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外语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4-06 18:36: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外语教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语教育论文

篇1

1.注重因材施教

以往英语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授课,讲解的内容与学生学到的内容是一致的。这一过程中,很难做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待。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素质不同,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也有高有低,如何才能在基础环境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呢?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教师应当对学生多加了解,根据其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等不同因素,制定出更为灵魂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教学。例如在新生入校后,教师可以进行摸底考试,以此整体掌握学生的整体英语概况。在分班过程中,教师要将基础相似的学生分在一组,这就避免了英语教学学生有的“吃不饱”有的“吃撑”的现象。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后,教师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教学模式,以个性化和激励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2.改进教学方式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哑巴英语”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英语教学需求。以往只注重词汇记忆、语法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被“听说读写”全覆盖的新模式所取代。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新教改环境下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新挑战。实践能力不但包括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的能力,还包括学习中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读、精读两种方式进行。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教师要以富于现代气息的读物作为范本。在增加学生阅读兴趣的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能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英语实用技巧。

3.营造更为浓烈的英语学习氛围

外语院校英语教学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提升。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一旦课堂结束,学生就会完全脱离英语环境。而在日程的生活、学习中,学生讲英语的机会几乎为零。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英语考试成绩优秀,但是实际运用能力非常低,一旦需要在必要场合使用英语,往往会手足无措,既“张不开嘴”也“听不入耳”。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尤为重要,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英语活学活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将英语变成真正的交流工具。这就要求外语院校营造出更为浓烈的英语教学氛围,教师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课外时间,要引导学生参与英语演讲、英语角等活动,创设更加到位的英语练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水平。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在口语和听力上有所提升,而且也为教师的深入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实战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结论

篇2

1.加强多种媒体建设

为学习者提供的学习资源应该有多种媒体的运用。对于开放教育而言,资源不仅仅是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的有机结合,更重要的应该是教与学双方信息交互的体现。目前,我校外语学院正在加紧制作各学科的微课和三分屏课程,为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习提供多种选择,避免单一选择造成的学习上的技术障碍。另外,要建立资源之间的关联。没有一个知识点是完全不依托其他知识点而独立存在的。因此,对资源进行跨专业的关联便于开阔学习者视野,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对不同教学环节的资源进行关联,对在一个资源中出现的其他资源进行关联,为学习者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资源提供便利。

2.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研究和开发教材资源,重点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解读能力,在教学重点和理解难点上要取得一定的突破,外语学院所制作的微课正体现了这一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建立国际优质课程比较研究机制,引进国际优质课程和优秀教师,建立国际优质课程实施办法,充分利用国际优质课程优化学校课程;建立基础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库与资源共建共享的服务体系,以互联网为依托,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推进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仿真实训教室建设,构建网络环境下开放教育教学新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促进各种数字化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外语学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提出“分层次、自主式、个性化”教学指导思想,设计一系列英语基础课程、应用技能型课程、语言文化素养类课程等课程体系。针对现有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尝试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制定出一整套教学管理文件,积极主动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

二、课程的评价、督导与反馈

篇3

(一)民办外语教育在基础英语教育中的地位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穷国办大教育”向“大国办强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仅靠政府的教育投入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英语学习多样化要求的需要,而民办外语教育的发展可以大大缓解庞大的教育需求和有限的政府投入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仅依靠国家财政支持的公办学校难以将英语教育的规模“做宽做大”,也难以将英语教育“做强做精”。从办学的规模上看,民办外语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几十人家庭作坊式的学校,有几百人、几千人中等规模的学校,甚至还有几万人规模的学校。民办外语学校办学针对性强,往往是面对特定的顾客群体选择教材,以市场为中心,办学机制更加的灵活,更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基础英语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办外语教育对基础英语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1.促进基础英语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民办外语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基础英语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基础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民办外语教育已成为基础英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进行了公办学校办学体制的改革,在学校产权不变或部分产权合法转移的前提下,借鉴民办学校的优势,转制学校的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改变了基础教育由政府“包揽式”管理的格局,吸纳民营资本,促进了多元化办学模式的尝试。由于外语这一学科的交际性和工具性,以及学习群体的不同起点、不同需求,单一的公办英语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学习的需要,因此公办学校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满足当前教育选择的多样化需求

长期以来,公办中小学的招生主要采用就近入学分配的原则,按照学生户籍所在地分配进入相对就近的公办初中和小学,以保证每一位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善,经济相对富裕的群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据调查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成本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成为家庭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方面之一。普通公办的基础英语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家长和学生选择教育需求,因此,能够满足家长加强对子女外语能力培养、升学以及今后发展等需要的民办教育迅速地发展起来。

