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36: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维普医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医学期刊进入网络时代
自20世纪末以来,在开放存取(OpenAccess,OA)运动的影响下,一种全新的医学论文传播模式大规模兴起,促进了医学期刊的网络化发展,利用互联网以免费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医学信息。
1.2网络化医学期刊的优势
1.2.1传播更快捷和传统期刊相比,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只要接入互联网,即使相隔再远,医学科研人员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医学信息资源;在互联网覆盖的范围内,科研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获得感兴趣的信息,医学期刊网络化后,医学科研人员将不受地域、时间限制,通过互联网选取自己关注的最新科研信息。
1.2.2内容更丰富传统期刊通过单一的模式信息。很多图表受制于版面的局限,往往以文字形式表述。而网络化医学期刊除了包含最基本的文字信息,还可以兼容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手法,使期刊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为医学科研人员提供了更清晰明了的直观说明,摆脱了单一化的文本信息所带来的枯燥乏味。
1.2.3搜索、检索更高效目前,科研人员可通过搜索引擎,直接搜索万方、维普、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服务系统、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各大医学数据库,也可委托信息所专业查新人员进行专业化的搜索检索,跨库检索服务,通过标题、关键词、年份、作者、单位、摘要,以及引言等多种信息路径,从成千上万篇医学期刊中检索出所需要的医学信息,查新人员再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医学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免去了医学科研人员在不同数据库中的重复检索,便于医学科研人员快速获取医学信息,节省了大量时间。
1.2.4刊期更灵活传统医学期刊由于卷期的固定,审稿、编辑、排版、印刷、装订、邮寄等一系列流程的完备,出版发行周期较长;而互联网信息可随时添加、及时更新,医学信息在网络上的发表不必遵循传统的以周、月、季为时间单位的出版模式,弥补了医学期刊时效性长的不足。特别是优秀论文、科研成果网络首发,以单篇的形式上传收录于各大数据库,将改变传统出版物刊期的单一模式。
1.3网络化医学期刊的弱势
1.3.1投入成本的增加医学期刊的读者,阅读网络化医学期刊将比购买传统医学期刊支付更多的费用,除了购买上网所需的硬件设备,还需为接入互联网支付费用;在网络期刊数据库中浏览或者下载全文通常还要另外付费。
1.3.2信息过载“信息过载”指的是媒体中过于丰富的信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它降低了医学科研人员使用互联网的积极性。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科研人员很难从冗余的信息中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很难辨别出各种信息的真伪。在这种环境中,医学科研人员往往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找到真正需要的有用信息。
1.3.3习惯性与舒适性长期以来,医学科研人员已经习惯了阅读纸质科研文献。纸质期刊携带方便,读到有用的科研信息可圈可点;阅读网络化医学期刊要利用硬件设备,需要网络环境;网络文献格式一般为PDF和JPG,不方便医学科研人员作标识;因此,传统印刷版医学期刊在科研人员心中仍有稳定的地位。
1.3.4纯网络期刊的权威性网络化医学期刊发表的方便快捷,往往缺乏较严格的审稿制度,导致社会公信力不足,不像印刷版医学期刊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在互联网上,科研人员可以各类医学文献资料,包括未审核的、未被医学期刊社采用的,以及已经被采用但尚未发表的科研论文等,这类信息通常并没有经过同行专家的评议便与读者见面,学术质量参差不齐。
2传统医学期刊面临的挑战
我国医学期刊国际化除了表现在方法和规则方面继续与国际接轨外,还表达了强烈的输出愿望,即要使我国的医学科研成果走向世界,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实现这一愿望,有两个办法:一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期刊走向世界;二是医学论文直接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上发表。
3由竞争走向合作
从媒体的发展历史可知,新媒体的产生并不会导致旧媒体的灭亡,电影、电视剧的相互依存,就是一很好的佐证。传统医学期刊虽不及报纸、科普读物那么普及,但其在医学专业界也拥有稳定的读者、作者群。目前,网络版与印刷版医学期刊正共存于期刊界,二者之间不仅仅是竞争,更多的是合作:互联网这一即时交流工具,加强了作者、编者、读者之间的交流,在线审稿系统的开通,既有效地带动了作者、读者、专家的沟通,也赢得了更多的关注,提高了自身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加上互联网的跨时空性,使人们与一些全国的优秀医学期刊密切了联系,传统医学期刊将借助互联网走向更宽广的平台。
4医学期刊的发展趋势
1.1网络化医学期刊的优势
1.1.1内容更丰富传统期刊通过单一的模式信息。很多图表受制于版面的局限,往往以文字形式表述。而网络化医学期刊除了包含最基本的文字信息,还可以兼容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手法,使期刊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为医学科研人员提供了更清晰明了的直观说明,摆脱了单一化的文本信息所带来的枯燥乏味。
1.1.2搜索、检索更高效目前,科研人员可通过搜索引擎,直接搜索万方、维普、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服务系统、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各大医学数据库,也可委托信息所专业查新人员进行专业化的搜索检索,跨库检索服务,通过标题、关键词、年份、作者、单位、摘要,以及引言等多种信息路径,从成千上万篇医学期刊中检索出所需要的医学信息,查新人员再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医学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免去了医学科研人员在不同数据库中的重复检索,便于医学科研人员快速获取医学信息,节省了大量时间。
1.1.3而互联网信息可随时添加、及时更新,医学信息在网络上的发表不必遵循传统的以周、月、季为时间单位的出版模式,弥补了医学期刊时效性长的不足。特别是优秀论文、科研成果网络首发,以单篇的形式上传收录于各大数据库,将改变传统出版物刊期的单一模式。
1.2网络化医学期刊的弱势
1.2.1投入成本的增加医学期刊的读者,阅读网络化医学期刊将比购买传统医学期刊支付更多的费用,除了购买上网所需的硬件设备,还需为接入互联网支付费用;在网络期刊数据库中浏览或者下载全文通常还要另外付费。
