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11:31: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自主德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远程教育的特征随着现代的发展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远程教育是指将课程到校园外的一处或者多处学员的教育,现代的远程教育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学员的教育,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三代,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学生通过远程教育进行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指导学生,实现师生的相互沟通。通过远程英语自主学习,学生不仅能学习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层次,自主决定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习时间的长短,这种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远程英语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更好地掌控学习过程、学习资源,自愿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有效掌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余文森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如果学习与人的客观性、受动性相关,那么自主学习则与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相关,学习者通过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完成自己的认知过程。
2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远程英语自主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往往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使学习的主体更加明确。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的要素主要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建构主义在远程英语自主学习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多媒体不再是教师独有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发展成为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为学生创立了情境。
2.1多媒体环境下知识建构的原则建构主义在远程自主学习的广泛应用是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向,并将传统的以课堂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多媒体教学的推广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在Web2.0迅速兴起之后,教师可以全网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源,也可以在分析学生的需求之后自行设计课件,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学习资料和英语交际环境。笔者认为,多媒体不单是一种传播并共享教学资源的工具,它还是完成知识建构的一种手段和知识交流的一种渠道。多媒体环境下的远程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其教学优势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实现知识的共创与分享的同时,还应将教学形式多样化,实现沟通信息化和学习自主化。
2.2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建立的原则首先,要坚持创设情境的原则。建构主义理论坚持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完成教学目标,而是学生技能在各种情境中的自如应用,是一种真实情境的学习体验。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如何设计语言情境将成为远程教育的中心问题,只有将设立的情境与生活情境相一致,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和生存能力。其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建构主义理论坚持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网络提供的大量教学资料,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取学习材料,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学生作为意义的建构者,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决定了不同的消化程度,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并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提供适当的帮助。远程英语自主学习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协作,互相帮助,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向能力略高的人请教和探讨,培养其合作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坚持资源多样化的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各种信息资源,建构主义强调其主要目的是用来学习,而不是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应该提供各种类型各种渠道的教学资料,比如网络资源、数字资源、多媒体课件等等,进而支持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意义构建。