3.促进公办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民办教育的办学以市场为导向,机制比较灵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选用、教师聘任等方面有很大自主性。从全国范围来看,知名度高的民办外语学校吸纳的生源更多,尤其是在一些基础英语教育薄弱的地区,许多学生都在课余时间进入声望高的民办外语学校学习,以补充自己在公办学校学习的知识。这些学生将民办学校的教材、教学方法等带到公办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公办学校的教学改革。另外,许多公办学校教师退休后去民办学校任教,许多教师在民办学校工作一段时间进入公办学校的现象都是存在的,民办学校教师和公办学校教师之间的流动和交流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这些因素都促进了公办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民办外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民办学校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经济的发展、教育投入的增加,民办外语教育会在更加公平、公正、合理、规范的土壤中生存发展,这需要民办外语教育抓住机遇、大胆改革,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大力发展特色教育、产业联盟的办学模式

近些年来,由于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更主要由于民办学校自身缺少特色、管理松散、教学质量不高等因素,民办学校倒闭现象常有发生。而从生存下来的民办学校看,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与联盟优势。随着教育与市场的接轨,为实现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校采取联合与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风险、享受利益,从而形成联盟。这种联盟既包括民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联盟,也包括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的联盟。具有自身特色的民办教育产业联盟可以加强学校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充分发挥民办外语教育的相对优势

民办学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吸纳资金投入、降低资本运营、调整结构、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市场的需要调整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这些就使民办学校相对公办学校有了一定的优势,如结构相对合理,冗员较少,负担较轻;管理比较科学,效率较高;实行按劳分配,分配制度比较合理,员工工作积极性较高;机制灵活,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在民办外语学校的发展中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凭借精简机构、科学管理、灵活机制以及对市场的敏感性和快速适应性,寻求生存和发展。

(三)加强民办外语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民办外语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民办外语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民办外语学校教师队伍缺少中坚力量、兼职多、流动性大、缺少稳定性等问题普遍存在。要提高民办外语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提高民办学校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且稳定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且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内因来看,民办外语学校自身要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努力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源结构合理,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较稳定的师资队伍。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制定相关的工资、医疗、养老等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予民办外语学校教师必要的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才有可能全新投入到民办外语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可以为双方教师的交流搭建平台,为其交流提供机会,这有利于双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民办外语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完善民办外语学校的管理体制

民办外语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在完善的管理体制之上。一方面,民办外语学校要加强自身建设,创新理念、加强管理、以人为本,寻求一条符合市场竞争的、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对民办外语学校的管理和监督职责,加强对民办学校的引导、支持和管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引导民办外语学校走上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

三、结语

篇4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研究和探索,我们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对外汉语教师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注重不同文化学生所带来的教学差异,他们的身后,是越来越丰富的对外汉语教材的诞生。我们还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走进我们HSK的考场,走进我们设在国外的孔子学院。但是,我们对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看到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到今天,由于过度产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一)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1.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语言教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复杂程度远非走路能够相比拟的,因此,我国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追求了教学法的多样性。主要采取了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功能法、暗示教学法、全身反应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方法教学。最近不少教学工作者,吸取对外汉语教学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博采众长,吸收了外语教学各个流派、方法的优点为我所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教学法”。这种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是十分成功的,它代替了以往的单一教学法,改革了原有的课堂单调乏味的讲解局面,取得了极大的教学效果。

2.更加注重文化差异及个体性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受者广泛,有不同文化背景,必然有不同的文化差异,针对如此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形成了差异化教学的方法。如在备课差异性方面,对外汉语教师在备课时针对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情况,包括了解学生的入门水平、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学生的特点(如学习目标、学习动机、文化背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特点)的基础上,把着眼点放在全班大多数学生身上,统一要求,而且在强调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因材施教”,考虑了两端学生的情况,多准备了一些问题,多设计了一些活动,多布置了一些任务,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有进步,感到愉快。在科学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指导下,这种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视教学对象的文化差异及个体性的方法,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下去。

3.汉语水平考试体系不断发展

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它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考查考生在各种语言交际环境中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包括HSK(基础)、HSK(初中等)和HSK(高等)三个部分。目前HSK考试已达到较高的科学化水平,实现了命题、施测、阅卷评分和分数解释的标准化。实现了预测统计分析、试题等值、考试报名、评分和成绩报告等的计算机化。并在此基础上,将推出计算机化自适应性HSK考试,这种考试将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从而可以达到更高的可靠性(信度)和更高的有效性(效度)。由于随着汉语水平考试(HSK)作为为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测试等级得到全球的普遍认可,HSK考试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已得到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已把它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4.对外汉语教学教材更加丰富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材也越来越丰富,迄今为止,中国大陆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已有近千种,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近几年来,教材种类迅速增长,其中亦不乏有特色和有所创新的教材,少数还成为国内外广为使用的优秀教材。对外汉语教材的日渐丰富,教材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的增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兴趣。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提高,由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材起着纽带的重要作用,没有好的教材,就好比是无米之炊,再好的教师也不能上出好的课来,因此教材也可以看作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前沿阵地和突破口,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的一大重要表现。

(二)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个体性重视还不够

虽然目前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时都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是对其个体性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从而对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2.HSK日渐突出的应试问题

