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贮藏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4-08 11:31: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贮藏技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贮藏技术论文

篇1

关键词:马铃薯;贮藏;管理

1贮藏前的准备工作

1.1贮藏库的建设

建设具有通风、调温、调湿等设备的地下或半地下式的大型现代化贮藏库。库房分成左右两部分,中间为走廊,库门和走廊宽度为2~4m,能通车,库门与走廊相通。设双重库门,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寒风直接吹入库内引起库温激变。

1.2预贮

刚收获的块茎尚处于后熟阶段,呼吸十分旺盛,分解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不能立即入库,而应放在15~20℃、氧气充足、有散射光或黑暗条件下,经5~7d,块茎保护部位形成木栓保护层,以阻止氧气进入和病菌侵入。切勿堆放在烈日下曝晒,以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影响品质。

1.3药剂处理

为了防止贮藏期病菌侵入,可将百菌清或农用链霉素均匀喷洒于块茎表面并晾干。另外,在收获前10d割秧晒地,以免病菌侵染块茎。

1.4装袋定包

为方便运输、贮藏,避免碰伤、擦伤,一般30~35kg/袋,大小薯分开装袋。装袋前应严格剔除病薯、烂薯、破损薯、畸形薯、青头薯。

1.5运输

尽量减少运转次数和运转环节,避免机械损伤。选择装卸方便、经济耐用的包装材料,保护块茎在运输时不受损伤。

2贮藏

2.1及时入库

将贮藏库清理干净后,用百菌清烟剂封闭熏蒸48h。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及时入库,以防薯皮见光变绿,影响原料薯品质。另外,要防止天气骤变和气温突变而冻伤薯块。

2.2适宜的存贮量

贮藏库存贮量与贮藏库容积成正比,一般存贮量以贮藏库总容积的1/2为宜,最多不超过2/3。如果按1m3种薯重约600kg计算,那么贮藏库的最大存贮量(kg)=贮藏库的总容积(m3)×2/3×600(kg)。试验表明,在较好的贮藏条件下,贮藏200d的块茎淀粉平均损失7.9%左右,如存贮量过大,薯块呼吸释放的热量水分和二氧化碳等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影响薯块正常呼吸,引起块茎发芽和腐烂,还原糖升高,从而降低原料薯的品质。

2.3贮藏方法

2.3.1按休眠期不同分开贮藏。马铃薯品种不同,休眠期不同;同一品种成熟度不同,休眠期也不同。休眠期较长的马铃薯与休眠期较短的马铃薯贮藏在一块,其休眠期会缩短,所以应按品种、成熟度不同分开贮藏。

2.3.2按薯块大小分开贮藏。薯块大小不同,薯块间隙不同,通气性不同,而且休眠期也不尽相同。故也应分开堆放,装大薯的袋子堆放得高一些,装小薯的袋子适当低一些。

2.3.3堆放方法。在走廊两侧按垛、组、排堆码,即每层6(2×3)袋,5层为1垛,垛与垛之间留1小通风道;3垛为1组,组与组之间留1条稍大的通风道;10~15组1排,排与排之间留1条走道。根据贮藏量大小适当调整垛、组、排的大小,和通风道、走道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3贮藏过程中的管理

3.1杀菌消毒

入窖后,每120m3用500g高锰酸钾对700g甲醛溶液进行熏蒸消毒杀菌,每月1次,可防止块茎腐烂和病害蔓延。

3.2温、湿度控制

原料薯刚入库时应迅速把温度降到10~13℃,并维持15~20d,使薯皮尽快木栓化,形成保护层。之后窖温应逐渐降至1~4℃,转入正常贮藏(温度在8~10℃时薯块呼吸强烈,菌类繁衍,薯块易腐烂;温度在0~1℃时薯块中的淀粉开始转化为糖分,食味变甜)。在此期间要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湿度必须保持在85%~93%之间。在这样的范围内,块茎不会因失水太多而萎蔫,也不会因湿度太大而腐烂。

3.3二氧化碳控制

如果通风不良,库内积累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影响块茎的正常呼吸,进而影响库内温度和湿度。所以应定期打开顶盖或用风机换气,降低库内二氧化碳浓度。

3.4忌频繁出入

尽量减少出入次数,减少光线进入,以避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食味变麻,降低品质。另外,库内外有温度差,频繁出入,会造成库内温度波动。

篇2

关键词马铃薯;贮藏;问题;对策;陕西汉中

马铃薯是汉中地区继玉米、水稻之后的重要粮饲作物,曾在为该区广大人民解决温饱问题和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已经将马铃薯定位为支柱产业进行发展[1],每年栽种马铃薯2万hm2左右,年产量约40万t。随着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加,马铃薯贮藏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贮藏[2-3],减少损失,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马铃薯贮藏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温度

在马铃薯贮藏初期,有约10d愈伤期,应将温度保持在15~20℃范围内,湿度90%。马铃薯的机械伤口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皮层,阻止氧气进入,也可控制水分的散失及各种微生物的侵入,有利于贮藏,以后应将温度控制在0~3℃。

1.2湿度

相对湿度85%~90%最为适宜。湿度太小块茎的重量会出现很大损耗,而且会变软和萎缩;湿度太大,则使块茎过早萌发和形成须根,以及引起上层块茎出汗,形成大量水滴,附着在块茎表面,导致块茎病害蔓延和腐烂。

1.3通风

通风可以调节马铃薯贮藏环境的温、湿度,供给氧气,排除CO2,防止块茎出汗和抑止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

1.4光照

光照能促使马铃薯发芽,能促使叶绿素以及茄碱苷的形成,薯块照光或发芽后,茄碱苷含量急剧增高,对人畜均有强烈毒性。因此,马铃薯应避光保存。

2贮藏中存在的问题

2.1入窖质量差

汉中地区由于马铃薯收获期比较集中,时间紧迫,劳动力不足,多数农户图省事,不经晾晒、挑选,直接将带土的块茎包括病、烂、伤薯一起入窖,泥土多造成通气不畅,窖温升高致使块茎呼吸作用加强,促进了各种生理生化进程,使块茎提早发芽,降低了品质。尤其是病烂块茎,将各种病菌直接接种到薯堆内,成为发病的菌源[4-5]。

2.2不分品种、用途混合贮藏

汉中地区多数农户家只有1个贮藏窖(室),食用薯、种薯、商品薯和加工薯混合贮藏在一起,不仅造成品种的退化、混杂和病害相互传播,影响品种特性;同时对保证食用品质和保持加工价值极为不利,直接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