3远程英语自主学习的意义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储备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此基础上才能建构新知识。通过远程英语自主学习,除了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外,还具有以下及几点意义: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远程英语自主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学生在经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之后,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优越性,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学生通过对英语知识的在线浏览,完成笔记和其他文档的编写,建立会话情境等,充分感受到自主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区别,加深对学习的感知力。长期的远程英语自主学习,不仅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还能让他们更加有自信解决遇到的困难,培养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第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远程英语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行为包括计划行为、方法行为等。经常远程英语自主学习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积极地思考,逐渐摆脱了被动学习的状态。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师生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学生可以多渠道向教师和能力较高的学生提问,比如QQ、邮箱等工具,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这种远程教育的环境下,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不同功能的学习行为,而且反思学习行为和总结学习行为的效果最为显著。第三,提高英语语言能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日益复杂的语言环境使得英语语言能力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衡量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英语的考试成绩。研究发现,学生通过远程英语自主学习,英语成绩得到明显提升。远程教育创设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会话,学生可以讲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在实现人际交流的同时,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4远程英语自主学习的问题
远程教育虽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也存在较严重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学校在网上开设了远程英语自主学习的课程,网络英语自主学习虽然提供了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但是多数同学还不能够深刻理解网络自主学习的作用,对学习缺乏计划、监控和评价。远程英语自主学习的平台一般对学生操作水平要求比较高,大部分学生无法接受网络学习,对网络学习的认知水平和适应性较低,体会不到网络学习的优势。甚至有些学生从来不在网上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既浪费了资源又荒废了英语学习,缺少自主获取网络信息的动力,使得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当前英语自主学习最大的障碍就是学生观念不能尽快转变,多数同学能接受的还是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所以要想推广远程英语教育,就要尽快转变观念、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5建构主义理论应用的远程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英语学习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性别、年龄、学习环境、语言学能、学习策略等,自主学了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还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关。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完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等手段,最大限度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5.1建构学习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它认为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起到了指导和协助作用。在远程教育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探究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才是学习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在网络平台上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检索并结组探讨,在探讨中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此外,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如看英文电影等,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探究动机,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英语学习。
5.2建构学习环境,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建构主义认为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具有社会性的特征。目前来看,学生学习英语遇到的障碍主要是缺乏语言环境,无法将已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可以设定相应的语言情境,模拟现实环境,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句式和语法。通过远程教育,把日常生活常见的场景放在网络平台,建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与实用性。学习策略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还有利于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除注重建构学习环境外,还应该加强学习策略的训练。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监控,督促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严格执行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熟练使用知识管理工具和具体的学习策略。在网络平台上建构的学习环境并不是真实的场景,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社会情感策略的训练,鼓励学生和老师或者其他同学交流感想和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5.3建构社会性学习,完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英语学习是一种互动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学生在远程英语自主学习时,不仅要有独立精神,也应该具备合作精神,有效地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可以改进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项目,通过交流学习经验体会、社会体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总结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方法。实践项目可以涉及商务、旅游等方面,将实践的结果做成PPT上交,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评价对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制定与远程教育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可以建立质量监控系统,提示、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建立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学习情况,作为评价的参考。还可以利用网上考核平台,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阶段测试,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过测试情况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习质量。