随着参加HSK考试的人数逐年增加,HSK考试也越来越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相关人员的重视。有的城市还专门设立了HSK成绩攻关补习班,有些教学单位甚至还出现了“教学为HSK服务”的教学局面。这不免会给人一种应试教育的感觉。这种局面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引起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各个高校或者教学机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这样虽然能在短期内得到一定经济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必然使众多留学生丧失学习汉语的兴趣,受到损失的也必将是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

3.由于过于产业化带来的课堂管理松散

随着汉语热的升温,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汉语桥”工程的确立、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建立以及中国本土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都让我们看到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广阔发展前景。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盈利而轻理论总结和研究的问题,如部分学校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为了争取更多的外国留学生生源,进行不正当的竞争。这样做只能使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产业化,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帮助甚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部分院校显然没有把重心放在真正学生的语言水平提升上,过度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和短时间内大量灌输技巧方法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都普遍存在于各种各类对外汉语教育中,这种畸形的汉语教学方法对于在世界范围内正处于上升期的汉语语言教学来说伤害尤其巨大。

4.教材需要更有针对性

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材已有近千种,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来,教材种类迅速增长,其中不乏有特色和有所创新的教材,少数还成为国内外广为使用的优秀教材。但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关于对外汉语的教材问题,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和海外的汉语教学中都存在十分严峻的情况,大家普遍感受到选不到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的教材。当前市面上常见的对外汉语教材出版商主要是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从事一线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出版社,几乎每年各出版社都有新的教材推出。市场上大部分的教材只是对一些经典教材进行低水平的重复,缺乏对教材思想和体例的改进。另外,一些教材缺乏综合性和弹性,不能满足短期教学和自学的需要。

5.教师水平需再提高

对外汉语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在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当前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需求高增长的现状使得教师队伍的扩大和提高成了这项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据有关国际统计机构提供的资料,目前在国外使用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有1亿人以上,有约100个国家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机构内教授中文课程。相对于国外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和学习汉语人数的急剧增加,各国汉语教师严重匮乏,许多国家纷纷向我国提出了派遣汉语教师的强烈要求。尽管国内教育部门努力做了许多相关工作,但师资缺口仍然很大。而与此同时,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的缺乏仍然是影响对外汉语教育学事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队伍水平不一,个别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自己的实力,一再扩大招生,使得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外汉语教学状况呈现一定程度上的混乱状况。

二、解决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把语言考试(HSK)同日常教学结合

HSK虽然是检验汉语水平的考试,但它自身仍有一些不足,不能完全反映汉语水平。一些研究者已经认识到,汉语水平考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还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难度较大的口语测试和高级汉语水平考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口语能力的测试基本上被排除在HSK考试之外。限于诸多原因,HSK考试测试并不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不能为了HSK考试而设立,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汉语实际应用。这就要求那些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人员应该正确把握HSK与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不能让教学成为应试的手段。同时,我们也不能轻视HSK考试,同样要借助考试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HSK与教学之间应该相辅相成。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对外汉语教学与HSK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我们可以从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和综合课这四种课型的改善来看一下如何把对外汉语教学与HSK考试结合起来。

1.听力课

要改变听力教材与汉语课教材同步的唯一局面,促进听力教材的多样化,在听力课中增加内容,加大专题的训练量,例如当学生学完数字和年月日后,可以在听力上对其进行强化,加快他们的反应速度,还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关于地点、人物关系的词语,为他们以后的考试打下基础。对于学习汉语半年以上的留学生来说,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新闻听力和惯用语听力,由易到难,为学生介绍新新闻体裁、新闻术语,同时可以在每节课上为学生介绍几个常用的惯用语,既不让学生感觉听力课就是单纯的听,枯燥乏味,又能同HSK考试联系起来。此外,还可以讲授一些考试时的基本要点和技巧。由于把听力课与HSK考试结合起来,又增加了生活的内容,学生对听力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这正是迎合他们的需要所取得的效果。

2.口语课

通常在系统学习半年的汉语后,留学生对口语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如起步阶段了,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的口语进步太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要参加的HSK考试中没有口语考试,因此他们对口语课的重视程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调整口语课内容,在平时依据教材的条件下,适当穿插一些惯用语的讲解。在考试前几周可以围绕考试经常出现的新闻、通讯类或评论类短文进行话题式口语教学,还可以集中给学生讲一些在考试的听力和阅读的第一部分常出现的口语惯用语,这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3.阅读课

与综合课配套的阅读教材通常文章较长,对于仅学习半年汉语的留学生而言显得有些陈旧。我们应该使用一些新颖的阅读教材,涉及科学、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而HSK考试规定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考试应能综合运用汉语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来理解汉语书面材料,能阅读各种题材(社会生活、人物传记、科普、史地、政治、经济等)和体裁(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的文字材料,考生应能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既理解单句的意义,也理解上下句之间的逻辑;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引申;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等,这样,这类教材就能很好地同HSK考试的阅读接轨。