1.2.2信息过载“信息过载”指的是媒体中过于丰富的信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它降低了医学科研人员使用互联网的积极性。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科研人员很难从冗余的信息中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很难辨别出各种信息的真伪。在这种环境中,医学科研人员往往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找到真正需要的有用信息。
1.2.3习惯性与舒适性长期以来,医学科研人员已经习惯了阅读纸质科研文献。纸质期刊携带方便,读到有用的科研信息可圈可点;阅读网络化医学期刊要利用硬件设备,需要网络环境;网络文献格式一般为PDF和JPG,不方便医学科研人员作标识;因此,传统印刷版医学期刊在科研人员心中仍有稳定的地位。
1.2.4纯网络期刊的权威性网络化医学期刊发表的方便快捷,往往缺乏较严格的审稿制度,导致社会公信力不足,不像印刷版医学期刊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在互联网上,科研人员可以各类医学文献资料,包括未审核的、未被医学期刊社采用的,以及已经被采用但尚未发表的科研论文等,这类信息通常并没有经过同行专家的评议便与读者见面,学术质量参差不齐。
2传统医学期刊面临的挑战
我国医学期刊国际化除了表现在方法和规则方面继续与国际接轨外,还表达了强烈的输出愿望,即要使我国的医学科研成果走向世界,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实现这一愿望,有两个办法:一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期刊走向世界;二是医学论文直接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上发表。
3由竞争走向合作
从媒体的发展历史可知,新媒体的产生并不会导致旧媒体的灭亡,电影、电视剧的相互依存,就是一很好的佐证。传统医学期刊虽不及报纸、科普读物那么普及,但其在医学专业界也拥有稳定的读者、作者群。目前,网络版与印刷版医学期刊正共存于期刊界,二者之间不仅仅是竞争,更多的是合作:互联网这一即时交流工具,加强了作者、编者、读者之间的交流,在线审稿系统的开通,既有效地带动了作者、读者、专家的沟通,也赢得了更多的关注,提高了自身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加上互联网的跨时空性,使人们与一些全国的优秀医学期刊密切了联系,传统医学期刊将借助互联网走向更宽广的平台。
4医学期刊的发展趋势
1 前言
近几年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不断更新办学理念,紧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不过,目前学校“德技双馨的仲景学子”培养过程中,几乎没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技能培养,另外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缺失也引起校内专业人士高度关注。因此,如何通过设置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来培养仲景学子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写作技能,也成了比较有价值的课题。
2 南阳医专仲景学子培养的现状
2.1 基于仲景学子培养的课程设置现状
自从开始打造仲景学子培养品牌以来,尽管医药护技等各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高职高专学制只有三年,还有一年时间到医院临床实习,实际在校学习时间只有四个学期,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尽可能的压缩非专业课比重。而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自学校开展本专科教育以来,一直没有面向所有学生开设。
2.2 仲景学子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的问题
由于课程设计上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是空白,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系统教育的缺失,学生普遍没有利用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的意识。暴露出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自我提升和研究能力不足等问题。
3 开设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
3.1 开设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有政策依据
一方面,教育部三次下文要求开设文献检索课。①教育部教高一字(84)004号 关于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②教高一司字(85)065号《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③教高司[1992]44号《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教育部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均包含“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这一培养要求。
3.2 开设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全国各高校已普遍开设本课程,文献检索课教学经多年发展,“到1998年已经成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周边其他高校已开设本课程,学时16-32学时,学分1-2分。
3.3 开设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是仲景学子培养的需要
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是提高仲景学子信息意识和资源利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程融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知识等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获取、利用、评价信息知识的能力,从而能为学生将来自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等奠定基础。
4 基于仲景学子培养的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设置原则
4.1 把握好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导向
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重点掌握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4.2 要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课程针对性
