程角度的规章制度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一账、一卡、一报表”管理制度。“一账”即供应部门把当月材料费总指标、单项材料定额指标按类别分解到责任人,建立供应员限额工料台账;“一卡”即供应部门为责任单位建立预算定额领料卡(定数量、定科目),由供应部门考核组把指标登记上卡,对上月卡片上的节余额做到不结转、不累计;“一报表”即核算员每天统计当天材料消耗情况,并把报表上报给有关领导及部门,以便领导随时掌握当天材料的消耗情况。二是“日控制、周检查、旬分析、月总结”管理制度。三是严格执行“三不发放”原则,即“有旧不发新、有修复品不发新、有代用品不发新”。
2、人力资源成本管理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几年,我国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状况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总体上,煤炭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的意义认识不足,不愿意对人力资源过多投资;许多企业对人力资源成本仍没有完整的概念,缺乏对人力资源成本的分析和控制。
2.1及时解决不合理派工现象。
不断整顿和改善劳动组织,压缩非生产人员。例如,由于煤矿按规定要计提员工经济补偿金,因此降低员工人数,提高劳动力利用率成为降低人工费的主要途径。煤炭企业对各班组结合定额核定员工人数,确定每人考核标准,采用“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考核办法,调动班组积极性,提高员工劳动率,降低人工费支出。
2.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要规范人力资源超前管理机制,完善政策。从管理干部到劳动用工的各个方面,煤炭企业都要健全人才储备、培训、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机制,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支持人才干成事、帮助人才干好事”的良好氛围,积极为人才干事创造条件,使每个人都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岗位育人才,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真谛,调动干部员工立志成才的积极性。要抓紧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要依据变招工为招生政策,择优选聘技校生和大中专生充实操作岗位,通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人才梯次结构,建设高素质的干部和员工队伍。
3、辅助费用管理
1.1预算管理概述
预算管理是依据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对企业内各部门、单位进行相应的预算规划,分配、控制、协调、考核其财务与非财务资源,通过对部门或单位经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业绩的考核与评估来确保企业达成最终目标的一系列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关键的环节,在合理的预算制定下,各部门按照计划有序地完成目标,将有限的资源效用最大化,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最终实现盈利。它主要涉及对经营预算、战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等方面的管理。
1.2预算管理的作用
预算管理的作用体现在:第一,有利于协调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工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第二,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调控能力,使企业实现过程的可控,防止因为过程产生的失误导致不满意的结果;第三,有利于企业通过量化的预算目标来进行管理与考核;第四,有利于各部门明确各自的权限和职责,将目标细分与责任到人,增加目标的可实现性;第五,有利于明确企业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实力。
2通信企业内预算管理出现的问题
2.1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第一,企业把预算管理划分到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进行编制与监控,一般没有设立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而且公司并没有赋予财务部门那么多的管理权限,这就使得预算管理无法推行;第二,预算管理体系不规范,没有建立相应的执行标准、考核标准、规章制度等,削弱了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第三,没有相应的审核、监督机构,使得预算工作中的违规违法现象屡有发生,如超出预算开支、预算分析不准确等问题无法解决。
2.2编制时间成本过高
由于通信业的运营企业均为全国性质的集团公司,其内部部门与组织框架比较复杂,所以本行业的预算编制比其他行业要更为复杂,再加上没有引进专业的编制人员与科学的编制方法,使得编制的工作效率极低。一般都是由年目标进行月度的分解,等到编制结果出来时,已经过了大半个月,预算编制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更没有了执行的意义。
2.3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由于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培养不足,很多都是财务部门的员工进行预算编制,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对于财务预算的流程、方法、实施及目的都缺乏认识,阻碍预算管理正常、有效执行。譬如管理人员仅对预算值同执行结果简单比对,没有深入地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就得不出或者得出错误的指导意见,完全失去了预算应有的监控调整作用。
2.4预算管理方法不科学
随着通信业的管理与组织框架的改革,预算管理并没有相应进行变动,而是依照传统模式进行管理,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是为了预算而预算,将预算的目的曲解化,同时,管理者和企业高层也缺乏科学的管理理论及意识。
3应采取的改善对策