4.综合课

综合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有语言知识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的训练、言语交际技能训练和文化因素教学。留学生系统学习半年汉语之后,已经由语音阶段过渡到语法阶段,这时他们有了参加HSK考试的要求,但他们的语法知识点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综合课教师应该在考试的前两周系统复习学过的语法知识点,同时有选择地讲解一些没有学到的考试常见的语法点。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举一些HSK考试的例题,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指导是关键。虽然新教学理念要求体现主体教育,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对外汉语教师要一改以前的统治对外汉语课堂的局面,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但这并不等于要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其实,教师适时、适度、恰到好处的指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对外汉语课堂要想取得进展,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提高和加强:

1.提高素质,更新观念。

对外汉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外汉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就需要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仅要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堂标准中提出的各项要求,而且要置身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前沿,密切关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给课堂教学内容注入新观点、新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目标明确,全面具体。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重中之中。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从而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把握方法,新旧互补。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采用适当、合理、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要服从多样性的原则,也要具有创新性,这样才能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4.优化时间,加快节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另一个关键是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有效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必要的说明解释,争取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5.结构严谨,环节紧凑。

保证教学结构的严谨性和教学环节的紧凑性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学结构严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环节的连接要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切换要恰当合理。在转换之间,教师的指令要清楚、明确。课堂教学过程要充满变化,教学环节层层紧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不断的期待。如果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6.巧设活动,落到实处。

巧设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项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教学效果。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制订,要遵循教学规律,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近,激发兴趣的原则,使设置的活动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形成梯度,这样才能激发不同个体性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三)提高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科理论体系的逐渐完善,不论从教学的角度还是从学习的角度,都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为数众多的教材不能满足需要的现实,尤其是缺乏适应时代需求的、符合外国学生学习规律的、全新的对外汉语教材的局面,我们更应当把汉语教材的编写和推广当作对外汉语教学在21世纪发展的一个最重要任务来对待。

1.准确把握教材编制特点。

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必须建立在体现新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即基于网络和网络概念的对外汉语教材,这种总体创新的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由专家系统控制的网络智能环境;(2)基于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的筛选与编写方案;(3)适合教师引导课程(teacher-ledcourse)编写原则;(4)突出个体化教学的特点;(5)基于网络的训练方案。

2.加强教材编制突破创新。

要提高对外汉语教材实用性,关键是要不断突破与创新,一方面要更新观念,不断吸收汉语理论研究、教学法理论研究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要遵循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和规律,把握对外汉语教材发展的方向,不能随心所欲地“出新招”“出怪招”。可以从下面几项工作入手:(1)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发展史的研究;(2)对现行教材进行科学的调查与评估;(3)针对构成教材的各种要素进行严密的科学试验,为教材编写提供可靠的数据;(4)更新观念,引进汉语理论研究、教学法理论研究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3.明确教材编制发展趋势。

为了使对外汉语教材发展之路走得更好更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1)选择作者群体。国家在资金、政策投入的同时,也要制订统一的编写、出版计划,组织一批结构合理的编写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做好国内外市场的调研工作,积极开发国际市场。(2)选择教材内容。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要新颖、科学、规范和实用。同时要紧密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要求选择课文内容,要根据读者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心理、不同习俗、不同年龄等方面的因素,仔细推敲,切实编写出多层次、多元化的应用型教材。(3)选择编辑。编辑要有语言文字的专业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经历,以及较强的编辑能力,如此才能使教材具有吸引力和应用能力。(4)作者、专家、编辑相结合。教材的编写、出版和研究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保障教材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教材制作是一个团体合作的过程,无论哪一方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教材的出版质量。

(四)提高对外汉语教师水平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水平,加快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汉语最主要的学习渠道是教师的传授,教师肩负着在短时间内把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之能把语言知识转变为语言技能从而运用于日常交际的重任。要搞好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先抓好教师,建立一支素质高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而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状况远不能适应新世纪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这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而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发展对外汉语事业。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使对外汉语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从而满足国内外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共同发展。可以说,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对对外汉语教师来说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2.改变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中以定性研究为主的局面,增加更多的量化研究,从而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化,更有说服力。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资格证书考试或能力证书考试的结果,来了解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而研究考试大纲和培训大纲的制订。

3.在当今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工作也要向国际化发展

加强面向汉语教学志愿者的培训、面向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培训、基于互联网的汉语教师培训,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不同国别的汉语教师,要制订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同时又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

篇5

要想让汉语零起点的学生学会汉语语音,仅靠在教材里附上一份《汉语拼音方案》是远远不够的。在语音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语音教学的内容作精心的编排,以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操练,从而让他们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汉语拼音。我们认为,汉语语音的教学和练习可以依据重点和难点分项、分层次、分步骤地展开。可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板块,第一大板块为音节构成要索(声、韵、调)分项教学;第二大板块为语流音变(声调连读)分项教学。每一大板块下再细分为各个分项,教师在每一分项的实际演示和教学时,必须挑出其重点和难点作适当提示,然后带领学生操练。