课程开设要仔细研究医药护技等各专业的需求差异,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除了完成共同的知识技能模块教学,按专业有针对性的在内容选择、实践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效区分。
5 基于仲景学子培养的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设置
5.1 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知识模块设计
结合我校实际,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主要由以下6个知识模块组成:第一模块回答“如何利用现代图书馆”这个问题;第二模块回答“如何获取图书杂志等纸本资料”这个问题;第三模块回答“如何进行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这个问题;第四模块回答“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中外文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搜索引擎、网络开放数据检索、万方数据库、同方知网、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泉方PUBMED数据库、超星移动图书馆等;第五模块回答“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写作”这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收集、文献阅读、文献积累与整理、医学论文写作等。第六模块回答“如何进一步学习本课程”这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特种文献、其他中外文检索工具、其他中外文全文数据库等。
5.2 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条件
良好的教学条件是课程开设的基础,为此应做好以下5点:一是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图书馆就有职称、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等都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二是要对已制订的“课程大纲”进行再修订,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三是做好教材建设,根据学校实际编著校本教材;四是做好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工具书库等做好实践教学,并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五是做好课程网站建设,丰富网络学习资源,建立网上学习、评价机制等。
5.3 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反馈与评价
应能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学生的兴趣所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动态把握教学进度。应能客观评价学生对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掌握情况,多次考核综合评定,避免使本课程的学习变成理论应试式学习。
预防卫生学论文2000字(一):某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试卷分析及评价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环境卫生学期末考试试卷的信度、难度、区分度及学生成绩进行分析,评价试卷质量并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本试卷客观题信度为0.82,主观题信度为0.68,难度为0.575,区分度为0.375,试卷信度、区分度较好,但多选题、简答题偏难。学生及格率为50.63%,今后应适当降低试题难度。
关键词:环境卫生学;试卷分析;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7-0056-03
环境卫生学既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保护环境、促进健康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环境卫生学涉及学科面广,涵盖知识点多,实践性强,学生难于记忆、理解和掌握[1]。因此,如何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授课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育目标管理的主要手段[2]。试卷分析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查和评估教师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对环境卫生学期末理论考试试卷及考试成绩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以期为更好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山西医科大学2011级预防医学专业160份环境卫生学期末理论考试试卷为研究对象。该课以杨克敌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环境卫生学》(第7版)为教材,共90学时(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36学时);结课考核总分为100分(理论考试80分,实验考核20分)。
2.试卷构成。试卷满分80分,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采用闭卷考试,在期末考试周进行,时间为2小时。
3.阅卷方法。由各章节授课教师根据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流水阅卷,专人复核并录入成绩。
4.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考试成绩及其正态性检验,试卷的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二、结果
1.试卷构成和成绩分布。参加考试的学生共160人,81人及格,及格率为50.63%;平均分48.17分,标准差8.96,最高分69分,最低分14分,全距55分,成绩近似正态分布(Z=0.544,P=0.928)(見表1)。
2.试卷信度。试卷客观题信度为0.82,主观题信度为0.68。
3.试卷效度。试题类型和分值由教研室主任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及各章节授课学时确定,试题内容由授课教师根据知识点认知分级确定,教研室主任和其他高年资教师一致认为该试卷效度很高。
4.试卷难度。试卷平均难度为0.575。单选题的难题、较难题和较易题、易题占比相同;多选题的难题占60%;75%的简答题为难题;论述题为中等难度题(见表2)。