6结束语
【关键词】:原住民文化,生存状态,保护,反思,启示
中图分类号:I253.4文献标识码:A
台湾当局对原住民很早就有资助,对农村的客家等族群也有扶持保护村落遗产的政策1。兰屿岛的雅美族作为惟一居住在离岛上的族群,原住民文化较好的保存了其独特性、真实性与完整性,因此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台湾政府对其采取了大量的保护与扶持措施,而这些措施的利与弊、成与败和带给我们的启示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1.兰屿岛雅美族概况
兰屿是台湾东南方的一个岛屿(如图1),地处太平洋中,距离台湾本岛约四十里。雅美人是台湾高山族中惟一居住在离岛上的族群。中日后,兰屿随同台湾岛被迫割让给日本。1897年3月,日本人组织的“红头屿调查队”认为兰屿岛无开发价值,而将此岛列为人类学原始民族研究地区,使其与外界隔绝。至时,雅美人基本上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受制于地形条件,现有的雅美族六个聚落每个都是独立部落(如图2),都充分运用地形,形成具有完整生活机能的生态环境。2雅美族每个住宅单位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家庭组织的生活空间,由主要的三个建筑单元――主屋、高屋、凉台及三者所围出的户外空间――前庭构成。其空间配置、构造与建筑形式充分发挥就地取材与反应环境气候的智慧(如图2)。
2.台湾政府的规划建设对兰屿岛雅美族生存状态的影响
2.1针对孤岛的重要规划建设事件
雅美族长久以来因与外界接触不易,发展出独树一帜的文化。但随着时空环境的变迁,受外来文化及社会快速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冲击,兰屿的雅美族文化也表现出式微的情况。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影响力的政府主导规划建设事件包括:
2.1.1造林与农业辅导工作
1950至70年代是台湾对山地经济采取开发走向之时,雅美族人利用土地的形态被视为低度利用,因此台湾当局认为兰屿的土地亟待“开发”。至1980年间,政府在兰屿全面种植“富经济价值”的作物。造林工作给原生树种带来了浩劫,雅美人建屋造舟的木材取得变得困难。此外,政府对雅美族人进行农业辅导,1960年起乡公所设置水稻栽培示范区,但因为气候与土壤条件,加上与雅美族人粗放式的薯芋种植不同,故推广不成功。
2.1.2家屋改造计划
1966年起,台湾政府根据“山地平地化”政策在“改善兰屿山胞生活”的名义下,展开兴建“现代化”国宅的工作。国宅钢筋水泥结构,一层平屋顶,两户一单位,将各聚落规划成棋盘式前后对齐的空间形式。而过去的传统家屋错落安置,不挡住后面住家的通风及看海的权利。内部空间上,移植了客厅、卧室、厨房、浴室等现代功能。空间的改变使得依附于传统家屋的文化功能、建造技艺、扩建门洞的社会意义等消逝或改变(图4)。因为使用海砂及偷工减料,许多国宅5、6年后成为危楼,被称为“海砂屋”。
2.1.3公路、农场与监狱的建设
兰屿的环岛公路于1972年开通,给部落间的往来提供了方便,无形中增进了对雅美族整体的认同,但有些基层建设粗糙,未考虑地形地貌及观光功能的协调。1958年在兰屿征用了240公顷土地作为农场,成立之初对象为有案荣民。农场的大规模设置不但剥夺了许多雅美族人自古流传的土地,管训队员的偷窃、闹事、打架等行径也给雅美族人的生活安全带来危害。
2.1.4观光旅游区
1971年台湾政府解除兰屿的山地管制限制,开放为观光旅游区。外来资本逐渐进入兰屿,很多观光旅馆、小吃店、手工艺品店出现。为增加“可看性”,沿途的山石地景被赋予“双狮岩”、“坦克岩”等名称,取代了雅美族人原有的称呼,蕴含的传说故事和先人生活也随之被淡忘。雅美族人的生活受到观光客好奇的侵扰。青少年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外来影响。
2.1.5国家公园计划
1982年在东部区域计划中,兰屿被划为风景特定区;1988年《兰屿国家公园计划》由行政院正式核定,计划于1989年7月公布实施。当雅美族人得知他们的渔猎采集生活将因此大幅受限3,而他们过去已受过观光之害,又未获观光收入之益,雅美族人反对国家公园声浪日高。后国家公园最终因雅美族人的强烈反对于1994年撤销。
2.2规划建设对雅美族传统文化与生活的影响
从对上述重要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从大部分事件中政府的主旨来看,出发点都是希望改善雅美族人的生存环境,但雅美族的传统社会文化也因这些措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2.2.1建设带来的物质环境破坏
兰屿在传统与文明的接触过程中,最明显的就是建筑景观上的巨大改变,由政府补助改建的新住宅使得传统住宅建造样式消失殆尽。港口等建设工程,也没有充分考虑传统聚落形态和与自然生态的协调性,原始溪流被水泥沟渠取代,当地的自然景观也发生了改变。
2.2.2观光带来的社会文化冲击
政府为改善原住民的生活,希望将兰屿纳入台湾经济发展的体系中,但早期观光所做的改善交通,引进私人资本投资基础建设,造成外来的经济垄断,错误宣传兰屿原始风貌,对雅美族的文化、观念、习俗、政治、环保等方面冲击都相当大。
2.2.3需求改变乡土价值观念
旅游观光作为现阶段重要的市场经济手段,使兰屿进入了货币市场机制及商品化时代。商人利用当地人掠夺天然资源换取货币需要,甚至不惜破坏雅美族的禁忌。年轻人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以及接受教育,大量外流,仅留下老弱妇孺,带回的台湾生活消费习惯及价值观,严重伤害了雅美族文化价值观的传承。
2.2.4民众对外界不信任的危机
雅美族人身受观光客及政府不当政策所带来的侵扰,生活环境也受到污染与破坏。因此雅美族内部对台湾社会存在某种程度的排斥现象,对政府的重大决策有不信任感。对外的排斥效应,可能弱化台湾社会对兰屿的相关公益作为,从而限制兰屿的发展。
3.对兰屿雅美族文化保存的反思及对大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启示
3.1政府的工作理念
政府对雅美族的一些建设计划虽原本出于善意,却也给传统民族文化带来的极大危害,因此政府工作必须以确保民族文化的永续性为根本目标:对一种文化的保护,首先需要对该文化持有透彻的了解,将当地的传统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结合,使传统文化根植于传统的物质空间,才能探索其在当代的适应能力。此外,将旅游观光手段加诸于文化遗产,需要强调永续经营管理的理念,应以生态系统承载力为考量,以温和适中的宣传、有计划的时空安排和有选择的交通方式发展,并且不影响原住民的生活作息。第三,需合理确定观光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分配,确立原住民在其中的利益主体地位,应给予开发知晓权、参与决策权、利益分配优先权以及使用权等权力,才能调动原住民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规划的编制与执行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规划建设,台湾政府还做过大量关于兰屿的规划,但真正落实的规划却并不多。究其原因,首先缺少一套整体保护与利用的长期计划。尽管每个计划对雅美族传统文化的保存都有着墨,但这些文化保存计划或工作,缺乏严谨度较高的遗产保护观念,无法变成永续性的长期经营。此外,规划相关的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单位间的横向联系。第三,单纯依靠专家学者的力量,忽视当地居民的愿望与参与,导致规划“好看不适用”。规划中常无在地参与机制和管理,不论委员会或审查会,在地代表的成员比例不高,使得规划执行的协调变得十分重要。