二、语音练习的设计要多样有趣

众所周知,正确的发音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语音练习是否能达到操练的实际效果,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箝要教材编写者和老师的精心设计。在语言各要素的教学中,语音教学是最基袖的,但同时往往也是最枯燥的,因此,对外汉语语音练习的设计,既要保证充足的分量,更要讲求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一)练习形式丰富多样

语音练习的题型种类很多,包栝音节连读、辨音辨调、扩展练习、朗读语旬、听写声韵调、音节等。1.音节连读对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语音练习进行考察,可以发现,“音节连读”是较为常见的练习类型之一,又分为双音节连读、三音节连读、四音节连读、多音节连读等等,但是,目前不少教材中的音节连读练习未能与语义结合起来,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懺。因为如果这类音节连读仅仅写出拼音,而未标注其语义,那么对学生来说,朗读音. 节就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单纯声音模仿,起不到练习的作用。只有在朗读音节的同时了解这个苷节相对应的汉语词语的语义,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才会增加学生朗读音节的积极性。正如侮秉正先生所言,语音练习必须与语义结合起来。①也就是说,语音教学应该与词汇和语句的救学有机结合起来。2.辨苷辨调语音练习要将听音辨音与发音朗读有机结合起来。很多学生之所以发音不正确,将一些声母或韵母混为一谈,将声调念错,是由于他们根本听不出两者有什么区别。因此,听后“辨音”和听后“辨声调”是语音练习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题型。举例说明:

(二)练习内容实用有趣

要让语音操练引起学生的兴趣,除了题型多样化以外,练习内容是否实用而有趣,也是很重要的因素。1.实用性所谓讲求语音练习的实用性,是指多选择那些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发音练习。2.趣味性语音练习往往容易枯燥乏味,这就箝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作调整,在练习中适当插人一些生动有趣的内容。由于声调不同会造成语理解上的错误,因此朗读时学生们都格外认真地注意自Skdn/kan,shu/shu5wen/wen的声调是否准确,尤其是朗读“我问你”和“我吻你”时,如果某一同学念错,学生们就会哄堂大笑,课堂气氛立即就活跃了。“绕口令”是语音练习中生动有趣的方法之一。“绕口令”必须根据语音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进度而设计和编排,也就是说要与刚学完的语音知识有一定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使操练更具有针对性。当语音教学基础发音练习结束后,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些汉语诗歌、成语、寓言、散文等带领学生朗读,一方面巩固学生的汉语语音发音基础,另一方面进—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结语

篇6

实施言语行为就会有一定的规则。交际中言语行为要想成功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大项六条:

A1,存在社会公认的规约性程序及其所要求的规约性结果,其中包括一定的主体,在一定场合下说的一定的话。

A2,具体情况下的具体主体与具体的条件有利于完成具体的言语行为。

B1,所有参与者正确地按程序行事。

B2,所有参与者完全地执行一定的程序。

C1,如果在执行某种程序时主体受一定思想或情感所驱使,或程序为任何一个参与者下一行为新阶段的开始,那么执行程序的每一个主体应现实地对待它,所有参与者就具有相应的真实意图。

C2,相应地,他们应按规定行事。如果违反上述规则之中的一个或几个,言语行为就不能取得成功。有时会因为违反“程序使用规则”,有时因为违反“程序执行规则”,这时就会发生言语行为失误行为。从上面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定的言语主体在一定的场合下,一定要符合程序的规定性,这一点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思想行为规范准则,进而影响和教育学生,课堂上,教师作为会话合作的主体,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符合会话合作原则,避免言语行为失误。有哪些原因造成言语行为失误,从而导致不成功。著名语言学家奥斯汀将其基本上归为两大类:其一,卡壳;其二,滥用。奥斯汀分析卡壳的两种原因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即违反“程序使用规则”和违反“程序执行规则”。所谓“滥用”是指言语行为虽然发出了,但说话人本人只是说说而已,并无实际意义。造成言语行为失误的原因大体上可归为三种:其一,错误地使用程序。其二,错误地执行程序。其三,滥用。根据这一语言学理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注意,条理清晰,内容准确,正确地执行程序,既要避免卡壳,也要避免滥用,滥用我们可以理解为不利于学生理解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另一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了会话合作五原则:其一,真实性原则:即交际者应说出真实的情况和感觉,要求人们不要从主观出发,说假话、谎话。其二,连贯性原则、理据性原则:是说交际者的话语需具备形式上和意义上的连贯,言语表述要符合逻辑思维规律要求,意义上有前因后果、接续、相互关系等联系。其三,经济性原则:在语句意义明确的情况下,说话者提供给对方的信息量适中,不多也不少,违反这一原则,信息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其四,有效性原则:指交际的艺术、策略,如何使受话人接受,并使言语行为取得说话人所期望的结果。有效性实际上是最主要也是最终的要求,为提高效能,人们要学会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如夸张、反语、一语双关、暗示等。其五,现实性原则:现实性原则要求受话人原意以任何可能的理解和解释进行会话合作,在现实言语交际活动中,受话人对说话人的言语信息不能不顾现实情况而断章取义,这是现实性原则的要求。根据格莱斯提出的这五项会话原则,教师在外语教学中,要注意语境、场合,对要交际的信息量做出正确的判断,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符合交际的艺术和策略,让学生快速正确地接受到教师提供的信息,达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授课中避免过量的、无意义的信息。反之,也要注意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教师在授课中注意连贯性,符合逻辑思维规律的要求,注意话语间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联系,不中断交际,保证课堂教学的连续性,流畅性及理据性原则。