5.试卷区分度。试卷总体区分度为0.375。简答题区分度最好,除3个单选题和1个多选题的区分度小于0.2外,其余试题区分度均在一般及以上(见表3)。
三、讨论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考试成绩是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11]。对《环境卫生学》试卷进行分析,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考试的均分和及格率分别为48.16分和50.63%,造成本次成绩较历年成绩下降较多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客观题比例增多及个别试题偏难;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程度较差;教师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多选题得分率最低,仅为53.31%,提示学生对“三基”掌握不扎实,容易混淆。学生简答题和论述题得分率相差较大,反映出学生对教师授课依赖性大,课堂强调更多的知识,学生成绩较好,反之则较差;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对知识的归纳、应用与总结能力欠佳。
一般试卷要求信度达到0.5以上[12]。本试卷信度均在0.6以上,信度较好,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难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与试题本身难易程度和学生对试题的适应程度有关[13]。一般试卷较合理的难度为:难题、易题各占5%—10%,较难题、较易题各占20%—30%,中等难度题占25%—40%[14]。从整体看,本试卷属难题,难题比例达51.25%,而其他难度题比例较低,难易题比例不当,影响了考试的均分和及格率。从题型看,客观题特别是多选题难度大于主观题。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如下:(1)多选题题型本身难度较大,学生对“三基”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深刻。(2)简答题难度较大可能与部分学生仅根据授课重点而未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全面学习和复习以及学生对知识并未真正理解有关。(3)论述题难度中等,说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待提高。区分度是判断试卷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本试卷总区分度为0.375,说明试卷整体区分度良好,基本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本试卷信度、效度及区分度均较好,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由于部分试题偏难,使学生平均成绩和及格率均较低。今后的命题工作应适当增加易题和较易题的比例,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针对学生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深刻,综合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综合性知识的讲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预防卫生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的基本情况分析论文
摘要:了解我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的基本情况。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中的26种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期刊网站及中国知网(CNKI)的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评价参考系统对26种期刊期刊的基本情况、网站建立情况、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予、H指数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为预防医学工作人员有选择性投稿、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期刊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知网;情况分析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是指经北大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每4年出版一次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所列出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中第五编医药、卫生类中R1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共收录26种期刊,现对这26种期刊的基本情况、网站建立情况、载文量、被引频次、下载量、H指数等信息进行分析,以期较全面的了解各刊的基本情况,为预防医学工作人员有选择性投稿、学习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中第五篇医药、卫生类R1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所收录的26种期刊为研究对象。
1.2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2014年4月通过google搜索引擎在互联网分别对26种杂志名称进行搜查,发现自建网站的对网站基本信息进行统计。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评价参考系统等搜索各杂志自创刊以来至2013年的所有数据信息,包括载文量、被引频次、下载量、影响因子、H值等进行下载统计分析。本次分析以CNKI数据库已收录信息为准,期刊的序号依照要目总览的顺次排序。
2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主办单位:26种期刊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有4家,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或与其他单位联合主办的有13家,其他学会主办3家,其他单位主办6家。创刊时间:50年代创刊2家,70年代创刊5家,80年代创刊15家,90年代创刊4家。出版刊期:旬刊1家,半月刊3家,月刊13家,双月刊9家。核心期刊次数:6次入选核心期刊的12家,5次入选3家,4次入选3家,3次入选的4家,2次入选1家,3家期刊首次入选。