3.1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由于通信运营企业通常都是总公司统领各地方公司,所以建议以总公司为基准,向各分公司逐步辐射执行。首先,企业应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合理设置岗位,而且高层也要配合预算部门工作的推进,赋予其相应的权利方便其协调、处理管理工作。然后,需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监查制度、执行标准、考核标准等,让预算工作者有章可循,消除预算制度不规范或者形同虚设的情况,通过监查减少预算人员违法、违规现象,确保预算编制的真实性,使预算管理正常发挥作用,如考虑到通信行业提供的产品都是无实物形态,所以在进行预算之前,必须明确产品统计时的计量单位,才能确保数据的统一与准确。最后,需减少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财务人员工作的干预,通信运营企业很多都是自行上报的方式来进行预算,以领导决定一切,必须改变此类做法。
3.2提升预算人员专业水平
首先,企业要加强相应的岗位培训,通过总公司组织或者是各分公司自己开展,从理论与操作两方面同时入手,及时获取最先进的金融分析、财务会计、统计管理、计算机知识和职业技能,也可以通过大力引进优秀的预算人才和管理人才,快速提升企业预算管理的整体实力。其次,企业需制定预算人员考核制度,将不具备岗位要求的人员进行调岗或者辞退,增加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让他们有主动学习提升的动力,同时也增强他们在工作时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最后,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预算人员提出好的改革建议,分享高效的工作经验,由一个人带动一群人,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3.3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由于通信行业分布极广,分支机构更是多达几千家,如果要逐级进行预算工作量大而且时间紧迫,这就需要引进更为先进的预算的编制方法、组织体系、审批权限等管理办法或者是软件系统。例如引进“平衡计分卡”管理系统,通过分析总公司的目标与近期规划,设立包含关键考评指标的整体计分卡,然后将总的目标分解到各个分公司以及公司的各个部门、单位内,之后每个员工再通过对自己部门的计分卡来建立自己的平衡计分卡,从而实现整体目标的方法。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方便统一管理,管理者只需要将所需的指标准确的设定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结语
[关键词]奥运营销品牌策略
一、我国企业奥运营销存在问题的分析
正如其他营销模式一样,奥运营销并非对每个企业都适用。在奥运营销史上,有许多像三星、可口可乐这样的成功经典,也不乏得不偿失的失败案例。结合2008年的奥运营销案例,对于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来说,奥运营销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赞助奥运会的误区
奥运营销是体育营销的一部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赞助奥运会积极性很高,但准备不足。我国企业将要参加奥运会赞助的企业比例高达93%,而真正参加过体育赞助的企业仅占62%,仍有38%的企业不知体育赞助为何物,这说明体育赞助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也说明我国企业对奥运会赞助具有从众心理,对于奥运会赞助准备不足。
对奥运会赞助金额估计不足。对于全球赞助商、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许可证计划的赞助金额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估计偏差,其偏差的一个明显趋势是估计过低。
2.奥运营销经验明显不足
与可口可乐、三星、VISA和通用电气这样的巨头企业的成熟奥运营销经验相比,中国企业在奥运营销方面仍处于探索初期,国内企业明显缺乏体育营销的经验。一些企业在国内的大型体育赛事上,拿到赞助商的身份后,只是利用体育场所内的几块广告牌或者运动员服装上的LOGO做做广告。再说到奥运营销经验,中国企业就几乎无从谈起。
3.重战术轻战略
任何营销手段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奥运营销也是一场需要“放长线,钓大鱼”的营销战。奥运会虽然短暂,但是从事前申办、准备,到正式举办,再到事后奥运效应延续,需要经历很长的阶段。企业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不能只在奥运期间搞营销,更要为后奥运营销铺路,绝不能一看到前期的投资效果不好而轻言放弃。单凭在奥运期间做几个广告、赞助几个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把品牌往奥运精神上靠,深入挖掘奥运资源。
4.资金规模的压力
与跨国企业相比之下,赞助奥运会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首先面临的是资金问题。在抛出了巨额的赞助费用后,能否保证后期的宣传推广费用足够充裕?据了解,第六期全球赞助商的准入门槛已经由原来的400万美元增长到8000万美元左右。可口可乐具体投资的市场推广费用则是“赞助费的3倍~5倍”。有人甚至推测其后期推广费是赞助费的10倍左右。
一些企业在营销能力上存在不足,特别是财力上无法与国际企业抗衡。高回报必然意味着高投入。赞助奥运是一场金钱游戏,只有有实力的赞助商才能真正进入这个领域,体味到奥运营销带来的“放大效应”。以联想加入TOP计划为例,除了入围企业的赞助费之外,后续的宣传支出还要投入大约3~5倍的资金。因此,要想真正提升品牌形象,联想至少要拨出3亿美元的专项经费,仅200亿港元身家的联想,这笔费用对它来讲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5.企业的奥运营销传播推广运动与企业的品牌战略不一致
品牌战略是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体现,而奥运营销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手段,应该是品牌整合传播战略的一部分,服务于企业品牌战略。中国本土的企业奥运营销情况还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的阶段。面对投入最高、风险最大的奥运营销,仅仅靠花大钱买到奥运商标使用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融合了公司战略所要求的方向开展奥运营销活动,才可以体现奥运营销的真正价值。
二、奥运营销的主要对策