2言语行为的结构与言语行为失误

篇7

(一)自我反思

1.反思内容可以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前进行反思,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在可预见的前提下使教学设计向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向发展。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不是被动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新的知识架构和体系。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前,要先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现有知识水平,才能让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突破。对外语教师而言,需要用错误理论分析学生的中介语中的不地道的表达方式,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预判,提高外语教学设计的质量。因为教学设计的质量决定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教学设计反思不仅是一般地回顾教学设计情况,而是深究之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行为、言语、环节、设计和思维方式进行完善和变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反思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再调整,思考它们的计划性与必然性。课中反思指的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反思,具有及时性和自动性的特点,能使教学高效地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外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教学效果,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灵感,迅速地完善或调整教学活动和环节设计,使所有学生最大程度地享受最适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的课堂。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在课堂中及时进行反思,外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频率,让师生互动的问题不是一般的疑问句,仅仅考查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和语法点的记忆,而应该多设计些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设计应尽量能体现出真实的沟通和交流,而不仅仅是为了练习而练习,明知故问,成为“伪交流”的典范。教师要让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通过亲身的体验让他们感受生生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练习、记笔记等,要适当地分配时间与监控,精练课堂语言,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真正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变。课后反思指的是教师教授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回顾,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败笔”、“偶得”进行总结和分析。其实,教师课后反思的过程等同于教师课后的自我评价。

2.反思形式包括教学日志、听课、录像和行动研究

(1)教学日志。结束一天的工作和教学之后,教师以日志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色的日志是以解决问题、发现新的教学想法和对实践经验的理性化为特征的。

(2)听课。传统指导思想下的听课活动是管理方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评价手段,是奖惩性评价指标的一个重要部分,给被评价对象以一种压力,使其难以充分有效地开展听课活动。值得提倡的听课活动应该是,教师对彼此课堂教学中所观察到的情境进行描述,相互交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不带个人主观色彩的分析。

(3)录像。观看自己或同事的课堂教学录像,是培养教师特定教学情境中的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形式的反馈极易引发教师的反思性思维。

(4)行动研究。行动研究通常被称为实践者的行动研究,因为研究使实践者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涉及实践者的思考,反映人们的工作,是一种自我反思的实践过程。

(二)群体反思单纯的个体

内省反思活动通常比较片面,难以深入,而在进行团体对话时,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活跃起来,而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更加深入的思考。因此,构建共同体,通过与同伴的沟通与交流来引领自己的反思,是深化反思、提高反思水平的重要保障。

1.以问题为中心举行专题论坛

外语教师经常就某一个问题组成讨论共同体,展开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在相互对话的过程中思考自己的思想和心理感受进行思考,比较教学体验,明晰思想观念,分享同行的成果。有效的专题论坛活动是不断激活反思动机、强化反思行为、促进个体反思性思维的自我调整,从而使教师反思层次得以提高,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就设计而言,首先,精心选择和确立论坛的议题,其直接的素材来源于教师个体的反思性叙事,从近期外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困惑中理出值得议论的题目。其次,编写主持人的串联词,起到引申、导向、激发自问自诘的作用。再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努力创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鼓励教师畅所欲言,同时随机接入,展开引领开掘,尽可能地让教师的思路向纵深迈进,形成问题引领、步步深入的讨论态势,在问题探究中,在引人入胜的互动中,提高教师的反思性思维水平。

2.以教研室为中心深度会谈

以教研室为中心进行的深度会谈更侧重于对英语教学大纲、每堂英语课的教学目标、英语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方面的反思。如果说以问题为中心的专题论坛着眼于微观层面的问题解决,那么深度会谈更强调宏观层面上的教学反思。深度会谈不同于一般的讨论可以看出有效的深度会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所有参与者必须将心中的假设“悬挂”在面前,参与教师要对所要探讨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第二,所有参与者必须视彼此为工作伙伴,建立起一种成员彼此间心理相容的良好气氛。第三,必须有一位参与者来掌握深度会谈的精义与架构,对深度会谈的结果负责,保持对话进行顺畅而有效率。

二、启示

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领头作用,对新进教师“传帮带”,促进其尽快转换进入教师角色。优秀的教学团队是由不同职称与年龄的教师组成的,团队成员在教学技能、学术专长、知识素养等方面互相补充、借鉴,教学团队的目标是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反思具有反拨作用,倡导多元评价主体。在传统的教师评价中,学校领导通常是评价者,教师通常是被动者,是被评价的对象,因此要突出教师的主体性。他们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者,教师拥有知情权和决策权,积极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比如微格教学评价法、目标合同评价法和教师自我评价法。