2.3贮藏期间缺乏管理

该区许多农户采用“自然管理”的方法,在贮藏期间,不检查、不调整温度和湿度,不通风换气,任其自然发展,很容易造成病伤、发芽等损失。另外,造成CO2气体的大量积累,使薯块的正常呼吸受到阻碍,薯芽窒息,以致影响出苗率,且易造成人入窖窒息,出现人身事故。

2.4贮藏窖建造不科学

该区地下水位较高,造成窖内湿度过大,甚至出水。有些贮藏窖没有通风孔道,或通风孔道设置不合理,因而无法调节贮藏窖内温湿度,更无法通进新鲜空气,导致贮薯块受损害。

3对策

3.1做好田间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

入窖块茎的病斑和烂薯是贮藏的最大隐患,而病薯和烂薯都来自田间,因此,搞好田间病害的防治,是减少块茎病斑和烂薯的最根本的办法。及时有效地进行田间马铃薯病害的药剂防治,就可以大大降低病害感染率,入窖时就比较容易挑除病、烂薯,从而保证入窖马铃薯的质量。适时收获可以促进薯皮老化,薯皮老化程度是决定薯块是否耐贮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使收获的块茎表皮老化,以增强它的保护和抗伤害能力。

3.2严把质量关,确保入库质量

入窖时严格控制入窖质量,挑去伤、烂、病、虫蛀等薯块,认真搞好入窖前薯块处理,做到薯皮干燥、无病块、无烂薯、无伤口、无泥土及其他杂质。为使薯皮干燥,在块茎收获出土时,短时间风干,再运回窖旁晾晒。对于食用和加工用薯则不能曝晒,晾干即可,对于种薯要挑出畸形和非本品种块茎。入窖前可给薯块喷洒杀菌防腐剂,杀死附着在块茎表面的病菌,切断菌源,挑选出烂薯,并清除薯块上附带的泥土,防止病害的扩大和蔓延。

3.3分类贮藏

要做到分品种、分级别、分用途单窖(室)贮藏,便于按用途进行相应的管理,一般每户应建2个以上贮藏窖或一窖多室,保证贮藏薯的种性和商品性。对于以种薯生产为主的农户,单窖(室)贮藏可以保证用种的纯度,没有机械混杂,同时保持最适宜的温湿度,适宜温度应保持在3~4℃,适宜湿度应保持在90%左右;对于食用薯及商品薯而言,要黑暗贮藏,温、湿度按照种薯标准进行调节;对于加工马铃薯而言,温度应保持在8~10℃,以降低薯块中还原糖含量。

3.4加强贮藏期间的管理

贮藏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通过调控温、湿度及通气状况,创造最佳的贮藏环境和条件,防止薯块过多的失水、伤热、发芽等现象及病害的发生,降低损耗,保证其优良品质。窖内要悬挂温度计和湿度计,定期检查,了解温度、湿度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不适宜状况,及时调控,同时应根据贮藏的不同时期和天气状况,及时调控温湿度。为防止茎块发芽,可以施用马铃薯抑芽剂,以达到保质保鲜的目的。

3.5改进贮藏窖,增加调控能力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用现代化保温材料,建造容量大,机械化程度高,调控能力强的现代化贮藏窖,实行集中管理和贮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贮藏品质,减少损耗,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也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改进贮藏窖的结构和设施,增强调控能力,主要是增加自然通风换气设施,利用强制通风换气设备,根据经济实力,可建造有风机、主风道、分风道的水泥、砖石结构的大中型现代化贮藏窖。

4参考文献

[1]柯斧.秦巴山区马铃薯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103.

[2]宋吉轩,张敏,邓宽平.贵州马铃薯贮藏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30):9488-9489.

[3]韩秀蓉.马铃薯的贮藏[J].贮藏加工,2002(12):29.

篇3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体的、辅以文献安全检测系统的现代化管理系统在馆藏文献开架借还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读者服务质量和水平。但我们也应看到,借还工作人员在周而复始地重复着相同的简单操作程序的同时,纸型文献的安全、读者利益的保护、人力物力的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却难以解决。

1.1 借还过程中对文献识别的方式单一,危及馆藏文献的安全

利用现行的计算机借还管理系统办理借还手续时,为确定借还手续是否有效,工作人员必须完成三道工序:①利用条形码阅读器扫描每册文献上的条形码;②人工核对每册文献是否与数据库记录相符;③人工判断文献是否被损毁。

利用条形码阅读器扫描条形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由于书目数据库中的大多数数据生成于突击回溯建库阶段,存在着较多误差;另外,读者为了达到个人占有个别文献的目的,常常调换文献上的条形码,致使借还记录不相符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执行第二道工序也很必要。馆藏文献在库房内或被读者借出后,常常被人为损坏,因而,第三道工序也不可少。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借还工作量大、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对文献进行人工识别的第二和第三道工序往往被忽略,而执行的仅仅是第一道工序。这样一来,馆藏文献要么被“偷换”,要么损毁,借还记录也不吻合,工作人员常与读者发生纠纷。

1.2 借出过程中对读者识别的方式单一,损害读者利益

当前,为确保读者持本人的借阅证借阅文献,工作人员在办理借出手续时,必须核对证件上的照片是否与持证人相符;为提高借出手续办理效率,必须利用条形码阅读器扫描证件上的条形码。

证件一般要使用多年,而照片并不经常更换,使工作人员常难以分辨真伪,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办理借出手续时核对照片仅仅是一种形式。因证件被改动、证件未及时挂失而被盗用等原因所引起的文献丢失而拒绝赔偿的矛盾时常困扰着管理人员。当出现矛盾时,工作人员往往把责任推到读者身上,要求读者赔偿。读者利益受损的同时,图书馆的信誉也急剧下降。

1.3 借还服务量的增加与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矛盾突出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借还量普遍上升,有限的工作人员应接不暇。由于读者活动规律大致相同,图书馆几乎每天都有高峰时段。在现行的管理系统环境下,只有增加人员和设备,才能缓解这一矛盾。在高峰时段配备人员存在一定的浪费,每天临时抽调人员会影响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增设大量设备又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但不建立一个读者快进快出的借还通道,服务质量又必然大打折扣。在传统服务不能削弱,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要大量投入,服务对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图书馆现有人财物资源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如何走出困境,已成当务之急。

1.4 文献防盗辅助系统在开架管理过程中的浪费现象

随着馆藏文献的开架,图书馆书库管理引入了采用测重原理和测磁原理研制的文献防盗系统。

值得指出的是,以独立系统存在的测重系统已实现了数字化,通过对每个出入库房的渎者进行检测所获得的重量属性值,对借阅管理的意义已超过了防止读者“窃书”的意义,但未引起人们注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笔者认为,将对文献和读者证件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所得的结果作为计算机系统建立读者与所借文献一一对应关系的主要依据是以上问题产生的症结。