3.3多种参与力量的作用
台湾的原住民文化保护具有“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特点,政府、民间团体与原住居民都是其中的参与力量,这点是值得大陆地区借鉴的。长期以来民间团体在兰屿的生态、文化保存及发展商扮演的角色可谓功不可没,因生活领域直接受侵犯,雅美族人累积了不满,在自觉民族处境的雅美族人带头下,展开了一系列反支配的自救运动。与此相比,大陆地区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在参与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势”差巨大,民间组织处于弱势地位。推进国内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完善对大陆地区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
台湾原住民部落与大陆的传统村落与少数民族村寨的生存与发展中面对的问题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对雅美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学习其先进经验,而其中存在问题也可以给大陆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乃至广大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带来启示,对其加以反思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少走弯路。
注释
1引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2王义荣,从世界遗产观点探讨雅美族文化资产保存――以兰屿朗岛村为例[D],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研究所,2006
3如《国家公园法》第13条:国家公园区域内禁止焚烧草木或引火整地,狩猎动物或捕捉鱼类,污染水源或空气,采折花木等行为。第14条:在国家公园一般管制区或游憩区内之土地开垦或变更使用,垂钓鱼类或放牧性牲畜等行为,需经国家公园管理处之许可。
参考文献
评论选题的广泛性与贴近性体现民主思想
新闻评论也和新闻报道一样,选题尤为重要。选取什么样的题目,针对哪些问题与受众是决定新闻评论能否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以,新闻评论的选题要多针对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困惑和问题,抓住他们应知、欲知的各种问题进行评论。
1.选题广泛:实现社会公器功能
《南方都市报》评论集两版的版面优势,决定了其评论范围的广泛性。其评论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制、社会生活、福利保障、城乡差距等与当前社会形势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时评版的“规模效应”,又扩大了该报舆论监督的声势,提高了该报的影响力,为该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器功能开辟了有效的途径。以《南方都市报》的社评版为例。《南方都市报》作为都市报,本来并没有社论,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在全国都市报中率先开办时评版。综观笔者随意抽取的2008年4月份《南方都市报》24篇社论,其内容分别涉及股市监管、食品安全、城市规划、工会维权、企业改革、高校评估、政府职能完善、北京奥运、台海关系、社会道德、法律建设等多个方面,其中绝大部分是依托当前社会改革、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展开的分析讨论。评论报道涉及面广,上至国家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如《基层自治缺的不是热情而是权利》、《以汇率手段抑制通胀是矫枉之举》、《政府改善决策,历史才有生路》,下至群众日常生存疑难,如《公交线网优化,政策合理延续?》,同时也不缺乏充满温情与缅怀的颂扬,如《为城市献出生命,让城市铭记名字》等。
2.选题贴近:凸显人文关怀
在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报业环境中,凸显人文关怀的精神,既是都市报目前的一个竞争策略,又是将来的一大比拼点。以《南方都市报》的街谈为例。从内容上考察,《南方都市报》街谈主要评论的是日常状态下与百姓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的话题。评论作者所想、所感的东西以贴近百姓为宗旨。在考虑新闻性的同时,更注重读者的关注度与实在性。从表达上看,《南方都市报》街谈的基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与西方新闻界的“软评论”类似,多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特点是浅显易懂,平易近人。从宗旨和终极目标上看,《南方都市报》街谈是以关切的目光注视民生疾苦,硬新闻软处理,同时赋予软新闻以硬道理,在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立足于分析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如2008年1月22日的街谈《少喝一瓶茅台酒,创卫更有希望》中就写道:
“现在,8小时的劳动时间是有保障了,但是工资也紧跟着缩减了一半,由1500元减到750元,新增的环卫工人还要大幅度裁员。果真如此,我倒有些‘不要脸面’的想法:城市,脏就脏点吧,慢慢来,让人过得下去日子,千万不要伤人的心……前几天,省监察厅厅长在两会参加分组审议时,痛斥公款吃喝、公车滥用、公费出国的不良风气,表示要积极推行公务消费改革,降低行政成本……作为一个普通的纳税人,兄弟我心里痴想:你们少喝一瓶茅台,就差不多多个环卫工人在扫街,城市变干净的希望或许就大一点。”
评论风格的变化体现民主立场
1.评论语言的平民化
《南方都市报》街谈的评论一改以往新闻评论长、空、呆的写作套路,不论大事小事都采用了家常语气。在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采用一种平民能够理解的通俗形式,站在平民的立场“代民者言”。在文风上,注意贴近群众的口味,评论篇幅大多以短小、通俗、生动见长,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如《越改越凉,越调越乱?》的开篇就写到:
“裕泰茶馆的伙计李三有句名言: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老舍先生设计这句台词,原本是为了说明改良不能救中国,不料放到今天的语境中,竟让人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且按下不表,单说广州近期的公交线路大调整,初衷据说是为了解决广州公交的五大问题,但经此一调,不少市民的肝火反倒上来了,纷纷抱怨越调越不方便,越调越不省钱。”
2.评论思想的个性化
在《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中,精悍、朴实、轻灵的新闻评论如雨后春笋般活跃于版面,此中,涌现出不少品位较高、不同流俗的言论。《南方都市报》时评小组曾经的6位成员,“在到南方都市报之前,束学山、孟波、杨耕身已经是颇有名气的杂文作家和时评人,于平的‘业余’身份是网络”。在评论语言的运用上,他们或风趣幽默、清新明快;或朴实平易、娓娓动人;或尖锐泼辣、文采斐然,极富思辨性。如徐友渔专栏中的文章《权力说冒犯就冒犯了?》说法治:
“真正的法治,真正的依法行事绝不能是这样,如果执法机关的审查根据不能明白公示于人,那么它就可以以法律的名义做任何事情,用随意性代替法律。”
评论主体的开放性体现民主话语权
报道的力量在于摆出事实,而评论的力量在于摆出观点、讲道理。新闻评论的深度与广度源于新闻评论主体思想的深度与广度。
《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主体不仅包括记者、编辑等专职评论员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兼职评论员,更包括广大社会普通民众等非专业、非定向评论员。
《南方都市报》2003年4月2日专辟来论版,时评版由每天一个版增加到每天两个版:社评版和来论版。社评版的栏目包括:本报社评和观察家。署名的评论员文章,也有署名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来论版的栏目包括:马上评论、视点、观点交锋、南方论谭、第三只眼、议论风生、众说纷纭和时事漫画。该版所有言论皆为公众评论。这种评论主体的开放性体现出的是一种比较民主的话语权。
1.营造积极、开放的言论氛围
《南方都市报》是全国首家用两个版面做时评的报纸,而且该版所有栏目“全部开放”,来稿的“文章但求言之有理,不求面面俱到”。这是媒体对民众民主意识和受众接近权(或表达权)的尊重,是报纸对人(读者)的真正影响。如《南方都市报》的读者来信版,它既不同于社论那样反映编辑部观点,也不同于署名评论员文章和专栏作家那样有系统性,它零散而不琐碎,不拘一格,与报刊的言论版构成一种微妙的舆论平衡,它可以更加自由地反映读者看法,体现平等的交流,是报刊与读者最直接的沟通。另外,重视来论,为群众提供话语(监督)平台,为广大群众直接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自己关心的事件提出意见提供了平台。
2.评论观点的开放性维护了评论话语的丰富性
言论版应该具有冲突性。作为一个社会的影像,言论版是具有冲突性的,因为社会人群的观点是相互冲突的。言论版的冲突性,本身就是它的宽容性。《南方都市报》时评设有“另类观点”和“观点交锋”两个栏目,以保证受众能尽可能地听到多元的声音,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例如来论《改革不能让弱者“一切归零”》就是针对劳动法实施过程中企业的“下有对策”而提出的质疑:
一、语言的情韵美
朱自清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家庭、沉稳执著的学者。他的散文选材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自然景物等现实题材方面。在这些平常而平凡的题材上,朱自清以一种清淡朴实的文字来表现他的至情至爱的内心情绪和内在情感。
二、语言的绘画美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精美,除了其语言情韵优美外,还具有形象性、绘画创造力,显示出立体的诗、立体的美感,追求一种诗情画意,成为有形的画、无形的诗,形成诗美和画美。在《荷塘月色》中,先写月色下的荷塘,后写荷塘上的月色。写荷塘以月色为背景,使荷塘拥有了朦胧的情韵;写月色以荷塘为底衬,使月色流泻着和谐的旋律。这样,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和谐、美妙而迷人。
三、语言的音乐美
朱自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丰富多变的句法结构来营造一种音乐的节奏旋律。
1.排比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2.比拟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
3.比喻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撷着,像拖着的裙幅;她松松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
4.设问与反问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学习动机 学习方法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88-02
在新课改的持续深化中,语文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从传统的以问、讲为主的方式,转变为更自由、自主的创新。提倡经由教师的引导,鼓励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个人的独立思考,基于重点开展讨论和相互的交流,在学习时间中求知求索,培养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一、学生学习环境的优化,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
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为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对学生表示充分的信任。同时,为了能够达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活跃以及激昂的学习热情,教师与学生之间也需要有经常性地有效互动。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树立
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有意识地自主自觉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在课堂上,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理念的建立,重点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勇于放开对学生的过度管控,用和蔼亲切的态度及语言,引导启发学生,以引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亲自参与,并在学习中感到真切的快乐
2.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
古语有言“亲其师而信其道”。大意说的是学生会因为热爱指教该课程的老师,进而爱上这门课程。并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对这门课程的知识进行探索与挖掘。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相互协调、合作、信任的关系。作为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建立前提,一个自由、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这种师生间的密切互动、交往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3.学生学习性质的激发
在对知识的探索和对知识的索求与学习中,兴趣是主要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发生兴趣是,他的思维才会最大限度的被调动起来,记忆力和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相反的,如果将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学习变成学生的精神压力,那么学习的效果也将大大得降低。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发掘学生的兴趣点,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利用各种手段,比如开放性的讲授一些与课程有关但更活跃,更贴近学生兴趣与时代的内容,以便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正如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所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教授学习方法