1.微格教学评价法指的是借鉴和采用

微格教学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让评价对象轮流上5到10分钟的课,展示各自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能,通过录像和重新播放录像,开展教师自我评价、同事互评和专家点评。微格教学评价法的特点是规模小、集中、省时、宽松、直观、反馈及时等。

2.目标合同评价

是指通过教师个体和学校组织共同制定目标合同并实现目标合同的评价方法。目标合同评价法一方面要求教师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把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纳入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中;另一方面发挥教师的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和独创性,自觉地履行目标合同。该评价法能体现出教师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特点,具有实现共同发展、尊重教师、共同协商、目标明确、注重成果的特征。

3.自我评价法

篇8

1.苛刻的准入门槛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典型方式是分段接受学校教育与实践教育,起点是接受了中等教育(例如高中教育)的毕业生。毕业生接受职业培训或者至少6个月的实践工作;第一阶段是大学阶段,进入大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制为4年;第二阶段是预备实习阶段,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后,进入为期两年的实习期;第三阶段是国家考试阶段,一共有两次国家考试,经过第二次国家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如此完成一个职教师资的培养过程,才有资格受聘担任职教师资工作。大学学习阶段:在高校培养职教师资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本科学习阶段:入学者至少有26周的企业实习等工作经历。二是硕士学习阶段:硕士阶段不再设置单独的硕士学位考试,而是将第一次国家考试作为学位考试,通过了第一次国家考试也就意味着获得了硕士文凭。预备实习阶段:大学学习结束后即开始了教师的预备实习,预备实习为期两年,主要在教师进修学院和职业学校进行。在教师进修学院主要进行师范专业课程学习,由教育学、专业教学等课程组成。在职业学校主要开展实习培训,采用的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学形式主要有三种:学生旁听、有教师指导的授课、单独授课。每周为8至12学时,其中学生每周应旁听2学时。国家考试阶段:第一次国家考试合格者取得见习教师资格方可进入预备见习阶段。在教师的预备实习结束之前,新教师须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即取得政府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即大学学习成绩、论文、所学第一专业的试讲、所学第二专业的试讲、专题座谈等。国家考试要求十分严格,对于以上五个方面,考生均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总成绩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否则视为不及格。据德国近年来的统计,有约20%的实习教师无法通过第二次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2.严格的在职培训

按照德国的法律规定,教师参加工作后必须接受师资培训。每年每位教师有5个工作日可脱产带薪参加继续教育,每年至少有2周时间到企业实习。德国职业学校教师是分级分类接受培训的,包括州、地区和学校三种层次的培训。全州范围内的进修由州文化部组织,每个课程培训时间为一周左右,内容为通识培训和企业锻炼两部分构成。地区性的进修是相邻学校的联合培训,由区政府组织,每个课程时间为一至三天。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则是缺什么补什么。值得一提的是德国非常重视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此外,高学位课程也为在职教师开设,目的是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研修的机会。以柏林大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任何相关学院注册博士、硕士学位课程。

二、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特色

1.完善的培养培训体系

从培养体系看,德国,职教教师是一种独立的、专门化程度极强的职业,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从本科到硕士,甚至是到博士生培养的专业设置。本科阶段的学习更注重的是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而硕士阶段的学习更注重的是一般教育理论与教学法的学习。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两年的预备实习阶段、两次国家考试相辅相成。整个流程下来学生既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充分保证了预备教师已具备了作为一名职教师资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形成大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从培训体系看,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培养培训渠道多样化。如:有专门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机构,职业教育学院、高等职业学校内部成立的教师培训机构,职教教师联合会,大学的教育系,学校与学校之间、企业与学校之间联合的培训机构等等。

2.高度重视专业教学法

在大学学习中,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硕士阶段均设置了专业教学法模块,在硕士阶段学生还需进行专业实践,目的是加强对专业教学法的理解及实践运用能力。在教师的预备实习阶段,实习教师需在教师进修学院学习高达140-280学时的专业教学法。通过专业教学法的学习,教师更加清楚地知道如何才能将专业知识最好的传授给学生,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实践能力综合培养

在德国,学生若想进入大学学习职教师资专业,必须具备至少26周的企业实习经验。并且学生在大学期间也要完成为期26周的企业实习,这样才有资格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在为期两年的预备实习阶段,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指导下,基于问题导向去尝试进行授课。另外,德国政府对于愿意提供教师培训的企业给予了许多政策上的支持,从而吸引了大批的企业参与到教师的在职培训中来。

4.考试要求非常严格

宽进严出。在德国要想成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需要首先通过本科学位考试、然后先后通过两次国家考试。考试由考试委员会按照考试条例进行,委员会由大学教授、职业学校校长、企业专家及有关考试机构的代表组成。考试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同样重视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察。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及考试过程的严格性充分保证了对考生的全面考察,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出考生是否具备成为职教师资的能力资格。