类似的问题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银行采用先进的属性检测技术,研制了自助存取款机,对拥挤的用户群体进行分流,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缓解了各营业厅柜台的压力。我们可以借鉴银行的做法,应用基于属性论的检测技术,调整现有工作流程,建立馆藏文献自助借还集成管理系统(以下简称Self-ABRS),解决现实中的诸多问题。

2 Self-ABRS系统简介

2.1 Self-ABRS的功能

Self-ABRS系统是集馆藏文献借还和防止人为侵害为一体的、由读者自主办理馆藏文献开架借还手续的自动化流通管理系统。它是图书馆计算机集成化管理系统中工作任务最繁重、功能最强大的一个子系统。

利用该系统,虽然印本文献的借还依然离不开对读者和文献的个体检测,但读者作为主体参与文献借还全过程,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透明度。由于该系统集成了指纹、重量和条形码识别技术,因此大大提高了对个体对象识别的精度,有效地保护了馆藏文献和读者利益,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Self-ABRS的基本流程及原理

归纳起来,传统馆藏文献借还管理包含了无作为流程、借书流程、还书流程、有借有还流程4个基本流程。Self-ABRS将全部再现这4个流程。

说明:单箭头表示读者运动方向,双箭头表示数据交换。

2.2.1 无作为流程 所谓“无作为”,是指读者未产生借还行为,其流程包括对合法读者和非法读者两方面管理的内容。

当某读者进入设于书库出入口的安全检测区时,便对其进行综合检测,获取指纹,并输入数据库以识别读者身份。若是合法读者,则允许进入,同时检测该读者体重。Self-ABRS系统此时生成一条临时借还记录BR,并为该读者的指纹及其体重建立属性集。

我们可以看到,在上述4个流程中,对读者和文献的属性检测,全部是由读者与检测设备完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承担了建立读者和所借文献对应关系的属性整合任务。工作人员始终处于辅助工作岗位,处理诸如读者辅导、读者教育、过程监控、纠错等事务。

要实现上述功能或超越现行的图书馆流通管理系统,Self-ABRS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①重新建立馆藏文献和读者属性整合模型;②重新选取属性检测系统;③所选属性检测系统向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

3 Self-ABRS的理论基础——属性论

没有事物的特征,人类就没有对事物的思维。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思维是通过对事物属性的加工,才建构起关于该事物的思维的”[1]。从事物的属性到事物的特征,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过程,属性检测和属性整合是完成这个过程的两个阶段。

3.1 事物属性与特征

属性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性质[2]。事物的颜色、形状、运动、重量、结构等信息,都是事物的属性。事物的属性是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体。事物的特殊性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人们将这种特殊性称为特征,即事物“可供识别的特殊的征象或标志”[2]。

“给定一(组)特征可确定其对应(或定义)的事物”,是人类识别事物的基本原则[3]。由于事物范围的广泛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因此其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对的、可变的。换言之,“范围扩大,普遍性转化为特殊性;范围缩小,特殊性则转化为普遍性”[4]。这说明,事物的特征不是轻易就能确定的,只有在事物运动过程中才能把握其特征。从事物的属性到事物的特征,必须经历一个从属性检测到属性整合的复杂过程。

3.2 属性检测是寻求事物特征的前提条件

属性检测是通过人类感知系统或技术设备拾取事物属性值,从而形成语词或非语词属性描述,例如,传统的馆藏文献数据库和读者数据库的建立,就是对文献属性和读者属性所作的能够为计算机接受的语词属性描述[5]。

属性检测技术是人类思维的非生命形态模拟形式,因其相对稳定和人工不可比拟的高效率而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文献借阅管理过程中对读者证件和文献条形码的检测,就是属性检测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Self-ABRS采用的测重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也属于该种技术。

笔者在此讨论属性检测的目的,在于通过技术手段,找出以供识别的事物的特征。当然,从管理层面上看,由于受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影响,属性检测技术必然由模糊走向精确。

3.3 属性整合是获取事物特征的关键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特征。这说明,对任意两个事物,至少存在一个使两者相区别的特征[1]。

属性整合是对属性检测所获得的事物属性值进行比较,以形成事物特征的处理过程。要对一组事物进行识别,它们之间必须要有可比性,即共同拥有的属性。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其共同拥有的属性值的差异,是不同事物的可比较点。基于此,我们可建立起识别事物的模式,本文称之为属性整合模型。给定一组具有多种属性的检测对象,其每一种属性可称为一个数学模型,每个模型包含一个或多个变量,若将检测到的值对应该模型中的变量,便可形成个体检测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属性值的集合。通过对同一组每一个对象相对应的属性集合进行计算,可生成个体检测对象的特征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定:事物属性值的差异,就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特征。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始终受时间和空间范围的限制,人类的认识能力也始终处于发展状态中,因此,属性整合就是一个由多属性到单一属性模型,由多变量属性模型到单变量属性模型的过程。

属性检测的结果不能简单地作为识别事物的唯一依据,属性整合的结果才能形成事物的特征。属性论回答了图书馆当前问题的根本原因,也为推进图书馆的高效管理,构建Self-ABRS系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4 Self-ABRS贴的关键——读者与文献的属性整合模型及属性检测技术

4.1 读者属性整合模型及其属性检测技术

读者具有社会的和生物的两种主要属性,对读者身份进行识别的方法一般分为“基于特定物品、基于特定知识、基于生物特征”等三种。实践证明,前两种方法由于“存在携带不便、容易遗失、或者由于使用过多或不当而损坏、不可读和密码易被破解等诸多问题”[6],因此仅在馆藏文献非人为侵害状态下具有实用价值。生物学研究表明,人体具有多个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特征集,例如手型、指纹、人脸温谱图、虹膜、视网膜、声音等。因此,Self-ABRS选取读者单一的生物属性作为建立读者识别的属性整合模型是行之有效的。

“基于指纹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应用得最早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唯一的、持久不变的指纹”[7]。目前,“作为发展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也最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以其安全、简便、快捷、准确、可靠的特点已经得到了现代信息社会的认同”[7]。指纹识别技术的引入,不仅有利于对馆藏文献人为侵害行为[8]进行防范和简化借还程序,而且大幅度减轻了证件管理工作的负担。因而,国内各科研机构或技术开发公司所研制的指纹识别系统是Self-ABRS对读者进行认证的理想选择。