我国企业的体育营销策略刚刚起步,体育市场还有很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我国企业奥运营销策略也还处于摸索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我认为奥运营销应做好如下工作:
1.重视人才
一方面,采取多种途径,培养高级体育商务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和聘用高水平的国际体育商贸人才。人是体育市场中最重要的资产,是一切行为的策划者。一名高素质的体育商务人才具有丰富的商业知识、良好的商业动机和很高的商业才能。这也是一家企业进行成功的奥运营销的基础。2.“间接法”和“直接法”整合运用
所谓间接法,就是企业通过向奥委会购买权力,获得赞助商资格,享受合同约定的权利。这种策略是借助赛事和体育明星的魅力来吸引潜在消费者的目光,达到提升企业形象、拓展目标市场、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直接法,即企业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奥运的流行元素添加到企业主营产品中去,开发出具有体育概念、折射体育形象的系列新产品,从而创造并激发消费者对企业主营产品的新需求。
3.着眼未来,克服短视行为
奥运营销最基本的功用就是成为企业和消费者改善或重建彼此关系的重要工具,双方借体育运动产生了共同的焦点,奥林匹克文化和品牌文化相融,由此形成共鸣,这和企业为了博取消费者的好感而采取的主导式营销大不相同,由此塑造出来的企业形象自然更加深入人心,从而带动企业发展。如果仅仅依靠一次或者几次的炒作,是很难将品牌的核心传播给消费者,并让消费者接受或认同的。世界很多著名的企业就是在长期赞助体育事业中树立了全球品牌形象。我们应该向可口可乐公司、三星公司学习。
企业要充分体现社会责任感。奥林匹克运动会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体育比赛,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赞助企业必须在“义”与“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有三大主题:分别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三个主题给参与奥运营销的企业提供了三个基本的企业传播导向。以“绿色奥运”主题为例,海尔成为2008奥运会的赞助商以后,围绕奥运主题,在全国开展“绿色奥运,HOT中国”的奥运营销传播行动,全套绿色奥运家电陆续上市,奥运家电融合了节能和环保元素,希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媒体策略,打造强势品牌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的普及,使奥运会成为了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广告媒介。同时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各大媒体在奥运会期间也都将成为焦点,也成为各个企业产品竞争的舞台。
同时,企业必须牢记,打造强势品牌的关键是能否正确、适时地整合所有的品牌信息、在最易与品牌关系者接触的时间、地点、方式与他们进行双向的沟通。
5.缔造本土化策略
企业要进行连续的品牌打造工作,结合奥运本身举办各种活动,与消费者互动,倡导一种奥运与企业结合的文化或精神,并进行广泛传播,这样就可以将奥运文化与国家本身的文化相结合,使奥运精神与企业本身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提升了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例如,198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期间,美国柯达公司缔造了一系列的日本本土化的策略活动,最终进入了被日本富士公司垄断的日本胶卷市场。笔者认为企业在缔造本土化的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围绕奥运所进行的商业推广应与品牌属性相关联。企业选择体育营销首先要考虑品牌或企业内涵与其是否吻合,即看产品的属性与运动的连接是否自然流畅。奥运营销就是让企业乘机借势,挖掘企业产品内涵与奥运的关联性,让关注奥运体育赛事的消费者也关注到企业的产品,能否借势关键是要在情感内涵上与消费者达成共识,要有情感联系才能产生品牌价值。
第二,奥运营销传播应有整体性、连贯性、可持续性。奥运营销是将品牌核心文化以奥运为平台进行再次提升与超越,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要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持之以恒的整合传播作。奥运传播要特别注意奥运赞助前期的造势,中期的同步亮点,后期的效应,不能赛事结束,企业的传播活动也结束。另外,国内企业很少从品牌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奥运营销的问题,奥运营销在某些企业思维里不过是一种让企业一炮走红的“短平快”战术,是打响知名度的敲门砖或简单的促销工具。若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持久性战略的指导,体育营销会成为企业昙花一现的即兴表演。
第三,要客观地评估自己,量力而行。企业高额的赞助费用只是拿到开发奥运市场的入场券,开发赞助权的费用则需要更多地投入。企业应该量力而行,没有客观的调查、科学的规划,奥运营销就只能变成一种烧钱游戏,严重的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第四,体育明星做品牌代言要科学有创新。体育明星代言愈来愈成为企业体育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品牌形象提供鲜活的个性因素。明星代言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不但浪费大量财力,还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同时体育明星过于光彩夺目,可能会掩盖品牌自身的发展方向,消费者记住了明星,却没有记住品牌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慧:奥林匹克营销与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3):3~8
[2]黄俐:奥运营销青啤智慧.市场研究,2007(7):52~54
[3]雷海艳:企业奥运营销探析.集团经济研究,2005(3)