2.2期刊网站建立情况期刊网站的建立是顺应现代互联网社会的需求,是期刊功能的延伸,以期实现期刊编辑办公自动化,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预防医学、卫生学类26种核心期刊中有19家已建立了独立域名网站(不包括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大型期刊数据库上网),占73.1%。期刊网站上刊登的信息和功能一般包括期刊介绍、编辑委员会介绍、稿件在线处理、期刊在线阅读、新闻公告、联系方式等。17家期刊已实现“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在线查稿”等稿件在线处理功能,方便了作者与审稿人员。19种期刊网站均期刊目录,包括往期及本期目录。13家期刊全文,占68.4%,其中7家实现全文开发存取,有调查表示,科技期刊实现开放存取(OA)可提高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1];另有6家网站通过链接CNKI或是办理会员等方式,付费阅读,见表1。
2.3期刊的载文量情况载文量作为期刊计量学指标的基础和基本参数,常被用作衡量期刊吸收和传递科学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有时也被作为遴选核心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2]。对CNKI收录的26种期刊的载文量分析,发现总载文量、年平均载文量最高的为《中国妇幼保健》杂志,分别达到26万多及900多篇,为旬刊出版杂志;期平均载文量最高为《现代预防医学》杂志,为半月刊出版杂志,高达84篇。总体分析,半月刊杂志期载文量较高,平均为78篇;月刊杂志期载文量平均为39篇,双月刊杂志期载文量最低为32篇。
2.4期刊的被引频次、下载频次被引频次是指期刊自创刊以来所刊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指标可以客观地说明该期刊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国内多数学者认为论文的被引用和被下载均应作为衡量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3]。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发现,被引频次最高杂志为《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接近13万次;被引频次在5~10万的有5种杂志,被引频次<5万的有20种杂志。下载频次>100万的有6种杂志,30~100万的有14种,<30万的有6种。
2.5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的被引用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2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该指标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级指标。通常认为其值越大,该期刊的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4]。经查CNKI数据库,26种期刊综合影响因子最高值1.133,为《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影响因子在0.8~1的有3家,0.4~0.8的有14家,<0.4的有7家。
2.6期刊H指数期刊H指数定义为:某一期刊在一定的引文时间内,有h篇论文每篇至少被引用了h次,自然数h即为该期刊的H指数[5]。从定义可以影响期刊H指数的因素为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和对应论文的引证频次,也就是说,期刊H指数综合考虑了期刊论文的质与量[6],H值越高,表明该种期刊的影响力越大。目前H指数在科技期刊评价中得到了较广泛应用,研究学家认为H指数在期刊评价方面有其特质,有其独立性[7]。从表3中可以看出,26种期刊H指数跨度比较大,数值从26~9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H值最高,分别为92、91。26中期刊中H指数>60的有4家,40~60的有14家,<40的有8家。
2.7期刊文献主要专题的被引频次通过CNKI中国学术文献参评价考系统,按学科对26种期刊进行被引频次情况搜索分析。选择医药卫生科技学科,选择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医药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5种主要专题进行搜索,对总被引频次前5位的期刊的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下载分析,见表2。其中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专题总被引频次最高为《中国公共卫生》杂志,医药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专题总被引频次最高为《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专题最高为《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临床医学专题最高为《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基础医学最高为《中国公共卫生》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在各专题中的篇均被引频次均较高,说明其在我国预防医学、卫生学领域内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医学图书馆; 文献资源; 读者
医学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提供医学及其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以满足读者特定需要的医学文献信息机构。它包括医学科研系统图书馆、医学高校系统图书馆及医院系统图书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医学科研教学机构对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对情报和知识的需要。医院系统图书馆隶属于医院系统,其职能主要是为临床服务,兼顾为科研、继续教育和患者服务。医护人员需要系统完整的临床医学文献、一些相关的基础医学和其他学科文献,能反应临床医学新进展。
1 文献的收集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馆藏资源的建设是图书馆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工作,应根据本院的性质、任务和服务对象,对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规划、选择和收集,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藏书体系,以满足临床医务人员的实际需要为目的。