相应地,读者数据库的结构也由原来的单一的社会属性集合,转变为社会属性和生物特征互为映射的多属性集,宣告了为每位读者制作证件的历史即将结束。

4.2 文献属性整合模型及其属性检测技术

作为信息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献,是“人通过一系列认知和创造过程之后以符号形式存储在一定载体(包括人脑)上可供利用的全部信息”,“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拥有不依附于人的物质载体”[9]。当某种文献制作完成时,它便具有了一系列固有属性:序列化信息符号、记录和描述方式以及物质载体的外观、材质、重量等。当文献载体进入馆藏流通后,文献属性中又增加了馆藏业务注记、书标、条形码等馆藏属性[8]。

借还管理系统要求快捷准确地检测每种文献,这是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主要目的。对于日常借还管理所面对的普通文献而言,载体的信息符号、记录方式、描述方式、材质等属性,包容于每册文献的成百上千的页面之中,将它们作为检测目标实用价值不大;而业务注记、书标、条形码等集中在每册文献的局部位置,易于快捷检测,具有识别个体文献的作用,因而可作为属性检测目标。此外,馆藏文献的重量也可作为检测目标,但仅以此作为检测目标仍达不到识别全部馆藏文献的目的,因为虽然属性整合模型的建立是以属性检测技术为基础,并依托了现有的技术条件,但必须采集文献的多种属性值,才能尽量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换言之,即扩大检测范围,突出事物的特殊性,以反映事物的特征。Self-ABRS采用馆藏条形码、重量、可视外观的“1+1”或“1+2”的组合,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条形码读取技术早已在图书馆使用,以防盗为目的的测重仪所采用的重量传感器已达到区分1/4张16开普通纸张的精度,指纹识别视图识别技术业已成熟,这些技术条件为研制馆藏文献条形码、重量、外观视图综合检测设备提供了支撑。今后,不论是采用“条形码技术+重量检测技术”、“条形码技术+外观视图获取与识别技术”抑或是“条形码技术+重量检测技术+外观视图获取与识别技术”,都是区分个体文献的可靠方式。

4.3 借还过程属性整合模型及处理技术

馆藏文献的借还管理是一个运动过程,它反映出的依然是物质属性。其各个环节属性值的变化情况,即是该过程是否符合既定原则的特征。

相应地,由读者社会属性集、读者生物特征集、文献条形码集、文献重量集、文献视图集等互为映射的属性集合,构成了Self-ABRS借还过程有效完成所依赖的数据库。

读者和文献属性整合模型的确立,有效属性检测技术的应用与集成,并辅以适当的容错技术,构成了本文第二部分所述的以读者和文献数字信息为纽带的、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Self-ABRS系统。

5 结语

基于属性论的属性检测技术在馆藏文献借阅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将引导该领域内继图书馆自动化、e-book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新。Self-ABRS系统超越了当前的人工与计算机辅助借还管理系统,超越了人为侵害管理系统,它将图书馆员从程序化的繁重劳动中解放了出来,降低了管理成本,为将更多资源转向数字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用于读者属性检测的图书馆指纹认证系统,自2004年4月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效果十分理想;而另一个能够支撑Self-ABRS的子系统——图书重量真伪鉴别系统,经笔者所在图书馆近期首次试用,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以预言,完整的Self-ABRS系统应用于实际工作将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 冯嘉礼.一种思维建构与模拟的数学理论与方法——属性论简介.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2):1-7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66,266

3 冯嘉礼.思维、智能与属性论方法(续).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5(4):1-6

4 江汀生.哲学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119

5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人工智能协会.人工智能辞典.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2:143

6 张敏贵,潘 泉等.多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与控制,2002,31(6):524-528

7 杨向东.指纹识别技术在银行卡业务中的应用.华南金融电脑,2003,11(4):25-26,18

8 彭林.适度构建馆藏文献保护的技术防线.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5):96-97

篇4

论文关键词:樱桃,冰温贮藏,自发气调,保鲜

甜樱桃(Prunusavium)又名大樱桃,原产于欧洲,十九世纪传入中国。甜樱桃果实色泽艳丽、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因此栽培甜樱桃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甜樱桃果实汁丰,采收时正值高温高湿季节,室温下仅能存放3~5天,加之国内的产后加工业比较落后,导致甜樱桃产地鲜销饱和的同时带来腐损的加剧和销售价格的暴跌。因此,甜樱桃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冰温贮藏,即在0℃以下,果蔬冻结点以上,这个温度范围内进行贮藏保鲜,不仅能使其生理活动降到很低,而且还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果蔬的长期保存。冰温保鲜贮藏技术作为第三代保鲜技术,已应用于一些果蔬的贮藏。郇延军等人的研究表明,冰温高湿条件有利于巨峰葡萄的贮藏保鲜,贮藏60d后,葡萄的外观及风味品质均与新鲜葡萄差异很小。胡位荣等研究发现,经过护色处理的荔枝果实在-1℃冰温条件下能很好地保持果皮颜色,贮藏时间延长,且果肉风味正常,可滴定酸与维生素C损失较少。自发气调贮藏是利用果蔬自身的呼吸作用来降低贮藏环境中的O浓度和提高CO浓度,从而延长鲜活产品的贮藏寿命。目前,气调贮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果蔬的采后保鲜领域。李兴友等采用冷藏条件下联合自发气调包装方式贮藏樱桃,研究结果表明,贮藏10天樱桃的腐烂率基本控制在10%以内。

目前,国内外关于樱桃的冰温保鲜技术研究甚少,有关气调结合冰温保鲜技术研究的报道并不多见,而塑料箱式气调冰温保鲜技术的研究国内外更是鲜见报道。本实验将冰温贮藏技术与塑料箱式气调技术相结合,采用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塑料气调箱,对甜樱桃进行贮藏,通过调查甜樱桃果实外观品质、采后生理变化及环境气体变化,从而建立一种有效的樱桃长期贮藏方法,进一步探索其贮藏机理,为甜樱桃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实验用甜樱桃品种为拉宾斯、鸳鸯、沙密托、先锋,2009年6月16日购于天津市红旗批发市场,产地山东(6月10日采收)。选成熟度、颜色、果个均匀一致,无病虫害和机械伤的果实装入气调箱(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每箱约12kg,于0℃冷库充分预冷24小时后,放入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普通冷藏库(温度:0.5℃±0.5℃;湿度:85%~95%)和冰温库(温度:-0.3℃±0.2℃;湿度85%~95%)中冷藏。

1.2实验方法

1.2.1贮藏试验设计

1.2.1.1冰温塑料箱式自发气调。采用三种不同的气调箱调气嘴,使箱内气体变化不同。实验设置为1号气调箱、2号气调箱、3号气调箱,每个气调箱有两个调气嘴:

(1)1号气调箱:两个“老”调气嘴(以下简称两老)

(2)2号气调箱:一个“老”调气嘴和一个“新”调气嘴(以下简称一老一新)

(3)3号气调箱:两个“新”调气嘴(以下简称两新)

其中“老”气调嘴:十二个小孔,孔径为0.75~0.80mm;

“新”气调嘴:五个小孔,孔径为1mm。

1.2.1.2以普通冷库塑料箱式气调贮藏作为对照,每箱三次重复。

1.2.1.3分别于贮藏后45天和85天开箱取样调查、测定相关指标;从入库冷藏开始,每隔一天相同时刻检测气调箱内气体成分。

1.2.2检测指标及方法

1.2.2.1贮藏外观品质指标:

(1)果实腐烂率

腐烂率=(烂果数/总果数)×100%

(2)果梗干枯率

果柄干枯率=(干枯果柄数/果柄总数)×100%

(3)果肉褐变指数

褐变级别:果面无褐变的为0级,面积小于1/10果面的为1级,褐变面积占果面1/10~1/3之间的为2级,褐变面积占果面1/3~2/3之间的为3级,褐变面积大于果面2/3为4级。每次随机取40个果。

褐变指数=[(褐变果数×褐变级别)/(总果数×最高级别)]×100%

1.2.2.2贮藏生理指标:

(1)可溶性固形物

采用pocketrefractometerPAL-1测定,每次取20个果,取汁测定。

(2)可滴定酸采用酸碱滴定法参考国标(GB/T12456—90),三次重复。

(3)还原糖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三次重复。

(4)丙二醛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三次重复。

1.2.2.3环境气体变化采用CYES-Ⅱ型O、CO气体分析仪测定。

1.2.3数据统计

采用DPS7.05版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贮藏方式对甜樱桃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表1不同贮藏条件下甜樱桃外观品质变化

Table1changefortheexteriorqualityofsweetcherryinthedifferentstorageconditions

处理号

Treatmens

品种

Variety

贮藏天数45 d Days of storage 45d

贮藏天数85 d Days of storage 85 d

果实腐烂率Rot rate(%)

果柄干枯率Stalk dry rate(%)

果实褐变指数Browning rate(%)

果实腐烂率Rot rate(%)

果柄干枯率Stalk dry rate(%)

果实褐变指数Browning rate(%)

冰温 Controlled freezing-point storage

1号气调箱

MA box No.1

鸳鸯Yuanyang

15.09ef

15.85ij

38.75bcdefg

54.01bcd

37.88d

65.00ab

拉宾斯Lapins

15.38cdef

16.31ij

43.5bcd

38.11ghij

22.92fg

55.00cde

沙密托Summit

9.88ghi

21.24gh

32.5fgh

24.85lmn

21.43h

53.75def

先锋Pioneer

17.22cdef

31.28ef

28hi

23.78lmn

33.04defg

48.00defg

普通冷库

Common storage

1号气调箱

MA box No.1

鸳鸯

Yuanyang

30.03a

34.26cde

40.25bcde

30.60ijkl

38.00de

63.75ab

拉宾斯 Lapins

22.24b

21.13gh

42.5bcd

30.49jkl

25.00fg

48.25def

沙密托 Summit

12.14fgh

16.52hij

34.5efgh

33.11ijk

17.75h

50.00efg

先锋Pioneer

17.00cdef

21.58gh

30ghi

19.90n

22.95gh

35.00i

冰温Controlled freezing-point storage

2号气调箱

MA box No.2

鸳鸯

Yuanyang

5.05jk

14.68ijk

37.5cdefg

41.21efgh

20.75h

46.75efg

拉宾斯 Lapins

18.38cde

15.66ij

35.25efgh

29.17klm

19.80h

43.75 gh

沙密托Summit

3.01k

11.04ijkl

28.5hi

33.11ijkl

33.33defg

38.75hi

先锋Pioneer

9.32hi

17.81hi

23i

22.56mn

34.71def

32.50i

冷库Common storage

2号气调箱

MA box No.2

鸳鸯Yuanyang

6.57ij

37.90cd

45ab

48.24defg

41.25d

47.65efg

拉宾斯 Lapins

19.75cde

21.08gh

40bcde

31.91ijkl

36.27de

44.25gh

沙密托Summit

9.25hi

4.96m

36.5bcdefg

39.46fgh

6.85i

37.50hi

先锋Pioneer

19.61cde

26.00fg

38bcdef

37.16ghj

26.88efg

38.75gh

冰温Controlled freezing-point storage

3号气调箱

MA box No.3

鸳鸯Yuanyang

19.69cde

33.33de

45b

34.87hijk

79.60a

65.00a

拉宾斯 Lapins

14.67efg

36.67cde

52.5a

44.37fgh

82.89a

55.00de

沙密托Summit

6.09jk

7.69lm

40bcd

50.28cdef

71.11b

53.75def

先锋Pioneer

8.56hij

55.97a

33efgh

25.65klm

63.92b

48.00defg

冷库Common storage

3号气调箱

MA box No.3

鸳鸯Yuanyang

20.65bc

40.20bc

52.5a

59.63ab

42.95d

68.75a

拉宾斯 Lapins

34.08a

45.95b

53.25a

48.16bcde

65.12b

61.25abc

沙密托Summit

8.85hij

7.94kl

42.5bcd

56.51ab

22.97gh

58.50bcd

先锋Pioneer

19.94cde

10.48jkl

43bc

64.03a

篇5

《亚热带农业研究》主要刊登亚热带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有关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大田作物、果树、茶叶、蔬菜、食用菌、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特种植物、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灌溉、水利、土壤、肥料、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生物技术等。

 

主要栏目

遗传育种种质、生理栽培耕作、植物保护无公害生产、资源环境生态、生产示范与推广、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可持续发展

 

篇6

1.甘薯全价开发利用新技术

该技术包括甘薯颗粒全粉生产技术和甘薯综合利用加工“膳食纤维、甘薯汁、淀粉”技术,实现特色甘薯的“全价利用,无污染,零排放”,彻底解决薯渣、薯液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系列产品有甘薯营养全粉、甘薯复合营养大米、甘薯复合营养面条、甘薯罐头、甘薯汁饮料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一种紫心甘薯原汁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专利申请号:200910026115.7)。