在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的持续性上,兴趣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关于语文这门课程学习的方法和内在规律的方面,才是学习的基础与中心。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索,在学习中能有发现和领悟,这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得体的引导,适当的放手,正确得恰如其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悉心地教导。
1.鼓励学生读书,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育同时也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与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自主的运用已掌握的认知水平来对教材进行阅读和领悟。是否对文中主次内容有了一个全新的有层次的认识,对文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内涵有所感悟。虽然学生的水平层次不齐,可能在对教材自主学习的程度上没有到达老师的标准要求。但这也比教师简单地对学生提问题,总结文章内容要有成效的多。只有学生们主动去思考了,才能更好的把握知识与文章内容。应给与支持,并鼓励坚持。学生们便能在阅读中,感受到读书的魅力,并养成习惯
2.悉心引导,让学生主动求索
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应细致地提出问题并结合情境,这样才能把学生和新知识点的距离拉近,以不断地启发学生,拉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们便会经常性地处于“愤悱”的状态中。对于能经由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坚决放手。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主观能动性,以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如教学《农夫与蛇》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们思考,蛇和农夫的关系在前与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这样,让学生有目的的思考,自己解答。充分地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进教学过程中去。
三、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应该着重开创让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致。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知识、见识、和才干上的到不同程度的增强。如把说、演等形式加入到读写的过程中去,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能卓有成效的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扩大学生们对语言使用的视野。学生们也就拥有了更充分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1.情景表演
让学生们当一回演员,在教材中挑选一些有特征性的,典型的,戏剧性强的章节,来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变为文中的一个角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在教学《翠鸟》一课时,让学生们以表演的方式,将课本内容,结合轻松的课堂氛围和课本剧的表演形式,学生们模仿翠鸟的一举一动,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愉快竞赛
以教材的特点为基础,选取适当的时机,开展各种丰富有益的语文知识竞答活动,诸如古文擂台,成语接龙,观点辩论等等。开展这样的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较一个高下,而只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以学过的课程知识点的再巩固。让学生们感受到真切的成就感。
3.社会实践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各种方式,实践语文的学习。生活中看新闻,阅读报刊,收听电台,阅读经典名著,游历历史名胜。把日常生活变为语文学习的新战场。在多彩丰富的社会活动中学习,探求。
总之,持续地为学生们创造一种主动参与,勇于求索、自由、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植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的建立。教师精心地引导,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不断地完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们自主学习来把新的更切合实际的课教标准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充溢着兴趣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自然会以十足的劲头去完成自己的学业。只有这样,思维创新之火才会永远旺盛。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自己在一线教学中数年的经验和工作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关于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本文将重点进行论述。
一、课内教材的自主探究教学引导
针对课内教材,教师首先要对课内的教材制定探究计划进行规划,从而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这个步骤可以分为四点,笔者以课文《阿长和山海经》的教学实例进行论述。
1.通过教师要求学生预习新的课文,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课前自主探究,发现不懂的问题并通过寻找资料进行解决。如果依旧无法解决,就拿到课堂进行询问。
2.教师在课堂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的方式完成任务。针对上述课文,这个任务可以包括“鲁迅为什么对阿长既喜爱又憎恨”“为什么一本制作粗糙的《山海经》会让鲁迅彻底转变对阿长的态度”等。
3.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进行互相交流和探讨,从而共同解决问题。而对于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将进行集中解答。
4.对于在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未能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建议学生在课后巩固,其中方法包括阅读相关课外读物,或者深入阅读课文,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课外作品的自主探究阅读建议
初中阶段的学生感情充沛、好奇心强,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对其进行阅读引导并非难事。
唯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部分初中生还拥有儿童阶段自制力较差的缺点,阅读文章或书籍的选择完全按照兴趣而定,倘若一味沉浸在武侠、言情、穿越类文学作品中,把课外阅读当作消遣的方式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加之很多教师和家长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对于学生阅读课本之外的书籍就进行批评和指责,这样不仅难以让课外阅读发挥其必要的作用,还会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