本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拥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先进的医疗设备,是本市唯一的“百年名院”,担负着本市及附近周边地区的人民的医疗卫生工作,设有内、外、妇、儿、中医、口腔、皮肤、药剂、检验和放射等诸多科室,内科和儿科是本院的重点科室,笔者在收集文献资料时,要经常到各个科室,了解医务人员的医疗、科研现状及进展情况,掌握医务人员的阅读需求,在收集文献资料时要做到多方式、多渠道、有计划、有重点的系统收集,既要考虑到各科的基本需要又要侧重照顾重点科室的需要,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实处。⑴文献的收集的实用性。本院的主要工作是治病救人,兼顾教学、科研,所以反映临床各科新技术、新进展方面的书刊是我们收集的对象,笔者在收集文献资料时,要经常到各个科室,了解医务人员的阅读需求,让科主任、业务骨干在《科技新书目》选出建议购买的书籍,再根据馆藏情况,提出购书计划,报分管院长审批。本院医务人员高中初级职称的均有,根据他们在不同的岗位担任的不同工作,收集的文献的专深程度也就有所不同。高年资高职称的医生临床经验较为丰富,每天都要面对各种病情严重的患者,且多兼有科研和带教工作,他们需要专深一些的代表临床最新进展的书籍,如《介入心脏病学》(第2版)、《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学》比较适合于他们阅读;年轻的低年资的医生,临床经验还在不断积累阶段,可给他们提供《协和内科住院医师手册》、《急诊内科学》和《临床用药速查手册》等比较合适;本院还是泸州医学院、成都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等医学院校的实习基地,每年都有许多医学生来院实习,指导医学生们的临床实习工作方面的书籍也是收集的对象,《实习医生“三基”手册》、《实习医生临床技能手册》等书籍,非常适合实习医生们阅读。⑵文献收集的系统性。大多数的文献信息资源出版物,尤其以时效性强的连续出版物为最,如医学期刊是反映医学发展最快,出版周期最短的知识载体,它们逐年逐卷逐期按计划连续出版,这就要求在文献收集过程中不能随便中断,否则会造成文献资源的残缺不全,可利用程度降低,“中国”、“中华”系列的期刊和省级期刊是收集的重点。例如《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和《四川医学》等等。由于期刊具有连续性,一旦确定了收集,就不能随意中断,如《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订2年停2年,就不能让医务人员系统的了解历年来的外科学进展,而且,期刊是不重复出版的文献,系统收藏尤为重要,上世纪50年代的一些医学期刊,如《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在全市医疗单位中,只有本院一家收藏有,尤为珍贵。一些医学图书的出版也具有连续性,《实用儿科学》第7版的内容较第6版也有了不少的新观点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通讯设备、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文献信息量剧增,印刷型文献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必须与现代化技术紧密结合,才能更好的满足读者需求。例如,购买的超星图书馆、维普资讯和万方数据库,文献信息容量大,查询速度快,医务人员通过题名、关键词、作者等检索,就可查阅到与其相关的所需文献资料,使医务人员获得文献资源的范围扩大了,时间缩短了,丰富本馆的馆藏资源,向着资源共享的目标前更进了一步。
2 文献的保管
本馆所藏的文献资源涉及临床和医技各科,众多的、分散的医学文献资料,只有通过有目的的收藏和科学的整序,变成医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能才长久地、反复地和有效地被读者利用,从而释放出它的知识和情报价值。这一切必须通过图书馆的收集、分类、编目和科学排架等工作来实现。
本馆藏书分可外借图书、不可外接图书、现刊和过刊几大部分,分区域陈列。笔者在对图书资料登录、编目和排架时采用《中图法》分类,同一专业的书刊集中在一起,既便于文献目录的检索又便于书刊的排架管理。如R5为内科学,R6为外科学,排架时,先排分类号为R5的图书,再排R6的图书;许多医学期刊是没分专业出版的如《四川医学》、《泸州医学院学报》等等,在排架时采用汉语拼音+分类的形式排序,既先按汉语拼音排序,如《北京医学》排在《四川医学》前面,如遇中国、中华系列的期刊再加上医学分类细分后再排序。如《中国针灸》应排在《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前面。这一方法方法经过多年实践,觉得较为实用,特别是在过刊的排架中,既有序可循又节约空间,减少倒架。
3 文献的利用
文献资源的收集和保管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利用,读者在解决临床疑难病例、开展科研工作、撰写医学论文、更新医学知识时,需要利用图书馆有序化的文献,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主动的为读者服务,用自己掌握的图书馆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为读者服务,使读者能较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从文献中获得知识,掌握情报信息。本馆设有医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⑴医学阅览室。医学阅览室的书刊按知识门类、读者对象、藏书类型等有序的放置,读者可以按专业阅读书刊资料。印刷型书刊,便于读者系统性的阅读医学专业知识,因为医务人员工作较忙,不能经常到图书馆阅读,定期或不定期的编辑《医学新书介绍》,向读者介绍新版图书内容简介,编辑《新到期刊题录》,就是选一部分新到期刊的目录页里,摘录其中一些适合本院业务开展的新动态、新进展的论文题目,为读者提供阅读线索,供医务人员参考,符合读者各自需要的,再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具体内容,这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服务,节约读者时间。对不熟悉馆藏的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跟读者讲解怎样利用检索工具,书刊的排架方式等,帮助他们查阅所需资料,为读者提供抄写资料的纸和笔,书刊阅读后,书刊的归架可由工作人员做,节约读者的宝贵时间。对要撰写文章的读者,根据其思路,查阅相关资料给他写作时参考,并推荐某种杂志,提供稿约,通信地址等。⑵电子阅览室,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的版本多样化,不止有传统的印刷型,还有光盘、电子版本。对于一些年长点的,不能较为熟练的使用电脑查阅文献资料的读者,一是指导他们使用电脑,二是他们提供题名、关键词或作者等等,工作人员自己帮他们检索文献,对因工作忙不能到图书馆的读者,也是他们给出想要检索的内容,工作人员帮他们检索,把检索到的文献资料存在他们的U盘里,或打印出来,供他们使用;对不可外接的书刊资料可帮读者复印所需篇章,供读者利用。
医学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医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提高图书馆专业知识,还要充实自己的医学知识、外语知识和计算机使用能力,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使读者能及时地更新医学知识,掌握先进的诊疗技术,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湛佑祥.医学图书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2] 张玉卿.现代化医院的医学图书管理与发展[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7): 132-133.
[3] 翟美琴.新形势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及管理[J].医学信息 ,2011,24(11):93-94.