2.草莓精深加工新技术

该系列技术解决了草莓加工过程中的色泽、风味、营养及生物活性变化和损失问题,通过酶促与非酶促氧化控制技术,抑制草莓加工过程中的褐变与活性损失;通过非热杀菌技术(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解决高温杀菌对草莓汁风味与营养的破坏,保持草莓汁天然风味与营养;通过低能耗微波组合干燥技术,缩短草莓干燥时间,降低草莓产品干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该系列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草莓固有风味、原有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产品色泽鲜艳、风味优良、营养丰富,能够全面提升草莓产业加工技术水平。系列产品有速冻草莓、NFC100%全果草莓汁、活性草莓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一种测定小浆果ORAC的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专利申请号: 201110114323.X)。合作企业为东海县黄川镇新桃草莓合作社和连云港天宏管业有限公司。

3.低值淡水鱼肉发酵香肠的生产工艺技术

该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低值鱼进行深度开发、生产,以海产或淡水低值鱼为原料,在单一发酵剂的基础上,以混合发酵剂对鱼肉糜进行发酵,抑制肠道菌生长,提高鱼肉糜凝胶强度和白度,改善其风味、质地、色泽与保存性。该技术制备的鱼肉香肠产品,营养丰富、口感鲜嫩、食用方便,并且具有抗氧化、降血压等多种保健功能。该技术能充分利用我国低值鱼资源,为低值鱼的加工和增值转化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产品有低值鱼肉香肠。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一种发酵生产低值鱼肉香肠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101412.6)。合作企业为雨润集团。

4.低蛋白营养挂面生产技术

该技术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特殊营养需求,采用低蛋白含量的谷物粉、果蔬粉为主要原料,通过预熟化加工和挤压成型技术,面条产品成型好,耐煮,不断条,口味接近普通面条,且具有特殊的蔬果清香。该技术生产的面条产品,蛋白质含量低于0.5%,其钠、钾、钙、镁等矿物质元素也远低于普通面条等食品,可以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主食食用,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该技术还可以用于生产风味杂粮挂面、果蔬挂面等产品。产品有低蛋白营养挂面。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一种低蛋白营养面条的生产方法(专利申请号: 201010101414.5)。合作企业为北京百傲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二、果蔬保鲜技术

1.水蜜桃的贮藏保鲜技术

水蜜桃是江苏省特色水果,以皮薄、糖份高、肉质软、香气浓而享誉全球。成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正值我国高温天气,采后极不耐贮藏,常温下货架期仅1~3天。本项目组通过研究水蜜桃适宜采收期,采后处理方式,保鲜关键因子等,研发了以保鲜关键点控制并结合适宜保鲜剂为核心的水蜜桃保鲜技术体系,可延长采后水蜜桃保鲜期15~25天,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贮藏后的水蜜桃仍具有被消费者接受的品质。

该技术已经在江苏省的徐州、宿迁、无锡、连云港、张家港、镇江等水蜜桃主产区、生产企业和农村合作社进行了推广和应用。

2.“丰水”梨的气调贮藏技术

“丰水”梨属砂梨系统,是日本著名三水梨中综合性状较好的一个品种,其成熟期为7月中下旬,正值梨果淡季,市场行情好,但采后品质劣变快,腐烂严重。近年江苏省“丰水”梨发展较快,苏北、苏中、苏南均有栽培,已成为江苏省主栽品种之一。目前江苏省生产上常采用常规机械冷藏保鲜“丰水”梨,然简单机械冷藏的“丰水”梨易出现果核黑心、果柄处霉烂、表面皮孔变大塌陷等系列问题。因此采后贮藏保鲜效果不理想。

2008年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资助了“气调贮藏技术对‘丰水’梨采后品质的研究”。该研究结果明确了采后”丰水”梨适宜气体贮藏的气体配比,并结合MA包装和CO2吸收剂等综合保鲜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简单机械冷藏保鲜丰水梨存在的问题,显著的延长了采后丰水梨的保鲜期和货架期。该技术在“黄花”、“黄金”、“幸水”包括“砀山酥”梨上都进行了推广,目前已经在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结合企业的情况进行了示范和应用。

3.李果实采后保鲜关键技术

李是我国的特色水果之一,果实以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市场占位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然多数李品种的成熟期在高温季节,果实采后呼吸旺盛,后熟迅速,一般采后数天,果肉很快软化,有机酸和糖分减少,风味大幅下降,货架寿命因此缩短。鉴于此,在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农产品产后综合保鲜技术研究”(编号:2006BAD22B04)的资助下,项目组成员选择“黑宝石”和“安哥诺”李为试验材料,对李果实采后贮藏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本研究成果分别在江苏、北京、陕西、山东和河北等地进行了示范和推广,对李果实传统的、粗放的贮藏保鲜技术进行了提升和改进,贮藏后可维持李果实原有的风味和营养品质,提高果实的商品率10%~20%。课题实施期内在示范点和应用单位共贮藏李果实约2100t,直接增值978.83万元,解决了采后李果实品质劣变快的问题,为提升李果实采后的贮藏保鲜技术提供了支持。

4.芦笋采后保鲜技术

芦笋,是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在苏北地区栽培的较多。然而与其他果蔬相比,芦笋可食用部分为植物的茎尖及花蕾组织,采后的呼吸旺盛,衰败极快,常温贮藏1~2天后,笋尖的包片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松散、开张,幼嫩的侧枝芽体也松散伸长生长,以及腐烂变质,失去商品性。

从2009年开始,项目组针对采后绿芦笋生理特性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发出一种抑制绿芦笋采后软腐病的保鲜方法,能够延长绿芦笋采后保鲜期10~15天,货架期3~4天,相关内容已申请专利,并在生产区进行了试推广。

5.甘薯采后贮藏保鲜技术及环保节能甘薯专用保鲜库建设

甘薯是我国传统的粮菜兼用的作物,由于栽培要求低,耐贫瘠,故我国的大江南北各省市地区均有栽培,但是甘薯因为采后贮藏方式比较传统落后,江苏常年种植甘薯的面积达20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约为1800kg,但每年因贮藏方式不当,造成甘薯的损失在40%以上,如遇低温天气,如2007年冬季低温以及2009年初冬提前降温气候,部分地区的直接损失高达60%以上。

该研究以确定最佳采收时间、采后预冷处理关键技术、病原菌发病规律及绿色保鲜技术研究等,根据预期贮藏期的长短,形成了不同品种(黄甘薯,紫甘薯,白甘薯)系列保鲜技术体系,有效控制甘薯在贮藏期,腐烂、发芽、皱缩、异味等生理和病理伤害,能保证甘薯的周年贮藏和流通,保持甘薯应有的商品性状。