1.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预算方案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全面预算管理内容全面,整个过程全程跟踪,全员参与,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的客观要求,对于企业内部进行财务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都建立在预算方案编制的基础之上,因此,预算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将影响到运营成本的有效性。预算方案编制首先要根据往年企业经营情况,围绕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的中心来开展,按照企业本身的发展水平来制定预算目标。下属公司的财务部将会参照母公司下达的预算目标和实际的运营情况,将财务支出和收入整理成数据上报给母公司,这些数据就是母公司进行下一年预算编制的依据。用这样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保证了其科学合理性,为后面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将利润最大化,企业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内容来执行,预算执行的过程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步,决定着财务管理效果的好坏,因此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定期的考核。
2.收费管理
车辆通行费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主要收入来源,直接影响企业最终的利润。高速公路属于一种经营性基础设施,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企业通过收取车辆通行费来获取利润和维修管理的费用,因此,收费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内容。虽然收费管理执行起来工作量大、内容繁琐,但是对企业运营至关重要。收费管理首先应该做到合法合规,其次要做到尽量杜绝少收漏收的现象,保证车辆自觉按照规章制度交纳车辆通行费用。收费管理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进行详细的年度收入预测,财务人员根据年度车流量、车流增长比率、收费标准等各项因素,综合考虑进行下一年度的收入预测,且预测内容越详细越好。二是注重现金的管理,现金作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可以直观的反映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经营成果。因此,要做好现金的管理,保证现金的安全。由于高速公路运营时流入的资金量大,可将部分富余的现金用于证券投资,获取更多的利润。
3.运营成本管理
成本费用的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点所在,直接体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利润。根据高速公路运营的实际情况来看,运营成本管理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日常管理费用管理,日常管理费用的内容包括上岗人员的工资和日常行政的各项支出。为了更好地对日常费用进行管理,企业必须严格控制上岗人员数量,精简上岗人员,未经过企业领导不能随意增减工作人员,造成资源的浪费。企业日常行政办公应该提倡低碳节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其次是维修养护成本的控制,随着高速公路运营的时间不断增加,路面经过多年使用出现老化或是其他方面的问题,为了保证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高速公路企业用于路面养护和道路维修的费用也在逐年增加。财务部门需要对施工费用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依据下属公司汇报的数据做出科学的成本计算,为企业提供完整的维修养护成本核算。
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问题
1.管理意识不全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在不断增加,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营企业长期致力于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忽略了运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管理意识,造成了企业管理相较高速公路的建设而言严重滞后的的现象。
2.关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的法制不够健全
高速公路在我国起步较晚,在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二十多年中,高速公路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高速公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一套具体而全面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导,因此,行业在管理上没有统一的标准,给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3.控制和监督力度不够高速公路的运营靠分路段进行管理,需要跨越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区,母公司对下属公司的控制只能依赖于下属公司的自觉性,往往对下属公司的控制力度不高。由于各地区的财务管理水平不一、财务管理不规范,总公司很难做到实时跟踪,现场监督力度不够,不能发挥财务管理的控制与监督作用。、
三、总结
1.企业运营中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认识。在市场经济成为趋势的条件下,企业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市场,建立起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但我国的一些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缺乏认识,还采用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的生产经营,以生产为导向,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即使有的企业表面上承认应把市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但实际预算编制时只仍以内部生产为重点,有时甚至把生产、销售人员都排除在预算编制以外,没有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应有的职能,使预算目标脱离实际而无法执行。并且应该纠正预算只是一堆报表数字的错误认识,真正用数据来指导企业的发展,发挥其价值。