[4] 郭秀英.论医学图书管理的人性化服务[J]. 医学信息,2010,23(7):2050-2052.
[5] 周予矜.浅谈医院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J]. 北方药学,2011,8(11):59.
[6] 梁玉萍.浅谈医院图书馆的管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255-256.
关键词:医院;图书室;功能;建设
中图分类号:R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2
1 前言
医院图书室是医院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医院图书室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数字化。在网络信息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建立医院图书室数字化系统,既能健全医院图书管理模式,还能改善原有的医院图书室功能。由此可见,对医院图书室数字化建设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数字化图书室的概述
2.1 数字化图书室的含义
从整体上来看,数字化图书室的发展模式总共包括两种:其一,网络信息技术及数字化与以往传统图书馆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各个医院数字化图书室的主流发展模式;其二,完全的网络信息技术与数字化发展模式,比如超星数字化图书馆等。所以,所谓数字化图书室具体指的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管理、组织及处理图书资源,同时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给广大读者的机构。
2.2 数字化图书室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图书室具备着其自身独特的特征,而在建设数字化图书室的过程中,其主要特征具体包括:(1)数字化图书室把文献资源数字化,使其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快捷而又丰富的信息服务;(2)数字化图书室的依托为计算机,依靠的当前尤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借助于网络将更大范围之内的共享资源实现,也就是将资源无限化实现。
2.3 数字化图书室的主要功能
在我国医院的发展过程当中,构建数字化图书室,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医院的长足发展,而且还能够将更多优秀的医务人员培养给医院。医院数字化图书室的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立医院数字化图书室,能够有效的将网络资源共享实现,使患者亦或是医生在资料的查询过程中,可以把选择面扩宽,简单的来说,也就是促进了医院图书室馆藏的丰富;(2)建立医院数字化图书室,大大的创新了医院管理图书的模式,不但将图书管理的时间明显缩短,而且将图书的管理效率提高,这便能够使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抽出,从而参与到计算机培训中;(3)建立数字化图书室,还使医院在其发展的进程当中,将最新的发展信息了解到,并且对同行业之间的有关信息了解到,为医院今后制定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4)建立医院数字化图书馆,还能够为医院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能够使医务人员更加主动积极的置身于工作中,进而推动今后医院的发展。
3 建设数字化图书室的原因分析
3.1 数字化图书室建设的外因
现阶段,人类已经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进入到了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一系列的高科技技术诸如通讯、信息和计算机得以迅猛发展,并且以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把图书室持续不断的推向数字化、电子化和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数字化的技术能够使复制变得高质量、无限量及低成本,而网络技术则使传播作品的范围更大、成本更低且速度更快,为广大读者传播作品或者获取作品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崭新空间。
随着医学信息知识的不断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转变传统的医院图书室服务方式和图书室管理模式,强化完善对医院现代化图书室的信息化服务及管理,是我国医院图书室建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信息时代整体医院结构建设及管理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建设医院数字化图书室则是医院向信息化迈进的重要工作。
3.2 数字化图书室建设是内部需求
近年来,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及建设,图书室作为知识补给源也需要将新的定位与新的设计作出,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已经日趋迫切的促使以往传统采用手工操纵方式的图书馆,展开从管理方面至技术方面的根本性变革。而我国的各个医院是否能够具备持续的发展动力及较强的竞争力,除了需要拥有良好的就诊环境、热情的服务态度以及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外,还应当具备过硬的医疗技术,以此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和提高,而过硬医疗技术的源泉便是不断的利用和不断的开发知识。与此同时,医院所提供的主要是医疗服务,医疗过程对专业性有着较强的要求,是知识密集型的一种劳动,在需求信息上有着智能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等突出特点。
使用数字化图书室不但能够将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大大提升,能够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并且对共享信息资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及作用。作为集散专业医学知识信息的基地,医院图书室的利用与建设对医院的科研、教学和医疗等一系列工作均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建设医院数字化图书室,已经引起了医院管理专家的高度重视。