6.杏鲍菇采后保鲜技术及专用物理活性保鲜袋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珍稀食用菌之一,我国杏鲍菇栽培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目前已成为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采后数天便失去食用价值。因此,生产上常通过烘干、风干法处理新鲜的杏鲍菇,但较冷藏相比,烘干、风干处理后可导致杏鲍菇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总量出现较大的损失。生产上,在杏鲍菇采收后常采用薄膜包装的方法进入流通运输及货架销售。因此,针对采后杏鲍菇的呼吸特性,并结合薄膜包装材料的拉伸性、强度、水与气的透过量等主要性能的研究,研发出了杏鲍菇专用物理活性保鲜袋。

7.草莓采后保鲜技术

草莓采后生理代谢活跃,室温条件下常因Botrytis cinerea病菌侵染导致大量鲜草莓失去食用价值。在生产中,利用高浓度CO2气体抑制新鲜果蔬真菌腐烂已较普遍,但不适宜的CO2处理易产生无氧呼吸,导致果实产生异味及表面颜色消褪,当果实由低温贮藏条件移至室温后这些伤害症状变得更严重。因此,研究了不同气体浓度对草莓贮藏效果的影响。明确了草莓采后适宜贮藏的气体浓度和伤害阈值浓度,可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三、浆果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新技术

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cx(10)233)、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SBE200930324)、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SX(2010) 178)。

浆果中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活性多糖、多酚、黄酮等生理活性物质,对预防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浆果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新技术及多样化新产品开发为浆果种植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该成果的特点是采用生物酶解、膜分离技术和三效降膜浓缩等先进工艺,有效提高浆果的出汁率、果汁澄清稳定性和储藏性,生产果汁、果酱、果子爽、浓缩汁等产品;利用现酵工程技术,生产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特色果酒,最大限度保留了浆果的营养价值,香气浓郁,甜酸适度,是宴请宾客、馈赠好友的佳品。对浆果加工副产物的深度开发,生产食品功能性配料、功能油脂和花青素类产品。

该成果已在江苏南京、常州、连云港等地推广应用,现有物化产品黑莓浓缩汁、黑莓汁饮料、蓝莓汁饮料、黑莓果酒、蓝莓果酒、草莓果酒、黑莓籽油。

四、果蔬低能耗组合干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果蔬干燥加工中能耗高、生产周期长、产品品质差等问题,以提高品质、降低能耗为主要目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色果蔬进行组合干燥研究,确定果蔬典型物料的最佳低能耗组合干燥工艺,并建立相应的果蔬干燥示范生产线,开发出苹果脆片、黑毛豆脆粒、甘薯脆片、杏鲍菇脆片、脐橙粉、苹果脆片、胡萝卜脆丁、南瓜脆片、冬瓜脆条和蚕豆脆粒等果蔬脆和速溶果蔬粉等多元化绿色低碳产品,并集成其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建立产品新工艺8个,制定产品质量标准4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授权1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9篇。

五、万寿叶黄素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开发

针对我国万寿叶黄素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引种并筛选万寿专品种,建立万寿种植示范基地,分别在叶黄素提取分离工艺技术、稳定性、抗氧化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分析、检测方法、安全性、物理改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万寿叶黄素的传统生产工艺,研制开发出叶黄素软胶囊、叶黄素片新型保健食品。该成果申报4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1项获得授权,发表24篇学术论文。物化的产品有叶黄素复合软胶囊、叶黄素复合片、强化叶黄素玉米汁饮料。

篇7

论文关键词:甜樱桃,钙,贮藏,品质,超微结构

 

甜樱桃为蔷薇科(Rosaceae)樱属(CerasusMill..)植物,是落叶果树中果实成熟最早的树种之一,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称。其果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价值,因此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但由于甜樱桃果实肉软、皮薄、汁多,属于不耐贮运的易腐烂水果,极易出现枯梗、褐变、果实软化、腐烂变质和风味变淡等现象,极大地限制了甜樱桃的异地销售。因此,甜樱桃的贮运保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对甜樱桃的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适应延长销售期和远途运输的需要。关于樱桃贮存方法和技术的研究,除了常见的冷藏和气调贮存外,还包括了热处理、电离辐射、不同采收成熟度、纳他霉素处理等。钙处理也是果实釆后处理常用的方法之一,资料显示钙(Ca(NO)或CaCl)能延长果实的贮藏时间,减少贮藏期间营养成分的消耗,也有研究证明,采前喷钙可减少成熟期甜樱桃果实裂果,维持和加强甜樱桃果实细胞壁结构、保持果实硬度。这些钙处理的研究多以Ca(NO)和CaCl等离子钙为主,而关于其他形式的钙,比如纳米钙、螯合钙等不同形态的钙对樱桃贮藏效果的研究鲜有报道,喷钙后对贮藏期间樱桃果实中钙组分、细胞超微结构等的研究也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以“红灯”为供试试材,采用离子钙、螯合钙、纳米钙等不同形态的钙,研究了它们对樱桃贮藏品质、钙形态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寻求最适宜樱桃发育期使用的钙制剂,为大樱桃贮藏技术的进一步深化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7.5樱桃开花后在烟台市莱山区的樱桃园进行,试验地土壤类型为棕壤,其中有机质含量9.24g·kg,碱解氮含量41.61mg·kg,速效磷含量22.41mg·kg,速效钾含量110.35mg·kg。试材为生长正常﹑长势相近的7年生甜樱桃,品种为“红灯”,平均地径为10.8cm,株高为320~350cm,株行距350cm×250cm,平均结果量约17.5kg。

1.2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5株树,同行排列,重复3次。试验共设4个处理,将3.75gNAA溶解在250mL95%的乙醇中,取其中20mL加入50mL水混匀后作为对照(简称:CK);另取20mL的NAA乙醇溶液若干份加入50mL水,再分别加入9g氯化钙(简称:Chlo-Ca,钙含量为33.1%,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5g螯合钙(简称:Che-Ca,钙含量为19.7%,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提供)和7.5g纳米钙(简称:Nano-Ca,钙含量为39.7%,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提供)作为不同的钙处理,各处理钙总量保持一致。喷施时将各处理与25kg水混匀,分别于2007.5.14(花后第10d)、2007.5.21(花后第17d)和2007.5.28(花后第21d)喷施,喷施时均有针对性的喷至果实表面。2007.6.18采摘,挑选成熟度一致、大小适中,无机械伤及无病虫害、发育正常的果实,一部分带回实验室进行可滴定酸度、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硬度及钙组分的测定,另一部分立即运至0±1℃冷库中贮藏,60d后再进行各指标的测定,测定项目及方法同贮藏前,同时进行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1.2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樱桃钙组分及全钙的测定