因此,教师对于这种问题,一定要在保护和加强学生阅读心理的基础上,用科学、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书籍,为其营造自主、宽松的阅读环境,这样才能在不打击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三、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文字和价值取向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果能以课文的学习进度进行推荐,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例而言,笔者在教授《变色龙》课文之后,便向学生推荐《欧也妮葛朗台》等讽刺小说;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之后,也可以将《骆驼祥子》等作品介绍给学生。
另外,笔者还将诸如《平凡的世界》《基督山伯爵》《白鹿原》这些优秀的作品以及《读者》《青年文摘》等知名杂志推荐给学生,使其获取更多的社科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进行引导:
1.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语句或对自己有益的话语及时进行记录。长期坚持,不仅能够为将来的写作积累素材,对学生学会自主选取阅读材料和作品也提供了条件。
2.教师可以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一些在文学或其他相关领域名人的读书方法,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为自己量身打造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可以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的方法、获得的思想与联想的思路变为具体的内容,为自己日后的积累和借鉴带来很大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读后感还可以将零散的思想付诸纸上,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也把知识和思想更好地融汇成自己的内容,为提高自主探究阅读带来促进作用。
4.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针对阅读的方式和方法交流、进行优秀文学作品的互相推荐。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路,对于延伸思想深度和广度,营造浓郁的阅读环境也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还发现,这种交流活动对于激发不爱阅读的学生在阅读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着明显的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工作方式方法很多,但是对于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而言依旧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对于教师加强实践和探索的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自主探究阅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只要教师付出努力,不断总结,提高相关教学质量和水平,就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语言艺术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朱自清主张“用笔如舌”、“用笔如画”,他多用“活的口语”,注重语言的创新。他一生都在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学,为祖国语文字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他在《语文续拾》、《经典常谈》、《论通俗化》、《标推与尺度》、《语文零拾》等大量文章中谈论到语言的建设和发展)。朱自清散文之所以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同他善于熔化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吸取西方语言及句式,提炼群众口头语言的精华,创造出新鲜活泼、自然朴实的散文语言分不开的。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抒情类的、叙写日常生活类的、还是描写社会类的,都在作品的语言方面显示出了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那就是:
一、精选口语入文
朱自清先生为使口语入文,把北京话作为挑选和提炼口语的标准。在他的散文创作过程中,始终恪守这个标准,因而他的散文语言与今天的普通话几乎一样,活跃在中国人的交际生活中。
首先,善于使用富有个性化的北京话口语。《春》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草“偷偷地”“钻出来”,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在意的时候破土而出,就像孩子捉迷藏时从暗处钻出来,充满了孩童情趣。“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一连串动词无不童趣盎然。“两个”、“几脚”、“几趟”、“几回”这些不定量的数量词,表明孩子们在天然的运动场上随意玩耍,直到尽情尽兴为止。
其次,善于使用北京话独具特色的简短句式、反问句式。《松堂游记》里。“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面八方来得好。”论《吃饭》里,“可是法律管不着他们吗?官儿管不着他们吗?干吗要怕认呢?”、“谁怕谁?”,句式简短,充满感情,朴素自然。风华从朴素中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句句明白如话,平易自然,堪称朴素美的典范。
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散文的语言呈现出艺术的美感。如《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前一句用渺茫的歌声描绘出缥缈、悠远,似有若无的荷之清香,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后一句则用小提琴演奏出的名曲旋律来形容光与影的浓淡,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使人如浴荷塘月色之中,渐入诗境。
三、巧用叠词、双声叠韵词语、儿化词、整散句
首先,叠字叠词的巧妙运用,形成独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叠字叠词随处可见。《威尼斯》里用了“微微”、“茫茫”、“走走”、“来来去去”、“老老实实”、“疏疏落落”等,使语言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荷塘月色》里,一开头就点明题意:“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日”原是时间名词,这里是表示时间的量词,重叠后有浓厚的形容词意味,更显得荷塘是作者非常熟识的,衬托出“心里颇不宁静”;“月亮渐渐地升高了”,“渐渐”,表明夜已深了,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所以就愈感到时间过得慢:“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迷迷糊糊”写作者的感受;“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悄悄”表面上是修饰披大衫这个动作的,实际也是写“我”当时的心境。“悄悄”不能只是寂静无声,而多少还带有“忧心忡忡”那种思绪,语意双关,意味深长。