医院以往的图书室服务方式已经无法与信息时代的需求相适应,应当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最大限度的将图书室信息资源利用起来,尽可能与读者对信息的及时性与多样化需求相满足,提供最新的医学信息资源给广大读者,提供层次较高的信息服务给读者。而优越的网络环境则为建设医院数字化图书室提供除了强大的文献传递平台,能够使读者对数字化图书馆所带来的便捷充分享受到。因此,将数字化图书室建立起来,能够促使医院图书管理的程序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能够将处理信息的准确性及速度提高,并且满足了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求。
4 数字化图书室建设中电子期刊的应用及管理
4.1 电子期刊的应用
在对电子期刊加以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对镜像版予以择取,这便有图书室馆藏量的增加,随后,按照医院各个医务人员的具体需求,并且在医院上级图书室同行的协助下,全面的整合网上资源,增加服务项目诸如英语学习栏目于医院图书室的服务器中,这样读者就可以在图书室打印、下载、查阅图书室资料及电子期刊了。近年来,随着医院图书室使用量的持续增加,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电子期刊的优势和便利,并且开始利用电子起来了解医学发展动态、撰写医学论文以及做科研工作,甚至还利用电子期刊了解新药的毒副作用、别名或者寻找特别的治疗方法等,尤其是在使用电子期刊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帮助及辅导医务工作者,使其感受到图书室的技术成分。
4.2 电子期刊的管理
在管理医院数字化图书室的过程中,在客观方面对图书室管理员将更高的要求提出,比如局域网服务器,图书室管理员不仅需要对数据更新加以负责,还需要日常维护其硬件,切实的做到自行处理小问题、小毛病,及时发现大问题大毛病,硬件的新要求更是要真正确保心中有数。在操作上,不仅要施加辅导给不熟悉计算机或者不懂计算机的人,还应当及时的纠正读者的操作失误,必要时还应当对软件使用辅导班予以举办。因此,对图书室管理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这对硬件的使用寿命和软件的使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还会影响到图书室管理员在读者群体中的技术形象,影响到数字化图书室的发展空间。
5 富有医院特色数字化图书室的建设
5.1 医院图书室的主要特点
我国绝大多数的医院图书室基本上均属于小型的图书室,因此,图书室作为医院的小科室,不可能有着较多的投入,而数字化图书室的建设则需要对大量的物力、财力以及人力等资源加以花费,与大型的公共图书馆相比,医院图书室的经费与其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对数字化图书室独立的进行建设并非现实,并且在数字化图书室建设的技术方面,比如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数字化信息生成技术等问题,仍然需要深入的展开实践及理论探索。而最好的数字化图书室建立方法就是对当前发展较为城市的馆际合作形成资源、互联网资源以及商用数字化资源加以利用。与此同时,还应当与医院的具体情况充分的结合起来,数字化部分富有特色的文献,比如少数部分重要的期刊、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本单位内部资料、各类考试题库、某专题文献等。
5.2 可供利用的资源
现阶段,国内外有着一系列非常优秀的且可供选择的数字化资源,对这些数字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及合理的选择,有助于提高医院数字化图书室的馆藏,有助于扩展医院数字化图书室的文献量,对具有显著专业特色的医院的特色知识信息库建设是尤为重要的,比如,某些医院在内分泌、高血压和烧伤的治疗上积累了大量极具特色的信息资源,所以,在对较为成熟的数字化资源加以引进的同时,医院图书室还可以对具有本院特色的数据库进行开发、组织和收集。应当明确的是,正是因为医院文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表偏倚,相当一部分医学文献经常性的在西文医学期刊上发表,而对免费的互联网中的科技医学信息进行充分利用,则是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法。
互联网上有着许多免费的且可供使用的科技医学信息,比如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向广大读者所提供的免费数据库检索服务,其网站上提供了超过一千种的医学期刊。除此之外,许多杂志网站也将最新的医学文献信息提供出来,甚至提供了医学信息的全文,同时能够实现刊内检索文献信息。医院数字化图书室应当由专人负责,筛选专业网站于互联网中,并且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需求,对筛选后的网址有目的的进行排序处理,进行医学信息资源网上导航,以为广大读者的利用提供便利。有条件医院图书馆还可以将专业网络搜索工具加以引进,对制定网站更新信息展开实时跟踪,并且有效的整合信息资源,将检索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形成,以便于对医院数字化图书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问题予以弥补。
除了上述资源域外,还有万方全文数据库、EMBASE系统、MEDLINE系统、CBMDISE系统、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二次文献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CMCC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工程以及书生之家等诸多全文数据库,医院在数字化图书室建设中可以引用和借鉴。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医院图书室的数字化发展及其建设是知识信息时代的迫切需求,数字化图书室在各类信息的组织、收集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整合医学信息,并且将其向医务人员提供,同时有针对性的对医务人员的信息需求加以满足。建设医院数字化图书室将使图书室的服务功能和知识管理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是医院图书室建设及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的负责人及管理者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切实的抓好。
参考文献
[1] 胡成.医院图书室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3(4):17-19.
[2] 许月娥.浅析医院图书室数字化建设[J].医药前沿,2012,4(1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