各种化学形态钙的提取参照Ohat等人的试验方法。所用提取剂依次是80%乙醇、蒸馏水、1mol·LNaCl、2%HAC,提取的主要组分见表1。具体操作步骤:挑选大小适中,无机械伤,无病虫害的果实若干,去掉果核和果皮,粉碎机粉碎,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称重(约5g),置于50mL有盖的离心管中,加入80%乙醇30~40mL,30℃恒温水浴振荡18h,8000r/min离心,倾出上清液以后继续用30mL80%乙醇提取2次,每次振荡2h,再离心,然后用依次用蒸馏水、1mol·LNaCl、2%HAC和0.6mol·LHCl按上述步骤提取。每种提取剂提取的溶液定容到100mL,提取的溶液中的钙用原子吸收测定。全钙含量的测定采用干灰化-稀盐酸溶解法,重复3次。

1.2.2超微结构观察

观察方法参考周卫和陈见晖等的方法,略有改动。果实表面分别用自来水和重蒸水依次冲洗,晾干。选择近表皮的果肉细胞部分用不锈钢刀片切成适当大小,经钙定位固定液(2%戊二醛,2.5%甲醛和2%焦锑酸钾)固定,0.1mol·LpH=7.6磷酸钾盐缓冲液冲洗,1%锇酸固定,0.1mol·LPBS液冲洗,梯度乙醇(45%、55%、70%、85%、92%、100%)乙醇溶液脱水,EPON812环氧树脂浸透、包埋、聚合,LKBV型超薄切片机进行超薄切片,捞片,切片用醋酸铀单染色,用日本电子JEOL-1200EX型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并拍照。

表1植物体内钙的各种化学形态的提取步骤及其主要存在形式

Table1Procedureofextractingchemicalfractionationsofcalciumanditsmainforms

提取顺序

Extracting sequence

提取剂

Extracting agent

组分缩写

Abbreviation

主要形态

Main forms

1

80%乙醇

ALc-Ca

硝酸盐、以氯化物为主的无机盐以及氨基酸盐等

2

蒸馏水

H O-Ca

水溶性有机盐、磷酸一钙等

3

1 mol·L NaCl

NaCl-Ca

果胶酸盐、与蛋白质结合或呈吸附状态等

4

2%HAC

HAC-Ca

磷酸二钙、磷酸三钙、碳酸钙等

5

0.6 mol·L HCl

篇8

论文关键词:红富士,苹果,采后处理,防腐保鲜

红富士’苹果目前已成为我国苹果栽培的主要品种。渭北黄土高原是我国苹果最佳适宜区。‘红富士’苹果采收后果实硬度较大,失水较慢,贮藏中的生理病害危害较轻,被认为很耐贮藏。但是,其易感多种侵染性病害,并长期潜伏,至果实成熟或衰老时发病为害,造成贮运期间果实大量腐烂。果实在采后贮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如挤压、振动等机械损伤,这些机械损伤破坏了果实天然的组织结构,引发不利于贮藏生理生化反应,加快了果实衰老的进程,并为微生物侵染提供了机会,使果实腐烂增加,造成苹果在贮运过程尤其是贮藏后期的严重损失。贮藏前对果实腐烂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ClO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新一代的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保鲜剂,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食组织(FAO)也已将ClO列为A1级安全高效消毒剂。我国GB-2760将稳定性ClO列为食品添加剂。ClO具有阻止乙烯生成,并破坏已形成乙烯的作用,可延缓果实的衰老。ClO应用于食品保鲜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热门课题,其中在葡萄、哈密瓜、杏等食品的保鲜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目前,ClO处理对‘红富士’苹果的防腐保鲜作用国内外鲜有报道。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ClO处理对‘红富士’苹果的保鲜和贮藏品质影响,获得ClO在‘红富士’苹果上的最佳使用技术,以期为今后‘红富士’苹果采后防腐保鲜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红富士’苹果采自洛川管理良好的农家果园。稳定性ClO溶液(ClO含量2%)及其活化剂(主成分为柠檬酸),由西安维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销售。

1.2处理方法

试材于适宜采收期(2009年10月13日)采摘。挑选大小适中,色泽相近,无机械伤害和病虫害,果形端正,成熟度一致的果实,当天运回试验室。作如下处理:设4个处理:ClO浓度(有效成分)分别为0(对照)、20、50、80mg/L。处理溶液用ClO原液与活化剂以10:1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配制而成,对照为蒸馏水中按比例加入活化剂。每个处理用果30kg,重复3次。果实在ClO中浸泡20min,取出后自然晾干。将以上处理的果实用0.03mm厚,0.5%开孔度的PE保鲜袋包装,于(0±1)℃,相对湿度85%~90%的冷库中贮藏,每20天取样测定相关指标。

1.3项目测定及方法

菌落总数测定:设4个处理:ClO浓度(有效成分)分别为0(对照)、20、50、80mg·L。处理溶液用ClO原液与活化剂以10:1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配制而成,对照为蒸馏水中按比例加入活化剂。将果实在每种浓度的ClO溶液中分别浸泡10、20、30min(每个处理10个果实,重复3次),自然晾干。均匀取果皮(0.1~0.5mm厚),用于测定果实表面的菌落。再取10个未经处理的果实,直接测定菌落总数,重复3次。菌落总数的测定参照GB/T4789.2-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菌落清除率(%)=(未经处理果菌落含量-处理果菌落含量)/未经处理果菌落含量×100。

果实生理及品质指标测定:果肉硬度采用意大利FT-327型(探头直径11mm,测定深度8mm)硬度计测定;可滴定酸含量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呼吸速率用ETONG-7001型CO分析仪测定;乙烯释放速率用TRACEGCULTRA型气相色谱仪法测定,载气为N,GDX-502色谱柱,柱温70℃,进样口温度70℃,氢气0.7kg/cm,空气0.7kg/cm,氮气1.0kg/c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检测室温度150℃;入贮后从各处理重复中分别取100个果,每20d统计1次失重率,出库时统计腐烂指数。失重率(%):(果实入库当天重量-每次测得的重量)/入库当天重量×100;腐烂指数参照甘瑾等的方法统计;POD活性:参照田春莲等的方法测定;PAL活性:参考杨书珍等的方法测定。

所有测定重复3次,取平均值。

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并用SAS分析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ClO处理对果实菌落去除率的影响

表1ClO处理的‘红富士’苹果菌落去除率

Table1EffectsofClOonthecoloniesclearancerateof‘RedFuji’apple

处理浓度(mg·L )

Treatment concentrations

不同处理时间(min)的菌落去除率(%)

The clearance rate of colonies in different treatment time

10

20

30

59.67e

60.56e

60.78e

20

87.75cd

89.36cd

92.16c

50

95.62b

96.78ab

97.23ab

80

98.26ab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