2.企业运营中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到位、考核机制不健全。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才能保证全面预算能够顺利运行,当前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到位,缺少全面预算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一一预算管理委员会。致使董事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各项权限几乎无法有效实现,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监督等权力大部分都落到了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的手中,削弱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集团的整合作用、资源配置作用及控制作用。此外,预算作为评价各责任层次与单位的工作成绩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杠杆,它为考核评价各个部门的工作业绩提供了依据。但是当前大多数的企业中还存在考核不力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企业考核部门不明确,其考核的内容缺乏具体的考核标准,并且考核的形式没有统一的规划,从而会导致执行能力不够,能保证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实施。
3.预算编制方法、程序不合理。预算编制包括以下环节,依据预期将要达成的目标以及过程中的执行计划,评估实现所需要的资金、各类成本等,并根据上年度的执行情况编制下年度的预算。然而,当前已经证实的有效方法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并未被企业所重视应运。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由上及下的垂直预算方法,造成预算过程缺乏民主、会计数据失真等,给企业长期发展带来危害。
4.预算执行效果不佳。我国大部分企业一年中仅进行一次全面预算分析,这导致预算机构的监督控制作用的影响力有限,仅仅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或是预算执行完后对结果进行分析时作用明显,执行过程中则无力控制。因此这种分析只是一个完全的事后评价的功能,并不能控制执行中的发生状况与修正。此外,很多企业在本企业进行预算评估时仅靠经验对项目进行预算评估,造成财务的管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对企业的考核及员工的评价方面缺乏一定的科学和有效性,所以说其随意性很大。并且这种情况在全面预算管理相对完善的大型企业集团都时有发生。
二、改善企业运营全面预算的管理对策
1.建立真正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我国目前虽已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正在不断的进行完善,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所留下的思想依然存在,所以一定要清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残余,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思想观念。经营决策者要把眼光盯住市场,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计划,去防范市场的风险;要充分理解市场与计划的相互融合才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起点,通过市场中的计划导向与计划中的市场导向相互结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培养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把一系列的财务数据真正运用与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而不是只留于形式,切实为企业发展增强活力。
2.严格执行预算,建立现代企业。企业集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之所以会出现组织机构设置不到位,预算执行松弛的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企业集团尚未具备真正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完全达到“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无法将权限进行合理的划分与制衡。因此完善的企业集团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此外在企业全面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应该具备预算、资金、考核、奖励等四个方面,并对企业在生产、销售、管理财务以及市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和考察,便于制定出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手段。另外,在全面的预算过程中对业绩的考核指标以及奖惩措施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不能固守陈旧的考核指标。这样才有助于全面预算的建立和考核,进而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3.改进预算技术与方法。不少企业由于管理技术、水平低下,不会采用先进的科学预算编制方法。为此,可以发挥科研院校、咨询机构的作用,与企业结成互质的伙伴,企业向其提供理论实践基地,院校为其提供最新的预算技术与方法,互相提高其在各自领域中的发展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预算水平。另外针对不同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中遇到的特殊预算状况,要切实从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企业规模、管理情况出发、从预算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真正提高其全面预算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