其次,富于变化的长短句、整散句的交错运用、较有规律的停顿、抑扬有致的句调、层次,使文章摇曳多姿,鲜活生动。《匆匆》里,“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哪里呢?”这篇散文中,大部分句子只五六个字,常常形成排比问而不答,飘忽即过。词语的色调也极婉转,轻盈的燕子,婀娜的杨柳,娇艳的桃花。组成一幅多美的画图。“去——来”、“枯——青”、“谢——开”既有词义上的对比,又有音韵平仄上的变化,再加上以“了”“呢”等的语气词缀在句尾,从语言的音乐性上,赋予他的艺术语言以“既能悦目,又可赏心,兼耳底,心底音乐而有之”的美感特征。
总之,朱自清的散文在语言方面表现出了独特鲜明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恒久的魅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对策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创业教育。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单纯重视就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大多局限于阶段性的创业计划竞赛,而对学生自我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对投资项目论证、资金筹措、产品技术、质量管理、市场开发、人际关系、商业法规及政府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创造力、组织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而这些素质,恰恰是创业所必须的。
2.创业项目选择缺乏理性。很多大学生都有自主创业的激情,有创业的念头,并且有信心和理性创业等因素。但缺乏市场调查分析,缺乏对市场了解,也缺乏名师具体指导,不知在哪些经济领域选择创业项目。在确定经营方向时爱盲目跟风,哪行赚钱做哪行,总觉得这样能减少投资风险,少走弯路。然而,市场运作有其自然周期,当市场过于饱和时,利润空间就会缩小,“一窝蜂”热潮有时正意味着“恶性竞争”即将来临。
3.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不到位。目前很多地方政府没有落实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没有建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没有落实免除行政性收费政策,税收政策没有体现优惠待遇等。此外,没有采取措施完善创业市场体系,建立市场融资机制等,大学生创业环境并不理想。有些政策很难操作,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创业的大学生们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扶持。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1.学校加强创业教育。高校应重视和积极帮助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精神,使大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大胆地走向社会,自我创业。学校应把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中,应适当增加一些创业相关课程,组织和举办各种创业宣传、报告和讲座等活动鼓励自主创业,为大学生提供正规和有效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为大学生提供和创业企业接触而得到锻炼的机会,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利用多种渠道和媒介多方面、全方位的给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创业信息。
2.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①在思想上做好创业的准备。大学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积极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既要做到正确的自我评价,又要对社会有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创业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②在知识上做好创业的积累。大学生宜早做创业规划并抓紧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和假期实践时间,为自己的规划储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既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也应重视实践技能,如认知技能、交往技能、管理技能、创新技能等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擅长、最有经验、资源最丰富的行业来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3.选择项目要理性,管理要规范。选择好创业项目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大学生创业者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客观分析自身的创业条件,切忌盲目跟风、过于自负,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擅长、最有经验、资源最丰富的行业来做。对选择的创业项目要多提问题,看是否有市场发展价值、前期投资是否太多。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一些可行性研究也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要制定详细、周密的创业计划。
4.政府应出台更多的创业政策。政府作为社会的组织管理系统,要利用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宏观调控手段完善创业的制度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为有力的政策支持,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对毕业生给予更多的创业指导与帮助,尤其是要完善创业企业的融资体系,畅通它们的融资渠道为资金的来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三、结束语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存在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不足,缺乏创业知识和心理素质,高校缺乏科学的创业评价体系,没有有效开展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中还未引起有效的重视,大学生没有创业的实际经验等。要有效开展创业活动,应加强创业教育的系统研究,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开展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何春涛.对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长廊,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