5.强有效的法律支持

法律健全使德国职业教育界和企业界都有法可依。德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新的职业教育法案,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职业训练法》、《联邦职业教育保障法》,确保“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正常运行。另外德国对职业教师培训也有明确的法规——《职业教育培训师资规定》,还有370多种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的培训条例,对于职业教育教师的学历资格、考核、继续教育等方面都有具体而严格的法律规定。

三、德国职业教育教师的高地位

在德国,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都必须是大学毕业生。他们不但应当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教育和教学的实践能力,而且应当处处为人师表。

1.公务员的身份

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联邦政府规定,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与政府官员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不受解雇的威胁,并享有免缴劳动保险费等权利。国家公职人员的工资分三类,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的工资均在第一类中。在德国人眼中,教师职业是一种相当崇高的职业。教师职业受到青睐。每个教师都是国家公务员,只要不犯法就终身不会失业。

2.丰厚的薪酬待遇

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享有优厚的工资待遇。无论与欧洲其他国家同行相比,还是同国内其他职业工作者相比,都是比较高的,并超过国内平均水平。职校教师的工资一般相当于工人工资的1.5至2倍,其中工作五年左右的理论课教师6470欧元/月,换算成人民币约51760元/月(按照1:8汇率计算)。除基本工资外,教师的收入还包括地区补贴、婚姻子女补助、职务补贴和房租补贴等。考察表明,在德国当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可谓是“上大学容易毕业难”,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平均需要7年,4-5年能毕业的人很少。难度最大的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这大约要花3年左右的时间,德国的制度设置杜绝了“走后门”的陋习,竞争和筛选十分激烈,只有那些真正热爱教育而又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成为教师,而一旦实现当教师的梦想时,年龄已经在30岁上下了,基于这样的背景,教师职业备受尊重,教育界人才荟萃。

四、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对我们的启示

1.紧扣职业热情主题,加强职业引导工作

在德国考察学习期间,不莱梅大学研究院的Hauschild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养的投入与产出成本测算和职业教育的定位。通过调查问卷研究职业热情、企业热情和道德热情对职业定位的影响,经研究发现三者之间职业热情影响最大。反观职业教育现状,如何提升学生对职业的归宿感和认同感?如何提升职校教师的职业热情?研究显示教师的能力、素养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学生的选择和定位是否长久、稳定并充满激情,而非全部受制于收入的多少来决定职业热情的高低。教师的职业热情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职业热情和定位,通过培养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归宿感,最终实现学生的职业热情和归宿。基于此,建议学院从两个方面,加强职业引导工作。一方面加强对在岗教师的职业引导工作,通过教育、培训、实践、考核、待遇、事业等多方途径,制定教师的成长计划,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爱校兴校、为人师表的职业热情、企业热情和道德热情。另一方面,在人才引进时,一定要考察教师的在职业引导上接受到的教育,加大对教师在职业热情、企业热情和道德热情三方面的考核力度,认真分析其入职担任教师岗位的工作动机,防止投机教师职业以及不具备为人师表素养的人员混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为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在人才引进上把好选人的第一道关。

2.紧扣实践能力主题,加强学历提升工作

基于学历层次不高、年轻教师比重较大的现状,学院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但是学历提升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拿一个文凭,而应该将重点放在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上。在教师学历提升期间(例如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要对下企业实践锻炼提出具体的要求。在职称评定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职称评审制度建设。以往职业院校教师评职称依据综合性大学教师升职称评等级标准实施,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差异性。强化教师以专业实践能力为导向之升职称评等级,把“教师到一定的企业事业单位服务的实践成果”作为评职称的依据之一。此外,学院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要在职称评审领域给予政策倾向。

3.紧扣产业园区主题,加强各类培训工作

一是要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师范素质和教师基本功培训。德国的职业学校教师,都经过了为期两年的预备实习。当前我们基本上是直接选用大学毕业生(硕士为主)来担当职教专业课教师,因此,必须对新教师进行师范专业培训和专业教学论方面的培训。对新入职的教师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聘请校内外的专家进行师范技能的培训,主要在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的集中训练,实践一般为1-2周。培训结束时要进行达标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和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挂钩,存入个人业务档案里。二是要加强双师素质队伍培训。可以采取以下途径:第一,选送新入职专业教师到园区合作企业进行1年的实习,熟悉生产流程、业务流程,掌握实训设备的操作规程,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第二,认真组织实施两年一个周期的专业教师到园区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系部结合专业和师资实际情况,了解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第三,依托园区企业进行师资培训。我们可以借助园区搭台,主动积极地邀请企业参与到教师培训中来。园区可以来协调企业和学校在整个职业教育的领域达成协作关系,保障双方有充分的话语权,能够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解决具体问题。

4.紧扣国际接轨主题,加强国际项目合作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推荐期刊
  • 外语界
    刊号:31-1040/H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外语导刊
    刊号:41-1466/H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外语研究
    刊号:32-1001/H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现代外语
    刊号:44-1165/H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